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精选15篇)
1.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一
2.1疾病因素
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本身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谵妄、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由于通气障碍,体内长期氧疗不足,中间代谢产物积累中毒会出现类似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情绪不稳、抑郁、易疲劳等。
2.2治疗因素
机械通气患者接受呼吸系统专科治疗时,常受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氧气管、鼻饲管以及体位固定、持续静脉注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治疗手段不仅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也成为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
2.3治疗环境因素
机械通气患者常被安置在ICU,ICU环境因素对他们是陌生和恐惧的,尤其是首次进入者,其身旁放置各种复杂的仪器24小时昼夜不停地运转和记录;医务人员不断往来处理各种危重患者;房间整天光线通明难分昼夜,使患者生物节律完全打乱,极易导致失眠。另外患者病情多危重处于监护状态,限制与家人及朋友接触交往,几乎与社会隔离,从而加重患者不安全感和孤独情绪,同时目睹其他患者的死亡,特别是频死患者的.挣扎必然会担心自己的病情。
2.4人际关系因素
ICU气氛十分严肃,医务人员彼此很少说话,也很少与患者交谈,更没有人开玩笑,这就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患者与家人、亲友的心理沟通已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整日忙于抢救患者,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并目睹危重患者的临终,久而久之引起工作人员自身的焦虑、恐惧、抑郁或淡漠;另外,机械通气患者绝大多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期望值仍很高,这样,一但患者病情恶化,很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3 常见心理问题
3.1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是一种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对后果的过分担心和害怕,表现为坐立不安、精神紧张、惊慌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
3.2抑郁
抑郁是负性情绪体验,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心境低落、缺乏信心、绝望无助、兴趣丧失,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有时还会表现为疼痛不适,主诉增多及无力、胸闷、心跳加快、失眠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3.3否认
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把已经发生但又不能接受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认,逃避正面面对自己的疾病,不予相信自己患病的事实,以此来保持暂时的心里平衡,减少心灵上的恐惧,以免精神崩溃。
4 心理问题护理
患者相关心理问题,如果影响康复的话,通过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物等予以治疗,另一方面给病人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指导、劝说、疏泄感情,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这一非常时期。
4.1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尽可能使其独处一室,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整洁舒适,床单位干净整齐,无硬物。
4.2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情,消除疑虑,建立信心,减轻躯体症状。
4.3重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相信护理人员愿意并且有能力帮助他,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亲近患者,细致解释,语言鼓励和精神安慰可起到增强患者自尊心和通气效果的作用.
4.4护士服务态度和蔼,操作动作稳重、轻柔,与患者交流保持语调正常,因为患者听力正常,以增加患者安全感和信心。
4.5机械通气患者常存在言语表达困难,且不易变动体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故与患者选择尽可能简单、易于理解的交流方式,教会患者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板等),采用多种多样的卡片如吃饭、休息、各种水果提示语言,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准备笔和活动夹,病人可自己书写表达自己的意愿。
4.6允许家属间断定时在病房陪护,多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安慰聊天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感层面的需求,缓解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总之,机械通气患者在临床上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或心理问题,这既与疾病本身有关,也很大程度上受到治疗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人原有疾病,造成患者不能早日康复,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对临床我们而言,应尽早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处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9-157.
刘又宁,李俊亨.机械通气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二
1 临床资料
335例老年患者, 年龄在60~88岁, 平均72.8岁, 男211例, 占62.99%, 女124例, 占37.01%, 均在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下, 按照规范操作规程进行静脉输液。其中静脉穿刺困难者120例, 占35.8%, 渗液至重复穿刺者68例, 占20.3%,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静脉炎) 者14例, 占4.2%。
2 常见问题
2.1 穿刺困难
由于年龄增长, 老年人在生理和机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 加上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 导致找血管困难、血管不易固定、血管充盈度差、回血慢等。临床穿刺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困难。
2.2 渗液
由于老年人卧床时间长而躁动不安,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尿频、老年性不自觉颤动、老年痴呆, 因疾病而造成的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肢体活动过多, 加上看护不周或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均能使针头滑出, 胶贴脱落而渗液。
2.3 自行调节滴数
老年患者的精神、情绪和心理应急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突出, 部分老年患者在心理应急障碍条件下, 性格和行为反常, 甚至完全失去理性, 在治疗上直接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或抗拒治疗。而且老年患者多性情急躁, 长时间输液缺乏耐心, 希望早结束。所以有不少患者自己任意调节输液滴数。
2.4 易出现输液反应
由于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差, 若过多过快输液易诱发心衰或肺水肿, 并且由于抵抗力差而导致静脉炎发生机会增加。另外, 老年人肝功能和酶系统活性下降, 对药物耐受性差而引起药物反应, 肾功能减退延缓药物排泄, 加大了药物中毒的危险, 其他不良反应亦增多。
3 护理对策
3.1 提高穿刺成功率
3.1.1 血管的选择
一般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较粗直、易显露、便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血管, 从远端开始, 有计划地选择血管。避免选用硬化、受伤、感染、靠近关节或疤痕的血管。进针点应避免选择在关节处或虎口处等。静脉首选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因为该处的神经分布稀疏, 疼痛的敏感性较低, 可减轻患者痛苦。
3.1.2 穿刺技巧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血管硬化, 弹性差且脆, 滑动度大, 进针时应根据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尽可能地绷紧穿刺部位, 以固定血管。进针速度宜慢, 松解止血带动作要轻柔, 以免血管移位而脱出血管外, 造成穿刺失败。从力学角度理解, 根据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的依据,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可以明显减轻穿刺疼痛感, 以60°左右为佳, 减小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积, 压强增大, 进针的速度增快, 同时表皮受损范围小, 患者疼痛减轻。进针必须根据老年患者个体差异和不同病情进行处理。
3.1.2.1 肥胖型老年患者
皮下脂肪较厚, 血管深而细, 穿刺时必须扎止血带, 按解剖部位用手触摸血管是否有饱满感, 掌握好深浅度, 看准方向, 摸索进针。
3.1.2.2 体型瘦的老年患者
皮下脂肪较少, 皮肤松弛没有弹性, 静脉充盈也相当差, 血管细而滑, 不易固定, 穿刺时止血带必须靠近穿刺点捆扎, 易选用细小针头, 针头必须要锐利, 否则穿刺很可能要失败。
3.1.2.3 休克脱水和衰竭的老年患者
由于起病急血管壁弹性差, 萎缩扁平, 穿刺前局部需要轻轻拍打, 使血管扩张充盈,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做局部热敷, 切忌止血带过久或连续击打, 这样可造成相反效果, 因为强烈的刺激可使血管越加不利于穿刺。
3.1.2.4 慢性病和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
其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较强, 穿刺不慎会刺破血管, 而造成局部淤血现象, 故需用细小针头, 轻柔地进针。
3.1.3 牢固固定针头的技巧
一般采用三条输液贴, 第一条横向固定针柄;第二条用带有消毒棉的输液贴横向覆盖针眼;第三条将输液头皮针管盘曲重叠固定在第一条胶布上, 使两段各露出一小段第一条胶布的光面。这种固定方法的优点是有效减少了输液贴与皮肤接触的面积, 降低输液贴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损害;在拔针时, 撕揭第一条输液贴的同时可将第三条输液贴撤离体表, 减少撕揭输液贴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 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 提高沟通艺术, 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 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 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 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使其最大程度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三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8—02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界限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为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为60岁以上,至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总人口的1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住院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本文总结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几种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坠床
1.1坠床的原因:坠床多发生于意识不清,或存在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他们常因躁动而在不自主的活动中坠床;某些意识清楚的老年患者也可能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视力障碍等而造成坠床。
1.2坠床的预防:护士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入院指导工作及保护性措施。对于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患者,应加用床档,床头升降程度不超过70°;对于意识障碍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要有24小时陪护,并合理使用约束带;坠床最易发生在晚20:00至清晨7:00之间,在这一时段,护士要加强巡视,加强观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跌倒
2.1跌倒的原因分析:意外事故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而跌倒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意外事故。视力下降、平衡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变、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跌倒;而地面不平或湿滑、光线过暗、座椅或睡床过高、过道上有障碍物等环境因素也是跌倒的危险因素。
2.2跌倒的预防
2.2.1评估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正确使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分析可能存在的诱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并向患者和家属做好防护措施的宣传工作。
2.2.2 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白内障、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等易致晕厥发生的疾病。对某些患有脑血管后遗症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职业医师协助下评定其步态及平衡能力,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有学者认为改善平衡功能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1]。
2.2.3 合理用药,减轻药物影响:对因服用增加跌到危险因素的药物的老年患者要尽可能限制用药剂量和品种;加强对安眠药物的管理,严格监督服药过程;坚持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护士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和配伍禁忌,在使用血管扩张药时应严格控制滴速。
2.2.4 行为训练:指导老年患者应避免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行为,如较长时间卧床或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体位、热水洗澡时间过长、憋尿、用力排便等,日常生活起居时应缓慢改变体位;平时应坚持锻炼身体,选择适宜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减少跌倒的发生。
2.2.5 纠正不良的环境因素:住院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老年患者的需要,保持病区光线充足,地面干净无潮湿,通道上无障碍物,夜间设地灯;物品摆放有序,将患者惯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调节病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脚刹车,教会使用床头呼叫铃;在病室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呼叫器安装在患者手能触及的地方。
2.3 跌倒后的处理:老年患者跌倒后不可急于扶起,应先检查患者跌倒的具体情况,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二次伤害,检查有无开放性伤口和内脏受损的情况,做好急救处理;寻找跌倒原因,及时改善,祛除危险因素,防止再次跌倒;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总结跌倒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3 压疮
3.1 压疮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感觉功能下降、营养状况低下及某些疾病的影响,极易发生压疮;对于行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的某些老年患者,睡床的潮湿、陪护人员的不当动作都可引起压疮的发生。
3.2 压床的预防
3.2.1 建立有效的压疮管理监控机制:使用压疮评估量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压疮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认真落实压疮上报制度,动态观察和填写压疮护理记录。
3.3.2 加强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避免发生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采取合适的卧位,给予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时运用一些新兴敷料,保护局部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和加重。
3.3 压疮的护理措施:压疮发生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全身营养状况,针对不同的压疮分期进行局部治疗和护理。Ⅰ期压疮的护理重点是去除致病原因,防止继续发展;Ⅱ期压疮的护理重点是防止感染的发生,保护已受损皮肤;Ⅲ、Ⅳ期压疮的护理重点是根据压疮深度和感染情况及时清创面坏死组织。目前,很多新型敷料在临床上运用于压疮的各期,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压疮的愈合。
4 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成为诱发直肠癌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4.1便秘的原因:不良饮食习惯、精神紧张、焦虑、排便方式的改变或服用某些药物都可引起便秘的发生。
4.2 便秘的防治:合理饮食,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和水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如厕;指导患者多做排便动作的训练,增强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利于排便;创造利于排便的适宜环境,注意保护隐私,为卧床患者提供床帘、屏风等;可采用通便剂、腹部按摩、穴位按摩、针灸等方法治疗便秘,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5 营养不良
5.1 产生营养不良的原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衰退,咀嚼功能、味觉、嗅觉能力都有所下降,影响了进食,而服用某些药物也可使食欲减退或引起恶心,营养不良可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原有疾病加重,增加发发症和死亡,护士必须重视老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问题,加强饮食指导。
5.2 老年患者的饮食原则:能量的需要随增龄而递减,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蔗糖的摄入量,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维持铁、硒等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
5.3 饮食指导:饮食指导应尽量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和帮助患者摄取合理的饮食,尽量用一些患者容易接受的食物代替限制的食物,使用替代的调味品或佐料,以使患者适应饮食习惯的改变[3];食物要多样化,并进食充足的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较为全面的营养;食物粗细搭配,多选用蒸、煮、烩、炖等烹饪方式,易于消化吸收;膳食应低盐低脂低糖,并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
参考文献:
[1] 张玉兰,马腾霄,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29-31.
[2] 赵岩,耿秀云,田金枝.改进开塞露使用方法治疗便秘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44-545.
4.老年患者护理学的论文 篇四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实验研究随机抽取我院12月至12月住院60岁以上的胃溃疡大出血住院保守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溃疡病史,病程为3~。入院诊断:检查无肝硬化。临床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呕血6例,便潜黑便11例,首次出血13例。
1.2研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两组经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采用同一治疗方案。进行止血,输血,抗休克,补液,抗炎等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实行心理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微笑的服务,主动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了解各位患者的是否有其他的老年病史,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子女赡养,亲属及朋友关系等,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护理实施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心理沟通及家属及亲属的引导融合工作。
1.2.2对照组:采用胃溃疡并发胃出血的常规的护理方法。
1.2.3实验评价指标:①并发症(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褥疮为主);②住院时间;③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2结果
2.1实验组:引起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13.84±4.45)d,护理满意度14例。对照组:引起并发症2例,住院时间为(16.27±5.12)d,护理满意度10例。
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综合多因素致病,要对上述三轴系统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重视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诸多因素,这就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要注重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患者个体差异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形成的科学性。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的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思想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丘脑下中枢神经调节减弱,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皮下植物神经中枢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胃平滑肌收缩痉挛,组织缺血,胃面膜营养障碍,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低下;也是引起的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酸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胃黏膜上溃疡的愈合因素之一。影响住院治疗老年心理变化有诸多因素,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心里变化的重要因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关节等疾病,老年病多数久治不愈,经常用药,加之随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衰退势必给思想带来压力,思想势必发生变化。
突然发生胃出血老年患者,由于医学科普常识的贫乏,对突然的呕血,便血,产生各种的思想负担。住院期间配偶及子女是老年人精神支柱,子女的探视问候,照顾态度都显示在同时病友医护人员的面前,是老年患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是影响老年患者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他们对老人的态度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亲友关系是老年人业余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亲友关系是老年人诉说沟通的主要途径,住院期间亲友的探视问候是必会给老年人带来重归活动群体的渴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诸多不利因素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出现恐惧心理,怀疑心理,焦虑情绪,导致性格急躁、厌烦、自卑等多种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为此,研究老年人心理学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基础,人文关怀是链接沟通的纽带,有针对性的沟通是缓解、解除老年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综合考虑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全方位做好心理教育及引导工作,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先沿的护理学理论,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树立严肃的科学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护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如静脉点滴,外科处置,灌肠导尿等护理技能,都是患者对护理技能评价的常见指标,无菌观念,病房管理,查房投药等常规工作都能显示护理的工作作风。
热情的`服务态度是患者接纳护理服务的第一印象,如在查房、投药、处置等履行护士职责系列过程中,脚步轻盈,语言温和,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对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虚心接受耐心解释,构建良好的与患者亲友沟通对话的纽带,切实把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医院、家庭、社会的合力,为患者打造和谐的治疗氛围和治疗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执行医嘱,严格按护理要求的体位卧床,禁食、进食、检查、用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常的生理代谢,发挥自身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引起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为(13.84±4.45)d,护理满意度14例:对照组引起并发症2例,住院时间为(16.27±5.12)d,护理满意度10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凸显心理治疗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治疗效果。
4结语
5.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五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医院护理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护理风险。为加强高龄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病区老年住院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制定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一、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跌倒、坠床。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常步态不稳,起立和迈步艰难,易突发晕厥,引起跌倒、坠床。
2.压疮、烫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全身营养障碍,易发生压疮、烫伤。
3.走失。老年患者因认知、记忆能力障碍或有老年痴呆症,易导致走错病室、外出迷途等事件的发生。
4.误吸、窒息。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可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反射差,减弱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反射性动作,易导致误吸、窒息。
5.管道滑脱。老年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或由于翻身活动不当引起导尿管、鼻饲管、中心静脉等导管滑脱。
6.用药错误。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弱,自行服药能力下降,有可能漏服药或延迟服药,导致用药错误。
二、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1.利用晨会和业余时间讨论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突发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每位护士知晓相关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每月对科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针对不安全事件制定防范措施。
2.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以“爷爷”、“奶奶”称呼,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陪客制度和病人管理制度等,留下家属联系方式,以便随时取得联系。3.病房及走廊张贴防跌倒等图片进行温馨告知。4.强化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4分即为高危患者,在床尾挂上警示牌,签署《预防病员跌倒/坠床告知书》,指导患者使用呼叫铃并放置在患者可触及位置,常规使用床栏,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放置防滑标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讲解安全防护措施,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急速转换体位。
(2)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观察评估,13-18分为低危,≤12分为高危,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遇有难免压疮时,及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请压疮专业小组会诊,提出防范措施等指导意见,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对院外带入的压疮,及时填写申报表上交护理部,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促进愈合。
(3)改进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操作前,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规范使用手腕带,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要求加强陪护,防止走失。
(4)进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进食时根据病情取半卧位、坐位或侧卧位,进食速度应缓慢。鼻饲患者每次鼻饲的量不能超过200ml,鼻饲前确认胃管在胃内,并回抽胃内残留液,如≥100ml应暂缓灌注;鼻饲时速度宜慢,鼻饲后静卧30-60分钟,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
(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老年患者如有义齿应及时除去;咳嗽咳痰患者加强翻身拍背、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无力者床边备吸引装置,及时吸痰。
(6)严防管道滑脱。将各种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为高、中、低危三类,并做好标识;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低危导管用黄色、绿色标识。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高危导管每4小时评估一次。评估的内容包括留置的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等。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服药到口。口服药双人核对,按时发放,发药前剥除药物铝壳,协助患者将药服下后离开;如遇患者外出,则在床旁桌上放好提示牌,让患者回到病室按铃呼叫护士发给药物,确保服药到口。
(8)转运过程的安全:转运老年患者时,尽量使用轮椅和平车,并有专人陪护。推轮椅病人不能前倾,以防摔倒;平车转运时必须有床栏保护。
(9)使用冰袋、冰毯、烤灯的应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冻伤。慎用热水袋。
6.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六
护理干预
跌倒在我国人群意外伤害死因中顺位排在第4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增大跌倒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因跌倒致死的有1983例,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7.1%,死亡率达77.9/10万,相当于每天有4.7个老年人因跌倒而死亡。此外,在老年人因伤就诊病例中,有一半以上为跌倒病例;因伤住院病例中,超过80%为跌倒。意外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第一死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住院老年患者也不断增多,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增加患者家庭负担,也给老人带来心理创伤、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丧失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日趋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跌倒因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防止和减少跌倒意外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跌倒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本体觉、深度觉、视觉及触觉均有有降,反应迟缓、下肢肌力减退、躯体摇摆较大,夜尿增多(每晚多于2次)均易引发跌倒。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跌倒的几 率为男性的2倍。
2、病理因素
一些老年疾病,如精神状况缺失(包括定向不良或痴呆)、丧失意识(昏厥或癫痫发作)、搞的老年抑郁数值、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骨关节疾病(下肢关节病变和足畸形、胼胝、拇指囊肿胀)等使老年患者步态不稳易发生跌倒,患病种类越多跌倒危险性越高。
3、药物因素
镇定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识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扩血管药、利尿类药、缓泻剂等会影响患者神经、视觉、平衡、血压及代谢等,加之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影响,易发生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概率的增加。
4、心里因素
个别老年患者个性要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里,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也要尝试去做。觉得患病拖累了叫家属,特别是长期患病后,在夜间当其有排便需求的时,因内疚感使其不忍心唤醒家属,亦不愿麻烦护士,从而独自下床后因出现体力不支而跌倒。也有由于害怕跌倒发生,限制和减少活动后,导致功能缺陷及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跌倒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51%与环境因素有关。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病室内外有障碍物、照明不足、地面潮湿、防护设施不到位、病床过高无护栏等会导致跌倒发生。
2、衣着及其他因素
穿着过长过大不合身衣裤,鞋不跟脚,鞋底不防滑,夜间上厕所时睡意朦胧,无人陪护或陪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也易发生跌倒。进餐洗漱等时间段因拥挤也易发生跌倒。老年患者胃肠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躯体疾病常发生拒食、少食、不知饥饱、挑食等致进食不足,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跌倒的概率。
二、护理干预
1、增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跌倒属于突发意外事件,状况各式各样,并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加强防范意识,就可预先预防。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分析跌倒意外发生存在隐患和原因,找到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细化及改进服务。
2、详细的入院评估
我院建立了跌倒评估、监控登记表,入院时即对老年患者从年龄、活动能力,意识状态、自理能力、有无眩晕史跌倒既往史、有无肢体及视觉功能障碍、使用药物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跌倒评估。如评分≧10分即为高危人群,即向家属告知并予以签名,并在病历和床头做醒目警示标记。对老年体虚但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晕厥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等患者重点关注,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加强巡视。
3、切实有效的健康宣传及预防措施
重视环境、安全、药物等放面入院宣教,宣教语速缓慢并可能多次反复,是老年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嘱行走时需有人搀扶,适时使用拐杖、扶手;起身、起床时动作宜缓慢,保持稳妥坐姿、卧姿;坐厕旁加置扶手;24h有人陪护,勿单独外出活动,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 使用护栏床,并告知当护栏拉起时,若需下床应将护栏放下,切勿翻越;指导正确用药,给予预见性的指导帮助,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后的反应,使其知晓自身有哪些易发生跌倒的因素,减少跌到发生。
4、预防组织灌注不足所致的跌倒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血糖不稳定、体位性低血压所致的眩晕,帮助老年患者分析可能导致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防止可能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有效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指导改变体位及上下床的方法,告知老年患者变换体位时缓慢并休息1~2min,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近坐下或上床休息。
5、预防平衡功能及肌肉力量减退所致的跌倒
助步器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借助合适的助步器能部分降低跌倒的危险。为平衡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必要时病房提供助步器。鼓励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增加肌力、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
6、预防药物及心理因素引起的跌倒
由于年龄、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老年患者对防跌倒的认知及认同感也不同。临床护理中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关心和尊重患者,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对服用增加跌倒危险物的老年患者,告知如夜间有事请叫醒陪护人员或打铃呼叫护士。
7、完善家属告知制度
当确定为跌倒高危患者后,根据情况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加强患者家属防范意识,讲解跌倒不良后 果及预防措施,使其明白患者目前状况及需配合内容,进行防范教育和技能训练。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家属陪护,无法陪护着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8、营造适宜的医疗环境
保持病房光线充足,避免闪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持病室地面清洁干燥,及时擦干积水和油物,拖地时应避开患者活动高峰期,地面湿滑时出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告知患者及家属若发现地面有水渍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避免在水渍处行走。浴室增设防滑垫,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床头设有床头灯和呼叫铃,呼唤器放置在易取位置。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杠,便于入厕后站起时借力。衣裤大小合适,裤腿利索,鞋子防滑合脚。
三、小结
7.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七
1 住院老年患者常见心理精神问题
1.1 脑衰弱综合征
1.1.1 脑衰弱综合征临床表现
疲乏, 整日精疲力竭, 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 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早醒、醒后不解乏。有时出现晨起头痛、眩晕感。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
1.1.2 引起脑衰弱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长期烦恼、焦虑;离退休后, 生活太闲, 居住环境太静, 与周围人群交往甚少, 信息不灵。自觉筋疲力尽, 睡意频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慢性酒精中毒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1.2 焦虑及恐惧心理
1.2.1 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
内心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睡眠不稳、口干、心悸、脉搏加快、多汗、血压升高、潮热感、呼吸加快、大小便意增加。严重时, 可以阵发性出现气喘、胸闷, 有一种濒死感。
1.2.2 造成老年人此类心理的原因
体弱多病, 行动不便, 力不从心;担心医疗费用及对子女带来的影响;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过分担心, 对病情估计较为悲观, 对死亡产生恐惧感。研究发现, 老年人最大的恐惧是面对死亡的恐惧[2]。
1.3 孤独感及失落感
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 周围都是陌生人, 与医护人员交谈机会较少, 病房内病人形形色色, 病情千变万化, 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住院后孤独感是造成老年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3]。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孤独、空虚、沉默、不爱说话、失落、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 顾影自怜。
1.4 抑郁
老年抑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及时识别和干预治疗对老年抑郁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4]。老年抑郁常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 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迟滞和躯体不适等, 且不能等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 有的甚至有自杀倾向。产生的原因有:有的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 家庭不和, 内心空虚;有的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交往减少, 缺少归属感, 造成心情抑郁, 悲观失望;有的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不佳易产生绝望感。
1.5 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 行为反复, 犹豫不决, 不知所措;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做错事, 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 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
2 护理对策
(1) 指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生死观, 克服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
只有确立正确的衰老及生死观, 认识到死亡是生命必然规律, 才能正确面对生活, 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2) 创造条件, 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及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如阅读、写作、绘画、园艺、看电视、棋类、太极、音乐等。这样既有利于老年人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丰富老年人生活, 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 又有利于通过大脑来锻炼思维逻辑及想象功能, 有利于促进大脑健康。
(3) 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对老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应做到生活闲适而有规律, 起居有常, 劳逸有度, 按时休息, 饮食要均衡合理, 避免不良嗜好, 鼓励戒烟, 少饮浓茶, 限制饮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优美舒适的环境对人的心理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 从而增进健康[5]。
(4) 教育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 树立老有所为, 老有所用的新观念。
教育老年人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必须认识与适应离退休后的社会角色改变, 才能生活轻松愉快。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客观条件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理想, 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产生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有利于心理健康。
(5)
尊重关心老年人,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应主动关心老年患者, 热情交流, 耐心倾听患者询问, 及时解答患者疑惑, 做好心理护理。精心照顾老年人, 做好生活护理, 使老人感到家一样的温暖。同时可根据老年人职业特点使用尊称, 使老年人产生被尊重感。应积极调动社会关系, 鼓励家属及朋友多来探望, 也可书信、电话交往, 避免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及被遗弃感。
3 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常因机体衰老, 易患各种疾病, 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精神问题。其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心理状态无疑会促进疾病的康复[6]。因此, 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老年患者不同心理精神问题及个性差异,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释放内心压抑、紧张的情绪, 充实自我, 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使其度过一个平安精彩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曹海成, 任春梅.掌握心理护理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J].护理研究, 2005, 19 (5) :252-253.
[2]吴振云, 许淑莲, 李娟.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 2002, 10 (1) :1-3.
8.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八
【关键词】 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1-01
当今社会,肿瘤已然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一旦患上这种疾病,患者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并且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生理上也会出现诸多不适[1]。所以,安全对肿瘤住院患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是确保肿瘤住院患者安全最为有效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74.5岁,住院时间为10-22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3.2周。其中9例肝癌,18例肺癌,15例胃癌,12例脑肿瘤,6例宫颈癌。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化疗或放疗。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身体状况、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个人行为习惯、家庭状况等方面。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预测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把患者分成几个护理组,并且制定出一套详细合理的护理方案。60例患者中,54例患者好转并且出院,6例患者出现安全问题,其中1例患者发生跌倒,2例患者用药出错,1例患者发生烫伤事故,1例患者的导管被意外拔出,1例患者患上抑郁症。
2 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2.1 服药出错 在住院期间,肿瘤患者主要是通过口服、阴道冲涮、阴道栓剂等途径用药,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身体往往存在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结合治疗[2]。导致服药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对于各种药物的服用剂量和用药方法,很多肿瘤患者搞不清楚,容易混淆,结果导致服错药[3];二、有些肿瘤患者主观上认为增加药物剂量,治疗效果会更好,结果用药出错。除此之外,肿瘤患者因为悲观情绪,拒绝用药,或者把药物隐藏起来。
2.2 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在很多医院,护理人员极为紧缺,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护理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把一些必要的核对环节省略,没有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结果导致配药错误[4]。还有一些新来的护士,经验不足,对药物又不够熟悉,结果导致出错。比如,忘记插胃管、插错胃管、输液管已经过期等事件与护理人员对相关制度的执行程度息息相关。
2.3 安全管理不到位 肿瘤患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压疮高危险状态,对肿瘤患者身边环境存在的危险隐患,护理人员因为不够重视而没有及时排出,或者是因为护理人员对患者活动能力的评估不够准确,进而引发安全问题。其中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还有意外跌倒与坠床事件也较为常见。这与护理人员的监护和宣传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3 护理管理对策
3.1 完善管理体系 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常规操作、护理质量判定标准等,严格执行三级管理制度,完善护理人员值班制度,实行新老搭配方案[5]。对于存在跌倒和压疮隐患的患者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防范措施。肿瘤住院患者身上有较为明显的身份识别标志物,在适当的地方贴上安全告示,以时时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资历较浅的护士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给护理人员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其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她们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进行训练,制定严格的监察制度。实行奖惩制度。
3.3 安全用药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给患者发放的药物剂量要准确,并且把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时间、用药效果、不良反应等详细的告诉患者和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对于患者的疑问要认真解答,如果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帮其疏通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 结 语
由患者跌倒事件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在近年来不断发生,尤其是肿瘤患者。对于肿瘤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监督患者合理用药等。事实证明,良好的护理对肿瘤患者的康复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红.护理程序在预防肿瘤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4(10):79-81.
[2] 吴剑辉,邹本燕,等.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對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8(2):26-27.
[3] 黄水清,聂川.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53-55.
[4] 卢人玉,彭君.静脉输液护理存在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现代护理[J].现代护理,2012,8(01):65-66.
9.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九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见社区慢性病患者施行护理管理的心得与体会。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我社区卫生所1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慢性病患者均单独归档,给予健康教育、保健护理等护理管理,对100例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前后进行对比,定期随访。结果 通过单独归档护理管理,慢性病患者更好的掌握自身疾病知识,社区卫生所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用药基本情况,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对脑血管护理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 社区对慢性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日常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护理管理,使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有效提高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心得体会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慢性病患者的聚集区。慢性病多发病周期长,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反复发作,这就要求社区卫生所工作人员加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1]。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2014年社区1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实践工作经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社区1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慢性病患者施行护理管理。其中男48例,女52例;患者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5.4±5.8)岁;其中有42例为高血压,38例为糖尿病,20例为脑血管后遗症。本次研究效果评估脑血管患者根据WHO标准进行评估,高血压患者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版》进行评估。
1.2方法 对1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单独归档护理管理,定期随访。护理管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日常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通过护理管理,提高了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社区医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用药基本情况,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对脑血管护理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见表1。讨论
社区护理为长期的、连续的护理管理,本次研究中,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的护理管理效果,现结合本人七年社区卫生所工作经验,将社区护理管理心得与体会分享如下。
3.1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人员按照慢性病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单独归档,制定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要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也要了解患者家庭经济情况,定期随访,调查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系统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例如:用药、饮食、日常生活等护理指导,护理人员还要保持和患者的主动积极沟通,真正做到家庭护理,实现社区全面的系统化护理[3]。
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用药方法与剂量,避免过量服药出现不良事件。护理人员还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例如:患者如果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等病症,就要进行饮食保健,在得到营养支持同时,防止暴饮暴食[4]。
3.2心理护理 慢性病患者多长年受到疾病困扰,大多存在心理问题,例如:恐惧、自卑、怀疑等。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工作,了解患者真实想法后,和患者积极沟通,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和疏导,使患者能够疏解情绪,保持着愉悦心理状态,这样更利于疾病治疗和控制。
3.3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生活习惯,保持睡眠量和质量,固定作息时间,睡前以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卧室要尽量平坦,使患者行走方便,室内注意保暖和通风,床前要加设床栏,防止睡熟后发生意外跌落。根据患者兴趣和爱好,指导患者选择运动项目,多选择户外活动,注意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发生意外[5]。
现代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一定要符合医学要求,通过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心理、生理等问题的解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健康水平。
总之,社区护理管理一定要利用社区资源,指导慢性病患者及早诊断接受治疗。护理人员掌握社区慢性病患者信息后,结合社区本身资源,要定期进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减少慢性病造成的致残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0.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十
2014级昆明护理本科
王文霞
[摘要]由于康复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的患者都要绝对卧床休息,特别是老年患者。然而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医院发病率3%-9%。与预防密切相关的五个因素,即:体位、疾病不同时期、按摩、高危人群、压力缓解。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现对压疮的综合治疗进行综述,护理人员可根据自身条件,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压疮局部治疗。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关键词]老年 压疮 预防 护理
引言:压疮是指由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浸渍所引起的缺血坏死性皮肤损害。其临床特征为:无痛,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有裂隙将其分隔成数个部分,不易充分引流,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1 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1 力学因素:压疮通常是内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1.2 理化因素
1.2.1 潮湿: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1.2.2 温度:已有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软组织已处于压迫引起缺血的危险时限,当受压组织的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发生坏死。因此,以往的压创治疗中用烤灯法是不妥的。
1.3 心理因素:应激状态下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在护理实践中,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应激状态有关,负性心理易使患者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延迟创伤愈合。1.4自身因素
1.4.1 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或减少,负氧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1.4.2 年龄: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2 压创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以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一定要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
2.1 减轻局部压力: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证实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压疮。减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用,至少每2-4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经床或轮椅搬移患者时,应抬高后移动,也可以拉动床单协助患者的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使用踝和足垫。对长期使用座椅的患者,每20-30分钟移动一次受压部位,并注意患者足的放置。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垫、海绵垫等保护设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
2.2 正确的按摩:有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分钟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但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应用活络油按摩受压部位,对受压部位周围进行学位推拿,应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液按摩受压部位,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3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给患者适当补充含锌的食物,可促进压疮的愈合。
2.4 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宣教,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3 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3.1 碘酊、氧疗、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综合治疗
3.1.1方法 密闭氧罩制作,将圆形一次性换药从底部钻一小圆孔,穿过吸氧导管,用胶布密封,固定好接口处备用。
3.1.2 疮面处理 先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疮面,去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剪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2%碘酊,将备好的特制治疗碗扣在疮面上,用胶布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给氧20_30分钟,流量2-8/Lmin,电磁波照射疮面30分钟,高度30-40厘米,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天治疗2次或3次。10-28天治愈。3.2鸡蛋内皮及氯霉素粉治疗:压疮患者应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长,免受物理刺激,增加全身营养,对不同类型压疮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轻度压疮,取新鲜鸡蛋1个,敲碎后将鸡蛋内容物倒出来,取其内皮,敷于皮肤红肿处,鸡蛋内皮干燥或脱落应随时更换,2天后红肿明显消退,3-4d天红肿消失。中度压疮,患者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针头刺破,用0.5%碘伏消毒后再敷以新鲜鸡蛋内皮,如此反复,5-7天后愈合,对于小水泡勿需刺破,可直接敷以新鲜鸡蛋内皮。重度压疮,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去除坏死组织,再用红外线灯照射后,用0.5%碘伏消毒后涂以氯霉素粉,烦躁的患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达到消毒杀菌目的。一般12天后肉芽组织增生,15d天后治愈,必要时请烧伤科会诊。
3.3 甲硝唑加珍珠粉治疗:把甲硝唑片剂研成粉末,再加珍珠粉拌匀,甲硝唑与珍珠粉之比为1:3。患者取侧卧位,疮面清洁消毒后,将粉剂外敷于疮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二期压疮3-7天治愈,三期压疮6-8天治愈。
3.4 康复新与碘伏交替用于治疗三度压疮:患者睡防压疮气垫床,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受压,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元平整无皱摺。每天换药2次,换药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午先用双氧水、0.2%呋喃林溶液清洗压疮创面,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后再清洗,局部均匀涂碘伏,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20分钟,最后覆盖无菌纱块。下午常规清洗及频谱照射后,用浸有康复新液的纱块贴在疮面上,再覆盖无菌纱块时,直接将康复新液滴于疮面。经5-20天好转或痊愈。3.5 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作重点预防。临床上获得认可及使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 评分量表、Mortons评分量表、Braden评分量表等。各种评分表临床广泛。
积极地处理疮面是治愈压疮的关键,但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增进营养的摄入,增强抵抗力。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压疮护理更科学,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1.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肿瘤;住院;护理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32-02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3年和2014年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探讨了护理管理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发生护理事故病例资料92例,2013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68例,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32。其中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7.98±10.22)岁;其中食道癌21 例,胃癌22 例,肝癌18 例,胰腺癌16 例,肺癌15 例。我院肿瘤内科的护理人员共计31人,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3.10±3.05)岁;护龄1~9年,平均护龄(3.78±1.32)年;学历:中专10人,大专14例,本科7例。
1.2 方法 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存在的护理安全事件68例,分别从制度管理、护士、患者及家属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护理安全问题发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关管理对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比较实施管理对策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实施管理对策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护理事故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1.3 管理对策 (1)完善护理管理体系:修订并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护理常规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并严格按其执行:组织护士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各类规章制度,相应法律法规,肿瘤科专科知识等,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1]。(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科室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工作量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缓解护士紧张心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5)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培训,认真参加集体培训课程,熟练操作。护理记录保证记录详细、准时及真实完整,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查[2]。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4)注意沟通技巧,做好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SPSS15.0统计软包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x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由表1可知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68例护理安全事故中,因为护士因素造成的事故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管理或制度不健全。
2.2实施管理对策前后护理事故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由表2可知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护理事故发生率较实施管理对策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明显下降,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68、6.85,P<0.05)。
3 讨论
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由于其病程较长、难以治愈、病情反复,患者治疗预后不佳、肿瘤患者心理脆弱等因素的存在,身心均遭受着巨大的折磨[3、4]。此外,患者常需接受手术或者放化疗,引起多脏器功能减弱或衰竭,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并发症多,这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及时识别并化解护理安全问题,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是目前肿瘤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肿瘤住院患者容易受到多方因素作用而引发护理安全,通过改善护理模式,能给患者带来高质量、高效率、满意的服务,减少护理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娅,郑圣凤.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5):1902-1903.
[2]黎彩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65-66.
[3]沈树英.肿瘤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61-262.
[4]唐婧.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115-116.
[5]徐莉.肿瘤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5):1369-1370.
[6]郭宇,吴庆娟,赵晓丹.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
12.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十二
关键词:儿童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由于儿童患者年龄幼小,身体娇嫩处于无知、能力低下的状态中,对患病表达能力、自我控制和分辨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沟通难度大,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不但要照顾其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取得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是儿童学习的对象之一,因此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修养,要随时加强对儿童患者的观察,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1 儿童常见的安全问题
儿童患者由于年龄段的特点,随着感知能力、自我意识、自主性、独立性的不断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模仿,容易发生坠床、烫伤、误吸、误吞等造成意外伤害。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输液器管路、针头经常被拉出,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将污染的针头直接插回输液瓶,造成无菌物品被污染,致使患儿感染。由于医院的环境因素导致患儿遭到皮肤感染、脐部感染、口腔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由于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若护士对家长的抱怨和迁怒不理解;情绪不稳定,则影响自身的技术发挥,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危重患儿抢救不及时、错误用药等,给患儿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用药的失误,如对注射器、药物剂量选择不合适、不精准,就会对儿童患者造成伤害。
2 护理对策
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患儿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其身心痊愈。
要有丰富知识与技能,擅长运用小游戏、儿歌、寓言、童话故事、卡通人物与患儿交流和沟通;熟悉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身心需要而给予全面的护理;掌握各年龄段患儿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具备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等;熟练掌握护理相关的技术,从而取得最佳的护患沟通效果。
要加强对家长护理知识的正确指导和告知,提醒家长对儿童患者要随时进行查看和巡视,不可随意调节输液的速度,一旦发生针头脱落,及时的通知护理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根据不同疾病及家长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层次,选择针对性的沟通方式,要及时的向家长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做好药物、饮食和各种护理操作程序的指导,随时耐心的听取患儿家长提出的意见,并及时做出回应。
要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部成立专项督查组,由科室安全管理小组每周自查,每月系统查,护理部每月综合查。把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有差错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事发原因,责成相关人员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使护理人员的纠纷意识和安全意识常备不怠。
要加强对药物的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建立药物说明专用本,掌握各类药物的药效和剂量以及半衰期,尤其是对于易过敏的患儿要进行皮试结果,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技能。尽量降低医院的感染源,室内器械、空气要及时进行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对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加强护理。对新生患儿,鼓励母乳喂养,提倡合理喂养,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做好病房内的设备管理,并对病房内的相关硬件及时的维修和定期的检查,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在22~24℃,患儿在洗澡时要随时检测空调和热水器,以防止儿童烫伤或着凉,地面要保持干燥,不可以有杂物。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护理行为,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性,从而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热情、耐心的解答问题,保持微笑和良好的情绪,在工作中不能马虎,在使用比较昂贵的药品、材料时,应及时的告知其费用,做到随时随地与家长沟通。要加强专业技能、护理水平、超前抢救意识的训练,以此来减轻患儿的痛苦。
3 结语
随着护理人员对儿童安全问题的不断深入,及时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营造了一个安全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减少医患的纠纷,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优秀的品质以及敏锐的观察力,端正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专科技能,优质的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对患儿安全护理措施是每位医护人员必须做到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1) :43.
[2]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8-79.
[3]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52.
13.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十三
措施
一、恐惧
P 305 【相关因素】 1.死亡威胁
2.疾病不良预后:如瘫痪、失明、植物生存。3.治疗护理操作:如腰穿、注射、翻身、吸痰。
4.环境刺激:监护和抢救设备、抢救场面、临床病人死亡。【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2.病人能正确采取减轻恐惧的方法。3.病人的恐惧感减轻。【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表达并耐心倾听其恐惧的原因,评估其程度。2.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经常和病人交谈。3.向病人介绍治愈病例,使其树立信心。
4.减少和消除引起恐惧的医源性因素,如治疗、护理前耐心解释其目的,指导病人如何配合。5.使用屏风遮挡视野,避免病人直接接触抢救病人和病人死亡等场面。6.适当安排探视,小儿适当安排陪伴。
7.及时肯定和鼓励病人的进步,使病人树立信心、战胜恐惧感。
二、躯体移动障碍
P306 【相关因素】
1.因意识障碍,不能有目的移动躯体。2.因疼痛和不适,不能移动躯体。3.因肢体瘫痪,躯体移动受限。4.卧床限制活动。【护理目标】
1.病人生活需要得到满足。2.病人未发生压疮、血栓性静脉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护理措施】
1.保持病人舒适体位。2.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3.做好生活护理。口腔护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一次;定时喂饮食;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
4.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约束带,以防坠床。5.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行肢体按摩,每天3次。6.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三、自理缺陷
P307 【相关因素】
1.意识、精神、视力障碍。2.瘫痪。
3.卧床,活动限制。
4.耐力下降,使活动能力下降。5.舒适状态改变:头痛。【护理目标】
1.病人卧床期间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2.病人舒适,无口腔炎、压疮、坠床等发生。【护理措施】
1.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一次;定时喂饮食。
2.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衣被。3.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4.随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意识、精神障碍病人,使用床栏、约束带,必要时专人守护。6.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防止烫伤、冻伤。
四、语言沟通障碍
P308 【相关因素】
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能发音。2.意识、精神障碍不能言语或语言有错误。3.文化程度低、方言。4.幼儿,表达能力差。【护理目标】
1.病人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病人表达需要能得到理解。【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关心和询问病人的感受及需要。2.耐心倾听病人的言语,鼓励病人表达清楚。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发音不清时,教会并鼓励其使用手语,利于病人表达自己的需要。4.在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应不厌其烦、反复倾听,不可表达出厌烦情绪。5.对不能理解医务人员语言的病人,可借助于同乡、亲友帮助解释。
五、脑组织灌注量不足 P309 【相关因素】
1.颅内出血,使脑血流灌注减少。2.颅内压升高,使脑血液循环障碍。
3.脑水肿,造成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害。4.脑缺血/脑梗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5.脑缺氧,造成脑细胞代谢障碍。【护理目标】
1.病人脑组织灌注不足的病情减轻,表现为格拉斯哥(GCS)计分增高。2.未出现或少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并发症。【护理措施】
1.病人静卧,全麻清醒后取抬高床头15~30°体位,意识障碍者取头侧卧位,禁卧患侧,并保持头部正直,防止呼吸不畅。2.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或过度通气,防止脑缺氧。4.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颅内压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5.监测神志、瞳孔、尿量、尿比重、伤口敷料,每0.5~6小时一次,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7.保持各种引流通畅,防止管道位置过高、过低、扭曲、脱出,并密切观察引流量、色,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8.遵医嘱及时、准确留取各种检验标本。9.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活动。
六、意识障碍
P310 【相关因素】
1.脑水肿致脑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害。2.脑缺氧致脑细胞代谢障碍。3.颅内压升高致脑血循环障碍。【护理目标】
1.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减轻。2.病人无继发性损伤。【护理措施】
1.监测神志,并以GCS评分标准记录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每0.5~1小时一次。2.保持体位舒适,并予以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3.保持呼吸道通畅。4.预防继发性损伤。
(1)以床栏、约束带保护病人,防止坠床。
(2)吞咽、咳嗽反射障碍时,不可经口喂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
(3)病人眼睑闭合不全者,以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四环素眼膏涂眼每晚1次,并以眼垫覆盖患眼,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5.做好生活护理
七、清理呼吸道低效 P311 【相关因素】 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的使用,使咳嗽、排痰受到限制。2.因意识障碍而不能自行排痰。3.后组颅神经损伤致咳嗽反射障碍。4.卧床使痰液淤积。【护理目标】
1.病人无喉部痰鸣音。
2.病人无呼吸道堵塞及窒息发生。3.SaO2>95%、血气指标正常。【护理措施】
1.指导并鼓励清醒病人咳嗽、排痰。
2.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18~22°C,湿度50%~60%,避免空气干燥。3.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识、瞳孔变化每0.5~1小时1次。4.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1)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
(2)翻身时予以拍背,以使呼吸道痰痂松脱,便于引流。(3)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每次吸痰时间<15秒,防止脑缺氧。
(4)痰液粘稠时,遵医嘱气管内滴液每小时1次,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每4~8小时1次,必要时行气道冲洗,以湿化痰液。
(5)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者,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6)气管切开者,注意无菌操作,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7)给鼻饲病人喂食时,抬高床头,进食1小时内不搬动病人,防止食物反流入气道。
八、中枢性高热 P313 【相关因素】
1.丘脑下部、脑干、上颈髓损害或病变,导致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护理目标】
1.病人体温在正常范围。2.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护理措施】 1.监测病人体温,每1~4小时1次。2.体温>38℃以上,即采取物理降温。(1)体温38~39℃时,予以温水擦浴。
(2)体温>39℃时,以30%~50%酒精200~300ml擦浴,置冰袋于大血管处,头部置冰帽。(3)夏季可用电扇、空调降低环境温度,必要时撤除褥被。(4)降温毯持续降温。
(5)物理加药物降温:冰盐水200ml+APC(复方阿司匹林片)0.42保留灌肠或灌胃。3.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4.经上述处理,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用冬眠低温疗法降低体温:
(1)用药前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搏过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应报告医生更换药物。
(2)用药半小时后配合使用物理降温。(3)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4)定时测体温并观察全身情况,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以免发生并发症。(5)病人出现寒战、鸡皮疙瘩、肌肉紧张时,应暂时撤除冰袋,待加用镇静剂后再用。(6)由于机体代谢率降低,胃肠功能减弱,一般不从胃肠进食,且液体输入每天不宜>1500ml。
(7)冬眠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天,以防肺部感染、冻伤、褥疮等并发症发生。(8)停止冬眠低温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并为病人盖上被褥,使体温自然回升,必要时以热水袋复温或遵医嘱使用激素等药物。
5.降温过程中应注意:
(1)醇浴时禁擦前胸、后颈及腹部,以免反射性心跳减慢;酒精过敏者,不可醇浴。(2)醇浴时头部置冰袋,足部置热水袋。
(3)热水袋、冰袋应以双层棉布或双层布套包裹,每半小时更换一次部位,防止烫伤、冻伤。(4)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床单干燥,防止病人受凉。
6.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热量和水分。7.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九、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P315 【相关因素】 1.高热、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2.尿崩症造成水、盐丢失。3.使用高渗利尿剂。4.脑脊液外漏。
5.神经原性糖尿病,产生渗透性利尿。【护理目标】
1.病人体液丢失减轻或控制。2.病人水、电解质维持平衡。【护理措施】
1.按医嘱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高热、多尿时,鼓励病人喝盐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或盐。3.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4.呕吐、腹泻、便血时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加重腹泻便血及呕吐。
5.遵医嘱合理使用止呕、止泻、止血药物。如胃出血时以冰盐水3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1mg洗胃。
6.尿多(尿量>4000mL/d或>200mL/h)、尿糖阳性时,遵医嘱使用抗利尿及降糖药物,如长效尿崩停、胰岛素。
7.严格掌握高渗利尿剂使用指征,并注意观察利尿效果。8.脑脊液外漏时,准确记录漏液量。
十、有受伤的危险P316 【相关因素】 1.意识障碍。2.精神障碍。3.癫痫发作。4.感觉障碍。5.肢体活动障碍。【护理目标】
1.病人不发生意外损伤。【护理措施】 1.卧床病人使用气垫床。
2.协助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稳、方法正确。
3.在对躁动、兴奋、幻觉等病人约束四肢时,不可环形缠绕肢体,松紧以约束后能容一个手指为宜,防止造成肢端血液回流障碍、肢体远端缺血坏死。4.对躁动、精神障碍病人派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5.癫痫发作时,正确使用牙垫,勿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造成舌咬伤及骨折。6.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7.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使用方法正确,防止烫伤及冻伤。
十一、有营养不良的可能
P317 【相关因素】
1.因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而不能进食。2.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3.高热,代谢增高。4.机体修复,需要量增高。【护理目标】
1.病人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2.造成营养不良的因素减少或被控制。【护理措施】
1.术后6小时病人清醒、无呕吐及吞咽障碍者,予以少量流质饮食。2.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病人,术后24小时鼻饲流质。
3.病人出现腹胀、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症状解除后以少量流质试喂,若无异常,即逐渐增加饮食次数及量,并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饮食。
4.保证胃肠营养的热卡供给。流质饮食6~8次/日,每次200ml;软食4~5次/日;高蛋白饮食3次/日;以使每天热量供给在1.25~1.67MJ(3000~4000kcal)。5.保持输液及静脉营养的通畅。遵医嘱每日输入20%脂肪乳剂200~500ml等。
十二、有皮肤受损的可能
P318 【相关因素】
1.病人因意识障碍、肢体瘫痪 2.伤口疼痛而不能自行改变体位,致局部长时间受压。3.限制体位。4.营养不良。
5.局部物理、化学刺激。【护理目标】 1.病人无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皮肤情况。
2.定时协助病人改变体位,并按摩骨隆突部。限制体位者,受压部位轮流减压。3.及时更换汗湿、尿湿、渗湿的衣被,并及时抹洗局部。
4.为病人抹澡时,使用中性肥皂,水温在50度左右,避免用力擦、搓,受压部位扑爽身粉。5.病人皮肤瘙痒,应适当约束双手,以免抓破皮肤。6.勤剪指甲,防止自伤。
7.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十三、有引流异常的可能
P318 【相关因素】
1.术后留置脑室引流、创腔引流、脓腔引流、硬膜下引流。2.引流袋位置过高、过低,引流管脱出、扭曲。【护理目标】
1.维持病人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2.病人未发生因引流不当而加重病情 【护理措施】
1.术后病人,立即接引流袋于床头。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3.适当制动头部,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4.每天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量、色。5.引流管一般放置3~4天即拔管,以免逆行感染。6.留置引流管期间,加强引流管护理:
(1)脑室引流管的护理:①引流袋悬挂于距侧脑室10-15cm高度,以维持正常颅内压。②早期禁忌引流过快,以免导致硬脑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瘤卒中(肿瘤内出血)、脑疝形成。③必要时适当挂高引流袋,以减慢引流速度。④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引流量多时,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⑤术后1~2天脑脊液略带黄色,若为血性,或术后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应报告医生急行手术止血。⑥拔管前1天夹闭引流管并密切观察,如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开放引流管。⑦拔管后,如切口处有脑脊液漏,应通知医生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创腔引流的护理:①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置于头部创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②术后48小时后,逐渐放低引流袋,使创腔内液体较快引流,以消灭局部死腔、防止颅内压增高。③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以免引流量过多。
(3)脓腔引流的护理:①引流袋低于脓腔30cm以上,病人卧位时脓腔位于高位,以期较快地引流脓液。②术后24小时后方行囊内冲洗,以免引起颅内弥散性感染。③冲洗时,每次冲洗量约为10~20ml,缓慢注入,再轻轻抽出,不可过分加压。④冲洗后注药液并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维持药效。5.引流管逐渐向外退出,直至拔管。
(4)硬膜下引流的护理:1.病人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以利体位引流。②引流袋低于创腔30cm。③术后不适用脱水剂,不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低压使硬膜下腔隙不易闭合。
十四、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P320 【相关因素】
1.颅内压改变,使止血处再次出血。2.术中止血不够彻底。3.凝血功能障碍。【护理目标】
1.警惕颅内出血先兆,一旦出现颅内出血,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颅内压升高。【护理措施】
1.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避免颅内压升高。
1)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脱水药物。2)翻身时动作轻稳,避免头部扭曲使呼吸不畅。3)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输氧。
4)保暖,防止因感冒发热而增加脑耗氧量。5)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6)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7)正确护理各种引流管。
3.一旦发现颅内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1)准确应用脱水药物,观察脱水效果。2)配合做好CT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3)配合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十五、潜在并发症——尿崩症 P321 【相关因素】
1.蝶鞍区附近病变或损伤造成视上核到垂体后叶的纤维束损伤。2.手术创伤。【护理目标】
1.尿崩症减轻或控制。
【护理措施】
1.对行碟鞍附近手术的病人监测尿量、尿糖、尿比重,每0.5~1小时1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每1~2小时1次。3.当尿量>200ml/h,尿比重<1.005、尿糖阳性时:
(1)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应用抗利尿药物及胰岛素,并观察用药效果。(2)指导并鼓励病人喝盐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
(3)禁止摄入含糖食物、药物,以免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4)监测血糖每2~8小时一次。
(5)遵医嘱抽血查E4A(K+、NA+、CL-、CO2CP)并及时追查化验结果,以指导治疗。4.随时更换尿湿、渗湿的衣被。
十六、潜在并发症——癫痫 P322 【相关因素】
1.外伤致大脑皮层激惹或损伤。2.颅内占位、脑血管疾病。3.脑缺氧。【护理目标】
1.清醒病人能述说发作先兆与诱因。2.癫痫发作减少或得到控制。3.病人无继发性损伤。【护理措施】
1.病人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使代谢率降低。2.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脑缺氧。3.遵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癫痫药物。4.消除或减少发病诱因。
① 病人睡眠充足,非治疗需要不打扰病人睡眠。② 关心体贴病人,避免病人情绪激动。③ 按时用药,勿骤停、骤减、骤换药物。④ 保暖,防止感冒。
⑤ 禁辛辣、刺激、兴奋性食物和药物。5.加强癫痫发作时的护理。① 专人守护。
② 大发作时上、下臼齿之间置牙垫,防止舌咬伤。③ 不强行按压病人肢体,防止关节脱臼或骨折发生。
④ 有假牙者迅速取出,及时解开衣服、衣扣、裤带,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堵塞及呼吸受限。
⑤ 高流量输氧,以改善脑缺氧。
⑥ 发作停止时,病人意识未完全恢复,不可喂水,以免引起呛咳,甚至窒息。⑦ 详细记录发作时间、性质、持续时间,以协助治疗。
6.短期内频繁大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清者遵医嘱控制发作和纠正内环境失衡。
十七、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P324 【相关因素】
1.丘脑下部损伤、脑干损伤。
2.鞍区、三脑室、四脑室、脑干附近手术。【护理目标】
1.病人消化道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2.病人不发生窒息,无肛周糜烂。【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呃逆、腹胀、呕吐、呕血、便血等。2.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3.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安慰清醒病人及家属,嘱勿紧张,配合护理。
2)意识障碍及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窒息发生。
3)遵医嘱立即经胃管抽吸胃内残余液后,以冰盐水3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1mg反复洗胃,然后注氢氧化铝凝胶30~50mL以止血,保护胃黏膜。4)遵医嘱静脉或肌内注射止血药。
5)出血停止后,试喂少量牛奶,以后逐渐增加饮食量。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止血效果,及时记录出血时间、次数及量。5.多次反复出血者,遵医嘱输血。
6.随时清理便血病人的床单,清洁肛周,抹洗会阴及臀部,必要时使用抗菌素油膏保护会阴、肛周,防止溃烂。
十八、潜在并发症——感染
P325 【相关因素】 1.外伤致皮肤破损。
2.气管切开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3.脑脊液外漏。4.有创颅内压监护。
5.留置引流管:脑室引流、留置导尿等。【护理目标】 1.病人不发生感染。2.病人感染征象被及时发现,得以控制。
【护理措施】
1.进行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病人感染的征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3.控制探视,减少外源性感染因素。
4.鼓励并协助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5.正确护理气管切开及其他管道的护理:
1)气管内导管消毒,每4-6小时一次;伤口换药,每4-6小时一次;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3)引流袋不可抬高,防止逆行感染。4)每天(冬季隔日)更换引流袋。
5)对留置导尿病人每天清洗、消毒尿道口2次;女病人月经期,保持会阴部清洁。6.7.8.十九、预感性悲哀P326 【相关因素】 1.肢体瘫痪
2.面神经损伤:面瘫、眼睑闭合不全。
3.社会角色改变: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长胡须,幼年体型等。4.生活方式改变:卧床、轮椅、跛行、性欲减退等。【护理目标】
1.病人能正视现实,接受生活方式、自身形象的改变。2.积极乐观地生活。【护理措施】
1.术前向病人讲述和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使病人了解术后可能出现形象改变和生活方式改变。2.对于后遗症病人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使后遗症减轻。① 对面瘫病人,随时清除其口角分泌物,行面部按摩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以上。② 眼睑闭合不全者,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四环素眼膏图涂眼,每晚1次,戴眼如有皮肤破损,及时换药,防止受压。做好脑脊液外漏的护理。监测体温,每4~8小时一次。罩,防止暴露性角膜炎。③ 肢体瘫痪者,坚持肌肉训练。3.指导病人家属关心病人出院的生活:
(1)对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者,协助其日常生活,不能责备病人.(2)随时和病人交谈,沟通思想,允许病人适当发泄悲哀、哭泣,同情病人的感受。(3)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有自伤、伤人倾向时,避免让病人独处,不让其接触能伤人的物品(4)让病人参与健康有益的活动,如残疾人联谊会,使病人感受到人生的乐趣。4.为病人提供修饰的技巧:(1)男性乳房发育病人衣着宽松。
(2)女性长胡须病人避免化浓妆,必要时使用脱毛剂。
(3)骨瓣缺损病人,宜留长发、带帽,并防止硬物碰伤。较大骨瓣缺损者,术后半年行骨瓣修复术。
14.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
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骨科方面更是运用了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许多骨科患者家属对相关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患病初期会导致心理上发生不良现象,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或者护理设备的不足,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消极心理,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2]。在加上一些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也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对目前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保障患者的顺利治疗和康复。
1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骨科病症的具体情况的研究,在骨科护理中主要存在医护人员自身的问题、骨科护理中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骨科护理中设备的不完善、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四个主要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医护人员的自身原因
在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医护人员队伍的不健全。对于整个骨科工作来说,医护人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了保障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但是随着现代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这就促使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人手不足,这也出现了“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现象,这就不能够对每一个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到位,这就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和医院的发展。(2)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要想更好的保障骨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引导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进去,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护理技能。骨科在医院科室中属于比较专业性的科室,大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比较短,缺乏大量的实际护理工作,对于突发事件来说不能够进行很好的处理,这就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的操作行为,不能够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比如,对于一些需要卧床的患者,注意的问题是压疮这类并发症的形成,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干净的环境,以免受到感染,而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就注意不断这种问题,很容易导致患者的伤口无法愈合,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3)医护人员缺乏一定的素质和责任意识。骨科护理工作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任务也比较多,医护人员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比较低,甚至出现不良的情绪,在加上一些医护人员频繁的进行加班,这就会导致医护人员的身心疲惫,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将许多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医患关系。
1.2骨科护理中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1)医疗护理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对于医院来说,为了更好的运行下去,就必须依赖完善的管理体制,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那么骨科护理工作就能够顺利的进行。但是由于医院的种种原因,就会导致相关科室的管理力度不完善,导致一些护理工作不到位。比如,一些突发性的骨科患者,在治疗的前期中,如果治疗的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的现象,在后期的护理中,如果不加以重视,医院在相关的制度上没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2)医疗护理相关的监督力度不足。由于一些医院的骨科护理中由于质量监督的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日常管理工作实施下去。本身对骨科护理的监督力度不足,再加上一些医护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很容易出现给上级送礼或者收患者家属礼品的混乱现象。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玩忽职守,没有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责任,严重导致护理工作的不完善,这些问题总的来说都是医院相关的监督力度不足造成的,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未来发展。
1.3骨科护理中相关配套设备的不完善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只依靠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是达不到理想康复的,还需要借助相关的设备来进行辅助康复工作,由于医院的资金不到位或者对骨科科室的不重视等等原因,就会导致一些医院的骨科护理中相关配套设备并不完善,比如地面没有设置相关的防滑地板,病房没有设置相关的护栏,心电监护仪、养疗饥等等老化,设置一些电源设备的不晚上等等,这写都严重影响骨科患者的有效治疗和顺利康复。
1.4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骨科护理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主要的问题:(1)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的问题。现如今,医患之间或者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与医院的冲突不断加剧,这就会导致一系类问题的产生。为了更好的`保证护理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患者的有效的康复。但是,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不重视,一些护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引发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不信任或者不配合,缺乏对医护人员应有的尊重,这也不利于医患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患者正常的护理工作。(2)患者自身的因素。由于骨科患者都是突发性的事件,就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存在非常大的变化,在受伤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这就会导致患者具有痛苦、交流、紧张的不良情绪,甚至一些患者由于自身的不良情绪会发在医护人员身上,对医护人员进行打骂或者不配合治疗等等现象,这就会导致自身的康复不能够顺利进行。
2结语
在骨科的护理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无论是医护人员自身的问题还是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相关医疗机构不能够重视起来,就很容易导致不良现象的产生[3]。所以为了患者的康复,无论是医院、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当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更好的解决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郑筠.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李春红.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15.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 篇十五
1 胃癌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焦虑和恐惧
患者由于缺乏对癌症的认识, 得知诊断后预感疾病会预后不良, 害怕癌症会复发、转移, 最终导致死亡。同时癌症所引起的身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则加重其焦虑与恐惧心理。
1.2 愤怒与抗拒
患者确诊得知结果后, 总是认为是医院误诊, 极力否认医生诊断[1], 怀疑医生看病能力, 不愿听取任何解释。迁怒于医护人员, 反复去多家医院检查, 抗拒已得胃癌的事实, 内心仍保持侥幸心理。
1.3 妥协与企求
逐渐承认自己患上胃癌的事实, 寻求一切可以延长生命的方法, 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对其进行治疗, 对待医护人员愤怒情绪逐渐消失[2]。
1.4 抑郁与接受
长期治疗不见好转者, 变得沉默寡言、坐卧难宁、落泪哭泣, 有时甚至痛苦, 觉得自己将不久离开人世, 未来一片黑暗, 神情淡漠忧郁, 十分沮丧, 初期会有轻生念头及行为, 晚期则逐渐接受无法医治的事实, 主动接受即将死亡的现实。
2 实施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作为患者的长期护理人员, 要主动运用倾听、解释、安慰等技巧与患者沟通。在患者刚入院时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 使患者尽快熟悉, 减少角色转变带来的失落感、和陌生感。积极向患者提供有关病情的一切信息, 耐心听取患者内心感受倾诉, 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2 及时取得家属配合
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告知家属癌症并不一定是难治之症, 建立家属对于癌症患者能够治愈康复的信心[1], 指导家属时刻观察患者情绪及行为变化, 以避免意外的发生。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 并告知家属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病情的积极作用, 多关心鼓励患者, 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 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3 有效地实施放松疗法
为缓解患者对于癌症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 可实施放松疗法, 如看电视, 听音乐等。其中音乐疗法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定期选择相应不同的音乐治疗处方。有学者曾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了10余年音乐镇痛疗法的护理, 研究确定音乐疗法对患者的身心有调节作用, 对稳定情绪、防止紧张、消除疼痛有良好的效果[3]。
3 做好基础护理
3.1 口腔护理
由于癌症刺激迷走神经, 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应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做好口腔护理, 以避免不良刺激, 同时可增进患者食欲[4]。
3.2 饮食护理
对于能进食的患者, 指导其尽可能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饮食要清淡, 可调节食物烹饪方式, 增进患者的食欲。避免一切如辛辣、过酸等刺激性食物及产气食物, 以防腹胀。
3.3 生活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温度要适宜,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避免噪音等不良刺激。
3.4 休息
胃癌患者一般需卧床休息, 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嘱咐其生活要规律, 纠正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
4 健康指导
4.1 并发症预防指导
对胃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提倡其保持心情舒畅, 多食富含维C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大豆及其豆制品,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少吃经腌制、烟熏等有害加工方式的食物[5], 适量进食鱼、禽、蛋类, 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告知患者需每天清洁皮肤, 保持皮肤干燥, 预防感染的发生[6], 同时严格遵医嘱进行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最常用为三联疗法, 不可随意增减量或停药。
4.2 患者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如吸烟、酗酒等[5]。指导患者饮食规律, 少食多餐, 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大量饮水、暴饮暴食[6]。可根据自身病情及身体状况, 长期卧床患者必须定期翻身、定期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以防压疮。病情良好者适当参加活动, 避免长跑、跳远等剧烈运动,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在增强抵抗力的基础上预防感染的发生。
4.3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 平时尽量减少止痛药用量, 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用自己的“力量”去控制疼痛。若为晚期胃癌不能施行手术而采用联合化疗时, 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注意药物剂量、浓度、用法, 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纠正药物的不良反应, 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田宝艳, 鲁平, 盖晓刚.胃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09, 11 (23) :239.
[2]黄雪辉, 黄梅连, 吴秋莉.胃癌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5) :32~33.
[3]秦美娟.晚期癌症患者音乐疗法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8, 4 (4) :50.
[4]梁丽嫒, 韦莲, 何金玲, 等.胃癌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 (z1) :185.
[5]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3~216.
【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推荐阅读: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24
老年护理10-18
老年科护理查房09-21
老年饮食护理论文08-21
老年人心理护理特点07-06
老年护理学作业一11-07
老年护理学教学论文06-11
老年护理学实验大纲文档07-30
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