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概述

2024-08-10

五味子概述(10篇)

1.五味子概述 篇一

【商品名称】太极 五味子颗粒

【通用名称】五味子颗粒

【汉语拼音】WuWeiZiKeLi

【主要成份】五味子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酸、甜。

【功能主治】敛气生津,补益肺肾。用于头晕,失眠,自汗盗汗,气短口干及神经衰弱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有效期】36月

【生产企业】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

五味子颗粒(太极)的功效与作用五味子颗粒(太极)敛气生津,补益肺肾。用于头晕,失眠,自汗盗汗,气短口干及神经衰弱。

2.五味子概述 篇二

五味子订单收购协议书

甲方:石泉县诚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乙方:

为加强本村农村产业精准扶贫之路,解除农户销售后顾之忧,实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全面推进我村产业扶贫工作进度和实际效果。按照订单农业基本模式和相关要求,经过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保护合同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种养增产增收,经充分协商,订立本订单收购合同。

一、甲方责任

1、甲方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确保订单生产五味子稳产稳收并符合质量要求。由于自然(疫病)灾害或田间管理不当造成减产或绝收,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协调灾害救助事宜。

2、提前筹集收购资金,必须保证符合质量要求且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产品按订单价格应收尽收,并通过现金结算或即时转帐方式足额支付收购资金,不得打白条。

二、乙方责任

乙方必须按照甲方规定的品种和技术规范生产,做好五味子生产管理工作,抓好规范栽植、科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因擅自改变品种或不按技术规范生产造成的损失责任自负。

三、其它约定

1、甲方提供给乙方的五味子种苗以亩数为单位,耕地一亩栽500株,林下一亩栽300株。乙方种植面积为 亩。

2、按现行市场价格收购,本合作社保护价格鲜五味子为每公斤6元,市场价格高于6元时,按市场价格收购。

3、收购点设置及交货地点兴坪集镇。

四、合同纠纷解决

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合同无法实施时,可解除或变更合同,本合同未尽事宜或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协调解决,也可申请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协商和调解不成的,可提交当地人民法院仲裁。

五、合同期限

收购期限: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三年一签,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3.五味子概述 篇三

五味子花粉、蜂蜜

步骤

1、沸腾水防至常温

2、将花粉与蜂蜜混合后用温开水冲服

3、 也可入口细细咀嚼,然后用水嗽口

4、也可将蜂花粉磨细成粉末,用时按量以温开水或与蜂蜜水一起冲服,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4.五味瓶 篇四

是游戏必定有游戏规则。“五味瓶”的游戏规则是:先在五个碗里分别倒上白醋、盐水、清水、糖水和雪碧,请一位同学品尝这几样液体,并用面部表情让大家猜出他喝的是什么。最后向大家公布答案。

老师先让张天宇上来玩。他端起第一个碗喝了一口,随后笑眯眯的,心里好像吃了蜜一样。我猜是糖水,道理吗,非常简单。

张天宇喝了第三个小碗里的液体后,面部表情却紧锁双眉,还不停地用手在嘴前用力地扇。咦?这个表情很奇怪,既像是喝了盐水,又像是喝了白醋。猜吧,选白醋。因为他用手在嘴前用力扇应该是为了驱赶那种难闻的气味吧。

眨眼之际,他已喝到最后一碗。张天宇那可怜的舌头已经历了四个味道的强烈挑战,所以喝下第五个小碗里的液体后,他的舌头“罢工”了,尝不出味道了。张天宇只好一本正经地看着大家,是清水呗。

马上要公布答案了!大家一定都想全猜中。公布完毕,有人因只错一个就一边拍着桌子,一边喊着:“该死,该死!”有人虽然答错很多,但是非常乐观。我呢,嘿嘿,全猜中!

看了张天宇做这个游戏,同学们都很想玩,老师便一声令下,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游戏。

我先玩。我不紧不慢地端起第一个小碗,用鼻子嗅了嗅味道。嗯,反正没有苦涩的气味,我便放心地喝了一口,正中我的下怀,第一碗我就尝到了冰凉可口的雪碧,真幸运啊!雪碧的味道沁入我的喉咙。我谗得用舌头舔了一下嘴唇。别人一看我这表情就知道这碗是雪碧。

要尝第二碗啦!我心想:老天爷不会那么帮我忙,第一碗那么好喝,第二碗可能就会苦涩不堪。我小心翼翼地端起第二个小碗,习惯性地又用鼻子闻了闻味道,咦?味道既不酸又不甜,莫非是清水?我轻轻地抿了一口。嘿,是甜水。我故意把嘴张得很大,让他们猜不出。果然,一看见我这副夸张的表情,他们抓耳挠腮,想了半天都不知道我喝的是什么。在我一阵捧腹大笑后,我告诉了他们答案,弄得他们一头雾水。

第三碗喝的是清水;第四碗是盐水;第五碗是白醋。

告诉你们,在玩“五味瓶”游戏的时候,还发生了两件可笑的事。第一件事就是张天宇拿着一碗白醋逼着别人喝,不断遭受“暗击”,摔了一跤,把白醋弄进眼睛了。真是自作自受!

另一件事就是阙昊喝了一口盐水问陈思佳要雪碧漱口,陈思佳把白醋混进了雪碧的碗里,随后不怀好意地对阙昊笑了笑,并把小碗给了阙昊。他咕咚咕咚把整整半碗“雪碧”喝了个精光,后果可想而知……

5.五味人生作文 篇五

那是在我学习情况不是很稳定的时候,那时候我几乎天天挨打,晶莹的珍珠,一颗一颗滴落下来,滴落在我的手上,因此我写下一封信给妈妈,信中我写到:“妈妈请原谅我吧!使珍珠再一次落下来……..

我最喜欢散步了,每次妈妈带我在外面吃完饭后,我都要提议在外面散散步,妈妈一口便答应了,我们在繁华的街道上,一阵风吹来,带来一丝丝凉意,它吹在我的脸上又变成了甜,我可开心了。

我很喜欢看电视可自从我的学习成绩下降后,电视就成了禁用的东西,这可苦了我这个小小的电视迷,有一次我有了一个偷看的想法,我打开电视一直看到四点钟才关,妈妈回来后一摸电视,立刻那晴朗的天空变的昏暗,一个手掌无情的向我打来,我的心哭哭的。

辣的滋味可不好受,特别是我这个小辣椒,那是辣劲十足啊,我们班的男生都怕我,怕我什么呢?当然是我的“九阴白骨爪”我只要一用,男生就嗷嗷叫。

6.五味童年作文 篇六

——题记

想起那件事,我心里就酸酸的。那一天,我来到家门口。妈妈便问我知不知道钥匙在哪里,我说不知道,妈妈又问我一次,我“扑哧”一声笑了,妈妈便怀疑是我拿的,硬要我拿出来。我天生爱笑,没办法,只能陪这妈妈一起找钥匙。找到的时候,妈妈才知道是错怪我了。这是我脑海中浮现的酸味童年。

捧起那一张张获奖证书与考级证书,我开心地笑了。这一张张证书来之不易呀!有一次,上"搜星中国”比赛,我又是到老师家专门辅导,又是做衣服,忙的不亦乐乎!经过一番周折,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获得了金奖。捧着一张张大红证书,我不禁流泪了,这泪水包含着无限的喜悦和激动,更包含了生活的理解。

这学期,妈妈帮我报了学校的提高班,。星期五晚上上语文和奥数,星期六早上上作文,星期日早上上奥数。平日里作业已经够多了,连双休日也要上学,这是欺人太甚呀!唉,这么重的担子压着我,我觉得又苦又累。

去年期末考,语文95,数学88。这可苦了我,回家绝对会被妈妈批评的。回家后,妈妈问我成绩,我告诉她后,就被妈妈请到房间“喝茶”,说什么如果不好好学习,没考上季延你就惨了。说得我脸上辣乎乎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小时候喜欢吃糖,但妈妈不让我吃。有一天,趁妈妈不在,我偷偷地来到厨房,有勺子舀了一勺“糖”,不好,味道不对,我连忙吐出来,仔细一看,原来是盐。怎么样,这味道够咸吧!

7.五味代表什么 篇七

五味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

酸味能够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以及对肝脏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但是多吃容易影响消化功能,而且胃酸过多人以及油关节炎的人更就应少吃酸味的食物。

吃适量甜味的食物能够提高身体的热量,补气养血和排毒解毒,但是如果过量吃就容易影响血糖,提高胆固醇,导致肥胖。

苦味的食物能够排毒清热去燥以及利尿,还能够消除疲劳,但是如果过量吃就会导致消化不良以及反胃恶心呕吐。

适量吃辣能够刺激食欲以及胃口,但是过量吃就会导致肺气过盛,个性是有痔疮以及便秘的人要注意。

8.“五味”杂陈作文 篇八

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修心的途径,是可以让我浮躁的心情慢慢沉淀下来,走入新的学习境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皆有。

初学时酸酸的――够劲!6岁第一次握笔的时候,感觉太难了呀,几个手指不听指挥,恨不得把笔扔掉。可是我有个严厉的爷爷,必须要我握好笔,大拇指和食指还有中指把笔紧紧抓住,无名指和小指把笔夹住,爷爷天天让我这样练习,我的手指酸酸的,心里也是酸酸的,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想理爷爷,我不想写字。但有了好爷爷的监督,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拿笔的姿势可棒了!要知道,这可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呀!

苦练笔画基本功――够苦!练书法的时候,笔划是基本功,只有笔划练好了,才能把字写好。我练习笔划的时候,光光练习“横”这个笔划我就练了几个月,每天都和“横”打交道,手臂也痛,写得太多了,反正天天练――横竖撇捺点,真有点坚持不下去了,老师对我说,现在吃点苦,没关系,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个道理你懂得,这可是基本功呀,你再咬咬牙坚持坚持,一定会看到成果的。

耳旁不停地唠叨――够烦!练书法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在我耳边唠叨,一会儿笔划没有写到位,一会儿嫌我墨汁太多了,一会儿又嫌我字的结构不好。有一次,我不想写字,妈妈一定要我写,我为了应付妈妈,就敷衍了事,乱写一通,结果妈妈生气的把纸撕掉,重新再写三张。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希望我好好练习,不要心浮气躁。

长时间勤奋练习――够累!练习书法的时候,常常会站着写,肚子还要往里收一收,2,3个小时下来,特别耗体力。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要去参加比赛,可我身体不舒服,不能站着写,怎么办?忍着伤痛,在妈妈的帮助下,把作品完成了,还获得了银奖。

收获满满的赞誉――够甜!!我被老师选去学校写春联,得到了赞美,当我的作品换得了闪闪的奖牌,当我又得了“优+”,心里的甜味就迅速蔓延开来,既像吃了蜜糖,又像踩着幸福的云。所有的辛苦,心酸都被甜甜的滋味融化掉……

9.五味的寒假生活 篇九

杨皓翔

华山小学403班小记者证件号:32799指导老师:贺赛云寒假,大部分同学想只要快乐就行,但在我眼里,只有快乐,是远远不够的。

快乐,总与我形影不离。上海小弟弟的到来让我开心不已,与他在瑞岩寺共赏美景,在我家乡的山冈上眺望乡村美景;同妈妈一起到CGV影院共观电影,虽然排队买票等得很辛苦,但第一次能在北仑自已的家门口看到3D电影,还是觉得激动人心。

烦恼,似乎总伴随着我。一大堆的培训补习扑天盖地地向我涌来,又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写作、英语、数学搞得我头昏脑胀、叫苦连天。

伤心,真是给我添乱,甩不掉,躲不开。在走路时不小心撞翻了精致的闹钟;在耍金鱼时,把鱼缸戳了个大洞,顿时客厅水漫金山,我一时吓得六神无主。听着妈妈的挨骂,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收获,总能给我增添自信。这个寒假我学会了烧面条,饺子,米饭,终于不用再吃方便面,能自立更生了。我还读完了一套半文言文的《三国演义》,让我增长了见识和智慧。

10.《内经》五味学说 篇十

五味学说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中医遣方用药提供重要依据。下面是《内经》五味学说,一起来看看吧。

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味理论早在《内经》已具雏形,但由于《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故亟待整理和提高。

1.五味的产生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始见于《吕氏春秋》一书。而最早论述中药五味的,则首推《内经》。如“草(指药物,因中药以草类为本)生五味”(《素问·六节藏论篇第九》),“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第四》),“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说明药物具有五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如甘草味甘,苦参味苦,细辛味辛,昆布味咸,乌梅味酸等,都是药物实际味道的客观反应。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尝试药味,认识药物过程的真实写照。

在长期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人们还发现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内经》把药味与药理作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中药性能的味,如“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这就是古人对五味作用的最早认识,为后世五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医药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发挥,使之日臻完善,如清·吴仪洛《本草从新》云:“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斯为历代医家中对五味作用最全面的概括,现行《中药学》教科书亦多宗此说。

由是观之,五味源于口尝,在实践中逐步抽象为中药性能的味,成为药物作用的重要标志。

2.五味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

作为中药性能的五味,它必须要接受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因此,要掌握中药的五味,必须娴熟五味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

(1)五味与阴阳药味分阴阳,肇始于《内经》。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味厚则泄,薄则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即说明辛、甘、淡为阳,具有发散渗利的作用;酸、苦、咸为阴,具有涌吐泄降作用。《内经》把五味按阴阳属性分为两大类,执简驭繁,开后学之门径。

(2)五味与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内经》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五味与五行相配,即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并以五行学说为依据,阐明了五味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酸生苦,胜甘;苦生甘,胜辛;甘生辛,胜咸;辛生咸、胜酸;咸生酸,胜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五味与脏腑《内经》认为,五脏对五味的嗜欲各有不同,而五味对五脏也各有所通。如“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灵枢·九针论七十八》)。“走”与“入”其义相同,均表明了不同的药味,对机体的不同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亲和力),揭示了五味喜归本脏的一般规律,成为后世五味归经说的基础。

3.五味的作用

五味是药物作用的标志。一般而言,不同的药味,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相同的味,可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是五味理论的核心,是辨证用药的.基础。

[辛味]

(1)发散风淫于内……以辛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辛善走肌表,具有开发腠理,宣通阳气,发汗散邪的作用。如麻黄辛温,功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2)散郁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性条达,喜畅恶郁,郁之则病。辛能散之,解其束缚,使之畅达。如柴胡味辛,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诸证。

(3)润燥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肾为水脏,藏精而恶燥,“燥则津液枯,腠理闭,上下之气不通矣”(《素问经注节解》),多表现为口渴、小便不利等津液运行受阻,敷布异常的病证。“以辛能开腠理,致在内之津液而通气于外,在下之津液而通气于上,故能润也”(《黄帝素问直解》),从而使燥象得以解除,如五苓散中之桂枝,能宣通太阳之气,使水自下行而小便利,津液上承而消渴止(辛味本无润燥之功,实乃“发散”,之间接作用)。

[甘味]

(1)补脾“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灵枢·终始第九》)。阴阳俱不足者,多责之于脾胃。以甘入脾,培补中宫,使化源充足,阴阳两虚渐可恢复。如甘草味甘,功能补中益气,主治脾气虚弱的病证。

(2)缓急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主筋,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多表现为筋脉挛急一类的病证。可选用甘味药以舒缓之。如甘草味甘,功能缓急止痛,主治挛急作痛。

[酸味]

收涩,酸,“其气涩以收”(《灵枢·味论第六十三》),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主要用于精气耗散,体虚滑脱之证,如自汗、盗汗、遗精等,常用药物有五味子、诃子等。

[苦味]

(1)降气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肺气以肃降为顺,逆之则喘满。苦能降其上逆之气而平喘止咳,如杏仁、厚朴等。

(2)泻下 “阳明之复,……以苦泄之,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阳明主燥,在腑为大肠。若邪热过甚,势必津枯便燥,“以苦泄之下之,开燥结以通实邪”(《类经》),如大黄味苦,功能泻下通便,主治大便秘结。

(3)燥湿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脾主运化,属土制水,喜燥而恶湿。若脾为湿困者,常运用苦味药(如黄连、苍术等)以治之,使湿运脾健。

(4)利水 “太阴之复……以苦泻之,燥之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泻以夺其壅,燥以胜其湿,泄以利其水也”(《类经》),苦味具有利水渗湿之功,如木通。

(5)坚阴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坚即坚阴,乃泻火存阴之义。凡肾精失固,阴虚火旺者,常选用苦味药以坚之,如知母、黄柏等。

[咸味]

(1)催吐、泻下 “咸味涌泄为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咸味俱有催吐和泻下的双向作用。“上以涌痰积于胸喉,下以泄垢秽于肠胃”(《素问经注节解》),如盐汤催吐,芒硝润下。

(2)软坚对于病有坚结不解者,如癥瘕积聚、痰核瘰疬等证,可首选咸味药(如海藻、昆布等)以软坚散结。所谓“坚者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之意

4.五味的运用

五味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正确地运用五味理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五行规律指导用药如“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素问·至真要大沦篇第七十四》),本条论述了六气过胜(六淫)致病的治疗用药原则。以风淫为例,概及其余。

风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多自皮毛腠理入侵人体而致病。“在其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当首选辛味发散之药(如薄荷、麻黄之类)以治之,使邪从汗出而解。然辛味药取效亦速,失效亦快,且用之不当,又易耗散人体正气。故常佐以苦味或甘味药物。苦胜辛,甘缓急,既可防止辛散太过,又可延缓药物效能,使其发散祛邪而无伤正之忧。这种配伍用药原则,是以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作为理论依据的。其配伍精当,丝丝入扣,颇堪效法。

(2)以藏象学说指导用药《内经》认为,五脏各有“苦”、“欲”,苦为五脏之所恶,欲为五脏之所喜。如肺苦气上逆,欲收;心苦缓,欲软;肾苦燥,欲坚;肝苦急,欲散;脾苦湿,欲缓(《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临证用药,首当明此,因而调之,方可无误。以肺为例加以说明:

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具有宣发和肃降之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肺气失宣、或气逆于上、或肺气失于正常的收敛,均会导致肺的功能失调而表现为咳嗽、喘促等病证。其治:肺气失宣,散(宣)之以辛,如麻黄;肺气上逆,泄(降)之以苦,如杏仁;肺气不敛,收之以酸,如诃子。总之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具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味的药物进行调治,使其失调的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若肺气不敛而反用辛味或苦味的药物则易耗气阴,重伤其正。病当宣降而反用酸收的药物,则敛邪益疾,重助其害,此皆不明五脏特性所致。由是悟出肺病的三大治疗法则,即宣肺用辛,降肺用苦,敛肺用酸,余脏仿此。这些治疗大法衍至今日,仍为医家所习用。

(3)注重饮食五味调养饮食调养是治疗疾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内经》一贯的主导思想。《内经》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又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明确指出了治疗疾病,不能单纯地依靠药物,还必须配合饮食调养。且饮食要适中,多样化。并针对五脏不同的病理特点,制定了具体的饮食五味调养的方法。如“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开后世饮食疗法之先河。

5.五味的使用注意

《内经》说:“阴之所在,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五味虽能养五脏,但过食或偏嗜亦能伤及五脏,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就是五味偏盛致病的具体体现。若偏盛日久,甚则会影响生命,导致早死或夭折,“气增日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这些都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中,观察到药食五味过甚(或偏嗜)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五禁”(《灵枢·五味第六十五》)、“五裁”(《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之戒,以示人们要“谨和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做到药食有节,切忌偏嗜或过量。

此外,五味之用,还应结合四时五脏与疾病的关系,结合四气等药性理论来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和运用药物,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上一篇:教孩子认识日历的教案祥案下一篇:难忘的父亲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