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2024-08-21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共11篇)(共11篇)

1.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篇一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心在现实中平淡而满足。整日就活在自己亲手编织的幸福中。一遍一遍告诉自己:好着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中秋来临时,细数身边的幸福。祝愿老父亲身体康健,祝愿一双女儿健康成长,祝愿自己夫妻没有猜忌,祝愿一家人和谐美满。我觉得,日子吧,还是很好,很甜蜜的。甚至,都觉得,那些相思的句子,多半可能就是文人们年轻时的烂漫之作。最好的中秋,就是没有思念。你最亲的人就在你的身边,多好啊。

在微信群里,看到了一组照片。那是一位教授自家的中秋照片。照片中是满桌的贡品和温暖的烛火。教授是爸爸级别的。他的父亲是前两年去世的,留下了年迈的母亲。还有一张是风烛残年的老妈妈跪拜的照片。啊!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我居然已经暂且忘记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刚刚离开我不到两年的最亲爱的人。我真是个不孝的女儿啊!

妈妈的一生,真的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小时候的辛勤抚养,回家摆在桌上的饭菜,早上上学黎明前黑暗里的身影,等公交车时亲吻妈妈的脸庞……这些美好的画面,深深地印在记忆里,永远温暖着女儿的心灵。然而最后两年里,母亲因患脑萎缩,逐渐混乱了思维。我们母女的快乐就减少了很多,长期没法说悄悄话了。那天,下班回家,母亲被老父亲扶坐在椅子上,紧闭着眼,再也没有醒来。不过,妈妈坚强的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虽然是以植物人的状态。但到现在,我都坚信,她还是有一点感觉的。因为,我看见过她流泪。我相信,每一个妈妈,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女儿,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无奈,告别是最终的结局。妈妈坚强的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让我慢慢地接受这一切,接受她的离开。直到那天早上,我伏在她的耳畔说:“妈,我怀孕了。这次,我一定坚强的把她生下来。”不一会儿,她就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她是放心的走了吗?我长大了!妈妈鼓励我、给了我更大的生活的勇气。

“妈,妈妈……”,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我试着叫出了声。这一辈子,我再也不能站在您面前这样亲的叫了。而且,令我难受的是,这种情况又永远不会改变。晚上,我就梦见了母亲。她还是那样的病态。醒时,母亲留下的压力和负担分明还在心上。

添了二宝,平时很忙,也累。心态改变了很多,平和了不少。对母亲的思念啊,也像是没有那么的强烈了。可是,在这样一个午夜梦回的深夜,在这样一个传统佳节,用文字纪念一下妈妈,任眼泪流上一回。明天一早,摆上供桌,磕个头,继续忙碌的生活。

2.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篇二

其中以《背影》最为突出。作品紧扣父亲的“背影”, 叙写了一系列朴实而生动的琐事, 融真情于叙事中, 细腻而真实地展示了困境中的慈父形象以及父子间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 读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祖母亡故, 家境惨淡, 父亲自己又赋闲在家, 可他强忍悲痛, 劝慰儿子“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送儿上火车, 过铁道, 攀月台, 一路蹒跚, 为儿买橘;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嘱托茶房等, 平淡而真实的生活点滴, 展现的是父亲的善良忠厚、对儿子的关怀备至。最为动人的还是过铁道买橘的那一幕:“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抓取几个动作, 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写了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探身”、“爬上”、“攀着”、“向上缩”、“微倾”, 一系列动作细节构成了一组组缓慢播放的镜头, 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 传达出的却是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情意。同时作者在文中反复叙说自己的悔恨情绪, 后悔自己当时“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并于结尾处在泪光中再现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真切地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切感激与怀念之情。这惨淡境遇中父子的真情挚爱, 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儿女》, 也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情景中展现一群活泼可爱的儿女形象:五个月大的阿毛, “用手指去拨弄她的下巴, 或向她做趣脸, 她便会张开没牙的嘴格格地笑, 笑得像一朵正开的花”。三岁的润儿“他是个小胖子, 短短的腿, 走起路来, 蹒跚可笑”, 有时还学大人样“将两手叠在背后, 一摇一摆”;话还没学好, “只能说三四个字的短语和句子, 文法错误, 发音模糊”, 老是把“好”字说成“小”字。七岁多的阿菜, 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 总是在饭桌上“气喘喘地”“啰啰嗦嗦”地报告同学或他们父母的事情, 爱问“爸爸知道么?”、电影里的人“是不是人?”“兵是人么?为什么打人?”等问题。还有虽着墨不多但同样个性鲜明的“喜欢读书”、“没有事便捧着书坐着或躺着看”的阿九, 以及用“特别尖的小嗓子”喊着“我要到北京去”的转儿:五个儿女, 年龄、心理、面貌各异;少不更事却天真、活泼、可爱, 个个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在叙家常般的的字里行间, 流淌着的是为人父的作者深深的舐犊之情。

好友叶圣陶的形象也是通过平平淡淡的生活琐事来显现。“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 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 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的听着”, “他觉得论辩要开始了, 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 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 当发现特地捎给作者看的、他自己辛苦保存着登有自己文字的《晨报》副刊不小心给散失了了时, “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 随便说‘由他去末哉, 由他去末哉!’”。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 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在不富戏剧性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仅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的神情、语言, 寥寥数语, 就真实地再现了叶圣陶先生和易沉静、谦逊宽容的性格特点, 读来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在《房东太太》中, 作者描写了一个有些古板但有人情味有性格的英国房东太太———歇卜士太太的形象。全篇围绕她“中国那老味儿”叙写了许多繁杂的生活琐事, 诸如她饭厅的摆设、滔滔不绝的谈吐、带规律性的近于封闭式的生活方式, 以及她待人接物的繁文缛礼、守旧的婚姻观、对子女的严格约束;还有她丧夫失子的痛苦, 以及押房子、卖家具, 在挣扎中坚忍地支撑家, 却始终“高高兴兴”, “决不垂头丧气, 决不唉声叹气”;圣诞节晚上, 照例该吃火鸡“卖了几件旧家具, 买了一只二十二磅重的大火鸡来过节”, 可惜火鸡烤枯了一点, “但我们一点没吃着那烤枯了的地方。”如此平平淡淡的生活琐事, 写尽了这位房东太太迂腐、古板得可爱, 同时也活现出她为人的坚忍、真诚和丰厚的人情味。从中不难看出, 作者对这位“忘年朋友”的了解、同情和喜爱。

还有《给亡妇》, 通篇只是写了一些关于孩子、夫妻间的琐碎之事, 但一位慈爱有加、温顺克己的慈母、爱妻的形象如在眼前, 作者对爱妻由衷的眷恋之情也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而“遗世绝俗”、“落落寡合”却又“是一个好朋友”、“是一个有真心的人”的白采;“温雅可爱”的韦君;鲜活美丽但命运不济的贫家女儿阿河, 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身上, 作者无不是笔端饱蘸感情, 通过细微的生活点滴, 将人物的生活方式、个性特征渗透到作品的细致描写中, 赋予凡人小事以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深深打动读者。

这种“平中见奇”的效果, 除了得益于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体察入微之外, 主要是艺术创作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 取材凡人琐事

朱自清曾评述《山野掇拾》“于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都不轻易放过”, 且“他们对于怎样微渺的事物, 都觉吃惊;而常人则熟视无睹!故他们是常人而又有以异乎常人”。而他自己往往也是在别人“熟视无睹”的凡人琐事中取材, 并通过深入的挖掘, 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在点点滴滴的介微小事中显现。

他的作品所写的人物多是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学生以及有所接触的普通人, 选取的也都是平凡普通的琐事, 但却表现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

上文所述《背影》、《儿女》、《我所见的叶圣陶》、《白采》、《房东太太》、《阿河》等莫不如是。再如《冬天》, 作者撷取冬日中平凡的三个生活场景:父子围坐吃水煮豆腐、与朋友月夜泛舟西湖、山城家中妻儿天真的微笑, 展现了一幅幅恬淡温情的画面, 抒写了至纯至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吃豆腐”的情景尤为动人。豆腐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 但在作者笔下, 父子四人围聚在“洋炉子”旁吃水煮豆腐的情景却是那样温馨难忘:一小洋锅 (铝锅) 白水煮豆腐, “热腾腾的”, “一小块豆腐在里面, 嫩而滑, 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而“洋炉子”太高了, 父亲得不时地站起来, 微仰着脸, 觑着眼睛, “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 夹起豆腐, 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孩子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 “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 等着那热气, 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象这样的“一小块豆腐”和“吃豆腐”的情景, 在旁人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朱自清却如此真切地进行细致的描写, 把长辈的慈爱、儿女的天真写得活灵活现。这“热腾腾的豆腐”自然令寒冷的冬夜变得温暖起来, 父子间的真情也使得原本清苦的生活增添了生趣, 充溢其间的那一份温情令人感怀不已!

第二, 把握细端末节

朱自刻画人物善于把握“细端末节”, 从而显示出人物独特的精神风貌, 正如他在《文艺的真实性》中所说:“人性虽有大齐, 细端末节都是千差万殊, 这叫做个性……能显明这千差万殊的个性的文艺, 才是活泼的真实的文艺”。《背影》正是抓住了一系列的“细端末节”, 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 刻画艰难处境中慈父的“背影”。虽然全文才一千五百字, 却把困境中相濡以沫的父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人至深。当然其中最令人难忘的的还是过铁道买橘子的那段细节描写。作者只是简洁地勾勒父亲如何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 又如何手脚并用地攀上那边月台, 以及买橘子后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还故作轻松等一系列的“细端末节”, 却把父亲为儿子不辞劳苦的深情真切地呈现出来, 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而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的“背影”, 更是如同特写镜头般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我所见的叶圣陶》通过“朴实的服色”、“似乎老是那么有味的听着”、以及“由他去末哉, 由他去末哉!”等细节描写, 就把叶圣陶的和易沉静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冬天》中父亲那“仰着脸, 觑着眼睛”, 从热气里“伸进筷子, 夹起豆腐, 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以及孩子们“眼巴巴望着”和热切的“等着”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的描写, 活现了父亲的温和慈爱, 活化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朱自清擅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 并能以“形”传“神”, 达到“形”“神”兼备。抓住“细端末节, ”虽只寥寥几笔, 只写了人物极少的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 但形象个个鲜明、各具神韵, 令人心驰神往。

第三, 抒写真情挚爱

朱自清散文总是以“情感真挚、意蕴深厚”而打动人心。抒写真挚的情感, 情从肺腑出, 这是其散文最鲜明的特征。至于人物描写, 无论是刻画艰难困境中的父亲的“背影”, 还是追忆亡故多年的温顺克己的妻子, 还是表达对朋友、学生、房东、佣人等的忆念与关切, 无不是在真诚地抒写对亲人、对朋友、对学生、对普通人的爱, 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至纯、至厚的珍贵的人间真情。

《背影》一文, 若是从材料上看, 选取的均是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 但感情的分量却很重。作者通过回忆父亲车站送别的情景, 透过父亲蹒跚地过铁道、攀月台、买橘子, 以及耐心地嘱托等一系列细端末节的描写, 揭示了父亲的挚爱真情;而多次写到“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以及多年后接读父亲的来信,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则真切地流露出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淡笔写真情, 惨淡境遇中的这一份真情还有哪位读者能不被感动呢!

再看《儿女》中对“吃饭”情形的描写, 更能体味到朱自清淡笔中的真情:饭厅里有“一阵阵袭来”的“夹着笑和嚷”的孩子们等待开饭时“急促繁碎的脚步”声;有争抢座位时的“这个说, ‘我坐这儿!’那个说, ‘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 ‘小妹打我!’”, 还有“你要大碗, 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 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 那个要稀饭, 要茶要汤, 要鱼要肉, 要豆腐, 要萝卜;你说他菜多, 他说你菜好”的故执, 受到“管制”后“哭的哭, 坐的坐”的委屈;吃完了“桌上是饭粒呀, 汤汁呀, 骨头呀, 渣滓呀, 加上纵横的筷子, 欹斜的匙子, 就如一块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而作者在其中“给他们调解, 说好话”, “有时候也不耐烦”因而“叱责”, 甚至要“用老法子”来安稳“局面”!这是何等喧闹的一顿饭啊!而每天如此“潮水”般的情形还要经历两次!倘若一个人内心不是充满着爱, 能受得了这样的生活吗?作品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每天吃饭时的扰嚷的情景, 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群天真、活泼而又兴奋、嬉闹的儿女形像, 外加温和的妻和“暴躁”的作者自己, 饭桌上、下的人物群像活灵活现, 表现出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和略带温和的幽默;在感叹生活的艰辛的同时, 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对儿女们的深挚的怜爱!

正如赵景深所说:“朱自清的文章, 不大谈哲理, 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 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 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因此, 读者总是不由自主地、深深地为他的真情挚爱所感染。

参考文献

[1]朱自清, 朱自清文集[M], 书林主编, 北京:线装书局, 2009.6.

[2]陈孝全, 朱自清的散文世界, 福建学刊[J], 1994年第2期.

[3]朱德熙, 于平淡中见神奇——谈朱自清的散文, 新闻业务[J], 1961年第7期.

[4]孙淑贞, 浅论朱自清散文风格与人格的真与诚,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J], 1998年第2期.

3.景物描写在散文中的艺术处理 篇三

一、对比

红花尚须绿叶衬。有的景物在与其他景物的对比中才能更显神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文章一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么一来,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一览无余,让我们从未去过济南的人也对之心驰神往:济南的天气太好了,任何地方只要和济南一比,都有欠缺,仿佛只有济南,只有冬天的济南,才得天地之精华,最适宜人居住,冷暖相宜。

《行道树》为了赞美行道树,将它和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同伴进行对比:“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都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行道树则不同,它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这里用生活在森林里的树作反衬,更突出了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当然,这种对比衬托均带有作者的临时偏见和主观色彩,并非说这些用以衬托的景物不美,换一个作者或者换一个角度,它们也可以成为被赞颂的对象。

二、组合

有些景物单一来看,并无出众之处,不是很美,如果将类似的景物组合起来,就显得富有情趣了。

例如,知了的叫声,黄蜂的轻吟,碧绿的菜畦,单独成景,都怕难成美景。但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将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油蛉、蟋蟀等景物组合在一起,加上人在园中的活动,百草园中一幅生气盎然的春夏秋景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百草园的确是每个小孩子童年的乐园。这就是景物组合的魅力了。

三、设境

有的景物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产生美感或特定的意义。梁衡《夏感》一文,写到夏天“好像炉子上的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将夏天来临的过程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写开了,同时用“太阳”这个特定情境下的事物将夏天的特点写了出来,没有太阳的夏天,是夏天吗?肯定不是的。此外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又是怎么去做的?文章虽没明说,但从语境中透出的景物却告诉我们,人们的勤劳,迎来了丰收,取得了硕果,你可以看到麦浪一直延伸到山边。如果不是夏日的来临,我们就很难看到这么一个充满着热情、丰收的景象。

当然,在《春》这一课里,提到春草的描写,在这一段结尾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绝对不是春草发出的,而是去踏春的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春游的雅兴,而在这一情境的激发下,人们在如此美景引诱下,才会成群结队在春天里进行游戏,给这春天添加生机。景是美的,如果缺少了人类活动,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只有有了人类的踪迹,才能创造一个生趣盎然的大自然。这也是作者由衷要赞美的春了吧!

四、优选

自然景物有优有劣,写入作品,当然必须经作者进行优选;符合作者文中宣扬基调的,明确写入;不符合的,再好也要予以舍弃。例如《土地的誓言》这篇散文,作者为了突出对东北故乡的思念,写出东北特有的景物与事物,“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志漂亮的白桦树,奔流似的马群,嗥鸣的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这些东西无一不是作者熟悉的,魂牵梦绕,始终记挂着的。而这些也只有在东北大地上才能见到,这是作者故土的标志。并且只有这些景物,才把作者对故乡的牵挂写得淋漓尽致;才写出了东北的富饶与美丽。可是,这么美的故土,却陷入了日寇铁蹄之下,是多么令人愤慨。通过这些景物,我们不难读出人的情感,依恋着,痛苦着,渴望着,完全切合作者所要营造的浓浓的思念的情境。如果把黄土高原、小桥、流水等写进该文,则会显得不伦不类。

再如《济南的冬天》,写水的清、绿,突出济南天气的暖,赞美济南的冬天。作者在文中写的是水中植物——水藻,反复突出水的清、绿,天气的暖。例如,“水呢,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多么形象,多么可爱。其次写了垂柳,仅仅简单一句话: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侧重水的清来写。但作者全方位考虑,依然优选水藻,淡化垂柳,都是为了突出济南的天气服务的。

五、引用传说

有些散文,景物写得很多了,让读者从景物中感受到风光的无限美好,如果再附以神话传说,就会使之具有神奇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完了百草园中春夏秋之景,已经很美了吧,让人觉得再无可写之处了。但是,作者笔锋一转,“长的草里是不去的”,不觉吊起了你的胃口,为什么?十分自然地插进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年青人在独处时,听到美女蛇的叫声,赶快答应了,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幸被老和尚识破,借此逃过一劫。这一故事渲染了百草园的神秘气氛,将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另一面揭示了出来。乐园之中也有秘密,让人惊惧。

当然,除了上述这几种方式之外,肯定还有其他方法让我们明确景物描写在散文中的艺术处理。不过,任何一种方式,都要以符合作者和读者的基本情感为依托,不能生搬硬套,拘泥死板,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散文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4.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篇四

作者: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八月望夕雨

作者: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八月十五夜

作者:徐凝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描写中秋节的作文 篇五

中秋节有许多传说,奶奶给我讲了许多故事。我听得可认真了。奶奶还给我讲了以前的人过中秋节的风俗。奶奶说,中秋节的晚上,人们出门去摸别人的东 西,拿别人的东西,就算被主人捉住,也不是小偷,我认为这个习俗很特别,明明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是小偷。可是,为什么中秋节这一天例外呢!我真是搞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今天妈妈在街上给我买了许多月饼。月饼都是圆圆的,我想这应该代表花好月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吧!甜甜的月饼,是桂花成熟的味道;香香的月饼,是嫦娥的香脂味;咸咸的月饼,是远在他乡异国的亲人的眼泪。月饼什么味都有,可好吃了。

我还听奶奶说,月亮会开花,而且还是五颜六色的。我原本打算守一夜,看看那月亮的。唉,运气真不好,今天晚上没有月亮。我想月亮应该是生病了,不舒服,所以请假了吧!天上的神仙应该也在过中秋节吧!他们也在吃月饼,也聚在一起。

6.描写中秋节的周记 篇六

今天是九月二十二日,中秋节,月亮最圆的一天。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自古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这天,我在家看电视“叮铃铃”门铃响了,我飞快的跑到门前,拉开门。哇,是我最爱的舅舅。我把他拉进门,突然有人在后边推了我一下,差点让我摔了一跤,定下一看,原来是我调皮的表姐,她还在那幸灾乐祸的偷笑。我被激怒了,追着她撵,报我这一吓之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午饭时间,我来到桌前,啊,今天的午饭真丰盛呀!吃完午饭,舅舅说要带我去大润发,我兴奋极了,一旁的姐姐听到了,也争着要去。我们三人到大润发买了敬月亮的东西,有月饼·菱角·藕·苹果·梨……到了家。我

7.中秋节作文描写中秋节 描写中秋 篇七

拥挤的车间里人山人海,一个个都提着月饼水果,拿着车票上车。期待着与家人的团圆,想到自己很快就会一家人团聚,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连原本安安静静的小村庄,此刻也变得热闹非凡,每户人家都堆满了人,时不时会传出思念的话语。

明明是个开心的节日,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父亲还是没有回来!

我见父亲的次数很少!但对于也小时候的记忆,我却是很依赖他!父亲经常出门,一去便会很久才回来。有时回到家,他也只是坐了一会儿又离开了。

我和父亲通话的次数少之又少,连话语都变少了,留下的只有彼此的沉默和讨人厌的尴尬。

意料之中,他也还是没有回来,连一个问好的电话也没有。

对于中秋,我说不上是喜欢或是厌恶,我也不太喜欢吃月饼,不是太甜就是太咸。一点都不合胃口,但还是有许多人喜欢吃。

八月十五月儿圆!在那白色的月光下,天上的月亮补上的缺陷是每家每户团圆时的温馨画面,其实我是羡慕的。

我一个人呆在楼上吃着水果。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在手机上与朋友断断续续祝福着,心里似乎缺了些什么!

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偷偷的爬到窗户上。看着天上的满月,心里却是无比的思念,最终还是化作两行清泪缓缓流下。

8.描写中秋节的名言名句 篇八

2) 赏中秋佳月,月下不褪铅华,人团圆月下。

3) 唯到中秋节,人月两团圆。

4) 数十年过去,就如夜间一声叹息,唯有每年中秋夜晚,我会静心思考……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 秋桂飘香时,秋色此正浓。秋波碧波荡,秋月映苍穹。

7)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半人间,家家团圆。

9) 同一个世界,观同一片晴空,赏同一轮满月,拥同一个中秋。

10)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2) 墨色沉,月花影,听取月中嫦娥吟,看尽树下水袖舞,赏析宫中笑花靥,尝遍世间园月饼。

13) 信寄托情感,言表达欢乐,思念之情却无法遮掩,唯独在那月圆之夜,又被幽月勾起。

14)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5)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1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7)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 人圆月圆心圆,人和家和国和。

9.描写中秋节月亮的诗句 篇九

2、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5、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

6、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7、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0、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11、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14、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15、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17、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5、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26、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2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8、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29、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0、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3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3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3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3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6、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3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10.描写中秋节的月亮作文 篇十

9月14日的月亮特别的圆,而且很大,差不多和脸盆一样大了。月亮挂在一棵高大的树上,就像是在那棵树上挂了一个圆圆的,很亮很亮的灯笼。奇怪,怎么月亮上有一棵树对了,那一定是神话故事里讲的桂树。他的旁边还有一个女子和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呢!那一定是美丽的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翩翩起舞。

大概是月亮觉得无聊了,于是就离开了那棵树,在天空中悠闲的散步。晚上11点了,月亮虽然没那么大了,可是却比上半夜更亮了,甚至比我们家的有些灯还亮呢!这时,我看见我们小区的池塘里也有一个圆圆的月亮,就像是真正的月亮已经掉进池塘里了,而天空上的月亮是假的哩!

11.描写中秋节的作文 篇十一

月亮悄悄的上来了,就像一轮银盘,镶嵌在深蓝的夜空上,月光静静的撒下来,整个世界都好像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们那多姿多彩的生活,犹如一支优雅婉转的月光奏鸣曲。月光静静地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感觉像是被拢上了一层薄薄的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月光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用银子铺成似的。他还将月光倒影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的波光粼粼的。

这时全家就在楼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畅谈一切其乐融融的。供完月神后就可以吃月饼了。

看着月亮嫦娥的故事不禁在我脑海里遨游,古有嫦娥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今有人类的登月壮举,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古代诗人多少次在诗中提到月亮,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有多少人为月亮的美丽感叹不已啊!月亮永远那样皎洁,高高在上。

上一篇:购物中心开业各类证件下一篇:社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