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2024-06-14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共18篇)(共18篇)

1.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一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信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侯晓静

摘要: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电教手段、数学建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不明确解题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我以为,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该目的。

一、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融景于图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景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重点强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教学方法的总结,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了课 1

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电教手段,便于创造教学情境,加强能力培养。

在立体几何的多面体,旋转体教学和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情境是探索,思考和构建更有效,老师的引导应与设置的数学情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适时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通过精心设置的情境,让学生在讲座中把问题逐步深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纠正错误,完善认识,优化认识结构,对此,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若注重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规律,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适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的结合,这样,才能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教学情境,如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变静态为动态,画出题中的图形及运动过程图,运用视频输入放大画面,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整体性,有序性和深刻性。

空间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立体几何数学能力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在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三.运用电教手段,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教学过程。

解决实际应用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解决应用题可以考察学生的潜能和应变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复核高校选才和中学进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老师应把应用题中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分析落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在平时应设计简单的实验,再进一步运用电教手段,设计模拟再现其实际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构建出数学模型,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愉快和谐心境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 2

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这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展示数学教学情境与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做到多媒体技术与优化教学的完整统一,真正把现代课堂教学思想带入到教学全过程之中。

2.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二

1. 开放课堂, 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回答问题。”很多教学专家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安排自由读课文, 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然后又让学生提问。开放了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书声朗朗, 讨论热烈, 氛围浓厚。如果这时能借机运用多媒体的辅助, 让学生结合自我阅读各自操作出示问题, 显示答案, 然后朗读再利用多媒体自由提问、小组讨论、显示结果, 最后还通过多媒体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知识点汇总起来。这样, 不但让学生得以充分的学习实践,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创设情境, 入情入境

新编的语文课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教材,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而且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形成高尚的品质。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 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小猫种鱼》中, 为了帮学生体会小猫满怀丰收的幻想, 以及它把鱼种下后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又如何去帮助小猫?教师把这些问题通过课件显示出来 (旁边插有小猫各种表情图) , 让学生深入阅读、思考、讨论, 然后表演、汇报, 学生容易把这些问题所包含的内涵、意境理解得透彻明了, 表达出来也就清楚了。

3. 形象显示, 突破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字句、段篇的含义时, 很难几句话就表达得清楚。为了处理好这个教学环节, 利用电教, 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的词语“纹丝不动”, 用语言解释显得很抽象, 用CAI演示学生就容易明白了, 读此段内容的时候自然就能读出钢铁般坚强的语气。本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领悟邱少云是个严守纪律、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伟大战士。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利用CAI的情景展示, 进行对比教学, 针对“熊熊的烈火烧得枯草噼噼剥剥地响”、“烈火烧到邱少云的身上了, 我们闻到一股浓烈的焦味”的情景动画, 让学生观看后再找出与画面有关的段落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指出“烈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 再问:“邱少云怎么啦?”“‘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邱少云表现得什么样?”“邱少云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什么问题?”这样提问, 一步一步地烘托出邱少云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精神。到此时, 教师又结合画面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上讲台朗读, 学生领会邱少云的行动与精神之后, 又出示CAI, 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来理解“纹丝不动”、“漫山遍野”、“歼灭”等词语, 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照图画把文中表示邱少云动作、“我们”的心理活动的词句找出来, 描上线, 这时再问“纹丝不动”说明什么?“满腔怒火”说明什么?“一下子消灭了阵地上的敌人”又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既轻松又愉快, 很快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科学教学 篇三

电化教学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电教媒体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促进智力发展。电化教学的这些优点正是科学教学所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电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使用实物投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放大的效应,能生动地表现一些微小事物和文字。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投影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或文字,能使讲解更生动形象、清晰具体,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如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时,教师要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切片很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这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的过程:在载玻片上滴水,撕洋葱的表皮,碘酒上色,装片。这样,学生在大屏幕上观察得就很清楚,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方法。

又如讲《溶解》一课时,我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置在投影仪上,并加上水,接着再放入少许的高锰酸钾,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先是一粒高锰酸钾周围的水变成深紫色,再慢慢地逐渐扩散,周围水的颜色由深紫色变成浅紫色,一直把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如果搅拌一下,就更容易看清溶解的速度。这样,学生在屏幕上能清楚地观察到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疲劳,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声音和图像并茂的特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提高。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宇宙、天体的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往往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讲《四季的成因》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然后,再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太阳照射地球角度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于是产生了四季。再如,讲《日食、月食》一课时,由于日食和月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多媒体的演示也显得更逼真、更形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面对着精彩的画面,产生了听觉、视觉的强刺激,使教育信息形象而生动地传输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化教学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地震》是一堂难度较大的探究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由于地震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学生无法感知。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而利用录像教材,可以克服这种时空限制。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来直接感知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教师再恰当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实验,就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地震时的录像资料。接着让学生实验:“毛巾挤压成皱”“竹筷断裂”。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地震的成因。学生根据实验就能正确地探究出地震是由于地层受挤压力而产生的。通过恰当运用录像教材并使之与教材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感知启发了思维,突破了难点。

四、电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知识反馈方法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上台板演,但这种方法涉及面较窄,难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费力耗时。而把学生的实验记载表直接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评议,或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把好、中、差学生的作业置于投影下,让学生集体评议。这样做既节省了学生口头汇报或上台板演耗去的时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人人参与,也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台上完成某项实验时,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下面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则克服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如我在讲《电路》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演示连接完整的电路,不仅效果逼真,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连接的过程、电流在电线中的流动,这不仅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正确运用电教手段,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虽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两者只有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形成优化与组合的教学系统,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开展电教媒体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这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和排斥。事实上,一堂好课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来说,特别要注意电教媒体的“两个不能”。

1.电化教学不能代替板书

有些教师用电教手段代替全部板书,看起来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项富有节奏、有张有弛的艺术,这样才符合学生心理。学生思考问题、理解结论和规律都需要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掌握节奏。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板书。

2.电化教学不能代替观察实验

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科学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实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感知,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学习效果也不是电教手段所能代替的。实验操作更是电教手段无法代替的。如学生在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时,通过不停地在水中加食盐,搅拌,最后终于使沉下去的马铃薯浮了起来,这样做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验的过程,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尽管电教手段画面鲜艳,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无法取代的。

六、运用电教手段要试时、适量、适度

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科学教学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观察实验等直观教学,需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当今的素质教育中的活教法,片面强调理性认识,过多的迷恋直观,什么结论都用电脑显示,什么实验都用电脑显示。但过多的、无意义的、五彩缤纷的直观多媒体画面容易使人疲劳,会使学生认识停留在外部特征上,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使用电教媒体一定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全程效果,而是要抓准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创设情境、强化教学难点;突破学习难点;展示过程,形成表象;设置问题,引起思考等。对于不同课型,应设计不同的感知材料,也就是说,我们要优化电教媒体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形象、丰富、完整、准确的感性知识。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电教教材与教科书有机结合,注重电教媒体的实用性和科学化,精心制作电教课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循序渐进。这样就可以既提高教学效率,又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有效地优化优化科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思品课堂教学1 篇四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喻长桥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课堂,谈谈自己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诚请专家及同仁指教。

【关键词】电教 优化 激情 思维 能力导行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对教育的目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优势,通过富有趣味性和感染性的引导,让学生直观的、具体的、肤浅逐步的认识升华到概括的、抽象的、深刻的认识,使道德观念产生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恰当而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表象,拓展想象空间,活跃思维,突破重难点,开展各种活动,不断优化小学思品的课堂教学,使枯燥乏味儿的思品课教材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生动、直观感知思品教材中的形象、画面和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行为的辨析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一、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方式,靠简单的思想灌输和空洞的政治说教,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采取儿童喜欢的方式,才能使学生思想政治营养,学会做人。笔者在教思品教材“我要做个好学生”时,首先将课文的几幅图画串成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教师一边口述故事,一边展示画面,再配以声音,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一个个目瞪口呆,注意力非常集中,个个都明白了怎样能做一个好学生,达到了有效的目的。又如在教学《相信科学 破除迷信》一课时,教师先找到一些有关揭露迷信真面目的媒体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看,让他们亲眼看到迷信活动的真实面目,让他们感到迷信是骗人的把戏,是不可信的,坚

定了学生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信念,效果很好。

二、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而教学的主导又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要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研究的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和良好心理,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电教媒体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如笔者在教学《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看一段视频,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自行车是我国人民的常用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的人很多;二是车来人往,道路狭窄拥挤;三是有几件血淋淋的自行车交通事故。当学生看完后教师提出一下问题:①你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②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③从这个视频影像中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观看、讨论,同学们知道了车多、路窄、容易出事故,初步感知“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目标。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发言积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进一步为主题教学打好了基础。

2、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教师语言、黑板来传输,学生的解答往往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影响了传输的效率。因为按传统的教法,教师很容易上成包打包唱的一言堂式或一问一答式,课堂气氛不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情感,教师本身也觉得口干舌燥,平淡乏味,年已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更不会提高。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笔者在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助人为乐”的基本意思后,教师又播放了平时进行少先队活动时所拍摄的DV画面: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师生们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情景。同学们看了以后,深深地体会到了帮助给别人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播放了平时摄下的本班同学帮助邻班困难同学的镜头,同学们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感到很亲切,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表扬身边助人为乐的同学,对照自己的行为,提出了今后的打算,真正指导了学生的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较差,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有具体思维想抽象思维过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直观推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效果将会大不一样。如笔者在教学《遵守纪律》一课时,“纪律”一词就比较深奥,低年级学生更难以理解。教师首先将守纪律的学生行为的图像展示给学生看,再一一说清怎样做才叫守纪律,弄清守纪律的意思,再用几组图片,这其中有守纪律的和不守纪律的,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明辨是非,教师再适时指导他们的行为,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辨析中无一人说错,课中答问,都表示要向守纪律的同学学习,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四、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结合好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行为。

在思品课教学中,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要结合好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笔者把对比法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1、图像对比。如笔者在教学《珍惜时间》一课时,书中有这样几幅图:一幅是一位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一幅是一位同学早早起来锻炼身体。教师同时将这两幅图出示,让大家进行对比,看看谁珍惜时间。通过一比较,同学们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知道了怎样才是珍惜时间。在教学这一课时,对于课后练习: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光阴”与“金子”作比较,让他们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从而知道时间的宝贵和不可回,明白要珍惜时间。

2、情景对比。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思品教材中很多充满童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幻灯、图画、录音、影像等多种手段演示,把学生带入与教学要求有关的特定环境中,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如笔者在教学《拾金不昧》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分钱》动画课件,并配以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的行为,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在进行行为辨析时,教师又播放一段“小明捡到东西后据为己有”的视频,让学生看看后与开始的行为进行对比。通过进行情景对比,学生马上能够辨析出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错的,再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对照,在今后拾到东西后该怎么做,学生都已经明白了。

总之,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仍需要我们教师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作出不懈的努力,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新课程教学方略(品德与社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5.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五

】(1)结合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和中师化学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为了使师范生具备良好的科学修养,我们在中师化学中注意加强培养小学自然教师的意识。利用幻灯、投影的特点去揭示矛盾,启发思维,在实验、读书、练习等方面,不断开拓思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2)联系小学实际,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投影手段,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变化的内在规律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真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电教手段模拟自然现象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具有开辟“第二课堂”的能力。(3)开展课外活动,扩展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我们充分发挥电教设备和教学仪器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定期开展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自制教具(包括投影片和投影器件),配制试剂、设计实验、举办化学竞赛。为了强化能力培养,我们运用电教手段定期组织化学晚会、化学游园活动、化学灯会等。几年来,我校毕业生50%成了自然常识教学骨干。

【】运用电教手段强化中师化学教学初探 为了提高中师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为“四化”培养“四有”新人。我们在中师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优势,结合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中师化学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和深入开展课外话动。为小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自然常识课教学的合格师资。

一、结合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和中师化学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

师范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小学的教师。为了满足小学儿童的求知欲,教育儿童学科学、用科学,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修养。因此,我们在中师化学中注意加强培养小学自然教师的意识性。我们利用幻灯、投影的特点去揭示矛盾,启发思维,在实验、读书、练习等方面,不断开拓思路,努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中师教学目的、教育对象、教材内容和普通中学不同,我们根据中师化学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创新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投影手段,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演示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例如:电解CuCl2溶液时,运用投影手段,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阴极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铜覆盖在表面;在阳极的碳棒上,有气泡放出。又如:在讲“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将两个都盛有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混合溶液的培养皿放在投影器上,可以看到溶液呈红色,在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FeCl3或KSCN晶体,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深,再向另一个培养皿里加入少量的KCI晶体,可以看到溶液的红色变浅。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扩大了演示实验效果。我们自制了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的投影片三十六框,教学时,结合课堂内容选用投影片。例如在讲“氟、氯、溴、碘及其重要的化合物”这一节时,我们结合课堂内容;进行“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的投影教学,并举例得出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可以置换出化合物中非金属活动性较弱的离子,其置换顺序是:FBrI。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就掌握得更牢固了。

我们还结合课本内容将重点,难点设计绘制成投影片,叠映在实验现象的相应位置上,使演示与板书,讲解有机地结合。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形成了牢固的概念。这样我们就抽出了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科学知识。使他们真正掌握小学自然课教学所必备的科学知识和从事小学自然课教学的能力。

二、联系小学实际,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的规律。实验有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投影手段,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变化的内在规律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真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药品等实验方法,以形成熟练的实验技能技巧。我们自己设计制作了常用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的投影片二十四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投影二十二框,几种常用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投影片八框,在做实验前结合学生内容所用的仪器、药品,先演示投影片,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正确使用仪器药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做实验,这样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加强了实验效果。我们还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电教手段摸拟自然现象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具有开辟“第二课堂”的能力。

我们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组织学生上好实验课,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拟定操作程序并绘制成投影片,在实验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进行放映,这样学生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学习。在实验中,我们强调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从化器的安装配套、实验过程的操作训练、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同时组织学生按小学自然课本上涉及到化学知识的实验仪器,实验程序绘制成投影片,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小学自然课教学的全过程。

三、开展课外活动,扩展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现代化教育的总目标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使学生主动求知,发展创造性。在中师化学改革中,我们以中师学生从事未来教育为基点,以小学自然常识为核心,向化学涉及的社会范围延伸,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了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有利于把基础知识抓扎实,让学生有时间投身到“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处理将来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能力。

6.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六

内容摘要: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尤其是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教手段在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的四大用处。

关键词:

1、电教媒体

2、英语

3、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地位日益重要,许多国家都把英语学习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英语教法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教法“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为适应现代教学思想,随着电教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诸如多媒体教室、双向式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结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电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营造生动语境、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国家已提出教育要现代化,要面向未来。中国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语境。语境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与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和话语的意义。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彻底改变外语教学死气沉沉的落后状况,必须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科技含量高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将促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锻练。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购物、问路、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幻灯片,配以对话性的文字(从外部飞入),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在商店购买衣服时,先出现出售衣服的商店,里面摆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再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多重感官感知,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学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B Is this your skirt?这篇课文讲述的是Zip正在为她的生日宴会挑选衣服。课文篇幅较长,单靠教师一张嘴和几幅挂图很难把课文讲透,也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将电教媒体利用进来,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合上书,观看投影画面,欣赏Zip衣柜里的衣服,再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理解力。本课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这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评价功能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如在教授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4 weather这一课时,学完了单词(rainy, snowy, windy, sunny, cloudy)和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之后,可在灯片上设计一道联系题,将地点与天气联起来,并及时的在灯片上将正确答案公布。学生进行操练并当场反馈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方可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四、注重认知主体,促进学习主动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教媒体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能够缩短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机会。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活动使知识过关,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使知识当堂过关。它能给出正确的示范,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纠正发音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打出重要的短语、句型,让学生编新对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脑等设置语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的语言更得体。它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材料,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几个的活动。它还能创设一定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说、勤于想、愿意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革教法,改革以讲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调动与启发作用,创设逼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7.运用电教手段 辅助科学课教学 篇七

现代化教育, 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 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知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 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面, 就这些电化教学手段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实物投影、幻灯

在《科学课》教学中, 实物投影、幻灯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 将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 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 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 外面用线做个标记, 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 瓶内空气逐渐变热, 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 放开热毛巾, 瓶里空气变冷, 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 如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 再照上法实验, 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 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 学生一目了然。

2. 将枯燥变生动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 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但在教学中, 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电流》一课, 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 如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 有的学生看不清老师的操作, 理解困难。如直接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等放在幻灯机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 把其黑影打在银幕上, 使学生直接看到老师的操作情况, 简单明了。当然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则效果更佳。

又如:《鱼》一课, 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 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 (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 , 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 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将复杂变简单

《彩虹》一课, 讲解彩虹形成条件是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课文安排了这个实验:把一面镜子斜插入水盆里, 让阳光透过清水照到镜子上, 再由镜子反射到墙上会出现一段人造彩虹。实践证明, 这个实验成功难度较大, 且出现彩虹不清楚的现象。在教学中, 可以这样做:把幻灯光打在天花板上, 拿三棱镜放在幻灯机工作面上、下移动, 至一定位置时天花板上就会出现一条七色彩虹。又如:《影子》一课中, 以手投影形成动物形状, 如利用阳光要受到照射角度等条件的影响, 不易掌握, 如利用幻灯机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通电想要什么角度均可。

4. 将难点变明了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如:《水的净化》一课中,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 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 “两低三靠”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 就是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课文中插图, 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 但因示范题材较小学生难以看清, 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

利用投影就简单了, 可自制一张五框的复合片。第一框揭示铁架台。第二框复上巳装有滤纸的漏斗图片 (滤纸涂上红色, 一层处淡些, 三层处深些) 并告诉学生这有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第三框, 移出准备装滤液 (净液) 的烧杯至漏斗嘴靠住烧杯内壁, 指出这是第一靠, 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 让学生进行判别。第四框移出玻璃棒至靠住三层也就是深红色一边的过滤纸, 指出要轻靠, 讲明这是第二靠, 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 以加深学生印象。第五框移出装滤液 (脏液) 的烧杯至靠住玻璃棒, 指出这是第三靠, 并告诉学生滤液要沿着玻璃棒往下漏至漏斗内, 而且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这是第二低。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至此, 过滤操作中“两低三靠”通过投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实物投影、幻灯特别是实物投影在科学课学习中作用很大, 教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 学生的作业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点评, 教师、学生的演示实验可在实物投影、幻灯上进行, 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学生操作的过程。因此, 正确地在实际科学教学中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视

电视已进入当今每一个家庭, 现多数教室也已安装了电视。据科学家研究, 听一遍学生只记住25%左右, 看一遍学生记住的内容达60%左右, 且电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动态的、有趣的电视节目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此, 电视是电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1. 录像资料的播放

随着教育的发展, 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录像资料越来越多, 这些录像资料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录像资料通过录像机在电视中直接输出的图像信号清晰, 音质清楚, 色彩艳丽, 如《科学课》中植物、动物的单元, 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2. 教育节目的收看

鼓励学生课外收看电视台中的教育节目, 如:《动物世界》、《科技教育》、《异想天开》等栏目。学生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 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 让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 自然地掌握科学课学习上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思考、处理方法, 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 提高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也可随时录制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播放。

三、收录机

运用收录机, 录制一些动物的叫声及风声、汽车声、机器声等音像资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新授教学资料, 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一课的导入中, 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风声, 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很顺利地进入了《空气》单元的学习。又如:《昆虫》的教学中, 也可用同样的办法, 先让学生听听、猜猜是什么昆虫的叫声, 再进入新课教学。

收录机已很普遍, 再加上现在出现的U盘, 有带录音功能, 完全可以让学生作为作业在课外去录制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课堂上交流, 这样的作业肯定是学生喜欢的。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摄像机, 数码相机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性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它们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容易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使用并普及。这种电化教学手段在科学课中主要应用于观察、记录、信息检索等方面。

1. 拍摄特写

如拍摄动物颈部的特写, 颈部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使用性能优良的可调焦镜头的摄像机对动物的颈部进行特写, 并将拍到的影像资料在大屏幕上播放,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并看清楚。其它还可以拍摄昆虫的口器、壁虎的脚等等。

同时, 鼓励学生课外去拍摄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如:工人如何生产产品的、农民如何耕作的及大气污染等现象, 再组织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2. 慢镜头拍摄

慢镜头拍摄是摄像机独有的拍摄技法, 在慢镜头拍摄的世界里, 化快变慢, 化虚变实, 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如:拍摄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甚至更多腿的动物爬行方式;拍摄昆虫或其它动物飞行的情况;拍摄蚕宝宝或其它动物吃食物的情况;拍摄蟋蟀或其它动物鸣叫时的情况……慢镜头播放以上的内容, 教师不需要太多的教学语言, 学生就能理解。当然, 在拍摄过程中, 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变换拍摄视点, 效果会更好。

3. 制作生物生长专集

鼓励学生选一个或几个拍摄目标, 制作生长专集, 如:人 (包括自己) 、动物、植物。如:《植物的一生》就可选择自己种的风仙花, 《动物的生命周期》就可选择蚕宝宝作为拍摄对象, 每天在固定时间拍下当天的情况。拍摄生命一个周期后, 再利用计算机制作成一本《凤仙花》或《蚕宝宝》一生的专集。

4.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课中,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器材, 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可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抓拍学生操作时的一些镜头, 通过计算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及时播放进行点评。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另一个优越性是需要时进行摄像、拍照, 效果不好时可以修改或删除。因此, 充分利用摄像、数码相机可以启发学生, 打开他们的想像空间, 适应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五、CAI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这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完全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 这是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的一个飞跃。以往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 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段, 很容易让学生弄清楚, 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样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 讲到身体内部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时, 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的研究很感兴趣, 但苦于看不到只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 去回答问题, 这样的学习,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现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播放身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动态的心跳、胃的蠕动等, 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 倾听老师的旁白, 兴趣顿生, 求知欲受到激发, 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 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

因此,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不仅能扩大学生的求知领域,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既发展形象思维, 也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也变得更轻松, 更有兴趣, 会使学生乐学, 主动地学, 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六、网络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受到了挑战。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 在网络上, 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正确地运用好、发挥好网络资源, 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1. 课堂教学进网络

课堂上的40分钟和书本上知识毕竟有限, 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随着40分钟的结束而结束, 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去探究。假如课时充裕,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网络, 在网络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来拓展40分钟的课堂教学。如:《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 完成教学任务后, 在《阅读与拓展》教学中让学生上网, 点击搜索空气的知识, 让学生找自己想找的空气知识, 看自己想看的空气知识, 并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去寻找有关空气的知识。

2. 找网络学习朋友

鼓励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发贴, 寻找省外、国外的学习朋友, 特别是象南半球的学习朋友。南、北半球许多地方是完全相反的, 就是国内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学生要想了解到这些知识, 除了书本、老师, 最佳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及网络朋友。

8.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29-02

电教手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走进大家的视野,主要的原因是其作用很明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堂教授的效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改变。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是离不开好的教学方式,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很初级的阶段,但是很多小孩子却对其失去兴趣,或者是厌恶的情绪。因为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的逻辑性的要求,还是需要一定的水准的,而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从具体向抽象的过程的转变,还没完全的成熟,主要就是对于具体的事物认知了解清楚,对于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这也就导致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而且在目前的教学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还是主要停留在过去的老一套,很多老师对于显而易见的题目和答案,他们觉得这些简单的东西,在教学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其实在学生们的心中,对于一些基本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还是很粗浅的,这就要求老师在知识的传递上,不能出现断层,老师以为学生会、了解的东西,其实学生不一定了解,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要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对数学有着深入简出的理解,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让学生们理解,这才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接下来就对电教的手段进行一定的阐述[1]。

二、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电教化手段

1.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路途中是一件折磨的事情,这样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处在被动,缺乏智慧的灵感,那么如果在教学中,把数学上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放在一个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环境中,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不会大大提高,这样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的印象深刻。这就是本文说到的电教化手段的运用,在使用了电教手段之后,可以充分的利用其电教手段进行图文并茂、声音和图像同时出现存在的学习情境,主要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关于乘法运算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先展示小猴子偷桃子的情形,小猴子开始偷了4个桃子,吃完了又去偷了4个桃子,然后想带点桃子给自己的伙伴,于是又去偷了4个桃子,视频中可以显示出现数学知识的应用,还有也能通过对猴子那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手段进行知识的传递,再启发孩子的过程中得出结果。

2.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形式下,想要实施电教化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摒弃原有的教学思想,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只有老师将学生放在心中,对学生们更加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开心的学习、快乐的学习,在面对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乐意接受,主动的学习吸收,这是学生掌握主动性的体现,思维活跃,学习效率也会大增。所以,老师要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深入挖掘文本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将孩子们带入到课堂活跃的气氛中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自主学习中慢慢成长。 [2]。

3.积极利用电教化提高思维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电教化的教学观念开始慢慢被老师和学生接受,为了更好的使得它发展,就需要老师做到对知识的了解和融合,优化课程结构,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它。小学生觉得数学难学,还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较为抽象,逻辑也很紧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数学知识是依靠重复的讲解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方式有它好处,还是也存在着弊端,有的学生是愿意接受,但是有的学生不情愿接受。在面对如今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的发展,电教化手段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方式和手段,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利用电教化手段将无限变化的形成过程不断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面积的那章节,传统的教学形式都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求它的面积,这是一种方式,有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但是如果将电教化手段用到课堂上,将其中的图形进行等分,然后直观形象的告诉学生,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得重点和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这些也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3]。

小学数学教学已经迈向新的发展时期,教学方法使用电教的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不仅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教学形式,也在多样化的体验模式下完善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景海.浅议电教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读写算,2014(05):12-13

[2]刘平国,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和艺术,2015(14):22-23

9.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古诗教学 篇九

优化古诗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有的内在魅力。它以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利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古诗教学时,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古诗虽字数不多,却不等同与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觉得枯燥,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而我在教完《早发白帝城》后,播放了一段长江三峡的秀丽风光片,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长江三峡两岸的美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10.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赞可夫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区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的情绪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而电教媒体就如一位神气的”魔术师“,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极大兴趣。

11.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一

一、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春》一课时,课件中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尽量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将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及时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比传统的板书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课上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语文课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无疑可以为课堂增色,同時也使得课堂含金量提高,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增长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出师表》一课的教学中,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放映《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的影像资料,使历史画卷重现眼前,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效果会明显优于原来的传统教法。

可以说,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小说和剧本,而单纯依靠文字来理解教学内容,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尤其一些国外的作品,往往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比如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中小小的一段解释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完整的观赏影片,再来学习课文中的选段,无疑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对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再编排课本剧,学生也就容易评判表演的好坏。在教读《孔乙己》、《范进中举》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看了影片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学生由于受年龄、地域和阅历的限制,对很多不了解的事务需要形象而直观的认识,电化教学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给教师创造最便利的教学条件,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优化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能力

学生要自然地说话,是由于内心的诱因和需要而引起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同样需要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只有当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语文说话和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写话”。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寻觅春天的踪迹”话题作文课上,先播放桃红柳绿、春暖花开、小鸟争鸣的片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然后谈谈个人体会,再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几个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段文字描述的异曲同工之妙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参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运用,和所授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是关键,千万不能去舍本逐末。

12.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二

一、电教手段使数学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1.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了解课堂知识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 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 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 反之, 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 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 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 ( 包括直线) 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 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 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 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例如打开几何画板, 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 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 在圆上取一点C, 连接线段AC, BC, 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 连线段PB, 引导学生发现| PA | + | PB | = | CA | , 即圆的半径, 且大于| AB | , 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 得到P的轨迹———椭圆. 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 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 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 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 提高了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因此我认为应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体验数学美的魅力.

2.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内容

数学学科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 抽象思维要求高, 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 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 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 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 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 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 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 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如对于高中数学新教材三角函数y = Asin ( ωx + φ) + k的图像随A, ω, φ, k的变化而变化一节, 通过让学生接触、观察各种图像, 使其意识到A, ω, φ, k可能对图像有影响, 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 自主探索得出规律. 教师仅仅是提供资料和建议, 这可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

3.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及广泛的应用性. 正是这些特点, 使得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 也决定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方法的单调划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的开展和深入,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普遍推广和执行,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支粉笔一张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 电教手段的出现, 使得很多时候的数学课堂避免了枯燥性和单调性; 使学生学习具备了形象生动而具有趣味性. 因此电教技术走进了课堂, 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 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长期的注意力,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这一节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棱柱、圆柱、棱锥、圆台等空间几何体的特点, 从感官上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情感, 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 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又如, 在讲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 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我们可利用《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 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有函数的对称性来画函数图像的过程;根据图像我们可以使学生得出函数的性质, 可以使计算机的数字追踪功能进行函数的性质的验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 的确, 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 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 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

二、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

用粉笔加黑板是我们过往一直使用的传统教具, 自从电教手段的广泛应用,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教具使用是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时间. 比如现在使用最平凡的教学课件, 几乎所有的教师上每一节课都会精心设计一个课件, 都认为教学课件除了能容纳大量的信息, 另外更重要的是, 和谐的整体设计可以为学生呈现优美的画面, 为学生优化视觉环境, 让学生产生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电教手段也有自身的缺点, 我们要想到在45 分钟内快速将课件内容展现于学生, 大量的信息展示将会严重制约住学生的想象, 限制住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完全陷入无条件接受的漩涡, 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的传授, 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接受、消化的过程, 我们不能出现繁荣之后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还差现象. 教师在黑板书写的过程, 看似是浪费时间, 其实这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最佳时间, 是学生真正实现记忆的过程, 我们不能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掠而过的微风, 我们要的是给学生的大脑留下课堂知识的痕迹.

13.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三

摘要: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增强口语交际勇气,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关键词:电教媒体 口语交际 兴趣 勇气 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

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

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

体的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其一,激发口语交际兴趣。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看图说话训练。在看图说话教

学中,教师要根据电教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的电教课件,创设情

趣,强化对图意的理解。在教学《离群的小鸟》这一说话训练题时,教师先指导学生

边看图,边播放配套录音。学生看着画面,听着小鸟的欢叫,小花猫得意的叫声,小

黑鸡绝望的惨叫,产生一系列联想。然后播放电教课件,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学生个

个跃跃欲试,举手发言,气氛热烈,一堂说话课上得生动有趣。当然,口语交际情境创

设方式还很多,如:陈设相关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等。

其二,增强口语交际勇气。说话难点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学生说话训练的障碍,

而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听说教学目标。根据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利用电教课件所提供的画面,可以化

抽象为具体形象的内容。解决听说难点,促使学生大胆说话。高年级教材中有这样

一个口语交际内容:讨论一下,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每年

的生日似乎不是那么重视,更谈不上请同学来家聚一聚,叙一叙了。因此对这个内容,

小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制作两段录象让学生观看:

一是许多学生在某同学家吃吃喝喝,礼物堆满桌子,吃完饭后,桌子上还有许多剩菜;

二是另一个同学过生日,要求妈妈允许他请几个好同学来吃饭,而这个同学家家境一般

,妈妈一脸无奈……。这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个个举手发言,辩得不

亦乐乎,就连平时最怕开口的同学也勇敢地站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其三,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运用课件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拓展

学生思维,丰富说话内容,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拓展说话的广度和深度。小学中

年级的教材中有个说话训练:说说你喜欢的夏天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由于学生

平时不善于观察,思路狭窄,只能说出诸如西瓜,桃子之类的东西。在上这一课时,

教师播放介绍荔枝,杏子,香瓜等水果的课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回忆,

自己是否看过和尝过这些水果,再说说这些水果的特点,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

言。这样,说话内容具体丰富,用词准确生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

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

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

科的教学之中。更要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让他们“走出去”,用自己的智慧

,设计活动方案,制订活动规则,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这样,他们

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

“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作者邮箱: wxc1309@yahoo.com.cn

14.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四

名:沈丽霞 性

别:女

工作单位:平罗县城关二小

通讯地址:宁夏平罗县城关二小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plexslx@163.com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名:沈丽霞

工作单位:平罗县城关二小 地址:宁夏平罗县城 邮编:7534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美感,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

给予美的熏陶

许多年来,多媒体教学以它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它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输方法比较单一,“讲,评,练”的教法,不能使学生大脑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抑制学生思维,降低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大脑皮层交替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各种器官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需要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在“新”、“活”、“趣”、“乐”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运用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象吸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这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教课文《武松打虎》,《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一类课文时时,我将电视剧片段下载下来制成课件,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观赏视频,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展现很好地诠释了课文中所刻画的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对照画面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历史了解的甚少,我就把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以及和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并在视觉地震撼中认识到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激发了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语文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

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真情实境的有效工具,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它 对突破难点、及时反馈教学、增大课堂容量都有较好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内容大部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但是有一些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给他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突破教学的难点。比如学习《捞铁牛》一文时,学生不理解如何利用浮力捞铁牛的课文情境,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制作了能准备、铲沙、搭架、打捞的课件,化难为易。在理解课文时,我首先出示课件:八只大铁牛陷在河底,让学生体会捞它的艰难,看到怀柄为捞铁牛做的准备,用动画演示捞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怀柄是在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从而将初中物理学的一些原理直观地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课文的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同时从情境的体会中增加了对怀柄的敬佩感,较为准确的把握了课文的中心。

又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怎样利用石块称出大象的重量是文章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将称象的过程制成动画课件演示出来:1将大象赶上船,在水下沉到船身的地方划线;2将大象赶上船,在船上装石头,装到划线的地方为止;3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样一演示,称象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显示出来,使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欲望情绪,极大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有兴趣去做一件事,他便成功了一半。如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高大的小马,机灵的小狗,雪白的小兔,聪明的小猴,各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再配以动画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从而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课堂的生成就异彩纷呈。很快他们读通了课文,并通过课件的演示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如:小兔前腿短后腿长不适合住顶楼;小马脚步重不适合住顶楼;小狗要守们看家不适合住顶楼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并且从课文中学到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及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的道理。没有了困难,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阅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而一篇较长的课文要在两三节课中完成,想达到既学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需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因课文较长,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内容结构相似,我先指导学生分析小女孩第一次擦燃时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然后给学生发下了印好的表格,然后对照投影片全班讨论。这样,学生学习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所用的时间相当于第一次擦燃火柴内容所用的时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中的思考,教师口述一两遍,学生是记不下来的,他们往往是读着课文,望了问题。如果把问题用投影打出,就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在教学中,把一些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用投影打出,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运用投影出示课堂练习,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丰富孩子词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前景,使孩子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丰富孩子词汇。例如:《最大的动物》一课,如果从纯文学角度给孩子分析事物之间,角色之间的关系,孩子比较难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特别是配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会使语言和形象得到有机的融合,直接刺激孩子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在这一课件制作中,考虑到为了让孩子了解哪一种动物最大,我采用了切点画面,定格及对比的方法,将故事发展情节突出重点,教学中,一些通过教师的语言解释,孩子仍然无法理解的内容,孩子根据画面的情节,让孩子将给其他同学听,孩子能完整的把故事讲述完,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表达不仅用词恰当,而且词量也得到了增加,让你不能想象这是出自一年级孩子的口中。对课文理解不言而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教学再也不能是满堂灌的方式,要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不能束缚孩子们想象的羽翼,而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思维,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成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评,多媒体成为了重要手段。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课件创设情境,画面展示苍茫的王屋山与太行山画外音介绍两山情况。此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 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制成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予学生美的熏陶

15.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科学教学 篇十五

一、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激发实验兴趣

在科学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具体物品、模型、做实验或用电教资源等来演示情境, 以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1. 观察法

首先,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 给每位学生准备油菜花、桃花、南瓜花、凤仙花、丝瓜花、月季花等, 学生通过合作研究、观察统计后就能归纳出哪些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其次, 在教学《植物新生命开始》时, 学生对种子的繁殖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对于根、茎、叶的繁殖就不清楚了, 我利用多媒体的视频资料《植物的繁殖》, 让学生仔细观察, 再把种子、根、茎、叶的繁殖过程讲述清楚, 成功地突破了学生对于根、茎、叶繁殖的难点。

2. 展示法

教学中用图片或图画来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我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中, 书中插图中印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根据这幅插图, 我提出问题:“从这幅插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由这个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探索”的活动中来, 再由学生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3. 实验法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中, 我利用了电教资源, 里面就设计了有关“磁铁两极”的实验, 是以“猜一猜”的形式设计的, 课件里还设计了现象说明。里面有两个实验, 一个是转动用绳子吊着的条形磁铁, 让学生观察磁铁停止后, 看看有什么现象;另一个是把两个条形磁铁, 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 让学生猜猜小汽车往哪跑?变换方向猜猜又会往哪跑?通过这两个模拟实验, 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这些活动, 从而真实学生的观察,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 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 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 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 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中, 我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周围, 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学生的发言很多, 但由于农村孩子平时接触的事物少, 所以回答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有如磁性黑板、磁性文具盒等, 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我想到运用电教资源, 不仅可以导入直观的图片, 还可以导入丰富的声音素材, 效果应该不错。于是, 在电教资源的帮助下, 这些事物激发了学生对它们进行探究的极大兴趣, 在接下去的实验活动中, 学生有了兴趣, 能主动地去探究了。

三、拓展课堂, 优化教学, 体会乐趣

教学中, 我们当然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但知识面广、内容多, 除了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外, 还要求我们去拓展课堂,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 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去探索自然规律, 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 让他们永远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16.浅谈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六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快乐走进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巧妙、新颖的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趣、意境,引领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巴东三峡》一文时,学生对三峡的了解是陌生的,无法想象三峡的山水景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首先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峡的幻灯片,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将图片缓缓出示,再加上简洁明了的解说语,让学生很快的从直观上对三峡的景色有大致的印象;激起学生读课文的欲望。精彩的多媒体画面,给学生提供了初步视觉印象,唤起了学生对“巴东三峡”这一雄伟奇丽景色的感受和向往。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材料的创造性理解提供了铺垫。看到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于是应顺势而导;“请同学科用心地把课文读一读。”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只要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调动自身所有感官,带着好奇,带着情趣,全身心地投入,进行自主、快乐地学习,那么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

二、音乐渲染,感受课文的情感意境。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语文也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再让音乐与文章优美的语言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在浓郁的情感中想象、顿悟。

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力图营造一种诗意的课堂,以读为主,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体会到从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再领着学生欣赏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色。当我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的词、句、段时,对学生说:“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些句段吧!”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欢快的音乐,学生被文中的诗情画意感染,深深打动内心。伴着欢快甜美的音乐,读出青海湖的蓝、温柔、幽静、优美,让濃烈的感情浸泡湿润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收到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到诗一般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得于升华,达到“三维”目标。

三、启发思维,释疑解难。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在课堂上,当老师不停地启发诱导,而学生却“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或关键处需要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可以运用电教手段来解决。因为电教媒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来加以辅助释疑,解决难题,因为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学生易于接受。

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时。由于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白求恩不辞万里来到中国,不知道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面对学生,我精心选制一段录像:屏幕上出现抗日战争的战场情景。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到白求恩的毫不利己、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体会到"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深厚情谊,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近距离,为下文的学习理解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四、画龙点睛,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

许多文章,常常含义深刻,一件小事,几句话语,包含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爱。当教学到最后时,往往让人感到言已尽而意犹存。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在教师的诱导下,在学生一遍遍地品读感悟中,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最普通、最平凡、最细微的父子之情。更让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中体验到这种爱无时无刻不在。此时,我适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随歌声真情流露,深情地唱起,在激情中结束课文教学,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情感体验,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1、《远程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课程的教学观》

3、《教育心理学》

4、《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17.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比较教学论文 篇十七

【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里,含有不少“比较”的因素。在教学中把这些“比较”因素作为形象的电教教材,不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八册第四课《劳动最光荣》,在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时,制作了两框投影片:一框是古猿在森林里攀援、跳跃;一框是现代人正在工作,劳动的场面。在讲“劳动创造了世界”绘制了一张远古时代茫茫世界的画面;一张是现代美丽的城市风光掠影,分别进行比较,既减少了语言表达,又易理解。又如第十一册第一课《祖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选择戚其振在香港和在山东故乡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制成两框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更进一层认识到社会主义好。再如第十册第四课《谁最美》一文中,选择“阿姨的外表美,但心灵不美”与“叔叔的行为最美”两框投影片进行比较。这样既减少了语言表达,又易理解。使学生懂得只有心灵美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18.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十八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是这样教《王二小》的

芙蓉区东湖学校 龚佩双

《王二小》是小学生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小英雄“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地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教学时怎样抓住故事情节,来反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呢?我在教这一课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音乐引起兴趣

一开课,我播放一曲《王二小》,那缓慢而略带悲伤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有的学生还低下了头,似乎在想着什么。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中,王二小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样被杀害的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满脸的疑问看着老师,急切地等待着老师的解答。听罢我引入:“王二小是一个小英雄,他怎样被杀害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同学们齐声回答。这样,通过歌曲把学生引入情境,唤起学生们注意力的指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

录音感知教材

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带,要求:一、学生划出不认识的生字;二、数数课文有几自然段;三、课文主要讲了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做了一件事,后来结果怎么样?(投影幕上提出的总是都注有拼音),这样使学生在听读中,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基本节奏、格调,强化朗诵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主动地思考亟待解决的疑问,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图画解答疑难

按照惯例,学习一篇文章,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要达到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层次很难。王二小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不听从敌人的摆布,还会想到对付敌人的办法?这些都归结在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上。在分析理解课语言难点时,我紧紧抓住“智”与“勇”,充分利用投影来突破。首先分析全文埋下的伏笔,将王二小日常生活情形用投影显示,并配有解说。第一幅,介绍王二小平时如何利用放牛娃的身份替八路军放哨,每次都是如何化险为夷,死里逃生的。经过多次锻炼,变得非常勇敢,为后文作下铺垫,学生理解便容易多了。第二幅,王二小放牛时四处走动,对当地地势了如指掌,因此,当他面临强大的敌人时,他知道怎样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歼灭敌人。有了前因,得出后果,也就顺得成章了,难题迎刃而解。为加强学生的理解,特意放映了一组灯片,将王二小从遇到敌人,到被杀害的全过程用投影显示,并配以课文录音,让学生再次身临其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录音巩固知识

前面两次使用录音,主要是一种静止的学习状态。如何变静为动,于是我使用录音机,让学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读”(学生朗读,录音机播放背影音乐),要求学生正确地把握课文的基本感情。我以为:让学生自己朗读,能唤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深化他们的理解与记忆,他们可以模仿或自己创造性地运用节奏、语调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境的朗读,从而有利于的准确的理解课文主旨,提高鉴赏、思维能力,增强语感,巩固了对课文的认识。

上一篇:系统的项目策划书下一篇:银行个人短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