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案例重点(6篇)
1.注册安全案例重点 篇一
众所周知,20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将于年10月28日与29日开考!虽然距离考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广大考生需要了解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改革后的一些内容重点,为此,特为大家针对相关考试内容改革进行解读,希望对大家的备考复习能够有所帮助。
2017年,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出台的最新政策,我们可以了解到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改革上的一些调整重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将启用新的考试大纲,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点,制定安全技术能力水平考核认定办法,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制度。注册安全工程师将要进行能力水平测试,为后期注册安全工程师分级进行铺垫。
二、下发文件,将明确高危行业企业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比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安全总监必须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三、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注册安全工程师将根据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划分为煤矿安全、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危险物品安全、工程建设安全、金属冶炼安全、交通运输安全、机械制造安全、安全评价检测、职业健康等专业类别。
四、2017年5-6月国家将启动统一考试的相关工作,计划全新出版考试教材,注册安全工程师将在未来安全管理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持证者将成为行业新宠。
1.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2.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最新政策
3.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时间
4.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
5.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时间2017
6.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
7.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时间
8.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
9.2016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知识重点大全
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题型 篇二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按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分为6大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标准》(GB6441-1986),从导致事故发生的角度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火灾(5)触电(6)淹溺(7)起重伤害(8)坍塌(9)高处坠落(10)透水(11)冒顶片帮(12)瓦斯爆炸(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15)锅炉爆炸(16)容器爆炸(17)其他爆炸(18)灼烫(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3、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筑物(5)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
(6)生产工艺及其过程中的原材料和产品(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题型
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物的不安全状态(技术缺陷)
2、间接原因制度和管理问题 题型
三、事故调查与处理
答题要点:(4+X)
1、生产经营单位
2、主要负责人(81条)
3、事故直接责任人(90条)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77条)题型
四、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和措施 答题要点:(5+X)
1、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建立完善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
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
5、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通过培训和演练确保其可操作性;
题型
五、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程序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
3、编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应急预案的实施
题型
六、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
2、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及职责;
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
5、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资源信息;
7、有关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的具体通讯联络方式;
8、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
9、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10、相关附件
题型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按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分为6大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标准》(GB6441-1986),从导致事故发生的角度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火灾(5)触电(6)淹溺(7)起重伤害(8)坍塌(9)高处坠落(10)透水(11)冒顶片帮(12)瓦斯爆炸(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15)锅炉爆炸(16)容器爆炸(17)其他爆炸(18)灼烫(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3、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筑物(5)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
(6)生产工艺及其过程中的原材料和产品(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题型
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答题要点:
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物的不安全状态(技术缺陷)
2、间接原因制度和管理问题 题型
三、事故调查与处理
答题要点:(4+X)
1、生产经营单位
2、主要负责人(81条)
3、事故直接责任人(90条)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77条)题型
四、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和措施 答题要点:(5+X)
1、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建立完善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
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
5、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通过培训和演练确保其可操作性;
题型
五、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程序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
3、编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应急预案的实施
题型
六、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
2、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
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及职责;
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
5、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事故应急资源信息;
7、有关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的具体通讯联络方式;
8、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
9、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3.注册安全案例重点 篇三
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八个方面分析 1)按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按事故类别分类(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10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2.重大危险源 1)爆炸性物质:硝化甘油1吨,硝酸铵5吨 2)燃烧性气体:乙炔1吨,氢5吨,其他基本50吨 3)燃烧性液体:苯50吨,汽油200吨,甲苯、甲醇、乙醇、丙酮500吨,4)自然物质:烷基铝、戊硼烷1吨,黄磷50吨
5)遇水易燃物质:钾1吨,钠10吨,电石100吨 6)氧化性物质: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20吨,其他100吨
7)毒性物质:甲醛、硫化氢、氯5吨
8)蒸汽锅炉压力≥2.5MPa,蒸发量≥10t/h;热水锅炉温度≥120℃,功率≥14MKW
9)压力容器,介质为中度毒性以上的三类,P≥0.1MPa、PV≥100的易燃介质
3.安全生产检查 1)类型:定期、经常性、季节性及节假日、专项、综合型、职工代表不定期 2)内容: ①软件:查思想、意识、制定、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 ②硬件:查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
3)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4)程序:准备、实施、综合分析 4.隐患排查治理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
1)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是责任主体3)应建立制度,并逐级落实4)应保证资金5)定期组织排查6)应建立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7)发包、出租的统一
协调和监督管理8)积极配合监督检查9)统计分析并定期报告10)组织整改11)治理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12)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13)重大隐患治理后要评估 5.安全评价 1)基本程序:前期准备、辨析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2)评价内容: ①预评价:准备,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 ②验收评价:准备,参考预评价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验收评价结论 6.职业危害评价 1)类别:粉尘、生产性毒物、物理性职业危害
因素、职业性致癌物、生物因素、其他
2)控制:工程控制技术、个体防护、组织管理 3)前期预防:职业危害申报、三同时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4)过程管理:材料和设备、作业场所、作业环境、防护措施、履行告知义务、健康监护、培训、应急救援 7.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事故发生的: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
2)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
3)通用措施: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员培训、持证上岗、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警示标志、应急预案
4)防火防爆措施: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消防设施
5)防电气事故措施: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漏电保护、防雷、防静电
6)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①粉尘:原材料,工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防护 ②毒物:密闭通风排毒,局部排气,气体净化 ③噪声:消除或降低,消除或减少传播,个人防护
④振动: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限制时间和强度
⑤辐射: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个人防护 7)机械防护措施:危险部位(旋转类型、接近类型、通过类型)的防护 8)危化品运输安全措施:资质、运输工具,审批许可,押运人员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1)高危行业,其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设置安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或委托
2.制度体系内容
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特种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管理制度
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同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制度管理: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每年审查和修订,3—5年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4.教育培训 1)主要负责人: ①内容: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重大危险源、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先进的经验,案例分析
②时间:高危行业48学时,再培训16学时;其他32学时,再培训12学时 2)管理人员: ①内容: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先进的经验,案例分析
②时间:同主要负责人一样 3)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证书6年有效期,3年复审一次,连续10年无事故经同意可延长至6年一次,复审前培训8小时
4)其他人员:高危行业72学时,再培训20学时;其他24学时,再培训8学时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2)使用登记3)建立档案4)维护保养5)检验检测6)报废注销7)应急预案8)持证上岗9)教育培训10)消除
故障
6.相关方安全管理
1)四个要求:资质证书,人员资格,工器具、安全设施,管理机构和人员 2)安全协议: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奖惩规定,事故报告、调查、责任划分,安全教育,资质条件审查,不得擅自转包或分包,不得擅自更换关键人员 3)现场要求: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危险作业前做好分析,制定措施,教育培训,开工手续办理,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多个承包商应明确责任,严重不符停工整顿 4)承包方安全管理:根据自身能力和资质承包相应工程,完善规章制度,责任界定清晰,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安全教育培训,危险或交叉施工,设置专职人员监护
三.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求:1)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3)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4)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5)特种作业人员6)三级教育7)工伤保险8)设施、设备、工艺9)职业危害防治10)安全评价11)重大危险源12)应急救援
2.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周边其他单位或居民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自然条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安全标准化: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4.安全文化 1)基本要素: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
2)操作步骤: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3)评价程序: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下达《评价通知》,调研、收集与合适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分析,撰写评价报告,反馈企业征求意见,提交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四.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 1.体系建设 1)应急体系框架:
①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②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③法律基础:法律、条例、政府令、标准 ④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2)建设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现有、资源共享,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功能实用、技术先进,整体设计、分布实施
2.预案制定 1)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2)编制程序: ①成立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
②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标准、同行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等 ③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等
④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 ⑤应急预案编制:全体参与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部门的相衔接
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人签署,备案 3)预案结构: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4)主要内容: ①应急预案概况
②事故预防: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③准备程序: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习,互助协议
④应急程序: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
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抢险与救援,危险物质控制 ⑤现场恢复:现场清理 解除 后 事
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3.应急演练 1)计划:梳理需求,明确任务,编制计划,计划审批
2)准备: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确定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设计,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编写演练方案文件,方案审批,落实各项保障工作,培训,预演
3)实施:演练前检查,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现场点评会 4)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报告,文件归档与备案
5)改进:改进行动,跟踪检查与反馈
4.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 1)预防:安全距离、选址规划、减少存量、设置防护等 2)准备:风险评估、救援队伍、应急物资、通信保障、培训、演练等 3)响应:监测、营救、疏散、警戒、抢险、危险控制
4)恢复: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事故调查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事故报告的内容
书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
2.事故调查 1)调查组的组成: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3.事故处理:有关人民政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期限,及时作出批复,并督促有关机关、单位落实,包括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行政处罚,对事故责任人行政责任的追究以及整改措施的落实等 4.统计分析 1)指标体系 ①绝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③损失工作日:轻伤人数,损失死亡一人6000工作日,直接经日 济损失
②相对指标:千人死亡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重特大事故率,万车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等
4.注册安全案例重点 篇四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某场景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业单元进行分析。
要点: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标准》(GB6441-1986),从导致事故发生的角度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不包括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等事故,不包括停驶。
(3)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坍塌: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不包括冒顶片帮、车辆、起重机械和爆破引起的坍塌。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等伤亡事故。
(8)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烫伤、化学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烧伤。
(10)爆破(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1)火药爆炸: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2)瓦斯爆炸。
(13)锅炉爆炸。
(14)容器爆炸。
(15)其他爆炸。
(16)火灾。
(17)冒顶片帮。
(18)透水。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对某场景存在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指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要点:
1、按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分为6大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原则:(1)科学性。(2)系统性:生产活动和生产系统的各个方面。(3)全面性:从厂址、自然条件、建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分析识别,从正常生产操作时、开停机和检修时、装置被破坏及操作失误时进行分析识别。(4)预测性: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及可能的事故模式。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2、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并提出预控措施:
(1)厂址:从地址、水文、气象、周边及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
(2)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动力设施(氧气乙炔站、压缩空气站、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
(3)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方面。
(4)建筑物:从厂房生产作业(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
(5)生产设备、装置:分别从工艺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的运行检修、误操作和故障、紧急异常、防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6)生产工艺及其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是否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是否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装置等。
(7)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低温、辐射、粉尘等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
3、找出某场所存在哪些职业病类别,并指出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点: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是:
(1)生产性粉尘。尘肺(煤尘、硅石尘、棉麻尘等),粉尘爆炸(煤尘、铝/锌粉尘等)。(2)毒物。常见生产性毒物有铅、汞、苯、氯气、氨气、CO、CO2、H2O等。
(3)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
4、试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要点: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5、试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某单位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要点:各化学品的实际存量(t)÷各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6、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某单位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要点:应急准备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7、指出某单位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要点:(1)预案编制由生产、安全、技术、人力、环保等部门共同编写,征求各部门和各级人员意见。
(2)预案经本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讨论、修订和内部评审,涉及外单位还应进行外部评审,然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
(3)预案按规定报送属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发布后的预案要落实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维护、开展演练和训练、对预案实施动态管理和更新完善等。
8、指出某单位编制的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P35、P40 要点:(1)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总则(方针原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附录。
(2)编制方法:组建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实施。
9、事故报告有哪些规定。
要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10、事故调查组由哪些部门和成员构成及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要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国务院安监总局,较大事故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监局,一般事故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监局。
(1)事故调查组构成:**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并应当邀请检察院派人参加,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组长有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
(2)职责: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⑤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1、事故原因分析及责任划分。
要点:
1、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物的不安全状态(技术缺陷);间接原因:制度和管理问题。
2、责任划分: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12、事故调查报告内容有哪些。要点: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13、企业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要点:体系文件内容包括: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 事故调查与处理 答题要点:(4+X)
1、生产经营单位
2、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事故直接责任人(第九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第七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 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和措施
答题要点:(5+X)
1、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建立完善并贯彻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
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
5、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通过培训和演练确保其可操作性;
△ 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程序
答题要点:(五步法)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的实施
△ 熟悉安全标准化的一、二级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1931年,美国的海因希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0、提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作者是:查姆勃。
11、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普通行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32小时,每年再教育12小时,新职工24小时;农民工每年8小时安全教育。
危险行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48小时,每年再教育16小时,新职工72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20、卡方检验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假设检验方法。
2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一标志(安全标志)。
2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6、安措计划应与同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
2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2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3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3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3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3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3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3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3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3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3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
4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4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4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4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4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4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4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質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5.注册安全案例重点 篇五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 其他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灼烫
2、坍塌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淹溺 锅炉爆炸
3、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爆破)(先写1,在写2,不写3)
二、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三、选择预防对策原则:
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事故预防优先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4、电气安全对策;
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 7、个人防护用品。
六、报告事故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 5、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 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 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八、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它。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经典答案 问题一 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 4、作业现场混乱;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设备未经检验。问题二 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问题三
整改防范措施(教训)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换成经典答案五);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问题四 参照
GB16441--1986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作业中? 九大类(1+2)
其他伤害:滑倒、摔伤、摔伤等。问题五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问题六
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问题七
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问题八
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问题九
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问题十
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
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 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问题十一
技术上的问题和措施
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条目取反。问题十二
事故报告内容 问题十三
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答案:九+六(1+2)问题十四
指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五个答题技巧
1、审清题目,明确考点;明确问的是什么,关键词:并、性质、与注意隐蔽的含义: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2、涵盖要点,有的放失关键词:故意、责任、之内。3、避重就轻,合理用时;先看问题,再看题干。4、宁滥勿缺,查遗补漏;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如果四个条案中有三个与安全无关,只有一个有关,那么答案就是这个有关的; 2、数字题:一般不是最大什和最小值;
3、四个答案中三个长,一个短取短的;三个短,一个长,取长的;
4、选项中有三个很熟悉,一个不熟悉,又无法确定熟悉的是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5、选项中有三个不很熟悉,一个很熟悉,又无法断定不熟悉的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6、选项中有三个是通用术语,一个是安全术语,取安全术语; 7、四个答案都很长,通常在前两个里;
8、大多数题目都完成以后,个别实在不会,可以考虑观察项的大致分布,曲线分布;最后的办法:猜切记:不要空着不答。案例分析》的新思维 案例题
熟记以下内容,没有东西可写时,可先把下列内容合适的部分写在试卷上。
1、记住(GB6441-86)20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
三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个煤矿(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五个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五个常见(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一个中毒和窒息 一个其他伤害
2、事故性质分析: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3、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人、物、环)
2)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精神)
3、主要原因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原因。2)领导责任者(一般来讲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7条的内容者属于领导责任者)3)主要责任者(一般来讲,谁离事故越近,谁就是主要责任者)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往往还会用到以下描述责任者的词语(因为以上分类并不能 概括所有责任者):重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可将这几个词语用在以上三类责任者的前面,例如:重要领导责任。
5、事故教训分析:从3E的角度分析。即:
1)安全工程技术、2)安全教育、3)安全法治(或安全管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宝典1_2011年版_7天必过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GB13861-2009找隐患 人的因素
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
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行为: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引起灼伤的高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识缺陷、其他风险。
化学性危害:爆炸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自然性物品(白磷)、甲纳镁与水反应、腐蚀品、粉尘。
生物性危害:治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地通道、照明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道路狭窄等
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安全卫生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
其他因素 GB6441-198620类伤害(找危险源)
1、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 其他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灼烫
2、坍塌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淹溺 锅炉爆炸
3、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爆破)
七大类有害因素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a.厂址厂址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水文、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b.总平面布置总图功能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动力设施、储存设施、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朝向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和竖向交叉等。c.建(构)筑物:建筑物的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等方面的危害因素。d.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e.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过程: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紧急异常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
1、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正常操作、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2、电气:断电、触电、静电、雷电、火灾、爆炸、正常运转和误操作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3、危险性较大设备运行中、高处作业存在的危害因素。
4、特殊单体设备、装置运行: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危险品库等存在的危害因素。f.作业环境应分析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的危害因素。g.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日常安全管理。
2、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1.爆炸性物质2.易燃物质3.活性化学物质4.有毒物质 1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标准对照法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 贮罐区(贮罐)(可燃液体、气体、毒性物质罐区)、库区(库)(火炸药、弹药库毒性物质易燃易爆品库区)、生产场所(爆炸危险场所、中毒危险、燃烧危险场所)、压力管道(工业、公用、长输管道)、锅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
3、安全生产检查:
检查类型:
1、定期安全检查
2、经常性(日常)安全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检查
5、综合安全检查
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检查内容:软件系统
1、查思想查意识:安全意识与培训教育
2、查管理查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3、查隐患:重点岗位、设备、环境、人员、尤其是强检项目。
4、查整改:隐患整改及效果。
5、查事故处理:调查、报告、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跟踪。
硬件系统
1、查生产设备
2、查辅助设施
3、查安全设施
4、查作业环境。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电梯、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高压医用氧舱、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的浓度等。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法:由安全管理人员(依靠经验和能力)到作业现场进行的定性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列出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编制成表进行检查和评审,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事故案例及有关经验3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依据被检查对象,使用相关仪器等进行定量检查,使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提高检查质量,防止遗漏不安全因素。
检查工作程序:6步
1、准备:编制计划和检查表、组织人员、了解被检查对象及相关规定等
2、实施:通过访谈、查阅、观察、检测等方式获取信息
3、分析: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4、对策:下达整改通知。
5、整改:问题整改及追踪,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6、信息反及持续改进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监督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5、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程序:a 前期准备(法律法规)b 风险源辨分析 c 划分评价单元(根据单元特征)d 定性、定量评价 e 提出安全措施和建议 f 做出安全结论 g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内容:a 目的 b 评价依据 c 概况 d 危险源辨识 e 划分单元 f 安全预评价方法 g 安全对策和建议 h 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a 封面 b 资质证书阴影 c 著录项 d 前言 e 目录 f 正文 g 附件 h 附录
6、职业病危害评价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 职业危害评价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一次。(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
3、评价主要内容(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7、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1、政府严格把关做好审证工作
2、政府做好监督检查
3、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工艺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检查与落实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1)、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2)、认真做好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和状态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5、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6、确保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
7、控制物、场所的不安全状态(1)、合理布局作业场所便于安全操作(2)、控制危险源改革、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对危险品的使用(3)、强化对危险部位的防范措施(4)、配备足够完好的消防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
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
1、在设计时使设备具有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4、特种设备、高速运转机械、受压装置的结构、起重设备等承5受大载荷的装置等必须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6、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7、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8、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9、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1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1、加强职工安全生产培训使职工掌握熟练的安全技术。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易爆系统的形成(1)取代或控制用量(2)加强密闭(3)通风排气(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1)明火和高温表面(2)摩擦与撞击
3、防止电器火花。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7连锁保护
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安全防护措施 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起重事故常见原因:起重事故伤害 站位不当或躲避不及起重故障物体碰撞重物坠落缺乏安全通道缺乏足够的安全距离缺乏安全意识运行机构失灵制动失灵操作失误钢丝绳断裂物体捆绑不牢挂钩不当制动器失灵。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其它形式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起重事故主要防范对策 1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2定期对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3起重机的设计、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4起重机的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灵敏、可靠5 起重作业时要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实施监护6起重作业场所应宽敞、整洁符合规范的要求。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
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掌握(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2)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1某企业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后,企业负责人要求生产车间一律待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评估检查合格后,可恢复生产,此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原理的(D)。
A.监督原则 B.动态相关原则 C.行为原则 D.偶然损失原则
2某检验检测机构从事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等业务,为扩大业务范围,拟新增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服务,下列监督管理部门中,可吧批准检测检验机构新增业务范围的是(A)。
A.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评审、公告和授牌等具体办法的行政部门是(C)。
A.县级有关部门 B.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 C.省级有关部门 D.国家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一级的行政部门是国家有关部门,二级、三级的行政部门是省级有关部门。
10.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应至少包括(A)。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12.驾驶员甲在一家物流仓储仓库驾驶电缆车时,不慎将一货贺撞倒,导致落下的一箱重物将员工乙的大腿砸伤。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这起事故类型是(B)。
A.物体打击 B.起重伤害 C.高处坠落 D.车辆伤害
1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管理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分类,根据该标准,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的因素是(A)。
A.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B.物体打击 C.脚手架、活动梯有缺陷 D.高处坠落
16.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AQ/T9005-2008)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法等。下列要素中,属于安全管理评价一级要素的是(C)。
A.安全指引、安全行为、安全机构、行为习惯 B.重要性体现、适用性体现、充分性体现
C.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 D.安全态度、管理机构、行为习惯
20.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事先采取相应措施的阶段,称为(B)阶段。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的签署
24.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可采取防止和减少两类安全技术措施,其中,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不属于防止类的是()。
A.选择无毒材料 B.失误―安全功能 C.采取降频设计 D.电路中设置熔断器
3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D)。
B.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治理所需的资金
C.一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整改
D.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
3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小时。
A.48 B.36 C.32 D.24
45.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下列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是(A)。
A.防坠落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
B.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C.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
D.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辐射用品
53.某企业在一次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中,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现场和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
A.现场应急结束后,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B.现场恢复阶段,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C.将监测与评估的结果作为实施周边群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D.可燃气体监测优先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5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事故调查实行“政府领导,专家负责”的原则
B.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应包括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C.必要时,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D.较大事故调查组的成员组成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技术人员
59.某企业在进行下水道清污作业时,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下列事故原因中,属于间接原因的是(D)。
A.未按规定设计强制通风设施 B.未进行有毒气体检测
C.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呼吸器 D.现场未按规定配备医护人员
60.某矿山企业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部分作业人员未及时隔离至安全区域,爆炸冲击波导致1人死亡,1人重伤,这起事故的性质是(C)。
A.火药爆炸引起的责任事故 B.火药爆炸引起的非责任事故
C.放炮引起的责任事故 D.放炮引起的非责任事故
66.统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统计推断是指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下列关于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是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和构成指标来进行
B.参数估计就是通过区间估计来统计总体特征
C.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通常采用相对数指标进行
D.假设检验仅用于判断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如何引起的 选项A中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是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以及统计表来进行的,选项B中参数估计就是通过样本估计来统计总体特征;选项D假设检验是用于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
69.事故统计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下列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
A.死亡人数 B。千人死亡率 C.损失工作日 D.直接经济损失
70.某市统计2011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人,职业病发病死亡人数30人,该市年均人口为100万,其他人口死亡人数为2955人,该市2011年粗死亡率为(B)。
A.18‰ B.3‰ C.30‰ D.1‰
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所以,该市2011年的粗死亡率=(15+30+2955)/1000000*1000%=3%
71.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下列作业中,属于特种作业的是(ABE)。
A.低压电工作业 B.等离子切割作业 C.机床工艺作业 D.矿山井下支桩作业
E.硫化工艺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72.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中划分评价单元的方式有所不同,下列划分评价单元的方式中,属于安全预评价的是(AC)。
A.自然条件 B.辅助设施配套性 C.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状况 D.应急救援有效性
E.基本工艺条件
安全验收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具体划分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物料、产品的安全性;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等方面。而安全预评价需要考虑的是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周边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与项目的相互影响。
7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事故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DE)。
A.电工在高处进行带电作业过程中,因电导致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应为高处坠落事故
B.电工在高处进行带电作业过程中,因电导致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应为触电事故 C.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个别飞濺物(爆炸碎片)击伤人员的事故应为物体打击事故
D.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个别飞濺物(爆炸碎片)击伤人员的事故应为容器爆炸事故
E.电焊作业过程中,因焊接引发火灾而造成电焊工皮肤灼烫的伤人事故应为火灾事故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其中:(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故压力容器爆炸为容器爆炸事故。(2)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故因电导致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应为触电事故。(3)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故E中为火灾事故。
74.新建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评价机构首先需要依据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要求,对安全生产保障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主要包括(ABE)。
A.安全预评价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D.现场灾害事故报告
E.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前期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等。
75.某企业准备调整施工工艺和生产线。为了保证施工工艺和生产线的安全生产,需要对施工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辨别,可以采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别方法有(AD)。
A.对照、经验法 B.LEC法 C.风险概率法 D.系统安全分析法
E.事故案例法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有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76.某地铁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时,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条件验证,下列内容中,应纳入安全条件论证范围的有(ABCD)。
A.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B.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
C.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D.法律法规方面的符合性
E.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的评价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和居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77.甲某是某企业冷库职工,从事制冷职业,根据有关规定,甲某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下列内容属于甲某必须接受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有(ABD)。
A.制冷作业安全技术理论 B.制冷作业实际操作技能
C.无损检测技术理论
D.岗位安全教育培训
E.热切割安全技术理论
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本题中甲某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79.某年4月12日,施工队长王某发现升吊篮钢丝绳有断股。要求班长张某立即更换,次日,班长张某指派钟某更换钢丝绳,继续安排其他工作施工。钟某为追求速度,擅自决定把7名工人送上6楼施工,再换钢丝绳。当吊篮接近4层时钢丝绳断裂,造成3人死亡。下列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中,正确的有(AE)。
A.钟某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B.王某负有事故的领导责任 C.王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D.张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E.张某负有事故的领导责任
80.本质安全是通过设计等干涉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操作失误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属于本质安全设计的是(AD)。
A.失误-安全功能 B.事故-校核 C.控制措施-管理 D.故障-安全设计
E.修复或应急-功能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8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入的措施包括(ABCE)。
A.防止能量积聚 B.采取控制措施 C.开辟释放渠道 D.完善管理缺陷
E.改变工艺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82.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下列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ABE)。
A.安全检查表 B.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C、危险指数评价法 D.概率风险评价法
E.因素图分析法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83.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下列评价对象中,可以化为同一个单元进行评价的是(AB)。
A.同一堤坝内的全部储罐
B.同一厂房内的装置
C.建设在地上的装置
D.同一楼层的全部设备系统 E.分布于不同楼层介质相连的设备系统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
8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不安全行为的有(ACE)。
A.未锁紧开关 B.工具靠放不当 C.机器运转时修理 D.防护装置缺乏
E.拆除安全装置 85.我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下列有关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要求中,正确的是(ABC)。
A.企业是申报的责任主体 B.新建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
C.作业场所每年申报一次 D.卫生监管部门是申报的接受部门
6.注册安全案例重点 篇六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
二:事故原因:
1技术和设计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5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6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三:事故严重级别: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四:事故损失工日:按GB/T15499-1995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计算。五:伤亡人员情况:
六: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①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费及抚恤费、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
②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性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及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经济损失计算:
①经济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单位:万元 ②工作损失价值计算VW=DL.M/(S.D)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照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录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③固定资产损失:报废=净值—残值;
损坏=修复费用
七: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的价值
①停产、减产损失的价值:
②工作损失价值:
③源损失价值:
④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⑤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⑥其他损失费用:
八:事故简要经过:事故调查组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经过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单位生产作业状况;(2)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3)事故现场状况及事故现场保护情况;(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情况;(5)事故的报告经过;
(6)事故抢救及事故救援情况;(7)事故的善后处理情况;
(8)其他与事故发生经过有关的情况。
九: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性质认定(1.符合规范性,2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它可分为三类:
①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设备不良所引起的,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②环境原因。指由于环境不良所引起的。
③人的原因。是指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事故。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指间接原因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包括技术、设计上的原因和管理上的原因。间接原因主要有:
①技术的原因。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的设计,建筑物竣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②教育的原因。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及没有经验等。
③身体的原因。包括:身体有缺陷或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④精神的原因。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燥、紧张、恐怖、不和等精神状况,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
⑤管理原因。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劳动组织不合理等。
(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原因,事故调查组认为事故的性质是一起XXXX事故(1.自然事故2.意外事故3.技术事故4.责任事故5.非责任事故)
十、总结事故教训
事故发生单位要认真总结事故的教训,主要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存在那些薄弱环节、漏洞和隐患,要认真对照问题查找根源:
1、事故发生单位应该吸取的教训;
2、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吸取的教训;
3、事故单位有关主管人员和有关部门应该吸取的教训;
4、从业人员应该吸取的教训;
十一、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是在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发生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薄弱环节、漏洞、隐患等提出的,要具备以下性质:
1、针对性;
2、可操作性;
3、普遍适用性;
4、时效性。
十二、事故责任认定和对责任者处理的意见
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或非责任事故的可不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下列事故责任者:
1、直接责任者:是指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人员。如违章作业人员等。
2、主要责任者: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如违章指挥者、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
3、领导责任者: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如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
对责任事故者的处理意见包括行政处分、纪律处分或者追究民事责任。直接责任者就是指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人,行为表现为:(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
(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
(3)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设施。领导责任者就是指其行为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行为表现为:(1]没有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特殊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
(2)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不健全;(3)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转;
(4)缺少或没有安全措施及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
乏或有缺陷;
(5)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的。
主要责任者就是指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人。确定事故主要责任者的原则是:以事故的主要原因确定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下述原因造成的事故,应首先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1)工人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
(2)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
(3)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体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
(4)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转;
(5)对事故熟视无睹,不采取措施,或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致使重复发生同类事故;
(6)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下述原因造成的事故,应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责任:(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玩忽职守;
【注册安全案例重点】推荐阅读:
注册安全师案例分析07-19
注册安全工程师事故案例分析考试真题10-13
注册安全师法律真题06-13
注册核安全综合知识08-23
注册信息安全人员考试10-25
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及答案07-07
2018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10-12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和内容10-11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法规第六章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