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8篇)
1.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 篇一
一、无穷的力量—— 科学之星
二、文学的基石——文学与戏剧之星
三、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之星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世界古代世界科技、文学与戏剧和著名建筑的成就。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节课进行了整合分为三部分:一、无穷的力量——科学之星;二、文学的基石——文学与戏剧之星;三、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之星。文化课的学习,要适当收集历史图片、名言、人物作品等来使课堂丰富多彩,例如学习著名建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结合《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的图片来了解这两大建筑的特点和异同。
同时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去活跃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用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阿基米德运用浮力原理测出皇冠掺假的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朗读《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的优美段落、讲述《天方夜谭》里我们熟知的故事,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古典文学的成就,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他们审美情操和价值观的培养。
2.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 篇二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简称学院)自1994年创办至今,一直强调敬业爱岗、与时俱进、勤于教学、精于教学、创新创业、德才双馨的教书育人理念。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中心挂靠在该学院。10多年来,艺术与设计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有近千名本科毕业生在全国各地从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工程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并有不少本科生荣获国内外或省部级奖项,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的途径。
1 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创业实践
在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和创业人格,还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完善,着眼于学生的人生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业意愿,鼓励和引导创业实践。不但要让他们认识到创业实践对自己将来成长、成才、成功的益处,而且还要他们明白创业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去创业。
高校本科生要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最不可缺少的便是创新实践能力,若人云亦云,成为“跟风”族,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在广大本科生中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教育,鼓励、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克服自卑胆怯心理,通过网络积极、大胆地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实践的锻炼中不断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成立了以设计为主的鹏翔创业协会,下设鹏翔工作室。以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为主,在学院行政领导的协调下,由科研经费雄厚、学术水平高的专业老师提供难度适中的科研项目并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任务的定质、定量、定时分解,除了必要的手把手指导外,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设计。经过不断的努力,学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两届河南省“挑战杯”大赛以及河南省大学生外观设计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要夯实基础,打好基本功,在专业学习上狠下工夫,狠抓成绩,有了扎实的科技知识基础,才能转化成科技科研能力。
2 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倾斜,充分激发学生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对于创业协会来说,一开始最大的难题当然是创业资金,作为学生自己,根本无力承担,因此作为引导者就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近几年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只要经有关专家调查、论证后予以认可的项目,学院在资金上将给予保障和扶持。创业协会凭借在各类设计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创业计划,获得了学院领导班子的全力支持,最终申请到创业基金10 000元,解决了创业协会的资金难题。
同时,学院在政策上也予以倾斜,把创业协会定为学院重点指导与扶持的协会,对创业协会的优秀会员,在同等条件下,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评先、评优的推荐过程中予以优先考虑。通过这些措施,鹏翔创业协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协会理事会的统一协调下,会员主动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老师联系、完成一些课题和设计项目。通过跟着老师做设计,熟悉了设计流程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了如何收集社会上的项目信息,如何获得项目,并如何招标成功。而且,在鹏翔创业协会的带动下,整个学院的学术研究氛围日渐浓厚,一些其他学院的本科生也加入了鹏翔创业协会,并在该协会理事会的指导下组织本学院的学生成立了鹏翔创业分会、鹏翔创业小组,参考鹏翔创业协会运行的模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
资金支持和配套的激励政策,使广大学生的创新钻研积极性得到激发,解决了创新的现实资金问题,既激励了学生的精神干劲,也解决了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工业设计大赛、动画设计大赛等,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奖项名次。
3 不断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对学生来说,具有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此,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针对本科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个性化教学,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目前,学院正在筹划开设创业课程,以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院将围绕学生创业要求,整体构建学习课程,增加有关创业的延伸性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课程目标上,以新的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制订具体的学生创业辅导计划。
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内容,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创业人才,更关键的是培育本科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因此,学院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增加专业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当然,学院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管理体制并不十分完善,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学院应把创业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中,定期总结,通过不断完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其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高校本科生创新教育的规律及深层次问题揭示甚少,有的理论研究对实践总结不够深入,存在玩“文字游戏”“跟风”的现象,没有真正起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这些问题若不及时予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对高校本科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在高校本科生素质创新教育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这些观点对新时期高校本科生素质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
[2]朱中华,陈怡.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J].江苏高教,2002(5).
3.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 篇三
一、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内涵
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科学精神”的解读有很多,《辞海》解释的是:“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科学精神作为文化因素,不断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更新。”著名科学家竺可祯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中把科学精神归结为3个方面的内容:不盲从,不附和,以理智为依归;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1]周光召院士把科学精神概括为:客观、求实的精神;不断求知的精神;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的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继承的精神;团队精神等。[2]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学术界虽尚无定论,结合诸家论述,质疑、求真、探索、实证、创新、合作等是科学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3]再从中小学生应有的科学素养出发,其应具有的科学精神包括:刨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对新事物、新思想、新信息的好奇心;不盲从、不迷信、善质疑的创新精神;注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严谨与实证的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进取精神;平等、宽容和合作的精神。
所谓“科学思想方法”,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对此学界的看法也不尽一致。《辞海》是这样表述的:“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揭示客观世界的性质和规律、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专门科学方法,即某一学科中所运用或具有的相应的研究方式、规则与手段;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共同适用或分别适用的一般方式、原则与手段;全科学方法,即适用范围最广泛、具有普遍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方法。这三个层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体现了普遍—特殊—个别的关系。”
科技类作品因为涉及不同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会涉及专门科学方法,但这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而,在科技作品教学中所谈的科学方法,主要是《辞海》所说后两个层次的方法,具体就是指以下两类:一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如受控实验法、必要重复原则、采用随机化进行实验设计、可证伪原则、对照实验、双盲实验、元分析等。二是具有普遍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方法,像演绎法、归纳法、辩证法、系统论等,以及相对于反科学的思想方法(静止的、封闭的、绝对的、盲从的等),而提出的发展、开放、相对、批判、辩证的思想方法等。[4]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参与公共决策,对科学的理解都至关重要,科学素养是年轻人步入现代社会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很显然,上述具体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核心,是阅读科技作品应领会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
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科技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科技作品一般是介绍科学研究的过程、成果和意义等,科学性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特征,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不是外加的,而是作品内容和所用表达技巧本身“天然地”蕴含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对花朵呈现各种颜色做科学解释的科学小品文。如果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去解读,就只能看到它的说明对象、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如果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内涵解读文本,就会有新的发现。
1.刨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首电影歌曲,教参分析认为以此为题目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此说固然不错,但是,仅仅如此理解还没有触及到科技作品的本质,纵观全文,作者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起每一层的说明。一次次的反复,不仅层次清晰,更重要的,在一次次反复地“为什么”的追问中,作者从六个方面(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的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一层一层地进行科学解释,而且,每一层次都将前面解释内容推进一层,其间的逻辑是环环紧扣的,揭示的规律也逐步深刻。[5]这不仅仅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不断地反复地追问,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个问题刨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科学的解释,尤其是事理说明必须全面地、系统地,不允许有遗漏。如果没有这样的刨根究底探索精神,就可能失之偏颇、失之严谨,就不可能有严密的科学性。
2.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科技作品教学,教者一般不会放过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如,“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一句中的“经常”和“只”,教者一般只会从说明文语言角度分析:这两个词分别从时间和范围两个角度强调了“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一“习性”的“特殊”,同时使说明更加准确。我们知道,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科技作品语言的准确性,就是这一精神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由科学思维的客观性、缜密性决定的。因而,这段话中如果删掉“经常”,最本质的不是影响语言的准确性,而是与客观事实不符,有违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作者对文章的反复修改中,表现得更加突出。endprint
3.演绎法和归纳法的交替使用。演绎和归纳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方法。演绎法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推理研究的方法。所谓归纳法,指的是由许多个别事例,从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作者在解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的观点,自然选择五个方面原因基本上使用演绎的方法,如在用生理需要来解释时,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演绎推理。文章从人工选择角度解释时则采用了归纳法。
综上分析,只要转换角度,对文本进行探微寻幽,就会有别样的的发现,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是体现在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中;二是体现在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技巧的使用中;三是体现在作者的材料选择和使用中;四是体现在作者遣词造句中。简言之,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中都能体现出科技作品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本质特征,但要理解其中的这些内涵,必须跳出传统的说明文解读方法,转换解读角度。
三、领会科技作品中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路径与策略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路径和策略,应有别于生物课、物理课、化学课,要遵循以下原则:以理解为目标,不是简单结论的告诉;用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领会,体现语文的特征,要有语文味;基于文本的领会,杜绝游离文本的任意发挥。据此我们提出以下路径和策略。
1.以构建科技作品新的阅读观、教学观为导向。构建科技作品新的阅读观、教学观,并不是完全抛弃旧有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而是转换一个角度,从科技作品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出发,站在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说明的顺序、方法和语言等,让学生更深度、个性化地理解文本、理解科学知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谈“人工选择”的一部分中所举的事例,按照传统的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对它们的理解是,“既使读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生动而透彻的说明了花儿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的道理”。这一段分析,可以说带有明白的标签化的倾向,其中“既使读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生动而透彻的说明”,这段分析,任何一篇说明文举例说明的作用分析都可以套用,毫无文本个性可言,基本等于没有分析。如果我们从归纳法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部分,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三个例子?三个例子的内容为什么必须如此陈述?这既保留了传统说明文举例说明方法知识,同时因为从文本所蕴含的归纳法出发,让学生对三个例子的作用就有了更深刻,又符合科技作品本体特征的理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只有从这个角度,也才能引导学生真正领会作者选择这三个例子的良苦用心。
2.基于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创新教学设计,避免局限于“说明文”的模式化设计。所谓“领会”,百度的解释是:指领悟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领会是建立在对某一特定事物进行深入思考与悉心体悟的基础之上的。真正的领会,归根到底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非盲目的逢迎。所以“领会”从思维的深度上看不是蜻蜓点水的,从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看一定不会是干巴巴、标签式的简单告诉几条结论,而应通过基于领会科技作品中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构建着眼于“领会”,以适宜的“领会”内容为基础,以精心设计的核心问题为引领,以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活动为载体的科技作品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适宜的“领会”内容,指的是适宜文本、教材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多方面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本文在八年级下册的事理说明单元,八年级学生学过了物理、生物、几何等自然学科,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归纳法有所了解,但知之不深,因而可以将“领会本文归纳法中所用事例的精妙”作为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没有回避说明文的举例说明方法,而是将它融化在了对归纳法的理解中,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理解事例的精妙所在。可以说这是适宜于文本、适宜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突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领会能力的评价,体现“科学”和“语文”的整合与交融,避免只从“说明文”解读的纯技术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尤其是中考评价无疑对科技作品教学有非常大的指挥作用。在PISA测评中,科技作品阅读素养的测评包括访问和检索信息、整合和解释文章、方式和评价文章三个方面[6];江苏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能力测试框架中测试能力包括: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四个方面。可见,这两种评价在指向上和中考命题虽有明显区别,但都局限在认知领域,也不涉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以纸笔为媒介的考试评价,特别是中考评价所附带的其他复杂功能,在考查内容上天然地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试图通过中考试卷改革来引导科技作品教学难度可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努力实践从单维评价向多维评价的转向,积极探索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具体内容和试题呈现方式,另一方面要探索更多元的评价方式,这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如通过“过程性写作”来评价,苏教版教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有这样一道题目:“就人工选择问题采访花农或者研究人员,搜集一些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我们可以将这道题改造为“就人工选择问题采访花农或者研究人员,搜集一些资料,以‘我所知道的花的人工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就可以从学生写作过程以及学生的作文所呈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实现“科学”和“语文”评价的整合与交融。
4.加强语文教师科学素养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对科技作品的解读力和教学过程中的引领力。诚如“学科教学知识”(PCK)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舒尔曼教授所言,一个教师的学科素养越高,其对学科转化或翻译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引导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有科学精神,必须了解相关的科学思想方法。中学语文教师基本上是中文出身,局限于自己学科的知识,很多教师对科技作品不感兴趣,缺乏相关的科学素养,对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对于如何教好科技作品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在女性语文教师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要教好科普文,首先,教师要亲自去阅读大量科普作品,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涉及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其中有不少是语文老师所陌生的,甚至其中的演绎法和归纳法很多老师也不太熟悉的。对于语文教师认知缺陷,除了教师注重自我教育和提高外,国家的师范教育要注意培养拥有全面素质的教师,淡化学科界限,开设多种选修课程,让中文系的学生也要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尤其是要了解更多的科学思想方法。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应该将此列入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竺可桢.竺可桢文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33-41.
[2]周光召.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对社会的作用[J].科技导报,1996(9).
[3]王颖.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中蕴涵的科学精神[J],中学生物教学,2014(9).
[4]刘冠杰,谢建刚.浅议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6).
[5]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0-84.
[6]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上海项目组.质量与公平——上海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研究报告[M],上海:山海教育出版社,2013:229.
(龚建新,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226400)
4.科技富民行动思想宣传 篇四
今天,召开全旗“科技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对“科技富民行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实施“科技富民行动”是今年旗委、旗政府向群众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今年1月份,我旗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的方式,公开向社会选聘了65名科技人员、大中专学生和8家法人特派员,派驻到全旗9个乡镇78个村开展工作。下面,我就做好驻村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适应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驻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旗委、旗政府强力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统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特别是 年以来, 集团等一批经济实力强、拉动力大的企业先后入驻我旗,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支农支牧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三大工业体系,实现了工业经济的提质增速,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扶持奈伦、淳江、双娃、九丰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500万头只牲畜、100万吨玉米、100万吨马铃薯、35万吨商品奶源及绿色无公害蔬菜、白瓜籽等一系列基地建设工程,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了土地整理、标准粮田、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年全旗粮食产量达到15.02亿斤。农区畜牧业迅猛发展,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存栏达301.7万头只,同比增长17.3%,较增长5倍多,牲畜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行典型引路,重点加强了25个试点村和25个重点村屯的规划建设工作,各试点村初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十五”以来,我旗积极实施“科教兴旗”战略,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旗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引进畜禽优良新品种32个,改良及繁育新品种畜禽21.5万头(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6%,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0%,创建科技示范村15个,科技示范户180户。企业技术创新迈出了新步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开发基地建设也上了新台阶,九丰种业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科技企业。
当前,我们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强与俄蒙地区合作、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自治区加快推进东部盟市发展等发展机遇,具备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301国道、111国道、省际大通道在我旗交汇,地方铁路、绥满国道主干线甘南界至牙克石段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具备加快发展的交通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逐渐壮大、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具备加快发展的资源优势;有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正在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作用不断加强,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优势;我们的干部群众经受了发展实践的锤炼,求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谋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促发展的劲头更加充足,具备加快发展的人气优势,这些优势为实现我旗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科技示范、推广的力度和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组织人才缺乏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农民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等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实施“科技富民行动”是旗委、旗政府统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创新举措,也是强力推进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抓好这项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实施“科技富民行动”,促进农村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入和科技的引进,有利于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与效益,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富民行动”有别于过去的科技下乡和干部挂职,它是把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带到农村,变短期行为为长期工作。驻村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指导农民生产比较效益高、产销对路、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改变农民传统思维方式,带动农民掌握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树立科技致富的观念。三是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驻村工作人员这一桥梁纽带,可以及时有效地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水平,创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挥科技致富功能,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全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四是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可以进一步改善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促进农村基层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科学和现代的管理理念,加快促进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转变。
农村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广阔天地,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在这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通过驻村人员的有效工作,能更好地激活农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推进我旗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位驻村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驻村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考虑和实施,实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培养锻炼干部的目标。
【思想宣传范文】二
“科技富民行动”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各乡镇、相关部门和驻村工作人员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明确任务,切实履行驻村工作职责。驻村工作人员受旗委、旗政府的委派,在所驻村重点宣传和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决议;协助村“两委”研究解决所驻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引进和推广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协助所驻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捕捉市场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立足农村资源优势,研究开发新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协助村“两委”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规章制度,并协助抓好共青团、妇联等工作。驻村工作人员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与所驻村进行工作对接,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履行职责,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和掌握所驻村的各方面情况。各乡镇要与驻村工作人员做好工作对接,进一步明确驻村工作人员职责,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正确指导,使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讲究方法,扎实开展驻村工作。驻村工作人员要以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工作开展。一要尽快投入工作。各驻村工作人员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尽快打开工作局面。要帮助所驻村制定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要通过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和农民致富的引领者,先进文化和先进科技的传播者,成为旗委、旗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二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引导、带领农民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所驻村农民掌握就业技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要摆正位置。要在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正确处理好与村“两委”成员的关系,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协助村“两委”做好各方面工作。在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时,要科学论证,按市场规律办事,靠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切忌搞行政命令,避免好心办坏事,给群众造成损失;在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时,要坚持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严格按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办事,多征求乡村两级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多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驻村工作人员是旗委、旗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工作派出的一支特殊工作队伍。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扎实履行好各项职责,有所作为,为促进全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一要加强学习。当前农村工作情况复杂,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驻村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因此,大家要特别注意加强学习,尽快掌握基层工作的本领。要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本领;学习新时期农村工作、管理社会事务的方法,学习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业务知识。要注意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做好驻村工作的能力。同时,以自身的学习带动和促进农民的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二要求真务实。开展驻村工作是旗委、旗政府的重大决策,今年在全旗53%的村先行试点,明年推广至全部148个村,旗财政计划每年拿出100多万元资金用于人员支出。所以,绝不是为了做样子、造声势,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力量,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农村工作是最基层、最具体的工作,是安民、富民的基石,农民群众最注重实际,最看重实效。驻村工作人员一定要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做到在农村扎根,决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从实际出发,搞好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要根据不同村、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把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贯穿到驻村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三要严于律己。大家到基层工作,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了旗乡两级党委、政府。大家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旗委、旗政府的形象。要自觉遵守工作纪律,自觉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在一些生活细节上要严格自律,不能搞特殊化,不提额外要求,做到艰苦奋斗、努力创业,当好表率、树好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工作赢得认可和尊重。四要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把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作为第一需要,多听群众呼声,多与群众交流,多向群众学习,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了解掌握农村情况和农民的需求。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村情民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完善制度,加强驻村工作人员管理。要建立长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工作管理机制,充分调动驻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实现政府、农民、驻村工作人员多方面的共赢。一是建立旗级领导联系驻村工作人员制度。每名旗级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名驻村工作人员,帮助驻村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旗直机关领导干部帮扶驻村工作人员制度,结成“一联一”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创办致富项目。三是建立项目带动机制。科技部门及其他涉农部门要统筹安排项目经费,支持驻村工作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鼓励驻村工作人员带着项目到农村创业,促进所驻村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四是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帮助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制度。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等方式,帮助大中专毕业生提高政策法制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五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帮带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制度。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六是建立科技特派员与驻村工作大中专毕业生链接帮扶制度。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业务优势,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各乡镇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和经验交流,努力形成驻村工作人员间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氛围。
(五)优化措施,为驻村工作人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旗委、旗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解决驻村工作人员的待遇。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为驻村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更好地保护和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对驻村工作人员申报的科技开发项目,各乡镇及旗直相关部门要优先给予支持。要鼓励驻村工作人员参与各类科技和农业开发项目的研究,引导他们发挥技术优势,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租赁经营、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组建科技服务组织,建设示范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持久的科技创新渠道和科技项目支撑。
【思想宣传范文】三
开展驻村工作,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工作复杂而艰巨,搞好驻村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密切配合,积极为驻村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协调、调研和指导,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精心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各乡镇主要领导对驻村工作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重点抓,并选择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乡镇驻村工作办公室,加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驻村人员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沟通情况,共同抓好薄弱环节,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扩大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宣传部门要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发现、挖掘、总结驻村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优秀驻村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激发驻村工作人员深入实践、服务“三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驻村工作人员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多方支持,提高工作实效。各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旗委、旗政府的决策上来,把驻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帮助驻村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各包扶单位要进一步将帮扶制度落到实处,把帮扶村作为部门工作的联系点、村情民意的连接点、工作创新的立足点,支持驻村人员的工作。旗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驻村工作经费,保证及时足额到位。
(四)加强督查考核。要建立跟踪考核机制,旗乡两级驻村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管理和考核工作,随时掌握驻村工作人员的表现,督促指导他们开展各项工作。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对驻村工作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年终组织评比,对驻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对经考核确实不胜任工作的,要及时予以解聘。
同志们,实施“科技富民行动”意义重大,希望大家带着旗委、旗政府的重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满腔热情地投身基层,扎实工作,迎难而上,为扎实推进我旗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更大的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四
同志们:
在刚刚结束的市党代会上,市委把 作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并决定于 月底在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同时,近期国家要对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行验收。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城镇建设放在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举办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落实“四城联创”战略部署的有效载体和具体实践。今天,旗委、旗政府召开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是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精神的一次具体部署。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动员全旗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认真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承办好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全面展示我旗城镇建设新成果和各族干部群众新面貌,把“迎会”与“创城”活动融为一体,全面打造好文明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以崭新的形象、全新的风貌迎接上级领导和兄弟旗区的检阅,奋力推动我旗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充分认识我旗城镇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
长期以来,作为典型的农牧业大旗,城镇基础建设非常薄弱,财政自给能力非常有限,城镇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存在着先天的、客观的劣势。年以来,围绕全市“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城镇发展战略,旗委、政府统筹谋划、科学决策,提出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新型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率先构筑以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全面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破解资金难题,启动实施镇旧城拆迁改造和陶赖沟生态新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独贵塔拉新镇区和巴拉贡镇小城镇建设,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了“小财政”建设“大城镇”之路。
(一)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城镇建设本身也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我们通过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让干部群众在参与和实践中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打破了传统等、靠、要的思维,树立了城镇建设市场化的理念,破除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观念,树立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搞建设”的新观念;破除了“城镇建设只投入、不收益”的旧观念,树立了“可经营、能赚钱”的新观念;破除了“城镇建设找政府投资”的旧观念,树立了“找政府出政策,到市场找钱花”的新观念,彻底转变了全旗干部群众畏首畏尾、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落后思想观念,真正做到了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作风的大转变、发展思路的大创新,推进城镇建设实现大变样。
(二)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年以来,旗委、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富有民族风格、彰显人文底蕴、展现时代气息的魅力新镇,以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在工业园区的支撑下日新月异。目前,已经确立了以镇、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规划。镇形成了以环镇生态经济圈为绿色屏障,以旧城改造区、陶赖沟生态商住区和陶赖沟东岸新区为城市发展区,以南部新能源示范区为产业支撑,以环镇生态经济圈至镇规划区中间带为城市拓展区的城市规划发展格局,并在全面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镇旧城改造进展顺利,陶赖沟生态商住区和环镇生态经济圈起步建设,独贵塔拉新镇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巴拉贡镇“十大市政工程”全面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新型杭锦、魅力的太阳正从地平线上升起,人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的署光。我们相信,到“十二五”中期,镇所有旧城区全部改造完毕,陶赖沟生态商住区、陶赖沟东岸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及环镇生态经济区将全面建成。独贵塔拉新镇区将从镇的规划建设全面向城市的规划建设转型升级。巴拉贡镇将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新镇区。
(三)“三化”互动成效凸显。通过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强力推进,城镇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对全旗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80%以上,进一步强化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空间依托、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全旗综合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强大的聚集效应,城镇吸纳和带动能力全面提高,打造了招商引资广阔的平台,汇集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置业,带动了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为城镇化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旗域经济实力日益壮大,社会环境不断优化,有力地助推了城镇化进程,同时为城镇建设积蓄了强大的后劲。在强力推进“三化”互动的过程中,旗委、政府统筹推动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协调、良性互动的轨道。
二、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创城迎会”工作的重大意义
城镇建设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地区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地区人民群众成长力、进步力、发展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而“迎会创城”是展现我旗城镇建设成果和城镇建设方向的重要契机。市委、政府决定在我旗举办全市城市建设现场会,是对我旗城镇建设高度认可和重大支持。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在全市树立了我旗新的形象,给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留下发展潜力无限,杭锦人民凝聚力、发展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及自治区的极大支持,为我旗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不言而喻,如果我们能够搞好这次“创城迎会”工作,成功举办好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将会推动和实现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
(一)做好“创城迎会”工作,是展示城镇建设成果,进一步增强我旗对外影响的重要窗口。“创城迎会”的过程,是对外宣传的过程,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的形象和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的荣誉,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我们要通过“创城迎会”工作,全面展示近年来我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特别是城镇建设成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走进、了解和关注,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扩大的影响力,提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置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开发创业,吸引更多的企业集团前来建设兴业。
(二)做好“创城迎会”工作,是主动赢得上级支持,进一步增强城镇发展动力的重要平台。“创城迎会”的过程,是通过努力工作争取上级支持的过程。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市委、政府组织召开的关于城镇建设的专题会议,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远。这次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选择在我旗召开,这充分体现了市委、政府对我旗城镇建设工作成果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的高度信任,更是在市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的显著标志。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全面做好“创城迎会”各项工作,从而赢得市委、政府对我旗城镇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更多的关注,赢得全市推进东西部旗区协调发展的新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就一定会为全旗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争取和积蓄新的力量。
(三)做好“创城迎会”工作,是全面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创城迎会”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实现“三化”互动、协调共进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以创促建”、“以会促建”,通过“创城迎会”工作,强力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城镇面貌更美,功能更全,品位更高,形象更好,聚集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强,影响和带动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繁荣和活跃三产服务业,全方位激活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增强发展的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使现代化城镇建设成为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强大引擎。
(四)做好“创城迎会”工作,是检验锻炼干部队伍,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合力的重要载体。“创城迎会”的过程,是全旗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先争优的过程,是各级领导干部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我们要把“创城迎会”工作作为检验干部工作水平、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优化干群关系、增强干群合力的重要载体,充分调动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支持“创城迎会”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增强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全旗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凝聚新的强大合力。
(五)做好“创城迎会”工作,是改善民生,提升全旗各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契机。“创城迎会”的过程,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过程,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通过“创城迎会”工作,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城镇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完工一批市政工程项目,全面完善一批公共服务功能,让群众更加全面地感受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体面、更有尊严。
【思想宣传范文】五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当前全市工作的重点,全市各兄弟旗区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很大、力度很大、成绩很大、氛围很浓。作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主办旗区,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创城迎会”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但与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比,与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要求相比,与各旗区的势头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领导干部对“创城迎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到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二是“创城迎会”工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共同参与、人民群众支持响应“创城迎会”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城镇管理工作不力,车辆乱停乱放,工地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乱堆乱放,街巷内乱倒、乱便现象屡见不鲜,城市垃圾随处可见,镇镇区及周边地区“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与东胜、康巴什等旗区相差甚远;四是工程进度滞后,拆迁改造及主要道路管网建设任务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部分新建小区街面和城市“裸地”绿化、硬化、美化工作尚未启动,攻坚克难的任务还很重;五是城区居民的自觉自律意识差,对自身作为杭锦形象、杭锦环境认识不足。对此,全旗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全旗各级干部、职工、居民要立即全面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全力以赴做好“创城迎会”各项工作,确保“创城迎会”筹备工作快速推进、顺利完成。
一要组织领导到位。会前,旗委、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重新明确了部门责任区和工作任务,与各迎街面单位、商户签订了“五包”责任书。会上,又制定下发了综合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区包片领导、责任单位和镇政府、社区负责人,并就工程推进、环境整治及绿化、硬化、美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相关领导、镇和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旗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四大班子共同抓、领导小组全面抓、包片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合力抓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指挥作用,统筹部署任务,适时督促检查,全面抓好整体工作。各包片领导要亲力亲为,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调度,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全线推进。镇和各部门要坚决服从“创城迎会”大局,服从领导小组的指挥,服从包片领导的调度,确保全旗上下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二要责任落实到位。能否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是对全旗广大干部工作能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部署执行能力的重大检验,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大考验。领导小组和各责任区、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切实把“创城迎会”作为主要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目标、身上有责任。要严肃工作纪律,对工作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及时整改,对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坚决严肃处理。
三要质量进度到位。“创城迎会”工作质量,推进的力度和速度,最终决定着上级领导对“创城迎会”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领导小组要制定工作流程表,按时限、按步骤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工作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按时按期完成。各包片领导、建设单位和征拆工作组要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方案,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要倒排推进时间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完工。各责任单位要全力以赴,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行动、有检查、有奖惩,突出抓好街道、住宅小区、迎街商铺及主要通道两侧清理整治工作,保持本单位责任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四要监督检查到位。各责任领导要采取不定期检查、召开调度会、现场办公等方式,随时检查指导全旗“创城迎会”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责任区和相关地区、部门,要定期向旗委、政府报告工作开展情况,随时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并全力协调解决。督查室要把“创城迎会”工作的督查放在首位,切实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坚持经常性,把握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及时通报批评“创城迎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闻宣传等媒体部门必须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每日必须有对“创城迎会”工作存在问题的曝光监督,确保“创城迎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五要全民动员到位。“创城迎会”工作,不仅要全方位检验我旗城镇建设工作成绩,还要全方位检验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唯有举全旗之力、聚全民之智,才能形成“创城迎会”的社会大环境。从本周起,至现场会结束,镇各级机关干部职工取消周末假日,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镇各社区要组织居民参与“创城迎会”,宣传部、团委要在组织人事部门的配合下组织数量充足的志愿者参与创城迎会,城建、规划等部门还要对镇区主要街道、景观节点的氛围营造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环卫部门要充实人员和装备,交警城管等部门要全天上岗,电力、供水等部门必需保证建设的水、电需求,财政要全力保障“创城迎会”的资金需求。其它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与“创城迎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必须完成本部门的“创城迎会”任务。各企业、各商业门点必须按照创城迎会要求履行责任和义务。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街道宣传栏等各种有效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内容,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进一步凝聚广大群众发展家乡各项事业的力量,在全旗掀起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热潮。宣传动员身边群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多一分参与,努力形成人人做贡献、人人添光彩的“创城迎会”良好氛围。
5.科技局解放思想讨论汇报材料 篇五
一是树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率先意识。把加强学习当做长期的任务,安排科技系统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重点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对科技发展的前沿性、前瞻性知识的学习,密切关注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加深对科技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贯彻执行,通过学习率先达到思想超前、意识超前、思维超前的目的。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使科技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进行,更要在深层次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素质。
二是强化构筑大科技、发挥科技引领支撑的主导意识。要破除科技局是项目局的惯性思维,摈弃旧的观念,坚决跳出以项目论科技的局限性,通过整合全社会的科技资源,优先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作用的、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完善项目的筛选、评审、实施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织专家,超前谋划,挖掘社会资源,把科技事业做大、做好、做强,使科技真正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是增强实现科技事业新发展的首位意识。*对科技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摆在八项经济工作之首,科技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和跃升期。因此,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要着力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持能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及循环经济项目,为我市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着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社会和谐。依靠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四是深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全市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项目。
6.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 篇六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
2、当代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
3、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优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6、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追踪研究
7、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8、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体验式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9、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10、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衔接研究
11、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状况跟踪研究
12、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13、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思考
14、高校班级组织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15、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调查及教育研究
16、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及心理教育研究
17、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8、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分析研究
19、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20、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及管理对策
21、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的建立
22、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
23、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和评估体系研究
24、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研究
25、当前我校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机制研究
7.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 篇七
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思想等内容, 近两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有增加的趋势。全国共20套高考试卷, 2013年有11套涉及本专题内容, 2014年有13套试卷涉及。从考查形式看,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有客观题, 也有主观题。从考查内容看, 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2013年有7套高考试卷涉及, 且两套试卷出现材料分析题。2014年有6套试卷考查了儒家思想。从提供的材料看, 涉及材料丰富而新颖, 有文学作品、原始材料、学者评论、实物图片等不一而足。从考查方式看, 多以材料题形式出现, 提供新材料, 设置新情境, 考查学生的基本能 力或研究潜力。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4年江苏卷历史第1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原始儒家以孟子为例, 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 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 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题技巧:从材料信息看, 原始儒学主张“民贵君轻”, 但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主统治, 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 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故选B项。A项中的“全部”表述不当;C、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合。
变式练习儒学兴起后, 经历代思想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战国时的荀子提出“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的著名观点。西汉 董仲舒提 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从材料看, 荀子与董仲舒一致的地方是
A.对统治者进 行警告, 不要对百 姓过分压榨
B.都认为君主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C.都认为“君如舟, 民如水”
D.都认为“民为贵, 君为轻”
答案:A
解题技巧: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是对统治者的警告, 若对百姓过分压榨, 就会被人民推翻。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观点, 指统治者如果勤政爱民, 上天将会奖励, 风调雨顺;如果统治者残暴扰民, 上天将会惩罚, 灾难不断。所以, 董仲舒的理论一方面神化了专制王权, 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对统治者进行警告, 不要过分压榨百姓, 否则将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故答案A。B项只涉及董仲舒的观点, C项是荀子的观点, D项是孟子的观点。
示例2 (2014年浙江卷文综第12题)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 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 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1苏格拉底2亚里士多德3朱熹4李贽
A.123B.124
C.134 D.234
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故2符合题意;朱熹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 故3符合题意;李贽是明朝中后期的思想家, 他明确提出“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故4符合题意。苏格拉底没有提出类似主张, 1可排除。由此可知D项正确。
变式练习思想家 是一个时 代的宝贵 财富, 他们的思想或观点, 给人启迪和智慧, 促进社会进步。如有的追求真理, 提出“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有的强调德行, 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有的大胆挑战传统, 形成“离经叛道”性格, 否定孔子的至尊地位;有的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 强调教育的重要。他们分别是
A.柏拉图—王阳明—黄宗羲—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 德—朱熹—王阳明—苏 格拉底
C.亚里士多 德—王阳明—李贽—苏 格拉底
D.柏拉图—朱熹—李贽—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题技巧:本题是上一题的变式练习, 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提出“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的是亚里士多德;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是明朝的王阳明;挑战传统, 形成“离经叛道”性格的是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认识你自己”至理名言的是苏格拉底。故答案为C项。柏拉图、黄宗羲、朱熹等思想家在材料中都没有被涉及。
示例3 (2014年北京卷文综第13题) 公元97年, 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B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应抓住“东汉”和 “大秦”两个关键信息, 其中“大秦”指的是罗马帝国。《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当时中国数学成就的著作, 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罗马法是罗马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由此可知, B项符合题意。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宋代, 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英国的科学成就, 故A项不符合题意;日心说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提出的,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 要求, 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所著, 故D项错误。
变式练习弗朗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这三项发明, 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和世间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项是在学术方面的, 第二项是在战争方面的, 而第三项是在航海方面的。这三方面的变化, 又在其他方面引来了无数的发明;任何帝国, 任何宗教, 任何巨人在人世间都没有这些技术发明所带来的影响大”。其中第一项发明及其在欧洲引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
A.造纸术、文艺复兴
B.印刷术、启蒙运动
C.印刷术、宗教改革
D.印刷术、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D
解题技巧: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学术方面”、“思想解放运动”。第一项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在学术方面且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由此可判断是印刷术, 因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能促进文化广泛传播的是印刷术, 故可排除A项。引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显然是指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即文艺复兴运动, 故可排除B、C项。
【重点突破】
一、“百家争鸣”局面
1.背景
(1) 经济上, 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大为进步, 井田制瓦解; (2)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 为文化人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 (3) 在阶级关系上, 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 从宗法制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日益活跃取得独立地位, 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在思想文化上, 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 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 推动私学的兴起,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影响
(1)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 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1.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但这一时期是思想上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文化大繁荣, 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家们纷纷开出“处方”解决社会问题, 规范社会行为, 使春秋战国成为中国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孔子建立儒学, 提出“仁”、“礼”等理念, 希望通过增强道德意识的自我约束力, 铸造理想的人格, 以追求理想政治的实现。后经孟子、荀子的发展 (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 客观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要求) , 使儒家思想日益丰富, 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2.确立地位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原因:1武帝时期, 边境不安宁, 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阶级矛盾突出, 中央政权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加强中央集权;2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儒家学说的“仁”、“德治”等理念有利于缓和矛盾, 经孟子、荀子的发展和改造, 特别是荀子吸收了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 顺应了时代的发展;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使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 为“君权神授”找到了理论依据, 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 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2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学说, 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又通过“天谴说”等,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儒家核心价值的“公信力”、“合理性”, 增强了人们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敬畏感;3但儒家思想的正统化也有局限性, 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 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3.发展巩固
宋明时期, 理学产生并成为官方哲学思想。
(1) 理学产生根源:1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2东汉末年, 道教兴起、佛教的传入, 儒家的核心价值在信仰上出现危机。长期分裂混乱, 使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 特别是两宋时期,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3魏晋以来, 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 到唐宋时“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为儒学发展为更加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4宋代的“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 为学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唐中后期的复兴儒学运动, 为理学产生作了准备。
(2) 影响: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宋明理学的出现, 强化了儒学中“天”的意志, 使儒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得到了巩固与加强, 同时, 也为儒家核心价值的普世性、大众化提供了可行性;2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 了积极作 用。3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 宣扬封建礼教, 扼杀了人性, 负面作用也极其明显, 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3)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有序;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3“和为贵”、“诚信”等观念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5“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三、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1.背景
(1) 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阶级矛盾尖锐。
(2) 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 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他们反对封建束缚, 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4) 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 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 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摧残人的思想, 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5) 外部条件:西方学说开始传入中国,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2.特点
(1) 反传统、反教条:李贽自称“异端”,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对封建正统思想大胆挑战, 认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 构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2) 反专制、反压迫: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 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3) 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 建立“天下之法”, 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
(4) 紧跟时代、提倡变革:李贽高度评价商鞅、吴起等改革家,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3.评价
(1) 积极作用: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 重视手工业、商业, 批判性继承了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思想体系,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 综合评价: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 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并非真正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他们反对的是当时理学的僵化, 认为自己才是理学的真正继承者;反对君主专制, 但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 所以他们的思想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民本思想;黄宗羲所倡导的“法治”, 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 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古代科技
1.古代科技的特点
(1) 科技思想:注重实践, 讲究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2) 科技内容:应用性强,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 法以及医 学等, 即重实用, 轻理论。
(3)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的方法。其特点是重经验, 轻实验。
(4) 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2.重大成就
一本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两本天文历法著作:《石氏星表》和《授时历》;三大中医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四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3.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 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国家是许多发明行为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2) 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促使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4) 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来文明的兼容并包, 使中华文明不断丰富;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 为科技成就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6) 中国的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推动了科技发展。
4.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 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发展 缺乏动力; (2)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正常交流; (3) 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 脱离社会实际, 形成重人文、轻自然科学的社会风气。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 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 扼杀人的个性。归根结底, 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 走向衰落, 未发展为 近代科技。
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
1.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思想活跃,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
国家统一, 生产发展, 各民族间经济联系加强, 文化由此 得到迅速 发展, 文学艺术 各放异彩。
3.隋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中唐以后, 藩镇割据, 政治黑暗, 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
宋代, 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适应市民需要的民间通俗文化繁荣, 风俗画、话本和宋词兴盛。元代,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倾向于借助文学艺术抒发愁闷情怀, 出现散曲和杂剧。
5.明清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文化专制加强, 从而出现了强调个性、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艺术作品。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衣食者, 人之生利也, 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 人之死利也, 夫何独无节于此乎?”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B.老子
C.墨子D.韩非
2.某天, 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 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 侍人送上来的黍子, 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 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 我不是不知道。但是, 黍米是五谷尊者, 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 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 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 是君子所不为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
A.“仁”的思想与实践
B.重“礼”的思想
C.“仁”与“礼”的关系
D.喜欢吃黍子, 不喜欢吃桃子
3.关于秦朝法律,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有个非常精辟的论断:“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 书同文, 行同伦’ (即太史公所 谓‘至始皇 乃能并冠 带之伦’之‘伦’) , 为儒家理想之制度, 而于秦始皇之身, 而得以实现之也。”陈先生认为秦朝法律是
A.将儒家伦理法制化 (实践)
B.道家思想的运用
C.法家思想为运用
D.奠定了后代法律的基础
4.2013年4月, 习近平主席进行了他就任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外访。行前, 习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 在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 (领导者) 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丝毫不懈怠, 不马虎, 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 既不能马虎大意, 也不能折腾, 应掌握好分寸。治理一个国家也一样, 既要讲认真,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也不能过多地、随意地人为干预, 而是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由此可判断, “治大国如 烹小鲜”的思 想源自先 秦时的
A.儒家创始人孔子B.法家代表商鞅
C.道家创始人老子D.墨家创始人墨翟
5.著名学者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守旧而又维新, 复古而又开明, 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 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 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伸向未来……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 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下列内容可作为儒家“一手伸向未来”证据的是
A.“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B.“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C.“存天理, 灭人欲”
D.“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原君》《原臣》两篇, 对于‘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之义, 发挥得极其深切, 正是晴空一个霹雳。但亦只是晴空一个霹雳而已。”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黄宗羲
A.未在当时社会发挥影响
B.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C.在知识界 的影响大 但并没产 生社会效应
D.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7.有学者发现, 他的思想用于学术, 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 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 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 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 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就可能是斗争策略, 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孔子B.墨子
C.韩非子D.老子
8.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 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 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 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下面对这段史 料解读正 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忽视对自然的探索, 制约了近代科技的产生
B.中国古代科学重实践经验, 轻理论概括
C.中国传统文 化重实用 技术, 忽视抽象科学
D.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强化了思想控制, 制约了人的创造力
9.北宋徽宗宣和元年 (公元1119年) 朱彧所著的《萍州可谈》里, 记载有“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以后不久, 徐兢在他所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里也说, 船舶在海上航行, “惟视星斗前迈, 若晦暝则用指南浮针, 以揆南北”。材料反映了
A.舟师必须精通有关航海知识
B.我国航海历史悠久, 造船技术先进
C.北宋政府重视海洋事业
D.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10.宫廷舞产生于夏商, 汉代设乐府, 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 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基础上, 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 创造出许多优美动人的新作品, 显示了古代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下列属于隋唐宫廷舞成就的是
1《霓裳羽衣舞》2《西厢记》3《秦王破阵乐》4《窦娥冤》
A.234B.123
C.13D.1234
11.“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 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 ……这种民本思想, 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 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 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 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 并以此批判君权。”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家主张的是
A.“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B.“法者, 天下之公器;变者, 天下之公理”
C.废除“一家之法”, 建立“天下之法”
D.“循天下之公”
12.易中天教授在其新著《易中天中华史》中称:“显然, 罢黜百家, 并非罢黜道家。其实就连法家, 也仍然是帝国的执政党。只不过, 法家的思想武器只能掌握在统治者手中, 不能让民间用来对付中央。……实际上武帝他们也没有把诸子百家都赶尽杀绝, 更没有派人派兵烧毁民间的藏书。……那么, 独尊儒术, 是真的吗?是。不过, 是独尊, 不是独存。”据此, 对“独尊儒术”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A.儒学成为官学, 有着毋庸置疑的至尊地位, 诸子百家不能与之平起平坐
B.其他各家通通废除, 儒术是唯一允许留传的先秦思想
C.儒学博大精 深, 得到统治 者的尊重 和认可
D.儒术不仅在当时有着至尊的地位, 而且官方认为其应该独存
13.在自然观方面, 从原始社会的神话和原始宗教交织在一起开始, 经历了夏、商、西周时期的天命观的统治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 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百家争鸣中无神论向天命观挑战, 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进 一步发展。“百家争鸣”时期朴素唯物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
A.孟子B.荀子
C.韩非子D.庄子
14.我国古代有一部数学专著, 其中第五章是“商功”。“商”是商议的意思, “功”指工程, 这一章主要讲了有关土石方和用工量的各种工程数学问题。从数学意义上讲, 主要是关于各种体积的计算, 例如关于城墙、堤坝、沟渠以及棱锥、圆锥、方台、圆台、楔形体、方柱、圆柱、球体等的体积。这本数学专著是
A.《缀术》B.《周髀算经》
C.《墨经》D.《九章算术》
15.下图是唐代子午线测量点示意图。当时测量地点一共选择了十二处, 分布范围远到唐代疆域的南北两端。测量内容包括每一测量点的北极出地高度, 两至、两分日太阳在正南方时候八尺表的影长等。下面涉及下图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的主持者是唐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
B.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 方法测量子午线长度
C.由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 他编写的《授时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D.由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领导, 他还发明了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6.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 在宋元时期取得了许多项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达到了发展的高峰。但是这一发展到了明代没有能继续下去, 甚至有些方面有所倒退。产生这现象主要是
A.当时政权对知识分子采取思想禁锢政策, 实行八股取士
B.当进政权实 行文字狱, 摧残迫害 知识分子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仅仅处于萌芽阶段
D.宋明理学的发展
17.它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百科全书, 书中记录了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创见, 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称它的作者是“中国的狄德罗”。该部著作及作者分别是
A.《齐民要术》, 贾思勰
B.《本草纲目》, 李时珍
C.《天工开物》, 宋应星
D.《农政全书》, 徐光启
18.科技史家李约瑟教授认为:遵循“道”的人, 指用心灵的恬静来培养他们的知识, 不会用他们的知识来做违反自然的事。因此, 老子所倡导的“无为”, 是指“不做违反自然的事”。按这个理解, 下列行为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一致的是
A.唐朝向山要田、围湖造田
B.李冰修筑都江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清朝鼓励垦荒, 实行永不加赋政策
D.“大跃进”期间大量滥伐树木、大炼钢铁
19.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诗人辈出。一些思想家也常用诗歌表达思想, 如“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该诗作者应是
A.荀子B.陆九渊
C.朱熹D.王阳明
20.小说是文学中的一大类别。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而反映社会生活为其基本特征。它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的限制, 可以借助于虚构和想象, 兼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 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中国文学史上, 小说出现较晚。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章回小说
B.传奇—志怪小说—话本—章回小说
C.传奇—话本—志怪小说—章回小说
D.志怪小说—传奇—章回小说—话本
2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自先秦儒墨法道各派百家争鸣, 先后经历了汉初黄老之治, 汉代独尊儒术, 魏晋玄学兴起, 隋唐佛教盛行, 宋代再次出现思想大变革。“大变革”指
A.复兴古文运动取得胜利
B.王安石改革科举制
C.理学成为两宋的官方哲学
D.儒道佛三教合一趋势
22.“他是这个壮丽时代的产儿。从他宏大壮美的生命样态出发, 创造出一种与这种生命样态相一致的艺术样式, 完成了中国诗人的第一次文学自觉, 生命结构与艺术结构在他那里得到完美结合。”材料中的“他”指
A.司马迁B.李白
C.屈原D.杜甫
23.“该书对欧美国家有巨大的影响。十八世纪时, 就先后传到欧洲和美国, ……进化论奠基人、英国学者达尔文在著作中曾引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以证明其进化论的观点。因该书中提到有关金鱼、乌骨鸡等材料, 与进化论中所述的内容相同。”据此推断, 达尔文所指的“百科全书”, 主要是指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4.有人称, 看了这幅画, “恍然如入汴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 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是
A.清明上河图B.女史箴图
C.步辇图D.送子天王图
25.汉字源远流长。汉字起源于图画, 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 是可读出来的 图画, 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逐渐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汉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
A.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
B.甲骨文—隶书—篆书—行书
C.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 共50分) 26.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 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 差爵禄, 非以尊大夫而已……人之生不能无群, 群而无分则争, 争则乱, 乱则穷矣。故无分者, 人之大害也;有分者, 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 所以管分之枢要也。”
———《荀子·富国》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 天受命于天子, 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 王者必改正朔, 易服色, 制礼乐, 一统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 (牵引) 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原臣》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荀子认为产生君主或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2分) 设立君主 或政府的 必要性。 (4分)
(2) 与材料一相比, 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变化? (4分) 其目的是什么? (2分)
(3) 材料三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4分)
27.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种农业集体主义社会, 其中没有封建制度, 也没有商人, 实际上他们是鼓吹返回到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是对法家和儒家控制社会的一种反运动, 儒家与法家思想中的权威势力把民众作为工具对待, 以某些人为尊贵, 以其人为低贱。道家强烈反对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态度, 然而他们认为攫取自然以造福社会是正当的行为, 被他们认为错误的行为是剥削大众以积累私人的财富。道家向往一个平等的社会, 并以远古时代的原始公有制为指南。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二儒学, 为什么就合适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这倒是跟法家一样。但法家的维护不讲道理, 其手段则无非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 (法家称之为势、术、法) 。……结果怎 么样呢?秦帝国二 世而亡。儒家则不同, 道为王道, 政为仁政, 制为礼制, 治为德治。也就是说, 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 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 人民能够接受。……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 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
———《易中天中华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道家与儒法的不同之处? (4分) 你如何看待道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3分)
(2) 据材料二, 儒家为什么会成为 统治思想? (4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儒、道三家的政治联系。 (5分)
28.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代, 中国与亚非各国交往频繁, 既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 又促进了我国和各国间的科技文化交流, 丰富和充实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科学发明, 在此时期相继问世或初露端倪。总之, 隋唐时期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沿着传统的科技体系持续发展, 无论从深度或广度上来看, 都反映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促使隋 唐时代的 文明高度 发达, 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也为宋元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准备了条件。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明代中叶以后的科学技术, 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伴随着资本主义兴起而发生的近代科学革命,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继承性, 总的说来, 在传统科学技术的轨道上仍然是继续缓慢发展的。而且由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 它们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时的技术起点是不高的, 因此公元十六世纪之前, 我国在一些科学技术领域里仍然是领先的。
———陈美东等《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材料三 (明代以后) 这些科学技术成就, 没有也不可能突破传统的科学技术体系, 主要是对传统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些领域作了比较大规模的总结, 也是传统科学技术的尾声, 而没有近代科学那种蒸蒸向上的活力。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
请回答:
(1) 举例说明隋唐时代“相继问世或初露端倪”的重大科技发明。 (2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4分)
(2) 明代中叶以后 (十六世纪之前) , 我国科技仍然领先世界的具体表现。 (2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领先世界的原因。 (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我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A4.C5.D6.C7.D8.A9.D10.C11.B12.A13.B14.D15.B16.A17.C18.B19.D20.A21.D22.C23.D24.A25.C
二、非选择题
26. (1) 目的:为了利民。即为民之需要而产生, 责任是为民服务。 (2分)
必要性:民都来源于天, 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相互之间发生纷争的时候无法调节;社会的最初状态是混乱的, 需要设立君主或政府来管理秩序。 (4分)
(2) 变化:材料一认为君民均来源于天, 但主要是为民, 以民为主;材料二认为君权神授, 民必须绝对服务君主。 (4分)
目的:从理论上确证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封建统治秩序。 (2分)
(3) 思想:君臣平等。 (2分) 背景:明朝中后期,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日益走向腐朽没落;理学日益僵化,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4分, 答2点即可)
27. (1) 不同之处:道家主张返回到远古时的简单生活方式, 儒家、法家强调社会进步、对社会的控制;道家向往平等的社会, 儒家、法家则认为人有贵贱之分, 民众是权威势力的工具。 (4分)
看待: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渴望和平。为此, 道家反对剥削和压迫, 主张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 难能可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但用回到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也不可能被人们 所接受。 (3分, 只要言之 有理, 可酌情给分)
(2) 成为统治思想: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法家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儒家讲道理且有人情味, 易被人民接受;儒家有深厚的根基, 即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 (4分)
(3) 春秋战国时期, 大国争霸, 礼崩乐坏, 为此, 法、儒、道分别提出解决当时政治问题的“处方”:法家主张法治, 儒家主张礼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秦始皇用法家思想作指导, 虽完成国家统一, 但严刑峻法也导致秦王朝的夭折;汉初统治者面对社会凋敝、生产力破坏严重, 人民生活困苦, 采取道家无为而治作为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 出现严重统治危机, 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 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合理成分, 适合了大一统需要, 成为正统思想。 (5分)
28. (1) 举例:火药武器、雕版印刷术、唐本草、千金方、测量子午线长度、《大衍历》等。 (2分, 任举四例即可)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策开放, 对外交往频繁, 丰富和充实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知识;统治者重视;传统科技发达, 隋唐科技沿着传统的科技体系持续发展。 (4分, 任答四点即可)
(2) 表现: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即《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2分) 原因:生产力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科学技术本身的继承性;西方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吸收了外来的一些科技成分;国家统一。 (4分)
(3) 原因: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科技巨著, 但仅仅是对传统科技的总 结, 缺乏开创 意义;中国一直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土壤;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措施, 束缚了读书的思想;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失去了学习西方的机会。 (4分)
8.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演进轨迹 篇八
收稿日期:20131206
作者简介:潘建红(1972-),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技伦理与科技文化研究;
文涵(1988-),女,湖北省荆州市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FZX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120913)摘要: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中初见端倪,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受到宗教势力的反抗压迫,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丰富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20世纪后达到全面繁荣,如今,科技伦理已在应用伦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演进
中图分类号:B8205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4.006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7卷第4期潘建红等: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演进轨迹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技伦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从古代提出科技与道德的问题,到近代激烈讨论科技与道德的关系,到现代确定科技与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以看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演进的主线。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丰富和充实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开阔了人类的道德思想,但同时也带来了重重难题,冲击了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观,一系列的道德冲突必将越来越深刻地波及人类的伦理生活。在当代,科技工作者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全方位审视人类的精神文化,不断地更新观念,以充分的道德准备,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发展迅速,功能日益增强,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西方科技与伦理演进历史轨迹的探讨,从一个侧面把握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发展的脉搏,探讨它的主要内容及演变规律,对我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古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经历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在这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的科技成果是举世皆知的,当时,各学科的分工还不清晰,科学包含在自然哲学中,古希腊人在科学研究方面进行着开创性的活动。到了古罗马时期,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成就,注重实用的精神,技术与工艺非常发达,但理性思辨的成果却比较少。在这一时期,科技伦理思想呈现出重道德轻科技的特点。尽管如此,西方科技伦理思想还是初步形成了一个轮廓,为后面近现代的科技伦理思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开始关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所持有的伦理思想也随之丰富起来,人们开始关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并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在古代的西方,自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往往一身二任,他们都认为拥有知识是一种德行。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每种技艺,每种科学以及各种经过思考的行为或志趣,都是以某种善为其目的的。”\[1\]282他认为,“在科学的理智活动中,凡是思辨所及之处都有幸福,思辨力强,享有的幸福也就大,因为思辨本身就是荣耀。”\[2\]228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指出:“数是万物的本原,善是和谐与秩序。”\[3\]72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善的标准、善的根据问题尽管没有直接谈到科技伦理问题,但他们一再强调善是人的自我完善,强调只有通过知识和理性才能达到善。在古希腊人那里,理念、知识、理性既与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有关,也与规范人行为的伦理教条有关,伦理教条有向自然知识寻求支持的倾向,导致在对自然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二,崇尚科技道德精神。尽管古代西方科技还不是很发达,但是,从事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者们开始逐步关注科技的价值,并进一步肯定其功能所在,这是科技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例如,他们认为懂得医学是“最有智慧的”,即懂得知识是“最有力量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们往往从自我出发,注重自己的道德精神修养,认为要想达到身心健康,成为最优秀的人,就应该经常沉思和默想所作所为,从而去除其精神灵魂的污秽,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例如,德谟克利特提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目标——成为一名“贤智的人”,即有道德、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希波克拉底在处理医生之间、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时,提出了“尊师重道、同行相敬”,“为病人服务”等服务宗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处理医生与患者关系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的崇尚医德精神的要求和目标。
其三,制定科技道德准则。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技道德准则这一问题,为了达到协调他所组织的富有宗教特质的科学团体所属成员之间的关系,他规定了成员间必须遵守和执行的一些具体的道德准则,如保守秘密、友好、谦虚等;希波克拉底制定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系统地规定了医生行医过程中的医德标准;赫拉克利特更是放弃了王位继承,专心探索科学真理,充分体现了他重视科学的道德准则,轻薄名利的情怀。除此之外,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也提出一些具体的道德准则,如注重观察与实验、保密、为国家服务、经常地自我反省等。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科技人员的道德准则问题,并出现了一批专注于研究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研发人员和道德活动的组织,科技道德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古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虽然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大多数还比较零散,科学活动的社会价值以及相应的道德问题,几乎很少有人论及,科学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当时的思想家们还没有注意到如何应用伦理道德来调整科学工作者的彼此关系。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思想家、科学家都开始重新思考新的伦理道德,并由此产生了新的伦理学分支。而这些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进入中世纪,基督教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教会垄断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欧洲科学遭到了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只要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思想违背宗教教义,就会被斥为异端学说而遭到镇压。伦理道德寓于宗教神学中,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而被重视,而科学只是宗教神学的仆从,遭到教会的鄙视和封杀。尽管如此,古希腊思想和文化还是保存了下来。“十字军东征”使人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到了13世纪就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如造船、火药制造等。这些技术促进了当时欧洲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思想大解放的进程。
二
近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在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逐步地丰富与发展起来的,并日趋成熟。在科学领域,17世纪下半期,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航海、贸易的需要相同步,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方法论革命、物理革命及数学革命等拉开了序幕。18—19世纪,发生了第二次科学与技术的革命,极大地加快了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如在天文方面,康德和拉普拉斯发表了星云说;生物学方面,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化学方面,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拉瓦锡提出了氧化说;物理方面,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理论等等。这时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也能间接地反映出科技对伦理的促进作用。在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人们普遍认为,自然规律是上帝的法律,上帝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也日益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即是其最有力的证明。培根明确指出,知识就是道德,他说:“真理同善的区别,就像印章同印文的区别一样,因为真理能够印出善德,而谬误的乌云却降下激情和骚扰不安的暴风雨来。”\[4\]56他的这一观点使人们在思考善的问题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从科学的社会功能出发,更能看清人的本质,看清道德对人的物质活动的依赖性。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实用主义代替、继承和突破了原有的功利主义。以詹姆士、杜威等为代表的美国的实用主义对近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詹姆士曾给伦理学规定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善是符合某种需要的东西;每一种道德情势都不会重复,因而每一次都要求一种全新的决定。”\[5\]307308实用主义非常强调科学技术在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才能在多变的道德形式中作决定,才能对行为的目的及到达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作出选择和评价。实用主义论证了科学与伦理、真与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实用主义鼓吹的科学救世主义,是为资本主义的长治久安服务的,它不可能解决资本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危机。这一时期科技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些方面:
第一,深入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关于两者的关系,西方学者有以下几种观点:如在初期,以卢梭为代表的“排斥论”占据了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地位,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指出,一切卑劣行为和道德败坏的根源都归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他还认识到,科学的发展还会促使道德品质的沦丧和人性的全面堕落,并指出:“科学和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愈来愈坏了”\[6\]7。这些观念充分说明科技与道德是不相容的。而随着科技与道德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逐渐被休谟的“无关论”所取代,休谟法则的余波一直延续到现代。英国思想家休谟在《人性论》中说:“德和恶既不是关系,也不是事实,它们是感情的对象,不是理性的对象。”\[7\]501也就是说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的科学技术与对人类价值观念与行为进行判断的道德,两者是相互分离的,从“是”无法推出“应该”。在这方面,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代表维特根斯坦也坚持这种观点,认为科技与道德毫不相干,没有交集。
第二,科技道德从宗教道德中解放出来。宗教神学严重阻碍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权利,而科技道德把人类从认识中解放出来,还给人类反思和怀疑的权利。近代,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指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猛烈地抨击了宗教神学的权威,从而掀起了追求科学的热潮,随后,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拉瓦锡的氧化说,道尔顿的原子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等,相继问世。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例,证明了人是从高等生物进化而来的,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人说。而进化伦理学的创立更是揭穿了基督教神学的欺伪,证明了道德起源和宗教的区别。这些科学事例无一不说明:人类要想认识自然界,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舍弃传统的宗教思想,而利用观察、实验等新的科学方法与手段。
第三,科技道德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经过中世纪的渐进发展,科技道德的基本精神在近代得到了科学家们的普遍认同并最终确立下来。这其中包括:一是怀疑与批判精神。英国皇家学会会徽上的箴言为:“对任何人的话,都不要信以为真。”这句话表明,对任何你所看到、所听到的事实,都要采取怀疑的态度,而不能盲目崇拜和相信,要仔细探讨,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求实求真精神。即要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发展的规律,要克服主体的主观臆断。在这一时期,从古希腊罗马开始,科学家们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和工厂主、发明家一起,努力探究在现实生活中亟待克服的一些技术难题,并获得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创新精神。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内在动力。这一时期,由于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科学家们都充分地发挥其科学创造力,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四是献身精神。即为了获得科学的真理和探求科学的真相而不惜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如为了坚持与弘扬日心说,哥白尼敢于和教会相对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诺贝尔多次冒着被炸死的危险研究炸药;富兰克林为了研究雷电,也是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生命。所有这些科学家都能做到不为名利,心系科学,他们的名字因而能流芳百世,成为科学史上的典范而受到后人的尊敬与爱戴。
第四,完善了科技道德的准则。科技工作者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形成科学理论,在整个科学活动中,道德准则始终贯穿于其中,并时刻规范着科学家的行为,调节着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如“麦克斯韦提倡互助合作、民主讨论、自由探索等科学团体的道德准则;爱迪生奉行为人类发明、刻苦钻研、奋力拼搏、艰苦朴素等技术发明的道德准则;达尔文遵循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不重名利与科学优先权、忠于事实、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意见、善于自我批评等科学研究的道德准则。”\[8\]这些道德准则成为科技工作者们进行科研活动的行动指南,也促使科学家们提升自己的科技道德修养。
随着宗教道德与科技道德的不断斗争,科技道德逐步发展起来,科技与宗教从产生时起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爱因斯坦曾说:“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9\]282283科学和宗教互为依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然而,也正是在对宗教与邪恶势力迫害的不断反抗与持续斗争中,才磨练出科学家的崇高科学精神;正是科技队伍内部利人与利己、忠于事实与迷信教条等互相对立的道德观的斗争,才使得科技道德得以确立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科技与道德相辅相成,呈现出重道德、重科技的特点。一方面,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学科在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逐渐从大一统的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分支,并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初步具备了各学科自身所拥有的体系特征。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统治者对伦理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说,也适度地放宽了对人民思想的统治,使伦理道德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广了,原有的封建伦理思想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开放起来,转变为新的形态,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和道德进步成为衡量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典型的特征。
三
从 19 世纪末开始,现代科技的发展风起云涌,现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也进入蓬勃发展与全面繁荣的时期。而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革命首先以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为开端,引起了化学革命,导致了许多分支化学的产生;而物理学革命和化学革命又导致了生物学革命,由此产生了分子生物学,为生物遗传工程奠定了基础。伴随着这三大革命,又发生了一场以材料、信息、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从20世纪40年代起, 以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这些科学技术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理论思维与伦理观念。科技在文化中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类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科学技术取代上帝日益成为现代人顶礼膜拜的对象。随着宗教神学的被去神圣化,人们开始改变思维方式,科学主义盛极一时,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出现了彻底逆转,人类生活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介入而发生剧变。恩格斯指出:“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10\]1516这一时期科技伦理思想的演变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与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贯穿于科技与伦理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从古至今出现过科技与道德等同论、科技与道德排斥论、科技与道德无关论、科技决定论和道德决定论等,这些理论与观念扑朔迷离,无法揭示科技与道德的内在关系。然而,这些理论在现代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已经慢慢过时,人们开始逐步接受科技与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促进的观点。以杜威为代表的哲学家更是把研究科技与道德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把哲学研究的热点从过去的认识论转变到实践论上,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第二,科技工作者开始关注对伦理道德的研究。20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科技革命浪潮的不断推进,科技在20世纪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革命性飞跃导致了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整个社会形态的变迁。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为开端,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一批高技术集群的迅猛发展。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持久和深刻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对世界发展变化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直接,更有力,更深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技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重重难题。人类也遭到了自然界此起彼伏的报复,人被沦为纯粹的物质存在,对生命的畏敬荡然无存,人类的伦理价值观念面临深刻危机,人们过度沉浸在科技发展带来的利益,伦理道德被忽视和冷落了。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性问题冲击着西方社会,科技凸显出双刃剑作用。科技工作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伦理道德的研究上来,具体来看,他们把现代的科技成果和方法延伸到伦理道德的问题上来,把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各样的科技研究方法运用到研究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现象上。许多科技伦理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应运而生,在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就提到,科技工作者们从事科学不应该以科技工作的丰厚收入为前提,而是应该以“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奉献”为研究动因。“我们不希望人们决定当科学家仅仅是由于科学工作收入丰厚, 或者……由于科学家能摆脱商业工作的许多令人不快的限制。”\[11\]274与此同时,对科技工作者有着深厚心里基础的科技创新精神也被得到了重视。
第三,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和道德责任逐渐提高。这一时期,人们认识到,人须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追求德性和智慧,走向精神成熟。要想让科学的社会建制得以正常运行,就必须制定和规范一定的伦理原则。“要使科学社会建制内部协调一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攻关力、创造力,必须借助一定的伦理规范和一定的伦理方法和伦理评价等伦理运作方法,将科学群体的有关伦理规范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求,才能保证科学群体之间竞争的合理性、个体对于科学群体的信念的坚定性,从而保证探求真理和创新活动顺利进行。”\[12\]121反映在实践中,科技工作者们日益重视科技道德,普遍认为,其科研目的和成果开始受到道德的制约。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13\]292他进而指出,在他们那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都身负道义的重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要想让自己的工作有利于人类,不应该只关注科技本身,更应该多关心人本身,并以此作为自己科技奋斗的目标。在这一时期,更是涌现了大批的重视道德责任的科学家,他们追求的目标即用科学来造福于人类,如果一旦发现自己的科研不利于人类发展,就会果断放弃,并公开反对。科学工作者明确科学研究中的工作责任和道义责任的重大意义。
第四,系统的科技道德准则与规范形成。在现代,为了保证科技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了保障其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越来越多的科学共同体和科技组织为科技工作者们提出了具体的道德准则规范。如,1946年7月,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就公开发表了其制定的工作道德准则:(一)充分利用科学,解决急需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二)通过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来促进科技间的国际合作。(三)鼓励和维护各国科技工作者们国际合作和交流。(四)鼓励改善科技的教学工作,促进各国人民科技知识的提高。(四)促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亲密结合。(五)鼓励科技者们多参加社会上的公共事务,从而自发的关心社会中的进步力量……除此之外,对特殊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也提出了特殊的道德准则,这些具体的规范得到了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并执行,充分展现了现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色。
第五,科技伦理学思想体系不断成熟。由于实践需要理论作为回应,伴随着伦理学应用的日益明显,作为应用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科技伦理的研究,在这时期,产生了众多的科技伦理学相关学科的分支,科技伦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生命伦理学,是指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研究生命科学及人的价值本质的应用伦理学分支;生态伦理学,是以生态伦理或道德为其研究对象,从伦理学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伦理学、生态学、生物学等相互交叉而共同形成的一门伦理学科;工程伦理学,是对工程实践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所涉及的道德价值、问题决策进行研究的伦理学分支;核伦理学,是关于研究在使用核武器过程中所发生的道德问题的学说;宇宙伦理学,是研究人与宇宙关系的一门新伦理学科,它既包括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又包括地球上的人类与其他假想星球上生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82.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28.
\[3\]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2.
\[4\]戴茂堂.西方伦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56.
\[5\]伊谢康.伦理学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307308.
\[6\]卢梭.论科学和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
\[7\]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01.
\[8\]宝兴.近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J\].道德与文明,1996(4):27.
\[9\]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C\].许良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82283.
\[1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16.
\[11\]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4.
【科技与思想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科技富民行动思想宣传10-16
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10-06
自考科技与社会09-28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精神与思想论文06-28
科技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_科技与文化08-27
生命医学科技与伦理06-20
三上科技与制作教案07-19
环保与科技整改措施10-29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中的困惑与教学反思10-15
演讲稿——科技与生活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