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2024-12-05

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精选12篇)

1.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一

如何当好基层干部(转)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何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饱满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去,联系自己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作为一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水平,具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最重要是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好工作。首先要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学会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其次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政策理解了、吃透了,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把这些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起来才不变形不走样。再次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经济知识。最后,还要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农村第一线工作,我们经常会遇到计划生育、宅基地纠纷等难题。能否化解、疏导和处理好这些难题,是衡量一个基层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因此,我们要注意学会运用思想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而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而是善于讲政策,做耐心细致说服教育的思想工作,使群众接受,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总之,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学,向群众学,在失败的教训中学。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端正思想,改进工作作风。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就要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工作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在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和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出发,以我们正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的决议决定变为自觉的行动,主动深入基层,主动深入群众,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涉及群众利益、群众要求、群众呼声的问题上,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厂要真正关怀,切不可漠然视之,而要想尽千方百计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对群众提出的一时做不到或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做好宣传疏导、解释工作,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拒绝或不理不睬,以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三、勇于实践,勤政廉政。

勇于实践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实践是亲知,出真知,求深知。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应该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人们常说:“情况明,决心大”。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情况,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基层干部首先要吃透中央和上级的精神,然后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包括镇情、村情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同时,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反映,要与群众多谈心、多沟通、多请教,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能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照搬照抄,而应当吃透“两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勤政方面,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奋工作,真抓实干,热情服务,要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做到干净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廉政方面,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要带头不断校正坐标,讲修德,讲谦耻,讲荣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以民为本,以事业为重,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老实做人,扎实做事,清白为官,勤恳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楚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的思想脉搏,才能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从而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二

一、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政策激励为先导,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基层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转体系的基石, 权小责大,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骨干, 却位低资薄。乡村干部形象的说, 他们是福利待遇低, 经济上没“甜头”;提拔晋级难, 政治上没“奔头”;社会保障差, 离职后没“靠头”。尤其是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 除了由县级财政统发的基本工资之外, 津补贴无法兑现, 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得不到补偿, 甚至下乡补助、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用还由个人垫支付。就商洛而言, 全市价格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公务员津补贴年均不足1.5万元。面对权小责大、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的现状, 基层干部心中有怨气,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能。待遇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落实基层干部待遇, 政策是先导。必须抓紧研究出台解决干部待遇的相关政策措施, 兑现解决近年来未落实的工资、津贴等待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激励、统筹财力、注重民意、建立机制、完善制度”的原则, 探索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和基层干部工资补贴稳定增长机制, 以机制激发活力, 以制度保障待遇, 以待遇稳定队伍, 以政策保障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待遇得到全面落实。必须把落实基层干部生活待遇、工作待遇、政治待遇与落实工资津补贴结合起来, 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关怀、舆论上支持, 确保基层干部“素质有保证、工作有作为、奉献有奖励、在岗有工资、退休有保障”。近年来, 我们立足商南县情, 结合民情, 围绕“老有所养”、“绩有所奖”、“劳有所得”、“难有所帮”, 出台了村级干部养老保险、离职补助、医疗保险, 工龄补偿和最低工资保障五项政策, 初步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 妥善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无人干事”问题。

二、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体, 健全政府补助机制

落实基层干部待遇, 关键在财力。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民负担减轻了, 但乡镇政府承担的基础教育、卫生事业等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资金更加短缺, 加之贫困地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脆弱, 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也相应失去资金来源。现阶段,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的财力十分紧张, 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乡镇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要饭”财政, 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乡镇资金缺口。乡镇政府负债沉重, 运转艰难, 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我认为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财政投入为主体, 健全政府补助机制。政府每年的新增财力要向“三农”倾斜, 公共财政向基层覆盖, 加大基层政权建设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 把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作为政府补助的重要内容,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对乡村政权运转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 让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基层, 安心工作。近年来, 商南县按照“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 待遇保障化”的思路, 探索建立了“财政保障、绩效考核、统一发放、监督检查”的基层干部工资报酬保障机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支持乡镇标准化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室建设、提高村组干部工资标准, 落实乡镇干部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村干部离任补助。

三、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发展成果为标尺, 完善经济发展机制

落实基层干部待遇, 核心是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解决基层干部报酬、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壮大经济实力, 增加财政收入, 全面提升县域内的财政保障实力, 一方面要发展集体经济, 壮大乡村经济总量,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在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中, 必须把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与落实发展的任务、与分享发展的成果结合起来, 通过以奖代补、税收返还等形式调动乡村谋划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来, 商南县坚持一手抓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培育骨干工业、发展生态旅游, 培植了财源, 财政收入实现了翻番增长。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以奖代补激励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 扩大招商引资, 盘活闲置资产和县域优势资源, 兴办集体企业, 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鼓励基层干部领办企业,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村组干部工资。同时, 精简村组干部职数, 推行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交叉”兼职, 收到了好的效果。

四、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养老保险为基石,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落实基层干部待遇, 难点在社保。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是当前村干部反映最强烈的焦点问题。近年来, 我们在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问题上, 采取“县级财政支撑, 个人自愿参保”的养老保险模式, 按照“政府补一点、乡镇挤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 参照个体工商户标准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 并实行“一人一卡、一人一户、县级统筹、专户管理”, 对不符合办理养老保险规定的在职村干部, 正常离任时给予一次性补助或定期补助, 现任村干部医疗保险纳入新型合作医疗, 在职村干部的保险金由村集体统一支付, 较好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五、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目标责任为抓手, 创新考核奖励机制

机制决定效能。加强基层干部保障机制必须要建立一套绩效挂钩、奖勤罚懒的干部激励机制。对村干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百分制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兑现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制定村干部量化标准考核办法, 将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每个岗位、每个干部, 形成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目标网络, 通过政策引导、物质激励、奖优罚劣等措施, 保证基层干部行动有压力、思想有动力、工作有活力。实行“结构工资制”, 设立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和奖励补贴, 把村干部报酬与工作实绩、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以绩定酬, 绩优薪优。

六、落实基层干部待遇必须以人文关怀为根本, 建立帮扶解困机制

3.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三

干部的调研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政府联系群众最基层工作者,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担当重要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一线工作者,承载着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希望,作用巨大、职责重要。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广大基层农村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农村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当好新时期的基层干部,重点内容是认清形势,掌握方法。认清形势,就是要充分认识当好村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之所以说当村官重要,是因为

村干部处在与群众最直接接触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村官有直接的关系,村官在整个农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表率作用和协调作用。

之所以说当村官艰巨,是因为,一方面,农村工作正处于探索求进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难题。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正处于调整适应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着转型的现实课题。近几年来,我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正在实现重要转变,党在农村的工作任务、工作政策和工作布局也正在进行重大调整。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的农村干部只有主动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找到和把握当好村官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兴一方经济、建一方文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历史责任。我认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种方法:

(一)贯彻执行好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农村基层干部一是要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学深、吃透,真正领会精神实质,不断增强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识理解水平,把农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

党的要求上来;三是善于在实践中运用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农村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努力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新方法。走群众路线,要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注意结合实际,面向市场,帮助农民群众找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找出适合本地特点的致富项目和门路,尽快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三)实行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

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依法办事,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上,在实行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党务管理等方面,形成制度,明确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农村基层干部在解决和处理农村各种矛盾时,要注意强化法制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保护好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确保在宪法和法

律范围内活动;正确处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防止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法违纪的事情。

(四)搞好服务。

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社会的自觉性,要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由单纯的行政指挥转变到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说服教育、协商等手段,由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在具体服务形式上,一是搞好介入式服务。农村基层干部可以通过兴办示范服务基地或服务实体等形式,主动参与到农民生产的全过程,帮助农民解决“想干不会干”、“想干不敢干”、“进入市场难”等问题。二是搞好管理式服务。可以带领和组织农村中一些有技术、董销售得人才,组建产业和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效益。三是搞好经营式服务。可以鼓励和扶持农村致富能手,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兴办和扩建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五)廉洁自律,做清廉型村官。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正才能有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村干部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我们要严守“官可以

不当,人不能不做”的信条,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注意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做到心中有正气,身上有骨气,把言教和身教紧密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人、影响人。村干部只有时时处处为人表率,做出样子,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取得真正的威信。

4.如何当好村干部的思考 篇四

一、从村级组织的地位看村干部的职责特点

当今世界,合法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地位都是法律授权的。党章和《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是党组织的法律依据。宪法和各类自治组织的《组织法》,是各级政府、民族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法律依据。党组织领导班子、政府领导班子、各类自治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职责也是相应法律、法规授予和规定的。要了解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干部的职责首先应从有关法规规定说起。

(一)法律地位

1、党章规定,“农村党组织领导本村的工作,支持和保证本村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法定职责

1、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村支部的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决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5)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6)搞好本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2)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3)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管理村级财务;

(4)编制并实施本村发展规划和计划,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5)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6)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纳税、服兵役、计划生育、抗洪救灾、森林防火等法定义务;

(7)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普及科技卫生知识,推广生产实用技术,教育村民爱护公共财产,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8)教育和督促村民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调解民间纠纷,促进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家庭和睦;

(9)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稳定;

(10)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会,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议事会的决定、决议;

(11)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村干部的职权特点

(1)法律授予。来自于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群众授予。通过党内选举、村民普选才能担任领导岗位;

(3)党组织授予。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组织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党管干部是一条政治原则,干部人选必须经过上级党组织考察、决定后提交选举程序。

(四)对村干部职权使用的要求

(1)必须向上级党组织负责。

(2)必须向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负责。

(3)必须执行党内规章和国家法律的各项要求。

(4)必须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接受检查,接受考核评议,定期述职汇报。

(5)必须接受监督,出现违章违法要承担相应后果与责任。

二、从工作实践看村干部的职责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

回顾历史,观察现实,我们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农村干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一)贯彻政策和决议。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传达落实上级精神,帮助村社制定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持重大问题讨论。对涉及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和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应当召集村民代表议事会进行讨论决定。

(三)分工负责落实任务。建立村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目标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失职追究。

(四)坚持值班搞好日常工作。由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轮流值班,主要负责接待来访群众,调解群众纠纷、邻里矛盾;搞好上传下达,上下联络工作;播放广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收看远程教育,开放学习资料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阅读等。

(五)指导其他组织活动,积极发展党员。

(六)生活中搞好言传身教。为村民做好发展生产的榜样、团结和谐的榜样、守法诚信的榜样、家庭和睦的榜样。

三、村干部履行职责的主要方法

总结同志们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在工作中应掌握以下工作方法。

(一)吃透上情和下情,理清工作思路;

(二)准确把握、紧紧抓住工作重点;

(三)坚持集体决定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干实事;

(四)组织群众集思广益,引导群众团结一致,把群众作用发挥好;

(五)关心困难群众,力所能及的干好排忧解难之事;

(六)接受上级指导,听取领导提出的建议,争取上级的关心支持;

(七)自己发挥作用的同时,培养后备人才;

(八)重视工作落实,做好资料积累,档案收集、管理;

(九)个人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

(十)狠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抓好计划生育,落实惠民政策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四、提高履职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政策理论,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熟悉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做到正确宣传解释和模范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得懂,记得住,说得出,讲得清。

(二)改进方法。村级重要事务决策实施“五步”工作法(第一步民主提案,第二步民主议案,第三步民主决策,第四步公开承诺,第五步监督实施),实施“阳光村务”,严格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管理,促进农村发展、稳定。

(三)改进作风

思想要纯。出以公心,处事公平,待人公正,主持公道。不偏听偏信,不委过扩短。特别在三个方面要体现“公”:在用人上公,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在利益分配上公,一视同仁,不优亲厚友;在处理民事纠纷上公,护理不护人,一碗水端平。

工作要实。实施村级民主决策“三会一评”机制(在村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下,村务重大事项要通过党员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听证会、村民代表会民主决策,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参与实施,并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督),结合本村实际,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生产、生活等问题。每年有计划地给群众办几件实事、好事,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待人要诚。不管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要真心诚意。通过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人际关系。

守纪要严。廉洁勤政,不以权谋私。要经受得住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管好自己,管好亲属,管好班子。

对歪风邪风要敢制止。坚持原则,不怕“狠人”(村霸、村痞),不当老好人;碰到难事不推不躲,敢于承担责任;遇到压力不低头、不弯腰。

五、注重总结和提高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干部素质高群众的要求更高,干部进步的快组织要求更快。因此,同志们必经处处留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1、心中要有一盘账。干部对于党的大政方针、农村工作的主要政策要求,要了解精神、掌握重点、熟记要点,并要善于用“方言”准确的表述出来,既不能一无所知,也不能满口“官腔”。对自己辖区和职责范围内的事底子要清,情况要明,不论什么时候对主要基础数据要一口清,不能一问三不知,更不能颠三倒四没有准头。对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真心实意的了解,不能凭空编造说瞎话。

2、工作要有计划性。要能分得清农村千头万绪的事务,哪些是群众自己干的,哪些是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干的,哪些是支部和村委会要安排、落实的。对于村支部和村委会必须干的工作,先要制定规划、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列入规划和方案的事项,要明确由谁组织管理、由谁具体实施,不能草帽底下没有人,两头失煞。在规划和方案中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效、质量要求,并制定检查考核措施,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到嘴、拿不到手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画饼充饥,自欺欺人。说一千道一万,干部头脑里边要装工作。

3、工作要狠抓落实。对于农村基层干部来说,现在具备良好的干事条件(政策好、项目多、投入大、群众积极、上级业务部门作风扎实等),能不能抓住机遇造福一方,关键在干部想不想干事,有没有能力干事,能不能干成事。所以,干部必须承担几项具体任务,真正扑下身子,一件一件抓落实。落实的重点是带头并带领群众发展药畜产业,发展农民干得了的新兴产业,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项目。

4、管理要规范有效。现在农村干部的工作方法主要是组织召开会议、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宣传动员群众、接受上级工作检查、正常值班、更新公开栏、处理突发事件等。这些工作的政策依据、群众意见、办事程序、办理结果证明村级班子和干部的能力水平,大多数工作一办结就不能重复,因此必须对办事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一要做好活动记录,二要及时进行公示公布。

5、对外要注重细节。现今,社会开放日益扩大,干部群众日常生活与外界的联系不断增加;领导机关的干部作风更加扎实,到基层调研考察活动不断增加;镇坪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迅速加快,基层干部外出联系工作、联系项目的机会不断增多。凡是以干部身份出现,和其他人打交道都是公务活动,在这些活动干部的表现如何,既是镇坪人的形象,更关系到镇坪的工作能不能有效开展。

镇坪基层干部身上有许多优良品德,有非常先进的思想意识,有很深厚的传统礼仪修养。同时,也经常为一些细节问题感到遗憾。仅举一个方面的例子,比如遇到领导前来考察、调研,有时主宾已到而有的干部错前错后不见人,准备不足关门闭户寻钥匙,丢开主宾忙前忙后乱招呼,不谈工作张慌张驰递烟茶,回答提问颠三倒四不切题,反映情况信口开河不真实,别人交谈争先恐后乱插言,不讲卫生垃圾灰尘到处是等等。这看起来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而实际上领导到基层去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非常有限,影响工作的往往就是这些细微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现在是开放社会、竞争时代,干部的优良素质、优秀表现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各方面的了解、认可、敬佩。为此,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细节,要尽力做到:

——基本村情能说几个点点;

——工作思路能说几个道道;

——工作经验能说几个套套;

——典型事例能说几个样样;

——工作情况能记几个本本;

——工作时间能少饮几杯杯。

5.关于如何当好党委书记的思考 篇五

作为一名党委书记,首要的责任是抓班子、把方向、带队伍。要做到这一点,我的体会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班子建设上,用责任树风气,以真心聚士气,靠合力干事业。

1、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党委书记的职责是什么?从测试结果看,我们部分党委书记上任快半年了,基本的党务知识还不知道。行政领导学习业务,党群领导的业务是什么?路局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所以党委书记要承担什么?要干什么?对党委工作有两点讲的很明确,一个是保证,一个是监督。保证作用包括思想指导、班子队伍建设、组织保障、群众发动和党员作用发挥。监督实际也是保证,就是确保我们各项工作都能够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铁道部党组的要求,监督的方向要把好。概括来说,就是三句话,党委书记要“把方向、建班子、带队伍”。把方向,就是各项工作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铁道部党组的要求,符合路局、路局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具体来说,行政领导和分管领导工作做的对不对,符合不符合总的要求,党委书记要心中有数,把好方向,方向偏了,书记是第一责任,就是党委书记没有尽到责。所以,党委书记必须要了解党的基本政策,部党组的要求,路局、路局党委的总体部署,这个方向一定要把准。建班子,党委书记是“一班之长”,班子的好坏关键在班长。所以,党委书记要考虑怎么把班子带好,一是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这要靠党委书记去抓,要利用中心组学习、自学、辅导、谈心等各种手段提高班子综合素质。特别是班子的思想素质,党委书记是班子的领头羊,要提高班子的思想素质,一些基本要求必须要落实,一些党的方针政策,铁道部党组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路局党委的工作重点班子都要掌握。二是要抓好班子的驾驭能力,一个公司工作的好坏,关键在班子的驾驭能力,能不能处理好各种复杂问题,驾驭能力很关键。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工作落实好了就行了,而是要处理好突发问题、复杂局面。党委书记一定要了解班子每个成员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怎样扬长避短,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所以班子好坏关键在书记,班子成员任何一个人出现问题,不管是工作方面、廉政方面还是个人问题,班子都有责任。所以要建班子,这是书记的责任。带队伍,党委书记要带好干部队伍、职工队伍,提高队伍素质。队伍素质有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等各方面,如何把队伍带的精神焕发,到一个单位看职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就能知道这个单位的队伍素质是什么状况。这几年,各级组织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都在抓队伍素质,党委书记要在这方面着力,带好干部队伍、职工队伍。“把方向、建班子、带队伍”的含义十分深刻,这次培训中会具体讲到,大家一定要认真琢磨,把这三项工作抓好。

2、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党委工作不同于行政,行政工作具体的任务多,党委工作要找准本单位、本公司的中心工作,站段就是安全运输生产,公司就是抓经营、抓效益。站段和多经企业的党委,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如果脱开中心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每一项工作安排、每一项工作措施、每一个活动都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好作用。有人说“行政是活找人,党群是人找活”,人找活就是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站段党委要考虑围绕安全怎么做,围绕经营管理怎么做,围绕建设怎么做,所有工作都要扣到这三个环节上。公司的管理、创效,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都要考虑。如果脱离了中心,工作就做不到位。一些党委书记工作往往脱离中心,开展活动脱离行政,两张皮,工作没有成效,得不到认可。我们是企业党组织,不同于政府党委,所以我们要始终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

3、要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出了问题肯定会追究党委书记责任,所以必须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要求,亲自督办,要做到四个亲自。路局在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上有一些措施,第一,要坚决落实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要明确哪些是重大项目,哪些是重要人事任免,多大是大额资金,必须要上会研究,在单位都要重新界定,所以党委书记一定要把住这个关,该上班子会的一定要开会进行讨论,集体决策,加强权力制衡,权力不能没有制约,大家这次可以系统的学习什么是“三重一大”,等新的文件下来以后,要再进行学习。要约束一把手,绝不能在这个上面出问题,今后每一位班子成员的表态、发言都记录在案,出了问题要按照记录追究责任,不管是提议、还是建议,都必须负责任,党委书记要对“三重一大”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这是控制廉政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机制制度,要把这项制度很好的落实下去,特别是一些公司,一定要把握好,该上会的一定要上会,多一份意见也就少一些错误,就能使决策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第二,要加强反腐倡廉责任制的落实。各个单位、每个班子成员都有相应的反腐倡廉责任制,但多数人仅仅是看一看,有什么责任、要做什么工作,没有去系统的思考,等出了问题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所以一定要对照反腐倡廉及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把廉政责任明确到每名班子成员和责任部门身上,该检查的检查、该督促的督促,该强调的强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第三,要加大廉政教育的力度。要经常性的敲响警钟,现在社会的环境很复杂,有的时候不是我们要去犯错误,是外界的环境会促使人犯错误,要在用好这些载体和阵地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本单位的廉政教育,要多提醒、多检查,时刻警示领导干部遵规守纪、时刻绷紧这根弦,时刻警钟长鸣,增强“免疫力”。第四,要抓好关键环节和风险点,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单位的重点领域,哪些是单位的廉政风险点,哪些岗位和部门在廉政方面容易出问题,作为党委书记一定要心中有数,所以要查找风险点,制定整改措施,对这些点,党委书记一定要做到清清楚楚,财务、人事应该怎么控制,要重点盯控,要坚决的把住、要紧盯不放,确保不出问题。

4、要凝聚各方合力。做党委书记不能“单打一”,要注重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党政工团组织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发展目标的实现,共同承担责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个合力怎样去形成?就是要靠党委书记的能力,要善于统筹各方力量,把大家组织好、团结好,带领大家围绕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凝聚起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整体工作。怎么去形成?我概括起来有四句话,就是源头融入、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合力推进,这样就能把一个单位的工作推上去,安排每一项工作时既要安排行政的工作,还要安排好纪委、工会、团委的各项工作,树立齐抓共干、合力共为的意识,党纪工团组织都参与进去,与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共同策划。各级组织要从不同的角度推进工作,明确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把党政纪工团各级组织的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中,从各自不同角度发挥作用和优势,把各项工作干到位、干出成效。作为党委书记来说就要时刻提醒各级组织形成合力,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搞好协调、同步推进,从不同角度切入,把党纪工团组织作用的发挥情况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5、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党委书记,自身的素质就是要优于别人,比别人高人一筹,自身素质不高,就没办法适应这个岗位。要提高自身素质,一要多学习。当前非常重要、非常现实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强化自学,自我加压进行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学习一切有利于履职尽责的知识,要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党位书记要提前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开会培训、交流座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大家要用心体会,用心去学。不能拿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一天只要抽出10分钟学习,一个月就能学习300分钟,关键还是要看我们愿不愿意学。要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党建知识和政治理论修养,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要多思考。我们学习不能只学习不思考,必须要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要多动脑子。要把学到的东西,通过思考,与工作相结合,运用到工作当中去,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有句话叫“能干的不如会干的,会干的不如巧干的”,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多进行深入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三要多实践。从实践中总结、从实践中提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通过实践把我们的思路、想法、措施和办法运用起来,再从实践中不断去总结、提炼,最终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大家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要通过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理论学习与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安全生产、运输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立足于解决本单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能力。

6.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模式的思考 篇六

近年来, 各地按照中央、省委要求, 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 仍然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简单陈旧, 组织构架重叠, 效率不高, 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 内耗严重, 党组织难以发挥核心作用;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 有的债务沉重, 村级组织“无钱办事”, 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整体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与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不相适应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机制创新入手, 在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建设模式。

二、“三三制”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探索和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襄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探索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向性、规律性和现实性问题, 经过试点, 推行了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和功能“三位一体”, 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 (代表) 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 新农村建设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的“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

一是大力推进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 注重把组织意图、群众意愿和依法选举结合起来, 通过规范程序, 依法操作, 逐步提高全市村级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兴办有集体经济实体的, 积极推行书记兼任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城乡结对、工农互促”的原则, 采取“村+村、村+产业、村+社区、村+机关、村+企业、村+协会”等多种形式, 建立产业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党组织、龙头企业党组织、专业市场党组织、流动党员党组织等, 注重加大城乡联建、产业联办、组织联姻力度, 从组织设置上打破城乡分割、地域分割、行业分割局面。三是大力实施“兴村计划”, 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持力度, 依托农村现有资源, 兴办经济实体, 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依托本地资源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按一定比例将股权配置给村集体, 使其每年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 对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村, 适当拨款补助, 帮助考察落实项目,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二) “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

建立“三会治事”的民主运行机制, 党组织实施决策的组织权, 确保要事能议, 要事必议, 使村级党组织由过去的包揽一切转到把方向、管大事上来, 从而把握决策的主动权;村民 (代表) 会议实施决策的表决权, 确保议而能决,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能够充分体现村民的共同意愿;村委会负责实施决策的执行权, 确保决而能行, 从而实现了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组织“一把手”。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全面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两推一选”, 并在部分条件成熟的村推行“一票制”直选, 使一大批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带领群众致富、作风民主、群众信得过的农村优秀人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二是完善“三会”高效协调运转机制。坚持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目标, 在各村建立党员 (代表) 大会、村民 (代表) 大会、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议事决策构架, 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大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坚持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 各村还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监事会, 对决策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完善“三会治事”机制, 既做到加强党的领导, 又充分体现村民当家作主;既防止过度民主, 议而不决, 又防止家长式领导, 独断专行。

(三) “三联共建”的保障体系

实行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既符合中央提出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战略部署, 也体现了关于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开展以“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为主要抓手的“城乡互联共建”活动。一是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 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以部门共建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和扶持;以工业企业反哺现代农业生产, 鼓励工业企业“嫁接”改造农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形成工农互动, 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涉农龙头企业;以培育改造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 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集约化经营。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重点解决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加强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转移就业培训, 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三是以强基固本为重点, 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健全基本组织网络、建设基本阵地、健全基础制度、提升基本素质、落实基本待遇的要求, 组织机关与村党组织实行组织联建, 党员联管,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共创“五好”。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设置方式简单陈旧、组织构架重叠、集体经济仍然薄弱、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提出在农村党组织中实行“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三会治事”的运行机制、“三联共建”的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7.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七

通过一个月与农村基层干部的接触,实践报告如下

职责要求:

第一,要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事不能乱来,既要做好工作,又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不违纪,不违法。

第二,要讲大局,维护班子团结和社会稳定。

团结和稳定是各村的首要问题,它是能否搞好村的工作、能否加快村经济发展、能否搞好村的建设、能否奔康致富的关键和根本。班子不团结,社会不稳定,全村意见难统一,必然导致什么事都办不了

第三,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好“三员”

要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搞好新农村建设、福利事业,造福村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心和对党委、镇政府负责,对政府下属部门负责的责任感,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政府部门通过的决议决定及制定的措施和办法,每做一件事要首先考虑村民的利益,考虑后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一是当好宣传员。新当选的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各方面的能人,其工作上与上级组织接触多,离政策“近”,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见识胆略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既要自觉主动地向一般群众宣传党纪国法、产业政策、市场行情和各类农科知识。又要利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掌握情况多的优势,倾听群众呼声,归集群众意愿,积极做好宣传,同时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帮助上级组织因地制宜决策工作。

二是当好带队员。作为村里的领路人,要有服务村民的意识,戴上“望远镜”,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排出阶段性实施目标,组织全村群众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打胜,切忌患上“多动症”,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切忌患上“近视病”,哪里黑了那里歇。切忌患上“红眼病”,百姓富了不服气,百姓穷了看不起。切忌患上“健忘症”,只埋头自己致富,忘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见到利益朝前跑,听到问题躲着走。

三是当好趟路员。在农村市场经济尚不发育,农民种养潜在风险较大的今天,农业生产怎样对接市场?种啥养啥?怎样种养?作为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有

敢为人先的意识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带头示范推广,真正把教训留给自己,把经验传给群众。

当前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合理。一是党员年龄普遍偏大,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年龄结构比例失调。二是从男女党员的比例看,女性党员偏少。三是党员文化层次较低,大专学历以上的党员少,一个村几乎没有一个大专生。

2、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差。干部缺乏技能培训,致富办法少,起步难度大,思想惰性大,观念比较陈旧,发展思路不清晰,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民影响力逐渐呈弱化趋势。

3、农村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大多数行政村几乎没有任何积累;三是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低,工资少,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农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差。

4、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有待加强。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农村刚刚起步,民主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能力、有知识的党员流失严重,由于民主自治机制不完善,干部能力得不到发挥,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或者离开家乡从事其他活动,履行干部职责成为农村干部的“第二职业”。

8.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八

本人参加工作8年来一直在基层,经常和村组干部打交道,虽不敢说对这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现状和问题特别了解,但也略知一二。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的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是我们在一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也在思考,再结合对##部分村组干部进行的调研走访,他们不仅道出了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期望和想法。我经过仔细分析整理,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低、任务相对较重。农村基层干部的“两低两无”——基本工资待遇低、奖励性工资低、养老无政策、干工作无热情,让在任干部和想当干部的人看不到希望。虽然今年执行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但只是针对村两委“一把手”的退休补助政策,事实上村文书以及小组长的工作也很繁重,特别是村文书,干的甚至比村支书、村主任的工作还要多很多,但报酬却比较低,造成心理不平衡。

第二,农村资金严重缺乏,基层各项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正常工作运转难。村级没有招待费的预算,但是同样要迎接各级工作检查或调研,包村干部下乡工作也大多在村干部家就餐,肯定自己贴钱,不可能在村级财务上报销,因为往往村集体的经济也捉襟见肘,常常让村干部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更不用说添臵办公用品、改善办公条件了。二是公益事业难办。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声较高,集资就更不允许了,另一方面农村道路、通信、电力、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五保户”供养,贫困户的扶持等公益事业任务依然艰巨,而且办成这些公益事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很不完备、还

没深入人心和尚未落在实处的情况下,人、财、物依然很难筹集到,这些难点热点问题很难解决。三是经济难发展。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任何一项经济发展项目,都需要启动资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没项目、没资金,这些目标最终都将落空。第三,基层干部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在对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上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二是村干部“升迁”无望。过去能力强、工作出色的村支书可以安排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乡镇企业工作。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这条路子行不通了。有的同志遂产生一种“到顶”思想,认为干得再好,还是个村干部,觉得没有前途。三是对村干部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操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尚未真正建立,难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制度执行不力。规范化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意义就在于照章理事,而制定的制度多是“墙化”,执行力度弱。五是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乡镇对村干部布臵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两委会内部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监督。第四,部分村干部现有的文化素质水平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需要。虽然目前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仍显得比较缺乏。特别是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市场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民间纠纷事件的处理。所以,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村干部明政策、会管理、懂技术、灵信息,是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五,部分村干部思想意识不端正。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满。认为自己资历老,见的世面广,工作实践经验多。二是浮躁。认为现代媒体发达,信息丰富,天下大事自己都知道,不必埋头读书了。三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过了学习的黄金时代,学的用途不大。这些干部对新知识不求甚解,工作凭经验、吃老本,对新事物不能洞察本质,对新形势不能正确把握。导致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创业意识和奉献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与满足农民致富的迫切愿望要求相差甚远。四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一些干部在相互比较中放松了自己的要求,政治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化,工作不思进取,有的甚至随波逐流,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个人利益,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摆到不适当的位臵。五是村两委换届注入的新鲜血液少,村干部无忧患意识。每三年一次的村两委换届虽都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充分发扬了民主。但往往选出的新一届村级班子都还是上届人马,没有多大变化。这对乡政府来说是很便于开展工作的,但对村级干部来说却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会养成一些村干部的怪癖,比如:一些村干部干工作只认党委政府“一把手”,对一般领导或者干部下乡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反客为主”给镇干部安排起工作了;当干部的时间长了,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也敢想敢干了,群众的呼声也听不见了;上面安排的工作也能纸上谈兵了等等。

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提高待遇,增强农村基层工作的吸引力。近年来,村干部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各方面的待遇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要真正保护和发挥好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除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等思想顾虑,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

关怀。在经济待遇上,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在健全村干部离任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也适当考虑一下村文书等,使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有“甜头”;在工作环境上,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使村干部感到工作上有“干头”;在政治上,要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机关工作人员,拓展他们发展进步的道路,使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第二,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要更新观念,严格标准,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作为选配村干部的重要尺度,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和集体素质。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启用优秀人才,破除求稳怕乱观念,形成无功即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抓住村级换届契机,严把“入口”关,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海推海选”。要疏通“出口”关,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不满的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臵。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是提高村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加强对换届后村干部的岗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培训,也要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除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可组织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外出参观、“三农”问题咨询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村干部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为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可尝试推行上挂锻炼制度和异地学习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选送部分村干部到镇机关上挂锻炼,或派到其他乡镇交流学习。

第四,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高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认同

感和信任度。一是要强化群众观念。要树立“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了解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二是要强化发展和服务意识。村干部要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摆脱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羁绊和束缚,用开放式、与时俱进式思维和创造性、全局性的观念谋划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做农民的眼睛去看市场,做农民的耳朵去听信息,做农民的腿脚去跑经营,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要强化政策、法制观念。村干部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学会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带动、提供服务的方法推进农村各项工作。总之,村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农村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换来实实在在的发展,进而赢得农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

第五,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激励、监督机制。一要把“村干部承诺制”落到实处。要求各村对任期和年度分别作出承诺,年度承诺不少于2件,任期承诺不少于6件,承诺内容必须是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实事、最需要解决的难事,承诺项目上报镇审定后分别提交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明确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间,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群众公开监督。同时,要重视对“承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把这项工作列入村干

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特别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实新的考核内容,把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思想状况、组织协调能力、勤政为民工作、民主意识、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廉洁自律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年度评比先进、工资报酬、代表名额分配等挂钩。三要实施村干部诫勉制度。对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村干部要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作出诫勉决定,指派专人与其谈话,并要求写出书面限期整改措施,期满后,再由乡镇党委进行考察和民主评议,对已改正的,由乡镇党委给予解除诫勉决定,仍未改正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六,增进理解支持,营造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要带头坚持深入到农村,实际体会农村基层干部的辛苦,充分理解、热情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难题。布臵工作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对基层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要相应配套多关心多支持多为基层干部着想。要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少开会,少发文件,少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减少事务性工作;要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活动,让群众了解村干部的工作职责,知晓村干部工作的难处,使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利用新闻媒介,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尊重农村基层干部的舆论氛围。对打击报复基层干部的行为,有关部门要旗臶鲜明地坚决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

总之,村干部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力量,是党在农村各

9.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九

一、基层审计机关将面临的形势

2009年3月,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 第一次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该理论强调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是推进民主法制的工具。审计的本质就是“免疫”。根据这一理论核心, 在《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审计署于中期制定并印发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强调了未来五年的审计工作, 总体目标是要把“推进法制, 维护民生, 推动改革, 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审计机关在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 加大查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 揭示存在的风险, 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同时推进绩效审计, 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建立健全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 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方面, 应要求审计机关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 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推进深化改革, 加强宏观管理。

二、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

1、现有的审计体制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就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而言, 各级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 具有政府内部审计的性质, 其审计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在被审计对象的确定上缺乏独立性。地方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工作时, 除了完成上级审计机关部署的审计任务, 更多的是完成地方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做到独立自主地确定审计项目和工作重点。第二, 地方审计机关的人事任免管理权由同级政府负责, 使得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在开展工作中顾虑重重, 当审计涉及到同级政府或地方局部利益时, 其审计结果往往会不了了之。第三, 审计经费由同级财政拨款, 使审计机关在对本级财政进行审计监督和处理处罚时难以做到完全依法审计和处理处罚。

2、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不仅有利于协调审计机关 (或机构) 内部、审计体系之间、审计机关与专业经济监督部门之间的关系, 还有利于综合平衡各层次、不同时间的任务目标,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审计工作效益。就目前地方审计机关而言, 对制定年度项目计划缺乏重视和科学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除了上级安排的项目之外, 在制定当年审计计划时, 地方审计机关常采用由各科室上报, 机关业务会议审定的模式。这样往往存在制定计划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 没有科学统一的目标, 审计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抓住关键, 更多地关注民生。第二, 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缺乏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相互协调和连续一致, 出现了审计机关为扩大审计覆盖面安排“超负荷”审计工作计划的现象。如有一些项目连续安排几年或几次, 而另一些项目却几年都是“空白”, 或“长、中、短”计划相互矛盾等。第三, 对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缺乏“奖勤罚懒”的考核体系, 致使完成计划项目成为应付之事, 既不利于审计计划的落实实施, 也无法充分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3、审计实施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 审计方案不全面。由于缺乏细致的审前调查, 导致审计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 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 内容要素不全或完全套用工作方案, 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步骤、方法和目标不相适应, 调整内容却不及时调整方案, 甚至是项目实施后为了归档而补做方案, 以致审计实施过程和审计方案完全脱节。第二, 审计证据不充分。原始证据获取不够充分, 应及时复印、拍照的原始证据没有及时获取, 造成事后无法弥补。有的取证过于简单, 无法证实违规行为;有的审计证据的获取手续不完整, 日期、签字、盖章不全;有的审计证据之间, 证据和底稿之间, 底稿和方案之间不勾稽、不对应, 不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第三, 审计日记不完整。审计组成员不能按要求全部编写审计日记或不能逐日编写日记, 有的日记内容过于简单, 不能如实、完整地记录审计的全过程。

4、审计成果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 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成果的深度开发还不够, 缺乏一套对审计成果综合分析、开发利用的科学工作模式, 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加大了审计成本。一是没有将历年审计查出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剖析根源, 达到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的效果。二是机关内部审计成果未实现全面共享, 外部审计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基层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原因, 内部科室之间交流较少, 与内审和社审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 致使难以分享彼此的审计成果。三是审计信息反馈不力。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致使多数审计机关埋头苦干, 只求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而对审计信息反馈工作重视不够或无暇顾及, 从而使上级领导不能及时了解审计工作动态, 审计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距“免疫系统”要求的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相距甚远。

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构成以财务会计人员为主,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在审计项目实施中, 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以会计的眼光和习惯看待问题, 重视账项审计, 或者说习惯于财务账簿、报表审计, 造成了审计机关工作层次不高, 审计结果分量不重。另外, 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管理模式陈旧, 仍然使用分兵把手、各审一块的审计体制, 人员流动性差, 知识局限性强, 技术手段落后, 无法适应“口才化、理论化、全才化、尖才化、完美化”的人才战略要求。

三、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当好“职业医生”

1、改革审计机关的管理体制。

长久以来, 我国审计理论界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认为只有赋予审计机关相当的独立性, 才能切实发挥其监督职能。审计经费宜由审计署统一编制预算, 报全国人大批准后, 逐级下拨, 以消除审计机关后顾之忧。

2、抓好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环节。

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维护公平和正义、监督和绩效是职责所在。基层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 必须主动地紧贴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来思考一些重大问题, 关注一些重点项目, 跟踪一些重大事项, 特别是能敏锐地发现风险和隐患, 牢牢地抓住事关经济安全和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事情, 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作为年度计划的重心, 统筹兼顾, 重点突出, 相互协调, 量力而行。同时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积极探索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 逐步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 以便于各级审计机关实施、考核和评比审计计划完成情况, 进一步提升审计计划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性作用。

3、加强审计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

基层审计机关应从充分细致的审前调查入手,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 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制定出目标明确, 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只有制定好科学的审计方案, 才能抓住整个审计质量控制的枢纽。实施审计时, 要高度重视审计日记、底稿和证据的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 真实、完整地逐日编写审计日记, 严格按规定收集与取得审计证据, 切实把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4、推动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 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就是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 不仅要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问题, 还要注重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减少和避免同类问题的再发生, 收到“免疫”的功效。此外, 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公告制度, 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也可以有效形成审计、舆论、社会监督的整体合力。

5、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审计机关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和审计人员实际, 扎实搞好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要建立全员学习培训制度, 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 采取自学、轮岗、以审代培等多种方式, 使广大审计人员在精通财会、审计业务的基础上, 逐步掌握税收金融、基建工程、计算机、法律法规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等知识, 从而改进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 提高业务技能。同时要在机关内引进能上能下、不进则退的竞争机制, 加强人员的合理流动, 通过组织报名、目标认定、竞职演讲、全员投票、党组决定、上报审批等程序, 使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新岗位, 营造新追求、新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更要倡导文明审计, 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规定, 自觉将权力运行、各项工作、内部管理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在社会上树立并维护良好的形象, 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6、强化实绩考核, 健全目标激励机制。

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原则, 充分反映审计干部的工作业绩, 加强对审计干部的实绩考核。一要完善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的年度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 改变过去考核科室为考核审计组, 将审计质量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分量化到组、计算到人, 使考核结果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工作实绩。二是提高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水平。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任用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与个人的物质奖励挂钩, 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使考核机制真正成为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助推器。

10.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十

在管理学中,活力的“活”指的是人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敢于面对、激情乐观的状态,而“力”则是促使人们达到这种状态的一种推动力。人是有思维和意志的个体,每个人的行动都受自身思想所支配,人与人因性别、年龄、性格、知识、阅历、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思想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会转化成具有一定能量的“活思想”,影响支配着人的行为或行动。如何引导、整合、聚变这些“活思想”,使之成为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推进工作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分析基层国税队伍的现状入手,探讨如何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服务税收科学发展。

一、影响基层国税队伍活力的因素及表现

近年来,由于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完善,广大国税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队伍思想稳定向上,国税形象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今年决战二季度、百日会战等特殊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国税系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结拼搏的精神,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应该说,绝大部分税务干部是热爱税收工作岗位的,是经得起组织考验的。但纵观近年的发展进程,社会上和系统内部一些落后的思想和守旧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税队伍活力的发挥。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环境影响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主导思想,便会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和方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经济成就、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竞争手段均呈现多样化,西方一些堕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历史的或一些国家的腐朽思想文化相结合,使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一些人员中深受影响。作为税务人员,直接与经济实体打交道,经常与企业厂长经理接触,虽然税务机关的待遇这两年有所提高,但据调查,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的个人工资增长水平仍不同程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面对社会上的豪富或大款们的奢侈生活方式,少部分人员不免迷失人生方向。有少数意志不坚定的税务人员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中,而是想方设法谋“第二职业”、交大款朋友、想法享乐等,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在岗不守业、“守土不负责”,工作上漏洞百出;个别人员认为升迁没希望,工作缺乏激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年龄大的同志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存在出工不出力,消磨时间,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拈轻怕重,对涉及到原则性或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不是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去解决,而是将矛盾上交,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对待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

(二)个人素质的制约。长期以来,税务人员人力资源问题一直是税务部门面临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才能自发地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展本职工作。当前,决定个人的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自机构分设以来,各级国税机关始终将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放

在重要位置去抓,相继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少数人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影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扭曲,政治觉悟不高,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作为追求个人享受的手段。二是业务素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出现,对税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税务人员能够迎难而上,自我加压充电,加速自身知识更新,但也有少部分人却因各方面原因,没有抓住机遇充实完善自我,致使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如在对基层规范化建设验收中,感受到基层人员对税收分析监控系统以及相关软件系统模块的操作水平之低。尽管市局、县局对人员一而再、再而三的培训,时至今日,仍有个别人员连岗位必须的软件操作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三是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当前国税人员的文化素质与其工作能力不成正比,大部分人员的专科文凭是通过函授形式取得,真正具备学历高、素质高、能力高的人员较少。低文化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需要,成为制约税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四是心理素质。随着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各种软件系统的推出实施,基层人员普遍感到随着执法流程的进一步规范,工作标准高,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国税人员感受到工作压力大,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税收征管工作,对安排的工作消极应付,岗位工作推推动动,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不认真落实,消极应付差事等。综合素质的低下影响到了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管理体制的缺陷。在各种因素中,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严密性是制约国税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科学的管理体制是要求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把那些能力出众、责任心强的同志推向更加重要的位置,鼓励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的同志奋勇争先,从而推动整体工作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体制在制定、落实上不尽人意。一是在管理制度方面。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相继制定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对加强国税队伍建设、加强税收征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如何促进税务人员积极性发挥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有些制度甚至未能得到真正长期的落实。从薪酬待遇上看,“大锅饭”仍然存在,国税系统现在的工资、奖金制度以工作年限、级别为标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在在薪酬上没有多大差别,不能体现出贡献的大小和能力的高低。二是管理机制表现在政治待遇上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够完善。一项调查显示,最让职场中人郁闷的不是收入减少、升职不畅和办公环境恶化,而是“工作没有成就感”。而一个人的成就感,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自身的满意度和外界的肯定,其中外界的肯定无疑占了更重要的位置,也起了更大的作用。人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很需要周围人对他的肯定,否则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泄气,对工作失去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乐趣也就无从谈起,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更大的发展,很难想象员工如何会有活力。有些同志工作任劳任怨,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甚至有部分同志表现还相当突出,但由于职数限制种种因素,他们未能被委以重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上进心,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目前在税务系统内部由于部分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科学,绩效考核未能在系统内得到有效落实,“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较为普遍,挫伤人员积极性,容易在队伍中产生负面影响。

(四)业绩奖惩的缺位。业绩奖惩就是建立与公务员工作实绩相对应的收入利益和惩戒代价,业绩奖惩是影响税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有效的业绩奖惩机制可以增强税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在西方国家中,绩效考核体现了“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原则,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年薪视个人业绩而定,工作绩效好的,每月可以领到丰厚的薪水,而且只要工作努力不违纪,退休时可以领到一笔十分可观的退休金,可供其安享退休后的生活,反之,工作业绩不佳,则其薪水收入也少,而且将面临被解雇的可能,甚至要付出沉重的精神负担、心理成本及经济利益,失于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和机会。当前,国税系统在人员的待遇方面,福利待遇基本平均,差距很小,在某种情况下工作不积极人员工资待遇甚至要超过辛辛苦苦干事业的人员。而且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人一般不会受到什么处分或惩罚,税务机关表现出少有的宽容,使这些人完全没有了精神压力,反倒觉得心安理得,除非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单位才象征性的处理一下,起不到震慑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促使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的形成,这种“大锅饭”式的经济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公务员队

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影响基层国税队伍活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欠缺源于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大潮中,多元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税务干部生活其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发生新的变化,会有许多不同的价值追求,需要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这些“不同”统一到国税事业的使命上来。但是受事务性工作较多等因素影响,基层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停留在作报告、讲大道理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因人而异做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难以发挥。

(二)基层机构规格低,进步需求难以实现。从队伍现状看,90%的基层一线国税执法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科员两个发展台阶,在基层职务能够晋升到科级的毕竟是少数,因此,进步就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税务部门机构会进一步收缩,领导干部的职数会越来越少,人员的晋职要求多与职位的较少就会形成突出矛盾,进步失去希望就会造成工作动力的不足。

(三)绩效评价简单,有效激励不足。个别单位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工作标准,缺乏考核依据,难以对干部职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个别单位虽然制定了岗责考核方案,但没有贯彻落实到位,考核过程走形式,考核结果也没有真正地与干部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奖金分配没有真正拉开档次,体现不出按劳分配的“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

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税务干部工作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治本之策。

三、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人是有情感和需要情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之一,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爱暖人,把情感融会于道理之中,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的原因所在。一是抓教育。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培育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作风,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二是凝聚人心。定期了解、掌握国税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国税人员解决工作、生活、家庭和子女上学、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解决群众的实际工作困难和生活困难同搞好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国税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树正气。通过树典型,扬正气,刹歪风,惩违纪,来强化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进取精神,促进单位正气的树立。

(二)完善四种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班子成员的评价激励机制。常言道:“好领导是一所好学校”,这充分说明了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对同志们的影响力。一个单位、一支队伍是否充满活力与生机,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班子整体素质,特别是与一把手的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首先要选准选好基层局、所(分局)的一把手,确保一把手在德才方面“高人一筹”,在群众中发挥好旗帜和方向作用。其次建立健全基层局、所(分局)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德、能、勤、绩、廉等诸多内容的评价体系,奖优罚劣,对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班子火车头作用和一把手“领头羊”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此激励基层局、所(分局)班子成员加快自身进行知识更新、思维创新,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始终落实在自身每个工作之中,在思想上能紧跟时代步伐,在行动上成为整个团队的领跑者,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来影响激励干部职工,引领整个队伍充满昂扬斗志和生机活力。二是完善管理机制。个人成就感能够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未知和挑战,使得人们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多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是晋升机制。职务的升迁是对干部队伍最强有力的激励,是其成就与价值的最重要体现。要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营造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其二是精神激励。继续开展“十佳税官”、业务能手、服务明星、工作创新单项等评比活动,在单位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物质激励。对在各类专项检查、竞赛活动和重点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并为单位取得荣誉的国税人员,单位要给与重奖,让真正干活出力做贡献的干部受表彰、得实惠、有威信。三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员岗位责任目标体系,使每个干部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及做好做坏有什么样的结果,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要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与本人本月的目标奖等经济利益挂钩,按时进行考核,奖惩兑现,使奖罚成为有力的激励和抑制手段。每年都要对全体税务干部采取政治业务考试、工作出勤考核、民意测评等形式的检查考验,综合评分最后的人员实施末位淘汰,从而增强每一名国税人员的工作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新型培训机制。一是将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相结合,鼓励人员自学自考,对自主学习取

得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以及律师资格的,单位要给与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二是将日常的培训费用与个人学习效果相结合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对参加培训人员建立与培训成绩、培训后工作业绩挂钩的奖惩制度,调动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要在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倡和鼓励个人与组织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科室,以此推动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

11.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十一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某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进行了汇总和梳理,从中选取50件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并到一些县市的乡镇、村进行实地调研,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基本情况、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基本情况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立查案件数量中所占比例较高。据统计,在该市的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06年占77%;2007年占81%;2008年1至7月占52%。

村“两委”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违纪违法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在该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2006年,村“两委”成员占81%,村主要负责人占48%;2007年,村“两委”成员占82%,村主要负责人占51%;2008年1至7月,村“两委”成员占79%,村主要负责人占46%。

经济类案件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所占比重较大。据统计,在该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经济类的案件,2006年占16.5%,2007年占22.6%,2008年1至7月占19.3%,涉案总额近1511万元。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类案件主要以贪污和挪用公款为主,且作案手段大都简单直接。据对该市50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分析,经济类案件涉案人数40人,其中贪污侵占公款25人,挪用公款8人。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类型的案件中,违纪违法人员大多采取直接截留、坐收坐支、虚列支出或虚报冒领等简单直接的手段侵吞公款。原因分析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还相对薄弱。一些乡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存在“重党组织建设、轻党员队伍管理”的倾向,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硬性考核指标工作上,出现了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甚至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常年不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差。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一是教育形式单一。一般采取读报、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方法。二是教育内容空洞。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许多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三是教育培训不经常。有的村支部一年到头没有召开几次正规的党员教育培训会。四是教育培训范围不广。乡镇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时一般只延伸到村“两委”干部。

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对村“两委”成员的权力制约不强。一方面,基层群众对村“两委”的监督和制约较弱。村民因怕受到打击报复等因素,对村“两委”成员不敢监督。并且,大多数村民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懂得如何使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村“两委”的监督和制约较松。有的乡镇对村“两委”成员的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存在“维持稳定、不出事就好”的想法,对村“两委”成员出现的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惩戒力度不够,警示作用不强。

现有规章制度和政策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和政策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一是村务公开执行不力。有的公开内容表面东西多,实质内容较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和内容不详细、不具体。二是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虽然实行村账乡管,但有的村“两委”成员却可以将从乡财所领出的补偿款不入村账而自由支配,甚至私开白条直接从乡管的村账中套取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一些村“两委”成员素质不高。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情况来看,被立案查处的村“两委”成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纪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不高,面对利益诱惑,容易铤而走险。有的认为自己官小、职低,放松自我约束和要求;有的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可能都被发现,不可能都给予处理,因此见物捞物,见钱捞钱。

对策思考

根椐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应始终坚持与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建议进一步注重和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中央部署要求,必须进一步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尤其是突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职责。一是明确责任。县、乡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二是科学考核。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监控同抓、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把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干部评优、调整、提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履行责任制的情况要建立通报制度,对严重失职的,实行“一票否决”。

进一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要建设一支讲党性、有知识、懂法律、能致富、年龄轻的农村党员队伍。一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上进心的优秀青年农民及时吸收入党。二是针对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通过定期培训等形式,保证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三是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常抓不懈。

12.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篇十二

科右前旗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东与扎赉特旗毗邻,南和吉林省白城市相接,西北与蒙古国接壤,有边境线长32. 5 千米。行政区面积17428 平方千米,耕地395 万亩,其中水浇地80 万亩,人均水浇地3 亩; 草牧场1457 万亩; 林地822 万亩。全旗人口近40 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5%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全旗辖14 个苏木乡镇、1 个种畜场、5个国营农牧场、9 个国营林场、229 个嘎查村,旗政府所在地位于科尔沁镇。全旗现有基层党组织1005 个,其中基层党委37 个、党总支160 个、党支部808 个,党员13521 名。1947 年5 月1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当时的科右前旗驻地王爷庙街( 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宣告成立。2007 年11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前旗为革命老区。2011 年,科右前旗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贫旗。

2科右前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3 年全旗农村牧区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始终坚持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刚性政策,给农村牧区土地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牧区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收益日渐明显,农民在土地方面的收益差距越来越明显。新土地政策给嘎查村集体又带来了新的工作难题。随着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嘎查村转社区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嘎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受到影响,消耗了嘎查村干部大部分精力,也给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

2. 1“两委” 班子不协调,不配合

主要原因: 一是在体制方面,嘎查达是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只要选民不罢免,嘎查级党组织及上级党组织没有任免权,导致嘎查达在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特别是新上任的,不懂工作规则,也不讲工作规则。二是在素质方面,不少嘎查党组织成员素质较差,不能掌握局势,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 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 “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基本以 “经验”为主,处理解决农牧区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缺乏党建知识,工作思路不清,尤其在村增财、民增收方面点子不多,从而造成对全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不清,对发展集体经济无能为力,使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比较困难。加之党员中外出打工的较多、党员年龄大、身体多病参加不了会议,少数素质较低党员不参加会议,导致开会时党员数量不符合要求。三是在政策方面,嘎查级党组织对嘎查委员会没有约束力,如倡导什么样的人进入嘎查委员会,只能处于引导层次,再如嘎查委员会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党支部无权处理,长此下去,矛盾频发,导致派性之争,引发不稳定因素。四是在资金方面,多数嘎查集体经济薄弱,全旗173 个嘎查,有53 个是 “空壳村”,其他嘎查集体经济收入也是依靠少量的机动地。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嘎查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 “两委”班子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就会引发各种矛盾。

2. 2 部分村干部素质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作用。但从思想素质看,少数嘎查村干部传统思想观念与农村牧区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在农村牧区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 “年龄偏高、文化偏低” 的现象,加之近年来农村牧区大多数青年特别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而且青年农牧民入党积极性不高,致使农村牧区党组织换血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部分农村牧区党员干部 “创新观念不强,市场意识不浓”,带领农民群众 “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欠缺。少数村级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思路不清,往往是守摊子、做样子、混日子。

2. 3 嘎查村干部待遇较低,积极性难以发挥

由于科右前旗大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得不到与自己付出相当的经济报酬,由于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低工资挫减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嘎查村干部处于农村牧区工作最前沿,工作条件苦、压力大。调研中发现,部分嘎查村干部认为付出与待遇不相称,从而缺乏工作激情。由于经济上报酬低,政治上无奔头,致使基层党组织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有的经常脱岗,造成班子成员开不起会,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在实际工作中,嘎查村干部往往处于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被动应付的局面。由于部分嘎查村集体经济薄弱,“两委”干部误工补贴很难做到及时发放,造成享受待遇与岗位工作压力、劳动强度还有一定差距; 农村牧区党组织书记离职后的待遇偏低,工作主动性不强。

2. 4 受制于传统观念束缚,服务观念不够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未完全从传统工作方式的框框中走出来。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党建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仍很突出,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发挥。在新形势下,农村牧区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牧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赌博、宗教迷信等活动,这些都给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与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弱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紧,对农牧民群众的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直接有关。

2. 5 缺乏创新,服务形式单一

服务方式有待丰富,上级党组织指示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活动载体和组织形式不够创新,不能很好地根据不同类型党组织的特点设计开展一些特色活动。服务手段传统、个性化服务不强、科技化水平不高、和群众联系和沟通不够紧密,党组织服务还存在着 “真空”和 “盲区”。如今已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有些基层组织工作方法和手段仍显落后,比如通知相关人员办手续仍用电话联系,没有建立微信和飞信等一个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平台,既费时又费力。

3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 1 健全机制,创建基层服务新格局

一是推进苏木镇、嘎查( 社区) 两级规范化管理,在民主决策 “五步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 “532”工作法,进一步完善落实 《科右前旗嘎查级组织和党员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深化 “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活动,建立健全党建服务联系点、定期调研、党建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等制度,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定期不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和工作汇报会,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党组织实行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促进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统筹推进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不断提高街道社区 “三有一化”水平,全面实施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化拓展服务载体,成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和辖区党员双重管理等制度,组织党员在居住地服务群众,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

3. 2 建立有效基层组织建设考评办法

深入实施 《基层组织建设党建第一责任人千分制考评办法》,构建 “抓书记、书记抓”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履职责任、实行科学奖惩、推动组织建设,努力实现落实工作有方向,推进工作有抓手,健全制度有依据,形成机制有保障,使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 3 创新载体,取得群众服务新实效

创新服务载体是提升群众工作效能的动力源泉。基层党组织要注重策划服务活动,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实施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文化下乡、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广 “党员服务日”、 “党代表工作室”等做法,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党员干部亲力亲为,一线服务,增添工作活力,满足群众需求,增强服务实效。二是注重为党员服务群众、发挥示范作用搭建平台。既在群众中树立党的先进性形象,又保证所有党员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在自己生活圈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广泛建立党员干部 “民情日志”、公开承诺践诺、领导定期点评等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积极推广 “四五六”工作法,“532”工作法等成功经验,促进基层干部自觉服务、真情服务,为督促指导党员干部参与服务群众,树立服务信心,增添动力,强化保障。

3. 4 深化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

按照 “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要求,以 “促发展、构和谐、固边防”为目标,以 “三项联动增活力、三种联合促发展、三个联建固边疆”为主要内容,积极采取 “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帮扶强边、富民兴边、共建稳边” “五边”模式,统筹规划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任务,使全旗科学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和谐建设得到进一步促进,安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3. 5 搭建平台深化干部下基层活动

上一篇:现场安全管理概述下一篇:实习柜员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