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共12篇)
1.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篇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
成功之处:
1.创设奥运会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中选取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10米台跳水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中国队和加拿大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成绩,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列式,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沟通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计算53.40+58.20和53.40-49.80,由于这两道算式的数位相同,学生列竖式计算很容易,轻松的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通过强化了数位对齐,然后让学生计算7.2-6.45,让学生发现只要怎样才能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不足之处:
1.未板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进行叙述。
2.得数末尾有0,学生在做题时出现不去掉的现象。
再教设计:
注重板书规律性的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篇二
一、趣味化概念教学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计算的入门, 也是数学计算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接触到加减法运算的小学生而言, 在展开教学时,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们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一定层面的认知。只有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展开计算方法的教学, 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教师应当采用学生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语言, 直观地向他们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这样不仅更易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也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展开概念教学时, 我会给学生们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我拿出一张卡通图, 图上画了一条清澈的小溪。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鸭的贴图, 将三只小鸭贴在小溪边。我让学生们看着这幅图画, 然后对他们说道:“大家注意看这条小溪, 小溪边有三只小鸭在玩耍。”学生们看得都很认真。这时, 我又拿出两只小鸭贴在小溪边并且继续对大家说道:“这时又游来了两只小鸭, 大家数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很多同学都认真数了起来, 不少同学都得到是五只。有了这个基础后, 我会随之引出加法的概念:“大家刚才进行的就是加法的运算, 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 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就像刚才有三只小鸭, 加上两只后我们得到了五只小鸭。”在生动直观的情境教学下, 学生们对于加法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 很多学生都能够领会到加法的含义。接着我又以类似的方式向学生们引进了减法的概念, 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够让相关的概念教学更为高效。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待学生们对于加法与减法在概念有了良好的认知, 并且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的运算技巧后, 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习题来展开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也能够在实际的练习题中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漏洞, 这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形式多样, 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
1.请完成下列计算:
2.比大小:
这两组题目都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加法及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力, 作为100以内的计算是加法与减法中较为简单的, 然而, 这部分练习题却能够很好的地训练学生的计算基础。对于小学计算的教学而言必须循序渐进地展开, 只有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高效, 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过程。
三、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当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学习较为深入后, 学生们接触到的运算题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 学生们出现的运算错误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产生的错误作为一个经验总结的契机, 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习惯等, 都可以借助具体的错误来进行总结。经常对错误进行总结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还能够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掌握更多的运算经验及运算技巧。
以下述计算题为例:计算378-154-146。学生产生的错误集中表现为:378-154-146=378- (154-146) =378-8=370。减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学生的本意是利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 但由于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不透彻, 导致计算出错。出现这样的问题后, 我会让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总结, 这道题考查到的知识点有哪些, 减法的性质又是什么, 在实际运算中有哪些运用, 借助这道题目, 我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进行了一次回顾。这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梳理过程, 在回顾学过的知识时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往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 在上题的计算中, 学生的本意是想借助减法的性质让计算更简单, 但性质用得不对反而造成了计算错误。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后, 能够更正学生头脑里的不正确概念, 让他们的运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借助具体的运算错误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也是高效课堂的直接体现。
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真实、亲切,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 同时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4.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篇四
金沙江小学
邹晓兰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7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被减数减小数需要补0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的性质可将计算结果简化(去0)。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情景图)
(1)提出加法问题。复习整数加法的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数位上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2)提出减法问题。复习整数减法的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2.揭示新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新内容讲授
1.认识小数(正确的读小数)。
2.认识小数各数位名称和计数单位。3.课堂探索
(1)教学例1,出示情景图。
a.读已知条件,它提了什么问题?
b.写出算式,想想怎样列竖式计算?(先学生说,再课件展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也就对齐了。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分位前一位是个位)c.带单位写答语。
(2)教学例2,出示情景图。
a.读已知条件,它提了什么问题?
b.写出算式,想想怎样列竖式计算?(先学生说,再课件展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也就对齐了。从最低位算起,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进行计算。c.带单位写答语。
(3)师生小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的相似: a.小数点要对齐,也是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b.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c.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或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4)试一试 a.做试一试两道题:5.23+0.7=
12-0.34= b.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c.展示学生做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讲怎么做的。d.老师订正,课件展示。
(5)议一议: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的相似:
小数点要对齐,也是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或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
4.课堂练习(找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算)(1)学生独自计算。(2)师生共同订正。5.完成数学医院判断题
6.游戏:准备:同桌两个人,每人在自己本子上写一个比10小的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规则:(1)写大数的同学算两数的差,写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并各自把得数记在练习本上。
(2)玩2次后,再将自己的2次得数相加,总数大的一方获胜。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
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习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
6.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篇六
一、给“生命”做道加法
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文本。在解决这个首要问题时,或许还需要不停地追问:“如果不教,孩子会吗?”
“生命赋”这样的标题既大又空,《生命赋》这篇文章对初一的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我抓住了文章的结尾句“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把这句话作为切入点。可惜句中“庄严”一词,没有进一步挖掘。比如,整体感知的第一问是:作者在文中庄严地展示了哪些生命?处理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理解“庄严”一词的含义。“庄严”有庄重、严肃的意思,它通常指场面盛大隆重,非常严肃;或者指一个人很端庄,严肃,而“严肃”一词有非常认真、令人敬畏的意思。这样一来孩子们心里就有数了,恐怕这样的生命也是认真的或者是令人敬畏的。
整体感知的第二问,不妨就接着“庄严”继续追问:这些生命的庄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显然比原先直接让孩子们把生命归类来得简单了,结果也是异曲同工,归类的目的也能达到,文章的思路也能理清。想来原先的设计还是太急功近利了,不但把生命的庄严处理得轻描淡写了,也给孩子们增加了思考的难度。
此刻,我又想到了或者可以让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处理:这些生命有的______,常常让我______;这些生命有的______,却让我______。于是不难得出:这些生命有的洋溢着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我爆发生命的激情;有的更细微更不显眼,却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有的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却坚忍不拔得让人敬仰。这样也把整体感知的第二问生命现象的不同与第三问作者情感的不同结合起来了,效果或许也更好一点。
整体感知的第三问是:作者对这些生命的情感如何?这个问题学生找得太容易了。答案出来以后,总觉得意犹未尽。仔细想来作者对于生命的“激情、震颤、敬仰”这三种情感,还是有一定梯度的。这里不妨尝试这样的追问:这三个表达作者对不同生命现象的情感的词语,它们的位置可以互换吗?让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感悟到: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激情澎湃,强劲的生命力让人内心震颤,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让人敬仰,所有庄严的生命都让人敬畏。文章解读到这里,生命就不再是广阔无边了,而是一种认真、顽强、坚忍、自信的精神;“生命赋”也不再空洞了,那是对认真、顽强、坚忍、自信的敬仰,对庄严的敬畏。
综上所述,《生命赋》这篇文章的教学还要从细节处挖掘“生命”的内涵,给文本做一道加法。
二、给教学做道减法
每次感叹课堂时间不够时,总显得遗憾,看似追求完美,实则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常识:人总是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更不可能包罗万象。我们还得从时间出发、从孩子出发、从教学出发,给课堂做一道减法。
首先,整合步骤,精简环节。
文本的解读是课堂的重难点,环节设置尤为关键。从整体感知到品味语言到合作探究到拓展延伸,看上去似乎环环相扣,做起来很难面面俱到。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读到悟到写的过程,以往我总认为将课堂教学分为研读与仿写还是比较合理的,《生命赋》的教学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结果只能作为课后练习匆匆了事。事实上,即便是读简单的文章,短短的四十分钟要加入仿写环节,课堂还是显得匆忙,与其匆匆忙忙,不如就把它舍掉。语文的课堂就该留点时间慢慢地读,细细地悟。
第二,巧妙切入,精心设计。
教学通常会以问题的形式展开,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尤为关键。找到合适的点巧妙地切入,并设计一个好的框架,对教学来说无疑是提纲挈领,这一步显然是建立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生命赋》的文本研读不妨就设置三个框架问题:1.作者在文中庄严地展示了哪些生命?2.这些生命的庄严体现在哪里?3.体会作者对这些庄严的生命现象的情感。而第3个问题有些笼统,比较难回答,在引导时需要把它切割为“找出面对这些庄严的生命现象,作者产生的情感;思考这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它们的位置能互换吗”这两个问题。
最后,去除花哨,去除点缀。
《生命赋》的教学没有预先准备PPT,起初还有些遗憾,但现在想来无非是一个点缀。问题的呈现,完全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而PPT的出现,忽略了教师的表达,也影响了学生的倾听。导入环节也不过是一个引入,直接入题不失为经济实用的首选。至于预习检测、小组合作、当堂检测这些外在的形式,还是要看教学实际的需要,离开了适合的内容,它也就是个形式而已。让语文课堂少一分喧哗多一分宁静,少一点形式多一点朴实吧!
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七
教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 97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和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
2、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纸条、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你认识这项运动吗?(课件:出示跳高图片)
2、列式解答应用题。
小雪的跳高成绩是1.4米,小燕子的跳高成绩是1.1米,小雪的跳高成绩比小燕子多多少米?
3、请该名学生讲一讲做这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新授学习
(一)学习例1:
1、课件:出示第一轮成绩的表格。
2、师:成绩怎么样?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师:怎样列式计算?(板书:53.40-49.80)
4、师:请观察相减的两个小数是几位小数?你会计算吗?
5、学生独立在堂上作业本上做,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6、学生做完后,请该名同学讲计算要注意的问题。
7、教师对比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两位数小数的加减法跟一位小数的方法一样,只是位数多了。
8、请同位学生互相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9、课件:出示P96第二轮成绩。
10、师:现在谁领先?能计算总成绩领先多少分?
11、学生独立在堂上作业本上做,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12、学生做完后,请该名板演的同学讲解题思路和选一道加法竖式讲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再请有不同列式方法的同学上到实物投影上去说。
两轮比赛后,中国队仍然领先, 领先12.6分,接近13分。请看五轮比赛后,(课件:出示总成绩表格图)中国队以总分344.14战胜加拿大,胜出多少分? 马上列式算算。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四人小组讨论: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内容: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要求:在纸条上简单记录讨论结果。汇报要求:
(1)张贴讨论结果,结合竖式说明。
17、请一四人小组汇报,再请其它小组补充。
18、教师小结: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要认真检查这几个问题方面。
19、学生看课本P96-97页,质疑。
20、学生提问后,老师提出,如何验算49.80+49.20=99(分)和111.6-99=12.6(分)这两道算式,请同学在座位上回答。
21、教师小结。
(二)、巩固练习:
1、P98第1题,口算题。
2、判断题。
3、P97做一做第1题。
4、P97做一做第2题。
5、P9 8第3题。
8.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1.6-0.4 4.5+0.5 0.82-0.42二、新授
1、教学例
2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小结
9.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 篇九
为了促进农村消费, 目前我国隆重推出了财政补贴13%的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以及定额补贴等政策。应该说, 家电下乡等政策是一项得民心的政策, 只要把这一好事做好做实, 对于促进农村消费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从现在家电下乡的情况看,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我们不得不说, 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农村的富裕家庭, 必须的家电产品都已购置, 现在购买下乡家电的也多是家庭条件不错又需要家电的农户, 而相当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农户是想买家电而无钱, 财政补贴也难以调动他们的购买欲望。“没钱”是农村的现状, 也是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 比起“减法”, 农民更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做好增收的“加法”, 只有做好了“加法”, 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 农民收入低、社会保障差和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 是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据调查, 农民收入中50%来自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 另外50%来自外出打工收入, 甚至在有些地方打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七八成。而如今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收入不见长,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打工收入又萎缩, 甚至为零。农民收入低, 又看不到增收希望, 如何让农民增加消费呢?财政补贴是不错, 但没有钱消费也无可奈何。因此, 要促进农村消费, 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帮助农民增收上做文章, 而且是大做文章, 因为城乡收入差距太大了。在笔者看来, 在对待农村农民问题上, 不只是少取或不取的问题, 而是要多给予———多给予政策支持, 多给予资金支持, 多给予技术支持。惟有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了, 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像城市市场那样繁荣起来。
10.《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篇十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xxxx年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
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
题。
相关信息: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
11.四年级《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篇十一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二、谈设计: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1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6页小数的意义和产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3.735+4.075(板书)
(6) 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 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 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 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 )对齐(也就是把( )对齐)再按照( )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 )点上小数点.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 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 6千米―2千米860米
2. 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11-09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11-05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1-1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09-16
《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七课时教学设计07-1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下册)10-26
得数是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01-01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12-08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