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并解决问题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2024-11-05

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并解决问题数学老师教学反思(精选3篇)

1.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并解决问题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篇一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纵向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即横向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交叉联系。

一堂课可能重点学习一个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是一个整体,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联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联接成网,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多次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逐渐也善于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建构成网状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广泛联系着的。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其它学科,所有数学知识都将应用于其它学科。所以学生不应该孤立地学习数学,而应该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也不应该封闭地讲授数学,而应该经常提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背景和应用。这一轮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界限,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

至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也可以表述为“数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本“课标”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所以表述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加贴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千万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数学是数学家用符号编造出来的“天书”,误以为学数学仅仅是为了解题和应付考试。

2.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并解决问题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篇二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的是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等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师一直在研究、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让改变发生,重现情境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由此可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和知识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例如,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4页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对其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我觉得可以改进与“二次加工”,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围长方形花圃的具体做法与情境是不了解的、是不熟悉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围花圃至少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桩”和“横杆”,而这里的22根1米长的木条是“桩”还是“横杆”,学生并不清楚。教材的本意是“将22根1米长的木条(首尾连接) 围成一个长方形”。我们不妨这样呈现:五年级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将22根都是1厘米长的小棒围成长方形,怎样围面积最大?这种带有学生自己体验的解决问题策略,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将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经验。

课堂情景的创设是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基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融情入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让改变发生,引领重组策略

画图、列表、假设等常用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但这些策略不能停留于单一层面的使用,不应该限定于某一个单元的使用,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中,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趣题之一,被引入多种版本的小学教科书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还有同学用了方程。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他们对几种方法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不利于他们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学中不妨尝试由易到难,先引入画图法,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图画,直观明了,初步体验在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脚的只数找出兔和鸡的只数;接着引入列表法,让学生通过列表尝试的方法初步体验在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鸡只数的调整,脚的只数也发生变化。同时学生也感觉到画图和列表虽容易理解但是麻烦。进而再引入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或兔,将学生的思考过程转化成数学算式。最后引导学生比较,画图、列表、假设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假设,只是有的假设全部是鸡或兔,而有的假设部分是鸡或兔,所以要逐步调整,直到找到答案。

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模式占据思考方式的主导,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已有的思维层面,而是要改变向抽象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去思考抽象层面的事物,运用好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让改变发生,升华思考策略

学生学习了策略后,并非都能正确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策略时,过于注重策略的引入,刻意让学生产生使用新策略的需求,而忽略了策略的延伸,学生对于策略的内涵了解不足,不能将其转变成自己的思维,这样就导致了“知道但不会用”的现象出现。因此,要改变学生思考策略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策略的形成过程。

例如,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8页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从例题中呈现的表格,学生很快想到今天学习的是列表策略。但却不知该怎么用列表策略来解题。例题中的表格,是一张水库某天某一时刻与7:00时水位下降厘米数的比较观测记录,在解决问题“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只需要明确:放水时间变化,但放水的速度始终不变,都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该表格只是简单整理了条件,而非借助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列表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教者有这样的意识:让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简约地整理出数量信息呈现在表格中。教学中,不妨作这样的尝试,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问题逐步整理出下面的表格,体验并形成完整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学生思维的升华需要一个持续有序的过程,教师要将策略优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需要长期的渗透,并且要注重不同策略的合理运用,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改变发生,灵活运用策略

学习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我们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却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候虽然成人认为某种解题策略好,但是儿童却偏偏选择了其他的解题策略。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供给他们更多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让他们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快乐。

例如: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一一列举策略》单元第95页“练一练”中有这样一题: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分别是红烧鱼、炸鸡腿、牛排。素菜有4种, 分别是炒青菜、烧茄子、拌黄瓜、炒包菜。小洪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先填表再回答)教材中预设的在“三荤四素”中选择“一荤一素”是通过列表的方法进行探索的。此题部分学生在解题时使用教科书提供的表格一一列举出12种方法。

在策略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之序。放手让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恰当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三

整节课,让人感受到一种紧张又充满活力的气氛,孩子们认真地交流,为展示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比平日里的交流时间节省了不少。接下来,都举起了小手,他们都想到前面做展示的小组,都想争取这次展示的机会,其实,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本课堂上也都是一种争先恐后的劲头,他们都愿意到台前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积极性,我每次都暗暗地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期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表达的关注度,对于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展示能力的认可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孩子们交流时的表现,对孩子们倾听的认真程度是十分在意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的每一分的努力,每一份的付出,老师都是看得见的,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学生的交流与碰撞,会使自己前进的脚步走的更快,失去了集体的促进作用,每一个人的进步都既微乎其微又是艰难无比。对于孩子们来说,在集体中的成长和进步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自我的无意识,自我的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的成长和进步。

小组交流时,我特意提到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因为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思考的过程,所以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个是要做好展示的准备。孩子们对于这样真切而具体的要求做的到位,让人为他们的认真而感动,接下来的全班展示环节,作为小然组长的她在组织本组的同学展示交流时一副得心应手的样子,对于学生的点评,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点拔,都显示出了很高的个人魅力,仅仅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全班展示就顺利的结束了,孩子们响亮的声音,至今仿佛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原来我所担心地全班展示时间不够的问题早已不存在,课堂训练结束,还有近10分钟的剩余时间,真的很感谢孩子们准确到位的展示,接下来的时间,我安排了同学们自我出题考大家的环节,孩子们踊跃地参与进来,小垒同学也非常有创意地出了一道既是年龄问题又不是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可我们的教学时间真的要到了。

小结的时刻要到了,我提出“一节课的解决问题,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的发言让人感动,有的说“生活中问题真的很多”“有时候,是一个数里面有4个几,不一定都是几个6这样的形式”。我进而指出,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学习的用途就在于此。

在今后的教学研讨中,我们必须做好试讲,周到细致地考虑到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在平时的训练中实在到位不走过场,让我们的孩子们真实地拥有能力,让我们的课堂能经得住考验。

数学课堂永远值得解说,我们的脚步也永不会停止,我们将在生本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上一篇:议论文结构下一篇:短期培训当中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