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1篇)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篇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媒体设计
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间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上课铃响,起立,开始上课。
学生导入新课:
一、导语设计
学生:我的祖国和我,是海和浪花一朵,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那笑的漩涡。一提起祖国,我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想起四大发明,想起地大物博。然而这样的赞美貌似豪放实则空洞,诗人舒婷则另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唱出了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看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
学生:明确了目标,我们要了解一下有关作者的情况了,请大家自由发言介绍一下作者舒婷。(学生发言,两三位即可同时播放幻灯片)那么她是什么时候写作的这首诗呢?(自由发言,两位即可。同时播放幻灯片)(本环节大概用时5分钟)
谢谢大家的精彩回答,下面请欣赏诗朗诵《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有请刘一鸣、董文芳(诗歌朗诵)
二、研习课文
1.朗读诗歌13分钟
①学生范读(配乐3分钟)(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三、学生:谢谢,谢谢她们深情的朗诵。我觉得我们班应该有更多这样的朗诵能手,接下来给大家一展身手的机会,请各组按大屏幕上的要求练习朗读: ①小组人员参与度高 ②读出感情和节奏 ③朗读形式新颖
②学生自由诵读。3分钟
学生:时间到!哪一组先来展示?(看时间,先展示两组)
③小组展示朗读。读完评价。3分钟(先展示一组,然后评价。方向:朗读的语气和语调,表情,感情。再展示两组再评价)
④再选一组朗读。⑤最后齐读。(过渡),谢谢大家的精彩表现。下面让我们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低头沉思,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自学时间为3分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勾画并做批注。3分钟自学后组长汇总答案。(董一卓:三分钟独立思考结束提示一下组长汇总答案。任务结束)2.思考问题:10分
①探究一下,“我”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②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表现的?要求学生默读思考。
(点拨: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三、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接近尾声,很想知道同学们是否有收获和学习的感受,哪位同学谈一下?
四、仿写句子:非常感谢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回答。下面是我们的动笔时间。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时间3分钟:祖国啊,我是你。3分钟后展示,请写好的同学读一下。
五、请同学们最后齐读课文组长核算分数上报。交给张玉婷。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结束了,可是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与祖国血脉相连,我们是祖国的一份子。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祖国赤诚的热爱投入到我们紧张的学习中去,期望明年的中考你们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大家,下课!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篇二
关键词:意象,视频朗读,资源整合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
一、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全诗四节, 共有四个意象群, 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 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 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再到沸腾的非凡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 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 呈现出由舒缓到急促, 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
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地学习后面食指的朦胧诗《相信未来》。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接触的诗歌并不少, 可从具体情况来看, 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 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但是小学阶段, 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100左右首古诗词, 30多首现代诗歌, 朦胧诗也接触了一点儿, 初三的学生经过初中一段时间的探究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应该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 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体验学习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学习本课, 最大的困难跟学生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 蓬勃腾飞,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那段历史, 学生们只有在书本里、电视里或者祖辈的口中才能得知。因此, 笔者在设计这一节课时, 主要是创设情境, 利用相关的乐曲、影视资料来调动学生的感知, 让他们借助诗人选取的意象进入到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 整体感知诗意, 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 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5.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1) 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种情感对于中学生来讲既抽象、复杂又不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善于直观形象思维, 弱点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宜采用由意象分析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方法。
(2) 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把祖国变化过程演示出来。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爱国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学生易于理解, 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我”的形象内涵, 理清“我”与祖国合二为一的关系, 同时, 可以感受中华民族艰难的发展历史及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 运用问题驱动法,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例如:使用PPT展示“为什么说‘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说‘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呢?”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文中意象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师由教学向导学转变。
二、教学流程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
一、创设情感场
导入:同学们,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陆游对祖国的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对祖国的爱。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对祖国抒发了自己的爱恋之情。那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作家舒婷的作品, 来探究她是如何表现对祖国的爱恋的。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历史名人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诗歌奠定感情基础。】
二、反复诵读, 感悟诗歌
(1) 深情范读, 先声夺人。播放朗读视频,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设计意图:范读能最直接地表现诗歌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 能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 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输入学生的头脑中, 使之形成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学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身临其境, 并引起诵读的冲动。因此, 通过深情的配乐朗读, 便于学生尽快感受到这种深情, 为下一步的赏析奠定基础】
(2) 整体感知, 交流所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 反复诵读, 体会情感。
三、问题探究, 领悟形象
探究一:什么是意象?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第一节, 连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五个意象, 并以“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 来描绘祖国的历史所承受的苦难与忧患。通过句式“我是……”分析得出祖国就是我, 我就是祖国, 我与祖国合二为一, 我与祖国从血脉相通, 祖国历史落后, 我的心情也必然是悲伤, 压抑、低沉的。
第二节, 用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 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但在渺茫的希望也是希望, 它终将到来, “我”的情感也随之变化为“痛苦, 但仍存希望”, 这一段注意朗读时语调的调整。
第三节, 用“蛛网”、“古莲胚芽”、“笑窝”、“起跑线”、“黎明”五个意象来写祖国正迈向崭新的明天, 我欣喜愉悦之情。在朗读这段时要将看到祖国辉煌的欣喜之情读出, 为使学生体会语势的加强, 一般采取齐读。
第四节, 学生讨论 (1) 为什么说“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又说“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呢? (2) 作者将祖国比作什么?这时教师展示图片, 将祖国近现代所受的耻辱利用PPT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总结完成。进一步追问我为什么是迷惘的?深思的?沸腾的?学生通过教师点拨, 可自行得出结论 (第四小节) ———未来的美好“我”:热血沸腾, 坚定信念, 为祖国献身。
探究二:每节诗末的“祖国啊”, 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 从中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探究三:文中的我就是指作者一个人吗?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多次的诵读之后, 对诗歌的内容已有了基本了解, 但我们都知道要深入理解一首诗的思想内容, 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因此, 笔者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将能表现近百年来祖国变化的相关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这些鲜活的画面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祖国的伟大富强。】
四、小结全诗
以歌曲《走进新时代》总结全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 以音乐作为结束的内容, 让学生在欢快而又富有节奏的音乐和歌声中结束课程。同时, 激发学生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深深祝福之情。】
五、拓展阅读及作业
以PPT展示舒婷《致橡树》。
【设计意图:语文传承的是精神文化, 适当的拓展阅读和积累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策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将舒婷的另外一篇代表作《致橡树》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更扎实地学习课文。】
第三部分:有效整合分析
一、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 解决办法的选择与思路
1. 整合点诊断的思路和依据
本课教学确定4个整合点:“背景知识的介绍”、“朗读视频”、“新知识的传授”、“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
学习《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其目的是通过诵读及分析本诗的意象, 理解诗人的情感历程,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利用多媒体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输入学生的头脑中, 形成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并引起诵读的冲动。
2. 解决办法的选择和思路
学习这一内容时, 由于其所特有的历史背景离“90后”及“00后”学生生活的环境太远, 故课前对作家生平及背景知识了解非常重要。传统教学往往通过教师的口头宣讲来完成这一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蜻蜓点水。所以, 笔者预先把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演示, 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也便于突出重点。
诗歌的学习, 诵读很重要。笔者播放朗读视频,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情境。
课中有些名词, 例如:水车、矿灯、隧洞、路基等据学生的生活太远, 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仅靠一块黑板和老师的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 变静为动, 变不可见为可见, 营造了适宜的教学环境, 展现了祖国“历史的落后”、“过去的痛苦”、“现在的希望”、“未来的美好”,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笔者又将舒婷的另外一篇代表作《致橡树》展现在学生面前, 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网站、网址, 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探究, 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使学生涉猎更广的文本的领域。
二、整合效果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较充分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发挥了“整合”的作用, 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方法, 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师生交流的方式、方法得以转变, 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2.尚需提高之处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篇三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与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尽管舒婷与北岛、顾城、江河、杨炼一起被称为“现代派”诗人,他们所出版的《五人诗选》都有舒婷的现代诗(或叫“朦胧诗”),但舒婷并不认为北岛等人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派”。不过,舒婷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探索精神,是关注民族命运,也承认自己受到过他们的影响。舒婷诗作中表现对民族命运之关注的诗并不很多,《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是这类诗作的一个代表。
舒婷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知识青年,初中未毕业就下乡到了闽西山村,直到1972年才返回厦门。在下乡期间,舒婷就写了许多表现知青的喜怒哀乐的诗,其中也涉及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思索。《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正是作者长期对民族命运关注与思索的结晶。这首诗写于1978年,与这时间相关的有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十年“文革”;另一个是1978年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诗中“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指出的正是这些历史;“神话的蛛网”指的是极“左”思潮,“挣脱”指的不只是“文革”的结束,也不只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上至下的思想解放。诗中相应的也有了“簇新的理想”“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但是,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十年浩劫的反思上,而是从历史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两个方面对民族命运展开关注。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字音
干瘪(biě)簇新(cù)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
绯红(fēi)迷惘(wǎng)隧洞(suì)富饶(ráo)纤绳(qiàn)
淤滩(yū)沸腾(fèi)喷薄(bó)
2. 词义
驳船:本身无自航能力,需拖船或顶推船拖带的货船。簇新:全新。
胚芽:诗中指比喻刚萌生的事物。绯红:鲜红,深红,通红。
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迷惘:迷惑失措。
纤绳:纤夫用来拖拉船只的绳索。
(二) 整体把握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怎样通过四个诗段来抒发感情的?
【明确】第一段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重写实;第二段写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的希望,重写虚。这两段写祖国的历史。第三段写祖国的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千年古国又开始了新生。第四段写“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最后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前两段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段流露出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
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主要有哪些抒情特色?
【明确】第一,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诗中所有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生动,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诗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观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写出人民内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实质和典型色调,她感到的和说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说的。诗人不仅创造了“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花朵”“胚芽”等意象,又在它们前面加上或长或短的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簇新”等,较好地传递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且使诗意的语言具有色彩,更加具体可感,一幅幅画面仿佛在读者眼前掠过。
第二,在句法上借鉴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战争的声音。……我是饥饿!……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咙。……我是戈雅。”沃兹涅先斯基写的是“我”和战争的关系,用圆周句式强化对战争的悲伤和愤怒。舒婷写是“我”和祖国的关系,也用了这种句式,既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重复是诗歌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圆周句式则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通常分双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的是多成分。
(三) 重点研习
1. 怎样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明确】全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感情,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变化,读出情感。诗的第一段由“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写出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情绪痛苦而沉重,读时应缓慢低沉;第二段“飞天”袖间的花朵虽未曾落地,但那是人们的希望,读时语调较前者可以稍高;第三段“簇新的理解”等意象的运用,写出了祖国的新生,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第四段是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读时要有情感的全心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诗中的四个“──祖国啊”,分别出现在每一段诗歌的结尾,朗读处理是不一样的。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
2. 吟诵祖国,作者与前人不同在哪里?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明确】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首先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其次,以赤子的目光,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然后,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最后,为了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又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 第一段是怎样借鉴圆周句式抒发作者感情的?
【明确】以题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主句,以“我是……老水牛,……;我是……的矿灯,……;我是……稻穗,是……路基;是……驳船,……”等多成分意象构成四个副句,结尾回到主句(省略形式)“——祖国啊”。这样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尤其是选取四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抒发了对祖国历史的反思之情。头两个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却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回到主句。
4. 第二段是怎样通过先短句后长句方式进行抒情的?
【明确】开始一反前段的抒情方式,运用短句直接叙述,连形容词都不用;然后运用两个长句进行总结,“我”是“希望”的“花朵”。这一段先短句后长句,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倾泻于笔端。
5. 第三段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明确】第三段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6. 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课后检测】
1. 舒婷和同代人_____、_____、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
“ ”大潮,她的《致橡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以第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蜗行( )
胚芽( )迷惘( )隧洞( )
纤绳( )淤滩( )
3. 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 非常疲乏。( )
(2) 极新(多指服装)。( )
(3) 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4) 鲜红。( )
(5) 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
4.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 喂养了 /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诵读,诗句断拍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 / 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 / 挣脱
B. 我 / 是你雪被下古莲 / 的胚芽;我 / 是你挂着眼泪的 / 笑涡
C. 我 / 是新刷出的 / 雪白的起跑线;是 / 绯红的黎明 / 正在 / 喷薄
D. ——祖国啊,我亲爱的 / 祖国!
6. 关于这首诗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自由体新诗 ② 现代格律诗 ③ 叙事诗 ④ 抒情诗 ⑤ 哲理诗 ⑥ 近体诗
A. ①④B. ①③⑥C. ①④⑥D. ②④⑥
7.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诗歌,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 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段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1)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北岛 顾城 朦胧诗 一 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2. biě bó wō pēi wǎng suì qiàn yū
3. (1) 疲惫 (2) 簇新 (3) 迷惘 (4) 绯红 (5) 喷薄
4. 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5. B(应为“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6. A(自由体新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的诗体。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7. 示例:(1) 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 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8.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这两句诗是说: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变成现实。
9. (1) “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2) “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后感 篇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战火中走来,一路披荆斩棘、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正是亿万中国人民怀抱着始终前行的初心,凭借着奋斗拼搏的精神,点滴积累才取得的!
经过此次主题教育的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也加深了我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平凡工作着手,爱岗敬业,我想,小小的萤火虫也能够汇聚成光的海洋。
5.祖国啊我属于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一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表现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等),一段优美抒情的乐曲。
学生:查我介绍祖国的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个性备课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1.第1节、第8节: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第l节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第8节则总结全文,深化了情感。
2.第2~7节:作者尽情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2节:把祖国比做“大海”和“高山”,把“我”比做“鱼儿”和“小鸟”;
第3节:把祖国比做“花园”和“天空”,把“我”比做“蜜蜂”和“彩云”;
第4节:写“我”看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发展的迅猛;
第5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
第6节:把祖国比做“大树”和“长河”,把“我”比做“绿叶”和“浪花”;
第7节:把“我”比做“春雨”和“火苗”。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
由“浩瀚无涯的大海”“巍巍耸立的高山”可体会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由“姹紫嫣红的花园”“朝霞绚丽的天空”可体会到祖国的风景优美;由“历史的画卷”可体会到祖国历史的悠久;由“飞船的呼啸”可体会到祖国发展的迅猛。
(2)在诗中,作者分别把祖国比做“大海”“高山”“花园”“天空”“大树”“长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7节,在朗读中感悟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雄壮、风景优美、发展迅猛等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祖国幅员辽阔、山河雄壮、风景优美、发展迅猛,使作者忍不住要歌颂它,老师也忍不住要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配乐范读)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满含激昂、赞叹之情地朗诵。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你是/浩瀚无涯的/大海,我是鱼儿/享受着/你的温馨。
4.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篇六
高中歌颂祖国作文: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校园朗诵诗)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它们的魅力常常吸引着我:
埃及金字塔那古老的传说,俄罗斯白夜的神秘莫测;
塞纳河畔的黄昏迷人依然,挪威午夜的太阳燃烧似火。
但是我只深深地爱着你――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我静静凝望着祖国的版图,心中奏响雄壮的国歌;
头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啊,映红了祖国的山川大河!
我走进祖国的心脏北京,一幅幅画面温暖着我心窝:
你看天安门雄伟庄严,你看昆明湖闪着银波;
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是它点燃了长安街不灭的灯火;
毛主席纪念堂啊,启发我们庄严地思索――
是老一辈革命家把新中国道路开拓!
我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看长城飞舞、滇池凌波。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苍茫;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迷人的月色,桂林山水藏着动人的传说;
日月潭、阿里山思乡梦连,黄帝陵、轩辕柏深情放歌……
我轻轻翻开历史的画卷,恣意徜徉于悠远的历史长河:
敦煌壁画、古桥古塔,留下多少能工巧匠的不朽杰作;
四大发明、诗书棋乐,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硕果。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啊,你使全世界为此惊叹;
出自古都的唐三彩啊,又使多少人为你着魔……
我迈步跨进二十一世纪,祖国的巨变激励着我:
世纪坛的庄严神圣,东方广场的空灵宽阔;
明珠塔的无限骄傲,APEC场馆的气势磅礴。
载人飞船、基因工程,祖国科技不再薄弱;
体育崛起、进军世贸,新世纪腾飞起强大的中国!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你豪情满怀、朝气蓬勃;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如巨龙腾跃,令世界仰慕。
世界上美丽的地方很多很多,它们的神奇永远不能吸引我,因为我早已深深地爱着你――
7.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朗诵稿 篇七
(音乐起: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背景音乐起:红旗颂)
男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男2: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女1:我是贫困 女2:我是悲哀 女1: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女2: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4合)—— 祖国啊
(音乐起: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男1:1978年的一声春雷,推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
在您那辽阔而美丽的大草原上,合1:羊群像珍珠撒满绿绒;
女2:在您那充满希望的田野里,合2:麦浪滚滚把天地染得金黄。
男2:在您那曲曲折折的海岸边,合3:一尾尾鲜鱼塞满了渔网;
女1:在您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合4:到处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男1: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您的身上。
男3:我看见,合3:丰收的硕果压弯枝头;
男4:我看见,合1:机器转动得自由欢畅。
男3:我看见,合2: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闪射着太阳的光芒;
男4:我看见,合4:基因密码带领我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
(变队形,两排)1、4合:我们和您一道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2、3合:我们和您一起跨入了一个崭新灿烂的纪元。女2: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女1: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女2: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女1:是绯红的黎明 4合:正在喷薄
—— 祖国啊 全合: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男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女2:你的富饶 女1:你的荣光 男2:你的自由(合):——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音乐起:我的祖国)(变队形,拿国旗)
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诗歌中的意象。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全诗;2.回顾所学现代诗歌,找出和本文类似的诗歌及特点。3.查阅有关舒婷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1.有关舒婷的资料、本诗写作背景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材料或范读准备。
课 型: 自主学习课。
五、学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播放录音材料或教师配乐范读,导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感知
1.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2.本诗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一首诗类似,你还能读出几句来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它们都是朦胧诗,构思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主题具有多义性。)
3.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简述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同学间相互补充。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后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诵读品味
(一)导读品味: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仔细品味诗歌的感情。
1.教师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读。
2.学生选其中的一节朗诵,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用怎样的语调诵读?)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鼓励。
3.诵读指导:
本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绪,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
教师范读第一节(或放录音),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
第一节,诗人使用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要从其本身包含的内容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象的修饰语。这样,我们不难发现“矿灯”“路基”等,应该象征着祖国的工业,而“熏黑”“失修”等修饰语形容了祖国工业的衰败。同样,“水车”“稻穗”,应该象征祖国的农业,而“破旧的”“老”“干瘪”等修饰语又现出了祖国农业的落后贫穷。这一组意象加在一起,既指工农大众生活的艰难,又凸现了祖国经济的贫弱面貌。“淤滩上的驳船”与“历史的隧道里蜗行”相对,进一步象征了中华民族已经远离历史前进的轨道,裹足不前。此情此景,诗人感到犹如把纤绳勒进祖**亲肩膊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二)自主研读
1.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教师引导:
第二节,诗人使用了“花朵”这一意象,它的出现带来了轻松与美的感受,但我们注意到它的修饰语时,感觉就不一样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原来这“花朵”离我们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诗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象。依然按照我们的理解方式看这些意象,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一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亲,诗人自己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诗人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被揭示出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亲(“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前文叙写的痛苦将会在孩子的拼搏奋争中消失,那“飞天袖间”的“花朵”定会飘落大地,希望定会成为现实。“──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小声朗读。
3.挑选学生配乐朗读全篇,师生共同点评。
四、合作探讨
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4.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巩固拓展
1.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9.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学习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学习难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走近作者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写作背景:舒婷初中还未毕业,就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和深情。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驳船()笑蜗()胚芽()迷惘().....
隧洞()绯红()淤滩()纤绳()簇新().....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涡行摸索()你的肩博()含泪的笑蜗()菲红的黎明()
富绕荣光()正在愤薄()干瘪的稻秽()疲备的歌()
三、初步感知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2、诗中表达诗人欲报答祖国的诗句是:。
3、诗歌中说“我是你十亿分之一”,却又为什么说“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10.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篇十
教学设想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语文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学侧重点放在对诗歌的艺术欣赏方面。
学习目标
1.了解舒婷,了解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和它的诗学价值。
2.从鉴赏的角度学习诗歌,把握朦胧诗代表诗人的作品及其特色。
3.理解、欣赏诗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4.熟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与难点
从文学常识入手,从鉴赏的角度学习本诗,体会诗歌独特的意蕴与感情,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舒婷及朦胧诗的资料,并自学;
2.巩固在《星星变奏曲》一诗中学到的知识;
3.熟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这是一首朦胧诗,作者借“星星”这个意象表达了一代人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背诵或朗读你熟悉的朦胧诗作品。
导入舒婷的朦胧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是舒婷“心灵世界的歌”。
二、走近诗人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成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而闻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她的诗歌创作主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舒婷的诗具有一种崭新的审美视野,能够超越以往新诗的陈旧观念,突破生活的客观规定性和逻辑性的限制,达到较高的艺术新水平。她的诗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着执著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真实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三、朦胧诗及其特点
抓住朦胧诗出现的年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的运用以及诗歌的语言特色等方面介绍。
你读过朦胧诗作品吗?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朦胧诗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正是体现了朦胧诗特色的一篇成功之作。
四、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人表演朗读。
五、质疑问难
自由提问,可以由同学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集中解答。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感情变化及语言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弄清每一节的内容和感情。
六、诗歌赏析
作者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从显示祖国贫穷落后、贫瘠破败的现实出发,抒发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由最初的低沉缓慢渐渐变得高亢急速,由抑到扬,从而表达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分节朗读,感知诗歌的独特内涵与艺术特色。
老师以第一节为例,指导同学赏析诗句,余下几节师生共同完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独特的意蕴,学会赏析诗歌。
第一节,作者运用一系列的意象,并通过意象的叠加,向读者呈现出诗人心目中的祖国的形象,这是诗人真实的感受,也是诗歌人本主义特色的表现。“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最末一句的“──”表示语意转折,由前面对祖国形象的描绘,转而直接表达对祖国现实状况的深深的理解和真挚的热爱之情,知之深,则爱之切。“祖国啊!”一语显得深沉而凝重。
第二节,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与祖国开始交融,祖国贫穷,我是悲哀,我是她痛苦的希望,这种希望正如“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如此渺茫,那就是对祖国富饶、荣光与自由的殷切期盼!最末一句“祖国啊!”表达了诗人哀怨般的深情。
第三节,同样运用一系列的意象,“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意象叠加,充分表达出诗人在新时代来临之际的希望与欢欣。但是,细细品味,这些意象无不深深地打上“文革”的时代烙印,表现出这一代青年人内心独特的感受,“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古莲的胚芽”也是经历风霜雪雨的寒冻,就连笑涡都是“挂着眼泪”的。这样就使得这首诗在体现舒婷个人特色的基础上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最末的“祖国啊!”表达出诗人的欢欣与对未来的憧憬,至此,全诗的感情基调由先前的低沉凝重进而变得高亢激越起来。
第四节,在前三节的基础上,“我”与“我”的祖国再次融合,“我”和祖国已经是唇齿相依,不能分割:“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是你喂养了“我”。这个曾经迷惘的“我”,经过深思,经过感情的洗礼,已经沸腾起来,“我”愿为我的祖国奉献一切,用“我”的血肉之躯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与自由!“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与“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几个简短句式构成排比,增加了语言气势,加快了诗歌的节奏,它们与最末一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使感情激流达到极点,成为全诗的最强音。正是对祖国的这种执著的爱和奉献精神,使得这首诗与《致橡树》《一代人的呼声》等成为舒婷朦胧诗作的“高音区”。
七、经验总结
1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1.学习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以读代讲,来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2.诵读感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语: 写诗的可以是诗人,朗读诗歌的也可以是诗人,“三分诗,七分读”,一首好的诗歌往往是需要通过朗读,才能充分的显示出它美丽的特质、动人的节奏和深厚的情感意蕴,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今天就请在座的同学们一起来利用我们的激情和敏感来读一读、讲一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诵读准备: 1.这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处女作。已经布置同学预习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了,下面检查预习情况:此诗发表于何时?这是什么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十年浩劫 刚结束,中国展现出崭新的面貌,祖国大地一片光明灿烂)2.重温朗读的技术处理要领:(注意领会诗歌本身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自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处理好抑扬顿挫、轻重缓急。)3.下面我们请四位同学(老师可自读第三诗节,以突出前后朗读的不同)分别朗读这首诗歌的四个诗节,大家注意听他们 音是否准,停顿是否恰当,音的轻重是否合适。二.诵读思考: 1.这三方面有没有问题啊? 2.读的不错,同学们朗读时确实能让人听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语速语调的转换处,我听出来了,你听出来了吗,它是从哪一诗节开始的? 找同学回答。3.第三诗节。之前同学们怎样在读,之后同学在语速、语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语速舒缓,语调低沉;速度慢慢加快,语调渐渐变得高昂亢奋起来。)4.只有情感的变化才能决定朗读语速语调的变化,那么第三诗节作者的情感与第一、二诗节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握情感,需要去分析景物,在诗歌 中就是分析“意象”——融合了作者情感的景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两部分的内容。5.下面就让我们比较一二诗节和第三诗节中的意象,看看他们有何不同? 三.第一诗节研读: 先请一个同学读诗的第一节,1. 朗读诗句。同样请同学注意刚才的三点要求,但如果很好的话,也应该给予掌声鼓励,对吗? 2. 请同学找出这一诗节中的几个意象(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有目的的揭示意象的象征含义,淡化深层含义的挖掘)(破旧的老水车。)强调:老水车。老水车是怎么样啊?水车,中国农业工具的代表啊(熏黑的矿灯。)强调:矿灯,是熏黑的。象征中国工业生产(疲惫的歌。)强调:歌是非常疲惫的。(干瘪的稻穗。)强调:稻穗是干瘪的。(失修的路基。)强调:路基是失修的。(淤滩上的驳船。)强调: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3. 这么多的意象叠加,组成意象群,构成一幅画面。请问这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能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吗? 可能会回答“落后、破旧、疲惫、颓废、黑暗、贫困、艰难、无望”等词,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意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能试着分析吗?(痛苦、悲哀、有一种绝望,一种深深的痛与苦)(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引导)5.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第二诗节中有“我是„„,我是„„”,还有“痛苦的希望”中的痛苦,所以作者的情感“悲哀、痛苦”。(此处板书)小结:面对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所显示出的贫困落后,表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6.这样的一种情感,自然要怎样来读? 用舒缓的语速低沉的语调读出沉重、压抑和悲痛的情感。带着这种理解,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四.第二诗节研读: 1. 在第二 诗节中,同学们都注意到“我是痛苦,我是悲哀”除此之外,“我”还是什么? 同学答“我是希望” 2.“希望”是“痛苦的”,“痛苦的希望”怎么理解啊?(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注意“痛苦的希望”,“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的理解,)(“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飞天袖间的花朵”是美丽的,作者在这里把希望比作花朵,但是花朵千百年间也未曾落到地面,说明希望一直一直没有实现,这里的痛苦是希望没有实现的痛苦。)(然而尽管希望遥不可及,让祖祖辈辈的人痛苦,但人们从未因此放弃过希望。“祖祖辈辈”延续的“痛苦的希望”就说明了这点)3.尽管希望渺茫,但是“祖祖辈辈”的人们仍然心存希望,在第一诗节中有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这种希望的存在? 学生自找,然后回答。(引导学生用刚才品读重点字词的方法,来解读这两句的含义。)(注意“蜗行”——前行速度缓慢;“摸索”——前行的艰难;“深深勒进”——所负重担的沉重;“隧洞”——黑暗中。)4.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里,从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形象?(刻画了一个负载着沉重的负担在黑暗中艰难地缓慢的前行的形象。)在这个形象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不屈的努力与不懈的抗争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的存在,才让人充满无尽的希望.(板书:精神)小结: 所以在第一节虽有痛苦和悲哀,但痛苦却不消极,悲哀却不悲观。当我们同学在读这两个诗节时,可以低沉,可以迟缓,但不可以没有力度,否则你绝不能读出面对贫困与落后心中的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的呐喊。我想这种痛苦应该源自一种深深的热爱,就象闻一多的那句“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同样的情感。5.下面我们就请全体女同学用舒缓低沉的声音来读出作者的悲哀与希望之情。生读。五.第三诗节研读: 下面我们请男同学来读第三诗节。1.刚才四个同学朗读到第三诗节时,情感在这一诗节明显的变化,那么它与前面两个诗节中不同的意象有哪些? 2.你能用一对对的反义词来表现第三诗节与一二诗节意象的不同吗? 可以出现以下的反义词:破旧——簇新;熏黑——雪白/绯红;隧洞里——黎明(黑和亮);蜗行——喷薄;悲哀——笑窝;干瘪的稻穗——古莲下的胚芽;沉重——欢快。3.一放到一起,意象就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前面的意象群象征了贫困、落后,那么“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个意象群又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开始、新生、希望、光明)
4、作者写这些景物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啊?(激动、振奋、期盼、喜悦)
5、情感上不同,在朗诵上的体现上自然也不同,所以此处,同学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出诗人那种期待和憧憬,欣慰和振奋的激情? 同学回答:高昂 的、略带急促的、亢奋的语调。6.请一位女同学来读 【7.可能不理解的内容:(“蛛网”是一种束缚,而“神话的蛛网”则是思想上的束缚。)(挂着眼泪的笑窝,怎么理解?痛苦、艰难之后的喜悦与欢乐)】 小结: “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描绘出一个新的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的时期。随机发问: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啊?(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作者面对此景,自然难以掩饰心中的 兴奋与激动。六.前三诗节总结: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才对一二诗节和第三诗节中的意象、情感上的比较结果。1.意象上形成对比,有明暗之分 2.情感上形成对比,痛苦悲哀与激动振奋之分 3.这些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时间 由过去到现在。因为有过去种种的贫困和落后,因为有过去种种的痛苦与悲哀,所以才更加衬托出现在新局面的可贵与难得,才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惊喜”“激动”“喜不自胜”。读时也让我们情不自禁的高昂激动起来。七.第四诗节研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推荐阅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教案08-23
国庆节诗歌——《国庆——献给亲爱的祖国》07-03
祖国万岁,点赞祖国的小学生优秀作文09-10
关于我爱我的祖国演讲稿:祖国,我爱你09-12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影评07-18
赞美祖国的诗歌07-26
长城祖国的骄傲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