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有摘要(共6篇)
1.社会实践报告有摘要 篇一
本文是本组六位同学根据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撰写的“关于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同学们根据调查数据得出了相关结论,并阐述了有关改进方向。最后分析了数据结果。
摘要: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 98.28亿m3,形 成地表径流 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59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9亿m3。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m 3,出境水量14.52m3。
北京市用水特点: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 194L /人 · d,增加到2003年的 316L /人 · d,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万元产值用水量由 1980年的279m 3 /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 21m 3 /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 1980年的31.8亿m 3 降到2003年的13.66亿m 3,降低了57%。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 3,比1980年降低了27%。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环境用水在总用水中所占比重很小,2003年仅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
北京市用水改进方向的建议:根据我们的调查,市区生活用水中,公共建筑用水占 55%,公共建筑用水构成中机关、院校、部队、宾馆饭店、医院用水量所占比例较高,此类用公共水单位应对用水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同时张贴必要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针对居民住宅中淋浴及个人洗漱、冲厕、衣物洗涤方面的节水建议是将普通水龙头统一更换为节水龙头,将老旧小区中的老式用水设备跟换为节水的新型用水设备。市政绿化节水方面,建议使用中水实行绿地浇灌,改灌浇为喷浇。
工业节水方面,据有关资料显示,工业用水量和增加值投入产出较好的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较差的产业是冶金、石油化工和建材产业;市区一般工业用水结构中,高耗水行业还占据一定比例。从节水潜力看,电力行业用水,复用率提高的潜力已不大,但万元产值用水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冶金行业节水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企业可以效仿首钢的节水经验;机电、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具备较高节水水平,对于此类行业节水,我们建议企业应重点发展其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对于农业节水,我们建议,在保证每年收成的同时,改进浇灌及蓄水方式。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2.社会实践报告有摘要 篇二
2011年, 全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把握“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要求, 围绕“缩差共富”、改善民生等战略重点, 突出“立地顶天”的目标导向, 视发展为己任, 以改革为动力,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民生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 科技金融发展呈现新局面, “十二五”科技工作实现良好开局。集中体现在六个方面:
1.1 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4.19亿元, 同比增长35.1%。其中, 应研资金支出5.2亿元, 增长39.8%。预计R&D经费支出130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1.3%, 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二是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再创新高。新承担“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27项、获得资助经费13.6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1%和65.6%。成功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33项、经费3.39亿元, 分别增长24.8%和78.6%。同时, 我市跻身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发展示范城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和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行列, 科技部与我市启动共建两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工作。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成功引进国内外院士3名、柔性引进26名, 新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0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863”专家3名、知识产权专家7名和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名, 吸引海外留学博士来渝工作146人。全年科技活动人员超过8万人, 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4万人/年。四是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424项, 采卤用溶腔大型地下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转基因抗溃疡病柑橘新品系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柑橘皮渣低碳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关键技术使柑橘皮渣利用率从不足5%提高到100%, 超细电子级玻纤、铝带冷连轧、远距离森林灭火技术、高温伏旱区粳稻育种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跨坐式单轨交通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839件、1865件, 同比增长72%和63%。新登记科研成果1017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五是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兆瓦级风电机组实现规模化生产, 快充电动公交车、“移动医院”开始市场销售, “小儿黄龙颗粒”等4个创新药物获得新药证书, “还少胶囊”等8个新开发的生物医药大品种年产值过亿元, Q优系列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进入国际市场。新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4个、市级重点新产品499个和高新技术产品594个, 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30%以上, 新产品产值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93.3万美元, 占到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3.7%;专利产品种类达到3412类, 产值1218亿元, 已占工业总产值13.4%。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53.69%, 同比提高2.53个百分点, 增幅居全国第四位。
1.2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一是“十二五”科技发展顶层设计圆满完成。成功编制《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规划编制在全市科技战线强化了大科技、需求结合、系统集成、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五大理念”, 形成了“量翻番跨越”、“质升位突破”的价值目标, 明确了市与区县联动、科技与产业互动、市场与金融推动等新的工作模式, 奠定了“十二五”科技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部门协作攻坚, 如期完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调研论证工作,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 推出“创新十一条”。改革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模式, 明确以实施区县、产业和民生、创新能力建设“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为重点, 整合国家、市、区县、项目承担单位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 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分环节、分类评审的立项程序, 有效地破解了市场需求不明确、企业主体不突出和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难题, 从根本上避免科技与经济脱节, 并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同时, 加强科技经费监管和科技绩效考核, 警示批评研发进度落后、经费使用不规范的科技计划项目9项。三是科技交流合作方兴未艾。成功举办“2011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 签订合作协议107个, 引进技术430项。促成中科院、国务院三峡办与我市三方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协调中国工程院多次来渝开展重大科技咨询活动并加紧落实合作建设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事宜, 促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我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市科委与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联合成立政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成功举办重庆机器人展览暨产业对接洽谈会、百年校庆清华专家重庆行、重庆·温州周科技合作交流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 组团参加了北京科博会、西博会、杨凌农高会、深圳高交会等科技展会。全年开展各种科技交流合作活动300余次, 涉及科技人员超过6万人次, 引进境外知名科研机构57家、先进技术1051项和国内重大创新成果3258项。
1.3 发展载体加速建设
一是两江新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帆起航。促成两江新区获批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和“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试点。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示范区的两江世纪创新创业城, 启动建设汽车产业综合研发中心, 成立重庆市创新成果展示评估与交易中心, 策划并推动交通装备、动力装备、智能终端、云计算应用、机器人五大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成功引进国内知名企业143家和院士专家团队10个、长江学者团队1个。二是重点科技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组织重庆高新区制定“1+3+X”产业规划, 打造电子信息支柱产业, 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三大优势产业, 培育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依托重庆高新区成功申报开展“新型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试点。重庆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 同比增长20%。同时,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科技部复核, 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获批建设拓展园, 忠县柑橘城升格为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三是科技平台建设数与质同步提升。新增市级以上公益类研发平台37个, 其中:重点实验室19个 (国家级2个)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 (国家级1个) ;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13个, 其中: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个、企业技术中心38个 (国家级1个) ;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 为全市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四是孵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链基本形成。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 累计达到50个, 覆盖70%以上的市级园区, 新毕业企业273家, 在孵企业2814家, 提供就业岗位34348个。新增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1家, 累计达到75家, 覆盖所有区县, 全年服务中小企业4035家。其中,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1407家, 转化与推广成果193项, 增加企业销售收入5.53亿元, 增加就业岗位4235个, 被工信部授予首批“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1.4 创新主体竞相发展
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预计企业R&D经费支出突破100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25%,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西部地区前列。“四联光电”等107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金山科技”等55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紫光化工”、“重庆齿轮箱”、“力帆集团”、“华邦制药”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高金实业”、“杜克高压密封件”等112家企业成为市级创新型 (试点) 企业。“四联集团”跻身国家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列, “长安集团”等53家企业成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远达环保”、“海扶公司”、“海装风电”成为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南铝业”、“川仪自动化”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 “梅安森公司”等72家企业获批建设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瓯科技”等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资金1.25亿元支持。“长安集团”、“硕龙科技”、“博奥镁铝金属”、“山外山科技”、“重邮东电通信”、“市排水公司”、“西南铝业”主持或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机电集团”专利申请超过800件、专利授权164件, “四联集团”成为全球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技术标委会主席单位, “三峰环境产业集团”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科瑞南海制药”研发的柠檬苦素甘等中药单体成分提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年科技型企业创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39亿元、新产品产值370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0.2%和26.1%, 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二是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不断增强。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在渝高校承担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技项目获得科技经费总额突破20亿元, 全年发表论文2.31万篇, 被三大检索收录5919篇;专利申请1809项 (发明专利申请1182项) , 专利授权1057项 (发明专利授权468项)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分别获批建设国家“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家蚕基因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交通大学获批建设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6所高校获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 重庆科技学院还首次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重庆大学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通信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主持或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对2008年高校优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结题验收的结果显示, 投入和产出比例高达1:425, 表明高校逐步走上知识创新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研发展道路。三是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加强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 全市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128项, 同比增长10.3%, 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5%和18%, 技工贸收入增长30%。开工建设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启动建设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二期工程, 成功组建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6个。市中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 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农科院、畜科院、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地矿研究院、园林科研院、钢铁研究所、气象科研所获批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电研究院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理化中心建成全市首个螺纹量规综合检测实验室。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重庆交科院主持或参与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黑色金属材料在“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中再立新功。重庆材料研究院研制的镍电阻温度传感器材料用于航空型号批量生产。全市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
1.5 区县科技齐头并进
一是纷纷出台科技政策。38个区县党委、政府专题研究科技工作达到246次, 制定或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规范性文件99份。黔江出台自主创新奖管理办法、巴南出台技术创新特别贡献奖励实施意见、北碚出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意见、大渡口出台“科技创新二十一条”、彭水出台科技进步示范乡镇建设标准。二是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区县本级应研资金达到13.35亿元, 每个区县均超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1%和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长寿、江津等11个区本级应研资金超过5000万元, 涪陵设立风险投资基金2亿元、科技融资担保资金5000万元, 万州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 江北投入500余万元评选表彰“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推进奖”。三是纷纷加强科技合作。江北、南岸、开县、云阳积极参与承办“中韩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项目推介会”、“重庆—日本技术项目对接会”、“渝港技术合作对接会”、“三峡水库湿地保护与生态友好型利用国际研讨会”等重大科技活动, 参加技术研讨与开展技术对接。合川组织骨干企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长寿与清华大学、南川与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巫山与西南大学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城口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建立锰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石柱与市农科院联合共建辣椒研究中心, 璧山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联合建成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四是纷纷加强科技创新。荣昌建成世界第一条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生产线, “开县木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秀山金银花”通过国家GAP现场认证, 沙坪坝、北碚、九龙坡、江北的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 沙坪坝、九龙坡、南岸、江北、巴南的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 北碚在蔡同工业园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基地。永川、城口、彭水、涪陵、巴南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县, 全市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县比例达到74%。五是纷纷利用科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各区县积极与市级部门对接, 引进市级科技特派员254名, 选派本级科技特派员2400名, 培训各类技术人员8.8万人次, 新建“万盛茶叶”等科技专家大院46个, 壮大“潼南蔬菜”、“丰都肉牛”等优势产业11个, 扶持“方通动物药业”等龙头企业15家, 培育“峰谷美地生态养蜂”等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示范企业73家、“旭峰岭农业”等微型科技企业446家, 创建“彭水魔芋”等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园区) 8个, 新增就业岗位7178个。同时, 各区县获得市级科技扶贫资金1.22亿元,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6项、主导新品种12个, 使农业增效17亿元、1300多农户实现万元增收;获得免费派送价值6000多万元的国产医疗器械600台 (套) , 服务患者超过10万人次。2011年, 我市区县全部通过国家县 (市) 科技进步考核, 先进县比例全国最高。
1.6 科技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与完善同步推进。以《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重点认真贯彻实施科技政策法规, 重庆市科委举办科技政策法规培训13场次, 先后为54家企业鉴定研发项目549项、累计税前扣除企业研发费14.4亿元, 为高新技术企业办理所得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和落实财政奖励资金达5.34亿元;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以市政府名义表彰优秀新产品50个;市中小企业局多次举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培训班、信息化培训班、知识产权培训班,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增添科技创新动力着眼完善科技政策法规, 重庆市科委启动《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规修订工作,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修订完善了《重庆市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实行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办法》等规章, 市质监局出台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并以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经费投入为重点的“1+5”新政策体系, 市城乡建委修订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框架表》, 市卫生局完善了规范全市生物安全实验室标识和人员准入的规范性文件。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区县党政“一把手”考核指标和科技进步考核指标, 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创模目标超额完成。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出动执法人员超过11万人次, 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900余件, 涉案金额2.25亿元。开展“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知识产权护航行动, 新增78家企业的160多个产品海外知识产权备案, PCT海外专利申请增长27%。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支撑“云端计划”工程, 重庆市成为“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试验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出台《关于发挥知识产权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统计制度, 成立全国首个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新增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0家、试点企业80家。三是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积极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 着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 做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和孵育企业上市, 利用引导基金参股组建创投子基金18支, 吸纳市外资金 (含海外) 46亿元, 全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规模超过65亿元, 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投资总额72.7亿元。由重庆科技资产控股公司及重庆引导基金子基金“软银基金”、“德同基金”、“富坤基金”、“泰豪渝晟基金”投资参股的企业7家申请上市被证监会受理。其中, 重庆企业3家, 占全市被受理企业的1/3。子基金投资参股的企业还有12家启动IPO程序。同时, 科技融资担保公司获得13家合作银行授信18亿元, 为63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1亿元;科技保险保额累计达到202.6亿元。科技部将我市列为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四是科学技术普及全面推进。深入实施《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启动全民科技行动计划, 新建市级科普基地12个, 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 评选表彰首届政府科普工作奖、第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市科委、市科协等重庆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区县紧密协作, 成功举办2011年重庆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和2011年食品安全百日科普大行动、第二十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二届重庆市少儿校外科普文化节、“我心中的低碳生活”学生征文大赛等系列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 参与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 在全市营造起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十二五”科技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开门红”,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 得益于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生动实践, 给我们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以深刻的启示。第一, 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革除阻碍创新创业的体制障碍, 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利用创新资源, 着力增强科技发展后劲。第二, 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科研成果工程化步伐, 着力依靠科技培育产业。第三, 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为目标, 推进民生科技发展,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着力利用科技惠及群众。第四, 必须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根本, 建设科技研发基地, 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 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第五, 必须坚持以协同创新为途径, 促进部委与地方、市与区县、部门之间多方联动, 实现政、产、学、研、金紧密协作, 着力增添科技发展合力。切实把这些启示运用于实践之中, 全市科技工作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全市科技事业必将又好又快发展!
2 2012年科技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
2012年, 是我市深入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八次、九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精神, 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紧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 实施创新驱动这项战略, 着力深化科技改革和扩大科技开放,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着力利用科技培育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 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今年科技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其中, 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25亿元, 投入强度达到0.9%。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培育、引进独立研发公司等科技研发基地超过100个。研发关键共性技术超过100项。转化推广重大科技成果超过20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2300件。新产品和专利产品产值超过4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技术交易额超过3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国前十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超过56%, 进入全国前十一位。
2.1 以落实“37521”总体部署为着力点, 积极构建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战略格局
2.1.1 实施三类项目
就是组织实施科技支撑项目、应用研发项目、基础研究项目, 分别满足“今天、明天、后天”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立地”和“顶天”的目标。
一是实施科技支撑项目, 以重大公益技术和重大新产品、新系统、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 (规模化应用) 为核心与牵引, 以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 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实施区县、产业和民生、创新能力建设“121”科技支撑示范工程, 采取需求结合、总体方案、项目招投标“三步评审”立项程序和上下联动、企业主体、全球整合、金融和市场推动、滚动实施的新型组织方式, 着力解决涉及全局性、区域性和跨行业的重大技术问题, 着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着力加强科技研发基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突破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实施应用研发项目, 以研究开发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关键共性技术与产品为目标,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引领高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重点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科技支撑、863等计划和市级科技攻关计划, 围绕“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民生改善, 有针对性地研究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民生科技成果, 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三是实施基础研究项目, 以实现原始创新突破、建设重点学科、形成优势领域、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目标, 面向国家和我市重大战略需求, 组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计划。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人口与健康、农业、资源环境、能源及光机电、信息、材料、综合交叉等七大领域及其34个优先主题, 重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取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2.1.2 实施七类人才计划
就是积极培育和引进科学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工程开发人才、产业化支撑人才、科技公共服务人才, 并围绕上述五类人才重点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 加快建设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各个环节、梯次与结构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培育科学研究人才, 主要围绕引领知识创新方向,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在获取自然规律、原理的新知识方面进行创造性研究。
二是培育技术研发人才, 主要围绕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需求, 在获取应用原理、规律的新技术上进行独创性研究。
三是培育工程开发人才, 主要围绕提高科研成果的集成性和工程化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和运行决策。
四是培育产业化支撑人才, 主要围绕高水平、大规模化生产,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方向引导、技术支撑和服务。
五是培育科技公共服务人才, 主要围绕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重点支持科技人才提供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科技咨询、检验检测、技术评估与交易、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推广、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献和仪器设备共享、创新方法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六是引进和培育科技领军人才, 主要围绕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整体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带领一个团队开展科技创新, 在某个领域的科技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七是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主要围绕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重点支持35岁以下科技人员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努力取得优异的科技创新成绩, 增强科技创新后劲。
2.1.3 建设五类基地
就是着力建设科学研究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工程开发基地、产业化支撑基地和科技公共服务基地, 加快形成支撑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基地。
一是建设科学研究基地, 主要依托高校和公益类科研院所, 建设国家或市级重点实验室, 加快培养、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立专职科研队伍, 建设重点学科, 培育优势领域, 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能力。
二是建设技术研发基地, 主要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高校, 建设国家或市级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等研究机构, 围绕特定目标开展科学技术应用研究, 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及战略高技术, 增强技术应用能力。
三是建设工程开发基地, 探索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途径, 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的专门工程研发企业和机构, 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技成果工程化和集成化研究开发, 推动科技成果向相关行业 (企业) 转移、辐射、扩散。
四是建设产业化支撑基地, 主要依托企业技术中心, 为企业高水平、规模化生产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和新产品。
五是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基地, 在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科技咨询、检验检测、技术评估与交易、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推广、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献和仪器设备共享、创新方法和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2.1.4 推进两项改革
就是大力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有针对性地消除制约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弊端。
一是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始终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各类科技人才自身特点, 积极研究建立科学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工程开发人才、产业化支撑人才、科技公共服务人才评价准则, 并应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 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 要以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为契机, 研究建立评价技术开发应用、社会公益应用技术、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指标体系;改革科技奖励评审机制, 增设重大技术创新奖和国际创新合作奖, 建立专家推荐、主动寻查等市科技奖申报制度, 完善科技奖励评价指标体系, 规范科技成果评价程序;加强专业评价机构建设, 加大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服务机构资质及其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和管理力度, 鼓励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整合市内外的优质专家资源,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咨询专家库;推进科技成果评价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1.5 健全一大体系
就是建立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规范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开发、产业化支撑和科技公共服务等行为, 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依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组织开展《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调研, 依法推动政府和社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扩大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重点新产品奖励等科技政策执行面。加快修订《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开展《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庆市科研机构设立办法》立法调研。认真落实“创新十一条”, 研究制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扶持新型研发组织等方面的政策, 完善工业发展资金创新专项管理机制。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制度, 强化科技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 简化科技项目申报材料, 加强项目实施绩效考核, 调整应用研发资金支出结构, 重视人力资源成本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加快发展载体建设, 推动两江新区研究制定吸引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配套政策措施, 推动重庆高新区修订促进科技创新暂行办法和出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意见。强化科技依法行政, 加大科技领域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审查报批力度, 强化科技法制基础性工作,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2 以加强关键和薄弱两类环节为立足点, 切实优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环境条件
2.2.1 深化知识产权战略
一是深入开展“创模”和“双打”行动。扎实推进“创模”《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 适时开展督查、评估、总结、验收、宣传等工作,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 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互动衔接, 推动建立三审合一的知识产权审批模式, 完善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机制,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二是大力加强产业和园区知识产权工作。启动建设国家云计算知识产权试验区, 扎实开展“云端计划”产业专利分析, 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建立“2+10”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 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 绘制“专利地图”。开展项目专利审查和跟踪服务, 助推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 推动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三是扎实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选择龙头企业开展产值专利密度研究, 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对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辅导和培育。深化知识产权海外护航行动, 推动重点出口企业针对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知识产权现状进行技术研发, 加强专利布局和预警分析。出台知识产权融资补助办法, 重点支持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发展步伐。四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具备专利检索、分析、预警、交易、维权、培训等功能的“专利云”, 力争年内投入试运行。支持重庆专利代办处试点受理涉外、分案等特殊新申请和中间文件, 开展专利质押登记、专利审查流程服务等工作。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诚信制度, 培育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工作的中介服务机构。
2.2.2 扩大科技交流合作
一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依托两江新区、国家级科技园区和市级园区, 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市级国际创新园区, 争取创建国家级国际创新园区。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引进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外籍专家及其团队, 培育涉外研发机构, 组建跨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海外技术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机构。二是加强部 (委、局) 市和市院、市校科技合作。以启动与科技部第二轮部市会商工作为重点, 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对口中央部门工作对接, 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向重庆倾斜布局。积极与国家级大院大所、国内重点高校深化合作, 加快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建院步伐, 推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在两江新区、江津区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 争取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在渝共建产业园区或人才培养基地, 争取清华大学在两江新区设立清华大学重庆科技产业园。积极与各主办、协办单位沟通协作, 高水平办好第十届重庆高交会暨第六届国际军博会。三是加强区域科技合作。重点是深化渝港和西部十二省市十三方科技合作, 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组团参加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成都西博会等国内高水平科技展会, 促进项目对接和技术转移转化。四是加强市区 (县) 科技合作。认真贯彻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 (市) 科技工作的意见》, 加大对区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力度, 精心组织实施区县科技支撑示范工程, 深入开展“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有针对性地布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专家大院, 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强化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加强部门科技合作和政产学研金合作。探索建立部门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适时沟通科技工作情况, 促进市科委各处室与市级相关部门科技管理内设机构相互之间加强协作与配合, 增强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实效。发挥市级科技计划的导向功能和科技金融平台的融资功能, 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调互动, 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相互促进的区域创新体系。
2.2.3 加快创新文化发展
一是倡导科研创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发挥科研机构、大学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 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尊重知识产权、珍视学术声誉, 遏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不端行为。同时, 加大对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支持与引导,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实施全民科技行动计划, 统筹推进“走近科技”、“科技问答”、“科技体验”、“科技实践”、“科技咨询”五大专项行动,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繁荣科普创作, 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 办好2012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和深入推进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三是加强科技宣传工作。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展示科技发展成就为主题, 大力宣传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推出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典型, 弘扬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 唱响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旋律。
2.2.4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是推动工作的决定因素。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管理干部在推动全市科技发展中既是关注点, 又是风向标, 一定要按照延东国务委员在今年全国科技工作会上提出的“学习、研究、提升”三大要求, 全面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一是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加强科技发展战略和创新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 扎实做好应对预案和政策储备,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提高利用政策制度推进科技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科技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贴近实践, 倾听科研人员的心声, 掌握科技发展的第一手信息,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明晰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三是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积极参加“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 始终以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价值取向, 个别区县科委干部已经在项目管理上出了问题, 我们一定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不谋私利, 不慕奢华, 不触红线, 不越雷池, 干干净净干事, 清清白白从政,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2.3 以狠抓“131”核心工作为切入点, 率先突破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并进的重点任务
2.3.1 加强科技金融创新,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部门联合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启动建设国家科技和金融试点城市, 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 创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方式方法,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资金供应链和创新服务链。按照“3283”既定思路和目标, 加快发展科技创业风险投资, 引导创投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做法, 推动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加大对天使投资、天使担保的支持力度。依托科技金融平台现有资源, 通过增加服务功能组建重庆科技金融集团公司, 打造两江世纪创新创业城科技金融示范高地。深入开展科技保险工作,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积极探索科技小额货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科技担保以及银行科技专营机构等合作模式。举办第二届“创★先锋秀”主题活动。
2.3.2 推进三大重点项目, 彰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围绕形成基本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把我市建成电动汽车行业领头羊和国内领先的产业应用基地, 研发较常规同类轿车节油20%以上的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并实现产业化, 建设一批充换电站 (桩) , 在主城区打造电动汽车公交示范线路10条以上、定线运输线路10条以上, 积极在公交、公务及出租、公用服务三大领域示范推广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等车型。在两江新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研发、测试、检测平台, 推进长安研究院、中国汽研院、汽车主题公园等重大工程建设, 丰富两江新区国际汽车城的内涵。二是大力实施“全息交通与控制系统”项目。面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需求, 梳理相关先进技术及需求产品, 制定技术路线图, 完成主城区基于全息交通指挥与控制系统顶层设计。重点开展交通指挥与控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车载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面向交通指挥、控制和信息服务的数据中心、海量数据存储分析研究, 全息融合及处理、交通模型与仿真和决策支持研究, 智慧指挥与控制平台研究, 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研究, 在主城区启动建设示范工程。三是大力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立足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首个农村农业信息化云计算服务高地、统筹城乡农村农业信息化试验区、山地农业信息化典范, 以开展建设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试点为契机, 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和“资源整合、一网打天下”的思路, 完成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论证, 全面开展优势产业信息化精准技术和重点示范区信息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集成已有关键技术构建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 进行重大系统集成和服务平台构建, 开展农村信息化技术产品研制工作和测试。启动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课题研究, 集成农村信息化其他课题科技成果和相关技术成果, 进行综合集成应用示范。
2.3.3 加强院所能力建设, 增强科技持续发展后劲
加大对院所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入力度, 稳定支持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市农业科学院、市中药研究院等院所科研基础性工作, 设立专项支持院所建设针对市场需求的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凝练院所研发方向和重点, 建立科技金融平台与院所交流对接机制, 完善项目研发、中试、产业化关键环节扶持措施, 加大中试环节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院所评价办法和管理制度, 完善院所人员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年薪制、年终奖励等政策, 组织开展院所经营情况第三方审计。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扩大院所管理自主权, 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分配激励、资产处置、技术转让等方面赋予院所决定权。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引导和扶持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加强院所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院所科学发展的能力。
3.社会实践报告有摘要 篇三
便不再寒冷
一直认为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从诞生开始,便享受着美好的一切:美好的家庭,美好的童年,美好的生活。从前我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并对此不以为意。可是有些事,有些道理,只有你亲自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珍贵。
XX年2月5日,我们18届8班一行七人来到绥中福利院,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坚强。那一天,碧空晴朗,暖阳高照,万物享受着阳光的博爱恩赐,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自然。最初我的心理有一点忐忑,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孩子,不知怎样和她们相处。然而我走进福利院,看到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才意识到,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爱和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来到福利院后,看护人员带着我们参观了院里的康复室、娱乐室、医务室。福利院有很好的供暖设备,还有专门的活动室,为了照顾到一些特殊的孩子,老师们将每个房间都铺了软垫。完善的设备,贴心的照顾让我十分感动。当我看到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上,映在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上,虽然他们的身体是残缺的,可是眼睛里却漾着来自心底的幸福和满足,他们忘我的玩耍,尽情的享受这冬日阳光的温情。此时此刻,我心中暖暖的。我为孩子们的幸福感动,更为祖国的伟大而感动。正是祖国的繁荣和伟大才撑起了福利院儿童的一片天。我想起了东南卫视首席主持人叶青林的那段话:“此生不悔如华夏,无论何时何地,感谢祖国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我更想大声的喊出实验人的呼号:“忠于祖国,为祖国服务!”
福利院的孩子身体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一个小朋友他还不会走路,只能在地上爬,我以为他只有四五岁,看护人员却说他已经11岁了,我抱起他,看到他的四肢已经萎缩。我把准备好的糖果分给他,他仰起脸给我一个甜甜的微笑,我的心瞬间融化。院里有个孩子因为患病不能下床,生活也不能自理。于是我试着给他喂饭,每次只能喂半勺,孩子吃的很慢,不时地还会把嘴角的饭弄到脸上,我一边喂饭一边给他擦嘴角,他很开心,而我也闻到幸福的味道。还有三四岁一个小男孩,他出生时因为左眼失明被父母抛弃。在和我们游戏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仿佛天籁之音。
他们是不幸的,因为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然而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伟大的祖国,善良的爱心人士让他童年冬日里也暖阳高照。相信从福利院走出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我为自己的祖国骄傲,为福利院的孩子们感动,更觉得自己应该“身在福中要知足”。
4.述职报告摘要 篇四
在本完成的重要工作有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全区开发类院所改制的政策;组织落实一系列影响现阶段改制的具体问题;目前,全区直属开发类研究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全区公益类科研院所调研,制定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在政府主席会议原则通过;组织三个地方科技法规的起草工作,其中一项经自治区人大通过;组织全区科普及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二是组织制定全区知识产权总体战略的实施。三是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交办的有关中蒙医药资源调研工作,并提交了三个工作方案。四是完成了全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关工作。其中有代表性的工作有:
⑴落实了对开发类院所五年连续支持的资金问题;⑵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问题;⑶落实了养老保险优惠政策问题;⑷成功地解决了院所国有资产出售收益延缓上交2年问题;⑸落实了土地返还金的问题;⑹落实了成立离退休职工管理机构和虚拟院的机构和编制问题;⑺成功组织2004年科普活动周;⑻成功举办了200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⑼成功组织了全区专利执法和专项整顿活动,为期三个月,社会各界影响巨大;⑽组织知识产权培训9次,人员1100人;⑾组织专利费用资助工作;⑿推动专利试点企业工作,重点在20家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⒀组织起草了专利工作的法规、工作制度三项;⒁成功地组织和召开了全区知识产权推进工作会议。自治区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出席大会,给予高度评价,有力地推动了工作。⒂正式启动了包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⒃历时半年,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交办的蒙医药人才资源资产的调研,起草了三份文件,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⒄完成了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关文件起草工作,在全区人才会议上被采用,并在全区组织部长会议上做为厅局唯一代表在大会发言。⒅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各地党政领导予以高度评价。⒆民营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完成的工作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⒇成功地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工作,引起震动,外省同志前来学习考察。
二、个人思想素质、学习、工作作风、廉洁等方面工作
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工作热情、尽心尽力地工作。全年加班加点工作不计其数,节假日基本上在加班。在处理难度极大的院所改革中,主动协调有关厅局,因为一院一事,亲自找有关部门的处长、分管厅长、厅长解决,如解决土地返还金问题,亲自出马20余次。在落实老干部服务中心和虚拟院编制、机构问题上,其难度不言而喻,费尽周折,终获成功。
在学习方面,除有个人有学习计划外,今年到中央党校进行了脱产学习。我没有半点官架子,克服各种难言之苦,承载多种无形压力和漠视,为了科技事业和科技厅工作大局,为了维护团结和党组威信,在自治区的各种会议上,多种场合下,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为了广大职工的利益和科技厅的声誉,寸利必争。多次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国家科技部政体司、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的表扬,受到同志们和院所职工的鼓励和信任。始终能保持廉洁。
三、个人存在不足
5.调查报告的摘要 篇五
有关幼儿园的注册及视察的直接调查
引言 2.本年年初,本署已请教育署提供有关幼儿园的注册及视察的数据,并已进行初步审研。审研的结果揭露了若干有关幼儿园运作的问题,包括:颇多幼儿园未经注册已营办多时;有不少幼儿园超额收生,滥收学费,以及取录未到入学年龄的学生。因此,申诉专员决定根据《申诉专员条例》第7(1)(a)(ii)条,就有关幼儿园的注册及视察的事宜进行直接调查。
调查的目的 3.这项直接调查的目的,在于审研现行的幼儿园注册及视察制度,以期:(a)全面研究该制度;(b)找出在办理注册的过程中出现延误及/或协调不足的地方;(c)确定视察及管制幼儿园营办的现行措施是否适切和
有效;以及(d)基于办学人、负责注册及视察事宜的部门和公众(包
括学生及家长)的利益,研究能否改善及应如何改
善现行的幼儿园注册及视察制度。
幼儿园的注册 4.幼儿园的注册过程相当复杂,除涉及教育署外,还涉及政府其它部门,包括屋宇署、房屋署(若幼儿园设于房屋署管理的楼宇内)、消防处、地政总署、规划署及生署,目的是确保幼儿园符合有关楼宇安全、消防安全、土地用途、健康生及其它必要的规定,然后才准予临时注册,继而正式注册。学校(包括幼儿园)的注册分为临时注册和正式注册两部分:(a)临时注册—申办人申请营办的幼儿园符合有关楼宇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及其它基本规定;(b)正式注册—申办人申请营办的幼儿园符合全部必要的规定,包括有关健康生、学校管理、楼宇/消防安全、土地契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规定。5.幼儿园申办人可向教育署注册组索取申请表格及注册指引。根据本年五月开始实行的修订程序,申办人应直接向屋宇署/房屋署及消防处递交楼宇安全证明书申请书、消防安全证明书申请书及校舍的图则,并向教育署注册组递交这些文件的副本、注册申请表、私立学校数据页及其它文件。屋宇署及消防处收到申请书后,会视察校舍所在的楼宇,然后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订出有关楼宇安全及消防设施的规定。教育署注册组会询问地政总署/规划署对该项申请有没有异议,然后把地政总署/规划署的意见告诉申办人。教育署注册组亦会请生署就校舍在生方面须符合的规定,以及每间课室最多可容纳多少名学生提出意见。注册组会根据生署意见,向申办人发出容额证明书,并告诉申办人该校舍须符合哪些有关生方面的规定。6.教育署注册组收妥全部必要的申请表格、文件及资料后,如认为学校名称、校舍、校董、课程及收费均符合要求,便会于25个工作天内,向申办人申请营办的幼儿园发出临时注册证明书,该幼儿园便可开课。临时注册证明书的有效期为一年。在临时注册期间,申办人必须采取行动,使幼儿园符合全部必要的规定,幼儿园方可正式注册。幼儿园的视察 7.教育署督学进行的视察工作分为三类:(a)全面视察 — 评估学校的教学及学习水平,找出学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和协助学校作出改善,并推广良好的措施和创新的方法;(b)跟进视察 — 确保校方按照督学在全面视察后所提出的意见,以及配合在职幼儿园教师训练计划,采取适当的行动;(c)其它视察 — 包括调查投诉个案、意外事故或转介个案。8.幼儿园视察工作由辅导视学处属下幼儿园组及学校行政科属下分区办事处的督学进行。督学会巡视不同的班级及校舍,查察学校在展示证明书、收取学费、售卖校服/课本、招收学生、校舍状况、课室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幼儿园组的督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学通常会突击视察幼儿园。分区办事处的督学亦会进行突击视察,藉以点算学生人数,或查看学校是否遵守《教育条例》。不过,如果是为了与校长商讨关于学校本身的重要事务,或征询校长对当前的教育事务等课题的意见而进行视察,有关的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便会预早向校长发出通知,以确保在视察时,校长会在场。根据教育署提供的资料,助理分区教育主任通常一年视察每间幼儿园一次。然而,近日该署加强视察那些涉嫌未经注册的学校(包括补习学校),视察次数剧增,所以不能依照原定的时间表进行视察。
管制幼儿园未经注册办学、超额收生、滥收费用及取录未到入学年龄学生的工作 9.根据《教育条例》,「幼儿教育」的定义是通常于儿童年满三岁时开始的一年制教育课程,「幼儿园教育」则是指通常于儿童年满四岁时开始的两年制教育课程。该条例规定,无论何时,幼儿园的校监均须在注册证明书内所指明的每一所校舍中的显眼处展示该证明书(或临时注册证明书)或其副本。该条例亦规定,任何人如属非注册学校或非临时注册学校的拥有人、校董或教员,即属违法,一经定罪,可处罚款及监禁。10.《教育规例》订定了详细的条文,载述关于学校的设计、建造、安全标准、卫生、洁净及其它营办事宜,以及有关费用和收费、每班人数的最高限额、每班实际人数等的详细规定。此外,根据该规例第101及102条,若违反该规例若干条文,可被判处罚款及监禁。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 11.教育署印制的《新学校注册指引》清楚指出,营办未注册的学校即属犯罪。教育署注册组在其举办的学校注册程序讲座上,也将这一点告诉有意开办学校的人。教育署亦在其发出的批准书、行政通告及通函中,提醒幼儿园的校监遵守《教育条例》的规定。12.关于检控未经注册的幼儿园方面,若有人向教育署投诉或举报,指某幼儿园涉嫌向注册组申请注册后,未经批准便开始营办,则有关分区办事处属下的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便会视察该幼儿园的校舍,调查实情。若查明属实,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会发出警告信给办学人,然后会向注册组提交视察报告。助理分区教育主任必须在发出警告信后一个月内,再到该校舍视察,以确定实况。倘若届时发现该未经注册的幼儿园继续营办,学校注册组便会将事件转交警方,由警方提出检控。13.一旦发现有幼儿园违反《教育条例》中的其它规定,例如超额收生等,助理分区教育主任便会向该幼儿园作出口头警告或发出书面警告。若违规情况严重,则或会约晤该幼儿园的校长或校董。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对付违反《教育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方面,并没有任何既定准则可作依据。教育署人员会视乎情况,运用其专业判断及专门知识处理个案。至于跟进行动方面,亦交由学校督学作出专业判断后决定。严重违反《教育条例》的个案,则会转交警方处理。
有关幼儿园违规情况的统计数字
未经注册便开始办学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第三期篇二:史上最完整的调研报告格式及一篇范文示例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中 山 学 院
调 研 报 告
(4000字)
调研题目:(宋体小三)
指导老师:(宋体小三)职 称:(宋体小三)学生姓名:(宋体小三)学 号:(宋体小三)
专 业:(宋体小三)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制
2009年 9月 1日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调研报告(黑体二号)
摘 要(黑体三号)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发展大学生网上市场,取得未来的竞争优势。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网络购物情况进行了五个方面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购物潜力大、购物网站集中度高等基本特征„„(宋体小四,行间距1.25倍)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小四,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注:
1、题目和“摘要”两字之间空一行,“摘要”两字和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摘要正文和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2、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及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应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目 录(黑体三号,居中,和下文空一行)
一 引言...................................................................3 二 调研结果分析...........................................................4
(一)调查对象特征分析.....................................................4 三 小结...................................................................5 参考文献..................................................................6 附录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调查问卷.....................................7 注:
1、引言(问题背景陈述、关键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目的意义)
2、研究结果分析(主体部分)
4、小结(小结要简洁中肯,针对假设;从分析中作出合理的推论;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以上目录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调研题目调整报告内容。
一 引言(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一级标题和正文之间要空一行。)
二 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特征分析(二级标题四号黑体)
1、性别特征(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本次调查的样本量总计100个,其中男性??(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25倍。)
图3-1 样本性别结构(图表要居中,题注用5号黑体)
2、大学生最乐意在网上购买的物品 如表3-1所示,„„..表3-1大学生最乐意在网上购买的物品(%)(居中,5号黑体)篇三:摘要调查摘要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摘要
关于房屋署根据居者有其屋计划、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及 自置居所贷款计划收回租住公屋单位的直接调查 引言 「房计划简称一般交回「绿时,在一七年及其重新 2.表」租住据《署收有效 调查 3.划、尽快序和
租住公屋及向购得居屋/私人参建居屋单位及申领得自置居所贷款计划贷款或补助金的公屋住户收回其租住的公屋单位以便重新编配的政策
根据现委会」)(以下简「私人参情况下,其租住的表」购买发觉该署九九六年年底才收监管制度编配。鉴于透过各公屋单申诉专回租住。目的这项调查的目的,在于审研房屋署为确保能够根据居屋计私人参建计划及自置居所贷款计划这三个自置居所资助计划收回租住公屋单位而制定的程序及监管机制,以确定这些程机制:
(a)就收回单位而言,是否妥当和有效;以及(b)是否在适当时候运用和是否配合得宜,以确保在到期
之时收回单位。
租项位员公行辖称建必公居本年回有的下「计须屋屋来中。欠
房屋政策,凡是香港房屋委员会(以下公屋的住户,若使用「绿表」透过居者有居屋计划」)、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划」)及自置居所贷款计划购买住宅单位在其购置的单位可以入伙的日期起计两个单位。本署在调查一宗有关房屋署向一名单位的公屋住户收回其所租住公屋单位的在一九九二年年初便应收回该单位,但该才采取积极行动。结果,该单位最终于一上述调查揭示房屋署收回租住公屋单位的妥善,未能确保迅速收回租住公屋单位,简其以,月使投署九程以称屋下在内用诉却九序便
住自为条屋公置数例单屋资源紧绌,需求甚殷,加上须向使用居所资助计划购买住宅单位的公屋住户收相当多,申诉专员为了公众利益起见,决》第7(1)(a)(ii)条展开直接调查,审研位的程序是否妥当,以及有关的监管机制「回定房是绿的根屋否 4.政府的政策旨在确保能够把租住公屋单位编配给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现时,要入住租住公屋单位,平均须轮候六年半。根据轮候公屋总登记册的资料,截至一九九七年年底,共有149 672个家庭轮候公屋。政府于一九七八年推出居屋计划,目的是提供住宅单位,以远比市价为低的价格售予中下入息的家庭及公屋住户。政府其后于一九七九年推出私人参建计划,以补充居屋计划,透过运用私人机构的资源兴建住宅单位,以较低廉的价格出售。一九九七年六月,居屋二手单位也可转售予公屋住户。至于自置居所贷款计划,则是政府鼓励公屋住户自置居所的另一项措施。这项计划于一九八八年推出,让符合资格的家庭可选择购买私人楼宇。5.根据房委会的既定政策,凡是公共租住屋的住户,若使用「绿表」透过居屋/私人参建/自置居所贷款计划购买住宅单位,必须承诺于其购置的单位可以入伙日期起计两个月内,交回其租住的公屋单位,以便政府把单位重新编配予更加有需要的人。截至一九九七年年底,售出的26万个居屋/私人参建居屋单位中,约41%是由公屋住户所购买。至于自置居所贷款计划,截至一九九七年年底,经批出的20 048笔贷款及1 282笔补助金中,56%利用这些贷款及补助金购买物业的家庭是公屋住户。
居屋中心、自置居所贷款股、计算机服务组及屋办事处在根据居屋/私人参建/自置居所贷款计划收回公屋单位方面彼此的协调及分工情况 6.有关向购得居屋/私人参建居屋单位的公屋住户收回他们所租住公屋单位的工作,首先是由居屋中心手处理。当有关的居屋/私人参建居屋屋苑落成时,该中心须负责通知屋办事处。自置居所贷款股则负责通知及提醒房屋事务经理或屋办事处,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收回申领得自置居所贷款计划贷款或补助金的住户所租住的公屋单位。至于计算机服务组,其工作是利用计算机将住户享有双重房屋资助的个案印制成报告,分发予屋管理人员,方便他们根据数据收回公屋单位。现时,该组每月都会制备不同类别的双重房屋资助个案报告,包括那些逾期三个月还未交回单位的个案。个别屋办事处则负责实际的收楼工作,向那些使用「绿表」购得居屋/私人参建居屋单位及申领得自置居所贷款计划贷款或补助金的住户收回其租住的公屋单位。
有权批准逾期仍未交回租住公屋单位的住户延期交回单位的人员,7.难,员应位。居所 以及可对未有交回单位的住户采取的执法行动 房屋署的《管理训令手无法在两个月限期内交回向所属分区高级房屋事务此外,如果那些购得居屋贷款计划贷款或补助金的册其经/住》租理私户订住请人经明的示参房,公是建屋倘屋否居署若单批屋多公位准单番屋,住位催住屋户或促户延申,真办期领仍的事交得未有处回自按困职单置照 规定腾空交出其租住的单位,该署可对住户采取执法行动,例如向他们发出「迁出通知书」等。
逾期仍未交回单位的一般理由 8.根据惯例,下列逾期仍未交回单位的一般理由通常都会获房屋署接纳:(a)新居的装修工程有问题;(b)子女就学有问题;(c)家人在医疗护理方面有问题;(d)家庭有问题;(e)新居所在地区设施欠善/不足;以及(f)其它各种原因,例如家庭经济支柱去世、家庭环境有
变、有意取消买卖协议。
有关超逾两个月限期才能收回租住公屋单位的情况的分析 9.本署曾经审研房屋署在一九九二/九三至一九九六/这五个内收回公屋单位的情况。在这段期间,房屋署根屋/私人参建计划(由第十四期甲至第十八期丙)及自置居款计划从住户收回共42 631个单位。不过,其中8 897个(即20.9%)是在超逾两个月限期后才收回。10.一九九二年四月至一九九七年六月期间,共有8 955位是在超逾两个月的时间后才收回,其中大部分(共8 744即97.7%)比正常限期迟了六个月才收回,而其余211个2.3%)更比正常限期迟了七个月至三年才收回。现分项列出数字如下: 一九九二年四月至一九九七年六月期间
收回租住公屋单位所需时间的分析表
九据所单七居贷位
个个(有单,即关
超出两个月限期的月数 a)1至6个月 b)7至12个月 c)13至24个月 d)25至36个月
超逾两个月才收回的单位数目 8 744(97.7%)191(2.1%)18(0.2%)2(-%)8 955 11.此外,本署发觉,上述8 955个租住单位迟迟未交回房屋署的主要原因是住户新居的装修工程有所延误。关于延期收回租住单位的原因,现分项列述如下:
一九九二年四月至一九九七年六月期间
延期收回租住公屋单位的原因分析表
延期收回单位的原因
a)住户新居的装修工程有问题 b)住户子女就学有问题 c)住户家人在医疗护理方面 有问题 d)住户家庭有问题 e)住户新居所在地区缺乏设
施 f)其它各种原因
超逾两个月才收回的单位数目 8 189(91.5%)393(4.4%)55(0.6%)156(1.7%)115(1.3%)47(0.5%)8 955 12.因为新居装修工程有问题而延迟交回的租住单位中,有8 028个比正常限期迟了六个月才交回,152个迟了一年,余下九个则迟了两年。至于因为家庭问题而延迟交回的单位中,比正常限期迟了六个月、一年、两年及三年的,分别有130个、16个、8个及两个。13.本署亦审研了一些拖延良久才收回单位的个案。以下是其中一些个案的情况:(a)某住户购买了一个居屋单位,该单位于一九九三年七
月三十日落成。屋办事处职员一时疏忽,直至一九九五年年底才发觉该住户仍未交回其租住的公屋单位,但当时户主报称有经济困难,而且新居装修方面亦有问题。结果,该租住公屋单位最终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才收回,比正常限期迟了31个月。(b)某住户购买了一个居屋单位,并于一九九三年年底收
楼,但屋办事处职员一时疏忽,直至一九九六年七月才发觉该住户仍未交回其租住的公屋单位。当时户主报称经济有困难,家庭又有纠纷。结果,该租住公屋单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才收回,比正常限期迟了34个月。篇四:调查报告摘要、关键词 关于唐山市盛泰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的调查报告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文章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资本运营,而这一切都需强化财务管理。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解决好上述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三是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生存与发展;资本运营 1篇五:调查报告摘要
调查报告摘要
有关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而拟出/入境、或在出入境管制站被发现或被遣返香港的人
出入境的管制程序
背景资料
去年八月底,一名少年越过罗湖管制站去深圳,但并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事后传媒广泛报道这则新闻,反映出公众非常关注此事。其后,当局展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然而,该名少年至今仍下落不明。2.这宗事件显示出,入境事务处(以下简称「入境处」)处理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而拟出/入境、或在出入境管制站被发现或被遣返香港的人出入境的管制程序可能有欠妥善。为了研究上述程序和相关的问题,申诉专员在去年九月一日通知入境事务处处长,决定根据《申诉专员条例》第7(1)(a)(ii)条,就此事进行直接调查。
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3.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入境处处理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而拟出/入境、或在出入境管制站被发现或被遣返香港的人出入境的管制程序及监管机制。调查的范围包括:(a)入境处有否订定任何程序,说明如何处理没有持身分
证明文件而拟出/入境、或在出入境管制站被发现或
被遣返香港的人; 1(b)现时是否有任何机制监管或确保该处属下人员执行这些程序;(c)该处有否订定特别程序,说明如何处理残疾人士,特
别是在沟通方面有困难的人;以及(d)这些程序是否适切和有效,若然不是,如何作出改善。入境条例 4.根据《入境条例》(第115章)第4(1)(a)条,入境事务主任及入境事务助理员获授权「可在任何人抵达香港或在香港入境时,或离开香港前,向该人作出讯问」。讯问出入境旅客的目的,在于根据其所持的身分证明文件,以确定其身分。
保安局和入境事务处 5.保安局负责制定入境事务方面的政策。具体来说,该局负责制订和维持适当的管制出入境政策,并确保在执行入境前的管制,以及在海陆空出入境站执行管制方面,香港有一套高效率的程序。入境处的法定职责,是对抵港和离港的旅客实施出入境管制。关于这方面,入境处致力为游客、商务访客和本港居民提供方便的出入境安排和设施,并设法防止不受欢迎人物入境及防止通缉犯离境。
指引和程序
规则及指示 6.在一九九二年十月,保安司(现称保安局局长)在政府宪报颁布《查问疑犯及录取口供的规则及指示》(以下简称「该 2 规则」),俾本港的执法人员有所遵循。该规则订明执法人员应如何查问疑犯和录取口供。至于入境处方面,入境处人员亦须遵守该规则。入境处人员如须向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而拟出/入境、或在出入境管制站被发现或被遣返香港的人(包括在沟通方面有困难的人)索取数据或录取口供,该规则亦适用。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的香港居民 7.入境处订有指引和程序,说明如何处理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而拟接受入境检查的香港居民。他们须再次接受查讯,并须办理一系列手续,才可获准入境。这些指引和程序亦行之已久。
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的外地访客 8.入境处订有详细的程序,说明如何处理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而拟接受入境检查的外地访客。入境处通常会拒绝让他们入境,一俟有适当的航班,便遣送他们离境。
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的未获授权入境人士(例如偷渡者、非法入境者)9.入境处亦订有明确的指引和程序,说明如何处理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的未获授权入境人士(例如偷渡者、非法入境者)。入境处人员如在入境大堂或在边境管制站附近截获没有持有效旅行证件或其它身分证明文件的人,只要表面证据成立,便可以把该人列为非法入境者。至于处理非法入境者方面,入境处辖下边境管制科曾在一九八八年发出一项训令,规定属下人员如遇到异乎寻常的个案,应立即向当值的高级入境事务主任报告,再由他实时通知该组的主管。
避过出入境检查的旅客 10.入境处订有明确的指引及程序,说明如何处理避过出入境检查的旅客(即「走漏」个案),包括在旅客离港时发现的 3 入境「走漏」个案,以及在旅客回港时发现的出境「走漏」个案。在出入境管制站执勤的信道督导主任必须彻底查问避过检查的旅客,并将查问结果及建议记录在「再次检查纪录页」上,然后将纪录页递交当值的高级入境事务主任,由他作出决定后,才批准旅客离开。
残疾人士(特别是在沟通方面有困难的人)11.根据入境处提供的资料,有关如何处理残疾旅客的部门训令所重的,是如何方便这些旅客,而不是如何管制他们。根据这些训令,入境处人员如发现轮候的人当中有年老、体弱、肢体残疾或患了精神病的人,便应带领他们离开,另行处理。该处亦订有为智障或听觉受损的人录取口供的特别程序。《查问疑犯及录取口供的规则及指示》中第6项指示的附注明,为智障人士录取口供时,应有一名合适的成年人在场;为听觉受损的人录取口供时,则应有一名手语翻译员在场。
与政府各部门及内地当局的联系 香港警务处(以下简称「警务处」)12.在去年十月前,入境处并没有订定与警务处核对失踪人口数据的程序。入境处人员会向他们认为合适的警署求助。
政府其它部门 13.入境处并没有订定与政府其它部门核对失踪人口数据或与其它部门交换失踪人口数据的指引或程序。
内地当局 14.边境联络制度于八十年代初期设立,目的在于改善跨境咨询工作,以及方便交换有关双方所关注的边境地区事务的数 4 据。根据这个制度,入境处及其内地对口单位分别委派联络人员,定期举行会议,并保持工作上的联系。两地人员几乎每天都举行联络会议。此外,入境处亦已与内地当局建立了其它直接沟通的渠道,例如设立电话热线,以处理边境管制站的日常运作事宜。
监察及管制
由当值高级入境事务主任及总入境事务主任监察 15.根据现行程序,凡在出入境管制站被发现没有持身分证明文件的人,均须由一名属于入境事务主任职级的人员负责会见。在整个过程中,该名人员会将会见的详情、所采取的行动及建议记录在划一格式的「管制站个案报告」表格上,然后将表格交给当值的高级入境事务主任,由他作出决定。此外,当值的高级入境事务主任亦须确保接受查讯或被扣留的旅客获得适当的照顾。个案终结后,有关人员会将划一格式的「管制站个案报告」递交当值的总入境事务主任审阅。
现场管制及通道督导工作 16.根据入境处提供的资料,该处会调派通道督导主任到出入境管制站,执行现场管制及通道督导工作。担任通道督导工作的人手编制比例为一比六,即一名通道督导主任对六名出入境管制人员。
6.社会实践报告有摘要 篇六
1. 实有人口2 01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 888万人
2008年底全市实有人口达到2 013万人,同比减少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 888万人,同比增长1.6%;暂住人口125万人,同比下降22.4%。
万人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注:常住人口包括本市户籍人口与居住满6个月的非本市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指居住未满6个月的非本市户籍人口
2. 注册机动车总量达到234.4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35.5万辆
2008年底全市注册机动车总量达到234.4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汽车保有量135.5万辆,同比增长10.3%。全市私人机动车注册量166.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71.7万辆,同比增长17.7%。同时,根据平峰时段高架道路日均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外省市号牌的机动车流量约占9%~13%。
3.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 698亿元,同比增长9.7%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3 698亿元,同比增长9.7%。全市交通设施投资744.26亿元,其中,城市道路、桥隧、公路和轨道交通设施的投资分别为224.99、126.57、147.67和245.03亿元。
亿元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注:2007年起市政投资为全社会投资
4. 全市出行总量达4 697万人次/日,其中公共交通占23.9%
2008年全市出行总量达到4 697万人次/日,同比增长2.3%。其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占23.9%,个体机动方式占20.9%,慢行交通占55.2%。中心城出行总量为2 967万人次/日,其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占33.6%,比全市高9.7%;个体机动方式占20.2%,比全市低0.7%。
5. 全市道路交通量为11 845万PCU·公里/日,其中中心城占51%
2008年全市道路交通量为11 845万PCU(Passenger Car Unit,折合小客车当量)·公里/日,同比增加1 092万PCU·公里/日,增长10%。其中,中心城道路交通量为6 045万PCU·公里/日,占全市的51%,同比增长7%。
万辆
数据来源: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注:机动车包括汽车、摩托车和其他机动车;汽车包括大客车、小客车、货车和其他汽车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注:出行方式结构是指不同交通方式在出行量中所承担的份额。公共交通指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轮渡方式。个体机动指小客车、大客车、摩托车方式。慢行交通指非机动车、步行
万PCU·公里/日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
二、道路交通
1. 全市道路总长15 844公里,其中公路占72%
2008年全市道路总长15 844公里,同比增加386公里,增长2.5%。其中,公路11 497公里,同比增加334公里,增长3%;高速公路637公里,同比增加2公里。城市道路4 347公里,同比增加52公里,增长1.2%。
2. 中心城越江桥隧机动车日均交通量83.1万辆,同比增加0.2万辆
外环线内(含外环)越江通道共有“4桥6隧”54条车道。2008年越江机动车交通量达到83.1万辆/日,同比增加0.2万辆/日。其中,徐浦大桥交通量最多,占17.9%;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各占15.4%和12.8%,3座大桥共承担了外环线内(含外环)黄浦江近一半的越江交通量。
3. 对外道口日均车流量23.5万辆,社会客车进出道口日均载客51万人次
2008年全市进出主要对外道口机动车流量达23.5万辆/日,同比增长1.7%。其中,浙江方向占28%,江苏方向占72%。全市社会客车进出道口日均载客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
万辆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4. 放射性快速路高峰时段行程车速略高于2007年,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处于拥堵状态
2008年,上海市中心城快速路系统处于拥堵状态,内环线高峰时段行程车速比2007年略有下降,放射性快速路高峰时段行程车速略高于2007年。
三、公共交通
1. 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1 369万乘次/日,其中轨道交通占23%
2008年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 369万乘次/日,同比增加101万乘次/日。其中,地面公交728万乘次/日,占公交客运量的53%,与2007年基本持平;轨道交通308万乘次/日,占23%,同比增长38.2%;出租车305万乘次/日,占22%,同比增长5.9%;轮渡28万乘次/日。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万辆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公里/小时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注:早高峰指7:30~10:30,晚高峰指16:00~19:00;调查时间:2008年10月21~27日,2007年5月17~18日,2006年12月
万乘次
数据来源: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注:公共交通客运量为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轮渡)运送乘客的总乘次,量化统计单位为乘次(Boardings)
2. 全市轨道交通客运量308万乘次/日,同比增长3 8.2%
2008年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308万乘次,同比增长38.2%,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基本呈逐月走高趋势。9号线宜山路开通,使轨道交通网络效能进一步显现,一票换乘枢纽达9个,通过换乘枢纽实现一票换乘的客运量占30%。1号、2号、4号、5号、6号、8号、9号线分别缩短了高峰时段最短发车间隔时间,有效缓解了轨道交通拥挤和运力不足的矛盾。
万乘次
数据来源: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注:(1)日均客运量为实际运营天数的日均客运量,客运量是指乘客上车量;(2)2007年合计数中不包括当年新开线路6号、8号和9号线
3. 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728万乘次,与2007年基本持平
亿乘次
数据来源: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注:2003~2008年资料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提供,2000~2002年数据由市公交客运管理处提供;团体车客运量指公交公司承担的团体包车业务客运量。
【社会实践报告有摘要】推荐阅读:
社会公德社会实践报告09-24
社会实践报告医院06-11
舞蹈社会实践报告07-14
教练社会实践报告07-24
食品社会实践报告07-25
社会实践报告(家教)08-02
综合社会实践报告08-24
司法社会实践报告09-01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