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写作材料

2024-06-16

入党写作材料(精选12篇)

1.入党写作材料 篇一

入党材料总体要求:

1、所有入党材料必须手写,不接受打印材料;

2、所有入党材料须用黑色水笔书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字迹须工整、清晰;

3、不得随意涂改,同一个书写人的字迹前后要统一;

4、部分材料要署名、盖章并注明时间,切勿遗漏;

1、入党申请书的书写格式及规范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1)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第二,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第三,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第四,个人的履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请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请党组织审查”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

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 ххх ”,下一行写上“ хххх 年 х 月 х 日”。

(5)字数不少于三千字,落款需要有本人签名及时间(时间精确到年月日);

(6)特别注意:入党申请书中用语应是“志愿加入”,而不是“志愿加入”,否则不合格。

2、思想汇报的书写格式及规范

(1)标题。居中写“思想汇报”。标题下一行写“201x年——201x年第x季度”

(2)称谓。即汇报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季度行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写思想汇报,是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向党组织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情况。具体内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对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有所收获,可以通过思想汇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思想认识上新的提高及存在的认识不清的问题向党组织说明;如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什么看法,可以在思想汇报中表明自己的态度,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参加了重要的活动或学习了某些重要文章,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写给党组织;如果遇到国内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则要通过学习提高对事件本质的认识,旗帜鲜明地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产生矛盾的问题,可以把自己有哪些想法,如何对待和处理的情况向党组织汇报;为了使党组织对自己最近的思想情况有所了解,就要把自己的思想状况,取得哪些进步,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提高的打算写清楚,等等。

(4)结尾。可写上自己对党组织的请求和希望。一般用“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或“希望党组织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等。最后,要署名和注明汇报日期。一般居右书写“汇报人: ххх ”,下一行写上“ хххх 年 х 月 х 日”。

(5)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共有4 篇思想汇报,可多写,但每个季度(三个月)必须有一篇,且第一篇思想汇报书写时间应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三个月后;若延期则延期的每个季度补一篇;

(6)字数不少于三千字,每季度应定期交由培养人(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起,至迟三个月交一篇),培养人并在考察登记表上填写考察意见,考察意见的时间应在入党积极分子交由的思想汇报时间后的一周左右。

3、自传的书写格式及规范(字数要求:最少四千字字)

书写时间应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后一个月内书写

<1>标题。居中写“自传”。

<2>正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个人成长经历。一般从小学或七周岁写起。要写明何时、何地、在什么学校读书或从事什么活动;担任过什么职务;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何时、何地、何人介绍加入过何种进步组织、反动组织或封建迷信组织,任何职务,有何其他问题等。第二,个人思想演变过程。这是自传的主体部分。一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阶段地写明思想演变过程。如对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感情和认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态度;特别是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对自己思想和世界观的影响;经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所发生的思想变化等。通过以上这些思想变化过程的清理和回顾,总结成长进步经历,提高思想觉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第三,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家庭主要成员情况:主要指父母,已参加工作的兄弟姐妹,以及与本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亲属的职业和政治情况。主要社会关系情况:主要指与本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直接联系的亲友等人的职业和政治情况。

<3>结尾。本人要署名和注明日期。一般居右书写姓名“ ххх ”,下一行写上“ хххх 年 х 月 х 日”。

4、自我剖析的书写格式及规范:

<1>标题。居中写“自我剖析”。

<2>正文。只能写缺点,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个人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原因分析。第三,整改措施。

<3>结尾。本人要署名和注明日期。一般居右书写姓名“ ххх ”,下一行写上“ хххх 年 х 月 х 日”。

<4>书写时间应在列为发展对象后,字数不少于六千字。

2.入党写作材料 篇二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材积累,阅读训练

近年来,初中写作教学比较重视写作思路的训练,强调拓展思路,提倡“多角度构思”、“新概念作文”等。比较起来,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常常不被重视。教师在作文课上,大多是在写作文时零星地做些点拨、启发,缺乏有计划、有系统地指导学生积累、运用写作素材的训练。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积累,不能有效指导,以至于学生所积累的写作材料无非是好词好句、论据大全、名言集萃之类。而且,大多数学生是积而不用或不会运用。在写作材料方面要下足哪些工夫?许多教师也颇为茫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老难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下面是山西平陆县部官中学周萍老师的文章《一堂室外作文课纪实》: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以自己特有的敏锐,意识到学生在通过“特殊”的方式给我传递信息: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宣布:“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到野外去上。”

一出校门,学生们个个就像出了笼的小鸟,扑向令人神往的大自然的怀抱。时值清明,各种花竞相开放。我选定的去处是一块桃树和油菜套种的田地。学生纷纷诵出历代咏花的名句及老舍等名作家的文句。

接着,我提议:“我们部官的桃花远近闻名,再过几天,就是冀都第十七届‘桃花年会’了,我们下面就咏桃花,好不好?”学生们用掌声作了回答。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我又因势利导:“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桃花,以导游的口吻,向到‘桃花会’来游览观光的游客介绍一下,怎么样?”这下,学生们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细心地观察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创作出了一篇篇的“杰作”:“它一般有五片花瓣,也有的多达六七片,花瓣的颜色是外浅内深。桃花的花期是一至两周,刚开的时候是浅粉色,渐渐地就变成了深粉红,像姑娘的脸蛋一样……”“桃花快凋谢时,叶子就慢慢长出来了。桃花的精神很可嘉,当她飘向大地之后,便化作春泥滋润桃树,为桃子的生长献上自己最后一片心意……这正是龚自珍所歌颂的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写照。”……

此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我们部官的桃花香飘万里,引来了八方游客;我们冀都的桃子更是久负盛名,招来了四海桃商。作为‘桃都’人,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有关桃子的故事。”最后,我想来个轻松结尾,于是提议,看谁说出带有“桃花”字样的电影、电视剧、戏剧、小说及歌曲的名称。这更难不倒学生了。“《桃花扇》、《桃花雨》、《桃花仙子》、《人面桃花》、《桃李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看得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直到回家路上,学生还意犹未尽。

回来后,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篇篇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习作便交了上来。

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教学不能受太多的约束,要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了解自然,关注社会,洞察人生,体验真情。这样,学生才不至于下笔无文,空发议论。这样,作文教学才可能出现“桃杏竟艳”的春天。

由此可见,首先,参加实践活动,可积累鲜活的材料。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亲身经历过的题材所写出的文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对亲身感受的内容往往写得十分具体,而从其他角度写出的文章则显得略有些淡薄。其原因在于亲身经历过的有真情实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我们可以设法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等,这些活动对于积累更好的写作素材是很必要的。

其次,要注意切合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事物,主动搜集写作材料的欲望。观察的事物必须是可感的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观之有物,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要多引导学生积累鲜活的、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实践、课外阅读所得写成日记,可整理成卡片,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写作素材的文件包或文件夹。

再次,加强阅读训练,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功不好,想写出高水平的习作谈何容易。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一般来说都是思想内容深刻、语言文字也好的有代表性文章和作品,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思想观点,研究写作方法。但仅限于学习课文还不够,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诗文,并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整理在笔记本上,等到写作时有选择地充实到文章中去。但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亲自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同时,不要只着眼于不同类型材料,还要注意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材料。对于同一题材,可以叙述,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可以是寥寥几笔传神的白描,还可以是直抒胸臆的人生感喟、富有哲理的感悟。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就不难把握不同文体的写法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3.立足课本,积累写作材料 篇三

【摘 要】:高考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迁移,所以课本是基础,我们要充分立足课本,为写作积累材料。课本选取的散文名篇有丰富、精美的语言素材,一些议论文名篇还有可供模仿的篇章结构。同时,课本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只有重视课文,并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用好课文,才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为适应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打下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本 写作 积累 素材

现在的高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很少原原本本地出书本里面的题目,而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实现考查目的,语文更是如此。基于这一点,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语文课本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事实上,课本是基础,是很多专家共同研究的结果,如果学生真正对课本十分熟悉,有很深刻的理解,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关键是怎样使用教材。

笔者对语文课本感受最深的就是可以从里面获得很多有关写作的材料。如果我们能把课本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那么就会有所收获。下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课文里有生动、精美的语言素材

课标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而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文采部分也要求: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获得发展等级分,要靠平时的积累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课本里就有很多名篇佳作,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这些文章可给学生提供生动、精美的语言素材。如《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用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顿然生辉。又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从句式上看,这里运用了整齐的对称句式,富有节奏美、音律美,而且精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感觉与兴趣。可见,课文提供的语言样式,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能模仿的。我们常常感叹学生语言贫乏,便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积累作文资料。当然,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很好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学生的学业负担重,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积累语言材料,因此,积累较少。如果我们能用好课本,培养学生善于从课本中发现、模仿、运用语言素材的良好习惯,那么,学生的语感就不愁培养不起来,学生也就可以在课文学习的同时积累比较多的写作素材。

二、课文里有可供模仿的篇章结构

高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很多都适合写议论文这种体裁,而对于刚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如何谋篇布局,使得行文思路清晰,则是一个难题。课标要求书面表达要做到“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一篇文章的逻辑性确实很重要。思路不清晰的文章就好比枝干折断的树木、梁檩断裂的房屋,无法立起来。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议论文的这些典型结构,课文都提供了范例。例如《六国论》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二、第三段分别围绕这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除此之外,我们的学生平常写作的时候经常是举了一个例子,没有过渡,没有分析,就又另起一段举另外一个例子,这就构成了一个论点加几个例子,没有过渡句、过渡段的架空式的议论文结构。金开诚的《漫话清高》在运用过渡句方面比较有特色,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习和效仿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

三、课文里有丰富的写作素材

笔者所教学的对象是县级重点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来自农村,阅读量较少,积累不多,议论文写作时经常用的就是这几个例子——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一千多次才取得成功;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著地为文学而战等。有时不免显得牵强附会。其实,课文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学习课文就可以积累很多写作的素材。

在讲授《失街亭》这篇课文时,笔者出了一道讨论题:以失街亭这个故事以及马谡、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作为论据,能证明哪些观点?学生很积极地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马谡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办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纸上谈兵,死搬教条,否则会失败”、“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等观点;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以及“领导者在关键时刻要果断坚决,用人不能讲情面,否则会造成被动”等观点。可见,如果立足课文,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那么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由此可见,课本中有丰富的可供学生使用的写作资料,老师应当指导学生学好课文,用好课本,做好有关的积累工作。

在平常的积累当中,让学生除了对课文里的名言警句、经典事件、典型人物作好分类整理,还要进行深加工。我们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应指导学生把课内素材积累与观点引发结合起来,构建有关课文内容的论据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基于这一点,我们指导学生把课内素材积累与观点引发结合起来。在一次讲评作文的时候,以《勾践灭吴》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写作的素材:①从勾践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的角度:为了事情的成功,勇于承受挫折、痛苦,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②从勾践灭吴的史实的角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重视“民”的作用,才能成就大事业。③从伍子胥直言劝夫差不可接受吴国的议和的角度:伍子胥忠心为国,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谏词直陈利害,铮铮有声。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分析方法,对1-4册的课文进行思考,并从不同角度提炼出相关的观点。这种做法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积累了素材,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对教材内论据材料的处理,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表述要有分寸、阐发要到位。

总之,要写好一篇作文,不能仅凭一日一时的功夫,而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课本材料的积累。不仅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材料,还应从各科的学习中积累收集材料,做一个有心人,就不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我们只有重视课文,并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用好课文,才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为其适应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打下厚实的基础。

4.入党文书写作 篇四

我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乐意为共产主义而斗争!

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层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好处的忠诚代表。党把所有从人民的利益动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基本主旨。

我,作为中华国民共跟国的正当国民。从小就对党的性质,职责有所懂得,我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改造开流放步获得成绩,综合国力一直加强,人民生涯水素日益进步的进程。我亲身处地地领会到党给咱们的美妙生活,使我更酷爱这个进步的组织,憧憬成为她的一员。所以我就下定信心,在未几的未来我要成为一名光彩的共产党员。

今天,我固然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但我晓得自己在政治,思维改革方面还远远不足,因而盼望党组织从严请求我,以使我更快提高,我要用一名优良的共产党员的尺度要求自己,尽力战胜自己的毛病和不足,做到拥戴党的纲要,遵照党的章程,履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为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一员〉做出本人的奉献。

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严厉要求自己,不断完美自我,踊跃工作,在思惟上和举动上更濒临这个目的。请党组织在实际中辅助及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5.入党申请书写作 篇五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衷心地热爱党,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 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 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农民为天然同盟军的无产阶级的 政党。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以实现共产主义 为最终目标,是真正民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拯救了人民,党领导了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将黑暗从神州大地上驱逐,使中国面目焕然一新;是党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 立了独立、自主、自强的新中国;是党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从此站 了起来,挺直了脊梁,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胜利而奋斗。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航标,人便会迷失 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 义和生命的价值。要成为跨世纪的优秀年轻人,就要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去靠拢。怀着对党的无比崇敬,我愈发地渴望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参加工作后,我 努力在思想上、组织上向党靠拢,通过党组织的关心和教育,我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渴 望像共产党员那样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我愿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我渴望伟大的党的指引,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因此,我恳请党组织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并批准我入党的申请。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因为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事业中, 为中国的 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份微薄而坚强的力量。长期以来,我坚持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通过多种 的政治的学习,使我深刻的领会和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党的认识,自觉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坚定了我要加入中国共 产党的信心,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懈奋斗。

我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锋,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充满为共产主义 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勇气, 才能在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 的智慧和汗水。我深知,未来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实现国家的兴盛强大,作为执 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她将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假如我能如愿加入 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党员,我将会按照党章和党的指导思想指导 自己实践,肩负起党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深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使我更快进步。今后,我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 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恳请党组织帮助、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入党申请书写作格式

1、标题:一般写”入团申请书“

2、称谓:一般写”敬爱的团支部“

3、正文:主要包括:(1)对团的认识;(2)入团动机和对待入团的态度,表明自己的入团愿望;(3)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4)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等,入团申请书和入团志愿书的写法。

4、结尾:一般写:”恳请团组织批准我的入团申请“作为正文结束,加”此致,敬礼"等用语结束正文。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及注明日期。

二、《入团志愿书》的填写要求。

1、出生年月:应填写公历时间,入团申请书《入团申请书和入团志愿书的写法》应具体填写年份和月份。

2、籍贯: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具体填写从省至县级行政区名称。如:湖北省谷城县。

3、文化程度:指现有文化程度。

4、本人简历:一般应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以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学习(工作)为一段分段填写,前后时间要互相衔接,同时要填上所任职务和对填写人这段经历最熟悉的证明人。

5、入团志愿的填写要求:(1)将自己对团的认识写清楚,主要包括对团的性质、纲领的认识和理解;(2)说明为什么要加入共青团;(3)准备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团员等。填写入团志愿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实际填写。

6、介绍人意见:(1)根据被介绍人的表现写出综合性的意见,写明被介绍人的优缺点;(2)表明对被介绍人能否入团的态度;(3)介绍人签名。

7、支部大会决议:应写明本次支部大会召开的时间,本团支部共有团员总数,实际出席本次支部大会的团员数,讨论的意见综述及表决结果,并由支部书记签名。

8、总支部委员会意见:应写明总支部委员会的审议结果,并由总支部书记签名。

9、其它栏目要填写完整。

1.入党申请书写作指导

2.入党申请书范文

3.怎样写入党申请书范文3篇

4.入党申请书写作指导

6.入党常用文书写作要求 篇六

一、基本要求

1、标题

居中写“关于征求对×××同志入党(或转正)问题的群众意见座谈会记录”

2、正文

主要内容包括:

(1)时间:××××年××月××日

(2)地点:××××

(3)主持人:×××(本人签名)

(4)记录人:×××(本人签名)

(5)参会群众:×××、×××、×××、×××、×××、×××(本人签名)

(6)意见内容:

×××(发言人甲):×××的优点:„„;不足之处:„„。(最后,对于是否同意其入党或转正进行表态)

×××(发言人乙):×××的优点:„„;不足之处:„„。(最后,对于是否同意其入党或转正进行表态)

×××(发言人丙):×××的优点:„„;不足之处:„„。(最后,对于是否同意其入党或转正进行表态)

„„„„(发言人不得少于10人)

(7)结论:

主持人(归纳座谈会意见):综合以上群众意见,该同志的优点是:„„;不足之处是:„„。(最后,对于发言群众是否同意其入党或转正进行归纳总结)

3、落款

在群众意见座谈会记录的最后,要由主持人签名和记录人署名以及注明日期。一般居右书写“记录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二、注意事项

1、除正文的“(2)主持人:”与“(5)参会群众:”这两部分需要主持人与参会群众本人签名外,群众意见座谈会记录的全文必须由记录人一人书写,包括正文的“(6)意见内容”与“(7)结论”两部分的发言人的姓名;

2、必须手写,不可打印;

3、应使用16开稿纸书写;

4、应使用碳素笔或黑色墨水钢笔书写;

5、字迹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可出现错别字;

6、不要出现明显涂改,如有细微涂改,申请人要在涂改处签名或按手印;

7、在第一页的右上角写明发展对象或转正对象的班级;

8、党支部委派1至2名正式党员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发展对象或转正对象的反映;

9、座谈会群众不得不少于10人,一般由发展对象或转正对象所在班级的普通同学、班(团)干部、宿舍室友组成;

7.浅析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七

二、视角独特, 力求创新

如上所述, 命题人往往拿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之类作为阅读材料, 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信息作文。考生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观照材料:一是注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鲜活的材料;二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庞大的资源库提取材料;三是“点化”旧材料, 对传统的材料, 要从新的视角去观照, 或对其进行装修、改组、翻新等。力求离弃旧视点, 立足新角度, 谱写新篇章。

三、材料引述适当得体

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但许多考生不懂得引述材料的技巧, 习惯在文章的开头复述材料, 或者把材料当一个论据来用, 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 将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的冗长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 都是不合适的。

那么, 写材料作文时应该怎样处理试题提供的材料呢?首先, 概括引述。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有几百字, 大家都将其引述在文章中, 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如果能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的笔墨引述, 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次, 引述关键语句。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 往往是文章立意的关键点, 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再次, 续接材料法。如果材料是叙述性的, 自己构造故事的能力又强, 用续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 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以材料的结尾为媒介, 或浮想联翩, 演绎神异故事;或精研深思, 前瞻事态未来, 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

四、结构安排要合理

材料作文的结构至少要由三部分组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语文教材几经更新, 课文的深度和难度均有所加大, 对于教师和刚进入初中尚缺乏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学生来说, 教好、学好语文课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 教师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学有所得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思想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课文重点, 把握教学关键, 突破教学难点,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如何花一两分钟, 用三五句话把学生引入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必须找好突破口。

一、以情为突破口, 使学生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主观爱憎是通过作品来体现的, 所谓“感人者, 莫先乎情”。所谓抒情, 顾名思义, 就是抒发感情, 作者通过作品抒发和表露感情。抒情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它能抓住读者心理, 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产生共鸣, 能对读者起到陶治情操, 激发斗志的作用。因此, 语文课文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 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 进入角色, 缩短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如教柯岩的《周总理, 你在哪里》一诗, 破题时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到:这是人们在深沉的呼唤、急切地寻找周总理。因此, 必须以“情”为突破口, 带着对周总理的深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披文入情, 用激越而深沉的感情朗读, 带领学生从高山、大海, 到森林、边疆;从五湖四海, 到祖国心脏, 急切地寻找人民的好总理。然而, 周总理毕竟离开了我们, 找啊, 找啊!找到的只是他留在整个世界的足迹, 留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这样, 抓住了突破口, 学生不仅能理解作者如何紧扣“寻找”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 而且为学生理顺了一条领悟全文的思路, 把学生融入与人们一道寻找周总理的氛围之中, 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以物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景抒情, 以物言志, 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因此,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 以物为突破口,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扣学生的心弦。有的散文, 感情深沉而不激烈, 往往依赖于读者的文化素养去体味和觉察, 缺乏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初中生不喜欢读这类文章。要把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好, 教出情趣, 找到以物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尢为重要。如教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一课,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乍一读, 确实难解其中的滋味, 但可以从文章托物言志见精神、“以小见大”的特点出发, 抽出“纺车”这个“物”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段只有几句话, 但仔细读来却有一番意味。作者对他使用过的那辆纺车, 充满了怀念之情, 但他并没有用通常的抒情方式去写, 使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一点破, 学生就会发现。作者此时是运用连比的手法来表达他对那辆纺车像怀念朝夕相处的老伴, 像怀念并肩战斗的战友一般的深情。一连两个“提起他”, 又表达了车留心系的一往即述读材料归纳论点, 联系现实分析论点, 总

结全文强调观点。述读部分要简洁明了, 切忌

照抄原文;联系实际部分是全文重点, 要详许多亮丽的色彩。

写;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要照应材料, 照应文六、文字要有感染力题, 应言简意赅。

五、运用修辞语言美

一篇好文章不仅要观点正确, 结构合理, 还应有优美的语言。文章中多用比喻, 会使文章更富于形象的魅力;文章中多用拟人, 会使语言生动有趣味, 充满活力;文章中多用排情深, 真有一唱三叹之妙。紧接着, 教师再提出为什么作者怀念那个和农村的纺车一样, 人人都使用过的普通纺车呢?从这里突破, 便激发了学生从普通中找出不普通———“纺车”, 解决了生活问题, 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物质条件之一, 从而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思想感情;进而再深入理解纺车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思想武器之一的主题思想。然后, 抽出第五自然段, 提出“为什么说纺线劳动是一种很有兴趣的一生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问题, 学生阅读讨论后容易明确: (1) 从视觉方面描写纺线劳动, “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 (2) 从听觉方面描写纺线的声音是“和谐的、优美的”。使用这两种感受具体说明“兴趣”的含义, 前者绘形, 后者绘声, 既使我们看到一幅生动的纺线图, 又使我们听到一支动人的纺线曲。特别是“像……像……”两个比喻, 贴切、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这两段的突破, 能让学生发现当年的革命队伍, 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压倒了物质生活的艰苦和困难。凭着崇高的理想, 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 夺取革命胜利。然后, 统观全文, 其他段落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以题为突破口, 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心

文题又叫文章的标题或文章的题目, 题是人的额头, 目是人的眼睛。额头和眼睛是最具特色,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般说来叙事作品的题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内容, 因此大部分标题都是标示题旨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标题就跟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一样。有的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性格与思想。有的文章一看到它的标题, 就知道它的内容, 以及给人的启迪。因此,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 以题为突破口, 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心。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 尽管学生能读得有滋有味, 却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深刻思想。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文章标题“变色龙”几颗字为突破口, 尤其是那个“变”字, 要求学生阅读中相互讨论找出奥楚蔑洛夫的几个变化过程, 提出“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怎么变?”的问题, 通过主人公因狗的主人变而对狗在语言、行动、表情上的一次次变化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进而认识当时俄国社会黑暗的现实。语文课文教学中要找好突破口,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 仔细咀嚼, 反复品尝, 把蕴涵在字词中的意和景物精华充分挖掘出来, 从而使学生领会文字的妙处, 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

总之, 在教学中找好语文课文教学的突破口, 是提高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永顺县首车镇职业中学)

比, 会使文章更加有气魄。一篇文章如果适当运用修辞, 斟词酌句, 那么就会给文章增添

感染力, 书写是否工整也是考试作文很重要的一环。

总之, 材料作文的写作是一种创新,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平常一定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滴水穿石, 熟能生巧,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 只有多写了, 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8.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材料 篇八

一、热爱生活,勤于观察,精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永远宠爱那些对生活有爱心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题目。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激发学生拥抱生活的热情。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找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枯竭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找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艺术家。”虽然不可能要求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成为艺术家,但是也应该让他们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用心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和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才会关心身边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才会用心去寻找生活着的真善美,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二)观察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他的话,我们变一种说法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题目,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有所发现,就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鲁迅先生教诲青年时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在《拿起笔来之前》中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这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重要功用就是收集材料。“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耳闻目睹来体味其中的意趣。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味、新鲜的事,观察形形色色的人,观察各种各样的物。

观察可以分两种:一是有意观察。有意观察是指有目的的观察。即按照事先预定好的写作目的而进行的周密的、系统的观察。比如,魏巍作为一位战地记者曾三次入朝,他将自己所见所闻写出了情文并茂、拨动祖国人民心弦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一系列的通讯。

还有一方面就是无意观察。无意观察是指生活中随时随地、不自觉地进行的观察。我们第一手写作素材大多数来自无意观察。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在观察、体验生活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和导向性,不要仅仅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抛弃为作文而观察的思想,否则,会失去许多有用的东西。在观察生活中捕捉信息是靠无意观察。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果戈里将自己平时的观察所得命名为“万宝全书或日用百科全书”,这本“全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资料和素材。

(三)思考生活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上,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概括和提炼。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就必须进行思考。惟有多思多想,才能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悟出别人没有悟出来的东西;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来,才能炼就一双“慧眼”,反过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自觉地去寻找生活中的热点,捕捉生活中的重点,从而发现更多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总之,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面对生活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主动去搜集写作素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写作题目。

二、广收博览,关心时事,做时代的追随者

白居易的诗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很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应该为现实而做。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谁能够及时地获得社会上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紧扣生活的命脉,跟上时代的步伐,谁就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很多,现代中学生是被媒体、网络包围左右的一代。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统计,在青年的重要信息渠道排序中,报纸、电视和网络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他们对时尚信息触角敏锐,不管是伊拉克战争,还是奥运会,不管是日剧还是韩流,都能迅速地折射到他们的文章中来。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料优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收集、扩大社会信息,并能够去粗取精,获取有价值的、积极的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材料库。比如奥运圣火的有关信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来关注时事动态,也可以阅读报纸杂志了解各国对此的态度和行动,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有关奥运会圣火的知识。

三、博览群书,广收博采,做书海浪花的采撷者

中国自古推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书籍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种生活。阅读书籍,实际上是在超越时空认识前人的生活,认识历史生活。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仅占20%,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当代作家叶文玲有一篇《我的“长生果”》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她的影响。阅读文学作品给她以知识,给她以启发,给她以灵感,伴随她成长,促使她成功,因此她把文学名著比作“长生果”。的确,人不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战争与和平》,阅读参考了700多种历史著作。巴尔扎克白天在图书馆里查资料,晚上再进行创作,就这样写出了《人间喜剧》。会读书的人,多读一定会有丰厚的沉积,那么,对生活的敏感度会更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也一定会更高。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博览群书,单是《三国演义》就读了十几遍,因而能够在考场上采用文言文写出情文并茂的感人故事。阅读优秀的书籍,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并且在熏陶感染之中丰富了感情,观察了社会,品味了人生。为了打牢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广泛地积累写作素材。

四、细心研读,学以致用,做课本素材的创新者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我们的教材中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作。我们要以“举一反三”对文章进行“改造”,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一)根据需要,对课文进行“故事新编”,对它们进行改造。可以改造主题,可以改造体裁,可以改造情节,甚至是改造人物形象,使它们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比如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阿Q正传》等,我们可以置换一下人物生活的时代和生活的场景,写一篇《祥林嫂后传》、《阿Q新传》,让他们置身于新时代,赋予他们新的生活,演绎一段或喜或悲的故事。

(二)对原文的主题、内涵等换位思考,进行创新和演绎。比如200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刺秦》其实就是对课文《荆轲刺秦王》另向思考的结果。作者没写荆轲刺杀秦王的悲壮,而是重在写荆轲为避免生灵涂炭而放弃刺杀秦王的痛苦抉择和决断,使这一历史故事有了更新的、更深的立意,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

(三)对课文中的空白之处、高度概括或者一笔带过的地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惊天之作《金瓶梅》不过就是《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个情节扩充而来的。比如《项链》的主题一向有争议,但是作品在结尾处戛然而止,我们可以以此作契机,通过补写结尾来表明自己的见解。

(四)对课文做更深层次的挖掘,或者做更广泛的横向拓展,以求其未尽之意。《杜鹃枝上杜鹃啼》引导学生了解了杜鹃所代表的文化物象以及反映的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推开去,收集更多的材料,从花鸟草木这一话题更广泛地来关注这个话题,去接触、理解更多文化物象,由此而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和文化底蕴。

五、广泛交流,汲取经验,做材料的集大成者

有一种非常形象性的说法:一人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一人还是有一个苹果;一人有一个思想,交换后一人则有两个思想。这说明了交流的重要性。积累素材同样需要进行交流。

学生每天做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对生活有什么感悟,从媒体收集到什么信息,阅读了什么书籍……及时地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有一定的写作储备。如果我们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再加以适时点拨,让学生交流互换一下,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生活材料。而且还可以通过交流,让学生从别人的积累中得到启迪,自觉不自觉地结合别人的经验来开拓他们的思路,从而丰富积累的途径和经验。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能不能找到写作素材,不仅仅是方法问题,关键的还要有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要有比较强烈的写作意识,要有不懈的毅力,否则,要想写出好文章来是不可能的。

要让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实现我们写作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引导学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可以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为写作打开思路,做到文思似泉涌,下笔如有神。

9.入党志愿书写作格式 篇九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有着艰苦卓绝的发展奋斗史,共产党人心忧天下,以救亡中国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击败了帝国主义,维护了民族尊严,打垮了国内剥削阶级,解放了劳苦大众,缔造了全新的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军阀割据时代众多党派中脱颖而出,由小小的50多人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发展到今天,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固然与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更是与共产党自身卓越的政治眼光和斗争智慧密不可分的。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改造自我。不断进行自我批评、纠正使得党纪清明,又不停地总结斗争经验,在深入的情况调查和局势分析之后,根据敌我对比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整战略,从而战无不胜。走群众路线,“群众的拥护才是我们的铜墙铁壁”,在不同斗争时期,审时度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抗击共同的敌人。

建国后初期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中国由初期的一穷二白农业大国,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兴国家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出现并不断加剧,腐败现象开始滋生,国家财产被侵蚀,权钱交易。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唯gdp,导致环境遭到污染破坏。出现了农民工问题,高房价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等,国外敌对势力也曾未放弃限制中国发展,经贸战,煽动利用国内分裂势力搬弄是非。我们自身的问题中很多在本质上其实是过去问题的重复。是教条主义,左倾盲动,官僚主义等的死灰复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是求是的作风没有得到贯彻。而这与部分党员政治素养低下,信仰不坚定,被世俗个人利益至上思想侵蚀有极大关系。因此整顿党风党纪,加强思想教育,更严格审批入党是有益的作法。唯有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应对各种困难,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我热切地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专注于学业,规划未来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国事有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在当今的重重挑战面临我们时,大学生绝不应该作为一个愤青在一旁指手划脚,漫骂不止,借机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是应该踊跃地投身其中进一步接受党的教育,为解决各种问题献智献力,为大众谋福利,鞠躬尽粹奋斗不已。如果我们年轻人把对今天的不满归咎给父辈们,那么数十年之后,当我们已成为社会的中流坻柱时,我们这代人就得对那时的社会状况负全责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朴素地想为国尽力的愿望之外,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把个人人生意义的追求与全人类的福利联系到一起。就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既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时,他就可以无悔地说我已经把我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崇高的精神满足是世俗利益所无法给予的。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人与人间的不平等,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制,纯洁的、理想的世界。对革命前途,建立美好新世界的最终信仰如同虔诚的教徒那般坚定不移。“共产党的目标恰恰是消灭共产党存在的条件”“无产者只有在解放全世界之后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样才能在我们死后,高尚的人将为之洒下热泪。

假如因为我的条件未达到入党要求,我将深刻反省自己,提升自我。争取早日达到党的要求。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10.入党申请书写作要求及 篇十

申请入党的同志一般要由本人向党组织正式提交书面申请,向党组织表明自己入党的愿望和决心,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信念和要求,以便于党组织对申请入党者有意识地进行考察、教育和培养。一般来说,入党申请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如下:

(1)标题。在第一行的正中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在标题的下一空行,另行顶格写出接受入党申请书的组织名称,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

(3)正文:这是入党申请书的主要部分。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要谈谈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的动机。自己在学习了党章以及有关党的知识之后,对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认识的?对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怎么认识的?自己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要求入党的问题上自己有些什么思想演变的过程。以上这些方面,主要是讲自己入党的思想基础。

二要比较详细地谈谈自己的历史、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在写自己经历时,一般是从七岁起或者从进入小学读书时写起,包括在什么学校读书,在哪个地方,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写清楚,并且提出每一阶段的证明人。本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项也要写明。所谓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是指直系亲属、直接抚养人、兄弟姐妹以及与自己有联系和具有一定影响的其他亲友。要写明自己与他们的关系,他们的政治情况,现在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等等。

如果自己有政治历史问题或者曾犯过什么错误、受过什么处分都要详详细细地写清楚,在重要情节上应该提出证明人。当然,自己曾经受到过哪些奖励和表扬,获得过哪些光荣称号也不必“谦虚”,应该如实写明,如果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中,有的人政治情况比较复杂,或者受过刑事或其他重大的处分,也应该详细写明,不能隐瞒,以便组织上了解。

三要谈谈自己的优点,缺点和今后努力方向。自己可以对照党章中有关党员标准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的规定,衡量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是符合条件了,在哪些方面自己还做得不够,存在一些什么差距。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今后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努力方向。在写这些内容时,应该尽量联系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写,避免空洞。

(4)结尾。申请书结尾,一般都用“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或是“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作为正文的结束。正文写完之后,写“此致”,再另行一行顶格写“敬礼”。

(5)署名和日期。在结尾下一行的后半行(右下方)写出申请人的姓名和具体申请日期。签名一定要本人亲手签名。

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是:要如实反应本人的有关情况不能说假话,不能隐瞒事实真相。写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要接触自己的真实思想,向党交心。切忌脱离自己的真实思想,抄书抄报,寻章摘句,空讲一般化的道理。要尽可能亲自动笔写。文化水平低书写有困难的可以请人代笔,但要向代笔者详细叙述,做到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入党申请书参考范文

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为共产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在此,我向尊敬的党组织交纳我的入党申请书。

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神圣的组织,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党在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衷心地热爱党,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明确指出了关于党风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我深知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主义党员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胸怀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要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我真诚地请求党组织能够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批准我申请入党的这一请求。如果组织批准我的申请,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争做一名优秀党员。如果组织没有接受我的请求,我也不会气馁,会继续为之奋斗,我相信在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总有一天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倘若党组织认为还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也不会气馁,我会继续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奋斗!我会诚恳地接受党组织的建议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改进,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能够具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11.利用阅读材料生成写作素材 篇十一

笔者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阅读材料为实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阅读文章中的信息生成写作材料。

一、 阅读理解材料

57?year?old Mo Yan has become the first Chinese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 grew up in an environment immersed with folk culture, which inevitably comes into my novels when I pick up a pen to write. This has definitely affected, even decided, my works’ artistic style,” Mo told a group of reporters in his hometown of Gaomi, Shandong Province, shortly after he won the award. Gaomi county is where most of Mo’s stories happen. It’s a place that has inspired him throughout his 31?year writing career.

“I really didn’t see this coming,” Lu Jiand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old 21st Century. “I know Mo Yan pretty well and one thing a lot of people don’t know is how good he is with words.” “His calligraphy(文笔) is surprisingly beautiful. In his writing, he can make words live and breathe,” Lu said.

Mo created a cast of colorful characters and said that if there was a prototype(原型), it would be the abandoned“black boy” who first appeared in the 1985 novel Red Transparent Radish, which bears imprints of the author’s childhood.

Mo dropped out of school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hen he was 12 and began to work, first in agriculture, later in a factory. At 20, he join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during this time he began to study literature and write. His first short story was published in a literary journal in 1981. His breakthrough came a few years later with the novel Red Transparent Radish. Many got to know of Mo through director Zhang Yimou’s film, Red Sorghum. It was adapted from his 1986 novel of the same name, bringing to life a visual landscape of red sorghum fields and a fiery setting sun.

Mo left the army in 1997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 writing style all of his own. History, family sagas, blood and violence are frequent elements in his most famous works, such as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or Sandalwood Penalty. On August 20, 2011, Mo’s full?length novel The Frog won the eighth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Some critics point out that Mo’s works have a tendency toward vulgarity(粗俗、庸俗). In an interview with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rofessor Xiao Y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aid the award was“out of my expectations, as Mo Yan’s works are still short on the idealism of pursuing humanity, which marks previous Nobel literature prize winners”.

1. By saying, “I really didn’t see this coming”, Lu Jiande probably means that .

A. he can’t believe Mo has an ability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B. he can’t expect Mo could w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C. he can’t understand why Mo could w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D. he is doubtful about Mo’s great honor

2. Which of Mo Yan’s works reflects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A. Red Transparent Radish.B. Red Sorghum.

C.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D. Sandalwood Penalty.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ight?

A. Mo’s living environment immersed with folk culture affected his works’ artistic style.

B.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Mo’s leaving school when he was young.

C. Mo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 after his first short story was published in a literary journal.

D. It’s through director Zhang Yimou’s film that the public got to know Mo.

4. What’s Professor Xiao Ying’s attitude toward Mo’s works?

A. SupportiveB. NegativeC. DoubtfulD. Uninterested

二、 生成写作材料

根据阅读理解文章中加粗的句子或短语,可以清晰地了解莫言的成长、创作和成功的经历,分析莫言成功的原因。基于这些信息,我们便可设计一篇书面表达,谈谈对莫言的认识和感想。要求如下:

作家莫言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先河,结合下表的内容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莫言简介并发表感想。

【阅读长难句分析】

1. Gaomi county is where most of Mo’s stories happen. It’s a place that has inspired him throughout his 31?year writing career.

分析:前一个句子中是where引导的表语从句;后一句子是It’s... that的强调句。

2. It was adapted from his 1986 novel of the same name, bringing to life a visual landscape of red sorghum fields and a fiery setting sun.

分析:bringing分词作状语,可调整为:“bringing a visual landscape of red sorghum fields and a fiery setting sun to life”。

3. In an interview with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rofessor Xiao Y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aid the award was “out of my expectations, as Mo Yan’s works are still short on the idealism of pursuing humanity, which marks previous Nobel literature prize winners”.

分析:该句子中as表示“因为”,引导原因状语;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指代前面的“the idealism of pursuing humanity”。

【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 B。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说话者没有料想到莫言会获奖,因为大众对莫言的文笔了解不多,并不是不相信或怀疑莫言的写作能力。

2. A。根据文章第四段的最后一句中的“which bears imprints of the author’s childhood”可知。

3. C。根据第五段中的“His breakthrough came a few years later with the novel Red Transparent Radish.”可知。

4. B。根据文章最后一段“Some critics point out that Mo’s works have a tendency toward vulgarity.”可知。

【写作参考范文】

Born in Gaom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on February 17, 1955, Mo Yan,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attended primary school in his hometown.

However, he was forced to drop out of school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the age of twenty, fortunately, he joine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1981, he began writing while he was still a soldier, and since then, he has been writing and creating many fabulous works, which gains him considerable popularity. In August, 2011, he was awarded as a winner of the 8th Maodun Literature Prize for his full?length novel The Frog. What came as the greatest honor is that on October 11, 2012, he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making him the first one in China to enjoy it and meanwhile he became famous worldwide overnight.

12.新材料作文写作模式探讨 篇十二

纵观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大致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几种类型。就这几种类型的题目,从比例来看,新材料作文在全国卷中占90%以上,各省卷中占60%以上。从比例上看,新材料作文占相当优势。可以看出,导向的意图很明显,是为了改变话题作文中存在的片面追求辞藻的华丽、内容的大而空的恶劣文风,为了改变命题作文中存在的提前背几篇文章来应付的宿构现象。

新材料作文的题目包括“所供材料”“话题”“要求”三个部分,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吃透文本、抓住关键、提炼主旨,对照话题、提出观点、联系实际、展开议论。

为了使学生适应新材料作文的写法要求,我对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表达交流”中的作文训练做了重组,分两个步骤进行训练,第一步,先从供材料作文练起。取必修3的一则材料作文,原题为:

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是那么自信而执着!我是人,难道还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辩论题目:正方: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反方: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请你任选一方参加辩论,写一篇议论文。

以上所供材料,写作者常犯的错误是,要么全篇不扣材料的议论,给阅读者的感觉是议论无由来,即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么议论仅限于材料,毫无视野可言,颠来倒去总那么几句话,“翻过来山阳川,翻过去阳山川。”因此,提供一种模式来训练:(述读+发感及提出观点+选材组材+联系自身、推出结论)

1.述读 (简述 )

以奠定议论缘起,使议论有针对性,克服写作中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述读简洁,从中使压缩语段能力得到训练:一只蜘蛛结网时连遭七次失败,可以说屡战屡败,此情此景,两观者各得启迪。其一,要学蜘蛛精神振作起来;其一要以蜘蛛为鉴,学会变通,重新选择。

2.发感———紧扣述读内容推出主要意思

作为文章的观点,既照应了题目,又作为文章的灵魂、统帅。如:正方1(以下用“1”表示)、读完这则材料,我感触颇多,做人应有蜘蛛的精神,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反方2(以下用“2”表示)、读完本则材料,我掩卷沉思,深为蜘蛛遗憾,面对困境,在人生不多的几次重大关口,应及时调整,选择最佳途径。

3.选材组材———以支撑文章的观点、对观点加以佐证

即对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为观点服务,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1可供选择者很多,如居里夫人———镭的发现者,发明大王———爱迪生,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卧薪尝胆、十年生产十年聚积、三千越甲终吞吴的勾践;十九年不为威逼所屈、不为利诱所动的苏武。2可选革命家鲁迅先生为寻求革命道路而三易其志的例子,还可列出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的变通。如解放战争中华北战场的凤凰山战役中,为了赶在敌人前面抢占有利地形,高营长率领部队攀登人迹罕至的摩天岭,终于用两条腿赛过了敌人的汽车轮子,占尽先机,取得了围点打援的胜利。再如,智取华山中的攀崖。都属于审时度势、权宜变通的情况。还可用“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名言做论据。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使文章的逻辑严密,还可进行适时反驳。

如1:可预设,如果一遇到挫折就改变,像那《挖井者》的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含水层明明水量充沛,挖了许多坑,有些坑快到含水层了,却说“这里没水,再换个地方”。真可谓功亏一篑。无原则变通的张胜(苏武的副使),变成了万世遭骂名的可耻变节者。

如2:遇困境,万般努力成徒劳的情况下,应换个角度、换种方法,将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前景豁然开朗。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大转折:纠正陈独秀的错误路线、纠正王明的错误路线以及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如果不改变、不选择,能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人局面吗?

4. 联系自身情况 , 推出结论———是为了使文章落到实处,照应题目、强化观点

第二步,训练了供材料作文的写作模式后,开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采用“表达交流·善待生命”的一题,原题为:二、下面的一段文字,你读后有什么感想?请以“生命的灯塔”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标题自拟。古代希腊传说中有

一个很凄美的故事。美丽的女教士希洛与对岸阿拜多斯城的一位少年利安德尔相爱。希洛每晚在楼上挂一盏明灯,为利安德尔引路,使他安全游过赫里斯 海峡 ,来和自己 相会。不幸,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希洛的明 灯被风吹 熄 ,利安德尔即被海浪吞没,永沉海底。

这则作文与前面的供材料作文相比,多出了“话题”一项,这就是新材料作文的雏形,因为高考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中还包括“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等内容。

训练时,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几种常见的失误:⑴以话题为文题,⑵大谈要珍惜生命,⑶无由来的空发议论。从这些失误中不难发现,都是不能“吃透文本、抓住关键、提炼主旨,对照话题”造成的。第一种,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第二种,只考虑到表达交流的“善待生命”,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没能考虑所供材料;第三种,无针对性、无事实做支撑,要么南辕北辙、要么苍白无力。那我们一起看材料,文本中有“凄美”“美丽”“不幸”等词语,加之对主人公悲剧的叙述,透露出叙述人对希洛与利安德尔为爱情坚贞的赞美及对他们的悲剧的惋惜之情。排除了“只要爱情,不珍惜生命”的可能。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叙述人肯定了希洛明灯的指引作用、失去明灯的毁灭性灾难,这样就确定了明灯的意象是议论的缘由,而明灯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有“理想”、“追求”、“信念”、“目标”等,结合话题,话题具有框定范围、确定议论方向的作用。

【训练指导】文本是议论的缘起,话题是议论的范围。结合二者,中心就可以确定为“信念(或理想、追求)———生命的灯塔”,并以此为文题,展开议论。这样,就避开了把“生命的灯塔”作为文题之嫌。而布局行文则与供材料作文的格式相同,“述读+发感及提出观点+选材组材+联系自身、推出结论”。

例文

追求———生命的灯塔

古代希腊传说中有一个很凄美的故事。美丽的女教士希洛与对岸阿拜多斯城的一位少年利安德尔相爱。希洛每晚在楼上挂一盏明灯,为利安德尔引路,使他安全游过赫里斯海峡,来和自己相会。不幸,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希洛的明灯被风吹熄,利安德尔即被海浪吞没。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虽然这只是个神话故事,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不也都时时有座灯塔,指引着生命安全航行吗?曾经多少个暴风雨的夜晚,都因为它,而艰险的绕过死亡的边境,直达生命的港湾。啊,追求———生命的灯塔!

因为追求,小溪途经九曲十八弯,只为汇入大海;因为追求,小草顶破厚厚的土层,只为生命的绽放;因为追求,冬梅傲雪屹立寒冬,只为散发幽香。海伦·凯勒,一位创造了生命奇迹的作家,和很多人一样,她所拥有的,无优越的先天条件可言,但是,她却承受了别人所承受不了的痛苦,做到了别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她。居里夫人,人类科学史上杰出的贡献者之一,但谁又能说,她的成功只是偶然?就因为她对科学的热忱,才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科学界的一朵奇葩。是的,是追求,是追求成就了她们!

追求为人生指明了道路。茫茫人生之路,只有明确了追求,才会有一个奋斗目标。如果生命的长途中没有了追求,那就像失去了舵手的船只,要么随波逐流,在碌碌中失去生命的真谛;要么误入歧途,在海浪的击打中石沉大海……重庆原公安局局长文强,以为人生的追求就在于“钱”,于是,各方的贿赂,想方设法的贪污,使他拥有财产几百个亿,楼房几十套,但这些最终没能使其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带来的,却只是生命的终结和后人无情的唾弃。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要记住,正确的追求会使我们成为时代的领导者,但如果失去了追求的本质,也就会失去生命的本质,成为时代的污点。

茫茫人生路,何以导航?生命之灯,唯有追求!

上一篇:题西林壁的赏析下一篇:恐龙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