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共10篇)(共10篇)
1.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 篇一
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跳
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对两岁左右的孩子要求是能离地跳走。但自闭症孩子由于其神经发育的影响、大肌肉发育的影响以及心理的恐惧,学会简单的跳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对很多困难的克服。但一旦学会了跳,他们就会非常的高兴,身心发展也会突飞猛进。
以自闭症孩子瑞瑞为例。
跳是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它能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孩子在第二系统指挥下做跳的动作,能锻炼其脑神经、机体神经,促进神经纤维的增多、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促进大脑、脑干、小脑的发展。
孩子在克服自身体重跳起来时,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都要参加运动,所以,这一动作的完成对身体各部分大肌肉群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在跳跃时,心跳加速,适当的跳跃锻炼,可提高孩子的心脏功能;孩子跳跃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适当的跳跃锻炼还可以防止肥胖,瑞瑞很喜欢吃,所以跳跃对他大有帮助。
自闭症孩子学会了跳,就能产生愉快的情绪,培养孩子自信、勇敢、进取的精神。
瑞瑞刚学跳时是跳蹦床,但他对蹦床也不感兴趣,站在上面不动或者只是轻轻的跳几下,如果强迫他跳,他就会大声哭泣,一点也不配合。后来根据瑞瑞喜欢零食的特点,以零食作为增强物,诱使他跳,在零食的引诱下,瑞瑞在蹦床上开始了离地弹跳。
在逐渐增强训练难度时,便要求他跳彩虹圈,并且发出指令“蹲下,跳”,在老师的辅助下,让其感受跳的步骤,同时增强指令意识。
但练习跳很枯燥,瑞瑞是一个喜欢玩的孩子。在发现他喜欢玩滑梯的基础上,便以滑梯作为增强物,要求他在跳了之后才能玩滑梯,这个方法很管用,瑞瑞也乐于接受,而且每次练习都会“格格”的笑。这样不仅增强了他训练的积极性,也增进了他身心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瑞瑞已经能原地起跳,而且开朗了不少,在我们康复中心中的笑容也增多,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哭闹。
学会起跳后,瑞瑞现在的自信心增强了不少,而且开始变的勇敢,能够自己玩滑板游戏。以前他对荡秋千很恐惧,但现在已经能够接受康复中心的秋千,进步很大。
由此可见跳跃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改善其大肌肉群,还能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统合,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变的更加勇敢、自信、进取。
2.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 篇二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该理念倡导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教师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大量的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活动。由此可见, “活动”教学依然是解决低年段英语课堂学习困境的最佳途径之一。笔者尝试以“感统”训练方法作为“活动”教学的具体切入点和实验平台, 开展应用研究。
1“感统”训练方法理论的认识
(1) “感统”就是“感觉统合”的简称。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 (J.Ayres) 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低年段英语教学, 包括“听、说、读”等都要求教师的课堂组织提供更多的“直观体验”, 这与“感统”获得感觉信息的“途径”是一致的, 进一步证明“直观体验”教学手段可依据各种感觉信息进行开发应用。
(2) “感统”训练方法:该训练方法最初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指依靠工具及各种有趣味性的活动, 调整孩子 (年龄段在0~12岁为宜) 的注意力, 提高记忆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2“感统”训练方法的课堂应用方向
笔者经过查找研究大量的理论书籍, 并到开展此项目的有关学校实地考察学习, 发现有三个不同的地方:一是感统训练原本更多应用于医学上针对有“缺陷”的孩子, 是一种以“治疗”为目标的工具;二是“感统”训练比较集中依靠专业的工具 (玩具) 。而笔者结合课堂学习的需要, 更多借助的是吸引学生参与的一些游戏活动;三是学校更多地把感统训练的目标定位在丰富孩子的课娱活动上。这与笔者的研究思路有所不同。笔者把研究阵地“移植”到课堂, 把研究目标定位为如何把感统训练方法与课堂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在新的活动形式中, 达到调整孩子注意力、提高记忆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三大目标。
3“感统”训练方法在低年段英语课堂的实践应用意义
目前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涌现出很多的做法和“模式”, 课堂也呈现一片“热闹”的景像。但在“热闹”背后, 课堂活动如何有效开展, 避免“一刀切”, 避免只为增加课堂气氛而开展活动?如何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活动, 关注活动的实效性、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使活动发挥其多方面的教学功能?这些问题都可以结合“感统”训练而得到解决。具体到低年段的英语口语课堂学习, 因学生年龄特点而造成的课堂纪律因素、因学生认知特点而造成的课堂执行因素、因教材知识点的要求而带来的课堂组织形式等等, 这些都决定了低年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更显其独特性和意义。
而应用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感统”理论, 把感统训练方法与课堂活动结合运用。从感统训练的作用分析, 它提供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平台, 使学生能遵循正确科学的语言学习规律学习。只要借鉴感统训练的方法, 形成课堂活动的新形式, 就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习得。同时, 感统训练方法也很有趣味性, 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 使课堂纪律有序, 使课堂活动能真正有效开展。
4“感统”训练方法的课堂实施策略
传统意义上的“感统”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形式, 也有不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在课堂中侧重于把各种训练方法与课堂的“听”“说”“读”等形式进合筛选、整合, 形成在课堂上能应用的新的教学活动方式。
(1) 把“感统”训练方法与“听”整合
“感统”训练方法例子:“找手机”
它是“感统”训练其中一种方法。游戏的安排是让孩子先熟悉两种手机铃声, 然后将手机藏在某个地方 (注意要保证孩子能够听得见) 。藏好以后, 开始拨打手机号码, 手机响了, 让孩子辨别这是谁的手机在响?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听觉识别能力, 培养听觉注意能力。
笔者以这个游戏的元素——“声音”为切入点, 结合课堂教学需要, 开发了以下的活动:
(1) 寻找“音源”:课堂上, 教师结合单词的学习, 让一个 (或多个) 学生站在讲台上, 背对其他学生, 然后让某一个学生用自己真实的声音 (或假装其它声音) 反复读单词, 让讲台上的学生猜是谁?这样的游戏既可以达到感统训练的目的, 同时又易于操作,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学习和巩固单词。
(2) 调整“音量”:低年段的孩子因年龄特点的客观原因, 往往课堂上很难自律, 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神。教师又要组织课堂, 又要调整纪律, 往往不能兼顾。笔者尝试利用声音的高低, 来调控课堂的组织, 效果理想。主要做法是:当学生从刚开始上课时的高涨情绪中逐渐疲劳时, 教师不是试图加大音量去“唤醒”学生,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把声音尽量降低。当然, 这要事先跟学生说明, 比赛看谁最快听到老师说的内容。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集中精神, 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2) 把“感统”训练方法与“说”整合
“感统”训练方法例子:“奇妙的声音”。这是“感统”训练其中一种方法。原来的目的是通过录制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感受, 并从中发展听觉。
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录音笔, 录下师生的话, 然后放给孩子听, 引发孩子的兴趣。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 感受录音的奇妙, 倾听自己的声音, 能重复师生所说的单词或句子, 能进一步帮助初学英语的孩子“纠音”。实际操作过程中, 发觉学生在辨别和欣赏“音质”的过程中, 兴趣很高, 语言习得的速度也相比以往加快。
“感统”训练方法例子:节奏活动。“感统”训练方法提倡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节奏感是训练孩子协调性、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3) 语言学习围绕“节奏”进行创新, 会衍生出更丰富、更具成效的活动形式。如:
(1) 分节奏学诗。英语教材编排了很多英语小诗, 虽然简短, 但学生学习还是需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与小诗学习的原意相悖了。但如果根据不同诗的内容, 按不同的音乐节奏划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减少很多困难。
(2) 以节奏学单词句子。英语强调多“说”。而在课堂上往往会变成“机械重复说”。这样学生又疲劳、又厌倦, 激发不起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实践中, 尝试加入“节奏”的元素。例如让学生先听老师的拍子, 按拍子的节奏说单词, 时快时慢。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 又能在强烈的节奏感中强化记忆。又如, 一个句子的难说部分, 加上“重音”或“停顿”, 其实也是节奏变换的一种方式, 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前庭平衡失调的感统训练方法 篇三
1、滑板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动作不协调等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本体感机能、触觉敏感或迟钝。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与滑板上,挺胸抬头,并拢双脚,从大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
上这样来回滑行数十趟。这种滑板游戏有助于大脑机能协调发展。
2、吊缆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视觉协调障碍的儿童。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视觉协调等。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于吊缆上,训练师将其前后、左右晃动。孩子对这种游戏适宜
过后进行旋转运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反应而定。
3、蹦蹦床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身体不协调等。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感.本体感觉.手眼协调机能。
训练方法:训练师或家长握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蹦蹦床上跳跃起来,跳的同时配合着口令.音乐,增加孩子跳跃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跳跃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比如,跳跃+接球,跳跃+投球入网。训练师或家长应当配合表情或形体奖励,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4、走线游戏
适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者。训练目标:调整平衡觉.本体感觉等。
训练方法:在地上划一条直线或波浪型曲线,让孩子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跟,双臂向两侧伸直,抬头看前方。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小方法
如果小孩的感觉统合失调,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不健康。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感统能力的训练。多做这些训练可以使小孩左右脑平衡发展。以下几点感统训练方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家中就可以做,简单易行,写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交流学习。
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提升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训练方法 篇四
文/楊宗仁(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一般而言,幼兒的核心技能約在兩歲以前就發展出來了。但許多自閉症兒童即使發展出口語能力,也不一定精熟這些技能,他們還需要特別的訓練。訓練的重點有三:第一是注意力,第二是模仿能力,第三是自我行為的組織與管理。
對於中低功能的自閉症兒童,要先由成人進行核心技能的訓練,然後再類化至普通同儕;對於較高功能的自閉症兒童,則可經由普通同儕直接訓練。
1.注意力的訓練項目:
社會性注意力:即給予兒童引導時,他會注意你或物品,如叫他的名字時會抬頭看人。
訓練時,可在孩子玩有趣的玩具時,叫他的名字,如果他不理你,可以拿起他正在玩的玩具,放在他的眼前,再逐漸的將玩具移動到你臉前,讓他注意你。你也可以將你的手指放在孩子的眼前,然後將手指移到你要他看的有趣物品上,再說「看」;也可以使用雷射指示筆,引導兒童注意看雷射光指向的物品。
再進階一點的,可以玩藏東西的遊戲,如將玩具汽車藏在手帕底下,然後問:「汽車在哪裡?」讓孩子將物品拿給你。總之,以各種有趣的活動,吸引孩子去注意周遭的人事物。
2.互動性注意力:
兒童會反覆進行某些行為,維持與他人互動的注意力,如輪流與人堆積木。
訓練時,可以與兒童玩他感興趣的輪流性遊戲,如大家輪流搔對方的癢,做到一半時,故意停下來不做,要兒童看你或者拉你,示意你繼續搔癢。或者玩「老師說」的遊戲,要兒童模仿你的動作,模仿之後,才會繼續下一個「老師說」遊戲;如果兒童沒有口語,只進行動作的模仿也可以,老師不要有口語的指令。也可以玩過關的遊戲,在每一關,都要求兒童表演設計好的動作,這樣才能過關。
總之,進行有趣的社會性互動,訓練兒童主動的行為,並將注意力放在互動上。
3.要求他人的注意力:
以非口語的方式來要求事情,例如以手勢要求別人拿東西給他吃。訓練時,可在兒童的周遭放一些他很想得到但拿不到的東西,例如放在架上高處的玩具或者食物,然後引導兒童指向玩具或者食物,以便大人可以拿給他玩或給他吃。
也可以將他喜歡的食物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但蓋子要旋緊,讓兒童打不開,讓他必須請求你幫忙,要他用手指向玻璃瓶,或者把玻璃瓶拿給你指向裡面的食物。也可以讓兒童盪玩「烤乳豬」(抓住兒童的手和腳左右搖盪)的遊戲,玩到一半停下來不搖,等兒童看你;如果他不看你,就用口語或者圖卡提示他要看你,要求他做一個「搖」的手勢,你再搖他。
總之,透過各種環境與活動的安排,讓兒童有求於你,藉此訓練他會以手勢或者動作來要求你。
4.分享式注意力:
會以非口語的方式來與人分享感興趣的事物,像是指自己拼好的積木,要別人欣賞。
訓練之初,先由大人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者活動,以一種誇張有趣的語調叫兒童「看」,當他看時,將他的注意力吸引到你身上,然後說出物品或活動的名稱。
也可以在遊戲中,找出一個兒童常反覆把玩的玩具,每當他玩那個玩具時,就說出適合該遊戲的語句,但語調要誇張有趣,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之後,兒童應該會來接近你,以遊戲活動來吸引你的注意,希望你說出有趣的話。
5.感统训练案例 篇五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人类大脑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对他的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当然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等也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做事拖拉,胆小,怕黑,粘人,挑食偏食,爱哭,吮手,咬手指,语言发展迟缓,阅读或数学学习困难,固执、情绪难以控制,和同伴交往困难,身体协调不良,精细动作不良。。。
三、感统训练的方法和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专家测查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成都小海龟感统训练案例
林杉男孩 7岁2个月
测查情况 前庭觉<10 触觉45 本体感26 学习能力25 重度失调 早期情况 剖腹产,小时候没有爬行过。
训练前的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挑食,尿床,做作业拖拉,吃饭时常掉饭粒,经 常被老师留校,写字常出格,成绩不太理想。训练情况:
第一周期:刚开始十次,因为被留校,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来到训练室。后来不再被留,成绩 也稳步提高。
第二周期:能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上课能主动举手发言,考试成绩稳定在九十几分,尿床 次数大为减少。
第三周期:写字比较工整,不出格。
老师反映: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作业完成较好,各科考试都理想,尤其是数学成绩在班上比较突出。
家长反映:不再尿床
测评对比:注意力训练:划3第一次漏5个速度较慢 划3第十九次漏0个很快完成
齐忆宣女 4岁3个月
早期情况 剖腹产,没经过爬就学会走路。
测查情况 前庭觉42 触觉41 本体感48 学习能力34 轻度失调
训练前主要表现:看起来很聪明,在家里能说会道,但在学校里比较胆小,不爱表现,自己不愿主动举手,怕发言。训练情况:
第一周期:期末时,家长和老师反映:孩子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画画、语言、算术能力都比以前增强,性格较以前活泼。
第二周期:期末时,老师反映:上课能主动举手发言,胆子变大了,讲故事时声音洪亮、清晰,和以前判若两人。
第三周期:已能连续跳绳,思维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能从100倒数到1,会做10以内加减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比同龄孩子要好。
赵阳男 3岁8个月
早期情况:母亲孕期阑尾炎开刀,情绪处于应激状态,顺产,爬行不足,保姆带大,活动限制过多。测查情况:前庭觉20 触觉28 本体感24 重度失调
训练前主要表现:多动,爱吵闹,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不好,不会拍球,画画不好,画线不直,涂色不均匀,说话结巴,脾气固执,适应能力差。训练情况:
第一周期:前几次怕训练,不愿进训练室,不肯脱衣服和帽子,怕做圆桶,特别怕晕,第一期结束时能主动来训练,衣服、帽子都肯脱掉,能专心看书。
第二周期:说话不再结巴,愿意画画,老师反映:上课比以前守纪律,不再下座位,愿意画画,不再怕做圆桶。
第三周期:老师考察时发现其表达能力增强了,能很好地讲述故事,数学也做得不错,能画出比较好的画来。
刘爽性别:男 年龄:6岁,经测试属重度感统失调;
家长心语:我是成都小海龟训练中心会员刘爽的妈妈,以前的刘爽使我这个母亲感到自己的不称职,也很伤心,一直觉得自己精心爱育的儿子却偏食、任性、脾气暴躁、怕生人、手脚笨拙,管他就会招来一场痛哭,使我我心力憔悴......来自美国专家的小海龟系统科学、寓教于乐、轻松自然,而且感觉更国际化的教育思路让人耳目一新,经过三个周期的训练后,儿子不但改掉以前的毛病而且学习能力明显增强,精神气质及行为习惯更优秀,使我们全家人如释重负!
沙彤彤女 一岁半 中度感统失调;
家长心语:我是孩子的父亲,我知道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幼儿的教育是引导训练的,这个岁数的小孩子爱哭闹、表达不清、行为迟钝是不应该的,不哭闹、不得病、就是健康的等都是误区!感谢小海龟训练使我的宝宝更优秀!
杨茜女 5周岁10个月
生产方式:剖腹产
表现:脾气大、哭闹、易激动、记忆力差、身体弱、不喜欢运动、胆小、过分敏感,经专家测试属重度感统失调;
家长心语:我是孩子的妈妈,以前以为剖腹产的孩子脾气大是迷信,后来经过小海龟专家的讲解我发现是有科学道理的,经过一段时间科学的小海龟感统训练,我发现宝宝的以上坏习惯和不良表现都不见了!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赵阳男 六岁 属感统严重失调(严重自闭症)衷心感谢成都小海龟训练中心!是它改变了我孩子的一生,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我和太太工作太忙,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我的孩子脾气大、不说话,起初我和孩子的妈妈以为是孩子先天智商的问题,后来经过小海龟感统测试才发现是严重的自闭症,经过小海龟科学系统的训练,我的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但有了很多的小朋友,现在还很有礼貌了,我们现在是小海龟的固定会员,我很信任他们!
吴楠楠女 7岁 属重度感统失调(严重娇生惯养)
我和丈夫在农村长大,从小吃过苦,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所以不想自己的女儿受一点苦,可是也养成了她很多的毛病:怕生人、任性、霸道自私、偏食、没有爱心,原以为小孩子嘛难免的,大了就好了,可是稍微大一点却更严重。我们发现了却手足无措!经朋友介绍来到了小海龟才知道这是感统失调的正常表现,是娇惯的产物。现在楠楠经过小海龟“聪明卡”训练计划的矫正,毛病全改了,更可爱、更健康!我们也从小海龟那里学到了不少的育儿知识。
李搏文男 12岁 感统中度失调
我是孩子妈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感统有所了解,在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中基本普及。国内却刚开始,我的孩子一直以来各方面的表现还都不错,唯独没有学习的主动能力: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老溜神儿、甚至厌烦学习,而现在学校的教育方式大都是灌输式的,我很忙却又不能亲力亲为,很担心孩子的将来!而现在我很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成都小海龟感统训练会馆了,他们是先进的、科学的,花点钱是小事,孩子的将来最重要啊!现在搏文的人格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明显地提高,我庆幸我的孩子有成都小海龟的帮助!
五、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具体表现为:
1.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和行为表现笨嘴拙舌和笨手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份敏感或过份迟钝:
表现为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8.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6.感统训练教案 篇六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本事重心及平衡本事。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
A.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当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
B.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
C.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忙给予:
1.身体协助;
7.感统训练教案 篇七
活动器材:沙包
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本事、反应本事和协调本事。
最终目的:促进儿童体商与情商的发展。
适用班级:小、中、大班
导入:语言动作音乐:放背景音乐(轻音乐)或用语言示意今日的活动项目。
活动过程:两排幼立相对站立,间距1-3米,先一排幼儿手拿一只沙包,向另一排传去,另一排幼儿接住回传。如此反复。
一排幼儿站立,在每一幼儿前方2-3米处放置直径30—40CM的塑料框(桶),幼儿手拿沙包投掷入框(桶)。如此反复进行投掷。
幼儿可在原地抛接沙包。
结束:器材归位:将沙包放回原位。
延伸活动:①双传沙包:两幼儿各拿一个沙包对传。
②旋转接沙包:抛沙包后身体迅速旋转再接沙包。可左旋或右旋。
③跨下接沙包:从跨下抛沙包后用手接住。
④头接沙包:向上抛出沙包后手头顶接住。
8.感统训练教案[推荐] 篇八
教学内容(半月湾组合): 半月湾组合教材分析:孩子前庭不足,会出现身体活动受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觉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阅读及听写上,书上写上困难.教学目标: 通过感统训练使孩子逐渐走出前庭神经不佳,学习困难的困境,逐渐提高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局面。教学重点:
保持与墙面距离,脚足保持平衡。教学难点:
让孩子头抬高,双手架起。教学准备:
篮球,垫子,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音乐小星星。2.游戏导入课题,激发孩子活动兴趣。二:基本部分
1.让孩子光脚站立在半圆形的平衡板上,双手打开做飞机形或趴在软垫上,距墙面约60---100公分,头抬高,用双手双脚平衡反复走。
2.据孩子活动能力,逐渐增加行走的次数。
3.听音乐分组按男女生进行,根据个体孩子情况多练习指导。三:结束部分
1,肢体稳定性强的孩子进行表演。
2,全体孩子站队 跳放松操,音乐捉小雨。
教学反思:对于中枢神经发育较好的孩子,可适当增加难度。
巩固区内容:平衡板
活动准备:音乐,平衡步道,平衡板,平衡平台。
9.儿童感统训练总结 篇九
1.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长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和交往。
二、家庭训练方法
1. 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2. 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3. 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4. 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 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5. 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6. 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7. 擦背游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 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难度设置: —— 帮助给予:—— 9. 刷子脱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0. 阳光隧道;(1-2)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12. 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13. 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14. 拉物走2-3米;(2-3)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帮助的给予:
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5. 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16. 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 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 两步一级;(2-3)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8.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9.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20. 坐在童车上被推,24. 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21. 会走S型的线段;(2-3)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2、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23.治疗球—坐姿动作;(2-3)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1)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难度设置:(1)移动治疗球;(2)弹动身体并移动治疗球;(3)主动移动或弹动;(4)平衡及保护反应之诱发;(5)用两手交互拍球;(6)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24. 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地方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
难度设置:A 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 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助他/她练习弹跳;2 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 给予鼓励和奖励来促进孩子练习的兴趣。25. 扔球3米远;(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6. 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中;(2-3)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 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27. 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28. 一步1级上、下楼梯;(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29. 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30.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page] 31. 双脚原地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2. 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3. 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34. 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5. 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6. 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37. 单脚原地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8. 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39. 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40.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41. 能来回滚动身体;(4-5)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42. 转椅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帮助给予:
43. 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44.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45. 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46. 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帮助给予: 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47. 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48. 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49. 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50. 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帮助给予:——
51. 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帮助给予:——
52. 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53. 用脚尖向前行3米;(4-5)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54. 单脚向前跳5步;(4-5)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55.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4-5)
训练目的: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觉机能。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双手放在腿上,保持双腿垂直,腰干挺直的坐姿势。B家长蹲下与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传球游戏;C让孩子右手前平举,右脚向上踢并碰到手心。再换成左手重复以上游戏。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给予身体指导,帮助孩子学会保持平衡,然后在每一个(难度)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直至该环节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的训练。56. 照镜子游戏;(4-5)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57. 吊床游戏;(4-5)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近时放到他/她手中。
58. 疗球—平衡调整;(4-5)
训练目的: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力、促进保护反应。训练要求: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注意手握关节的位置;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难度设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B双手的交互屈伸。(*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C双脚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异常机张力的移动弹动;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G倒置运动(手不撑地);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大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59.治疗球—肌力训练;(4-5)
训练目的:肌力、速度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站立;(1)以倾斜度控制难易度;(2)运动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时实施。
难度设置:(1)治疗球上侧滚翻;(2)仰卧抬头训练加强颈屈肌;(3)仰卧起坐;(4)俯卧撑双臂屈伸;(5)俯卧后弓身;(6)仰卧/俯卧抬腿;(7)站立治疗球上用脚弹跳;(8)球*墙,面对或侧对球站立,单足举腿置于球上;(9)坐在治疗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60.治疗球—月球游戏;(4-5)
训练目的:体能要素的提升,身体意识的培养,兴趣与幸福感等。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循序渐进,配合音乐,配合协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
难度设置:(1)以治疗球压挤全身;(2)推大笼球前进,或拨球后退走;(3)依规定路线推球前进或回避障碍物推球前进;(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page]
61.用力拉着绳子时,仍能拉动绳子;(5-6)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训练要求:成人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A 成人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孩子容易拉动绳子;B 成人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孩子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1 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孩子把成人拉过横线就得奖;2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尝试和成功;训练时,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当用力而受伤。
62. 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帮助给予:—— 63. 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 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 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64. 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置:A 先熟练双脚跳;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65. 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置: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66. 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67. 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她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68. 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她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 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70. 滚筒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71. 袋鼠跳;(5-6)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72.平衡与协调;(5-6)
训练目的:平衡、协调、肌力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难度设置:(1)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2)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3)俯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4)仰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5)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6)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7)俯*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8)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夹起。
帮助给予:(1)每一动作次数或时间不能太久(视其肌张力而定);(2)动作由易而难、次数时间由少到多;(3)注意协助(他动─协动─主动)。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73.抓痒;(1-2)
训练目的:触觉刺激,减轻触觉过敏,促使大脑细胞活跃,改善脑细胞之间联系,促进全身趋于平衡。
训练要求:抓挠孩子的脚心,重点是脚心不着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钟,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开始时可每次只挠一下,逐渐地让孩子习惯这样的触觉刺激。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4. 按摩穴位(0-1);
训练目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儿童健康。
训练要求:主要按摩的两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内)和中院(位于脐上四寸)。按摩足三里可使小儿消化系统旺盛,促进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则能行气和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治疗食滞瘀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常见病有良效。2是能补肾的穴位,如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二马(位于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及涌泉(位于脚心前凹陷中)。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5. 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76. 打保龄球(3-5)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77. 运小球(4-5)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 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78. 滑雪(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
难度设置:A 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 双脚踩纸前进;C 赤脚踩纸前进;D 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79. 鞋子走路(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0. 跳跃(3-5)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81. 拍气球(4-6)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82. 软骨功(5-6)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83. 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84.A抱球翻滚(5-6)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85.糊壁纸(5-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86.压马路(3-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7.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88.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89、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90、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
91、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92、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93、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10.好玩的感统训练 篇十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上感统训练。我觉得感统训练又有趣又好玩。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妈妈终于把我送到了教室里了,刚好老师也来了,开始上课了。老师递给了我一个蓝球,说:“我们先抛球。”然后我们开始抛球,我把篮球抛给了老师,我不小心用力过度,马上就要砸到她的脸上了,老师很敏捷,一把抓住我抛的篮球,她吓了一跳!我呵呵大笑。第二次,我又把篮球抛给老师,这次我抛得低了一点,“嘭”的一声,篮球一下子正好抛在老师的肚子上。她“啊”的.一声叫起来,我又开始呵呵大笑。老师笑了笑,又拿了两个轻球。一个是篮球,另一个是足球。足球不是用来踢的吗?老师怎么用来抛啊!她抛给我,我稳稳地接住;我抛给她,她也稳稳地接住。
抛完球后,老师拿了两根长棍子和一个桶,老师还教我。老师还叫我去那个绿色的筐子里捞一些海洋球,我把桶放进去,在一角捞了一些海洋球给老师。老师把装满海洋球的桶放在了我们俩的中间,然后把两根长棍子放在桶上面,还叫我拿着两根棍子的另一头。老师放了两个球,球快到桶上面的时候,我赶紧把两根棍子打开,然后球落进桶里,一个球又来了,我又打开,哎呀――球落到了地上。我喜欢这个训练,可以训练我的手眼协调能力。
过了一会儿,老师把东西收拾好,桶里装满了海洋球。老师说,这次是躲球,你要躲掉我扔的球。我知道后,老师开始扔球,只见那球一道弧线向我飞来,我来不及躲,正好被打中。第二次老师抛来的时候,我连忙闪身躲过。我喘了一口气,拍了拍胸脯,心里想:幸亏没有打中我。老师接二连三地抛球过来,我左躲右闪,有的躲过了,有的打中了……正在我发愣的时候,球没了,就是说下课啦,我走到门口时,妈妈已经在等我啦。
【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推荐阅读: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06-12
自闭症儿童游戏训练12-17
自闭 听力训练07-31
自闭症儿童心理:听说我是自闭症12-10
公益广告策划自闭症08-29
自闭症手工课教案01-09
自闭症认识调查报告01-11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07-03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10-15
关爱自闭症儿童演讲稿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