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体验式教学法”(共13篇)
1.浅谈“快乐体验式教学法” 篇一
课题:《我们在一起》
孔敏 宁阳县洸河学校
巧引生活之水,感受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成为了必然。本节课《我们在一起》是泰山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5课《我和我的同学》话题一的内容,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感受到品德学科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着手,利用几幅图片配上《童年》这首轻音乐,把校园、教室、学生、丰富的活动一一展现给同学们,引起学生对三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拉进了师生之前的感情,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询问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有什么样的感受?幸福、快乐的感受,除了与老师相处,主要来源于同学之间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层层相扣,过渡自然。
二.联系生活,体验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所以教学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品德学习的归宿。所以,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生活知识与课本内容的联系。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学生感受发生在身边幸福的的事儿。活动1教师从同学们在班级里发生过哪些让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心里暖暖的事情的交流中开始,通过学生交流汇报,得出相互帮助能让同学感到幸福,快乐,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活动2,我结合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排练了一个小课本剧,录成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寻找到幸福的班级体还建立在同学们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中。课前准备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小,对于尊重这个词理解的并不透彻,为了避免没完没了地对学生进行说教,避免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累,而且还枯燥无味,并且还不能取得好效果的弊端,我认为在品德课上,创设各种情境,让师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互相影响,互相交流、深入情境,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亲历进而表达和形成积极爱教育的态度,提升道德情感,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为加深学生对尊重一词的理解,我列出各种情境,让学生来体验,最终让学生明白:尊重就是尊敬、重视、敬重。比如: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倾听;跟别人打招呼时要用礼貌用语,不给别人起外号,不能揭别人伤疤;跟别人约和的时间约好的事,要守时守约;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长辈;尊重人格,不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普通的清洁工,只要是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自己,不要瞧不起自己,要有自信。理解了尊重,再来分析视频中的小组长错在了哪里,如果换做是自己应该怎么处理,从中感受到幸福的班级体还建立在同学们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之上。
活动3 利用课本中三个同学一起植树的图片,谈话探究,相互合作也会让同学感受到幸福、快乐,并结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合作完成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合作成功给同学们带来的幸福,同学们才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成长。
三.强化促进,加深理解
第二个环节中的三个活动都是通过正面强化,感受同学之间幸福的事,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结合课本中出现的图片,让学生做出判断,并分析出理由,通过负面的,错误现象的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尊重、平等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平等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平等对待你,同学之间的友谊就是建立在这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基础之上的。强化促进,加深理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活动延伸,实践生活
如果说课堂活动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那么课外延伸活动便是学生成长的新生长点。《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就是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加强生活、社会体验、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本课中我想对他(她)说这个环节和友谊这种诗歌的颂读,会让学生感悟、内化为行动,在这个充满快乐的校园里、班级里,伸出友爱之手,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在一起,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总之,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品德教育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生活,与社会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训和感悟。只有巧引生活之水,才能在体验中感受快乐!润泽学生心田!
2.浅谈“快乐体验式教学法” 篇二
一、现阶段中学生的群体特征
现阶段的高中学生, 多为95后的孩子。相对于80后, 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 个性更为鲜明, 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独——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的竞争,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从小到大多数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 养成了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情, 在与人交往中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标准, 缺乏协作与团队意识。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更重视的是文化的灌输和知识的学习, 常常忽略了孩子人际交往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体验式的课堂, 能逐渐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合作, 感受团队的力量, 从而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二, 新——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空前发达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同样的年龄阶段, 当80后还在听广播、看电视的时候, “90后”已经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网络聊天了;80后的孩子只能通过阅读图书报刊才能得到的信息, “90后”通过网络唾手可得。各色各样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 电子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 都使“90后”孩子的视野更为开阔, 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比起纸质的书籍, 动漫, 互联网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对于那些他们认为老套和枯燥的事物, 只会让他们听而不闻或自动屏蔽。这就需要运用更为新鲜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他们通过体验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 “熟”——表面上的“小大人”, 人知我知人不知我亦知。当今的中国,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中西文化相互渗透, 传播媒介日益发达, 这种种印记明显的反映在“90后”孩子的身上, 他们更早的了解了社会, 也看似更早的步入成人化。从大自然到宇宙万物, 他们好像无所不知, 然而只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所谓成熟, 还只停留在表面, 实际心智并不成熟, 加上传统文化底蕴的不足, 使得他们只是知道 “面子”却不一定了解“里子”。就好比他们以为看《甄嬛传》了解了一段历史, 却不能分辨野史与正史, 无法判断哪些是真正的史实, 哪些是电视剧的杜撰, 这就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二、体验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历史作为人文科学学科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不能像自然科学学科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实验等方式得到结果加以观察。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使教师更加有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笔者在课堂中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 时间树教学法。
时间是历史学科的骨架。历史是一条由一个个时间点连成的线, 这条线穿起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因此, 学习历史就不能孤立考察单个事件, 而要动态的分析它的前因、后果和影响。对历史时间掌握也就成为学好历史的关键。然而, 现在的学生往往无法将历史时间穿起来, 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就更无从谈起, 有的学生甚至直到高中毕业都不能把中国历史朝代表完整的说下来,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教学的失败。笔者在教学中, 运用栽树教学法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时间, 形成多维的时间意识。以中国古代历史学习为例, 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棵“时间树”, 代表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 树的每个枝杈分别代表各个朝代;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个小组会分到固定颜色的贴纸代表树叶, 每节课学生会将所学到的重要时间和事件记录在树叶上, 下课前2分钟进行抢答竞赛, 答对的小组会将相应的树叶贴在“时间树”上, 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小结, 胜利的小组会赢得小奖品作为鼓励。除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树以外, 还有,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树, 世界历史时间树等等, 这样, 一个学期下来, 班级里各种“时间树”上枝繁叶茂, 学生们对历史时间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有了直观的认识。除了“时间树”外, 我还让学生绘制了“事件树”“战争树”和“诸子百家树”等等, 栽树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 您帮助我们栽的这片树林让我觉学习历史是件轻松又快乐的事情。”
第二, 历史重现法。
史实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历史课所讲授的内容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可逆的, 其中充满着各种偶然与必然, 不能通过实验来观察结果, 具有更强的抽象性, 需要学生去想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通常用语言来进行描述, 然而无论再怎么生动的语言也无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事件发生当时的情景。庞大史实数量使学生疲于想象和记忆, 以致最终游离于课堂之外。因此, 我们经常发现明明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最基本的史实, 到了高中学生仍然没有掌握。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抗日战争进行了多长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重现历史, 让他们在自己构建的历史情境中掌握史实。例如, 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 我将学生分成5个组, 每组选出导演、编剧、演员、服装、道具等, 课前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 让各小组分别将本课涉及的内容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 学生们积极的进行提前预习, 主动参与讨论和策划, 其中一个小组为了演出撒切尔夫人跌倒的样子还专门跟妈妈借来了高跟鞋;另一个小组则采取反串的方式扮演连战夫妇, 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异常高涨。小组表演时, 全班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小组演出结束, 我会适时的加以点评, 并提出与本课考察内容相关的问题, 全班进行回答和讨论,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除了表演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影像也可以帮助学生重现历史, 这就要选择既能反映史实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影像, 例如, 在讲到《近代的维新变法思想》一课时, 我找来近一段时间学生非常喜欢的电视剧《大太监》的两段视频, 其中一段是奕欣给慈禧献上自行车要求推行洋务运动的片段;另一条是慈禧抵制洋务运动的片段, 然后向学生提问:“这里的‘我大清国富民强, 又何须效仿蛮夷’说明了什么?代表了哪些人?”“奕献自行车为了什么?他代表了哪些人?”“你们同意哪一派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展开本课的主要内容。在运用此类影像的同时也要跟学生强调, 影视作品为了戏剧效果经常会将一些人物进行美化,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来还原真相,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此类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 通过亲身参与与互动, 史实被较为直观的呈现出来,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扎实。
第三, 角色互换法。
互动是上好历史课的法宝。历史课堂中, 老师和学生的位置不是亘古不变的, 在很多情况下, 把讲台交给学生, 或者加入到学生的中去, 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 在讲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 依然以分组的方式进行, 分别让各小组讲解从汉到元主要政治制度, 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 且每组至少要出三人以上, 可以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 最后要提出与所讲内容相关问题, 由其他组同学来回答, 而我则会随机加到其中一组当中去听讲, 帮助他们准备讲课所需要的资料, 还会参与回答问题。这样, “小老师们”通过备课和搜集资料, 在掌握了教材上知识点同时, 还扩展了原有的知识面;而我, 通过认真听讲, 了解哪些内容还需要自己根据教学大纲整理与补充;也通过与学生互动, 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 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
三、体验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角色。
在体验式课堂中, 学生是主角, 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首先, 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观察哪些学生积极踊跃, 哪些学生比较安静,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 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被带动并参与进来;其次, 不能只注重课堂体验忽略知识的传授, 我们的学生最终面临是高考, 成绩的提高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教师需遵循教学大纲, 适时的对知识进行整合和重点讲解, 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盲点。
第二, 体验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 应做好时间管理。对于教师而言, 每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通过体验有所收获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提前对时间做好预估, 并对课堂进度进行掌控。对学生而言, 体验式课堂对提前预习的要求更高, 学生需要平衡课后预习历史和其他科目的时间;其次, 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于体验式教学, 毕竟学生最终面临的是高考,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适当的安排授课, 不能过于刻意, 否则会适得其反, 影响教学效果;最后, 学生对体验式教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教师不能操之过急, 应循序渐进, 帮助学生胜任其主角的角色。
第三, 适度的运用多媒体。
图片、影响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 也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然而, 多媒体的运用需要适度。如果只是盲目地罗列各种历史图片, 播放各种动画影音, 只会让学生应接不暇, 注意力分散, 从而喧宾夺主, 失去了多媒体运用本来的意义, 也不符合体验式教学的宗旨。
3.浅谈高中语文体验式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经历某种真实的或模拟的学习情境,从而使身心受到影响的学习活动和方式。体验式教学首先是一种学习历程、过程、动作,其次是内心形成物;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具体指学生亲历某一教学事件或情境,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为、新经验的过程。这种课堂模式主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及引导鼓励,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参悟,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精神成长。体验型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让学生在全程参与的、凸显语文性的“真活动”中,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更好地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呢?
一、加强语言分析,深化理解
语文教学中,其基本形式就是语言文字,只有加强语文语言的分析,才能了解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实行体验式教学,这样就会体会到文章中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把这种感情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可贵。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必须把握好语言的文字形式,感悟字、词、句之间的人物情感,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会理解知识的重点。
二、创设情景教学,感受體会
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是十分奏效的。语文教师需要综合情感、诗意等方面的言语交流,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情感在抒发感情的同时学会感悟知识,增强自身的领悟能力。针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所收集的教学材料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带领学生思考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多面性。在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腾王阁序》中,要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通过描绘洪府集会的场景,结合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出滕王阁在秋天的美好景色。当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时,紧接着切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带着充分的遐想,在对景物描写上体会洪府集会的盛况。通过对“俯仰”的感知,从而设定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在“别”,“序”,“悲”与“执着”时的具体情感。
三、仔细阅读文章,感悟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体验式学习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对教材的相关文本,强化学生朗读能力,在读的过程中对文字“生情”,从读中“悟情”,这样会让学生越读越有劲,在内心深处对文字产生较大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感悟语文的内在含义,这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形式之一,能让学生感悟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
四、相互交流学习,分享成果
利用体验式学习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要在课文中融入学生的个人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特有潜能。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学生参加到课堂讨论环节中,把自己的文学想法表达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讨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对话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优秀之处,教师应积极关注并进行培养,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长处,这样有助于学生与老师有效地交流情感以及学生的情感表达。
五、建立合作关系,体验教学成果
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除了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让学生学会掌握语文学习中的具体技能,在通过阅读每篇具有作家灵感与激情的作品时,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可以分享每个学生的经验、心理状况,积累到更多课堂上接触不到的东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把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状况互相结合,这是经过生命活动中的感受、理解、领会、欣赏而获得知识的一项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使得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更好地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激发生命活力,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熏陶和人生参悟,完善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4.浅谈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 篇四
体验式的英语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亲身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的运用也更为合理得体,通过生活化的趣味作业拓展延伸学生语言学习的时空,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
英语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快乐氛围,让学生尝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学习英语充满激情,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让英语教学更加灵动。体验式教学提倡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充分感受、触摸英语,让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产生亲身体验,架起新旧知识链接的桥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化枯燥乏味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体验,课堂教学必将事半功倍。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体验式英语教学,构建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促进英语教学的和谐共生。
一、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英语情境,引出学生相关生活经验
小学英语题材广泛:家庭、爱好、交友等,大部分的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已有经验,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将大大有益于学生新语言知识的建构。如何在教学中摆脱枯燥乏味的重复训练,将学生引入生活的舞台,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生活背景知识,搭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桥梁,将学生带领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In the library》的教学中,针对“祈使句”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就首先创设了阅览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教师:Boys and girls,we are in the library now.Look,there are some signs in the library.What do they mean?(教师指着事先在教室里张贴的公共标识图片),带领学生一起认识这些标志Dont eat / drink / shout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这些标志,看到这些标志我们应当如何做。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状态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祈使句的表达和使用,还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同时浓郁的生活情境让课堂教学活泼生动,省时省力。
二、设计生活型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体验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英语教学更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活动中运用语言,让学生对所学语言有感性的体验,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临“语言现场”真实感受语言的出现、使用语境和语言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氛围中更多地体验语言,并创造性地理解使用语言。例如在教学牛津《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中,要让学生掌握Is this / that your...? Yes,it is.No,it isnt.的句型。借助学生自己的日常学习用品,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创设了“失物招领”的生活化教学任务活动,学生见到自己的生活用品,兴趣大增。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拿着自己同学的钢笔、尺子、书包等去询问自己心目中认为的主人Is this your...?让学生指着屏幕中的蜡笔、橡皮等去询问××,is that your...?同时老师给学生准备了礼物(可爱的铅笔、橡皮等)奖励给问答得好的同学。然后在活动之后帮助学生总结this和that的用法区别。教师针对学生语言学习的难点,创设了生活中“失物招领”这一常见的活动,成功地将语言操练和语言难点融合在活动中,成功地理解了this和that的区别,成功地掌握了Is this / that your...?这一确认物品主人的句型。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兴趣高昂,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语言知识也就自然而然深刻地留在学生的印象中。
5.浅谈“快乐体验式教学法” 篇五
关于实践教学在组合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经验教学以美国为突破口,以情境为纽带,以思想为核心,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独特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常常能够得到双重效果。所以如何使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生活经验;如何使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理;组成评价,如何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唤醒学生写作激情的原则;如何使用经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找到美国,感受美国,创造美丽。【关键词】组成教学,生活经历,情感觉醒,主体参与,美学能力,培养人们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示或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式教学,由线索提供唤醒或激发智慧的作用。例如,处于问题情境的人将受到某种提醒或遇到某种事情的启发,从而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好,在组成 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到放松和快乐,不吐痰,身临其境或身临其境,唤醒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美学能力,让他们找到美国,感觉美国,创造美丽?nnI觉得你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理;唤醒学生写激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始四个方面。首先,组成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体验在教学的组成中,我们必须刺激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采取美丽的写作画面。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个真正的写作感,但学生经常在自己的人周围,东西,国王,事情就像没有插头,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老师指导学生读这本书没有书,好的生活,唤起学生的爱生活,生活的体验。从习惯挖掘宝贵的东西,感伤的真相,从平凡的地方得到珍贵的东西,发现美丽。写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叶绍涛先生说:生活就像一个春天,文章就像一条小溪,充满丰富而没有用尽,自然流畅的流畅和溅出来打破文章不是一种点缀的生活,装饰,是生活本身。换句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生活。如果你能唤起学生对某种生活的记忆,他们就会激发情感体验,并产生强烈的冲动。为了探索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深的印象,最深刻的体验,而不是一般的日常故意虚构的故事,这种写作自然是一个独特,独特,可以移动的人。nn学生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可以写论文。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亲自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自己的感觉,自然写作有东西要写。例如:我在2011年组织班上观看中国人的活动仪式后,要求学生写一个观点,每个学生都写得很好。因为他们确实感动:刘伟,阿里穆,孟培杰,杨善洲他们的感动和照耀人的荣耀,让学生得到精神洗澡和洗礼。观看后,学生们不能等待记录他们的移动视图。40个孩子的每个作品也让我搬,这是2年学生写的整体水平面为最佳时间。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心的愿望,等待老师醒来。一旦这种愿望被唤醒,他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nn一个好的语言老师,在关心生活的世界的学生的组成,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可以刺激生活经验的活力,使学生能真正回到世界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课程。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语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理想境界。第二,写作教学,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实。例如:石玉军老师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0期)的爱情为真,当自动写作教学案例时,老师抓住了三八的儿子写了自己的信来源,创造了一种氛围,打开心灵,表达自己内在的感觉,以及自己积极的情绪体验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老师的相机表盘上,醒来你不想也使用信的方式母亲谈自己的话吗?学生渴望倾吐写作冲动的心情出来。和老师传递真理,真理也指导学习生活的表达应该基于真实的话。随后,老师建立了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新组成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发信,读信,观察母亲的反应,过程的真实记录。随后由母亲的书面评论,与孩子写一个书面的情感交流。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感觉更深的牵引和释放,这个牵引和释放,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显示良好的感觉和灵魂。一封诚信的信,显示了孩子的感激之情,一段温暖的评论,表达是母亲的举动。通过这个组合教学,让学生理解移动母亲的心,我们必须写东西,说实话,表达真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找到生活的美丽,生活的乐趣,生活的味道,笔流出生活的个性,个性语言,显示无罪,无辜,童心。这种组合教学是真的,可以移动people.nn我在一个专门的歌曲,对母亲的组成的教学类的组成,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增加积累,使学生在故事名人和母亲,着名的散文诗歌试图找出口味,认真思考研究,刺激自己的母亲 独特的爱的体验,独特的生活体验。学生认识到母亲对无私,宽容,包容的爱,他们对母爱的理解从不明白,由母亲照顾学会感谢母亲,每个学生因为他们真正写自己和母亲的独特故事,这写作是个性,触摸。第三,组成评价,鼓励学生和学生作为参与的主要原则,唤醒学生写作激情教师的热情鼓励学生的写作激情。组成评价应坚持鼓励和学生为主体的两个原则。教师不孤单一个人来评论文章,这样的变化往往是低效的。nn鼓励的原则是更积极,更多的赞美,更少的批评,不要嘲笑。在文章评论中,即使一些典型的问题不能指出,而是以真诚和诚恳的态度。好文章应该受到赞誉,并且可以在上课时阅读范文;和不好的文章不应该被责备。否则,这些学生很容易尴尬,因此失去他们对写作甚至语言的兴趣。由于缺乏写作的地方,我们必须分析通过,然后告诉学生改变方法。您不能对课程或玩笑课程发表评论。我们应该努力使学生,特别是穷学生体验到幸福的成功,使他们能够建立写作的信心,并使这种幸福和信心追求具体的行动。学生可以参与评估的组成,你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将一类学生分成若干组,首先做几个训练,教学生如何评价组成,使每个学生对心理的评价原则。然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写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由小组从这组优秀的工作中,让学生们都好,为什么说好的;坏工,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好。在比较,让学生理解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教师指导学生不必对所有方面发表评论,但是关于这一点的讲述必须准时,彻底,分析是合理的,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它,而且知道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学生写完毕的文章,两者及时评论,使评论的有效性写作最大化。最后,老师再次评论,总结了论文的优点和缺点,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班级,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其他文章的亮点。老师在这个组成评价中,不再是唯一的判断,而是第三判断。因为,这篇文章已经对学生自己进行了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相 评论两个链接,老师只是看前两个评论是公平客观的,然后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的评委可以公平客观。因为每个人都是法官,所以在评价别人的文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评价过程也可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找到了美国,感觉美国,创造beautynn在组成教学,只要我们坚持文字到美国,学生的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变成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审美和崇高的审美品味的人。生活中有许多好东西,如埋在地上的黄金,只有挖掘人的奉献才能挖掘出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生活在人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生活,挖掘美国。我们必须善于鼓励学生从美国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来,使他们能够享受美丽的美景,无辜和可爱的孩子寻找美国,到家庭的温暖品味美国,让他们深入人生体验和真实感受,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你也可以带给学生自然 给学生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巍峨高岳麓山,蔚蓝波浪湘江,五颜六色的野花,让学生通过自然的感觉,得到快乐,找到美国,感受美国,美美入text.nnWriting教学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也可以巧妙地拨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丽。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尝文章中美丽的语言片段,让他们沉浸在美国的艺术领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抓住这个链接的阅读,适当的指导,美学感觉自然会流向学生的心。此外,你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阅读一些好书,你可以从美国的内容和形式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刺激审美情感,理解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美学能力最重要的是引导灵感,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美。学生有生命的发现和感知,也激发他们开始想象的翅膀,以获得美丽的感觉。在教学的组成中,创造了很多美容活动,如写作,适应故事。如果你教我的叔叔于乐,我让学生开始想象翅膀,写一个片段,努力移动,民主,语言等描述人们显示内心世界的方式。如果菲利普夫妇在邮轮上是肥胖的财富,他们的言行将是什么?我们的家人没有避开在Le的船,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对方,徒劳,会发生什么?余乐不是贫穷,而是回家,我们等到他在帐棚里,故事会怎么发展?学生很有兴趣,大胆想象,写了很多好的剪辑。这种培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协会,想象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再创造能力。简而言之,使用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构成中,可以唤醒学生的积累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回到世界的日常生活,用自己的生活历史记录。并感谢学生的写作和每一个亮点,鼓励学生写真理,表达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变成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审美和崇高的审美品味的人。
6.浅谈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 篇六
向士敏
(湘潭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湘潭 湖南 411105)
摘要:在中国,星级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本文简单介绍我国星级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的发展状况、优势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瓶颈。
关键字: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
一. 1.体验式营销
根据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书中所述,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是指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在如今温饱富足的社会,人们要买的已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式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伴随而来的“体验式营销”也日趋凸显其重要性。2.艺术营销
艺术营销,即将艺术的理念融于企业的营销实务。艺术营销的倡导人和理论发展着魏涛先生认为,艺术营销因具有营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在推广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力量、口碑效应和文化渗透功能。3.艺术体验式营销
艺术体验式营销即将上述二者结合,发挥其综合优势。
二. 1.伴随着体验式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消费行为日益呈现出个性化、情感化和直接参与等偏好。消费者所消费的已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在消费的同时切身体验到酒店的服务成为消费者新的要求。过去,人们可能迷恋酒店的“星级”标准,然而谁都无法否认,一个酒店千篇一律的空间装修与一成不变的单调服务只能令那些选择酒店服务的消费者感到疲惫。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在体验式经济时代中获得更多的客源?不同的专家、学者、企业每天都在研究消费者,每天都在设想如何为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做一些营销工作。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生活品味和越来越挑剔的今天,“酒店”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仅仅为旅行者提供一个睡觉的卧房,还有可能在住店的同时一不留神,就可能遇上一场艺术展览或是艺术活动。而艺术体验就由此产生。
下面来让我们看一看酒店艺术体验的实例:2009年9月,珠海中邦艺术酒店上演了一场名为“中邦夏季艺术沙龙〃视觉绽放”的艺术沙龙活动。活动现场无处不在的艺术品,给宾客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体验与思考。频繁的展览以及开幕式涌入的人潮,甚至令在酒店服务多年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了难以适应,“原来我们的大堂一直都是非常宁静的,现在来这么多人还真有点不习惯。”而这一切,不仅仅只于艺术有关。
作为珠海众多五星级酒店之一的中邦艺术酒店并未仿照其他酒店以“艺术装饰”为单一商业模式,而是引进“艺术营销”模式,以艺术体验为主题,邀请艺术机构加盟,为消费者带来艺术体验。在中邦酒店为客人提供的客房服务明细中,有一项不用于其他五星酒店的服务,即在每天下午五点,酒店二楼精品画廊都会举行艺术品鉴赏活动,所有有兴趣的客人都可以预约参加。根据中邦集团董事长卫平的理念,艺术应该成为与客人交流的平台,主动渗透到酒店的各个角落。通过这样的方式令入住的客人与艺术品更近距离的接触,产生深度“艺术体验”。
而在这种 “艺术的深度营销”下,中邦酒店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回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入住率,在艺术酒店挂牌后的三个月内突然迅速飙升。终于在8月15日的展览揭幕当天,达到了久违的客满。就连中邦集团董事长卫平当晚空出的总统套房,也马上有客人住了进去。纵观从零九年五月初正式挂牌为艺术酒店至八月这一段时间以来,不仅入住率有所回升,而且原先的一些优惠,比如免收15%服务费,赠送早餐等,也都在挂牌之后一一取消,这相当于酒店价格变相上涨。目前中邦酒店的价位在珠海处于前三位。我们可以说,中邦艺术酒店借助艺术体验式营销改进了酒店管理模式,获得了较大收益。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采取深度艺术营销策略的酒店都能够在短期收到回报。
2.将艺术体验式营销渗入酒店运营,笔者认为有如下一些优势:(1)、利用艺术行为独特的新闻效应,获得社会媒体的关注及报导。
中国的企业品牌营销环境与10年前相比,媒体数量增加了10倍,媒体的价格增加了10倍,广告的数量也增加了10倍,那么也就是是说广告效果被稀释了10000倍。如今的宣传是在万分之一的效果上做创意,所以酒店要在短期内聚集大量社会媒体关注及报道,需要新的“引爆点”。美国人所著的《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一书中揭示了很多事物为什么能流行的背后成因,主要观点就是流行、新闻、口碑是需要引爆的。
一个欲打开市场局面的酒店必须在媒体上有宣传报道,否则,它在市场上就没有机会。那么,应该怎么做公共宣传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公共宣传说明它是第一个,换句话说,努力在一个新品类里成为第一品牌。新闻媒体总是在寻找新闻眼,什么是第一,什么是热点,他们最为关心。当酒店的宣传有“引爆点”,能够产生新闻,它就有了新闻的价值。
而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甚至艺术与商业看似相去甚远的两个行业,也在近年有了相互靠近的冲动。银行、金融机构陆续对艺术投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酒店业也开始涉足。然而在中国,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仍在探索阶段。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会赢得媒体和大众的青睐和关注。
(2)、以“体验式”为出口,攻破消费者心理,强化消费体系。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很多酒店经营者着眼于艺术,而忽略了体验二字。二零零九年四月四日,上海万丽酒店业推出艺术酒店的概念,并在某画廊的策划下,将油画引入大堂,然后中邦集团的董事长卫平认为,上述概念中的艺术酒店只是将艺术品作为一种摆设,令客人观看,被动的填充的酒店中,而忽略了与消费者的互动。
反观中邦艺术酒店,酒店二楼有与某艺术机构合作开办的艺术超市,里面大到电脑,小到信封便签都是某些知名艺术家的授权产品,客人可以任意消费。同时中邦艺术酒店将定期开展艺术讲座、艺术研讨会等,让高端客户体验和享受艺术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专业可靠的艺术专属服务。除此之外,酒店内部设立了艺术家工坊,免费邀请艺术家入住,感兴趣的客人可预约与艺术家交流,观赏艺术创作的过程。甚至在不同房间的器皿,用品都印有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客人如若喜欢可以随时买走。这一切无不将体验二字融于其中。在艺术体验式营销中,“体验”是艺术营销的基础,何以让消费者体验酒店所提供的艺术环节,并从中获得愉悦应是酒店经营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消费者通过体验形成的对酒店的印象,通过口碑传播和主动传播无疑将为酒店的知名度加分,深化品牌效益。在信息泛滥和消费免疫能力逐步提高的今天,艺术体验式营销将是酒店强化消费体系,建立客户信任的一把新的利刃。
(3)、营造和谐良好氛围,迅速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将艺术引入酒店营销中无疑使酒店的品味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在国内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同时,艺术给人以高雅、富有品味内涵之感,一定程度上为酒店营造出一种和谐、审美的氛围。相较同类酒店,更易脱颖而出。
3.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中存在的瓶颈:
(1)、能够选择艺术体验式营销的酒店并需是具有一定档次,且对艺术感兴趣的客源相对集中,有良好的与客人沟通环境的酒店。在酒店与客人的沟通中,交流应该被列入艺术酒店的策划项目中。而这在普通画廊中恰恰是被尽量避免的。画廊并不希望客人和艺术家直接沟通,否则一部分藏家有可能越过画廊和艺术家直接交易。同样,酒店也面对同样情况,但与其采取措施约束顾客和艺术家越过酒店直接联系,不如打破此种局面,提供顾客与艺术家直接见面沟通的平台,为艺术体验式营销多提供一种吸引客源的方式。
(2)、进行艺术体验式营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酒店进行艺术营销的瓶颈还在于难以把握艺术家的资源。通过分析中邦酒店的成功之路,负责人卫平本身就是业内资深的收藏家,独特的身份为其横跨艺术和酒店两个领域创立了便利条件,方便酒店业务的开展。但即使如此,中邦酒店仍需要专业艺术机构的支持和协助,更不用说其他平时和艺术基本绝缘的大型酒店。因此,酒店想要进行艺术体验式营销现今难度比较大。
(3)、除了大多数酒店难以逾越的企业与艺术的跨行鸿沟外,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获取艺术机构的支持,即便在获得协助之后,又如何争取艺术家,使其离开美术馆,画廊,步入商业气息浓重的酒店。众所周知,艺术家对于自身作品总是格外钟情,以保护的姿态避免修动和编排。即使很多艺术家同意进入酒店,将自己的作品放臵于酒店内展览销售,也难免对酒店的安排,如画册的编印、印制等略有意见。
(4)、艺术毕竟是小众审美,艺术品销售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锁定五星级酒店客户群中的艺术品藏家也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如何融入大众商业,还需要长期规划。
4.浅谈星级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的几点策略(1)研究目标市场的顾客体验期望
了解顾客对体验的期望是为顾客候选体验价值的前提,顾客让渡价值来自于所获价值与所付成本的差额,而顾客满意则来自于体验感知与体验期望之间的比较。具有体验营销思维的星级酒店应该在市场调研资料的基础之上,借鉴应用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等理论,分析并测量构成消费者体验的因素,进而明确心理属性的开发倾向,即着力营造与目标顾客心理需要相一致的心理属性。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细分市场上的目标顾客由于其价值的差异要有的放矢、区分对待。而这种情况举例来说可以引用Valene L.Smith 对于旅游的分类理论。他把旅游分为六个种类:种族迁徙(ethnic tourism)、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历史遗迹旅游(historical tourism)、环境旅游(environmental tourism)、消遣娱乐性旅游(recreational tourism)和商务旅游(business tourism)。当然,这种分类也不尽完美,但是这种理论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旅游者有很多不同的目的与需求。而目前国际上对于旅游提出的新概念——Life-seeing tourism,无非是要求按照游客的需求与兴趣开展活动与形成安排,也就是笔者所提到的“研究目标市场的顾客体验期望”。
(2))确定主题,以体验式为导向进行准确酒店定位
准确锁定目标消费者,确定顾客精神感受的核心价值理念:确定除便宜、便捷之外的快乐要素的差异化竞争基点,创造出别具匠心的营销概念。例如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后起之秀七斗星就按此思路运营。确定了“泛主题、体验式”酒店创意,不仅反应了体验商业时代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对“经济型酒店”科学而准确的理解,开创了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新方向。以“80后”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市场,更加标榜个性化、体验、交流、快乐等心理诉求,这就要求经济型酒店不仅仅需要在“经济”上做足文章,更要延伸其内涵。切实有效地输出市场所渴望获得的附加价值。“泛主题、体验式”的概念迎合了目标市场的需求,这无异于为企业的发展贴上了难能可贵的亲合力。
“主题”在这个时代来讲已不再陌生,或许对于旅游业来说,“主题公园”是我们所能第一想到的相关名词。但是目前在我国的主题公园中存在着很多的经营不足,在笔者看来是对于“主题”两字的不深刻理解而造成的。“主题”是变动的,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在韩国知名的“乐天世界”除了“大型室内游乐场”这一看点外,经营者十分注重文化的渗入和主题的利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题而针对于这一时期大多数的顾客需求,例如“情人节主题”“儿童节主题”“圣诞节主题”,这些都越以一月为周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性,是其吸引顾客、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而这种理念完全可以加以改良,运用到星级酒店的艺术体验式营销当中去。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中,星级酒店在笔者看来可以全部囊括进去以满足顾客的全方位需求,然而在旅游的瓶颈中,游客往往只会光顾一个酒店或景点一次,原因就是作为观光,同样的地方无需体验两次,而如果我们按照艺术主题的变化,开展良好的艺术体验式营销就有利与打破这种局面。
三.
7.浅谈初中数学体验式模式探究教学 篇七
1.体验式教育的来源
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它最早出现在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Outwad Bound),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体验式培训,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显示出突出的优势,各式各样体验式培训机构和公司应运而生。同时,体验式教育在广大的大、中、小学也得到推广。
体验式教育是教育人根据德育的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教育场景,让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和体验内化成个人的知识能力、道德意识和思想修养,在反复的教学体验中构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未成年人在教学体验中主宰自己,修正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去构建社会与时代所希望他们拥有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时代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此来获得个人的成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体验式教学的现实实践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记忆的规律,通过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实践或重复经历的现场情景和机会,表现或再现、还原教学现场,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自教学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构建知识框架、发展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老师产生共鸣,对于课程产生情感、声称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扩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这种方式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学生可以由教学体验中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上应用的原因及其过程
1.原因
在我国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很好,但是在上了初中之后就会被其他同学超越,并且,这种现象在越高年级越明显,其中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没有好好学的问题。其中,还有初中数学知识的原因。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一脉相承的内容,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初中数学承接了小学数学的内容,并且进行了延伸和扩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注重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应用,同时,更加注重解题技巧的使用,如换元法,配方法等中学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也就是会更加接近数学的核心,就是研究数学的主要思想与方法。
并且,初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知识难度上、范围广度等等上,相较于小学数学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初中的学习生活比之于小学也有了难度,初中课程增加,学生在学习一门课上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初中老师在课堂上有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时就不会像小学时在一个知识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反复讲述。所以,非常需要同学自己去消化吸收知识。但是学生在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时却无法抽出身来,最终导致知识的吸收不彻底,从而花费了时间却没有良好的成绩来作为回报。也使得教学的老师产生挫败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想要成功,这是非常让人沮丧的一件事。并且,同学和老师也会产生误解:老师认为同学没有好好学习,从而导致了如此后果;同学认为老师过于苛责,认真学习却没有好的效果,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的错啊。最终导致学生和老师无法良好的沟通,产生了信任危机,使得后续的教学无法良好的持续的发展!
所以,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说它是必要的是因为初中数学的变化,而说它是应该的是因为初中生的特点。
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表现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就产生了诸多与其他年龄阶段非常不同的特点。有特点如下:初中生生理的成长,使得他们产生了成人感。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与一切事物的反对和对长辈的不顺从,认为自己就是真理,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表现在心理上,就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理论,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极易偏激。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各方面发育又相较于小学有了很大的进步,观察力、耐心、逻辑能力和抽象表达能力都有了发展。同时,相较于成年人,他们的思维跳跃度和独立创新能力都极其让人叹服!
以上综合来说,让在初中数学学科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
2.过程
体验式教学包括四个阶段:亲历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情景的阶段。形成阶段。即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检验阶段。即个体在新情景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观念或概念,以此产生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并且不断产生循环。
在苏科版初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解释数学知识,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他一定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与此同时,因为心里有了一种责任感,所以对待这项学习任务,他的态度一定非常认真。拥有这样的过程,结果想必也会令人满意。
三、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渐扩大。在讲求与国际接轨的今天,面对国外体验式教学越来越发展的现状,中国体验式教学的实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8.浅谈幼儿园体验式教学 篇八
关键词:内涵;意义;特点;实施
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坚固基石,幼儿教育更是根本中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所展现出来的形态多种多样,这也对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观的变更,将过程与体验提到了突出地位,可见体验式教学势在必行。
一、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主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出发,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实现感悟的体验,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幼儿的情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实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亲身领悟知识、感受情感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具有重要的幼儿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
二、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如今的幼儿园教学很大程度上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话语权的缺失与移位,使得幼儿教学中教师成为强势权威者,幼儿在教师的专制管理下被控制,被动接受知识。幼儿学习“主体性”的缺失,使之成为知识的被动受体,思考与体验远离了这些幼儿们,造成了幼儿无法表达自己意愿的不良模式,也严重打击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其浓烈的学习兴趣。
三、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幼儿的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学目的具有动态生成性,强调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亲身的感受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内容上,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爱好,立足于幼儿的亲身经历,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贯穿到教学内容中来,实现生活实践同学习的结合,这样的教学不再单一,不可感知。
组织形式上,幼儿园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幼儿的独立性与师生的合作性之间的统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个体活动,师生之间也需要有合作与交流,幼儿与幼儿间可以合作学习。
四、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1.教学情境的创造
情境不仅仅是黑格尔所提出的美学概念,更加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人处于自然环境中,可以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优美的自然景色会愉悦人的身心。情境是可以引发主体的情感体验的环境。
体验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情境的凝练与升华。幼师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创设出真实的或者是虚拟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能够在情境中感受生活,学习知识、技能、情感等,实现对其独立人格的塑造,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思考,提升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
2.深入体验探究过程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探索事物本源的最热衷者。先天的探索欲望,引领着他们精力充沛地对身边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索接连不断。这种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良好的中介物。而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起源于对实践的感知。只有感受到、接触到这种吸引幼儿的事物,幼儿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去主动探索。幼师作为引导者,理应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可以激发幼儿求知欲的体验情境,帮助其学习。
3.表达、交流与讨论
在幼儿园体验式教学中,幼师在创造体验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幼儿将这种体验结果转化为幼儿的体验经验。体验不是简单的想象,更需要进一步的反思、消化,理性成分的介入,才是真正的体验。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体验需要同周围的人进行分享,同幼师、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可以帮助幼儿们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也使得体验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洪泽珠.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3):61-62.
[2]丁燕.試论幼儿园体验式教学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2010(10):103.
9.浅谈“快乐体验式教学法” 篇九
《生活中的透镜》课例研究报告
一:课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能否成功推进新课程的关键。课程改革使教材趋于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文化的地位渐趋动摇,教材的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使用着新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跳不出旧的依纲靠本框,感觉新教材不好教了,知识不系统了,结论不明确了,自己很还适应,甚至很茫然,很苦恼。
当我接到区里研讨课的时间安排,按教学顺序刚好上到《生活中的透镜》或者《透镜成像原理》,老教材中一直是先讲《透镜成像原理》,然后再运用的实际生活中讲生活中的透镜,可现在新教材把生活中的透镜提前了,先从生活中认识透镜,有了透镜的体验,带着问题走进下一节的学习,即探究透镜成像规律。面对这样的调整,教师有些疑惑了,没有讲原理,学生能理解透镜成像特点吗?没有成像原理能理解实像和虚像的成像原理和区别吗?觉得新教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本节是光学的重点知识,亦是难点易错点。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确定了我的课例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体验式学习
二:研究团队和行动计划 1 团队
胡旭东 哈思丹 高波 林立 蔡元华 张翼研究行动
研究方式:课例研究
课例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 作课教师:谭群 3 行动流程
课前研讨 二次备课 课例展示 课后讨论 再次备课 课例展示 课后再研讨 教学反思 理论聚焦
三:行动回顾 【课前研讨】
当备课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怎样利用新教材把生活中的透镜讲透,让学生真正实现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时,发现本节内容虽和生活息息相关,但面向全体同学,是否能很好的掌握各透镜的成像特点,让全体同学参与到生活中的透镜的体验中,在没有透镜成像原理的铺垫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还是有点疑难和困惑,我们一起对比老新教材的编排,明确教学目标,一起研究,一起商讨,知道了: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平台,即本节内容生活中的透镜3 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联系实际,动而不乱 4 教师要做好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两次备课】
(1)个人备课:首先由我独立备课,通过对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我知道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
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本节内容刚好与生活联系紧密,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经验理解生活中透镜的应用,透镜成像特点,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为后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铺垫。
明确课程标准,我继续研究教材,介绍生活中的透镜,要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是有用的”,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实践,体验生活中的透镜,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以及通过体验生活中透镜成像特点的不同,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应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透镜成像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学会交流,学会思考总结,主动获取新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备课的同时,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如:本节课内容不仅多,琐碎:有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4块知识的内容,还有实像虚像的易错易考不易理解的内容,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已经有4块知识内容,新教材还把实像虚像的成像原理用光路图显示出来,它肯定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没有成像原理的学习背景下,虚像虚像在这这节课中究竟讲到怎样的程度?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
(2)集体备课:在办公室里,备课组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根据我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大家解决我个人备课的困惑,大家研究决定首先要尊重教材,就是在施教时按照教材设计的流程,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进行施教,其次,因本节内容的多而繁琐,提出了以后面一节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光具座为导索,有序的进行教学,这样既能让整个教学有条不紊,教学思路清晰,而且能让学生从感官上再次体验透镜成像特点,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个很好的铺垫。集体备课中大家既达成了共识,:又产生了分歧:1:只讲生活中的透镜,并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起讲出来,将实像虚像及其习题再另增设一课时进行讲解,这样能把生活中的透镜讲的更透彻。2:在本节内容中把实像虚像一起讲解,让学生对透镜成像特点有整体性体验,对于照相机的原理在后一节的学习中在继续加深探究。
最后根据集体研讨情况决定先按顺序往后上一次,看时间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再上区里研讨课。
四:第一次上课的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实像、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据生活中亲身拍照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2.经历投影仪的现场工作,了解投影仪的原理;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得出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的透镜的现场使用,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体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特点的认识。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2.对实像和虚像形成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幻灯机、望远镜、眼
镜、显微镜、胶片、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过相机吗?它最重要的光学器件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透镜这样的光学器件呢?
学生回答,展示图片、实物„
师:凸透镜有两种作用:改变光路使光路发生偏折和成像。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凸透镜的成像应用,了解它的结构和原理
新课: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提问:给武汉著名景点黄鹤楼照相,景点黄鹤楼是怎样进到相机底片上的呢?(提示从光路上思考)
生:景物的光通过镜头到达底片
师补充:光源的光到达景物,经景物反射后通过镜头,最后成像在底片上。
[师演示一]:给蜡烛照相
师:照相的景物 镜头 底片分别是什么?
生小结: 蜡烛相当于照相时的景物
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光屏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师:(1)物像镜头三者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光屏即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即像距,蜡烛距镜头的距离即物距,观察思考:照相机成像时,物距相距是什么关系?(3)看光具座上,像比物大,还是比物体小?(4)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5)怎样观察像的左右是否相反?
生:物像在镜头的两侧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照相机的成像,像比物体小 照相机成倒立的像
可以通过向左吹烛焰,看烛焰往那边偏来判断。[生演示 观察并小结] 向左吹烛焰,光屏上的像往右偏,照相机成左右相反的像。2 照相机的结构和使用
小组观察讨论照相机的结构并讨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还凹透镜?(2)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既能照全身像又能照半身像?由相机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怎样决定的?
(3)照相时有时照片很白,有时较暗,是怎么回事?又由哪部分结构决定?(4)相片是如何得到的?
生: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照相机中的调焦环可以让镜头前移和后缩,镜头前移,像会变大,能由全身像变半身像。镜头后缩,像变小,可由半身像变全身像。
光线强时,照片很白,光线暗时,照片很暗。
教师讲解:光圈环控制通光面积,快门控制通关时间,在照相时,光圈环和快门共同配合,控制进入相机的通光量,使底片达到合适的感光程度。
教师讲解:来自被摄物的光经照相机镜头会聚在胶片上,胶片上有感光物质,胶片曝光后发生化学反应,景物的像记录在胶片上,经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底片冲印得到相片。
小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指光屏上能接收的像)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过渡:凸透镜只能成缩小的像吗? 二:投影仪
对比照相机,观察投影仪的结构 结合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思考
(1)物距像距的关系?物距小于像距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_____,屏幕相当于______?凸透镜 光屏(3)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师演示二]
对比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结构
(1)投影仪中的平面镜有什么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途径,是胶片成的像出现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
(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那我们要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胶片应该怎样放置?
[学生演示],胶片倒放使屏幕上出现正立的像。三:放大镜
师: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像吗?
[学生活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看指纹。
师提问:(1)放大镜的实质
(2)放大镜成像时,物像还是在凸透镜的两侧吗?(3)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生小结:放大镜的实质是凸透镜。
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教师补充:成的虚像,光屏无法承接)教师演示: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提问:放大镜的实质是凸透镜,那能成缩小的像吗? [学生活动]看远处的教学楼成倒立缩小的像。
提问:凸透镜既能成倒立的也能成缩小的像,既能成放大的又能成缩小的像,由什么因素来决定?
生: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决定成像特点。四:实像 虚像
小组讨论:实像虚像的区别
实像:光屏能够承接的像,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光屏不能承接的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板书设计: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二:投影仪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
投影仪中的平面镜作用:改变光的传播途径,是胶片成的像出现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
三: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实像 虚像
实像:光屏能够承接的像,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光屏不能承接的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五【课后讨论】
听完本节课后,大家针对此课展开了交流讨论: 好的方面
一:联系生活,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物理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问题尽量让学生来思考回答,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养成思考,交流,沟通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小结实现知识的应用。
二:思路清晰,利用光具座为导线,既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铺垫,又让本节课干净,清晰。为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提供了直观的感受,加深成像特点的理解和记忆。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逐步获得新知,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观察,对比的学习方法。值得思考的方面 四:本节把照相机的知识讲的很细很全,很完整,以光具座来理解原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学生仅通过观察光具座上的成像特点,当时确实也能理解知识,但是这个知识点是中考中易考易错的知识点,仅通过观察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很难把知识点应用,或者还有很多同学下来可能就忘了本节课的内容,下来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记忆本节的内容,这样没有很好的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五:
本节课注意了学生的观察,讨论,思考,联系实际,但是学生的体验环节不是很够,比如:照相机虽然生活中学生都有体验,但平时的体验中是没有思考活动的,能不能把照相机拿到课堂上来现场体验呢?变体验变思考,把无形的体验教学用到课堂上,教学效果肯定要显著些,同时也要主要如果加入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的体验活动放出去了能否很好的收回来也是要思考的问题。六:
照相机的内容全了,细了,但是它的成像原理学生又是后面一节的内容,学生还没有学,提出物距像距的问题,学生对于这样的知识是否会一知半解,到后面的学习中是否会像没有煮熟的饭再次加工时就很难再煮熟了,这些很细,有深度的知识是否放在讲完了成像原理之后再来讲解,前面先只让学生体验凸透镜成像特点,从体验中理解并当堂记忆当堂课所学的知识,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样把前面内容节省下来的时间,讲解后面的实像虚像,并把实像虚像的知识点通过光路图的演示一次性讲解透,因为这个知识在后面的新课中是没有再现了。
六【再次上课】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初步判断实像、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亲身拍照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2.经历投影仪的现场工作,了解投影仪的原理;3.通过光路图的展示,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和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的透镜的现场使用,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使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2.对实像和虚像形成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幻灯机、望远镜、眼
镜、显微镜、胶片、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过相机吗?它最重要的光学器件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透镜这样的光学器件呢?
学生回答,展示图片、实物„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凸透镜的几种应用,了解它的结构和原理 新课:
[演示一]:取下幻灯机的镜头,把投影片倒插上,在屏幕上不能成像.再装上幻灯机的镜头,屏幕上出现清晰的倒立像.师:.猜测刚才所加的镜头是什么透镜?怎样判断?
生:凸透镜,可以把它置于太阳光下,改变镜头到光屏的距离,如果光屏上能出现很小很亮的光斑则证明是凸透镜
师:.凸透镜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生:凸透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和成像,在这里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像.[演示二]:光具座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把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中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改变光屏到凸透镜的位置,使得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师:请同学们观察蜡烛此时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并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回答下面问题: 1.光屏上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
生:蜡烛此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的,缩小的像,说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生:活的中的照相机,摄影机都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学生活动一]:在我们桌子上就有一台老式照相机模型,各小组仔细观察并讨论 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各结构对应的作用? 生:镜头—凸透镜,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像.调焦环——调节镜头前后伸缩,照出远景和近景 机壳——形成暗箱
底片——相当于光屏:承接像。
师:来自被摄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胶片暴光后发生化学反应,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回答得也很好,我们掌声进行鼓励.师: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原理,生活中除了刚才看到的照相机还有哪些应用? 生: 数码相机,摄影机,他们的成像原理和普通相机相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象。演示课件:展示生活中从最古老的相机到现在先进的各式各样的照相机,摄影机。
师:现场就有一部数码相机,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它的成像特点,谁愿意当我们现场所有同学的摄像师呢?(学生给全班同学照张集体照,再找一个同学给刚才拍照的同学照张单人照)(现场气氛活跃)
师:数码相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像?怎样理解缩小
生:数码相机成缩小的像,因为最后数码相机取景器里看到像比实际的人远远小,所以数码相机成的是缩小的像。
师2.回忆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可以取景器里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原因是,数码相机里有一个五棱镜结构改变了光路,使最后看到正立的像 演示课件:
二:投影仪 过渡:
师:刚才拍的照,大家想看吗?像太小,后面的同学看不到,能想办法让大家一起欣赏吗? 生:想看,可以通过投影仪让所有人一下都看到照片。(学生回答很积极,热情很高)
师:把前面现场照的照片连到电脑,通过投影仪放大,教室气氛活跃,教师对学生的照片给与充分肯定。师: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生: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师:我们还是通过光具座来演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光具座上保证凸透镜位置不动,让物体适当靠近凸透镜,使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教师演示:光具座上投影仪成像原理
1.光屏上有什么现象?
2.生活中的应用就是投影仪,投影仪的原理? 教师演示: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 提问:要想观察到正立的像怎么办?
投影仪要想在屏幕上成像怎么办? [学生活动]将幻灯片倒插到幻灯机里。演示课件:学生观看各种生活中的投影仪 过渡:凸透镜能成正立的像吗? 三:放大镜
教师演示:光具座上放大镜的原理
师:光屏上能承接到像吗? 眼睛能看到吗? 看到什么特点的像? 说明什么问题? 放大镜的原理?
生:光屏上没有承接到像,但是通过眼睛能看到像,在实际蜡烛的后面又一个正立放大的蜡烛的像,说明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也是放大镜的原理。[学生活动]放大镜看底纹,看字 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放大镜
[学生活动]小组通过装水的烧杯看字,通过水滴看字
[学生交流]装水的烧杯或者矿泉水瓶把字放大了,通过水滴看字,字也是放大的。四:实像虚像
小组讨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除了是否正立,是否放大,还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照相机投影仪的像光屏能承接,放大镜的像光屏不能承接。师:1.实像、虚像有什么区别?能否用光屏承接;
2.实像为什么能用光屏承接? 演示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师:有光线到光屏吗?实际光线吗?实际的什么光线?眼睛能看到吗?
生:由实际折射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有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眼睛能看到。3.虚像为什么光屏不能承接?
师:有光线到光屏吗?光线会聚到一点成像了吗?
眼睛能看到吗?为什么?有光线进入人眼吗?眼睛看到的像是真实的蜡烛吗? 生:有实际光线到达光屏,但是光线没有会聚在一点,不能在光屏这一侧成像。眼睛能看到,因为有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但人眼总感觉光沿直线传播过来,所以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人眼看见的虚像,师小结:实像是实际折射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眼睛能看到像.虚像是实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眼睛能看到像.生小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的的虚像
提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吗?
[学生活动]放大镜看远处的景。
师:凸透镜什么时候成怎样的像,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当堂练习
1.下列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2.物体通过下列光学器件可以成放大的实像的是: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3.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工作在 教育 前线的青年教师,深知落实在课堂的重要性,而备好课,上好课是落实在课堂的 前提。作为一名年轻 老师,上好课,上出特色课,是需要经历磨练,不断给自己学习的机会,上公开课是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在前后一周的准备和最后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很多:
一:抓住学习的机会
公开课:展示给区里所有老师,自然是要精心准备,把很完备的课展示在老师面前,那完美的课是怎样形成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精心备课,研究教学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怎样上好课,在整个过程体验才是最真实的,为什么从第一次备课,到最后的备课,虽然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中间的教学过程形式多样,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才适合学生,教材里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好好研究,才能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很好的用好教材。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为了上好课就得大量的查资料,思考,一次上好了一节课,一生上好了无数节课,到后来,课课都是经典,课课都是好课。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也让物理知识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水凸透镜等带到课堂,通过富有启迪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学生兴趣高,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很好的调动其积极性,活动对其来说就是享受,愉快的体验,从当堂练习和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看教学效果显著。
本节课以幻灯机成倒立的像导入新课,引发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先入为主,让学生形成实像是倒立的的知识认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热情和动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照相机生活中学生都会用,都喜欢用,现在把照相机带到课堂上来用,对学生而言很大的兴趣,再用照相机给正在上课的同学照相,这下全班的积极性都提高了,好多学生专门摆了个姿势来拍照,最后拍下的照片,利用现代的投影仪直接放大,让所有同学老师都看到自己,它们的兴趣又再次得到了提高,有了兴趣,有了亲身的体验感受,理解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的实像一点都没有问题。
对于放大镜,看指纹,看字,利用水滴,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来观察放大现象,最后看窗外的景物又再次引起认知冲突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全课的设计都是在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下完成,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研究教材,用活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活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学生都寻找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
10.利用体验式教学 篇十
五井初中 赵奎菊
“压强”概念是“压强与浮力”教学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的性质的基础,所以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
先说一下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课堂实施的操作要点是: 首先是学生活动:
1、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
2、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
3、吊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让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且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不同作用效果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压力作用效果的含义。并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些因素会影响到压力作用效果,为后面的猜想做好了铺垫。其次是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已有感知,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想影响的因素。并且围绕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选择器材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乐趣与创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器材,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实验前提示学生这些注意事项
1、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力的作用效果?
2、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3、在压力相同时,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最后是分析结论与评估环节:
11.浅谈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课程 生活体验 角色体验
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可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如何进行体验式英语教学?
一、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氛围与学生文化体验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新目标英语教材题材广、生活意识浓,多是以主题Topic为纲编排学习内容,如交通、职业、家庭、学校、朋友、运动、爱好、购物和动物等系列话题。大部分话题都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但各教学主题间梯度过大,有的主题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有的教学内容含量过大,有的内容又太简单而缺乏挑战性,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拓展。教师应考虑怎样把教学内容自然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性重复训练,将学生引向生活的舞台,营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氛围与学生体验相得益彰。
二、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
1. 活化教学内容,拉近教学主题
活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教参,而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教学任务、题材特点、学生水平和自我教学风格,大胆地将教材解析成生活的点滴,拉近教学主题。例如:在进行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绘画调色大赛,使学生在调配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巩固了各种颜色的单词。
2. 尽心设计话题,促进真实交流
以话题为主的教学方法倡导者认为,如果学习者对有关话题表现出关心和兴趣,他们就更容易产生使用新语言的欲望。例如:在以数字为主题的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说出110、119、120等公用电话号码,以及交流phone number等这些比较简单、直接的话题。在以身体部位为主题的教学中,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的话题是: Who is older / taller than you?Who is strongest in your family?以上话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交流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促进了真实交流的实现。
三、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1. 灵活构置课堂结构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紧课堂活动时间,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从语言知识的引出到话题情景的设置,巧抓机遇,展开联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其在学习、巩固、应用和创新语言知识过程中,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活动中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水平,结合授课内容,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指导性的问题。同时课堂设疑和提问有助于师生间信息交流与反馈,推进教学流程迅速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活动的契机,恰当留出空白,从而启发学生放飞想象,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境界,实现词、句、话的和谐与飞跃。
3. 努力拓宽学习渠道
学习方法的探究与交流对于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讨、研究,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真正“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既要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又要讲究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让学生以学为乐。采用游戏、竞赛、表演等丰富的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灵活多样地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英语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使课外活动与角色体验相结合
英语课作为一种活动课,不仅体现在课堂中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实际条件出发,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唱歌、朗诵、讲故事、表演、两分钟演讲、英语角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现,每当学生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角色和具体任务后,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大大增强。他们为了使角色表演成功,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会以极其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和技能的学习,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为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从而准确、流畅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关爱每个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争取成功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动人进一步努力,追求新的成功。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主动地去争取成功。
总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体验、去交流、去发现、去创新,这才能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浅谈“快乐体验式教学法”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 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课, 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 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教学模式缺点也渐渐显现了出来:压抑的课堂氛围压抑, 学习效率极低,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罗列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 学生则忙着记和背, 没有思考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的生活和学习步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广大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给教师和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 在改革的道路上, 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既有学习兴趣, 又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以学生为本”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目标, 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得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能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互动体验式”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崭新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教师应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等问题进行探索。其中, 按照新课程理念“教什么”“为什么教”虽然非常重要,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怎么教”同样有着深远广大的内涵。研究“教什么”和“为什么教”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 “倡导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培养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 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的理念和策略, 给我们在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而“互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给我们初中的历史教学提供了新途径。
“互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 推选小组长, 由小组选取课本部分, 由组长分工, 大家一同寻找资料, 熟悉内容。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从准备到讲解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和讲授材料这个完整过程, 充分体验了作为老师的不易, 也更加感恩, 懂得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工作成果。同时, 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最后的教师总结这个过程, 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不断探索的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互动体验式”教学方法, 教师只起组织与引导的作用, 使学生享受到了充分的自主权,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种崭新模式将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初中历史课堂开展“互动体验式”教学的途径
1. 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努力。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向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前提就是要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这样才能让“互动体验式”教学顺利开展。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对“互动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特别重要。情感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气氛的轻松平等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这无疑能激起学生积极上进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的自信。反之, 师生之间关系紧张, 学生会厌恶学习, 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历史知识内容, 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多种“互动体验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传统课堂中一直在讲台上讲课, 学生则坐在座位上听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课程改革后, 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很多互动元素, 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经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有时候甚至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再加上现在已是网络社会, 信息的传递速度极为迅速, 任何历史知识或者事件, 只要按上几个键盘, 就可以轻易获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动的地位,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兴趣。比如, 在讲解一个历史事件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询网络预习书本。然后,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体验当老师的感觉, 让他们走上讲台, 开发他们的潜力, 展示预习成果, 给台下的师生讲解自己预习的课堂内容。在这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参与课堂的感觉, 这种感觉和以前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的感觉完全不同。同时, 学生在主动预习、自己准备、上台讲解的过程中, 激发起了想要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在“互动体验式”教学的第二阶段, 教师可以让台下的其他学生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并让他们分组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就很自然地营造出一种热烈互动、和谐融洽的氛围。最后, 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强化讲解和要点补充, 对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和鼓励, 进一步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效。这样,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既吸取了知识, 又锻炼了自习能力、综合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纠错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
三、结语
13.生活体验式教学法初探 篇十三
西华二中:李祥慧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提出
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从道德、体验上的“认同”向道德观念上的“应当”过渡的过程,所以,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时的答案。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殊性和近几年来中考开放性题型的不断改革,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在体验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根据有关的学习理论和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
“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笔者提出了“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的“体验式教学法”,在实践中围绕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二、体验和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一个概念。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可以追溯到被称为“解释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狄尔泰那里。他认为体验是一种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体验者与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体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源于人的生命深层的对人生重大事件的深切领悟”。心理学上认为,体验是“特殊的活动,是改造心理世界的特殊工作,是旨在确定意识与存在之间意义联结的工作,其总的目的是增强生活的理性。”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看,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和生理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已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验式教学”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笔者认为,就这一方面而言,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往往优于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法”。所谓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而经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切身体验,将人类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形成对前人经验的再认识、再创造,进而成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可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
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实践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课堂上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与体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中进行学习。
2.让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接受在生活中早已有的概念并在活动中运用,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体验”与“认识”的交互作用,促成自己行为和认知的统一。
3.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氛围。
4.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四、“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特别是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体验式教学法”围绕这一目标,在操作上坚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设置情境、感受联系、思考讨论获得体验,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将学生的体验上升为个体的经验。这一过程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此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
在几年大量的“体验式教学”案例中,笔者概括了以下几种常用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操作方式。
(一)情境体验法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体验,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问题情境体验
问题情境体验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喜欢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特别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学习《公民的著作权》这个内容时,笔者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香港作家金庸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
著作《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拍摄权让给中央电视台,请问他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收取这区区一元钱呢?”这具有趣味性的设问,最能吸引学生,学生就会急于寻找答案,想弄清楚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理状态就形成了。
2.艺术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这个框题时,让全班学生一起诵读书本上一段话(“母亲对孩子这样说:——你是我生命的延续,你是我生活的动力。因为有你,我明白了责任的含义;因为有你,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你是我的骄傲,你是我的希望,愿你的人生更精彩。——亲情化成水,滴滴润幼雏。风雨伴儿行,只为早成才。”),同时播放音乐背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3.漫画情境体验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作用。巧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个内容时,课前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把四种情绪类型画出来,上课前作为导入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漫画情境当中,从而加深对“喜、怒、哀、惧”的认识,调动了课堂气氛。
(二)生活体验法
生活体验法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生活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在学完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这一框题后,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剪一次指甲或洗一次脚,要求完成后父母写一个反馈意见;最后学生写心得。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框题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角色的感受,练习“承担”相应角色的义务,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学会选择和判断;让学生在道德冲突中探寻和建构;让学生对善恶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准则。角色体验,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预演。
在讨论八年级下册《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个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于是课前让学生分小组编写一些销售场景,在上课的时候全班分成四大组派代表对场景进行模拟和演绎,通过学生的模拟,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到销售者和消费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其从中获得的体验无疑要比教师在课堂上乏味的说教强好多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阅读体验法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因为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多阅读优秀作品,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在学习到八年级下册《珍惜我们的学习机会》这个框题时,面对我们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小孩,由于他们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靠股份和出租房子获得收入的,小孩自小没有生活压力,家长的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科学教育小孩的方法,所以小孩缺乏学习动机,普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畏难情绪。根据这些客观原因,在学习这个内容时,笔者选用这样一段话供学生阅读:“读书虽苦,乐在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那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却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芳香,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得到的。”学生阅读完这段话后,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重点围绕“学习的甜”来进行探讨。课后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反思,从一篇篇的反思可以看出学生似乎经过这个阅读材料的学习,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的有部分学生还制订了学习目标。
五、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思
1.由于各个学生间存在种种差异,其水平不
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其体验也各不相同。
在教学时,笔者认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的尊严。一方面,不能用成人标准简单粗暴地评价学生;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2.体验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积极的体验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愉悦感和充满激情;而消极的体验则使人产生挫折感、懊丧感,对事物失去信心。但消极的体验在科学的引导下同样也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成为动力,使人充满斗志。
3.设计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教学过程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