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全

2024-10-03

资料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全(共4篇)

1.资料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全 篇一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 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 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 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 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 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 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 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B)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 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 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 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 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 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22、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

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B)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

25、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26、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7、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 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B)

28、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

29、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 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30、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 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

31、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 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3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 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

34、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35、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 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

3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 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37、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8、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 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

3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40、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

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 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C)

42、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 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B)

4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2.1)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C)

4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D)

4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C)

46、“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D)

47、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B)

48、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C)

49、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B)5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C)

51、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C)

52、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D)

5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D)

5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B)

5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D)

56、“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A)

57、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B)

5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B)

5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C)60、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C)6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B)6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A)6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D)6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C)6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D)6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A)6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D)6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D)6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D)7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C)7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A)7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D)7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B)7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C)7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D)76、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B)7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C)7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B)7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A)8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C)8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D)8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A)8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B)8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D)8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C)8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D)8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B)8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A)8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D)9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B)9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A)9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D)9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B)9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A)9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C)9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C)9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9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D)9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B)10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C)10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D)10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D)10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10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10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10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

10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

108、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10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1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1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1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1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11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1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11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117、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118、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11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

12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D)

12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12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12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12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12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C)

126、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12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C)

12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A)129、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C)

13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A)131、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D)13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B)

13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134、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D)13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A)136、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B)137、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C)138、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A)139、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B)140、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D)14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D)14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A)14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C)

14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A)

14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C)

14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D)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 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4、广义的教育包括_家庭教育_、_社会教育_ 和 _学校教育_。

5、《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学校名称。

6、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和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

7、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壬寅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癸卯学制。

8、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9、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 六艺。

10、《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

四书。

11、先秦时期,以

墨翟 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1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1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15、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 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 的科学。

1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

17、法国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其代表作是《爱弥尔》。

18、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洛克。

19、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洛克。

2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21、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 杜威 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22、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凯洛夫。

23、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课程结构理论,和前苏联的 赞可夫 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4、义务教育是国家用 法律形式 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免费学校教育。

2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6、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27、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28、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29、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0、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31、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3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34、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个体身心发展。

35、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3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3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9、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40、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4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2、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成熟。

43、.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外部条件,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

44、所谓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45、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立性。

4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47、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48、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9、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50、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5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4、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55、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5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7、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58、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59、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60、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 劳动观点和习惯 的教育。6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6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 的人。63、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64、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

65、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6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67、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主导作用。68、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69、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 社会权利。

70、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71、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72、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7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74、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7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76、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77、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78、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 教育专业 素养。79、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80、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81、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82、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83、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84、教师的 人格特征 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85、师生关系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8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8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88、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 的关系。89、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相互促进 的关系。

9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91、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92、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9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94、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 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9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 课程任务 来划分的。96、所谓国家课程,是由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编制和审定的课程。97、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98、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

99、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100、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 对学科的研究。10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102、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 科学的分类 为依据。

103、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课时等。

104、教学大纲又称 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05、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 本文 两部分构成的。

106、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 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107、教科书是 教学大纲 的具体化。

108、课程实施是指把 课程计划 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109、教学单元 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110、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问题。111、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112、课程评价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113、目标评价模式 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114、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15、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116、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117、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118、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19、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120、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21、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122、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12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124、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125、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26、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1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128、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129、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30、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 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13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32、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33、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34、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135、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136、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37、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138、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39、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40、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开始出现。159、顿制_。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8.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_基本组成部分_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辅导是_帮助和指导_学生学习的活动。试题类型可分为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_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空题。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和组配式试题三种。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_自评_的能力。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__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_。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_。

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_根组教学_在一些国家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_道尔教学策略的基础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可分为直线式、_分支平行_、螺旋式和综合式等。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形式型策略就是以_教学组织形式_为中心的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_技术_为中心的策略。

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_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策略。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_社会德育_等形式。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心理健康教育_。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_生活辅导_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德育过程是_个体社会化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德育内容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_学生已有品德水平_之间的矛盾。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18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186、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87、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188、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189、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放任的、民主的、三种。

190、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三、简答题

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 ①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②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近代教育的特点? ①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②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③ 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④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4、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①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④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①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 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9、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 ①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②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0、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①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②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③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2、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①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②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③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3、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①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② 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学校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 ③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14、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①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5、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①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② 同伴群体的影响; ③ 师生的交互作用; ④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⑤ 社区的影响。

16、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①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②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③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①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⑤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8、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②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19、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能夸大的。2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①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①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① 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② 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 ③ 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④ 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2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① 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② 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③ 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④ 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4、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① 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② 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③ 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26、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27、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①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③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28、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②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③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①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0、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①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 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③ 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④ 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⑤ 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1、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① 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②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③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2、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①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②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③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33、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①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②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 ③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34、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① 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 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35、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36、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 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37、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8、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9、对中小学生的身份是如何定位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有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个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40、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哪些? ① 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② 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41、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① 遵守法律、法规; ②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2、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界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在理解教师这一概念时,必须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其职业的特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

43、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 ①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②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他们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44、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① 传道者角色; ② 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 示范者角色; ④ 管理者角色; ⑤ 朋友角色; ⑥ 研究者角色。

4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内容是什么? ①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4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 ①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7、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各有哪些? 喜欢的前五种品质是: ① 热爱、同情、尊重学生; ② 知识广博、肯教人; ③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④ 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⑤ 教学方法好。

不喜欢的前五种品质是: ⑥ 经常骂人、讨厌学生; ⑦ 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 ⑧ 上课拖延时间、下课不理学生; ⑨ 偏爱、不公正 ⑩ 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48、教师的教育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哪些要求? ① 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② 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③ 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④ 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 ⑤ 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⑥ 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9、师生关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②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③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0、为什么说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 ①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②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51、为什么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并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52、课程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①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②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③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④ 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⑤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53、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①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② 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③ 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④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4、简述研究型课程的基本内容。①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② 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③ 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④ 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55、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① 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② 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③ 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④ 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5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②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③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④ 课程理论。

57、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 ② 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③ 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 ④ 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58、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 ① 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② 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③ 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9、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 ① 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② 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60、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 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② 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③ 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61、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 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62、教科书的编排有哪些要求? ① 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② 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③ 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④ 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⑤ 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63、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 ① 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②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③ 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④ 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64、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②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③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适用性; ④ 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⑤ 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65、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① 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② 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③ 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④ 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⑤ 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⑥ 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⑦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66、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经历哪些步骤? 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① 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② 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③ 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课程评价要经历的步骤: ④ 把焦点集中在所在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⑤ 搜集信息; ⑥ 组织材料; ⑦ 分析资料; ⑧ 报告结果。67、什么是教学,包含哪些方面?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③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68、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①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69、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70、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① 教育目的; ② 学生年龄特征; ③ 学科的特性; ④ 教学的时空条件。71、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 ①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 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72、普通中小学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① 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 ② 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③ 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73、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74、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75、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① 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② 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③ 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④ 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7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 ①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②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③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④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7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① 引起学习动机; ② 领会知识; ③ 巩固知识; ④ 运用知识; ⑤ 检查知识。78、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什么不同? 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

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选择的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79、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①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② 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③ 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④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8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81、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① 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② 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③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④ 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⑤ 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8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8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① 直观性原则; ② 启发性原则; ③ 巩固性原则; ④ 循序渐进原则; ⑤ 因材施教原则; ⑥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4、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85、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 注意启发; ③ 讲究语言艺术。86、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 ②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③ 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 要做好归纳、小结。87、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 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③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④ 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88、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② 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③ 严格要求。89、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材料,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② 重视语言指导及教师示范的作用; ③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④ 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90、教师应如何备课? ①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②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③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91、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①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②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③ 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④ 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⑤ 写出课时计划(教案)。9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①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②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③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④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9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 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学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④ 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⑤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94、分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① 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② 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③ 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积极性降低。95、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① 综合型。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② 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③ 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96、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①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②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③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97、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①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②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③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④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98、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① 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 ②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 ③ 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牲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99、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100、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10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①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②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③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④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2、简述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二,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学生;第三,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103、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必须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还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内因),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104、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105、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 导向性原则; ② 疏导原则; ③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④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⑤ 因材施教原则。

106、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107、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08、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 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 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 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109、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①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10、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111、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有:(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112、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有哪些?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要求有: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113、锻炼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① 要求是:(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114、陶冶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要求是:(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1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116、道德两难问题的意义如何?

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

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117、设计道德两难情境的要求是什么?

1.设计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者是可信的;

2.设计的情境必须包含两条道德规范,而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 3.涉及的两条道德规范在设计的情境中必须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118、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 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5.提出环境、行为的交互作用论。11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20、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3.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12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122、怎样才能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2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这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24、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2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2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3.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4.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6.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7.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8.协调和指挥班级团队活动;9.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12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四 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①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③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④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⑤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① 教育的终身化。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②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③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④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⑤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④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⑤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⑥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⑦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4、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②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③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④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⑤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 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⑥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到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②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一方面,科学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③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④ 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它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⑤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科学的体制化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⑥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⑦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6、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①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 分而自由发展的人。② 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④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 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7、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 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8、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② 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③ 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④ 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⑤ 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⑥ 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9、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 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② 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③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 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④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 法等。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⑤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 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 未来发展的关系。⑥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 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 优秀的教师。⑦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 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10、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1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3.举例,略。

12、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原则的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3、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

观念和基本技能。

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14、试述因材施教原则。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5、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6、试述课的一般结构。① 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②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③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④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 练习,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⑤ 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⑥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⑦ 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 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⑧ 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⑨ 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 效果。⑩ 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 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⑪ 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 好。⑫ 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 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17、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18、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③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举例说明(略)

19、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①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②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③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④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⑤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2.资料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全 篇二

1.2015年,我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

A.注册制度

B.考核制度

C.淘汰制度

D.培训制度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多样化。“亲其师,效其行,听其言,信其道”所体现的教师职业角色是()。

A.传道者B.示范者 C.教育工作实施者

D.教育活动组织者

3.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A.逻辑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心理组织

D.纵向组织

4.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

5.下列表述中,将教育视作一种过程的是()。A.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B.我从这个报告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D.我今天听了一场关于愉快教育的学术报告 6.教育相对独立形态形成的标志是()。

A.专业教师的出现

B.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学校的出现

D.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长期性

B.示范性

C.主体性D.创造性

8.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主张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中国教育家是()。A.叶圣陶B.陶行知

C.胡适

D.郭秉义

9.“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

A.表现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10.《学记》明确提出“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这反应的是()。A.教育观

B.教学观C.教师观 D.学生观

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

12.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将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组织形式是()。A.垂直组织B.横向原则C.纵向组织D.序列组织

13.教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最能体现教师职业专业性质的知识是()。

A.学科知识B.课程知识C.学科教学知识D.教学法知识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以及有区别的()。A.能力B.兴趣C.技能D.技能—反应联结 15.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16.某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经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7.掌握学习主张()。

A.通过消除和避免所有可能抑制虚席的因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B.让学生使用程序教材进行个人自学

C.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指导,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D.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规范性的知识

18.个体能用语言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成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19.中小学教师与教育专家、学者合作,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地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目的。这种教育研究属于()。A.观察研究B.调查研究C.行动研究D.实验研究

20.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21.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22.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活的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指的是()

A.掌握学习B.教学过程最优化

C.发展性教学

D.有效教学 23.“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体现了教师的()A.职业责任 B.职业纪律 C.职业良心 D.职业作风

2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C.研究能力

D.管理能力

25.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时代特征和对师德的本质要求,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是()

A.责与权

B.义与权 C.个体与群体D.爱与责

26.教师引导和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德育活动的关键是()A.促使学生品德结构完善 B.激发学生道德冲突

C.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D.解决德育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

27在相同情景或条件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事倍功半,而换成其他人来教育时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的作用。A.定势B.学习迁移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28.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9.提出“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

B.晏阳初C.孙敬修D.黄炎培

30.最早提出教育要是适合儿童的年龄阶段,主张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皮亚杰 31.经验主义课程认为()

A.课程应该有益于促进人的尊严和潜能的发展

B.课程应该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加以组织。C.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应该建立一张新的社会秩序社会文化 D.课程标准应该体现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3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

A.人本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行为主义

33.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禁止的教师行为是()。A.不得严厉批评学生

B.不得进行家教服务

C.不得顶撞家长D.不得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4.涂尔干说过:“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

A.社会化

B.全面发展

C.个性化

D.可持续发展 35.“慎独”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素质的最高境界。它属于人的()。A.知识素养

B.能力素养 C.道德素养

D.心理素养

36.教师良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自肺腑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教师身上的体现,这体现了教师良心的()特征。

A.公正性

B.综合性 C.内隐性

D.稳定性

3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B.以教学为中心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8.在德性和德型的培养中,择“善”应该考虑三个要素,即内心感受、对方期望和()。A.社会规范

B.传统文化

C.群体认同

D.民风民俗

39.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绘画、演奏等这种行为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0.根据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加入学生先学习了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之后学习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

41.学校或班级在组织集体劳动、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中,将劳动任务、学习目标分解到小组直至个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劳动、学习效率,运用的是()。A.霍桑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C.林格尔曼效应 D.超限效应

林格尔曼著名的“拉绳子”实验——经常称之为“林格尔曼效应”——分析了在拉绳过程中,单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然后林格尔曼测量拉力大小。当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拉绳时,林格尔曼发现尽管总体拉力增加,但每个成员施加的平均拉力减少,这与团队合作时成员更卖力的传统理论相悖。林格尔曼将其归因于当时所谓的“社会惰性”,即一个群体或团队往往会“隐藏着”缺少个人努力的现象。

霍桑效应(英语:Hawthorne Effect),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42.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

A.班级

B.教研室

C.学科组

D.学习小组

43.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差、优与劣有多种标准,但共同的标准只有一种,即一堂课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C.教学原则 D.教学手段

44.下列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形中,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是()A.学校操场施工留下大型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也未加防护措施 B.学生有特异体质或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难于知道的 C.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D.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学校发生的

45.“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被称为()A.钱三强之问

B.中国梦之问

C.新世纪之问D.钱学森之问

46.《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A.教育者B.引领者

C.代言者

D.示范者

47.影响教师职业发展时间进程和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B.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C.教师的职业素养 D.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48.20世纪初,在西方的影响下,体育的重要性已被国人所认识,()正式确立了体育在新式学校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首次实行的现代学制。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9.古代的“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C.《礼记》 D.《中庸》

50.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

A.瞬时记忆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二、多选()

51.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法人或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学校()的统一体。A.权益

B.权力C.权利

D.责任

52.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A.均衡性

B.知识性 C.选择性

D.综合性

53.教育上的外铄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教育思想家有()。

A.荀子B.洛克 C.孟子D.华生

5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有()。

A.西周国学

B.汉代太学

C.唐代国子学D.宋代书院 55.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对象

D.教学技术 5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学校名称的有()。A.庠

B.序

C.校

D.塾 57.2006年9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A.普及性B.强制性

C.统一性 D.普惠性

58.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与品德的发展的内部条件是()。A.同伴群体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59.下面能够说明“关键期内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这一观点的是()。A.双生子爬梯实验 B.狼孩

C.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小燕3岁时,父母带她到美国念书 D.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60.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假定、处理、制裁)。A.假定

B.处理

C.责任

D.制度

61.导致师德素养内驱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A.职业认同感

B.职业责任感 C.职业成就感

D.职业幸福感

62.综合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B.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C.知识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63.教师的行为在学生眼中往往其具有放大效应。教师的“身正为范”不仅体现在品德课堂中,而且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这是由教师劳动的()决定的。A.创造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64.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有害程度的不同,可将教育法律责任分为()。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教育法律责任 6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A.不收学费 B.不收书本费C.不收杂费 D.不收住宿费 66.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翻转学习

67.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可以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等方面来看。A.教育认知和教育实践的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C.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D.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8.根据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B.探究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69.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A.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B.提高校长的素质 C.提高教师的素质D.加大教育监督力度

70.教学被视为“遗憾”的艺术,教师要学会反思,反思是一种()。A.教学策略

B.思考方式

C.生活方式

D.教学方式 71.学科取向的课程有()课程观。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实用主义

D.儿童中心主义 72.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A.儿童从不会使用筷子到会使用筷子

B.人从暗室走到阳光下,视力要过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 C.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到了勾股定理 D.儿童大约在一岁左右就能自己行走

运用程序性知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是()A 以“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C 绘制人的心脏结构图 D 说出中国最长的河流

下列选项中,属于迁移作用的例子有()A 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现了锯子

B 先学普通心理学再学心理学的其他内容会觉得容易 C 练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

D 瓦特观察水壶里的水烧烤后,壶盖被蒸汽顶开,由此发明了蒸汽机 75 “爱国守法”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具有职业行为要求是()A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B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C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D 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的发展阶段是()A 自我中心阶段 B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C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D权威阶段

小红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数学成绩不佳。经过努力,她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考了很高的分数。数学老师认为她的成绩是抄袭所得,并在课堂上公开讲:“你的成绩不属实。”这位老师的行为()

A 违背了尊重学生的要求

B违背了正面教育的原则 C 有益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D有益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

78角色失调和角色尊严与角色权威的矛盾冲突。常见的教师角色失调有角色冲突、角色失败和()

A 角色中断

B角色位移

C角色失当D角色不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具有()行为,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 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 在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吸烟、喝酒的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主要区别表现在()A 教学态度 B 教学计划

C 教学过程

D教学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然后将所选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共40小题,每小题0.7分,共28分)

8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2.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83.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低意味着教育发展水平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力水平低不一定教育发展水平低。84.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并获取适当的报酬。(×)85.对教师违法违规行为的预防是教师管理的关键。()

8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87.学习中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成负加速型。()88.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的孔子。()

89.教师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管理学生权。(×)解析:教师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90.外语是学校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新课改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91.基础教育的各科课程标准都由国家统一制定。()

92.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榜样或示范作用。(×)

93.不同派别的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94.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让学生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应学好。(×)95.“重学习、轻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压力负荷过重的基本原因。()96.教育方针通常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9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学习难度越大,学习动机水平越低,学习效果越好。()

98.学生的学习风格一经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但有高低,好差之分。(×)99.学习并掌握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初始阶段。()100.课程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课程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这是传统课程观的误区,认为课程是封闭的、固定的,这样的课程观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

101.心理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10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3.教师讲课应避免拖堂,也就是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104.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环境。()105.新课程标准将中小学阅读与欣赏放到核心的位置。(×)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核心。106.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实质是学生“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107.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教好每一堂综合实践课。()

108.新课改在课程结构上,突出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的特点。()109.动物界存在教育现象,因此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110.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说明决定人的知觉模式的关键因素是专门知识的水平。(×)

111.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是教书育人。(×)显著标志就是为人师表

11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113.无论在简单还是复杂的学习情景中,都强调动机、焦虑和竞争应保持中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14.目前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4%。()

115.儿童中心课程主张依据儿童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和探究获得经验,这意味着完全取消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116.从职业分类的角度看,教师属于专业人员、技术人员。()117.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118.与场独立型的人相比,场依存的人的学业成绩更为优秀。(×)

119.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120.素质教育的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2.【答案】B。解析:学生模仿老师的言行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3.【答案】B。解析:直线式组织是前后内容不重复的,螺旋式组织是内容不断重复出现,不断加深和扩展。纵向组织即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4.【答案】C。解析:康德首次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

5.【答案】C。解析:A描述的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B和D描述的是一个结果。C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过程。

6.【答案】C。解析:有了固定的场所、有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人,这些都是教育相对独立的形态的特点。

7.【答案】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等方面。

8.【答案】B。解析:陶行知师从杜威,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9.【答案】B。解析: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具有模糊性、普遍性、规范性的特点。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

10.【答案】C。解析:“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译为: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11.【答案】A。

12.【答案】B。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安排课程内容,它是教育心理学家们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的一种组织形式。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它是以发展心理学从人的成长过程的角度提出的。相比较而言,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知识的深度,而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根据题意,选横向组织。

13.【答案】C。解析: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特定时刻、特定情景中利用可能的条件对各种知识的特殊整合,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学科教学知识之所以成为最核心的教师知识,是因为它与课堂教学的密切关系。作为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知识的一种高度融合,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课堂环境中对学生所需知识内容的一种选择和教学形式的一种创造。14.【答案】D。15.【答案】D。

16.【答案】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某种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17.【答案】C。

18.【答案】C。解析:描述性知识又叫陈述性知识。19.【答案】C。

20.【答案】C。解析:面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为知觉的理解性,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根据题意选C。

21.【答案】:A。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2.【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前苏联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留级和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进行整体优化。所谓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活的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23.【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24.【答案】C。解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其他能力均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其他辅助能力。25.【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教师时代特征和对于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的核心关爱学生,其实质就是对于学生的关爱与责任。

26.【答案】B。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而要引发和提高儿童全身心投入道德情境,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角色,体验相应的道德责任。

27.【答案】A。解析:不同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却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说明主体更换以后发挥的作用不同,对于问题的解决因素中定势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

28.【答案】C。解析: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该文在结束时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9.【答案】C。解析: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要有知识。为“表”者要有美德。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孙敬修。

30.【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是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31.【答案】B。解析:经验主义课程也叫做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是杜威,主张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逻辑界限,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活动开展课程。32.【答案】C。33.【答案】D。34.【答案】A。35.【答案】C。36.【答案】C。

37.【答案】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8.【答案】A.39.【答案】D。解析: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具有模糊性、普遍性、规范性的特点。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

40.【答案】C.41.【答案】C。解析:“林格尔曼效应”--分析了在拉绳过程中,单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然后林格尔曼测量拉力大小。当他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拉绳时,林格尔曼发现尽管总体拉力增加,但每个成员施加的平均拉力减少,这与团队合作时成员更卖力的传统理论相悖。林格尔曼将其归因于当时所谓的“社会惰性”,即一个群体或团队往往会“隐藏着”缺少个人努力的现象。超限效应—同一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太高,会使神经细胞出于抑制状态,让人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42【答案】A。解析: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答案】C。解析: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差、优与劣有多种标准,但共同的标准只有一种,即一堂课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原则。

【答案】A。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当中规定,学校以下情形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学校以下情形不承担责任事故:

(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45 【答案】D。解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答案】B。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第二条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47 【答案】C。

【答案】B。解析:中国近代学制首次实施的是癸卯学制。

【答案】C。解析:古代的“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礼记.大学》。50 【答案】B 51.【答案】CD。解析:关于学校的法律地位,有多种典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体;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法律地位是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的统一体。故该题答案为CD。

52.【答案】ACD。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关于课程结构的改革中指出,应该体现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3.【答案】ABD。解析:外铄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即荀子、洛克以及华生。

54.【答案】ABC。解析: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监均属于官学体系,宋代书院属于官学体系之外的地方性私人教育组织。

55.【答案】ABCD。解析:教学方法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故该题答案为ABCD。

56.【答案】ABCD。解析:庠、序、校、塾都是属于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体系。

57.【答案】BC。解析: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强制性(义务性)。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

58.【答案】BCD。解析:认知失调、态度定势与道德认知是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内部条件。

59.【答案】BC。解析:A选项是指成熟机制的重要作用;D选项无法体现出关键期思想。60.【答案】ABC。解析: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须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责任)三个要素。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61.【答案】ABCD。解析: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激发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对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62.【答案】ABD。解析:综合课程有三个研究对象,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以及儿童本位。63.【答案】BC。

64.【答案】ABC。解析: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有害程度的不同,教育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因此,选ABC。65.【答案】AC。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免学费和杂费。因此,选AC。

66.【答案】ABC。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选择ABC。

67.【答案】BC。

68.【答案】ABC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69.【答案】AD。解析: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因此,选择AD。70.【答案】ABCD。

71.【答案】AB。解析:学科中心课程观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结构主义等。因此,选择AB。

72.【答案】AC。解析: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而形成的,而B、D都是依托学生先天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而AC符合定义。

【答案】ABC 解析:D属于陈述性知识。74 【答案】BC 解析:A和D是原型启发。

【答案】ABC 解析:根据08年版本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的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76 【答案】BC 解析:A和D是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答案】AB 解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利于客观公正评价学生。78 【答案】AD 解析:角色失调包括角色冲突、角色失败、角色中断、角色不清。79 【答案】ABC 解析:D选项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

【答案】BCD 解析:专家教师和新教师的区别表现在课时计划、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

三、判断题

81.【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82.【答案】√。

83.【答案】×。解析: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力水平低不一定教育发展水平低。84.【答案】×。85.【答案】√。86.【答案】√。87.【答案】√。88.【答案】√。

89.【答案】×。解析:教师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90.【答案】√。91.【答案】√。

92.【答案】×。解析: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93.【答案】√。94.【答案】×。95.【答案】√。96.【答案】√。97.【答案】√。

98.【答案】×。解析:学习风格没有高度,好坏之分。99.【答案】√。

100.【答案】×。解析:课程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这是传统课程观的误区,认为课程是封闭的、固定的,这样的课程观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101.【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答案】√。

105.【答案】×。解析: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核心。106.【答案】√。107.【答案】√。108.【答案】√。109.【答案】×。110.【答案】×。

111.【答案】×。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为人师表。112.【答案】√。

113.【答案】×。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14.【答案】√。解析: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实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4%的目标。

3.2014年资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三

1.判断下列直线的类型(A)A侧垂线 B水平线 C铅垂线 D侧平线

2.判断下列直线的类型(D)A侧垂线 B水平线 C铅垂线 D侧平线

3.工程图纸A4的幅面尺寸是(B)A 420mm*594mm B 210mm*297mm C 297mm*420mm D 594mm*297mm 4.按照物体在投影体系当中的摆放方式和投影线与投影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轴测投影可以分为正轴测投影和(C)A斜轴测

B正等测

C斜轴测投影

D正面视图

5.由若干平面围合构成的几何体称为(B)A平面投影B平面立体C平面几何D立体点

6.用假想的剖切平面剖开物体,将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B)

A平面投影

B剖面图

C投影图

D立体点

7.画 剖面图时,必须用剖切符号标明剖切位置和(D)A平面投影B剖面图C投影图 D投射方向

8.我国规定,剖面图的剖切符号由剖切位置及(C)组成A平面投影B剖面图C投射方向线 D投射方向 9.我国在建筑模数协调中把尺寸分为标示尺寸.构造尺寸和(C)A承重尺寸

B定位尺寸

C实际尺寸

D定位轴线

10.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和(B)。A 中心投影图 B平行投影法 C斜投影 D 正投影 11.工程设计应分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D)阶段进行.A专业设计阶段 B结合设计阶段C结构设计阶段 D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12.用来标注建筑各部位竖向高程的一种符号是(C)A绝对标高B相对标高C标高 D标注 13.以人为确定的基准点所测定的标高为(B)

A绝对标高 B相对标高 C标高

D标注

14.在常用的构件代号中,圈梁的代号是(A)A QL B XL C ML

D JL

15.电气系统图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系统图.配电箱系统图和(D)A建筑平面图

B建筑总平面图

C结构平面图

D弱电系统图

16.住宅建筑按照层数分类,7~9层为(C)A低层住宅

B多层住宅

C中高层住宅

D高层住宅

17.当基础埋深小于等于(A)时为浅基础.A 5m

B 6m

C 7m

D 8m

18.当新建筑基础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基础间的净距不小于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A)倍.A 2

B 3

C 4

D 5

19.全地下室的埋深为地下室净高的(B)以上.A 1

B 1/2

C 1/3

D 1/4 20.标准砖的规格为(B)A 240mm*115mm*60mm

B 240mm*115mm*53mm

C 240mm*120mm*53mm

D 240mm*120mm*60mm

21.当墙厚d>240mm时,圈梁的宽度可以比墙体厚度小,但应大于等于(B)d.A 1/3

B 2/3

C 1

D 2 22.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二者垂直净距的(B)倍.A 1

B 2

C 3

D 4

23.当板的长边尺寸l与短边尺寸l1之比l/l1>2时,称为(A)A单向板

B 双向板

C 预制板

D 空心板

24.石板地面包括天然石材地面和(C)A木地板 B 卷材地面 C人造石材地面 D 陶瓷地面

25.按照施工方法不同,阳台可分为预制阳台和(B)A凸阳台 B现浇阳台 C凹阳台 D 转角阳台 26.阳台的排水形式有内排水和(B)A基坑降水 B外排水 C坡度排水

D 遮挡排水

27.平屋顶的防水主要分为刚性防水和(A)A柔性防水 B刚性防水屋面C构件自防水屋面 D瓦屋面 28.平屋顶一般是由结构层.防水层和(A)A顶棚 B雨篷 C天沟

D挑檐 29.平屋顶有组织排水分为女儿墙排水.带女儿墙的外檐沟排水和(A)A外檐沟排水 B 挑檐排水 C瓦屋面排水 D 雨篷排水

30.柔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次分为保护层.防水层.找平层和(D)A隔离层 B 砾石层 C顶棚 D结构层 31.目前最常用的做法:保温层设在结构层和(D)之间A隔离层 B 砾石层C顶棚

D防水层 32.泛水的高度一般不小于(A)mm

A 250 B 300

C 350

D 400

33.喷塑着色工艺的耐候性可达到(B)年 A 10~15 B 15~30 C 20~30

D 25~30 34.当人流通行频繁或儿童集中的建筑使用时,地弹簧门应采用大于等于(A)mm的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 A 6 B 7 C 8

D 9 35.楼梯按照使用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组合材料楼梯和(D)A 主要楼梯 B 辅助楼梯 C 疏散楼梯

D木楼梯 36.楼梯按照使用材料可分为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和(A)A消防楼梯 B钢楼梯 C组合材料楼梯 D木楼梯

37.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A)㎡ A 6 B 7 C 8

D 9 38.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A)㎡ A 4.5 B 5 C 5.5

D 6 39.楼梯间前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开窗面积不应小于(A)㎡,无开窗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送风.排风设施.A 2 B 3 C 4

D 5 40.我国规定每段楼梯的踏步数量应在(A)步的范围之内 A 3~18 B 4~18 C 5~18

D 6~18 41.我国规定,楼梯的允许坡度范围在(A)之间

A 3~18 B 4~18 C 5~18

D 6~18 42.楼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段的净宽,且并不小于(A)m.A 1.1 B 1.2 C 1.3

D 1.4 43.有儿童经常使用建筑的楼梯,当楼梯井净宽大于(A)mm时,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儿童坠落.A 200 B 250 C 300

D 350 44.我国规定,楼梯段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A)m.A 2.2 B 2.3 C 2.4

D 2.5 45.楼梯平台下人行过道处净高不应小于(A)m.A 2.0 B 2.3 C 2.4 D 2.5 46.栏杆的垂直构件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大于(A)mm.A 110 B 120 C 130 D 140 47.我国规定,人流密集场所台阶的高度超过(A)m时,宜设有护栏设施.A 1 B 2 C 3 D 4 48.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B)步.A 1 B 2 C 3 D 4 49.影剧院观众厅疏散出口门内外(A)m范围内不能设台阶踏步.A 1.4 B 1.5 C 1.6 D 1.7 50.带防滑齿坡道的坡度不大于(B).A 1:3 B 1:4 C 1:5 D 1:6 51.电梯由井道.机房和(B)三部分组成.A 自动扶梯 B 轿厢 C 车厢 D 台阶

52.在火灾发生时供运送消防人员及消防设备,抢救受伤人员用的垂直交通工具是(C).A 自动扶梯 B 轿厢 C 消防电梯 D 台阶 53.(A)类高层建筑必须设置消防电梯.A 一 B 二 C 三 D 四

54.(A)层及其以上的组合式单元,宿舍和通廊式住宅必须设置消防电梯.A 12 B 13 C 14 D 15 55.高度超过(A)m的其他二层建筑必须设置消防电梯.A 32 B 33 C 34 D 35 56.伸缩缝又叫(A).A 温度缝 B 沉降缝 C 防震缝 D 后浇带

57.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同一栋或毗邻建筑的里面高差在(A)m以上时,必须设置防震缝.A 6 B 7 C 8

D 9

58、石灰的硬化包括结晶作用和(B)两个过程。A 固化作用 B 碳化作用 C 水化作用 D 凝结作用

59、下列关于石灰技术性能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B 耐水性差 C 硬化较快,强度高 D 保水性差

60、(D)—砌筑砂浆增塑剂,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产品,可广泛使用于砌筑砂浆、内外墙抹灰、地面抹灰砂浆中。

A 塑化剂 B 砂浆宝 C 砂浆宝Ⅰ型 D 砂浆宝Ⅱ型

61、硅酸盐水泥细度用比表面积表示,其值应大于(B)㎡∕kg。A 200 B 300 C 400 D 500 62、国家标准中规定,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A),水泥中石膏含量以三氧化硫计不得超过(B)。

A 5% B 3.5% C 6% D 3% E 4% 63、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加水到水泥浆(A)所需时间。

A 开始失去可塑性 B 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C 开始失去可塑性并达到1.2MPa强度 D 完全失去可塑性

64、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B)的性质。A 产生高密度 B 体积变化均匀 C 不变形 D 体积收缩

65、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及(B)含量过多而引起的。A 无水石膏 B 石膏 C 石灰膏 D 二水石膏

66、国标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是以水泥胶砂试件在(A)龄期的强度来评定的。A 3 d和28d B 3d,7d和28d C 28d D 7d和28d 67、(C)水泥的抗渗性能好,适用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A 普通水泥 B 矿渣水泥 C 火山灰水泥 D 复合水泥

68、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水泥,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散装水泥每一批量不超过(D)吨进行见证取样。A 100 B 200 C 400 D 500 69、普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B)。

A 2500㎏/m3 B 1950--2500㎏/m3 C ﹤1950㎏/m3 D 2000--2500 ㎏/m3 70、(A)是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经济性的重要因素。A 水泥 B 细骨料 C 粗骨料 D 水 7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对于混凝土实心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B),且不得大于40mm。

A 1/2 B 1/3 C 1/4 D 1/2.5 72、混凝土结构物常以(A)作为主要参数进行设计。A 抗压强度 B 抗拉强度 C 抗折强度 D 抗剪强度

7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件养护相对湿度为(B)以上。A 85% B 90% C 95% D 100% 74、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D)。A 抗渗性 B 抗冻性 C 抗侵蚀性

D 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性

75、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B)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值。A 10% B 15% C 20% D 25% 76、依据规范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分为14个等级。下列关于混凝土强度等级极差和最高等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 等级极差为5N/㎡,最高等级为C80 B 等级极差为5N/㎡,最高等级为C75 C 等级极差为5N/㎡,最高等级为C70 D 等级极差为4N/㎡,最高等级为C80 77、大跨度混凝土拱式结构建(构)筑物,主要利用了混凝土良好的(D)。A 抗剪性能 B 抗弯性能 C 抗拉性能 D抗压性能

78、为使混凝土更好的硬化,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B)。A 7天 B 14天 C 21天 D 28天

79、(C)是目前国内外使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混凝土外加剂。A 引气剂 B 加气剂 C 减水剂 D 早强剂

80、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外加剂是(A)。A 引气剂 B 早强剂 C 阻锈剂 D 膨胀剂 8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中不包括(B)。

A 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B 骨料的粒径 C 养护温度和湿度 D 混凝土的龄期 82、水泥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水泥和掺合料总量宜为(D)。

A 100--300㎏/m3 B 250--300㎏/m3 C 150--300㎏/m3 D 300--350㎏/m3 83、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边长为(C)的正方体试件,经28天标准养护,测得一组六块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的。A 70mm B 100mm C 70.7mm D 75mm 84、(A)适用于潮湿环境、水中以及砂浆强度等级大于M5级的工程。A 水泥砂浆 B 石灰砂浆 C 混合砂浆 D 防水砂浆 8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规定,钢筋牌号中HRB代表热轧带肋钢筋,数字表示热轧钢筋的(B)。A 抗拉强度 B 屈服强度 C 弹性极限 D 疲劳强度 86、下列哪个不是建筑钢材验收的基本要求。(C)

A 订货和发货资料应与实物一致 B 检查包装 C 见证取样及检测 D 建立材料台帐 85、同一厂家、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D)t为一检验批。A 50 B 80 C 100 D 60 87、钢材如果有某一项实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在同一批中再取(B)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A 1倍 B 2倍 C 3倍 D 5倍 89、碳素钢中低碳钢的含碳量小于(C)。A 0.6% B 0.2% C 0.25 D 0.3 90、通常情况下,钢材的屈强比在(D)范围内最好。A 0.5--0.75 B 0.6--0.70 C 0.5-0.8 D 0.6--0.75 91、钢材在交变荷载反复多次作用下,可在最大应力远低于(C)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破坏称为疲劳破坏。A 抗拉强度 B 抗压强度 C 屈服强度 D 抗弯强度 92、(B)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A 冷弯性能 B 冲击韧性 C 塑性 D 屈服强度 93、钢材可焊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钢的(D)。A 力学性能 B 工艺性能 C 化学性能 D 化学成分 94、建筑钢材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是(D).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抗拉强度 D 屈服强度 95、用于防水工程的沥青,要求具有较小的(C),以免高温下流淌,低温下脆裂。A 黏性 B 塑性 C 温度敏感性 D 大气稳定性

96、防水卷材的耐老化性指标可用来表示防水卷材的(B)性能。A 拉伸 B 大气稳定 C 温度稳定 D 柔韧 97.工业厂房按照层数可以分为(C)类 A 一B 二 C 三 D 四

98搅拌砼时采用一次投料法,下列各种顺序哪种较为合理(B)。土

A、水泥→砂→石 B、石→水泥→砂 C、砂→石→水泥 D、石→砂→水泥 99某室内填土工程,填土料有粘性土和砂卵石两种,填土时应(A)。A、先分层填筑砂卵石,后填筑粘性土 B、先填筑粘性土,后填筑砂卵石 C、两种土料混合回填 D、可不分先后顺序回填 100.大体积砼早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B)。

A、砼构件出现内冷外热温差 B、砼构件出现内热外冷温差 C、砼构件与基底约束较大,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D、砼水灰比太大 1.投影法分为(A)和(B)。

A 中心投影 B平行投影法 C斜投影 D 正投影 2.平行投影法又分为(C)和(D)。

A 中心投影 B平行投影法 C斜投影 D 正投影 多选题

3.图线按线宽不同分为(ACD)A粗线 B虚线 C中线 D细线

4.尺寸的四要素包括(ABC)和尺寸数字.A尺寸界限 B尺寸线 C尺寸起止符号 D 尺寸标注

5.按照物体在投影体系当中的摆放方式和投影线与投影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轴测投影可以分为(CD)A斜轴测

B正等测

C斜轴测投影

D正轴测投影 6.正投影规律用九个字描述(ABC)A长对正

B高平齐

C宽相等

D长对齐 7.我国在建筑模数协调中把尺寸分为(ABC)A标示尺寸

B构造尺寸

C实际尺寸

D定位轴线 8.工程设计应分(ACD)阶段进行.A初步设计阶段

B结合设计阶段

C施工图设计阶段

D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9.根据基准点的不同,标高分为(AB)A绝对标高 B相对标高 C标高

D标注 10.电气系统图的主要内容包括(ABD)A配电箱系统图 B配电系统图 C结构平面图

D弱电系统图 11.按照承重结构的材料主要可以把建筑分为(BCD)A多层结构

B砖混结构 C钢筋混凝土结构 D钢结构 12.地下室防水的构造方案有(BCD)A采水法

B综合法 C降排水法 D 隔水法

13.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照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ABC)A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B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C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D 板式楼板 1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主要可以分为(ABCD)A无梁楼板 B井式楼板 C梁板式楼板 D 板式楼板 15.按照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外观可以分为(BCD)A无梁楼板 B槽形板 C实心梁板 D 空心板 16.涂料类墙面一般分为(BCD)A干涂 B刷涂 C滚涂 D 喷涂 17.石板地面包括(BC)A木地板 B天然石材地面 C人造石材地面 D 陶瓷地面 19.按照施工方法不同,阳台可分为(BD)A凸阳台 B现浇阳台 C凹阳台

D预制阳台 20.阳台的排水形式有(BD)A基坑降水 B外排水 C坡度排水

D内排水 21.屋面坡度的形式的方法一般有(BD)A水平找坡 B材料找坡 C坡度排水

D结构找坡 22.屋面坡按照防水材料分类分为(ABCD)A柔性防水屋面 B刚性防水屋面 C构件自防水屋面

D瓦屋面 23.平屋顶一般是由(ABD)组成

A顶棚 B结构层 C天沟

D防水层 24.平屋顶有组织排水分为(ABD)A外檐沟排水 B女儿墙排水 C瓦屋面排水

D带女儿墙的外檐沟排水 25.柔性防水屋面的结构层次分为(ABCD)A保护层 B防水层 C找平层

D结构层 26.楼梯按照使用材料可分为(ABCD)A钢筋混凝土楼梯 B钢楼梯 C组合材料楼梯

D木楼梯 27.楼梯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ABCD)A主要楼梯 B辅助楼梯 C疏散楼梯

D消防楼梯

28.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A)㎡,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D)㎡ A 4.5 B 5 C 5.5

D 6 29.电梯由(ABD)三部分组成.A 井道 B 轿厢 C 车厢 D 机房 30.变形缝是一种人工构造缝,它包括(ABC).A 温度缝 B 沉降缝 C 防震缝 D 后浇带

31、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ABDE)。

A 可塑性好 B 强度低 C 可单独使用 D 耐水性差 E 体积收缩大

32、常用水泥中,具有水化热较小特性的是(CDE)。

A 硅酸盐水泥 B 普通水泥 C 火山灰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E 复合水泥

33、(BCD)属于活性混合材料。

A 石英砂 B 火山灰 C 粉煤灰 D 粒化高炉矿渣 E 慢冷矿渣

34、凡(BCDE)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者,或强度低于该品种最低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均为废品。A 细度 B 初凝时间 C 安定性 D 三氧化硫 E 氧化镁含量

35、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AB)。

A 普通水泥 B 火山灰水泥 C 硅酸盐水泥 D 矿渣水泥 E 复合水泥

36、按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要求,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CD)和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A 含碱量 B 水灰比 C 强度 D 安定性 E 细度

37、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CDE)。A 强度 B 耐久性 C 流动性 D 黏聚性 E 保水性

38、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或掺入(AB)等外加剂。A 减水剂 B 加气剂 C 引气剂 D 早强剂 E 抗冻剂

39、砌体结构施工时,对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包括(ABCD)。

A 砂浆的流动性 B 砂浆的保水性 C 砂浆强度 D 砂浆的粘结性 E 砂浆的塌落度

40、砌筑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有资质的实验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试配,并同时满足(ACD)的要求。A 稠度 B 塑性 C 分层度 D 抗压强度 E 粘结力

41、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钢筋按屈服强度(MPa)分为(ACDE)。A 235级 B 300级 C 335级 D 400级 E 500级

42、防止钢材锈蚀的主要措施有(BDE)。

A 喷涂法 B 保护层法 C 化学保护法 D 电化学保护法 E 合金化法

43、钢材的力学性能有(ACD)。

A 冲击韧性 B 冷弯性能 C 硬度 D 拉伸性能 E 焊接性能

44、沥青防水卷材是传统的建筑防水材料,成本较低,但存在(ABE)等缺点。

A 拉伸强度和延伸率低 B 温度稳定性差C 低温易流淌 D 高温易脆裂E 耐老化性较差 45.工业厂房按照内部的生产状况可以分为()A热加工车间 B恒温.恒湿车间 C冷加工车间

D洁净车间 46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有(B、C、E)。

A.土的重力密度 B.土的含水量 C.压实功 D.压实系数 E.铺土厚度 47.以下各种情况中可能引起混凝土离析的是(A、C、D、E)。

A.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为3m B.混凝土温度过高C.振捣时间过长 D.运输道路不平E.振捣棒慢插快拔 48.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做到(A、B、C、E)。

A.清除混凝土表面疏松物质及松动石子 B.将施工缝处冲洗干净,不得有积水 C.已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N/mm2 D.必须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E.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49.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特点是(A、C、D、E)。

A.无需留孔道和灌浆 B.张拉时摩阻力大 C.宜用于多跨连续梁板 D.张拉时摩阻力小E.预应力钢筋不易锈蚀 50.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安装方法,有(B、E)。

A.单件安装法 B.分件安装法 C.多件安装法 D.依次安装法 E.综合安装法 判断题

1.下列两直线关系是平行直线(√)

2.工程图纸A3的幅面尺寸是297mm*420mm(√)

3.按照物体在投影体系当中的摆放方式和投影线与投影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轴测投影可以分为正轴测投影和正等测(×)4.由若干平面围合构成的几何体称为平面立体(√)5.用假想的剖切平面剖开物体,将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立体点(×)6.画 剖面图时,必须用剖切符号标明剖切位置和投射方向.(√)7.我国规定,剖面图的剖切符号由剖切位置及投射方向线组成(√)8.工程设计应分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阶段进行.(√)9.我国在建筑模数协调中把尺寸分为标示尺寸.构造尺寸和定位轴线(×)10.用来标注建筑各部位竖向高程的一种符号是尺寸标注(×)11.根据基准点的不同,标高分为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12.总平面图主要反映新建工程的位置.(×)13.在常用的构件代号中,圈梁的代号是ML(×)14.根据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15.一级建筑的耐久年限在100年以上.(√)16.当基础埋深超过5m时为深基础.(√)17.当新建筑基础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基础间的净距不小于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3倍.(×)18.全地下室的埋深为地下室净高的1/2以上.(√)19.标准砖的规格为240mm*120mm*60mm(×)20.按照部位分类:墙面装修可分为室外装修和室内装修(√)21.采用溶剂型和水溶性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干燥后进行(√)22.石板地面包括天然石材地面.人造石材地面.陶瓷地面(×)23.屋顶是建筑最上层的围护和覆盖构建(√)24.屋面坡度的形式一般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方法(√)25.目前最常用的做法:保温层设在结构层和防水层之间(√)

26、水硬性胶凝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强度。(×)

27、因石灰硬化时体积收缩大,故不可单独使用。(√)

28、建筑石膏为天然二水石膏。(×)

29、建筑石膏的孔隙率大,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吸声性能。(√)30、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1、凡初凝时间、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体积安定性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者,或强度低于该品种最低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均为废品。(√)

32、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耐热性差。(×)

33、快硬硅酸盐水泥的保质期为3个月。(×)

34、混凝土中,水泥浆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硬化后q起胶结作用。(√)

35、粒径在0.15-5.0mm之间的骨料为细骨料。(×)

36、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边长尺寸的3/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4.(×)

37、维勃稠度仪用来测定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

3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浇水覆盖养护。(√)

39、混凝土抗冻等级P6表示材料能承受6MPa水压而不渗透。(×)40、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加气剂等。(×)

41、工程中通常以混凝土抗压强度作为评定和控制其质量的主要指标。(√)

42、砌筑砂浆中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3、烧结空心砖因孔洞大,自重轻,一般多用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44、钢材的技术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疲劳强度。(×)

45、屈服强度是中碳钢的设计强度取值。(×)

46、钢材可焊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性能。(√)

47、钢材拉伸和弯曲试样,可在每批材料或每盘中任选两根钢筋距端部400mm出截取。(×)

48、在满足钢材要求和技术性质的前提下,尽量选取牌号高的石油沥青,以保证有较长的使用年限。(√)

49、目前国内使用的效果较好的新型防水涂料是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50、油分是沥青中最轻的组分,其含量越大,沥青的黏度越小,越不便于施工。(×)

实务题

1、请写出施工资料包括的八个主要内容。答:(1)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2)施工管理资料;(3)施工技术资料;(4)施工测量记录;(5)施工物资资料;(6)施工记录;(7)施工试验记录;(8)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2、地基验槽的主要检查内容的要求有哪些

答:建筑物应进行施工验槽,检查内容包括:基坑位置、平面尺寸、基底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基坑土质及地下水位等,有桩支护或桩基的工程还应进行桩的检查。地基验槽检查记录应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收签认。基地需处理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应进行的隐检项目和隐检内容包括哪些 答:(1)直埋于地下或结构中,暗敷设于沟槽、管井、不进人吊顶内的给水、排水、雨水、采暖、消防管道和相关设备,以及有防水要求的套管: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和材质与型号、安装位置、标高、坡度、防水套管的定位及尺寸;管道连接作法及质量;附件使用,支架固定,以及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完成强度严密性、冲洗等试验。

(2)有绝热、防腐要求的给水、排水、采暖、消防、喷淋管道和相关设备;检查绝热方式、绝热材料的材质与规格、绝热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和防结露措施、防腐处理材料及做法等。

(3)埋地的采暖、热水管道。在保温层、保护层完成后,所在部位进行回填之前,应进行隐检:检查安装位置、标高、坡度、支架做法;保温层、保护层设置等。

4、本规程适用范围和执行单位范围

答:适用范围:A类:基建资料 B类:监理资料 C类:施工资料 D类:竣工图 执行单位范围:①建设单位 ②勘察设计单位 ③监理单位 ④施工单位 ⑤城建档案馆

5、工程资料怎样验收

答:①程竣工验收前,各参建单位对本单位工程资料进行竣工审查

②单位工程完工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验表》

③单位工程预验收通过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形成《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

4.资料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全 篇四

单选题

1.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审查()

A.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签发

B.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签发

C.由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并审核结论

标准答案:C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钢结构工程施工记录()。

A.构件吊装记录

B.施工定位放线记录

C.构件安装偏差记录

D.整体安装偏差记录

标准答案:B

3.锅炉在烘炉、煮炉合格后,应进行(C)小时的带负荷连续试运行,同时应进行安全阀的热状态定压检验和调整,并做记录。

A.24

B.32

C.48

D.72

标准答案:C

4.电线、电缆、照明灯具、开关、插座、风扇及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电线、电缆还须具()

A.样品

B.试验记录

C.安装技术文件

D.生产许可证

标准答案:D

5.承包单位应根据监理单位制定的旁站监理方案,在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施工前多少时间内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监理部()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48小时内

标准答案:B

6.以下()不属于应单独组卷的子分部工程。

A.钢结构工程

B.劲钢(管)混凝土工程

C.幕墙工程

D.有支护土方工程

标准答案:B

7.下列不需进行通水试验的是()

A.卫生洁具

B.地漏及地面清扫口

C.消防系统

D.室内外给水

标准答案:C

8.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进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

A.10%

B.30%

C.25%

D.20%

标准答案:B

9.下列不需填写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的是()

A.采暖系统

B.给水系统

C.水处理系统

D.通风系统

标准答案:B

10.有抗震要求的柜架结构,其纵向爱力钢筋的进场复试报告中,除应有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的试验结果外,还应有()

A.强屈比的屈标比的计算结果结果

B.冲击韧性和硬度的试验结果

C.化学分析试验结果

标准答案:A

11.《建设工程监理规程》中规定,第一次工地会议的会议记录要由哪方整理编印()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承包单位

标准答案:B

12.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工艺检查的试验报告中,除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符合要求外,其抗拉强度应大于等于()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

A.0.9

B.0.95

C.1.05

标准答案:C

13.避雷带的每个支持件承受垂直拉力应大于()公斤。

A.1

B.5

C.10

D.49

标准答案:B

14.你在检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资料时,应见到()混凝土的《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

A.C20级和C20级以上

B.≥C40级

C.任何强度等级

标准答案:A

15.屋面工程完工后,应对细部构造(屋面天沟、檐沟、檐口、泛水、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等)、接缝处和保护层进行雨期观察或淋水、蓄水检查。淋水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小时。

A.24

B.12

C.6

D.2

标准答案:D

判断题

1.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24小时.所有照明灯均应开启,且每小时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2.桥架、母线只做预检,不做隐检。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3.有见证取样检测是在建设单位监督下,由监理或施工单位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4.分部(子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共同验收签认。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5.电气工程安装完成后,按层、按部位(户)进行电气器具的通电检查,并进行记录。电气器具应全数进行通电安全检查。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饰面采用的天然花岗石材、人造木板和饰面人造板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7.当承包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监理工程师应审查其提供的材质证明和材料备案手册。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8.计算机形成的工程资料应采用内容打印,手工签名的方式。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9.建筑电气工程变配电室工程应单独组卷。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10.在检查装修、装饰工程资料时,应注意抹灰用水泥的见证取样送检试验报告是否齐全。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11.施工组织设计经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部审批后就可以报送项目监理部。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12.所有排水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并做记录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13.质量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与原件内容一致,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14.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签认。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15.工程停工原因是由施工单位引起的,施工单位才应填写《工程复工报审表》申请复工。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B

16.电气工程使用的镀锌制品必须为热浸镀锌工艺所制成。进场加工后,再出场委托进行热浸镀锌的,需镀锌质量证明书。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17.常用水泥按出厂日期,出厂三个月、快硬水泥出厂一个月必须进行复试,并提供试验报告。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18.承包单位只有收到项目监理部签署的《工程变更单》后,方可实施工程变更。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19.结构实体检验采用由各方参与的见证抽样形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20.锅炉安全阀在投入运行前应由有资质的试验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调试,并出具调试记录。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A

问答题

1.本规程适用范围和执行单位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范围:A类:基建资料 B类:监理资料 C类:施工资料 D类:竣工图 执行单位范围:①建设单位 ②勘察设计单位 ③监理单位 ④施工单位 ⑤城建档案馆

2.请写出施工资料包括的八个主要内容。

答:(1)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2)施工管理资料;(3)施工技术资料;(4)施工测量记录;(5)施工物资资料;(6)施工记录;(7)施工试验记录;(8)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中的施工试验记录主要有哪些?

答: ①隐弊工程检查记录 ②预检记录 ③施工检查记录 ④交接检查记录

⑤设备单机械运转记录 ⑥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 ⑦灌(满)水试验记录 ⑧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⑨通水试验记录

⑩冲(洗)吹(脱脂)试验记录 ⑾通球试验记录 ⑿补偿器安装记录 ⒀消火栓试射记录

4.用于混凝土、砌筑砂浆的常用水泥、用于砌筑砂浆的砌筑水泥及抹灰用水泥,它们的必试项目有什么不同?

答:(1)用于混凝土、砌筑砂浆的常用水泥必试项目有: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

(2)用于砌筑砂浆的砌筑水泥及抹灰用水泥必试项目有: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泌水性(砌筑工程)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泌水性的测试,后者没有泌水性的测试。

5.工程资料怎样验收?

答:①程竣工验收前,各参建单位对本单位工程资料进行竣工审查 ②单位工程完工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验表》

③单位工程预验收通过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形成《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

④属城建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工程档案,应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预验收,并出具《建设工程档案竣工档案预验收意见》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应进行的隐检项目和隐检内容包括哪些?

答:(1)直埋于地下或结构中,暗敷设于沟槽、管井、不进人吊顶内的给水、排水、雨水、采暖、消防管道和相关设备,以及有防水要求的套管: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和材质与型号、安装位置、标高、坡度、防水套管的定位及尺寸;管道连接作法及质量;附件使用,支架固定,以及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完成强度严密性、冲洗等试验。

(2)有绝热、防腐要求的给水、排水、采暖、消防、喷淋管道和相关设备;检查绝热方式、绝热材料的材质与规格、绝热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和防结露措施、防腐处理材料及做法等。(3)埋地的采暖、热水管道。在保温层、保护层完成后,所在部位进行回填之前,应进行隐检:检查安装位置、标高、坡度、支架做法;保温层、保护层设置等。

7.地基验槽的主要检查内容的要求有哪些?

答:建筑物应进行施工验槽,检查内容包括:基坑位置、平面尺寸、基底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基坑土质及地下水位等,有桩支护或桩基的工程还应进行桩的检查。地基验槽检查记录应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收签认。基地需处理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8.大型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试运行时间不同?

答:大型公用建筑以检查整个照明工程的发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暴露一些灯具和光源的质量问题。民用建筑以检查线路和灯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由于容量与大型公用建筑相比要小,故而通电时间较短。

9.交流电动机空载试运行在无要求时如何测试?记录哪些数据?

答:电动机应试通电,检查转向和机械转动有无异常情况,空载运行时间为2小时,且检查机身与轴承的温度,连续启动时间间隔不小于5分钟,再次启动应在电动机冷却到常温下。应记录以下数据:电流、电压、温度、运行时间等。

10.什么是工程档案?

上一篇:年度护士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面试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