合唱的学习方法有哪(精选8篇)
1.合唱的学习方法有哪 篇一
一、以形说义
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世界上有两种文字体系:表音文字(因形知音而知义,形与音关系密切)、表意文字(见形知义,形与义关系密切)。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直接反映出所记录的意义,形义统一在汉字的构造中,使我们由字形探求字的本义成为可能。东汉许慎《说文》对9353个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其词义。运用以形说义方法时主要依据《说文解字》,其次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两者中都有些问题,所以我们还要参照《甲骨文编》、《金文编》等书籍,以求得字的原始义。
二、如何运用以形说义的训诂方法
根据字形来说解字义在传统训诂学中很早就使用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懂得拆字说义了。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止戈为武”。分析字形时要有科学的头脑,不能妄加猜测。要对字形做梳理工作,一定要追溯到它的原始形体上去,准确找出字形所代表的最初意义。不能凭现代通行的字体作主观的判断。现代人有一句歇后语:“两个山字重起—请出”。也是今人据现代汉字的形体作出的误解。出,不是从二山,而是从 ,从止,甲骨文作 ,像一只脚从居穴中走出来,是一个合体象形字。
又如“宿”字。《说文?七下? 部》:“宿,止也。从 , 声。 古文夙。”《说文》解释“宿”的最初意义是“止”,是对的。但是对这个字的字形分析却有问题。认为 是古文夙,是没有根据的。宿,甲骨文写作 ,象一个人在 (屋)下靠着带有花纹的席子止息的样子,正反映了“住宿”之义。许慎根据形体发生了变化的小篆来分析字形,难免出错。
又如:民,《说文?十二下?民部》:“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但书中没有说明“古文之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只引了一个古文形体: 。对这个形体,段玉裁认为“盖象萌生繁庑之形。”王宁先生认为:“中间的 象女字,上下左右的斜画象捆绑的绳子,因此整个字形表示的是‘奴隶’的意思。”王先生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许慎引用的字体来自孔子壁中书,还不是最早的古文字。“民”在金文中已存在,写作 盂鼎; 王孙钟 看上去像一只眼睛被一尖利物刺中的样子。唐兰说:“民字从目,此铭中初见。”可见,民字像刺目之形是肯定无疑的。刺目是古代奴隶主对奴隶的一种酷刑。“民字”的本义是“奴隶”。《贾子?六政》说:“民之为言萌也,萌之为言盲也。”民=萌=盲,目被刺成盲人,这是许慎以“萌”释“民”的本意。段玉裁因为“萌”有“草芽”义,所以解释为“繁芜”,并不正确。
以形说义方法探求的是单字的本义,在分析之后,往往要引古代文献中的用例来证明分析的正确性。
三、因声求义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语音是词的物质外壳,要准确解释词义有时就要借助于它的语音。从汉代开始,训诂学家就注意到了汉语词语的读音。例如:《说文》中就运用了相当多的声训(以同音字作为训释字)。扬雄的《方言》很关注异地殊语反映出的读音变化。东汉末年的刘熙所写的《释名》一书,就是通过声音线索来找出百姓日用器皿的得名缘由。汉字里形声字占大多数,是主要的构字方式,汉字表音化的趋势在日益加强。汉语音韵的发展变化是声、韵、调协调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变化必然会牵动其他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别是韵的变化,往往会造成声母、声调的演变。
因声求义的方法就是要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的规律来推求语源、解释连绵词、辨别通假字。其中推求语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联同源词;2、推求事物的得名之由;3、弄清古代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音义联系,进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的根词。因声求义时,应遵循两个原则:(1)以古音为依据。(2)以文献语言为依据。
四、“因声求义”方法具体运用
1.通假借
如: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害”字《说文》“伤也。”“害”的几个义项“损害、杀害、祸害、忌妒”都解释不通。通过“通假借”的办法,了解“害”借用作“何”,问题才能解决。句意是“哪件要洗哪件不要洗,回家问父母。”
2.明方言
如:人涉昂否。(《诗经》)《毛诗诂训传》:“昂,我也。”《郑玄笺》:“人皆从而渡,我独否。”有学者解释为:“昂,今北方方言变为俺。昂古与吾通,今转为俺……昂之转为俺,其声音变化之迹是非常清楚的。”另有学者解释为:“昂为 的假借。《说文》:‘ ,妇人自称。’由于昂、声近而通用,所以成为我的通称。”
3.寻语源
黍,禾属而粘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
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
五、据文证义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说词义。前两种方法“以形说义”“因声求义”都具有主观性,而这种方法则更为客观。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三点:(1)尽量从本文、本书和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中寻找证据。(2)所得结论,不能脱离被训词的意义系统。(3)存在于古书之中的明显的训诂材料,大多是因势立说,随文而释。
如:可怜(可爱)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怜(值得怜悯)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瓮》/西北望长安,可怜(可惜)无数山。
2.合唱的学习方法有哪 篇二
一、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
l.运用“轻声”唱法,克服“嘘声”轻声唱、弱声唱是高位训练的方法之一。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或力度。轻声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而绝不是消极的“漏气”声音。轻声与大声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发现,当儿童独自边走边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自然、轻松、愉悦的。如果将这种声音用力度记号表明的话,应是p或mp。因此,轻声唱的训练应在p与mp这个范围内为宜。而“虚声”产生的原因很明显,由于教师要求学生不许大声喊唱,那么学生就由过分用嗓变成不敢用嗓,音色也由太亮变成太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这种现象尤其女生最为突出。平时使用小声唱,长期就会使嗓子失去光泽。
这两种方法的焦点是,教师必须弄清楚具有头声唱法的“轻声”唱法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打开喉头的歌唱,而“虚声”是喉头上挤、漏气的歌唱,因为它没有打开,没有呼吸。针对以上的问题我采用的是开口大声朗读法:首先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然后用a母音和He进行发声训练,让学生把声音放出来;最后再找一首歌词让学生大声并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告诉学生朗读时要使用充分的气息和兴奋的状态。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可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发声训练
1.在训练合唱队队员气息的时候,可采用“闻花式”和“平躺式”这两种呼吸法。“闻花式呼吸法”就是慢吸慢呼,呼吸时把心情放轻松,仿佛鼻前有朵美丽芳香的鲜花,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吸到横隔膜的地方,然后保持住,坚持一会儿用“嘶”音,再慢慢地呼出去。这样容易让学生找到兴奋状态,而且气息吸的比较深、比较充足,有利于学生在歌唱时摆脱对嗓子的依赖。而“平躺式呼吸法”就是平躺于一个平面,深吸一口气使腹部像吹气球一样扩张,扩张到最大状态保持住,坚持一会儿再慢慢地呼出去。
2.发声训练。
在哼唱此曲时,要尽量打开鼻翼,有哭泣的感觉,用中等音量均匀地唱出,声音连贯流畅,切忌声音不通畅。
练习此曲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叹下去,声音不要出现多大的波动,要注意气息的平稳,往高声区上行是不要抬下巴,做到轻松自如。
演唱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的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腔,但是要防止腹肌僵硬。跳音是在开口音上演唱,要注意下巴不要僵硬,舌根也不要用力。声音要求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
3.体能训练的方法有:游泳、长跑、仰卧起坐。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能,潜入水里时又能训练憋气。长跑是有氧运动,可要求学生每天早晚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慢跑几圈。小学生做仰卧起坐,一分钟一般要求30~40个,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能锻炼腹部肌肉、加强横隔膜的力量。
三 、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让学生保持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
1.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鼓舞。
3.中小学学生合唱的训练方法 篇三
关键词:合唱 训练 方法
合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唱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对合唱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参与的热情,认真领悟歌曲的内涵,注意各声部的协调,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笔者经常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专业合唱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使学生在优美和谐的天籁之音中受到感染,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合唱作品,与其他同学一起欣赏、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合唱团和合唱作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合唱的探究欲。当然,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必须经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统一、平衡与和谐。那么,如何进行合唱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歌唱姿势与呼吸的训练
1.姿势训练
在合唱教学中,歌唱姿势非常重要,它能影响歌唱时呼吸是否顺畅、发声位置是否正确。歌唱姿势主要分为站姿和坐姿,站立发声时,学生的头部必须摆正,双眼平视前方,身体自然直立,挺胸,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或轻松地放在背后,支撑点落在前脚掌上,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以避免疲劳;坐着发声时,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始终保持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演唱者只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并保持富有活力的歌唱状态。
2.呼吸训练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句话说出了呼吸训练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状态、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决定着合唱的艺术效果。
在进行训练前,教师首先要求合唱队员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双手叉腰,做自然的吸气、吐气,调节好状态。
歌唱呼吸训练的主要方法有:①缓吸——缓呼。把吸气想象成闻花香,呼气想象成轻轻地吹蒲公英;②缓吸——急呼。把吸气想象成闻花香,呼气想象成吹蜡烛;③急吸——缓呼。把吸气想象成吓一跳的感觉,呼气想象成轻轻地吹蒲公英;④急吸——急呼。想象成夏天小狗喘气的呼吸方式。
二、发声训练
好的歌声源于正确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是唱好合唱的必要前提。在合唱队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发声训练,所以在歌唱时经常发“白声”,即声音不能集中,音质浮散。这种声音不润泽、不优美,多半是由于发声位置不对,所以在进行声音训练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头腔共鸣。主要方法有:①头声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打哈欠、吓一跳、吃一惊的感觉,然后发U的长音练习;②哼鸣练习。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找到声音的高位置,细心聆听学生发出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是通过鼻腔往头腔走,产生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而不是停留在鼻腔,更不能把鼻音当做高位置的声音;③声音听辨练习。教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帮助学生找到统一的高位置音色。
三、音准和节奏训练
合唱是集体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
1.音准训练
童声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步骤为音阶——音程——旋律,在唱准音高的同时再加入划拍子和识谱练习。如在和声练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唱准本声部的同时,还要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又如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中,教师可以先将二声部分开练习,作为单声部试唱,并要求学生划拍练习。熟练之后,先由教师担任第二声部,学生担任第一声部进行合作。然后,再由教师带领第二声部的学生轻声哼唱,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基本技巧后,再让学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2.节奏训练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有特点的节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如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响“嘀嗒、嘀嗒”,就是×× ××|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就是×××× ××××|的节奏型等。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四、合唱的艺术处理
一首好的合唱作品除了本身所蕴含的感情之外,还必须加入演唱者对它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作品的体会不深,所以在学习合唱歌曲之前,教师应先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如在分声部视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确定歌曲的整体情绪,如抒情、雄伟、活泼等;又如在处理歌曲的强弱快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发言,并标注好表情记号,培养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最后通过教师的身体语言和指挥手势,用童声合唱的形式生动、准确地表达合唱作品的情感。
在合唱时,每个声部都应该默契配合,在歌唱状态、音准、节拍、情感上力求一致,使声音和谐动听,达到最好的合唱效果。
合唱是一门严谨的艺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成败取决于合唱队员的良好素质、和谐的声音、高度配合的意识以及集体的凝聚力。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它是保证合唱质量的前提。前面的路还很长,笔者将在这条艺术之路上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英语教学方法有哪八种 篇四
1.三维重现教学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针对“遗忘规律”,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重复且不单调的多次出现,使学生能学多少,就能记多少;能记多少,就能用多少。
2.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全英文教学:给学生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成英语思维。
3.自然教学法
在学习英语中,练习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英语课堂环境创设得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演练与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
4.童话剧教学法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当孩子们遨游在童话故事中,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他们和一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进步。
5.情景教学法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6.音乐、律动教学法
Sing and Chant英语教学蕴含在“说、唱”部分。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
7.联想教学法
Read and Write是重点句型扩充练习,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伸、扩展、推理、想象等法,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
8.语言经验教学法
5.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五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
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
3.1引入问题
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
3.2猜想与假设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一是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二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3.3提出实验方案
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是用导管将气体导入灼热的氧化铜试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顶端套一气球。
3.4实验探究,实验现象
通过分组实验,同学们主要得到了如下几种实现象。
项目
人数
猜想与假设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9组(32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4组(16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3组(12人)
置换出铜
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5解释交流
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部分实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黑色的固体物质为氧化铜。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金属与水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部分氢氧化铜分解产生黑色的氧化固体。那么为什么钠会先和水反应呢?对于这个问题,有2个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出由于硫酸铜溶液中水分子的密度比铜离子大,此时相当于生成了水合硫酸铜,铜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因此钠先与水接触反应。
3.6教师评价
通过探究性实验,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对产生现象的原理能提出合理的结实。通过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发现,同组成员论记录一栏大部分学生未填写,说明学生合作讨论意识还比较薄弱和不善于记录学生在自我评价部分写道:“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实验,更喜欢从实验中发现特情况去研究,当然,做实验自己的切记要细心,实验很多东西是无法挽回,象这引起的损失是不必要的”;“只要实验操作规范,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能培养一个人的实验兴趣,找出实验方法”;“这次实验不仅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我们自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能提高我们的兴趣实验操作比较强,知识基础比较好,对实验很有兴趣,实验方法还要进一步提高,希望可以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我认为实验中,我们体现的动手能力差,而且从实验结果看,我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周全,基础不够扎实;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课外知识,还让我体验到对客观事实要严谨对待”,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表明,所有学生都表示实验兴趣浓厚,建议以后多提供机会。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基础较好,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方法评较教低。同组成员评价部分,学生打分大多是“很好或较好”,没有层次性,彼此间评价较高,跟自我评价部分相矛盾。因此,学生对相互评价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态度,评价失真。
4 结语
回首探究性实验教学所经历的历史擅变和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当前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基本过程;全面认识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结合案例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掌握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和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依据等发面所具有的认识论功能。
展望未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将逐渐“精细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块沃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条件日趋完善,相信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前景将越来越美好。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沉淀中夹杂黑色固体,并有氢气放出。
如何培养孩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传授性”教学活动为“探究性”的双边活动,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持久地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及其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课堂引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使用清新准确、简练的语言来展示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这对提升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参与度,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都很重要。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望,让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学习的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
融化学知识于生活实例、新闻、历史典故、奇闻趣事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转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中生不喜欢支离破碎的知识,而对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知识感兴趣。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其充分了解化学知识的结构系统和严密逻辑,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提高。
6.谈二声部合唱的教学方法 篇六
二声部教学合唱是音乐合唱队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也常是一个有难度的实践课题。如果学生能具备有一定质量的合唱能力,那么这支合唱队必将有相当的水平。
合唱教学的难度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1、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而且常是较差者占多数。
2、二声部合唱中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正好相反,这就是合唱常常因唱不好第二声部而失败。
3、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美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的经验,因而兴趣不高,甚至视合唱为畏途。
针对上述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教学:
1、强调唱谱。唱词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则完全一样,容易混淆。而唱谱的两个声部唱名不同,较易分辨,也较易唱准区别音高。如果不先认真地教唱歌谱,甚至直接教唱歌词,势必事倍功半。
2、加强二声部听觉的训练。对于二声部歌曲,除了必要的分声部视谱听琴外,还应让学生多听两声部同时弹奏的琴声。当学生还不习惯同时听两个声部时,教师可先用双手隔开一个几度弹奏两声部,拉开两声部的距离,使学生更易听辨。待他们听觉上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改用单手奏两个声部。
3、先教唱第二声部。学生对于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第一声部本身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我们在教学之初暂且把第一声部搁在一旁,先教第二声部。例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类歌曲第一声部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对于第二声部则可能相当陌生,可以只教第二声部,待唱准唱熟后,也许直接就可以与第一声部合起来。所以,两个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安排。这种安排并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地位,而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唱好合唱为前提的。
4、与不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可以先由教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声,再逐渐放开声音跟自己一起唱,当教师感觉到第二声部唱得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唱随机地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地唱变为只在需要的片断甚至只是在某些音上“挽扶”他们一下,待达到这种“火候”时,再让学生两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当然这些都是视学生的普遍实际水平决定取舍。在教师预计到学生两声部合作还没有相当把握时,最好不急于直接将两声部合起来,然后再去反反复复“炒冷饭”那将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和兴趣。在合唱中,许多学生怕受其它声部的干扰和牵制,让他们捂着耳朵来唱或是隔离开来学,都不是好办法,合唱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合”,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
5、利用录音机向学生反馈合唱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合唱时,由于比较专注于唱和受自身所处位置的限制,对于合唱的总体效果和自己的歌声在其中的作用,不一定能听得十分清楚和准确。在合唱已经大体合成以后,教师为之录音,放给学生听或再让他们自己适当地评论,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水平起到促进的作用。
7.合唱的学习方法有哪 篇七
在这些要求中, 最基本的是对音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音准, 其他一切都谈不上。个别学生或者某个声部音准游移, 会使整个合唱音响浑浊不清, 还有些情况, 各个声部演唱都很准确, 但是合起来以后, 却感觉音响有些怪, 好像不是那么准确。等等这些问题在排练时都要加以注意, 分析乐谱, 找到解决办法。
合唱的音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准与速度
通常情况下, 作品速度过快时, 音准容易偏高, 作品速度过慢时, 音准容易偏低。速度快的乐曲在演唱时情绪一般都比较激动, 耳朵的听觉就受到影响, 气息也会上提, 音准逐渐偏高。相反在演唱速度较慢的乐曲时, 歌唱位置如果下移, 气息的支持不够, 发声器官出现松弛, 音准就必然偏低。
在演唱快速作品时, 找出“支点音”是非常关键的, 只要把握住他们的音准, 这段旋律的音准就不会偏离。一些慢速度、并且还是弱力度演唱的乐曲中, 音准容易偏低。排练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一) 时值较长的音符, 在演唱时可以有轻微的上扬 (主要是细微的感觉) 。
(二) 旋律下行时不可偏低。
(三) 找出旋律中的“支点音”, 记忆他们的音高, 并且贯穿始终。
在排练时, 慢速度作品中尽可能的抓住活跃性因素, 而在快速度作品中尽可能抓住稳定性因素。简言之就是用“快中找稳, 慢中找动”的原则来解决音准问题。慢速的长音必须用循环呼吸的演唱方法来支持音准, 并且还要有抛物线上扬的感觉。
二、音准与力度
歌唱的力度与气息的控制是分不开的。普遍的现象是, 当歌唱力度弱或渐弱且处在更高音区时, 音准易偏低;当歌唱力度强或渐强时, 在所有音区, 音准皆易偏高。因此, 在合唱练习过程中, 要多用弱唱或“半声”唱, 避免气息过分冲击声带, 并要求队员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倾听上, 增强听觉的敏感度, 使合唱队的整体声音融合得更加理想。
如恩克巴雅尔的《八骏赞》, 个别乐句在渐强过程中并且还是同音反复, 音准特别容易偏高。要求学生在渐强过程中, 时刻倾听自己的声音, 不能盲目演唱, 整个渐强的时间段, 都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三、音准与节奏
一般情况下, 演唱速度较快或者节奏较复杂的乐曲时, 容易使发声器官过度兴奋紧张, 使内在听觉的灵敏度减弱, 气息也容易过浅或者不到位, 这样就会造成音准偏高的后果。
如果只是把重点放在局部的音准上那将是徒劳的, 所以先要抓住主要矛盾——节奏, 也就为解决音准问题打下了基础。遇到这样的乐曲我们应采取如下方法进行练习:
(一) 先用慢一点的速度练习。
(二) 让团员逐句的打节奏, 先把节奏掌握了, 消除了节奏在团员心中的紧张情绪, 然后再把旋律唱出来。
(三) 旋律中的骨架音要确定好, 首先要确保骨架音的完全准确。
一段旋律要做到循环往复, 最后的音准要和开始的音准能对接上。
四、音准与音区
由于音区的原因造成音准上的偏差在合唱中也是常见的。人声是靠气息, 声带的震动、张力及共鸣而发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中低声区, 从发声角度来说, 各自中声区的音准容易控制, 两端音区就不太容易了。当弱唱时音准偏低, 强唱时又容易偏高, 这是由于气息的支持与声带的紧张度较中声区更难有效控制等原因造成的。
例如陆在易改编的《小河淌水》, 乐曲开始就是在中高音区波浪进行, 音准很容易偏低。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枣核状的力度变化, 可以使音准得到一定得保证。但是因为整个乐段还是以弱为基础, 所以排练时, 可以先降低一个全音, 进行练习, 把变化音唱准之后可以回到原调上去, 然后把作曲家标注的“枣核状”力度变化做得稍微夸张一些, 音准问题就解决了。
五、音准与旋律线
音乐都是在时间的运动中来展现的。因此, 合唱的音准与旋律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 下面的几种情况对音准会有直接的影响。
(一) 水平式的旋律线, 尤其是速度较慢时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下行线条中, 音准很容易偏低。
《雪花》一开始就是围绕b¹音水平线迂回, 稍不留意, 之后的b¹就会有细微的偏低。排练时, 必须要求学生在演唱时有水平上扬感, 但是一定要把握度。
(二) 直线式持续上升的旋律线音准容易偏高
这首乐曲是杨鸿年改编的《天鹅》, 直线上升式的旋律宽度达到了十二度, 所以其音准是相当难控制的。如果渐强很容易偏高, 但是这条旋律线不能过于渐强, 在高点之后还要渐弱处理, 音准又会偏低。所以在演唱时, 必须把握好旋律的音程关系, 同时气息、声音的位置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三) 一般情况下, 自然音程比较容易控制, 而旋律中的不协和音程或者变化音程相对而言要难控制一些。
六、音准与音律
在实践中, 无伴奏的乐曲最好以纯律为主, 有伴奏的乐曲应以十二平均律为主, 有些时候需要混合处理。如离调频繁的段落或转调中的和声, 要用平均律处理, 对调式内的骨干和声用纯律处理会得到更好的音响效果。当然还要考虑作品产生的时代及风格而定。比如演唱16世纪的国外作品就一定保持纯律的感觉, 使音响更为协调纯净。另外再说明一点, 音乐进行中的音准永远不是绝对的, 用物理和数学上的音高演唱 (奏) 是不能满足听觉需要的。
八、音准与波动音
“波动”实际上就是“音准的波动”。适当的声音的波动可以美化音色, 比如小提琴在演奏时, 揉弦既美化了音色, 增强了表现力。但在合唱中过度的Vibrato却是合唱艺术的大敌, 因为声音波动不一致或者幅度过大、过碎, 会使合唱音准极不稳定, 特别是男低音声部更是如此。但是, 合唱中如果完全用直声演唱 (除了特殊风格需要外) 是会影响合唱表现力的, 所以演唱时, 用振幅较小、有控制力的Vibrato来演唱, 是比较理想的。
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歌唱的情绪对音准也有影响, 通常情况下, 情绪饱满的歌唱可以保持音准的相对稳定, 而当感情与理性不平衡时, 情绪过于激动, 内在听觉降低, 音准容易偏高;过分消极的情绪则使音准容易偏低。有时候演唱环境的空间大小、场地音效、光线都可能影响到音准的可靠性。
上述所有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都是互相糅合在一起的, 很难说清楚造成音不准的原因是哪一种因素。但是必须牢记, 一定要避免在训练中停留在狭义的技术训练或过分玩味个别音准上, 因为音乐不是静止的, 所以还要从宏观与整体上来进行把握。
作为合唱指挥, 在排练前必须对作品进行详尽的案头工作, 分析作品的难点所在, 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 聆听作品的音响效果, 熟悉曲作者的创作意图, 带领合唱团有效地解决难点, 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再创作。作为合唱团员在演唱时, 要倾听整个合唱团的声音, 感受变化的音响, 逐渐养成内心听觉。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对自己不论是音高还是音色做出快速的反映, 并融入到合唱团中。只有指挥与合唱团员配合默契, 把握好音准, 塑造出生动、准确的艺术形象, 才能到达合二为一, 展现出合唱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3
8.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篇八
【关键词】童声合唱 训练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活动,一般有16~60人参与,即用集体的声音来表达共同的音乐内涵与意境,创造整体的艺术效果。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童声合唱曲目的筛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唱成功的良好开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一首好的并且合适的作品。因此,参加合唱比赛正确选择曲目是很关键的。我在选择曲目上考虑比较多,也请教了相当优秀的合唱教师。曲目选得浅显易唱,又感觉太简单;曲目选择难度太大,学生的基础不好,又不能很好地演绎作品的艺术性。所以,我只能选择既不能太简单又不太难的作品,刚好适合学生演唱水平的歌曲。然后把四个声部的五线谱曲子翻译成简谱曲子,便于学生的演唱。
二、呼吸的训练
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支持力,我在给学生们训练呼吸时,不再向学生过度强调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等理论,而是应用了一些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去让他们体会,并加入了一些肢体运动,例如,用双手插住腰部、鼻子深深吸气,让学生想象眼前有一束很新鲜的鲜花 (能让学生明显感受腰部的膨胀感),屏住呼吸,再慢慢地呼气,做到慢而长。呼气时提醒学生小腹的肌肉有控制地向内收缩,感觉犹如抬重的东西时那样的感觉。有时也可让两位同学相互叉腰来感受并体验呼吸的感觉,达到横隔膜气息的练习等。这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利于学习的掌握。这种训练容易使整个人放松,从而懂得怎样呼吸才是最佳的呼吸状态。
三、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要因素,我所坚持的合唱理念是以“和”为主的。发声练习时我不要求学生唱得多响,更喜欢学生轻轻地唱,去找共鸣、找和谐的感觉。刚开始时,有些学生比较爱表现自己,生怕别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而唱得很响亮,导致合唱队的声音很不和谐。在声乐艺术领域中,虽然发声的原理是一致的,但独唱强调的是个性,而合唱强调的则是共性。合唱发声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集体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各声部在发声状态上保持一致,并不断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合唱队整体的艺术水准,以便更好地表现作品。
四、和声训练
在唱歌曲之间,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第一种方式是找出歌曲中两个声部较长时间对峙的两个音,比如说高声部的sol和低声部的do,由易到难地进行和声训练。第二种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do—mi—sol—do”四个音进行两声部的接唱,要求各声部在唱下一个音之前,始终保持着前一个音,这种简单的和声训练巩固了学生的音准,找到共鸣的感觉,使学生声音集中、统一。这样的训练不但解决了歌曲的一个难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合唱的理念。
五、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就是要把握音的准确高度,能将音与音准确地连接起来。打个比喻:音色是人体身上的肌肉,音准是人体的骨架,你说哪个更重要?肯定是音准更重要。要唱准音,首先要加强音阶的练唱,让学生死记标准音和中央C的音高位置,也加强半音阶的练习,先请学生跟钢琴模唱,记住音的位置,再脱离钢琴练唱。其次加强分解和弦的练唱,学生一个一个地唱,如果音准有不对的及时纠正,也请同学们互相纠正。保证自己声部的音准准确的同时能听到其他声部的音准,这样就很不错了。齐唱的音准叫做旋律音准,合唱的音准叫做和声音准。各声部的音准是合唱音准的基础,如果有的声部齐唱不准,合唱的和谐就很难保证。
六、训练耳朵的听辨能力
一切合唱训练的技能均离不开耳朵的倾听。合唱又是培养良好听觉能力的最好媒介。音乐的最高境界是音响,即一双有音乐天分的耳朵。我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给孩子们增加形式多样的听音练习,如从单音程——和声音程——变化音——单声部旋律——多声部歌曲等,特别是在训练歌曲时让孩子们始终形成在演唱自己旋律声部的同时要听到他人声部的习惯,坚持不断地训练,有利于加强耳朵的听辨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倾听,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控制合唱时的音准、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声部间的旋律配合等,体会相互间的协调,并使他们学会谦让,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声音表现的和谐性和均衡感。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音乐,从而和谐地演唱美妙的歌曲。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7).
【合唱的学习方法有哪】推荐阅读:
音乐教师合唱学习心得08-26
学习弘扬大合唱精神努力做好下半年工作10-22
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创新论文12-10
合唱的活动总结10-13
合唱音乐的发展11-16
适合合唱的励志歌曲06-19
合唱的基本训练精09-20
合唱声音训练的重点11-03
适合合唱的励志歌曲有哪些06-24
适合过新年合唱的励志歌曲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