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2024-07-04

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共9篇)

1.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一

兰州共用型客运北站创建工作总结

为了迎接201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和公司的安排和部署,我站高度重视、全面动员、周密组织、强力推进,认真落实创卫工作标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保证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我站近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卫生工作情况。

1、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在全站开展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共清运垃圾300立方米;清除堆积物7处;车站入口处广告牌外侧的明曝垃圾及空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入站口广告牌外侧摊位、摩的乱摆、乱停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对站场内所有卫生死角进行了清理;对进出站通道口安装了道匝。

2、增加环卫、公共保洁设施:

根据创建需要我站加大环卫投入力度,先后购买塑料垃圾箱25个,购买灭蚊灯9个,购买公厕地毯4块,购买公厕门帘3卷,购买喷雾器2台,共投入资金5000余元。

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1、以环境治理为主,组织各部门对环境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卫生死角的垃圾,严格做好除四害工作,大力除害,取得较明显的成绩,四害密度不断下降。

2、为做好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四害”繁殖活动高峰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净化环境卫生,防制疾病经四害传播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对公共场所、候车大厅等人员流动密集地区、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防制,效果良好。

3、印发除四害方案,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通知。举办了除“四害”业务培训,共5人参加培训,并且积极联系市消杀站专业消杀队伍,按时投药,保证消杀质量。大力开展了以清除垃圾、粪便、积水等蚊蝇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环境卫生,清除了蟑螂卵和蟑迹。加强清扫、保洁管理,清理卫生死角。对所有卫生死角按区域分清责任,全面进行彻底清理。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认真清除垃圾、余泥渣土,垃圾收集、清运及时、环境整洁,做到无蚊、蝇孳生地,并搞好绿化美化。

三、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创建要求,我站专题研究了窗口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健康教育安排,要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坚决贯彻,积极落实。努力开展宣传工作,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效果明显。一是针对长期办公人员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系列培训。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利用宣传栏、LED屏等形式宣传健康知识,发放健康知识66条宣传材料185份,举办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制定了中心站禁烟暂行办法,设立控烟员8名,对旅客吸烟行为进行劝导,在站内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以上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切实爱护自己并关爱他人健康,从而在全站形成健康知识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宣传教育工作。

在创建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创卫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为主题,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宣传。职工创卫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五、爱国卫生工作情况。爱国卫生基础工作是我站在创建工作中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资料档案为入手,以抓好工作落实为突破,以督促整改为手段,以查检评比为激励,积极投入创卫工作,环境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工作重点安排爱国卫生月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努力做好创卫基础工作。

渭南客运中心站创卫办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2.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二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的成效

自1990年以来,国家爱卫会组织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对推动我国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 健康教育深入扎实,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均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2],设置健康教育所,提供编制、经费、设施、技术等条件,保障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居民的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促健康行为发生率明显大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居民促健康行为发生率;学生、住院病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远低于国家3%的控制水平;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国家卫生城市明显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拓展了健康教育渠道、方式、方法。

1.2 基础设施得以改造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的改造、维护、发展,建立健全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和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城市路灯亮化率达99.3%,街道保洁时间最长达14.8小时,道路高压冲水率为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平方米,部分已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3 健全了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保障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管,严格落实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和培训制度,城市公共厕所布局与管理评价为较好以上的占91.9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成效明显,应急能力增强。2005-2008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计划免疫安全注射率100%,计划免疫单苗及“五苗”全程接种率均≥95%,常驻儿童建卡、建证率≥98%,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96%,乙型肝炎发病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肺结核发病率均低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城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除四害、疾病预防控制等管理工作[3]。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创建卫生城市满意度逐年上升,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创建卫生城市满意度达97.89%,大大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居民满意度。

1.4 社区卫生规范有序,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结合部卫生进步明显。国家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逐步规范,制度化、专业化模式日趋形成,工作内容全面、细致,实现了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制度化,“门前三包”常规化,日常保洁社会化,垃圾收集袋装化,卫生创建基层化,“四害”灭防经常化,公共卫生规范化,卫生服务站设置合理化,全国、省、市级管理优秀(示范)社区不断涌现。同时,国家卫生城市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农村学习城市”的理念,重视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卫生工作,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环境卫生和村民卫生意识有了显著提高。2008年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垃圾清运率达99.60%,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46%。

1.5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形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国家卫生城市的品牌效应显著,社会影响力巨大。在创建过程中,领导、工作人员、群众共同参与,协同攻坚,相互支持;执法队伍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巨大转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升级,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声誉和形象,有力促进招商引资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基本经验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任务艰巨。在调研中发现各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2.1 创卫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的原则。

创卫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卫生状况,提高市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因此,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的原则,关注民生,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食住行、环境秩序、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积极推进专项创建工作,一定会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

2.2 创卫要兼顾标准与规划,重视基础工程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卫过程中以标准为依据和抓手,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谋划、发掘特色,或依山或傍水,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特色和品位,为卫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4]。

2.3 创卫要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调研的国家卫生城市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发动、协调等工作模式。

3 国家卫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人口不断扩张,居民的卫生意识、卫生需求不断提升,对城市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维护成本增加。随时间推移,创卫时的基础设施需维修和更换,一些基础工程也面临改造或新建。因此,大量的经费投入是影响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较高,创建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减弱、部分工作人员离开原工作岗位,导致标准的维护难度加大。第三,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依然存在。第四,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正在积极探索,虽然部分国家卫生城市已经制定相应的长效管理办法,但仍存在种种不足,亟需要进行积极论证,出台国家层面的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办法。第五,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办法需要修订。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制订的《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城市满3年复审一次。每届政府一般工作5年,这5年中,如果再次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要么疲于应付,要么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和发展工作的开展。第六,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明晰,随着原有条件的改善、目标的实现,新的精细化的发展目标尚未形成,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深度、标准需要重新制定和思考。

3.2 亟需要制定适应新时期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

目前,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政策依据仍是《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发[1989]22号)及省级条例和地方行政规章。《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社会发展,该决定已不适应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需要。各级爱卫办在工作中无法可依,工作中小心应付、缺乏创新、为难情绪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成效不显著。

3.3 国家卫生城市卫生管理还存在部分问题。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发展不平衡,卫生状况差距较大,个别破产或濒临破产企业单位卫生和宿舍区卫生管理较差;“五小行业”的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管理制度、标准不完善;“除四害”工作面临新的问题,由于养宠物的居民增多,居民拒绝投鼠药,以防毒死宠物,居民除四害积极性不高,宠物疫苗接种及卫生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建筑工地食堂、浴室等卫生设施、卫生管理较差。

4 国家卫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要重新审视和论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程序、申报条件、评比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奖励、惩罚措施等,变被动创建为主动争取。国家自90年代提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对推动我国城市卫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起到了无可非议的巨大成效,发挥了辐射、导向、引导、示范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各级领导都把城市卫生作为“民生工程”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因此,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辐射、导向、引导、示范作用减弱,加之与国际接轨,城市的卫生发展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目前,许多城市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当作政绩工程,采取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事实上已经偏离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目的和主题,社会上也出现了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各种议论,甚至反对的声音。因此,未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如何实施,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国家爱卫会办公室也应适时调整和转变工作职能,从管理身份向卫生城市创建的参谋、业务指导身份转变,减少政绩效应。

4.2 应加强省市爱卫会办公室工作调研。国家爱卫会办公室应调研各省市爱卫会办的工作职责、地位、作用、编制、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内容,制定适合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规范性文件或申请制定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法规,统一全国各级爱卫办的职能、编制、管理、经费投入等,提高爱卫办的社会影响力和工作能力。

4.3 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进行修订。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内涵丰富,为适应社会发展,应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城市人文内容,突出城市地方特色,增加经济学指标;修改不适的概念,增加新的卫生需求标准,新标准力求具体、翔实,提高可操作性;新标准应减少各部门标准简单叠加的现象,淡化行业部门标准的痕迹,突出融合、一致、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符合时代需要的标准体系。设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申报标准,明确申报条件,提高申报的透明度[5]。

4.4 丰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内容,增加各专项工作的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创卫”。全国性质或范围的检查评比,都以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为基本标准或基本条件;积极创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平台或载体,开展各类融入卫生项目的专项达标、竞赛、评比等活动,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使用市容卫生管理、公共卫生体系信息检测、疾病预防控制、除四害等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摘要:文章对目前国家卫生城市的卫生状况进行调研,总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对创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和促进国家卫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政策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标准[R].2005.8.

[2]陈丽琴,王桂兰.健康教育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4):64-66.

[3]刘东华.四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应用[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04-805.

[4]曹玉梅.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4):23-24.

3.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三

29日,受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环境保护厅在清远市召开了《清远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专家评审会,由5名全国知名环保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专家指出,清远是广东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省中游,清远创模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清远市市长江凌会见专家时指出,“创模”是清远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应有之义。与珠三角城市相比,清远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清远要守住生态底线,以“创模”为载体追求绿色发展。

“创模”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目前该项工作的进展如何?市环保局副局长罗炜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时说,“创模”主要考核指标有26项。经过综合研判,清远市已具备了“创模”的基本条件,全市已有污染减排、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空气质量等8项指标达标;环境安全、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9项指标基本达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单位GDP用水量、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9项指标,将通过重点突破,力争在规划期末达到考核要求。

针对广大市民关注度较高的空气质量问题,清远市环保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全覆盖。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小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作为“创模”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清城区已于2013年10月率先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监测,清新区、佛冈县和连山县目前已具备实施新标准的监测能力。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连南县将于2015年完成对现有的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全市自2016年1月1日起将全部按照新标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针对备受关注的龙塘镇“洋垃圾”问题,清远市将借力“创模”大力推进整治工作,在“创模”工作完成前将彻底清除“洋垃圾”。清远市政府将在2015年内彻底整治全市电子拆解业,杜绝违法拆解行为。龙塘镇政府和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将共同做好焚烧拆解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工作。一旦查实,立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并已要求辖区内的近百家电子拆解户于2015年3月底前自行关停,逾期将依法采取强制关闭措施。此外,电子拆解园区将于2015年6月底前建成,目前在园区外经营的无牌无证电子拆解户必须入园规范经营。

4.学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四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责任与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卫生城市的指导,我校由于人员调动等因素,年初继续完善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兴东同志任组长,负责对我校创卫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调度。并根据教育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细则,对我校的创建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采取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方式,使2020年创卫工作能得到按计划、按进度、按要求、按质量完成。我校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继续加强对各位责任人的督导,为我校创卫工作顺利通过达标验收奠定了基础。

二、狠抓落实,全面开展,落实到位

在一年的创卫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排查和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整治作为整个创建工作的重点,决不允许出现反弹的现象,为美化、净化我校环境,创造良好的办公和学校环境,在活动区得到较大改善的基础上,把深化创卫建设和日常管理作为创卫工作的重点抓紧做好,修订了卫生管理制度、创卫评比制度、创卫奖罚制度。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卫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建立创卫长效机制。坚持将创卫自查、定期和不定期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了创卫的长效机制。对出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检查结果评比通报,创卫检查如今已经成为我所推动创卫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深入开展除四害及流感的防治,减少疾病传播途径。在除“四害”活动中,坚持做到“及时、全面、安全、合理、科学用药”。

学校地沟是蚊子的衍生地,在3、4月份,都有蚊子从下水管道的缝隙中飞到教师办公室,影响教师办公。学校除四害小组经进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先后两次和市消杀站联系,根据建议和指导,购买药物进行地沟灭杀,再没有蚊子出现,起到了很好杀灭效果。

三、创建无烟学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各办公室和学校公共场所都有“禁止吸烟”警示牌和禁烟标志。

2、学校有7名男教师有吸香烟的历史,经过两年创建无烟学校宣传,有三名教师成功戒烟,有两人正在戒烟中,其他两人保证不在办公室和公共场所吸烟。家长到校园内吸烟的人也在减少。

四、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今年三月份是爱国卫生月,我校于3月5日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到向阳小区进行卫生打扫,虽然头天下了雪天气很冷,但六年级345名同学平地,扫垃圾,擦玻璃,很好地完成了任务。3月8日又对应理南街的乱画乱贴进行了清理,两次爱国卫生的开展,受到了滨河镇党委政府的表扬,三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爱国卫生日,学校利用一个下午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清扫,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尽管我校在创卫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有不足的方面有待改进。

1、只有树立全局意识,从大局出发,才能真正做到大家动手,大力协作,大张旗鼓地去解决问题。统一思想,提高大环境的创卫意识,服从大局利益,为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不论是环境治理,还是除四害工作,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对待创卫工作,各个方面,坚决消除创建工作中麻痹大意思想。要既时纠正,既时解决,绝不放松。只有从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创卫做起,我们的城市建设整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才能越来越优美,越来越健康。

3、创卫工作任务繁重,项目内容较多,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中心工作和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在我校上下联动,紧张有序、共同努力下,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不仅改善了地区现有的环境质量,而且对今后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改造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5.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报告 篇五

2013年8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本次会议的安排,我就前一阶段我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针对下一阶段国家级暗访复审提出工作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前阶段迎复审工作小结

自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了复审工作全面有序开展。4月1日,全区开展了以“巩固创卫成果,迎接国卫复审”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着重对照标准,全面查找,集中整治;4月23日召开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动员会,下发了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十个专业组,全面启动各项迎检工作;4月28日区政府召开复审调度会,对迎复审工作进行全面调度;5月15日至17日,区纪委书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复审工作进行为期三天督查,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6月2日,区委副书记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相关问题;6月3日召开区复审工作再动员大会,区政府区长对复审工作进行进一步部署,区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并 正式启动机关单位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6月4日至14日,区政府区长、常务副区长多次召开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调度会,全面部署迎检工作;6月16日至18日,省爱卫会组织复查组对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在情况反馈会上,复审组宣布我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查。

区迎检小组、区爱卫会成员单位、区直机关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均以迎检为重点,分解责任,落实任务,努力促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各项指标达标。

(一)市场卫生方面。建立了工作人员定点联系农贸市场制度,组织人员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消除卫生死角;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农贸市场门店、经营户的证件进行梳理,督促完善相关证照;统一制作了农贸市场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农残检测公示栏;投入50万元对农贸市场活禽宰售区、熟食区进行改造,全区12家农贸市场,有6家改造完成,6家正在改造之中。

(二)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方面。一是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和定期工作反馈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主体,细化了部门职责,将任务分解到了各部门。二是组织督查 次,专项整治 次,针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以交办函的形式责成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三是开展集中整治,进行了集中整治,出动车辆 台次,执法整治人员 人次,对其中 家餐 2 饮店面进行了督查和整治,拆除招牌、灯箱广告共计 块,对辖区内

家公共场所进行了集中空调专项整治,发放公共场所 “五统一”资料共

家。

(三)市容环境方面。投入 万元对我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重点确保 在3个月内整治到位,有效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反应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市政维护,区市政维护处处理 等路段下水管道 余米,清掏井池 余座,更换全新球墨铸铁带锁井盖 余套;开展地毯式大扫除,清理违规店招牌 处,清除卫生死角 余处,清运各类垃圾 多车,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挂 余处。

(四)组织管理和健康教育方面。一是对辖区

家单位进行爱卫组织、健康教育专项重点督导,共下达督导意见书

份。二是开展专家讲座、各类宣传日的专项宣传以及印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宣传单共

万余份,区内各单位共举办了

场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

块,投入资金

余万元。三是针对各专业组复审工作情况随机督察,及时下发督办函,编写爱国卫生工作简报 期。

(五)传染病防治和病媒生物防制方面。对城区所有社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进行了

次以上督导,特别是针对预检分诊台和分诊室工作的指导。加大了对全区除“四害”工作的督查力度,补充各无人管小区和城中村已破损的毒饵站 个。

(六)街道办事处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强化农贸市场管理,办事处城管队员定期对市场附近的游商、菜担进行劝离,对乱堆、乱放、乱挂等市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制作 份致全体居民一封信送达辖区内每户居民、份致农贸市场商户一封信送达各农贸市场经营户。三是对背街小巷、城中村、社区、机关、学校等积存的垃圾进行彻底整治,对乱写乱画、乱涂乱贴小广告进行彻底清洗。清理卫生死角 处,清运生活垃圾 余吨,建筑垃圾 余吨,清除牛皮癣 条,共计投入资金 余万元。

(七)机关单位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

家区直单位均积极主动、责任上肩,根据社区情况,安排了值班表,按照《

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评审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区直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的通知》要求,主动与对口社区联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针对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卫生保洁不到位、工地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六乱现象严重、门店出店经营、小区违规放养家禽和种菜等重点问题集中力量优先予以解决,出动人员 人次,解决社区问题 余条,取得了较大的实效。(详见区直机关进社区帮扶情况表)。

二、目前工作存在问题

通过各专业组及有关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区复审工作卓有成效。但问题不容忽视,有的问题还非常突出,必须采取更加 4 过硬的措施尽快解决。

(一)农贸市场卫生情况堪忧

部分市场业主对改造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市场熟食摊位落实了“三防”措施却形同虚设,配备的空调设备未正常使用;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每次开展专项整治后,又死灰复燃,把货物堆放门店(摊位)之外;市场的日常清扫保洁工作有待加强,须确保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庐山路农贸市场现处于无人管状态,经多次协调仍未彻底解决。

(二)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部分门店经营环境达不到卫生要求或开设在不准营业范围内,特别是 楼下有小餐饮店 家,都不具备餐饮行业的条件;背街小巷、次干道较多门店存在加工间油污严重、垃圾桶无盖、消毒未落实、“三防”设施未到位以及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操作佩戴首饰等现象;城中村的五小店面,普遍存在卫生条件不达标、部分门店是违章建筑等现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清洗消毒检查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中新增的重点必检项目,我区现在安装有集中空调的公共场所单位 家,但我市卫生系统现无具备资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检测机构,无法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单。

(三)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氛围未达到高潮,户外电子显示屏利用率不高;部分单 5 位和社区,复审资料很不规范,健教宣传栏更新不及时;湖南工业大学,尚未看到任何复审宣传资料,且学校卫生状况较差,已呈市政府书面报告请求协助解决,但仍存隐患。

(四)市容环境、老旧小区、城中村情况不容乐观 一是老旧小区、城中村还存在成堆或散落的垃圾,垃圾清运不及时,卫生状况有反弹的迹象;二是老旧小区、城中村基础设施老旧,建设滞后,流动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公共卫生意识薄弱,造成的市容管理难以规范。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当前,国检在即,我区的复审工作必须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攻坚克难,注重细节,全力以赴。

(一)要进一步加大迎接暗访复审宣传力度

有关主管部门要在广场等城区繁华地段、窗口单位附近、进出城口设臵巩固创卫成果的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城管大队要迅速安排主次干道所有临街门面的LED电子显示屏打出迎检宣传标语;各街道办事处、各单位要及时更新卫生宣传栏内容,大力宣传爱国卫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防治、除“四害”等工作;城管和建设部门要督促建筑工地刷制迎检标语,将宣传动员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二)要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

市容环境组要加强对市容环卫细节管理。重点整治“六乱”(乱 6 摆乱放、乱丢乱倒、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和违规饲养畜禽现象,消除卫生死角,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整顿早夜市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干扰市民等生活现象,整治车辆违章停放。农贸市场组要突出重点:一要加快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严格执行活禽销售、宰杀分离和熟食摊位的“三防”设施达标,确保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并督促各农贸市场开展蔬菜农药检测工作;二要加大对市场的卫生保洁,强化日常管理;三要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加工经营店铺的食品安全管理,督促证照齐全,设施完善,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四要加强对市场周边卫生、经营秩序的整顿,消除马路市场。

(三)切实加强公共场所食品安全管理

公共卫生组要加大公共场所“五小”行业卫生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农贸市场及其周边、学校周边、窗口单位及其周边、背街小巷、城中村、居民区的小美容美发店、网吧、旅馆、歌舞厅的监督管理,强化卫生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组要全面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辖区内门店证照齐全,监管到位。对个别场所狭小无法通过整改达标的“五小”店面责令其转行或停业,对部分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门店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加强与市级单位协调,对市级管辖区域的问题要积极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和报告,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四)要进一步强化机关单位进社区帮扶力度

各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下到社区,指导组织开展帮扶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如老旧小区、城中村、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学校周边等场所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五)要不断加强国卫复审工作督查力度

督查组要加大督查力度,坚持经常性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专项督查和限期整改相结合,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定标准、定时间、定进度,推动工作进一步落实。各专业组牵头部门,更要加大自查力度,要对照任务分工和复审标准,切实履行职能,实行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对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消极应付、相互推诿而影响整体进度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6.某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总结 篇六

方特色,荣获了“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经编名城”称号,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9.4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4.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8亿元。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全面落实上级爱卫会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自1995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以来,一直把巩固和提高我市卫生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等方面着手,使我市各项爱国卫生工作水平有显著提高。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经自查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现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关技术要求,将我市“创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基本条件符合情况1、1995年、1998年创建成为“浙江省卫生城市”,2004年经省爱卫会复查重新确认。

2、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指标要求≥80)。

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7(指标要求≥50)。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8,绿地率3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

5、全年API指数均<100(指标要求占全年天数比例≥70)。

6、1998年市区获得鼠、蚊、蝇、蟑螂四项“先进市区”称号,2004年经嘉兴市爱卫办复查四项均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标准(指标要求三项达标)。

7、有海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范性文件。(海政发(1997)56号《关于印发海宁市爱国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8、建成区范围内无烟草广告。

9、近两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0、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11、本市居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率93.3。

二、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我市的爱国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始终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开展农村改水、病媒生物防治、健康教育、创建卫生城市、镇、村和卫生单位等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各级组织健全。历年来我市爱卫会组织健全,市爱卫会主任由分管市长担任,市、街道办事处二级爱卫办均能承担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爱国卫生和社会卫生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较好地完成爱国卫生各项工作任务。

(二)政府领导重视。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主任主持召开爱卫会有关会议,亲自检查爱国卫生工作每年2次以上,其中每年春节及具有海宁特色的每年举行的市“三节一会”期间,主任都组织并参加检查卫生工作,确保市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市民健康。政府于2001年3月7日市人代会上通过关于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明确,“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创造活动,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文明程度,改善城乡环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非常重视卫生城市巩固工作,每年多次讨论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2005年初市长在人代会上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

(三)人员经费充足。市爱卫办编制4名,现有人员9名,其中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每年市财政除安排相应的办公经费外,还核拨改水经费、除四害经费、创卫经费等专款,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区三个街道爱卫办均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办公用房和经费保证。

(四)扎实完成任务。市爱卫办还一直较好地承担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履行社会卫生工作职责。

1、市爱卫会于2001年2月16日下发了《海宁市爱国卫生“十五”计划》。每年都制订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爱卫会也都每年根据市爱卫会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爱卫工作计划和上年工作总结。

2、每年抓住

“爱卫月”活动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全市爱卫月宣传,做到计划、宣传、任务、检查、总结“五落实”,每次活动都有重点地解决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问题,收到较好社会效果。

3、积极开展创卫活动。2004年开始,全市农村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解决了农村垃圾集

中收集、清运等老大难问题。同时,每年市爱卫办经常深入各镇进行业务培训,调查研究,检查指导,使全市创建卫生城市、镇、村、先进单位工作成绩斐然。2004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了迎接复查办公室,由于各项创卫任务明确落实,职能部门措施到位,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查。今

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发了“海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兴起了爱国卫生工作高潮,推动我市爱国卫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制度规范完善。法制建设日趋完善,依法治市,依法管市得到进一步加强。早在2000年前,市政府就以市长令和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海宁市爱国卫生管理实施办法》、《海宁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等十余个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文件。之后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通知及《海宁市污水集中处理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市区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市人大还每年组织市和各镇人大代表开展食品卫生、环保、市容等视察工作,使我市爱国卫生和城市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走上了依法管市、依法治市的轨道。

(六)确保群众满意。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市政府于2004年底起开设了市长热线,据统计至10月底接受群众对城市卫生管理投诉346起,已解决341起,另有5起正在解决中,群众对投诉处理结果满意率达92.4,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据市创卫办2005年十一月对市区卫生状况调查,群众满意率达93.3。

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创建工作中被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好落实。由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市卫生局负责协调,各街道、主管部门设健康教育组织,负责实施健康教育工作及制订工作计划和总结,以及开展有效的卫生宣传活动,市疾控中心具体实施业务指导,市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居民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已配备专(兼)职卫生宣传员187名,负责实施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核心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

91.7%。为系统指导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特制订了“十·五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并每年进行工作考核、评比。

(一)卫生知识宣传。根据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安排,我市每年结合卫生宣传日如: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计划免疫日、世界无烟日等各种卫生宣传日以及《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开展宣传活动,每年达十多次,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据统计,市区共有卫生宣传阵地达382处,每年刊出期数达2818期,自2003年1月1日至今,共开展卫生宣传活动达30余次,印发、转发各类卫生报、卫生杂志、黑板报资料、卫生墙报、画报、宣传单页等共计60余万份。展出卫生科普宣传版面530块次,悬挂宣传横幅100多条,近6千多人次的专业医务人员参加宣传活动,咨询群众达3万人次,观看版面群众达5万人次。

(二)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我市城、郊区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根据《浙江省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修改编印了《海宁市中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和《海宁市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共计3.5万册,发放给市、郊中、小学生,作为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健康意识。同时学校也积极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卫生广播、知识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根据我市2004年学生健康体检监测结果,我市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为0.79,中学生的蛔虫感染率为0.56。

(三)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市区市属3家医疗单位均配备了卫生宣传员,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台,为候诊病人提供卫生宣传和咨询服务,建立了卫生宣传阵地30余处,03年以来,共更换期数达138期,分发健康教育处方6万份,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培训12期,培训率达98%,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48次。同时健康教育工作均已列入病区管理工作,医护人员通过发放健康处方、宣传单页、卫生报、及面对面等方式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2004年测试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工作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市区三个街道及下属的居委会都建立了专(兼)职卫生宣传员,设有卫生宣传阵地247处,据统计03年以来更换期数达2463期,分发《市民健康教育读本》小册子15万册,《非典防制知识》小折页6万份,《市民健康教育行为规范》2万份。各街道、居委会结合妇女、青少年、老人开展卫生宣传达122次,分发卫生宣传资料达3万份,举办健康教育培训班达76期,培训人数达5千多人次,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试卷3千多份,考试居民达2636人次,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8.9。2003年在海洲社区建立了“社区健康教育俱乐部”,不定期邀请医疗专家讲解卫生防病知识,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

(五)行业健康教育工作。市区大中型企业均有劳动保护制度和措施(结合浙江省劳动保护条例和自身实际制度),对职工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各种知识培训。市卫生监督所每年对工矿企业主开展职业卫生培训,然后由企业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市疾控中心每年召开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会,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对基层各行业、各单位的健康教育专、兼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并及时将各种宣传资料下发到基层各行业、各单位。

(六)新闻媒体健康教育工作。全市各主要新闻媒介都开设了每周一次或专项的卫生科普栏目,2003年来市电视台“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专栏”共播出卫生科普知识专题片132期,市电台开设《卫生与健康》专栏,播出卫生知识专题145期,海宁报的健康专栏已刊登达136期,同时积极对我市的创卫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报道,有力的扩大了卫生宣传的效果和范围,起到了广泛的舆论引导作用。

(七)坚持开展控烟工作。海宁市人民政府已于98年7

月份颁布了《海宁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使我市控烟工作制度化。每年开展控烟卫生宣传和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检查,共计发放禁烟标志5000份,宣传资料2万多份。我市积极开展“控烟先进单位”评比工作,已有

“浙江省控烟先进单位”3家、“嘉兴市控烟先进单位”2家。

四、市容环境卫生

近年市城管局以“清洁城市,造福人民”为宗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保洁质量、加大监管力度使市区的卫生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

(一)日常卫生保洁。目前市区参与市容卫生管理和清扫保洁人员共530人,其中环卫监察20人、保洁510人,完成对市区主要街道361万平方米、居民小区280多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及市区主要河道55.2万平方米的日常保洁工作。2004年以来,市环卫处制定和修改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完善奖惩机制,采用定人、定时、定岗的保洁方式,实现道路18小时保洁率达43.5。截至2005年9月,共清运生活垃圾15万多吨,建筑、装修垃圾0.37万多吨,平均日清运250多吨,同时做好粪便清运工作,两年来共计清运粪便污水3.4万多吨,日均50多吨,市区粪便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

(二)市政设施维护。自2004年来,市城管局市政处共计完成道路挖掘审批150多项;疏通下水道250多公里,更换各类窨井盖1000多只;维修人行道3.4万平方米,维修道路6000多平方米,并对市区干河街、工人路、人民路等7万余平方米路面实施了沥青摊铺,有效的改善了市区路况。2004年市政府将“老城区居民区道路维修及下水道改造工程”列为政府十件实事工程之一,两期工程共维修道路15000多米,疏通及改造下水道7700多米,砌筑窨井950多座,项目涉及230多个点,投入资金200多万。该工程的实施使老城区道路破损和下水道堵塞的突出问题得到缓解,获得了老城区居民的普遍支持和赞许。

(三)市容监察。自2004年以来,共进行各类专项整治118次,联合专项整治30次,共查处一般程序案件169起,受理简易程序案件1000多起,查处市区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米。城市乱张贴已成为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为有效遏制乱涂写蔓延之势,今年市城管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办单位,以“日有日清”为原则,采用“同色覆盖”等方式对市区文苑路、海昌路等22条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物外墙实施保洁,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城监大队对市区实行巡逻布控,从严治理乱张贴、乱涂写,力争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市区已有垃圾中转站9座,垃圾、粪便处理场各一座,各类环卫专用车辆26辆。市环卫处以垃圾中转站为着力点,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并采用集装箱或压缩车密封装运,杜绝抛、洒、漏现象。市区现有公共厕所41座,在建的有2座,计划明年新增4座,其中二类以上公厕13座,公厕标准均达到《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同时,尚有三个环卫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

1、垃圾焚烧厂建设

新垃圾焚烧厂正式选址盐官镇郭店村。到目前环评工作接近尾声,可研调查已完成,初扩设计正在进行中,相关的水土保持报告、地质灾害报告等均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2、南洋垃圾消纳场扩容工程

扩容工程已经委托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方案和初扩设计,委托浙江环龙环境保护公司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书》。设计概算834万,总容量8.8万M3的立项报告已经上报,并于8月底完成1#填埋坑施工(包括基坑开挖和防渗膜铺设)。

3、环卫生化处理厂工程

因城市规划要求原粪便处理场须迁址,新的生化处理厂建设迫在眉睫。该工程已选址西山路、文宗路口,拟建项目日处理能力200T的环卫生化处理厂。目前已通过环评审查,并于10月中旬召开了初步设计会审会。

(五)市区绿化。按照森林城市的理念,大手笔进行城市绿化建设,近年投入资金3405万元,先后建成了城东乡土植物园、洛塘河滨河绿化带、文苑桥桥堍绿地、城南公园等大面积绿地,2001年以来共增加绿化面积达363.13公顷,极大地改变了市区整体面貌。目前市区绿化覆盖面积660.2公顷,绿地总面积602.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71.5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4.48、人均公共绿地达8.12平方米。

五、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建设卫生城市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始终将建设卫生城市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全面实施“碧水、蓝天、绿色”三大工程,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止,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区三年大变样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下一阶段我市的生态建设工作,2003年6月《海宁市创建国家生态市规划》经市十二届人大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2003年11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全市的生态市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二)烟尘控制和噪声达标区创建卓有成效。我市市区烟尘控制区始创于1989年,最初创建了4.8平方公里,自2003年四次面积扩大后,烟控区面积已达到27.6平方公里,全年API指数均小于100。1997年海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宁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分划方案,1998年市区实施机动车禁鸣喇叭,自1999年市区开始创建噪声达标区,目前达标区域已达15.14平方公里。

(三)饮用水源保护得到加强。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了全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别创建了长山河、泰山桥港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并每年作好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巩固和完善工作,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强监督工作。市委、人大、市府、政协每年二次对水源保护情况进行检查,海宁市环保监测站每月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为及时掌握水源水质情况,建立了交界断面的联合监测制度,2005年又在水源上游建设了在线监测。

(四)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行。列入我市的“新世纪十大工程”之一总投资19149万元,以R法为主体技术的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经建成运行。现市区生活污水入网率处理率已达67,排放污水各项指标,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日处理5万吨的海宁西部污水处理厂也正式启用。

(五)工业污染治理成效显著。1998年我市圆满实现太湖流域限期治理达标、2000年完成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两项工业污染源治理攻坚任务。近年来,狠抓长效管理,通过完善设施、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实时监控、严格执法、截污入网等手段,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实现了近年来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六、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市卫生监督所积极开展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在巩固基础上使我市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断提高,饮用水质量稳定可靠,有效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

(一)至2005年9月,全市有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1696家,其中旅馆业136家,文化娱乐业487家,公共浴室87家,理发美容店955家,其他场所31家。市区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738家,占全市总数的37,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694人。2003年以来开展了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达11070人次,体检培训率每年均达到100,对体检中发现的11名“五病患者”作了“调岗”处理。

(二)全市有集中式供水企业52家,供水人口67.3万,市区有地面水厂1家,日供水能力6万吨,供水人口8.7万,市区有高层水箱132只。2003至2005分别会同市建设局对全市建制镇水厂开展了监督检查。每年对市区双喜桥水厂按规定开展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卫生监测,其中水源水、出厂水、二个管网水监测点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分别开展二次全分析采样检测项目28个,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对市区6个管网水点每月采样监测1次。三年来管网水“四项指标”合格率均在98以上。同时每年对市区高层水箱按要求开展了每季一次的水质监测。

(三)通过对从业人员宣传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卫生知识培训,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同时加大了监督、监测力度,每年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使公共场所卫生实施逐步完善,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理发美容店基本做到室内通风良好、消毒设施齐全,旅馆招待所基本作到床上用品一客一换,顾客用具消毒工作落实,公共浴室消毒设施齐全,歌舞厅室内通风良好,禁烟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地面水厂水质管理制度严格、措施完善。

七、食品卫生

几年来,通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全市食品卫生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市民意识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观念和自身管理意识显著提高,实现了卫生监督力度再加强,卫生监督覆盖率、食品监测合格再提高的工作目标。截止2005年9月底,全市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707家、食品从业人员16423名、市区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72家、食品从业人员4178名。3年来监督性病率、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率、“五病”调离率均达100。食品餐饮具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受理投诉举报354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多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身体健康。

(一)成立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今年3月成立有分管副市长任主任、21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海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安委成立后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制定了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了突发事件报告体系和报告制度。

(二)开展食品安全管理。食安委成立后,多次开展“苏丹红”突发事件、高考期间学生用餐安全、豆制品行业整治、熟食制品整治及节日食品安全等食品卫生整治活动,至10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1253人次,发出行政监督建议书5份,责令改正通知书58份,受理举报投诉32起,查处违法案件31起,结案30起,罚款33.6万元。市农经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积极开展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药物使用管理,今年1-10月共抽检蔬菜农药残留抽检2456批次、合格率95.84;100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抽检畜产品1728批次、合格率达98.61;查处有害物质水发制品20公斤,有力地确保了我市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三)预防性卫生监督。为把好“准入关”,规范许可行为,几年来不断完善内部许可程序,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等。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并结合量化分级管理,规范食品生产企业,餐饮业、学校食堂等单位的卫生许可审查,做到符合一家发放一家。同时结合年检换证工作,对已取得卫生许可证单位的卫生条件、设施,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进行严格复审,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单位不予年检或换证,从而有力改变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状况。

(四)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几年来,卫生监督针对重点时间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群众关心的食品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整治相结合,每年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如开展“五小”行业中的小餐饮、小副食单位的卫生大整治,元旦、春节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每年年初的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持有整治,春、秋开学伊始的学校食堂及周边副食店的大检查,夏季食品卫生大检查、城郊结合部食品卫生大整治、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等,同时针对海宁的小包装酱腌菜、炒货食品、豆制品、熟肉制品、糖果行业等区域食品开展专项整治。据统计03年至05年,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857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7604户次,行政处罚600户、罚款893797无,查处有毒狗肉案、炒货企业擅自改建建设案等一批重大卫生案件,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提高了整体卫生水平。

(五)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优化卫生监管模式,提高学校食堂及餐饮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增强各单位的风险意识,形成激励机制。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在2004年专门成立了由卫生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领导小组,并实施了第一批48家学校食堂、2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05年又对其余37所学校(幼儿园)及40家中小型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通过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餐饮行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卫生信誉度有了显著提高,并通过广泛动员管理相对人和消费者共同参与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建立起了食品卫生长效监管制度,初步形成了一个广大群众满意、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八、传染病防治

(一)健全疾病预防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按规范要求开展传染病防制、免疫接种、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传染病防制科,市各医疗单位均设立了防保科,并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

(二)重视疫情报告制度。从2004年1月1日起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都实行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通过财政投入,为各医疗单位配备了电脑等网络报告设备,做到了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市人民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常年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市中医院、市三院于五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期间开设肠道门诊。按照肠道门诊工作规范要求做好门诊登记和采样检验工作。其他各医疗单位根据情况开设肠道门诊,做好对腹泻病人的医学观察,对可疑患者及时采样送检。各类重大传染病控制达到国家要求,近两年内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重大疫情发生。

(三)医疗废弃物管理。全市36家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2003年以来共回收医疗废弃物312余吨,同时卫生监督所每年都开展对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回收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力地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置。

(四)计划免疫工作。从1999年开始我市制定了《海宁市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全市23家医疗单位经嘉兴市评审全部达到规范化接种室标准,其中新仓、庆云、许村、马桥4家卫生院的接种室达到了浙江省示范接种室的标准。市疾控中心定期举办计划免疫培训班,系统地学习计划免疫理论知识,提高全体计划免疫人员的业务水平。近几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差错接种事故,安全注射率达到100。从2005年7月份起,我市实行了按周免疫接种制度,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及时性方便了群众,使我市的计划免疫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市计划免疫“四苗”单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四苗履盖率达96%以上,乙肝疫苗及其它常规免疫接种率也分别达到96%以上。制定了海宁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接种单位每年至少2次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房等进行入户调查,每月定期到当地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及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资料。对连续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与本地儿童一样享受免费的免疫接种服务。2004年全市居住3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率达到了95.4。

(五)实施无偿献血。根据省献血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个延伸”的工作目标,深入宣传贯彻《献血法》和《浙江省实施献血法办法》,强化公民献血意识,确保全市临床医疗安全用血的需要。我市医疗单位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已连续四年达到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100以上。

2004年全年采血5687人、采血总量1602.4升,到2004年底,全市有338人累计献血超过1000亳升,有37人累计献血超过2000亳升。2005年1-10月累计总献血5913人次、献血总量为1415.1升(全市总用血量为1371.8升),并首次开展机采血小板,填补了海宁市的空白。

九、病媒生物防治

大力开展消灭病媒生物活动,降低“四害”密度,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社会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我市始终坚持经常与突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把“四害”密度控制在标准以内,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成立了市、街道两级领导小组,由市爱卫办负责开展除四害活动的有关技术指导和药物采购,街道负责辖区内居民及单位的宣传发动,建立由主管系统到下属单位、由街道到社区的消杀队伍,并适时开展消杀员业务培训。市区每年开展春秋两季灭鼠、灭蟑及夏秋季灭蚊、灭蝇活动。

(二)常年开展“四害”密度监测,每年投入监测经费1.5万余元,委托江南物业公司及社区干部对市区5个监测点,共90个大中小型餐饮单位、绿化带及居民户进行“四害”密度监测。从而确保了监测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使“四害”消杀工作开展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坚持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彻底清除孳生地,并辅以化学药物杀灭。近年来,市财政平均每年核拨除四害专项经费达20万元以上,用于购买消杀药械,确保市区开展除四害活动所需资金。由于科学进行综合治理和有效的药物消杀,有效地控制了市区“四害”密度,分别于2004年7月和9月通过了嘉兴市爱卫会组织的灭鼠、灭蟑、灭蚊、灭蝇达标复查。

(四)在灭害药物使用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全国爱卫会的有关规定,使用经全国爱卫会与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高效低毒消杀药物,确保安全除害。每年还会同农经、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市售灭鼠药物进行联合整治,杜绝出售使用违禁药物。

十、社区、单位卫生

创建卫生城市最终目的是提高城市品位、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达到这个目标的立足点在单位和社区,因此我市把单位和社区卫生放在重要的位置。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爱国卫生组织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将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纳入单位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均建立了爱国卫生工作台帐。市联创办根据创建要求将任务分解到街道,并列入领导目标考核内容,从而确保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为落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市爱卫办还不定期举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培训班,并每年开展卫生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我市至今已有浙江省卫生镇3个、嘉兴市卫生镇5个、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17家、浙江省控烟先进单位3家、嘉兴市卫生先进单位91家、海宁市卫生先进单位132家。

十一、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由于有大量的出租房,存在着流动人口多、卫生习惯差、管理难度大等因素,一直是卫生城市创建的难点,也一直是创卫工作的重点。

今年以来,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卫生整治更是放上市和街道政府的议事日程,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文《海宁市今冬明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中,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作为整治的重点。市联创办多次进行调研和召开会议,对照标准落实城管、卫生、环保、公安、所属街道等相关部门职责。10月份卫生、公安、城管等部门结合霍乱防控,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饮食摊店、马路市场、违章建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联合执法行动,并随后落实了长效管理措施。市创卫办为城中村制作了22个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提供宣传资料。三个街道分别组织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市创卫办还多次对这些地方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现我市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整治已取得明显成效。

7.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七

《通知》指出, 植入性医疗器械属于高风险医疗器械。地方各级卫生 (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切实抓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 (试行) 》的落实, 需纳入集中采购范围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要坚决纳入, 并不断探索扩大集中采购的品种范围。

《通知》规定, 集中采购工作机构和医疗机构要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资质审核制度, 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明等资质,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审验, 并会同有关部门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指出, 医疗机构要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植入性医疗器械采购、入库、出库等核查制度, 详细记录产品类别、名称等相关信息, 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医务人员在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前, 要核对有关信息, 严格按照相关诊疗规范使用, 并向患者或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病案中记录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信息。

8.市农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八

篇一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全市玉米54.66万亩,玉米秸秆生产量30万吨。目前控制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主要是秸秆肥料化、秸秆能源化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总计消耗秸秆10万吨。其中实施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利用秸秆5.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厂利用秸秆0.3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秸秆4.2万吨。

二、下步打算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省农委相关安排,2016年我市计划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91万亩,增加中药材、蔬菜、山野菜、杂粮等作物面积,减少秸秆1.75万吨。

2.加大秸秆粉碎还田力度。2016年增加玉米收获机50台,将达到320台,消耗秸秆8万吨。

3.建设秸秆成型燃料厂。碱厂村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而集中,玉米种植面积为7000亩,秸秆产量约为5000吨,适合建设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厂,用于加工秸秆固化块,年产量为2000吨,年利用秸秆约为2500吨。成型燃料厂消耗秸秆0.45万吨。

4.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进程。调整养殖业结构,稳定生猪、蛋鸡、肉鸡生产,大力发展肉牛、绒山羊等草食动物等,提高秸秆利用率。2016年秸秆饲料消耗秸秆5万吨。

5.针对剩余的十五万吨建议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秸秆焚烧。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实行全天候驻守,建立巡查和值班制度,分片包干、不留死角。要深入田间地头不间断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秸秆现象。对秸秆焚烧行为,严格执法,对不能实行上述措施消耗的秸秆,限期清除弃置秸秆,采取强制性措施,将田间秸秆集中摆放在地头进行堆沤,发酵为有机肥。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各级政府尚未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缺少相应扶持政策,农民和生产企/ 7 业没有积极性,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

2.运行方式方法仍需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目前,部分项目只考虑到生产规模,而对原料收集形式、收集半径考虑不足,造成原料成本过高或收集困难,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稳步实施。

3.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操作有一定困难。XX市属于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如秸秆还田,面积小,有坡度不适合大型机械操作。

篇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X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XX-2020年)的通知

》,县爱卫会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长效管理原则,依托组织带动、载体拉动、机制牵动和舆论促动,着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解决、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提升,为 “昂首十三

五、建设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工作汇报

如下。

一、依靠组织整体推进城乡整洁行动。

为切实把城乡整洁行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县爱卫会把扩大创卫成果作为实施城乡卫生整洁行动的主要突破口,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扩大创卫成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抓日常工作。通过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扩大创卫成果工作动员大会、全县爱国卫生工作会议等形式,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快速把主要精力、工作重心转移到扩大创卫成果、推进城乡整洁行动上来。在此基础上,主管县长还与各乡镇行政一把手签订了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亲自带队进行大规模拉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整洁行动的健康开展。

二、依靠载体拉动推进城乡整洁行动。

结合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开展,精心设计各类有效载体,推动城乡整洁行动扎实开展。一是开展商业区、农贸市场环境整治活动。一年来,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卫生、市政、环卫等部门开展了10余次大型专项检查活动,对县城商业区、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收到了显著成果。二是开展扩大创卫成果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利用电视台、报社、电台、爱国卫生工作简报/ 7

等媒介广泛宣传扩大创卫成果、开展整洁行动的重大意义及实践成果。此基础上,通过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专题讲话、印发《巩固创卫成果、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扩大创卫工作的群众知识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三是开展“大美”活动。对主次干路沿街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县环卫处、交通、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等部门成立了公共设施清洗班,专门负责所属固定环卫器具、公共设施的清洗整洁与维修更换。在还通过电话督促、书面通知等形式,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全县卫生死角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多次联合县政协、委县政府督查室、深入到城乡公共场所、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次干路等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检查,成绩显著。四是开展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整治活动。采取联合检查等形式,城乡结合部和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督查。重点围绕城乡结合部、各乡镇村头、桥头、河边及公路、铁路沿线两侧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确保各类积存垃圾、残冰积雪等得到及时有效清理。

三、以舆论为导向推进城乡整洁行动。

借助县纪委、电台联合组办的“行风热线”栏目,安排专人向群众介绍扩大创卫成果、城乡整洁行动等方面内容。通过电视访谈节目录制、沿街商家和出租车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公共场所设置大屏幕禁烟标语、制作“巩固创卫成果,建设美丽”宣传展板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舆论氛围,增强群众自觉参与、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全县旅游系统导游员、宾馆饭店管理人员等群体进行了分批次的专项知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效果。不断强化责任机制、发挥部门联动优势,推进社区、学校、医院和行业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各乡镇、街道、学校、医院等部门健全了健康教育网络,共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245人,全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四、依托机制牵动推进城乡整洁行动。

为推进城乡整洁行动扎实开展,县爱卫会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创造性地推动农村改厕、病媒生物防治、专项整治等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实施责任追究机制。针对工作开展不利,造成一定影响的,有直接责任的工作人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批评或经济处罚;二是实施领导包干制度。针对爱卫办人员少等特点,实施了班子成员包干制度,对病媒生物防治、农村改厕等重点工作实施领导包干负责制,全面负责工作任务落实和督导检查事宜。三是实施部门分工制。根据城乡整洁行动涉及单位多、范围广的实际情况,由爱卫办牵头对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建、交通、综合执法、环保、路政等部门进行了分工,使各单位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城乡整洁行动中的职责与任务,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有效合力。一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90.1余万元用于开展城乡整洁行动,动员、出动车辆全县累计参与活动32300多人次,出动车辆3276台次,清理占道经营2006人次,清理生活垃圾23500吨,清理建筑垃圾1800吨,清理河道暗渠48210延/ 7 长米,清理河道淤泥15360吨,整治乱停车辆3210台次。

9.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眉山市教育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眉教〔2012〕2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各校区、处(室)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开展校容校貌环境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创建卫生学校,打造文明校园”为目标,全力推进校园环境整治工作,使学校创卫工作呈现新局面,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卫”工作要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加强校容校貌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力量,提高和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卫”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员“创卫”的良好局面。

2.坚持解决突出问题原则。我校“创卫”工作要与解决目前学校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先易后难,着力解决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差、校园卫生设施水平低、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3.坚持“创卫”工作与我校平安校园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德育特色学校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我校创卫特色和亮点,切实将我校创卫工作落到实处。

4.坚持工作任务分解化、具体化原则。在本《实施方案》对学校“创卫”总部署的基础上,实行责任主体与专项工作、具体工作任务相连接,各责任主体签订责任状,制定专项、具体工作方案,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创卫”工作任务,责任主体专项抓、具体抓、日常抓、长期抓。

5.坚持建立“创卫”工作长效机制原则。“创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各部门要按照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分时分段,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力量,稳步推进,要切实把各项整治活动与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相结合,开展一项整治工作,配套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长效责任主体,形成 “创卫”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长期化。

三、工作重点

1、着力整治我校内部环境卫生死角,做好学校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设置校园、楼道垃圾箱等环卫基础设施,提高学校“创卫”硬件水平。

2、着力整治学生食堂卫生,积极参与食堂卫生达标活动,提高学校食堂达标卫生等级。

3、全面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切实落实健康教育课时,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4、着力整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的卫生,加强施工现场卫生化、安全化和规范化管理。

5、学校要根据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学校周边环境区域卫生清扫任务,力争成为当地“创卫”工作的先进单位。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校“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眉山科学技术学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鲁

副组长:张福成、沈蓉滨、张衡、曲继武、王海元、胡炜、李梅 成 员:温小平、朱瑛、苏娅舒、陈俊、张禹、唐岚鹏、刘斌、李婉如、罗世林、吴书彬、陈菊英、袁贵华

下设督查组

组长:王海元

成员:张禹、陈俊、罗世林、吴书彬、朱瑛 联络员:温小平(***)

五、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我市实际,我校“创卫”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办公室(责任领导:曲继武,责任人:温小平)

1、加大“创卫”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创卫”意识。提出“创建卫生学校、打造文明校园”的口号,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卫”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教职工大会、学生集会、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校园广播之声、悬挂横幅、墙体广告等多种渠道,提高广大师生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师生的卫生意 识、环保意识和创建意识有明显的提高,营造“创卫”工作的良好氛围。

2、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创卫”工作方案,对我校各处室“创卫”工作做具体部署和安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3、做好我校“创卫”建档工作。对我校“创卫”工作的各项文字信息资料、图片资料、宣传资料、各项活动资料、通报等资料收集整理并成立专项档案。

4、开展控烟工作,创造无烟学校。建立和落实学校禁止吸烟制度,在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设定禁烟标志,努力创建无烟学校。

政教处(责任领导:张福成,责任人:陈俊、张禹)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办公场所卫生、生活公共区卫生。积极组织班主任、学生会及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卫”系列活动。

2、建立卫生定期清扫、检查、督促制度,彻底清除校内卫生死角,彻底清洁学生公寓、厕所、楼道及公共区域,彻底清理学校周边墙体等上面的牛皮癣、租赁信息等广告。

3、将每周三下午确定为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日,并每周安排好“群艺班”进行保洁值日工作。

4、“群艺班”成立创卫督查工作组,制作红袖章,对学校卫生进行督查,及时通报批评并督促清理。

5、以正面教育为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

6、抓好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创卫工作中的宣传影响作用。利用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尽快在我校掀起“创建卫生学校、打造文明校园”的新高潮。

7、加强传染病防治,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加强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网络。

教务处(责任领导:沈蓉滨、张衡,责任人:李婉如、吴书彬、袁贵华)

1、将“创卫”工作与卫生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切实落实健康教育课时,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有考核。

2、精心策划和安排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等宣传日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3、结合这次“创卫”活动,认真整治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和布局;认真整治各实训、实验场地卫生状况,操作台、仪器的摆放整齐,做到清洁、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总务处(责任领导:曲继武,责任人:朱瑛)

1、将创卫工作与绿色学校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学校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

2、校园、楼道清理、设置美观实用垃圾箱等环卫基础设施,提高学校“创卫”硬件水平。

3、着力整治学校食堂卫生,结合本学期学校食堂整治与改革,积极参与卫生达标活动,提高学校食堂达标卫生等级,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制定并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整治方案,落实食品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建立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除“四害”组织网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彻底清理“四害”滋生。

5、开展学校卫生整治,建立和落实卫生达标制度。贯彻执行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落实学校卫生整治、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全面严格执行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制度。

团委(责任领导:张福成,责任人:唐岚鹏、王小华)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设“创卫”专题报道,大力宣传“创卫”工作成效,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批评和曝光。

2.给学校周边商铺、个体户、单位发倡议书或公开信并进行张贴宣传,积极参与“创卫”活动,保持区域卫生干净整洁。

3.协同政教处积极进行“创卫”工作系列活动。

其余各处室:(责任人:各处室负责人)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办公场所卫生、家庭卫生。

2、开展禁烟活动,创建无烟科室。

3、通过启发教育和制度约束,注重教育培养干部、职工、家属、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素养与社会公德。

4.完成学校创卫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六、工作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

组建“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创卫”工作总体方案,各科室签订责任书,召开“创卫”工作动员大会;搞好“创卫”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全面启动“创卫”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对照方案,逐项逐条狠抓落实,集中力量抓好“创卫”工作重点难点;加强学校“创卫”工作的协调,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创卫”指标按照规定时限,保质保量完成。

3.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对照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将“创卫”的各项任务纳入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做好迎检准备。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各科室、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校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创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和谐的思想意识,把“创卫”工作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学校“创卫”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照标准和单位职责,逐项落实,确保“创卫”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全面达标。

2.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学校各科室、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开展“创卫”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及参与“创卫”工作,增强广大师生关心、支持、参与“创卫”的主人翁意识,把“创卫”变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3.抓住重点、逐步推进。“创卫”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要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要突出“三先三后”,即坚持抓“净化”,后抓“美化”;先解决突出问题,后完善长效机制;先整治环境卫生,后完善基础设施。

4.依据方案,落实责任。学校各科室、各部门结合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分解工作内容,严格实行人员、责任、任务“三落实”,确保“创卫”工作全面展开、顺利进行。

5.严格督查、及时通报。要对在“创卫”工作中组织不力、推诿扯皮、行动迟缓、消极应付的部门和个人,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直至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眉山科学技术学校

上一篇:法院提交材料清单下一篇:十年,梦想不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