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后感魅力常在(共10篇)(共10篇)
1.让读后感魅力常在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宽容,让友爱常在》教学设计
官井头小学 许天丽
设计意图 :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是倍受父母骄宠的宠儿,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他们骄纵任性的行为作风。因此,有些孩子在家里不知宽容父母,在学校不会宽容老师同学精神,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同学之间少了几分真诚,少了几分谦让、宽容,多了一些争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可能不发生矛盾,与同学之间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摩擦。即使是好朋友之间,也往往会因为某句话,某件小事而产生不愉快,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只要有矛盾,只要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怀恨在心,从此再也不理这个人,那么,恐怕与学生相处得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宽容地待人,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学会包容,给他人留有余地,是一种高超的处事态度和境界。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我们共同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因为多一些包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增强宽容意识感。
2、理解宽容,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宽容,在体验中感悟感恩,在感悟中升华宽容,懂得宽容是一种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
活动重点:通过心理操练,初步培养学生宽容的心理品质。
活动难点:理解宽容的重要意义。活动准备:
1、歌曲《最好的未来》
2、录像(历史故事)
3、收集有关宽容的格言警句。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理解宽容
1、历史故事《将相和》。
2、交流讨论:
①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②如果蔺相如与廉颇针锋相对,结果会怎样?
③你以前有过对人无法宽容的事情吗?你能勇敢地说出来给大家听,让大家共同分享吗?
3.教师小结:宽容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水平的体现,是一种对于被宽容者的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深度与才能,是一种睿智和明达。
二、读读宽容的故事,运用于现实生活
学生谈谈对故事的看法和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宽容心理的操练。〕
三、制作书签
过渡语:
人类文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人类知识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格言警句,就像一盏盏明灯,时时地指导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做出正解的决断。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友情和宽容的格言警句,现在我们就把它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老师、同学、朋友或者你的亲人。
四、学会宽容
1.许多名寺宝刹都有佛界的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对联的?
2.亲身体验,赠送书签,互相勉励。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把精心制作好的书签赠送给同学,并送上真心、祝福的话语。在互相赠送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友谊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本环节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当中进一步认识宽容的作用。在学生互相调节当中,疏通心理障碍,增进友谊,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联系实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友爱常在,游戏体验,总结升华
同学们,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板书设计:
宽容,让友爱常在
一、理解宽容
二、读读宽容的故事
三、制作书签
四、学会宽容
2.让读后感魅力常在 篇二
这个村庄只有一个汉族人家,其余的都是苗家人。这个村庄有一位两鬓白发的老奶奶,姓李,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是汉族人家的邻居。老奶奶过得很清苦,丈夫已经去世了,生前,只留下她住的这座小木屋和一个在城里上中学的女儿。
这天,汉族小女孩儿丽君去找小伙伴玩儿,但是一出门,她看见邻居李奶奶正在费力地搓洗着脏衣服。丽君以前经常看见李奶奶做家务,可是一直没去帮忙。于是,丽君的眼角湿润了。
第二天的一大早,丽君便早早的叩开李奶奶家的门,李奶奶一看,是邻居小姑娘,因为已经很久没人到他的小屋子里了,所以老奶奶很兴奋。拿出女儿让人捎回来带给她的糖招待丽君。丽君一副受惊若宠的样子,客气的对李奶奶说:“奶奶,您的年龄都这么大了,行动多少会有些不方便。我来你家是为了帮你做点家务活的。”说完,便拿起放在一旁的小板凳上的几件脏衣服,准备把它洗干净。“哎……你可真乖啊!”老奶奶说道。“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丽君说。
丽君先系好围裙,挽好袖子,再拿脸盆提水,然后撒上洗衣粉,接着放衣服,捶打衣服。细细的汗珠渗满了额头,清水溅湿了丽君的布鞋。
衣服终于洗完了。丽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李奶奶对丽君说:“好孩子,你对我就像我女儿对我一样亲啊!”
“这是我应该做的。老奶奶,等我有空了,我再来帮你”。丽君说。
3.让读后感魅力常在 篇三
时隐时现的平滑腹部:男人不喜欢女人臃肿的腹部,这会让男人感到仿佛是在看一堆肥肉脂肪那样恶心,完全没有美感产生,而女人平滑的腹部则可以让男人赏心悦目而感到非常性感,心中的愉悦肯定会表现在男人的言谈举止上。
若隐若现的丰满双峰:女人的身材不一定要高挑,但丰满的双峰绝对是征服男人的武器,假如你想迷惑男人,若隐若现的双峰就已足够,毕竟,男人都有恋乳情节,女人大可毫不在乎地挺昂首挺胸接受男人的目光检阅。聪明的女人是若隐若现而绝非袒胸露乳哦。
大雨淋湿的靓丽身体:女人是集中了世界上最多最优美最柔和曲线的物体,然而,平时总被各种世俗观念和传统观念遮挡着无法尽情展现,假如女人身着单薄衣服又被大雨淋透,凹凸有致的身材绝对可以让男人目瞪口呆。
含羞答答的羞怯表情:男人从骨子里一直不承认自己的生活主导地位已经日渐凋零,尤其是和女人接触交往的时候,总会千方百计想掌控主导地位,这可以从绝大多数“小三”所共有的羞怯扭捏和言听计从的特性中窥见端倪。
身体前倾露出的事业线:其实,女人在身体前倾时露出傲人的事业线是一招非常有自信的杀手锏,无论是在什么场合,无论女人的年龄如何,绝对是吸引并聚集男人目光的焦点之处。
欲拒还迎的情爱要求:男人一般不太喜欢太主动的女人,这会让男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失去主宰世界的感觉,这和男人与生俱来的征服欲有很大的关系。男人喜欢那种欲拒还迎的羞怯女人,这会让男人那种征服世界的野心膨胀到极致。
轻舔嘴唇的细微动作:女人舔自己的嘴唇或许是无意识的细微动作,但对于男人来说会理解成一种暗示的挑逗表情,因为男人接触女人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接吻,在男人看来女人的嘴唇就是打开女人身体的重要门户。
穿着情感的吊带衣裙:格维尼丝在《新电话谋杀案》里穿着淡绿色的丝质吊带裙的情感场面迷死了许多的好色之徒,尤其是女人光滑细腻的皮肤配合身体的扭动,足以让男人心跳加速、血流加快。
洗完澡后的出浴模样:女人洗完澡后一头湿湿的头发,浑身散发着沐浴露的香气,慵懒的神态,再加上松散仿佛随时都会脱落的浴衣和裸露的身体部位,绝对会让男人想入非非,浮想联翩,如果还有风骚的神情,绝对可以秒杀男人。
穿着睡衣的可爱姿态:女人穿着宽松性感的睡衣的样子是很性感的,也是可以尽显女性最本质魅力的时候,这时更是会让男人完全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自然的接受被性感女人彻底征服的样子。
不经意间的搔首弄姿:女人梳理头发的姿势或是不经意拨弄头发的神态,会向男人展现女人的第一性别特征,很多男人都喜欢有一头乌黑亮丽长发的女人,因此,如果是长发披肩,加上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搔首弄姿,让男人没有想法都难。
两性生活的主动表现:假如女人身穿丝薄情感的吊带内衣,在柔和的灯光下躺在男人的身边主动抱着男人的身体,或是轻轻吻着男人的身体并在男人的耳边柔柔地说“我要”的时候,绝对是女人最为风骚情感的片刻,相信没有一个男人还可以做到坐怀不乱,除非他是柳下惠。
女人走路扭动屁股的样子:要知道,女人的臀部和胸可是男人目光聚集的重要部位,因此,女人适当注意自己扭动腰以下部位走路,可以给男人一种精神上愉悦的享受。当然穿上高跟鞋,绝对为性感加分!
4.让师德美魅力四射 篇四
三星小学郭小均
培根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是的,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就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教师之魅力不同演员魅力之明显,她没有诸多五彩的背景,更无多少鲜花和掌声,她的魅力在于朴实,在于纯真,她体现在了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一、用真心去打动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那种师德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总会或多或少的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填平这道鸿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真心诚意是打动学生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是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二、用耐心感化学生
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后进生的进步犹如蜗牛行走缓慢之极,往往是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教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转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后进生尤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承认,如果能得到老师的称赞,他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
三、用师范去引导学生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也应该做到,要充分展现教师在各方面的素质,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
5.让学生感悟数学自身的魅力 篇五
阳埠中心小学谢正利
2008年我有幸走上数学课的讲台,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学习数学。那时低年级的儿童上课总是很容易注意力分散,不到二十分钟就走神了。我模仿其他教师的方法,给孩子们做五颜六色的教具,讲童话故事,做游戏,后来我发现学生慢慢长大不再对那些东西那么感兴趣,并且学习可能停留在表层。那么能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的长久的动力是什么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让数学课变得有乐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
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哪些呢?基本可以归结于两点:第一、学习数学时成功的体验,学会新知识的喜悦,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带来积极性情绪,让学生从第一次成功走向第二次成功。第二、经历思维的碰撞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乐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乐趣,那么教师上课就要充分体现数学的特点,发挥数学课的魅力,那么数学有什么特点呢?
(一)高度的抽象性。任何学科都具有抽象性,只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程度更高。数学的抽象只保留了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了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这样,就得到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成为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抽象,这是一种极度抽象。
(二)严谨的逻辑性。数学要求逻辑上无懈可击,结论要精确,一般称之为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虽然在探索数学真理的过程中合情推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数学真理的确认使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这是由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是由数学高度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决定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学更加成功地运用于经济、管理、通讯、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医学、军事与国防等领域,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这些特点看起来,似乎数学是那么深奥、复杂,但是假如我们能依据数学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教学,那么数学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深度。
第一,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和我们课堂知识的生成是相符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采用螺旋上升式的方式呈现,低年级教学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三年级再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教学中来说它的高度抽象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每节课中要抽象的知识点只是一小部分内容,甚至很多课堂只有一个知识点,所以数学课堂并不是那么复杂和难。要想学好一个内容,教师就需要利用学生的感性经验,及时把感性经验升华到理性知识,也就是知识的生成。比如刘延革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师首先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小明绕长方形跑道跑步,怎么跑才正确,让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接着通过量图形一周的长度,抽象出这个概念,最后理解封闭图形是什么意思,组织这些感性认识升华到概念的认识。在数学课堂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抽象定义,抽象思考方法,那么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内心就能渐渐感悟到抽象事物的本质可以更简洁、明了地看问题,认同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会慢慢喜欢上数学。
第二,抓住数学的逻辑性进行教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是利用数学的逻辑性来教学。这里的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比如在找规律时通过规律我们就能判断下一个图片是什么,而我们的思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逻辑性。利用这个特性,教学知识经常可以采用迁移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特点。比如学习了表内乘法就自然而然可以迁移到多位数乘一位数或几位数,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旧知获得新知,通过探索学生发现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难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就迸发出来了,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数学。
第三,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特点让数学生活化,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解决生
6.让读后感魅力常在 篇六
让课堂彰显独特魅力
单位 :洛阳市第55中学
姓名 :王珏
信息技术让课堂彰显独特魅力
单位 :洛阳市第55中学姓名 :王珏电话 :1583793115
5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彰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突破难点 提高能力 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它以其特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魅力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
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而且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1、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激趣”。我在教《母亲的呼唤》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讲读课文时利用信息技术“创境”。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里,学生对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能很好地
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3、在课堂训练中利用信息技术“持趣”。练习时,交互式多媒体更充分地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将练习题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克服文字练习题的枯燥乏味,学生练得轻松,习得有趣。在讲《卫星比武》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把资源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卫星的图片出示出来,学生根据书上文字介绍他们的特点,找出相对应的卫星。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
魅力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让语文课堂“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重难点突破的程度。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的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
1、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的难点。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多媒体,所以学生
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2、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情感升华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的情感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情感酝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特定的情境激发才能得到升华,而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一种有效地选择。如我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学完五壮士跳崖的片段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壮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一瞬间占据了学生的心田,那画面久久挥之不去,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瞬间得到升华,这短短的画面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朗读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记得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学生看着老人与海鸥的图片,听着舒缓的音乐,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所感动,这种感情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朗读中。另外信息技术也为朗读提供了辅助手段,如提供的朗读素材学生可以自由地跟读、模仿读。还可以利用配乐读、为动画配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魅力三: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书等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如教完《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地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成了教学过程的优化。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这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7.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篇七
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王国祥
教师优美的课堂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
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就是要用恰如其分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感来吸引学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语言教学风格:其问答语言具柳暗花明之妙;其讲述语言似行云流水之幽默风趣,娓娓动听;其讲解语言能点石成金、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其朗读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如沐春风,得到美的感受。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如一根神奇的魔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可以唤醒学生的大脑神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可感、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形成形象思维,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变“厌学”为“乐学”。笑话、故事、游戏、对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只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均可引入教学语言,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会打开学生心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声音的内在动因,声音是感情的外露形式。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在作家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作品无声文字所寄寓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动情的串台词,热情的语言鼓动、深情的语言示范,能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调动起学生的诸多情感,让课堂真正能形成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笔者在介绍完文章背景后,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饱含激情的朗诵,运用语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展示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激越、豪壮的情感,同时,辅以坚定的目光,挥舞的手臂,“未成曲调先有情”。再通过精炼的阐释,以声显韵,以情传神,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入到无产阶级革命者与沙皇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历史时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作为革命者化身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的英勇无畏和乐观豪迈,从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始终以富有情感的语言拨动着学生的心弦,牵动着他们情感的发展,教师深情的语言成了联系文章作者与学生感情的纽带,学生与文章内容的距离拉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增强了。
三、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能培育学生思维兴奋状态
不变的色彩会让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不变的风景会让人的内心感到无味;单调的音符奏不出优美的旋律,单调的生活唤不起人的激情与活力。世间万物,如果缺少了变化,必将毫无生机。语文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抑扬顿挫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就好比炎热夏季里的一阵清风会给人送来清凉的慰藉,便仿佛一支优美动人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音乐般的享受。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明智的人。”教师语言抑扬顿挫的实质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与教材交流、与学生交流。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安塞腰鼓》,第二部分“火爆的腰鼓”需要用快节奏渲染一种激越的气氛,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而第三部分“寂静的腰鼓”表现的是一种宁静之美,需用慢节奏来传达。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消除课堂疲劳,保持思维兴奋状态,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语言的文采会将学生带入文学的殿堂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它要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语言就要有文学之美。丰富的`词汇、艺术的表达,纵贯古今的知识、颇具创造的想象,无疑会将学生带入到文学的殿堂。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时,笔者选择了一种“以诗解读作者”的方式走近李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选取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寻李白》其中几句作为板书,诗句如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现代诗歌解读古代诗人,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文采飞扬的诗句中受到美的熏陶。“酒”“月光”这两种学生熟悉的意象的选取,使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调出和这两种意象有关的诗句,对这两种意象进行分析,寻找李白的性格发展脉络,联系他的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各种华丽的诗句让课堂充满了“美感”。而聆听这样的教师语言,就是在欣赏一部绝妙的作品;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熏陶。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漫步。
(王国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
8.让语文教学艺术充满乐趣和魅力 篇八
“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的现象在我们的现行教育中仍然存在,这明显不符合学生实际,而且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知识基础、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头脑汲取精神营养。所以我们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他们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机械、呆板、千人一面的工具。《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具体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中怎样理解并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展现语文教师个性色彩
每个教师的性格、气质各有不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亦不尽相同,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理解教材和设计教法,应该扬己之长,让鲜明的“个性色彩”充分显现于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教师喜欢外国文学,在基本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可以精心耕耘这块“自留地”,或推荐书目,或组织外国文学兴趣小组,让所教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学;有的教师喜欢鲁迅,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如数家珍,那么学生自然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了;有的教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美,擅长朗读,小说、诗歌、散文娓娓诵来;有的教师喜欢古典文学,教材所选古诗文均倒背如流,学生自然亲而近之,感而化之;有的语文教师自然科学方面知识广博,平时教学中经常联系举例,使文理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熟悉时事新闻,对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等栏目十分关注,每遇好的节目就及时介绍,学生也喜之乐之。
笔者的长处是朗诵,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把声情并茂的范读作为引领教学的主旋律,选取恰当的背景音乐,融声调、表情、体态、情感于一体,在全体学生面前诵读作品,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充分入境,主动体味和感悟,进而用自己的话把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补。
笔者的个性在诵读诗歌中彰显,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感悟和表达交流中体现,“个性化”教学让传统模式不再束缚教师的手脚,不再压抑学生的兴趣。
二、个性化教学使语文教学焕发艺术魅力
有个性的教学,才是有魅力的教学。但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是千人一面,万人一腔,这种现象自然会窒息个性强烈的学生的求知欲,以至学生往往在语文课面前望而却步。笔者以为,语文教材大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都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和个性主观色彩,都是个性化的产物。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尽力表现作家、作品的个性美,努力发掘每一篇教材的内在美所创造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艺术充满乐趣和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师的个性魅力,从而产生个性的特殊能量,取得个性的教育成就。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木兰这个形象,笔者请学生将熟悉的中国古代女子,包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如穆桂英、林黛玉、西施、王昭君等)与木兰作些比较,分析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女子共性的一面及个性的一面。《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欧阳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画卷,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如果按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读―译―析―背”来教授,学生定会兴趣索然。既然《醉翁亭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何不从“游”字上做文章。于是笔者自己先示范当导游,再让学生成为导游,把课上成“旅游课”,使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中。“旅游课”这崭新的课型一提出立即吸引了学生。学生都有好奇心,因此一有新事物出现,他们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精神也会为之一振。兴趣来了,热情也就高了。
9.让孩子用魅力的语言为新年祝福 篇九
北师大少年传媒学院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推出一年多来,以优质的课程、专业的考级、完善的服务迅速成为国内青少儿语言教育优秀品牌。一家家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校、示范校、测试站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开花结果。今天,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中心要给大家推荐的机构来自我国汉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化的城市——福建。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过程中,普通话的推广在福建方言聚居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福建南平叮丹播音主持表演艺术中心,作为全国青少儿口才培训考级点,将提高青少儿普通话与语言表达应用作为学校的基本目标,特开设少儿播音主持与影视表演班,以“全国青少儿口才考级系列教材”和福建省艺术馆考级委员会编写的《普通话测试教程》为指导教材,在教学中坚持贯彻“乐学善用”的课程理念,小班授课,采用师生多互动的教学模式,针对学员个性进行指导,让学员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员表现欲与创造性,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在学习口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鲜明的个性,还收获了表演艺术的快乐。
叮丹播音主持表演艺术中心在落实为学员创造更多登台机会的实践中,积极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定期联合开展多形式的大赛和展演活动。以“六月,讲个故事给爸爸听”为主题的叮丹首届故事大王比赛,在父亲节当天,吸引了上百名孩子报名参加。孩子们以感恩为主题,给平时不善言辞的父亲送上了一份暖心的父亲节礼物;以“童心闪闪,快乐叮丹”为主题的汇报演出,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学习口才的变化。舞台上学员们精心编排的小品、相声、童话剧、课本剧、舞蹈等节目,都是学员们平时在课程里面接触到的内容,所以在表演时得心应手,自信满满。在福建省故事大王的比赛中,叮丹播音主持表演艺术中心的学员屡次获得大赛的金、银奖,中心周玲老师也获得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
10.让语言的魅力在课堂绽放 篇十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小学 程英溢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如何有效的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词句中品味语言
词句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也是语言文字中最基本的训练,是段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不管是那个年级,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上,都要十分重视词句的训练。
忽视了词句的积累实际上是一种架空的语言训练。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课文着重部分要咬文嚼字,朗读休会,进行语感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采用摘抄,列表的方法,有目的地积累优美的词句和语段。以让他们运用知识迁移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二朗读中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在课堂上,我们要倡导“语文本色的品味”。如:《五彩池》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池边是金黄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诗一般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变幻莫测的五彩池,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我在教学中加强
了朗读训练与指导后,一位同学读此段时声音由小到大再到小,速度由慢到快,声音由弱到强,读得真切感人,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明白了这里的感情变化是由感受美到特别惊奇。通过多种形式的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使学生个个参与,并将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通过理解变成说话的好典范,使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得到修养。由此可见,朗读对促进语言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 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三小练笔中品味语言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试着用心理描写写一个人物的小片段,大家一起评一评谁的语言文字用的最准确,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帮他改一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知道怎么合理的用词了,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标点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让读后感魅力常在】推荐阅读:
创建魅力课堂读后感11-13
《人格的魅力》读后感01-12
魅力教师的修炼读后感07-08
让心态更阳光读后感11-25
《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读后感作文08-19
《让女孩更优秀的101个公主故事》读后感10-18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读后感07-19
《让小学生学会做人的100个故事》读后感01-06
观摩精彩课堂,感受名师魅力----现代与经典观后感12-18
雷雨读后感-读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