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部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3篇)
1.研发部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研发中心主任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一条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做好自主保安和部门业务保安工作。
第二条 在公司分管副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三条 负责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在新产品立项、报批、经费使用、项目实施、成果验收等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定,加快科研成果向产品转化速度。
第四条 负责编制、审核新产品研发计划,督促项目实施,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五条 负责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文件审核,检查生产技术、工艺文件执行情况。
第六条 负责相关资质证书申办的协调、指导工作。
第七条 负责健全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第八条 负责新产品开发技术方案的审核工作,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普及应用。
第九条 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第一条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做好自主保安和业务保安工作。
第二条 协助主任做好新产品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报批、经费使用、项目实施、成果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 负责新产品研发计划实施的管理工作,督促项目实施部门按照项目责任书的计划时间完成进度,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四条 协助做好技术工艺、产品质量、资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做好科技情报收集、分析、上报、保管工作。
第六条 参与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工作,协助新技术的推广。
第七条 协助主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第八条 做好部门日常管理工作。
第一条 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文件精神,做好自主保安和业务保安工作。
第二条 认真学习科研、技术、工艺、质量、资质、资料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技术,结合公司各个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科研立项、报批、经费使用、项目实施、成果验收等管理工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第四条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管理工作。
第五条 严格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六条 严格按照资质证书办理程序,审核产品相关技术资料、生产场地、及现场管理等必备条件,协调资质证书申办工作;做好技术文件归档管理。
第七条 积极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第八条 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2.研发部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是按照ISO9001标准和无线局《无线发射台质量管理认证准则》的要求, 结合发射台实际情况, 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 使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制度化, 真正做到了“责任到人、有章可循、相互监督”。体系中的制度化程序, 是紧密相关的各个工作环节相互督导、相互促进的量化标准, 是减少工作随机性和内部推托, 提高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的理论基础。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由《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文件编号规则》、《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组成。
1.1 安全播出质量手册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手册 (以下简称“质量手册”) 是依据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无线发射台质量认证准则》以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中的《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等编写出来的。质量手册规定了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方针、内部组织机构、岗位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质量管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质量管理的要求等。
为了保证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 体系规定了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评审的机制, 以验证其运行能否符合发射台安全播出工作的要求。
1.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的内容主要是规定质量活动应做什么, 即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规定影响质量管理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验证和审核人员的责任、权力和相互关系。
程序文件共分为三类, 下面以501台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类为体系要求的程序文件, 包括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程序、不符合安全播出工作的控制程序、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等, 共6个。
第二类为发射台管理要求的程序文件, 包括值班管理程序、调度管理程序、检修控制程序、外协控制程序、数据上报程序、播出事故处理程序、安全管理程序、安全月控制程序、突发事件处理程序、技术革新与改造管理程序、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程序、安全播出例会程序、播出检查程序、无线电台执照申报程序和技术资料管理程序等, 共15个。
第三类为安全播出技术维护要求的程序文件, 包括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技术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设备故障处理程序、应急播出管理程序、质量监控程序、指标测试控制程序、仪器设备控制程序、安全用具管理程序和备件管理程序等, 共9个。
1.3 作业指导书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 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它详细地规定了某些质量活动应该如何开展的具体要求, 是对具体作业活动或质量活动的描述, 从而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使过程控制规范化, 处于受控状态。
以501台为例, 501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中的作业指导书共有12个, 分别为变电站操作作业指导书、变电站检修作业指导书、变电站巡视作业指导书、发射机房操作作业指导书、发射机房检修作业指导书、发射机房巡视作业指导书、节传机房操作作业指导书、节传机房检修作业指导书、节传机房巡视作业指导书、维修室检修作业指导书、维修室巡视作业指导书、指标测试作业指导书等。
2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促进了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建立质量认证体系的过程中, 形成的各种文件和记录特别多, 时间一长, 相关措施的执行便流于形式, 制定的质量体系也会被束之高阁。因此, 要确保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在发射台能长期有效地运行, 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固化手段——信息化技术。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质量管理系统”) 便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 以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中的程序文件为依据, 所设计研发的信息化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通过自定义工作流程, 采取智能的方式来处理安全播出管理工作过程, 保证工作中的某项任务完成后, 按预定的工作流程, 实时地把工作传送到处理过程中的下一步, 同时, 保留工作流转进程中的操作痕迹, 更重要的是保证相关数据的自动更新。有了它, 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收集处理数据, 提高了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的工作效率, 降低了运行费用。
2.1 设计目标
(1) 实现对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体系的电子化管理, 包括播出质量体系文档的管理及播出质量体系内部的评审工作。
(2) 实现与安全播出工作有关的工作流程的自定义功能。
(3) 工作流到达时, 自动提醒相关人员。
(4) 对于延误处理的工作, 对相关人员发出警示。
(5) 所有的工作流程信息都具有可追溯性, 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其他人员的处理痕迹。
(6) 领导可全程监控任务的执行情况。
(7) 可以对工作流的某一节点 (即流转的某一阶段) 设定多个并行的操作人, 以使操作者可以替代缺席的同级别人员对工作流做出处理。
2.2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系统由播出质量文档信息管理、播出质量体系内部评审、个人工作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信息交流和用户管理等六个功能模块组成, 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2.2.1 播出质量文档信息管理模块
播出质量文档信息管理模块汇集了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中的所有文件, 提供了一个体系文件的查询平台。通过这个功能模块, 大家可以查看到整个播出质量文档内容, 包括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手册以及与安全播出工作有关的所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2.2.2 播出质量体系内部评审模块
播出质量体系内部评审模块为体系内部评审提供了平台。审核组负责人通过播出质量体系内部评审模块制定内部审核计划, 系统以工作流的方式, 将审核工作发布给所有审核小组成员, 审核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完成审核工作, 并将审核情况提交给审核组负责人, 审核组负责人汇总审核情况后, 向台领导提交审核报告, 由台长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审核组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组织修订、纠正相关文档, 系统自动对整个评审活动进行跟踪记录。播出质量体系内部评审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3 个人工作管理模块
个人工作管理模块 (简称“个人公文包”) 是为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功能, 是个人集中办公的平台, 在这里您可以及时了解和处理与安全播出相关的工作事务。个人工作管理模块组成框图如图3所示。
2.2.4 工作流程管理模块
工作流程管理模块为发射台提供了一个高效、灵活的工作流程平台, 用户可依据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认证体系的程序文件, 结合发射台实际需要, 自行定义所需要的与安全播出有关的各种流程应用, 并建立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列表, 同时根据流程的走向记录每个任务列表的执行信息。
在工作流程管理模块中, 存放着已定义的各种工作流程, 可根据需要停用或修改, 但不能删除已启用过的工作流。当相关人员发起一项工作时, 系统根据事先生成的工作流程, 进行工作分配, 指定各阶段详细的工作安排及各成员的相应任务, 自动计算项目进度, 显示项目当前的状态。
通过工作流程管理模块可以生成播出事故处理工作流程、技术革新与改造管理工作流程、播出检查工作流程、无线电台执照申报工作流程等流程应用。
2.2.5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系统所涉及到的用户、部门之间的权限管理。由于本方案是基于已存在的2M内网完成建设, 用户管理加入到局内网单点登录系统, 也就是按照无线局《安全传输发射管理与自动控制平台整合接口手册》提供的技术标准, 将需要的用户信息, 通过平台的AD服务器中间表进行数据同步, 并对同步过来的用户信息进行权限、角色的重新分配, 使其能够满足本系统的用户权限需要。其功能要求如下:
(1) 由系统管理员完成部门、角色的添加、修改。
(2) 由系统管理员完成其他用户权限、角色的配置。
(3) 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
(4) 具备登录功能, 验证登录用户的合法性。
2.2.6 信息交流模块
信息交流模块主要是为用户之间提供时实信息交流, 根据工作流程的进展情况, 向有关人员提供电子审批、发放, 同时采用Email接口技术和短信的方式, 进行用户通信和过程信息传递。功能要求如下:
(1) 工作流到达时, 自动提醒相关人员。
(2) 对于延误处理的工作, 对相关人员发出警示。
按照无线局《安全传输发射管理与自动控制平台整合接口手册》提供的技术标准, 采用Web Service接口, 可将此功能与已存在的平台RTX系统 (即时消息系统) 进行整合, 将需要发送的提示消息跨平台推到RTX系统中, 完成短信发布, 避免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2.3 系统设计说明
2.3.1 网络架构
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4所示, 整个系统部署在发射台内网的OA网段, 通过交换机接入到内网的核心交换机上, 所有用户通过内网办公用计算机便可访问到该系统。
2.3.2 软件开发
该系统的软件开发采用通用的B/S架构, J2EE Spring MVC+Hibernate框架。Web层使用Spring MVC进行请求的处理和响应, 视图层采用JSP2.0和JSTL技术, 服务层采用Spring3.0, 持久层的Hibernate通过Spring提供的支持, 类集成到Spring3.0。数据库采用My Sql5.5, 开发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XP Professional。
3 结束语
3.研发部安全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知识管理;研发体系;新产品研发效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工业产品结构从简单加工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在上世纪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新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将会对现有的生产组织模式、产品研发方式、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更注重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我国2013年专利申请数量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已经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但从整体看创新层次还是比较低,这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效率低有直接关系。在新产品研制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研发绩效水平,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体系、知识管理水平、制造水平、供应链能力等。其中研发体系和知识管理水平作用较大。本文从两者的作用出发,分析对新产品研发绩效的影响。
一、理论综述
1.知识管理理论及作用
知识管理理论是在企业资源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其定义是在组织中构建知识系统,将组织内的知识和资讯,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充实到知识系统内,形成良好的组织智慧的循环,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无形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将资源、能力和知识概念连接一起,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管理可以将企业在发展经营中各个方面学习、实践和探索获取的相关认识、判断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分类汇总,并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积累、共享和交流,使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交流的氛围,帮助企业经营发展。
2.研发体系及作用
研发体系是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研发要求和企业组织模式构筑的新产品研发系统,核心是企业的研发部门,其它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其中,具有相应的沟通机制。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很多企业中研发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关联性,以及研发体系对新产品研发绩效的影响认知很模糊。很多企业的研发组织孤立于企业的主流业务,有些企业虽建立了沟通机制,但职能本位相当明显,认为新产品研发的职责完全是由研发部门承担,没有形成有力的研发体系。职能部门间缺少互信的沟通、高效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信息共享,这也造成了研发效率低下。
二、原因分析
企业的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效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浪费,主要有以下原因:
1.研发周期拖延
很多企业研发的投资比例逐步增加,但相当多的新产品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甚至有些新产品根本没有上市的机会,被搁置或取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制定的产品研发计划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研发过程中解决技术性困难的效率低,而更多情况是研发过程中出现与前期项目相同的问题点,预防不足,总是跌倒在同一块石头上。
2.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现代企业产品质量是生命,是市场生存的基础。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既要考虑产品的设计质量水平,又要兼顾产品的生产质量水平。这既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又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本。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在现有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基础上做充分研究,但很多情况下出现知识信息掌握不全面,致使研发部门做出错误判断。
三、解决方法研究
1.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根据组织结构特点,以新产品研发路径为出发点,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并将其设置为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各个部门将现有的产品市场信息、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失效案例、质量监控信息、改进方案等,以产品类别的形式加以汇总,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和知识的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建立基于组织绩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将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相结合,将知识管理作为杠杆来调节组织治理资本存量,并结合组织的财务目标来评价组织的知识管理水平。
2.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
打破组织沟通壁垒,构筑超越部门的研发组织结构。在项目制研发组织的基础上,设置项目评审总负责人,可由技术副总或总工程师担任。从组织结构上实现监管的独立性,且有权调配其它相关部门人员。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由项目评审总负责人对新产品的研发进度、质量水平、生产技术要求、市场适合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并反馈给相应部门。同时,在企业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整体监控,降低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质量、时间、成本等方面的风险性,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效率。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部门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职责及贡献度进行评价考核,形成以新产品研发为主线的联动评价机制。
四、结束语
新产品研发效率的高低,从企业看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国家看是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结构转型的基础。而良好的知识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是提升新产品研发效率的保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莹,新产品导入管理系统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 李俊,企业网络与知识管理及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
4.信息安全研发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四
项目背景:
信息安全产业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性核心产业,肩负着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提供信息安全及服务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对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支撑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并颁布了《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目标与思路,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重要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内采用的信息技术主要还是来自于国外,例如intel和AMD等美国厂商的CPU,AMI、Award和Phoenix等美国厂商的`固件(BIOS),ASUS、ECS、Gigabyte、MSI、Supermicro、TYAN等台湾地区的主板,Seagate和WD等美国厂商的硬盘,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
由于我国信息系统大量使用与美国信息产业相同的技术体系和计算平台,在关键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因此,在基于Wintel体系之上的计算机安全技术无法解决漏洞和后门隐患的情况下,我国信息系统完全处于不设防状态,随时面临长驱直入的态势。近年来,从微软黑屏事件、震网事件,到最近的棱镜门事件,充分暴露出美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已经形成了对我国的完全包围,我国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已经到了非常严峻和危险的地步。因此,加快信息安全的建设对于企业、对于国家都具有着重大意义。
项目概况:
本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期2年。项目将建成1个设计验证实验室、1个仿真实验室、1个环境适应性实验室和1个控温老化实验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形成一大批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同时该中心将成为公司未来新技术的储备基地,量产测试基地,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国内先进的研发和测试水平。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市场现状及需求前景分析
三、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 项目规划
一、整体思路
二、规划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设计依据
三、项目用地规划
四、用地规划指标
第七章 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八章 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九章 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安全卫生
二、消防设计
第十章 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三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5.研发部保密制度-军民融合企业 篇五
1.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上级的保密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公司各项保密工作制度,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公司保密部署。2.掌握本部门岗位保密职责,熟悉保密事项的密级、数量、类别和保密设施及涉密人员情况。
3.研发部保密范围:军工技术方案的技术参数,客户要求的实施方案,程序代码,技术参数,功能参数,实验数据,芯片成品等。4.研发部员工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公司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漏研发机密(包括技术参数、功能参数、实验数据等)。
5.涉及研发的技术文档必须整理归档,统一存放。无需保存的技术文档、电子文档的在不需要存档时统一销毁,不得直接丢弃。6.涉密的技术电子文档必须加密保存,不准携带机密技术文件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秘密事项和交接机密文件。7.未经许可,技术参数、程序代码、实验数据文档、资料不准私自复印、摘录和外传。
8.研发部成员离开办公区时,必须将文件放入抽屉,重要技术文件必须上锁保存。
6.研发部技术服务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篇六
一、氛围营造
技术服务人员是市场一线人员,团队大学生多、年轻人多,又是几个月回差一次,单独工作时间长,回归聚拢时间短,情绪波动比较大,薪酬不稳定,跳槽频繁,所以都要求管理充分发挥缓冲作用。总之,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大家有一个倾诉委屈不满、调整心态、协调与各部门关系的空间。
技术人员回公司后主要以会议形式进行一线经验交流分享为主,同时给予充分自由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如逛街购物、处理个人问题、小范围交流、休息等。
二、职业规划(此团队从业人员晋升方向)
技术员→主任→经理(垂直升迁);
技术员→业务→升为业务经理(干得好的话);技术员→化验、研发、企划宣传、内部管理(转岗);
技术员→个人直营店(公司提供扶持政策);
如果员工还没有给自己定位,就要让他明白,积累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也是在为自己提升个人价值含金量,可以帮他们定一个1-3年的短期目标,引导他们在有限的时段内,主观上学到东西(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的沟通口才、自然地敬业习惯、相当的动脑动手能力等),客观上干好本职工作。
三、薪酬设计
技术服务人员薪酬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1.基本工资:按业内现行的薪酬结构来分析,技术员基本工资多在1500-2000之间,实习期1500,转正后2000。
2.技术服务提成:按所服务地区销售额的3%提点。
四、制度管理
任务分解备案制——片区经理或销售经理填写技术员当月市场任务分解表并交人事部存档。
派出登记制——人事部根据片区任务分解表,登记技术人员的市场去向并管理出差签离和回归签到,会同请销假作为考勤依据。库存盘点制——技术员每月要盘点所在门市的产品库存,包括数量、品种和保质期等,使企业和个人都明了产品的市场状况,最好还要有业务员、经销商的签字。
电话查岗制——部门要不定期以电话的形式与技术员保持沟通联系,技术员要按规定时间以当地电话向研发部汇报当地市场情况。销量审核制——技术员的门市销量要经研发部、销售部、财务部门三级部门审核。
投稿奖励制——技术员的技术稿件被各级专业媒体发表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工作汇报制——技术员要按规定向部门经理汇报述职,包括当月典型病例、门市经营状况、库存盘点、病例笔记手册等。
培训考试制——每年一次培训并佐以考试,对考试成绩张榜公布,脱考和不及格的要进行补考。
辞职和请销假制——要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公司安排替岗人员方可离职,并与工资发放挂钩,不准擅自脱岗。
入职、调职、离职谈话制——尤其是技术员离职,要征询其对企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指出企业和员工双方的优缺点,解释误会等。对调动片区的要了解缘由,是因在原片区不适应不协调,还是自己想换环境,还是为扬长避短发挥强项等。
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不是冷硬的框框,在执行中要保持一定的伸缩弹性,操作点是人治与法制的适度平衡,对可能影响团队凝聚力的违规不能让步,如对违规离职的处罚,派出登记制度、培训考试制度、销量审核制度等。
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片区经理人的作用,技术团队组建之初、人数较多或片区管理尚不成熟时,应以部门管理为主,强化团队向心力,不要急于削弱部门职能;当技术队伍相对稳定、片区管理比较成熟时,就应向部门管理与片区化管理相结合来过渡,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片区化管理为主了,这时,部门任务可以分解给片区,部门职能可以相对弱化,工作内容也可以转为主抓技术培训。
7.研发部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传统塔机的评估一般都是通过人工现场检测, 然后经过计算汇总, 得出塔机安全评估结论。在此过程中, 需要大量数据检测和计算。然而, 对于无法获知自重应力的塔机, 自重应力的计算非常繁琐, 通过人工计算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对于塔机安全评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是一个考验[2]。
当前,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3]。在此条件下,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塔机安全评估软件应时而生。该软件具有友好的全中文操作界面, 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系统参照JGJ/T 189-200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4]等相关国家标准, 适用于塔机的安全评估。
1 标准要求
按照《JGJ/T 189-200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要求规定, 塔机630k Nm以下 (不含630k Nm) 、出厂年限超过10年;630k Nm~1250k Nm (不含1250k Nm) 、出厂年限超过15年;1250k Nm (含1250k Nm) 以上、出厂年限超过20年的各类塔机, 应进行安全评估。
《规程》规定了塔机重要钢结构部件应包括塔身、起重臂、平衡臂 (转台) 、塔帽 (或A字架) 、附着装置、顶升套架、行走底盘及底座等多个机构, 并给出了具体评估内容和方法。本软件满足《规程》要求, 同时将各个评估流程和计算过程软件化, 从而实现快速化、模块化、自动化的评估方法, 不但为评估人员提供先进评估技术手段,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软件总体框架简介
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 2008软件开发, 分为环境管理子系统、塔机安全评估工作子系统、自重应力计算子系统3个子系统, 总体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2.1 环境管理子系统
环境管理子系统为评估系统的功能控制、管理部分。软件登录、维护以及评估报告审核, 都在该部分完成。该部分提供口令维护、人员信息维护、人员权限维护、审核流程设置、报告书版本维护、其它个性化设置等。
2.2 塔机安全评估工作子系统
塔机安全评估工作子系统是本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功能主要有报告编制、流程控制、模块判别、报告审批、报告打印、查询等。
2.3 自重应力计算子系统
塔机在进行安全评估时, 应力应变的检测是一个重要项目。由于塔机自身的结构和受力特点, 自重应力是不可忽视的。
考虑到制造单位对“产品设计计算书”的保密性, 本软件采用计算机自带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根据提前输入的塔机信息, 可以建立塔机有限元模型, 并根据工况要求, 自动计算塔机由于自重引起的应力, 方便评估人员根据计算结果和应力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
3 软件功能介绍
塔机安全评估软件设置新建评估项目、项目管理、下载评估项目以及系统配置4项主要功能, 以满足评估需求。
3.1 新建评估项目
当有一台塔机需要评估或者进行未评估完成的项目时, 选择该项目。该项目下设置有塔机基本资料、设备评估以及评估结论3个子项目。
1) 塔机基本资料塔机的基本资料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及技术参数2个小项。像制造单位、产权单位、塔机公称力矩等信息在此录入, 另外也可以选择从服务器或者从本地的文档导入这些信息。
2) 设备评估设备评估项目包含整机外观检查、安全装置检查、重要结构件变形检测、重要结构件壁厚检测、重要结构件无损检测工作委托、重要结构件材料检测工作委托、重要结构件应力检测工作委托、载荷试验8个小项。在实际操作时, 对检验的项目进行一一填写, 根据评估结论文档的格式, 依次调用8个小项的相关数据及文件, 从而生成评估文件。并且根据《规程》中的评估标准, 8个小项中的重点部位有1项不合格的, 即判定为不合格, 最终在评估结论项中给出评估结论。
3) 评估结论评估结论项目为独立一项, 在该项目中, 可以手动填写或者直接导入不合格项目, 软件系统将根据评估内容直接生成评估结论
3.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用于管理已经评估过的或者正在进行评估的项目。在项目管理中, 可以对当前便携式终端内被评估项目的查询与修改、删除、导出评估报告以及将评估项目上传至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工作。评估报告允许以单文件、压缩文件或者以文件夹格式导出至外接的存储设备中。针对导出的评估报告文件, 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唯一文件标识码, 嵌入至报告文件中。
3.3 下载评估项目
该功能主要用于从服务器平台下载已有的评估项目数据, 便于现场使用。
3.4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用于配置便携式移动终端需要访问、上传数据的服务器平台的相关信息, 该功能是便携式终端与服务器连接的必要保证。为同软件相结合, 本软件装载的最低硬件要求为Intel Atom CPU N2600@1.60GHz, 内存2GB, 硬盘空间不低于10G。
4 应用实例
2013年4月12日受大连某企业和安监单位的委托, 在该企业的厂内应用该软件对一台由上海宝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并于1996年出厂的QTE80G型老塔机进行安全评估。以重要结构件变形、重要结构件壁厚为例, 依次输入图2所示的参数, 再经软件的运算输出图3所示的结论。
5 结语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塔机安全评估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简化评估流程, 提高评估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失误, 把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 也为评估人员提供开展评估的流程依据。同时软件融合了办公信息化技术, 现场检验的数据能够很快的传回服务平台进行审核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塔机安全评估管理制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黄洪钟, 姚新胜.塔式起重机安全性研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 (3) :1-6.
[2]温旭宇, 苏鹏.浅谈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评估[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1, 24 (12) :98-100.
[3]郑夕健.基于神经网络的塔式起重机结构有效寿命理论及技术实现[D].沈阳:东北大学, 2010.
[4]JGJ/T 189-2009,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S].
8.企业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研究 篇八
从我国改革开放到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科技企业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转向技术创新驱动。在转型过程中,足够的研发投入和有效的研发活动管理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研发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模块来进行单独管理,大多将研发工作融入企业的日常业务工作中,作为市场开发的辅助工作。因此,加大企业的研发支出投入和加强研发活动管理迫在眉睫,其中研发费用预算作为统筹管理研发活动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必要工具。在企业进行研发工作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研发活动的工作效率,及时纠正研发活动中的偏差,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最有价值的研发项目中,以确保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企业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研究必须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1 企业研发费用预算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工作总体上处于初级水平。2014年,中南大学的学生专门针对企业研发费用预算管理情况对100家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71家企业进行了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工作,近有1/3的企业没有开展这一项工作;在这些进行了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企业中,只有25家企业具有单独的部门进行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工作,只占了所有企业的25%左右,而剩下的一大部分企业则是让会计或者其他部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企业,很多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已经过审批的研发费用预算进行管理,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没有起到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同时,信息化技术利用率不高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企业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对研发费用预算管理的不重视
在我国当前的企业管理中,领导层往往不重视研发活动的管理工作,认为只要加大对研发活动的经济投入,聘请有技术经验的专业人员,就能够研发出企业所需要的创新产品,就能够通过新产品来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这就使得企业的研发活动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且低于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水平,造成企业不能在研发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研发项目的缺陷,不能及时纠正研发活动中各种不合理的投入,造成企业投入资源浪费。上述调查表明,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有进行研发费用预算的编制工作,使研发活动处于失控状态,领导层只是从研发项目进度方面了解研发活动的开展情况,而且信息滞后,出现问题已经成为不可挽回的损失。即使有的企业编制了研发费用预算,只是形式上的管理,没有做到真正的预算管理工作,使其在研发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导致这样的预算管理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经济实力雄厚,在研发过程中稍微多花费一些成本,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使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因此,加强研发活动管理工作成为提高企业研发活动效率,降低研发活动成本的必要工作。而研发费用预算就是研发活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工具。
2.2研发费用预算编制的方式、流程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企业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研发部门人员不了解项目预算管理,不清楚预算编制、申请等环节的流程规范。财务部门的这种预算编制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来实行的,研发部门若不懂会计制度管理,将导致制订的研发费用预算不够科学,也很难具体执行。
2.3研发费用预算执行的管理力度不足
很多企业按照标准制定、审批完整的研发费用预算后,在工作中没有将研发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已经审批的研发费用预算进行对比,即使研发费用严重超支,研发成果没有达到公司要求,公司也不能及时行发现问题并纠正,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浪费。
2.4企业研发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影响预算的编制效率和管理效果
传统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往往采用电子表格(如Excel)模式,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和电子表格的自身特征决定了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具有无法突破的局限性。传统预算管理除了耗时长、成本高外,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执行脱节等缺点也是阻碍这种模式在企业中继续应用的因素。
在传统模式下,核算体系与预算体系相互脱离,预算管理系统与业务执行系统相互脱离,预算执行过程中无法准确、及时地获取执行数据,预算控制成为空谈,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预算分析数据来源的不准确及信息的滞后使得企业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动态分析,从而无法了解企业的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美国杂志《CFO》公布的统计数据:17%的谨慎观察者一般采用分项预算,各个子系统之间处于非集成状态,主要用Excel 作为预算管理的软件工具或建立系统;46%的跟随者将部分业务子系统与预算集成,做到部分业务驱动,并有功能比较简单的预算管理系统;31%的早期采用者基本实现业务子系统与预算集成,做到部分业务驱动预算并进行动态预测;6%的领导者业务子系统与预算完全集成,做到业务驱动动态预算和预测,并有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支持,同时有些企业实现核心企业预算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集成。从国外企业对预算管理应用趋势来看,企业应该选择基于信息技术进行预算管理。
3 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的对策
3.1加强企业对研发费用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研发费用预算是企业对研发活动战略思想和战略规划的具体体现。企业发展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根本保证,不能给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生存就无从谈起,更无法发展。研发活动就是为企业开发未来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研发活动是保证企业未来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活动。研发费用预算是按照企业已经制订的研发活动的战略思想和战略规划,对各种资源配置的一种中短期规划。该预算对当年研发活动的重点方向、各种资源的配置方案都做了详细规划,以保证实现企业当年的研发活动目标。
nlc202309090120
因此,企业要把研发费用预算作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研发费用预算的纲领性指导作用,引导公司的研发活动按照公司的战略目标展开,满足研发活动足够的资源配置,保证公司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要调动所有涉及研发活动的部门,重视研发费用预算的编制工作,编制完善的、符合公司战略思想和规划的研发费用预算。同时企业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研发活动部门严格按照研发费用预算的思想来推进各项研发工作,让研发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公司的研发工作战略思想和规划上来。
3.2按照科学的研发费用预算编制流程编制预算
研发费用预算编制应由研发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制订,要体现研发部门的专业思想和意见,要以研发部门为主、财务部门为辅,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企业研发费用预算编制工作。
3.3加强研发费用预算执行的管理力度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研发费用预算执行管理分析岗位。每月将各项预算费用的实际发生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对,确定可接受的差异率,对实际发生金额与预算金额差异超出可接受差异率的费用,与各责任单位沟通,分析数据偏差的原因,形成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并及时纠正因研发活动部门的主观因素造成的研发活动执行偏差。每月将研发活动实际成果与研发费用预算成果进行比对,审核研发活动实际进度与预算进度的差异,对研发活动实际进度落户于预算进度的项目,要求研发活动责任部门提交情况说明。
企业要制定严格的研发费用预算考核制度。对研发活动实际成果进度较预算提前、实际发生研发费用较预算降低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明确的研发费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激励研发活动部门积极工作、主动节约成本。
每半年进行研发费用预算的年中预算调整。对于因时间原因或各种客观因素造成预算假设前提发生变化的,及时将调整后的研发费用预算报请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调整,以保证研发费用预算的可执行性和客观性。
3.4提高研发费用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先进的预算管理软件,与公司的ERP系统软件对接。通过预算管理软件,实现预算编制方式的信息化,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率。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然而,预算控制和激励才是预算管理的重点。ERP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研发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实现研发活动各环节的信息集成。信息流既包含对物流、资金流的真实描述,也包含对未来期间物流、资金流的预测和计划,而研发费用预算正是对未来企业物流、资金流的预测和计划。研发费用预算管理与ERP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能力以及ERP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这两大特点,实现快速、准确地编制和调整研发费用预算;另一方面,在ERP系统中,预算信息与核算信息的集成,便于在研发活动开展的同时实现实时控制和多角度动态预算分析。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环境中,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必要的研发活动能够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做好研发活动的战略规划、提高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成为企业能否保持科技创新,为企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的必然要求。根据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使我国研发费用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一定提高,使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收稿日期:2016-05-08
9.研发管理制度 篇九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秩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达到“科学、规范、安全、高效、严谨”的目的,特制订本实验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进入实验室内所有人员。
3、人员职责
实验室隶属于103车间,负责103车间新化药产品的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和大生产过程中的小试跟踪,已有工艺的改进实验和配合其他部门需要进行的化学实验等工作。
3.1实验室负责人职责
3.1.1103车间负责人既是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组织安排实验任务顺利进行;
3.1.2制定实验计划和项目进度的跟进;
3.1.3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采购申请;
3.1.4组织实施实验室的改造,仪器设备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和报废申请;
3.1.5负责管理实验室业务流程,指导实验人员科学、及时、有效、准确的完成各项实验工作;
3.1.6指导和督促实验人员撰写实验报告,进行实验室文档管理;
3.1.7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制度、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3.1.8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与突发事件处理;
3.1.9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日常卫生,有权安排本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实验室日常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
3.2仪器专员职责
3.2.1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台帐建档工作;
3.2.2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期间核查和周期检定;
3.2.3负责办理仪器设备的保修,负责管理玻璃仪器的破损登记;
3.2.4负责实验仪器外借的登记;
3.3试剂专员职责
3.3.1负责化学试剂的验收、出入库、储存和领用及建立帐目档案;
3.3.2负责玻璃仪器及低值耗材验收、出入库、储存和领用及建立帐目档案;
3.3.3负责化学试剂和耗材库房管理;
3.3.4负责化学试剂的过期报废处理。
3.4安全专员职责
3.4.1负责实验室消防器材的检查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登记台账;
3.4.2负责进行实验室用试剂特别是危险化学品MSDS的收集,并组织实验室其他人员进行学习;
3.4.3负责监督实验室产生的三废(特别是废水和废渣)的妥善处理;
3.4.4负责收集现场急救知识并协助实验室所有人员对于该知识的学习;
3.4.5负责进行实验室危险因素识别和登记并定期更新。
4、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4.1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的规章制度;
4.2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负责本室的安全技术监督、检查工作;
4.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有机合成实验培训并考核合格。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
4.4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娱乐,使用化妆品,实验室操作用的玻璃容器、器皿不能用来盛载食物和饮料,实验室的冰箱、冰柜不可存放食物;
4.5实验室及走廊禁止吸烟,特别是在有易燃、易爆的试剂气体场所或做有关实验时,严禁烟火;
4.6不得在实验室办公室内用电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或用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等;
4.7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30--17:30,加班可预先提出申请,连续工作时应安排人员值守,原则上不允许安排无人看守的反应过夜。如确实需要安排无人看守的反应过夜,在实验室门上必须张贴过夜实验登记表,并注明该实验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8实验工作结束后,必须关好电源、仪器开关。下班前,实验室值日生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4.9实验使用过后废液、废碴应按规定收集、排放或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禁止将废溶剂、反应废液向下水道倾倒;
4.10对危险性大的化学反应,如易爆、剧毒等,要经过上级批准,在安全防范措施具备的条件下进行。在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或开展易燃等化学实验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爆面具、防护镜,此类实验操作必须确保两人以上;
4.11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摆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位置,并定期检查,确保有效,严禁将消防器材移作别用。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4.12严格实验室钥匙的管理,钥匙的配发应由有关负责人统一管理,不得私自借给他人使用或擅自配置钥匙;
4.13注意节能降耗,实验室内的冷却水不用时及时关闭,通风橱不用时及时关闭照明和风机。实验室办公室内的空调要合理使用,不得将温度设定过低或过高;
4.14因人为原因造成实验室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纪律处分,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5、试剂耗材的管理
5.1实验室所有试剂,应由试剂专员建立台账,领用人从仓库领用试剂后,必须报试剂专员处登记;
5.2实验耗材(一次性滴管、一次性离心管、乳胶管、取样袋等)必须节约使用,应建立耗材领用台账;
5.3实验室不得大量储存化学试剂,任何试剂的最大储存量不得超过25kg;
5.4所有试剂包装必须完整,且标签标识完整,标签标识内容至少应包括:品名、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分装日期(领用日期)、责任人等;
5.5剧毒物品必须实行“五双制度”(双人管理、双本账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未使用完的剧毒品必须进行退库处理。
5.6实验室用气瓶,必须由相关使用人员自行搬至楼上,并放入气瓶柜,空瓶应做好标识,及时搬至楼下制定地点存放;
5.7实验产生的样品,必须标识清楚,包装完整。同种样品应集中定置存放,不得将不同品种的样品混合存放;
5.8定期对实验样品进行处理,处理程序应符合质量保证部的相关规定;
5.9对不按规定使用、存放化学试剂及实验耗材的,要视情节给予教育、处罚、限期整改,由此引发事故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6、实验仪器管理
6.1实验室应由仪器专员建立所有设备和仪器(包括玻璃仪器)的台账,以方便管理;
6.2实验室中的仪器必须确定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维护和保养;
6.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未经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使用和移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外借需到实验室管理人员处登记;
6.4玻璃仪器使用结束后及时清洗干燥,严禁将玻璃仪器(如烧瓶、烧杯等)作为容器长时间的存放物料;
6.5实验仪器不得出现锈蚀、漏电、腐蚀等现象。玻璃仪器必须正确小心使用,如出现破损,及时处理掉,防止伤手,并做好破损登记;
6.6不得擅自拆装或改装实验仪器,如必须进行实验仪器的改装,必须得到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6.7对不按规定使用实验器材的,要视情节给予教育、处罚、限期整改,由此引发事故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7、卫生工作制度
7.1实验室实行值日生制度,实验室使用人员每周轮流值日,值日生每天下班前必须完成以下工作:清理垃圾桶、整理实验台面、扫地拖地、检查水电、检查门窗等;
7.2实验室内废液桶,碱缸必须定期清理,剧毒废弃物送至安环部门进行处理;
7.3实验室工作必须保持严肃、严密、严格、严谨;室内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吃零食;
7.4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操作时,应按相关规定佩戴标识、穿着工作服;
7.5实验用过的仪器应及时清洁干净,放回指定位置,化学试剂必须放置于试剂柜或指定位置中,不得随意摆放;
7.6对于样品柜(或样品抽屉)中的样品,每个实验项目的操作人,至少每一个月按要求清理一次,否则视为固体废弃物处理。
7.7实验室、门口及走廊由值日生负责清扫,不准堆放杂物,要求整洁通畅。
8、记录文件管理制度
8.1实验记录本必须按规定到生产部领取,并做好领用登记,实验记录本写满后或者某实验项目结束后,将实验记录本交至生产部审核归档;
8.2不同项目应使用不同记录本,不得在同一本记录本上做两种或两种以上项目的实验记录;
8.3实验记录在书写时应按照GMP记录书写格式的要求进行书写和修改,应做到字迹清晰,内容真实。应按照实验记录本上的要求的将实验内容填写完整,不得随意涂改或撕毁实验记录本;
8.4实验样品如需送质量控制部检测,必须填写请检单,请检单的其中一联必须妥善保管;
8.5实验过程中的检测数据应及时的填写在记录相应表格中,对于样品检测图谱或打印数据,必须粘贴于相应记录的页的背面;
8.6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属于公司机密,未经授权,不得带出公司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传播;
8.7实验室其他文件资料(包括工具书)原则上只限在实验室内阅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
9、附则
9.1本制度由103车间负责起草、修订和解释;
10.研发费用管理制度 篇十
第一条
为规范**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研发费用的预算、支付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本制度管理。
第三条
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一)技术研发部:按研发计划制定并执行各研发项目的研发预算,合理利用研发经费;
(二)财务部: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费用预算提前准备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求,同时有效监督研发经费的使用。
第四条
研发经费预算管理
(一)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1.研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材料及辅料;
2.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仪器和研发场地的购置费,以及设备、仪器的折旧和维修费用;
3.研发人员的工资及各项奖金(包括在职和外聘); 4.用于研发品制样、试产等产生的各项费用;
5.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费用,以及知识产权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
6.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保险费等);
7.用于其他方面的研发费用。
(二)技术研发部在研发立项时应向公司提交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并按上述分类详细列明该研发项目涉及的费用,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应写明各项经费的需求时间。
(三)对于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新材料价格不明的,在列预算时可以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预估,允许有20%的预算误差率。
(四)研发项目资金预算由研发项目组编制,经研发部审核后交财务主管及公司总经理审核,并由总经理提交董事会审批,批准后的研发项目资金预算交财务部备案,研发部留底。
(五)财务部接到董事会批准生效的研发项目资金预算后,应据此提前准备研发经费,确保按研发计划提供资金保障。
第五条
研发经费支出管理
(一)公司实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资金在计划、可控下运作,每个研发项目的费用原则上必须在研发项目资金预算范围内。
(二)研发材料、设备、仪器、场地等购置或租赁费用的支出,外包和外单位合作研发费用的支出必须先申请,财务部接到申请后首先应该审核该项支出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如在预算范围内,财务部主管有权予以通过,所申请的支出先行在对应的预算中扣除,费用实际发生时在予冲抵;如不在预算范围内,财务部不予通过,并提醒研发部需要走追加预算流程。
(三)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设备的折旧、场地租赁等固定费用由财务部按结算周期直接从预算中扣除。
(四)其他类别的研发费用发生之后,研发部参照公司财务报销制度申请报销,财务部据研发项目资金预算进行审核,支出在预算之内的,由部门主管审核,财务部总监及总经理签字后可以报销;支出在预算之外的,必须经公司总经理签核后才能报销,并应进行追加预算。
(五)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要进行回收处理,交由车间生产回锅并办理相关手续,减少研发损失,避免环境污染。
第二章 附则
第六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制度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或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冲突,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及时修订本制度并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七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第八条
11.浅谈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研发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 信息传输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22-01
随着Internet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全国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網络,并与Internet连接。鹤煤集团内部网络已经建立多年,硬件设备也不断升级,为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但企业受制于人员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办公事务仍处于落后的手工方式,虽然少数部门使用了适合本部门的管理系统,但是各部门只是分别处理各自的业务或无法异地读写数据,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集成,从而难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作。
1 开发背景
科技信息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实施到项目的完成总结及鉴定以及科技成果的分类登记,工作量相当大,而且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又浪费了大量的纸质材料,一旦查询起来无从下手,工作效率较低,信息传递和工作交接容易出错,上级和下级之间无法实现协同工作,难以及时沟通,因此,有必要建立鹤煤集团公司的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以改善企业办公环境,提高公司的科技管理运作效率。
2 开发目标
鹤煤科技管理系统从设计上要达到以下目标:
(1)建立一个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使系统的全部功能可以在WWW浏览器内进行操作;
(2)满足企业领导高效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需要,有效地协助企业领导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采用合理的工作台流程方式处理影响工作效率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工传递实物工作;
(4)为实现真正的协同工作提供保证,摆脱部门间或上下级间协作时经常出现的互相等待的状况。
总的来说是为企业科技管理业务提供一套办公解决方案,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先进的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性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录入和查看功能,企业的决策管理层提供准确、精细的科技信息。在此平台上通过协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规范部门之间的协作办公,实现资源共享。
3 网络系统的设计
根据开发目标的需求开发的基于Web的鹤煤科技管理系统的结构体系采用了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最终用户界面系统为浏览器,应用系统全部在服务器端,为标准的三层结构体系,技术标准完全采用国际互联网的标准[2],系统负载轻,开放性好,系统维护省级方便,办公用户的操作比较简单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公司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专利、会议等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管理。
系统数据库表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部分:计划管理、成果管理、鉴定项目管理、项目申报管理、专利管理、专利统计等6个部分。系统整体模块关系如图1。
4 数据库的功能
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功能为:实现对公司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专利、会议等进行管理,公司中本系统管理者能存储、管理和查询公司科研信息和个人科研信息,本系统使用用户则可以检索公司提供的授权信息和自身用户科研信息。
(1)用户管理 系统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用户被分为一般用户(只能修改、查看和增加属于自己的资料)、管理用户(能查看任何资料,但要进行修改必须经过授权)和超管用户(具有所有权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登陆管理系统并进行权属内的操作。
(2)计划管理包括一下几个表:国家项目、省科技厅、省工业局、省安监局项目、公司项目以及其他项目。用户可以录入信息、增加数据,可以根据关键字来查询有关信息。
(3)成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表:国家项目、省部级成果、省工业局或省安监局项目计划、市厅级成果、煤化集团成果、公司级成果、鉴定成果。
(4)项目申报
用户(被授权的一般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登陆进行上传文件、删除上传的文件和文件下载等操作。
本系统基本满足了鹤煤公司科技信息管理的需要,实现了在计算机和网络上今夏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方便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长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用户接口良好,使用方便。
5 科技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资源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更新的过程,需要公司各部门及时将各类信息发送到系统中,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公司各部门员工要充分重视和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推动办公自动化更好更快发展。
6 未来展望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将新的、先进的技术引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使其更加完善、成熟,更好地为公司和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推动无纸化办公进程。
参考文献
[1]谭章禄,李学芳,等.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浅议.煤炭经济研究,2003,5:37-38.
[2]局域网组网理论与实践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3-258.
12.论企业研发支出制度 篇十二
目前世界各国对研发支出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美国会计准则主张将研发支出费用化, 荷兰的会计准则主张研发支出只要在预期具有未来效益时即可予以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允许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 它将研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的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后予以资本化。2006年以前,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关于研发支出的规定作出重大修改, 处理方式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这一举措使企业不必担心因大量的研发费用计入损益表而使得当期利润大幅降低, 能够改善企业反映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指标, 这在理论上可以提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经过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 证明了有条件的资本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研发力度, 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企业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
一、制度背景
(一) 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准则第十三条规定, 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 直接参与开发的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该规定即要求将研发支出作为当期损益, 全部予以费用化处理。该种处理方式虽然符合谨慎性原则, 但背离了真实性原则。
(二)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研发支出有条件地资本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会计准则开始与国际趋同。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参考,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研发支出的处理方式作了较大的调整。第七至九条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 技术上讲,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该准则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首先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上, 准则没有制定明确的标准。准则虽然对“研究”与“开发”的概念做出了定义,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过程复杂, 加上会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该过程, 因此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很难被清楚地划分, 主要还是依赖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其次在初始计量上, 确认为无形资产必须满足的五个条件在实际操作中较难做出客观的判断, 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为依赖于主观判断, 管理层可能以人为地判断失误为借口来提高当期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 在后期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或会计更正的方式来调整差错, 这样做也并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分析
(一) 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劣势
1. 不符合配比原则。
当企业的研发成果最终确认为无形资产时, 该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若在研发期间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 不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则无形资产产生的收益没有相配比的费用, 不符合会计上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会影响在该会计期间, 企业计算所取得的净损益的准确性。
2. 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时, 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只包括依法取得时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研发期间产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均不包含在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中。这种处理方法会使得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全部体现出来, 甚至导致知识产品的成本计量严重失真, 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无法反馈给投资者, 这对于投资者利用提供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是非常不利的。
3. 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在2007年以前,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同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规定不同的入账价值标准。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以实际购买时支付的价款作为该资产的原值, 而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账面原值仅包括取得注册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支出, 而把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采用费用化处理。同样是获取无形资产,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企业资产总额的影响差异较大。
4. 企业管理者偏向于短期行为, 阻碍技术创新。
研发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的处理方式会导致企业当期利润大幅降低, 这使得一些管理者减少甚至放弃能推动企业未来发展的技术投资, 转而追求短期的账面高额利润, 以实现自身的业绩目标, 但最终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5. 企业筹资难度增大。
研发支出费用化导致的利润减少会使得投资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降低信心, 从而减少资金投入, 限制了企业的研发能力, 不利于企业以投资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优势
通过分析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的缺陷及其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如何反映自创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这个问题上, 有必要考虑采取将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相结合的方式。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对企业自身利益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1. 有利于企业评价经营业绩。
无形资产在研发期间花费较大, 一旦成功后, 企业在长期内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将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使得研发阶段的费用能与后期的收益相配比, 从而有利于企业对不同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2.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允许将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研发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负面影响, 投资者能更恰当地评估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 增强企业的融资信心。此外, 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可以反映出企业研发活动的投资力度和成功可能性, 研发成功后将开发支出转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投资者就可以得到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 从而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
3. 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积极性。
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有条件的资本化, 这一处理方式可以改善企业在开发阶段的盈利状况, 避免利润的大幅度波动, 同时增加企业的资产, 提高权益比例。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同时改善减少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自然地抑制了企业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费用来提升当期业绩的做法, 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的开发, 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取长远利益。此外, 在外购还是自创无形资产的选择上对企业的资产总额的影响差异缩小, 增强了企业自行开发技术, 以核心竞争力树立发展优势的意愿。
三、建议
我国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对研发支出采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 一方面使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具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就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做出更为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具体建议如下:
1.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上制定出更为客观的标准。具体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准则加以补充。在定性方面, 可以用列举法进一步明确研究和开发阶段行为活动的范围;在定量方面, 可以按不同行业的特点, 对开发阶段的支出按销售收入百分比法规定上限, 来规范企业以盈余管理为动机的资本化行为。
2.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在《实施细则》中可以增加确定满足各项条件的判定方法, 如对于技术可行性的判定可以借鉴国外的同行评议、权威评估等方法。企业必须提供准则规定的有效文件证明其开发支出满足各项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3.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披露要求, 对于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需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提供判断依据, 列示证明文件。
证监会需进一步完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一般规定》。在现有的披露开发支出期初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额的基础上, 还应要求将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按性质进行明细披露和说明;并要求披露本期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占当年资本化前的总资产的比重, 超过正常的比重范围时, 证监会应对企业执行调查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资本化行为。
同时, 财政部门应注重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感。审计部门需完善相关审计制度, 对于不真实的研发支出, 无法提供准确判断依据的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和研发失败后未及时进行费用化处理的研发支出都需要提出调整要求。
此外, 债权人和企业自身都应该特别关注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以免因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刘凯扬.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激励效应研究[J].时代金融, 2011 (4)
[4].王艳, 冯延超, 梁莱歆.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动机研究[J].财经研究, 2011 (4)
[5].许罡.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价值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1 (12)
13.产品研发流程管理制度 篇十三
第一条产品研发过程的管理,指产品研发项目确定后,进行产品研发,形成可交付使用的软件产品的过程。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做好研发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是确保产品研发质量和研发进度的关键。
第二条本流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对产品研发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使产品研发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软件开发的最后成功,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产品的需求分析管理 需求的采集
采集的渠道分为市场反响、竞争对手分析、客户反馈、运营数据分析、公司内部的建议等方面。
第四条需求的分析及编制文档
采集到的需求经过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通过跟用户的讨论验证,并形成产品需求文档,让开发、设计人员理解产品的概念,功能、特点及产品各个部分的逻辑。产品需求文档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的需求。
1、业务需求:反映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在项目定义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2、用户需求:描述用户的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
3、功能需求:规定开发人员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软件功能,使用户利用这些功能来完成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4、非功能性需求:描述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的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包括系统的完整性(联机帮助、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软件发布管理、在线升级等)、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适应性等。工作责任人
需求分析工程师
工作职责概述
需求采集、用户调查、业务分析、系统分析、变更管理、用户验证
工作关系
客户、市场、公司内部员工
工作成果
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原型及评审管理 可行性分析报告
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制是为了明确产品项发立项之前的市场、技术、财务、生产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述为了实现产品研发目标而可能选择的各种方案、投资及效益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论证所选定的方案的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公司技术战略委员会组织完成对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可行性初审和复审,形成相关议决后报总经理审批。第六条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确定客户需求、根据产品需求文档形成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用于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需求的完整与可追溯性,通过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以保证用户与需求分析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及其它相关利益人对需求达成共识,确保产品需求的实现。第七条产品原型
原型图是对流程图中“界面元素”的展现,将页面的模块、原素、人机交互的形式,利用线框描述的方法,将产品脱离皮肤状态下更加具像跟生动的进行表达。工作责任人
产品经理、产品助理
工作职责概述
用户和市场分析、产品规划、产品需求管理、产品设计、推动产品研发进程、产品发布管理、产品宣传推广
工作关系
产品中心经理、需求分析工程师、研发中心、客户
工作成果
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产品原型设计
产品的立项及评审管理 产品立项报告书
产品立项报告书含以下内容:
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论证研发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动态;
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资源等); 初步论证该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第八条立项评审及批复
公司技术战略委员会就产品立项报告书进行评审讨论,全面论证新产品的技术性、经济性及可生产性和实施性等方面,形成相关决议后报总经理批复。工作责任人
项目经理
工作职责概述
编写立项报告,并组织技术战略委员会进行评审
工作关系
工作成果
产品立项申请报告书、产品立项申请批复
产品的研发管理(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第九条团队建设
产品立项报告书经过审批后,根据总体产品研发计划、研发人员配备情况和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由总经理确定相关的项目负责人与研发成员。第十条概要设计
项目组成员在产品研发进度时限内确定产品研发计划,根据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和产品原型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出具DEMO设计、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部署设计等文档。第十一条详细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定义画面具体元素,动作行为,跳转迁移流程,以及内部实现逻辑,数据流向等具体行为。第十二条产品研发
研发人员者根据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第十三条在研发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将产品的研发进度上报产品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对产品的研发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第十四条为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新产品的研发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研发时间的,必须经技术战略委员会和总经理的审批同意。工作责任人
项目经理、架构师、研发人员、设计人员、运维人员
工作职责概述
项目模块功能的开发及单元自测
工作关系
产品中心、设计美工、测试人员
工作成果
DEMO设计、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部署设计等技术性文档,以及产品实现代码。
产品的测试管理
第十五条在软件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严密的测试,一发现软件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第十六条测试部根据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产品研发计划制定产品测试计划,建立测试环境,组织测试环境评审,保证测试内容全面,测试结果客观有效。
第十七条执行确认测试流程,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形成测试报告。
第十八条跟踪测试过程中出现的BUG,和研发人员协商,跟踪确认解决。第十九条产品测试报告和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并报产品经理和研发经理。第二十条产品版本的发布 工作责任人
测试人员
工作职责概述
搭建测试环境、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分析与管理、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
工作关系
产品经理、研发人员
工作成果
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手册
产品的上线运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经过测试证明研发的产品达到要求后,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应提交下列文档给运营:“产品代码或安装程序”、《测试报告》、《用户手册》、《故障指导手册》、《系统实施手册》、《市场推广手册》。
第二十二条上线运营管理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部分,也是时间最长的。主要包括下列工作:产品部署、硬件安装、用户培训、运营维护、问题反馈与建议。
第二十三条上线运营管理主要由系统运维工程师和实施维护工程师来完成。系统运维工程师侧重于各软件系统和平台的运营;实施维护工程师侧重于对自助柜等外围硬件设备的运营。第二十四条运营不仅是测试与市场推广的桥梁,给市场推广做支撑;而且,也是测试与产品需求的桥梁,根据运营过程中得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产品需求,形成闭环。第二十五条运营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流程化。输出文档主要有:《安装检查表》、《用户培训文档》、《用户培训验收表》、《运营维护记录表》、《问题反馈与建议表》。工作责任人
系统运维工程师、实施维护工程师
工作职责概述
产品部署、自助柜安装、用户培训、运营维护、问题反馈与建议等
工作关系
产品中心、研发中心、客户
工作成果
《安装检查表》、《用户培训文档》、《用户培训验收表》、《运营维护记录表》、《问题反馈与建议表》
研发资料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产品的研发资料是公司的重要技术机密,一旦泄露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研发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由研发中心负责妥善保管。
第二十三条研发资料管理人员根据技术文件目录验证研发资料是否齐全,不齐全时可拒收并上报研发中心经理,由中心经理负责处理。
第二十四条公司的任何人员不允许将任何研发资料以任何形式带离公司,否则,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承担。工作责任人
工作职责概述
工作关系
工作成果
研发费用管理
第二十五条每个项目的研发费用包括调研费、差旅费、对外技术合作费、外委试验费、专利申请费、加班费和公司规定的完成项目奖励等。
第二十六条产品的研发经费按单个项目的预算支付,单独列帐,独立核算,由财务部负责监督。产品的研发经费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七条在研发项目完成后,公司规定的研发奖金将按规定金额支付给项目研发小组,具体发放金额和方式由公司技术战略委员会确定后,上报总经理批准。工作责任人
财务会计
工作职责概述
工作关系
工作成果
产品研发的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八条产品研发过程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知识产权管理:
著作权申请:对于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源代码、产品样本,应进行著作权登记,作为公司申请科技成果的依据,并受《著作权法》保护。专利申请: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发明创造,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应申请专利,以取得法律对新产品的保护。
商标申请:新产品投放市场,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对新产品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 与外单位协作开发过程,在签定的相关协议中应包括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条款,争取公司的知识产权受到合法保护,避免公司无形资产受到损失。
商业秘密保护:对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发明创作,如不适合申请专利的,应作为公司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应注意法律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规定,努力作好保密工作。工作责任人
项目申报专员
工作职责概述
对公司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工作关系
产品中心、研发中心、相关政府机构
工作成果
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登记、专利、商标的申报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由人力行政部制定,其解释权与修改权归人力行政部所有。第三十条本制度自审批、颁布之日起执行。附件:
1、产品中心文档模版
【研发部安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研发部规章管理制度09-11
研发部部门考核制度10-03
研发部保密制度-军民融合企业11-10
研发人员奖惩制度07-15
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制度06-17
医药研发费用管控制度06-29
药物研发项目管理11-29
研发项目运营管理办法07-08
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08-01
产品研发提成管理办法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