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2024-07-01

东莞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共8篇)

1.东莞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篇一

东莞智能设备项目

申报材料

规划设计/ / 投资方案/ / 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指纹识别技术是把一个人通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来验证他真实身份的技术。目前市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和超声波式指纹识别技术。

该指纹识别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 11257.1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858.5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69%;流动资金 2398.6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31%。

达产年营业收入 1902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4766.79 万元,税金及附加 204.20 万元,利润总额 4253.21 万元,利税总额 5044.06 万元,税后净利润 3189.91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854.15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7.78%,投资利税率 44.81%,投资回报率 28.34%,全部投资回收期 5.03年,提供就业职位 376 个。

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的辉煌期在 2014~2017 年,技术发展走向分歧点。指纹识别属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明显放缓之后,存量竞争下的第一批改善性创新。在智能手机增速下滑明显的 2014~2017 年,电容式指纹识别渗透率开始快速提升。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第三章

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市场分析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第六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工程设计

第八章

项目工艺技术

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

第十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应对说明

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说明

第十三章

实施安排方案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评价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目前,我国生物识别技术产品依然主要以指纹识别为主,占比为 36%;手形识别作为与指纹识别关联性较大的技术,市场占比为 26%;而技术难度更大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分别占比为 16%、11%和 11%。

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浪潮的到来,传统的一些对人的认证识别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成为大势所趋。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东莞智能设备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 产业园

东莞,是广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截至 2018 年,全市下辖 4 个街道、28 个镇,总面积 24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958.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839.22 万人,城镇人口 763.86 万人,城镇化率 91.02%。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

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也是全国 4 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新一线城市之一。东莞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澳同胞约 120 万人,海外华侨约 30 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粤剧之乡,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2019 年 8 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 2018 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排名第 3。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33450.05平方米(折合约 50.15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53.31%,建筑容积率 1.3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3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6.64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33450.0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17832.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5157.5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8511.1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2418.9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5 台(套),设备购置费 2965.66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545070.83 千瓦时,折合 66.99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16801.05 立方米,折合 1.43 吨标准煤。

3、“东莞智能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545070.83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16801.05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68.42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27.95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1.0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产业园发展规划,符合 xxx 产业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 11257.1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8858.5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69%;流动资金 2398.6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31%。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902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4766.79 万元,税金及附加 204.20 万元,利润总额 4253.21 万元,利税总额 5044.06 万元,税后净利润 3189.91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854.15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7.78%,投资利税率 44.81%,投资回报率 28.34%,全部投资回收期5.03 年,提供就业职位 376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x 产业园及 xxx 产业园指纹识别设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x 产业园指纹识别设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东莞智能设备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x 产业园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376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1854.15 万元,可以促进 xxx 产业园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7.78%,投资利税率 44.81%,全部投资回报率 28.34%,全部投资回收期 5.03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5.03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 36 条”、“民间投资 36 条”、“鼓励社会投资 39 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10 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 8%以上,前 7 个月达到了 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 62.6%。2016 年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 11 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

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 50 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 1000 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提质增效与发展速度相结合,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3450.05

50.15 亩

1.1

容积率

1.35

1.2

建筑系数

53.31%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76.64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7832.22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5157.57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418.99

绿化率 5.36%

总投资

万元

11257.19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8858.50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3797.50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3.73%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2965.66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6.34%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095.34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8.61%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8.69%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398.69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1.31%

收入

万元

19020.00

总成本

万元

14766.79

利润总额

万元

4253.21

净利润

万元

3189.91

所得税

万元

1.35

增值税

万元

586.65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04.20

纳税总额

万元

1854.15

利税总额

万元

5044.06

投资利润率

37.78%

投资利税率

44.81%

投资回报率

28.34%

回收期

5.03

设备数量

台(套)

年用电量

千瓦时

545070.8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6801.05

总能耗

吨标准煤

68.42

节能率

21.06%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7.95

员工数量

376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务商。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270.88 万元,同比增长 24.07%(2768.48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指纹识别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12995.18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1.06%。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2996.88

3995.85

3710.43

3567.72

14270.88

主营业务收入

2728.99

3638.65

3378.75

3248.80

12995.18

2.1

指纹识别设备(A)

900.57

1200.75

1114.99

1072.10

4288.41

2.2

指纹识别设备(B)

627.67

836.89

777.11

747.22

2988.89

2.3

指纹识别设备(C)

463.93

618.57

574.39

552.30

2209.18

2.4

指纹识别设备(D)

327.48

436.64

405.45

389.86

1559.42

2.5

指纹识别设备(E)

218.32

291.09

270.30

259.90

1039.61

2.6

指纹识别设备(F)

136.45

181.93

168.94

162.44

649.76

2.7

指纹识别设备(...)

54.58

72.77

67.57

64.98

259.90

其他业务收入

267.90

357.20

331.68

318.92

1275.7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3897.57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471.14 万元,增长率 13.75%;实现净利润 2923.18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67.10 万元,增长率 10.06%。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14270.88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12995.18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1.06%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4.07%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2768.48

利润总额

万元

3897.57

利润总额增长率

13.75%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471.14

净利润

万元

2923.18

净利润增长率

10.06%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267.10

投资利润率

41.56%

投资回报率

31.17%

财务内部收益率

26.04%

企业总资产

万元

19961.65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26.20%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5229.71

资产负债率

33.14%

第三章

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指纹识别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的辉煌期在 2014~2017 年,技术发展走向分歧点。指纹识别属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明显放缓之后,存量竞争下的第一批改善性创新。在智能手机增速下滑明显的 2014~2017 年,电容式指纹识别渗透率开始快速提升。

在渗透率高达 64%之后,2018、2019 年指纹识别的增长放缓。指纹识别即将走向分歧点,一方面人脸识别的替代兴起,另一方面是屏下指纹识别的潜在空间。对于指纹识别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苹果今年开始使用 FaceID,但安卓阵营的 3D 摄像头落后于苹果一年至一年半,短期内还是以指纹识别继续渗透为主要趋势,长期内指纹识别还有技术升级导致价值量提升的空间。并且,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并非替代关系,很有可能是并行不悖。

2013 年 iPhone5S 开始搭载指纹识别模组,当时 iPhone 所使用指纹识别模组成本约在 15 美元,占其 BOM 表大概 7%。随着领导厂商导入后,产业链活性增强,供需两旺的情况下推动出货量拉升与价格下降,供应链由于享受产品放量的收益,终端厂商用较低成本增加功能,双方共赢。指纹识别方案核心在于指纹识别传感芯片,其占成本过半,目前降价到 1.5~2 美元左右。

二、指纹识别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指纹识别技术是把一个人通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来验证他真实身份的技术。目前市场上的指纹识别技术主要分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和超声波式指纹识别技术。

电容式指纹识别的原理是将压力感测、电容感测、热感测等感测器整合于一块芯片中,当指纹按压芯片表面时,内部电容感测器会根据指纹波峰与波谷而产生的电荷差(或是温差),形成指纹影响,再通过与手机内部的指纹库进行匹配,从而完成指纹识别。

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较为复杂,对技术研发和积累有较高要求,并且涉及大量专利,所以目前只有少数公司能在这方面提供领先的技术产品,如 AuthenTec 和 Validity,前者被苹果收购后,只为自家

iphone5S 和 iphone6 提供产品;而后者被 Synaptics 收购后,产品已经运用在了三星 S6 和夏普最新的旗舰手机上。

光学式指纹识别的原理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将手指放在光学镜片上,手指在内置光源的照射下,光从底部射向三棱镜,并经棱镜射出,由于射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指纹凹凸不平的线纹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就会不一样,然后对比资料库看是否一致。光学识别是应用比较早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比如很多之前的考勤机/门禁等都是使用的光学识别。

超声波指纹识别的原理是利用指纹模组发出的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扫描手指,利用指纹的不同对超声波反射的不同,建立 3D 指纹图形。超声波式指纹识别对手指表面的清洁程度不用太过考虑,此外,超声波具有比较强的穿透性,可以穿透金属、玻璃等常用手机材质,因此对手机外观方面没有太多限制。在 2015 年 MWC 展会上,SenseID3D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被不少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使用,小米 5S 搭载的正式超声波指纹识别芯片。

指纹识别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设计环节、芯片制造环节、封装环节、模组制造环节以及整机厂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指纹识别芯片设计厂商包括 AuthenTec,目前已被苹果收购,主要应用在苹果手机之中;

美国 Synaptics,主要应用在三星手机之中;瑞典 FPC,主要应用在华为、HTC 等品牌手机之中;大陆汇顶科技,主要应用在 OPPO/VIVO、魅族等品牌手机之中。芯片制造环节的厂商主要有中芯国际、台积电、联电、华虹宏力以及格罗方德等大型晶圆制造厂。芯片封测环节,主要的厂商有华天科技、晶方科技、长电科技以及硕贝德等。模组制造与摄像头模组有相近之处,目前欧菲科技和硕贝德都可以提供指纹识别模组的制造业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开始采用指纹识别技术。2013 年 9月,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手机 iPhone5S 面世;2014 年,华为作为国产机代表首先尝试指纹识别;2015 年,各大品牌纷纷跟随潮流,先后试水指纹;2016 年,新发布机型的指纹搭载高达 8 成以上。据显示,2016 年全球安卓体系指纹手机的出货量为 4.37 亿部,2017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约 1.3 亿部,预计 2017 年将超 7 亿部;中国市场上,2016 年安卓体系指纹手机出货量为 2.51 亿部,2017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约 0.7亿部,预计 2017 年将超 3.5 亿部。2017 年前两季度,国内主要指纹芯片及指纹模组厂商出货量均有明显增长。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中应用的越来越多,据预测,2017年,全球指纹手机市场渗透率会相对提速,提升到 61%,2020 年渗透

率将会达到 88%;而国内指纹手机渗透率在未来几年增长将保持稳定平稳,预计到 2020 年,渗透率将达到 91%。

随着指纹识别手机渗透率迅速提升的同时,智能手机的屏幕也越来越大了,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难以集成于屏幕下方,一些指纹识别不得不转向背面,或者集成于屏幕下方,2017 年 11 月,指纹识别公司 FPC 就在瑞典发布了屏下指纹识别方案。

第四章

市场分析

一、指纹识别设备行业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识别技术产品依然主要以指纹识别为主,占比为36%;手形识别作为与指纹识别关联性较大的技术,市场占比为 26%;而技术难度更大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分别占比为 16%、11%和 11%。

具体来看,在指纹识别市场中,主要产品包括指纹锁、指纹门禁机、指纹考勤机、指纹仪、指纹电子产品等。其中指纹门禁机、指纹考勤机应用最广,因为在门禁系统的单个产业链中,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就主要限于门禁及考勤,而指纹识别产品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指纹识别门禁系统是生物门禁市场的首选。

此外,得益于在手机及其他领域的持续渗透,指纹电子产品增长显著,大部分指纹模组厂商在整体出货量上较上年都有了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指纹模组出货量为 672.67KK,相较 2016 年486.05KK 的出货量,增长了 38.40%。

手形识别在生物识别技术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产品包括掌形机(或掌形仪)、指形机等。手形识别是速度最快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对设备的要求较低,图像处理简单,且可接受程度较高。不过,由于手形特征不像指纹和掌纹特征那样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因此,手形特征只用于满足中/低级安全要求的认证。

人脸识别由于非侵犯性好、安全性高、无论室内还是户外均可使用等特性,一直比“认卡不认人”的 IC 卡更具发展前景。国内人脸识别技术产品主要有人联通、人证一体机、E 面通等,涉及公司包括汉王科技、飞瑞斯、银晨智能等。

声纹识别是从说话人发出的语音信号中提取声纹信息,并对说话人进行身份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流程为语音信号处理、声纹特征提取、声纹建模、声纹比对、判别决策等。目前,声纹识别应用产品主要有声纹证件、公安系统、银行系统、USBVoiceKey 等。

虹膜识别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有着巨大潜力的处女地。我国市场上有多家致力于虹膜识别产品的公司,但目前国内的公司大多代理国外产品,可自行生产虹膜识别产品的厂商仅少数几家。

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得到深化与普及,并开始得到更大范围的采用。在今后几年中,应用将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生物识别将会出现长足的发展,应用前景可期。

以人脸识别为例,人脸识别作为生物识别领域中最自然、最可靠的技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世界第一庞大人口基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非凡的地位。人脸识别应用的发展潜力在现阶段的中国体现得尤其重要,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越来越频繁的流动性,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一直是业内持续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成熟,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应用场景不断被挖掘。在个人应用领域,纯粹的人脸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结合,应用场景简单;在企业应用领域,主要是门禁、考勤等产品需求;在政府应用领域,人脸识别的项目工程一般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包括出入境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

在此背景下,人脸识别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多座火车站在乘客身份识别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市场规模明显提高,约为 27.6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 26%,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五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 2024 年市场规模达到 100 亿元左右。

二、指纹识别设备市场分析预测

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浪潮的到来,传统的一些对人的认证识别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主要的生物识别方式有: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DNA 识别、行为识别等。

而目前来看,识别方式最简便、最实用、最准确,发展最好的就是“指纹识别”方式。全球来看,指纹识别占整个生物识别市场的将近60%的市场份额,有超过几千家的指纹识别厂商生产数百种以上的指纹识别产品,而其它生物识别技术厂商不足其十分之一。

我们能看到最常见的就是指纹打卡、指纹门禁等,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包括信息安全、移动支付等大量需求生物识别认证,指纹识别已经成为了主流智能设别厂商和消费者能够快速接受的方式。在移动支付爆发前夕,基于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也将迎来大发。

一个典型的指纹识别系统应该包括:指纹识别 Sensor+特征提取/匹配模块+特征模板库+应用软件。而指纹的匹配可分为两步,首先是提取待验证的指纹的特征,然后将其和指纹模板库中的模板指纹进行相似度比较,从而判断两个指纹图像是否来自同一手指。

光学识别是较早的指纹识别技术。基于光学发射装置发射的光线,射到手指上再反射回机器以获取数据,并对比资料库看是否一致。光学识别只能到达皮肤的表皮层,而不能到达真皮层,而且受手指表面是否干净影响较大。

电容传感器识别是利用一定间隔的安装的两个电容,利用指纹的凹凸,在手指滑过指纹检测仪器时接通或断开两个电容的电流以检测指纹资料。电容传感器对手指的干净要求还是比较高,而且传感器表面使用硅材料,比较容易损坏。

以技术面来看,电容式指纹辨识技术的供应为 Authentec、Validity、FingerPrintCardsAB(FPC)等,Authentec 被苹果买下,Validity 也被 Synaptics 收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也是现在应用最普遍的技术。

射频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发射微量的射频信号,穿透手指的表皮层获取里层的纹路以获取信息。这种方法对手指的干净程度要求较低。

射频是目前较新的技术方案,射频也是电容方式的一种,但受限于专利问题。射频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指纹识别设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19020.00万元。

项目承办单位应建立良好的营销队伍,利用多媒体、广告、连锁等模式,不断拓展项目产品良好的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就要聘请有营销经验的营销专家领衔组织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相关行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对相关产业带动力较大的产业,根据国内统计

数据显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原材料、能源、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33450.05平方米(折合约 50.15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33450.0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50.15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45157.5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28511.16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45157.57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3797.50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5 台(套),设备购置费 2965.66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1257.19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19020.00 万元。

第六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x 产业园。

东莞,是广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截至 2018 年,全市下辖 4 个街道、28 个镇,总面积 24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958.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839.22 万人,城镇人口 763.86 万人,城镇化率 91.02%。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也是全国 4 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新一线城市之一。东莞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澳同胞约 120 万人,海外华侨约 30 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粤剧之乡,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2019 年 8 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 2018 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排名第 3。

当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对区内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具有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功能。几年来,高新区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形成了新材料、交通、环保设备、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产业框架。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区几年来,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形成了高标准的街路网,中心基础设施已完成“七通一平”(上水、下水、电、气、热、通讯、路通、地势平),是业主投资办厂的理想场所。园区不断坚持产城融合绿色协调发展,产业科技新城形象日益凸显。国家高新区努

力践行绿色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历了从实现科技价值、到经济价值、再到社会价值的转变。持续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医疗、交通、学校、娱乐等城市配套功能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新兴手段、广大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园区社会事务,产业社区、创业社区大量涌现。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项目承办单位规模的扩大,公司将创品牌列为系统工程来做,通过广告宣传、各类国内会展、各种促销手段等形式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按照“质量一流、服务至上”的原则来创出品牌的美誉度;经过这些市场运作,不仅可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且还能体现出品牌更大的价值。

二、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

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53.31%,建筑容积率 1.3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3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76.64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3450.05

50.15 亩

基底面积

平方米

17832.22

建筑面积

平方米

45157.57

3797.50 万元

容积率

1.35

建筑系数

53.31%

主体工程

平方米

28511.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418.99

绿化率

5.36%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76.64

四、节约用地措施

投资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地已有生活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区域少建非生产性设施,因此,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省建设投资。

投资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项目承办单位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

五、总图布置方案

1、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项目承办单位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主干道宽度 6.00 米,次干道宽度 3.00 米,人行道宽度采用 1.20 米。道路路缘石转弯半径,一般需通行消防车的为 12.00 米,通行其它车辆的为 9.00 米、6.00 米。道路均采用砼路面,道路类型为城市型。

2、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

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项目所在地供水水源来自项目建设地自来水厂,给水压力≥0.30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

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 R≤4.00 欧姆,高压配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穿线钢管均应可靠接零。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 接地型式;车间配电室采用 TN-S 型三相五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外露可导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为一体;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构成共用接地系统,所有接地电阻 R≤1.00 欧姆。车间电缆进户处要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10.00 欧姆,其他特殊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按满足相应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

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外部运输应尽量依托社会

运输力量,从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产成品、大宗原材料的运输,应避免多次倒运,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运输效率。

话音通信部分:根据场区通信业务需求及场区周围情况,行政调度电话均为安装市话,其中综合值班室安装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工业电视部分:在场内主要场所进行重点监视,适时录像并存储图像,不仅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及场内来往人员的情况,还可通过查询录像资料,为事故鉴定、责任划分提供法律认可的视频图像证据。

六、选址综合评价

投资项目用地位于项目建设地,用地周边交通便利,由于规划科学合理,项目与相邻大型建筑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与周围建筑物群体及城市规划要求协调一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运营后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构成任何影响,是投资项目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建设场所。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七章

工程设计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undefined

本工程项目位于项目建设地,本次设计通过与建设方的多次沟通、考察、论证,最后达成共识。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针对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投资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为基点,全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承办单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砌体结构应按规范设置地圈梁及构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级为Ⅱ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undefined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45157.57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45157.57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3797.5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73%。

第八章

项目工艺技术

一、技术管理特点

验收材料应根据领料单或原始凭证进行清点实测验收,发现规格、质量、数量不符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处理;做好原辅材料原始记录和资料积累,及时准确地做好月报、季报和年度各种统计报表工作。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连续供应。

投资项目原材料采购和使用均由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软件支持,并且完整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结合起来,在相关行业实现较高程度的技术信息化管理。项目产品流程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引入 CAE 分析,避免过多的“设计―分析循环”,明显减少设计总费用和设计周期。产品的流程化设计包括从三维的几何造型设计、ANSYS 分析到产品实验,通过CAD 和 CAE 的平滑过度双向互动,进而避免 CAD 与 CAE 的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通过流程化控制提高设计制造质量的稳定性。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以生产项目产品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经济条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顺畅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的生产技术工艺。

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投资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

三、设备选型方案

投资项目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以工艺需要为依据,满足工艺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的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工艺装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境保护型产品。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能、可靠”为原则,项目产品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75 台(套),设备购置费 2965.66 万元。

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群众的民生诉求已从过去的求生存转变到现在的求生态,从过去的盼温饱转变到现在的盼环保。可以说,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顺应时代潮流、切合群众期盼,站在为全市人民谋取生态福祉的高度,出台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的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上下要携手一道,坚持以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永续发展为取向,以绿色产业为支撑,以严守生态环保红线为底线,以培育绿色文化为追求,以安全、健康、和谐、美丽、幸福为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发达绿色经济、优美城乡环境、宜人生态人居、繁荣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市。提升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应用水平,开展政府购买清洁生产服务试点,构建“互联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培训计划。“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是《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十大重点任务之首。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工业能效提升是实现“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目标的关键所在,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主要方向,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

第一货物贸易国。然而,长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增长模式主导中国工业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工业 4.0 时代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新理念。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十三五”时期工业绿色发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原则和推进方略。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建设区域 CODcr、BOD5、氨氮值浓度均不超标,CODcr 质量指数在0.43-0.50 之间,BOD5 质量指数在 0.29-0.32 之间,氨氮质量指数在 0.26-0.27 之间,硫化物未检出,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时先做好坡脚挡土墙,做好边坡防护,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围栏,在施工场地周围构筑一定高度的围墙减少扬尘扩散范围;根据有关资料调查,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条件下施工造成粉尘污染可减少40.00%,车辆尾气污染可减少 30.00%;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扬尘不会

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同时,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并定时洒水抵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建筑施工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噪声具有各自的噪声特性,土方阶段噪声源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基本为移动式声源,无明显的指向性;基础阶段噪声源主要有各种平地车、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和风镐等,基本属于固定声源;结构阶段是建筑施工...

2.东莞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篇二

本项目起于石排与石龙交界处 (接改造完的莞龙公路) , 线位大致呈东西走向, 由西向东分别经过石排、企石、桥头三镇, 终于桥头镇与惠州潼湖交界处, 路线全长35.39km。

本项目是省道120的一部分, 现状路幅宽度约20~50m左右, 部分路段位于镇区中心区已扩建改造至四或六车道, 路况较好, 其余路段路基路面窄、排水不畅、技术标准低、纵坡破碎起伏大, 路况非常差;全线结构物大部分均为限载20t, 部分桥梁有加宽、加固史, 个别桥梁结构目前处于临界使用状态。道路所经区域已经城镇化, 道路两旁商铺林立, 平交路口比较多, 混合交通严重, 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公路交通量的发展, 现状路况已无法适应现状交通及未来交通的需求, 明显制约、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成了经济正常发展及招商引资的瓶颈。

2 工程概述

目前, 东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形成了较大规模, 但配套的交通标志在系统性方面存在不完整、不连续、不规范的问题, 缺乏适时预告, 造成司机走错路或路口迟疑, 甚至有些路段信息发布突然中断, 造成外地驾驶员无所适从等问题。本工程作为旧路改造, 是对原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优化和升级, 以东莞市的相关背景为依托, 按照《东莞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指南》要求实施设计, 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和良好运营。

3 设计标准

本工程路段属于省道, 总长约35.39km。

(1) 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大修, 主线设计车速分别为80km/h和60km/h, 设有辅道路段辅道设计车速为50km/h, 全线主线按双向六车道进行改造, 中间设分隔带, 路幅宽度根据既有道路及道路征地情况适当调整。

(2) 本次设计全面按照规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 执行, 对无信号控制平交口、环岛交叉口以及主辅出入口均采用了确保交通安全的“路权”概念的设计方法。坚持“信息设置规范化”、“信息标准规范化”的原则, 对指路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更好地为驾驶员提供准确、便捷、安全出行的服务。

4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4.1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问题与对策

(1) 存在问题

现状部分路段的交叉口既无信号灯控制也没有设置对交通流“路权分配”的标志和标线措施, 这样会造成车流在无控制、无先后次序的混乱状况下行驶, 这往往是交通事故多发的“黑点”。

(2) 对策

对于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 本次设计坚持支路交通必须让主路交通“优先通行”的原则。支路路侧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和地面标识;人行道两侧需设置人行过街标志和注意行人标志。在此原则上, 主路的交通流在交叉口可以不停留, 而支路交通流必须在交叉口停止线前先“停”, 再“视察”, 最后在安全条件下, 方可“通过”交叉口。

4.2 环岛问题与对策

(1) 存在问题

省道S120石排镇石崇大道是大型的转盘, 车道数为五车道, 现状标线已被磨损得模糊不清, 路侧既没有设置入环车辆“让”环内车辆的标志, 也没有环岛各出口方向的标志。因此, 造成车流在整个环岛内行驶混乱无序, 车辆相互穿插, 不仅大大降低了车辆通行的速度, 而且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对策

对于环形交叉口的交通流控制, 必须遵循环内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 环岛入口处需配备完整的“减速让行”标志和地面标识;而且需在此环岛的各个出口处设置指示出口方向的标志, 确保驾驶员不会错过信息, 继而安全有序地通行。

4.3 随意开口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 我国在干线公路出入口方面还未建立一个严格有效的设计规范和审核制度。因此, 在我国各地干线公路的出入口均存在有非标准设计及随意开设出入口的问题, 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控制混乱的问题。由于本工程所经区域已经城镇化, 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 最近几年的招商引资, 促使大量私营企业的出现, 以致本路段两旁商铺林立。

4.3.1 存在问题

(1) 本工程为一级公路的设计标准, 车辆行驶的速度较快, 沿线随意所开的出入口都没有采取严格监管措施, 而这些开口往往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和隐患点。

(2) 由于这些开口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范管理, 造成道路两侧开口过多, 甚至部分路段20~30m就有一个开口, 降低了公路的设计标准, 给道路的交通流控制带来一定负担。

(3) 沿线有些出入口的车流量较大, 而主路上没有设置专用转弯车道, 导致主路进入入口的车辆要停车等待转弯进入, 容易造成追尾事故的发生。

4.3.2 对策

(1) 设计出入口应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交通组织以及交叉口在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开口的数量;同时要控制出入口的间距和安全视距。

(2) 交通量较大的出入口应考虑设置专用的转弯车道, 并正确地分配主次道路的路权和设置相应的“路权分配”措施。

(3) 在出入口处确保有基本的交通管理措施 (如行人安全岛、人行过街标志、注意行人标志) , 并在开口路侧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在地面施划“停车让行”标线, 防止车辆不减速就直接通行。

5 设计中难点处理

5.1 信息点的筛选和分类

道路交通标志信息选取应根据道路等级、重要程度和服务功能等因素进行分级。

道路沿线同等级的信息较多时, 应根据道路性质、功能和主要交通流需求进行选取, 同一方向信息选取不可超过三项, 分别为最近端指向信息和最远端指向信息。

本工程为一级公路的设计标准, 但是所经的区域已趋于城镇化, 周边商铺林立, 同时途径数个村落, 人流较为密集。在这种情况下, 标志的使用效果需要更为突出鲜明。根据本工程的道路的等级、路网的地位及作用, 应采用一级信息点作为指路信息的根据, 并坚持“信息标准和信息设置规范化”的原则, 确保同等级的信息在同一标志牌上, 且统一、连续地提示信息给驶入省道S120的外地驾驶员, 使得指路标志信息具有完善的逻辑推演性。

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和路网作用具有特殊性, 对于沿线的低等级的信息、村落信息、旅游和酒店等信息等等应单独设置在其他标志牌, 不宜与一级信息混合标示。这样, 既保证了省道公路一级指路信息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也确保了周边村落居民的生活便捷和交通安全。

5.2 主辅出入口标志的设置

本工程位于石排镇镇中心, 周边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全方位地表达各个重要出入口的去向, 从而增加了交通标志设计难度。

其中的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辅出入口较多, 每个出入口都设置指路标志容易造成“信息过载”。

(2) 主辅出入口较多, 需简明地设置相应禁令、警告标志, 保证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对于上述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如下:

(1) 需要对全线的路网进行分析, 而不是每个出入口都要设置指路标志, 筛选出关键出入口, 对其设置指路标志。图2为主线进入辅道的标志设置方案, 由于主线速度较快, 容易错过指路信息, 需提前设置指路预告标志, 并在出口处设置指路告知标志。图3为辅道进入主线的标志设置方案, 由于辅道速度较慢, 只需在出口处设置指路告知标志。

(2) 由于主辅道的车辆进出都会影响当前道路的行驶, 需要根据行车道的设计速度及合流位置设置一系列警告、禁令等交通安全设施, 确保驾驶员安全、有序地通行, 参考图4所示。

6 结束语

趋于城镇化的干线公路具有交通流量较多、设计速度相对较高的特点。作为设计人员需重视交通路权分配、信息点选取及设置等问题, 正确、完善地设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从而提高道路交通通行率和有效增强交通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国, 杨立波.交通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李峻利, 郭秀成.道路工程设施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3]GB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

[4]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S].

3.东莞港城互动发展策略 篇三

[关键词]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虎门港;港城互动发展

作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东莞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时,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港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尤其对于外向型经济占主导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加快虎门港(东莞市唯一的海港)的开发建设,发展港口经济,并通过发展港口物流业,提升整个城市的现代物流运作能力,从而给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强劲的动力,促进港城互动发展。

1 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在有关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国内外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港口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是港口城市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体现了“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的道理。

港口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就业机会;作为物流基地,在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带动港航物流业扩散型发展;临港工业产生集聚效应,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虎门港建港历史短,港航相关产业和临港工业相对薄弱,就目前而言,对东莞总体经济发展贡献有限;但随着虎门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在维持东莞对外贸易繁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国内贸易、降低全社会总物流成本及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东莞港城互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东莞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现代港口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发展成就显著,被誉为“制造业之都”,已经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东莞市加快推进经济与社会双转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初步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在逆境中实现新的发展。2012年,东莞国内生产总值达50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三大产业比例为0.4:46.9:52.7。

2012年东莞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44.16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水路运输的。因此,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港口物流业的保障。自2009年虎门港投产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发展增速。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引起东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作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实现。2.2虎门港对东莞经济发展的作用仍显不足

“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中,轻工业占很大比重,产品多为集装箱适箱货物。据统计,东莞每年集装箱生成量将近900万TEU,其中,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700万TEU,同时,随着国家内需拉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内贸集装箱生成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在虎门港设立之前,东莞的集装箱均通过公路运输到香港、深圳、广州等港口出口,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经过发展,2012年虎门港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120万t,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达102万TEU,同比增长542.1%。如此快速的增长,是虎门港经营策略改变的结果。虎门港由之前的以发展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转变为目前的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并举,在百万集装箱吞吐量中,内贸箱占据70%以上的份额。

然而,相对于东莞外贸集装箱生成量700万TEU的市场规模来说,虎门港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外贸集装箱运输仍有较大潜力。

3 港城互动发展策略

虎门港位于珠三角港口群,区位优越,但在此区域有广州、深圳、香港等发展历史较长的港口,且它们的发展水平均在虎门港之上。如何抓住东莞市转型升级的契机,提升虎门港的层次和水平,发展现代化港口,是虎门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1 发展临港新城,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虎门港建港时间短,且基础设施薄弱,但依靠制造业发达的东莞乃至珠三角经济腹地,应高起点规划建设临港新城。依托东莞现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集群;引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大型优质项目,适度发展重工业,调整工业结构。虎门港及其园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临港产业及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将直接拉动东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扩大就业人口,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3.2 建设港航物流基地,维持外贸繁荣

受国际金融危机、人工成本、物价等因素影响,2012年,东莞企业总体成本上升11.2%,外贸企业订单利润普遍下降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能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据统计,东莞进出口货物运输选择虎门港比通过黄埔港或深圳港平均陆路费用节省一半以上。因此,建设虎门港现代港航物流基地,完善通关环境,开辟更多远洋航线,将为东莞外贸持续繁荣作出贡献。

3.3 积极开辟内贸航线,满足内需增长

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试点城市,东莞选择由“外”而“内”,扩大内销,实现内外市场并举,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2012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总额约2591亿元,已占企业内外销总量的1/3。巨大的内贸市场,必将派生出巨大的内贸运输需求。而水路运输相对于公路、铁路运输而言有着成本优势,这也成就了虎门港2012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激增。因此,虎门港要继续积极开辟内贸航线,满足东莞国内贸易增长对运输的需求。

3.4 衔接广深港,实现竞合发展

4.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11 篇四

1953年10月,新基信用组升格为信用社,成为东莞最早成立的信用合作社,这是继东莞县人民 银行成立后的全县第一家金融机构。

1985年,成立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1996年,东莞农信与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1999年,成立国际业务部,正式经营外汇业务。

2000年底,成为国家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并作为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SWIFT一级会员,实现了与全球4000多家银行的24小时实时结算。2001年4月,实现广东省大中城市的通存通兑。2003年8月,正式对外发行信通卡。

2004年6月,作为全省农信社改革的两个试点地区之一,正式启动统一法人体制改革。2005年5月19日,“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

2009年12月23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1952年,东莞县人民银行遵循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会议提出的自下而上广泛组织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决议,成立麻涌经济作物区的六坊、新基、南洲、鸥搓、搓窖,虎门的大宁,寮步的良边和万顷沙的顺安八个信用互助组。1953年10月,新基信用组升格为信用社,是我市最先成立的信用合作社,也是继东莞县人民银行成立后的全县第一家金融机构。1954年县支行集中力量开展建社工作,全县共有102个信用社和2个信用组,建社的乡数占全县总乡数46%,有社(组)员33,651户,共收股金71,199万元(旧币),初步形成了为农村生产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金融网络。1955年,我县信用合作社发展到173个。1956年,全县共建立228个信用社,实现了乡乡有信用社机构。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按照中央“两放、三统、一包”的原则,县支行于12月26日将各公社所在地的营业所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原乡级信用社由大队管理。1959年6月,下放的营业所被全部收回,并明确信用社仍归县人民银行领导。1962年至1963年,全县各人民公社、信用社先后改组为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既是管理机构,又办具体业务,实行统一核算。1968年文革期间,部分信用合作社被撤消,信用分社下放给大队自行核算。1973年,全面恢复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和合作社统一核算制度。1985年,为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成立东莞县信用联社。1987年底,全市共有镇级独立核算单位32个、乡级独立核算单位32个;非独立核算的分社485个、站18个、储蓄所57个,共有机构595个,遍布东莞城乡。1993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1995年实行农行、信用社分门办公。1997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决定,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成立东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直接在人民银行(现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下开展各项金融业务。1999年,成立外汇业务筹备组,开办外币储蓄存款业务。

2001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通国际结算、结售汇等8项国际业务,成为继深圳农信社之后,全国第二家经营国际业务的农信社。

2003年8月,正式对外发行信通卡,多次获得中国银联颁发的“区域性成员机构跨行交易贡献奖”、“区域性成员机构风险控制奖”以及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2004年6月,作为全省农信社改革的两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启动统一法人体制改革,彻底解决了旧有体制下产权不明,约束不力,经营分散的弊端,促进东莞农信社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治理、整合资源、严密内控、提升服务。

2004年底,东莞农信社成功募集股金17.8亿元;2005年5月19日,“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挂牌,现代金融企业雏形渐现。2007年,成功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7.0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是国家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的重要举措,它既是国家对农信社的扶持政策,也是对农信社统一法人体制改革的全面考核和检验。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票据的成功兑付,充分体现了上级部门对东莞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工作的充分肯定。

2008年,资产总额达到964亿元,资产规模、主要经营指标接近国内中型银行机构水平,存贷款总量自96年以来连续12年居东莞市银行业首位。2009年6月,成立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小组,正式启动改制为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12月23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庆典仪式,标志着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2010年12月17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的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东莞农商行成功跨出了跨区经营的第一步。2011年12月27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的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2011年末,东莞农商行资产总额达到1490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271亿元,贷款余额73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23%,拨备覆盖率340.58%;资本充足率达到16.92%,远高于8%的监管标准;2011年实现拨备前利润31.75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净利润24.33亿元(按合并报表口径),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5.东莞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篇五

型发展之路

一、形势不断变化、发展面临挑战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东莞移动伴随着移动替代固话、东莞经济腾飞等浪潮,在08年以前实现高速发展,成为全国首个超越千万的地级市;也正是这种高速增长,掩盖了一系列问题和隐患,使得企业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东莞移动已经意识到主动谋变、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经济环境之变。东莞的经济腾飞主要是凭借区域位置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而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产业“两头在外”、经济结构不牢,很容易受到市场变动的剧烈冲击。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法》颁布实施,紧接着东莞又在广东“双转移”(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部署下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腾笼换鸟”工作,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进入4季度以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冲击东莞:海外订单减少、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大量的外来工流出东莞,东莞的整体通信客户规模出现了连续多个月的负增长,流失客户规模接近

200万。东莞移动认识到,不改变增长模式,企业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行业形势之变。东莞在08年的移动通信卡号普及率已达145%,是一个较早进入高普及率、高渗透率、高竞争度、高离网率的饱和市场。随着3G牌照发放、行业重组定格,三足鼎立的全业务竞争时代拉开序幕,东莞移动面临的市场竞争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激烈,电信和联通利用TD尚未成熟的时间窗口,不断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希望尽快提升客户规模。公司必须尽快的在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

企业管理之变。由于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客户规模、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快速增长,市场运营和组织管理还比较粗放,人力资源增长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东莞移动必须尽快的理顺和完善基础支撑、业务流程,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二、持续深入创新、锻造核心能力

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是摆在东莞移动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公司温乃粘总经理认为,“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一时的业绩,更关键的是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开始持续深入的推进公司在几个重要核心能力上的创新与变革。

营销服务创新。温乃粘总经理认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基于这样的认识,东莞移动将营销服务要与当地政府的热点、难点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出“文化营销”的理念。公司从08年开始相继推出“感动广东,和谐东莞”、“我爱广

东,为东莞加油”和“创新广东,成就新东莞”十大新起点工程等文化营销主题,形成企业发展、政府认同、社会赞扬、客户满意、行业和谐的良性的企业生态环境。其中,“关爱100”新莞人服务品牌受到政府和外来工的欢迎,成为巩固和发展外来工客户群体的重要手段,在克服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运营创新。运营好千万级的客户群,必须要精细化的运营支撑手段。东莞移动从08年开始全面推动CR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业务精益营销体系等精细化运营支撑建设,结合系统化的IT支撑规划和建设,搭建起市场运营的强大数据支撑,实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需求细分和满足,促进整体营销效率提升一倍。

服务管理创新。东莞移动在08年初提出的卓越服务链构建工程(DESS)成为抵御危机、顺势而上的坚实基础。他们认为,客户所接触到的服务只是整个服务链最末端的环节,要想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必须从服务链的上游着手,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东莞移动开始了持久而深入的管理优化,通过在全公司树立“内部服务”的理念、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全面建立内部服务承诺和考核体系,公司的运行效率提升40%以上,受到管理学界和社会的肯定,先后荣获“中国管理学院奖十佳管理创新奖”、入选《哈佛商业评论》和《北大商业评论》的优秀案例库,帮助企业荣获“亚太最佳客户服务奖”和“中国最佳客户服务管理奖”的殊荣。DESS工程与安全运营体系、质量安全盾体系共同形成了东莞移动的卓越的管理优势。

员工关怀创新。东莞移动始终坚持“人才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温乃粘总经理认为,“传统的员工关怀更多的注重人文关怀,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除了做好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员工价值更加重要。”从08年开始,东莞移动从人文关怀、组织支持、发展激励、学习交流四个方面,着力建设“关爱100”员工关怀体系,以打造高价值人才队伍。其中,员工互助基金、内部服务热线、沟通下午茶、阳光心态训练营、班组精神家园等举措,进一步扩展了企业人文关怀的范畴;员工学习发展体系实现了基于岗位素质能力模型和员工个人能力特征的员工价值提升,改变了“学习就是培训”的传统观点;三维人才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员工业绩、能力、兢业综合全面的考核,改变了单一的员工评价方式;抓住金融危机契机,组织“全员动起来”行动,有效提升员工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提升组织的凝聚力。

东莞移动近年来完成3个国家级创新成果,获得2个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6项科技项目转化的国家级专利,先后有16个QC小组获得“国优“称号,在近年的东莞市质量管理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领导者等共15个奖项,占表彰数量的1/3。今年,东莞移动将打造“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作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工作,将通过系统化的建设,打造敢于挑战、结合实际、贴近客户、贴近一线的创新环境,充分释放员工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活力,把公司的全面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坚定转型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近年来,东莞移动相继提出了“保份额、促增长、求突破”和“保格局、促发展、强优势”的发展目标。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期,凭借扎实的管理和服务,东莞移动反而更加巩固和提升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环境的变化和冲击中,找准了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经过推进提升核心能力的各项创新,并经历金融危机、全业务竞争等深刻环境变化的考验和锤炼,东莞移动已经稳健的迈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正如温乃粘总经理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说的,“东莞通信市场已经进入动态饱和与传统通信市场萎缩并存的阶段,寻找新增长点将是各运营商未来布局的重点。如果说前十年是话音移动化,移动话音加速替代固定话音,那么今后的十年将是数据移动化、宽带移动化的时代。去年我们在无线城市、医疗信息化等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加快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坚定了信心,我们要看到在语音市场饱和的同时,信息消费的边界几乎是无限的。我们正进入向移动信息专家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需要高度关注,要着力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

东莞移动早在金融危机等环境变化中,就已经结合城市发展、行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在不断夯实传统通信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迅速投入资源在无线城市、物联网等信息化领域大胆创新实践。

09年,东莞移动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无线城市平台,如今已融合各类信息业120多项,合作的政府机构、行业、企业近百家,使用客

户超过10万,访问量近200万,通过推动成立无线产业促进会和无线产业联盟,正成为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平台。

东莞移动在医疗、教育等行业信息化领域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09年开发推广的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在全省首次将医疗卫生资源与移动信息化平台实现整合,有效缓解“三长一短”的社会难题,提供各类服务超过500万人次,受到了卫生部及省、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推广,荣获了“第四届全国信息化应用、通信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全国银奖。

此外,校讯通、政府移动OA、无线视频监控等一大批信息化应用已经广泛服务城市的方方面面。

在此基础上,公司大胆提出要在机器市场、家庭市场等七个重大新领域、新市场取得突破的发展目标,经过近年来的耕耘,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规模发展,已经成为了东莞移动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6.浅谈东莞科技馆科普发展的优势 篇六

作者:丁丽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东莞科技馆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配合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是一个独具东莞制造业产业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科科技馆。本文从内在优势和发展优势两个方面谈一下东莞科技馆在科普发展中的优势。

关键词:东莞科技馆科普内在发展优势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25-02 东莞科技馆是配合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和“建设文化新城”,实施”科教兴市“的重大科普教育设施,2006年被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东莞科普教育事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1内在优势

1.1 地理、规模和科普教育设备优势

地理优势东莞科技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行政中心广场西南端,和市政府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玉兰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国际会展中心共九大标志性建筑物耸立在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内。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秀美灵气、充满活力,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精品。

规模优势东莞科技馆占地面积4完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2万平方米,另有球幕电影、4D动感影院、普通影院,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其建设规模在全国科技馆行业中名列前茅。

科普教育设备优势东莞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主要功能设施优势包括:(1)三个常设展厅: 制造业科技专题展厅—— 包括制造业科技概览、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制造业与人和社会(即产业链)几个展区,共4700平方米;信息与高新技术专题展厅—— 包括信息科技(信息科技概览、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时代、虚拟世界和综合应用)和高新技术(生命与环境、材料与能源、航空航天与海洋)两大部分,共3000平方米。

龙源期刊网 启蒙科技展厅—— 主要介绍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共600平方米。

(2)三个影院: IMAX球幕影院—— 华南地区第一家IMAX球幕影院,银幕内径23米,可同时容纳300位观众。

4D动感影院—— 可同时容纳40位观众。

普通影院兼多功能报告厅—— 可同时容纳300位观众。(3)一个平台: 东莞市社区学习电子辅助中心—— 以互联网-无线移动宽带网络为手段,以中小学家教辅助教育、专业技能认证学习辅助和企业机关培训教育为重点,为东莞及周边地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的网络电子学习的平台。1.2 特色优势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科技馆先进布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实际,我们认为把东莞科技馆建设成为以制造业科技为展示主题和现代化意义的专科科技馆,符合东莞作为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特色,符合东莞市民科普需求,符合海内外专业人士的参观兴趣。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和“创新”上。东莞科技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本土”和“创新”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突出本地特色,致力主题创新。东莞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涉及IT、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机械等众多行业,产品、产业、行业区域扎堆和集群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誉称为“国际制造业加工基地”。东莞科技馆从研究制定总体布展方案和各专题布展方案开始,就没有考虑建综合馆,而是策划构思建专题馆,布展主题和设计技术路线都是创新的。为了突出本土特色,结合东莞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现状,建设以制造业科技和信息科技为主的专题科技馆,现有8000多平方米展厅中有近5000平方米专门展示制造业科技。东莞科技馆功能定位的总体构思是,配合东莞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充分展示制造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建设成为一个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具有东莞地方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题科技馆,进而成为制造业科技博览中心(知识形态上的制造业名城)、现代制造业文化导入和培育的载体、产业科技教育的阵地和公众科学启蒙教育的基地。这样的布展主题和思路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突出互动参与,致力展品创新。东莞科技馆300多件(套)的展品展项80%以上是创新展品,90%以上具有互动参与和多媒体声光电交互体验的特点。展品构思比较新颖、科技含量比较高、互动性比较强、集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把深奥的科学原理变成生动的展示情节,把静态

龙源期刊网 的产品变为动态的展品。无论从技术路线、游客体验效果还是软硬件配置等方面,都有创新。整体布展设计及施工也是创新的,在环境效果、使用的新型材料、环境设备设施以及造型效果创新上均作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诸如灯光、浮雕、展示牌、说明牌、背景画、展台、展柜等布展表现形式方面,较好地做到了科学技术和展品展项与布展装饰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空间环境。2 发展优势

2.1 创新科学管理制度 责任意识强

东莞科技馆是东莞科学技术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东莞科技馆的管理模式是采取馆长责任制,下设8个部门分别是;展教部、影视部、物安部、外联部、科学家俱乐部、拓展部、财务部和办公室。

东莞科技馆在展馆的管理手段上,东莞科技馆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并在国内展馆中率先使用“中央控制系统”对展品实行中央控制,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为了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员工的业绩,激励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东莞科技馆还开发了一套360度“员工绩效考评系统”,其软件平台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东莞科学技术博物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在东莞科技馆三年的绩效考核实践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用系统的方法评价员工岗位工作表现、工作效率和效果,简化了考评程序,提高了考评的效率和科学性。目前正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来构建战略管理和运营控制体系,希望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促进协调一致,落实科学发展和提高执行力。2.2 工作团队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

科技馆在编工作人员中,博士2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职称人员18名,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占在编人数的90%。目前工作人员的总数已达到170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馆工作队伍的素质和加强队伍的服务意识,我们经常开展培训课,建立培训制度。要求每个受训后的员工无论从服务意识、业务知识、管理水平和还是职业道德都有所提高。推行微笑服务、做到礼貌、热情、周到,让观众感受到东莞科技馆是我市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学习文化的阵地。

(1)组织培训,加强业务知识和强化服务意识。我们把员工业务和礼仪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业务和礼仪培训。我们编写了展教员技术培训教材,开展了公文写作培训、岗前培训、讲解员发音技巧及讲解技巧培训、展教员展品操作技能培训等等,同时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举办了累计15天的全体员工礼仪培训活动,与黑龙江科技馆进行相互学习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每年每季度都举行员工考试。

龙源期刊网 http://(2)组织考察借鉴,总结经验。我们每年都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到其他科技馆同行参观学习,总结其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取长补短,避免在今后工作中走弯路。2.3 科普活动不断创新。2.3.1 科普临展

我馆及时追踪科技事实热点,及时展出与热点相关的科普临时展览。如2006年在全市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时期,7月在东莞科技馆前厅展出了《科技东莞专科展》,对“十五”以来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了总结和评价。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5月30日在科技馆前厅展出了《地震科普知识专题展》,并举办现场义卖《东莞科技馆之旅》,为灾区筹款活动。开展了防震抗灾专题活动。2009年7月首次举办了涉外临时展览,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永远的达尔文”教育巡展(东莞站),到现场参与和观看展览的总人数超过1万人;2010举办“世博看点”专题展览与上海世博会同步,在科技馆大堂举办专题展览,以100多张图文展板进行展示的形式,结合独特的展览结构,系统地向游客们介绍世博会的相关知识。2.3.2 科普互动剧

2009年12月24日-26日,我馆成功争取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作为主办单位,联系了二十多位重要领导和专家及国内约二十家科普场馆参加研讨会。会议的举办,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科普剧交流共建平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009年12月24日,我们成功举办了“东莞市科普剧全国邀请赛”,我馆科普剧团的剧目《父亲的礼物》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以绝对优势获一等奖。12月25日,在首届全国科普剧创作表演推广研讨会暨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仪式上,该剧作了汇报表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07年至今已在馆内演出70多场次,在社区和学校演出20多场次,观看和参与观众超过8万人次。

2.3.3 科技下乡拓展科普教育途径

2006年6月23日,我馆将20多件展品和一些机器人带到横沥镇,通过展示科技成果、科技展品,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我市科技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成就,激发公众参与科技的热情,提高广大市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2007年3月20日,我们参加了东坑镇的“二月二卖身节”民俗活动,将部分可移动的展品、科技东莞专题展的部分展板和智能机器人演示、培训等搬至现场,让高科技与东坑镇群众亲密接触。2008年4月,东莞中学松山湖分校举办科技节,邀请了我馆科技人员做电子学习作专题讲座。我馆还将部分可移动展品运到该校展示,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我馆领导和学校领导约定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2008年我馆科技下乡的主要内容还有派科普互动剧团到馆外各单位演出,先后在莞城街道、南城新科电子厂、厚街镇冲口村、长安镇乌沙小学等地表演,吸引了各类观众共计约5000人。2010年3月底,我馆参

龙源期刊网 与了大朗镇崇文小学举办的第六届科技节活动。活动中,我馆在该校演出了科普剧《父亲的礼物》,受到了该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观看演出的师生达1000多人。

参考文献

7.东莞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篇七

东莞中职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5年, 东莞全市有劳动局下属技工学校1所 (现已升为高级技工学校) , 教育局下属中职学校23所, 其中民办学校3所, 附设职业高中的普通中学11所, 高职院校2所。全市中职学校 (含技校) 在校生数3万余人, 每万户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居全省前列。然而, 面对数量众多的职校毕业生, 企业却仍然表示:“有岗位无人, 有人无岗位”。前来东莞找工作的学生则感叹:“专业不对口, 培训不到位, 学无所用”。究其原因主要有:

观念落后“重文凭, 轻技能”的人才观念在社会普遍存在。据调查, 有81.9%的初中生家长希望子女就读普通高中, 93.3%的高中生家长希望子女将来考上大学, 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级学历教育, 档次低, 考不上高中或大学才会考虑读职校。多数学生希望将来能坐办公室, 干轻松干净的工作。东莞的经济发达, 许多家庭生活富裕, 期待子女将来子承父业, 经商赚钱, 认为当技术工人又脏又累, 工资低, 故根本不愿读技校、职中。国家尚未制定一套完整的关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晋升和待遇方面便于操作的政策措施, 在用人政策上, 多以学历为导向, 以学历文凭、职称高低确定人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 技工的待遇偏低。一些较有吸引力的岗位门槛较高, 甚至一些普通岗位也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 “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使中职学生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 许多中学生不愿读中职学校, 职校生源质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教育难度相当大。

政策法规保障不足近几年, 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职业教育法》, 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但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 仍有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 对企业缺乏约束力, 缺乏激励措施, 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 劳动预备制、就业准入制尚未落到实处, 许多企业能够直接以很低的工资录用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职业学校有“高投入, 高成本”的特点, 各类技术人才尤其是工科类人才, 强化学生实操能力势必要求学校加大设备投入;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也需要增加设备及师资的投入, 导致办学成本提高。为此部分学校重“文”轻“工”, 导致人才培养比例失调。教育供给短缺、教学设施紧张、设备陈旧老化、教师待遇得不到改善的现状制约了教育规模的扩大, 影响到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政府统筹规划不足东莞市中职教育实行市、镇两级管理, 由于投入渠道不同, 各校在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师资设备、招生就业等方面缺乏统筹, 各自为政, 职教资源分布不均, 学校布点不合理。科技开发技能人才规模小、层次低, 与高新科技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全市只有高级技工学校及少数几家职业学校具备培养中高级技工的能力, 多数职业中学只能培养初级技工, 且办学资源分散, 专业设置不合理, 名牌专业少。一些镇办职中办学规模小、条件差, 没有自己的实习场地及设备, 靠租借场地及设备办学, 办学效益低。据了解, 个别学校的数控专业竟然只有一台数控车床和几台数控铣床, 于是学校便通过大量增加理论课时, 减少实操课时以弥补设备的严重不足, 这样的学校怎么能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呢?目前,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混乱, 缺乏政府统筹, 各行业行政部门自行培训, 自行发证, 导致不正当竞争、部门垄断, 大大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分量, 而且有重复鉴定、重复收费等问题, 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在技能认证方面各执一词, 甚至互不认证, 对国家与个人的人力物力资源均造成浪费。

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不够学校管理模式陈旧, 一些教育改革新措施仍在探索与实验阶段。多数中职学校沿袭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 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管理特点, 课程设置不合理, 基础课偏多, 专业课偏少;理论课偏多, 实操课偏少;统编教材多, 针对学校自身专业特点的自编教材少;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方法单一, 设备落后, 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发展, 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生走出校门, 面对新设备、新技术, 一脸茫然, 顿感学无所用,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很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教学评价仍以试卷考试为主, 注重结论性评价, 忽视过程性评价, 不能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双师型”教师紧缺, 技术理论课教师无技能证书, 动手能力弱, 纸上谈兵;实操教师虽有丰富的实操经验, 但缺乏教学能力。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进修提高在经济上不予支持或有条件地支持, 严重影响了教师水平的提高。现有的人事制度不能吸引企业的高级技师、工程师来校任教。

校企合作遭遇尴尬局面要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 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是实施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 对合作办学热情不高, 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 学校“落花有意”, 企业“流水无情”;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严重脱节, 学生到企业工作往往需要从零开始接受培训, 使企业感到是很大的负担, 打击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因此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得不到普及。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名为实习, 但并没有与企业商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培训内容, 企业只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 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对策

加强社会宣传,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文化宣传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树立岗位成才榜样, 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逐步改变传统的职业等级观, 树立社会分工不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平等观。东莞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将岗位成才的毕业生请回学校做报告的方式, 增强职校学生的光荣感与自信心, 收效甚大。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规范和引导,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放宽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引进的条件, 调整管理人员和技工的分配关系, 在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向技能人才倾斜, 对优秀技能人才给予重奖。

加强政策引导, 强化政府统筹力度政府必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 在规划、资源、办学等各方面加强统筹。东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以下发展对策:集中一两年时间, 通过加强规划, 制定政策, 整合资源, 促使职业教育发展出现新的突破。市教育局计划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由现行市、镇两级管理变为市统一管理, 进一步完善学校激励机制, 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 充分利用各校资源开展各类长、短期培训, 为企业及时输送各类技术人才。使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的贯彻成为政府行为, 由政府组成联合执法队, 不定期地到企业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协调好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关系, 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不仅能提高各类职业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更重要的是能使职教与普教都受到社会重视, 是使职教与普教具备同等价值的关键。因此, 应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增加证书的通用性和透明度, 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具体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职教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按规划, 东莞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起, 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支持职教发展, 这无疑为各级职业教育部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极大地刺激了职校办学热情, 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树立品牌意识要根据东莞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等情况, 规划好全市职校布局, 重点创建一批专业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示范性职校。要根据专业建立实训中心, 在一些具备条件的职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立品牌专业, 由政府重点扶持, 在财政、师资、设备、场地、招生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品牌效应带动全市中职教育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 在政府的帮扶下, 东莞市高级技校正在积极申办技师学院, 以提高学校档次。按照规划, 到2010年, 全市现有的10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的规模要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的最新评估标准, 还要再增加2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 现有的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要增加到9~10个, 另外要确立一批市级重点专业。

调整整体布局, 建立教育集团, 多种办学方式并进市教育部门拟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 对设备少、占地少、师资力量弱、学生人数少的中职学校实行撤并, 取消镇办中学附属职高班, 将学生分流到市重点职校及邻近镇区的独立职校。采取集团化办学方式可实现各校间资源互补、共享与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能, 形成整体综合实力, 有利于促进学校间的交流与学习, 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因此, 应适时考虑建立教育集团, 使之成为集职业教育与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荐、职教科研为一体的职教基地。同时, 应采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行、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并行、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行、通用专业与特色专业并存等多种办学方式, 全方位地促进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团体、个人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 以减轻政府的办学负担。2008年10月,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首次试行由公共财政支出1500万元, 对民办技工教育实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 东莞市有两所民办技校各获得300万元专项补贴, 资金主要用于民办技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及信息化管理, 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可用于学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民办技校的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将最高不超过总额5%的资金用于表彰和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师资培训部门。市政府还计划在2010年之前再发展2~3所民办高职院校, 并鼓励开设一些投入大的工科类专业, 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以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校企合作, 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 建立社会激励机制, 保障企业参与的利益, 给予税收优惠。要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育运行机制, 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企业无偿地接收实习生, 而应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结合起来, 共建培训基地, 由社会和政府买单, 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与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各职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发展模式, 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 与企业共同商议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学校也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配套服务, 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为企业直接输送熟练的中、高级技术工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已成当务之急。政府、学校应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 放宽高技能人才及“双师型”教师引进的条件, 加强“双师型”师资培训的投入,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将企业里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请进校园兼职任教, 同时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市教育局计划采取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暑期中职教师技能培训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技能证书考核、举办教师技能竞赛、组织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职教先进地区进行学习等方式, 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以便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尽快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深化教育机制改革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新的职业岗位不断出现, 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 深入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 根据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让专业围着企业转, 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将教师主导型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 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 强化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合理安排招生与就业, 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技能实训等环节放到企业顶岗实训中, 实行“订单式”教育, 将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纳入实践教学, 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摘要:广东东莞采取经济社会双转型、打造现代名城的战略方针, 为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东莞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探究其原因, 有助于从政策、投入、师资建设、校企合作、教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广东东莞,中职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肖胜阳.双转型前景下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OL].http://www.dczz.com.

[2]贺修炎.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8, (5) .

8.浅谈东莞科技馆科普发展的优势 篇八

关键词:东莞科技馆科普内在发展优势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25-02

东莞科技馆是配合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和“建设文化新城”,实施”科教兴市“的重大科普教育设施,2006年被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东莞科普教育事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

1内在优势

1.1 地理、规模和科普教育设备优势

地理优势东莞科技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行政中心广场西南端,和市政府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玉兰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国际会展中心共九大标志性建筑物耸立在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内。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秀美灵气、充满活力,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精品。

规模优势东莞科技馆占地面积4完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2万平方米,另有球幕电影、4D动感影院、普通影院,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其建设规模在全国科技馆行业中名列前茅。

科普教育设备优势东莞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主要功能设施优势包括:

(1)三个常设展厅:

制造业科技专题展厅—— 包括制造业科技概览、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制造业与人和社会(即产业链)几个展区,共4700平方米;

信息与高新技术专题展厅—— 包括信息科技(信息科技概览、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时代、虚拟世界和综合应用)和高新技术(生命与环境、材料与能源、航空航天与海洋)两大部分,共3000平方米。

启蒙科技展厅—— 主要介绍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共600平方米。

(2)三个影院:

IMAX球幕影院—— 华南地区第一家IMAX球幕影院,银幕内径23米,可同时容纳300位观众。

4D动感影院—— 可同时容纳40位观众。

普通影院兼多功能报告厅—— 可同时容纳300位观众。

(3)一个平台:

东莞市社区学习电子辅助中心—— 以互联网-无线移动宽带网络为手段,以中小学家教辅助教育、专业技能认证学习辅助和企业机关培训教育为重点,为东莞及周边地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的网络电子学习平台。

1.2 特色优势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科技馆先进布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实际,我们认为把东莞科技馆建设成为以制造业科技为展示主题和现代化意义的专科科技馆,符合东莞作为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特色,符合东莞市民科普需求,符合海内外专业人士的参观兴趣。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和“创新”上。东莞科技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本土”和“创新”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突出本地特色,致力主题创新。东莞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涉及IT、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机械等众多行业,产品、产业、行业区域扎堆和集群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誉称为“国际制造业加工基地”。东莞科技馆从研究制定总体布展方案和各专题布展方案开始,就没有考虑建综合馆,而是策划构思建专题馆,布展主题和设计技术路线都是创新的。为了突出本土特色,结合东莞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现状,建设以制造业科技和信息科技为主的专题科技馆,现有8000多平方米展厅中有近5000平方米专门展示制造业科技。东莞科技馆功能定位的总体构思是,配合东莞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充分展示制造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建设成为一个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具有东莞地方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题科技馆,进而成为制造业科技博览中心(知识形态上的制造业名城)、现代制造业文化导入和培育的载体、产业科技教育的阵地和公众科学启蒙教育的基地。这样的布展主题和思路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突出互动参与,致力展品创新。东莞科技馆300多件(套)的展品展项80%以上是创新展品,90%以上具有互动参与和多媒体声光电交互体验的特点。展品构思比较新颖、科技含量比较高、互动性比较强、集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把深奥的科学原理变成生动的展示情节,把静态的产品变为动态的展品。无论从技术路线、游客体验效果还是软硬件配置等方面,都有创新。整体布展设计及施工也是创新的,在环境效果、使用的新型材料、环境设备设施以及造型效果创新上均作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诸如灯光、浮雕、展示牌、说明牌、背景画、展台、展柜等布展表现形式方面,较好地做到了科学技术和展品展项与布展装饰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空间环境。

2 发展优势

2.1 创新科学管理制度 责任意识强

东莞科技馆是东莞科学技术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东莞科技馆的管理模式是采取馆长责任制,下设8个部门分别是;展教部、影视部、物安部、外联部、科学家俱乐部、拓展部、财务部和办公室。

东莞科技馆在展馆的管理手段上,东莞科技馆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并在国内展馆中率先使用“中央控制系统”对展品实行中央控制,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为了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员工的业绩,激励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东莞科技馆还开发了一套360度“员工绩效考评系统”,其软件平台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东莞科学技术博物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在东莞科技馆三年的绩效考核实践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用系统的方法评价员工岗位工作表现、工作效率和效果,简化了考评程序,提高了考评的效率和科学性。目前正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来构建战略管理和运营控制体系,希望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促进协调一致,落实科学发展和提高执行力。

2.2 工作团队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

科技馆在编工作人员中,博士2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职称人员18名,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占在编人数的90%。目前工作人员的总数已达到170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馆工作队伍的素质和加强队伍的服务意识,我们经常开展培训课,建立培训制度。要求每个受训后的员工无论从服务意识、业务知识、管理水平和还是职业道德都有所提高。推行微笑服务、做到礼貌、热情、周到,让观众感受到东莞科技馆是我市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学习文化的阵地。

(1)组织培训,加强业务知识和强化服务意识。我们把员工业务和礼仪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业务和礼仪培训。我们编写了展教员技术培训教材,开展了公文写作培训、岗前培训、讲解员发音技巧及讲解技巧培训、展教员展品操作技能培训等等,同时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举办了累计15天的全体员工礼仪培训活动,与黑龙江科技馆进行相互学习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每年每季度都举行员工考试。

(2)组织考察借鉴,总结经验。我们每年都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到其他科技馆同行参观学习,总结其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取长补短,避免在今后工作中走弯路。

2.3 科普活動不断创新。

2.3.1 科普临展

我馆及时追踪科技事实热点,及时展出与热点相关的科普临时展览。如2006年在全市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时期,7月在东莞科技馆前厅展出了《科技东莞专科展》,对“十五”以来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了总结和评价。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5月30日在科技馆前厅展出了《地震科普知识专题展》,并举办现场义卖《东莞科技馆之旅》,为灾区筹款活动。开展了防震抗灾专题活动。2009年7月首次举办了涉外临时展览,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永远的达尔文”教育巡展(东莞站),到现场参与和观看展览的总人数超过1万人;2010举办“世博看点”专题展览与上海世博会同步,在科技馆大堂举办专题展览,以100多张图文展板进行展示的形式,结合独特的展览结构,系统地向游客们介绍世博会的相关知识。

2.3.2 科普互动剧

2009年12月24日-26日,我馆成功争取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作为主办单位,联系了二十多位重要领导和专家及国内约二十家科普场馆参加研讨会。会议的举办,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科普剧交流共建平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009年12月24日,我们成功举办了“东莞市科普剧全国邀请赛”,我馆科普剧团的剧目《父亲的礼物》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以绝对优势获一等奖。12月25日,在首届全国科普剧创作表演推广研讨会暨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仪式上,该剧作了汇报表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07年至今已在馆内演出70多场次,在社区和学校演出20多场次,观看和参与观众超过8万人次。

2.3.3 科技下乡拓展科普教育途径

2006年6月23日,我馆将20多件展品和一些机器人带到横沥镇,通过展示科技成果、科技展品,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我市科技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成就,激发公众参与科技的热情,提高广大市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2007年3月20日,我们参加了东坑镇的“二月二卖身节”民俗活动,将部分可移动的展品、科技东莞专题展的部分展板和智能机器人演示、培训等搬至现场,让高科技与东坑镇群众亲密接触。2008年4月,东莞中学松山湖分校举办科技节,邀请了我馆科技人员做电子学习作专题讲座。我馆还将部分可移动展品运到该校展示,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我馆领导和学校领导约定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2008年我馆科技下乡的主要内容还有派科普互动剧团到馆外各单位演出,先后在莞城街道、南城新科电子厂、厚街镇冲口村、长安镇乌沙小学等地表演,吸引了各类观众共计约5000人。2010年3月底,我馆参与了大朗镇崇文小学举办的第六届科技节活动。活动中,我馆在该校演出了科普剧《父亲的礼物》,受到了该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观看演出的师生达1000多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害怕的事范文下一篇:关于上报2013年资助统计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