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精选12篇)
1.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一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营销对策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针对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行业协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对策
旅游业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突破这一临界值,我国大众化旅游时代正在到来。
一、旅游市场营销的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由企业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企业及宏观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点、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门等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
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二、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盲目削价竞争
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抛开套汇问题,报价远远低于成本。从表面上看,通过套汇赚取差额后,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图。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另外,还会影响国内旅游收入。例如,近几年来,由于东南亚团队价格偏低,致使该区潜在游客减少,旅游业收入相应减少,旅游业发展缓慢,加上近来印度洋海啸的影响,该地旅游业发展已走入低谷。
(二)忽视售后服务,导致游客流失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许多旅游企业认为这根本没有必要,甚至认为旅游就是把游客带出去“忽悠”一圈,“眼科”而已,完全没把产品分析放在应有的位置。
(三)法律意识淡薄
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以贿赂手段拉顾客,诋毁其他旅游企业的声誉,有的甚至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破坏了旅游企业的形象,违
反了国家的法律,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受到不必要的损害。除酒店行业外,许多旅游企业采用了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旅行社经营。许多经营者只顾经济利益而违反法律,引发了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导致的大量纠纷和旅客投诉。因此,加强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行为是我国旅游企业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依法办事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
(四)科技含量低
问题的主要表现:系统性不强,没有把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没有高科技的旅游营销支持,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手工劳动较多,缺乏对高科技、新技能的运用。以旅行社日常业务为例,大都停留在对电话、传真的使用上,少有旅行社广泛运用互联网辅助日常业务,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营运模式显然是不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的。
(五)追求短期销售目标
很多部门或旅游企业不熟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很少根据消费者需求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即便是在推动作用较大的节事活动或公关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方面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节日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未来的间接效益,然而,更多地方却并不深谙市场运作的妙处,或者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或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里“鼓吹”一番,将举办该类活动的真正意义颠倒过来,结果劳民伤财,却达不到促销的真实目的。
(六)忽视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问题已成为各地一个较为头痛的普遍现象。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给目标受众。但近几年国内在大力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由于没有认真分析旅游目的地的文脉与地脉,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至于促销经费花了不少,游客量却上不来,旅游淡、旺季差异极大,形象宣传口号雷同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打造旅游品牌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促进有序竞争
经国家相关单位批准,由各旅游企业协商建立行业协会,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来制定从业规范和各项准则,使各个旅游公司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时,由协会出面进行相应的惩罚。
(二)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
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
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聘请专职监督员,微服探察,实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四)注意发展、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广泛引入旅游经营中,使各个公司网络连接,做到信息畅通、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有长期规划和发展眼光
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掘新渠道,增加旅游公司的收益。
(六)视形象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
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经济带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言谈、举止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增加旅游收入。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在已进入到营销主导时代。中国旅游业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旅游市场正逐渐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相关企业要更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张晓慧,王谊,苟小东.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市场营销新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2、游云飞.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策略[J].福建林业科技,2001(3).--博才
3、区域旅游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地理,1999.4、赵宁曦,土森,姚亦峰.海滨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初探以浙江西湾海滨旅游区为例[J].海洋科学,1997.5、殷平.旅游资源非显优区旅游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6、罗艳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7、隆学文,刘立勇.旅游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王香鸽.旅游的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以运城市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6
2.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二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修养身心, 缓解工作压力的休闲方式, 同时也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会。目前, 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 大多重视饮食和住宿两个方面。但是, 在滚滚人流涌向乡村和现代化金融手段普遍适用的情况下, 游客到了乡村景区和民俗户, “买什么”成为下一项关注的重要内容。
1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 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播、当地特色的彰显和景区形象的宣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优越的区位、生态及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 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乡村旅游购物场所的配置喜忧参半。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 相关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却发展缓慢。乡村旅游中能够供游客消费的乡村旅游商品和购物场所都非常少, 不能满足旅游者购物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1商品种类繁多, 质量参差不齐
乡村旅游商品是具有乡村特色的经济及文化消费品, 它们凝聚和代表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民俗及传统。以北京郊区为例,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主要分为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两个大类。
特色农产品例如平谷桃、昌平苹果和草莓、大兴西瓜、门头沟薄皮核桃以及磨盘柿等, 都是极具地域特色和生产规模的产品, 同时也是观光采摘的主要对象。
手工艺品相对于特色农产品种类较为丰富, 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中国结、麦秸画、石刻工艺品、桃木雕刻工艺品及挂件等, 从表现形式到材质都极具郊区地域特色。但这些手工艺品的题材多为古代传说、名人字画诗词或著名建筑等, 而以景区自身建筑、风俗等为题材的乡村旅游商品很少。
与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 乡村旅游商品的市场开发工作尚处于较为原始的自发状态。现在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农户由于缺乏对市场预期的经验和科学的规划及管理, 很难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乡村旅游商品都出自简单的家庭作坊, 有的农产品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必要处理都没有就直接面市。由于没有经过深度开发, 商品卖相不好, 附加价值很低, 也无法勾起消费者的兴趣。还有一些素质不高的经营商贩, 为图一时之利, 贩卖粗制滥造的仿冒商品, 或贩卖过期、变质和违禁商品, 扰乱了市场秩序, 破坏了乡村旅游商品在游客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个人获得一定收益, 但从长远和全局看却得不偿失。
1.2文化特色突出, 品牌急需保
如今, 游客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商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乡土文化挖掘变得密不可分。
乡村旅游的游客共同需求特点就是:探询乡土文化, 体验原始、淳朴的乡间生活。“乡土性”是乡村旅游商品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的供给多是开发层次较低的产品, 乡土特色不明显。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 淡化了乡村旅游商品特定的农耕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内涵。
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注重参与性, 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 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 是未来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 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好的产品要有好的包装。天然作物在乡村商品市场上屡见不鲜, 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之与文化相结合。传统的观念认为, 商品包装只是商品本身的附加品, 没有实质的价值。但是, 如果产品包装本身就做成一件独特的工艺品, 那么, 包装的价值就远远高过产品本身了。
注册商标不仅是产品形象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对自有品牌的有利保护武器。目前, 多数乡村旅游商品的加工与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 不重视品牌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不注重品牌建设。本来十分具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 产品标识却十分模糊;还有一些乡村旅游商品特色很足, 品牌文化挖掘也不错, 却没有合法的注册商标;此外, 仿冒和抄袭现象严重侵害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原创的乡村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
如乡村旅游活动开展比较成功的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就以当地明清遗迹为原形开发了一系列旅游纪念品。爨底下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因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得名, 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保留着70余套、500余间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秉着承载地域文化属性的开发理念, “爨底下”这个名字成为开发者的创意对象, “爨”字作为爨底下村的旅游商品标志, 被刻或印在了各种工艺品和农产品包装上面。爨底下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被写成了书, 并作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这样做既突出了地域特点, 同时也使品牌有了丰富的内涵。而爨底下精致的民居, 砖砌的垂花门门楼、雕花门墩门簪、象征吉祥富贵的壁画、象征“平步青云、紫气东来”青紫两色地石、雕砖镶嵌的影壁、影壁上醒目的“爨”字以及红色年代的领袖语录等内涵丰富、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 也都被旅游商品开发者微缩成为各式的砖雕、石雕、木雕和刺绣工艺品。同时, 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 自然植被良好, 各色杂粮和野山茶也被开发成了特色旅游农产品。
1.3开发资金不足, 规划统筹缺位
山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 仅靠其自有资源很难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营销等专业人员的聘请和从业人员培训也需要资金支持。以爨底下来说, 尽管当地一些企业对于旅游商品开发有着长远深入的设想, 然而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当地旅游商品发展的关键因素。专门从事爨底下旅游商品开发的青萃创意公司李经理认为资金是开发乡村旅游商品的最大问题和前提条件, 没有资金, 即使有好的产品设计, 也难于大规模生产。政府不能为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提供政策优惠和信息引导, 也是目前乡村旅游商品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目前, 各地尚未制订有关乡村旅游商品的总体规划。许多乡村旅游商品重复开发, 雷同现象严重。致使商品特色模糊, 市场竞争力不足。在乡村旅游商品的产供销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体系, 从事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的专业人才不多, 这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开发。
在乡村旅游商品管理方面, 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由于市场准入及监管不严格, 致使商品质量鱼龙混杂, 商品定价混乱。
面对这些问题, 政府在加强对市场环境规范的同时, 给予一定的税收应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 引导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
2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预期
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可观。随着旅游购物支出的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游客乐于消费乡村旅游商品, 尤其对乡村旅游纪念品有浓厚兴趣。调查显示, 大多数游客在单次乡村旅游消费中, 愿意进行三百元以内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许多人都比较认同农户家、乡村集市、景区商店这些比较原生态的购物场所, 还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游客希望也能在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的专卖店购买到乡村旅游商品。这些说明乡村旅游商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 特色乡村旅游商品销售基本以自销为主, 兼有代销。但不论在城里, 还是在乡村, 均缺少相对集中的乡村旅游商品的专卖市场。在乡村旅游商品的销售中, 企业很少进行广告宣传, 大部分的商家还在等待主动顾客上门。
乡村旅游商品非一般的生活用品, 因此, 分销渠道的建设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消费的不断增长, 开发者可以增加销售场所, 打造景区外的销售路径, 扩大铺货面, 增加消费接触。融便捷、专业和原生态三因素的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市内专卖店是不错的选择。
开发会展销售渠道也是目前乡村旅游商品销售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 为了扶持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 北京市政府连同相关民间组织举办了各种乡村旅游商品展示会等, 通过这些展会, 不仅可以宣传推广产品, 还可以获得不少定单客户。针对大客户, 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3我国乡村旅游购物市场发展建议
乡村旅游重在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加速提高乡村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生产和销售水平, 是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1打破陈规、增加当地特色
有别于其它地区的乡村旅游商品在广大的乡村旅游商品消费市场中将更具竞争力。在整体规划之前, 应该先明确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乡村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 其中包括上班族、学生、已退休的老人和小部分国外游客等。他们的共同需求特点就是:探询乡土文化, 体验原始、淳朴的乡间生活。
目前乡村旅游商品市场上所提供的手工艺品类旅游商品题材多为古代传说、名人字画诗词或著名建筑等。而以景区自身建筑、风俗等为题材的乡村旅游商品几乎没有。因此, 应针对这个市场空白做相应的产品开发。
3.2加快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
现代营销理念下, “包装”已经不仅是指产品的包装物, 还包含产品的品牌、标识和内涵等。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要注册自有的品牌, 这不仅是产品形象的一部分, 也是对自有产品的保护。如爨底下以“爨”字为标志, 就是很好的选择, 这即突出了地域特点, 同时也使品牌有了丰富的内涵。作为开发者应该在宣传商品的同时, 也要宣传品牌所蕴涵的历史文化。
3.3加大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从长期看, 政府应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与具体规划, 出台乡村旅游商品经营制度和针对乡村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 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导向扶持具有农耕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 做好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
首先, 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措施的同时, 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范。
其次, 提高对乡村旅游及商品的认识, 培养农民对农耕文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开发者、经营者的培训, 加强对管理者的引导和培训。
3.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商品交易市场 回顾 作用 展望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2)01-58-03
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商品流通的一种重要业态形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10个年头,商品交易市场在搞活流通、促进消费、形成价格、引导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一)市场数量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2002年以来,我国年成交额亿元及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国有亿元市场3258个,到2010年末已发展到4940个,增加了1682个,年均增速5.3%。由于亿元市场数量的增加推动了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的快速增长,2010年末全国亿元市场摊位数319.3万个、营业面积2.5亿平方米、年成交额突破7万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6.6%、6.9%、25.4%;比入世初期(2002年,下同)增长45.8%、1.4倍和2.7倍,年均增速达4.8%、11.6%、17.6%。
随着亿元市场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平均规模也在增大。2010年亿元市场摊位平均营业面积达77.8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0.2%,比入世初期增长65.2%,年均增长6.5%;摊位平均年成交额达227.7万元,比2009年增长17.6%,比入世初期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2%。亿元市场平均规模的增长,也推动了经济效益的凸显,2010年亿元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29277.8元/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17.3%,比入世初期增长52.2%,年均增速5.4%。
(二)批发市场规模、效益优于零售市场
从规模看,2010年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数、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比以零售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高出39.6%、84.3%、2.3倍和4.2倍。
从效益看,2010年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1944.9元/平方米,比以零售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高出56.4%。同时,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的年均增速达4.8%,比以零售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高出1.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5年来这一年均增速更是高达10.7%,比以零售经营为主的亿元市场高出7.5个百分点。
(三)专业市场规模、效益超过综合市场
2010年综合市场数、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达1341个、116.8万个、0.6亿平方米、1.5万亿元,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25773.2元/平方米。
2010年专业市场数、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达3599个、202.5万个、1.9亿平方米、5.8万亿元。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0331.5元/平方米。
从规模看,2010年专业市场市场数、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比综合市场高出1.7倍、73.4%、2.3倍、2.9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2002年以来专业市场数和摊位数虽然远远高于综合市场数和摊位数,但是专业市场的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在2005年以前一直低于综合市场营业面积和成交额,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间,专业市场的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均高出综合市场营业面积和成交额2倍以上,反映出亿元市场的发展趋向专业化。
从效益看,2010年专业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万元,比综合市场高出17.7%,但同前些年相比,增幅有所回落。
(四)交易环境改观,推动经济效益提升
从交易形式看,亿元市场由露天式改进为顶棚式,再到楼层式、商场型的高档次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2010年露天式市场有881个,占亿元市场数的17.8%;封闭式市场有3419个,占69.2%;半封闭半开放式市场有640个,占13%。
由于交易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市场形象,迎来了更多的商机,在成交额逐年扩大的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经济效益的增长。2010年露天式亿元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为19567.5元/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17%,比入世初期增长1.4倍,年均增长11.8%;封闭式亿元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2671元/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22.4%,比入世初期增长22.9%,年均增长2.6%;半封闭半开放式亿元市场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达32131.5元/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22.1%,比入世初期增长77.6%,年均增长7.4%。
(五)城市市场的规模和效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36个大城市亿元市场数量达1981个,比2009年增加86个,比入世初期增加742个,年均增速6%,超过全国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
36个大城市亿元市场数量占全部亿元市场数量的比重由入世初期的38%增加到2010年的40.1%;摊位数的比重由入世初期的36.3%增加到2010年的39.1%;营业面积的比重由入世初期的30.6%增加到2010年38.3%;成交额的比重由入世初期的46.1%增加到2010年50.4%。2010年36个大城市亿元市场摊位平均年成交额294万元/个、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38605.3元/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20.5%、26.3%,比入世初期增长1.6倍、33.3%,年均增长12.5%、3.7%。2010年36个大城市亿元市场摊位平均年成交额增速和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增速高出全国亿元市场摊位平均年成交额增速和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成交额增速分别为2.9个和9个百分点。
二、市场发挥的作用
(一)搞活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拓宽了商品流通渠道,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地区甚至把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列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项目。按照2008年经济普查有关资料推算,2010年亿元市场7万亿元的成交额,已占全部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的26.7%,比2004年亿元市场成交额占全部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的比重高出8.9个百分点。在河北、重庆、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山东、广西、安徽、辽宁等地其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随着市场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提升经济效益,一些市场坚持以一业为主,多元化开拓,按上下游加工链或与辅助产业形成市场集群,或是按物流渠道在市场之间形成有机的市场网络,培育和发展了大批为生产企业经销、代销为主的经营大户和公司,一批流通中介组织如经纪人、协会等也随着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手段也进入交易市场。商品交易市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专业生产为基础,发挥区位优势的作用日渐明显。
(三)与国家相关政策联动,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支持“三农”发展服务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和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商品交易市场中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支持“三农”发展方面的商品成交额快速增长,为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010年与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和出行有关的扩大内需的商品成交额增长超过了总成交额的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家具类、金属材料类、汽车类、五金电料类等商品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78.7%、44.3%、38.4%、33.8%和32.9%,比入世初期增长3倍以上。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加大,亿元市场中农业生产资料类的成交额增幅显著,2010年农机类成交额147.5亿元,比2009年增长33.8%,比入世初期增长近4倍;种子饲料类成交额108.9亿元,比2009年增长22.8%;化肥类成交额96.4亿元,比2009年增长11.9%。
nlc202309022311
(四)增加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商品交易市场属劳动密集型工作场所,就业所需资金投入少,可持续发展障碍小,为解决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就业压力。如果按照商品交易市场每个摊位平均需要2.5位从业人员数推算,2010年亿元市场有出租摊位数319.3万个,拥有从业人员至少800余万人。据1999年对商品交易市场快速调查显示,亿元市场数仅占乡及乡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的4.5%,由此,可以看出商品交易市场对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五)起到了形成价格、引导生产的作用
商品交易市场中的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协商议定,政府和市场管理者对市场中商品价格不进行干预,商品价格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真实反映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对商品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些地区的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者利用自身优势、采集商品价格信息服务商户和生产者,使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商品交易市场不仅起到商品集散的功能作用,而且成为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
三、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一)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关联度小,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多数亿元市场仍处于自我循环的发展阶段,市场间的沟通联系不够紧密;市场内的交易和结算主要采取摊位式的谈判交易和现金交易方式,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以及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服务功能较欠缺。二是部分亿元市场长期存在产品趋同与低价位竞争,造成了规模经济欠缺,核心竞争力弱化阻碍了交易市场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比较突出,亿元市场过度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亿元市场发展速度缓慢的趋势10年间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四是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相关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五是市场秩序需进一步整治、规范。
(二)市场未来发展展望
1.找准市场定位,培植市场特色
一是针对小商品市场建立时间早、规模大,位于城市中心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应依托加工、集散、消费需求,建立与传统交易市场地理上相分离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由批发商及其所连接的生产厂家、采购商自行分散的物流业务,改由专业物流企业集中经营,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和社会成本。二是农产品交易市场在依托种植与养殖业的同时,建立加工、配送、检测、仓储、冷藏保鲜、展示销售、停车场和后勤服务等功能完备的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地生产、市场交易、批发中转、净菜加工、物流、配送、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经营。三是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依托原材料的产销关系,积极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2.积极推进营销创新,促进亿元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
亿元市场应推进营销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空间,积极引入连锁超市、特许经营、代理直销、拍卖、专业展销等营销方式,通过办分市场和连锁经营,实行总经销、总代理等形式来丰富市场交易模式,扩大亿元市场内已有的品牌和声誉,使之享有更高的知名度,进而逐步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市场产业体系。
3.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市场服务功能
一要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报价、信息发布、统一结算系统,引导市场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二要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三要完善商品交易、交割、运输、质量保证以及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的知名度,扩大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亿元市场应学习和引进连锁超市等管理经验,提高对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的调控能力。首先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亿元市场内的经营户实行资质审查和档案登记,把好入门关;其次要建立投诉监督机制;三是严格控制商品的进货渠道和发票的管理,严防假冒伪劣和偷税漏税。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第三产业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国家统计局,2001-2011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四
一、__镇侬家乐乡间旅游发展的近况
20__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了中国乡间游主题年,市旅游局围绕这一主题,立足实际情况,依托资源特色,指导__镇转变认识,大力发展乡间旅游.几年来,捅过内部挖潜、外出考查、完膳设施、规范经营等措施,__镇的侬家乐乡间旅讯速发展起来,已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初步变成了吉水湾休闲度假村、沟湾林园等带有乡间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并带动周围十几户农民经营侬家乐.20__年,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日可接待游客300多人,高峰期日营业额可达1万多元,有用地增多了农民收入,并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__镇乡间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相比,又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客源不稳订,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低、设施不完膳等.加之乡间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本镇农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镇乡间旅游的飞快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侬家乐经营户认识模糊,对发展乡间游的前璟未抱乐光肽度,只讲当前利益,不讲长远发展.经营上不够主动,也缺伐技巧和营销意识,还亭留在等客上门的阶段.乡间旅游大环境尚未变成,难以在短时期内变成持续的客源流,对侬户的经营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侬家乐经营户缺伐赀金,起点不高,经营模式单一,文化内函挖掘不够,主要以提供乡土特色风味餐为主.侬户的增收渠道有限,还仅围着锅台转,对乡土文化、乡间民俗等文化内函开发不够,仅限于吃饭、采摘、垂钓,缺少参与性活动,如反映农村生活的露天电影、皮影戏、剪纸、刺绣、陶艺等.游客感性趣的土特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滞后,不能満足柿场的需要.
三是可进入性较差.由于缺伐宣传,吴高公路旅游标识不齐全,柿场需求同经营户需求相脱节.从环境来看,大范围内优美的田园景色同小范围内家庭周边凌乱的环境还不相协调,缺伐应有的冲水厕所,夏天蚊蝇比较多,卫生环境急需改善;四是就柿场对象来看,__目前的客源柿场还很有限,受城市发展历史源因影响,大部分市民很多亲戚都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孰悉,缺伐性趣.
三、__镇乡间旅游发展的尤势
__镇位于__市区南部,镇距市区23公里,辖区内俱集了湿地、鱼池、人工林、优质果园等适应开发侬家乐旅游项目的各种资源,20__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村镇、国家级环境优美村镇,高糜子湾村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
该镇的吉水湾休闲度假村、沟湾林园等侬家乐旅游示饭点是集休闲垂钓、餐饮住宿、棋牌娱乐、乡村慑影、卡拉ok、健身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侬家乐示饭点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古朴与现代风阁设计的四合院,格调明快的餐厅可同时容纳百人就餐,100多亩自然水域清波泛起、杨柳依依,一副鱼跃人欢的田园美景,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__镇乡间旅游的投入,促进全市乡间旅游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__镇将进一步加大对乡间基础建设和环境整治的投入,对侬家乐旅游示饭点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侬家休闲游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对吉水湾休闲度假村、沟湾林园两个较大的侬家乐旅游示饭点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和旅游服务项目.
3、按照国家乡间旅游百千万工程标准,努厉将__镇打慥成为全国乡间旅游1000个示饭乡之一.
五、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请自治区从建设新农村,推进乡间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适时并落实相关支持侬家乐乡间游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营造侬家乐乡间游发展的良好氛围.任真落实市委、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在各种收费上给予减免,在工商管理、税务登记、卫生健康检察等方面以最低成本价给予优惠.
(二)争取项目赀金支持,完膳基础服务设施项目
捅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赀金,完膳侬户经营接待服务设施,尽快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不断改善经营接待环境.乡间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诀定了乡间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间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赀金投入力度,不断完膳旅游基础设施,使__镇乡间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拓宽视野,使__镇乡间旅游在竞争中
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积极开发以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提昇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多侬户收入的边际效应.
(三)括大宣传力度.
一是加大对侬户的宣传引导,鼓励转变生产方式,积极经营乡间旅游项目;二是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__镇侬家乐经营接待户的宣传,积极整合旅游线路,完膳标识指引牌,満足日益增加的自驾车游客需求,真实增多侬户收入.
(四)做好__镇乡间旅游柿场开袥工作
5.我国各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五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各省都在加快本省旅游业的发展,那么目前我国各省旅游业发展的怎样,哪些省份发展速度较快,本文利用各省-的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和5A景区数据和五星级酒店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各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业;5A景区;五星级酒店;现状分析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在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500.2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2%,国内旅游收入为22716.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7.6%,入境旅游人数为13240.53万人次,与上年人数基本持平,略有下降,下降比率为2.2%。旅游业是一个边缘性、集合性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波及效应明显,而产业波及效应是旅游业经济效应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投入产出率高、就业容量大、关联度强的功能,所以旅游业被形象的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的催化剂”。
旅游业先天的无污染,就地取材的自然属性表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比较简单,较少资金投入和较低技术投入就可以运行,只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可以考虑发展旅游业;社会属性是本身是一个巨大产业链: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对旅游资源、交通业及邮电通讯业、旅行社、快捷酒店等,旅游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旅游乘数效益,以此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巨大;在科研方面表现为旅游业的研究可以促进地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国外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国内旅游业呈现出“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的格局, 自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1月25日,《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旅游业首次被提升至战略性支柱层面。国家旅游局把这一年确定为“中国世博旅游年”。3月30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5月19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征求对《旅游法(草案)》的意见。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法》正式实施。在APEC峰会期间,中美两国达成了签证延长协议,两国间商务和旅游签证将延长至。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数在逐步提升,入境游客数量和国内游客数量也有很大增加,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也在稳步上升。我国又提出“一带一路”的政策和红色旅游的口号,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省的旅游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在5A景区方面和五星级酒店的建设方面都可以看出各省旅游业发展的潜力。
从上面三个表中可以看出,5A景区最多的是广东省,同时广东省也是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省份,这样强势的旅游发展必然带来五星级酒店的大量建设,统计数据上也证明了这个论断。河南和湖北的5A景区排名第二,但是旅游外汇收入却不是很理想,五星级酒店的建设也不是很多,反而上海市5A级景区不多,但是旅游外汇收入却排名靠前,而且五星级酒店也是建设的比较多,这可能跟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青海、甘肃和宁夏则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表现平平,由于5A景区量少,旅游外汇收入也相对较少,五星酒店的数量也是比较少。同时,三个表还反应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平衡,各省在旅游资源的占有上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决定旅游外汇收入的多少,这是因为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会迅速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结论
6.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篇六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
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
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
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
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我国旅游
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这20年里,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
夜旅游人数达 312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则达到162.24亿美元,国际排名
分别为第5和第7。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我国的自然风光资源和社会历史
文化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尤其是我国的中西部,众多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向
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随着东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旅游资源的相继开
发和旅游条件的改善,我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旅游人次达1.37亿,同
时也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出游人次达1亿。另外,旅游收入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的份额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16%,至2010年升至8%,但是,即使到那时,这个比例与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世界GDP总量的10.7%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旅游业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
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
旅游和出境旅游。
(1)入境旅游入境旅游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旅游业的重心。近
20年来,中国旅游业供给能力的形成,包括产品体系、住宿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产业组织格局和产品促销等都是围绕这一重心或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七十年代末,人们收入水平所限,国内旅游业非常弱小,中国旅游业是依赖着政
府对入境旅游的强行推进 才发展起来的。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
个阶段:
1、1980─1990年,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入境旅游的收入大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主要来自于港澳同胞在大
陆的探亲、贸易和投资性的商务旅游。1989年的政治**造成了入境旅游出现
暂时性的17%的收入滑坡,但到1990年,入境旅游已基本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2、1990-1997年,加速增长阶段。
从入境人数来看,同期从2700余万人增加到5700余万人,增长幅度达
110%以上,其中外国人从170多万增加到700余万,同时人均花费也有一定的增长。这一阶段是中国入境旅游增长最快的时期。
3、缓慢增长阶段。
从1998年开始,入境旅游进入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
业仍将持续发展,但是其速度有所减慢。
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
高。2000年,中国旅游业创汇162.3亿美元,是1978年的近62倍,年均增长 20.6%,大大超过同期世界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1978-1998年间年均增长9.8%),也超过了同期我国GDP和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各种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名列前茅。从2000年的国际旅游收入和过夜旅游人数来看,我国的国际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7,这说明,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世界旅游业的前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开发、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服务意识、营销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的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据估计,到 2010年,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6400-7100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7-29%,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380-430亿美元,收入将比 2000年至少番一番。由此可见,我国未来的入境旅游还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2)国内旅游80年代前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居民所
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的旅游愿望被激发出来,国内旅游开始发展起来。至90年代后期,国内旅游便呈高速增长之势,现在发展势头渐渐趋于平缓(见图3-3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7.44亿人次,回笼货币数达3175.5亿元。国内旅游业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不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也已经成了许多地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但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区域经济开发,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中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坚实基础。
在目前,我国的国内旅游已经超过国际旅游,和国际旅游一起,成为我国旅
游业并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我国国际旅游业创收折合人民币1330亿元,同期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3175亿元,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的比为1:
2.38。另外,从国际一般情况看,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的比为1:9。按此计算,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应为11970亿元,目前我们对这一大市场仅仅开发了1/4,国内旅游潜力还有发挥的空间。
(3)出境旅游出境旅游包含三大块:出国旅游,港澳游和边境游。
我国的出国旅游以香港探亲游为起点。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海南三省组织开展香港游,开创了中国有组织出境旅游之先河。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游,港澳游的发展为我国居民的出境旅游奠定了基础。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国家正式开办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则是在1987年,以我国首先开放辽宁丹东-朝鲜新义洲一日游为开端。现在,有的边境旅游线路已经延伸到旅游目的地国家的首都,已接近于出境旅游。
至于我国的出境旅游,一经开办,发展的势头就特别迅猛。未来,随着我国
居民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期的兴起、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达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出境旅游将成大势所趋,在未来极具有发展潜力。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在2020年以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个亿。出境旅游使我国成为一个新兴的客源国。
这将会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国际客源市场上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已经成长为我国旅游业的重点。在未来,国际旅游仍具有相当的增长空间,这种增长幅度相比较于以前,会有所减慢,但仍比较快速。总之,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热的兴起,中国的旅游业将会延续以前的增长势头,成长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开始由旅游弱国转变成旅游
大国,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提高。到2000年底,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了162.3亿美元,占世界第7位,国内旅游收入则达到了3175.5亿元人民币,接待国外游客人数则排名世界第5位。我国的旅游业已经成长为世界旅游业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一向划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和台湾同胞。其中,港澳同胞的数量在整个入境旅游客源中占据绝对重要的比例,达80%以上,其次就是外国游客,华侨和台湾游客只占较小的部分。虽然港澳同胞是入境旅游人数中最多的一部分,但据研究表明,港澳游客的总花费与人数规模远远小于外国游客;台湾同胞虽然人数较少,但人均消费却最高,其次是华侨,然后才是外国人,港澳同胞最低。港澳台同胞的入境旅游主要以探亲为主要目的,而且旅游时间较短。所以,我国的入境旅游消费还主要集中在探亲旅游。1988年以后,我国的入境旅游客源在结构上发生了一点变化,港澳游客所占比例在外国入境游客增加的情况下逐年下降,1989年以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增长更是突飞猛进,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外国游客的数量可望有较大的增长。
四、我国旅游市场的区域分析
由于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的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
区、北京、上海等比较发达,其余地区的旅游业相对较弱。我国的旅游市场除了存在着“东强西弱”的传统市场格局以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三大创汇地区的地位日趋下降北京、上海和广东,历来是我国的三
大创汇基地,不过,他们的这种地位正在降低。1990年,这三大创汇基地的旅游创汇之和占我国同年旅游创汇总额的72.2%,1995年下降为 63%,1999则为50.6%。
2、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我国旅游创汇中的作用不断增强1999年,西部
12个省区的旅游额占全国旅游业创汇总额的 9.63% 分别比1990年和1995年提高了1.1%和0.7%。其中,云南省的上升幅度最大,同1990年相比,云南省旅游创汇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1.7%。
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热点地
区1999年,三个地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接近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60%,上海、广东、北京、江苏这四个省份是我国目前国内旅游消费的热点省市,其国内旅游年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
4、城乡差别1994-1999年,我国的城乡居民出游人次增长率均保持在6%以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年均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年均增长率为 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我国的城乡之间的旅游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多,但是在出游人数上,农村出游人次基
本上与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呈现3:2的比例。但是,这几年,我国的农民出游也形成规模,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旅游消费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可以从上面看出,我国的农村居民出游消费增长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但是,农村居民由于收入和生活方式、旅游意识的差别,农村旅游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增长空间。应该说,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五、旅游收入构成分析
旅游业是“行、游、食、购、娱、住”的综合体,其中,交通、旅行社和饭
店是旅游业收入的三大来源。这三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对这些行业的提升有所帮助。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日益成为旅游收入的重要支柱,民航尤为突出。
六、国内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提供了机遇旅游需求
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时间增加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着不断地增长的时候,再加上配套的基本设施也已经基本齐全,旅游业就会快速发展起来。目前,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我国各方面的条件为我国旅游业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众出游的前提是可支配收入的提高,GDP的不断增长使人们具备了出游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稳定增长时期,据统计数据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时,旅游业将会出现排浪式的发展。我国有些城市已经超过了800美元,从国外的旅游业发展进程来看,这正是旅游消费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我国居民今年的出游率和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比起一些旅游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差距。因此,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旅游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被确定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采取很多扶持措施促进其发展,旅游业总体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将为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国
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西部诸省为发展内部经济都把发展旅游行业作为本省的支柱行业或重点行业,这将极大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各个行业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旅游环境。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剧烈的竞争环境,我国旅游业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源和管理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虽然说,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我国都拥有了一
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各方面还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结构调整。
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服务业,旅游业以前受到的国家保护必将逐步放开,不久以后,国内旅游企业将和世界级的国外旅行商站在一起,在同样的条件下竞
争,这种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旅游业象我国许多其他产业一样,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旅游产品、宾馆饭店、以及旅行社的结构化调整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中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低档产品占据绝对比重,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要求旅游企业丰富旅游产品的结构品种、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形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主题旅游等品种以及高、中、档旅游产品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宾馆饭店呈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具体表现在:地域结构和档次结构不平衡,饭店提供的产品雷同,无法适应个性化旅游者的需要。因此,我国宾馆饭店业需要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需要调整地域和档次结构,并根据市场细分定位不同的类型,饭店单体将发展为从大而全到小而专以及各种特色酒店的平衡结构另外,我国旅行社业现状比较混乱:规模较小、各个地方不均衡、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这些都是我国目前旅行社的真实写照。有关专家认为,旅行社的行业结构应形成“集团化大型旅行社-专业化中型旅行社-网络化小型旅行社”的金字塔型结构。大集团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绝大多数小型旅行社作为其网络结点,其中再由专业化的中型旅行社加以补充,这应当是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合理描述。
还有,我国地域和部门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是全行业合纵联横的一大
阻碍。综合性、一体化经营将成为我国旅游企业最终的发展趋势。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旅游业巨头的挑战,我国的宾馆酒店、旅行社、景点以及航空业等需要进行战略性的重组和调整,发展为大型综合性旅游集团,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才能更有效地抵御这种压力和挑战。
除此以外,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建设还比较差,景点开发比较落后;法律条
文还不够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国际水准的管理人才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急需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2、竞争状况加剧中国加入WTO,将会很快面临国际旅游业巨头们强有
力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的居民将可以进入更多的国家去旅游,这将导致国内出境旅游大幅增加,从而可能会使中国旅游业受到冲击。另外,东南亚国家竞争能力也较以前有所增强。随着中国的开放,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出境旅游的方便,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原来具有的优良服务和旅游经济意识,廉价的地面交
通和航空运输业,特有的异国风情和文化都将对中国旅游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发展前景和趋势根据统计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表
明已进入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到2000年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美元,有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40%和50%左右。我国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大约在2015年,中国的旅游业将进入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出境旅游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整个东亚及亚太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将达4.38亿,其中将有不少于1.37亿的国际旅游者将到中国旅游,也就是说,中国至少在这一区域市场中占到 31%。另外,他们还预测,届时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也可能高达1亿人。
7.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 篇七
近年来, 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在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变化。一方面, 在原来批发市场发育较快、市场功能作用比较显著的地方, 出现了专业批发市场功能弱化、地位下降的倾向, 其主要表现是市场的年成交额增长速度下降, 市场的辐射功能和交易功能弱化。另一方面, 一部分专业市场逐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 在市场组织形式上谋求创新, 向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迈进。认真分析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条件, 分析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有助于重新认识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从而研究适当的促进及引导政策。
任兴洲 (1999) 从流通产业的一般理论入手, 单纯地将商品批发市场视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从上下游商品流通效率入手, 考虑到流通成本的经济性, 从提高流通效率入手对批发市场的发展提出远瞻性的建议措施。赵杰 (2001) 在前人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及委托代理中介的培养, 文章分析已经具备管理学思想的萌芽。张乃兵 (2003)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研究对象, 从特色批发市场入手对不用商品批发市场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丰富了我国批发市场研究领域的政策手段。洪涛 (2004) 真正意义上地引用管理学思想, 将批发市场法人化的趋势作为前提分析了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前人基础上, 同时借鉴经济学及管理学思想, 试图探索一条研究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趋势的全新路径。
二、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据《2012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资料, 截至2011年末, 我国拥有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共5075个, 其中综合市场1368个, 专业市场3707个, 其他市场45个;成交额8.2万亿元, 其中批发额6.9万亿元。2011年, 全国成交额在5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批发市场有59个, 其成交额为1.2万亿元。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辽宁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河北石家庄新华集贸中心、山东齐鲁化工商城、辽宁海城市场西柳服装市场、上海枫径商城、河北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广东西樵轻纺城, 这十大商品批发市场交易额都在100亿元以上。可见, 我国批发市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都已相当可观。
中国批发市场在发育过程中, 形成了多种类型、多种经营方式的批发交易市场:在市场的布局方面, 既有城市批发市场, 也有农村批发市场。入市交易的商品种类包括农副产品、日用工业消费品和一些通用性强、需求量大的生产资料。按市场类型划分, 有产地型、销地型和集散地型批发市场。按市场经营范围划分, 有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性批发市场。按经营方式划分, 有专营批发的市场, 也有批零兼营的市场。
三、我国商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批发市场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
商品交易量分流面临严峻挑战。商品交易量分流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生产企业自建销售渠道将分流部分交易量, 二是电子商务B2B和B2C将分流部分交易量, 三是外商进入我国建立相应的销售渠道将分流部分交易量。同时批发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商机, 当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大量的商品将通过批发市场进入或出口国际市场。如美国柑橘进入我国市场就是通过大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代理销售进入的, 我国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也是通过批发市场来实现的, 如蔬菜、粮食、猪肉等。
(二) 传统摊位式交易占主导地位
国外的批发市场的交易形式多是公开竞价、拍卖成交, 而我国的批发市场主要采用“摊位制”交易形式, 价格由买卖双方一对一的谈判而形成。这种个别协商形成的价格难以保证价格的公正性, 不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 产地与销地缺乏一种成梯度的有机结合的关系, 市场利润分割不透明, 价格波动过大。在批发市场交易中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
(三) 主要采取即期的现金结算方式
大多数批发市场主要采用即期结算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结算方式, 而市场的集中结算、吸引银行部门进场办公、代理结算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许多先进的结算形式还没有采用, 信用结算和银行卡结算等方式还不多。这需要批发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 与金融部门配合设立网点, 提供交易所需要的多方面的金融工具, 满足人们的交易需要。在当前商品的网络交易也仅仅是信息沟通而已, 其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结算系统的不完善。批发市场的代理结算功能的发育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四) 商品的展销功能发挥不够
当前批发市场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功能, 而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商品展示功能发挥得不够;代理中介机构也不足, 现存的也显得不够成熟, 行为也还不规范等等。
四、21世纪我国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批发市场仍将是我国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GDP的进一步增长, 我国商品流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商品批发市场将进入创新阶段, 其发展趋势如下。
(一) 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20世纪末, 我国批发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结构调整将成为21世纪批发市场发展的主题。当前要控制批发市场的总体规模, 调整批发市场的结构, 在空间布局上, 可重点适量发展中西部地区;在批发市场的类型上, 可发展产地批发市场, 可重点探索粮食、棉花等批发市场的建设, 配合改革的发展作出贡献;一些中药材批发市场应符合GSP标准, 并按规范运作;在结构调整中, 一些批发市场将转变为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二) 市场法人主体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市场将充分采取股份制形式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由股份制企业创办, 一些批发市场还将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 一些政府的投资将转变为股份。对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 可探索给予上市发行股票的政策, 试行批发市场上市筹资的改革, 使出资人与管理人、行政管理人与经营管理人相分离。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改变现有的批发市场的治理结构, 吸引公众投资者进入批发市场进行投资。批发市场也可以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进行提档升级, 并参与世界市场竟争。一些重点批发市场可以充分利用其品牌效应进行品牌输出, 兼并重组“空壳”市场和“有场无市”的市场。
(三)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市场 (e-Marketplace)
e-Marketplace有两种模式:一是在传统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设e-Marketplace, 发展供应链, 向生产领域延伸, 探索“订单农业”的有效形式;也可向零售商店或消费者末端延伸, 扩大批发市场的商圈范围和市场辐射范围。这种模式具有较大优势, 即传统的批发市场集众多的人气, 并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利用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进行市场扩张, 如连锁市场。二是纯粹的e-Marketplace, 一般由网络公司建立。上述两种模式中, 以第一种模式的发展潜力巨大。如义乌小商品城的“中华商埠”电子商务网站、“中华食糖市场网”、新疆的“中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网) ”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将促进批发市场的升级。
(四) 批发市场将提供多种服务功能
当前大多数批发市场的功能仅仅是交易功能, 而现代化批发市场应有的功能还包括集散功能、结算功能、价格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质量检验功能、展示功能以及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批发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 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对交易当事人提供生活、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服务。
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批发市场将由单一的摊位式交易形式向“摊位式、特色商店、专业街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形成“专业城、专业街、专营店、大众摊”的模式, 由单一的摊位式向现代经销制、配送制、代理制及与厂商结成联盟, 通过总代理、总经销获得企业的支持,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电子拍卖形式的集合竞价的“交易所”交易形式也将出现。
参考文献
[1]任兴洲.中国批发业如何面对21世纪[J].中国商贸, 1999 (7) .
[2]任兴洲.中国批发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商贸, 2001 (13) .
[3]赵杰.我国批发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商贸, 2001 (9) .
[4]张乃兵.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商业, 2003 (7) .
8.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八
设计旅游纪念品,应充分考虑辽宁各景区文化背景,以及游客消费心理、旅游企业需求、景區形象等因素,才能进行合理策划。各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各项控制、管理的职能,全力协助相关单位打造出特色旅游形象。
旅游纪念品的重要意义
所谓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景点、景区向游客出售的韵含本土地域特色、景观特征或文化背景的商品,对于游客有纪念、收藏等价值。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购物的主要选择,在旅游业的收入来源中占有重要比重。据统计,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每年销售旅游纪念品带来的收入普遍占据该行业总收入比例超过三成,有的甚至超过五成。辽宁作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前旅游纪念品带来的收入却很不理想,不但比不上旅游业发达国家中类型和级别完全相同的旅游目的地,甚至与国内的旅游目的地相比也不占优势。
辽宁各大城市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
1.大连
大连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某些品种的设计很重视挖掘大连海文化,但特色不够。此类型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思路主要是贝类重组,缺乏创新精神。
2.锦州
锦州有些特产和美食闻名于全国,包括烧鸡、什锦小菜、沟帮子熏鸡、水馅包子、玛瑙雕刻等。这些美食或许能引起游客的食欲,但包装普遍缺少品味,完全无法引起游客保存的兴趣,最终难免被丢弃。
首先说沟帮子烧鸡,它有简易、真空等多种类型的包装产品,但这些包装的设计都看不出品味;什锦小菜的包装容器是柳条编筐,有一些地方特色,但不够“高大上”。
3.沈阳
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在全省旅游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统治”旅游纪念品设计和生产的各种创意。辽宁全省的旅游纪念品存在设计缺乏新意、制造质量低下、造型没有特色等问题,沈阳没带好头,难辞其疚。
4.本溪
本溪最有特色的景区应该是暗河水洞、旱洞、五女山,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状况。
水洞旱洞门前出售的旅游纪念品,有些传统纪念品独具特色,比如木雕,但是没有地域特色,与水洞景区本身的特色毫无关联。
在水洞一家卖点,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包括本溪特产“辽砚”。
辽砚是辽宁本溪的独有产品,拥有“关东山里奇宝开,蓝天红霞凝石才。能工巧匠雕辽砚,珍品独秀四宝斋”的赞美绝句。出售这种能够充分体现本溪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以认为是本溪比其他地区的高明之处。
本溪独有的剪纸艺术名气也不小,传统剪纸技艺融合了各种现代元素,打造出富含特色的艺术纪念品。
相比之下,五女山景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意相对缺乏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与其他景点严重雷同,而且购物环境简陋,商品质量不高。
5.抚顺
抚顺多个景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包括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清永陵等等。这里出售的旅游纪念品普遍具有满族文化特征,包括满族传统服饰、猎具、乐器等。
传统煤雕不但制作精美,而且能够体现地域特色资源,对于游客有很大吸引力。
综上所述,抚顺市场上的旅游纪念品,普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个景区缺乏统一的协调,游客选购旅游纪念品很不方便;各景区出售旅游纪念品的购物环境普遍简陋、粗糙,难以让游客放心;每个景区出售的纪念品,不一定能体现该景区特色,也不一定与抚顺地域特色有关联,不利于塑造抚顺旅游形象。
辽宁省该如何规范发展旅游纪念品市场
1.突出旅游纪念品特色,增添纪念价值
开发、设计旅游纪念品,要突出辽宁当地的旅游景点、民间神话传说。引导游客关注这些元素,同时从心理需求、感情冲动等方面大力研究游客的购物需求,从而打造出突破传统、浓化辽宁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全新旅游纪念品。
2.让旅游者亲自参与旅游纪念品制作的过程
可以在各大旅游景区设立一些具备生产、制造功能的旅游纪念品中心,摆放一些半成品,邀请游客参与完成最后几道难度不高的工序,让游客在景区留下足迹的同时,也在纪念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迹。这样既可以让游客享受创造的乐趣,又能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唯一性、独特性和纪念价值。
3.改善购物环境
要彻底取缔无保障的地摊式销售,因为这种环境会给游客带来“商品档次低”、“来源不正规”、“没有保障”等负面印象,难以让他们放心购物。所以各大旅游景区必须规划出专门的地区,营造正规的、能让游客放心的购物环境。
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方式,与硬件设施同样重要。在销售过程中,绝对不能态度冷淡,也不能死缠烂打。在游客选购纪念品的时候,可以向游客介绍其艺术性、纪念价值、文化特色体现在哪里,让游客感受到服务人员的热情和礼貌。
结语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购物的主要选择,在旅游业的收入来源中占有重要比重。督导、促进辽宁省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意义重大。既可以带动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将辽宁的文化、民族、地域特色展示给全国游客,树立高品质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基金项目:2014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9.我国休闲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篇九
摘 要: 当今信息互动时代也是一个张扬个性、追求时尚的时代, 原先质地要求考究、款式强求一致、穿着规范的正装,在人们眼中忽然变成呆板、禁锢精神的象征, 而穿着随意舒适、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体现个性的休闲服脱颖而出, 备受社会
各界人士的喜爱, 并成为当今文明社会的一道风景。
关键词: 休闲服装;市场;现状
1.休闲服设计特点
如果说上班服装强调的是庄重、实用、优雅和专业适应性, 那么休闲服装就是讲究放松, 娱乐, 情感, 随意和富于创意。年轻、个性是休闲服装的最高诉求, 方便、实用、舒适、随意是它们的优点, 只是在原来服装的基础上采用了更精致的材料和做工, 在设计细节方面注入了更多的高级时装的品味与流行时尚的感觉。在休闲服装中反映乡情、名俗、浪漫、传统、古典、纯真等各种怀旧风格的服饰也极有市场,它们有机地融合在现代服饰审美中, 迎合了现代人的怀旧和休闲服饰观。
手工制造正在成为休闲服装的卖点。人们越来越不能忍受机器化大生产所导致的单调, 简陋, 重复, 冷漠, 于是人们重新唤起对手工制品的追思, 很多与动手有关的活动开始流行, 服饰中也包含了更多的情感色彩与手工成分。手工制品是定制的概念, 与身份、地位有关, 好的作品中的独创性及高难度技艺特征, 无疑会提升作品的格调与价值, 作品看似平淡, 不经意, 实则细腻, 精致, 富有意趣, 使得拥有者获得一种类似艺术品收藏般的高雅满足。很多女性特别喜欢粗针大线、手工编织的毛衣和围巾, 也喜欢手工编织的土布织锦和绣花制品, 可能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混合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风格元素, 当然也可以表现一种折
中、混合、自由、率性的个性风貌。
10.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篇十
1、对旅游业收入相对指标的回归分析
19931994 19951996 19971998
国内生产总值34634 46759 58478 67885 74772 79553
旅游业总值11341655 20982487 31123439
注:货币单位为RMB亿元
设国内生产总值为自变量X,旅游业总值为函数Y;根据定性分析已知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保守估计X与Y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X发生改变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则我们可利用以上数据计算X与Y之间相关程度强弱,计算公式如下:b=ΣXY-1/n(ΣX)*(ΣY)/X2 -1/n(ΣX)2
≈(0.49979
a=ΣY/n-bΣX/n= -57223.4
则线性方程为:
Y=a+bX=-57223.4+0.49979X
b: 相关系数;a:常数值 n: 总年数(本例中为6)
我们可依据该线性方程做出回归预测。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的保守估计测算,已知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RMB亿元,则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为179170RMB亿元(79553*(1+7%)12),把该预测值代入以上回归方程,则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预测值为32323.97RMB亿元。这意味着我国旅游总收入将在1998年基础上翻了约9.4倍,相当于年均增幅达78%。根据国际标准,若旅游业收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10%,则旅游业可被看作该国支柱产业。1998年我国这一指标值为4.32%,而到2010年则可望达到18.04%。旅游行业作为我国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确定无疑。此外,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于1998年发表的(中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行业对经济的影响(的专题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获得世界旅游市场8.6%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结论是:中国的旅游业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2.对国内居民个人旅游消费水平的抽样分析
在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旅游消费水平作出估测前,首先请看一组我国城镇旅游者家庭月平均收入的抽样资料5:
0.5-1 0.4-0.5 0.3-0.4 0.2-0.3 0.05-0.2 0-0.05 人数 3142816301,7765756516 组中值7,500 4,5003,5002,5001250250
该样本抽取为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总数为9273名游客
金额单位为RMB万元
则我国城镇旅游者家庭月平均收入可依据该组样本数据加权算数平均数值推断而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X=Σxifi/Σfi(I=1…n)
X: 加权算数平均数;Xi: 各组组中值;fi: 加权权数
依以上计算公式可得该旅客样本家庭月平均收入为X=1896.743元。若以一个家庭三口人计算,则游客个人月平均收入为632.2477元,其个人年平均收入为7586.973元。另一方面,6我国1998年城镇居民出游总人次达2.5亿人次,出游率高达89.2%,总花费1513.13亿元,人均花费607.0元。按照最保守估计,假设我国城镇居民1998年人均
出游1次,则人均旅游消费占人均年收入的8%。考虑到1998年我国国内通货紧缩,消费市场疲软及居民储蓄倾向很高的严峻形势,这一比率表明了国内居民很高的边际旅游倾向。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向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支出将会占据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更大份额。目前欧美各国普通居民大约把年收入的20%-25%列支为旅游消费,尽管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同这一比率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发达国家的今天会成为我们的明天,拥有世界最多人口及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中国旅游市场是一个正经历着急剧扩张的新兴市场,一个全民旅游消费的浪潮正在来临。
3.对“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的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按照不同的旅游目的,对“团队”与“散客”两种旅游模式各自内部的人数构成百分比作一比较,7如下图:
注:该简单随机抽样样本总数为9273人,其中散客8542人,团队游客731人从该图我们可以观察出:组团旅游是最主要的观光度假旅游方式,以此为旅游目的团体游客约占团体游客总数的83.7%,但在诸如以探亲访友、会议、商务等为目的的旅行者中间,他们基本上是以散客出行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复杂化,人们的旅游目的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观光度假”将难以再现昔日一枝独秀的局面,一个旅游目的多元化、模糊化的新时期业已来临。这无疑对我国旅游业传统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深刻的挑战:我国传统旅游行业是以旅行社的业务开拓为支撑点的,无论是旅游饭店宾馆,旅游车船公司,或是其他旅游企业均需要旅行社提供主要的客源,从而拉动整个旅游业,这一格局在今天仍基本维持。然而动机决定行为,在人们旅游出行的心理机制日益多样化、模糊化,“散客”式抑或“自助”式旅游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变化已经发生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未来10年我国国内游客客源将无可避免地发生由团体游客向散客的转移,因而各类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对传统的经营方式作出深远的战略性调整,如何尽可能掌握住“散客”客源。本文稍后将对此作进一步阐述。
其次,按照不同的旅游目的分组,我们对不同组群的平均出游时间作一分析说明,8如下图:
一般说来,游客的旅游消费支出是与游客的出游时间长短成正比的。而由上图可知观光度假的平均在外停留时间最短(1998年约为4.5天),远低于以健康疗养、探亲访友、专业访问等为目的的旅游在外停留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已知,除观光度假的游客而外,其他目的的旅客出行较少选择组团旅行的模式。这预示着尽管团队旅游目前仍是一种主导的旅游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复杂化,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的进程,散客客源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市场潜流。
最后,按照不同的旅游目的分组,我们对不同组群的游客每次出游人均花费作一统计分析,9如下图: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观光旅游作为组团旅游的主要形式,其游客人均花费支出远低于散客旅游诸如会议、商务,专业访问等旅游形式的人均花费支出。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囿于传统的组团经营理念,不能另辟蹊径,结果导致传统的市场领域从业者众,无序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利润率逐年稀释;而具有无限成长潜力的散客旅游市场却被大多数从业者所忽略。
4.对我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渠道的抽样分析
旅游者总是依据一定的旅游信息来源作出特定的旅行方式决策。因此,对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对于从业者把握市场动态,并进而积极介入旅游消费者决策程序,最终诱导消费者作出于己有利的旅行安排。10有关我国旅游者获取信息渠道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样本总数为9273人;累计共有9723人从以上渠道获取信息,即部分游客从一
种以上渠道获取信息
11.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十一
摘要:从农村零售市场的现状、发展机遇及特点出发,探讨了限制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开拓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营销对策。
关键词:农村;零售业;零售业态
中图分类号:F7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82-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the Rural Retail Market in China
WANG Bing
(Zhu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Zhuzhou,Hunan 412001,China)
Abstract:The main factors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retail market in China and the marketing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it the rural retail market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ch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retail market.
Key words: country;retail;retail format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了多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说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与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建设密不可分。
1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1.1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现状
1.1.1农村零售市场消费增长快,潜力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吃、穿、住、用的商品在数量上增加很多。而由于农村市场发展落后,农村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2007年物价局统计资料显示,占全国人口73%的农民,其消费零售总额仅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市场规模与人口规模极不相称,如此多的农村人口代表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
1.1.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我国人口分布最大的特点是各地人口分布不均。与人口密集的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密度比较小,分布也比较分散。由于农村市场大多交通不便,消费水平较低,常常被许多零售企业所忽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或地方财政不足的原因,使得包括道路在内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完善,农村零售业很难完成畅通的进货和售货运输等基本的物流活动。
1.1.3经营形式单一,无差异化导致竞争激烈目前,大量的农村零售市场主体仍是个体商户,他们的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所以流通效率低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同时,农村零售业进入壁垒较低,易引起大量进入者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这都使得农村零售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而利润率水平却很低。
1.2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机遇
1.2.1国家政策不断偏向农村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重新将一号文件回归“三农”,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就制定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和举措;2006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系列政策无疑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农村零售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1.2.2农村人口多,农民的购买力及购买欲望不断提高我国有l3亿多人口,农村人口为9.5亿,占总人口的73%,因此,农村人口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购买力的不足。虽然农民的低收入水平制约了消费的增长,限制了购买能力,但随着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农村税费的逐渐减免,以及农民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农民的购买力将逐渐上升。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已经出现积极变化,农民的需求不断增多。另外,外出务工、经商的一部分农民受到城市消费潮流的影响,也希望自己家庭的生活消费水平得到提高。
1.2.3目前农村零售市场尚无“领导者”在目前的农村市场上零售业态各种各样,呈多业态并存的现状。主要有:便利店、百货店、杂货摊位、超市等。不同的零售业态具有不同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与目标客户群体,呈现出不同零售业态竞争的局面。但是,在如此多的零售业态中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少之又少,各零售业态的经营企业太小,经营的商品种类雷同,商品无差异化,并且商品档次低,业态单一。这样就导致了农村零售市场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态龙头。
2制约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2.1农村消费者的差异性较大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水平差距巨大,地方消费观念不同。农村零售市场不管从地域范围还是人口数量来说差异化都比较大。因为农村的地理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又地域分散,每个地区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因消费观念、现实购买能力、消费习惯和喜好以及周边消费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这些差异性也就决定了消费需求、消费标准的不同。
2.2流通网络不健全,流通渠道混乱
因为农村市场人多、面广,而且很分散,差异性大,农村商品流通无主要渠道,市场秩序混乱。大多数农产品市场交易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终端市场仍以小地摊、大集贸、便利店等为主。由于农村零售市场监管力度薄弱,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不规范现象严重,农村零售市场商品进货渠道繁杂,使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倾销地,从日用消费品到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2.3缺乏发展农村零售商业的总体思路
农村零售商业的网点布局、规划滞后发展。比如,许多乡镇存在长期形成的邻近乡镇商贸组、群经营雷同的现象,而农村新型业态却未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农村零售商业的发展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阻碍了龙头企业进入农村市场。
2.4缺乏针对农村零售市场的有效促销手段
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企业在城市市场中的促销手段往往费尽心机,花样百出,比较而言,在农村市场的促销手段却显得相当贫乏。由于受市场分散性、差异性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怕上当受骗等因素的影响,人员推销是既不经济也没有实际效果的一种促销手段。而电视广告则受农民看电视的时间多集中在晚上7点到10点这一特殊时段的限制。此外,企业也常常忽视对农民消费者进行公关活动,缺乏感情沟通和交流,所以也很难在农村市场得到品牌认可,形成忠实的顾客群体。同时,受交通、基础设施、渠道网络、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营业推广方面也没有使自己的产品得到宣传。
2.5服务不完善
农村零售市场从业人员多数为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他们的文化学历不高,对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是不懂,导致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对于顾客的心理、顾客的需求、顾客的价值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等知之甚少,因此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他们习惯了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行为,只在乎赚取利润,不注重与顾客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联系,更不注重自身的公共关系和形象的建立,不能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
3开拓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营销策略
3.1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农村消费者的需求状况
企业要重视农村市场的调研工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农村市场及农村消费者。包括分析农村的人口数量、人口地理分布、人口结构等人口环境;分析农村的经济环境,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储蓄等方面;还需分析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等。其次,要着重调查了解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喜好,把握他们对产品的需求状况。这样才能够提供适合农村零售市场的产品,真正满足农村消费者的需求。
3.2完善农村分销网络,发展零售连锁经营
要完善农村分销网络,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市场流通受交通条件、人口密度、消费习惯等的影响,选择灵活适用的业态,比如连锁廉价商店、专卖店、便利店等;而网点布局要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消费习惯、区位、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山区、平原、丘陵等不同地貌特点区别对待。从我国流通领域改革方向和农村零售商业自身特点和现状看,连锁经营将是我国农村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一业态模式也有利于保障农村市场的货源质量,杜绝假冒伪劣现象。
3.3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
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商贸流通的作用,合理布局农村商业网点。按照“先规范、后规模,先稳定、后发展”的原则进行农村商业网点扩张,并实现农村与城市流通网络的有效对接。积极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方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向农村市场倾斜,包括鼓励有能力的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一是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资金支持、减免税费、减少审批程序等优惠政策,推动国内外大中型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二是整合农村信息技术推广服务资源,加快整合各类农村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为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零售企业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服务。三是在法制监管上支持。根据农村零售商业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法规、规章、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用法律、法规规范农村零售商业的运行,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4采用恰当的促销方式
由于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特征与城市消费者有很大不同,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一定要针对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1)电视广告。电视是针对农村市场较为有效的媒体,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且收视率高。因此,广告投放时间应符合农民的收视习惯,同时广告语言应通俗易懂。(2)制作精致宣传单。相比城市,宣传单在农村要更受欢迎,很多农民都会把制作精美的宣传单当作装饰品收藏起来。宣传单的内容要突出产品的特点,语言简单明了,让农民容易认知和理解。(3)产品公开展示。农村消费者讲究实效,相信“眼见为实”,所以企业可以派促销人员直接向农民讲解、演示产品的功能与操作方法的方式进行促销,这既是一种说服工作,又是一种教育培训工作,尤其适于对新产品或较复杂产品的宣传。(4)促销所使用的赠品应尽可能实用,因为农村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性。
3.5增强服务理念
服务是目前农村市场营销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与城市市场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不足,使农民的利益没有保障。针对农村零售市场我们应该做到服务农村化。一些偏远农村,交通不便,农民购物的交通成本较高,企业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免费提供车辆,组织农村顾客集体购物,通过“幸福快车”送货下乡,还可采用大篷车商店的方式,定期下乡,服务上门。节日消费在农民日常消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春节时最旺。零售企业应把握机会,在这个重大节日的时候为广大顾客提供既实惠又优质的产品,树立以顾客为中心,满足广大农民消费者需求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现有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本企业的服务人员,把服务延伸到农村,解决农民购买的事前和事后之忧。
参考文献:
[1] 单丹,庞毅.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5.
[2] 方光罗.我国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2008 (13):14-16.
[3] 金薇.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及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 (1):14-15.
[4] 李果.开拓农村零售市场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师,2008 (6) :174.
12.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旅游市场,体育竞技,区域经济,制约因素
1、我国体育旅游行业发展模式
自从我国推行全面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旅游业如火如荼展开。我国领导人对于增强人民体质, 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也日益凸显。亚运会、奥运会为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许多国家重大赛事在中国的举办吸引了许多国外的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在中国旅游, 为中国的体育旅游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旅游市场区域经济, 符合我国整合发展计划的需要, 大有可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人均收入的增加让普通大众对于旅游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景区在开展体育市场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需要注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大力建设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 提高景区接待能力, 满足更多游客的消费需求。
人们参加体育旅游项目, 目的往往是要体验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 从体育旅游的概念和本质属性出发, 体育旅游的开发商需要针对自身的旅游场地, 开展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工作, 对于适合改造成滑雪场地的旅游场地, 应该加强旅游景区的地面平整工作, 改进雪地周围的围栏等防护措施, 设置专业的安全防护人员, 开辟观战区域和竞赛区域, 打造体育观战健身旅游发展模式。对于适合改造成蹦极项目的旅游景点, 应该推进周围区域的探测工作, 擦亮旅游景区的刺激型体育旅游的品牌。
2、打造绿色和清洁的体育旅游特色项目
景区需要结合体育旅游的发展实际情况开展评价体系构建工作, 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计划。体育旅游市场建设基于“低碳”这一理念, 针对景区自身的发展现状, 可以开展多种样式的绿色环保和清洁节能旅游活动。目前, 带有农家乐性质的旅游景区十分受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欢迎, 大家在旅游的同时, 不仅可以享受到美丽宜人的山间自然风光, 食用到绿色无公害的肉、蛋、奶和蔬菜, 还能够体验一把山林之间“真人CS”的畅快淋漓的感觉。有些旅游景区根据自身特点, 开辟了适合攀岩的区域, 吸引游客开展攀岩竞赛活动, 既可以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享受到视觉的快感, 还能够让游客享受到四肢运用的快乐, 实现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游客前往旅游场地的目的有休闲放松的, 也有挑战自我的, 通过高效利用自身假期时间前往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锻炼性质的旅游景点, 可以实现自我的挑战和能力的超越。
3、开展竞技体育观光旅游活动
竞技体育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重大竞技体育赛事层出不穷的在中国举办。全国各地在承办赛事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观光活动, 比如在东北的许多冰上赛事开展的同时开展冰上旅游节、冰上滑雪节等活动, 让前来观看的游客能够亲自感受到冰上运动的魅力。在许多海滨城市, 水上竞技体育比赛的开展会同样吸引着许多观众前来观看, 相关城市在举办赛事的同时也开展相关水上游乐活动, 使游客在观看赛事的同时参与其中。既满足了游客的胃口, 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制约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4.1、制约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
制约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有诸多因素, 例如, 我国在体育旅游景区的餐饮业集中程度和星级饭店集团化程度比较低。客人在景区旅游, 承担较高的票价, 却享受不到应有的高品质住宿和餐饮服务, 这样使得体育景区的投诉率较高。游客前往景区的目的是体验一下精彩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 所以一般会携带一定的防护工具和运动器材, 游客自己开车前景区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景区的停车泊位较少, 造成游客停车困难, 便占据交通干道, 造成交通拥堵现象, 诱发交通事故。
我国的住宿硬件条件建设方面, 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在西方国家, 美国国内的体育景区餐饮方面, 80%的酒店和餐厅都是星级的,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管理比较到位。二我国的酒店集团还未形成规模化和一体化经营标准。在体育景区住宿条件方面, 我国拥有25万多个景区大、中、小酒店、宾馆和招待所等餐饮住宿单位, 其中, 星级酒店仅仅只有不到一万家, 占总体比例的3.9%左右, 有24万多家的餐饮住宿设施尚未进入星级评定范围, 占到了96%以上。我国的体育旅游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往往比较简陋, 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也比较差, 有的甚至是将景区的民房简单改造, 便建成了供游人吃喝和住宿的场所, 整体表现在餐饮行业呈现出“弱”、“小”、“散”的特点。
4.2、解决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障碍的措施
从供给要素出发, 为了提高体育旅游景区的竞争优势, 景区的开发负责人可以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来努力。在吃方面, 周围商店或酒店应尽量减少油炸食物的销售, 尽量不提供一次性餐具, 对于提供使用的一次性餐具有关部门可以进行统一回收, 保护景区当地环境不被人为污染。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景区“美食城”项目建设, 保证景区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在住宿方面, 周围酒店宾馆装修维修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 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 游客耐心引导游客自带洗漱用品以节约材料消耗及减少垃圾产生;每个景区开发设计时都需要考虑该景区的游客容量与环境容量, 切实解决整个景区内部的住宿矛盾问题。
景区需要更严格地管理游客的私家车停放与行使, 在景区停车场等适宜位置贴出低碳出行的警示牌, 鼓励游客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在景区内部景点线路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游客旅游习惯, 设计出最精简最适合步行的旅游线路, 开发出“骑行旅游”的体育景区精品旅游线路, 契合体育锻炼和休闲旅游的精神。在购物方面, 体育景区周围商家需要合理选择销售与体育项目或者我国体育领域发展相关的特色纪念品和商品, 与其他普通旅游风景区售卖的商品有所区分, 体现体育旅游的品牌特色。
5、结束语
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 旅游产业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人均收入的增加让普通大众对于旅游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景区在开展特色体育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需要注意始终坚持“娱乐、休闲型体育”的建设理念, 大力建设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 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龚明波, 李仲坤.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制约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2]论体育旅游安全体系的构建/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制约因素/体育旅游现状与体育专业人才从业优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 13.
[3]高建磊.现阶段我国野外刺激性体育旅游市场的结构特征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3.
[4]田健.山东省发展体育旅游市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12.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08-30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8-27
我国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及运行状况分析10-21
2023-2027年江苏旅游产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分析报告07-26
我国货运市场状况分析11-08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08-25
浅谈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的探讨06-28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07-09
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