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15篇)
1.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一
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行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普陀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 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资金来源主要区财政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等其他事业性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二条 公用经费可以开支范围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物业管理费、租赁费、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大型修缮、信息网络构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公用经费不准开支范围:不准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准用于偿还债务。严格控制招待费,不准用于购买烟酒礼品等费用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支出。
第二章 公用经费使用管理
第三条 区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公用经费的分配。
第四条 学校要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经费,一般按下列支出顺序和标准进行使用:一是开展教学业务与管理活动;二是开展实践实习、文体活动;三是维持学校运转必须的水电、邮电、印刷、交通差旅等日常费用;四是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物品的购置。
第五条 学校在年末要根据学校规模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公用经费定额,结合实际需求对下一的公用经费支出做好预算计划。按月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
第三章 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第五条 公用经费使用与标准严格按照区财政局、教育局下达的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执行。
第四章 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学校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安全有效。
第七条 学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进行公布公示,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同时要定期进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
2.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二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发展不均衡
各校办学条件参差不一, 总体存在县城、乡镇、基层农村三级分化的趋势。即县城所在地学校普遍好于乡镇学校, 乡镇所在地学校好于基层的学校。绝大多数偏远山区、圩区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 经费运转困难, 资金需求大。
(二) 预算管理不到位
绝大多数学校预算未按照规定程序编制, 没有充分酝酿, 未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而是由财务人员一人完成编制的全过程, 校长及领导班子全然不知。预算编制很随意, 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预算执行时缺乏约束力, 经费支配随意, 影响预算的严肃性。学校没有建立公用经费合理使用的分析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 影响了公用经费的预算执行效果。
(三) 支出方向受限制
按照《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财教[2006]5号) 的规定, 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学校基本建设;不准用于偿还债务等。上述规定, 不尽符合农村学校的实情。
1. 关于人员经费问题
此项规定影响了学校下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一是节假日有关工作, 如寒暑假期间学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大家访活动及校园维修建设等工作;二是教职工超工作量课程安排;三是学校突击安排的大型艺体课外辅导等;四是教研教学比赛活动的奖项设置等。
2. 关于学校债务问题
义务教育债务化解虽已结束, 但当前为数不少的学校仍然存在欠债现象, 主要为义务教育债务化解时未能化解的历史遗留债务, 受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规定限制, 该部分债务长期存在, 一直得不到解决。
3. 关于基本建设工程款问题
不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承担着本应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基本建设工程款, 主要为工程经审计决算后超标, 财政未追加资金, 由学校承担的工程款。同样由于受公用经费支出限制, 学校即使账面有结余资金也难以支付。
(四) 学校各种额外负担重
学校公用经费承担的额外开支项目繁多, 影响了经费使用效益, 造成许多学校的运行环境只能长期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上。一是教育信息化、“班班通”工程的配套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摊派的各种报刊杂志征订费等各项支出, 严重挤占了公用经费, 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行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学校苦不堪言, 经费尤其紧张。三是校方责任险在设计上缺乏统一的、完善的理赔机制, 农村少数学校学生出现校方、非校方意外伤害时, 在各种压力下学校承担了相当大的赔偿责任。
(五) 财务管理基础弱
大多数农村学校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如领导对财务政策的不够了解、不重视;财务人员不专业;内控制度难以健全等。
二、有关对策
(一) 严格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效果
强化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到校, 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小学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上级指导意见, 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原则, 细化支出项目, 促进财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预算的编制和监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严格要求各学校认真执行预算, 不得超出预算支出, 真正发挥预算的作用。完善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建设, 增强预算的严肃性。
(二) 统筹分配经费, 合理配置资源
坚持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坚持公用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建议教育及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公用经费分配实施办法, 打破原有的统一按学生数为依据的分配方法, 建立县级和乡镇学区两级经费统筹分配体系, 把经费统筹和向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三) 调整支出结构, 发挥资金效益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 全社会掀起了反对铺张浪费, 厉行节约的新气候。据笔者掌握的资料, 近几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变化明显。如:消费性支出降低;发展性支出提高;“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度降低;教育教学活动经费明显增加。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已运行多年, 随着形势的变化, 部分规定已显得过时, 应作适当调整修改。如:建议同意发放教职工加值班等非工作时间补助及教研、教学活动奖等;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 同意以公用经费偿还部分历史遗留债务;本着“有多少钱, 办多少事”的原则, 同意学校在自愿、不新增债务的前提下, 以公用经费结余资金偿还基本建设工程尾欠款或直接用于学校基本建设等等。
(四) 增加经费投入, 为“义保”经费减负
国家拨付到各个学校的义保经费, 其主要用途为学校的正常运转, 但由于客观原因, 很多学校义保经费受到了挤占, 学校经济不堪重负。建议:首先, 社会各界应给予学校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减少对教育的摊派;其次, 加大对薄弱学校及边远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全面提升其办学条件, 减轻学校经费紧张的压力;最后, 提高对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的补助, 弥补其公用经费不足, 确保此类学校正常运转。
(五) 加强业务培训, 健全财务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学校领导的培训, 熟悉财经法规制度, 强化责任, 明确职责, 提升经费管理水平, 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经费管理的需要。要加大对乡镇中心学校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促进经费核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鼓励现有财务人员参加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从业资格等业务考试, 建立和发展专业化财会队伍。
参考文献
[1]吴晓磊.如何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厉行节约, 统筹高效[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10) .
3.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规范 中小学 公用经费管理
规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费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开支,主要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师资培训,学生实验或者实习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发生的开支。二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发生的后勤服务等开支,如水电,材料购置、教学器械、校舍等的维护等。当前,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在校生人数也较为庞大,2010年,初中阶段和普通小学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5342、9940万人,而经过调整,目前中西部、东部地区小学均经费分别达到500、550元/年,初中分别达到700、750元/年,以此测算,公用经费的数额将相当庞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公用经费管理尤其重要。
对于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学校发生支出后,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按照规定,这一制度适应于已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学校。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一模式下,学校的会计核算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学校通过设立报账员或者会计人员来处理公用经费,按照规定,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区。三是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即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将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学校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核算与开支。这种模式适用于未实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区。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异常重要,是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但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各类经费支出弹性过大
经费支出弹性过大是指公用经费内部各种支出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相对固定的分配制度,从而导致各类经费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相关制度没有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量化控制,如《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仅对教师培训费进行了量化规定,其他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这就使得本应该用来支持教育教学的经费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务如交通差旅、房屋维修等,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经费支持教学活动的效应。
2.公用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而是被用作他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学校挪用,即属于该校的经费被用于各种政策性开支如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这“三险一金”开支,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等,这种现象较为容易发生在负债或者资金紧张的学校。另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难以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给经费管理带来了挑战。
3.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是指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实施,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中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资金配置来看,公用经费以中小学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资金配置,这在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儿童转移到城镇上学,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部分边远学校甚至出现只有少数低龄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状况,按人数支付公用经费显然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其次,从资金的监督来看,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学校难以全面掌握公用经费是否足额、及时到账,核算中心也难以实时的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不利于经费的管理。
三、加強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从进一步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1.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首先,要科学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如对于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明确单次和总额支出上限,从而确保有限的经费能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对于发生的公用经费,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各种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特别是在会计集中支付制度下,要防止帐实分离即经济活动与原始凭证不相一致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规范支出行为。
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监督体系,在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资金核算中心,以此来强化对公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在强化公用经费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舆论监督、学生及家长监督乃至社会公众监督等监督力量,以此来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再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主体来分解中小学校长,财政、教育部门的职责,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配套优化公用经费管理环境
首先,要加强重视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财政部门要建立一种公用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并确保按时、足额的划拨,从而为公用经费管理提供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用经费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对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再次,要加大投入,建立富于弹性的公用经费配置制度,要根据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基本特征,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核心,提高经费划拨、使用的弹性。
参考文献:
[1]蒋有慧,程方生,范忠茂.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27-30
(责任编辑:韩晓兵)
4.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四
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 学校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杂费。
第二条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二章 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与办法
第三条 我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集中监管、统筹使用、分级预算、计划调控。
第四条 学校会计加强对各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各学校费用由校长核准、经手人 “两签”后,再报乡中心学校审批列支。各学校费用收支仍在中心学校账套内分部门核算,以准确反映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 公用经费管理实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制度。年初,统筹管理的经费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需要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报中心学校初审。统筹使用的经费由中心学校牵头,各学校校长参与进行费用预算编制。后由中心学校对各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最后报教育局核准和财政局备案后执行。
各校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高效顺畅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更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
第六条 公用经费执行支出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各校预算及使用计划经上报并核准下达后,应严格按计划执行。各学校要制定实施预算计划,在学校内部把预算执行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第七条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支出超出2000元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中心学校要监督所辖各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按计划规范使用,不得挤占、截流所辖各学校经费,原则上由各校自行支配,但一次性超过2000元支出项目须书面请示中心学校研究同意,方可实施。‘
各学校要对照预算的总体目标,定期分析公用经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 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第八条 公用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教育、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及内控计划执行,做到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学校公用经费不得用于教师奖金、福利(按规定标准计提的福利费除外)的开支、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第九条 相关公用经费支出项目执行要求与标准。
1、教师培训费
按照学校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培训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住宿费以及大型培训讲座等费用的开支。
2、差旅费
①学校要建立健全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天数和差旅费用。
②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3、交通费
交通费的开支范围:指汽车燃料费、租车费等。租车费是指师生集体外出需租车而发生的费用。凡所租车辆须有合法证明材料,学校不得租用非法车。
4、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指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实行政府采购。
5、维护维修费:指不改变用途的各种设备(不包括车船等交通工具)日常开支的维修费用;各种房屋建筑物的不改变用途的维修费用和平房不改变结构、不增加面积的落地翻修费,校内公共设施,如道路、管道等设施的日常维修费用;房屋内部的装修及内部管线等改造支出;为保证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日常维护支出。
第四章 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开支计划和公示监督检查 第十条 学校应按照教体局《中小学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及本校经费预算测算表编制全年公用经费使用开支计划。
第十一条 学校要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固定资产等管理制度和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校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安全有效。每学期学校对帐物建册进行自查,中心学校定期组织核查。
第十二条 学校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公布,采用上墙公示,接受师生的监督。同时,要定期进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起试行,如本办法规定要求与上级部门规定要求有抵触的,则按上级规定要求执行。
附:义务教学保障经费及公用经费支出科目分类、支出比例。
马上乡中心校 2012年4月30日
马上乡中心校
义务教学保障经费及公用经费支出科目分类、支出比例
一、商品和服务支出约占公用经费总额70% 1.办公费占10%,反映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2.印刷、试卷资料、图书购置费占6%,反映日常印刷费用的支出; 3.取暖费占15%,反映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等支出;
4.维修(护)费占10%,反映日常开支固定资产(不含交通工具)维修维护费;
5.教师培训费占5%,反映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开支的资料费、伙食补助、培训场地费等;
6.商品和服务支出其它科目(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租赁费、专用材料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经费支出占20%。
二、其他资本性支出约占公用经费总额20%。
1.办公设备购置费占8%,反应用于购置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其中课桌凳购置不少于5%;
2.专用设备购置费占5%,反映用于购置装备教学用计算机设备、电教室设备、体育设备、音乐设备等支出;
3.大型修缮占5%,反映用于校舍资本化(如围墙、厕所、车棚等)的各类大型修缮的支出。
5.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五
为规范和加强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深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舒城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试行)》,以及教育局有关公用经费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用经费可以开支范围:教学业务与管理、老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要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经费,一般按下列支出顺序进行使用:
1开展教学业务与管理活动;
2维持学校运转必须的水电、邮电、印刷、交通差旅等日常费用;
3开展实践实习,文体活动,学生体检; 4其他学校公务活动所需要列支的支出。
二、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支出需要。
1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10%安排,用于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
2购置采购: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小学每年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不低于10%安排;中学按不低于15%安排。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每学均要编制购置计划,并填报采购表,报核算中心审批。购买单价在1000元至5000元以下的物品,由学校自己采购,购买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物品,送交县核算分中心审批,按有关程序办理采购。
3、学校对房屋、建筑物、附属设施及教学设备等进行维修,不少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不低于5%安排要编制维修预算,并实行报告制度。小学5000元以上、中学10000元以上维修项目由中心学校审批;30000元以上的维修项目要呈报县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实施;并要实行竞争性谈判或邀请性招标,工程完工后要申请验收和决算审计。
三、公用经费不准开支范围:不准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准用于偿还债务;不准用于吃喝招待,购买烟酒礼品等费用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
四、资金审批与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由财政局拨入教育局在会计中心设立的账户,教育局根据学校年初的编制预算和用款计划,以及申请拨款书。拨付到中心学校在银行设立的账户,并及时分配到各学校帐户,中心学校根据小学的用款计划和实际需要拨备用金;各校对实际支出凭证,按有关规定要严格审核签批、公示,并向核算中心报账。
五、会计人员(报账员)职责: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要配备一名熟悉会计业务的报账员,负责编制、申报分月(分学期)公用经费使用计划;收集、审核整理各项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法》规定对单位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直接责任,向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备用金领取、保管、分配及支出凭证的报账手续。负责各项备查账的登记与资金、财物.财产及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中心学校及所藉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由学校校长负责管理,学校会计(报账员)具体承办。
六、账务设置:中心学校与所辖学校,要建立备用金领取与发放、公用经费的支出与报账、银行存款等会计业务发生所必须的备查账,及时准确登记账簿,所辖学校要定期与中心学校对账、中心学校要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要加强单位资产管理,设立固定资产备查账,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七、会计凭证管理:依据《会计法》规定,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在公用经费支出中,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填制单位的名称和财务(会计)专用章; 经办人员签章。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伪造涂改原始凭证等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人员拒绝付款、报账或执行,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财务制度建设: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要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示,坚持民主理财,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公用经费开支定额标准,实物配备和耗材标准,细化支出范围,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建立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理结果、公开办事程序,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要将公用支出每季度或学期上墙公示一次、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报账员的培训制度,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报账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九、审查:1学校成立由教师参加的稽核小组,确立工会负责人审核,校长一支笔审批。稽核小组,审核人,审批人依据上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以上条款,本着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为前提,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廉洁自律,认真负责开展对财务监督管理。使公用经费有计划科学有效使用,各项开支合理、透明、手续完备,按程序,按要求审核报支单据。
十、中心校对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在报账审核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对一些购置、维修等支出要到学校实地核查,做到账、据、物相符。在检查中.如发现不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公用经费,并造成截留、挪用、贪污公用经费行为的,将依据《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城冲中心校
6.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委: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制定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六年一月十九日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中小学是指农村(含县镇)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三条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第四条 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分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应主要依据在校学生人数,同时又要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需求。
第五条 农村中小学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
第六条 农村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农村中小学校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第七条 农村中小学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统一纳入农村中小学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政府采购。
县级有关部门要将批准的公用经费物品采购计划书面通知到各有关学校;向学校提供物品时,须同时向学校提供物品清单,包括物品的种类、数量、型号、单价、供货单位等内容。
第八条 农村中小学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 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实施。
7.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七
近几年来, 宜都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抓住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契机, 加大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 创新体制机制, 确保各项基本制度健全, 预算管理规范, 财务管理到位, 信息反馈及时, 管理成效明显, 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一、兴规立矩, 确保制度健全与保障有力并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 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宜都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地方共担, 经费省级统筹, 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 于2006年出台了《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化、安排预算化、执行规范化、督查经常化”的“四化”总体要求, 从制度上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均衡发展。
宜都市财政局与教育局加强协作力度, 兴规立矩, 出台了《宜都市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宜都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7项管理制度, 搭起了经费管理的制度框架。同时, 强化落实考核力度, 将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中小学校长及财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实行评先表优晋升晋级一票否决。
宜都市教育局还完善了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校长负责制、收支分离制、用款申报制、举债问责制等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实施,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科学预算, 确保编制细化与规范运行并重
1. 逐校编制预算
2007年, 财政部门开始试行中小学部门预算工作, 对每个乡镇分初中和小学进行部门预算编制, 将新机制公用经费直接预算下达到各学校。从2008年开始, 又以中小学学校为编制单位, 严格按照“八统一”的编制原则、“三个三”的编制办法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 实行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并统一使用“e财预算软件”编制了部门预算, 将人大通过的预算批复直接下达到各学校。连续三年实现了教育总投入、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的“三个逐年增长”。
2. 逐项编制预算
在编制预算上, 按照人员经费标准、公用经费定额、项目经费规划的要求, 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 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和财力情况进行安排, 项目支出细化到学校、到项目。同时, 又防止单位隐瞒收入, 导致收入实现后无使用计划的情况。支出预算按收支分类科目的经济分类细化到“款”到“目”到“节”, 对财政保障资金, 凡属国家规定的项目一项不漏、标准一项不减, 并根据宜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 人员经费按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公积金、医疗费、工会经费、福利费, 按规定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新机制改革资金按国家标准全部配套到位, 全部预算到校。
3. 逐额编制预算
财政部门还逐年提高预算标准、增加预算项目。如在实行绩效工资之前, 全市对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补贴每年以高于国家规定50元的标准安排, 自2009年起, 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后, 每月新增200元的绩效考核奖, 2011年增至300元。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落实国家规定的标准上, 再安排了生均20至30元的公用经费, 对在岗教师安排了人年平350元的公务费, 2011年又对退休教师安排了人平300元的公用经费。在学生助学上, 2007年就免除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杂费, 秋季起免除了课本费, 对贫困住宿生按国家标准补助生活费, 免费向贫困学生发放作业本, 2009年免除了住宿生住宿费, 由财政按住宿生人年平100元补助学校, 达到了“四免两补”。财政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山区学生乘车难问题, 安排留守子女亲情电话费。所有预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不留缺口。
4. 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一旦批准, 严格根据预算安排执行, 凡未列入预算安排的, 一律不予拨付经费。因特殊原因, 需调整预算的, 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市政府同意、市人大批准后调整预算。每年进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检查, 并按《宜都市部门预算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对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予以责任追究。
三、多管齐下, 确保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管并重
规范财务核算管理, 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重点。面对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实际, 根据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宜都市财政局创新管理办法, 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核算实行“四统一”, 资金到位实现“三直达”, 财务透明实现“两公开”, 资产实行集中管理, 切实发挥资金与资产使用效益。
1. 实行“四统一”, 构建“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
为有效构建“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 宜都市财政局在全市实行“四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岗位设置和管理所辖区内各中小学的财务活动、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财务软件、统一财会监管。
2. 实行“三直达”, 确保经费及时拨付
财政部门将教师工资、公用经费补助、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等全部足额落实到位, 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实现了“三个直达”: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实现了“三个直达”: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财务监控直达学校, 保证了教育经费的按时拨付。
3. 实行“两公开”, 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一是项目公开。凡学校重大经费开支项目, 必须实行民主决策, 教代会讨论通过, 在学校内公开, 让全体教师知晓。二是财务公开。对学校日常性财务开支, 首先公开经费计划开支指标, 具体经费执行情况, 定期报告学校教代会, 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开。
4. 实行集中管理, 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2007年, 宜都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要求,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 将清理结果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锁定, 对资产的新增、报废等实时更新, 同时对资产产权实行集中管理, 对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运营, 公开招租, 收益编入学校部门预算使用。确保了学校资产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实现了资产规范管理与效益发挥最大化。
四、反馈及时, 确保下情上达与公开透明并重
1. 落实硬件, 专人负责
宜都市于2007年建成“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系统”, 在市财政局信息中心机房专门配置独立服务器, 财政局信息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 实行专机专用, 专人管理。
2. 动态管理, 实时更新
根据宜都市教育单位人员多、战线长、变化大等特点, 宜都市财政局对教育经费实施动态管理。一方面加强对人员经费动态管理。根据各校教师人员变动情况, 报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后, 及时对人员信息变更, 同时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页上公开个人资料及档案, 确保人员经费准确预算、及时拨付。另一方面也要对公用经费、惠民资金和专项资金等进行动态管理。每发生一笔, 都要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页上更新一次。
3. 下情上达, 及时反馈
通过管理系统, 各核算点按月上传学校财务数据,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随时查看学校财务账目和报表, 同时, 市财政局按月汇总上报全市义务教育财务报表, 实现了下情上达, 及时反馈。
五、成效明显, 确保基础管理与长远发展并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改革的实施, 以及“校财局管”的大力推进, 使宜都市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真正得以规范, 让农民得到了轻松和喜悦, 让学生收获了知识和希望, 让义务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实践探索, 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基本建立, 初步取得“六个成效”。
1. 摸清了教育家底, 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新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系, 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所有的资产都进入系统, 实行定位、定员、定额的动态管理, 摸清了教育资源底数, 教育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比改革前大幅增加了, 学校正常运转得到了基本保障, 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 规范了财务管理, 为财政监督奠定了基础
中小学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 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有利于将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前移为事前和事中监督, 从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从制度上杜绝了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现象, 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3. 推进了财务公开, 为廉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 所有人员经费到位情况、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等都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示。通过向社会公开, 让社会各界随时了解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杜绝了“暗箱”操作, 有利于阳光财政、和谐教育的建设。
4. 改善了办学条件, 为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 教育经费的有效保障, 有效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宜都市在宜昌市率先实现了小学寄宿制学校达标、初中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班班通”三个100%。学校办学硬件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均衡配置。按照国家及湖北省关于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工作要求, 截至2010年底, 宜都市已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 按计划顺利推进学校校舍加固维修工程, 基本实现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地方”的工作目标。
5. 落实了教育免费, 为社会和谐奠定了基础
教育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让学生和家长得到了真正实惠, 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从2007年实施新机制以来的4年间, 全市免杂费、教科书费, 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拨付“留守学生”亲情电话费、山区学生乘车补助累计达到5500余万元。三年来, 宜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等原因辍学。
6. 提高了教育质量, 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行新机制后, 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有效的经费管理, 实现了校长安心办学, 校长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了教师安心从教, 在宜都市, 教师工资按照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标准实实在在得到落实, 公务员每月300元的效能奖, 宜都市财政局教师都参照给予落实, 实现了质量高位发展。
8.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高校;横向课题;科研经费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发展现状
高校科研经费主要由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两部分组成。其中,纵向课题经费是由国家基金委及有关部委、省厅等主管部门以基金、项目拨款等方式拨付的用于科技研究项目的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以学校名义与企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四技合同”的形式,对外承接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服务、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技术咨询等服务取得的收入,具有社会投资的性质。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高校成为开展科技研究的重要阵地,社会资金纷纷涌入高校科技领域,地方、企业和高校的研发合作不断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
二、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剖析
1.科研经费管理无序,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通病”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有着规范的管理制度,且从预算制定,到经费支出细则,以及年度决算编制,都有明确、系统、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件,监管职责分明,规范有序。而相较于纵向科研经费,对于规模和比重越来越大的横向课题经费却未见有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学校往往在项目申报成功后,对于经费管理不够重视。另外,我国高校普遍实行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两条线,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由于各自专业能力的限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存在独立判断的局限性,进而使得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无序,有失规范。
2.成本核算混乱,管理兩极分化。
由于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无章可依,无法可循”的现象,致使横向课题成本核算混乱,管理两级分化严重,或管理过严,或管理过松。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完全参照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横向课题,干预过多,过于谨慎,不仅给科研人员造成额外负担,影响科研进度,也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易造成科研人员想法设法逃避学校管理,进行“体外交易”,使学校蒙受损失。而另外一些学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经费,刻意放松对横向课题的管理,忽视财务、审计等相关制度,弱化学校应有的监管职责,甚至存在“以横养纵”的现象,导致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3.合同管理不规范,滋生税收风险。
由于横向课题来源多样,研究内容涉猎广泛,大多高校没有统一的合同模板来规范和约束横向课题合同,往往存在合同签订主体不统一,形式混乱,内容不规范等现象,给横向课题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不仅如此,一些高校对外签订横向课题合同时,对于发票开具时间未做明确说明,一些企业不按合同进度而是根据自己的纳税筹划需要,要求高校先开发票后付项目款,致使高校应收长款长期挂账,甚至形成坏账,滋生税收风险。
4.结题不结账,导致科技成果流失。
相较于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管理相对较松,课题结题后的项目结余资金支配更为自由。很多高校普遍存在横向课题结题不结账的现象,科研人员可以在项目结题后自行支配项目结余资金,进而出现经费使用无序、不规范等现象,而财务人员无法一一核实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导致课题成本核算失真,最终影响课题绩效评价。此外,高校对于取得的横向课题收入,过程管理参与不多,忽视了最终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监管,一些科研人员未经审核许可,就私自将科研成果据为个人所有或转出学校,造成了学校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强化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1.健全横向科研经费监管机制。
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学校科研、审计、财务等多个监管部门,这些部门应联合研讨,结合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制定一系列规范合理的监管制度,结合不同学科领域项目特点,对经费采用不同管理模式;落实各监管部门责任,完善科研责任奖惩制度,结合财务考核指标,多方面评价科研经费管理绩效,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年度考核的范围。
2.完善经费成本管控模式。
财务部门要与科研管理部门对横向科研经费支出进行实时动态统计、分析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审计部门对经费的审计与监管职能,加强横向科研经费成本的过程控制:财务人员在严把科研经费支出门槛的基础之上,还应做好相应税收筹划工作,节约经费成本:同时做好对科研经费使用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科研人员财务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课题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意识。
3.规范横向课题合同管理。
高校横向课题相关主管部门应结合横向课题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横向课题合同规范模板,以供签订类型不同的四技合同、协议使用,避免合同签订形式随意化:制定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前上报、初审和终审程序,明确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对合同审核、管理的责任,确保合同管理工程的系统性、有序性和科学性:规范合同签订内容,细化发票开具时间、横向课题经费使用预算等条款。
4.强化科技成果管理机制。
9.公用经费使用自查报告 篇九
为保证我校教育、教学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有计划合理地使用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认真做到勤俭办学的方针,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我校本着从学校发展出发,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保证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的开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促进学校的发展。我校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手,对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纠自查,情况如下:
一、提高认识,成立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行政班子认真学习了教育局的通知后,充分认识到生均公用经费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性。这次检查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因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生均公用经费自查自纠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陈永锦(第一负责人。负责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自查自
纠工作的安排部署及督查。)
副组长:徐本儒
(直接负责人。负责本次自查工作的日常事务。)
成 员:夏卫敏、王玉双、王安宏、汤春歌、徐道霞
二、自查工作程序。
本次自查工作由领导小组成员对照学校的财务制度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检查公用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是否合理,将有关情况向分管人员汇报,分管人员在此期间要进行严格督查。
三、自查情况。
1、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及管理情况:
学校的财务人员参加中心校的预算编制工作业务培训,量入为出,认真对学校的经费进行预算编制。各项开支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进行进行,对各笔收入和支出作好详细的日记账,专款专用,对口开支,实行收支两条线,每月的教育资金收支情况都用专用表格向政纪委汇报。
2、各项支出严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合理使用,大棕采购由两个人经办,有购物交接登记表。
3、各项支出严格使用有效正规票,经监督小组审核后,领导签字方可入账。
4、每月及时公示当月的开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继续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加强学习和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加以巩固,加强对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领导,认真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制,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使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用出成效。
公 用 经 费 使 用
自 查 报 告
寿县堰口镇十字路小学
10.关于请求增拨公用经费的报告 篇十
尊敬的财政局领导:
新化县上梅中学属市级示范性高中、初中序列学校,现在职在编教职员工256人,退休教师95人,初、高中学生3500人。由于高中学生偏少、学费收入有限、远程教育收费被取销、双休日上课不准收费等原因,造成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现250万元的借款利息马上要付、田径场跑道工程及文化长廊建设等要预付工程款以支付农民工工资,加上0104案件,法院判我校赔偿19万余元要支付,还有14位退休教师的生活津贴学校要垫发,高中教师的津补贴要自筹,因此,资金缺口很大。现特报告前来,恳请贵局从上梅中学的实际出发,增拨公用经费10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不胜感谢!
新化县上梅中学
11.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十一
一、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某高等学校基本概况
某高等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一所以理工为主, 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拥有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处于前茅的多个主干学科, 建立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学校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 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 已形成综合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
2、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当前学校财经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一级核算, 二级管理”的原则。财务处是学校财经管理的唯一职能部门, 负责对全校财经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学校一切财力均应由财务处统一核算和管理, 做到既有分级分类管理, 又有统筹规划安排, 加强财务收支的计划性、统一性和完整性。校内所有预算外收入均属学校财力, 必须纳入财务处统一核算管理, 实行“多口进”“单口出”的管理制度。同时某高等学校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主要是按照部门职能划分,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其合同管理等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下拨及日常收支核算工作。在科研人员立项前, 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动员, 发动教师及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然后按照申报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 申报人选题后, 科研管理部门指导其填写申请书, 待项目批准立项后, 由主管部门将科研经费拨至学校财务管理部门, 再由财务管理部门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至不同的项目类别中。项目负责人负责控制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 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
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科研经费作为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 由于受传统资金管理方式的影响, 形成了预算内资金管理严格而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散的格局, 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
1、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各自独立
当前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明确, 相对独立, 便于工作职责的确认及考核, 使知识和信息逐层流动, 决策从顶层塔尖向底层流动, 有利于各种政策方针上传下达, 有助于科研管理职能的发挥, 但是随着高等学校科研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市场变化迅速, 这种结构的适应性已经降低。但是对于科研项目管理来说, 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有些欠缺, 各个部门行政界定分明, 缺乏交叉, 体制僵化, 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对外界的变化反应不敏捷, 使不同形式的科研活动, 在人员组成、工作思路、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2、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由于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认为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 因此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 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科研经费实行课题负责人制, 经费到位后学校扣去留成部分, 余下的经费都由课题组自己去支配, 财务部门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 只能对每一笔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会计审核, 由于不了解整个项目预算中的各类支出比例, 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 分析其总体支出会发现在项目支出中, 日常差旅费及会议费的支出数额庞大, 而设备费、材料费等类费用比重很少, 日常核算未能按照项目申请预算书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 使得科研支出结构不优化。
3、科研经费使用失去控制
某高等学校中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于项目负责人都是学术型人才, 对于项目经费管理缺乏经验, 对经费使用控制方面不是十分熟悉, 在使用经费时缺乏计划, 用到哪儿算哪儿, 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 有的甚至最后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完成计划研究内容, 而有的项目已经结束可是经费结余很多。而财务部门由于不了解项目的进行程度, 无法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将经费的使用进度和项目的进度相结合控制, 也无法按照预算来控制支出, 这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4、科研项目预算缺乏科学性
某高等学校目前面临的又一问题是科研项目预算与实际开支相悖,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一方面在于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脱节, 另一方面在于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由于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 因此, 许多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 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 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的预算编制直接由项目课题组来预测编制, 财务部门并未参与编制, 项目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 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 并没有进行正确的经费预算。即便是经过经费预算的项目, 也由于申请者对相关设备等投入情况不熟悉, 只是大概估计, 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出入。
三、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构建
1、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
由于某高等学校现行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各自独立, 缺乏交叉, 影响对科研经费的全面管理效率。为了能使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有效地结合, 某高等学校应该在科研组织结构中增加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在于对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将科研项目的管理与经费的管理相结合, 通过管理与控制使科研项目的进度与经费的使用进度能够相匹配。该委员会并不需要成为具体的实体部门, 是由学校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形成一个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在项目立项之初, 从不同的角度来指导、审核项目课题组的预算编制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的委员会成员应该负责管理控制科研项目的预算计划, 财务部门的委员会成员应该控制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进度, 二者之间应每月或每季度进行核对, 以便于经费的使用合理化;在项目的结束验收阶段, 委员会应该将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作一个完整的总结, 项目结束的同时, 经费也将结账, 按照国家及学校相应的管理办法将项目经费进行结算。这样, 就能保证整个项目的管理与经费的管理相结合, 使科研经费管理真正做到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确保了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2、严格控制科研项目支出额度
在构建科研项目核算体系时, 应充分考虑到改进计算机化方法。在现行的财务核算软件的辅助账务处理系统中, 增加设置“项目预算管理”模块, 用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核算管理。当科研项目经申请、评审、批准并立项后, 主管部门会分批将经费拨入学校, 项目负责人凭到款凭证、项目预算书及科研管理部门的拨款单到财务部门办理经费入账, 财务部门应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划分类别, 并在“项目预算管理”模块中, 设立相应独立的项目账号, 实行一项一号对应, 并根据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书中的支出明细, 增加科目对项目的控制, 在财务系统“项目预算管理”模块中项目对应科目的同时, 进行科目预算限额的设置, 这样, 在实际支出核算过程中, 项目负责人根据合规的原始单据报销, 在预算申请书内的费用额度就可以正常报销, 如果该项目在某个科目中的支出达到了金额限制, 就无法继续开支。
3、建立科研经费核算管理依据
经费核算管理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成本的投入产出率, 增强科研机构的成本竞争优势, 根据科研经费控制相关的管理应根据以下根据:第一,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办法。高等学校的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划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三类。纵向课题是高等学校承担各级政府科研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 并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经费拨款;横向课题是高等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 通过开展科技开发、转让等服务获得科研事业收入;校级课题是高等学校内部科研立项或实施纵向配套, 从事业费中拨出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第二, 科研项目立项预算书。第三, 科研项目经费基准计划:经费基准计划是按照项目进行的时间分段的经费预算计划, 可以用测量和监督项目经费的实际发生情况, 并能够很好的将经费支出与科研进度联系起来, 这是按照时间对项目经费支出进行控制的重要依据。
4、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
严格规范科研经费转拨行为。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 必须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 应设立外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科研经费的转拨业务, 申请转拨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应向学校科研、财务部门提供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 否则不予批准。规定项目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 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或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财务部门依据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合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证办理转拨手续, 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任何账户。
总之, 优化目前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可以准确反映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的实际运行状况, 将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扩展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控制管理, 来提高高等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使其产生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当前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而且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水平和程度直接制约着科研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以某高校为例, 研究与分析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系统的归纳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现在面临的问题, 构建了某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洁: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管理[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2 (4) .
[2]学白羽、李美珍:中美政府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及管理方式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12) .
[3]刘波:基于《课题制》的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与美国的比较[J].科研管理, 2003 (1) .
[4]郝立纺、聂占五: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J].河南科技, 2003 (1) .
12.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十二
一、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用经费定额管理尚需完善 目前,行政单位的预算由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财政部门对基本经费中的公用经费预算实行定额标准管理。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进行分档,部分单位实际预算安排人均公用经费最高与最低相差数额较大,且同一定额标准的单位人均公用经费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预算标准与实际执行脱节。公用经费除财政按定员定额安排外,还通过各单位的自筹资金和项目经费安排,按定额标准安排的公用经费占公用经费预算总额比重不到一半。本人认为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数法仍被普遍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公用经费预算定额标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部门之间行政经费苦乐不匀的问题,离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尚有距离。
(二)公用经费支出挤占项目经费 一是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预算编制标准较低,部分公用经费无标准,实际支出存在普遍超标准现象。目前,业务招待费按照单位公务费一定比例编制预算,已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随着部门间跨地域的行政业务交流活动的增多,招待费用支出明显增加。目前,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等项目无预算编制标准,对此类费用主要是按单项核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部门间的差距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加大了对资金监管的难度。
二是预算约束力不强。一些部门单位对行政经费支出控制不严,预算资金混用、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项目经费使用权掌握在部门和单位手中,因此不少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项目经费与公用经费支出使用界限不清,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项目经费。此外,财政性资金的绩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下拨的专项资金被闲置、移用、出借的问题,部分出借经费用于弥补公用经费、设备购置,财政性资金在下属单位长期挂账等情况,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对下属二、三级预算单位的监管不力。如有的部门下属子单位较多,业务涉及面广,收费项目多,监督机制相对滞后,部分经济业务“下沉”至下属的二、三级单位进行核算,产生违规情况;财务管理薄弱,部分收支未按规定入账、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账实不一致,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长期未清理等问题;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存在违规征收等问题。
(三)公车管理及交通费用控制不严
相关职能部门未按制度规定及时对预算单位的人、车增减情况进行核实,车辆购置、编制核定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大部分单位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数大于编制数,交通费用超过预算定额比例较高,个别单位交通费超过预算执行数额较大。
部分单位车辆资产产权不明晰、入账不及时,借用下属及相关单位车辆情况较多,车辆过户手续未办理。对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报销的费用放到公务用车维修、保养项目中,公务用车的成本高出社会车辆的几倍,交通费用逐年上升。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有一个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预算管理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逐步解决。近年来,财政部门每年都出台预算编制政策,规定了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但实际预算编报不够细化、完整。目前,公用经费支出中包括差旅费、通讯费补贴等福利性支出,在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不能增加的情况下,造成部分单位挤占项目经费,以自筹等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二)预算执行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对预算执行还没有明确的绩效标准和考核制度,使得对行政成本控制情况的评价缺乏基础。特别对于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开支现有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有的制度出台较早,与现实情况脱节,难以实施;有些虽有制度规定,但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只能依靠各单位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来控制,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随意性较大。部分支出
13.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十三
XXXXXX局:
XXXXXXXXXX是政府解决百姓免受洪灾之害,将近千户受灾村民迁移至王家山集镇,为方便移民子女入学而新建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是一项惠民工程。清湖乡中心小学于XXXX年XXX月建成投入使用。经过了14年的风雨侵蚀,基础设施已严重老化破损,学校屋顶渗水、窗户关不上,存在安全隐患;随着适龄儿童入学人数的增加,学校课桌等教学设备也严重不足急需添置。学校上拨的公用经费已难于保证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在校安全。恳请领导增拨5万元公用经费。
特此报告,请批示!
XXXXXXXXXXXXXX
14.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十四
为切实做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工作,保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根据财政部、司法部《关于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财行„2006‟27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我省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以县为主,分级负责。根据现行事权划分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经费管理体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在财政预算中予以安排,省、市财政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帮助和支持。
(二)收支脱钩,全额保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要求,将各项收入和行政性收费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其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由同级财政予以全额保障。在确保工资发放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财力,安排所需公用经费。
(三)强化管理,提高绩效。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本着勤俭办事的原则,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适时调整,合理增长。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保障标准要随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地财政保 1
障能力的提高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适时进行调整。
二、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范围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财预„2006‟13号)的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范围包括行政运行公用经费和基层司法业务费、普法宣传费、律师公证费、法律援助费等。
其中,行政运行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交通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
三、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经对我省县级司法局2004—2007年公用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调研和统计,并综合分析研究我省经济发展状况、财政保障水平和司法行政任务工作量等因素,将我省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政法编制内的在职人员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划分为三档:一档标准为2.1万元;二档标准为1.7万元;三档标准为1.4万元。保障标准经费指财政预算拨款经费(含政府非税收入安排),此标准从2009年起实行。乡镇、街道司法所可比照上述标准执行。各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的适用保障标准。如现行实际保障标准已达到或高于所确定的标准,不得降低。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做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司法局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保障标准的落实。
(一)落实保障标准,确保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县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实施计划,原则上3年内达到本地区确定的标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本地确定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经费预算,县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二)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将行政性收费和各项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确保应收尽收,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
(三)建立监督机制,认真做好保障标准的实施工作。省财政厅和省司法厅将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督促各地落实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各市也要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所辖县(市、区)按照所制定的保障标准安排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
(四)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的县(市、区),各市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其落实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省财政也将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区)通过
转移支付予以补助和支持,促进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15.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十五
自查报告
为管好用好我校公用经费,保证我校教育、教学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有计划合理地使用资金,认真做到勤俭办学的方针,按照《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意见》文件要求,我校对2010年使用公用经费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公用经费自查小组
组长:**小学校长
副组长**村主任
**小学教导主任
成员:**小学会计兼报账员
**小学教师
**小学综合科教研组长
**小学总务
家长代表
二、检查情况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要求我校报帐员按时报帐,不得留超过500元的备用金,所有票据都是正规票据,没有白发票。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
做法是: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有经手人签字、总务签字、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财务专管教师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财务教师和行政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务会议集体决定。
(5)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校委会决定后,才添置
(7)财会教师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审核。
(8)在保证办公费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今后的打算
使用预算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将学校的长远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勤俭节约,努力提高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及生活费的使用效益。
【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中小学校装备类公用经费管理办法08-23
各校公用学校考试制度06-20
担保公司私车公用管理规定09-15
公用工程09-25
教案道路公用标志08-05
公用物品采购、申领制度08-29
工作总结(市政公用)11-07
学校工会经费管理制度06-24
学校经费支出管理制度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