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无愧于自己

2024-07-10

心情随笔:无愧于自己(共5篇)

1.心情随笔:无愧于自己 篇一

争做“四有”教师演讲稿:做一个无愧

于自己的老师

“天地君亲师”,“老师”这个称呼在每一个人记事的时,都记住了他。我也同样,在七八岁时,就感到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因为老师启蒙我们走上了学习的道路,是老师激起了我们成长的梦想,是老师给予了我们奋斗的力量……于是在初三毕业填报自愿时毅然填写xx师范。

曾经梦想,我也像我的老师一样,教育我的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曾经梦想,我的学生个个聪明能干;也曾经梦想,当自己白发苍苍时,桃李满天下,于是给了自己一个定位,做一个无愧于自己的的老师。

1994年9月,我背着背包,拖着行李,带着梦想,来到了xx中心学校,开始了我的“老师”旅程。

当自己,拿着课本,走上讲台,开始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时,却不知如何下手,于是照本宣科,对教案,走了一遍,学生却一脸茫然;一节课的时间,还剩一大半叫,没办法,只好让学生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累了,我也累了,突然间,从自己的的嘴里无意冒出一句话“同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这个拼音怎么拼呀?”于是,就教全班同学把拼音读了遍;“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于是,给同学解释了词语的意思;“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我一个一个的去讲解……不知不觉,下课的钟声响了,我只好把剩下的问题放到了课后……

就这样,我的第一堂就这样过去了,记得,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不做业,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说没有本子,我责怪说:“没本子,不会去买吗?”“没有钱!”学生带着生气的口气回答,我想,不做作业还有礼多,“出去,走出教室去”学生站起来,扬手走出了教室。前排的一位学生,小声对我说:“老师,他家很穷。”我下子意识到了自己错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学生赶出去,于是,到门口叫学生“回来!”,为了顾及面子,我也不向学生道歉,只从口袋里摸出一毛钱,“去,去买个本子!”这件事后,只要我们班的同学没本子,笔之类,我都自己掏腰包给他们去买。我都行成了一种习惯。

还有一次,我去老外家,在路上,有一个六年级的姓欧的同学在回家半路上病了,我看他脸色不对,就上去背他,送他回家,一路上,又扶又背,走了近一个多小时,才把他送到了家,这件事过了一个学期,我差点忘了,在一次作文中,学生提到,他们班主任蒙老师,问我,我才想起来。

到了XX年,进入国家普九验工作,XX,时任校长的吴校安排我接手普教工作,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当时没有电脑、打印机,全是手抄。当时分给我们资料组的蒋洪奎、吴xx老师抄累了用布包起来继续抄,带身孕文明珠老师还坚持与我们加班加点,临近验收的一天晚上,在宣威小学,当完成了资料时,走出教室,天已开始麻麻亮,又是一个通宵。其中的艰辛,经历的老师都知道,后面的普九复查验收、普实验收、义务教育初步均很验收,还有刚过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我都在负责资料这块工作,一干就做现在,一干就做了XX年,有些人问我,为什么不换做其他的,没办法这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

XX年3月我县各中小学校实施营养餐,又安排我负责学校食堂的工作,本想普教可以放手给别个老师,因为人手原因,我还兼职普教工作,本来可以脱产食堂工作的,因放不下学生,我接手食堂工作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是兼职食堂工作。XX年,时任学校教导主任因身体原因,辞职,学校又安排和接手教导处工作,也还兼职普教工作。

时间一晃20年过去了,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做四有教师,我想我可能难以做得到,有人一问我,20年有何感受?20年坚守xx小学,我问心无愧,无愧于自己的教师生活。

2.无愧于天平 篇二

在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有一位身宽体健的法官,他公正司法,忘我工作,由于成绩突出,2008年荣获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称号。他就是邓州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王琪琳。

王琪琳1987年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邓州市法院工作,先后任该院元庄法庭庭长、桑庄法庭庭长,2005年12月至今任少年审判庭庭长。20年来,他潜心钻研法律业务,勤奋工作,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被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十佳法庭庭长”等荣誉称号。2007年他担任庭长的少年审判庭荣立集体三等功,被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光荣称号。2008年他被评为南阳市级优秀法官并荣获“河南省杰出青年卫士”称号。这些成绩与荣誉的取得,与他个人的“三个到位”是分不开的。

关爱到位,认真做好未成年罪犯的帮教、回访工作:他要求每一名少审法官在审理涉少刑事案件中注意关心爱护未成年被告人,做好教育、感化工作,同时对自己承办的案件更是细心。他承办的少年犯贾某等人抢劫一案中,考虑到贾某正在高三就读,正是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如果判了实刑势必毁掉他的一生。通过走访、调查贾某就读学校老师及同学,他了解到贾某平时学习刻苦,因一时冲动,寻求刺激而结伙抢劫,有挽救余地。遂联系贾某的父母、班主任,帮助他们为贾某制定了帮教计划。对贾某宣告缓刑后,王庭长亲自将他送返所在学校,校长被感动得连说几句“王庭长真有爱心呀!”

他创新的帮教网络,为在押、服刑少年犯送去了关爱和体贴。王琪琳自任少年审判庭庭长以来,注重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的研究,他取得市人大、政法委的支持和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创立了帮教体系,在共青团、教委、关少工委、妇联等单位聘请了若干名社会调查员参与对少年犯的调查、帮教和回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到看守所看望、慰问在押少年犯,给他们送去法律书籍、毛巾、香皂等物,并与他们交流心得,安抚他们幼小的心灵,达到了感化、挽救的目的。

服务到位,大胆尝试涉少民事案件的审理: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以来,王琪琳认真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规定》等,虚心向具有丰富的未成年人审判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很快适应了新工作岗位的要求。两年来,根据少年审判工作实践,他撰写了《青少年涉网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等调研、宣传文章50余篇,并在《人民法院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进行了登载、刊发。

2006年9月,邓州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被河南省高院确定为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单位。王琪琳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涉少民事案件的审理,利用少年综合审判法庭这一维权岗,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认真总结,形成了自己系统的做法:1、注意依职权调取证据;2、对未成年人实施法律援助;3、对涉少民事、行政案件实行缓、减、免诉讼费用;4、对涉少民事、行政案件做到“三个快”,即快立案、快审结、快执行。2008年,他审理的魏晓人身损害赔偿一案,原告缓交了费用并及时立案,果断冻结了被告财产,案件没有进入执行程序就促使被告履行了赔偿义务。事后,魏晓深情地对王庭长说:“您真是服务到家了,我太感谢了!”

3.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石娃 篇三

——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主人公石娃从小就没有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含辛茹苦的爸爸、姐姐一起相依为命。为了供石娃去上学,爸爸便外出打工,谁知竟不幸把腿摔坏了,对这个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万般无奈之下,小小年纪的姐姐含泪嫁给了一个比石娃还要矮小的有钱人,换来一叠带着心酸和屈辱的钞票,勉强维持着家里的生计。可随着病情的加重,爸爸瘫痪了。家庭的重担只能压在年幼的石娃的肩上。然而,石娃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倒,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爸爸。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娃终于考取了师范学校。就要远走他乡了,爸爸怎么办呢?面对这个艰难的决定,石娃毅然做出抉择——背起爸爸去上学。

看完这部电影,我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同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和石娃似乎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逆境中的石娃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求知求学的毅力依然是那样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念依然是那么坚定,对亲人的爱依然是那么纯洁……而我们平时都做了些什么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费不用愁,零花钱天天有,可还是觉得不满足,对亲人的爱从来没想过将来回报他们,哪怕是一点一滴——真是惭愧呀!

石娃是我们少年儿童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困难再大,也要挺起胸膛;条件再苦,也要发愤学习;亲人再穷,也要坦诚相待。在石娃的身上不正是体现出这种精神吗?

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做一个无愧于社会的小“石娃”。

作者:关马中心学校五(1)班谢志远

4.心情随笔:无愧于自己 篇四

祖辈留下的“箩筐”

洛阳白马寺北边的平乐村,平乐郭氏正骨赫赫有名。郭家大宅门外的大槐树上,挂着一个箩筐。不管穷人、富人,就诊后随便在箩筐里放点什么,就可以走人。

祖辈传下来的箩筐,始终留在郭春园的心中。按规定,作为全国中医骨科被国家认定“500名老中医”之一的郭春园,挂号费可以定为100元。可在挂号窗口,他的门诊费只有20元。郭春园说:“许多患者是收入不高的打工者,我的挂号费定得这么高,不就把他们拒之门外了?”

郭春园最担心病人看不起病、买不起药,他的处方常见一些最便宜的药。有人说:“像您这样开药,医院怎么挣钱?”他回答:“用最便宜的药治好病,才是医生的真本事。”

由于双手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郭春园的左手严重灼伤、溃疡、癌变。但为了给病人的断骨准确地复位,郭春园久久地保留着溃烂的病指,任凭癌细胞延伸到了手臂,扩散到了全身。临终前,郭春园还对护士长黄梅说:“没有手指,我咋给病人治病?留着手指,能帮一个病人是一个„„”

“共产党员”的徽章

老人留下的一件白大褂上别着红色的“共产党员”徽章。现在,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佩戴着这样的徽章。

2001年5月,一位香港患者为郭春园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所感动,从手提包中拿出一个“红包”塞到他手中。笑眯眯的郭春园一下子严肃起来,用右手指着胸前红底金字的“共产党员”徽章,对这位患者说:“我这儿是啥,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怎么能收这个?”

珠海一位因车祸受伤的患者,经郭春园全力救治后康复。7年后,这位患者专程来到深圳,用一个厚厚的“红包”来感谢郭老的救命之恩。面对执意拒收“红包”的郭春园,他只能悄悄地将“红包”放在桌上后“溜走”。这个“红包”很快就被送到了医院,对退不掉的“红包”,郭春园建议用于专门设立的“特困患者救助基金”。

作为平乐郭氏的第五代传人,郭春园为人们留下了我国第一部中医骨科专著《平乐郭氏正骨法》,培养了197名全国骨科专家;郭春园一生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为国家创办了3所医院、留下了数千万固定资产,但在临终之时,他和老伴居住的家中,只有一台老式冰箱、一部21英寸的电视机和两只旧沙发。

忘不了的“嘱托”

1985年,从郑州骨科医院退休的郭春园,受医院委托来到深圳创办平乐骨伤科医院。他白手起家,短短几年间,医院成为深圳市第一家骨伤专科医院、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的二甲专科医院。子女们私下议论:医院打的是平乐郭氏的招牌,筹建医院的资金也是老人一点点跑来的,现在医院发展了,应该明确一下所有权,至少也该拥有股份吧。郭春园知道后,这位原本在医院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的老人,竟然和儿子争起了院长的职务,为的是将数千万元资产明确为国家所有。

与许多世家一样,河南平乐郭氏也有一条延续了180多年的“家训”:医术不外传。但在2002年10月,79岁高龄的郭春园躺在病床上,决定将13种祖传秘方、验方的专利权全部捐献给国家。

5.心情随笔:无愧于自己 篇五

国旗下的演讲稿:无愧于胸前的校徽;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每个人胸前都有一枚闪光的校徽,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有一种自豪感。

校徽,虽然比不上漂亮的胸花,也比不上珍贵的奖章,但是,它代表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它代表着父母的期待,代表着老师的厚望,更代表着人的一份责任。校徽,见证着悠久的历史。从1925年起,穿越了80多年历史的风云,一步步发展壮大,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更有一大批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他们有的已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光荣献身,有的正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在这片热土上,有老一辈革命家奋斗的足迹,有革命烈士流过的鲜血,也有几代人洒下的汗水。戴陶、吕土奇烈士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血洒疆场;粟裕将军、黄逸峰先生曾在这里点燃革命的火种。可以说校徽上印染着烈士的鲜血,校园是革命斗争的摇篮。

校徽,记载着光荣的历史。近80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芳香遍四海。陈可吼、冒广根、吴秀永将军都曾在此求学;卞有生、周壁华院士曾在此就读;发明大王王卫东、运动健将严跃、郭建华也从这里走出这一连串金星般的名字在玄

灿烂的.史姗上闪尤,念心成丧必每一步都包涵着老嫁谢心止,世刃展停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这片沃土。校徽,也铭刻着今日的辉煌。今天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都曾为学校题写校牌;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王湛副部长曾来校考察,对学校的常规管理高度赞扬;各级领导、昔日校友、各界群众对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他们看到:今日的,环境美,道路宽敞,高楼林立,设施齐全。那不锈钢雕塑激励同学们在和谐的环境里不断腾飞,高三成才楼前挺拔的池柏催促同学们快快成长,鲜红的校训引导同学们勤奋学习,办公楼里那一块块金色的奖牌折射出全校师生奋进的足迹。随着新校区的开发和建设,不久我们将会在一个更加美丽、温馨的环境里学习、生活。

上一篇:《朝花夕拾》阅读心得体会下一篇:人教版秋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