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智慧管理

2024-08-13

档案智慧管理(共8篇)

1.档案智慧管理 篇一

《亮剑》中的管理智慧

一、领导力

1、李云龙的旅长在电视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的能力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想想看,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性情暴烈,一意孤行,总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但是他为什么偏偏听旅长的话?李云龙为他惹了不少的麻烦,而为什么旅长在关键的时候还是重用李云龙?

例子:李云龙被撤职到服装厂,后来上级又派他去当团长,他不服气,不愿去,结果旅长马上赶到给他一阵臭骂,他尽然不敢再说一句话,乖乖上任。原因:旅长非常清楚李云龙的性格特点,他没有什么文化,这种人往往痛恨别人给他讲大道理,所以你不能给他讲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去对付他自己,他平常总是骂骂咧咧的,所以遇到一个比他还厉害的旅长他就服了。

结论:领导者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你除了要知道下属的能力,还要了解他的性格,并且把他放在有用的地方。同时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不能因为某人有缺点就把他的优点全部给否定了。

某些企业领导,把自己的喜恶作为用人标准,看着谁顺眼就用,看见谁不顺眼,就干掉。这样往往造成浪费人才。管理中经常提到一句话叫“有用的不好用,好用的不管用”。因为大凡有能力的人都有个性。

2、李云龙本身就是一个领导力很强的人,他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他深得人心,以及他有一股领导者的特质,那就是人格魅力,他能让他的部下即爱他又怕他,爱是因为他体惜部下,关心部下,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而怕他是因为他那表面

粗暴的性格,和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巴。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与李云龙势均力敌的是楚云飞,楚的军事能力顶呱呱,没得说,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不及李云龙。

例子: 有一次李云龙的一个营长没有守住阵地,回来要求楚送他到保卫处接受处罚,楚让他回去养伤,并说不久去看他。这时旁边一个警卫问楚云飞为什么不送他去处罚,他说:“都送去处罚了,谁来帮我打仗?”这表明楚不是真正在关心下属,即使关心也只是为自己考虑。还有一次,因为阵地丢失,士兵向后撤退,是楚云飞用枪顶住他们的脑袋逼他们退回去顶住。这样的领导有多少人愿意追随呢?李云飞在战场上的原则是从不丢下一个兄弟,即便自己杀出重围,如果知道还有一个兄弟没有出来,他都会返回去把他救出来。一个为了部下可以置自己生命而不顾,而另一个为了自己可以置部下生命而不顾。这就是后来楚云飞被李云龙打败的原因之一,领导力不足。

现实部分企业中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就属于楚云飞那种类型,老板的能力很好,但就是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才未得到重用;二是人才的自身的目标没有实现。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要留住人才,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有帮助员工达成他们愿望的气度。而大多数领导或老板看到员工那一个月赚得多了,就眼红,既是出制度,又是降工价,搞得员工怨声一片,哪有心情做好事,所以他们总喜欢在自己锅里争饭吃,没有想办法在大的市场中去争。这样的企业肯定像楚云飞一样,做不长久。

二、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

大凡会吹牛的人都是沟通力和反应能力特强,李云龙当然不例外。尽管他平常脾气暴躁,性情刚愎,但是有一个特点是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面就报了。所以即便发飚了,也可以马上转怒为喜,从来没有隔夜仇,这一点在作为领导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不管是对上级,还是下属,或许是同级之间,在问题的沟通上几乎从来就没有他干不成的事,尽管有时他的方法看起来有些另类,但毕竟是解决问题,只要不违背原则或伤害他人的利益也不为过,这里不包含具有敌对关系的利益。这些在影片中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来,在这里不作例举。

三、管理与执行力

1、在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在与政委赵刚讨论作战方案时,李云龙安排自己带突击队打前锋,等到前锋打光了(全部牺牲)再让赵刚补上。这时赵刚有一段话:“你(指李云龙)这叫擅离职守,团长就应该在指挥的位置上,而不是带突击队冲锋,我要是给旅长打电话……”。

这在企业管理中叫岗位职责不明确,部队同企业一样,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责。如果一个部队中,炮兵去做骑兵的事,骑兵去做步兵的事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部队的人差不多阵亡的时候,否则就叫乱了套。在企业中,如果老板去做员工做的事,或者总裁去做下属该做的事,那这个企业离关门也就不远了,特别是总裁,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做自己会做的事,在管理中叫乱了章法。总裁应该做什么事呢?

总裁应该做最重要的事,比如思考——公司的战略方向,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学习——学习同行中好的经验方法,掌握行业内外大量的资讯;提升自己的领导力;随时随地为企业挖掘招聘优秀人才等等。

2、李云龙等军级首领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遇到两件事,让他很是恼火。一是学习不准带枪,二是迟到一天要扫一天的马路。李云龙尽管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这叫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的职位多高,不管你曾经有多大的贡献。但是在在很多企业中,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公司制定了一大堆的制度,但真正能执行到位很少,大多数只是喊口号而已。这里面很多时候在于思维的转变问题,因为大多数人不重视管理,包括很多中低层管理人员,因为他们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在制度面前就采用对下睁只眼闭只眼,对上做样子(忽悠)。特别是企业的中层、高层管理,他们本身即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如果连他们都忽视公司制度,那这样的企业肯定不会走得太远。

有个朋友开了家公司,他找了之前的一些朋友、老乡、亲戚等等来公司做事,刚开始时还没什么问题,但是等到公司扩展到一定程度时,问题就来了。上次我遇到他,他说,公司现在管理方面很有问题,有很多制度执行不了,原因是管理者和员工都是老熟人,做得太过了会得罪人。如果要换掉这批人又不可能,因为一时间找不到那么多的人来顶替。我说你就试试看找一个自己最亲的人,杀鸡儆猴,然后再不定时招聘一些重要岗位的储备人员,让员工感觉到有被替换的危机感。当然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也很重要。

四、魂、文化(企业文化)

“要有一股气势,要有一种拼到底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手竟是天下 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没有这样的勇气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人决不当孬种,逢敌比亮剑。”

这是李云龙非常经典的一段话,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种精神展开,“逢敌必亮剑”这是一股强大的气势,用李云龙的话,这就是一种狼的性格,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对手,多么强悍的敌人,都要表现出凶悍与狡猾,单独的凶悍是匹夫之勇,而狡猾就体现在运用策略,知己知彼。当狼在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会轻易发动攻势,一定等待援助,发挥群体优势,所以群狼连老虎也会害怕。

这种精神在军队中叫魂——军魂,如果用在企业中叫文化——企业文化。楚云飞的80万部队拥有美国进口的武器装备,李云龙的60万部队仅有国产的早已过时的武器装备,无论武器还是人数李云龙都占劣势,可是李云龙却打赢了,靠的是什么?不是天时,不是地利,是人和,这种人和表现在李云龙的部队中拥有一种共同的依护体——军魂,一种敢于亮剑的魂,有了这种魂,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会坚守那份信念战斗到底。看看楚云飞的士兵,只要看到局势不对,转身拔腿就跑。

在企业中如果有一种这样的文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处于何种不利的形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并且是公司中每一个员工,就好像亮剑中的每一个战士一样。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企业中当遇到困难时,往往想方设法的只有总裁,只有老板,其余的人到了时间就下班,事不关己,反正解决不了对自己没有损坏,工资不会少一分。这难道不像楚云飞的部队。打不赢没关系,实在不行就跑,因为有退路。总裁,老板只能向前,他们没有退路,要么胜利要么战死。

出现这种情况是谁的责任,他不是士兵的责任,不是员工的责任,是领导者的责任。领导者没有一种强烈的影响力,没有一种巨大凝聚力,所以不能在部队或企业建立一种魂或文化,让每个人都有一种信念。

所以21企业要迅速发展,单有好的战略方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好的设备(工具),有一流的系统程序还不够,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具备一种魂,一种文化,一种信念,一种每个人都敢于亮剑的精神。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为全公司造梦,让每个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梦而不懈努力。毛泽东当初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就是因为他为全天下的人造了一个美丽的梦:“打土豪,分田地,人们当家作主“,孙中山先生也为天下人造梦:三民主义——民权、民生、民族,还有同盟宣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土权”。但是为什么孙中山的梦没有实现?原因在于他不了解人民当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吃饱,穿暖,那些三民主义仿佛太遥远。毛泽东明白这一点,提出一句简单而又正中人民下怀的话,“打土豪,分田地,人们当家作主“。对于三民主义来说,那时的老百姓不是很明白,感觉不实际,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来得明了。这也跟企业内的制度一个启示:不要把制度搞得太复杂。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易于施行。为员工造一个简单而美丽的梦是领导们必须做的工作。有了梦就有了魂,有了文化,企业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学习力

当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当国民党被迫退居台湾,当李云龙他们还沉侵在战争胜利的喜悦和满足之中时,中央通知高级军官全部到南京学习,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日本鬼子被打跑了,蒋介石也被打垮了,还有什么学的?只有一个人明白为什么?那就是孔捷,因为他被派到支持苏联打美国。他出去见了世面,见识到了别人的战略方法的确比我们的厉害,在自己家打仗的方法拿到外面去打一点用都没有。

正如很多企业,刚刚创业时感觉很好,比周围同行业的都好,一旦上了一个台阶同别的的企业一比,或是去到国外看到别的大的企业才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

中央高级领导意识到,不能靠原来那些经验和理论同别人抗衡。必须必须学习更好的军事战略,这才有了李云龙他们去南京学习的故事。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你之前所学到的东西要么没用,要么过时。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的资讯。学习适合当前发展的理念思维,学习别人通过实践已经产生结果的经验。作为企业来说,不断向比自己更成功的企业学习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你可以不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会帮你学习。

六、洞察力,行动力

一次日本的特种兵偷袭李云龙总部,当日李云龙结婚,本来是大喜日子,晚上理应呆在洞房内,但他没有,他走出去查岗,来到战士休息的营房发现朱干事不在自己位置睡觉,李云龙用手探探被窝,感觉被窝里是凉的,似乎一种直觉告诉他,可能会有问题发生,当即唤醒正在睡觉的战士,就在此时,日本兵已经来到营房前。可见他的洞察力相当强,假如没有发现,或者换一种想法——是不是战士不舒服出去了,如果这样可能所有的人都死在睡梦之中(岗哨已被

干掉)。其实在之前李云龙就已经感觉到朱有点异常,别看李平常骂骂咧咧,但关键时候绝不含糊,一发现情况不对立刻行动,这也是李的最大特质——超强的行动力。

在企业中,作为一个领导要有相当的洞察力和行动力,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要立刻调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比如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要随时观察员工的行为和情绪,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刻想办法纠正,比如一个机械操作工,因为前一天晚上同老婆闹别扭,心情不好,在加上晚上没有睡好,所以上班没精神。员工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就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在这里我为什么把洞察力和行动力放在一起,原因是如果你发现了问题不立马行动就等于空有敏锐的洞察力。李云龙在战争发现了很多机会,如果他不立刻行动,恐怕他的部队同楚云飞的没什么差别。比如那个骑兵营得来很容易,他没有事先考虑太多东西,稍作部署立刻就行动。

李云龙追女孩子的行动力也是相当的不错,觉得机会一来,立刻行动,绝不拖延,行动越快,得到结果的速度也就越快。

李云龙的行动力还表现在,有一次同政委赵刚商议挑选会武功的战士组成一支特别的队伍,当时赵刚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了另外一句:“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假设企业中每个人或者作为管理者有这样的行动力,公司想不发展都不行!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七、随时随地招兵买马,选择最好的工具

人才来源于三种途径,一是被吸引来的,二是被筛选出来的,三用重金挖过来。李云龙身边的人,和尚本是国民军的,一听说是李云龙,就马上同意跟他干,这叫吸引来的;张大彪是在战中表现很好,是 筛选出来的;骑兵连的孙连长是用五挺机枪换来的。李云龙的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两件事,一是招兵买马,二是筹备武器装备(工具)。这才后来的由千多人的团队发展到将近万人。

在企业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公司只有在人员短缺或是有人离职才开始招人,平常是不会招聘的。用他们的话说,这叫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成本。事实真是这样吗?当一个企业没有人才储备时,企业内的人才没有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做事的效率就不高。这样的企业员工很容易同上师谈条件,往往用辞工要挟上级加工资。表面上好像节约了成本,可是这群员工每天不能尽心尽责,绩效不佳,弄出的问题倒是不少,如此一来花费的成本更高。另外当每个重要岗位只有一个员工,没有储备,如何筛选好的员工。当有一天重要岗位的员工要离职,你哪里有时间去招聘优秀的人才,那时可能就是随便找一个顶一下算了。这在管理中叫没有计划,一个好的企业是随时随地招聘人才,企业内部只要有不适合的人就马上更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发展,领导者永远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下面的人牵着你鼻子走。

你想在战场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你就必须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你想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你就必须拥有世界级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工具包括软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软体就是思想,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战略、决策、公司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无形体,实体就是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有形体。不管是无形还是有形,它们必须是最新的,最适合当前发展状况的。

这些东西哪里来,很简单,就两个字——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最新的资讯,知道其它同行在使用什么最先进的工具,拥有什么最好的工艺流程。

总括:亮剑是一部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电视剧,只要你去看,你就能悟到一些对你自己有用的观念,特别是亮剑精神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它不但教会我们做事,更重要的教会我们做人,特别是女人,无论你是已婚还是未婚,你会学到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的婚姻和恋爱。男人可以为了心爱的女人而不顾一切的发动战争,但也可以因为自己众多兄弟的性命而最终伤痛欲绝的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很难,但是李云龙做到了。

2.档案智慧管理 篇二

2008年11月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 这标志着城市的发展从数字时代迈向智慧时代。 依据目前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 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理解为主要依托物联网、 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三大技术,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全面感知、宽泛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在于“ 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人文、智慧服务”[1]12等方面,而档案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事业机构, 储存着海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作为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凭借着智慧城市中的三大技术,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资源整合建设能力和开发服务能力, 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智慧城市的发展无疑对于目前以 “ 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档案馆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 档案馆为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充分运用三大技术,对档案馆进行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便构成智慧档案馆发展的雏形。

二、目前国内对智慧档案馆研究情况

1.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 从CNKI检索的期刊文献来看,笔者发现早在2008年“ 智慧地球” 的智慧理念就已在国际范围内提出,然而直到2011年国内档案领域才有了“ 智慧档案”的提法。 此后,各种涉及智慧档案方面的研究便层出不穷。 到了2012年,有关智慧档案理论研究依然十分有限, 在CNKI数据库大概有五六篇论文涉及智慧档案。 2013年,智慧档案的理念开始为更多人所接受,有关智慧档案的论述也开始大规模出现,如陈慧瑛的《 智慧档案数 字先行———绍兴市档 案信息化 建设转型 升级的探 索实践》 。 2014年以来,更是智慧档案、智慧档案馆理念的不断发展完善阶段,此时学者开始更多的关注智慧档案与智慧档案馆的技术支持与理论创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田雷的《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及陈静、韩海涛、田伟的《 大数据时代智慧档案馆构建探析》 等。

2.实践方面的探讨。 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档案部门也逐渐开始尝试将理论付诸实践。 2011年5月,南京市档案局( 馆) 提出“ 智慧档案,快乐档案”新理念,之后杭州市档案局提出“ 智慧档案”建设,青岛市也对智慧档案进行了初步实践。另外在2013年6月9日 “ 国际档案日 ”当天,武汉、黄石、孝感、咸宁四市档案馆在武汉签署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实现武汉城市圈四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总结分析。 纵观国内关于智慧档案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学者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具有前瞻性,但也应该看到智慧型档案馆目前还处在理念提出的一个阶段,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的关注往往局限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领域。 对于智慧档案的建设,目前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主要集中在资源整合、运行机制的宏观构想和系统功能的中观要求;在实践层面,缺乏一个具体可以借鉴的运行模式。 智慧档案馆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缺乏一个从微观角度具体运行实践的模式,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三、微观角度下智慧档案馆三大平台运行模式

1.智慧档案馆三大平台划分依据、含义以及联系。

( 1) 划分依据。 档案数据是档案馆开展工作的基础 。 依据档案馆获取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智慧档案馆平台划分为档案馆系统内平台和档案馆系统外平台。 我们知道“ 任何管理活动都会有管理工具,任何管理工具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99。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个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构成的。 因此,对于档案馆系统内平台我们根据管理工具属性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智慧档案馆物理管理平台和智慧档案馆逻辑管理平台。 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开发信息资源的新思维新方式,将档案馆系统内外档案数据相结合,依靠大数据技术智慧化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我们将这个平台称为智慧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

( 2) 三大平台各自含义 。 物理管理平台即为档案馆内制造和使用物质性工具的档案管理平台。 借鉴智能档案馆模式,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 侧重于对档案馆建筑硬件和档案实体进行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管理,实现档案馆中各种智能设备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响应,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努力实现智慧化服务和智慧化管理的模式。

逻辑管理平台即为档案馆内创造和使用意识性工具的档案管理平台。 借鉴数字档案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侧重于对档案信息生成、存储、组织、检索、利用等业务进行规范化、自动化、电子化管理,努力实现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的模式。

信息发布平台即是立足于大数据生命周期,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面向档案馆系统内外的大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更精准地定位用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智慧化服务模式。

( 3) 三大平台的联系。 智慧档案馆物理管理平台 、逻辑管理平台以提升档案馆系统内档案资源的整合建设能力为出发点,智慧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以提升档案馆系统内外的开发服务能力为出发点。 物理管理平台、逻辑管理平台是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和保障,信息发布平台是前两个平台的物理、逻辑管理平台的延伸和发展。 三者沿着“ 获取数据———云计算———智慧化”服务的思维路线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智慧档案馆发展新模式。

2.三大平台各自运行模式。我们如何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处理这些海量的档案数据,提升档案服务的智慧化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笔者所提出的智慧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产生, 由于篇幅限制主要介绍智慧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 智慧档案馆物理发布平台、逻辑管理平台简要介绍。

( 1) 智慧档案馆物理平台运行模式 。 物理管理平台整体遵循着“ 感知层———设备层———平台层———应用层———终端展示层” 系统模式,运行模式主要体现为智能楼宇系统( IBS) 服务。 智能楼宇系统则主要侧重于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而门禁巡更系统、智能密集架、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灯控等各子系统遵循物理管理平台模式,共同协作最终构成了智能档案馆物理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行。

( 2) 智慧档案馆逻辑平台运行模式 。 逻辑管理平台涉及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遵循档案馆系统内信息的“ 数据生成———数据存储———数据组织———数据检索———数据利用”的技术路线,并且以安全技术为保障,实现档案馆逻辑业务的智慧化管理。

3.智慧档案馆信息发布平台运行模式 。 从数据生命周期来看, 大数据的处理环节可以概括为:采集→预处理→存储→数据分析挖掘→结果呈现这五个阶段。 信息发布平台从数据生命周期入手,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 智慧化的优质服务。

( 1) 数据的采集。 数据有显性和隐形之分,对于档案馆数据也不例外。 1档案馆所藏的显性数据。 进入大数据时代,全球的数据量突飞猛涨,而档案馆作为大多数数据的最终归宿,其存储量也是与日俱增。“ 据统计,2011年,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已达3.3亿卷,到2020年,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将达到6亿多卷。 ”[3]在数字档案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大量传统的纸质档案逐渐被数字化。 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将这些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充分挖掘并加以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 2档案馆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显性数据。 比如规章制度、会议记录、工作流程手册、业务信息、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用户信息等。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人们档案意识的不断提高。 随着去档案馆查档人数的不断增长,涉及领域的逐渐宽广,查档者留下来的数据也将会作为档案馆数据来源的重要方面。 充分分析挖掘此类数据中潜在的价值,将有助于提升档案馆的服务水平。 3外来显性数据。 比如用户和专家提供的外来知识, 档案馆通过购买、租赁等形式主动获取外部知识,馆际之间的共享数据资源。 4隐形数据资源。“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2012年7月26日举办的‘ 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上给出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数据量已达1.2ZB( 1ZB=1024EB,1EB相当于10亿GB),到2020年将暴增30倍达35ZB;而在如此庞大的数据中, 只有10%的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 其余的则是由邮件、视频、微博、帖子、页面点击等产生的大量的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4]37这些数据主要散落在网页浏览器、移动应用、自助服务终端、社交媒介网站上。 来源于社交媒介中的数据记录了用户的大量信息,对于档案馆来说,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通过对此类数据的获取、分析、挖掘,有助于帮助档案人员分析用户的偏好、社会的热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

( 2) 数据预处理。 通过ETL工具,来源端经过萃取( Extract) 、转置( Transform)、加载( Load) 至目的端这几个预处理过程,可以将结构、半结构、非结构类型档案数据,隐形、显性档案数据进行处理。

( 3) 数据存储 。 数据存储技术充分利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云平台,为档案数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 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和存储虚拟化技术,在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等安全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备份。 由于档案数据类型的多样性,采取混合型数据库模式,既有存储结构性数据的关系型数据库,也有处理半结构、非结构数据类型的并行处理系统Map Reduce, 并在云平台植入这些系统,存储各种类型的档案数据。

( 4) 数据分析挖掘。 目前的信息挖掘,一般采用的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 也就是文字分析,指的是在文本处理过程中产生高质量的信息。 结合以聚类技术、序列分析技术、关联分析技术等为代表的大数据的分析技术, 依据不同的数据规划及不同的处理技术,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有效处理。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在大量档案数据集中发现在“ 小的模式”( 相对于聚类) , 即将不同类型的档案数据集中在显著不同于其他档案数据的对象;通过关联规则技术我们可以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关系, 预测档案需求方向, 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通过分类技术我们可以透过社交网络分享的数据发现用户的喜好,推出个性化套餐服务,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

( 5) 数据呈现。 1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手机短信、在线咨询服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不仅是档案宣传的新途径,也将是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档案部门可以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在线咨询服务等方式提升档案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水平。 2服务对象的差异化。 受众的不同决定需求的不同。 本着服务对象差异化原则,对于牵涉到普通民众的民生问题,档案馆可以提供相应的婚姻档案、房产档案等服务;对于涉案人员在解决知情权和证据凭证问题,档案馆可以提供档案凭证服务;对于学者、研究人员在进行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问题,档案馆可以提供历史档案、档案文化服务;对于科技人员、工程人员在解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问题,档案馆可以提供科技档案和城建档案服务;针对政府各个部门档案馆可以提供相应的档案服务……3服务理念的个性化。如今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化需求的时代,信息的传播者应秉持“ 用户至上”的原则,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传统档案馆的信息服务中,缺乏用户细分, 相应地其提供的信息服务也就缺乏针对性。 大数据的核心即为预测,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应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预测出社会热点、不同人群的信息喜好以及学术研究的方向等,然后借助档案网站、移动终端等不同媒介依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推送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

智慧档案馆是未来档案馆发展的趋势所在,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着重对智慧档案馆三大平台的划分依据、 含义、各自运行模式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如何将智慧档案馆三大平台更加有效的互动与联系,为受众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这也正是我们档案人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智慧化的档案服务!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智慧城市环境下,档案馆如何从微观角度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环境下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提升档案馆信息整合建设能力和开发服务能力,并创造性提出智慧档案馆物理管理平台、逻辑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三大平台的含义、划分依据以及运行模式。

3.智慧档案馆研究思考 篇三

摘要:智慧档案馆是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高级形态。本文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智慧档案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分析数字档案馆研究局限和智慧城市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的基础体系架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档案馆数字档案馆

城市从“数字”到“智慧”,是富有智慧的人们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开展各类业务活动所呈现出的典型特征,其目标是构建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城市与城市之间互联互通、和谐共处的新型城市生态环境。档案作为记录人类历史活动的信息载体,不仅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具有启迪新智慧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将持续承担记录城市活动与变化轨迹的独特使命,这使得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馆不能不具有与时俱进的新特征。由此档案领域提出智慧档案馆概念并探索其理论研究内容和实践建设方案,这不仅能够支撑和促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与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丰富和拓展档案馆学的研究范围,这一研究必然会推动档案馆从“数字”进化到“智慧”,实现档案馆全面现代化管理。

一、智慧档案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促使城市从数字时代走向智慧时代。2013年,我国首批193个智慧城市试点起航,开辟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征程[1],在此背景下,档案富有的人类智慧的支撑作用凸显,如何留存和管理在智慧城市新型IT生态环境中形成的新的、动态的、海量的数字记忆,确保智慧城市的发展脉络和业务活动以数字档案的形式得以记载和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档案资源多层次分级、分散、孤岛式管理方式与智慧城市的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资源集约与交换共享等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与不协调,这就迫切需要重构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智慧城市运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这一研究在档案馆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应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理论方面,能够丰富和拓展档案学的基础理论。未来的智慧档案馆必将跨越传统实体档案馆的边界而以数字形态且富有智慧地存在和发展,实现馆际IT基础设施共享,档案资源互联,制度、技术与业务集成,档案人之间及其与利用者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服务交互,这一发展态势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和提炼一整套包括目标、功能、组织、人员、制度、资源和运作模式等基础理论体系,以指导和支持数字档案馆业务流程优化、档案资源精细化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适应。

(二)实践方面,从记载历史、延续文明的角度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从数字生态、城市全局的角度部署档案工作体系架构,提升和延伸档案管理的整体功能。智慧档案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单元纳入城市顶层规划而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智慧城市建设集新技术、新行为、新思维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生态环境,为智慧档案馆的档案资源统筹管理、档案工作高效开展、档案服务能动与个性化提供了从法规到标准、技术到业务、风险识别到安全保障的智能化系统体系框架,在此框架下设计和实施的智慧档案馆整体解决方案将使国家档案馆功能得到提升并融入智慧城市体系。

二、智慧档案馆研究突破了现有数字档案馆的研究范畴

智慧档案馆是在数字档案馆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高级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档案专家和学者围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推动了数字档案馆的快速发展,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生态特征开始探讨智慧档案馆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虽未明确提出智慧档案馆概念,但其数字档案馆从建设之初,其标准建立、技术架构和运营模式等都充分考虑了如何实现档案资源整体共享、跨部门协作和不断适应现代新技术和新型智慧城市生态发展的问题。美国的电子文件档案馆(ERA)项目主要从技术视角,研究如何构建开放、敏捷的集成系统体系结构,以适应技术变革与业务拓展带来的潜在需求;加拿大图书档案馆(LAC)提议则从档案管理与资源整合的视角,研究如何将数字文化遗产管理纳入国家战略,从而建立能够管理国家文献遗产的数字保存体系和可信任数字仓储系统(TDR),以适应国家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澳大利亚数字文件管理协议(ADRI),从标准规范视角开展区域联合行动,推动跨国、跨馆数字文件和档案资源统一管理标准体系的形成,以引导全球范围内档案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2]。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从单一档案业务系统、馆藏数字化到整体信息系统构建[3],从个体数字档案馆到区域性数字档案馆[4]运作模式变革的研究,从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到云数字档案馆[5]的探索。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界从数字档案馆功能提升、资源整合和深度挖掘、智慧技术运用、感知计算等角度,对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功能架构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6];在建设实践方面,上海、浙江、青岛等省市已作了一些有益尝试。这些前瞻性的研究和开拓性的实践为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资源的整体聚合、科学保管和高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档案文化意识、技术系统环境和专业操作技能,为提升档案馆“智慧”营造了基础资源条件和专业业务氛围。但现有这些研究和实践还难以适应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在组织层面,缺乏从国家、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角度规划和安排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服务,缺乏城市层面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的全局部署。以往依附于实体档案馆而架构的数字档案馆系统,难以实现城市档案资源的系统化聚合、统筹化管理和高效化利用,而这一要求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在理论层面,现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档案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资源整合的宏观构想以及系统功能的中观要求,而智慧型数字档案馆的构建需要有在创新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制度安排、业务模式和运作机制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的支撑,才能高起点、高水平地引领档案事业方向,指导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最新实践。endprint

(三)在实践层面,缺乏深入到系统功能实现、文件对象控制、档案资源聚合和组织管理运作等各个层面的完整的现代档案馆实施方法和操作规程,而局限于指南性的功能要求和宏观描述,难以支撑档案馆现代化运作的全面实现。

随着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将从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拓展和延伸到档案馆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包括档案馆运行管理智能化、档案库房管理现代化、档案制度贯彻的系统化、档案信息利用的知识化以及智慧档案人经验知识的代代相传。应该说,智慧档案馆将逐渐突破实体档案馆的组织运作、基础设施使用和档案资源聚合的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形成跨实体档案馆乃至跨区域的协同工作组织和城市档案资源一体化集约管理与单点服务模式,它的基础体系架构、系统构建原理和实施方法将随着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和进化,这就需要档案领域专家、学者在档案馆的组织运作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

三、智慧档案馆研究的基础体系架构

与以往档案馆追求稳定的静态思维相比较,智慧档案馆的发展则更需要体现其与时俱进的动态特征。一方面,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深化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进化的新技术,再造档案工作流程、整合档案资源,使档案馆具有感知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能力,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单元而发挥其记载历史、传承文明和资政惠民的作用;另一方面,依赖网络而发展的智慧档案馆将逐渐突破其实体档案馆的组织边界、自给自足的IT基础设施和档案资源分层分级的传统运作模式,形成跨实体档案馆乃至跨区域的协同工作组织和城市档案资源一体化集约管理与单点服务模式,它的组织管理形态、技术系统结构、业务工作原理和管理运作模式将随着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优化和进化。

图1勾画出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它体现了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全面现代化管理的新特征。技术层通过支撑保障系统、档案仓储系统来保证档案馆对人、事、物的智慧感知;并将这些感知经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传递到海量数据中心,实现档案资源的集约管理和全面整合;应用层通过智慧服务系统和智慧管理系统来满足智慧城市的服务需求,提供档案信息的集成服务和智慧启迪。

这种“双层四系统”的基础模型构建,适应了智慧城市生态特征发展背景下,档案馆的全面现代化管理。因此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视角从制度、资源、业务的体系结构、技术、馆员、服务六个维度全面拓展和延伸。

四、智慧档案馆研究的主要任务

智慧档案馆基础体系结构决定了它的实现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技术系统,它是档案馆发展的高级形态,它的构建需要深化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进化的新技术,全面整合档案资源、再造档案工作流程,使得档案馆具有感知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能力,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挥其记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智慧档案馆的实现而是需要将档案人、档案馆基础设施、档案馆业务、各类新型的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对档案馆的信息消费需求进行紧密结合,实现档案馆内部全面信息化,这就需要有一套智慧档案馆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实施方法论的支持,这些内容将是未来智慧档案馆研究的主要任务:

(一)智慧档案馆的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础理论是档案馆及其系统建设与发展的统领和指南,其研究需要充分理解智慧城市新型城市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其对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消费的整体要求,分析智慧城市背景下档案馆的发展趋向和存在形态,明确智慧档案馆的基本概念、组织形态和工作体系,研究其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定位、作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家档案馆的组织结构和整体部署。

(二)智慧档案馆系统框架结构研究。系统是业务开展的主体要素,是档案资源安全保存和提供利用的主要工具,其研究需要从制度、业务、资源、技术、服务和馆员六个维度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基础体系结构及协同工作机制。从档案工作的全程控制性、档案业务的制度遵从性、档案资源的统筹管理性、档案服务的社会多元性、馆员技能的综合要求性和管理实现的技术支撑性等角度全面设计智慧档案馆的体系结构及六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制约的协作机制。

(三)智慧档案馆的实施方法论。实施方法是理论和业务得以落地的方法保障,其研究需要从智慧人、智慧系统、智慧工作和智慧服务等多个层面研究和分析智慧档案馆对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要求和资源依赖;从管理制度建设、档案资源聚合、业务流程优化、馆员能力提升、系统集成架构和IT服务管理等方面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实现原理和实施方法,结合智慧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档案资源管理的要求,提出一套能够用于指导智慧档案馆建设与实施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一个在建的数字档案馆工程中进行验证和改进。

五、结论

智慧档案馆是档案科学和档案实践领域的一个全新研究方向,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将会成为档案学研究的热点。因此,从组织、制度、标准、技术、业务、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等多个维度全面思考和研究智慧档案馆的基础理论、系统结构、生态环境、服务模式,不仅推动多学科交叉的智慧档案馆学发展,对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薛四新.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的实现机理[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3.

[3]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Z].2010.

[4]傅荣校,陈荣红.数字档案馆模式研究(二)[J].档案学通讯,2005(5):59-62.

[5]薛四新,陶水龙,崔伟.数字档案馆的云计算建设模式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2(3):62-64.

4.智慧管理制度 篇四

摘要:倘若一个公司没有制度的规范,或者是有了规章制度而只是一纸空文,那么,该公司就必然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之中。

【你问】

我们公司刚刚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经营规模扩张很快,员工也增加了300多人,创业时期的靠人管理已经不适应了。公司聘请了管理咨询公司,帮助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可是制度刚刚开始执行,总经理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制度规定每周三上午9点是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时间,但已经到9点10分了,营销副总还没到会。总经理让秘书打电话,营销副总才匆匆赶到。他说早上遇到一个重要客户投诉,马上组织人员讨论对策,就把总经理办公会的时间给忘了。根据新的制度规定,会议迟到要执行处罚,营销副总则认为,解决眼下的问题比执行会议制度更重要。他们两人因此发生了冲突,营销副总愤然离场。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管理现状呢?对于这样的情形,应该怎样处理才合适?制度去哪儿了?

钱主编点评:企业管理的 4 个阶段 : 1)生存靠能人,实行人治 ;

2)发展靠制度,实行法治,规模扩大,首要任务是制度建设 ; 3)繁荣靠文化,实行德治 ; 4)重生靠改革,实行整治。

【我答】

出现这一现象有三个原因。

首先,制定、修改或完善公司制度的流程出错。正确的做法是,先由公司有关部门和主管根据管理的需要,提出制度制定要求。经上级同意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制度草案。制度草案提出后,要广泛征求相关各部门的看法和意见,集思广益,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改正不切合实际之处,弥补疏漏,调整与其他制度矛盾、重复之处,使制度草案进一步完善。修改后的制度草案,报请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后,可以试行。试行的目的是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使之成熟化、合理化。制度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完善后,即可稳定下来,形成正式的、具有企业范围效力的制度文本,按照确定的范围和时间正式执行。同时,要向相关方面说明情况,报送上级管理机关备案。

从案例中看,该公司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既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尊重各部门领导的意见,没有各部门员工代表的参与,而只是顾问公司及行政部门的“一厢情愿”或“大包承揽”直接“一步到位”,省去了前面的三个步骤,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雾霾”。很多公司在聘请外脑来规范或完善公司规章制度时,往往只让公司行政部、企管部或人力资源部的部门主管参加,对于公司的其他部门不予重视,等顾问公司把制度整理、修订、完善以后,再让行政部门下文通知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制度落实”会议。在会上,大家为了照顾各自脸面,顾及总经理的“威望”,往往不敢当着众人让总经理难堪,让总经理认为自己不配合他的工作,所以会上形势一片大好,没人“反对”。但在制度真正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如“营销副总愤然离场”的现象。

钱主编点评:要保证一个制度贯彻得有效,要把制定制度的人、执行制度的人,还有被制度约束的人,都用一定的利益关系挂起钩来,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次,管理干部“制度意识”淡薄,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关于制度,《辞海》里这样解释: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因此,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人行为的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约束性和监督性,是每个人在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内都要遵守的,是一个公司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组织中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制度还要求人人平等,即“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作为公司领导,迟到理应处罚。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倘若一个公司没有制度的规范,或者是有了规章制度而只是一纸空文,那么,该公司就必然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之中。

案例中,制度规定每周三上午9点是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时间,但已经到9点10分了,营销副总还没有到会。按照公司有关请假制度,他应该以部门联络单或电话提前沟通的形式向总经理请示批复,一是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二是尊重组织伦理,三是给领导面子。恰恰这三点,他一条都没有做到。这本身说明这名

营销副总“制度意识”淡薄,把制度视为儿戏,对公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同时不懂组织伦理,也不尊重领导。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倘若营销部门某天需要召开营销系统人员会议,很多业务员不遵守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又都以“拜访准客户”为理由进行开脱的话,这位营销副总是否现在是为自己手下做榜样了呢?如此一来,他又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手下,公司又怎么会有好的销售业绩?毋庸赘言,那是不可能的。

钱主编点评:我们的企业需要进行“尊重制度”的培训。

最后,管理干部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营销副总认为,解决眼下的问题比执行会议制度更重要。显然,这是在为自己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开脱,是不成立的。同时,也反映营销副总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既能参加总经理的制度执行会议,又能把客户的投诉问题解决好。具体处理的措施:先把客户安抚好,可以让自己部门内的员工招待客户,自己再去开会。若客户是一定要营销副总解决眼前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确实不能参加总经理办公会议,就立即采取部门工作联络单形式或亲自到总经理跟前把客户投诉的问题重要性跟总经理沟通清楚,总经理也会分析问题的轻重缓急及工作孰轻孰重,最终会批准或允许他延误到会的,这不仅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而且在某一方面又能体现自己的管理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让总经理在会上给大家一个交代,保全了总经理的面子。由此可见,是解决眼下的问题重要,还是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重要,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做。

钱主编点评:企业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会给企业管理带来混乱,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是 :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目标的完成。

如今,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强调各项制度的落实,很难保证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企业必须落实以下六项措施。一是要规范制度的运行程序,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二是加强领导带头作用,体现制度的公平性;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家自觉去遵守;四是要抓住违反制度的典型事例,用反面教材来进行教育;五是设立监督部门,发挥监督机

制的作用,经常进行督促和检查;六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激励落实的人,使责、权、利相结合。

制度去哪儿了?管理制度向左,还是向右?我们又该怎样去遵守企业制度呢?最后,让我们借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格兰特将军的一句话,让大家一起来共勉吧!那就是在制度面前,“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钱主编点评:企业成熟和制度建设完善密不可分。万科成功在于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极为重视制度建设,这不仅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能促使企业持续成长。篇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试行)

(建科研函〔2013〕183号)

一、为规范和细化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试点城市特点和要求,制定本细则。

二、本细则适用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区(县)、镇。

三、过程管理实行下列原则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在试点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二)目标导向,进度控制。以创建目标为导向,加强试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

(三)定期评估,注重成效。建立健全试点工作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试点工作的情况与成效进行跟踪检查。

(四)控制风险,措施保障。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制定明确的应对措施,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四、试点城市人民政府是完成任务的责任主体,应当成立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

(一)制定试点工作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负责试点工作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

(三)落实配套条件

(四)根据需要提出调整试点工作的申请

(五)按季度报送试点工作动态简报,并组织年度自评价工作等

五、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协调

(二)负责审查试点城市年度自评价报告,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年度检查,并提交年度评价报告。

(三)协助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开展试点工作中期检查。

(四)负责试点城市相关工作调整申请的审查和报送。

(五)研究制定管理制度、配套政策等。

六、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指导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一)负责试点工作的整体设计及总体部署(二)审查试点城市年度评价报告(三)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中期检查(四)批准试点城市相关工作调整申请(五)研究落实管理措施、配套政策等(六)开展试点工作管理与技术培训

七、过程管理以创建任务书、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为主要依据,包括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变更管理三项内容。

报告制度

八、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实行报告制度,包括季度工作动态简报(格式见附件1)和年度自评价报告(格式见附件2)。

九、季度工作动态简报内容包括:试点工作中开展的主要活动、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情况介绍。每年第一、二、三季度末,由办公室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在下载打印并加盖办公室印章之后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

十、年度自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创建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进度计划,以及相关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并编制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每年12月初,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形成年度自评价报告,并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在下载打印并加盖试点工作行政责任主体印章之后,于12月15日前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

十一、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本地区试点城市的年度自评价报告,组织开展年度监督检查,形成年度评价报告(格式见附件3),并将年度评价报告同试点城市年度自评价报告(各一式两份)于当年12月31日前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十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试点城市年度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并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监督检查

十三、为及时发现、解决试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包括年度监督检查和中期监督检查。

十四、年度监督检查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在试点城市年度自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十五、在试点工作计划时间过半时,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重点检查创建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考核指标的进展及完成情况。

十六、中期检查工作包括自查、情况报告、会议答辩、现场检查以及问题整改等内容。

十七、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提前一个月下发中期检查通知,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区试点城市开展自查。

十八、办公室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并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填报中期监督检查自查报告(格式见附件4),在下载打印并加盖试点工作行政责任主体印章之后,自接到中期监督检查通知后的15天内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

十九、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审查试点城市中期监督检查自查报告,制定中期检查计划,并在接到通知后的一个月内将各试点城市的中期监督检查自查报告和检查计划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审查中期监督检查自查报告,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城市进行监督检查,形成监督检查结论,并督促整改。二

十一、试点城市按照监督检查结论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情况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进行审查和备案。

变更管理

十二、试点工作行政责任人以及办公室人员的变更,由办公室提出申请,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在下载打印并加盖试点工作行政责任主体印章之后报送省级住房城乡管理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备案。

十三、试点工作周期及重点项目的调整,由办公室提出申请,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在下载打印并加盖试点工作行政责任主体印章之后报送省级住房城乡管理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根据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并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备案。

十四、如遇特殊原因试点工作需要终止时,由办公室提出申请,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在下载打印并加盖试点工作行政责任主体印章之后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审批。篇三:智慧365: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制度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制度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是负责公司招聘,人员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于招聘公司应有怎样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小编整理了一份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制度的范本,仅供参考。

一、招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满足公司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规范员工招聘流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

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先内后外的原则。

第三条归口管理。

员工的招聘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具体工作由招聘主管负责。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的招聘管理。

第二章招聘组织管理

第五条招聘工作分为如下几个环节:提出人力资源需求、拟定招聘计划、人员招聘、人员甄选录用、招聘工作评估。用人部门提出人员需求,人力资源部根据人员需求和人员供给状况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并协助用人部门进行甄选录用,最后对招聘工作进行评估,用以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第六条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所有员工的招聘。

第七条人力资源部在招聘前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和用人部门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进行测评内容的设计。

第八条一般管理岗位的招聘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用人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组织测试及初试,本单位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复试,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第九条经理及经理级以上岗位的招聘由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负责测试,总经理负责审批。

第十条对公司总部及事业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进行招聘测试时,人力资源部应组建初试、复试测评小组。

(1)测评小组的组建原则: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气质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2)测评小组的培训:所有测评小组成员在测评开始前应参加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测评培训,培训内容为测评内容、测评方式、测评过程及其控制、测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三章招聘计划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审核。

公司总部及事业部各部门每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编制年度计划时,应同时制订本部门年度人员需求预测,内容包括实现本部门年度目标所需人员总数与结构、现有人员总数与结构、流出人数与方式(退休、辞退、轮岗等)、流入人数、时间与方式

(内招、外招)及其原因分析等;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部门的人员需求预测进行审核。(2)公司年度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部综合考虑公司发展、组织结构调整、员工内部流动、员工流失、竞争对手的人才政策等因素,对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分别制订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临时人力资源需求。

各部门对于未列入年度预测的人员需求,由部门领导填写“临时招聘申请表”,说明未列入年度预测的原因,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报公司办公会讨论,总经理审核,董事会审批,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招聘计划。

(1)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需求和供给预测制订年度招聘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招聘计划应包括招聘岗位、人数及资格要求(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个性品质等)、招聘渠道和方式、招聘测试内容和实施部门、招聘结束时间和新员工到位时间以及招聘预算,招聘预算具体包括招聘广告费、交通费、场地费、住宿费、招待费、出差津贴及其他费用等。(2)公司总部及各事业部招聘计划由总经理审核,董事会审批。招聘计划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四章人员招聘

第十三条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1)为提高员工对公司的积极性、忠诚度和满意度,公司原则上采取以内部招聘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政策,同时根据岗位特点、人才需求数量、新员工到位时间和招聘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2)在尊重用人部门、应聘员工及其目前所在部门意见的前提下,进行内部招聘,为供求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

①内部招聘对象的主要来源有提升、工作轮换、内部人员重新聘用(下岗人员)等。内部招聘的主要方法有推荐法(经本组织个别员工推荐)、公告法(使全体员工了解岗位空缺,通过竞聘选拔)等。

②公司总部及各事业部管理岗位可试行竞聘方式。经各用人单位申请,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后认为可行,可对空缺岗位进行竞聘。“竞聘管理办法”另行拟订。

③内部招聘管理。公司总部及各事业部在内部进行招聘,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岗位要求,对公司人员供给状况进行评估,认为可行,可在整个公司内部进行招聘。

(3)公司将在内部招聘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时进行外部招聘。

①外部招聘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a.员工推荐:公司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由人力资源部本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按程序考核录用。

b.媒体招聘:通过大众媒体、专业刊物广告、相关网站发布招聘信息。c.招聘会招聘:通过参加各地人才招聘会招聘。

d.校园招聘:每年春季,公司将招聘信息及时发往有关学校毕业分配办公室,并有选择地参加专业对口的院校人才交流会。

e.委托猎头公司招聘:公司和事业部高级管理和技术岗位可委托猎头公司招聘。②外部招聘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协调管理总部和事业部的外部招聘工作,包括整体宣传、与相关单位或部门的联系、外出招聘人员的组织等。

第十四条招聘信息的发布。

不同招聘岗位、数量和任职资格要求,招聘对象的来源与范围不同,同时受新员工到位时间和招聘预算的限制,招聘信息发布时间、方式、渠道与范围也相应不同。(1)招聘广告。

①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广告要吸引潜在应聘者的注意,培养潜在应聘者对岗位的兴趣,使潜在应聘者对空缺岗位产生欲望,并马上采取行动,招聘广告应与公司整体形象一致。

②招聘广告的责任人。招聘广告由人力资源部提出要求,由公司形象宣传部门负责制作。

③招聘广告的形式。根据需要采取内部招聘公告、招聘现场海报、公司形象宣传资料、媒体广告等一种形式或多种组合。

(2)信息发布范围。由招聘对象的范围决定。

(3)信息发布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聘信息尽早发布。(4)招聘对象的层次性。招聘对象是处在社会的某个层次上的,要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与特点,向特定的人员发布招聘信息。第十五条应聘者提出申请

(1)应聘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应聘申请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信函提出申请,二是直接填写应聘申请表,三是通过电子邮件提出申请。(2)应聘者需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以下个人资料。

①应聘申请表(函),且注明应聘岗位。

②个人简历,注明联系方式、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成果、个人兴趣爱好、品格等信息。

③各种学历、技能、成果(包括奖励)证明(复印件)。④身份证(复印件)。

第五章人员选拔

第十六条个人资料收集。

人力资源部负责从各种招聘渠道收集应聘者个人信息资料。

第十七条资料审查。

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对收集到的应聘者个人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专业技能、语言等,将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剔出,其中适合其他岗位的资料推荐给相关岗位的部门,对符合要求的资料送交用人部门进行审核,审核认可的应聘者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初试。

第十八条初试。

初试负责人/测评小组根据事先设计的内容对应聘者进行测试,做好初试记录,初试负责人综合小组意见,在“应聘人员初试评估表”意见栏中填写评语和意见。初试合格者,给予“同意复试”意见,进入复试;初试不合格者,给予“不予考虑”意见,应聘者被淘汰。

第十九条复试。

复试负责人/测评小组根据事先设计的测评内容对应聘者进行复试,做好复试记录。复试负责人综合小组意见在“应聘人员复试评估表”意见栏填写评语及意见。复试意见分为“同意聘用”、“不同意聘用”、“建议考虑其他岗位”三种。

第二十条审批。

有关责任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审批。同意聘用的应聘者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不同意聘用者淘汰;建议考虑其他岗位者,由人力资源部与推荐岗位所在部门协调,另外安排测试。

第二十一条报到。

同意聘用的应聘者应在规定时间内来公司报到,特殊原因需延迟的须向公司提前申请批准。如在通知规定时间内不能报到又未申请延期者,人力资源部可取消其录用资格。

对于内部招聘的员工,批准录用后应在一周内做好工作移交,并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调动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到新部门报到。内部应聘员工可不参与体检,是否试用、试用期长短可视具体情况确定,然后转入转正流程。

第二十二条体检。

同意聘用的外部应聘者报到后应在公司指定的医院参加指定项目的体检,体检合格方可办理入职手续;体检不合格,取消录用资格。

二、应聘面试管理制度

第一条总则。

(1)本公司为招聘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服务,特制订应聘面试管理制度。(2)有关应聘员工面试事项,均依本制度处理。

第二条面试考官应具备的条件。

(1)本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为面试考官,面试人员本身需要给人一种好感,能够很快地与应职者交流意见,因此面试人员在态度上、表情上必须表现得十分开朗,让应聘者愿意将自己想说的话充分表达出来。

(2)面谈人员自己本身必须培养极为客观的个性,理智地去判断一些事物,绝不能因某些非评价因素而影响了对应聘者的客观评价。

(3)不论应聘者的出身、背景如何,面试人员都应尊重应聘者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才能和品质。

(4)面试人员必须对整个公司组织情况、各部门功能、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情形、人事政策、薪资制度、员工福利政策等深入了解,要能应对应聘者随时提出问题。(5)面试人员必须彻底了解所应召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学历、经历、人格条件与才能。

第三条从面试中应获得的资料。(1)观察应聘者的稳定性。

5.企业管理的智慧 篇五

——企业冲突管理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微妙。有时你情我愿,有时争锋相对,有时暗藏杀机,有时双利双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智慧,我们会从交往中获得那一份惊喜,但也避免不了冲突的发生。任何的社会,组织,或家庭,都会存在冲突,当然也包括企业,那是一种因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的差异而表现得一种抗争形式。一个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各种冲突问题也随之相伴。现代企业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各种冲突问题的管理。随着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和激烈,遇到的冲突问题会越来越多,这就对相关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显示,一些高水平企业管理者花在解决冲突上的工作时间占到20%,凸显了冲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一系列冲突问题中,相当一部分冲突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影响力,已经超出想象,所以,如何对破坏性冲突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得重要环节,它是衡量企业管理者是否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重要标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企业间的冲突一般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积极的一方面,可以使潜在的矛盾公开化,起到警示作用,并促使企业去协调,去改进,即冲突可以最大的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而消极的一面,冲突可能会导致矛盾双方关系紧张,互不信任,内耗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生产率低下,过度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企业方面较大的损失。所以,李经理对于解决冲突的方法很正确也很及时,一方面维护了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一方面对DF公司也起到了警示作用,并促使DF公司改进,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及时的挽救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冲突是一种矛盾激化表现形式,无从回避也不需要回避,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如何进行冲突管理,管理的好,矛盾舒缓或解决。管理的不好,矛盾强烈激化。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掌握冲突管理的技能和方法,洞察人性管理,化解冲突。针对冲突的产生,管理者可以采用妥协,回避,竞争,合作等方法解决。很明显案例中DF公司和YX公司,两公司都打算采用合作的方法,合作方式是一种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方式,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利益的愿望,双方利用来自多方面的信息,经过讨论找到一种综合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在合作中,双方的意图是坦率地澄清客观的差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迁就不同的观点。这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策略。一面DF公司的新产品有了销售商,一方面YX公司可以以原价拿到“八正片”的同时还以优惠价拿到DF公司的新产品,可以说互不亏损。企业冲突管理要通过对抗争焦点的检查识别根源,采取相应的冲突解决策略来解决,冲突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管理者应鼓励有益的冲突。

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相互作用的工作系统,在组织合力形成和,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繁杂多样的冲突事件。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各种冲突问题进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得重要课题。

当今的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国也加入了WTO,新的观念,新的管理思维,新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引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旧观念碰撞激烈,将对现有的管理造成冲突,尽快融入世界潮流,处理好冲突,是应该正视的一个课题,已经越来越为管理者所重视,加强冲突研究,实施冲突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将对企业稳定和宏观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破坏性冲突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得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每个企业都必须正确认识,慎重对待。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一定能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内部与外部效益最大化。

6.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篇六

一、背景概述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同时也是影响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 能源作为经济系统的基础要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能源要素高投入和经济高速发展可能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 经济增长为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前提,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要依靠经济的有力支持。

因此,能源、环境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世界潮流,它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深刻变革。

在我国,能源问题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2010年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指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谋划长远发展大计;二要加快能源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下大力气落实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三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40%-45%的目标;四要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能源国际务实合作;六要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能源法制建设。

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背景下,很多国际大都市如英国伦敦、日本横滨等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海、保定两市也成为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根据WWF提出的“CIRCLE”原则,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紧凑型城市遏制城市膨胀(Compact)、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Individual)、减少资源消耗潜在的影响(Reduce)、减少能源消耗的碳足迹(Carbon)、保持土地的生态和碳汇功能(Land)、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济(Efficiency)。可见,能源管理是城市低碳化的关键,“低碳城市”离不开城市能源管理平台的有效支撑。

二、需求分析

为实现低碳城市的能源目标,需要组建一个从事节能环保综合性工作和承担政府委托职能的专业机构——城市能源管理中心。

城市能源管理中心不仅考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能源生产系统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问题,还将能源战略与城市经济综合起来考虑,以能源管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城市能源管理中心需要确立能源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包括:

 能源方针: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公布一项方针。

 组织:人员的组织、职责的分配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整合。 沟通:各级职员用于沟通能源事务的渠道。 信息系统:如何监督和报告能源绩效。 推广:如何在组织内外宣传能源意识和成就。 投资:投资能源节约的政策和规定。

城市能源管理中心还需要一套可以支撑和保障中心高效运转的信息系统——城市能源监测管理平台。

城市能源业务的全过程管理需要借助于信息化平台,来实现能源管理的自动化,推动能源管理的标准化与系统化。包括:

 能源输入管理:对能源输入进行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准确掌握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合理使用能源和核算总消耗量提供依据。 能源转换管理:能源需经转换时,对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维护监测、定期检修实施管理,以提高转换效率。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对能源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油管道实施管理,保障能源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

 能源使用管理:通过优化工艺和实施定额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对能耗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影响能耗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挖掘节能潜力。

 检查与评价: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促使能源管统持续改进。

三、解决方案

设计宗旨

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遵循“一体化”能源管理(Integrated Energy Management)的设计宗旨,集成城市各领域(如工业、交通、建筑等)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信息,面向城市政府、企业、公众三类实体,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促进城市节能减排和能源平衡。系统架构图

城市能源管理门户系统应用层能源信息发布能源监控预警节能绩效管理决策支持与服务其他能源应用能源信云计算能源数据中心发改委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统计局标管息准理安规机全范制体工促局城管局国土局环保局其他城市级能源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权限管理任务调度安全服务大文件传输日志管理数据路由压缩解压断点续传体系系指标和元数据数据库直连文件上传应用传输在线填报智能电网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新能源城市环保功能特点

集能源发展规划、能源建设管理、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输送、能源使用、能耗统计分析、节能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身,为支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与企业能源互动机制提供信息化平台。

 能源发展规划

基于电子地图对城市当前能源现状和发展规划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展示和分析。主要功能包括能源现状分析、能源规划、节能减排、政策法规。

 能源建设管理

在政府行政区划地图的基础上,直观展现新建与能源有关的重点项目的空间地理分布情况,同时对重点项目的立项、审批、投资、能耗评估以及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主要功能是不同能源种类的项目管理、政策法规。

 能源供应环节

统筹管理整体能源的供应情况,完成各能源日、月、年的供应趋势和结构分析,以及结合能源消费情况,实现能源供应的价格数据数量的预测预警。

 能源输送环节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输配主干网信息查询分析管理;参照各能源类型的运输企业报表统计信息,建立标准能源运输分析;建立能源输送能力的综合评估,同比环比分析各能源的单位时间运输量以及各能源的运输安全、运输执行单位具体能力。

 能源使用环节

建立重点能耗单位的基本信息库,并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管理,为政府总体的节能降耗目标达成,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对象;建立重点能耗设备的基本信息库,掌握区域能耗基本水平,对制定正对性的能耗政策提供辅助决策;在拥有重点能耗单位耗能数据的基础上,辅助能源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区域的能耗单位能耗定额,并实时监督管理能源定额的执行情况。

 能效统计分析

实现对用能数据及相关参量进行在线监测管理,提供对异常能耗数据的预警、纠错等功能;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GIS信息,对城市重点单位、区域、设备进行综合同比环比分析,通过实现数据智能挖掘,发现能耗企业用能特性,比对能耗标准,编制标准能耗分析报表;根据历史能耗信息提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能源类型的用能单位能耗预测分析。

 节能管理

通过使用节能管理,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建立统一的节能指标体系和检测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 辅助决策

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提供各个行业的能耗数据,供能源管理部门决策使用。通过统计分析,为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方便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支持。

客户价值

 为政府和用能企业提供节能决策支持  有利于政府节能监管部门开展工作  有助于用能企业自主实施用能管理

 为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四、推广模式

推广应用城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是能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模式一:客户全资采购

-客户利用节能专项资金等方式,全资采购城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城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运维服务和相关技术支持,在系统运行期间,保证节能设备、软件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节能收益由客户进行支配,用于能源系统改造升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 模式二:方案提供商投资(合同节能)

-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方案提供商或更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定能源服务合同,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方案提供商自带资金、技术,为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的全套服务。

7.档案智慧管理 篇七

一、智慧校园的建设条件

1. 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和资金技术的大量投入。

智慧校园建设中, 应大力加强无线网络建设, 使得校园主要教学、管理、服务区都能全面覆盖, 力争实现移动办公, 使得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个人数据终端能够便捷地接收到各类网络资源。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主要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局域网技术。这些技术保障一方面靠学校自身的投入, 另一方面可以与社会信息通讯运营商合作, 利用他们的技术条件来完成。高校可以发挥人才优势, 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 争取项目资金来加大技术保障力度, 早日满足智慧校园建设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移动等各类专业通信公司参与共同投入。同时, 高校还需要重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加大对档案馆的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确保在智慧校园建设中, 档案办公设施能够满足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 档案馆能够及时融入智慧校园建设之中。

2. 构建统一的信息大平台。

智慧校园建设系统主要分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系统、教职工的人事管理系统、校园办公服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一般由学校信息化部门负责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 学校应当建设数据中心和大型机房设备。全力构建校园信息大平台, 全校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类文档都应当由统一的信息大平台负责数据处理、保存、发布, 便于师生利用个人数据终端获取数据。构建信息大平台, 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办公资源和人力资源, 同时也使档案数据的在线归档和在线备份成为可能。

3.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是存储、处理、保存、备份高校各个部门 (包括档案馆) 的日常数据的管理中心。按照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 许多单位和个人处理的文档可以在数据中心统一处理, 不需要在各自电脑硬盘上处理数据, 在校园办公系统上登陆后就可以处理各种数据。教师可以在校内教室、办公区域方便、快捷地处理各类信息, 彻底摆脱以往设备沉重、有线网络端口设置不科学的各类障碍。同时, 由于数据中心的超大服务器的容量和强大数据备份功能, 学校各个单位不必重复购买小容量的服务器, 不仅节省资金, 而且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处理速度。

二、档案数据的过程管理

本文所指的档案数据, 是指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学校各类事务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以数据形式存在的, 并且在网络发布后, 分别由文档形成单位单独保管及移交给档案馆后的数据资料。高校档案数据在备份前, 须经历档案数据的形成和归档两个阶段。下面以OA办公系统承办学校公文为例, 介绍档案数据归档备份过程。

1. 学校公文从草拟到网络发布的过程。

首先, 由承办单位组织人员将文件草稿以电子文本形式首先拟定出来, 交由本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审定和修改, 形成初稿后提交给学校办公系统。其次, 草稿提交给办公系统, 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将会对这些文档审查行文格式和是否有需要保密等内容。这些草稿经过办公系统审查后由业务单位领导查阅, 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关系将传阅和修改意见反馈给办公系统。办公系统将反馈意见汇总后, 再次与承办单位沟通进行相关修改和完善。按照学校领导分工和行文签发权限, 办公系统将电子文档稿件在系统内提交给相关学校领导。校领导根据文档内容研讨和修改, 最终由主管校领导签发。最后, 文档数据由办公系统人员发布在学校公开网络上, 各部门和师生就可以查阅。当然, 内部和保密信息是按照保密规定另外处理和查阅。

2. 学校公文的归档。

档案数据的归档分两类:办公系统归档和档案部门归档。在文档发布以后, 学校的系统管理员应当在办公系统内将发布的电子文档归档处理, 这些归档后的文档主要保管在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内部备份。电子文档在发布后还要向学校档案馆移交,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归档工作, 档案数据由学校档案部门接收后才可以在档案馆内部实现备份。

三、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的档案数据备份

1. 备份的档案数据必须具备完整性和有效性。

每一份电子文档都要经历草拟、传阅、审签、发文、归档等五个过程, 也就是需要由草拟人员、审阅人员、办公人员、归档人员参与管理。过程管理中的所有附属信息, 都是电子文档在归档前所形成的重要信息。所以电子文档归档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网上发布的文本内容, 需要将过程管理信息完整保留下来。高校电子文档的归档时, 电子文档的全文内容的存储格式需要转换成不易修改的文本格式, 例如PDF格式等。电子文本在数据中心的发布内容的保存格式不仅要便于查阅、上传、下载, 还要充分考虑到电子文本的权威性。从档案具体查阅经验来看, 一份文档的草拟人、审阅人、签发人的信息最为重要。高校电子文档的归档需要将电子文档过程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保留下来, 并按照电子文档发布内容归档期限一起归档。电子文档必须按照学校信息化的具体标准和学校信息代码设置要求, 对文档数据的修改和保存格式都要具体规范, 确保数据在各种载体和系统内的保存都具备有效性, 确保数据能够完整还原出来。

2. 档案数据在数据中心的在线备份。

智慧校园建设, 主要依靠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有线网络来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数据中心建设。各类档案数据处理, 主要是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处理、存储、备份、归档。电子文档的草拟、传阅、审签在办公系统上进行处理和签发, 所有数据处理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完成。电子文档在办公系统上发布以后, 数据中心就对这些电子文档的发布全文和过程管理信息进行备份。电子文档在数据中心的备份, 是电子文档在校档案馆归档的前提, 只有数据中心实现备份, 才能确保电子文档在档案馆归档时的完整性。各部门的数据处理和保管, 今后也在学校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完成, 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实际上也是文档形成单位的部门数据备份。数据中心人员只是从技术层面完成备份, 备份数据的具体管理和数据增添, 仍然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才能完成数据的备份工作。由于档案现代化管理, 特别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档案馆日常数据处理、档案案卷的信息条形码的推广运用, 高校档案馆的案卷整理、出入库等信息都会通过物联网和校园网记录到学校数据中心并最终汇总备份起来。这是依靠智慧校园建设才能完成的现代化档案数据管理和备份任务。

3. 档案数据在档案馆归档后的离线备份。

从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来看, 高校电子文档要实现在线归档, 而且其过程管理附属信息都要实现在线归档。由于一些人为和技术因素, 目前档案数据虽然可以在学校数据中心实现在线归档和备份, 但是高校的一些内部信息、保密文件信息不能够在校园网上传递和发布, 只能通过数据载体移交来归档, 无法实现在线归档和在线备份。同时, 在线归档数据在数据中心备份, 也无法保证系统被攻击和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因此, 高校档案馆数据的离线备份, 成为高校档案馆确保归档数据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备份又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异质载体的数据备份。主要是指档案馆要将归档的档案数据用不同的介质载体实现双备份, 确保不因一种载体受到损害而无法恢复和读取数据。目前, 高校档案馆较为普遍的是采用移动硬盘和光盘对数据进行双备份。二是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目前国家规定, 档案备份选择异地备份场所, 以相距300公里以上, 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除了省级档案馆这样做以外, 今后高校档案馆也应当这样做, 对重要档案数据载体实行异地备份。同时,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馆, 除了对于归档数据在馆内实现不同载体的双备份以外, 还要实现异地备份。国家还可以鼓励全国各地的高校档案馆按照国家设定的物理距离、不同河网和地质层的相关要求, 不同地区的高校档案馆相互进行数据备份工作。

4. 数据备份后的定期检查、转换格式及更换载体。

8.档案智慧管理 篇八

摘要:本文从档案资源优化整合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构建了统一的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模型,对老年服务档案的规范化建立与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知识本体构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服务工作环境日臻成熟,应用现代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为核心改进老年服务工作的“智慧养老”概念也随之出现。老年服务档案作为老年人行为、需求、服务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录,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跟踪、可回溯和可关联的特点,是老年服务工作开展、完善的客观依据和重要参考。在智慧养老背景下,整合有关老年人的各类档案资源及服务过程中的档案资源,形成智能管理、动态更新、共享整合的老年服务档案管理机制,是适应新时期老年服务现代化管理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新需求,也是老年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老年服务档案整合利用的研究现状,笔者对国内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发现:(1)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研究缺少智慧养老研究视角。当前研究关注的主题有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档案与社区护理等的建档及管理,缺少与智慧养老服务实践结合的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讨论。(2)缺乏对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的综合性研究。大多关注静态和单一种类的档案资源整合研究,缺少针对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的深入研究。(3)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目前针对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的规范标准研究尚未出台,对老年服务档案未形成统一清晰的概念界定。因此在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明确老年服务档案的概念内涵,如何有效整合各类涉老档案资源,如何规范老年服务档案的内容要素,已成为老年服务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智慧养老背景下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与知识本体构建的构想,旨在以老年服务档案管理领域的知识为研究对象,对老年服务档案的内容要素进行语义梳理和概念分析,形成统一的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模型,为老年服务档案的知识表达以及智能化利用奠定基础,促进老年服务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

(一)老年服务档案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在了解我国老年服务工作和智慧养老发展沿革、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参考学者们对老年服务档案的理解,笔者提出老年服务档案是指以老年个体为基本单位的、以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导向的,主要由政府或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和维护的,记录了老年人个人状况、服务需求、服务活动等,具有凭证性、记忆性、身份认同性、决策参考性的信息。老年服务档案基本内容模块,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1.基础档案信息与行为活动现象:对老年人各类型档案资源的筛选整合以及老年人日常行为记录的动态采集,把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形成老年服务档案基础信息,实现对老年人个体特征的辨别。

2.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对老年人群特征辨别和实地访谈,明确老年服务需求信息,为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制订提供依据。

3.“双向”服务内容及活动信息:记录“接受—提供”双向服务内容及活动信息,包括老年人被动接受的社区服务,以及其凭借自身知识经验主动提供社区服务的行为。

4.养老服务资源:记录每次服务活动的提供方和接收方,整合老年服务工作资源形成系统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对接。

5.回执记录:根据服务活动的回执记录动态更新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及形式。

(二)老年服务档案种类及其资源整合

老年服务档案作为老年人状况、服务需求、服务活动等综合性记录,是全方位掌握老年人信息的数据基础,是准确进行个体特征辨别和需求分析的重要依据。笔者从个体特征角度,将老年服务档案分为经济能力、保障水平、生活环境、情感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文化水平、职业技能与特长八个方面,将各类档案按照其内容性质进行归纳,并与这八个特征指标相匹配。通过对静态档案资源的整合,实现档案服务部门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支撑老年服务档案个人状况的自动采集和个体特征的自动辨别。档案资源类型与个体特征的映射关系,如表1

二、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的构建

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以老年服务档案领域的知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年人服务社区及相关档案部门的资料搜集和深入调查,对老年服务档案进行概念层次分析,并建立了老年服务档案的知识本体模型,如图2所示。

1.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的概念体系的构成。(1)“个人状况”包括能够反映出老年人经济能力、保障水平、生活环境、情感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及特长等基本个人特征的各类涉老档案信息;以及能够通过智能终端、交互设备、上访调查获取的老年人日常行为信息。(2)“服务需求”包括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服务需求信息,例如,贫病孤寡需求、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精神文化情感需求、长期护理照料需求以及其他需求(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服务需求”是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的核心类,需求识别的精确程度是衡量老年服务档案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3)“服务记录”包括服务内容、回执记录和服务资源三个子类。其中“服务内容”记录了服务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工作性质,覆盖了医疗卫生、安全保障、保健康复、生活起居、休闲娱乐、学习分享、经验交流、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等领域;“回执记录”反映了服务活动的实际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满意程度。“服务资源”记录了服务活动的资源提供方,包括政府部门、基层社区、养老机构、个人养老资源等主体的基本信息。

2.老年服务档案资源整合与知识本体构建的关联。(1)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构建是档案资源整合的依据。以档案内容特征与个体特征相关性为依据,通过构建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模型的概念体系类目,明确了各类静态档案资源在知识本体树中的从属关系,进而实现档案信息类型与个体特征的关系映射。由于档案资源整合的标准是以映射关系为基本架构,因此老年服务档案的知识本体构建是档案资源整合的依据。(2)档案资源整合是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的有机组成。从档案知识本体的角度看,个人状况类是服务需求类和服务记录类的形成前提,是老年服务档案建立的起点,只有全方位了解老年人基本状况,才能保证对老年人需求的识别和服务活动的开展做出正确判断。档案资源整合作为掌握老年个体特征的主要手段,全面记录了老年人的各类背景信息,是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的重要组成。

3.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模型中的类与子类的关系。对于每位老年服务对象,其“服务需求类”所涵盖的具体需求主要由“个人状况类”分析得出,并且能够为“服务内容类”提供服务活动开展的依据,即根据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服务;“回执记录类”能够从老年群体中得到服务活动的反馈信息,评价服务内容与服务资源的整体效果,还能间接反映老年人自身状况和需求,更新老年人的“个人状况类”、“服务需求类”信息,从而实现老年服务内容的实时更新,确保老年服务档案信息的可持续管理和连续性再用。

受篇幅限制,本文仅从理论层面讨论了老年服务档案的资源整合和知识本体构建,未对建档的业务流程、详细的技术实现手段及具体管理方法展开讨论。未来笔者将根据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对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进行编码及实例化,通过测试分析验证老年服务档案知识本体的合理性,利用OWL语言进行数据封装;并围绕老年服务档案的具体业务流程进行相关档案信息的可持续管理与连续性再用验证。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13 &ZD 184)和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典型应用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5XN? LQ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RudiStuder,RichardBenjamins,DieterFensel. Knowledge Engineering:Principles and Methods[J].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1998,25(102):161-197.

[2]何遥.智慧养老产业将迎来春天[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44-47.

[3]郭玉凤.档案信息服务及产业化研究[J].兰台世界,2013(17):46-47.

[4]邓俊丽,于立群,宋跃利.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兰台世界,2013(35):69-70.

[5]邱秋英.社区老年服务及其档案电子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150-154.

[6]安小米.文件连续体模式对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02(3):52-55.

[7]姜玉.中国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西北人口,2014(5):80-84.

[8]郝伟斌.面向智慧城市的档案信息化[J].档案管理,2013(4):21-23.

上一篇:高级财务会计学习要诀下一篇: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