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精选16篇)
1.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篇一
1.偶尔听一下孩子的建议
孩子在学校学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有时候他们回到家就想好好休息一下,等有了力气再做作业。其实这种方法也不是不可以,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先休息30分钟或是一个小时然后再写作业,说不定孩子会很开心爸爸妈妈能让自己做回主,要是这回他表现得好,下次可以继续鼓励他。
2.根据孩子的能力把作业分为几个时间段来做,提高效率
比如数学作业有10道题,你可以划出其中的5道,告诉孩子10分钟后你要检查,这首诗歌15分钟后要背过。千万不要把孩子丢在一边让他自己爱怎 么写怎么写,这样孩子有可能一晚上也写不完。你可以激励他,只要按规定时间写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或者玩会儿游戏,这样孩子往往会一心一意忙作业的。
2.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篇二
根据最近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 如果孩子从3个月起, 父亲能够多陪伴左右, 孩子在1岁前, 甚至以后的行为障碍都会更少, 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也就是说, 父亲的陪伴会让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强, 攻击性、叛逆性、好动性、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大大减少。同时, 该研究也指出, 父亲的陪伴对儿子比对女儿的影响更大。参与研究的专家认为, 这可能与男孩在幼年时期更易感知到父亲的影响有关。目前,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儿童心理学杂志》上。
摘自“人民网”
3.家长态度影响孩子的“叛逆”走向 篇三
从某个角度来说,青春期叛逆引发的冲突是一种力量,推动着人的成长,只不过有的孩子走向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孩子却误入了歧途。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和对待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
孩子顶嘴“有想法”,家长切勿“以暴制暴”
家长看法:
孩子大了却越来越让人生气,还不如小的时候,变得不爱搭理人、不理解家长、不听话、不服管教,安排给他做的事情更加不做,说多了他还顶嘴。是不是因为我管的不严,对他没有威慑力?孩子的做法常常会惹恼我们,但却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惹急了我们就会又打又骂。
点评: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选择家长以外的人作为其“偶像”,孩子开始转换思维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法,家长不必失望,这正是“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虽然不是叛逆的起因,却是能够决定叛逆去向的重要因素。家长不能硬管,硬碰硬会起反作用,以暴制暴的结果,便是孩子把我们看成情绪化的家庭暴君。家长要与孩子去谈心,首先了解他的想法,扫除他们的心理困惑与顾虑,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肯定他的优点,指出他的缺点,尊重他的想法,引导他什么是对的。当孩子意识到家长在跟他处于一种平等的位置进行对话并能给出中肯的建议时,他便会自爱自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会将“叛逆”能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不可让涉世未深的孩子“放任自流”
家长看法:
我的想法是,孩子再长大些自然会有改变。我常常对照我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处理我一些不听话,或者听着不做的行为。而我一般是不跟孩子计较,给孩子更宽松的空间,不强制,但这样又觉得好像有点不负责任,挺矛盾的。
点评:
人与动物所处的环境并不一样,人类社会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教育形式让孩子具备社会生存的经验与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不可忽视。宽容是对的,但是毫不干预的“放任自流”却是错的。在有些时候,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对涉世未深的孩子造成影响,由于此时的孩子很希望自己“拿主意”,他们容易犯下错误,所以不可不察。
给孩子“独立舞台”的同时不忘表达亲子之爱
家长看法:
我们也是从小的时候长大的,孩子已经步入成熟,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尽量支持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所以,我不会过多干扰孩子的想法,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一些事情,但会暗地里关注孩子的行为。如果没有什么很特别的行为,就让他展示自己好了;如果出现分歧,我也会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避免与孩子产生正面冲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搁置一段时间,再跟孩子沟通。
点评:
一方面,训练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是对的,在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把舞台让给孩子,甚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舞台,支持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是家长们的一种正确的教育策略。另一方面,当出现问题时,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身上”是点赞的。但这时候父母不要害怕正面冲突,“冷处理”貌似理性,实际上却是一种消极的处事态度。由于孩子年龄尚小,他们会以为这是家长不关心自己的表现,有时候冲突(比如激烈争吵)反而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在处理矛盾时,家长第一时间不是揪出根本原因,而是先处理情绪问题,在及时表示理解和给予鼓励基础上提供建议,这也恰恰是家长表达爱的最好机会。
寻找沟通契机,做孩子的“成长贵人”
家长看法:
我从不溺爱孩子,从小让他锻炼自理能力,比如打扫卫生,做饭,照顾老人等等,而且家中的大小事情也让孩子知道,并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工作不太忙的时候,我也经常与孩子聊天,陪伴他读书,同时也一起探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彼此交换不同看法。“叛逆”是孩子情绪的另一种表达,当他说“不”的时候,我会首先尊重他想维护表达自主意识的情绪,并寻找合适的“契机”及时、主动和孩子交流,消除认识上的分歧,这使我们的感情一直比较融洽。
点评: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而童年时期拥有良好亲子关系、具备独立与合作意识、擅长人际交往的孩子,会在青春期遇到较少的挫折,在遇到困惑时也会比较从容应对。
这位家长对于叛逆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叛逆期需要做的,只是亲子关系的维护,尤其是情感方面的维护。我曾经把教师比作学生的“学习伙伴”,把家长比作孩子的“成长贵人”。什么意思呢?叛逆是因为内心存在巨大的无法释怀的能量,它需要一种合理的形式将其发泄或者转移出去,这必然需要家长做出最大的贡献,就像上面的家长说的,我们在寻找“契机”,帮助孩子成长,这一点只有“贵人”才能做到。如果孩子意识到你是他的支持者,是他的港湾,是他的助力,你就是成功的家长了。
4.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篇四
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不要无所不问
5.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篇五
伴随这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很多的孩子会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叛逆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处理不好与孩子的关系,盲目刺激或者不沟通,很容易造成孩子极端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家长该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认真看待。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沉重的话题:
孩子在叛逆期一般都表现为:凡事与你唱反调,无论对错!早恋、厌学、夜不归宿等行为。想要和孩子友好相处,就必须先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渡的一个时期,TA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这时候TA们不愿意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会对任何事情都倾向批判的态度,让大家知道他的存在。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特点:
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教育特点—成绩差的要比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后果,甚至做出某些极端的事情。
在面对青少年叛逆是,我们家族应该注意什么,做些什么呢?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生的学校,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最好的港湾,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积极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心中的戾气。
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
我们很多的家长总是以一个大人的心态对待孩子,总是“一个小屁孩,懂什么”的心态,扼杀了孩子的发言权,也扼杀了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渠道。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不愿意父母把自己当做孩子对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孩子可能在很多想法上面还不成熟,但是作为家长不应该嘲笑,而是郑重地认同孩子,并端正他们的思想。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
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有私人空间,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意愿给孩子作慢慢的安排。很多家长在孩子叛逆期害怕孩子变坏,就严加管束,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给孩子拥有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如果你想知道或者了解孩子孩子的动态,可以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隐私。假如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不要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的.隐私。只要你对孩子尊重,才能够赢得孩子的尊重。
适度关心,但不要啰嗦
叛逆期的孩子在情感上比较脆弱,但是不愿意表露出来。作为家长,可以适度对孩子关心,让TA们感受到你们的爱。但不要过度,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啰嗦,在叛逆期的孩子面前喋喋不休,只会更加的排斥!
很多家长在孩子叛逆期时都习惯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这是不理智的,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要知道,父母都是从这个时期走过来的,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做好榜样。
6.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篇六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适当满足女孩的愿望
理解女孩的独立愿望并不难,当女孩有渴望独立的表现时,父母先不要急于给予评价和否定,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女孩看似心血来潮的愿望实际上由来已久,如果父母单纯地从家长[微博]的角度出发,对女孩尚存幼稚的举动轻率地给出这样那样的否定评价,就会大大挫伤女孩的信心,压抑她成长的动力。
其实,简单地换位思考一下,所谓的矛盾就解决了,女孩的独立愿望是可以在融洽的气氛当中由家长来帮助实现的。家长不要只看到女孩稚嫩的、不成熟的一面,还要看到她独立的、成长的一面。适当地满足女孩独立的愿望,会提高女孩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帮助女孩快速地成长。
多倾听,少说教,帮助女孩尽快独立
当女孩有了独立的愿望时,父母应更多地去观察女孩的行为,倾听女孩的心声。在父母的倾听中女孩会认为自己是被尊重的,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后,便会回过头来理智地再去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但实际上很多父母会采取令女孩不易接受甚至反感的说教方式,这种方式跟女孩独立的愿望恰好是相悖的。所以,多倾听,少说教,也是在帮助女孩尽快独立。
尊重对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来说很重要,而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更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心声,而说教做的往往只是表面功夫,很难深入到女孩的内心。
独立的愿望代表着女孩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应通过有效的倾听,更多地去了解女孩的独立意识,以便于给予女孩更有效的指导。
放下架子,做女孩成长的“军师”
面对女孩迫切渴望独立的愿望,很多父母会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甚至依仗长辈的权威去压制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女孩有独立愿望,说明她非常渴望长大,父母要做女孩成长的“导师”,要站在女孩的背后给她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而不是拿家长的架子来压制她。
7.孩子“家里横”,家长怎么办 篇七
我家10岁的孩子在家特别霸道,脾气大,父母说什么都不听,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使性子、砸东西、发脾气。我经常为孩子的任性头疼。可这孩子别看他在家里威风凛凛,出去的时候却胆子小得不行,也无法与其他孩子一起正常玩乐。我该怎么办呢?
读者:宝宝妈
宝宝妈:
这是典型的孩子“家里横”,它是指孩子在家里颐指气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我力量强大,无论是外人在家做客,还是亲戚好友过来玩,在孩子的眼里,这些都与他无关,家就是他的独立王国,他拥有绝对的索取权。时间一长,当孩子与外界产生联系,并且遭遇挫折时,就变得不知所措。也就是说,当孩子与外在抗衡而自我能力不足的时候,孩子会本能地寻找父母的帮助,缠着父母不放,否则,他们会不安。有的孩子在外遭遇不愉快后,他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把父母、玩具、小狗等作为突破口,借以发泄,以这种横行霸道来补偿内心的失落,以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这源自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它是指当我们给孩子越多的时候,孩子的索取也越多,同时对父母的依赖也越强,哪怕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都想让父母帮着做。如果家长一味地迁就,则孩子不仅不懂感恩,还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如果有一天父母无力承受孩子的要求时,悲剧便会由此产生。
所以,心理医师认为家长不能没有选择地盲目遵从孩子的心意,且当家长意识到孩子有“家里横”这一状况时,无须过于紧张和担忧,只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即可。
建议家长严爱相济,把孩子当作家庭的普通成员,尝试着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适时地鼓励夸奖,哪怕做得不好,也不责备,而是耐心地引导,这样孩子会因为得到鼓励和尊重而增强自信。不过,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同时,切忌把目标定得太高,否则,孩子达不成,会产生失落感,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家长切忌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更不可嘲笑他是个“笨小孩”,否则,孩子会不知所措,会怀疑自己。要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都需要得到认可和尊重。
如果发现孩子在外拒绝跟小朋友玩,那么家长就得下意识多花些时间带孩子出去。让他多交往同年龄的孩子,即使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发生争吵,只要没有危险,父母最好不要干涉。遇到的事情多了,孩子自然变得勇敢有经验,其自我力量也随即增强。所以,建议父母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孩子试着走自己的路,久而久之,孩子“家里横”的坏毛病自然会改掉。
(广西 吕斌)
8.孩子任性家长该怎么办? 篇八
孩子任性不仅造成了父母的巨大痛苦与悔恨,而且也给自己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然而,孩子任性的性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说,其根源仍然是父母家庭教育不当,即任性也是不正确家庭教育造成的一种结果。
当前,中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为过多的关爱,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任性。人们经常听见一些父母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顺心,他就哭吵个没完,脾气比谁都大。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劝也没有用。这样发展下去怎么了得?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这种任性的坏习惯呢?”
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家长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方面是因为当孩子向家长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家长的教育方法很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蛮横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会任性。
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中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处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而最
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任性坏习惯呢?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①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腾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②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她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她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9.孩子考试失利家长该怎么办 篇九
好学生是学校的精英、教师的宠儿、家长的骄傲,然而,整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好学生承受的压力往往大于其他学生,这些压力有些是来自家庭、学校,但更多的是来自学生本身。因为他们自尊心非常强,给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一旦达不到,就担心让别人失望,被人瞧不起,以至于偶尔的一两次考试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恐不安,情绪低落,自信心消失,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全盘否定。
那么,身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考试失利所带来的心理阴影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市区数所高中有经验的教师,综合建议如下:
一、家长要端正心态,降低期望值。有不少家长把成绩好坏当作家庭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孩子考得好就把孩子捧上天,考得不好就斥责埋怨,前后态度落差太大,孩子难以接受,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家长面对孩子的成绩要有一颗平常心,“成人”远比“成绩”重要,淡化成绩,让孩子快乐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帮助孩子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一些好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认知,比如有的孩子过去经常考第一名,他就认为自己必须考第一,这样就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我必须考第一”“我必须考清华”,这些都是把事情绝对化的不合理观念;如果变成“我希望考第一”、“我想考清华”,就会减轻心理压力。
三、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成功必有经验,失败肯定有原因。有时候,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喜悦更加宝贵。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日子里,家长不但要鼓励他们,还要帮助他们找出考试失利的原因,考试没发挥好也罢,作题时出现原则性错误也罢,即便是先前没有重视考试也行,家长都要平和地接受,但是要叮嘱孩子,不要绊倒在同一块石头上,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迎头赶上。
四、提高孩子心理耐挫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让孩子提高耐挫力,积极应对挫折,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教给孩子一些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写日记、听歌、打球,还可以和孩子谈谈心,带孩子去户外散散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
10.孩子被欺负家长怎么办 篇十
公园里的“儿童大战”
公园里,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4岁小女儿在公园游玩,妈妈坐在树底下看书,小女孩在草地上奔跑,孩子一边跑一边咯咯笑着,突然被一声呵斥:“小妞,走开,不要挡住我们的路!”小女孩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推倒了,三个嬉皮笑脸高出小女孩半个头的小男孩站在了前面。
小女孩爬起来,看书的妈妈听到吵闹声抬起头看,但没有走过去,旁边的一个大婶说:“你女儿被欺负了,你不过去帮忙?”
“不用,我相信我的孩子能对付得来!”不理会旁人吃惊的表情,年轻妈妈继续微笑看着几个争吵的小孩子。小女孩看了看妈妈,见妈妈没反应,当三个小男孩又想推自己时,小女孩大喝一声:“你们给我住手!我可以原谅你们刚才的无礼,但是如果继续欺负我,我一定会反击的!但如果你们肯跟我一起玩,我将我兜里面的糖都分给你们!”没一会,四个小朋友就开始在玩老鹰捉小鸡了,玩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个妈妈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让孩子自己尝试应对各种麻烦,只要没发现比如孩子拿着刀枪等危险因素,妈妈一般不插手。
当你的孩子被欺负时,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更不要掺和进去,这是幼儿教育专家告诉我们的理念。常见到有不少家庭的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时,总是担忧孩子吃亏,他们可能会冲到孩子堆里,阻止暴力游戏的发生;更有些溺爱孩子的父母,甚至会护犊帮孩子打人,这些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在孩子看来,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冲突很可能只是一场游戏,但如果父母冲进去帮孩子打架,就演变成了成人的暴力事件,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来说,都有不好的影响。
孩子被欺负 爸妈该这样做
当孩子被欺负时,父母首先的做法是不理会,让孩子自己解决,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跟人交往。当他们跟小伙伴发生冲突时,就是他们学习如何应对困境的绝好时机,而你的阻止或帮忙,可能会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顺其自然。简单的跟孩子说“你不能打”和“你必须打回去”,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孩子被欺负后向父母寻求帮助时,比较正确的办法,是父母鼓励孩子阻止暴力的发生。“你不能打”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懦弱,“你必须打回去”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暴力。如果孩子通过想办法,将暴力阻止在酝酿阶段,这样孩子不仅没被欺负,相反通过解决冲突还能找到自信。而最重要的好处是,孩子知道了解决冲突可以通过小脑袋。
如果孩子不够聪明,或者对方太暴力,那么妈妈就要让孩子自己变得强大了,比如让孩子学习武术或者跆拳道,让孩子有自信去阻止暴力的发生,或者给对方造成威慑。
11.孩子学习不主动家长怎么办 篇十一
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就必须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找到成就感。有的孩子学了很久觉得没什么提高,就放弃了;也有的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因而对课程不感兴趣,也放弃了。正是因为缺乏成就感,所以孩子才觉得学习乏味,没有什么意义。
2家长的鼓励、表扬是孩子学习动力
一些孩子不愿意学习,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学习是被家长强迫的。所以就造成了孩子不愿学习,或者是学习了但成绩依然不理想的局面。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抵触情绪,所以,得到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3切记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
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加上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解,家长容易制定一系列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习,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这是没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轰轰烈烈的气氛破坏正常学习进程,以轰轰烈烈开始的家庭教育,多半以有始无终结束。
4帮助孩子列实际计划,定实际目标
12.孩子偷拿东西家长怎么办? 篇十二
与陈女士有同样困惑的,还有衡水的郭先生。郭先生开了一家百货店,6岁的儿子经常到店里来玩。有一天,郭先生发现儿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店里拿巧克力,这让他大吃一惊。开始他以为,孩子小,拿点就拿点吧。后来他发现儿子又拿笔、小刀和乒乓球等,而且总是在环顾四周没人的情况下偷偷塞进口袋,等做完了这些,他还装得极为正经,俨然一个十足的“小偷”。郭先生觉得再不指出来会毁了孩子,但又不知怎样向孩子开口。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不只是陈女士和郭先生会有这样的困惑,许多幼儿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幼儿期有偷拿别人物品现象的孩子竟然高达90%以上。许多父母会发现,带孩子逛超市回家后,孩子口袋里多了块糖果;有时候,孩子将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偷偷带回了家……
■孩子为何喜欢“偷”东西
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呢?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石家庄市桥东区幼儿教师谢楠介绍说,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偷,看见喜欢的就想据为己有。有的孩子虽然知道未经主人同意就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但并未意识到偷窃的行为有多么恶劣,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爱不释手,一想到父母又不见得会给自己买,一时冲动之下,就趁人不备,顺手牵羊了。”
13.孩子被欺负,家长该怎么办 篇十三
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引导孩子正确应对这类问题,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健康成长都有帮助。
第一,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但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和生气,避免自己的负性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担。家长要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被欺负并不可怕,可以解决。
第二,家长要耐心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发生是由于别人太霸道或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还是自己的孩子不小心惹恼了别人,又或者只是儿童之间无意的小摩擦。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处理策略。如果确实是别的孩子太霸道,而自己的孩子又比较柔弱,特别是当“欺负行为”总是有针对性地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适度反击,往往“强硬反击”对无理的“欺负行为”最管用,而过于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如果是别的孩子的交往方式有问题,可以让孩子主动表示友好,比如可以跟对方说:“如果你不动手,我们可以做朋友。”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责任,家长就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知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做。
第三,家长应及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需要明确的是,当孩子之间有冲突发生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理解老师的工作,这样会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无论是谁,欺负他人都是不对的。同时,更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应对这类问题,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越自信,孩子受欺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责任编辑/苗 培
14.家长怎么鼓励孩子学习 篇十四
当然,鼓励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首先,不能是空泛的鼓励或表扬。
“你最棒”“你真聪明”“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表扬、鼓励你说过没?我必须承认,我说过,即使早就看到网上有专家说表扬要具体不能空泛时,还是曾经经常这么说过。可慢慢地,我发现这样的表扬、鼓励很容易导致孩子有挫折感,因为她想要一直这么棒、这么聪明,一旦有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是被妈妈批评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再是好孩子了。这就是表扬、鼓励太空泛所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把表扬、鼓励具体明确,比如小米上英语课的例子,又比如当小米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好能及时归位时,我就针对这一点,热烈地表扬了她,并鼓励她坚持下来。果然,这以后小米的玩具再没乱扔过,自己分了美容美区、益智区、娃娃家、积木区等,每次玩好都会分门别类地归位。最近又开始发展到读完书也收拾了——拥有四个书架的小米,要收拾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其次,鼓励重在过程,目标是行为
15.孩子对父母怎么样就说明是叛逆期 篇十五
1、破坏性强
叛逆期的孩子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喜欢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弄的满地都是。
2、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子,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在地上耍赖、打人。
3、和父母唱反调,挑战规则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刻意在失败前竖立一个好的规则,无休止的需求和新的要求。
4、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为什么会在青春期时段出现叛逆行为
(一)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
(二)传统教育的弊端阻碍孩子发展的需要。
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处在叛逆期的孩子
(一)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在教育教学
(二)坚持疏导的教育方法维护孩子的自尊
(三)适当的控制引导不是一味的捆绑束缚。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处在叛逆期的孩子
(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必须要严肃的指出加以正确的指导
(三)反对家庭暴力
(四)家长多鼓励多表扬(五)不能使用家庭暴力解决问题。
孩子在叛逆期中怎样做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一)自我学习认识青春期
(二)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
16.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篇十六
前几天,小俊被班主任在操场罚跑了15圈,同时受罚的还有其他几个男生。小俊平时对父母报喜不报忧,这次因为腿痛无意中说漏了嘴,他的妈妈才知道了这件事情。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师痛下“杀手”,对几个男生集体体罚呢?问急了,小俊说老师嫌他们太调皮。
在小俊班里,有几个男生三天两头被班主任批评,有时老师甚至会号召全班同学孤立他们,因为他们“好动、爱说话、不守规矩”。而这些男孩也被老师批评麻木了,回到家,普遍报喜不报忧。可是,班主任却不会麻木,隔三差五地,这些男孩的家长就要被请到学校。
小俊的妈妈就经常被老师请去。第一次,她本来怀揣“回去一定要好好揍这小子一顿”的耻辱心去的,可是到了学校,她发现同时被老师请去的还有其他几个男孩家长,被请的理由全是因为孩子调皮、好动、不守规矩。
老师形象地向几个家长比画着说:“你们的这些孩子,不是扭来扭去地左顾右盼,就是身体使劲往椅背上靠,碰后面同学的桌子,或者将身体前倾,趴到桌子上。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双手平放在桌子上,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听老师讲课呢?”
老师掰着指头说,这些好动的孩子,上课喜欢乱讲话,总是打乱老师的教学计划;下课喜欢打闹,你一拳,我一脚,闹着闹着就忘了轻重,常常导致一些孩子在打闹中受伤,搞得老师精神紧张不说,而且常常会影响班级荣誉,降低班级德育分,使学校的流动红旗、优秀班集体等荣誉和该班无缘;因为好动没耐心,这些孩子往往还粗心、马虎,学习成绩落后,影响班级的平均成绩。老师说最令他生气的是,他在那儿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而这些拉后腿的孩子却泰然自若、我行我素。
老师点着另一个孩子的名,不客气地对其家长说,你家孩子写的作业,好像从来不检查,常常出现多一笔、少一笔、漏题、答混题、会做的题答错等情况,这种坏习惯使他在考试时也没有满分意识,经常拉全班后腿,希望你回去后好好管管。
显然,在老师眼里,这些好动的孩子就是他们班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家长就该受批评。
好动男孩并非问题群体
在老师口里,好动的孩子真是问题多多。但是,此时家长千万不能不淡定,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因为,从理论上讲,好动男孩并非问题群体,而仅仅是一个有个体特点的群体。
首先,人的性别差异历来都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女孩文静听话,男孩淘气好动;女孩细心认真,男孩粗枝大叶,这些都是人的天性决定的,是性格特征。如果总以女孩的标准来要求男孩,那恐怕会弄巧成拙,让人越看越不对劲。
其次,好动男孩的学科优势还来不及显现。从医学的角度说,人的两种性别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女性擅长记忆、听说等,男性擅长思维、理解等。许多男孩从小就表现出对数学的偏好,不少好动男孩对数学甚至是高难度数学有着成人难以理解的兴趣。同时,男孩,尤其好动男孩的灵活性也更高,表现在动手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方面可能会更强。而从学习内容、学习重点来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更强调知识积累,不强调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好动男孩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三,生理发育受限。好动孩子大多是男孩,而从生理心理发育情况来说,男孩一般比女孩发育要晚。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地坐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好动男生并非真的是问题群体,只不过是他们的发展相对滞后,成绩相对不突出,影响了人们对他们的正确判断。
强压导致丧失自信
但是,老师对好动孩子过多的负面评价对好动男孩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打击。老师常常将好动男孩视作“害群之马”,对其训斥打压,给他们享受“特殊待遇”,如单独安排座位,要么紧靠讲台,要么紧贴教室后墙,让其远离其他同学。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不许同学们和好动孩子玩耍,让全班同学孤立他。因为粗心马虎,不少好动孩子还被老师当着同学的面骂“笨蛋”、“草包”等。年幼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后果不容乐观。如果家长对老师盲从,也如法炮制地打击孩子,则会使孩子朝着畸形方向加速发展,给孩子造成以下的后果:
一是个性丧失,出现男生女性化的倾向。好动男孩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屈服收敛,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意愿行事,学会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就像文章开头的小俊,因为平常“抢答”总被老师批评,导致他最后在公开课上老师最希望他发言时也变得沉默寡言。盲从听话的后果是扼杀了个性和创造力,葬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由于缺少性别的自我认同,男孩的性别角色特征难以获得有效的正向发展,还可能出现男生女性化的倾向。
二是心理逆反,丧失羞恥心和自信心。一些长期遭受批评、辱骂、打击的男孩,慢慢会启动自己的自我保护机制,对批评采取一耳朵进一耳朵出的做法,变得麻木不仁,丢掉羞耻心和上进心,对老师的严厉批评也持无所谓的态度。另一些孩子,则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产生厌学情绪。
营造宽容成长空间
在现有的学校环境中,好动男孩的生存空间比较狭小,其个性特征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明智的家长,要积极抵消学校带给孩子的各种不利影响,尽力维护孩子的自尊、自信。
第一,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眼前的成绩。
衡量孩子“好不好”不能简单地以“乖不乖”为评价标准,更不能简单地以分数为标准。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个性都有他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家长不应受老师的影响,要正视孩子的优缺点,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正视男女孩的性别差异,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性别角色发展;不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尤其是眼前成绩。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孩子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百米冲刺,跑得越快越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努力维护孩子的发展后劲。
第二,适当采取和老师不一致的步伐,对孩子多点耐心,多点鼓励。
有些家长遇到老师向自己反映孩子的问题时,回家就会狠批孩子,甚至施以暴力。殊不知,老师和家长的同时批评、指责,会使孩子心里的压力陡增数倍,让孩子感到绝望。所以,当老师找家长谈话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虚心接受的同时,没有必要全盘照搬老师的指令。老师的话只能作为参考,家长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不容孩子申诉、辩解。
比如老师找你谈话反映了孩子的一堆问题,让你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那你回家后怎么说呢?你应该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最近进步很大,表现不错。但是,如果你上课稍微控制一下,少做点小动作,就会更好了。”
孩子很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都渴望得到他人正面的评价。表扬对孩子起的激励作用,会使他越做越好,而过多的批评,则会越来越强化孩子存在的问题,使得孩子越来越严重地朝着负面方向发展。所以对待孩子,哪怕是他犯错的时候,也要多点耐心,多点鼓励。
第三,加强和老师的交流。
每一个人看问题时都有他一定的局限性,老师也不例外。但是,老师为大多数孩子好的本意是不错的,他们一般不会故意为难某个孩子。所以,针对他们的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我们可以适当地与之沟通交流,将你所知道的孩子的某些特点或某些实际情况告诉老师,或者提醒老师他们忽略和忘记了的事情,让他们看到你和孩子努力的诚意,并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方法的不足,加以改正。
第四,正确引导,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心理品质。
孩子的坚强乐观,能让他在受到批评打击时,告诉自己这仅仅是一个小错误、一次意外,不丧失自信。具备了坚强乐观的品质,孩子无论何时遭遇困难、挫折,都会勇敢面对。
最后,教孩子学会理解别人,让其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家长平时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规则,教他学会遵守规则和理解别人。在孩子受到批评和排斥时,教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辩证地看待老师的做法,帮助孩子减轻或消除他对学校教育和老师的抵触情绪,既不产生心理负担,又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正确引导,想办法让其改正,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指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遵守学校纪律,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推荐阅读:
孩子越来越叛逆?别担心,家长可以这样做07-27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09-10
父母写给叛逆孩子的一封信11-01
熊孩子叛逆之路《追捕野蛮人》观后感07-17
家长课堂:叛逆期女孩该怎么教?06-18
孩子不想学习,家长怎么办08-20
作为家长怎么教育孩子10-05
孩子被欺负家长怎么做07-03
孩子撒谎怎么给家长写检讨书10-01
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