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

2024-08-06

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共15篇)

1.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

企业管控成本心得体会

所谓心得体会就是本人经过某次经历所得出来的感想,决心以后怎样做。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企业管控成本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很多人认为成本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成本管控就是让产品的制造价格降低。从报表层面来讲,成本确实是利润表上的营业成本,但就成本管控来说,产品的直接制造成本只是最低层面的成本,对其管控的空间很有限。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的成本行为及其相对成本地位产生于企业在一个产业里竞争时所从事的价值活动”,而各项价值活动按照先后顺序关联起来就形成了价值链,其既包括企业内部经营环节形成的内部价值链,又包括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的纵向价值链。每条价值链上的活动都有其自己的成本结构,所以要分析成本就是要考察这些活动中的成本。这说明成本不仅包括从报表层面所说的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也包含从管理角度所说的决策成本、隐性成本等管理成本。从这个层面看,成本管控的范围应该是“大成本”。

我公司在年初召开经营会议时,各业务部门都上报了自己的经营指标,采购部说采购成本率要下降多少个百分点,生产部说制造成本要下降多少个百分点,售后服务部说售后服务成本也要下降多少个百分点。听到大家给自身提的指标,我想到了几个问题:首先,我公司面对的是一个趋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也就是说零部件的价格是比较透明的,如果硬给供应商压价,那么对方只能采取降低零部件质量的方式来满足我公司的要求,这样产品质量会得不到保障。其次,员工工资也是比较透明的,如果要降低制造成本很可能会雇用新人,而新人的技能和效率又得不到保障,这样也会给产品质量埋下隐患。最后,由于采购部和生产部都压低了成本,售后服务部必然要被动接受大量的市场退货和返工,这样售后服务成本会上升。因此,尽管采购和生产成本下降的目标达到了,但成本却转移到了后端部门,从整体上看成本还是上升了。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成本降低应是整体水平的下降,而不是成本在企业内部的此消彼长。

在企业运营中,我们往往重视前端而忽视后端,即对经销商好言好语,对供应商却不够重视,因为经销商决定了公司的产品是否能够变现,其实不然。举例来说,某次我公司的某款产品想要抢先对手上市,但由于某个不起眼的部件没有及时交货而迟迟不能生产,而对于新产品来说,延迟一天上市就会跌价几块钱。但公司在与供应商沟通时对方也只是说尽力而已。公司对此进行分析后发现,供应商卖出一个零部件也就赚几毛钱,但我公司的产品一天会跌价几块钱,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压力,而供应商的损失却很小。因此,我公司决定给供应商的零部件额外再付一块钱,这样供应商才会有动力。果不其然,供应商很快便把零部件加工出来。此方式既使我公司的产品抢先上市并占领了先机,又有效地激励了供应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企业应将合作伙伴看作队友而非对手。

由于我公司的市场预测失误,生产出的一款产品销路不畅,便与供应商沟通后取消了订单,但清点已经堆积在仓库的相关物料时却发现,一半以上的物料都无法再次利用,只好报废。直到某天和同行朋友讨论业务时才发现,对方只有两三成的专用物料,其他物料都是通用的,这一方面会由于大规模采购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美誉度。而我公司在产品设计时过于求新求奇,忽略了后续成本,同时小批量采购又相应增加了成本,不但无法预测后续的材料需求,对于失败产品的材料也只能报废处理。由此可见,如果企业只是片面地看待企业经营活动,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 篇二

1 市政工程项目的特点:

1.1 市政工程建设资金基本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

1.2 投资额度大, 建设标准高, 要求品味高, 每

年全国用于建设资金上万亿元, 其中用于市政工程建设的达数千亿元。全国从小乡镇到大城市, 到处到在进行高标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1.3 项目进行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 复杂程度高。

市政工程项目复杂, 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如天气、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 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 加之项目自身建设中的问题, 其不确定程度高。

1.4 市政工程项目目标高, 要求严, 政治性强。

因市政工程事关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 多数工程要求“争市优, 创国优”。

1.5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作业点多而且分散、质量标准高、工期紧。

2 成本控制的体会

2.1 调查施工现场的自然地理条件。

施工前应对所做工程的地形地貌、地质、临时设施布局, 供水、供电、场内外交通、通讯设施、施工材料供应, 以及社会制安等情况都要进行考察。熟悉施工条件, 做到胸有成竹, 到时才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2.2 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施工方案与工程成本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关系。具体而言, 施工方案可反映施工技术水平, 优秀的施工方案可加快施工进度, 节约施工成本。机械选择的合理可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 提高整个施工机群的联合作业系数, 降低机械使用费。合理的劳动组织可充分发挥工人的工作效率, 减少用工数量。合理的作业组织和施工顺序可组织立体交叉作业, 充分利用工作面和空间及时间, 在不增加资源的前提下, 大大的缩短工期。

施工方案有多个, 但是最优的只有一个, 优化的施工方案应具备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工期保证、方便施工、费用节省, 同时兼顾投标单位现有设备能力和资金情况等优点。

2.3 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

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经常性的实际支出, 从而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总费用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构成, 直接费一般在合理组织和正常施工条件下费用最低, 如在此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则直接费会上升。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相反, 一般是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减少。缩短工程施工工期, 不仅有利于提前还清贷款, 还可以减少工程贷款的利息支出, 降低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但加快施工进度, 缩短工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金和机械设备, 从而导致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的增加;工期延长导致了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增加。总之施工工期与工程成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两者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建设周期的长短对建设费用有很大影响, 在安排施工工期时, 要正确处理工期与工程造价的辩证关系力求均衡和有节奏地施工, 以实现建设工期和工程造价的优化组合, 提高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

2.4 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与项目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统一指挥, 科学管理, 可节约施工成本中的其他直接费和人工费、机械使用费, 否则产生的浪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临时房屋、临时通讯、临时用电用水的设置应和道路永久性的设施结合起来, 可节约直接成本, 降低工程成本。因此,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和管理也是制约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 二者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

2.5 注重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目标之一。安全工作越好, 处理安全事故的费用就越少, 施工所受的干扰也就越小, 因而费用支出越少。否则, 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不但给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都带来重大的损失, 也影响工人的施工情绪, 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 施工进度势必受到影响, 从而会加大施工费用的支出。因此, 加强安全工作与工程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施工安全制约着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依赖着施工安全, 二者是统一的, 在招标工程中, 应考虑适当的安全管理费用, 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6 以巧妙的施工策略和技术保证工程合理的质量要求。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组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 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伤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并不是要求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越高, 必然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反之, 质量过低, 也将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长期以来, 我国施工企业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 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 造成工程质量虽有大幅度提高, 但工程成本也大量增加, 造成企业效益下滑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 在施工中充分认识到质量和成本之间的统一辩证关系, 采用的巧妙的施工技术和策略尤为重要。下面一笔者2008年所做的一个市政道路砼施工的平整度控制方法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工程实例:重庆市万州区某市政道路工程, 全长1.73km, 双向六车道, 路面净宽12m, 绿化带12m。结构形式:C30砼220mm, 水泥砼面层板, 15mm厚5%水泥砼稳定层, 600mm厚天然级配砾石垫层。于2008年6月10日开工, 2008年12月20日竣工。在施工中做好了以下几点:a.采用6m检查尺在初凝、终凝前检查, 及时处理小坑小包, 检查到边角。收光、压光前进行检查。b.先施工中间板, 后施工两边板。便于标高、坡度控制。c.对中间板块两侧边进行切边处理, 切边宽度宜为3cm。通过以上处理后, 实测平整度和相邻板块平整度均达到90%以上。重点解决了砼相邻板块的平整度存在有凹坑, 接茬不顺, 边角收口存在不平整, 大幅板块实测平整度不过关等问题。达到了工程质量要求, 同时成本也没有大幅上涨。

总之, 在施工中只要做到了全过程控制、注重施工技术细节就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 结合市政工程特点, 从调查施工现场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化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施工安全管理以及施工策略和技术等方面, 介绍了市政施工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的体会。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蔡信雄.浅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 2005 (7) .

[2]李柯, 王琳.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方法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5 (3) .

3.烟包印刷企业实验室管理心得 篇三

烟草企业及烟包印刷企业因企业规模普遍较大,且对口性较强,为提高质量安全,在软硬件配备上都有相应的控制能力,上行下效,易于制定、贯彻、执行标准。因此,近几年来,烟草和烟包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环保性能均得到了有效监管和控制。特别是自2006年烟草行业颁布并实施YC/T207-2006《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以及2008年颁布并实施YC263-2008《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两项行业标准以来,对烟包的质量安全控制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

“质量安全控制”是近几年才在烟草行业兴起的名词,它包含对所有可能会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的控制。最初,烟包印刷企业对烟包的质量安全控制是从VOC开始的,现在已逐渐增加到甲醛、邻苯类物质(塑化剂)、荧光物质、重金属等,另外,乙醛、五氯苯酚、苯乙烯等成分也将相继得到控制。总之,对烟包质量安全控制的趋势是控制项目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格。

那么,如何控制烟包的质量安全?除了在烟包的整个生产流程中对烟包质量安全做好实时监控外,做好烟包及烟包用原辅材料的检测工作也是关键。为此,烟包印刷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认识,加强检测能力以及相关控制手段,以适应市场需要。我公司现有物理检测室和化学实验室两个主要检测区域,在此,笔者主要与大家分享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心得,希望能对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同行有所帮助。

管理规范化

实验室除了硬件设施完备、达到检测要求之外,还需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制订相关文件,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软件保障,将实验室纳入公司的程序化管理。

1.相关制度和文件

(1)《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该制度包括:计量器具的检定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校验制度;溶液、试剂、各类消耗品和检测样品的管理制度;实验数据的记录、保管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事故应急预案。

(2)《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该文件明确了实验室各人员的责、权、利,各司其职,合理分工。

(3)《实验室考核制度》。该制度规范了实验室人员的奖金与检测样品数量、成本节约率、客户投诉率等相关联的情况。

(4)《烟标产品及烟标产品用原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程序》。该文件规范了印刷原辅材料、印刷下线产品及印刷成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抽样时间、抽样频率、抽样人、各项目检验人员、检验报告的出具、不合格品的处理,以及如何对印刷原辅材料的供方进行质量安全要求等,所有与质量安全控制有关的细节,在该文件中都有详尽描述。该文件是一切质量控制行为的指导方针,是对质量安全控制的一种定性管理。

(5)《烟标产品及烟标用原辅材料质量安全内控标准》。该文件如同一把标尺,规范了针对不同被检样品的各检测项目的限量标准,是对质量安全控制的一种量化管理。在有客户提供限量标准的情况下,我公司在客户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标准,转化为内控标准;在没有客户限量标准以及可借鉴限量标准的情况下,我公司实验室对公司所有物料和产品进行大面积的多次检测统计分析,制定自己的内控标准。

(6)《仪器操作指引》。该文件是各仪器操作人员的作业指导书,详细描述各仪器参数设置、试验过程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仪器的校准、保养周期等。

2.相关表格

(1)《实验室物品台账》。该台账录入金蝶软件系统,检测仪器、设备、辅助器材等每月进行财务盘点,账实相符。

(2)《检测仪器总表》。该表主要记录仪器的校准周期、校准时间、校准结果等。

(3)《样品检验报告》。该报告记录样品的检验原始数据、判定结果等。

(4)《检验通知单》。该通知单是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发出的原辅材料到货通知以及成品检验通知。该通知单记录检验结果、处理意见,然后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原辅材料入库和成品包装的依据。

(5)《不合格品处理报告》。样品检验不合格时出具此报告,由质量评审小组人员签署处理意见,对不合格样品进行退货、特许使用或其他相关处理措施。

检测精确化

有了以上制度、文件和表格,以及严谨的执行态度,烟包的质量问题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除此之外,检验人员的检测水平、仪器的正常运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等,也是保证烟包质量安全的重中之重。

(1)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基础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经培训和操作考评合格后方能上岗。

(2)仪器的正常运作:按操作规程正常使用仪器,并定期保养,有问题及时报修,绝不允许带“病”工作。

4.企业创新管理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一名从事XX事业二十多年,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XX企业的青年人,我有着浓厚的XX情结,深爱着为之倾注了心血奋斗的企业,并以它的壮大、辉煌为自豪。同时,我也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运行中的盲点盲区担忧。

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断地努力学习,尤其是进入审计这个赋有压力和挑战性的岗位后,我更加意识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次提升个人素质学习的时间太短了,但我还是接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

下面结合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对应公司目前这些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公司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市场施工领域不断拓展,规模逐年增大,人均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公司目前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同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也仅仅是在某个领域的相对工艺上,且这种相对工艺是可以复制的,随时都有落后的可能,我们仍应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

2、XXXX作为XXXXX的全资子公司,受国有企业原有的体制及制度上的影响和限制。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新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在公司内部得到推行。如:公司的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其绩效考核某种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和旧体制的影响及母公司的限制,因而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不能在公司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甚至不能突破 “水土不服”的障碍。公司核心领导为公司的发展在不断地努力,但公司的改革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其力度欠缺。

3、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提到一定的高度,其乃保留着旧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模式。因此,公司内部各岗位的编制没有经过详细调研、测算,编制的确定人为因素较大,没有因岗设人,人员流动机制不健全,关键岗位未有效落实竞聘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工资总额受控,许多方面仍存在国企的平均主义现象。

4、公司的各项内控制度很多,但是很多内控制度不够科学,难以操作。如:公司纵向、横向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各岗位职责划分、界定不够清晰,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仍存在许多弊端,操作的难度极大,造成公司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5、公司加强员工绩效考核力度的意愿,本人非常赞同,且认为应更加严格。但是,目前公司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企业对个人的绩效考核、尤其是对管理人员的绩效没有定性定量考核,干多干少一样。

6、企业的成本太大,尤其是管理费用居高不下,项目形成的利润和企业施工的总规模失衡,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改进和加强。

……

二、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完成如下工作。

1、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按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员工个人(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绩效与项目的经营成果挂钩,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奖惩力度,避免吃大锅饭。当然需要制定适合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2、公司内部的关键岗位,尤其是应在公司总部拿出几个关键岗位,在全公司范围内竞聘。根据竞聘人员的各类素质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竞聘岗位所需的最合适的人,作到人岗匹配,努力达到公司和竞聘者双赢。

3、建议公司在内部组织一套班子或请外部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找毛病、开处方。以便公司党委、经理部对症下药,确定公司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打造公司的比较竞争优势和打造有利于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核心。

4、建议公司对不同的员工,针对员工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员工知识、才识、胆识的不同,用其所长,用我所需,充分挖掘员工的最大潜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达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5、公司应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大家看到,干多干少就是不一样,绩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公正、合理,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公司利益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应严格对员工的工作实行绩效考核评价。

6、公司的内控制度在编制时就应该清晰化,程序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考核,提高公司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建议对目前的制度进行全面的整合,对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优化,严格确立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7、建议将类似此次高层次的培训形式继续开展下去,以便有利于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通过本次学习和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沟通,感触很深。以前,我也常常看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收集、研究了一些经典审计案例和其它相关类型的案例,并从中也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仍遇到一些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不易解决。

当然,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存在着主观上因素,又存在着客观上因素。如: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受旧的运行体制和经验的影响;公司的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制度、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也是形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5.企业管理心得体会 篇五

什么事管理?人们从实践中感悟到管理的含义,对其作出了许多朴实的解释。有人认为,管理是一种程序,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等职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也有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还有人说管理其实更像一门艺术。其实,我想把管理说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为合理和准确。

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这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和总结,将管理的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逐渐系统化,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定量分析方法,有效地指导着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解决了实践中的大量问题。艺术性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讲究一些技巧,比如和员工谈话时要用激励的语调,让他更加上进,为公司创造收益!

在学习企业管理之初我觉得这门课程就是教人们如何管人管事,总的来说就难了,怎么把人管理好,怎么把事处理好,你有没有这个能力管理……我以为它只是想书面意思一样简单:管理一词还有许多定义,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也仅仅反映了管理性质的某个侧面。为了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我们采用下面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眼光对市场的观察。企业管理要点:需建立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体系。

当我认真听到老师所讲的我才知道有这么多法则: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手表定律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而且我还真正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对我的启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威胁无处不在,只是这些威胁并非都是突如其来,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可是人们通常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却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青蛙,就好象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到头来将是非常可悲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人才的社会,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在我未来的工作中,我也要未雨绸缪,不能不思进取,如果我每天只是把我分内的事做完,而不去学习新的东西和勇于创新,没准哪天老板就会找个比我思想先进的人来把我顶替掉。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这个定律给予我的启示是:中国的古思想,中庸之道还是很正确的,做到最好的当然最好,但很多事最好不要强出头,可是我们又一定不能做最差的,中间的往往就足够,所以我要想想自己的“短板”在哪方面,尽量加长自己的“短板”,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自己不幸是公司团队的那块短板,则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不要拖团队的后腿才对。

除此之外,我还在课堂上听到的许多例子,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口红事件,西南航空公司应聘,保安免费打工。

其中从口红事件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做一个老板或是伟人,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吃一种态度“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就是说,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不可以交代了别人一件事后还持有怀疑的眼光,或者与其产生很大的分歧。若是那样,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甚至整个团队都会变成一盘散沙。另一方面来说,一定也不要交给自己不信任的人以重任,否则后果只有自食。在未来的工作中,若是上司交给我以任务,我一定要努力完成,多方面考虑事情,如果某些事情我需要托付给别人去做,我也要用人不疑。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看问题不够透彻,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在西南航空公司应聘事件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其中的端倪。用人单位的人事部经理并不是看应聘者说的有多好表情有多自然,而是在看台上的人演讲时台下的看客作何反应,是否有在用心的听。如果一个人在台上讲话,而下面却没有人听,那么就侧面的反映出一个问题,这个人在人群中没什么威望,说的话也一定没什么分量,所以他就不能够胜任一些管理性的工作!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做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不一定非要是人中之龙,但起码要受人尊重!

有一种打工是不收钱的,那就是打工学习,有一个保安为别人打工却不收工钱,例如卖鞋,在卖鞋的过程中他学到了如何进货,如何与买家讨价还价等等,最后自己做起了买卖,那么也就是说他并不是真的想做“义工”而是要学习在这背后的学问!

现在的我还是初出茅庐,可以说是对这个社会一无所知,对即将从事的工作也是懵懵懂懂,所以我应该抱着像他一样的态度,虚心向学,不懂就问,做好扎实的基础,以后才能做大的事业!

总结

我认为,管理不应该称为管理,而是简化之为合作,更好的协调工作。他以“和”为代表,大家在一起,工作的快快乐乐,感情深厚,气氛融洽。管理最重要的是人性化,他需要付出,有付出才有回报。付出真情,付出理解,付出宽容,付出尊重,付出赞美,付出微笑,付出勤劳……有人说“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而在这里是“一颗红心,致使满堂红”而这一切不是靠硬性的条规和制度可以得到的,它只能看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水平,管理层次分明,工作举重若轻,也是这种意思。

实践证明,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效地管理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没有掌握管理理论的人进行管理活动时,必然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这样是很难达到有效的效果的。

6.学习企业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去年以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企业管理培训,各位老师企业管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我对企业文化对执行力的影响有最为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方面学习的心得体会: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别平庸与卓越企业的重要标记。执行力来自于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成凝聚力、吸引力、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管理风格是息息相关的。企业文化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取决于企业领袖个人价值观,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塑造则主要取决于管理。也就是说,管理是形成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例如:“海”文化是海尔企业的文化核心,而海尔企业的管理上则无处不体现着“博大精深”、“有容乃大”的“海”文化和“海”精神。海尔从一个国营小厂到世界500强知名企业,从自砸产品强调产品质量开始,海尔人、海尔企业就以管理手段在塑造、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而正是借助这种企业文化,让海尔走到今天的辉煌,迎接明天的灿烂。当众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时,不禁纷纷大造企业文化,什么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口号等一套全有了,而实际上呢?这也许只是为了全面包装企业而做的一些华而不实的工作,是为了赶潮流,搭乘上现代化企业这趟列车,而企业本身在经营、管理上并没有因为有了空洞的、所谓的企业文化而改变和进步,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的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而要达成这种观点的一致性认识,就必须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

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企业领袖、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更是企业文化的“航标”。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就需要企业和领袖、领导、管理者首先从思想和认识上深刻理解这种文化,并形成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和核心骨干、企业团队,最终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全员行,深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产生销售张力、竞争张力、发展张力。

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的价值观引导到企业价值观上加以溶合,引导员工的事业心溶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倡导企业精神形成员工的精神支柱,使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使员工有了归属感和向心力,聚合员工的能力和才智,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存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贯穿着整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主力军。企业文化的塑造也必须体现以员工为本,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工作的核心不偏离,才能更好地得到

员工的认同和接受,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其工作成绩受到认可和赞赏,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诱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起创造性。企业文化同时也对员工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它依靠其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形象标准和各项约定俗成,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

制度管理是塑造企业文化的基石和保障,为形成企业文化创造先决条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企业的管理,就是企业战略行为,一旦决定,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另外,有时候企业为了提高某一方面的企业能力,通过激励方式,以文件明确下来,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日本企业为鼓励创新,提高员工忠诚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也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行为影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行为影响可以使企业文化实现从文字到行动的转化,并产生影响,改变和效益,达到企业最终目的。

企业文化是管理出来,这绝非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纵观世界各大知名企业,以及文化突出的企业,首先,其莫不是在公司内部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企业文化得以上行下效,产生深远、深刻影响,进而传播到更远。同时,由于企业有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底蕴,更使得企业的发展如鱼得水,市场竞争势如破竹。

7.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 篇七

1核算图书成本应遵循的要求

1.1 应加强事前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审核和控制

按照市场预期销量进行成本费用预算控制。 鉴于图书时效性强,一种图书推向市场前要做好大量前期调研工作,从选题出版、销售各环节综合考量,注重测算图书出版经济效益。

1.2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认真做好原材料的,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1.3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计入出版成本和费用与不应计入出版成本和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出版物成本和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各种出版物成本之间的界限。

2图书成本核算项目

图书成本是在图书这种出版物产品形成过程中耗费的支出。 具体包括:稿费、版税、校订费、策划费、纸张费、排版制版费菲林费、租型费、光盘磁带、印刷费、装订费、编录经费等。

2.1 稿费和校订费

指支付给著者、译者、校订人员的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翻译稿酬等所有报酬和校订费。

2.2 版税

版税是出版者在版权拥有者授权时所支付的版权使用费。

2.3 策划费

指选题、策划支出的相关费用,包括选题、策划人员支出的差旅费、调研费、研讨会费、电话费、咨询费、劳务费等费用。

2.4 纸张费

包括:正文用纸;装帧材料,指书刊封面及各找装帧用的纸张;插页纸张。

2.5 排版制版费

指用于图书排版、制版及传版的费用。

2.6 租型费

指向其他单位租租赁型版、 支付给出租型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再许可使用费。

2.7 菲林费

指胶片费。

2.8光盘磁带

指为图书配套销售的不单独定价的光盘磁带制作费用。 具体包括母盘(母带)制作费用、复制费用、包装盒、AB贴等费用。

2.9 印刷费

指印制过程中发生印刷费用。

2.10 装订费

指装订过程中的折页、配页、平订、封面烫金、上封面、护封、封套、包装等费用。

2.11 编录经费

编录经费是书刊在编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包括编录、设计、校对、摄绘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会议费、组稿采访费、摄影费、样书赠阅费、图书资料费、内部刊物费、宣传费、材料费等费用。

3成本和费用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3.1 “生产成本”账户

本文介绍的“生产成本”账户涵盖了策划成本、直接生产成本、分配的编录经费等成本核算项目。

“生产成本”账户用于核算出版图书编印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完工转出的各种图书的成本,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图书在产品成本。 本账户按“稿费”、“版税”、“校订费”、“策划费”、“纸张费”、“排版制版费”、“菲林费”、“租型费”、“光盘磁带”、“印刷费”、“装订费”、“编录经费”等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3.2“应计生产成本”账户

“应计生产成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于核算出版出版企业按预算成本计提的应计入图书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由于账期等因素影响,有些生产费用不能及时计入成本,为及时核算图书成本,需要按预算成本预先提取计入图书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各项预提费用,贷方登记预先计提的生产费用,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尚未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的预提费用大于已预提的数额,应按实际支付的数额及时调整该品种图书成本。本账户按“稿费”、“版税”、“校订费”、“策划费”、“纸张费”、“排版制版费”、“菲林费”、“租型费”、“光盘磁带”、“印刷费”、“装订费”、“编录经费”等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4图书成本计算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4.1 将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

应建立图书成本登记卡,按照图书名称(或类别),在各品种之间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

4.2 月终结算及成本结转

月份终了时, 将图书成本登记卡上的有关成本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 对于已验收入库,但生产费用尚未结算的产成品,需要按预算成本计提并登记入账,贷记“应计生产成本”科目,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待实际结算时计入 “应计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冲减计提的生产费用。 对已完工的产成品进行成本结转,将图书成本卡上的按成本项目汇总的数据计算图书成本, 编制会计分录: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月末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按照图书成本卡上已发生的各项费用汇总,计算出月末在产品成本。

4.3 稿费和编录经费的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4.3.1 三种主要稿费的支付方式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法、版税法和合同议定法。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法、版税法与图书印数挂钩,稿酬可直接计入到相应版次图书成本中。 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合同议定法,一般由出版社和著译者在合同中约定,一次性买断版权,不再按字数、印数和销售量来计算稿酬。 在图书成本核算中,由于预期印数无法确定一般按照首次印数摊销全部稿酬。 后续版次印刷时不再计入稿酬成本。 这种核算方式减轻了核算工作量。

4.3.2 编录经费

属于间接生产费用,应于月末分配计入图书生产成本。 分配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按照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印张数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编录经费=编录经费总额÷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印张×某种图书的总印张数。 “总印张”一般以千印张为计算单位。

(2)按照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定价(“码洋”)为标准进行分配计算公式: 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编录经费=编录经费总额÷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定价×某种图书的总定价。

(3)按照本期出版图书的初版字数为标准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 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编录经费=编录经费总额÷本期出版图书的初版字数×某种图书的初版字数。 “初版字数”一般以千字数为计算单位。

5图书综合成本核算的几点体会

在图书综合成本核算中,应编制图书综合成本核算表。 将策划成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列入图书综合成本表中按照销售价格,最终确认图书出版利润。 由于图书策划成本已经计入到生产成本中,而管理费用及营销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未体现在图书成本中,需要出版企业成本核算要细化管理,合理分配这部分费用,以便真实反应图书综合成本,计算图书综合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

5.1 按月(季度)分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各月(季度)支出较均衡,差别不明显,且各月(季度)出版图书较均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按照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当月(季度)支出总额,按照当月(季度)出版图书的总定价(“码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月度(季度)支出总额÷本月(季度)出版图书的总定价×某种图书的总定价。

5.2 按年度分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各月(季度)支出差别较大,且各月(季度)出版图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按照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本年支出总额,按照本年出版图书的总定价(“码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本年支出总额÷本年出版图书的总定价×某种图书的总定价。

图书综合成本的计算公式:图书的综合成本=生产成本+分配的管理费用+分配的营销费用。图书的出版利润=销售价格-综合成本。这种情况下计算的出版利润更全面地反应了图书的出版利润。同时也为企业做好图书销售价格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做好图书综合成本核算工作,即是现代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现代出版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财务人员多思考、多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地现代出版企业图书成本核算体系而努力。

摘要: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成本核算,实际上主要是图书的生产成本的核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版社正在经历由事业向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深刻转变,把图书成本核算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图书生产或图书制造的范围已经远远不够了。图书策划成本、营销成本比重上升,图书成本核算已经超出单纯制造成本的范畴。同时,企业自身的管理成本也是影响图书出版单位整体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现代出版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是策划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的综合。

8.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 篇八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从字面上理解即指企业资源筹划。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行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统一化和全部在线处理,进而对所有内部资源进行管理和筹划。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企业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本文试图选取两种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企业信息系统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一、价值链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主张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要有效运用这一方法,必须首先识别出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并以此来归集成本和分摊资产;其次要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企业成本行为的结构性影响因素;最后要通过控制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或寻找重构企业价值链的途径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换言之,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增值作业与价值不增值作业,应尽量减少价值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例如,存货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只起到预防作用,它的存在并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种作业成本,企业可采取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策略;半成品在企业生产部门的传送作业也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应合理布局企业的生产车间来减少半成品传送作业,使其传送成本最小化,等等。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管理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和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成品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加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至最终减少成本。

上述两种成本管理理念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都强调了生产成本的合理区分和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行为,以及尽可能提高增值行为的运作效率。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成本控制的理念难以得到恰如其分的落实,这时候企业的成本管理就需要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的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

三、企业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企业信息系统恰恰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它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也为企业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通过运用企业级信息系统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有几个显著的优点:

首先,是有利于成本控制细节的落实到位。有时候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很先进,也制定了相关的控制制度,但是执行起来总是欠缺力度,例外事项多发。而利用信息系统,能够将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预先固化到系统中去,及时发现违反成本标准的申请,规范各种成本和费用,有利于企业迅速制定改进措施,纠正偏差,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其次,有利于价格决策。运用企业级信息系统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都要通过系统进行流转和归并,这就为及时获得产品的标准成本创造了条件,并且此时的标准成本是一个及时的、一致的成本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低效率或偶然性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能为企业的价格决策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依据。

最后,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信息系统的标准成本体系是由企业基层管理者共同参与建立的,并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目标和业绩评估的尺度。这些都促使广大员工关心成本核算,增强成本意识,对完成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9.企业安全管理心得体会 篇九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面对压力和困境,我们持续反思,负重前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环保严峻形势和困难挑战,必须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落实责任、抓住关键,建立“重预防、治根本”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形成“高标准、严要求”安全环保监管体系,为油田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奠定基础。安全环保工作必须时刻如履薄冰,时刻保持警醒,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倾向性问题,在思想意识上持续着力强化,在工作作风上坚定踏实改进,在责任担当上决心狠抓落实。

事故过后,公司全体员工切实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中,不容有丝毫的懈怠。一级带着一级干,抓基础,组织班组、岗位按操作步骤、设备单元、属地区域进行危害识别,把风险控制措施融入到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表、应急处置卡和培训矩阵中,构建形成“五位一体”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抓基层,组织基层单位对高危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存在风险因素,进行梳理评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一层督导一层管,重心下移,全员强化风险管控,真抓严管,持续开展生产安全风险监管工作,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关口前移,理顺高危作业风险防控流程,明确风险等级及防控责任,健全风险防控方案,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10.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赵二虎经营山寨,虽身份卑微,形容粗陋,却也能自给自足,颇受拥戴。有一天遇到了大型国企出来的中层干部庞青云,本来想引进山寨做ceo,以便让本山寨融入新的血液和经营理念。却不料因自身理念无非与新ceo的正统化政治管理思想接轨,慢慢被越俎代庖,最终落了个鹊占鸠巢。企业领导人在政治上如此不成熟,企业理念如此悬殊,幻想轻易接轨,得不偿失啊。

2、必须要在真正的实践中强化提升自我的领导地位。

11.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构建 篇十一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管理;诚信;风险

一、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和客户搞好关系,所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正确的判定变得非常重要。企业只有了解到客户的信用度,才能给客户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和信用额度,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为企业降低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见,信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其具体表现: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

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

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

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结语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工商企业一定要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定,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瑞玲.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内部机制的构建[J]. 经济师. 2006(07)

[2]陈殿左,贾栗杰.企业的信用管理之道[J]. 当代经理人. 2008(04)

12.企业成本管理心得体会 篇十二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从根本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技术人才是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企业需要具备有竞争性的薪酬,否则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人才很容易出现流失。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的重要部门,所以为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积极改革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中是电力企业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对于电力企业留住现有高技术人才,引进其它高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需要从自身建设的管理入手,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企业薪酬体系,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

1 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及其发展现状

1.1 人力资源管理在电力企业的地位

电力施工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但是,当前企业员工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虽然也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但由于员工在企业里感受不到竞争的压力,缺乏自我向上的要求,培训大都是流于形式,应付差事,从而使员工素质难以得到提高。许多员工的工作经验、知识层次往往与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大相径庭,看起来做事的人多,但往往是懂行的人即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十分有限。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班子中熟悉传统业务的多,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法律和计算机知识的少;员工队伍中熟悉单一业务的多,复合型的人才少。电力施工企业对其人力资本的激励不足,影响了其人力资本的发挥效用,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在今天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企业就要把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放在第一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需求,为电力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电力企业做好了人才资源的管理工作,就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今天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当前我们企业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更新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传统的认识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总结如表1所示。

2 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2.1 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电力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并不完善,存在这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制定的考核标准偏重于任务绩效,忽视周边绩效。从而导致了部分员工着重短期利益而忽视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考核的目标,投机取巧的去获取,这虽然可以短期的感觉有所发展,但是会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2.2 缺乏对员工职业的长期规划

电力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对部分岗位总体规划不清晰,使得出现人才储备出现很多的问题。招聘过程中对岗位未进行充分合理的规划,将出现招聘人数不够、招聘人才难以符合要求、储备人才不够等,由于指标限制不能进,而企业不想要的人则通过各种关系被硬塞进来。电力企业内部职工子女的就业、系统内院校学生毕业安排及社会环境就业的压力,都对电力企业的用人自主权造成较大影响,最终导致电力企业难以健康持续的发展与进步,如图1所示。

2.3 激励制度不完善

电力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基本上呈现出内部金额差距较小且趋于平均化的状态。部分员工创造的价值与薪酬分配并未形成对等关系,甚至还存在大锅饭形式的平均分配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了企业应得与实际收入出现很大的落差,使得部分人收入超出应得范围,而部分人则严重低于应得范围,最终导致企业内部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严重打击员工积极性,对企业的抱怨、不公平感等日益增强,尤其是对基层的员工。平均主义薪酬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有着制约甚至阻碍的作用。

3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员工的成绩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完善企业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都知道,企业员工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电力企业就要完善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力,以及增加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那么完善电力企业的成绩考核制度需要我们企业领导人员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成绩进行准确的参考,对于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则要进行奖励,对于那些业绩相当差的,则要列入淘汰的队伍,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那些业绩不好的员工不断向前的进步;然后,领导人员对于考核出来的成绩还要进行公开化,让每个职工都了解自己以及别人的考核成绩,从而让他们明确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不断的努力,以取得优异的考核成绩。运用这种激励的体制,可以不断的推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不断的进步,这样也就带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3.2 进行制定员工的职业规划

员工只有有了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才能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且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团队的建立与完善,因此企业为员工制定其职业长期发展规划是绝对必要的。职业规划制定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①符合科学性,该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②坚持共同参与,制定规划,除了与员工本身的特点与需求一致,还应该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一致;③循序渐进,职业规划过程中应该要按照员工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进步情况,一步一步进行规划,切忌急功近利的发展;④持续学习,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甚至提供深造机会;⑤多样性发展,对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培养,多方面发展。

3.3 战略性薪酬体系的完善及确立

电力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更需要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战略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薪酬体系除了包括了员工的基本工资、补贴、福利以及奖金的多少,还包括薪酬的发放,对薪酬的监督等等。这要求薪酬体系制定完成后,设定相关部门监督薪酬的发放和监督以及薪酬体系的运行情况等等,这样可以实现战略性薪酬体系的作用,保证企业内部的薪酬公平,激烈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3.4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电力企业要想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的位置,即在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时,要使企业的所有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通过共同沟通,为企业提供好的发展策略。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对人才的培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职工建立优越的企业环境,不断激发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和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有效地开发、利用和挖掘员工的各项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才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其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相结合,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清华.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

[2]贺筱青.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

13.企业管理学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目前员工对7S的误区:

1.考核不是目的:有员工简单的认为考核就是一种简单的目的,我可以很负责明确的告诉大家,考核不是目的,而是督促大家的一种方法,考核也分两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罚钱,还有就是奖励,奖励也是考核的一种。大家能够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固然是好,但也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个班组的现象存在,每次管理层对班组/个人一次次善意的提醒,可是班组/个人每次都当做耳边风,不到10秒钟就会烟消云散,从他那“珍贵”的耳朵里消失,或是找种种借口来推脱。我想这种人是不会成就大器的,一个优秀的团队或个人是不会有任何借口的,优秀的团队或个人所需的就是执行力(就是ITTA的DO),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攻克难关,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学会成长了。不论是男生或是女生也罢,请记住你们身上的那份责任与使命!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一点一滴的得失,重要的是我们以后可以做一个成人礼,骄傲的宣布我们长大了,我们成熟了!

2.7S检查≠卫生检查:在每次的例行检查中,在耳边总会听到的“杨彬,又来检查卫生了,我们的卫生做得很好”这样类似的话,很多员工虽然能够熟练的背过7S大范围的定义:整顿、整理、清洁、清洁、安全、节约、素养,但还是很肤浅的认为7S检查就是简单的卫生检查,这种理解是相当片面的。每周的7S大检查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检查,目的是培养员工一种精细文化,公司推行7s的目的有以下目的:

a.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为员工带来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情,而当我们的客户来企业参观时,看到我们整齐划一的工作环境,会让客户充满信心,同事,由于口碑相传,会成为其他公司学习的对象。

b.促成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有修养的工作伙伴,物品摆放有序,不用寻找,员工可以集中精神工作,工作效率高,效率自然会提高。

c.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质: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工作环境。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不断净化工作环境,避免污物损坏机器,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品质。

d.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存储明确、物归原位,工作场所宽敞明亮,通道畅通,地上不会随意摆放不该放置的物品。工作场所有条不紊,意外的发生也会减少,当然安全就会有保障。

e.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控制:通过实施7S,可以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根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f.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使组织活力化:人人都变成有修养的员工,有尊严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并带动改善意识,增加组织的活力。

二、未来一年的规划,培养员工的ITTA。

其实我们的员工都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玉,只要精细雕琢会成为完美的璞玉,人人成为一块和氏璧。因为我们员工的功底是很好的,以大专、大本为主,在学校大多也是拿过奖学金出身。希望我们不要误入藕花深处,陷入沼泽泥潭。

I即idea的缩写,意味良好的创意。记住我们可是朝阳,最具活力的那颗,我们会缺创造力吗?!有好的创意尽管提,公司会提供一起的平台来检验你们的创意!加油!加入我们的创意团队,不要将思想固化,否则你会得老年痴呆的!^_^

T即team的缩写,意味优秀的团队。每个班组或部门肯定都不会承认自己是最差的团队,那么有谁敢站出来大声喊自己是最优秀的团队?很多团队都是从中庸平平淡淡的走过来,那么你认为你有过令自己或自己的团队深刻的记忆吗?!做一个优秀的团队,为自己的团队赢得一份尊重与掌声!

T即timing的缩写,意为时机。时机到了,就请大家鼓起胸膛勇敢挑起大梁,做一个真正的纯爷们!这个社会一些男生都在倾向女性化,但请记住,我们北车风电的都是纯爷们!抓住机遇,它可是不会等人的!

A即action的缩写,意为执行力。让我们的借口都消失吧!执行我们该执行的,不要迟疑,就趁现在!

14.企业管理+生产总监+心得体会 篇十四

抗战了9小时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结束了,虽然有点累,但更多的喜悦,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团队合作等。

这次企业模拟经营实战演练中,我是我们团队的生产总监,任务包括生产运作、原料采购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在这个领域,我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很少的接触,仅仅是书本上的力量知识,刚开始不知道如何的下手,但是经过两位老师的对第0年工作的耐心引导与详细讲解,我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与掌握其中的原理。

五年的惨淡经营过程中,作为生产总监,我出现了多次的失误,对未来一年的生产能力估算不准、原材料订购过多或过少、产品研发不及时、厂房规划、生产规划不合理等情况,险些造成公司的资金不足,造成公司濒临破产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不能够很好的灵活运用。事前我没能很好的为这次的沙盘实践做准备,仅仅停留在上课老师的讲解上,课后没有花一定的时间来理解掌握理论的知识,因此造成真正上场实践时知识的不够用,频繁翻阅学习手册或书本,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从这件事中,我知道,做什么事都不能没有准备,只有事前准备,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前,否则会不知所措,乱了阵脚。

2.未能充分团队的精神。作为一个集体,团队一定要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组员发挥各自才能。而我偶尔没能征求大家的意见,没能进行团队的讨论。经过这次沙盘,我知道了组员各施其职同时,要一起为我们的企业出谋划策,积极应战。3.没能根据产能和生产订单合理安排材料订购。企业运营的前几年,由于材料需求量不多,我组在这方面不是十分注意,对原材料订购不合适,出现订货过多或是过少等情况。后期过程中,由于团队对生产策略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也对生产运作规则愈加的掌握,团队目标战略愈加明确,最后成功翻盘。

经过这次沙盘实践,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清楚了一个团队,互相合作的重要。也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规划,规划可以更具实际的情况不断的改变但是不能没有一点计划盲目的去生产。

15.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成本文化 篇十五

一一、成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关于成本管理的话题虽不再年轻, 但却经久不衰, 原因是它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极其重要, 但却始终难以做到位。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的结果显而易见, 即增加利润, 问题是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的加强成本管理呢?一直以来, 人们在理论上探索, 在实践中摸索。在我国, 从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到了解和学习成本管理的科学方法, 但一旦和实际工作环境结合起来, 总是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目前, 从宏观角度上看, 强调战略成本管理, 从微观角度看, 强调作业成本管理, 这两种成本管理理论都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被许多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看好, 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像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管理成功的企业, 他们都渗透着极强的文化气息, 以海尔集团为例, 最开始的海尔并没有今天

“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的宏大精神, 而是面对内部管理松弛的现状, 为求企业的生存而挣扎。张瑞敏通过“砸冰箱”事件使海尔职工树立起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 以此为开端狠抓管理制度建设、狠抓产品质量控制, 使海尔迈上了飞速发展之路。通过狠抓质量管理, 海尔获得了我国电冰箱的首块质量金牌, 海尔的品牌得以初步树立。在此基础上, 海尔积极借鉴欧美和日本公司的经营管理科学, 不断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创新。以“斜坡球”理论为依据, 海尔创造了“OEC管理”模式,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看板生产”, 要求“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使整个管理更加严谨;同时, 海尔人以市场为导向, 以用户需求为目标, 不断开拓进取, 充实其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出了“先卖信誉, 再卖产品”、“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以及“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等理念。海尔集团也由电冰箱向洗衣机、彩电、空调、电脑等其他领域推进, 并逐步走出国门, 打入欧美市场。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中, 海尔人特有的理念得以形成、巩固和强化, 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也有一些企业, 整天在喊着降低成本, 在提着先进的管理理论, 但在实际管理运作中收效甚微。原因自然不少, 但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把成本管理看成是少数领导者的事, 与广大职工没有多大关系, 在企业没有形成一种成本管理的环境氛围, 也就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 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成本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败。因此优秀企业都能认识到的成本控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 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唯有在工作流程上创新、在生产工序上创新来控制成本。因此许多生产性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重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文化导向, 从统一员工认识上花功夫, 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激发员工爱企、爱岗的主人翁精神。这就是一种企业成本文化。

二二、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是强化成本管理的助推器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 理论界具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奉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另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笔者认为, 各种存在支配人们所产生的系列意识和理念都叫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 在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和企业素质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必然产物, 是企业自身特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含着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内涵, 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

企业成本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运作过程中涉及全员、全过程的一种注重细节、讲究节俭、严格管理的企业文化。这里的“成本”, 不仅仅指“新会计制度”中所定义的成本, 而应该是广义的成本, 它是会计制度所定义的成本与费用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通过其丰富的内涵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具体体现在:

1. 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以人文本”的管理思想, 以此来强化成本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人的因素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构建企业成本文化, 应首先从企业人的素质抓起, 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 都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素质。企业文化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本, 全力开发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企业成本文化必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它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 使每一个主体都热情地、积极地、富有责任感地从事创造性的实践, 把严格的成本管理体制和内在的心灵需求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它鼓励员工创造企业新的成本价值理念, 提高对理念的认同度, 达到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 和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目的。

2. 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提倡企业全员参与成本

管理, 使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的思想和作风在企业深入人心。企业成本文化是涉及企业全员、全过程的一种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和少数管理者的事。在企业中, 产、供、销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成本费用的支出, 如何降低这些成本费用, 或者在投入一定的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如何使收益增加,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人都会涉及到的问题。所以, 要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 使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共同的成本管理目标中去。要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成本是可以控制的, 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例如, 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直接影响着产品设计和生产成本的耗费水平, 供应、销售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则影响着材料物质的采购成本及产品销售费用水平, 财务部门的融资方式也影响着资金的使用成本。因此,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应将全体员工, 特别是对成本负有责任的管理者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 并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自上而下树立成本和效益意识, 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 才能树立起降低成本的主动性, 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

3.企业成本文化有利于成本管理思想和方略在企业的落实。没有这些科学的管理思想做依据, 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就不可能长期存在。即便是一时出现, 也是有形无实, 并且很快消失。企业不但要抓外部成本, 也要抓内部成本;不但要把握好战略性成本, 也要控制好作业成本;不但要注重短期成本, 更要注重长期成本;不但要讲企业成本, 更不能忽视顾客成本, 这些成本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 它既是战略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应用, 又翻过来推动了战略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成本文化强调企业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作风, 这正是成本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到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中, 成本的降低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优化有关, 和生产材料的充分、合理使用有关, 和生产工人的技术素质有关;另一方面, 要使一定的成本支出得到更大的收益, 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 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和高效的市场运营, 总之, 不管是在生产、经营还是管理方面, 要在同行业中技高一筹, 就需要创新, 所以, 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强调企业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作风。

可以说, 一个企业的真正成功是其企业文化的成功。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说:“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曾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 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 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有人讲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还有人讲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人力资本的经营, 其实, 企业文化的经营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它经营的是人的思想, 人的心, 人的主观世界。

每一个追求发展壮大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要积极探索、构建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 成功的企业管理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古代思想家老子思想精华中的“无为而治”也常被管理界所称道。那么, 在成本管理中, 如何能够实现这一境界呢?通过事例分析和理论阐述, 不难看出,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助推器。它推动着企业管理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三三、如何形成优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1.引导员工学习是形成企业成本文化的基础。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的核心特征是:企业全体员工在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对成本及其相关的财务知识有一个正确的共性的认识, 形成一定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理念, 并且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要做到这一点, 全体职工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而职工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习。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各种途径, 包括激励学习、制度约束、学习绩效考评等方式, 促进职工学习, 使得学习成为每个职工的习惯, 成为企业的一种风气。通过学习, 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 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关于成本管理的制度, 来鼓励员工业务创新, 形成企业新的价值成本理念。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企业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就要首先构建学习型企业和推崇学习型人才。构建“学习型企业”, 实际上是通过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来引导和激励职工不断学习, 进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并且在共同学习和进步中形成一种协调和凝聚力。这种柔性的管理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

2.企业成本文化的培育应和切实可行的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成本文化不是孤立的, 而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的。它要依托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它是在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的基础上体现、总结、归纳出来并反作用于每个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之上的, 是一种观念的生成和升华的过程。没有形成文化氛围的制度往往是对员工的强制性或是物质刺激性约束, 而文化则是超越了制度的强制性和物质的刺激性, 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 它的根本标志在于它的自动整合功能, 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 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 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但在文化形成过程中, 甚至形成以后, 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只有在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下, 员工首先形成一种良好的认识和行为习惯, 这时候才能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否则, 这种文化就不可能形成。

3. 企业成本文化的培育必须持之以恒。

企业成本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 不能像搞运动一样集中强化, 而是一个持久、反复的过程。不论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式的培养, 还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式的培育, 企业成本文化都必须达到员工认同并反过来整合员工理念的目的, 从而使企业成本管理的理念由分散的、孤立的观点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由自发的个人行为成为自觉的集体意识。

4. 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涵盖范围很广。可以说, 每一个企业行为都可以上升到文化的视角去研究。企业文化从总体上有:效益文化、质量文化、成本文化、环境文化等。形成和优化企业成本文化, 不能单一的围绕职工对成本管理来展开, 而是要不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特别要分析和成本文化相关的有关因素, 例如, 降低成本不能以偷工减料、降低质量为代价, 所以同时要强调质量文化。另一方面, 降低成本往往需要工作流程上创新和生产工序上创新来实现, 那么, 就要强化职工的创新意识, 在企业形成一种创新文化。因此, 构建良好的企业成本文化, 是一个系统工程。

上一篇:什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下一篇:商业计划书执行概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