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期中武汉

2024-09-11

高二上语文期中武汉(共11篇)(共11篇)

1.高二上语文期中武汉 篇一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

高 二 语 文

(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5分)

1、下列四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栏楯(xǔn)

茭(jiāo)白

衍(yǎn)生物

棨(qǐ)戟遥临 ....B.缂(kè)丝

婆娑(suō)

框(kuàng)架图

长歌当(dāng)哭 ....C.萌蘖(niè)

修葺(qì)

宿舂(chūn)粮

期(jī)功强近....D.攒(cuán)射

谂(shěn)知

抟(tuán)扶摇

门衰祚(zuò)薄 ....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元旦假期过后,十几名高二年级的学生聚集到校长室门口,______学校元旦美食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②当地时间11月5日,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市发生了______的汽车炸弹袭击案,约40名平民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③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一些职能丧失或者明显________的政府部门将被撤销。A.反映

骇人听闻

退化

B.反映

耸人听闻

蜕化 C.反应

骇人听闻

蜕化

D.反应

耸人听闻

退化

3、下列四句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然学者们把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常常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说,这是正确的。

B.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当天,全国有近10万多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

C.“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D.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养老储备总指数最高,民营企业最低。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8

A.《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B.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崇尚唐宋散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C.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组成。《报任安书》即选自其中的“书”部分。

D.《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世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作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

5、下列关于《三国演义》与《欧也妮·葛朗台》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

B.《三国演义》中,鲁肃“巧设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孙刘联军火烧曹军战船作准备。

C.赵云(子龙)为了保护刘备二位夫人与阿斗,过五关斩六将,冒尽风险。刘备感动之下,把阿斗扔到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D.《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6-9题。

见村楼记

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

/ 8

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②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挽父:人名,孔子不知父葬何处,是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相告后,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娄江已湮

湮:堵塞。.B.生平犹昧之

昧:不清楚。.C.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卜:料想,打算 .D.造故人方思曾

造:拜访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江之将南折也

先妣抚之甚厚 ..B.延实为具饭

难为俗人言也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余常与中丞出郭

与蝼蚁何以异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简洁而不乏生动的文字写见村楼的环境、来历,叙写中寓含着作者深切的故人之思。

B.本文在回忆时注重细节,捕捉了日常平凡的生活画面,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

C.作者以长辈身份为楼题记,追述往事,缅怀故友,以孔子及能“自树”的大臣子孙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且能将其自然融为一体,不留斧凿之痕。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概括李中丞的性格特点(2分)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三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请赏析第三联中“邀”、“纳”二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体说明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7)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欲以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横八字巷的人们

/ 8

黄蓓佳

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②横八字巷长仅有50 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巷子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外婆家就在横八字巷里。

③外婆家曾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可惜好景不长,外公50岁上染病离世,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亲戚们觊觎外公的遗产,之后是日本人来了……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外婆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终老在此,谁料“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④家中斑驳潮湿的墙壁,墙缝里手一抠便簌簌掉落的石灰,梅雨天满天井的积水,睡一觉起来鞋子里的粘粘虫,冬天屋顶瓦楞上瑟瑟抖缩的草,屋檐下细溜溜的晶莹剔透的冰凌,满脚满手的冻疮……

⑤即便如此,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

⑥我有个四叔公,膝下无子,解放后摆小人书摊为生。“文革”开始,书摊不让摆了,靠一点微薄积蓄过日子;母亲隔三差五给他们十块八块钱。叔公家也住横八字巷,春节去拜年,两位老人穿戴得格格正正,裤缝都用搪瓷缸子盛了热水熨得笔挺。桌上一碟糕一碟糖是再也少不了的,甭管是不是做个样子。

⑦邻居的一个姐姐会踩缝纫机,买块花布就能裁剪出各种合体衣服。有一回她用立体裁剪法帮我做了两条花短裤,我左看右看,惊叹世界上有这等聪明之人!我恨自己不及她十分之一的心灵手巧。

⑧横八字巷头上,高门楼儿里,黑漆大门偶尔打开,走出来一位斜眼的退休私塾老先生。他年轻时教过我母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巷子里惟一走动的就是我们家。他是头一个欣赏我的人,大概在那个年代,我是个比较少见的喜欢看书写字的女孩子吧。他总是在有太阳的日子里出门,拄着拐杖,踱进我家小院,靠壁坐下,跟外婆聊几句,再询问我几句。他有一张十分自负的沧桑的脸,还有斜视的眼睛——看起来望向别处,实际上却是紧盯住我,这让我觉得像是被别人偷窥,心里一阵阵发紧。

/ 8

⑨还有位麻脸老太太,是外婆的好朋友,她有一双粽子大的小脚,真正的三寸金莲。老太太和外婆有一桩共同爱好:看戏。像什么越剧、锡剧、扬剧、沪剧、京剧,不挑不拣,来者不拒。《珍珠塔》《打金枝》《西厢记》《白蛇传》这些传统剧目,她俩讲起来头头是道,余味悠长。

⑩六七十年代横八字巷的往事,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他们喜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成年后,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原载《新华日报》,有删改)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第⑤段中“庄严排场”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全文,探究横八字巷的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

/ 8

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概括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青花瓷让我们对明代有了哪些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 8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有人说,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 8

1、D

A栏楯(shǔn)

B长歌当(dàng)哭

C宿舂(chōng)粮

2、A

“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还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而“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引申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②句是指学生把情况、意见等告诉校长,该用“反映”。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的话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本语境说的是真实的事,该用“骇人听闻”。

“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弱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也比喻腐化堕落。句③说的是某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减弱,该用“退化”。

3、C

A.语序不当,“常常”应在“把”前。

B.“近”与“多”自相矛盾。

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

4、B

A.陈子昂错,应为卢照邻

C.《报任安书》是一篇独立的书信,与《史记》中的“书”无关。D.“元曲四大家”没有王实甫

5、A

B.“鲁肃”应为“庞统” C.“过五关斩六将”错,是关羽 D.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

6、C

C项“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前面说“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此处如把“卜”解释为“料想、打算”就与语境不合,因为这是具体行为,并不是“打算”,此处“卜”应为“选择(处所)”之意

7、D

A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代词,她。B项,第一个“为”,替;第二个“为”,对。C项,第一个“者”,定后标志;第二个“者”,……的原因。D项两个“与”都是介词,和。

8、C

C项,“以孔子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错。文章第三段说“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 父之母乎”,意思是“孔子年少的时候不知道父亲被埋葬的地方,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知道后告诉了他我可以做挽父的母亲吗”。

9、(1)(4分)从古到今大臣的子孙年少丧父却能够自强不息、有年建树的,史书占有很多这样的人。

(2)(4分)我长久生病卧床没有寄托,就让人再次修整南阁子,它的规制格局与之前稍有不同。

10、(2分)意趣高雅、重视友情

11、(1)(4分)“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

/ 8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答对两点即可。

(3)(4分)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1分)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

12、(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茕茕独立(3)齐彭殇为妄作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淡烟暮霭相遮蔽(7)落霞与孤鹜齐飞(8)究天人之际

13、(4分)①内容上,指出那个时代横八字巷人们生活贫穷却努力把日子过出动静的特点;②结构上,领起下文对横八字巷往事的叙写。

(每点2分)

14、选取典型景物(1分),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注重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横八字巷阴冷潮湿、萧条破败的特点(1分),表现了横八字巷人们生活的贫困艰难(1分);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1分)。

15、(4分)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

(每点2分)

16、(6分)①那些充满趣味的家常琐事,使我童年的记忆色彩缤纷;②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③人们在清贫中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让我体悟到了生命的尊严;④人们在艰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6分)首先,提出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是否仅是历史偶然的问题;接着依据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并指出中外交往的重要作用。(评分标准,每点2分,每点中实际各含两小点,具体见参考答案中提示。)

18、(6分)•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ƒ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风格相融合,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时尚。(评分标准,每点2分。可从商业化、民窑崛起、风格变化三个角度评判。)

19、(6分)•明初文化具有兼容性。‚明代中国通过与海外交流走向开放和进步,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ƒ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评分标准:每点2分。)20、作文(略)

/ 8

2.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3.高二上学期英语期中总结作文 篇三

Nature has provided us with many kinds of resources. Almost everything we use in our everyday life comes from Nature. The food we eat, the water we drink, the clothes we wear, the concrete and bricks to build our houses, the materials to make bikes we ride, etc. all come originally from Nature.

People have been making use of these natural suppl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the amount and range of materials taken has increas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is tread will continue in the years to come.

However, natural resources are not in exhaustible. Some resources are already nearly used up. For example, the end of the world’s fuel is already within sight. Such an essential daily item as water is in short suppl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e can no longer thoughtlessly use the many resources provided by Nature. We must learn to conserve what remains.

【参考译文】

自然资源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方式的资源。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来自大自然。我们吃的食物,我们喝的水,我们穿的衣服,水泥和砖建造的房屋,材料,使我们骑自行车等,都来原本来自大自然。

人们做了几千年的这些天然用品的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材料的数量和所采取的一系列增加。据估计,这种胎面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下去。

然而,自然资源不枯竭。有些资源已耗尽。例如,世界的燃料资源已经指日可待了。这种必要的,因为水在日常项目,在世界许多地区供不应求。我们再也不能草率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许多资源。我们必须学会保护剩下。

4.高二期中语文作文 篇四

面对俗人之见,他不禁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而他创造了奇迹,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来反抗秦的暴政。

陈胜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丰功伟绩,除了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外,更重要的是他很早就确立了反抗的志向。因为有这一目标要去实现,他才能在失落时鼓舞自己;在失意时劝诫自己;在得意时警示自己;在骄傲时叫醒自己。以为他有了远大的志向才会有无穷的动力来大展“置书鱼腹”“夜篝火”的才能,从而创造出超乎常人想象的业绩。

但如果胸无大志而满足于现状只会“死于安乐”。乾隆皇帝在接见英国使者的时候就高傲的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正是在这种目光短浅的认识下,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日益衰败。假如时光倒流,清朝统治者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有更高的追求的话会怎样呢?外国的知识对于落后的中国来说是稀世珍宝,而不拿来垫桌脚,外国的科学家会得到尊重而不是驱逐。我相信,凭中国人的智慧,绝不会沦落到如今的屈辱历史。

然而历史终究不能假设,正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各英雄豪杰无不在少时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周恩来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能“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历史同样证明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因此他们站在了成功的面前。

不仅如此,高远的志向会让平凡的人生焕发异彩,使平凡的人物变得不平凡。因为他们都有的高远的志向,使我们看到了黄旭华为核潜艇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的坚持;沈克泉沈昌健为油菜花事业风雨无阻地研究的执着;俞敏洪为英语事业死心塌地地追求的顽强。而我们也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些品质,首先我们就该在生活中树立远大的志向,进而才能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人生路上的方向有无数个,但最美的方向永远是志向高远的方向,一个人选择的道路,是披荆斩棘去追求,还是碌碌无为地死守?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心灵贬值,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可以让人的心胸宽广,高瞻远睹;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低沉消极,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悦。诚信,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个少年为之跑了三个多小时。又有一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的在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有回来。于是,摄影师们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了四瓶啤酒,尔后,他又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河采购的了另外六瓶,但是返回时摔坏了三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这儿的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

是小男孩的诚实守信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发布告示,百姓中若有能将此木移至北门者,赏十金。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知其中有何蹊跷,因此无人敢上前移木。过了半日,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百姓更加奇怪但仍不上前。终于有个大胆的人上前搬动木头,移至北门,商鞅马上发给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是商鞅的言出必行推动了新法的实行。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则不立”“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可”。可见,诚信对个人而言是何等重要啊!

5.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 篇五

一、字音字形

荷塘月色

幽僻蓊蓊郁郁踱duó着弥望亭亭袅娜霎shà时 宛然 脉脉倩影 青雾轻纱空隙

梵fàn婀玲 风致 风姿斑驳 媛(yuàn)女,鷁(yì)首欋(zhào)沾裳cháng敛裾(jū)没精打采

赤壁赋

属zhǔ客 窈窕yǎo tiǎo万顷qǐng扣舷xián桂棹zhào 洞箫 幽壑 倚歌潜qián蛟 嫠妇 愀qiǎo然相缪liáo 舳舻zhú lú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渔樵江渚zhǔ麋鹿驾扁舟举匏樽寄蜉蝣渺沧海须臾遨游 惟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洗盏更gēng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jí枕藉jiè

活水源记

槠(zhū)潴(zhū)铸剑石罅xià 鸜鹆(qú yù)菖蒲 chāngpú 深不逾yú尺属岁zhǔ旱时

游栖霞紫云洞记

栖qī霞僧寮liáo 牛皋(gāo)濡rú滑 穹qióng窿蝙biān蝠

盘散pán shān乃可下琅láng然偻lǚ而始入,濧duì然无声掩苒rǎn摇飏yán个骈列或升或偃yǎn或倾或跂qì周以缭垣yuán 天鹅

鹰鹫jiù滥用逞chěng强行凶滥用强劲jìng毋wú宁nìng俯首帖(贴)耳希冀赋予缔dì造钟爱兴致勃发悠然忘形雍容自在模mó型模mú样脖颈gěng船舳zhú浩瀚池沼zhǎo着zhuó陆

栖qī息驯xùn天鸽居停浑hún浊哮喘恫吓dòng hâ相称(chân)雍容自在(yōng)召(zhào)唤铿锵kēng qiāng 喑哑yīn yǎ嘹唳liáo lì朝暾tūn初上挽wǎn歌杜撰zhuàn枯燥急躁慰藉jiè感慨 茶馆

趿tā拉眼拙zhuō 文绉绉zhōu 蹓liù弯蹓liū达 嗻zhè珍馐美味 嘎gā登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包涵谭嗣sì同揩kāi油拉纤qiàn歼灭浑浑噩噩老气横秋陶朱之富戊戌(wùxū)牢(láo)骚贵庚(gēng)官饷(xiǎng)伺(cì)候珍馐(xiū)咂(zā)摸 沏(qī)茶晕(yūn)倒兵荒马乱规矩戛然而止

哈姆雷特

迂yū回婉转紊乱迷惘wǎng痴呆涂脂zhī抹粉烟视媚行陨yǔn落吮吸盘踞jù祈qí祷创chuāng痛鞭挞tà横hèng暴罪孽甜言蜜语忏悔熏陶táo怪诞诅咒嫁奁lián延宕dàng恍惚 匍匐 吮shǔn吸殒yǔn身不恤

伪君子

憎zēng恶 溺爱戳穿天翻地覆痴心妄想钦佩无稽jī之谈允yǔn许狼狈不堪和颜悦色川流不息障碍 束shù缚指摘水落石出诀窍

侮wǔ辱撵niǎn出惩chéng罚难以置信 擅敢确凿záo 规矩jǔ诀窍

狗儿爷涅槃

涅槃pán 挨āi着挨ái打骨gǔ气玷diàn污另眼看待接踵zhǒng而至

茕茕孑立在劫难逃春意阑珊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yì)丽窥(kuī)镜能谤(bàng)讥间(jiàn)进;期(jī)年

《烛之武退秦师》

氾fàn南佚yì之狐阙qūè秦秦伯说yuè杞子逢páng孙微夫fú人之力失

其所与yǔ不知zhì

冯谖客孟尝君

食sì以草具长铗jiá收责zhài 愦kuì于忧性懧nuò愚矫jiǎo命

外厩jiù拊fǔ爱

二、成语

没精打采杯盘狼籍掩苒rǎn摇飏yán老气横秋陶朱之富浑浑噩噩

涂脂抹粉烟视媚行甜言蜜语天翻地覆俯首帖(贴)耳无稽之谈

狼狈不堪和颜悦色川流不息难以置信另眼看待接踵而至茕茕孑立

在劫难逃春意阑珊 满面春风 水落石出戛然而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兵荒马乱付之一笑门庭若市 洞若观火纵横捭阖

成语解释: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杯盘狼籍: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掩苒rǎn摇飏yáng:轻轻地摇动。

老气横秋:主要用来形容某个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

陶朱之富:指的是凭借个人能力致富,且积累的财富足以与范蠡所媲美的个人或

家族。

浑浑噩噩: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涂脂抹粉:对丑的东西美化装饰。

烟视媚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甜言蜜语:为了达到讨好或哄骗人的目的说让人爱听的话。天翻地覆:形容变化之

大; 闹得很厉害。

俯首帖(贴)耳:形容恭顺的样子。

无稽之谈:指无根据,无从考证说法。

狼狈不堪:形容处境十分困难、窘迫得难以忍受。

和颜悦色:形容人态度和蔼亲切。

川流不息:河水一直流着,不停止。比喻

事物连续不断永不停止。多指来往的行人、车辆、船只很多。

难以置信:很难让人相信。

另眼看待: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即对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指特别看重或

重视。

接踵而至:脚步紧相连接到来。比喻相继不断。

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在劫难逃:旧指命里注定的灾祸,无法逃脱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满面春风:春风拂面,温暖宜人。原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后用来比喻人脸上呈

现出愉悦和蔼的面容。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石头显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事

情终于真相大白。

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显各的身手。

兵荒马乱:形态战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不能安定的景象。付之一笑:用一笑来

对待,表示毫不介意。

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形容往来的人很多。

洞若观火:比喻观察事情明白透彻,像看火一样。纵横捭阖:指运用手段进行分

化、联合三、近义词

耽误耽搁紊乱凌乱迷惘迷惑熏陶陶冶溺爱宠爱违背违犯垂青垂爱

妨碍障碍侦查侦察吝啬吝惜轻视轻蔑调节调解霎时刹那 风致风韵

滥用乱用

四、文常

1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曾在清华大学任教。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代表作品:《背影》《春》《荷塘月色》《背影》。著

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2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

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

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3刘基----《活水源记》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

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

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

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

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4老舍----《茶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

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

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

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作品很多,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话剧)等。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

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

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

活的代表作。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剧本《龙须沟》《茶馆》。

老舍的散文独具特色,《老舍散文集》《想北平》《济南的冬天》

《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5.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6莫里哀----《伪君子》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

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

定。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8、《烛之武退秦师》《殽之战》----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左丘明,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

9、国别体史书:《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战国策》

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记》

文言文知识总结:

通假字:

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3、有文采,“文”通“纹”,纹理。

4、盘散,“散”通“跚”,旋转着前进。

5、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

6、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8、使人属孟尝君,“属”通“嘱”,嘱托。

9、能为文收责于薛乎?“责”通“债”,债券。

10、券徧合,“徧”通“遍”。

11、以何市而反,“反”通“返”,返回。

12、不拊爱子其民,“拊”通“抚”,安抚。

13、后#年,“#”通“期”,一。

14、寡人不祥,“祥”通“详”,审慎。

15、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纤”通“芥”,小草。

16、孟尝君不说,“说”通“悦”,高兴。

17、而性懧愚,“懧”通“懦”,懦弱。

8、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乡

19、堕军实而长寇仇。

20、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2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2.唯是脯资饩牵竭矣资:粢

被动句:4个

主谓倒装:3个

6.高二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篇六

走进一本书,就是走进一个世界。你要拿着这个世界的地图,带上一把把开启城市大门的钥匙,循着一定的路径,以个性的方式走进文字中心,才能领略词云语雾背后的美丽。生命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

阅读自身,阅读他人,阅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自然,阅读心灵。读一朵微笑,收获一天的心情;品一段清风,收获一季的快乐;赏一丛阳光,收获一年的温暖。读一粒种子,认识忍耐;读一棵苍松,学会坚强;读一段古墙,感悟沧桑;读一声叮嘱,感受亲情。读一部小说,了解人间百态;读一首短诗,享受灵性清新;读一篇散文,体验喜怒哀乐;读一段历史,明析人生哲理。静静地沉淀浮躁,让阅读在技巧中延伸。

读山,远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读那“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韵;“陵岭耸逸峰,遥瞻皆奇绝”的险;“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趣。

读水,深读其磅礴、慢读其悠长;朗读其滔滔、默诵其淙淙;品味其轻柔、赏析其纯净。读清、读浅、读浪花、读飞瀑。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撼天震地;“清泉石上流”的平和宁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浓情厚意。

读人,速读其外表、细读其心灵;详读其宽容、复读其人格。读忠、读奸、读温雅、读豪迈。读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读东篱下菊花丛中的闲适,庐山上飞流直下的快意;读黄昏里梧桐细雨的愁情凄凉,读元宵夜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浪漫。

读风读月、读历史、读人生、读世界……静静地给自己一份闲情,一点空间,还有一个DD目标,读懂、读透的目标。那就叫满分阅读吧。

7.高二语文期中考试作文 篇七

黛玉是美的。她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文学的熏染下,黛玉身上总有一股清新气息,一种无法掩盖住的灵性,若真如贾宝玉所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黛玉便是一汪清澈的活泉,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而汇聚成的一个如水般善雅的姑娘。肌肤如雪,吹弹可被,素衣白裙,步履轻盈,真乃仙女出尘土。黛玉的美是清丽脱俗的,没有倾国倾城,没有国色天香,没有沉鱼落雁,没有妩媚妖娆,只是那样的不染纤染,不食人间烟火。

黛玉是真的。她寄人篱下,父亲在母亲死后将她安置到贾府,初来乍到,她须步步留心,时时谨慎,没有父母呵护的日子自然不好过的。自卑之感至始至终都在她心里,她深知命运弄人,偏偏又有个薛宝钗卷入她与宝玉的爱情之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又当何去何从呢?她内心是矛盾的,但她却是如此真诚地对待她的爱情。她对宝玉的埋怨、任性、哭诉,皆出于她的真。她对待爱情的执著、坚强,对宝玉的前世今生,她是无愧于心的。真爱在这个封建专制的家庭里是极其讽刺的,可她却真的爱了,真的信了,真的沉迷了。

黛玉是悲的。黛玉葬花的时候,为满地落花而痛苦哭泣,还在痴痴地问日后若是自己死了,又有谁来为自己处理后事呢?到最后只落得“花落人之两不知”的结局了吧!面对封建教条的压迫,她奋力抗争,可她一人之力又何其弱小。在强大的压迫之下,她毫无还击之力。多少个深夜,她一个人躲在潇湘馆中独自哭泣,双眼红肿,直到天已天亮。她的苦,她的怨,她的恨,她无处诉说,也无力挣脱。于是,所有的痛苦聚在心头,直到宝玉娶宝钗那日,她的希望成为了绝望,唯一支撑她爱情的支柱轰然倒塌。她最终去了,带着满腔遗恨。临终前,她把所有的诗稿焚尽,她誓要保持一个清白之身,质本洁来还洁去。

8.2021高二语文期中作文 篇八

固守本性,传承千年儒家文化,踏过千年历史的洪流。一代儒家圣祖孔子的形象愈发清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一生奉行“仁、礼”的原则,固执地梦想恢复西周封建等级秩序,并为此不辞辛苦地把自己心中固守的“仁、礼”之道宣扬给各诸侯国君,希望有人能采纳这种治国思想。但最终失败。后来投身教育,并创立儒家学派,成为一代圣人。不疑,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混战的年代,孔子的思想是有其与潮流发展不符的地方,但正因为他固守了“仁礼”的本性,虽在政治上失败了,但他却给泱泱中国千年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试想,若不是他的固守,如今我们还能感叹这浩大精深的儒家吗?两千年的文明史又将如何演绎呢?

固守本性,赢得一片自由与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一代诗仙,豪放不羁。因满腹才华而为唐玄宗赏识,本以为自己终遇知己,从此可以大展宏图。奈何自由的翅膀却被华丽而厚重的宫墙束缚了。宫中的一切规律条框都似一条条藤蔓扼住了李白的呼吸,目的是让李白屈服世俗的权力。但李白固守自由不羁的本性,放弃一切荣华富贵,翱翔于江湖。终成一代诗仙,留下一篇篇千古不朽的文章。

固守本性,是一种从容、淡泊高远的品格。一梦红楼,一袭烟雨。那为花落而泣的女子又有谁能忘记?一首《葬花吟》道尽了黛玉善感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但在那富贵奢迷的大观园,她却能固守孤傲淡泊的本性,给大观园添了一抹奇异的色彩。

9.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九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文科参考人数为345人,理科参考人数为439人,其中文科平均分为99.41分,及格率78.84%,优秀人数15人,优秀率

4.35%,理科平均分95.69分,及格率72.89%,优秀人数11人,优秀率2.51%,全年级平均分97.33,及格率75.51%。

二、试题分析及今后对策:

1、总体情况:本份试卷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自信心为目的的原则,在试题设计时,以本为本,以课本和课堂所学为主,以容易题为主,同时顾及优秀学生,难易搭配。其中直接跟课本有关的题就占了43分,这在以往的语文试卷中是很少见的。因此这次考试学生分数普遍比以往高,学生对学语文也更有信心了。

2、选择题:选择题共33题,39分,其中8道题出自课本知识或

跟课文有关的知识,语音、字形、文学常识、文言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因为都是出自课本,因而得分率都挺高,另外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也出了两道阅读题,由于刚刚学完课文,所以学生印象深刻,这两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答对。失分较高的仍是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三道题普遍只对一道,甚至三题全错,说明学生的文言词汇及句式积累很不够,文言语感极其需要培养,今后应加强练习。

3、翻译题。三题皆出自于课文,出题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

课文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是是学生把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题目的难度适中,各种句式都有涉猎到,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大意,翻译到位。但是个别的词语和句式学生还是有些模糊,如第一句中的古今异义词“成立”,很多学生翻译成了长大成人,“立”字没有翻译出来;第二句的“夭”字的使动用法,另外就是第三句被动句。学生的文言知识的不够扎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4、诗歌鉴赏2题,相比前几次考试,这次的答题情况有所好转,也许是这次的题相对比较简单,试卷留空白的人少了,答题也比较规范,这8分得6-7分的同学比较多,从诗歌的答题来看,学生能比较好的把握这首诗,分析得比较到位,但对象征手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得在表达手法的运用这一块多花些功夫行。

5、背诵默写题一共10分,平均得分约6分,主要是错别字导致失

分;今后应加强理解性背诵指导。

6、现代文阅读题。本次考试所出的现代文阅读为小说,文章阅读难度不大,但学生答题明显缺乏条理和训练,因此得分较低。例如阅读题第二小题,让学生找出小说中前后对比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二下的学生来说,已经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知识,就这样难度的题目竟然也有40%的同学没有拿到满分,5%的学生放弃作答。

对策:在即将到来的高三的学习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

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答题方法的示范和训练,争取在高考当中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

7、作文题:60分,平均得分约47分,最低分0分,10多分的有5人,最高分54分。本次作文审题上没有障碍,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立意,但部分学生立意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部分选择论述类写作的学生,论述起来给不知所云;优秀作文基本做到运用事实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展开论述,但大部分学生的论述还停留在事例+结论的水平上;语言表达普遍不容乐观,很多文章的开头段中句与句之间没有一点关联,究其原因还在于逻辑思维训练缺失。今后加强议论文写作专项训练,结合语言运用题适当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10.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篇十

二、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础,扎实训练,加强背诵,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依然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运用、古诗词的背诵、文言字词的积累,还要多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

2、专项训练,提高语基的得分。在后段时间对成语、语病和连贯题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题量不能多,要少而精。在做题中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3、加强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研读品味。其次,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掌握关键字词,领会主要句子,把握重点语段,理解文章思想,领悟文章内涵等。尤其要注意典型的题型多次训练,要让学生做笔记,指出答题的模式,引导学生答题规范化。

11.高二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篇十一

“砰”的一声,我用力的关上身后的房门。委屈的泪水滚滚而下,心想,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每次都要这样。

耳膜被刚刚重重的关门声震的生疼。痛苦的按着太阳穴,忍受着父母在门外的责骂声,与以致到后来父亲的踢门。我大声的吼着,“不准踢,不要踢!”泪水伴随着喊声簌簌而下。倚在门口,背后的不停的踢门震动,忍无可忍。无奈的大喊:“不要踢了,烦不烦!”终于,停了。空洞的看着无光的房间,到处灰蒙蒙的,哼,真讽刺。

眼睛里顿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停地擦拭着眼泪,无奈而悲伤。轻轻的打开房门,悄悄的走出过道,发现,少了一人。虽然是谢天谢地,但是,还是很害怕。“喂!你终于知道出来了啊!锁上门算什么……”心脏停止了2秒,被吓到了。委屈的泪水再次滚下,忍受不住了,大声的说,“这个家,我不呆了!整天关在房里算什么?!你们的宠物吗!”说着,拿着包包,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家。

在楼下缓缓的走着,阳光好像是黑的一样,一点无光。突然,隐约的感到,有个目光一直注视着我。习惯性的朝着家的窗口望去,虽然隔着窗纱,但那忧伤的目光还是穿透了,直至我的双目。淡淡的忧伤也飘上心头。望着天空,那忧郁的蓝一尘不染,只是黯淡了。

回到家中,听着父母关切的问候,和依旧喋喋不休的话语,心中有着感动又有着不耐烦。突然很愚蠢的问,说:“刚刚不是少个人吗。飞去哪儿了。”妈妈说:“哦,就是在房间里玩电脑吧。”接着,又开始了往日的话语交谈——“外面好不好啊?还是家里好吧!”“切!才不稀罕,要不是想看会儿电视了才不会回来!”“都快中考了还看什么电视!回去做作业!”“你想让我再出去吗。”“出去就出去!谁在乎啊!快出去!别回来了!”。

其实,听父母的教诲,那也是一种体验。每天都经历着这抹蓝,已成为永恒。在这永恒中,不断的成长着。父母的爱,就是那永恒的蓝。

一直,都经历着蓝,忧郁的蓝。

上一篇:城市公益活动方案下一篇:报告单发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