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共13篇)
1.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陈刘煜,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均衡营养、健康成长》。
每年的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营养情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基本达标,但是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这还有待更新营养观念,养成正确的营养习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一句简单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我们每天的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是身体养料的直接来源,食品中包含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食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错,好身体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在的食品五花八门,各种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垃圾食品也紧跟着出现在市场上,不干净食品、过期食品、方便食品、油炸食品、碳酸饮料,以及各种零星小吃等,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腌制火腿时喷洒敌敌畏,在生产泡菜时使用工业盐,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等,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再加上学习、精神的压力很大,这就容易患上贫血等疾病。同时部分学生和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学生片面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
同学们,青少年的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不能只注重食物口味和方便,而是要多注重营养、卫生、健康等方面。因为,不合理的饮食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合理进食的好习惯,而且要选择有益于我们健康的食物,抵制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诱惑。因此我们的日常饮食应多样化,以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发育所需。关于我们的日常饮食,在这里与同学们分享几点建议:
1.首先要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早餐必须含有充足的热量。有些学生早晨匆匆忙忙凑合着吃一点就赶去上学,上了两节课,肚子就空了。等到第三、四节课就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早餐要特别予以重视,以保证充沛地精力学习。青少年时期是智力投资和体质投资的黄金时代,只有不误“天时”,才能生长发育完好、体质健壮、思维敏捷、健康成长。
2. 饮食要多样化:合理营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按营养学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副食,有荤、有素,尽量做到多样化。合理的主食,是米饭以及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包子、饺子等。根据营养学家建议,在主食中可掺食玉米、小米、荞麦、高粱米、甘薯等杂粮。早餐除吃面粉类点心外,还要坚持饮牛奶或豆浆。
3. 要参加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结合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的耐久力、减少身体脂肪和改进心理状态等。这种经济、实用、有效、非药物又无副作用的措施,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健康的生活,需要一种健康的理念,需要一种健康的觉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学们,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起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二
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资源分配额度, 把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列入规划中,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将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出去, 让那些身处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像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面对素质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切实担负起重任的同时, 还需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为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共同推动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近几年来,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比较快, 但是县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的责任比较重。尤其在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情况下, 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是否乐观等便无人问津。因此为保证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 素质教育经费应提高中央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比重, 降低县级政府教育投入比重, 减轻县乡压力, 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开展实施上, 努力平衡城市与农村教育问题。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不是每个学校分的同样大小的蛋糕叫做公平, 而是使得农村和城市学生有平等的机会、等同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给农村孩子创造优异的的、更完善的学习环境。因此, 资金投入要向农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要尽量扩大教育投入的受惠面, 促进教育投入的均等化。优化教育投入结构, 促进城乡之间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相对均等化, 改变目前差距过大的现状。在素质教育育方面, 要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投入促进发展, 提高质量。这在当前注重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背景下, 显得更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想扭转城乡教育不均衡这一现状, 首先, 要挣脱应试教育的牢笼, 向城乡素质教育评价标准看齐。但并不是要把城里面的高标准高要求生搬硬套到农村学校, 使教育成果看似达到同步, 实际上, 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夹生饭”, 没有接受系统教育过程。一步到位地统一城乡素质教育评价标准才是对农村学校极大地不公平。其次, 对于农村学校的要求应该放宽, 在硬件设施、教师配备、经费投入都不到位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再次, 农村学校应因地制宜的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特长。农村如果开展青少年宫形式可以借鉴到梅里斯农村地区, 作为平衡城乡教育差距的中间点、缓冲带, 辅助农村素质教育循序渐进、稳步提升, 向城市标准看齐。这些类似于青少年宫的素质教育基地为农村孩子创造了一些机会, 但是多是收费的, 没有惠及广大农村学生, 也不符合梅里斯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笔者认为可联合当地政府、学校、以及在校大学生, 在梅里斯农村地区建立服务性质的素质教育服务平台, 大量吸纳师范生志愿者, 下乡义务支教, 给孩子带来更丰富的、开阔视野的、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农村教师交流沟通, 传递最新教育成果、观念, 扫除陈旧。同时应寻求政府的支持, 协助科学管理机构, 使得公益性的素质教育服务计划能够长久地施展下去, 惠及地方人民, 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3.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三
关键词:政策保障;财政投入;师资队伍;资源共享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应从政策、财政、师资力量等方面做起,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政策保障
发展幼儿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公益事业,同时是政府所必须重视的工作,通过明确的立法来确立各个阶层对于发展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和角色,用政策来保障每一位城乡儿童都能受到平等的入学权利与机会,确保幼儿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物质保障,然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乡镇政府承担,由于乡镇政府财力本身比较薄弱,必然会影响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各项教育活动,进而缩小城乡幼儿教育差距。
三、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
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较差,各项社会保障难以落实,这就直接影响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相关部门应当制订统一的教师招聘与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為教师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让幼儿教师主动地服务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为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村幼儿园可以选择一批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培训、学习,将城市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带到农村,优化农村幼儿教育。充分发挥城市示范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将优秀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带到农村,促进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总而言之,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关注农村幼儿教育,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李秀芳.国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17-119.
4.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自查报告 篇四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自查报告
XX区是XX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87.7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下辖10个街道。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市委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中心城区为标杆,加快推进产业和城市双转变,全面建设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和创新驱动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不断开创拱墅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打造充满活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拱墅,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休闲区、省示范文明城区、省民政工作先进区等19项国家级和16项省级荣誉。xx年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为0.1︰40.6︰59.3。所有这些,为发展义务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年,我区通过第二批浙江省教育强区的验收。xx年年,顺利通过强区复查,并被认为是浙江“这几年发展最快、势头最好、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教育强区。xx年年,《人民教育》第19期《喜迎“十七大”回眸“千秋业”》评论员文章中,拱墅教育被评价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xx年年,成功创建XX市首批学前教育强区,xx年年,成功创建浙江省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浙江省小班化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xx年年10月,央视四套“中国新闻”栏目报道我区文化品牌建设时称拱墅教育进入品牌发展阶段。xx年年11月,“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成果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为XX市唯一获奖单位。多年来的持续、稳定、高位发展,拱墅教育在杭州教育大格局中已经确立起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5.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五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积极落实《中共XX XX县委XX XX人民政府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精神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先进县成果,现就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政府主导、以县为主、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为重点,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关注每个孩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办好每所学校,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差距,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显著缩小,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水平。
(二)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高水平、优质化、均衡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化
1.做好学校建设规划。教育、发改、国土等部门要依据县城建设和发展规划,按照“布点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认真编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建设规划,确保学校布局科学合理,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2.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按照《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步伐,彻底消除D级、C级危房,到2012年,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县镇学校扩容改造,中小学实验仪器、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装备”三大项目,到2015年,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颁标准。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投入,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到2015年,全县教育信息化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二)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遵照“每年补充的教师人数不少于当年自然减员人数”的原则,严格按“国标、省考、县选”的办法,核定教职工编制人数,从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实际出发,编制需求计划,坚持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优秀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逐步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2.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认真落实“国培计划”要求,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将培训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推行“五年一个周期、累计不低于240课时”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倡导教育专家办学,重视学校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大力实施“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名师和名校长。
3.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实施对口帮扶,有计划地安排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加强教师、校长的交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挂职支教。建立面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稳岗制度,对长期坚持在边远乡镇义务教育阶段阶学校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树模、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
(三)推进教育质量均衡化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德育模式,优化德育队伍,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场所建设,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2.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完善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常态编班,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加强学籍管理,实现生源质量基本均衡。认真落实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政策。
3.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优质发展。
(四)促进教育公平
1.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和资助比例。实施好义务教育阶段“蛋奶工程”。
2.关注留守儿童。建立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思想教育、就学、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监护人)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体系。
3.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采取措施为其就学创造条件。教育部门要想方设法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便利,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义务教育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要大力支持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4.加强特殊教育工作。发改、财政、国土、教育、残联等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XX XX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步伐,力争2011年全面投入使用。要按有关规定,足额配备特殊教育教职人员,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要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调查统计,健全入学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率。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部门责任,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教育部门负责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和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编制、人社部门要严格落实教职员工编制和岗位职数。国土、住建部门要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其它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为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费优先保证中小学校建设需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到2015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800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000元。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全面推进财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
(三)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保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落实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保障政策,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实施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紧抓国家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机遇,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安居安心工程,规划建设的经适房、限价性商品房适当对教师给予倾斜和照顾,不断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营造留人稳心的良好环境。
(四)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监督机制。
6.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六
调 研 报 告
根据山西省、长治市政协关于开展助力民生领域改革事项落实情况同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潞城市政协宣教委深入教育系统就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潞城市是长治地区唯一的县级市,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辖4镇3乡2个办事处,常住人口23万。全市现有中小学校99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含昌盛中学、二中两所民办学校),在校生4784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643人;初中11所,在校生7029人;小学83所(含教学点43个),在校生14990人。现有幼儿园102所(含附设班22个),在园幼儿6202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2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8.9%,高中毛入学率96.6%。全市现有教职工2491人,全市中小学教师核定编制数为2601人,共缺编110人,今年新招聘42名教师后,仍缺编68人(不包括今年退休教师86人、明年退休教师95人)。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4所,在校生21519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87所,在校生10053人;城内义务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11466人。全市现有农村幼儿园81所,在园幼儿2841人(含附设班20个,在园幼儿338人)。
二、当前发展现状
成总工程量的60%。三中东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异地新建项目正在落实用地事宜,并协调相关部门机构抓紧落实各个环节工作。涉及86个项目校的73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按照“统一打包、统一立项、分段招标”的原则组织实施,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建设资金5000万元,目前各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2、“全面改薄”项目成效明显。我市“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996万元(中央、省级资金2345万元,本级配套651万元),其中设施设备购臵资金共2405.6万元(上级资金1754.6万元、本级配套651万元),目前省级资金已到位585万元。设施设备购臵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2431台、多媒体180套、实验台72套、校园网56套、图书105333册、课桌椅4780套,以及音体美器材和饮水设备等。截止目前,投资35万元的天脊小学智能录播教室已完工,投资59.8万元的21个中学实验室配套设备已完成招标,累计投入575.63万元的4780套课桌凳、11个计算机教室、52套小学科学实验室设备、105333册中小学图书等项目已进入采购程序,56套校园网项目已进入市场调研和设计阶段。教育设施设备类项目在资金基本到位的情况下,预计年底前结束。
3、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展实施。概算投资1542万元、涉及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141个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食堂方面大部分学校均为近年新建,人均使用面积、就餐座位基本符合要求,但也存在个别学校食堂面积偏小,生均面积不足的问题;宿舍方面基本达到小学2.4㎡、初中2.7㎡的生均居住面积标准,但部分学校宿舍床铺使用年限较长,因财力限制未能及时更换;
实施校务、财务、课程、师资、考核等一体化管理,联盟分校不仅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且生源稳定、师资优化、课程丰富、资源共享,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人民群众普遍赞誉,联盟办学成效显著。
2、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继续实行网上志愿录取,彻底取消“择校生”,严格按照不低于90%的比例,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进一步缓解“择校热”。严格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招生原则,科学制定了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招生实施方案,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秩序,严格控制城内学校班容量。严格按照电脑随机配位的形式进行均衡编班,并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均衡编班现场观摩。
(四)不断优化的教师队伍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从去年来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教师管理“制度群”,对教师队伍补充、管理评聘、支教交流、岗位互通、专业培训、提拔任用、教育奖励、履职履岗、定责定量、从教行为等进行系统设计,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建立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连续两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82名。启动教育奖励机制,对高考、中考、统考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学校及师生进行奖励,本累计发放各学段奖励资金170余万元。完善队伍培训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国培项目县”的政策机遇,“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举办教育高端论坛,累计2000余名校长教师参加培训。建立健全教师岗位管理和从教行为督查机制,明确教师岗位工作量和岗位职责,开展教师从教行为督查,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风气。同时,开
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年轻教师补充不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在短期内仍难有改观。
(四)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依旧明显。由于生源、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有着较大差距。即使个别学校、个别学科能与市区学校“一比高下”,也无法弥补城乡学校间教学质量的巨大差距。除去生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历史原因,教师结构性短缺也客观导致了农村学校“弱科”、“弱师”的问题。
四、改进建议
(一)基础建设要加快进度。要按照“建成一批、落地一批、启动一批”要求,全力推进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列入市委10件实事的四中操场、一中图书科技楼、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及运动场要加快施工进度,730个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二)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面对2018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的艰巨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下,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创造条件,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确保圆满完成均衡化验收任务。
7.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七
一、把握中长期教育发展方向, 深度钻研, 做教师的领航人
目前, 我县的师资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 教师的追求也不再局限于仅有的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 需要有可以开阔眼界, 拓展思路的知识引领。所以, 作为教师培训者的进修校教师就要把握中长期教育发展方向, 掌握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 为一线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引方向。
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厚积薄发, 做教育资源的集散中心
教师进修学校要以注重“内涵发展, 外延扩展,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为指导思想, 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与高校联合, 将教师送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或者将优秀教师请进来, 传授深层次的教学实践经验, 打造出一流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提升全县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而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三、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开拓创新, 做风格独特的培训者
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在艺术中, 有风格的作品, 才是美的。”在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 有风格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轻易形成的, 进修学校教师通过长期的培训实践, 融合自己内心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 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 改变以往说教式、一言堂式的培训方式, 使教师体会到不同特点的教学方式, 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提高教学质量, 并在有效的教学师资队伍中促进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
四、利用好远程培训网络, 捆绑管理, 做好教师的服务生
我县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了“三集中、六结合”的中小学办学布局, 优化了资源配置, 也为我校实行远程网络培训提供了便利。利用这一优势, 我们实行远程培训的捆绑管理, 即进修学校教师包片包点, 责任到人, 督查指导远程培训中的学习情况, 解决教师学员遇到的疑难问题, 保质保量地完成远程培训, 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力量。
五、做实教育质量评价职能, 公平公正, 做好义务教育均衡的监督者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师进修学校参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形式。从教育服务的理念出发, 建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的关系, 找出差距, 提出建议, 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8.均衡发展战略能否实现均衡 篇八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之后则开始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如在1999年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2003年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6年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计划,这些促进区域发展举措事实上已经涵盖了除东部沿海地区之外的所有地区。局部性的区域鼓励扶持政策几乎变成了“普惠制”,仅08年以来国务院就批准了20个以上区域振兴规划。
均衡发展是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共同愿望,但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逐年上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繁荣。如从2001年到2010年,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已经从16.37%提高到了19.58%,中部从14.86%提高到17.14%,东部地区从54.9%降至51.9%。但从GDP占比看,1993-2010年,东部地区的GDP占比从49.53%上升至53.1%,而中西部地区却不升反降。而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高增长也没能带来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而且从绝对额看,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拿居民储蓄这个比较真实的数据变化为例,从2005年底到2010年底,东北的居民储蓄余额只增加了0.77倍,而西部和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不多,均增长了1倍左右,但绝对差距却从原先的三地区储蓄余额合计低于东部1.6万亿,扩大到了2.8万亿元。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可以用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来解释的。如从全球来看,世界一半的GDP是由占世界土地面积1.5%的地方创造出来的,而这么小的经济板块却居住着全球1/6的人口。同样,中国东部也只有国土面积的1/5,却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规模经济的特性就是集聚。根据世行的研究,经济密度增加一倍,生产率提高6%,而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增加一倍,利润就降低6%。但中国当今的问题是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大规模超过人口集聚规模,如过去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接近1倍。其实,大城市的积聚效应是最明显的,如纽约的地方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所有的州,人均GDP也名列世界第二,大巴黎区创造的GDP占法国的30%,东京和首尔集聚效应则更大了。我国小小的深圳,其某年的出口额也曾超过整个印度。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就是靠局部来推动的,不均衡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常态。
以上这些数据和事例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发展中西部地区是容易导致规模不经济。事实上,中国中西部地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规模过小的问题,规模过小导致产出率的下降。虽然目前中西部的交通已经很发达,但经济学上的距离却不等同于地理学上的距离,或仅以传送速度来衡量的距离,它应该是衡量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观念穿越空间的难易程度。故中西部地区仅仅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来吸引产业资本是远远不够的。
均衡发展战略带来的另一结果,是投资效率低下造成地方政府债务缠身,如中西部地区的70%机场是亏损的,这些投资失败已经体现在中西部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当地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出现上升等方面,降低了它们在未来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据官方数据,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债余额要超过东部地区,但合计财政收入却远低于东部地区,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偿债能力不足。
能否形成规模经济的评判:
投入产出比
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让西部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下降,从1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GDP2.99下降至2010年的1.57,而东北地区2010年降为1.22。而2010年GDP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产出比超过2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无一例外的都是东部沿海省市,其中上海以3.36的高产出遥遥领先。如果单纯从各个省份GDP的增长率的排序看,发现内蒙、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是比较领先的,但内蒙主要靠矿产资源的开发来拉动经济增长,难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而且,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些省份几乎都排在末位,如内蒙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之比几乎只有1:1.31。鄂尔多斯曾多次被评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如今却成为经济重灾区,可见靠资源涨价和土地财政推动的城市化,根基非常脆弱。
中国经济发展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性将会维持下去,世界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崛起的区域总是集中在极小的地理范围内,只有这样,生产要素才能获得最佳配置。以劳动力要素为例,据官方数据,在中国外出农民工来源构成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比重超过70%;按输入地分,东部地区吸纳外出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6.7%,中部地区占14.7%,西部地区占18.2%。可见人力资本是在市场力量主导下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而投资却是在行政干预主导下,由东部流向中西部。过去10年来,广东已经成为人口第一大省,这就是移民流入的结果。假如中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则这些地区人均资源拥有量就大大增加、收入水平可以相应上升。如德国汉堡的人均和每平方公里GDP分别超出东北部落后地区的2倍和100倍,但两个地区的福利却没有差异,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差无几。
建议:
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要“去行政化”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05年中国百万城市人口的占比和大城市化率是非常低的,城市人口47%居住在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球平均为73%;大城市化率不仅低于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国,更是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与中国文化相近的东亚国家。如今,中国大城市化率虽有提升,但依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对于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大城市化或发展城市集群是最佳选择。但中国的区域规划大部分都是地方行政区划管理下的结果,这就导致了过去10年城市面积扩大几乎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一倍,造成区域间产业同构化,资源极大浪费。因此,今后应该要更多地依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去行政化,实现人口流向与投资流向的一致性。
如对于哪一个区域是否要让它崛起,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容忽视,但也需要做客观评估,真正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和最终鹤立鸡群的,还是由市场选择的。比如温州并没有享受到政府太多的扶持政策,而它却成为全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决定着民间市场利率,温州的每天飞机进出航班次甚至超过某些省会城市,这些都说明市场需求、私人资本牟利的本能,都要比政府的战略规划更有力量。
9.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九
几年来,我校根据桂政办发〔2011〕16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桂政办发〔2012〕153号《广西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桂教基教〔2015〕48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图书及卫生(保健)室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所提出的要求与程序,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将自查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底蕴,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孩子们均衡发展的最基本保证,我校将绿色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品牌,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画特色、做特色、放特色,学校活动因特色而多彩;写特色、谈特色、品特色,校园文化因特色而丰富。我们在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再深入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以书香班级、卫生班级、文明班级、文艺班级、温馨班级等形式积极倡导优秀文化的形成。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我校才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学习氛围。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1.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校园周边环境。把学校建设发展与镇发展相统一,把校园环境改造升级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做到校园环境美化,校园周边不断优化。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2.加强舆论宣传,打造正面育人基地。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加大宣传橱窗、版报的使用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精细化学校内部管理,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管理。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我校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一是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和家长都签有安全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二是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 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三是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具、火种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五是成立护校队,落实值班巡夜制度,值日领导、值日教师校内及校园周边安全巡查,校园保安、学生宿舍管理员全程辅助学生就寝。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2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加强学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我们积极深入开展 “千师访万家”活动,建立健全家访机制,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对家长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这些措施提高了家长们的育人水平,把学生的均衡发展的时空扩展到了学生家中。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流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辅、改、考、评等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的个性特长书法、棋艺、舞蹈、音乐等社团特色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推行新课改教案,开展网上备课,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xx年xx月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实施教师素养工程,着力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立足合作交流,提升教师培训档次;开展“绿航杯”活动,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 面发展。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实行评价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多种评价形式来充分调 3
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全力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
1.我校将“控辍保学”作为开学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开展好每一年年的3月、9月控辍月活动,一是制订好学校“控辍月”活动方案,及时启动“控辍月”各项活动;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外围墙宣传栏、校园广播网、学校网站、黑板报、班队会、校园集会、街头宣传点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辍。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防止学生流失工作全校师生齐动员、齐参战,加大增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到班级、到学生、到家长、到社区,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定的,保证大家知法、懂法,全力支持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造成一种良好的控辍保学工作氛围;三是继续完善和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双线四包”机制,成立劝返学生工作组,进一步加大对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四是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家访活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为家访动员活动周。主要针对新学期开学后推迟入学、存在辍学可能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师通过电话、短信、校讯通、走访进行家访,尽最大可能减少适龄儿童少年失学。努力实现开学“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五是严禁歧视和排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改进教育方法使学生肯学、乐学,避免学生因厌学而流失。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扶困助学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我校高度重视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工作,本学期共接收xxxx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占全校人数的xx%。为保证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了进城务工子女个人档案;二是建立党员、教师与务工子弟帮扶制度,如定期谈话、定期家访、爱心资助等;三是学校开设午托班,解决务工子弟的中午食宿问题。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关心进 4
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生活,为进城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3.认真贯彻落实《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解决义务教育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三年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严格学籍管理,严格按照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转出、接收等手续,不擅自接收无学籍学生。
二、目前的短板
我校目前的短板:一是学校教育均衡档案资料建设不齐;二是功能室设备配置不足(图书缺xx册、卫生器材缺xx件)、登记制度不周全、室内布置不规范、不科学;三是安全疏散标志粘贴不齐、校门口没有设置警示标语以及减速带等;四是教师紧缺,我校全校学生达xx人,有xx个班,按规定应配备xx名教师,现有在职在编教师xx名,其中抽调xx人,缺xx名教师,教师紧缺;五是心理咨询室尚在建设中,室内办公设备、沙盘类、放松类等设施均未配备;六是宣传栏、走廊文化、墙上文化、教室书柜及储物工具柜等校园文化建设未完善;七是未完成网络设施改造;八是未完成校园绿化;九是我校特色办学未启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校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准确摸清家底、切实查准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科学制定整改方案、狠抓问题整改到位的总要求,全力以赴确保顺利通过检查评估。
四、资金缺口 见附表。
五、解决的办法
10.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十
光山县某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630多名,专任教师96名。学校始建于1976年,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丰厚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现根据光教体督[2013]7号文件精神,将我校办学基本条件进行自查,并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设置与班额
学校的服务半径为13公里,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使利,学校目前为4轨制,有12个教学班,最大班额为65人,平均每班53人。校园布局合理,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硬化”要求,校园文化丰富,围墙坚固、完整。学校占地总面积为2266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38.7平方米。
(二)学校校舍建设
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0071平方米,生均15.9平方米。教室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生均面积达到了标准,地面硬化达到了防滑标准。教室灯数为6,学校辅助用房齐全,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总务后勤等办公用房符合学校办学标准。教师有固定集体办公室和专用办公桌椅。教师办公室8个,行政办公室4个,厕所男女生蹲位达到标准。学校为半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生均12.6平方米,达到一人一床,整洁有序。食堂生均面积3.9平方米,距离污染源30米,设施还不规范。
(三)学校设备设施和场地
学校配有图书室。图书室内,现存图书15000册,生均图书23册,学校实验室为河南省农村初级中学二类标准,但标准实验台、仪器柜,部分易耗易损器材配备数量不够。2007年配备的农远教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当时基本能够使用,但由于所配的设施设备的质量较差,加上经费不足,后期的维护没及时跟上,导致绝大多数的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学校共有64台电脑用于教学,1
1能正常用于教学的不足20台,而且速度比蜗牛还要慢。无法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教师也难以利用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体音美器材未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校园内有篮球场一个,大小篮球架各1对,乒乓球台3个,操场上的环形跑道不足200m,场地只能满足学生一般活动。
(四)学校质量与管理
1、教育教学情况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各年级学生成绩合格率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标;学校重视体育、健康、艺术等教育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能掌握两项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一项艺术技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80%以上。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学校管理情况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师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全校师生知法、懂法、守法。
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免试入学;严格执行省规定的中小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严格按规定规范教材、教辅资料管理,适度布置学生家庭作业。不分重点班、快慢班和特长班;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以任何形式,利用节假日或其他学生法定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性补课。
学校安全管理规范。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师生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演练;定期开展校舍(包括设施设备等)、食品卫生、消防以及流行病防疫工作检查。
二、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不够合理,教学区和生活区没有分开,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
2、学校食堂设施不完善,餐厅内无就餐用的桌椅。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
4、按照标准,学校电脑还不足,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需要,计算机教室内无空调,天热时不能正常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且电脑运行不正常,需要大量的维修经费。学校无电子备课教室,不便于教师上网查阅优质的教学资源,6、无专职或兼职的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无专业美术、音乐教师。
7、体育场地严重短缺,没有环形田径场,操场达不到规定要求,学生课间活动、体育课受到限制。
三、今后工作思路或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利用现有的条件,深挖内部潜力,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地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
4、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光山县某十镇初级中学
11.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十一
关键词: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性
师资均衡配置对义务教育的关键性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从空间结构来看,师资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从时间进程来看,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都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教师质量及均衡配置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教育生涯与前景。
二、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不均的表现及原因
(一)师资配置不均的表现
1.数量配置的不均;
2.质量配置的不均;
3.结构配置的不均。
(二)师资配置不均的原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教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优质的教师资源大批从西部落后地区流动到东部发达地区,从农村学校流动到城市学校,这使得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教师资源越来越丰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越来越匮乏。
2.政策制度的不完善
首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教师招聘途径主要为教师招聘考试和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两种方式。教师招聘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针对县区以上地区,并且只要一经录取就是在编教师,而特岗教师主要针对县级以下地区或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学校,即使录取,也要经过三年考核期才有可能成为在编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师资配置不均。
3.教师自身的利益追求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而作为教师,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安全需要也是满足其他需要的基础。影响教师安全需要的因素主要是生活环境的不安定和心理焦虑。选择在城市和发达地区任教既是教师追求自身利益的选择,也是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选择。
三、师资配置不均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學习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这在事实上导致地区间义务教育质量的严重不均。
(二)出现入学“城市中心热”的现象
我国很多城市地区的中小学,尤其是教学质量高的名校,在开学前夕,家长日夜排队领取报名号,造成学生爆满、名额超标的现象。这种入学“城市中心热”的现象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了落后地区学生的就学成本。
四、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不均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教师的待遇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要想吸引大量的优秀教师,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条件,只有物质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教师的生理安全需要才会得到满足。其次,适当提高落后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助制度,并对补贴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将提高教师待遇落到实处,给教师确切的经济保障,消除教师对生活的焦虑感与不安定感,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待遇差距。
(二)完善落实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1.完善与改革国家各项关于教师的政策制度。比如,将教师招聘的两种主要形式,即教师招聘考试和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进行统一,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的质量要求、薪资待遇以及一经录取是否入编等问题进行统一规定。
2.在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同时,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对于职业道德差、不认真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教师,要暂时停职并接受培训。
3.政府和当地应制订和完善教育专项督导政策,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师资配置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三)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作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能只把教师看作是自己谋生的职业,更要将其视为奋斗终身的事业。
2.教师应转变原有的职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教师要摒弃原有的旧观念,要意识到新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压力感和紧迫感,顺应改革潮流,不断接受新知识。
(四)加大农村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各级各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师法》的规定,抓紧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可以在农村学校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逐级选拔各学科、各学校及各地区的教学能手。由此,从下至上形成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队伍群体,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农村教师提升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2.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十二
张掖市甘州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继出台了《甘州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甘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甘州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设定了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有序、高效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一体化办学
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甘州区不断创新管理模式,2013年,区教育局制定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13个“联校办学管理委员会” 和5个“划片招生对接捆绑区”,建立捆绑发展联合体,积极探索推行大分片管理模式。
在实施“一体化办学”改革中,甘州区采取了“联校办学”、“联片办学”、“对接捆绑发展”三种运行模式。城区学校分别与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对接,组成办学联合体,实行大学区办学,抱团发展;乡镇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实行区域内联片办学;城区初中和划片招生学校实行对接捆绑发展,实现生源均衡。
同时,区上把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教师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质量评价、统一捆绑考核“五个统一”作为确保区域 “一体化”办学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在办学联合体内部,探索创新硬件建设和经费投资渠道,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教育质量一体化评价制度,促使各成员学校缩小差距;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生源输送等方面的提前对接,促进共同发展。
为推动“一体化办学”改革,甘州区还制定下发了《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方案》,探索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补充机制, 将教师合理流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与区域“一体化办学”试点改革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推行校长轮岗、教师交流、择优选调、筑巢引凤等多种人才引进和资源配置方式。
2013年,甘州区13所城区学校与26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137名城乡教师进行了对口支教和交流学习;15名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引进外县区优秀人才18名,从农村中小学选调49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 2014年,区上进一步完善了联合体内教师支教交流工作机制,组织216名城乡教师进行对口交流,并选拔74名农村教师补充到城区缺额学校任教。
作为一所区属学校,甘州区南关学校从2012年就开始在一体化办学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根据区教育局“一体化” 办学的部署,由南关学校牵头,张掖三中、三闸中心学校、花寨中心学校、安阳中心学校组成办学联合体,实行一体化办学。
办学联合体实行“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南关学校与各联合体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对口定期交流。由南关学校选派教师赴张掖三中、三闸中心学校、花寨中心学校、 安阳中心学校支教, 联合体对口学校选派教师到南关学校顶岗学习并执教。交流期间,教师的业务考核在任教学校进行,并报送原学校备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南关学校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各校在学校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育人环境、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入学等方面逐渐形成一体化特色,并且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同学科教研、学科优质课教研、德育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基本实现了一体化办学的目标, 达成了“捆绑式”发展的目的,5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比实施一体化办学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
通过实施“一体化办学”改革,开展“送教下乡”、“跟班培训”、“挂职锻炼”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像南关学校这样的办学联合体的活力不断释放,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点:教师队伍建设
在推进一体化办学改革的同时,甘州区还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据了解,为缩短新聘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适应期,更好地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甘州区从2007年开始,要求新聘教师上岗前,必须在城区学校接受半学期的实习和带班实践,开展岗前教学“练兵”。 同时,启动实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读书工程,将提高教师内驱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眼点。
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区上积极探索“行政+学会+基地” 县域教师培训模式,利用成立的语文、数学、英语、史地、物理、生化、音乐、体育、美术、班主任、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等2个学科研究学会,积极组建学科专家团队,扎实推进走教、评课、说课、送课等教研活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学科能力提高计划、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体艺素养提升计划。
2014年,组织1900名教师在学科研修基地参加集中研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12次,受训教师达2426人次; 4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体艺素养提升行动;积极承办省教育厅国培项目校本研修和远程研修整合项目,组织332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员网络研修和校本整合项目试点。全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9000多人次。
此外,为了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强化教育人事管理,还选拔了74名农村教师到城区缺额学校任教,考核认定100名区级骨干教师,并落实区级先进个人表彰一次性奖励1000元激励机制,启动实施教师年一次体检工作。在捆绑发展联合体内部,进一步落实优秀人才限额外聘任政策,29名教师聘用到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甘州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搭建多元化的教科研平台,坚持以科学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引领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
2014年,举行了全区初中7个学科优质课评选工作和小学教师说课比赛;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12次,受训教师达2426人次;青西中学、大成学校、西街小学、区一幼被确定为省级“金色教苑”基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参加甘肃省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历史等5个学科优质课比赛的8位教师全部获奖,省市区级立项课题200多项。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甘州区不断完善制度约束和人文管理,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仅2014年,就对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7名个人和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学校进行了严肃处理,清理在编不在岗教职工49人。
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支教交流工作机制,调整交流5名城区教师,选派17名教师分赴甘南、肃南民族学校支教, 并公开引进和选聘18名应届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新增71名教师在进行岗前培训后全部分配到基层教育工作岗位。 教师队伍更趋合理,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教育均衡发展的总目标:社会满意度
近年来,甘州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目标,紧扣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脉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亮点不断涌现,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甘州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倡扬孝道、感恩母亲”、“24字人知人晓工程”等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搭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2014年,张掖二中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6所学校通过全市“快乐校园”验收,青东小学等3所学校通过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全区各学校利用世界读书日、纪念孔子诞辰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首届校园读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读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立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际,甘州区持续加大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全区办学条件。2014年,争取项目资金5233万元、教育基建项目15个,建设校舍面积3600平方米,完成新墩镇中心学校、农场学校、张掖五中、农二中4个扩容改造项目。区级配套资金5032.5万元用于学校项目建设,完成民族小学、西关小学校容改造项目建设,甘州区第二幼儿园土建项目全部完工…… 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建设、校安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全方位改善了甘州区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学校办学层次的整体提升。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甘州区还不断加大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力度。 2014年, 全年完成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投入资金623.7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24个,新增“班班通”学校26所,完成“校校通”改造升级工程,“人人通”建设任务效果明显,中小学教师开通教育个人空间,3万多名学生建有个人空间。 2015年,又投入省级资金1232.7万元,为47所中小学配备计算机2246台, 为37所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42间,为7所学校配备65寸触摸平板电视74台,装备多媒体“班班通”教室74间。
学校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围绕现代学校建设,甘州区积极挖掘学校文化建设内涵,逐步形成以绿色学校创建为看点,以家长学校建设为重点,以传统文化建设为支点,以节水型学校创建工作和节能宣传周为抓手,以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契机,深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校园文化创建机制。
2014年,全区学校环境教育率达到100%,张掖五中、青西中学创建省、市级绿色学校通过省、市级验收;共创建家长学校227所,全区家长学校创建率达100%;张掖一中等3所学校通过市级文化示范校验收;4所学校通过市级“节水型学校”创建验收工作并被命名;青西中学代表张掖市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甘肃赛区选拔赛,取得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3所学校通过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验收。
阳关体育运动特色鲜明。为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甘州区制定下发了《甘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甘州区校园足球布点学校经费管理使用细则》。2014年,组织开展了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阳光少年”评选推荐及甘州区第二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并承办了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联赛;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创建校园足球布点学校22所,增加校园足球非定点学校6所;4所学校通过市级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验收。
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社团组织、 校园活动,着力打造阳光体育品牌。甘州区民族小学代表甘肃省参加2014年“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西北赛区比赛小组循环赛,获得娃娃组第二名,南关学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阳光快乐示范校。
教育治理力度不断强化。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甘州区还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强化教育督导,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全区中考及小学学业水平测试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完善小学学业水平评价机制。落实中考招生改革,进一步调整学科分值,全面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省级示范性高中35%的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措施。
2014年,完善了5个一级督学责任区,10个二级督学责任区,并聘请63名兼职督学,完成对全区30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对创建的4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进行评估验收,修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有偿家教、乱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近年来,甘州区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8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和“省级一类幼儿园”复评验收;22所城乡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
同时,高中教育实现了特色化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9.6%。2014年全区参加普通高考5687人,上线5195人,上线率91.35%。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区职教中心参加全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完成了“全市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为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甘州区对民办学校校 (园)长和办学投资人进行了业务培训,落实100名民办幼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依法审批“金安润园幼儿园”和“甘州区爱尔贝幼儿园”;对56所民办幼儿园、学校、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专项督查。
为民办实事,推进教育公平。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甘州区将教育公平放在突出位置,深化阳光入学、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强力推行城区中小学对口招生、整体划拨政策,切实规范招生秩序, 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择校、择班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方面,2014年, 甘州区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375.92万元,实施学校130所(含教学点14个),供餐学生春季学期23476人, 秋季学期22388人,供餐率100%。
为方便学生上下学,甘州区则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部门监管”的校车运营模式,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全区73辆专用校车,覆盖14个乡镇,接送41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5488人,专用校车接送率达89.2%。
据统计,2014年,甘州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9%, 217名残疾儿童全部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3%以上;49679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免杂费、免教科书费政策, 10881名寄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政策;全区1815名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普通高中生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共计272.23万元;1360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受助金额累计136万元,为995名中职生发放中职生免学费补助资金99.5万元。
13.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 篇十三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为历代中原地区连接西域的中枢。中西文化、民汉文化荟萃,素有“文化重镇”、“教育甲全疆”、“文风甲全疆”的美誉。截止2016年底,全县有中小学21所,其中小学11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生总计8435人,教学班292个,其中小学4700人、教学班188个,初中2341人、教学班72个,高中1394人、教学班32个。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所(学校附属幼儿园12所,公办独立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1所。全县在园幼儿2424名,其中公办园2329名,民办园95名。全县有教职工1503人(少数民族791人),其中:小学792人,初中382人,高中131人,幼儿教师198人。有专任教师1335人(少数民族714人),其中:小学725人,初中323人,高中105人,幼儿教师182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分别为98.4%和99%。
二、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巩固提高“两基”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推进两项改革即推进教师管理改革,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促进教师均衡配置;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全面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打好三个基础即打好标准化建设基础,促进条件改善,提高办学水平;打好均衡发展基础,促进区域公平,提高办学效益;打好学校文化建设基础,促进特色办学,提高内涵发展。做到六个提升即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教育主阵地,提升意识形态管理综合水平;强化立德树人,落实师德规范,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强化管理创新,落实依法治校,提升法治意识;强化教育投入,落实经费保障,提升办学水平;强化课程改革,落实有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强化双语教育,落实课程设置,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实现教育强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我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始终优先发展教育,坚持做到“六个优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高位推动,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一是构建政府统筹领导、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成立了自治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自治县创建教育强县动员大会,全面提高了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促进全面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及问责制度,定期召开政府教育工作协调及专项督查会议,对推进均衡发展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积极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县人大、政协组织各-1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2、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我县实施“三阶段、三步走”战略,克服困难,优先保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教育仪器配置适度超前,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一是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对口支援资金全部用于教育。2013—2016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47987万元、49144万元、49924万元、43626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1.72%、2.41%、1.59%、-12.60%;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财政拨款20319万元、20846万元、23174万元、24404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1.73%、2.59%、11.16%、5.31%;征收教育费附加分别为1094万元、832.4万元、735万元、613万元;地方教育附加分别为730万元、554.9万元、490万元、409万元,转移支付资金按比例足额用于义务教育326.7万元,占总额的20.22%。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分别为4251.8万元、6147万元、6688.4万元、5338.5万元。对口援疆资金5145万元。二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我县根据城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预测,认真分析城乡发展趋势,制定出台了《巴里坤2012—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和校园规划》,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适当集中的原则,统筹协调、分步实施,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3年,县二校、花园牧场小学、大河镇中学初中部整合至新建二中学校;大河东头渠学校整合至大河镇中心校;石人子三十里馆子学校整合至石人子乡中心校;2014年,地区-3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优化育人环境。制定出台了《巴里坤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年计划,五年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预计投入678万元,完成21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已投入85.1万元,实施海子沿乡中心校、牙吾龙学校等4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正在施工中。
(二)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均衡发展水平
1、规范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完善财政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坚持依法管理,严格规范基础教育会计基础工作,校财局管校用,统一核算管理,按照“先审批、后支付”、“先预算、后执行”的原则,联合财政、审计定期对学校会计基础工作、教育经费、校产管理进行专项检查,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合理。二是加强审计查证。我县定期组织纪检、信访、审计等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类招投标、财务管理等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坚持长期开展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对学校办学行为、财务管理、公用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审计督查;教育核算中心定期核算账目,加强支出票据签字审核,严格学校账目报销,有效规范了资金管理。三是做好校务、账务公开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开栏、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公示规范办学和账务使用,提高教育公信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我县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引进、培训、职称晋升、待遇落实等方面出台相应保障政策,努力满足教育发展需求。一是落实编制。-5投资1993万元,修建288套教师周转房,切实解决了困难教师住房问题。同时,我县提高农牧区教师的待遇,从2012年秋季开始,县财政每年拨付200余万元,分3个类别对农牧区900余名教师进行伙食和乘车补助,进一步稳定农牧区教师队伍。
3、强化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提高普及程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惠民政策,使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严格落实各级资助政策。2013至2016年,免费教科书费投入427万元,享受43220人次;拨付寄宿贫困生生活费645.21万元,享受9856人次;落实农牧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1517.19万元,享受32225人次;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投入227.76万元,享受3297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金投入48.3万元,享受1458人次;新入学大学生奖励、资助投入35.3万元,享受291人次;从2014年秋季起,实施普通高中“三免一补”(书本费全免,免寄宿费300元/生·学期,免学费600元/生·学期,给予生活补助1000元/生·学期)共投入590.3万元。2016年,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中央拨付资金157万元,自治区拨付资金56万元,地区拨付资金236.98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79.48万元,惠及学前幼儿4860人次,我县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二是筹资建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强化精准资助,落实《自治县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每年补充20万元用于滚动发展,主要用于扶助贫困中小学生就学,并对应届贫困大学生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救助。认真落实大学生民政救助政策,对城乡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大学生按照5000元/人·年(应届)、3000元/人·年(在校往届)给予生活费和住宿费补助,有效杜绝了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辍学的现象。三是普及程-7四是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在用好国家、自治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强化五级培训,开展汉语教师支教、双语教师跟班学习、名师送教下乡、校际间教师交流、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设施的各级培训方式,提高了双语教师汉语口语能力、业务能力和汉语理解能力。五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开展“结对认亲”活动,营造双语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筑牢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主阵地,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教育基础。
(三)强化教育教学管理,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学校管理创新机制。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多措并举,全力为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构建就学保障。落实《关于做好巴里坤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将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公办学校就读,保证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同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严格规范转入、转出手续,确保流动人员子女不辍学,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保证了教育的公平与均衡。二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力推进工作落实。教育局每年与各学校签订学校工作、党建工作、安全工作等目标责任书,强化各校领导班子责任意识,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奠定基础。三是构建学校管理创新机制。制定出台了《巴里坤县中小学创建“依法治校达标校”评估办法》、《巴里坤县中小学创建“五星级”管理学校办法》,深入开展德育达标校、依法治校达标校创建活动,完善学校、家庭、-9用主题鲜明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开展观摩高效课堂、导学案评比等活动,实验模式相同或相近的学校间之间开展相互送课,部分联盟学校不断修订和完善课改方案,逐步形成了以“一案三线七环节”、“学议导练结”、“三三六”和“师友互助”模式为代表的各具特色、顶事管用的教学新模式。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观念,普及推广,均衡教育资源。三是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引领带动作用。组织教研员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举办展示课、汇报课、示范课、“同课异构”、送教等教研活动,广泛开展交流与研讨。举办民、汉学科教师微课制作培训,提高了教师综合水平,部分教师在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微课大赛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四是聚集课堂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以解决课程实施中的薄弱环节为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开展课题申报与研究。其中县一中、县二中、地区三中、山南火石泉等学校成功申报了各级相关研究课题。五是发挥名师、名校长传帮带作用。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围绕教学管理、教学展示、成果评审、经验交流等活动,各学校积极参与,开展传帮带活动,形成全员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局面。其中有3位名师工作室教师荣获哈密市首届教学能手称号。
3、强化平安校园建设,促进校园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打造和谐、稳定有序的平安校园,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一是认真落实“三级安全目标责任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管理原则,全面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保障体系,为打造平安校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开展-11(2)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小学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全县平均值为24.80㎡,差异系数为0.51;初中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全县平均值为20.20㎡,差异系数为0.38。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全县平均值为3756元,差异系数为0.42;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全县平均值为3906元,差异系数0.25。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全县平均值为13台,差异系数为0.61;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全县平均值为11台,差异系数为0.41。
(5)生均图书册数:小学生均图书全县平均值为29册,差异系数为0.13;初中生均图书全县平均值为31册,差异系数为0.02。
(6)师生比:小学师生比全县平均值为0.15,差异系数为0.59;初中师生比全县平均值为0.14,差异系数为0.40。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全县平均值为0.14,差异系数为0.61;初中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全县平均值为0.09,差异系数为0.30。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小学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全县平均值为0.08,差异系数为0.59;初中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全县平均值为0.08,差异系数为0.52。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实施细则》,我县对4092名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家长(占70.45%)、教职工、党政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以及当地人大代表、-13我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随着学前适龄儿童“应入尽入”、我县双语教学向高中推进、模式二教学逐步试点推行,目前,双语教师仍然不足。二是办学质量和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牧区双语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化建设特色不鲜明。
【关于均衡发展演讲稿】推荐阅读: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08-08
均衡发展整改方案11-13
小学均衡发展情况汇报07-08
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07-11
均衡发展经验交流08-15
小学均衡发展工作方案08-20
义教均衡发展汇报材料10-06
甘肃教育均衡发展对策11-3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06-14
均衡发展迎检工作简报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