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庭教育

2024-08-02

孩子的家庭教育(精选15篇)

1.孩子的家庭教育 篇一

如何运用孩子的性格教育孩子

判断性格的方法很多种,其个性表现和行为特征无非以下四大类,即: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一)活泼型的孩子

生来聪明好动,热情开朗,满脑子是创意,好奇心也强,不怯场,好说爱笑。他们天性积极,但注意力易分散,做事总难善始善终,学习成绩相对差些。他们更喜欢校园演出和娱乐,并且表现突出。适合表演、主持、跳舞、唱歌、营销等职业。他们需要不断鼓励、督促和刺激,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同。最能 紧跟时代潮流。

作为家长,要教导孩子自律、整洁和使用金钱,经常地拥抱和亲吻他们,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决不纵容,哪怕是对你有利(比如拿你的钱为你买礼物)。活泼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好玩和被关注,他们须有一个团队环境来约束。

(二)力量型的孩子

意志坚强,精力充沛,勇敢果断,善于指挥,有冒险精神,追求挑战和变化,控制欲望强烈,从小具有领导天赋。他会通过大发脾气来取得控制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适合体育竞技、探险职业和个人创业。力量型的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当“老大”,当事与愿违时,他们会因不耐烦而大吵打闹。

作为家长,一定要坚决制止孩子的霸道和随心所欲,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以免失去权威,甚至被孩子反过来支配和控制。他们很会通过钻父母的空子,达到控制全家的目的。家长要尊重他们内心对公平、公正的强烈需求,为他们提供能发挥潜能的环境。让他们忙碌起来并承担一些责任,满足他们追求成就的渴望。

(三)完美型的孩子

智慧聪明,一出生,脸上就写着认真,躺在婴儿床上,就会分析和思考。大人们会说:“他看起来真聪明,跟小大人似的。”他们是最有创造力和艺术天赋的,一般对音乐、美术设计、文学、哲学、摄影、建筑等职业有兴趣。他们是高标准自我要求的好学生,不用别人监督和敦促自己,能安静地做作业,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但不善表达内心感受,时有悲观情绪。

父母要鼓励孩子发展专长和爱好,让他们懂得感恩和面对失败,坦言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尽量少接触悲剧性的书籍、电视或音乐,免得加重伤感和忧郁。完美型的孩子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还希望别人能察觉他的内心需求。

(四)和平型的孩子

平静随和,自娱自乐,不必刻意关照。每天喂饱了他,就去睡觉,在所有的婴儿中是最

温顺的。长大了,他只是个旁观者和好听众,但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和平型的孩子,不会公开反抗,但安静中却藏着他钢铁般的意志。是好职工、好朋友,适合办公室工作和处理行政事务。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面面俱到中发现他的特殊才智并加以引导,从小就多读书给他听,多玩一些心理挑战类的游戏来激发他的热情。鼓励他多参加摔跤、跑步等户外体育活动。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尽力解除冲突和恐惧,多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和拿主意。

和平型的孩子渴望平静和安宁,他期待尊重和被认同,你要让他知道,你很珍惜他。舒缓孩子的压力和情绪根据孩子的兴趣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特长学习,避免造成孩子成长的压力。同时,要按照孩子的性格特征,为孩子选择恰当的方式,愉悦精神和舒缓情绪。

力量型的孩子,需要消耗体能来放松自己。家长可以多陪他们进行跑步、踢球等运动型游戏。

活泼型的孩子,需要通过滔滔不绝地说话来释怀,家长要多陪他们聊天,多听他们讲故事。

和平型的孩子,喜欢享受“闲来无事”的时光,家长要鼓励他们看书,陪他们散步、聊天也是好方法。完美型的孩子,喜欢独处,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听音乐都是享受。家长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相信自己就是专家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尊重孩子,相信自己,不要盲目模仿教育典型,切忌照搬成功经验。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学习成长,勇于承担责任,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快乐、自信地生活,轻松、愉快地学习,健康、自然地成长。家庭幸福,是人生意义的终极体现;孩子快乐,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

前程,做最负责、最专业的课外培训一流品牌。

我们一直用心做教学,我们一直为学生前程努力,我们致力与做到:

1.诚心关注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这里,N对1服务,只为您孩子一个人。

2.个性化辅导,针对您孩子的具体知识点问题,逐一解决。

武汉前程教育已开通了免费网上在线咨询服务,与我们的老师进行交流,我们将给您专业的解答和建议!咨询电话:88300280,欢迎各位家长加入【前程家长交流群】 QQ群号152727741.优惠活动:【初升高衔接班迫在眉睫 来前程抢占名师!】初升高衔接班+名师授课=真学霸!想做学霸?就来前程抢占你的衔接班名师!活动详询:027-88300280官方淘宝店接受预约: http://shop109437223.taobao.com

更多资讯内容,尽在武汉前程教育: http://

2.孩子的家庭教育 篇二

第一阶段:小学三年级以前,应注重孩子的兴趣、习惯的培养。孩子刚刚接触学习的第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使孩子乐学、爱学,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我家小朋友问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的方言‘等摸盖儿’是什么意思?”她煞有其事地伸出手来,用自己的食指指肚摸拇指指甲,边摸边说:“看,‘等摸盖儿’就是食指指肚摸拇指指甲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孩子回家兴高采烈地讲给我听的时候,我不由从心底佩服起这位老师的睿智,不但生动形象的讲解,更重要的是他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引导,我们今天的家长、老师的教育又有多少注意到这些呢?另外,在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公共资源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却失去了玩儿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这样、那样的特长辅导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句毫无依据的“民间”流传语,夺走了孩子们多少童趣。因此在孩子小学阶段千万不要布置过多的作业、任务,不要定太多的目标,不要把孩子都看成天才,否则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阶段: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要注意对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独立能力的培养,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及学习方法指导、意志力品质培养。孩子要学习的课程由小学的三、四门突然增至七、八门,如何把这几门功课给融汇起来,使他们能科学客观地处理好各门功课,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难题。家长、老师应该指导孩子合理地搭配时间,分学科地预习、复习。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对孩子全面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了如指掌,而且要对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全面掌握。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书包、笔记,经常与之谈心,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其次,搞好家庭教育,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那么,什么是家庭环境呢?所谓家庭环境是指对子女成长目标产生影响的、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总和。其中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的示范效应、家庭氛围及家庭条件状况等因素。孩子的成长目标一般认为是:注重在不断接受教育过程中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全面发展具体讲就是素质全面,就是使孩子成为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心智的人。孩子在初中阶段,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逐渐形成,此时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诱导子女正确做人,努力提高子女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鼓励子女勇于吃苦、勤奋上进和全面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化,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保证子女能健康成长。再次,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父母的示范效应,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的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时期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的自我形象、威信尊严、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的,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子女常常通过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效应。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要给孩子养成一种攀比心理,一种享乐思想,养成一种懒惰贪吃的习惯,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另外,注意培养子女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远离“黄、赌、毒”,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前提。

3.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篇三

父母、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研究教育工作方法,去关心、了解这些最需要人们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孤独逆反心理。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或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会表现出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合群,不爱和同学接触,不愿和同学交流,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烦躁引起行为粗暴,和身边的人造成更大的矛盾,严重者会出现粗暴行为,打伤别人或自残等。

2、怯懦自卑此心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别人是瞧不起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以为别人不要自己了,自己也不接受别人,变得没有同情心,冷酷无情。

3、对抗心理。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认为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甚至大点的学生出入麻将馆或参与赌博活动,家长越不让做的事偏要去做,不让去的地方偏要去看看。在学校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现象,时常顶撞老师,扰乱班级等,以引起别人注意。班级里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自己不认真听讲 ,还一直打扰别人,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不了解情况,在上课的时候狠狠的批评了他,孩子当时面上什么表情也没有,我气坏了,心想:这孩子真是一点自尊心也没有。可是后来我了解了情况,心里十分后悔,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单独的和他聊聊。当我主动向他道歉的时候,孩子瞪大了双眼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他心里起了变化,我告诉他想和他交朋友,希望以后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只要他有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一定会帮助他。孩子只是听我说,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一定是还对我有防备,说了几句后便让他回去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孩子变了,他虽然不理我,但开始上课听讲了,也不打扰别的学生了。我开始慢慢的和他接近,孩子也慢慢的和我亲近起来。终于有一天他抱着我说:老师我喜欢你,我们是朋友。听了孩子的话,我哭了,我告诉他我们会一直是朋友。最好的朋友。现在孩子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变得懂事了,成了我最好的小助手。所以,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用心,用爱心来改变他们。

4、 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孩子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二、如何解决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对社会、对身边事物的偏见引起,只有给他们无私的关爱和恰当的引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最为重要。单亲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首先要家长明白: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心态已经悄悄发生变化,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家人还是在关注着自己,自己还有人爱。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对孩子身上的毛病,要恰当的指出,帮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要更多的给孩子以鼓励,与孩子站在一个角度,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象家长一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用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父母,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他们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2、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配合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各方面工作。

(1)不要过于溺爱。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过于担心孩子、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经常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2)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应该和家长一起分担一些家务。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培养独立性。孩子的不当之处要予以指出,必要时候不能心软。

(3)家长和老师要有意把锻炼的机会留给他们,经常指派些一些工作给他(她)做,要经常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成为生活的强者。

(4)对部分冷漠家庭型的家长更要实施有效沟通,使他们改变教育方法。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反馈学生的进步,而不是等到学生出错后的告状式的家访,激起家长的热情,改变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共同来营造学生进步的氛围。

4.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篇四

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班级的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和孩子平等相处,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犯错误时,细心地了解原因,耐心地进行引导;当孩子有进步时给予激励表扬,给孩子自信。颖颖的胆子有点小,想和老师交流,但又夸不出这一步。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上课的时候,她一般不举手回答问题。我们便将平时的观察、上课的表现等在家长来园和家长会中家长交流。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找颖颖聊天,特别是看到她主动期待的眼神时,就主动问问她。上课时也将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每一次都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起先,她看到我们总是很紧张,欲说有止。但时间久了,她有事情也会主动找我们,回答问题也比较主动了,对待别人的问题她也主动告诉老师。看着她的改变我们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就因为我们的主动关注,细心了解,让她从不主动转换为主动,何乐而不为呢?更多地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好朋友,也让我们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更加亲近。

5.孩子心灵成长的家庭教育 篇五

这是一个外国故事。一个学生把校长非常喜欢的一条狗弄死了。校长大怒,心想:得想一个办法惩罚他。就对那名学生说:“把狗解剖,画一张那只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那名学生本来就对生物感兴趣,把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画得非常好。后来这名学生在生物学方而取得巨大成功并获得诺贝尔奖。他画的那两张图至今还在博物馆里陈列着呢。我们要学习故事中校长的胸怀和智慧。如果当初校长对弄死他爱狗的孩子疾言厉色的痛斥一顿,或者实施回家停课反省等惩罚措施,可能也就没有那个孩子后来的成功了吧。

6.农村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六

为了及时引导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能认真完成学业, 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们课题组于2014年申请了课题 《农村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该课题被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14年8月批准立项, 基于给课题的研究背景等方面, 现就将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对于农村特殊家庭孩子在教育方面发现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归纳研究, 下面就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做以介绍。

一、农村特殊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 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 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 思想品质下滑, 严重的会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

二、针对实情, 构建符合实际的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模式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 我们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尽己所能, 积极钻研, 认真探索,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策略研究, 从中提炼出矫治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的教育对策, 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模式。

(一) 社会方面

1.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 发挥合力, 大力宣传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 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 形成乡镇、村庄、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 建立家教领导小组、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 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办好家长学校, 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 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 总结经验,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全面推广, 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 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4. 加大投入, 建立具有一定规模、 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 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 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

(二) 学校方面

1.建立信息袋及时发现问题。 建立特殊家庭子女的信息袋, 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 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 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2. 心理辅导工作要做到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上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 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 主张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还是社会和家庭的要求。

3. 成立 “ 爱心基金会”。 成立 “ 爱心基金会”, 帮助特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减免生活费;切实解决特困生的教育问题, 努力做到不让一个特殊家庭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4.采用立体式教育法。 立体式教育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协作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有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它们是教育体系中的统一关系, 缺一不可, 过度的弱化其中的任一项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

(三)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 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所以, 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 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 不断学习家教知识, 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 所以, 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 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 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 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 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 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 所以, 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

3.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 光宗耀祖的狭隘观念, 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等传统观念, 积极培养孩子的科学民主、自立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现代意识;要改变重智轻德体, 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4.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的 “ 言、行、举、动”都将在子女洁白无瑕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 对子女思想、性格、品德、作风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 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 要紧跟时代发展, 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 做智慧型的家长。 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让孩子从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7.家庭—孩子教育的重要课堂 篇七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 孩子 亲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盼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父母的夙愿。因此,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大事。

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少之又少,而西方国家人口虽少,却能包揽诺贝尔科学奖的各种奖项,其实这与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美国教育除了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经济意识,重视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以外。他们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美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许多家长们都认为“我们家孩子已经交给学校了,学不好,那是学校的责任啊!”“孩子都是老师教出来的,出现这些问题,那是老师责任”,他们把孩子的教育问题直接抛给了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处于今天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表现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理性的心态。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要课堂。而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种种弊端和隐患:

一:过分宠爱甚至溺爱

作为父母,疼爱孩子本没有对错,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现如今大多数孩子都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享受着全家人的疼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心灵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生活中一点不如意便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过于自私,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逼迫教育

还有一些家长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顾及孩子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盲目地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不叫孩子玩耍,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精神压力。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在未征求孩子意愿的情况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班,上演现实版的“虎妈””猫爸”。

三:急功近利

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或虚荣心,中国有些家长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如果比不过,接下来等待孩子的是责备呵斥批评。还有些家长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用功,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于是,心急如焚,恨铁不成钢,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孩子一犯错就会训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四:重智育,轻德育

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往往是他们关注的焦点,认为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少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督促子女背课文、做习题方面,而极少关心或无暇顾及孩子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事业心、责任感、义务感的培养;相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讲图实惠的思想意识却潜移默化的充斥在家庭教肓中。

随着知识新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

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大大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少年队主题队日活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强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一:赏识孩子

黎巴嫩一位诗人说过: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您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你。从这位诗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地位是与我们大人是平等的关系。赏识孩子,是对孩子人性的尊重。如果每位家长都能用赏识的眼光,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孩子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二:尊重孩子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作为一名成年人,我們不能把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强加给孩子,认为小孩子的一切想法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在赏识孩子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孩子,停止你那居高临下的态度,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学会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是打开孩子心灵世界之门最有效的钥匙。倾听,是尊重孩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三:同理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家长会把孩子作为一种私有物品,把自己的一些思想,意志强加给孩子,往往从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表现,这些都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同理心即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简单而美好。在孩子的世界里理解孩子,把孩子当知心朋友,孩子就会和你沟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四:鼓励孩子

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都孩子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和肯定,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会将孩子向正面的方向去引导。赞赏和激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8.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介绍 篇八

1 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尽量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鼓励,多给 他们自信,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 己的不足,共同制定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2 正确看待考试分数

不要认为分数就是一切,分数本来是来评估学生成绩的,只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它只代表孩子智力的一个方面―――笔答 卷不代表孩子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有的放矢,孩子考试分高时,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分数不理想时,应该和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所在。其实,考试分数低了,最着急,最不安的是孩子。他们想不出 更好的提高分数的办法,着急不安也没用,家长要是再一味的训斥,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麻木。再持续一段时间,他可能干脆就躺下不干了,破罐子破摔了。建议家长帮助孩子找到他自身的优势,分析丢分的原因,共同制定提高分数的具体措施。这样,孩子就会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把脑力真正用到有用的地方,用到提高成绩上。

3 丢掉为孩子代劳的意识和做法

要相信孩子能做好,而且会比你做的还好。作为家长,不能 助长孩子的依赖心和懒散心。要让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并且为他创造机会试着去做,比如:床被的叠放,洗袜子,背书包,削铅笔等。甚至除此之外,帮你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父母或老师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或重视并不意味着要孩子加班加点地超负荷学习,这样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活泼,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过多的限制孩子玩耍的时 间,不能采用扼杀孩子童心的方法。对孩子来说,玩耍与学习同等重要甚至过于学习,应帮助孩子合理性安排玩与学的时间,如:大容量的电流会熔断保险丝一样,超负荷的学习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给孩子带来精神痛苦,孩子又怎能认真学习呢?

5 家长的榜样作用

孩子的眼睛就是照相机,每天拍下父母的形象。孩子需要榜样甚与批评。你若想让孩子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要想让孩子快乐一生,与其拼死拼活地给孩子挣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6 重结果更重过程

家长常咨询的问题是自己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考试太紧张怎么办?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怎么办?在寻找这类问题的根源时,我们多半会发现这些父母对子女期望很高,平时比子女还看重结果。他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是只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提醒孩子还有不足。这个错误不该犯,那个错误不该。结果,让孩子对自己没了信心,甚至是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动力。在面对考试时,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不能有好出息,结果可想而知。

清楚了孩子的问题,也明白应该怎样教育,但教育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存在教育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家长用空的时候能注意到孩子的问题。自己工作吃力了,或者情绪不好时就懒得理孩子了,这种状况常常使孩子感觉到教育只是满足大人的需要。

无论是培养习惯,改正缺点,还是实现目标,都必须是可以操作的含义,就是孩子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第二步该干什么,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只是一个理论上成立的计划,那么就无法指望孩子能够如你所愿。

9.孩子的家庭教育 篇九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慢慢的发现,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这点很重要,不管是生活上的习惯还是学习上的习惯。在生活上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孩子干活,每件事情都一手包办,比如说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整理,特别是书桌,每次做完作业都要让他自己收拾,这点儿子做得非常好。儿子有时候还会帮我洗碗,看妹妹等等,其实小孩子是很愿意帮忙的,不要怕他做不好。生活上养成好的习惯对学习上也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比如“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而不是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点我觉得我做得不够好,还有待学习。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10.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篇十

教育是人类生存永恒的话题,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教育问题一直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那么教育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真正有效,无非就是几点,一是社会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家庭教育。可以说三者相辅相成,今天从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分析中国式家庭教育现状到底如何。

一、家庭的示范教育

一提到孩子教育,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说他了,他也不听我的,即使听了,也就几分钟,更有甚者说,他根本不听我说什么,我家的孩子没法教育,其实,当你静下来想一想,孩子刚刚懵懂时,谁才是他真正的老师,一句话,就是家长;当你再埋怨孩子没有听你说什么时,做为家长的我们,请你想想,我们做了些什么,是不是什么也没有做,是不是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做一个真正的有意义的示范作用,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还有什么理由来要求孩子按我们的思维定式去做什么呢?所以改变思想,时刻做孩子的榜样,用行动去唤醒孩子的求知渴望比千言万语更有效。

当然示范性要符合孩子年龄的实际特点,不要一味的超越年龄,让孩子必须和我们大人一样,达到我们的所做的标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是一个攻坚的过程,做为家长,要适时、适当的把自己的言与行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教育得体,适当,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家庭的感恩教育

我们这一代人从改革开放中走来,从计划生育的大潮中幸运的出生,我们从小吃不好,穿不好,但那时我们没有丢掉的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对老师的尊重,对朋友的真诚,但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是亲情感,缺少的是关爱感,缺少的是尊重,更缺少真诚,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一种习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理念,认为所有人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必须做了,没有意识到人家是帮我再做,这就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感恩教育。

怎么样让孩子有感恩的思想呢?怎么样让孩子从小对身边的人与物能在意和关注呢?怎么校能让孩子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乐施于人呢?其实就是要求我们的父母能不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利用节日、父母生日、爷爷、奶奶生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父母身先力行的去做孝敬老人,熱爱祖国,乐善好施等一切善举,义举,让孩子也参与其中,让孩子享受亲情的快乐,享受分享的幸福,享受荣誉的快乐,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教育,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能从父母那里耳闻目染的学习到感恩带给自己一辈子的幸运。

其实感恩教育也是亲情教育和人情教育的结合,只有使这两种教育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得以稳步推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教育中体会到在成长过程中艰辛却伴着喜悦的幸福感。

三、家庭的文化教育

为什么提到父母的文化教育,可能有人会想,一个没有入学或者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文化教育没有多大用处,上学之后不还有老师呢吗?其实不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度。

所以做为家长平时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经常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当然更要学习孩子一定时期内的课程,让孩子有一种崇拜感,这样有助于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以父母为榜样,不断努力的改造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孩子一生的成长,使孩子向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四、家庭的信仰教育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家庭是由不同个性的人和物组合而成,父母要正视自己孩子与其它孩子的差异,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客观的评价,更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个正确的认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就应该从小抓孩子的信仰教育,让孩子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希望背后的成功,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品味,现在中国对孩子最缺少的就是信仰教育,需要我们的家庭、社会、学校能让孩子从小树立起为祖国、为家庭、为自己追求美好的信仰。

11.多动孩子的教育策略 篇十一

面对一个难以对付的多动症孩子, 许多的人会失去希望, 变得易生气, 甚至对孩子有抵触情绪。这是不明智的, 也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应该学会谅解, 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病”的孩子, 你的生气会让你在处理事情时有失公正。时间久了, 这样的教育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 反而变成老师越生气, 学生他就越幸灾乐祸。所以对这样的孩子, 我们要快乐地面对, 就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任何时候都要充满希望,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仔细分析, 多动的同学也并非老师同学口中的那般讨厌, 他们也有许多的优点。而且精力旺盛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不要轻视他们, 要正确引导, 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优势来。有一陈彦霖同学和外语老师在课堂上发生矛盾了, 大闹了课堂。而下课后还对同学说:“哼, 我小学时就经常出入办公室, 就是校长拿我都没有办法, 我怕谁?”这事态有点严重了, 我知道后也没有动气, 只是平心静气地问他为什么, 他说:“外语老师平时就不喜欢我, 总在找机会让我难堪, 我也不让他好过。”我说:“我不也常批评你么, 为什么你没有觉得我在故意找你的茬啊?”他想了想说:“你不一样, 我生病时你给我拿药, 我错了你会指出我哪儿错。不会说我没出息之类的话。你说如果上课时实在想说话了, 就大声回答你的问题, 我回答了, 就没有嘴来说别的了。我知道你真心喜欢我, 所以我愿意听你的话。要是外语老师也如你那般, 我也会听他的话的。”

一、用爱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他们的言行及时作出评价

多动症的孩子由于从小受到歧视, 缺少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身边的一切抱无所谓的太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感情, 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 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 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健。要教育好一个多动的孩子, 老师首先要关心他们, 让他们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的温暖, 感受到老师爱他们心情。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样的爱, 会让他在心底里想努力做一个让老师喜欢的人, 而增强一点自律性。对多动症孩子的行为, 要及时反馈, 频繁反馈, 一旦出现良好的行为表现, 就应该尽可能给予表扬和赞许, 始终让孩子能立即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 从而主动地坚持好的做法。

我对陈彦霖同学的教育就从他做好的每一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开始的。那是夏天的时候, 所有的同学都在午睡, 他就悄悄地跑出去, 学校最脏的屋后沟打扫干净了。午休结束, 他被班上值日的同学扭着来, 说他没有午睡, 不知跑哪去了。看到他那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我有点好笑, 却又故意严肃地问:“你自己谈谈吧!”“老师, 我知道不睡午觉错了!可是我实在睡不着, 在教室里乱动又影响班集体, 其它地方去又要被抓住扣班上的分。所以我, 所以我, 我去屋后沟把垃圾摘干净了, 班上可以加分的呢!”他先还有点害怕, 说着到可以给班上加分, 就两眼放发了。

“呀!”我故意在他身边转过来转过去看他, 把他看得忐忑不安时, 一下把手拍他肩上, 把他吓得跳了起来。

“你小子, 进步了呢!还知道为班集体挣分了!要是你一直都这样多好!”听到我的表扬, 他立即来兴致了还装模作样地行了个军礼:“老师, 我保证以后都这样!”

因为及时恰当的肯定, 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喜爱, 因此渐渐地他在做许多事情的时候, 首先想到老师会不会不高兴。每当做好一件事情, 得到我的肯定时, 他的表现总是那么的兴奋。而有时候他确实没有克自住自己的时候, 犯了错, 见到我时也是很不好意思。这就是主动。而每当此时, 我总是鼓励他, 相信他下次他会做得很好。这样他就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越是这样, 越是良性循环。渐渐的他的许多坏的行为习惯也得到了修正。

二、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先鼓励, 后惩罚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避免开始就进行严厉的惩罚, 在希望改变其某些不良行为之前, 必须告知孩子什么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待多动的孩子子, 不能象对平常孩一样的严格, 给他们一点自己活动的空间, 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比如上课时他有时做小动作, 我只是用眼神提醒他, 他就立即住手, 下课我也不过多地去追究。只是给他正面地指出, 让他下一次改正。

三、让他们主动承担一些班集体的管理工作, 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

正面的引导, 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对于陈彦霖同学, 我让他在家里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 在学校, 我安排了一个治保委员的职务给他, 让他巡视校园, 发现有问题及时来向老师汇报, 这样使他过多的精力有机会释放出来, 同时也找回了他的自信心, 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 有希望的人。

四、上课主动回答问题, 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多动的孩子应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 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在上课时, 为了帮助他们注意力的集中, 应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提问大声地回答问题。特别是现在探索式的课堂教学, 就需要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给了他自由发言的机会了, 在整节课中他都能始终如一地大声回答着问题, 虽然有时对, 有时是错的, 可也调动起了班上积极发言的好风气。也让他没有机会去做小动作了。在一节课中, 他都能表现很好, 我就及时表扬、鼓励, 强化他。

五、保持连续性

首先是时间的连续性, 其次是不同地方和场合的一致, 最后家庭老师之间的一致性。在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后, 我们还要坚持做下去, 不能松懈。因为多动的孩子犯错误常有有反复性, 我们要长期不懈地努力, 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一句话, 当我们面对好动的孩子来说, 不要担心, 不要害怕, 应该学会谅解, 还应该始终充满希望, 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只要我们多努力,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2.教育心得:论孩子的教育 篇十二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父母将面临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考验。对每一位家长来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是非常骄傲与自豪的,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优秀的,每个家长也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不可忽视的早期教育

如果说孩子的教育非得要等到入学后才开始,实际上已经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因为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各部分机能积极活动。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1-3岁时期我们都是由着她“不怕脏,不怕累,不知危险”的天性任她发展,充分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婴幼儿时期跳皮的表现其实是大脑飞速发育的信号,我们不能因为脏或是看似危险的行为而强行干预。

二、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重视教育的父母们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等能力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最终是创建辉煌人生,还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法宝。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习惯决定性格,习惯主宰人生。每一个习惯在开始形成的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我教育孩子每做一个决定之前先想好该不该做,一开头就要坚持做下来,不能半途而费。

为了强化自制力,我经常带孩子逛超市,但前提是不允许买东西,不管如何哭闹都是不能破坏规定的,做到不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总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愿与小朋友分享的,我告诉她不要在小朋友面前眩耀,不然就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独吞是不正常的,不要让小孩养成浪费金钱、追求虚荣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

在她小学三年级时,我因工作上的不顺利,心里十分委屈。她当时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而且又不理睬她,于是她出门上学时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是不是上班出了什么事?没关系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事实,笑一笑吧。妈妈,不要难过了,坏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它会转变,别难过了,把事情说出来,俗话说“有难同当”说出来就没事了。”小小年纪就能用这样思维考虑问题,正确处理问题,还能激励别人,已初具体贴他人、乐观的品性了。这张纸条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靠自己,学习要独立,家长只能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尊重学习时间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意地培养一种“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学习一开始必须专心,不允许做任何杂事,如喝茶,说话,下位,上厕所等,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由她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们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她学习的.自觉性。

克服惰性

先看书,再写作业,遇到不懂的自己先思考,后尽量查阅权威工具书,避免养成不懂就依赖别人给答案的惰性。每天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复习各门功课,不要等到要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事倍功半。

进入初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完全不同。功课的紧张,生理的变化,一时间她很不适应,手忙脚乱,成绩看着走向滑坡。为了不让她在初中阶段走弯路,我们一次次地把失败摆在桌面上找原因,找短板。一次次地安慰、鼓励,剔除小学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小时候奠定的那种不服输,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很快成绩开始有新的起色。

其实,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以外,还要对孩子的失败与进步多给予鼓励,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青春期教育

初中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不经意地就会表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等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因素就更多元化了,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受到外界不好行为影响的机率就大,这个时候家长应多用心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度过,晚上回到家又忙着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时间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让孩子正确、轻松地度过青春期。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我们还应主动地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讲平等

由于青春期逆反的抗拒心理,家长命令式的态度已经过时,对孩子不单单只是要语言上的平等,而是行动上、内心深处的平等。

做朋友

13.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篇十三

摘要: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教育效果是否满意,子女的身心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决定的。本文从家庭教育环境这个角度,谈到了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的原因,对子女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及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出了意见。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儿童成长、建议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而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使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似春日里和煦的暖风,冬日里温柔的阳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沐浴着健壮的幼苗。没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植物将无法成活;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土壤”。有了这块养料充足、根基肥沃的土壤,再加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空气和水分,家园里的小苗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

二、不良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有关专家经过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情感、个性、品德等方面造成恶劣影响。

三、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健康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家庭显然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社会联系出现最持久的一种,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又是居于稳定的一种主要家庭关系,长期以来,这种联系被看成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

四、家庭氛围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子女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据专家分析,在影响人们健康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情绪”。心理学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

情绪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情绪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子女来说,家庭情绪的整体状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五、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由于对子女的期望所引发的对其健康成长方面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望子成龙一直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和动力,然而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绝大部分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的训练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有的家长把追求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盲目攀比;有的家长则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家长这种一相情愿的所谓理想跟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有时是背道而驰的,这势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以至于导致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六、全力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建立良好家风,父母率先垂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培育良好家风的优良传统。古人讲:“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要求家长作风正派,思想纯正,言行慎重,为儿孙做出表率。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更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二)创设健康、和谐的心理成长环境

培养孩子成才不仅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志。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品质的培养;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人感到处处受压抑,导致各种不良品质的形成。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创设最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原有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儿童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使之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保证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搞好家庭教育环境建设,必须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也不能用人工来保持。”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此,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和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和支持,在亲情、血缘的维系下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

(四)把握教育之“度”,走出家教误区。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对教育的“度”的把握很重要。

给孩子的爱,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斟酌,保持理性,把握好一个尺度,过与不及均不好。教育专家卢勤曾举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她说:“我带孩子去夏令营,有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我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我说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我一问这孩子,她从来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 ”。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关爱”中,被宠养得功能退化,本能几近丧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愿意做,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这样的“爱”,已经演化为对孩子的伤害了。

(五)创建学习型家庭,把家庭变成学习的乐园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学习。这种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学,父母陪着学”,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要虚心向孩子学习,视孩子如朋友,变家庭为学习乐园。创建学习型家庭,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理想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这是推进家庭教育环境建设的大气候,也是孩子们所期望的。

家庭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无数个家长、青少年,关系着

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是不容被忽视或冷落的大事。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努力为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吴凤岚:《中国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

[3]王希永:《家庭教育误区简论》。

14.孩子的教育,心灵的呼唤 篇十四

一、找回同情心

如教学《长征》这首诗时,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爷爷、奶奶童年时的苦难, 让孩子们认识苦难的旧中国是怎样艰难前行的, 我把《卖报歌》中的画面剪辑下来用多媒体播放。谁知学生看到片中的小男孩摔得浑身是泥, 举着报纸在雨中到处跑, 不但不同情, 反而哄堂大笑, 我被他们的笑声震住了, 认为他们麻木、冷血。但我没有过多指责他们, 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他们远离那个年代, 没有尝过为吃穿愁的滋味。

为了这“麻木不仁”的笑声, 我动之以情, 可达到的效果不明显。最后我决定把《三毛流浪记》这部连续剧在班级里放一下。 刚开始许多学生还嘻嘻哈哈, 可看着看着, 都严肃了, 许多女生还抽噎起来, 至三毛披着麻袋冒雨在大街上走时, 再没有一人笑了, 孩子失落的同情心被我找回来。

二、找回感恩的心

如教学《爱之链》这一课时, 我进行了这样的统计: (1) 统计一下今天父母为我做事情的件数; (2) 统计一下我今天为父母做事情的件数。结果比例是429∶2。许多学生的父母在一天中为他做的事情有十几件, 而他为父母做事的件数是零, 更有甚者发表这样的言论:“我们是小孩, 就不该做事, 他们是大人, 就该为我们做事。”针对这一现象, 我在班级举行了“扮家家”活动, 让他们收拾一间零乱的房间, 看谁在最短时间内把房间收拾得又整洁又漂亮, 最后评出“居家好妈妈”、“居家好爸爸”。通过这项活动, 学生终于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是多么不容易。许多孩子在小结时都说:“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爸爸妈妈真辛苦”……最后揭题:爱可以相互传递, 学生知道了感恩。

三、找回宽容的心

一年级老师要有相当大的承受能力, 不说别的, 每天接受的“鸡毛蒜皮”的案件就有上百件, 无非就是:“他把纸扔我们这边”、“他的胳膊超过我这边”、“他走路撞我们身上”等。从这些报告中, 我明显感到孩子的心胸狭隘得只容下自己, 我一直苦于没有方法使他们心胸开阔。

一天, 我穿了一套乳白色的新西装, 在班级上美术课。学生在认真画画, 我在行间巡视, 走到王伟身边时, 可能他的彩笔出不了水, 他一甩, 在我的身上留下了一排绿色的圈点。他当时愣住了, 其他学生都停住手中的笔, 等我发作。我心里非常气愤, 同时也很心疼, 但我清楚我不能发作。于是我稳了稳气, 平静地对他说:“没有什么, 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下次小心就是了。”接着我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教育:“我们以后要像老师这样原谅别人不小心犯的错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那以后, 我班“鸡毛蒜皮”的事少了。即使有, 很多学生都会举我的例子教育他们。每每这时, 我都会感到欣慰, 一套西装换来了孩子们的“宽容心”, 值了。

四、找回正义的心

我班有一个弱智生叫周大游。下课了, 学生都围着他, 逗他说话, 因为周大游吐字不清, 说话时会流口水。我在课堂上说:“下课不准欺负周大游。”可下课依然有人围着他, 逗他取乐。

教学《邻居家的小伙伴》、《雅各布的故事》时, 我特地把雅各布仗义帮小刚的事, 与我班学生欺负周大游的事进行对比。我看到平常爱欺负周大游的几个男生都低下了头。为了激起他们的正义感, 我在班级又放了一段《警察抓小偷》的片断。看完后, 学生都义愤填膺, 很多学生当时就信誓旦旦地说:“将来也要当警察, 专门打击坏人。”我说:“我们先从身边小事做起, 谁来保护我们班的周大游, 让他不再受别人欺负。”我话没说完, 全班学生都举起手, 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做到的。

五、找回上进的心

我们同轨班级很少, 只有两个班, 每次考试过后, 学生都把自己在班级里排排位, 顶多和邻班学生比。学生只满足于自己小圈子里的点滴进步。我总想让他们吃点苦头, 让他们明白“汗水换回成功”的道理。机会终于来了, 学校要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我在训练广播操时, 总是让他们和六年级学生一起做操。这样, 他们永远也跟不上六年级水平。集体荣誉感迫使他们不甘落后, 即使休息时, 也有学生在纠正动作。五月的太阳异常炎热, 孩子们都晒得汗水直流。我心疼地让他们休息, 可他们谁也不愿意。这将是他们人生中难忘的一页。比赛了, 我们班是低年级组最好的, 校长宣布结果那一刻, 全班都沸腾了。我十分冷静地告诉他们:“这是汗水换来的荣誉啊! ”从那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 我总让他们想想广播操比赛, 不流汗, 怎么会有成功的喜悦?

六、唤回独立的心

现在的孩子倚赖性太强, 扫地了, 奶奶来帮忙;抄作业了, 爸爸上阵、削铅笔妈妈全包了。所以经常出现做作业时老师忙来忙去替学生削铅笔, 放学替学生收拾书包, 甚至替学生提裤子等情况。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班级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学生每做一件事可以在自己的成长树上添一片树 叶, 每周对得到树叶多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自这一活动开展以来, 家长都反映孩子好像长大了、懂事了。

15.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十五

一、如何做的父母

1、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家庭中的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往往是父母言行的再现。做父母的要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自己首先得身体力行做孩子的表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的不是“言教”,而是“身教”。有关专家对100名三好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父母很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其中70名学生说自己受父亲影响大,26名说受母亲的影响大,4名说受爷爷奶奶的影响大。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进入小学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发生变化。首先,父母与孩子呆在一起和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白天关注孩子的时间也在减少;其次,父母在孩子教养方面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日常问题变成了学习和同伴交往问题。因此,父母要想更多的了解孩子,就要经常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学会经常与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稍差的孩子,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3、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从小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放学后首先要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像儿童节目、科普知识、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又丰富了课堂以外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统一,导致孩子不知该听谁的?在家长争吵纠缠不清的同时,孩子惶恐焦虑不安。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孩子既难以明辨是非,又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当孩子犯错或是有缺点时,父母要一起耐心引导和教育,接纳孩子的不足,懂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出现,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当父母一方正在批评孩子,即使批评错了,父母的另一方也不要插嘴,要在私下里交流意见,不可对着孩子争吵,更不要因袒护和对方吵架,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认为是因自己不好,才导致父母争执,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有负罪感和自责感,最后让孩子变的自暴自弃,失去自信。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一致的态度。

二、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每个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家长除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外,还有更多的的表现在对孩子学习过分的关注上。因此,有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系列话题。家长经常教育孩子的话题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个好工作,我们现在的辛苦,就是为了你。所以,家长就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要,家长经常不经过孩子同意,就给孩子报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舞蹈班以及各种家长认为重要的学习班。长此以往,孩子觉得学习越来越枯燥和乏味,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科学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如果家长拔苗助长,为其所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现在的家庭教育大致分为两种状态:

一是家长仅仅盯在孩子分数这根树枝上,而忽视其他的树枝。掐掉孩子画画的枝;掐掉喜欢课外活动的枝;掐掉爱音乐的枝,只剩下一根分数的枝,这颗扭曲的树还会美吗?

二是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得不如别的孩子高,不如别的孩子快,便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惜拔苗助长,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树好像长高了,可是他的生命力却日渐衰落,因为家长拔掉了孩子无形生命的根。这一掐一拔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家庭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超前或滞后教育,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中常出现以下误区:

1、 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的智力指的是智商,也就是人的聪明度。人的聪明度具体表现在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这五种力的综合水平上,不是单独的哪一项。其中一项能力强,比如说他记忆能力特别强,并不能代表他整体的聪明度高,也不能代表他的智商高。现在各种传媒上很少单纯地去表扬某某孩子几岁就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这个意义并不大。那么这种综合水平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思维力,就是他会不会想问题,善于不善于想问题,这是智力的核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文科就是字、词、句;理科就是公式、定理、定义。第二个层次是基本技能,就是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第三个层次叫综合能力。给你出题,十道题常常包括这三个层面,有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有的就是基本技能;有的是综合能力。考试成绩拉开距离在哪儿呢?拉开距离常常在综合能力上。所以不要简单的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往往是许多家长最容易忽视的。

2、家长按照自己的需要要求孩子,忽视孩子自己的需要

家长经常根据自己的套路要求孩子,当孩子不能按照大人的意愿时,就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批评。这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最不可取的。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更要关心他们是否爱读书、是否爱提问、是否爱观察、是否会讨论……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真正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家长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体引导与帮助。

要帮助孩子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关心孩子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之前发现他们的优点与潜能的萌芽,发现他们一切可以形成善良品性的好的行为与认知基础。教育研究者高登•斯多克斯曾说:“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就能解决那些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除非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差,需要非常特殊的帮助,其他大部分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在中下等、中上等还是上等,父母的鼓励态度可以大大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父母的否定态度则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而增加学习压力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孩子的成就需要降低。

3、刻苦学习不等于痛苦学习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不少劝学的名篇名句,告诫青少年要刻苦努力地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谚语,“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故事,就是如此。但是,我们认为,古人强调苦学,主要是指体力上的劳苦,不是指精神上的痛苦。学习虽然有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艰苦是指学习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学生应该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但是,这种刻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学生应该从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有劲,才能坚持下去,收到好的成效。如果学习变成了一个让学生精神上痛苦、心理上厌恶的过程,那么,它就变成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这样的苦学只有消极作用。一些家长不是在引导孩子刻苦地学习,而是在强迫孩子痛苦地学习。这样一来,学习负担就变成了精神负担,对孩子的危害更加严重。

4、创造宽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条件,家庭心理氛围好,人际关系和谐,孩子心里踏实,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和睦的家庭中,三好学生会出现97%的比例。这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参照。因此,孩子在家里学习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学习时干扰他,孩子的房间不要布置得很花哨,父母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安静的学习环境。

上一篇:石方爆破合同范文下一篇:高一议论文尊重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