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2024-12-1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一

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

一、正比例

路程÷时间=速度(商一定,或理解为不变)

1.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比值(商)一定。(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也就是,1小时的时间要对应1小时行的路程)

3.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正比例关系。

二、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积一定,或理解为不变)

1.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乘积一定。(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也就是,一元单价的物品要对应一元单价的物品数量)

3.所以它们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

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二

第1课时 比例尺(1)

【教学内容】

比例尺(1)(教材第53页内容)。【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准备】

投影仪,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机器零件纸,北京的平面图。

【情景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1.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把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 =比例尺)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1∶100000000。

(3)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指名说一说:“1”表示图上距离,“100000000”表示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cm。

教师说明: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4)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

。适时讲解: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线段的长度1cm是图上距离,50km是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距离1cm代表着实际距离是50km。

(5)教师用投影出示图纸。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2∶1表示什么? 指名汇报: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

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教学例1。

(1)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1。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什么是比例尺? 教师指名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2)巩固应用。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检查。答案:教材53页“做一做”:2cm∶5mm=20mm∶5mm=4∶1 【课堂作业】

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1题。答案:

第1题:把数值比例尺改为线段比例尺,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中,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即30000000cm=300km,所以应填30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比例尺(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

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了比例尺有关的事,而且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兴趣极高。

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三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 )个。

A. 2 B. 4 C. 6 D. 8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 增加100倍 B. 减少100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4. 3.999保留两位小数是( )。

A. 3.99 B. 4.0 C. 4.00 D. 3.90

5.大于0而小于1的数( )。

4.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四

反思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它是在学生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旧引新,做好充分的迁移准备,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数量分析。

[2]抓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提高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精讲多练,有层次。

[4]联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学好百分数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了选择题,检验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6]学生的错例能够即使的反馈探索并纠正,如果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讨论,探索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效果会更好些。

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要改进的地方有:

1、讲授新课时,先让学生去讨论问题所表示的含义,再和同桌或四人小组画图研究解决问题方法,再让学生尝试解答,注意发掘有创造性解法。

2、解答后再由学生代表展示、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交流,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3、对于有创造性解法,给予表扬、鼓励。

4、出示一些一题多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辨别能力。这样训练可能效果更棒!

反思三

折扣教学反思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展示”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还有在拓展环节中,出示有关“商家到底是亏还是挣?或是不亏不挣?”这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再给予评价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2011年3月20日

反思四

纳税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前,先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关纳税的知识。上课伊始,让学生说说有关纳税的知识,但学生知道的却非常少,只知道有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我想这和我们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学生只能了解到这些知识。

但在学习例题时,多数学生都能理解题目的要求,并能正确进行解答。但有个别学生对此题目还是有些晕,不明白上交5%的营业税是什么意思?我就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纳税的知识,让学生理解5%的营业税就是营业额的5%要用来上交给国家,以支持国家的建设,纳税后剩下的营业额就是税后的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地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11年3月25日

反思五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例题上学期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已经有了,这儿只是拓展到了百分数,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中都没有多大的困难。只想简单谈几点——

一:有必要补充几道含有百分数的方程让学生学习解此类方程。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转化,是化分数算还是化小数算。昨天参加教材培训时,实小的尹主任提醒——此处可以让学生明白“通常化小数计算”,但是我在教学时常说的一句是“大家灵活计算,只要算得快就行”。二: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是比较烦的,基本上化成小数计算,像今天的两步两问的方程,在求单位“1”的量时要用到小数除法,再求另一个量时,要用到小数乘法,而且大都是含有小数部分的两位小数。因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多给些时间让学生计算,题目少而精,我今天的补充的题目好像多了些,学生计算紧张,其实今天的题型是很简单的,只有两种(如练一练二题)。

三:是关于本例题的线段图的作用——教参云“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我想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对于这题的数量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因而我觉得这个地方的线段图价值不是太大的,完全可以综合题意轻易地得出数量关系式来。至于表示女生的80%x,前面的例题已经有这样的分析了,学生是掌握的,应该没有必要为了表示女生的而要画线段图来理解,要画也是前节课的知识。

四:是觉得本单元的一些例题由于简单,因而课堂上显得有些空洞,总觉得有些例题可以合起来教学,比如例4和例5就可以,或者把例5作为例4后练习三习题的一个部分,用半练习半例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总之,觉得像例5这样的题型,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基础,已经没有必要再用例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了。

2011年3月31日

反思六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那么这节课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新知识的起点又在哪儿呢?细读例题我设计了两个基础训练:一是找单位“1”和说数量关系,二是把例题改成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新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例题的学习围绕“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展开。

2、三组对比练习,第一组和、差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第二组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对比,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第三次对比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倍数、分数、百分数,它们在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

5.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五

新竹镇中心学校 吴奇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⑴ 3:5和18:30 ⑵ 0.4:0.2和1.8:0.9 51⑶ :和7.5:3 ⑷ 2:8 和9:27 84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两个三角形)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写出比例。

3:6=2:4 2:4=3:6 3:2=6:4 2:3=4:6

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学生尝试给3:6=2:4的各部分起名。

师介绍: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3 : 6 = 2 : 4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2= 64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 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分组进行,自主观察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3、提问:在其它的比例里,是不是也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样的规律呢?(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那么ad=bc

5、分数形式的比例

32=,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64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板书: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试一试”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做“练一练”(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 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5:3=():4 12:()=():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3.做练习十第1.2题

五、作业 基础训练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 6 = 2 : 4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6.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六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敌国孤女,就像一位慈父。 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

D、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至仁至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

E、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

7.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七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gdíguàn gàixùn sèyáng yìshōu liǎn

()()()()()méiguīshí dèngxīxiàoguò lǜtián jìng

()()()()()

zhànlándù juāntúnbùshí sǔndēng zhǎn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字

美妙绝()前()后继()()玉砌风刀()()银()素()风卷()云神()气()雪()云光()大无朋蔚为()().

()()多端()而不舍.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

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写出一句描写长江的诗:()

2、(夕阳)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的弹跳,再以一个()、()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

3、《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写海上景观的,写了烟台海冬日的(),春日的(),夏日的(),秋日的()。

4、烟台的海是(),是(),是()。()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活剧。

5、小山似的的涌浪像(),从北边的天际()、()地扑向堤岸,溅起()的浪花,发出()的轰响,有时竟把()掀到()。

6、《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他是著名的(),代表作有()。本文是一篇(),按()的顺序分别写了(),(),(),(),()等地方,其中详写的是()和(),这两处的特点分别是()、()。

8.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能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习检测纸当堂达标纸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检测是否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解比例?应用什么知识解比例?

2、8:2=24:(     )15 =45 这两个比例怎样解?

说说你的想法。

3、比例的解怎样进行检验?

请对上面的两个比例进行检验。

合作探究

探讨例5给我们的启示

(1)、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什么是不变的?根据什么列的比例?小组探讨,集体汇报。

指出:图形放大是根据一定的比例放大的,其原来长与后来长的比的比值、原来宽与后来宽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

(2)检验。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3)那么还可以怎样列比例式?这样列的想法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列出不同的比例式,并解比例、检验。

汇报这样列的想法。小结:两组量之间成比例关系,这样的比例式可以列成不同的形式,并具有自己的意义。学习中我们要多总结经验,并试着对自己的假设作出判断。

合作解决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解法。

完成试一试,并自觉进行检验。

小组合作,研究形如2.4:3=χ8 的解法。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就这个比例的内外项的确定、比例求解的依据、以及怎样进行检验等方面进行。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练一练。分组练习,全班交流。

小结: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我们要先确定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避免这些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看课本47页第6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小组合作解决这样的问题,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释。

探究列比例的依据。在这样的题中,是哪些组的比的比值相等?怎样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比例式?又如何进行检验?

(2)还能列出哪些不同的比例式?每个式中又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3)小结。

5、探究思考题的解法。

小组合作解决。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当堂达标检测。

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下面的比例(第2题请检验)

1220 =x5 0.1:0.01=100:xx:512 =60:10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①3和7的比等于72和X的比。

②一个数和0.4的比等于12.5和20的比。

③两个外项是10和6,两个内项是x和12。

3、拓展。

(1)、下面的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25,请填空。

20:()=():20():8=8:()

(2)、已知a:b=e:f,现在将a扩大2倍,b缩小到原来的12 ,e不变,f应

9.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设计 篇九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一个数由10个百万,8个千万,10个1组成,这个数是( )。

2、3.1÷0.7 = 4…… ( )。

3、2.05千米=( )千米( )米。

4、一幅地图上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这

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5、- =2.5=( )∶4。

6、把2.5∶1 化成最简比是( )。

7、如果数a和数b的最小公倍数是ab,那么数a和数b ( )。

8、一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4∶3,已知长是2分米,宽是( )分米。

9、甲数是乙数的120%,乙数比甲数少 - 。

10、完成一项工作,甲用 小时,乙用 小时,甲与乙的效率比是( )。

二、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若a×b×c=1,那么a、b、c 互为倒数。( )

2、一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3、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 )

4、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也可列式为: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 )

三、选择(每题2分,共8分)

1、一个数(0除外)除以 ,即把这个数( )。

a、缩小3倍 b、扩大3倍

2、数a的20%与数b的 相等,则( )。

a、数a等于数b b、数a大于数b c、数a小于数b

3、一长为7分米,宽为5分米的铁片, 最多能剪出( )

直径为2分米的圆形铁片。

a、11个 b、6个

4、一种商品,降价20%,又提高原价的20%后,商品的价格( )。

10.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1、巩固汉语拼音;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会用汉语拼音和部首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词典。(基础知识方面)

2、阅读有浓厚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十二册指定背诵的课文,默写十一、二册指定的诗词;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方面)

3、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从字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习作方面)

4、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体现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口语交际方面)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

二、复习要求

本学期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教材版本新,教学时间紧,因而,总复习要体现省时高效的特点,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平时的教学工作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找准薄弱。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这样的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习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习,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2、善于归类。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3、注重运用。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 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三、复习时间

七周四、复习内容及策略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习时间:两周)

一、汉语拼音(复习时间:两天)

1、复习建议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复习一些主要的拼写规则。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读准轻声音和儿化音等。

(3)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是复习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多音字一般都是多义字,所以要先看它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再确定它的读音。如:“这种方便面很便宜。”这句话中的两个“便”的读音不同,意

2、复习要点

能背诵并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翘舌音、后鼻音、轻声音和儿化音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主要题型

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字母顺序;填写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看拼音写词语(限11、12册词语);看拼音写出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带点字选择声母或韵母等。(典型题例略)

二、字词(复习时间:四天)

1、复习要点

(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较强的识字能力;

(2)巩固掌握本册所学过的汉字,(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会读、会写、会组词;

(3)学会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辩析词语、运用词语;

(4)能分类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5)熟练掌握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等。

2、主要题型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选择正确的字义;

(4)改正错别字;

(5)照样子写词语(ABAB、AABB);

(6)根据意思写词语;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8)词语搭配;

(9)用词造句;

(10)按要求写成语。

3、知识归类及典型题例

(1)改错别字方面:将自己本学期以来写过的错别字找出来,汇成错别字库,全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的改错练习;

(2)词语积累方面:(以成语的积累为主)

分类整理积累的成语:

从内容上:历史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描写自然景物的;形容色彩繁多的;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表示速度快的;表示心情的;描写外貌的;形容学习刻苦的;形容注意力集中的;描写友情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

从形式上:AABB式的;ABAB式的;含反义词的成语;含近义词的成语;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带有数字的成语„„

从感情色彩上:分清成语的褒贬色彩。

(3)词语运用方面:词语复习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对常用词语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运用。

三、句子(复习时间:四天)

1、复习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

2、主要题型

(1)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按要求写句子;

(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5)修改病句。

3、知识归类

(1)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假设关系:如果„„就„„ 要是„„就„„ 即使„„也„„ 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可是„„ 然而„„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仅„„还„„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因此„„ „„由于„„ 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是„„还是„„

取舍关系: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夏天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子的分类整理: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4)句式的分类整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5)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罗嗦、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序颠倒、指代不清等。

4、综合应用题例

(1)结合课文拓展

(2)结合生活运用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

·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父亲笑了,母亲哭了。父亲笑了,是因为这么读: __ ______________。母亲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

·将下面这个句子改为礼貌用语:喂,走开点,我要过去。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坚持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和“能使柳州变得更美丽”连成三个不同的句子。

·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几条格言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心写下来,希望你永远铭记。第二部分:阅读(复习时间:一周)

一、复习要点

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主要指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和感情色彩;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⑵学会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特别要能区别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句、分号与句号的不同之处;

⑷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主要题型

(1)按原文填空或默写某段落(12册教材课后要求背、默的内容,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

(2)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5)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6)能给句子或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三、复习策略

1、课内阅读(重在积累及方法的习得)

(1)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必须人人过关。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文和12册要求背诵的精彩句段以及“读读背背”中的内容,自主检查,拾遗补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同时让学生挑出易错字、重点词语等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说说课文中下列人物的特点,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莫泊桑、孔子、詹天佑、霍金、鲁滨逊、钱学森、肖帮、郑成功、蔺相如„„

(2)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

·仔细阅读这段话,谈谈你对以下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这句话?(渗透“抓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全文中心理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理解、反复朗读”等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下面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渗透“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近反义词换词、词语拆并法、字理分析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渗透“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问题答案归纳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等方法。)

·读了这篇短文或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内容具体谈:全文中心、主要人物品质、主要事情所蕴含的道理)

·试着给短文起一个喜欢的题目。(渗透拟题目的方法)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或短句作题目:《学会合作》《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莫泊桑拜师》《鲁滨漂流记》《三打白骨精》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学与问》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广玉兰》

2、课外阅读(重在方法的运用)

把学生人手一本的课外阅读教材当成阅读训练读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出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用横线或波浪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仿写句子;结合实际理解句子含义或自己的感受;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出题,也可以自己独立出题,再把所有题目综合在一起,形成题库,每天抽一套题全班进行训练。相信在短时间内,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一定会提高。

第三部分:习作(复习时间:一周)

一、复习要点

⑴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⑵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⑶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⑸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对苏教版五、六年级的二十八篇习作进行归类

第一类:记实作文

写一位自己教过的老师;写一种动物;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写一篇参观、游览记;我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习作;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爱;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一位名人;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童年趣事;一件往事;写一篇读书笔记;成长的烦恼。

第二类: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写故事;写一篇想象习作

第三类:应用文

学习修改习作;按照新闻报道的写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记一次实验;调查统计谈感受;给老师的一封信;

三、复习重点

从以上三大类习作内容来看,基本属于话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且基本囊括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复习基本以这些习作内容为主。重点确定为三点:

1、拟题;

2、选材;

3、表达。

四、复习策略

(一)拟题

给每一次习作拟一个喜欢的题目。(可结合自己写过的习作,好的题目保留,认为不满意的重新起一个)

拟题方法:

1、巧妙的改用和引用名言、俗语、成语。

2、新颖别致,能吸引人,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3、模仿教材中课题的拟题方法(见阅读部分)。

(二)选材及构思

1、记实作文选材原则:真实精辟,小巧新颖。

复习要点:

(1)用心体验,重视自我的真实感受,有独到见解。

(2)细致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择新的角度来写。

(3)以小见大,选择小巧精致的“点”,忌选多全大圆的“线”。

题例:看着以下这些作文题,根据以上的三点提示,想想可以选什么素材来写?

《暑假趣闻》《雨中》《中秋之夜》《校园新事》《我忘不了他》《他进步了》《友谊》《温暖》 《瞧,我们这一家》《节日的大街》《家乡的×××》《×××游记》《我爱×××》„„

小提示:尽量用上你平时写过的习作素材。

2、想象作文选材原则:情节丰富,生动形象;依托现实,大胆合理。

复习要点:

(1)给材料想象作文:充分发挥想象,使题目中的文字、图画材料变成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情节丰富的故事。

(2)无材料想象作文:想象要大胆,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

3、应用文选材原则:内容真实、注重实用

主要内容:书信、说明书、建议书、读后感、调查报告等

复习要点:

(1)书信:要传递有用的、收信人很想知道的信息,内容既要具体真实,又要简明扼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书信的交流沟通作用。

(2)读(观)后感:紧紧围绕原文或影视中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三)表达

对学生提出表达要求即可,不必将所有题目写成文,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1、记实作文表达原则:具体自然、追求个性

指导要点:

(1)在表达时,要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得清楚、具体。

(2)努力接近口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求高超的技巧,而重在求“真”,求个性。

2、想象作文指导要点:学会使用时空转换法、角色错位法,拓宽思维的空间。

3、应用文指导要点:

(1)书信:

1、格式要正确。称呼、正文、祝愿、署名、时间一样不能少。

2、内容具体简明,感情真挚,语气恰当。

3、称谓得当。

(2)读(观)后感:处理读(观)和“感”的关系。读(观)是“感”的基础,“感”是读(观)的结果,因而,要把“读”和“感”相结合,更要侧重于对“感受”的详细论述。

第四部分:自我检测(复习时间:七天)

通过本校总复习系列训练题,并精选本市部分名校往年小学毕业水平真题测试卷作为第二轮的自我检测。检测原则是宁缺勿滥,重在精选,选取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和新课标要求的试题,通过认真研习这些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查漏补缺,同时通过真题训练及时了解命题动态和趋势。

第五部分:实战演习(复习时间:七天)

上一篇:第十五小学2011年暑期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下一篇:农民人才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