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

2024-06-22

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共14篇)(共14篇)

1.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 篇一

《幸福教育论》是刘次林先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很有理论高度,对于我来说是生涩难懂的。我是硬着头皮读的。虽然书中有许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浅。在书中,刘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是很有必要读一读《幸福教育论》。因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干好教育事业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人人都追求幸福,热爱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钱的当老大”嘛;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这个在高墙内的人深有感触;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头徘徊的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他们忧郁的眼睛充满了恐惧;有的人则留恋官场里纸醉金迷的威风,为此低头哈腰也乐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红旗下手捧鲜花的体育健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刘博士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幸福三者的辩证统一;是人性诸要素的平衡和优势的统一;是人性诸要素质和量的统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从事的职业也有别于其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去争权夺利、纸醉金迷,注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幸福相伴。当学生肃立向你敬礼,真诚的说:“老师好!”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对着毕业照,一个一个的回忆学生曾经的点点滴滴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教过的学生在假期里来看望你时,你不感到幸福吗?

二、有助于教师懂得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幸福在于体会,品味,每个人的幸福满足不同,每个人看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自然,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难。有话说:知足常乐,我想对于幸福我们也该如此。首先教师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虽然有点累,但同时也快乐着,幸福着,只有我们教师持有一颗幸福的心,我们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才能交给他们幸福的感觉,才能教会学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现有的幸福的同时,我想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创造幸福,如开展情感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只有我们不断创造幸福,才能够永远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论》是一本层次很高,很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要真正读懂读透,确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经常不断的翻阅,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融会贯通,去不断探索,相信总有一天能真正领悟其精髓,我们的教育也会展开一个新天地,到达一个新的高峰,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也才能真正与幸福同行。

2.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 篇二

对于读书, 我很喜欢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所说的一段话:“日子一天天地走, 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 水滴石穿, 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 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 徐徐地加热, 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 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但遗憾的是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 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而未经考证的相关数据显示, 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 达64本; 其次是俄罗斯55本、日本40本、美国25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这个数据应让国人汗颜, 更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惭愧。

读书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教师、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家庭、学校、全社会都要创设读书的氛围。

一、读书是一种态度

调查显示, “没时间阅读”一直是导致中国人阅读率不高的最主要原因。而事实是, 我们有时间杯盏交错, 我们有时间上网游戏, 我们有时间闲聊八卦, 我们有时间蒙头大睡。如果我们想读书, 如果我们爱读书, 我们怎么会没有时间?如果我们把读书当作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 我们怎么会没有时间?

读书学习是教师的责任, 重在方法学习。我们都知道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 薪火相传。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 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 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运作, 更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

读书学习是家长的义务, 重在示范引导。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 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 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若想孩子爱读书、知勤奋, 父母就该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 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 把读书作为亲子活动交流的有效渠道。

读书学习是学生的本分, 重在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 宋朝郑耕老说,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丰富多彩的好书伴我行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书演讲、班级书吧、互读互换、小话剧表演、书配图……让眼耳鼻舌身意行都能感受到书之美、书之趣。

读书学习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重在氛围的营造。我深信学习力决定未来, 美国教育专家吉姆·崔利斯说:“学校的教学目 标应该是 培养终身 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 与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 爱书就是爱自己, 这是我的座右铭, 也是对学校每一个师生的期望。

二、读书是一种智慧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没有一个朋友能那么亲近, 知无不言;没有一位老师能那么全才, 通晓古今;没有一个爱人能那么知心, 从不计较;没有一个父母能那么深厚, 入骨入髓;没有一个角色能那么精彩, 遍尝人生百味;没有什么像书一样对你平等对待, 谁都可以从中汲取。只有书, 惺惺相惜, 没有距离, 令人时时回味。只有书, 如水如流, 无处不在, 海纳百川, 凝聚溪流, 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一步, 渗透到我们所处理的每一件事之中。只有书, 如阳光, 温暖我们的心。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嘈杂, 沉浸在书中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安宁而舒适。书虽然不能直接帮你解决问题, 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角度去思考, 保持理智的清明, 让学识与情感在阅读中自然丰厚, 甚至转变我们的命运。

成功的人读什么书?快乐的人读什么书?心情烦闷时读什么书?儿童读什么书?老人读什么书?教师读什么书?有人读得精而深, 有人读得多而杂。每个年龄阶段, 每个工作, 每个身份角色需要读的书可能都会不同, 但, 读总比不读强, 多读总比少读强。

三、读书是一种文化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特别是对于学校来说, 读书学习已成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学习的优势, 为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目标, 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我校坚持“根植民族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健康校园, 为孩子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 深化内涵建设, 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并以《学记》引导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 以《弟子规》引导师生的品德素养, 各学科在“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尊重个性, 多元发展”的教学理念下, 逐步形成了课程特色。

真正的学习不是关门死读, 而是创新并运用于实践。为了让学习不流于形式, 我校的做法是:校领导率先垂范, 带头读书;以班组为依托, 职工自主学习, 实行组长负责制, 将读书学习情况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及评比考核组长、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 月度工作会上必须将组内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汇报。每周校务例会前先组织中层干部集体学习, 再总结布置工作。职工大会上先共同学习, 如学习《从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开始改变》, 了解如何写好读书案例, 学习《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引领大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使全体教职员工逐渐形成了自觉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指定了一些必读书目、期刊, 开展以“感悟《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践行”等为主题的读书论坛, 交流读后感, 评选优秀笔记, 举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学生演讲会、教师好书推荐会, 开展了“国学课堂”系列讲座, 评选书香班级、书香个人、书香家庭。我们还推行《循环学习笔记》, 即每组一本笔记, 将推荐的文章粘贴其上, 每人读后随手写下感受, 长短不限, 以启迪教育智慧。做到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时间落实、读书活动落实, 人人都有学习笔记, 努力做到提高素质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突出学习实效性。同时, 学校还加大投入, 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改造了校园网,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为广泛开展读书学习、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方便条件, 逐渐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读书学习。既向书本学习, 吸收新知识指导工作;又利用网络, 跨越时空、地域, 最大限度地享受“精神快餐”。多方位、多渠道、多环节地构建良性的阅读生态环境, 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进程, 学会寻找工作中的幸福, 快乐工作, 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断点燃师生读书热情, 让书香溢满校园。

四、读书是一种乐趣

对于我, 最享受的读书生活就是周末醒来, 或是淅淅沥沥的雨中, 赖在被窝里看它个天昏地暗;或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 拿本书懒懒地倚靠在沙发上, 与小说中的人物共喜共悲, 与唐诗宋词中的描述同惆怅, 与经典名家无声地交流。什么人都不打扰, 什么事也不必干, 尽情地享受这休憩的时光。我不喜欢网上阅读, 头昏眼花、脖酸背痛, 只能落下一身的毛病。

我们一家人, 都见缝插针地读书, 就是上厕所也翻阅书籍杂志。我们家不仅书房里、客厅里有书橱书柜, 最大的特点就是厕所里也悬挂着书架, 随手一拿, 方便之极。最幸福的读书生活就是一家人走进书店, 各自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 满载而归。

对读书生活,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 有一天, 能自己开一家集书店、花店、茶饮店为一体的休闲书吧, 我自己能一边看书一边工作。每一个爱书的人也有了一个好去处, 泡一杯浓浓的香茶, 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或谈一谈生活的感受, 然后不同心情的人拿着不同花语的鲜花漫步回家。这该是多么美好、多么惬意的事呀!

读书, 让我的生活充实而自在;读书, 让我的心态及时调整到积极正向; 读书, 带给我无穷的快乐……

爱人说, 爱阅读就是人生的充溢, 如果真的没有它, 就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女儿上六年级时, 每天放学都在书店等我接她一起回家。她说, 一边看着书一边盼望妈妈晚来一会儿, 多看一会儿书。我们一家都爱书, 我们一家都读书,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变换出多姿的色彩……

五、读书是一种境界

我以为读书有四个境界:第一境就是要静心而读, 耐住寂寞, 如入无人之境;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 与书中人同悲喜, 与作者共感受, 身临其境, 乐而忘忧, 这是第二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 心胸开阔, 渐入佳境, 此为第三境;而人生有限, 学无止境, 才为第四境。还有人用名诗总结读书的境界更妙:一曰“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二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三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四曰“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书是我们心灵的加油站、充电器, 让我们在忙碌中感受一种轻松与安静, 在迷茫中感受坚实和笃定, 在疲惫时感受充实和快乐。把读书作为需求, 用读书提升生命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人因梦想而伟大, 也因读书而改变, 更因行动而成功。等什么, 拿起书来读吧。

今天你读书了吗?

推荐书目

《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 [美]乔纳森·考泽尔著, 史亚娟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 [美]克里斯顿·纳尔森、吉姆·贝利著, 刘坤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黑幼龙等著, 中信出版社

3.读书的幸福 篇三

吸引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关于星际奥秘的天文学读本,这本书当时带给我从未有过的想象空间。后来我又被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吸引,我不敢相信,一盒午餐肉居然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还有巧克力做的房子,口香糖做的钥匙模型。小学毕业时,我背完了一本成语词典,那时候课外书籍很稀有,几本词典已是十分难得。到了中学,偶尔会看一下金庸的武侠,好让自己的青春跑出来透透气。

上大学后,最喜欢的还是周国平的诗歌、余秋雨的散文和霍金的《时间简史》。那个时候的我,对于世界的认识还是懵懂的,不成熟的心灵总是想探索这个世界,而书籍是探索世界的最好工具。

有人曾问我,读书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尽管一时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我觉得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多,比比皆是,就像母亲对我们的爱,那么深沉,那么浩瀚,随时可以像流水一样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一个感受到阅读乐趣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读书。一本好书,可以是你孤独时最好的朋友和亲人。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在孤独的时刻,突然找到共鸣的快乐,不经意间找到你一直都追寻的答案。

我们的生活不是一直都是理想而浪漫的,有时枯燥、烦闷、压抑和消沉会不可避免地漫上心头。此时,一本幽默的笑话或离奇探险的书,可以让我们忘却眼前的烦恼,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可爱。最实用的是,如果你从来在厨房里都是笨手笨脚的,一本烹饪家乡菜的书,却可以让你烧出可口的美味,使长辈欣慰,朋友赞赏,心爱的人感动。很多人说情歌可以疗伤,我觉得充满阳光的书籍,才是让失恋的人从迷茫消沉中走出,向着幸福再次勇敢出发的良药。

书籍是我最感激的好朋友,是我修炼自己最好的工具。我也曾是目不识丁的顽童,也曾是不爱学习的调皮蛋,也曾梦想成为伟大人物却最终只是路人甲。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坚持思考。通过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的阅读,我居然积累到了一笔很难估量的财富,它使我更好地认识了世界,提高了自己。

4.幸福的种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幸福的种子》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本有关亲子共读图画书的书籍,本书提出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而给幼儿看图画书的意义在于以图画书为媒介,与幼儿心灵相通,促进亲子关系。

该书从图画书与儿童的世界出发,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生动的列举了如何教孩子看图画书以及怎样为孩子挑选优秀图画书的方法。

5.读书心得复兴之路 篇五

为了民族的梦想,从鸦片战争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示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路。他用历史感悟未来。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放映,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从 1840 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 “ 落后就要挨打 ” 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 “ 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 篇章。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历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渗透《复兴之路》演出的每一分钟。当我看到南下部队年轻战士在新中国诞生的同时,牺牲在炮火中的情景,当全场向着他倒下的尚有余温的躯体齐声高喊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的时候,我流出了眼泪,当他青春焕发的脸庞在天幕上出现的时候,我的心经受了一次强烈震撼。《复兴之路》提示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 160 多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人是要有精神的。从受尽凌辱的弱国到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国,我们从舞台上展现的这条复兴之路中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

虽然已经进入 21 世纪,有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手段和生活方式,但对祖国的热爱仍然是最恒定不变的价值观,是支撑着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一位公民生存发展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当年梁任公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代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强才国民强。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昂首挺立。今天,可以告慰我们历代仁人志士,我们正在继续书写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6.教师的幸福资本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在书中,作者提出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八种资本,具体如下:心理资本、个性资本、情商资本、才学资本、专业资本、职业资本、品味资本、社会资本。每一个资本都具体细化为多个方面,最后还提供一个优秀教师成长启示录。这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可以深刻理解每一个理论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长期扎实的实践。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2、顽强自觉的学习。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在繁重的工作之外,能够锲而不舍地学习,是优秀教师的另一个共同特点。

3、联系实际的思考。模范教师王西文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教育”;任勇认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和根本;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优秀教师永不满足的目标。”

4、充满个性的创新。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

7.于丹:读书是奢侈的幸福 篇七

依旧是干练的短发,神采奕奕,谈吐间总是从容不迫,呵气如兰。听于丹的讲述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人慢慢平心静气下来,去品读她所说的、所想的,然后细细揣摩一番之后便顿悟,其实人生可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嘛。

4月19日上午11点30分,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出现在书博会现场,畅谈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在访谈期间,于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梦的阐述非常到位,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于丹也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于丹还说,很多人说现在现实压力太大,梦想真奢侈,其实把梦想当奢侈品的人就会觉得梦越来越奢侈,因为关注现实越多,梦想的空间被挤压得越小。当一个人把梦想当成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梦想就能引领我们的现实。人其实最终害怕的是自己的经验,我们往往被自己的直接经验和他人的间接经验影响,以致太害怕这个社会的规则。这个时候能给自己充电的,有时候是那些曾经的梦想和未来的梦想。曾经的梦想会告诉我们青春是一种资本。你已经做过的事情告诉你,你还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而未来的梦想是生命的保鲜剂,一步一步走过去,你会觉得就像手电光一样,在心里也是一种能量。

在19日下午的读者大会上,于丹一袭亮红色套装更显风采。在莫言、汪国真等清一色男性嘉宾的衬托下,这位睿智优雅的女性學者无疑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在现场,于丹反复说到四个字:享受阅读。这不仅是她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是对广大读者的殷殷期望。当被问到幸福与阅读的关系时,于丹说,不管读什么书,喜欢就好,好好阅读,好好享受,过一个简单的人生。“幸福不是想着一定要读多少本书,如果我们每天问自己,我读完三本书或者十本书就幸福了吗,那我觉得我们就离幸福越来越远了。读书的数量与幸福的质量没有必然联系。”

8.读书心得:幸福是什么 篇八

一回到家,就是要交正在读四年级的侄子写几篇作文,其中有篇是读《幸福是什么》的文章后写一篇读后感。那篇文章写得很好,讲得是三个小伙子一起修好了村里的水井,智慧女神感谢并祝福他们幸福,然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即让他们各自探索,三年后再在井旁相遇。一个为人医生,为人治好疾病,一个做过各种工,到处帮助别人,最后一个种小麦食为村人提供粮食。三个人无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服务别人,利人利己,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幸福的。这固然真理,然而我相信幸福有更多的含义。

你幸福吗?对于我们现在来看,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和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就好。有人说:幸福就是牵着一双想牵的手,一起走过繁华喧嚣,一起守候寂寞孤独;就是陪着一个想陪的人,高兴时一起笑,伤悲时一起哭;就是拥有一颗想拥有的心,重复无聊的日子不乏味,做着相同的事情不枯燥。

我想说,若能停下那忙碌的脚步,好好打个电话回家,好好留个星期回家看看爸爸妈妈,这才是幸福的事情。

重阳节刚刚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学校过的,应该大家都没什么感觉吧。重阳节一大家上山祭祖的日子。重阳节在外,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种思家的感情?

上大二了的我们,不是为了做什么干部而忙碌,就是为了社团每日奔波,不是为了考各种证而“充实”日子,就是为了各种的利益而强求自己参加活动。有谁还会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想以后要走的路,有谁还会静下心来,好好地打打电话问候家人,有谁还会静下心来,静静地看一本书。

小小的事情就会铸成大大的幸福。我也深切知道,我们是那么地身不由己,很多事情又不得不我们这样地奔波努力,考证实习。是的,为以后,为将来,为家人。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百忙中,有那么地小空暇时间,把所有的事情抛开,好好地陪一下我们的爸妈,我们的最敬爱的家人。

上个星期我不舒服赶回家看病诊治,父母永远是那个最关心你的人,好好的照看你。也许距离很近的人也未发现,而却收到遥远父母那份牵肠挂肚的关心。我们寒窗苦读了十年又怎么样呢?你又给你的父母什么了。你有一直无时不刻地关心他们吗。我知道大家都爱刷微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一条:《长大了要为父母做的8件事》第1件: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 ;第2件: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第3件: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第4件:陪父母重游故地;第5件:与父母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第6件:经常给父母拍照;第7件:跟父亲做交心的沟通;第8件:带父母去旅行。

9.成功之路读书心得 篇九

国家之间存在着界限,但是人类精神和文化上的进步没有界限,所以对于国外优秀的精神之作,我们当代年轻人也应该认证拜读。我们坚持的观点应该是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促进个人的发展进步。

前几天读了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从中更多学习到得是中国式弘扬品德,提高内在修养的理念,但是这个周看拿破仑希尔的《成功之路》,我更能感觉到这个伟人编辑的书籍里所蕴藏的巨大的现实社会应用价值。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的是中国古老式的自我修养,那么《成功之路》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之路上一些成功人士的思想精华。一个注重内在的修养,一个注重外在“入市”的实用价值。

《成功之路》我刚读到第六章,已经深深的被里面蕴藏的巨大实用智慧所折服,这本书其实就是是拿破仑希尔先生的成功之路,他在励志学大师卡耐基先生的帮助下,实地拜访了那些深刻影响了这个时代的焦点人物,贝尔,爱迪生,美国总统罗斯福,钢铁大王卡耐基,汽车大王福特等,对导致他们成功的众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编辑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于那些曾经想拥有成功,但仍然处在平凡生活的人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如果你像我一样,仍然生活在平凡的世界,然而渴望着成功,请坚信《成功之路》上的一句名言“只要我们能够想象并且坚信的事情,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

10.谁偷走了孩子们读书的幸福 篇十

常言道:穷人没病就是福。自然,这“幸福”不会来源于疾病,而是来自于无须到学校上课。只要不必到校上课。哪怕遭点儿小病小灾也被视为一种幸福。由此不难看出,上学读书在一些孩子心目中已成了一种被逼无奈、极端痛苦甚至比疾病还可怕的事情。

上学读书,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上一代以至上上代人的眼中,曾经是多么令人神往、叫人眼馋的事情。记得在小说《高玉宝》中,曾有专门的一章“我要读书”,记述了主人公在看到许多同龄的孩子走进学堂而自己被挡在校门之外时的那种欣羡加嫉妒的复杂心情。可如今竟出现了不少以逃离课堂为“幸福”的孩子——想想这帮孩子真的是有些“人心不古”的意思了。究竟是我們的孩子决心弃绝巧智。远离知识文化而去,还是我们的学校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甚至成了孩子们恐怖的渊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其实,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学、读书、探求未知世界的奥秘应当说是每个孩子最为热切的梦想。想想童稚时代缠绕于父母膝下逼着你讲故事、向你打破沙锅问到底地追问一个个“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那种旺盛的求知欲甚至完全超过了每一个成年人。可就在他们走进学校的大门之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一下子变得视求学为畏途,甚至想方设法逃学、旷课,看学校若地狱,视老师如寇仇呢?

只要去看一看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查访一下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去掂量掂量我们孩子的书包,去计算一下学生的在校时间,去问一问孩子们每天需要完成的作业量……你大概就很容易明白上述问题了。

曾经有人用“起得比鸡都早,睡得比狗还迟”来形容我们教师的劳累。其实,孩子们与教师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教师承受的只有来自校方的压力,而孩子们却要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双重夹击。君不见广大的城市乡村,多少孩子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上学放学从来都是“两头茫茫皆不见”;多少孩子从无双休日、寒暑假甚至被克扣了无数的睡眠时间,多少学校一个月只给学生半天所谓的“月假”,用以回家补给粮饷盘缠;多少孩子在校期间受到的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吃进去的都是“罐装食品”,很难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多少孩子被逼着参加不感兴趣的“兴趣班”、毫无特长的“特长班”。只为了中考高考能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分;多少孩子在校遭老师奚落,在家遭家长痛“扁”,只因难以迭到他们那过高的期望值;多少孩子累垮了身体,熬坏了双眼,使得“近世进士尽是近视”成了可怕的现实……请问。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弦子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只有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们才会觉得“有病就是福”,因为得了病才会受到家长的关照与呵护。才能赚得一点可怜的休息时间!

教育界的一些头面人物(甚至一些海归人士)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为我们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上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可有多少人想到过这背后的巨大成本。想到孩子们为此付出精神和肉体上的煎熬?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名记者对一位国际少年钢琴大赛获奖者的采访。这位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少年在回答记者关于她平时练琴的感受时,她突然忿忿地指着面前的钢琴说:“有时我真恨不得砸了它!”这可是受过多年音乐熏陶的孩子啊。而那些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题海里的孩子对他们的功课、时他们的学校又套有何感想?自然,他们不会“砸”了学校。但“惹不起躲得起”吧?逃离也就成了最好的方式了。

11.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 篇十一

一、享受付出

平日里我们陀螺似的度日:找个别学生谈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开会,和家长见面,期末质量调研。全身每一个细胞都紧张,饭吃不香,觉睡不着,心理疲劳,幸福指数降到了最低点。而事物是辨证的统一,仔细想想,身为教师在辛苦之余还是有很多的甜蜜。

幸福来自教师的付出。当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在你的耐心教育和鼓励下取得很大的进步时,那时候,你心底的喜悦会油然而生,洋溢全身,那是一种外人所体会不到的幸福。正如陶行知所说;“看学生天天成长,从没有知识变成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而生枝叶,看它开花、看它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真诚的回报。要做一个快乐的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当作职业,当作事业,更要当作一种乐趣,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励自己,感染学生,去热爱工作。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由于忙于学校的教导处的事务,往年都是教一个班的数学,今年我自己要求教两个班,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想不开,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觉得并不辛苦,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学生喜欢上我的的课,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辛勤的付出,换回来的是学生对你的爱,我的第一届毕业生经常会打电话给我,每到节日的时候发信息给我,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一群孩子相约来我家聚聚,就在前一个星期,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期中考结束,就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来看你,郑元茹发信息告诉我这次期中考试全段第一,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二、享受阅读和反思

把教学工作看作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会厌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求知就在我们生活中。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文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作是人生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必要元素,在他看来,阅读是人生的必要,一个人能否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的生活,都决定于他是否能够阅读。李镇西老师在作为校长继续当着班主任的时候,坚持每天在写班主任日记,有人问他这么忙,靠什么毅力坚持下来,李老师回答这不需要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这种需要变成习惯,就像每天再忙也要刷牙洗脸一样,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也就是我用这种方式作为表达着我的教育情怀。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自己这一点做得还很不够,应该像李老师一样坚持记录反思,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的幸福。

三、享受生活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休闲的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现代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都被放在了压倒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了巨大的教学压力,评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幻化出无数繁重而琐细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那么此时,如何把偷去的幸福找回来呢?不管是暑假,还是寒假,甚至是周末,我们可以享受休闲,比如买些喜欢的书,和家人、朋友一起聚会,旅游,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分出相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都有益教师的身心健康,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12.读书心得——阳光心态 幸福人生 篇十二

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小学 杨其兰(女)电话 *** 今年暑假,在学校工会的组织下,我有幸读了《阳光女性》和《牵手幸福Ⅱ》这两本书,使我颇有感触。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一种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了我们很强的正能量,让我们对幸福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什么是幸福?幸福,没有固定的标准。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可幸福在哪里呢?它不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它只是我们心里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情怀,蕴藏于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每个角落,蕴藏于我们心中,阳光心态让我们努力去拥抱爱,让我们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阳光心态就是通往幸福的桥梁。心态好了,幸福指数也就上升了。有人说,心中有爱的人才能不忧不惧,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阳光心态!“做一个幸福的人”是我们很多人一直以来的追求。幸福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每个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从本质上来讲幸福与金钱、权势、相貌、地位等无关,而是在既定的条件下,由每个人的心态决定的。假如我们的心灵多一份阳光,我们的幸福感便会增强一分。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我们该如何培养阳光心态,不断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我们的心态,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第一、自信。自信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如果我们足够的自信,让阳光心态成为自己的“标签”,做好自己的事,做真实的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那么,我们的脸上必定能洒满阳光,内心也必定会更加快乐。

第二,不盲目攀比,学会知足。盲目攀比使人的心理无法趋于常态,它就像一把利剑,刺向自己心灵的深处,对己对人都是十分不利的,最终受到伤害的是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幸福的女人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而不幸福的女人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要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条件不同,能力不同,我们不应该跟别人比,而应该跟自己比。比较的结果不是要达到全世界的最好,而是要达到自己的最好。

知足并不是让我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在既定的环境下,改变我们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去追求更高的生活。人的欲望是无止限,而过度的欲望会增添不必要的烦恼。比如,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工作不够好、房子不够大、孩子不够优秀、生活不够富裕等问题困扰着,使自己快乐不起来,减少了幸福感。细细想来,假如我们少一些攀比之心和过度欲望,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有工作,能够丰衣足食;我们有温暖的家,不用露宿街头;我们有健康快乐的孩子,可享天伦之乐;我们有健在的父母,没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们岂不是很富有、很幸福吗?

第三、换位思考,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以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处身设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原本很不高兴的事,也就变得没有那么糟糕了。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然而只有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多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自己心中也会充满阳光。在生活中,当出现矛盾时,我们要多理解与包容,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多一份耐心细致的解释,去消除别人的不满,化解工作中的小矛盾。当遭遇挫折时,不妨化消极为希望,阳光就会向你微笑。当我们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来很美好,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第四、与心态好的人做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与心态好的人做朋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好,这也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态好的人,他周围都是正能量,能给别人、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主动接触心态好的人,不但对于自己修身养性有益,而且对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也是大有好处的。

第五、多阅读积极上进的书籍。积极上进的书籍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修养,修身养性,提高我们的素质,改变影响我们心情的想法或看法,同时也会改变我们处理一些事情的方法或方式,改变我们对某些人的看法,心里充满阳光,从而心态积极而上进,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比较有涵养,也会提高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

第六、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它不只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真诚,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需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老师的教育之情、领导的关怀之情、国家的培育之情。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我们的回报并不局限于对我们施恩的某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感恩,如将盲人道路上的障碍物清除,就会少一个盲人跌倒;我们的一份圆梦助学行为,便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在灾难面前,我们的一件衣物就会温暖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我们只是出了一份绵薄之力、做了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许是对别人的莫大帮助。这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行为,给别人带来帮助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快乐和幸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最后,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次。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体现并不局限于发明创造、理论研究和飞机大炮的创造等方面,而是在某一阶段对自己的一种超越。它可以是小时候,我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攻克一道奥数题,自己的那份喜悦和自豪,其实可以认为这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者将自己工作的一些感悟写成论文获奖的时候,在心中的那份小激动和成就感,谁能说那不是一种幸福呢!

13.《自定义的幸福》读书心得 篇十三

阅读了《自定义的幸福》都想幸运拥有福气的那个人,幸福的判定标准又是参差不齐,可能我会觉得幸福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和谐有家的感觉,住有遮瓦,乐有相伴,闲有爱好!当然,在这个飞速的经济社会,又有几人去关注那惊鸿一瞥的一刹那,都热衷于快餐式,甚至感情,家庭都快餐了!

五十岁来哒一半的.我们,可以脑海一片空白,也可任思绪天马行空,一心追求属于我们幸福,脚步缓一缓,纵然感受不到幸福的给力,也不必去伤怀它的迟到,哪怕在片刻间稍纵其逝,或者不幸就在下一刻悄然而至,最终还是去坦然面对,人的生死轮回,喜怒哀乐,都有其自然规律,

14.做幸福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四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是否感受过来自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在读过了王三阳的名为《做幸福的老师》这一教育专著后,让我的心为之一震,教师也可以幸福吗?,一个个疑问在心头盘旋。我们曾经为琐碎繁杂的工作困扰,而忽略了幸福的感觉。然而,教育,应该属于幸福,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现在我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本《做幸福的老师》一书,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王三阳,1984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以来,高度关注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生命质量问题,并作过深度思考。应广大教师的要求,作者将原讲稿扩充升华。形成此书,就怎样减轻教师负担、改变教师生存状态、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做个幸福的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改变教师生存状态、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书!

文中每个故事都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读来心情时而沉重时而喜悦。我知道,要成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师,还任重而道远。其实,不管是称呼学生的姓名,还是学会微笑教学,学会欣赏,教学相长……归根到底,都是用我们真挚的爱来“换”作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的确,教师职业的辛劳、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幼儿,只有教师幸福,幼儿才会感到幸福。要对自己合理定位,不断的实现自我价值,是人前进的不竭“内驱力”。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

上一篇:买房贷款收入证明范本下一篇:语文试讲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