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2024-09-23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15篇)

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一

《美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美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美国国家地理》是一本把社会、探险、动物、文化、地理、环保、历史、自然等知识用500多张照片来让你学会丰富多彩的东西。里面还有一些些游戏,如填字,找不同等等。

在社会这个主题中,它描述了世界上首位非裔总统、大熊猫即将灭绝等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这个主题让我知道了一些世界上的大事小事,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增加了许多。

探险这个主题当然是关于一些人攀岩爬雪和寻宝的故事。看完这些故事后,我热血沸腾。连我都想跃跃欲试。我感到,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动物让我兴奋得脑海中浮现出猫狗的影像;文化,让我了解了各个国家的情况;地理,让我了解了各大洲的名胜古迹;环保教我了怎样拯救地球。

历史,让我了解了美国和中国的以往时段。我把以前的事情到了解得一清二楚。我的感觉即神奇,又快乐。

花花草草的学问也是很丰富的。这本书的自然描述了什么植物会在什么地方出现。自然确实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这本书在学习的同时,也会让我开怀大笑。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心情也放松的许多。我自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薛子为

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二

“标准信息平台”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拥有并维护,包含了双语资讯(中文和英文),涉及到中美两国标准体系的结构、历史变革及运营情况;涵盖对中美两国成功进行商品贸易不可或缺的2 000项标准的数据库(双方各1 000项标准);亦可查询来自其他国家、地区及国际的近300 000项标准和指南。

“标准信息平台”网站的对等版本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设计并维护(例如,www.standardsportal.org.cn网站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维护)。这些对等平台都是为满足各国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而设计。

“标准信息平台”中有关ASTM国际标准组织的信息内容有:机构概况;标准制定活动范围;ASTM资源信息中英文版的快捷链接;其他地区的国际活动信息。

ASTM国际标准组织在中国开展标准化活动已有数十年了(如图1所示)。“标准信息平台”作为另外一种资源服务形式,有助于ASTM提升其为全球市场开展标准制定活动并作出贡献的能力,同时也为鼓励中国专家参与标准制定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

2003年,ASTM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于签订了合作协议;2004年ASTM与上海标准化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2004年,ASTM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订了谅解备忘录(MoU)。这些合作协议架起了世界企业同中国企业合作的桥梁并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ASTM标准在中国国家标准制定及众多私营企业中广泛地应用,并且500多项ASTM标准作为中国国标的基础被采用,涵盖了从钢铁、金属到石油、润滑油,从建筑到纺织品,从塑料到橡胶产品等众多领域。

ASTM于2006年聘请了刘斐先生作为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加入ASTM之前,刘先生是标准合格评定联盟的运营总监,那时ASTM也是联盟中的一员。他的职责就是协同ASTM的员工及其各委员会以及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起为ASTM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提供便利,为中国技术专家积极参与ASTM各技术委员会的活动提供支持和协助。

“标准信息平台”最近增加的内容包括:2009年2月扩充的美国合格评定机构;2009年7月增加的印度的相关内容;2009年8月增加的韩国的相关资源。

欲了解更多在标准信息平台中有关ASTM国际标准组织的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standrdsportal.org/usa_en/sdo/astm.aspx

3.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三

报告对2023年前后的高等学历教育情况进行预测的依据是1998年前后到2011年前后的数据变化。报告预测的结论为(说明:括号中为1998年到2011年的参照数据):从2011年前后到2023年前后,美国副学士学位总数将增加39%(80%),其中男性增加42%(78%),女性增加36%(82%)。学士学位总数将增加15%(49%),其中男性增加10%(47%),女性增加19%(50%)。硕士学位总数增加37%(69%),其中男性增加59%(27%),女性增加77%(43%)。博士学位总数增加23%(46%),其中男性增加21%(26%),女性增加24%(70%)。

预计到2023年前后,美国拥有副学士学位的人数为141万,女性占60.6%;学士学位人数206.1万,女性占59.1%;硕士学位人数103.2万,女性占62.7%;博士学位人数20.85万,女性占51.8%。

http://danielschristian.com

4.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及其启示 篇四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政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开发、采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图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对于在线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通过在线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在线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5)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政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在线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2)完善政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政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月28日,国新办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九章(包括59条、60条、61 条)提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习和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反思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更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同时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但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国家、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学校和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情并不高。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并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正如美国教育部部长RodPaige所言,“学校将技术简单地应用到现存的教和学的方式中,对学生的成绩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进一步思考,我们发现这是由于他们注重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习过程中复杂能力(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关注不够。同时,能力的评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次,高师院校为在校师范生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等师范类课程,安排时间有限的教育实习,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缺乏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有限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来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未能从占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学校那里获得持续的支持和帮助,这对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发展都很不利。再次,教育公平问题亟待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关于教育信息技术使用的数据体现为生机比、入网率等不能真正体现技术使用的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 中国期刊网 www.zhongguolunwen.com ,8.

[2] 孙玉.发展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延边学院学报 www.alllw.com ,3.引自 www.alllw.com/jiaoxueyanjiulunwen/12123B142010_2.html

[3] 秦刚天.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信天学院学报 ,3.

5.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 篇五

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暂行)

总则

第 一 条 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考点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水平,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第 二 条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第 三 条 标准化考点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安全、规范、统筹。

第 四 条 各级各类学校有承担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和按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的义务。

考点设置

第 五 条 设置程序

标准化考点设置原则上由学校所在地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招委会)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和考生分布情况,在统筹兼顾各项考试安排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化考点,并依据本规范进行建设和评估,合格后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审核、备案。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制作、授予“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示牌。

第 六 条 基本条件

1、设在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办学许可证。因特殊情况要增设考点的,须上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批 准。

2、学校管理严谨、规范,教职工整体素质良好。

3、建筑、安全、照明、消防等设施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考试组织安排需要。

4、考场数量和其他考试用房能够满足考试需要,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考场。

5、考试场所能与非考试场所分开,考试期间能够实行封闭管理。

6、具有符合《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可进行监控图像实时传送的网上巡查系统。

7、具备指挥室、视频监考室、考务室、试卷分发回收室、保卫室、医务室、咨询服务室等考试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场所。

8、具有符合试(答)卷安全保密要求的试(答)卷保管室(见本规范《试(答)卷安全保密》部分规定)。

9、具有完善的广播系统、铃声信号系统和多媒体播放、复印、打印等设备。

10、具有互联网、电话、传真、计算机系统等接收上级考试机构考务指挥指令的设备。

11、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考生身份验证和防范现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关检查、检测设备或手段,以及对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信号防范和阻断的设备。

12、具有工作所需考试业务系统。

13、具备应急安全疏散条件。具有由有关部门鉴定合格的安全区域和应急疏散通道。

14、对于承担听力、计算机技术、实践环节等考试的考点,根据考试需要,按相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备。

15、具有其他用于考试组织管理的专用设备、设施。

第 七 条 组织机构

1、设主考1人,副主考2人及以上,均由当地招委会或考委会聘任。其中至少1名副主考应来自其他学校。

2、设立考务组、监控组、医疗卫生组、保卫组、后勤服务组、保密组等工作组。每个考点至少配备一名系统管理员,负责技术保障工作。

3、设立由当地教育、公安、卫生、防疫、保密、工商等部门参加的考试管理工作协调组,负责考试期间的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及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

第 八 条 环境布置

1、考点入口:设置含考试项目、考点名称的标示和“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标示牌。

2、考点醒目位置:设置公告通知栏、宣传教育栏。主要内容:考点布局示意图和考场分布示意图、《考试科目及时间表》、《考生守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摘录)》、应急疏散示意图等,并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

3、在非涉密考试工作室(处)、场所、安全区域等明显位置张贴标志、设置引导指示标牌。

4、划定考试封闭管理区域,设置出入口警戒线,考试时由公安及保卫人员值守。

考场设置

第 九 条 考场是考试组织实施和考生进行考试的场所。考场设置应相对集中,并符合国家建筑、安全、照明、消防等有关标准、考试有关场所及环境要求和考试组织安排需要。

第 十 条 考场座位数按25人或30人两种规格编排,每个考点 3 座位安排必须统一规格。考生座位须单人、单桌、单列排列,间距80厘米以上。根据教室面积,课桌可排成四列或五列。

考生座位采用随机编排方式确定,课桌指定位置贴考生座位号。第 十一 条 考场入口处明显位置张贴考试科目、考场编号等标志。

第 十二 条 考场内除考试所需桌椅外,其它物品须清理出场。做到地面、桌斗、墙壁干净,板报、墙报等必须遮挡或摘除。前面黑板上按考试规定书写统一文字。

第 十三 条 考场内正前方设监考工作台,供监考员施考时摆放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及必备的工作用具。

考场前方或门外设非考试物品暂放处,供考生存放非考试物品。考场内设置时钟,在不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考生提供时间参考。

第 十四 条 考场安装网上巡查系统终端、防范现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关检查检测设备、对干扰考试正常进行的信号防范和阻断的设备。视频监考室能够全面监控整个考场、监考员、考生情况。

第 十五条 每个考场至少配备2名监考员,每9个考场配备1名视频监考员。同时根据考场设置情况配备若干流动监考员和备用监考员。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工作证上岗。

第 十六 条 首场考试前一天及每场考试结束后,须做好各考场的清理工作,并实行封闭管理,考试全部结束前严禁他用。

试(答)卷安全保密

第 十七 条 考点试(答)卷(含备用卷和答题卡,下同)安全保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执行。

第 十八 条 临时存放当次考试科目试(答)卷的考点保管室 4 须符合下列要求:单独房间,专用于临时存放试(答)卷,考试期间不得他用;房间配备铁窗、铁门、铁柜、应急电话、消防设施、网上巡查设备等;值守人员可直观看到试(答)卷存放铁柜,考点视频监考室能通过网上巡查系统全面监视试卷保管室内情况。

存放过夜试(答)卷的保密室,须符合《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规定》要求。

第 十九 条 每场考试前,考点从考区领取试卷或考区向考点运送试卷,须使用专用密封车辆,并由公安(武警)在内的3名以上工作人员随车押运,并直达考点保管室。试卷到达后,须再次清点,无误后放入铁柜并上锁,钥匙由考点主考掌管。同时,应立即向考区报告安全到达信息。

保管室存放试(答)卷期间,室内至少有公安(武警)在内的3名以上工作人员值守,并保证任何时候不少于2人,严禁无关人员入内。网上巡查系统须全程监控并实时录像。考点保管室不得过夜存放试(答)卷。

第 二十 条 开考前,主考及2名以上工作人员从试卷保管室领取试卷,同行护送,直达试卷分发(回收)室并向监考员发放试卷。

第 二十一 条 试(答)卷分发、回收清点工作须在试卷分发(回收)室内进行,分发、回收期间,至少有3人值班,并保证任何时候不少于2人;网上巡查系统须全程监控分发、回收情况,并实时录像。

第 二十二 条 试卷在考点内领取、护送、启封、答卷回收、清点、封装过程中,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2人。各环节必须履行经手人签字交接手续。

第 二十三 条 考场试卷由同场2名监考员共同签字领取,并全程同行护送直达考场,严禁途中办理其他事项、停留或离开规定路 5 线。

开考前,监考员应按规定向全场考生展示试卷袋密封完好,并当众启封。考试结束后,同场2名监考员应立即清点回收试(答)卷,无误后共同护送直达分发(回收)室,按考务规定履行清点、验收手续,无误后按要求封装并办理签字、交接手续。

第 二十四 条 当科全部答卷回收后,考点主考指定专人再次清点所有答卷袋及备用试卷等材料,由主考签字确认后,送当地教育考试机构。

第 二十五 条 因试卷不完整、字迹模糊、错装等原因,经当地招委会或考委会批准,并由主考、副主考2人签字确认,启封备用试卷。备用卷的保管、领取、护送、使用管理等要求同试(答)卷。

人员选聘与培训

第 二十六 条

监考员及其他考试工作人员由考点主考选聘。选聘时应兼顾整体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及男女比例,并考虑有关岗位的特殊要求。

第 二十七 条 监考员及其他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条件:

1、遵纪守法,思想品德良好,作风正派。

2、熟悉考试业务,工作认真负责,遵守保密工作规定。

3、身体健康,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4、经考前培训、考核合格。

5、未发生过严重的考试工作事故或过失行为。

6、有直系亲属参加考试的,专职考试工作人员,应回避接触当次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答卷等涉密材料;兼职人员,不得参加当次考试工作。

第 二十八 条 监考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由考点主 6 考负责。培训、考核应围绕考试组织管理业务、职业道德教育和考风考纪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主要有:政策规定、职业操守、纪律要求、安全保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考试实施程序及操作规范、高科技作弊识别与防范、应急处置等。专业性或技术性强的培训应当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第 二十九 条 考点要建立考试工作人员信息库,被选聘的考试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信息,签订工作责任书。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列入其考核、晋职晋级的参考依据。

考试组织实施

第 三十 条 考前准备

1、根据考试组织实施要求和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编制考点考试组织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2、落实各工作组人员,明确主考、副主考、各工作组岗位职责。

3、落实考务工作所需的各种设施、物品,完成考点、考场的环境清理、布置和相关设备、系统的测试、调试,校验时钟和视频监控图像采集区域。

4、与公安、交通、卫生、工信、供电、保密、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安排有关人员参与考试组织实施工作,明确值守场所和岗位。

5、组织监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发证。

6、按要求向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报送考前准备工作材料及通讯联络方式、应急通讯录。

7、安排考生熟悉考点、考场环境以及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区域。

8、检查考试用车的安全,确定运送行车路线。

9、做好其他相关事项。第 三十一 条 考试实施

1、考点须严格按照考务管理规定、考试实施程序和指令组织考试实施。

2、考生进入考点后,考点应通过广播等方式,在规定时间组织、提醒考生直接进入考场。

3、考生入场时,1名监考员在考场门口内侧,对考生进行违规物品拦截检查和检测,除考试用品外的其他物品由考生自行放置于非考试物品暂放处。

4、监控组在视频监考室通过网上巡查系统监控各考场情况,并从考生进场检查开始,直至考试结束离场时段进行全程录像。发现问题,应立即向主考汇报并记录。视频监考室工作期间应同时对视频监考室内情况进行全程录像。

5、考点主考、副主考、工作人员及监考员应校准时钟。开考、结束等考试组织环节的重要时间点,主考须先核实时间,无误后方可下达指令信号。

第 三十二 条 考试指挥

考点在考试准备、实施等阶段均接受上级考试机构的指挥。主考全面负责对本考点考试工作指挥和突发(偶发)事件处置、协调,并按上级指令及时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和有关单位值守人员做好相应工作。

第 三十三 条 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所报信息须真实、准确、及时。报告的内容须经考点主考确认并签字。

第 三十四 条 材料保管

考场记录、暂扣违规物品等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以备查询和取证。

每天考试结束后,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对监控录像进行备份,由主 8 考、副主考、系统管理员签字后封存,并妥善保存至考试成绩公布后半年备查。

第 三十五 条 突发(偶发)事件处置

考试中出现的突发(偶发)事件,依据有关教育考试突发(偶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本地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决策和处置。

评估与奖惩

第 三十六 条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按照标准化考点评估要求对考点进行定期评估,对优秀的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合格的考点,应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组织考试资格直至撤销考点等处理。

第 三十七 条 对考生或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中出现的违规行为,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附则

第 三十八 条 本规范中涉及的有关信息技术规范,由我部另行制订、下发。

第 三十九 条 各省(区、市)教育考试机构可根据本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 四十 条 其他教育考试可以参照本规范执行。第 四十一 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1.主考、副主考职责

2.监考员职责 3.系统管理员职责 4.视频监考员职责

附1:

主考、副主考职责

一、负责本考点的全面工作,主持本考点的考试,副主考协助主考工作。

二、负责选聘和培训监考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三、负责组织布置考点及考场,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四、负责本考点试(答)卷和备用试卷的管理。

因试卷不完整、字迹模糊、错装等原因须启封备用试卷,应报告当地招委会或考委会批准,并由主考、副主考2人签字确认。

五、负责本考点终止违规考生或违规考试工作人员继续参加考试或工作的处理,其他突发、偶发事件的处理。

六、负责本考点答卷回收和运送工作。每科考试结束后,组织和验收各考场的答卷装订与密封,并派专人保管与保卫,按时送到考区指定地点。

七、负责本考点的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如遇重大问题要立即报告招委会或考委会。

八、负责本考点的考试情况报告工作。

考试结束后,向招委会或考委会报告本次考试情况。

九、负责有关考试项目规定的其他工作。

附2:

监考员职责

一、在主考领导下,主持本考场的考试,维护考场秩序,严格执行考试实施程序,如实记录考试情况,保证考试正常进行。

二、按要求参加考前相关培训,认真学习考试政策规定,熟悉监考业务,熟练掌握考试有关设备的操作规程,能够识别常见作弊工具。

未经培训合格不得担任监考工作。

三、监考时佩戴监考工作证件,严格遵守考点时间安排,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

四、对考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按规定宣读考试指令、《考生须知》,宣布考试注意事项。

五、考前领取、分发试卷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并履行交接手续,认真核对考试科目及试卷密封情况。

六、检查考生《准考证》及规定的其他证件、核查考生身份,督促考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并进行核对,发现填涂错误,应要求其改正。

七、监督考生按规定答卷,制止违规行为,并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八、制止非本考场考生和无关人员进入考场。

九、自觉遵守监考纪律,不擅离职守,不吸烟,不打瞌睡,不阅读书报,不聊天,不抄题、做题、念题,不检查、不暗示考生答题,不擅自提前或拖延考试时间,不做与监考工作无关的事情。

十、不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不擅自将试卷、草稿纸带出或传出考场。

十一、认真负责本考场答卷(卡)的回收、清点、整理、封装、上交,并做好考场记录。

十二、考前、考后按要求检查、清理考场。

十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十四、负责有关考试项目规定和主考布置的其他工作。附3:

系统管理员职责

一、在主考领导下,负责管理、维护与考试有关的信息系统和设备,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保障系统、设备在考试期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接受上级考试机构的技术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网上巡查系统、考试业务系统、考生身份识别系统、指挥系统、无线信号屏蔽设备、校园广播系统、铃声信号系统等的使用方法及故障排除方法,持证上岗。

三、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数据备份、日志记录等工作。

四、考前按要求做好各系统设备的检查、调试、安装和初始化工作,调整网上巡查系统的监控范围,与上级考试机构连通测试网络图像传送。

五、考试期间实时监控各系统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向主考报告。

六、遵守保密工作纪律和规定,不擅自将考点的系统设置情况和考场监控图像、画面等资料外传。

七、负责有关考试项目规定和主考布置的其他工作。

附4:

视频监考员职责

一、负责考试期间在考点视频监考室内,通过网上巡查系统观察考场图像,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主考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考前应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掌握网上巡查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考试期间视频监考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范围,集中精力严密观察。

四、考试进行中视频监考员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严守工作纪律和视频监考室内规定,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五、应爱护使用的设备,不得擅自拆装设备。

六、应注意有关材料的保密,不得擅自将考场监控图像、画面等资料复制、外传。

七、严格遵守监控设备操作规程,未经允许严禁擅自调整监控系统、监控范围。

6.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六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是现阶段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对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它,我更加明确了语言教育担负的任务,课程目标,懂得了如何科学的搞好语文课程的实施和有效地进行语文课程评价。学会了怎样保质保量地,创造性地完成语文教育任务。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就是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语文课和体系的提法是科学的,语文教育应当建立一个适合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的课程结构,更应当形成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富有弹性和创新活力的开放机制。

就写作教学,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

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言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以大作文观为指导,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为学生提共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融合的广大空间,让学生在全开放的作文教学空间里自由驰骋,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作文教学的目标要开放

人的智力有优中差,人的智力发展有先后,也有快慢,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规律。我所在的小镇,是小工业人口混居的小镇,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基础和个人智力水平相差悬殊,制定目标要分层次。以往的作文教学在教学要求的制定上忽视了这一规律,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这在不自觉中给学生带来压力,形成心理障碍,致使他们不愿意写作文,怕写作文。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老师不管怎么努力都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统一与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大纲”教材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制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和超纲目标,为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创造了条件。如个别来年基本目标都打不到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的降低要求,为他们的成功开绿灯,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走上正轨,最终达到“大纲”、教材的要求。这样,作文教学就打破了整齐划一的目标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较良好的条件。

第二,作文教学的内容要开放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是对课程、教材内容的具体体现,课程和教材内容制约着教学内容。然而,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社会以及学生,教材总是滞后的。机械地照搬,生硬的处理教材内容肯定不合时代潮流。为此,作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即不应该将课程和教材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的驾驭它们,创造性地使用它们,多方联系、系统思考,创造性地执行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新收获、新发展。

充分运用教材,丰富习作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面向全国小学生编写的,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扩展,是教材内容丰富完美。例如:第十一册教材第七单元的作文是“以‘x 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这句话灵活很大,遗憾的是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跳不出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这些框。如何使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广泛,达到共同生活接轨的目的,可否这样启发:(1)围绕环境问题;(2)围绕外星人问题;(3)围绕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英雄模范人物或对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小朋友等,你想对谁说,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4)新学期将至,你想到谁,想说些什么。只要我们肯善于引导,充分运用教材,学生的习作内容定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拓宽作文训练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拓宽语文运用的实践领域,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能力。”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每个学科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学科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要善

于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抓住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点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把各科知识,不同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整合到作文教学中来为学生学好学活语文,培养作文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服务。例如,学习自然,我们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实际,让学生写蝴蝶标本的制作;学习数学,让学生写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单单如此,引导学生主动从这些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材料,拓宽作文训练内容,还可以将作文教学与尚未开设的课程联系,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四的作文“给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或家乡近来发生的变化。”就可引导学生汇报家乡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科学,现代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十分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三,作文的过程要开放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双重转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事物向认识的转化和由事物向文字表达的转化。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我根据这一特点调整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双重转化”服务。

我以前在教学中,习惯把一节课看做一个教学过程,而不习惯将一学期、一学年乃至小学看做一个教学过程,缺乏教学过程的整体理念,缺乏对大的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因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我们不要绝对地把一次作文教学看成孤立的教学过程,则应该看到作文教学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形式上同方方面面的广泛联系,把整个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作为作文教学的过程。例如,我曾要求学生以自家或者邻居家的果树为观察对象,坚持并写观察日记,在观察过程中完成四篇大作文,分别反映四个季节中果树的不同特点。又如,在每学期伊始,我都要指定三、五个后进同学作为观察对象,要求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言行和日常表现,学期末交上三篇大作文,题目分别是《过去的X X X》、《X X变了》、《X X的现在》,写出这些同学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我更看重的是这一开放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品质、观察兴趣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作文的教学过程还表现在每一次作文都要注意与前后作文的内容、要求、方法的联系,注意同语文教学中各板块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整合,为突破难点铺路搭桥。例如,要求学生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刚一提出题目,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写什么,一部分同学要写的事无话说,针对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先讲讲有哪些事可写,哪些事有话说。学生列举了可写的事,如看电视、踢足球、下棋、学书法、长跑、集邮等等,一致认为看电视不好写。有疑难问题,有争议问题,充分发动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认识得到升华,一些是非曲直也在民主、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

第四,作文教学的方法要开放

作文教学的方法最忌单调、单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运用什么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灵活掌握。

鼓励学生自由拟题目,大胆地进行写作。以前要求学生写作文,我怕学生拟不好题目,便拟定题目,以至于部分学生见题无话可说或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我改变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旧模式,多一些自主拟题,采用自由表达的形式。如写一个人,学生可写讨厌的人、尊敬的人、难忘的人、痛恨的人;写一件事,可写快乐的事、难过的事、莫名其妙的事……有时,连写人写事的要求都没有,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编故事、谈幻想、写心里话、写顺口溜。我觉得真应该解放思想,少一些限制,学生会少许多束缚,多些真情实感。我们应该相信:不管学生写什么,都离不开人、事、物,都离不开生活。

要引导学生开启记忆的仓库,促进思维的开放。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写什么,原因在于平时没有注意观察,或者没有把观察到的材料调出来。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促进思维的、活跃。例如,在写《同桌》一文时,有的同学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写得空洞无物。我把优秀作文选上的《我的同学》一文给学生读,启发学生借鉴,还拿来课本,看上面相关的课文,学生听了,读了这些文章豁然开朗,原来被自己忽略的事儿,经过加工处理,竟可以成为很好的材料。还可以用谈话引导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不同方面,用图像法唤起对生活的回忆;用讨论法相互启发。开启了记忆的仓库,学生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材料”滚滚而来了。

第五,作文教学的评价要开放

评价,作为一种工作,是用它来反馈教学信息,更好地完善教学设计。作文教学重视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决定了部分学习结果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完全采用行为化的和量化的手段评价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是不科学的。

通过为学生建立习作档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我觉得,习作评价要实行档案式管理,即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习作档案,上面不但有综合的评价成绩,更有学生习作的兴趣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其实际典型情况。我用八开大纸,设计好姓名、作文题目、作文等级、优点、缺点、写作态度、字迹等八个方面给学生下评语,把学生的作文情况简记于上,个别指导时,有针对性,效果良好。尤其是“给评语的评语”,富有激励性,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和感受,是开放性极强的。

注意结合学生的写作提纲,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编写作文提纲是整理自己的思想形成思路,结构文章的重要步骤。在没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以前,我曾要求学生,在写作前要编好写作提纲,把写作提纲写在作文的前面。编写作提纲,就好像盖楼房前先画好图纸一样,是写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条理清晰了,内容充实了,形式完美了,写出的文章才会不仅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学生说:“先列提纲,再写作文,永远都不会跑题。”这话是极有道理的。

教给学生评价作文的方法,作文评改采取互评方式,然后评改者和习作作者讨论,话优劣得失。在评价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扬长避短。这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起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互评互改后,要学生说说收获。学生反映,以前老师说字太差,看不清,自己不理解,当批到字迹潦草的作文时,才知道老师说的话时那么重要;以前对语言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看别人的作文,话说的流利,段落安排合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评一篇作文,收获不少于写一篇作文,好的地方可以学习,不好的地方机子写作时要避免。

7.以教师为主导的美国国家教育计划 篇七

教育部长阿恩·邓肯主持召开会议, 与教师开展对话, 探讨该项目的可行性。由正在课堂上的教师帮助探讨政府的提议及付出更广泛的努力, 来改革教学, 促进教师行业追求成功的教育, 创造卓越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协作。

“我们的目标是让教师和校长重建他们的职业威望, 提高教师在国家、州和地方教育政策中的话语权, 使教师行业不仅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行业, 也是美国最受人尊敬的职业。”阿恩·邓肯说。

该提案是建立在总统的国情咨文演讲的基础上的, 总统说:“给学校的资源, 要聘用好的教师, 并奖励最佳者, 作为回报, 提升教师教学的创造力和激情, 不要光为考试而教学, 并将不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清除出去。这是一个值得这样做的预算投资。”

该项目的细节还将通过国会的辩论, 建议考虑了范围广泛的改革。

包括:

●改革师范院校使其有更多的选择;

●给教师创造新的职业进阶机会;

●按表现付酬而不是仅仅熬年头或者凭资历;

●补偿教师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工作;

●提高专业发展和提供合作机会;

●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大的责任;

●建立在多种测评基础上的评价系统, 而不是仅仅看考试分数;

●奖优罚劣, 保护好教师的利益, 并促进问责制。

“这项工作涉及整个教育系统, 有望促进学校的教育变革, 让教师和领导进行变化。”阿恩·邓肯说。

8.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八

调查发现,在读写技能方面,美国成人的表现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但读写技能表现处于最佳水平与最差水平的成人比例均高于其他国家。在算数与问题解决技能方面,美国成人的表现低于平均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成人在识数技能中达到最佳水平的比例偏低,而在问题解决技能中处于最差水平的比例偏高。

成人在读写与算数技能方面的表现是就业表征之一。调查发现,在读写技能方面,15%的受雇成人达到最佳读写水平,12%的受雇成人达到最佳算数水平,而失业或退休成人在读写与算数技能的表现方面则偏弱。

同时,美国75%的失业成人未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其中,1/3的读写技能处于最低水平。在这些受教育不足的美国成人中,白人的技能表现要高于西班牙裔和非裔。

9.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九

——原告侯某诉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纠纷案

【裁判要旨】

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决定认定事实的审查应遵循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规则

【索引词】

考生违规处理 认定事实 逻辑推理 生活经验 规则 【案情】

原告侯某,女,医科大学学生。被告某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被告于2010年9月29日作出201001号《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认定原告在2010年1月9日举行的研究生英语一考试中“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对原告作出“2010年研究生考试各科成绩无效,并取消2011年研究生报考资格”的处理决定。

原告原告侯某诉称,我在参加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的英语科目考试过程中,由于考场不发草稿纸,而翻译题均为长难句,并且还有大小两篇作文,原告拿出自带A4打印纸(空纸)对翻译题目进行演练试答,内容涉及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英译汉部分的48、49两个答题点,是原题的手写内容,在手写题下方和右侧分别有内容不完整的英译汉内容。被告认定原告“携带相关文字材料”,属于作弊,并作出“2010年硕士生考试各科成绩无效,并取消2011年研究生报考资格”的决定,属于认定事实错误,我的行为属于“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而非“携带相关文字材料”,应属考试违纪。被告认定“携带相关文字材料”无事实根据,作出“取消2011年研究生报考资格”处理决定也无根据。请求依法撤销20100l号决定书。

被告辩称,根据考点报送的考试违规考生记录表,明确注明“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并有监考员的签字和原告本人的签

字,说明原告对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是认可的。原告报考之时,已经给予了原告足够的告知义务。原告报考时填写了《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保证书》,原告已经详细了解了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制定的2010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须知中的《考生注意事项》、《考场规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招生简章》的内容。答辩人已经履行了对原告的告知义务,相关文件的内容对原告自然发生法律效力。对原告作出201001号《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程序合法,请求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审判】

法院认为,被告作为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考试机构,负责有关考试的具体实施,并负责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具有实施本案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资格。被告认定原告考试作弊的证据是原告“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草稿纸”,该“草稿纸”是英语考试卷第(48)、(49)两个答题点的原题抄写和并不规范完整和准确的英译汉内容。被告虽然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中将该“草稿纸”定性为“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但并未向法庭说明其作出该定性的依据。该“草稿纸”作为被告认定原告考试作弊的唯一证据,在缺乏其他证据相佐证的情形下,其所作出的“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认定难以达到行政诉讼法“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的证明标准;法庭对被告提交的认定原告“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草稿纸”,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以普通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一般公众的经验学识,对“草稿纸”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分析判断后,对“草稿纸”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作出如下剖析:其一,作弊者如果要对英译汉进行作弊,完全并没有必要照抄原题后再写答案,只需写明题号后标注答案即可;其二,如果是为了作弊,也没有必要只为了两道分值2分的英译汉考题而专门写一张A4的纸张,显然不符常情;其三,如果给该“草稿纸”定性为“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那么是否意味着本次考试有泄题之2

嫌、或者事先该题原题在其他复习资料中出现,而且原告百分之百的“押题”成功,但这种推断似乎不太可能;其四,如果是为了作弊,为何不把答案做标准,反而作出并不规范完整的答案;其五,从监考老师的书面说明中可知,当时发现原告的“草稿纸”是放在试卷上面的,这也同作弊行为不相符,如此作弊似乎太明目张胆也不符常情。被告不能对其“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草稿纸”作出合理解释,也没有有效证据可以推翻上述证据判断分析,不排除人们对其作出的“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认定属于无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的行为产生合理性怀疑。相反,从“草稿纸”的形式与内容更容易得出是对考题第48、49两题的演练与试答。而原告将“草稿纸”带入考场并在该纸上进行演练与试答的行为,应当定性为“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的考试违纪行为。本案查明的事实还表明,被告在2010年9月28日收到法院撤销其所作的第一份处理决定的判决书后,于9月29日即作出201001号《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而其在作出该决定前,既没有向原告核实有关的违规事实,告知被处理人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也没有按照规定告知其作出停考处理给予举行听证应享有的权利,被告的上述行为属于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无效行为。综上所述,被告作出的201001号《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认定原告“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规范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判决撤销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对原告原告侯某作出的201001号《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

判决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

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确认了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育考试机构在对考试违规的个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告知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对所认定的违规事实

认定存在异议的,应当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被处理人受到停考处理的,可以要求举行听证。本案上诉人省招生考试中心认定被上诉人原告侯某在参加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中“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其在作出该决定前,既没有向原告核实有关的违规事实,告知被处理人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也没有按照规定告知其作出停考处理给予举行听证应享有的权利,被告的上述行为属于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应予维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背景情况介绍

高等教育考试作为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而各种形式的违规作弊行为,既侵害了其他考生公平参与考试竞争的权利,更是对公平、公开、公正核心理念的破坏。如果对于考试违规作弊行为不惩处,考试的公正和权威则无从谈起。但是现实生活中,教育考试机构在对违规作弊行为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随意性、不规范性甚至违法性行为。考试权作为教育权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我们在惩处违规作弊行为的同时,还应当对考生的合法权益给予维护。通过行政诉讼从法律的高度对考试违规作弊处理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保证考试作弊处罚公正的重要环节,只有从法律层面加强考试管理建设,才能有效规避过多的考试纠纷和作弊行为,依法规范国家级考试的秩序。

二、确立裁判要旨的理由

本案中,法院对被告作出的《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合法性审查的问题集中在被告认定原告考试违规的定性和处理决定的程序合法性方面。

1、厘清国家考试违规行为中“考试违纪”与“考试作弊”界限4 的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规定,被告作为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具体实施,并负责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被告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中认定原告“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证据系监考老师在考场发现的原告携带一张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和《违规考生记录表》。在该记录表中,由监考老师在“考生违规事实”一栏中记载了“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内容。而对于如何作出“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认定,被告对此不能做出合理性解释。虽然《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于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实施考试违纪、作弊行为作出的《违规考生记录表》可以作为认定考生违规事实的依据,但这并不等同于《违规考生记录表》所记载的内容和所附“文字材料”一定能够证明考生作弊。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对于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是有着严格界定标准和不同的处理规定的。如果考生的行为被界定为“考试作弊”,意味着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如果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而如果是“考试违纪”,仅仅是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可见,定性不同给考生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厘清何为“考试违纪”与“考试作弊”,正确把握违规与作弊的界限,在对考生携带物品进行定性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处理要公平。

2、对《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合法性审查应遵循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规则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案件的特点是证据单一,往往是孤证,无法形成证据链条。一般而言,如果孤证是间接证据,很难完成证明目的;而当孤证是直接证据时,也应当作全面分析,不能因为是直接孤证就机械地作为定案证据。

本案被告认定原告“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证据

是一份在制式空白页面纸上出现的与考试题高度关联的两道试题解题草稿。因其在形式上已经具备了“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特性,可视其为直接证据形式。

如果从该证据的形式和内容上作出“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认定,一般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从考试违规作弊的常态表现和人们对于考试作弊认知的生活经验的角度反思一下,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深度分析判断,就不难发现,仅凭这张记载有与考题高度关联内容的纸张,很难作出“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的认定。

其一,从已知判断得到新的判断这一逻辑思维方式对此案孤证进行分析后可知,原告用作答题的草稿纸虽然其内容与考题高度关联,但要以此已知判断结论推断出该草稿纸是原告提前做好后带进考场的结论,中间还缺乏重要的环节,即只有确认原告草稿纸上的题已经泄密,且存在非个例作弊的情形时,该推断才成立。

其二,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即便是排除考题泄密的因素,仅从考试作弊常态现象而言,原告用作答题的草稿纸并不符合作弊的基本要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考试作弊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在一般大众范围内已经形成共识,这种共识是一般人所认同的基本的、常识性的生活经验,无需专业或特殊的经验。本案原告在A4大小的草稿纸上仅书写了两道分值为2分的英译汉题,且是将原题照抄后再逐词翻译。将此行为认定为考试作弊,有违人们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常态认识,不为人们所接受。

3、被告对原告作出《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处理决定书》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教育考试机构在对考试违规的个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告知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对所认定的违规事实认定存在异议的,应当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被处理人受到停考处理的,可以要求举行听证。本案查明的事实表明,被告在对原告作出《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6

处理决定书》前,既没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也未告知拟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更没有给予原告陈述和申辩的机会,属于典型的程序违法行为。

三、运用裁判要旨规则要注意的问题

与其他行政案件相比,违规考试处理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孤证特征,决定了法官在裁判案件过程中对具体行政行为已经认定了的事实所依据的证据的审查必须持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其合法性的审查标准必须符合逻辑,并符合大众的普遍体察与感受。法官在复查证据的过程中,在对案件证据作出理解时,特别是涉及对考试违纪与考试作弊定性时,法官的思维取向应当符合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规则。目的都是为了查清事实真相,并且能够还原一定的客观事实。做到定性准确,避免法官的理解与常人的理解不同;避免作出有违生活经验的理解;避免作出的判断脱离民众对某个行为已有的既定和已被接受的规则。

【相关法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2、《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第五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

第六条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

第九条 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视情节轻重,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10.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十

【分类号】J302487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国家教委

【颁布日期】1987-03-09

【实施日期】1987-03-09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幼儿教育

【文号】劳人编(1 9 8 7)3 2号

【名称】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题注】1987年3月9日为提高幼儿园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发挥幼儿园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标准。

一、班级的规模

小班(三至四岁):20~25人。

中班(四至五岁):26~30人。

大班(五至六岁):31~35人。

二、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

全日制幼儿园:1∶6~1∶7

寄宿制幼儿园:1∶4~1∶5

三、主要教职工的配置比例

园长:三个班以下的幼儿园设一人;四个班以上的幼儿园一般设二人;十个班以上的寄宿制幼儿园可设三人。

专职教师: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一律平均每班配2~2.5人。

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0.8~1人;寄宿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2~2.2人。炊事员:每日三餐一点的幼儿园每40~45名幼儿配一人;少于三餐一点的幼儿园酌减。医务人员:全日制幼儿园一般配1人,幼儿超过200名的酌情增加;寄宿制幼儿园一般配二人,幼儿超过200名的酌情增加。

财会人员:三个班以上的幼儿园设专职会计一人;出纳视幼儿园规模大小设专职或兼职一人。上述专职教师、保育员和炊事员的配置比例幅度在具体掌握时,一般以六个班一百八十人为中间数,多于此数者向低比例方向浮动,少于此数者向高比例方向浮动;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亦可相应浮动。

幼儿园所需的其他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编制内调剂安排。

四、示范和实验性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编制,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标准具体掌握。

1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技术标准信息化

一、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普及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1993年颁布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经过三次修订与完善,至今共颁布了四版。[1]据美国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对于美国51个州,其中有43个州的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作为颁发各类教师资格证书、许可证等的依据,制定课程计划、评估计划和有关教育政策的依据。[2]到2004年5月19日从美国的43个州增加到49个州,其应用领域包括各州教育技术计划、课程计划、鉴定认证、评估计划等。[3]

二、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法案和措施,包括设立专项基金会推动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1992年克林顿总统:“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到2000年,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联通国际互联网;确保每个儿童能够使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4]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建设给予关注,制定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提上日程。1993年ISTE第一次颁布了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和运用教育技术。

针对1993年版标准陈旧内容,把不符合的标准进行修订,ISTE于1997年颁布了1997年第二版标准,在内容上扩充为三大能力维度和十八个能力指标,建立了一级技术标准,二级绩效指标。[5]三大能力维度包括基本技术操作,概念、技术在生活中的使用和技术在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技术提高教育效率。

随着新世纪到来,美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促进教育技术改革。1999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设立新资金,资助36所大学计算机网络连接。有了政府的支持、资金的保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都得到迅速的发展。2000年ISTE在1997年版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了2000年第三版标准。2000年版标准是根据《面向学生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准标》(NETS-S)版的要求而设计的,与其内容相符,从而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突破教师教育技术不仅为教而服务,也为学而服务。[6]并将1997年版标准中的“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这条能力维度中划分成“设计学习环境,教学、学习和课程,评估与评价”的三大能力维度,加上“技术操作与概念,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社会、民族、法律以及人类问题”这三大能力维度,共六大能力维度,二十三个指标。

2003年10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NII)颁布《国家创新计划》,2006年美国政府出台《美国竞争力计划—在创新领导世界》,2007年美国政府相继推出《创新美国计划》、《美国竞争宣言》和《美国竞争法》等。重视培养创新人才,2008年ISTE颁布了第四版标准,内容面貌一新,适应时代发展,具有时效性和操作性。[7]有五大能力维度和二十个能力指标,其中能力涵盖: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设计和推动数字时代的学习体验和评估;示范数字时代的工作和学习;促进和示范数字化公民和责任;参与专业发展和领导力建设。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颁布与简介

《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8]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同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信息技术水平,积极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成功经验,2003年4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经过认证与评估,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第一次颁布并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我国标准包括三个子标准和四个能力维度。三个子标准分别是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9]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教师”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分为专任教师、实习教师和未来教师三部分。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教育管理者”指学校管理者、地区教育领导者和教育技术机构领导者三种人员。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包括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机构内专业人员、学校教育技术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三种人员。[10]

四个能力维度包括应用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应用和创新和应用教育技术社会责任。四个能力维度下有14个一级指标,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有41个、46个和44个二级绩效指标。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意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知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基础;能力是教师具体应用教育技术的内容与方面;道德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11]其中教学人员子标准四个能力维度为:1.意识和态度:需求信息意识,信息创新与应用意识,对信息的兴趣和态度,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2.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加工和表达,基本操作技能,信息安全和评价。3.应用和创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与协作学习。4.社会责任: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法律、道德及人文关怀。[12]这一标准的实施,对提高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四、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演变对我国的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来,美国的科技与经济实力都长期处于世界遥遥领先地位,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经济腾飞,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革命不会、也不能凭空产生,这种产生和转移的基础则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要着重解决学用脱节的矛盾,要按照对于人才的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各类人才。我国当前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想培养这类人才必须从教育技术着手。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技术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国教育梦”,实现教师教育技术现代化是其中之一。需要深化教育改革,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不仅要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和效果,也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教育技术的根本任务,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又推动着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语

在教育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使信息技术运用并最终成效于教育教学,需要研究和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化的、灵活的和适用性广泛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来指导与规范。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信息技术水平,积极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不断更新与完善我国标准,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NET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eachers [EB/OL].

[2] 张进宝.《美国教育技术标准》概要介绍[EB/OL].

[3] 颜辉.当代美国教育技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26-31.

[4] 陈维维,沈书生.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J].现代教育技术,2009,(6):23-28

[5] 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NET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eachers[EB/OL].

[6] 吴芸,刘向敏,沈书生.新版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13-17.

[7] 吴兰岸.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2-56.

[8]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R].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 2000,(10).

[9]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 4):16-19.

[10] 中国教育协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EB/OL].

[11] 陈莉,黄桂晶.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22-24.

1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十二

一、结构的转变

在NGSS开发之初, 为了消除潜在的冗余, 让《框架》的内容与新标准中的核心概念顺利地衔接起来, 写作团队设置了“NGSS学科核心概念”围绕“NGSS主题”的方式制定标准。这种安排提供了标准的基础结构, 并将相应的学生个人的表现预期反映在科学标准的学科核心概念部分中, 方便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使用。

从具体的科学内容标准的系统结构而言, NGSS以“表现预期”“基础框”和“联系框”三个方面依次建构了科学教育内容标准, 后二者都是围绕“表现预期”展开的。

1. 表现预期

为了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三方面要求展示出来, NGSS设置了“表现预期”这一命题, 有效地将“基础框”中的三个维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这也是NGSS最大的创新。这一创新为教育者提供了独特的指导, 同时也为课堂中的科学教学定下了基调。

“表现预期”陈述了学生在某一学段应该理解和能够做到的相关科学内容, 转变了之前标准中“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的科学知识”这一说法。由于学生对同一科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导致没有一致的教学评估。国家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通过“表现预期”来断定哪些学生的行为能够表明他们符合标准要求, 从而为课程、教学和评估提供统一的、具体的目标。突出学生能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可评估的行为表现, 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中的要求。

2. 基础框

为了更好地诠释表现预期的内容, 在此栏目的下方建构了“基础框”, 基础框中的内容是依据《框架》制定的, 分为三个维度, 即学科核心概念 (DCIs) 、科学与工程实践 (SEPs) 、跨学科概念 (CCs) , 实践和跨学科概念都是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的。

(1) 学科核心概念

确定学科核心概念, 最大的挑战是形成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标准。学科核心概念阐述的内容主要是取自《框架》中所要求的, 关于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应该能够理解的最基础的科学概念, 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和工程、技术及其科学运用4个领域, 共11项核心概念, 39项分解概念。制定者要对这些核心概念和分解概念在不同等级上进行详细的诠释或者进行提炼, 期望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年级阶段结束前对所学知识有彻底的理解。与现行标准相比, 内容少而精, 在深度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2) 跨学科概念

跨学科概念的内容也是源于《框架》的, 共有7条跨学科概念, 分别为模型、原因和效果、规模、比例和数量、系统和系统模型、能量和物质、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和变化, 为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建立一种组织结构, 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连接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科核心概念。虽然大多数核心概念中只涵盖一个或几个跨学科概念的类型, 但是所有跨学科概念在每个年级阶段中都能通过不同的学科核心概念得以运用。

值得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的是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之间的联系, 《框架》中提到“学生要在教材中提供的核心概念的指导下, 反复使用跨学科概念, 才能增强对这些概念的领悟。反过来, 跨学科概念提供一种连接性的结构, 能更好地理解科学学科及被研究系统中的特殊定律”。下面以“模型”这一跨学科概念简要阐述物质科学中的“地球系统”这一学科核心概念, 以求更好地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之间的联系, 见图1。

(3) 科学与工程实践

科学与工程实践所陈述的内容是来自《框架》中八个实践类别中的内容, 八个实践内容是从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操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用来进一步解释学生在每个年级阶段实践的重点。虽然实践的种类形式不多, 但是对每一个年级段都作出了要求。新标准鼓励教师在一项任务中交叉使用多种实践, 并且不要受限于“表现预期”, 只将它作为指导性评估。该标准中的实践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学生科学技能, 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对科学与工程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而早在2003年, 已有研究证明“实践”教学方法——也被《框架》和NGSS提出的三个维度之一, 与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相比, 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及对科学的兴趣。[3]

简而言之, 以上三个维度的有效整合, 可以通过科学实践的做法来发展学生研究自然世界的能力;通过工程设计的过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聚焦于核心概念来掌握四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通过跨学科概念进一步理解和联系科学知识。

3. 联系框

联系框中的内容旨在支持“表现预期”中的每一条标准, 通过连接到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内容或者通用国家核心课程来体现。联系框中的内容也分为三个小部分:

一是“同年级阶段中的其他核心概念”, 包括同一年级阶段内不同科学领域中涉及同一主题的内容, 提示教学工作者在讲授课程时要注重彼此的关系。

二是“跨年级阶段间的学科核心概念”, 是指同一核心概念可能在不同年级段可能都会涉及, 并呈螺旋式的递进。因此, 据NGSS的描述, 某一核心概念在之前的年级出现可为概念的渗透提供基础, 在之后的年级阶段出现可为后续学习巩固基础。

三是“与通用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联系”, 主要是用来联结在《英语语言艺术、文学和数学通用核心国家标准》中出现的与该条标准相关的知识点。

总体上, 《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结构布局比较连贯, 因此, “表现预期”在同一个年级阶段上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意安排, 充分发挥教学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二、新观念及其影响

NGSS最大的贡献在于将科学教育的重点从沉浸在“教”科学转变为“做”科学。[4]《框架》中曾强调在整个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 学生应该有动手“做”科学的机会。相应的, NGSS既注重知识的教学, 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所学知识的程度、范围都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而实践能力的表现是唯一能检验其知识学习的最佳手段。以下几条新观念的提出无疑体现了“做”科学这一核心思想:

第一, K-12科学教育应像在现实世界中的实践和体验那样反映出科学本质间的相互联系。以前的标准往往将科学问题分开来说明, 如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用定义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新标准中通过运用一项任务, 将知识、方法和实践都结合在一起, 寻求科学本质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 NGSS侧重学生的表现预期而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或者评估。NGSS将指导课程开发人员, 在开发设计连贯的教学计划时, 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表现。“表现预期”的三个维度的融合旨在提高课程教学, 而不是限制教学。

第三, 科学概念的建立与发展贯穿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鉴于以往的科学教育标准中学科知识的零散性、不连贯性, 这一代标准提出了跨越时间限制来建立和运用标准的模式, 即学科核心概念。目标是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基础内容上, 以此作为学生进步的基石, 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

第四, NGSS注重更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及应用。这一观念与第三点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同一核心概念可能出现在不同年级段, 其内容的难度有所增加, 或者其侧重点将会有所不同。通常专家运用所研究领域中的核心原则和理论结构来解决问题, 而新手只是孤立的、甚至对立地看待知识片段, 难以组织和整合知识。所以, NGSS期望通过实践来连接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 帮助学生从新手向专家过渡。

第五, NGSS要求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知识融入K-12教育系统中。Joseph Krajcik (1) 在今年的密歇根州科学教师协会会议上说过, 科学、工程和技术渗透到人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既是一种文化成果, 又是人类共享的利益。此外, 人们对科学与工程的理解力对参与公共政策的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与工程学融入基础教育系统势在必行。

第六, NGSS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就业或者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各委员会在制定一部高质量标准时考虑的实际意义。

第七, NGSS和通用核心国家标准 (英语语言艺术和数学) 的作用是一致的。科学和工程为应用英语语言艺术和数学技能提供一个领域;英语语言艺术、数学和科学标准可为学校课程在加强这些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时产生协同效应;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结语

通过让各种与科学利益相关者进行集中阶段开发形成的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已为下一步的科学教育提供了蓝图, 这个蓝图的实现将改变全国各地的科学课堂中“教和学”的方法, 同时, 强化了科学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中的地位。其结构上的重大改变和新观念新思想的引入, 对美国科学教育的影响必将是颠覆式的。这些转变将会成为全球科学教育领域的焦点, 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启发。

摘要: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AAAS) 和达成机构 (Achieve) 主导, 携手26个州及广泛的基础工作团队共同完成的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于2013年4月9日公开发布。本文结合达成机构官方网站上的内容, 对该标准进行简要分析, 重点关注NGSS与以往的标准在结构和观念之间的区别, 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转变

参考文献

[1]Achieve.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http://www.nextgenscience.org/.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A Framework for K-12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s, 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National Academies Press.Washington, DC, 2011.

[3]J.A.Michael and H.I.Modell.Active Learning in Sec-ondary and College Science Classrooms:A Working Model for Helping the Learner to Lear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3.

13.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十三

罗阳小学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变“学知”为“知学”。

通过本次学习和在教学中得出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各有所得

在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课型,这种操作过程应当没有固定的程式,应当根据教师的个性以及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第一,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注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并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三几何“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这样引人: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圆和圆组成的图形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你能列举两个圆组成的例子?由学生举出实例,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两个圆之间有着不同位置关系的感知,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设计问题: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

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画画看。这里不直接给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先让学生画一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画两圆外离,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互相依赖,了解“数量关系”是刻画“位置关系”的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并得到两圆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通过实验、制作、量度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尝试错误和成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发展个性特长。

二、开放师生关系,使教学气氛民主化

开放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开放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师生对话”为基础,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给予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二是师生之间的“顾问”与“主人”关系。即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在生成、构建自身和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制造教学疑问,引发学生开展研讨和争论

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

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人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②积极开展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三、开放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评价的实施,应该注意:第一,突出评价的主体性。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不能仅仅评“教”,更应该评“学”,即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这一评价主体。评“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主体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并逐步向学习目标迈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第二,注意评价的整体性。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应掌握统一的评价标准,着眼于一节课的整体评价,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评价不同领域数学知识联系与教学,还应注意评价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数学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等素质的评价。第三,关注评价的动态性。教学评

价的目的不应只是用总结性评价对开放式教学进行判断、或是给出一个等第,而应把数学教学评价与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着重从教学

四、开放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在感受新知的过程,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解决问题。第一、重视开展数学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从生活和劳动中寻找数学问题,拿到活动课上来,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并且在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互相交流。比如,开展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开展数学学习研讨和交流,举办数学讲座和展览。第二、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活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劳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寻找数学问题。譬如在教学实习作业课《测量倾斜角》时,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测量工具,一起测量了国旗旗杆、教学楼、校园古树的高度。这些实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应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最终使他们达到灵活创造的境界。

14.《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篇十四

严塘中学谭谆祺

由于本人是非师范生,所以深知自己在教育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所以在入职前的那段日子里,我在网上选了好几本有关教育的书,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成为了我的首选。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在好些年前就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国,其素质教育的局面至今仍旧不容乐观,我想知道素质教育在美国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看完这本书后,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创造性能不能教?二是要不要惩罚孩子?

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创造性不能教,只能培养。作者通过一件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趣事说明了这点。他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矿矿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矿矿却无法落笔画画,并且不愿上学,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自己涂鸦。作者了解情况后甚为不满,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过后却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有没有独特之处。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没有一些自己创新的成分,因此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在没有一个参照物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下笔的习惯。

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注重技能的传授,在这种忽略学生自身创造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下,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复制能力,而其个性和创新性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甚至被压抑。而美国的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注重“教”与“训练”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而美国教育注重学生自身实践的过程,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也就难怪在咱中国出现山寨产品随处可见,而原创的尖端产品寥寥可数的局面。

对于第二个问题:要不要惩罚孩子?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美国教育崇尚个性发展,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发展,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使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作者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里,学生一进校门,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的都记录得非常详细,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的“天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自己对号入坐,该受什么处罚,就会受到什么处罚,学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也非常具有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第一次,教师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第三次,教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放学半小时才允许回家,这就意味着学生将乘不到校车,必须由家长来接。美国由此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而美国家长对学校的惩罚措施也见怪不怪,并十分理解。而在我们中国的学校里,经常会有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责备教师惩罚了自己的孩子,往往导致教师受批评,学生更加放纵。

由此可见,在美国的教育里,教育本身是离不开惩罚,只有做错事受到惩罚,学生才会形成一种纪律观念,走上社会后,也才会自觉遵守社会法纪。另外,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可在将来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而在我国,大多认为在学生犯错误的内在念头刚刚萌生,但还未变成外在的行为之前,就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在走向社会之前学生没有犯错误的经历,或者因犯错而受到“不容犯错”的制度的严惩,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便会缺失或者失去方向,因此一旦步入社会,其犯错误的机会增加,学校教育育人的效果就相应降低。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惩戒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真正为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育人功能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古语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不打不成材”,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的先人惩罚了学生几千年,不见得毁灭了多少孩子。相反,中华民族几千年倒是人才辈出,而在我们大张旗鼓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培养出了多少大师级人物呢?

15.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篇十五

一、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

当前,美国学校有相当高的教师流失率,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政府希望通过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招募到能够补充教学岗位的合格教师。为此,美国两大教师认证机构,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和教师教育认证协会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专门厘定了标准。

1. 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

为保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项目的质量,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对选择性教师教育途径的认证强调以下认证标准。第一,教师教育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临床实践,它贯穿于整个教师教育项目的各个方面。第二,准教师的进步和项目准备的评价依据各州的教师标准和普通核心标准评定。评价准教师的标准必须建立在学生成绩的输出数据上,包括学生的技能、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第三,参与选择性教师教育项目的教师必须拥有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方面的技能,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出专业决定。第四,准教师必须在变化的环境中评估自己的进程,促进学生学习并报告他们的实践数据,与学生一起进步。第五,准教师必须在互动的专业社区学习。第六,临床实践教育者和合作导师必须是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选拔出来的。第七,要提供实践的地点,支持嵌入式临床实践准备等。

2. 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协会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

除上述标准之外,美国很多选择性教师教育项目还接受了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协会的标准,进行教师教育项目认证。该协会认为合格的教师教育项目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证据。教师教育项目要证明准教师达到了项目宣传的标准,即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专业教育课程,特别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第二,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要求拟认证教师教育项目的教师提供两项内容:一是证明项目的评价技术合理、可信的理由,二是对证据记录的有效性和可能性的评估。第三,制度学习。教师教育认证协会希望教师教育项目决策是建立在有充分证据的基础上的,使项目成为一个质量控制系统。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项目主要在中小学进行。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认为,教师培养主要关注准教师实践中的技艺和艺术技巧成分,支持准教师个人的生活经历。准教师必须在地方性、不确定性和经常冲突的教学情境中提高个人教学艺术和教学创造性。在教师聘用方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强调要使教学岗位面向所有具有教学潜力而又愿意当教师的人,取消教师教育的各种传统规则和标准,而赋予中小学更多的自治权,让中小学直接决定教师的任用与否。

二、综合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

综合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认为,教师要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这种知识应达到其他专业的要求,还要求教师掌握一般的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强调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重视准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综合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对大学、教师教育项目以及教师都进行了标准的设定,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跨州新教师评估和支持核心原则就是综合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这一核心原则的制定者主要由一线教师、教师教育者、州管理部门和专业组织的代表组成。他们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需求、教师反思和分析教学实践的能力等都进行了论述,其核心原则如下。1.准教师应该理解任教学科的核心概念、探究工具以及学科知识结构,创造对学生有意义的学科知识经验。2.准教师应理解儿童是怎样学习和发展的,提供机会支持学生智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3.准教师应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创造教学机会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4.准教师应理解和使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行为技能。5.准教师应理解个人和群体的动机和行为,创造一个鼓励学生积极社交、学习参与和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6.准教师要使用有效的口头、非口头和现代多媒体等技术,在教室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和支持性互动的能力。7.准教师的教学计划应建立在学科知识、学生、社区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8.准教师应使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评价策略来评价和保证学生在智力、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持续发展。9.准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行动策略和选择、对别人的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促进自己专业的不断发展。10.准教师要与学校同事、家长、支持学生学习的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

综合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将教师看做是教学领域的专家,通过专业实践可以拥有一个解决教育领域专门问题的工具包。教师要能够确认学生问题、学校的特殊需求,要能够评估并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要重视综合性研究基础的教学知识和通过学徒教师的大量实践获得的教学实践知识。其中,教学实践知识包括研究教学专业的科学、教育研究意识、专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专业的伦理,其目的是形成教师的专业自主,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三年级我敬爱的老师作文下一篇:《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