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成果

2024-09-22

共享发展成果(15篇)

1.共享发展成果 篇一

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老干部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为新农村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们千瓦不能忘记他们。”这是锡山区东港镇全体镇村干部的一致共识。为让老干部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欢度幸福的晚年生活,多年来该镇已把“关爱老干部,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好事“摆上了敬老工作的议事日程。

“老干部之家”设施一流

为让全镇5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有一个品茗、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东港镇党委政府早在2004年倂镇后,就毅然出资200多万元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优美的环境,设施齐全宽敞高大的各类活动室、展厅、门球场等,令老干部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方便东湖塘社区20多位离退休老干部就地开展活动,该镇党委政府又于去年从原东湖塘镇机关大院内辟出一幢250平方米大的何阳雅楼,经重新装潢后一片亮丽、满目生辉。大楼内阅览室、电视室、弈棋室、健身室齐全,空调、彩电、书橱报架、新桌椅、沙发、茶具应有尽有。室外花木葱茏,四季飘香。老干部们每天相聚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如园林一般的“老干部之家”,心情均感到格外温暖舒畅。

给“兵头将尾”加“薪”

东湖村有16名镇管干部,他们曾分别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会计等职务,俗称“三定员”,是农村基层干部中的“兵头将尾”。这些老干部为大办农业、发展乡镇企业穿过草鞋吃过苦作过贡献,但因年岁大没有搭上“社保”这辆老有所养的“温暖车”。现在这些“老前辈”都享受镇政府按月发给他们的退休保养金,但标准较低,尚难提高和改善一对老夫妻的日常生活。东湖村两委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将心比心,以关心、尊重、爱护老干部为宗旨,毅然决定为镇管老干部加“薪”,由村委向他们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自2007年9月始发至今,三年多来从未间断。此善举令全村老干部及其家属起身夸赞。

连续九年向“三老”送红包

“街道宽敞亮丽,商厦鳞次栉比,公园百花争艳,工厂林立园区……”这是黄土塘村近几年来取得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可喜的是随着村级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村没有忘记曾经吃苦耐劳作出过贡献的“三老”,即60岁以上的老队长、老党员、老干部(原大队定员非定员干部)。为表达对“老功臣”的敬重关爱,每年年终,村委便向他们发放“尊老红包”,自2002年首发以来从未间断。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九年来向“三老”馈赠尊老红包的人数、标准也在逐年增长、提高,从开始时的85人每人发500元,至今年已增加到216人,每人发1000.今年尤其还对已满50年党龄的13位老共产党员,每人加发尊老金500元。当年作出贡献,今日常添温暖。“三老”们对村里推出的敬老爱老助老好举措,均翘指赞赏,由衷感谢。

彬忠

2.共享发展成果 篇二

11月15日,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 本次峰会主题是“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 二十国集团的任务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 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 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采取国内措施、做好自己的事, 又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他建议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 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 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强调,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 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的增长, 仍将占世界经济增量的约三分之一, 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未来5年, 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共享发展成果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坚持将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基础,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市场经济本身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社会主体所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这种“马太效应”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当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必须发挥国家的公共职能。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维系社会公平、实现经济成果共享、促进政治文明、润滑社会关系的四大功能。通过社会保障手段赋予社会的不幸者和市场竞争的失败者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的权利,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免除其生存恐惧和生存危机,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吉林省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持续加快发展、确保实现振兴的关键阶段,要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必然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矛盾纠纷,进而实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均衡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建立公平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党在新时期重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手段,缓解收入差距,均衡社会成员利益分配,保证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同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相一致的。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这一政策的充分贯彻,并通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重视解决党的一些主要依靠力量,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的问题。通过予以适当的补偿,使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减少利益摩擦。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将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吸取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应对当前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人们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只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消除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才能确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改变社会底层人员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权利关系不对等的困境,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迫切要求党和政府建立相对独立、综合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公平观和分配原则的基础上,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让分配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通过社会保障平衡机制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和调控收入分配差距。在初次分配环节,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局面,扭转部分劳动者收入增长持续相对下降的局面,提高这部分劳动者的报酬及相应的福利待遇,使资本所有者、劳动所有者与国家的利益在效率原则下合理分配;在再分配环节,应强化社会保障再分配的干预手段与分配力度,突出公平取向。国家财政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力度,同时扩大对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的投入,使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统筹和谐的社会保障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布局出发,构筑社会安全体系,这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体现。首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把握社会保障“度”的界限。就当前而言,社会稳定的使命要求社会保障必须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权,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但范围和标准的把握要适度。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要以维护社会安定的要求为下限,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的承受能力为上限,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使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其次,要适当降低门槛,织大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方面应继续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如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将更多的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尤其是流动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另一方面应逐步强化国家在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建立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和公共医疗制度并将其扩展到农村地区。第三,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也不能做到社会和谐。为此,今后要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平机制,帮助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促使其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让劳动年龄段且在企业就业的人进入社会保险体系,让失地农民中身份转为城市居民且无劳动能力的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等形式并存的多层次、低水平(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广覆盖(最终覆盖所有适龄农民)、共同负担(基金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统分结合(基金的经费筹集、管理与使用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证。城乡统筹并不是要求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全统一,在具体内容、方式和执行标准上可以因地而异,城乡有别,分清轻重缓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立足国情省情,努力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立足中国的现实,考虑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适用新时期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和调整。首先,应对人口老年化趋势,加快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部分,也是问题比较多、深化改革十分困难的社会保障项目。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吉林省与全国相同,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如果不能在改善老年人生存状况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无法完成真正的转型,也无法取得长久的生命力。目前,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确立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本模式是可取的,但必须在妥善解决历史债务、加快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制、发育并健全资本市场的前提下才能健康运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要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基金的分账管理、独立运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覆盖面。完善非正规就业人员、自雇人员、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给予他们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层次选择权。只规定缴费年限,允许间断性缴费,逐步提高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年龄,不再规定退休年龄。应逐步建立社会化的高龄老年人照料制度,增加政府对老年社区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解决高龄空巢家庭的特殊困难。其次,要珍视生命健康,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自身的生命健康更加珍惜。我们应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办法,特别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大病统筹、住院医疗保障制度。对困难群体要实行医疗减免制度,要下大力量清理整顿药品市场,对常用药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健全疾病预防机制,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网点,建立通科医生制度。制定实施全民健康计划,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第三,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社区保障、员工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慈善事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重视家庭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其作用是社会保障不可替代的。社区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民间机构通过社区向居民提供各种保障,社区起组织落实的作用。政府很难直接面向每个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区可以独立开展群众性的自助互利活动;可以依托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家庭的和睦和社区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应将发挥社区的作用纳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加以重视。此外,要鼓励和支持员工保险、商业保险和家庭储蓄保险,政府在税收减免上给予优惠。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这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形式,形成全社会慈善捐助氛围。第四,落实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就业是积极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再对劳动力实行统包统配,国有企业大规模实行减员增效,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一步。但是,企业可以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党和政府不能解除责任。从政府的角度看,现在既有条件、也有必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用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当前,要注重搞好促进就业与保障生活相结合,对社会保障对象和家庭,可以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重点安置“4050”大龄困难群体就业,逐步消灭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通过建立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联动机制,发挥综合效益,缓解社会保障压力,稳定家庭、社会。第五,打造整体合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统筹工程,要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兼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和救助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各方面要密切配合,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合力,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效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困扶贫活动,使社会保障各项措施服务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政府要加大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努力建设以12333“一个号”为标志的社会保障综合咨询服务系统,建设以社会保障卡“一张卡”为载体的社会保障事务办理服务系统平台,建设以社会保障信息网“一个网”为依托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4.共享发展成果 篇四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逐年改善,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占全市总人口**%的残疾人已经成为 推进“ 强兴”、扎实开展“四大行动”的积极力量。“十三五”时期,将全面贯彻落实“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的总要求,科学确立符合残疾人实际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效

坚持弘扬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市政府连续7年都将残疾人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5年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年3月第81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残联工作,作出“在全市精准扶贫中广泛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决定。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权利,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残疾人、残联工作者共21人,每年都将关系残疾人民生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作为重点办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

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各县(市、区)都制定了残疾人优惠待遇实施办法或细则。各级残工委及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将残疾人有关工作纳入本部门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将本部门各项优惠政策相应地向残疾人倾斜。如:市民政局福彩基金的10%和市体育局体彩基金的5%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规定率先在全省得到落实;市地税局加大力度征收残保金,2015年全市共征收残保金突破2500万元大关,市直480万元,较上增长了12%;市扶贫办将残疾人精准扶贫纳入全市扶贫规划大局,精准建档立卡,确保精准脱贫“不落一名残疾人”;市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栏目开通手语同步直播;日报开辟“自强不息 同奔小康”专栏;市文广局向残疾人农家励志书屋捐赠图书;市委组织部以支部为单位与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并纳入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 省静远心理咨询中心设立了市残疾人心理咨询工作室。全市各地都结合实际,依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残疾人救助,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救助、法律服务等网络体系,广泛开展了结对扶贫、节日慰问、组织募捐、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运动会、文化健身周等活动,使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关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几点建议 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相对于过去虽然有了较好地改善,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仍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残疾人

是一个弱中之弱、苦中之苦、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残疾人群体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 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的实施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亲自部署“两项补贴”制度工作,建议尽快明确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各级财政需配套的资金比例,并自上而下将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内容。

(二)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全省每年统一招收工作人员时,原则上要将招收总人数的1.5%以上名额专门用于招录残疾人。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率先招录残疾人,继而带动其他党政机关。各级党政机关中的非公务员岗位(科研、技术、后勤等),要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依法与残疾职工订立劳动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在政府公益性岗位录用残疾人过程中,取消“3年必须解聘”的限制。

(三)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区域差距比较大,基层服务能力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仍明显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很不够。为此,建议:一是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公共

服务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二是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特殊教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三是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对各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进行执法检查。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基层残联建设给予保障:一是明确各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设立独立的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工作;二是明确村(社区)都要成立残协组织,配备残疾人联络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5.共享发展成果 篇五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国家关注民生,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举措及重要性,增强热爱祖国和国家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核心及其建立的意义;理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感悟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新授课:PPT展示学习目标

1、关注民生  自学知疑:(1)什么是民生问题?

(2)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 观看视频: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民生亮点 感受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

 合作探究: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自学知疑:(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核心?(2)什么是社会保险?(3)社会救济的内容?

 合作探究:家庭成员参加社会保险的类型、好处,感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感悟健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要举措

3、心系西部发展

 PPT展示:2005年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GDP、财政收入情况,导出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感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 视频观看:进一步体会心系西部发展是党和国家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要举措。

6.共享发展成果 篇六

医疗保险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保险就是当人们生病后, 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 即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6月8日下午, 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安排, 省人社厅医保处处长丁榕芳在厅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中接受主持人的访问和网友的提问, 就实现全民医保等相关话题作了解答。本刊摘其要点, 以飨读者。

问: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福建省医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何, 有哪些特色?

丁榕芳处长 (下简称“丁处长”)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 提出的“五大战役”之一就有民生工程。省委孙书记提出要像抓经济一样来抓民生工作, 对完善医保体系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福建省目前的医保工作正在向全民医保迈进, 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并建立了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医疗补充和大额商业医疗补充保险为补充的制度。还建立了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和具有福建省特色的重特大疾病城乡居民医疗救助为兜底的医疗保障体系。

福建省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 到2010年底, 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4万人, 参保率达到95%, 高于国家规定的90%的年度目标。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我省关闭破产的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9.48万人和困难企业职工10.33万人已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随着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 全省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5%左右, 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水平达到60%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报销水平还有可能逐步提高, 使参保人员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在管理和服务方面, 医保能力建设逐步提升, 我省在全国率先做到参保人员医保费用即时结算报销, 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也能够即时刷卡结算。在此基础上,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社会保障卡的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 截至5月底, 已完成全省3200万参保人员的数据采集工作, 已制社会保障卡1660万张, 在制900万张。今年上半年可制作发放3000万张。社保卡的使用, 更加方便了参保人员, 在就医结算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医保的统筹层次方面, 从2010年7月1日开始, 我省已全部实现从县级统筹过渡到设区市统筹, 在更大范围内提高了共济水平。其他诸如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管理、付费方式改革也都有新的进展和成效。

尽管如此, 我省的医保事业不论从制度建设、政策完善、保障水平、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广大人民群众还有很高的期待, 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 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还要继续努力。

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用于支付哪些医疗费用?

丁处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必须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是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上述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同时, 还有以下一些情况医疗费用也是不予支付的:1、应由工伤、生育保险和其他赔付责任范围支付的医疗费用;2、境外 (含港、澳、台地区) 所发生的医疗费用;3、医疗保险关系中断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4、缓缴期满仍未缴费的, 暂停该用人单位所有参保人员统筹基金支付待遇, 此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5、未办理审批手续的转诊转院、家庭病床、非定点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就医购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6、违法犯罪、酗酒、自杀、自残发生的医疗费用;7、交通事故所发生的应由肇事者承担的医疗费用;8、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所发生的直接医疗费用;9、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事故所发生的相关医疗费用;10、司法及劳动医疗鉴定费用。

问: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是如何支付的呢?

丁处长: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保险结算年度内 (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范围的医疗费用, 按照一定的个人负担比例支付医疗费用,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也支付一部分比例的费用。目前省本级包括普通门诊、特殊门诊和住院三个统筹基金支付通道, 参保人员只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达到相应的统筹基金起付线, 即可启动统筹基金支付。在药店购药不计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且参保人员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药品, 15天之内不得超过150元 (次数不限) 。

问:福建省内如何办理异地刷卡就医?

丁处长:在本省范围内异地安置退休、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转院的参保人员, 均可视个人需要申请办理异地就医手续。参保人员须向其参保所在地医保中心提出申请, 选定异地就诊医院和药店进行登记, 经参保地医保中心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异地就医制卡。异地就医卡可在参保地医保中心或就医地医保中心办理, 制作好异地就医卡后参保人员即可凭卡在省内异地就医、购药。参保人员在省内持卡异地就医仍享受原参保地待遇。

问:丁处长, 您刚才介绍我省新的社会保障卡已经发了近2700万张, 新的社会保障卡在定点医疗机构如何使用?

丁处长:福建省社会保障卡为芯片、磁条二合一卡, 不仅可以用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刷卡就医, 还可在商场、百货及超市等带有银联标识商户使用。参保人员领到社会保障卡即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使用, 无须到省医保中心办理启用或开通手续。参保人员首次持社会保障卡到省本级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 请务必到就诊医院的指定窗口进行建档, 之后即可作为医保一卡通在该医院正常就诊。就诊时, 参保人应认真了解社会保障卡就诊流程, 实行刷卡挂号, 刷卡就诊, 刷卡结算。持社会保障卡就诊时无需办理医疗机构的就诊卡, 并可利用社会保障卡附带的电子钱包, 在电子钱包足够支付的前提下, 方便快捷地实现一卡支付。

问:社会保障卡有这么多的运用, 如果丢失或损坏了该怎么补办?

丁处长:社会保障卡遗失或损坏的, 参保人员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福州市湖东路99号标力大厦5楼) 和兴业银行总行营业部 (福州市湖东路154号中山大厦1楼) 分别办理社保、银行账户 (理财卡账户) 挂失手续。挂失手续办妥后, 省医保中心将为参保人员新制作一张社会保障卡, 然后参保人员持新补发的社会保障卡和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至兴业银行总行营业部办理金融电子钱包初始化, 开卡激活后方可使用。

问:目前社会人员流动比较大, 在我省现行的医保关系如何转移?

丁处长:为了保障人员流动后的医保问题, 从2011年1月开始, 福建省医保关系转移工作统一按照《关于印发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 (人社部发[2009]191号) 和《关于印发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 (试行) 的通知》 (人社险中心函[2010]58号) 执行。转移流程如下:

1.转移人在新的用人单位向转入地医保经办机构提出参保和转移申请。

2.转入地医保经办机构审核确认后, 向转出地医保经办机构发出联系函。

3.转出地医保经办机构确认转移人已经停保后, 办理转移相关手续:打印参保凭证和参保信息变更表, 办理个人账户余额划转。并将相关文书材料邮寄给转入地医保经办机构。

4.转入地医保经办机构核对信息及金额, 将转移金额划入转移人员个人账户, 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将办结情况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还有不明确的问题, 可以直接向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咨询。

问:未参保过的刚毕业大学生如何参保?

丁处长:《社会保险法》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因此未参保过的刚毕业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户籍所在地的居民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户籍的, 可以根据户籍确认管理属地, 参加户籍所在地的职工医保。农村户籍的, 由于目前政策尚未明确这类人群的管理属地, 需通过就业确认医疗保险管理属地后, 方可参加职工医保。

问:为什么福建省医疗保险规定了实际缴费年限的限制条件?

丁处长:目前灵活就业人员、非在编人员、外统筹区转入人员享受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有实际缴费年限的条件。实际缴费年限条件的设定, 是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保护原有参保人员利益角度出发制定的。

灵活就业人员、非在编人员与单位普通职工相比, 参保政策出台较迟, 为了防止出现这些人群不缴费或少缴费即可享受医保退休人员待遇, 对已参保缴费多年的参保人员不公平的现象, 从医保基金是参保人的共同基金角度出发, 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这类人员应缴费满一定年限方可享受医保退休人员待遇。

外统筹区转入人员实际缴费年限限制政策与我省医保统筹层次有关。2009年7月之前, 福建省医疗实行县级统筹, 2009年7月至今实行市级统筹。无论是县级还是市级统筹, 都存在参保人员在不同统筹区之间流动, 给转入地统筹区带来影响的问题, 即转移人员在甲地参保缴费, 在乙地不缴费直接享受退休待遇, 损害乙地参保人员利益的问题。同时转移人员转移时, 不同统筹区之间医保基金弥补损失实际难以计量的, 只能规定转移时必须对转入地医保基金进行一定的利益补偿, 保证医保转移工作的可持续性。随着医保统筹层次提高到省级, 这方面的问题将会大量减少, 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则需要将医保统筹层次提高到国家级。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牵涉面广, 国家有关方面已启动调研, 也欢迎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问:我一直是个人名义交的医疗保险, 不知道这个医疗保险有没有包括重大疾病的保险?

7.一人精心理财全家共享成果 篇七

郭东——38岁,企业部门经理

汪莲——35岁,事业单位职工

女儿——5岁,幼儿园学生

模式特点——夫妻某一方完全主导家庭投资理财,另一方处于被动、依赖状态。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一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另一方参与性过弱。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碰到并嫁给郭东这样的男人。他是那种特别能让人放心的老公,家里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人搞定,我只要每个月拿到工资后交给他,需要花钱的时候跟他要就可以了。”谈起自己的“贤内助”,汪莲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好男人”一人掌管家中事

“好男人”郭东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今年38岁,税后月收入12000元;35岁的妻子汪莲任职于一家事业单位,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5岁的宝贝女儿在读幼儿园。家里的房貸2006年底已经全面还清,目前郭东一家每月的结余有万余元。年终奖金有2万元左右。

“说起当家,我的确算是小有经验了。自从2000年结婚后,家庭日常花销用度自然都是我来管,买房子搞装修也都是我来操持,连全家外出旅游订票、订路线也都是我一手操办,家里闲散资金的投资理财,当然也全都由我决策和执行。不说劳苦功高,总算把家里的经济状况弄得还算井井有条。”也许是习惯了在企业里指挥若定,郭东在家庭理财上也是悠然自得。

相比而言,妻子汪莲在家庭理财中明显处于依赖状态。除了照顾老公和女儿的日常生活起居和餐饮,她的“主要生活功课”就是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美容护肤品,如何辅导女儿并把女儿打扮得更漂亮,每周选择何地何种方式把女儿带出家门呼吸清新空气,但从不插手家中任何的投资行为。

一人理财全家得益

“我不是那种很激进的投资者,所以我的投资理财整体风格也是比较偏保守的。总体效果还可以,至少我老婆比较满意。”郭东说。

郭东夫妇持有一套房产,购于2000年,用于白住,位置在肇家浜路和天钥桥路附近,目前房产价值在150万元左右。郭东的家庭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封闭式基金上。

“股票,我这几年主要选择大盘低价股。基金方面,之所以不买开放式基金而买封闭式基金,一个是看重后者的交易成本非常低,可以和股票一样低买高抛。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买入价与其本身的净值之间存在一个折价率,相当于我个人折价买股票,我有两只封闭式基金都是在其折价率40%多的时候买入的,长期来看风险更低,获利空间也更大。而且,封闭式基金容易在二级市场找到一些无风险套利机会,尤其在股改进行阶段,这种机会就藏在封闭式基金里。”郭东说起投资头头是道。

“2006年证券市场欣欣向荣,我的股票资金账户也实现了翻番。从年初的30万元变到了年底的60多万元,真正兑现了一年100%的收益率。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婆的时候,她可开心了。当然,她也没忘记从我这个获利盘中‘抽头’,元旦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就花了3万元又去香港走了一遭,主要也是老婆孩子喜欢去。”说起自己的投资获利给家人带来的好处,郭东觉得自己更有男子汉的气魄了。

除了依靠自己的投资为家庭资产增值、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外,郭东也非常重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认为在保险上的支出是十分必要的。他为自己和妻子都购买了定期寿险、意外险和普通医疗保险,在保险上的开支每年达到了1.5万元,这让他觉得全家有了一个“压箱底”的保障,尤其是能让老婆孩子全无后顾之忧。

“一人决策制”利弊都明显

“家里的钱全部由我一个人处理,没人来为了哪只股票到底该不该买和你吵,也没有人为了买哪辆汽车和你争执,所有的理财投资决策自由度都很高,操作起来会比较自信、顺心。基本上我还是比较享受这一点,老婆也比较喜欢依赖我的感觉。”郭东自我剖析道,“但话说回来,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宜,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比较累。尤其是一个人精力较差的时候,我就有些动摇,不知道是否该让老婆也学着理理财,紧要的时候给我搭把手。”

给郭东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因公出差到美国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他隐隐觉得自己有只股票未来几天可能会有行情。等到了美国,他一看走势果然有点意味,于是想到让妻子帮忙放掉一部分股票(美国与国内时间上刚好是日夜颠倒,他自己无力在半夜里起来处理国内的股票)。可惜又可恨的是,妻子从来没接触过这些玩意,不要说让她上网操作股票的买卖,就是让她打个电话到证券公司进行委托交易,一下子也没搞明白怎么操作。等郭东回到国内,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那波行情。

“现在的家庭投资理财状况吧,是‘我一人荣则全家荣,一人亏则全家输’,今年大盘开始呈现宽幅震荡的局面,现在我的股票账面上有时候一天就亏掉一架答应给女儿买的进口钢琴了。目前环境下我心理还承受得住,就不知道今后如何。”郭东最后说道。

记者点评

从科学理财的角度来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两人的理财水平肯定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论男女,不论工资收入高低,谁擅长理财,谁就应成为家庭的“内当家”。在郭东和汪莲家庭中,郭东对于邮资理财的主观愿望更为强烈,投资经验也比较丰富一些,所以以郭东为家庭理财的主导一方,没有太大问题。

但没有太大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汪莲对于家庭投资理财从主观上已经处于完全依赖丈夫的状态,对于家庭财富支配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女性只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丈夫身上,平时只把精力用在穿衣打扮和美容上,却忽视了个人创造和积累财富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必然会“受制于人”。万一日后发生变故,生活质量就很可能大幅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汪莲如果长期对家庭理财不闻不问,就容易和丈夫失去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话题,这对于夫妻生活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汪莲也能尝试去接触投资理财知识,一方面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丈夫提提意见、当个助手,另一方面也就更能体会到丈夫的辛苦,从而增进夫妻感情。

此外,夫妻某一方在家庭投资上完全主导,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武断的投资决策,同时由于资金全部由一人独立操作,容易加剧家庭投资的风险度。

完全一人主导的夫妻理财模式,还比较容易使家庭的投资品种长期单一化,可能导致家庭资产配置不合理,且不利于家庭中短期理财目标的有机结合。作为个体而言,他的投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固定、单一,比如特别喜欢高风险的投资品种,或者特别中意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在另一方从不“干涉”的情况下,很容易积聚这方面的不利因子。

8.将发展成果惠及每个职工 篇八

将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职工

——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创建幸福感企业纪实

通讯员曹善敬徐亚男

2011年12月,从山东省总工会传来喜讯,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从全省几十万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1年山东省第三届最具幸福感企业”,总经理王升平被评为“建设幸福山东杰出领军人物”。消息传来,招金大地一片欢腾,公司上下更是欢呼雀跃,员工们说:“俺们公司和总经理王升平获得的荣誉称号,不仅是我们的光荣,更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十几年来,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在总经理王升平的带领下,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宗旨,叫响“三不做”口号,即“不利于改善员工生产工作条件的事情不做”、“不利于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的事情不做”、“不利于员工经济收入增长的事情不做”,通过兴办民生实事,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让广大职工工作的更快乐,生活得更幸福。

注重改善民生大力提高职工福祉

近几年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富裕了,以王升平总经理为首的领导班子积极倡导“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名职工”的理念,连年提高职工工资待遇,截止2011年,公司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85万元/人,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公司每年组织全体职工健康查体,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帮助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公司每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困难职工建立档案,建立困难职工救助专项资金30万元,公司领导定

期走访探望困难职工,每年为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2010年公司有一位员工因心脏主动脉血管内壁破裂,生命垂危。危急时刻,王升平总经理当即决定,由公司为其垫付30多万元手术医药费,终于把这位员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位员工康复出院后,激动地逢人就说:“是俺公司给了俺第二次生命。”

注重人才培育 为职工打造成长阵地

在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只要你想干就有机会,能干就有舞台。他们遵循“能者上,庸者下”理念,去除“论资排辈”的观念,通过创新用人体制,建立后备人才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推行“青春起跑线”青年成才工程,为35岁以下的青工建立技能档案。截止目前,公司中层干部中,35岁以下人员已有20余人,占到所有中层的35%,年轻的血液,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催生了新的动力。

通过技能知识培训,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自2007年起,他们联合多所高校,对地质、测量、钻探、化验等专业的96人进行成人教育,聘请专家教授集中授课,并力求三至四年间更当多的员工拿到本、专学历证书,对相对分散的专业,他们采取送出去的办法,通过不间断的短期业务培训,使各业务岗位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职工营造风正气顺的良好工作环境。2009年,公司入住新厂区,为了丰富干部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他们先后建立起了职工教室、文体娱乐室、塑胶篮球场,同时购置了投影仪、影像设备、健身器材、娱乐器材等。通过开展丰

富多彩的活动,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歌手大奖赛等等,极大的丰富了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职工的体质,增进了职工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活跃了气氛,加强公司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其次,在厂区的醒目位置安装了电子屏、设立了宣传栏,使各项政策和工作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个干部职工,使全体职工懂政策,知厂情。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注重改善环境 让职工幸福生活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针对2000米钻钻塔高,工人上下塔不方便的情况,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他们加设罐笼,方便工人上下塔,减少攀爬塔可能带来的危险;对旧4135型柴油机组皮带轮外露,容易发生危险的现状进行防护罩改造,避免皮带外露伤人;为改善化验人员工作条件,他们增加了废气、粉尘收集器,还大大减少对人身伤害的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并在碎样车间增加了降噪设施,为职工配备隔音耳塞和防尘口罩,避免了职工罹患职业病。

因为地勘行业的工作环境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气候恶劣。2011年,公司三支分队,进入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地区施工作业,施工地点方圆500里没有人烟、没有水源,当地的气候更是让人难以想象,夏季温度达到60多摄氏度。在新疆卡拉玛依,冬季的温度达到零下30度,积雪厚度达到30、40厘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公司为了保证职工的生活,加大投入,为所有作业分队配备了做饭厨具、冰箱、空调,为交通不便的施工分队,配备了司机和车辆,确保

食物和水源的充足供给,保障职工吃的好、穿的暖。每月为职工发放生活补贴,每年为职工发放棉衣、棉被、手套,水鞋等劳保用品,保从而保证了职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招远市盛泰路108号邮编265400通讯员 徐亚男电话 ***

9.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和特长成果 篇九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个性很好,不怕苦和累为了自己的目标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希望自己有很好的发展,能够上大学.我有一颗上进的学习心,总是努力学习,善解仁义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发展中自我完善,在发展中自我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有一颗持久学习的心.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对未来的展望,在以后各方面都能相对于现在的我有所提高。我相信如果我能够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坚持下去,一定会稳定在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上的。我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学习上刻苦认真,尽力而为,作业总是清爽整洁。虽然我基础薄弱,我从没放弃过努力。在拼搏的过程中,我体会了艰辛也体会到了甘甜。从小我就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抛弃,不放弃,并且从不服输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压不挎,拼搏的火焰熊熊燃烧,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完成自己的目标,现在终于是要实现目标的时候了,我要把我拼搏的精神,发挥到高考的那一刻,完成自己的目标.。请注视我的坚韧和执着。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一定会开辟出属于我的天地

个性发展成果

高一一年的生活很快的画上了句号,在这一年的生活中,我不仅从馨香的课本中学到了崭新的知识,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这一年的各项活动让我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这有利于加强我对社会的了解,密切我们青少年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各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让我们获取直接的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二:

个性发展特长及成果

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捡到物品钱物积极的上交,拾金不昧

高三:

个性发展特长及成果

运动会铅球第三名,我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成绩第三的想法,我参加了铅球比赛,却意想不到的获奖。

10.共享发展成果 篇十

《意见》就海洋调查规划和法规建设、海洋调查活动规范、海洋调查资料管理和共享应用、海洋调查保障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公益性海洋调查资料应按照规定汇交到专门的资料管理机构,建立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地方政府间海洋调查资料清单交换机制,制定激励政策或措施以鼓励商业性海洋调查活动资料的汇交;建立健全资料共享与服务保障机制,搭建海洋调查资料和调查数据产品的共享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数字海洋”建设,实现多样化、系列化和专题化的海洋信息产品服务。

能力建设是加强海洋调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提出,一是推动调查船舶建设与共享使用,推进海洋综合调查船和专业调查船建设,加强调查船舶、船时等信息服务,推进海洋调查航次和大型仪器装备共享,提高海洋调查船舶和设施使用效率;二是加快海洋调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海洋调查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增强海洋调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政策引导,积极鼓励研发和使用国产技术装备;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对海洋调查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支持与国(境)外海洋调查机构合作,利用国(境)外资金;四是加强海洋调查队伍建设,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海洋调查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海洋调查人员岗位技术培训。

11.共享发展成果 篇十一

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 随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社会的进步、实践领域的多样化、公众信息意识觉醒和社会档案信息需求变化开启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新视域。统计和分析这方面研究成果有助于明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其发展趋势。

1 国内近二十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成果的统计

1.1 研究成果的统计数据

对近20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成果的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维普科技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0年期间的论文数量, 以“档案”、“共享模式”、“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等关键词进行分级别检索得到有关数据。 (见表1)

1.2 阶段性统计数据的对比

为清晰表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机制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采用分阶段数据对比法, 即以三年为期统计各阶段研究成果, 然后与上表中各20年统计总数据进行对比形成百分比直观图 (见图1) 。

从图1看, 有关学术研究成果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表现了阶段性变化, 尤其是2001年和2007年前后各方面研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 共享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发展比较快, 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共享实现研究在2007年出现下降趋势;共享机制研究2004年前发展非常快, 其后开始冷却, 2007年后又开始大幅上升。

2 研究成果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因素

2.1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2.1.1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基本理论研究

一是共享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研究。随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公民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信息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实现共享的条件和保障研究。网络化环境建设是实现共享的前提条件, 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和信息人才培养是其实现的保障。三是共享核心资源研究。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 尤其以档案知识信息构建的数据库是其核心。

2.1.2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研究

一是共享过程的层级性研究, 主要包括建立档案目录检索中心、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1]二是以知识管理涵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应用为主的共享途径、方式和对策研究。方式和途径研究包括优化馆藏结构, 提高公民信息意识, 加强信息机构协作等;对策研究包括加强领导和整体统筹规划, 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数据库资源建设;构建共享网络;完善法律法规等。三是实现步骤研究, 包括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和分批提供利用等。

2.2 研究成果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2.1 研究成果时间的阶段性变化

受国家规划、信息技术、区域文化等因素影响, 近20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成果对应的时间表现出明显阶段性变化。其中, 以2001年和2007年最为明显, 其他阶段则以3-5年时间为区间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信息产业以三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2], 学术界对档案工作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也因此表现出广泛关注。

2.2.2 研究重点变化的阶段性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重点也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2002年10月18日, 受国家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影响, 学术界和档案部门的研究和建设开始着重于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等方面。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热点, 其衍生信息越来越多, 信息共享成为必然。受其影响, 学术界研究尤以政务信息共享、企业信息化等为主, 重点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实现策略的研究。

3 研究中的较普遍性问题及发展趋势

从整体看,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存在概念混淆、内容雷同现象较为普遍。概念未对共享实现的途径和机制进行明确区分, 机械使用有关理论, 未剖析我国档案信息管理所处社会环境、公众意识等因素, 无法解决实际面临的诸多问题。整体研究中一个明显趋势是知识管理的应用。知识管理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档案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的高潮, 将档案知识提炼出来形成公众共享信息, 对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塑造知识型社会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目前研究现状看, 形成较成熟和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研究体系仍需学者们的努力和创新。

摘要:对国内学术界近20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 一是了解国内的研究发展历程, 二是明晰引起学术研究内容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是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冯厚娟.1987年~2010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 2010 (5) :56.

12.享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篇十二

新丰镇观南中心小学

尊敬的李校长、在座的各位校长、领导、老师们:

早上好!因为陈校长身体有点不舒服,所以今天就由我来代表观南中心小学来做一个交流发言!说实在的,也没什么好的经验向大家介绍,只是在中心学校领导的之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罢了,因为这些,在座的每一间兄弟学校都在做。下面就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说得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端正思想 积极推进

自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我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优化,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明确推进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均衡发展工作。

二、领导重视,教师团结

1、领导重视

在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校领导重视,教师团结,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明确责任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2.教师团结

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集会、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进行积极宣传发生,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了家喻户晓。并抽出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学校均衡档案材料的整理和各功能室的建设,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暑期加班加点,抢时间、抓进度,战高温、斗酷暑,整治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装备设施,完善整理档案资料工作,提升校园文化等工作,他们毫无怨言。

加大经费投入,承诺做到三个保证

三、为了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我校近来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承诺做到三个保证。

1、保证人员到位,思想到位。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规定的各项内容,我们做到项项工作有人负责,我们分工责任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为各小组的责任人,各班班主任及各功能室负责老师为负责该班及所负责该项内容的责任人。对在评估工作中表现好的负责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所负责项目内容不达标的负责人进行批评追责。

2.保证经费到位。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除了积极发动社会爱学捐资人士捐资助学外,教育经费优先使用,用于添置了学生课桌凳110余套,装备了学生电脑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还添置图书、报刊杂志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另外我校还对全校的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进行粉刷一新,新增档案柜,校园文化橱窗,墙报宣传栏,及各种宣传标语、名人名言画像等,还硬化、美化、绿化了校园,新建了寄宿生食堂,前后一共投入近80万多元。

3.保证创建达标。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各功能室档案管理材料等有关材料已全部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归档。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定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的。

四、课改促发展,传承红荔精神,办特色学校

目前,我校共有四个教学点,履盖观南村8500多人口,在校学生13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教职员工70多人,其中一级教师12人,二级教师42人,大专以上学历35人,本科学历2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自2010年11月我校有幸成为了我市EEPO有效教育课改九所实验学校之一。自成立以来,通过校本培训、名师培养工程、学科教学的专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学校先后培养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骨干教师,许多的实验教师参加市内外举行的说课、教课比赛活动,共有50人多次获得了比较好的奖项;实验教师所写的教案、教学设计以及论文,获得市一等奖的有25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18篇。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在确定学校文化主题的问题上,得到中心学校李校长的大力帮助,还成立了专门的主题小组,多次集中研究,最后确定了以“红荔文化”为主题校园文化体系,围绕热情开朗、纯洁高尚、勤劳、乐于奉献为主题做文章,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的办学特色。

学校依据“以‘荔’为本,育树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创建“教学管理一流,师资素质一流,教学质量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学环境一流”为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五、加强交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为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得更好,顺利通过国家的验收。我校不断派出主要负责教师,领导到民乐南庆中心小学、松花小学、南园明德小学等兄弟学校去观摩学习,交流经验,不断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以期做得更好。我们虽然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今后,我们将继续从细节入手不断强化我们的工作,在上级部门和中心学校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小组的检查验收。

13.共享发展成果 篇十三

——柞水县凤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申报材料

凤镇中学坐落于柞水县东南部的凤凰古镇,距柞水县城45公里,是柞水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交通方便。学校始创于1956年秋,初为镇安县第二中学,1962年更名为凤镇中学。1969年设立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通过实施“两基”达标、“双高普九”、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熏陶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来,学校以“环境优美,文化浓厚”为目标,始终坚持“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大方得体、整洁美观”的原则。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的整体规划,教室布置,橱窗黑板的设计,都蕴涵着一定的文化知识性与教育意义,努力让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成为教育资源。

1、加大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近年来,学校投资近20万元,加大加快了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步伐。校园绿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对校园场地分片分类进行了硬化,重新粉刷了校园建筑物墙壁;整修了门窗,改造了“校园之声”广播室,投资5万元建设教师健身房,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的体育设施; 安装教室前面黑板20面,购买图书15000册;每年征订报刊杂志30多种,充实了图书室、阅览室;全面改造了学校水电设施;目前学校电教设备、理化生实验室

配备,达到国颁农村中学I类标准。

2、努力搞好校园净化、美化,用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建设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建造了“知识殿堂”主题雕塑、建校五十周年校庆纪念碑、22块花圃、26个盆景,安装了精美的高杆路灯,对所有建筑粉刷一新。如今校园内展板、橱窗、标语、名人画像、名人语录琳琅满目,草坪绿草如茵,花木葳蕤,环境宜人。征集谱写了《七彩的生活充满阳光》校歌,制作了校旗,编撰了校史,制订了校训。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会议室、宿舍、餐厅布置大方得体、活泼高雅,寓知识与教育于一体。如今的校园一年常绿,四季有花、整洁、优美;教室、办公室、宿舍宽敞明亮,布置科学高雅,彰显浓郁的文化底蕴,师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情操自然受到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加快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发展。

学校不仅是传承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更是塑造人灵魂的圣地。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具有催人奋进、乐观积极、胸怀宽广、情操高尚的教育作用。

1、学校开展了以“爱岗敬业、廉洁育人”为重点的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和保障,具体措施是:召开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制度,依法治校,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召开党员大会,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全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师德师风的楷模;召开教职工大会,要求教职工领悟校训“厚德笃学,励志创新”的内涵,以德从教,以德育人,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的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开展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提升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能力和水平,校园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2、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的育人理念。在德育教育途径上,联系实际,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目标,坚持层次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方向教育为路标,以多样化教育为手段,稳步实施德育教育系列化方案,从初一到高三针对各年级不同特点制定育人目标,分阶段实施,有序推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构建“三纵线、二横线德育教育网络”。三纵线:一是由班级团支部、班委会、学习小组、宿舍舍长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主体线;二是由政教处、教务处、校团委、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教育、引导、疏导、督导的主导线;三是由值日领导、值日教师、保卫科、学生公寓楼管理员组成的监督、检查与反馈的主控线。三位一体,实效增强。二横线:一是学校与家长配合,相互沟通,建立信任,共同教育;二是通过德育基地,联系社会,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3、坚持正面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通过师生大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广播、升国旗仪式、专题讲座、献爱心、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开展了“三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演讲大赛;举办了“传染病、流行病防控及普法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了全校女生“自珍自重自爱”教育、“感恩”征文竞赛、全国少儿书信大赛、清明祭扫烈士墓、五四团员纳新、庆七一诗文朗诵会、歌咏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以人为本且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安全、卫生、财务等各个方面,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开展以“放飞爱心、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国旗下的演讲、重大节日文艺展演、观看爱心演讲光碟、宣讲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向灾区和贫困师生献爱心、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和

为家庭尽一份责任、到社区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爱心作文大奖赛……等”系列“爱祖国、爱家乡、爱老师、爱父母”五爱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报国之心、与人为善的品质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能够拥有一份大地的情怀,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开展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体育组、年级组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篮球竞赛,举行男女教师羽毛球赛、“工会杯”男女教职工乒乓球赛,师生、家长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已经制度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加强法制、卫生以及安全知识的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安全教育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听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等。政教处编写了《学生安全歌》,用韵文的形式,把安全、卫生、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展示给学生。政教处、团委、语文教研组定期联合举办“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学雷锋,见行动”、“做好平凡事,感动凤中人”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学生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对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平凡的生活中,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并坚持做下去,我们同样会感动别人,同时也会被别人感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促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现代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传统先进文化的熏陶和现代文明风尚的感染,在优良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磨砺品质,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

14.我国特高压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篇十四

二是特高压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自主设计和制造了世界首台1 000 kV、300万kV·A特高压变压器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1 000 kV、96万kvar高压并联电抗器。特高交流开关设备开断能力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特高压直流关键元件6英寸晶闸管已研制成功。

三是特高压标准化工作居世界领先水平。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特高压交流1 100 kV电压被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大电网组织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家电网公司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化管理局提出的成立“直流电压1 100 kV以上高压直流输电新技术委员会”的提案获得批准, 秘书处挂靠在国家电网公司, 打破了发达国家对电力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长期垄断。

15.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成果研究 篇十五

为了对以上问题加以解决,使整个的经济和社会能够得于良性循环。处于60年代末的朴正熙政府,迫切需要对整个农村社会经济进行一次大的改革。这也就是韩国“新村运动”出现的动因之一。改革从农村开始后来燃烧到了工厂、学校,继而燃遍了全国,最后成了一场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精神大改造的全民大运动。通过“新村运动”,当时非常严峻的农村贫困化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居住者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地缩小,甚至有一段时期还有所超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新村运动”整个韩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精神面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这也为韩国以后的经济快速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存在着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行,农村人口的流失现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萎缩,都农收入和地区间收入的不断扩大,同样也发生在了韩国的发展过程中。

在“新村运动”进行以前的60年代初,朴正熙政府开始实行城市工业化。由于工业化,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也随着城乡收入的拉大,导致了城市周边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到了城市。

1960年全国的农业人口数为1.456万,占据到

了总人口的58.3%;到1970年,也就是“新村運动”的开始之年份,农村总人口虽然增长到了1.581万,但占总人口的比率却下降到了44.7%;到了1980年“新村运动”临近结束之际,农村人口已下降到了只有1,083万,只占到总人口的比率的28.4%,短短的10年间,人口比率就下降了16.3个百分点。

农村人口如此急速的减少,带来了因农业劳动力不足而导致的深刻社会问题。在农村流入到城市的人口中,大部分是年轻的青壮年劳动力,因此,农村中的老龄化、妇女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在部分农村中出现了农业劳作后继无人的现象。我们如果从50岁以上农村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率情况来看,在1960年只占14.38.28%;到1970年“新村运动”开始之年份就达到38.2%;到了[新村运动]快要结束的1980年,这个比率则高达到了46.1%。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农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率和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地下降。1965年农业还占国民经济(GDP)的36%;到了970年下降到了26.7%;到了80年就下降到了只占14.9%。由此可以看出,以前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农业已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农业主导地位的丧失,农业经济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自然地越来越小。农民只依靠从事农业的话,生活将很难维系,农民不得不依靠从事其他农业外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所得。从1970年到1980年,农民的农外收入从62元快速增长到了938元,10年增加了15倍,1980年,农民的农业外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34.8%。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不仅城市和农村的差额越来越大。就连农村之间,也随着地域的不同,发展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近郊,由于拥有较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的地方渐渐地被城市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流入到了这里,最后,造成了流动人口超过了本地人口。随之人口混住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边远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就拿京畿道来说,由于地靠首都首尔,这样的变化最为的明显。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1975年到1980年的6年间,只有京畿道和济州道的人口在上升,而其他道的人口都是在下降。这其中以忠清北道下降的速度最快,下降了20.6个百分点。

另外,到79年末为止,京畿道的农村收入和其他地域相比,也相对的处于优势地位。

还有,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和城市之间在收入方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同时在其他方面的差距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比如,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各个方面,农村都处于下风。所以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急需对农村进行一场大的改革,这也就是“新村运动”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农村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新村运动”,韩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使落后的农村有了新的气息,农村的基础设施得于改善;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于在一段的时间内还超越了城市;别外在医疗、教育福利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可喜之处就在于因为“新村运动”整个韩国的国民精神变得了空前的团结。

下面,我们通过“新村运动”进行前后的这些变化,来窥视这场改革带给韩国农村甚至整个韩国在经济和社会精神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的意义。

(一)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的改善

从1970年“新村运动”实施开始,发展到1980年。在这十年当中,农村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增强。从基本面着眼来看,农村的生产基础有了明显的改善,村中道路铺设、农路改善、小桥梁的架设等的实际完成情况都比1971年当初设定的目标要高,甚至超过了许多;在农外收入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在生活环境方面,村会馆建设比起住宅改良、乡镇改善方面都占据了相对高的位置。

可以说,从1970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的“新村运动”在生产基础、农外收入、生活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改变。

(二)城乡收入差别逐渐缩小

“新村运动”的影响波及到了整个韩国的各个方面,这是个不争事实。首先拿“居民所得”这个能直接反映城市和农村之间生活水平的指极来看,1970年即“新村运动”开始的当年,农民家庭所得只占城市家庭所得的67.1%,但是在1974年到1977年的4年间,随着“新村运动”不断地成功开展,农村家庭收入超过了城市家庭的收入,特别是在1974年这个比率达到了104.6%,就是到了“新村运动”即将结束的1979年,这个比率也高达到84.7%。农村和城市劳动者收入差距被缩小亦是个勿庸置疑的事实,换句话说,“新村运动”对农民收入的增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医疗、文化福利的改善

1970年随着“新村运动”点火实施,并迅速在全韩国蔓延,很快成为了振兴韩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伴随着农民意识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民对于文化医疗福利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涨,特别是对自身和家庭健康的关心。以此同时,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提高农民的医疗、文化福利的意愿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

Ⅰ.医疗活动

政府对无医的村庄和岛屿采取了移动诊疗方法,积极组织各种移动医疗小组,自带医疗设备进行巡回诊治活动。医疗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通过移动医疗活动,全国的急性传染病率逐渐成下降趋势。1970年,传染病的患病人数为每10万人中96.6名。经过持续的预防接种和对传染病的控制,到197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只有26.2名。对于偏远农村农民实施的口腔疾病预防活动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从1970年开始到1979年,共为107.7万的农民进行了口腔疾病方面的治疗。另外,通过政府补助、免费的方式,对医疗脆弱地区农民进行的例行检查和BCG疫苗接种活动,使70年结核病发病率的4.2%,下降到了80年的2.3%。再后来,通过对抗结核的2次用药,使结核病的患病率下降到了只有1.6%的程度,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此外,还开展了各种的移动医疗活动、免费医疗活动。比如,水产业协同组合部通过船舶医院,从1972年到1979年共对57.5万渔民进行诊疗;还有许多的军队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定期开展医疗活动。

2.医疗保障立法

从1977年1月4日开始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目的是为了那些得了病而不能入院治疗的低收入阶层和健全整个社会的活动。

并在1977年实行的《生活保护法》中,把无生活能力和低收入者也列入了医疗保险的对象,包括149.7万的无偿医疗患者和184.8万名的低收费的有偿患者。这其中山村农民和岛屿农民患者占到了60.4%。

1978年制定了《医疗保障法》和<施行规则>,又追加了灾民和性病患者作为援助的对象。这样一来,无偿医疗的患者就高达220.7萬名,一般的低收费有偿患者也达到了187.7万名。如果按区域划分的话,当时总的受诊人数为95.9万名,其中市区受诊人员达42.8万名,占全体的44.6%;农村受诊人员达53.1万名,占全体的55.4%。

另外,从1977年到80年,国家和地方投入的财力达26,522百万韩圆,受益人数达2510.1万人。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特别的保健事业,该事业的意义不容忽视。在韩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项制度的建立成为构造医疗体系的基础,意义深远。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够为生活困难的低收入人群得到医疗;另一方面也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因为良好的医疗保障,缩小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医疗差距,对地域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国民和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就学热情高涨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把“新村运动”作为契机,呈现出了对子女教育非常高的热情。在一项有关对农民子女教育热情度的调查中,回答“有很大的提高”的比率高达54.3%;“一定程度提高”的比率为36.4%,“其和过去一样”的比率为6.4%,“反而下降”的比率只有2.9%。

不难看出,持肯定意见的人数高达90.7%,从中可以肯定地得出,农民对子女教育的热情是越来越高。

另外,从1977年到1980年,学生的就学率也是越来越高。从1977年到1980年,就业青少年回校接受再教育的人数每年也都在增加,1977年回到初中和高中学校的青少年只占全体青少年数的3.0%,但是到了1980年这个数值就增长到了14.5%。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新村运动”的不断深入,全国上下对于知识的渴就度是空前地被激活,人们的就学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

4.精神方面的改善

根据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的理论:物质文明的提高,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精神文明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也是有阶段性的。比如,人们在相对而言贫困时,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的内在精神也会随之增长。但当物质文明极丰盛之时,人们的精神文明就不一定会随之提高,有可能还会发生下降。

韩国从20世记70年开始推行的“新村运动”,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随之提高,有人把它称作为“新村精神”,也叫做“新村运动精神”。这其中,勤劳、自助、协作、自立被称作为新村精神的4个基本要素,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其他的要素,比如,坚定、诚实、俭约、利他主义和牺牲。这些要素贯彻在整个[新村运动]的过程中,成为了全面共同追求的目标。

根据韩国首尔大学的金光雄教授的研究,把“新村运动”10年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1970——1971年为初期计划和试验阶段;1972—1973年为着手期;1974——1976年确立期和 1977—1979年为成熟期。在这10年中,新村精神的9个基本要素在韩国总统的35次演讲文中(其中朴正熙总统34次,1979年的崔圭夏总统1次)出现的频率也是不同的,反映出不同时期对精神要素所强调的不同。其中“勤劳”成为出现最频繁的词语共计出现227次,其次是“协作”218次、自立95次、俭约61次和坚定31次,诚实和利他主义分别为24次。

另外,根据1980年7月韩国内务部研修院,对138名地方公务员关于“新村精神”变化认知的调查。此次调查对象的年龄都在30—61岁之间,高中毕业以上文化。实际的工作经验在1—31年之间,这当中以工作年数在15—20年的人为最多。

此次调查的问题为“你对过去10年,‘新村运动精神’持何种看法?”。+10分为最肯定的看法,-10分为最否定的看法。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被调查公务员的回答大部分是在接近于-5分的位置。也就是说,作为[新村运动]的间接指导者,对“新村运动”在精神方面的变化还是持很大的肯定意见。

那么,作为[新村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农民,又是持何种的看法呢?根据1975年首尔大学行政调查研究所,把3535名普通农民作为标本对象作的调查得出:

从上表我们也可以看出,1975年和1970年比较,勤劳、协作和坚定的变化上涨率都在20%以上,利他主义和合理性的变化上涨幅度也分别在13个百分点以上。

结论

本论文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简单地分析了“新村运动”发生的原因,并从4个方面展示了“新村运动”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和精神成果: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的改善;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别逐渐缩小;第三,医疗、文化福利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第四,精神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以上4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韩国的“新村运动”在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大大改变了韩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种改变是全面的,并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作者单位:韩国高丽大学政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新村运动的理念和实际[M].首尔大学新村运动综合研究所,1981

上一篇:化验室仪器设备内部校准制度下一篇:职专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