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修报告

2024-06-09

课例研修报告(共13篇)

1.课例研修报告 篇一

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

1、学校:

2、执教教师:

3、备课组:语文教研组

4、学科及课题:S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6课《将相和》

5、研修主要问题:教学是否照搬教学设计

二、研修过程

第26课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各故事之间的关系,体会人物的品质。

3.简要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任选文中一个故事,编成剧本在班上表演。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理解课题,简介背景

师:同学们,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的年代,当时有齐,楚,韩,燕,赵,魏,秦七国并存,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最强大,想吞并其他六国,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相对较弱的国家,常常受到秦国的侵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期。(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那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在聊天中,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璧”、“荆”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

4、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5、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办事果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生自由读文,找出:A“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B“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C“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2、我们来看第一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蔺相如机智、聪明„„)(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1)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2)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导读)

(生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

(4)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5)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6)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7)导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9)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板书

3、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A、指名读后自由读。

B、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

4、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所以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第二课时

一、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抓住蔺相如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2、师:第一回合,秦王败给了赵国的无名之辈蔺相如,一直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1到15自然段。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不畏强暴)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赵国的尊严)由于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一功,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6.(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a)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二.总结扩展

1.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师: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5.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 蔺相如 品质高尚 以国为重 爱国 渑池之会 廉颇 知错就改 以国为重 负荆请罪

《将相和》教后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教学《完璧归赵》,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总结学习方法,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指导。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廉颇很不服气。我让学生体会廉颇为什么不服气,有个学生说要站在廉颇一边,他说:“廉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对抗敌人,多危险啊!所以廉颇不服气,我能理解。”被他这么一说,个别学生一致赞同他的看法,都觉得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觉得不公平。于是,我抛出探讨的问题:“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找出句子说明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这是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这体现了不畏权势。

当我问到课文中你更喜欢谁的时候,很多学生说喜欢两个人,并且能细致地说明喜欢的理由,特别是说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说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长远,懂得权衡利弊,不与廉颇争执,心胸宽广,机智勇敢,一心为国,维护国家尊严。而说廉颇的基本是英勇善战和勇于认错。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有些忽略;二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三、研修的主要结论

1、对本堂课的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尤其在教学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虽然不是很到位,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教师的讲解也体现了精讲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性还有待加强,提问的方式应多样化,提问的语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主要体会和感悟: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老师备课是很重要,但学生是一个不确定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够对着完全依赖教案。

通过这次研修活动,对老师的启发很大。更加坚定了搞好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对如何进行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四、鸣谢

感谢参与这次研修活动的各位领导、教研组的各位老师。

2.课例研修报告 篇二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让教师培训走出重复低效的尴尬境地?我校借鉴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 以“课例研修”为培训抓手, 将教师培训聚焦课堂, 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

一、什么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源于课例研究, 又称“走进课堂的研究”, 最初兴起于日本, 20世纪末以来在世界各国逐渐兴起。在我国, 课例研修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教师培养、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 课例研修是聚焦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模式, 它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以课例为载体、以实践为归宿, 将教师专业学习的四种方式有机融为一体, 即从参训教师中选拔教师, 在相关思想和理念的支撑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主要包括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几个环节, 通过发挥培训团队的力量, 为参训教师提供一套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如何开展课例研修

1、结合学科特点, 确定研修主题

主题的确立直接决定课例研修是否有效。毕竟一次课例研修或几次持续的课例研修, 时间和容量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更不可能承载更多的研修内容,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多个问题。实际上, 要达到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研修必须坚持对某一主题的持续研究, 要体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即“确立主题—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达成共识—进一步改进”。

课例研修中的主题应该直面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 宜小宜精, 突出学科特点。一般来说,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主题:

(1)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2)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如什么是有效的课堂互动;

(3) 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如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4) 对学科教学规律的研究。如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阅读教学中如何寻找读写结合的点。

2、结合教学实际, 确定研修模式

课例研修的模式很多, 培训中, 我们使用较多的是“三阶段两反思”和“同课异构”两种模式。

(1) “三阶段两反思”模式

“三阶段两反思”模式是顾泠沅教授在其“行动研究”理论中提出的一种以教师为对象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该模式分三个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支持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承接这三个阶段的是专业引领下的两轮合作反思:一是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 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二是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 完成新理念向新行为的转移。具体的操作流程为:

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促进是这一研修模式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反思,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的互助合作能激起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教学方法的交流碰撞。而专业引领是架起实践与理论的桥梁, 使研修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2) “同课异构”模式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 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 即同一教学内容, 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 “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

“同课异构”采取的是比较式研讨, 通过比较,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时, 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 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 学习借鉴他人的教法和经验, 真正体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最终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实现高效教学。

3、统筹安排、组织实施

在确定了研修主题和模式的基础上, 按照具体的操作程序组织实施研修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提供的课例必须是常态课, 要去功利、去表演、去示范, 只有基于原生态的教学才能有效改进教学行为。

(2) 课例研修模式不唯一, 上几轮课也不是关键, 着眼点一定要围绕研修主题展开, 并贯穿始终, 力求“一课一得”, 不求“面面俱到”。

3.课例研修的意义及其实施 篇三

一、关于课例研修的分析

1、什么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2、课例研修的意义

首先,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修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

其次,课例研究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

二、课例研修的解决方法

1、围绕课例课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

这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课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课一般采用的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确立上课的教师,然后由上课的教师确定上课的内容,并设计出本节课的教案,本组教师围绕授课内容,针对教案的每个环节,进行最优化的修改。上课之初,我们可以是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每次的课例课,把本组的教师分成几个组,围绕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过后的评课,则是观测小组的教师围绕自己的观测点进行细致的点评,并对初次确立的最优教案提出建议,进行二次研讨,授课教师通过实践,集结大家的智慧形成二次的教案,并再一次进行上课,二次上课仍然采用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二次上完课后,再次围绕这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对比,总结出不足的地方形成第三份教案,也就是大家认为比较满意的一堂课。如此循环,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这种“磨课”方式对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提高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2、面对本组教师,采取一课多人同教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显得更为重要。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每期我们都可以倡导同年级的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从课堂中就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底,水平,这样的形式会带来更多的思考,从教师自身出发反思。

课例研修是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4.莲华完小课例研修报告 篇四

——《秋思》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

在学校现使用的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年级段都编入一些古诗词,古诗教学是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5—6年级学段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如何通过常态的教学实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及要求,探寻出在古诗学习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赏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成为我们所有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完小教研组所有教师组成莲华完小语文课例研修小组,就此问题开展课例研修。

此次研修活动本着服务教师,贴近课改,贴近课堂的原则,努力增强我校教师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着眼点,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修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切入点,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围绕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课题研修的目的通过此次课例研修,让完小教师充分探讨学习和实践课例研修这一校本教研方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和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难题。最终形成适合此类课型的成果。具体目标是:

(一)让教师充分体验课例研修的过程,学习课例研修的方法。完小教研组总结出进行课例研修的方法。

(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着力解决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和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打造高效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深入开展“三实践两反思”的课例研修,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探索合适的校本研修方法。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题,聚焦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和自己的不足,在平等、尊重、自由的交流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效益。

三、课题研修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5—6年级学段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及要求,探寻出在古诗学习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赏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成为我们所有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课题研修的过程和方法

此次研修活动本着服务教师,贴近课改,贴近课堂的原则,努力增强我校教师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着眼点,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修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切入点,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围绕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本课题研究重点探讨老师和学生(小学1——6年级)如何在课内探寻出在古诗学习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

方法赏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情感。研修的过程与方法如下:

(一)研修小组所有教师认真参与怎样做课例研修相关培训,认识做课例研修的重要性和了解如何做课例研修,利用假期时间充分学习教材——《怎样做课例研修》,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做法,为下一步具体操作打好基础。

(二)完小所有教师组成莲华完小语文课例研修小组,召开第一次课例研修小组会议,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或教学难题进行交流,从而确定我们此次课例研修的主题——在古诗学习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的研究。选取人教版五年级《秋思》为此次研修的课题。

(三)主题和课题确定后,认真制定课例研修方案,并对研修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任务。

(四)认真开展两实践两反思活动

1、每位参与教师认真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在教学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来进行教学设计;

2、召开第一次课前会议,主讲教师进行说课,重点围绕自己怎样理解研修主题,通过哪些教学环节来突出研修主题,参与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讨论课堂观察量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并提出修改意见;

3、进行第一次课堂实践,所有教师参与观课,认真完成课堂观察表;

4、组织第一次课后会议,执教教师韩先祥进行课后反思: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教师根据课堂观察量表提出自己的见解,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古诗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对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所体会,效果明显;

5、进行第二次课前会议,讨论一直认为课题及研修主题比较恰当,有价值且具有可操作性,围绕研修主题改进教学,修改增加课堂观察表;

6、第二次观课实践,重点围绕执教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哪些,是否有效;

7、第二次课后会议,执教者韩先祥老师反思教学过程,三个教

学活动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观课教师一致总结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前一次有了很大提高,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方法能有效的让学生体会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总结出了在古诗教学中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的方法

(1)适当介绍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

学习古诗词,只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借助资料,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教学《秋思》之初,教师就对诗人张籍进行了介绍,他客居他乡常年没有回家,思念家乡和亲人,写下了《秋思》一诗。

(2)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诵读品味诗歌,体会情感; 学生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秋思》中就可以抓住“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来理解,先体会这几个词的意思,再在这种作者写信时产生的感情中来理解诗意。

(4)让学生充分想象诗境理解感悟;

我国古诗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而有限的文字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古诗词教学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因为文眼是最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抓住了这些文眼,引发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就会丰富、生动起来,学生更易领悟诗词的意境。

(5)拓展活动,感悟诗情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可以在理解诗意,品味诗情的基础上来感悟诗人情感表达的方法。可以通过讲成一个故事,写成一篇文章,画成一幅画,编成一段情景话,编成一个小品等方式来感悟诗情。在教学《秋思》时,执教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张籍想给妻子写信,告诉他什么?张籍想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什么?张籍想给亲戚写信,告诉他什么?张籍想给朋友写信告诉他什么?围绕着这几个问题来说一说感悟诗情。在《秋思》这首诗的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写成一篇文章,一封信来感悟诗情,情景表演来感悟诗情。

(二)探索出完小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构建起完小校本教研新方法;探究教师专业成长新亮点,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改进建议

1、由于这是初次做课例研修,相关知识及理论的掌握不够深入具体,研修活动的流程还不够熟悉,在研修活动组织过程中目的不够明确,方法还比较单一,尤其是围绕主题的相关理论学习研究不够,所以造成研究成果没有很好的深度和广度;

2、虽然此次课例研修存在一些不足,但所有参与教师均表示有很大的收获,这样的方式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通过反复实践反思,强烈的对比中得到启示,获得方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所有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此次课例研修的相关成果,并且加以推广到其他课型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断地反思重建。

莲华完小

5.课例研修总结 篇五

我完小于2013年2月开展课例研修。半年多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我们的课例研修,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针对教育教学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切实解决问题,并注重经验的积累,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论文。在落实此项工作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如做好校本研修课题研究、教师互助: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新老教师导师制活动、开展读书活动等,实际效果显著,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提升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平稳、有序、顺畅的开展起来,为将来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研修氛围,努力做好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完小现有13个教师都是50岁左右,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对新课改精神、新课标的理解不深,还没接触过课例研修,对本次的校本培训理解尚在起步阶段。而我完小的课例研修也处于摸索阶段。这些困素综合起来,给课例研修的规范化和课例研修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认为,克服这个困难就是要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我们把课例研修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内容,组织开展教学

专题研讨活动,学习课例研修理念,分析我完小教学现状,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课例研修工作制度化、日常化。此次研修活动,探索出完小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构建完小校本教研新方法;探究教师专业成长新亮点。使参与研修教师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师能力、课例研修能力显著提高,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1、校长重视,率先垂范。中心小学在开学的第一次教工大会上,就向全体教职培训了《怎样做课例研修》,强化强化了课例研修在今后校本教研中的地位,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完小校长也以此为契机,分析总结我完小教师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新教研活动的精神,发动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例研修工作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分层次的学习,全校教师对课例研修有了准确、全面的认识。为促进《怎样做课例研修》的学习和课例研修在我完小开展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专业引领,搭建平台。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举办课例研修活动前,跟同区域的莲花完小交流研修有关问题;举办课例研修活动时邀请的中心小学辅导员刘朝光、周海萍、高发有到现场,指导课例研修中的课前会、课堂实践、课后反思。

二、聚焦课堂——落实常规,提高研修质量。

围绕本次研修的重点工作“落实研修、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倡导学校的课例研修活动必须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教研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以研修促教学”的转变。因此,除了抓教研组常规工作外,重点抓课例研究。

1、同伴互助,加强交流。要求各教师及时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按要求填写《怎样做课例研修》报告册;除积极参加完小组织的课例研修外各教师还可以自我研修,教师之间互相观课,面对面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促进课例研修工作

2、立足岗位、扎实组织。学校组织的课例研修活动中,教研组严格按照中心小学的要求组织,各教师积极参与,精心备好第一稿教案,执教教师教学准备;课后反思时教师们结合课堂实践、结合完小研修主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仅肯定上课的成功之处,而且更多地是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课例研修,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而且大家形成了共识,课例研修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贯彻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使教研组工作成为教学研究和研究教学。

三、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研修活动。

教研组是开展校本研修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学校要求每一位要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并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分析。同时,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

1、主题专题化、可研修性。在开展本次课例研修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主题为:参与式课堂教学关键问题时效性的研究。这一主题有可研究性,适用于各个学科、各教师的研修。在完小研修时选择有较大改进空间的课文四年级 17《触摸春天》。

2、探索备课制度化。总体思路是“个体备课、教学实践、集体评议、集体备课、注重反思”。即教师先独立备课,然后是教学实践观课,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议课、修改第一稿教案,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等。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我完小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教研组具体抓、各教师积极自主研修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完小有相应的研修常规制度、观课议课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反思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课例研修活动,提高研修质量。

3、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

4、管理到位。校长办公室、教学处共同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日常管理。

五、成绩与今后努力方向

仅半年里,由于学校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视,注重引导教师适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撰写经验论文,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学校汇总各教师的研修成果,选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关键问题的实效性——关键问题的设计》等4人次教师的论文参与中心小学优秀论文评选。

总之,通过全校教师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初步探索出完小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构建完小校本教研新方法;探究教师专业成长新亮点。使参与研修教师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师能力、课例研修能力显著提高,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但这仅仅是点滴成绩。今后,学校研修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还需改进。下学期校本研修工作重点依然是做好课例研修,继续把课例研修与课堂教学

紧密结合,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及教师的专技水平;进一步做实校本研修,更注重过程的管理,从而使学校课例研修工作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

东华完小

6.课例研修心得 篇六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获益匪浅。特别是“知行”在岗实践的学习,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围绕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更坚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和问题研究意识,去不断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其他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

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通过学习“课例研究”,我知道课例研究“三步曲”课例分析面向全体教师。课例分析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 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课题分析主要通过教学观摩、评议提升、形成新案等步骤来帮助学科教师群体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经验型教学的低水平状态。课例比较是课例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最初的课例分析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景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方式。但是,随着课例分析和比较的不断积累,课例比较开始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校。因此,这一阶段的课例比较涉及不同教学环境的研究。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方式和习惯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此阶段还开展了同班异课的比较研究。课例研究是基于课例分析和课例比较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深化。它是在课例分析、课例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升。

通过课例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运用于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个人得以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际,促进个人教学特色的形成,从而提炼自己的教学观点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课例研修是一种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

7.课例研修报告 篇七

[关键词] 视频案例; 研修网络平台; 教学实践; 教师实践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视频案例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有效途径。为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整合应用,深圳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活动,并搭建起视频案例在线展播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基于课堂视频案例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平台主要包括案例观摩和案例讨论两个核心模块。用户进入平台后,可以按学科分类选择感兴趣的课堂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案例讨论则通过一个简易的留言板来实现,学习同伴可以在此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对视频案例作出评价。同时“相关资源下载”中提供了与本课例相关的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本研究从教师应用平台的体验入手,对深圳市“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的功能现状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福南小学、翠北小学、北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福田中学等19所学校的一线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参与了“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活动的视频课例录制工作,对平台的应用相对比较熟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量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访谈,对深圳市“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对深圳市“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的态度,分析平台的使用情况和功能效果。

(三)问卷设计与发放

根据调查的目的与对象,问卷的设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受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对平台的态度、平台应用效果、平台功能效果。第一、二部分题项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第三、四部分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填答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84份,回收率为44.2%;经过检查和衡量,剔除无效问卷6份后,有效问卷78份,占回收问卷的92.8%,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1%。调查数据利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受调查者基本信息

受调查者共78名,女性比例较高,占66.7%。受调查者为一线教师,此比例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即教师中女性居多。从年龄分布看,受调查者的年龄分布在20~30岁、31~45岁之间人数较多,分别占受调查总人数的46.2%和38.5%,这与当前我国一线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从学校类别层次来看,参与调查的小学和初中教师较多,分别占到总受调查者人数的37.2%和48.7%。从教师的教龄情况来看,参与调查的教师教龄分布比较均匀。

受调查者的总数为78人,其中76人填写了所教学科的情况,涉及数学、语文、英语等13个学科,受调查者所教学科主要集中在英语(13个)、数学(11个)、语文(10个)、化学(8个),依次占受调查总人数的17.1%、14.5%、13.2%和10.5%,其他学科零散分布。

(二)教师对平台的态度

如图1所示,61.5%的一线教师表示运用视频课例在线展播平台对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有必要的,而且有9.0%的教师认为该平台很有意义,说明目前“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调查数据发现,持否定态度的被调查者也不少,说明该视频案例平台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图1 平台必要性

分析表明,大部分教师每周会登录平台进行学习,但有69.2%的教师每周只会登录一至两次,19.2%的教师每次登录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还有7.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使用平台进行学习。调查结果表明平台资源利用率不高,一线教师使用视频案例、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极性不够。

对于平台目前的形式,42.3%的受调查者表示并不满意,反映了目前平台的呈现形式还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三)平台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平台应用效果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初步认可,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反映出平台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能够通过平台提供的视频案例假想实际的教学现场,体验课堂教学的情形。67.9%的受调查者对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思考和分析能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肯定态度,课堂视频案例有助于教师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3.8%的受调查者认为,通过对课堂视频案例的观察,能提高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教育机智。71.9%的受调查者认为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可促使一线教师反思影片中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并且以此为依据完善自己的教学。而对于通过网络反复观看录像视频是否能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上,24.4%的受调查者持否定态度,35.9%的受调查者持肯定态度。由此可以推断,教师并不愿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对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同时,85.9%的受调查者表示在运用视频案例展播平台进行学习时缺乏专家、教师的指导。67.9%的受调查者表示希望能通过分析自己或其他教师的真实课堂,改变自身教学行为,有效解决日常教学问题。

(四)平台的功能效果

通过对平台功能效果调查分析可以看出,68.0%的受调查者表示,平台上提供的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说明以及教学设计等文本资料能帮助教师完整认识案例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71.5%的受调查者认为,平台提供的理论学习资料,使得教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和全面。而对于案例讨论的问题,33.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能很好地通过在线讨论工具有效表达教师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能与其他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针对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讨论中是否可以理清教师自己的思路,反思自身教学这一问题,51.3%的受调查者持否定态度;43.6%的受调查者表示希望通过网络功能扩大交流范围,利于案例的讨论,分享资源和想法。55.1%的受调查者表示平台中的视频片段过多、过长,以至于让教师感觉很厌烦,并且67.9%的受调查者认为按教学事件观看课堂片段比观看整节课堂视频对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51.5%的受调查者表示即使阅读完文字说明与视频内容,教师也不能彻底了解教学案例的内容。80.8%的受调查者认为相同教学内容的正反案例视频能使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更准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一线教师对目前“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的功能设计给予了一定的赞许,但平台功能仍未能很好地满足一线教师进行网络研修的需要。

(五)总体分析

以上对调查问卷四个方面的数据分别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下面将对问卷的平台应用效果和功能效果两个层面进行总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各调查层面每题平均得分

表1描述了受调查者在李克特五点式(1~5分别代表最消极至最积极的五个等级)上进行的对平台应用效果和功能效果的总体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优秀课例在线展播”平台的应用效果方面,每题平均分为3.3301,大于中间值3,这说明目前一线教师对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应用效果的态度是肯定的。可见,教师对应用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能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平台的功能设计效果方面,每题平均分为2.7877,低于中间值3。这说明目前一线教师对该网络平台功能设计的态度偏于否定,反映出目前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功能设计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差异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中性别、年龄以及学校类别与调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1. 性别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性别的受调查者是否会对问卷调查结果产生显著差异,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统计结果发现,男女受调查者在对当前网络视频资源平台的认识和态度没有显著差异。

2. 年龄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年龄的受调查者是否会对问卷调查结果产生显著差异,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年龄差异的方差分析。问卷设计中将网龄分为20岁以下、20~30岁、31~45岁、45岁及以上四个等级。

从网络学习适应性分析,认为年龄小的教师对网络适应性要比年龄大的教师强,信息素养水平也较高,更能接受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和协作交流。不同年龄的教师对利用网络视频案例资源改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态度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已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够接受和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3. 学校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学校受调查者是否会对问卷调查结果产生显著差异,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学校类别差异的方差分析。问卷设计中将学校类别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等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各方面态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不同学校对网络视频案例资源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有着一致性的需求。

四、结论与思考

由于问卷涉及的调查对象仅局限于深圳部分参与视频录制的教师,相对样本较小,因此,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可能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难以完全客观地反映全国教师教育的真实情况。但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为改进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出实践性建议。

(一)教师对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方式广泛认同

大多数教师认为视频案例是教师教学技能形成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资源,认为平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高起积极作用。

1. 提高教师的情境知识。平台提供的优秀课堂视频案例帮助教师假想真实课堂,体验课堂教学情境,增长教师的情境知识。

2. 提高教师的策略性知识。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思考和分析,提高了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育机智,增长教师的策略性知识。

3. 提高教师的反思性知识。视频案例的学习为教师提供了反思影片中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并改善自我教学行为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性知识。

(二)教师应用基于视频课例的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基于该平台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教师研修效率的视角出发对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1. 视频案例太长,平台需要增加视频切片功能。通过网络学习,教师有机会反复观看录像视频,可以对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但目前平台提供的课堂视频太长,使教师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并不愿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进行研习。因此,平台需要提供视频切片功能,视频案例经过切片处理,按照知识点、教学手段或教学环节等将视频分成若干片段,可以使教师的学习更加有有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教师意见表明,视频切片最好是8~10分钟。

2. 平台增设专家答疑模块,为教师的平台应用作指导。许多教师即使阅读完文字说明与视频内容也不能彻底了解教学案例的内容。教师个人教学技能提升和实践知识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希望得到专家教师的指导。因此,平台需考虑提供专家教师答疑模块,平台的应用需要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视频案例中蕴含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意义建构。

3. 提供交流社区,改善缺乏持续交流讨论的现状。充分的交流讨论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视频案例,从而获取视频案例涉及的相关技能与技巧。而就目前状况来看,由于平台提供的案例讨论功能过于简单,教师在视频案例观摩后往往未进行持续深入的讨论,导致对视频案例的学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平台需提供交流社区功能,在学习共同体空间为教师提供进行案例学习交流、协作与共享的平台。

4. 强调基于平台的学习与真实课堂紧密结合。视频案例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但由于基于平台的学习模式应用不当,教师并没有结合视频案例分析自己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问题。因此,教师在运用平台进行案例讨论时,可以适当对当前案例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及模拟教学,以达到与教师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英.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在线支持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 李文吴.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 高熏芳.师资培育:教学案例的发展与应用策略[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4] 杨跃.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管窥[J].职业教育研究,2010,(7):29~33.

[5] 齐振国,荆永君.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中国电化教育,2011,(2):103~106.

8.课例研修心得 篇八

本次,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小学科学2班,感觉收获颇多!

培训中,我认真倾听了多位专家的视屏讲座,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班上众多优秀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与他们一起进行了课例研修,受益匪浅!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之实践。

作为一线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为我的教学工作服务。在培训中,我把自身对科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 心。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9.课例研修总结 篇九

一、教师改变旧观念

新课改倡导的倡导是学生的学。以往很多的课堂呈现出无序性,满堂灌。过度的放手常常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以为有经验的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心应手,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的。满堂灌,设计出很多的问题来巩固新知识,问题设置重复,缺少针对性强的提问,禁锢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一节课的质量高低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分不开的问题的有效设置对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交流和师生双边互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潜心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从而更好的充分运用教材,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要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层次。

2、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钻研教材,设置由浅入深的,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问题,为下一个难题做好铺垫。

3、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有阅读课文的欲望,主动去合作学习。

4、问题设置的要有连贯性,一节课设计的知识点很多,也很杂。有时还会遇到课堂以外的问题状况。就需要语文教师有充分的准备。

5、问题设置的语言要简练、严谨。

10.课例研修心得数学 篇十

本次数学远程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非浅,深受启迪。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

一、培训学习非常必要。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和急需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在培训过程当中,让我激动和回味的是教授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让我身临其境。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而成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思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知识更新非常必要。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实施新课程中会不自觉地走上老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名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而这次专家给了我明确的回答。今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头脑风暴。

11.课例研修总结王晓林 篇十一

云甸完小

王晓林

目前,教师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影响课堂低效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这两大层面。

(一)、对知识的理解层面

1.教师本身认识不到位,导致课堂教学低效。(1)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是数学知识。(2)对课标、教材、教师用书、单元目标的解读不深入。(3)对学生了解不到位。(4)对目标定位不准确。(5)对学习目标的重要性理解不够透彻。(6)有效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功效。(7)学习目标的落实随意性太大,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目标的达成不凸显效果。(8)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实效性的目标落实始终处于被动。

(二)操作层面

2.教师教学策略不合适导致教学低效。

根据我们对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因为教师提问和反馈的低效。(1)提问低效。第一,提问缺乏思考性。第二,提问缺乏挑战性性。

(2)反馈的低效。第一,反馈不及时。第二,反馈偏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第三,反馈不到位。

影响课堂教学低效最主要的是在认真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的基础上,用说课、观察、质量检测进行研讨(即三课两反思),开展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以全面推进“参与式”教学方式为先导,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此次的完小的集中培训会上,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组长李荣老师又对我们完小此次《数学学科课例研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自从拿到教材后,我就认真的研读,对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勾画,同时,我们又在中心小学进行了三天的集中培训。随后,在2013年3月19日至2013年3月21日这三天,我们完小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经过九天的培训后,我们完小在中心校领导刘主任的亲自指导下,又在2013年3岳27日、28日、29日通过了三次课前会议与集体备课,并紧紧围绕我们完小的课例研修主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进行三次教学方案设计、三次观课、三次议课,即三实践两反思来完成我们完小此次的课例研修。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实施,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关键问题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活动流程、要求必须与学习目标环环紧扣,逐层落实,分层突破。

3、学习目标的设置必须紧扣教师用书、文本、课标、学生、单元重点,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4、充分渗透评价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落实目标的指向性要明,目标是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突破什么,练什么,巩固什么。

6、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7、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8、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9、塑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0、促使教师对目标的提出和确定,设计、使用更有效。

11、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定的基础。

通过课例研修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研修,开阔了教学眼界,拓宽了教学视野和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通过研修,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达成,能使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更凸显实效,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12.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扩宽教育视野,无认识地进步教学程度

无论是深刻见解精辟剖析还是名师们的观摩课堂,都有不同水平地激励咱们教学要面向古代化,面向先生心灵深处,面向社会需求。教育自身是值得穷尽终身来孜孜以求的伟小事业,用心教学,真心教育,用真心教学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教。不是随意可以应酬的事,是整个民族的宿愿,是一个国家的重担。国培课例研修是为了让咱们能更好地意识到这一点,也是为了协助咱们打到这一点。

二、强化训练,让本人更业余一点

我致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点平时的xx教学工作。在研修过程中,我把本身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点我的教学,在始终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周而复始,是由于培训班的课例钻研让我从力不从心变得有决心。培训既紧张而忙碌,由于在培训中,我感遭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尽头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认真预备,精心推敲,经过网络便捷形式查阅相干材料,致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应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研修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

三、课例研修,促进教师业余化成长。

13.课例研修试卷 篇十三

姓名:得分:

(本次考试实行开卷考,总分100分)

回答下列问题(1-8题每小题5分,9-14题每小题10分)。

1、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步骤有哪些?

2、从那些角度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

3、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原则有哪些?

4、课例研修报告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5、课堂观察与日常听课观察的区别有哪些?

6、有效组织课例研修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要倡导“三课两反思”模式?

8、整理课例研修成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9、例研修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10、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研修的特点是什么?

11、课前会议与共同备课一样吗?任务有哪些?

12、课例研修中对第一轮集体反思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课堂观察标的设计涉及哪些观察项目?

14、什么是文献研究?课例研修中为什么要做文献研究?

上一篇:压岁钱去哪了作文_小学生作文下一篇:社会实践纪律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