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点安全感教育心得

2024-12-14

给孩子一点安全感教育心得(精选14篇)

1.给孩子一点安全感教育心得 篇一

“我就怕孩子闲着, 一看到他在那儿犯傻发呆, 我就受不了, 就得给他安排点事做。”———这是家长们普遍持有的心态。

除了怕闲着犯傻, 家长们还怕孩子们犯错误显傻, 于是, 把错误挡在可能发生之前, 成了家长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帮孩子检查作业, 上学前帮孩子检查书包。那些对孩子来说并不算难的功课, 家长却非得报个补习班;那些孩子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东西, 家长却还是要报个兴趣班……

其实, 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 孩子特别需要闲暇, 需要时间去犯傻发呆。胡思乱想、自己思考,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曾被6个不同的教育机构评选为美国最优秀教师之一的阿兰·哈斯克维茨非常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他说, 花在想象力培养上的时间, 至少应该与用于阅读、写作与算术的时间一样多, 尽管它不容易被评估, 但仍应成为每个孩子受教育的一部分。

想象力无论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还是对于社会, 都至关重要, 在历史的进程中, 它一次次推动着新的问题解决方式的发现。爱因斯坦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创造力天赋, 而非认知能力。然而, 我们的家长, 却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 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却大多数仍然行走在“认知能力”这个范围之中。

朋友的女儿有机会到美国的中学就读一年, 回国后最津津乐道的是“犯傻的一周”。这周的每一天都有一个新花样, 譬如周一, 全校穿睡衣上学, 当她不好意思地穿着睡衣走进教室, 看到不仅同学就连老师都穿着睡衣, 老师甚至还戴着睡帽, 抱着枕头准备给他们讲课。

2.给孩子多一点自由 篇二

一、寻找三个要点,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游戏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的。先确定自己想要观察什么,想要了解游戏哪个方面的水平和现状,然后带着目的去进行观察。

1.寻找兴趣点

兴趣,是驱动幼儿开展游戏的原动力。有趣的内容和物品,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游戏的欲望。了解幼儿最近感兴趣的事和物,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开展游戏的动机,并为后期的引导策略提供依据。例如:小木屋旁,畅畅将梯子斜靠在小木屋边上,爬上去后拿着竹筒开始敲打屋顶。琪琪激动地对着畅畅喊道:“畅畅,你在干嘛?”畅畅回答道:“房子漏水了,我修理一下!”不一会儿,几个原本扮演士兵的男孩子都搬起梯子加入了修理房屋的队伍……在上述情景中,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了新的兴趣点——修理。接下来孩子们的游戏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继续“看”下去。

2.寻找经验点

“在游戏中,幼儿能创造性地表现和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明自己的游戏。”已有经验,是驱动幼儿游戏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分析幼儿游戏行为发生的原因、游戏发展的趋势,以及可能需要的帮助与指导。例如:钱钱、浩浩、涛涛三个男孩子爬到一群孩子正在“烧饭烧菜”的厨房木屋上面,钱钱突然激动地说道:“煤气管道坏了。”于是,大家用木块作为榔头,敲敲打打认真修理一条看不见的“煤气管道”。浩浩拿来了竹筒,盖在一个小黑点上,不停地转动竹筒,并告诉同伴“煤气管道的螺丝要拧紧了,不然漏煤气”。小“厨师们”见状提出意见:“没有煤气,我们烧菜要来不及了!”于是,钱钱爬下梯子,用小推车装着一个圆木桩赶过来,对“厨师们”喊道:“煤气来了!”在上述情景中,教师能“看”到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修理煤气,让游戏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不妨抓住孩子们在游戏中呈现的“经验点”,依此来“看”到孩子游戏的发生与发展。

3.寻找发展点

维果斯基曾说:“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幼儿所有的发展倾向。”由此,在观察中围绕幼儿的发展点,进行相应的观察与分析也非常重要。例如:“兹兹兹……”,明明用竹筒底部顶着房屋侧面的木块,开始模拟电钻的声音。旁边的钱钱则发出短促的“兹…兹…”声。明明不满地说道:“错了,错了,电钻的声音是兹兹兹的,不是一会儿断掉的!”钱钱不服气地说道:“谁说的,电钻就是兹…兹…的,就像敲榔头的声音!”……孩子们的争执和矛盾,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讯息:孩子们对电钻的声音及其工作状态产生了迷惑和好奇。这些迷惑和好奇,正是孩子们的发展点。抓住这些“发展点”,教师便能“看”到孩子的游戏需求,从而给出合理的助推。

二、借助三个方法,快速有效记录

当教师明确了观察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后,还需在观察中运用策略对幼儿具有典型发展的行为、游戏现象等一一进行记录,如此才能为后期的分析解读提供有效信息。

1.多媒体记录法

多媒体记录法,是指借助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幼儿游戏现场进行拍摄,并在后期用文字还原现场的记录方法。这一方法,能让教师快捷、客观地在游戏现场记录下有效信息,减少记录的干扰和不正确因素。

2.九宫格日志记录法

这种方法源于目前网络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日记载体,九个方方正正的小格子,像做填空题那样“对号入座”,填写上相应的内容,就完成一篇日记。该法运用在观察中则特指以九宫格日志为载体,基于幼儿游戏特点和行为表现,提出九个关键观察要素,便于教师“对号入座”,“填空”式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为后期的解读与导引做好准备。根据不同观察要素,“九宫格日志”可分为个案观察类九宫格日志、主题游戏类九宫格日志、材料使用类九宫格日志等几种类型。

3.游戏日志记录法

“游戏日志”,是指一段时间内围绕幼儿或游戏场景,持续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过程等进行客观记录和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分析,了解幼儿或游戏场景的进程与发展过程,进而掌握幼儿需求,给予合理助推。

(1)个案跟踪日志。通过对固定幼儿的跟踪、持续观察,“看见”该幼儿的游戏兴趣、喜好及其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然后再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这会更客观、适恰。

(2)材料跟踪日志。通过对某一材料或某一区域的材料进行幼儿使用频率及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并由此了解到幼儿游戏的兴趣、使用材料时的喜好、游戏行为的成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幼儿游戏水平等重要信息,这对后期的分析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三、把握三个维度,深入解读游戏

教师可以围绕“玩了什么”“玩得怎么样”以及“为什么这样玩”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看”懂幼儿游戏的内容、游戏中的细节反应以及他们游戏行为产生的原因。

【案例】幼儿游戏片段观察记录。敌我双方共同搭建好“围墙”后,战役打响啦!畅畅首先将“流星球”甩向加铭,嘴里大喊:“接招!”加铭左跳右跳,一个转身,轻巧地躲过了畅畅的攻击。加铭得意洋洋地大喊:“哈哈,打不着我,打不着我!”说完,奋力向畅畅甩来一个“飞盘”,嘴里大叫:“这回轮到我啦,看我的铁沙盘厉害还是你的流星球厉害!”涛涛手持自己拼搭好的玩具冲锋枪,大叫着冲过来:“畅畅,闪开,让我来!”此时,加铭的飞盘已经飞了过来,并击中了畅畅。畅畅顺势倒地,涛涛着急地大叫:“医生,医生,医生在哪里,快来救救我的伙伴!”加铭则在对面手舞足蹈地开心大叫:“哈哈,我说了我的铁沙盘厉害吧!看你们怎么办!”……

根据上述案例,教师可以作下述分析解读。

1.玩了些什么:关注整体,了解基础

从案例中,教师可以解读到:幼儿们在玩打仗游戏,游戏共有11名幼儿参与,分别扮演了士兵、敌人、医生、护士及流动的病人。幼儿们的游戏情节经历了“准备—开战—照顾伤病员—休息—再开战”的过程。看懂幼儿玩什么,是教师解读的第一步。对游戏场景的整体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们在游戏中的基本情况:他们喜欢扮演什么?游戏是怎么发展的?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这些信息的解读,让教师能全盘掌握幼儿游戏动向,为进一步了解细节打好基础。

2.玩得怎么样:聚焦细节,分析水平

从案例中,教师可以解读到:在这样的游戏场景中,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丰富且满足的,从幼儿不断变化的表情、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全情投入”和“全心游戏”;每次“攻击”时所喊的口号、未被击中者的洋洋得意、打中后的手舞足蹈、士兵受伤后同伴着急的大喊……这些表情、动作、语言,无一不在告诉教师,幼儿们正投入在游戏中,自得其乐;加铭飞来的飞盘打中了畅畅,畅畅不但不生气,反而顺势倒地,装作被打败了,涛涛看到后着急地呼叫医生……这些自然、逼真的情节的发生,让教师看到了幼儿们的全心游戏。“游戏反映幼儿的兴趣需要、情绪情感、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此,第二步是教师需要透过幼儿们的一言一行及神态,了解他们在游戏当下的所思所想。“看”到了幼儿所思所想,才能了解他们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才能看出幼儿们是否在游戏中真情投入、真正开放和真实体验。

3.为什么这样玩:解读背后的原因

从案例中,教师还可以解读到:内在因素——敌我双方的攻击,是大班男孩子们最爱的内容,曾经的“打架”游戏,让他们的“打仗”游戏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而他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总想要分出胜负,从而让游戏变得有目的性;外在因素——小木屋游戏区场地设置中,比较适合玩“打仗”等相关游戏,幼儿所在班有医院游戏区,他们对此非常熟悉,所以在游戏时,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战地医院”的游戏内容,同伴不断冒出来的新想法,激发了幼儿们的游戏,除了分出胜负的内容,更产生了“急救”“协助”等有趣场景。教师除了要掌握幼儿们玩了什么、游戏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外,还需要了解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幼儿游戏行为的目的。只有了解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助推。幼儿游戏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内在原因,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经验、习惯等等;外在原因,包括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环境、成人的干扰、材料的影响等。

当然,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最好的策略,需要教师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观察解读。教师的观察与解读,必须基于对幼儿的了解和理解。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水平,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时,切忌片面或平行地解读,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分析是什么背景原因导致了他们会出现这些游戏行为。

3.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篇三

贵校征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的举措非常好,这对于全方位了解孩子,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非常有益。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何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家长必须注重和深究的课题。现借此机会谈几点我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一、重视孩子的管理教育。在孩子的管理教育上,我曾走入过误区,只是单纯地向孩子灌输,一味训诫,实践证明,这样教育的效果很差,而且使孩子产生反感,往往以懈怠的方式相对抗,从孩子哪儿了解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少,沟通困难。意识到以后,我及时转变了方式,每当他犯了错误,有了缺点,一般不做严厉批评,而是帮他分析原因,站在他的角度指导如何去改正。有了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但不轻易许愿。我还帮他确定切实可行的努力目标,时时督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生活的辛劳,理解家长对他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支持孩子的社会交际,让孩子多和人接触,特别是和同龄的孩子多交往,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现在我的孩子已有很大的进步,我和孩子的沟通也顺畅多了。

二、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孩子并不是靠哪一个单方面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融为一体,密切配合,经过多方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能。教育孩子,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保持信息上互通,方法上互鉴,教育上互补,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的孩子反应快,但不踏实,概括分析能力较差,还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时常犯错。鉴于此,我除了在学习上对他督促指导外,尽量抽时间向老师和熟识的学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经常以各种方式与老师联系,将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告知老师,求得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了解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以积极配合。另外,关注孩子接触的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电视中的戏剧冲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淡化维权意识,指导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委屈和不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样样顺心的,总会碰到各种挫折、委屈、不公正,增强忍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孩子的综合素质之一。当孩子遇到委屈和不公时,我尽量不越俎代庖去干涉,让他从自身多找原因,同时站在对方角度反向分析思考,确定对方的目的和出发点,并适当地指导他自己去处理,以提高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对待老师的一些过重的批评和指责及处理方式,我首先让孩子明确老师的出发点是让他深知错误的危害性,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坚决改正,才能进步,然后反省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做一个宽容、诚实的人。

以上是我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几点心得,希望能与贵校和广大家长们交流,共同为孩子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园地。

4.给孩子一点安全感教育心得 篇四

但是后来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让人不禁对他打一个问号:为什么本来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会是这样?

事件一

一次体育课还没有结束,小K一脸清泪,满心委屈跑到班主任老师面前说:“今天不知道哪儿来了个老师,上来就骂我有病。逮着我一通狂批,我到底怎么了我!”边说边大哭。

班主任反复问他:“不会吧,无缘无故老师就骂你?”

回答是:“真的!我什么都没干啊我!”

很快,那位体育老师赶到了,加上周围同学七嘴八舌,班主任才了解了事实真相:

那节体育是一个陌生女老师代课。因为有雾霾,所以在场馆上课。老师让大家做仰卧起坐。大家都在奋力加油做。小K躺在垫子上仿佛很享受,帮他摁脚的同学一个劲儿地催他:“快做啊,快起来!”但他做了两个以后,又开始佯装累了继续躺着不动。周围的男生马上开始效仿,一片懒洋洋。

老师见状不能不管,就命令他起来,说了好几次,他才懒洋洋地从垫子上爬起来。

老师有点儿生气,说:“你怎么回事!去,把垫子搬到那边去。”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惩罚。

小K却好像生气了似的对着垫子一通狠狠发泄,把垫子扔得乱七八糟,还跟周围的同学嘻嘻哈哈。

女老师对他不熟悉,很不能理解他的举动,就提醒他不要再弄了。可他根本不听,最后老师气急了:“你是不是有病啊!”

没想到他马上蹦起来大声跟老师吵:“对,我有病!你有药吗?”

老师非常生气,要带他找级主任,结果他比老师还厉害,说:“行,你不找我还要找呢!你TM竟敢骂我!你等着!”接下来就到了最初的一幕。

事情闹到这一步,公正来说,老师有老师的问题,不该跟学生说话过于随便。但是老师之所以被激怒是因为小K之前不配合不服从管理的行为。(如果老师能适当和孩子划清界限就好了。这件事情至少不会把她自己气哭。)

作为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肯定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问题。可是小K妈妈驾到后,却在质问为什么要做仰卧起坐,这个运动现在美国已经证明是不合理的,对孩子身体会造成损伤;老师怎么能这么跟孩子说话?当着那么多孩子的面,说孩子有病,孩子特别好面子,肯定不答应。

孩子的问题,变成了老师的问题,学校体育课教学环节设计的问题。

事件二

一次排队上体育课,女生很快排好队离开了,男生也站好了队。但小K和另外一个小Z还迟迟不归队。小Z系鞋带,小K则慢悠悠地在旁边缠跳绳,老师催促他快点归队再缠,他还是懒洋洋地缠,一副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样子。老师让全班男生回班。

大家站好后,老师问:“男生回班的原因是?”

一个孩子说小K和小Z太慢了。一个孩子说队伍里有人小声说话。

小Z马上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我不该系鞋带那么慢。”

大家把目光投向小K,老师问:“你呢?”

小K一脸不情愿不耐烦:“好好好,我又错了行了吧,我不该缠跳绳太慢。”

老师有点生气了:“你这是什么态度!”小K却一歪头一翻白眼来了句:切!

很显然大家都听到了这句态度轻蔑的话,老师就追问小k:“你这么不服气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小K愤愤不平大声嚷嚷:“我怎么了!我又怎么了!”

老师也很生气,大声说:“你刚才为什么要跟老师说切!”

他更加激动了,说:“我说什么了!谁听见了!谁能作证!”

全体男生站在那里,居然只有三四个举手说听到了。其他人全都盯着老师的脸,不举手也不说话。

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更加生气了,说:“犯了错还不承认?”

小K就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流着眼泪大叫:“我什么都没说!凭什么冤枉我!我要给我妈打电话!”说着拿着电话卡冲出了教室。

他一离开教室,男生们可热闹了,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

“老师,我听到他说‘切’了,但是我不敢说。”

“是啊,我也听到了,但不敢说,我怕他打我。他打人的肚子特别疼。”

“我也是,我怕他不跟我玩。”

“他不仅不跟你玩,还会让别人也不跟你玩。”

“对,对,是这样!”

“其实我们都听到了。”……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江湖,此言不虚。

小K妈妈来了之后,先是不太相信老师的描述。后来跟好几个男生聊过之后,才无奈相信了事实真相。

接着小K妈妈又开始找老师的问题,是不是老师平时惩罚太重了?是不是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要写反思?他怕写反思,所以不愿意承认吧。或许他说了但自己没有意识到吧。

老师,以后能不能不让孩子动不动写反思。这孩子是顺毛驴,多夸夸他,他一定会表现好的。

老师,那些孩子说话您真不能信。那个**是最爱说谎的,满嘴编瞎话,没有一句实话;那个**两面三刀,我家孩子最讨厌他了……

事件三。

一次,体育课下课回班。小K和胖胖的小Z相互扭打着哭着来到老师面前。

“他打我!”他们相互指责。

“他先打我的!”

“不,是你先打我的!”

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最终老师让他们相互道歉。

但是事后,小z又找到老师说:“刚才小K又撒谎,明明是他先掐,他却非说我先掐他。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解决了,但我也认清他的本来面目了。您知道吗,他去我家,当着我妈时,对我特别好,特别有礼貌,还特别关心我。我妈觉得他非常值得交往。但是私下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他总是欺负我。搞得我跟我妈说他,我妈都不相信我。唉……”

小z有时候确实犯拧,但是还算诚实。他这番话让人不禁为小K的人品表示担心。

事件四

小L是班里的钢琴小王子。

有一天,他在跟老师闲聊的时候,说到:“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掌握小K的一个秘密。”

原来小L的钢琴老师不错,小L妈妈就把这个老师推荐给了小K妈妈。但是小K学了几次不想学了。小K妈妈就把钢琴老师辞了,但是特意发短信嘱咐老师说,小K不学钢琴这事儿千万不要告诉小L,因为孩子好面子,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半途而废。可是这位钢琴老师偏偏看不上这种好面子,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小L。

“老师,您知道吗?”小L一脸坏笑,“小K每周三下午一放学就大声说,回家还得上钢琴课。每次这时我都要笑喷了。这就是我掌握的他的秘密。但是我不会说出来的。我会继续看他怎么表演下去。”

“人家不能再请别的钢琴老师吗?”

“我已经证明过了,小Z和他住一个小区。现在小K每周三下午都出去玩。怎么可能上钢琴课呢?”小L一脸狡黠,“再说了,我妈介绍给他们的那个老师已经非常好了,如果他们不请这个老师肯定也不会请别人的。肯定是他自己学不好,还怕我知道他不学而已。我太了解他了。极度好面子。”

没错,小K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他的极度好面子。

面子是什么?自尊心?虚荣心?

其实自尊心是帮助孩子适应社会遵守规则的利器,当他触犯了规则,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批评让他的自尊受挫。越是自尊心强的孩子就越长记性,以后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而小K虽然自尊心很强,好面子,但是他犯错后却跟别人不同,他总是选择不承认和回避,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跟小K妈妈交流后,大抵就能明白了。

她说自己小时候特别优秀,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很优秀,她特别不能理解男孩子怎么会这样。她还说到了自己好面子,发现小K的问题时非常着急。

如果家长觉得面子问题大如山,孩子当然也会效仿。

事实证明,小K就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孩子。同学可以公开赞扬他,但是决不允许公开说他有什么不对,否则一定马上吵起来,即使是在课堂;老师可以公开表扬他,但是不能公开批评他,一旦提醒或者批评他,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怎么了!

如果没什么可狡辩的,他一脸“算我倒霉”的表情认栽,并不反省自己的问题;但如果稍微有一点儿小空子,他必然钻空子说:“我没有!谁看见了?”除非有多人作证,证明他确实做了,他才服软,否则绝对不承认。

如果一个孩子认为面子比事实真相重要,面子比是非对错重要,这个孩子是不是很可怜?

确实,因为在他的心中沉沉地压着一座大山——虚荣心。为了满足虚荣心,他会对心中的真相说声没什么了不起,并把它扔在一边;为了满足虚荣心,他会做出让人匪夷所思,他却心安理得的事情。

而小K这份虚荣心从哪里来?

家庭。

他妈妈是大学教师,他爸爸是公司老总,人中龙凤,必然很爱面子,要面子。

然而,当家庭教育的跟进不够及时,孩子出现问题,他们的面子与教育孩子的规律发生碰撞,最大的牺牲品就是孩子。

为了保住父母的面子,孩子会尽量抹去自己犯错的痕迹,而并不着重反省自己的问题。

其实,每次犯错都是孩子更新自我操作系统的好机会,都是孩子发展自控力的良好契机。可惜恐怕他们每次都错过了。

为了面子,孩子犯错时往往先考虑别人身上的问题,而不是先抓孩子出现的毛病;为了面子,孩子出问题时总是先抱怨环境,抱怨老师,抱怨同伴,却忘记了其实无论抱怨谁都不如让孩子自我反省。我们的教育最应该让孩子知道,在生命旅途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能改变自己。

孩子自己改变了,未来无论走到什么环境,遇到什么朋友和老师,他都是受欢迎的,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都是快乐的。

最近,泰兴刚刚破获了一场前的命案,凶手居然是当时只有15岁的重点学校中学生。当年的他是众望所归的清华苗子,但是成绩却因为这件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一落千丈。

在问及杀人动机的时候,他回忆到:自己本来是动了一个小邪念——想看看有没有人家没有关窗户,进去偷点儿钱去上网,没想到那个老太太看到了他,并大声质问他要干什么!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让她闭嘴,最怕她把事情传到父亲那里去。

他回忆说,当时认为,不,包括现在仍然这么认为,如果让父亲知道自己被一个老太太当小偷抓住,父亲一定会大发雷霆,对自己极度失望的。没错,父亲就是这么一个好面子的人。

(图为当年的凶手在受害者家门前长跪不起)

当时那种对爸爸知道此事后的恐惧,让他举起了随身带的小刀,居然捅下去40多刀,直到老人无声瘫倒在地。

父亲给他安排好了人生的一切,对他严格要求近乎苛刻,在狼爸教育模式下,他是一个学霸,却同时也是一个空心的人,一切都以服从父亲为中心。

如果他的父亲不那么执着于孩子的错误,无论孩子犯了什么天大的错,都能得到父亲的谅解和宽容,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能得到父亲热情的拥抱和无条件的爱,那么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有的孩子爱撒谎,为什么撒谎?为了掩饰。

为什么掩饰?因为怕父母不接纳犯了错的自己。

十几年间,这个曾经15岁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那天他从人变成了鬼。成绩一落千丈,高考失利,结了婚也要离婚,有了事业还是要去赌博,总之他毁了别人的人生,也毁了自己的人生。而他的父亲则背负着重要的责任。

成年人有什么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否认孩子犯错的权利?

请醒一醒,仍然执迷不悟的家长,不要给孩子心灵不能承受的重量。

孩子出现问题,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为了保住自己所谓的面子,帮孩子否认,帮孩子澄清,帮孩子洗白,让孩子变得貌似完美无瑕,让自己做父母的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最应该做的则是:能博大地包容孩子的错误,能镇定地帮孩子反省自己的问题,能冷静地帮孩子定下规则,能温柔地但坚定地帮助孩子守住规则。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一定可以从错误中不断汲取成长的力量,完成精神的完美成长和蜕变。

5.给孩子一点安全感教育心得 篇五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们经常教育孩子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回家以后怎么变了呢?

回到活动室,刚才的一幕让我的心绪很乱,今天要是没有及时的介入,浩浩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大虾扔到了垃圾桶,我不仅想到,这种现象何时是个头。

现在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样样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候,还没见孩子动手,家长就已经替他办了……

这种现象真让人深思,不仅要提醒家长:您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能力的增长需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即使失败,他会不止一次的重复、突破,期间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直到掌握本领。出于心疼,家长忍不住包办,吃饭我来喂,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孩子被父母的爱囚禁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次剥夺了成长锻炼的机会,阻碍了能力的发展,大脑缺少更多新鲜的刺激,四肢软弱无力,何来创造力?你扼杀孩子的意志力。在孩子眼里,一切家长都会替自己办,不需要努力,所以遇到问题就退缩,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发展,变得懦弱,很难立足社会,甚至不能自理、不能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最终一事无成。你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换来成功,是孩子获得自信的最好途径。可孩子失望的发现,自己努力意犹未尽,家长却早早把胜利果实摘来放在他面前,这还有什么意思?我怎么能证明我自己?我行吗?算了吧!出于爱,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家长事与愿违。你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家长的包办,一旦孩子适应了,就成为应该的了,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目中没什么重量,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提供的一切,从不想自己应该为家长社会付出什么,缺乏责任感和反哺心,待父母年老,成为啃老族,甚至社会寄生虫。

6.给孩子一点爱的距离 篇六

蒙蒙3岁该上幼儿园了,可她就是不肯自己待在那里,哭哭啼啼的,非要我陪她不可。小朋友在一旁玩耍,我鼓励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她拽着我的手让我也参加。老师说,要想孩子独立,做家长的不能心太软。听了老师的话我找了个理由离开,蒙蒙就在背后一直哭,为了让她更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不敢回头。后来,也许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熟悉了,她才愿意去上学。

蒙蒙上幼儿园后,经常都是老公负责接送。按理说她和爸爸接触时间多了,应该和他更加亲近些,可事实并非如此。我跟老公道出了我的得意,没想到他立刻反驳:“你的好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她要什么你就给买什么,你就是她的钱袋子!她不和你亲和谁亲?”

老公一语中的,在蒙蒙身上我是多花了不少钱。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不想让她受委屈,只要孩子喜欢,我就舍得买。可一天,当她让我买芭比娃娃,我以她已经有了一个为理由拒绝时,她竟撅着嘴大叫:“坏妈妈!”

蒙蒙是个很勤快的小丫头,可我总认为她这么小能干什么呢?帮忙就是添乱,一不小心再弄伤自己,就更得不偿失了。倒不如自己忙点累点,等她长大了自然就啥都学会了。蒙蒙到6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洗脸,我的理由是还没到会的时候。老公说,你总这样娇惯孩子,她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我无限爱恋地抚摸着蒙蒙的小脑袋说:“长不大我就永远伺候她!”

“你这不是爱她,你这是以爱的名义对她进行控制!”老公愤愤地说。我诧异。但老公的话还是提醒了我。因为抚养蒙蒙,这几年我没有一点个人时间,吃的穿的都先顾着她,什么也不让她做,快把她养成小公主了。

一位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在她一本书的开头这样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这样看来,我的付出似乎偏离了方向。我无言,开始翻阅资料寻找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很多书中都提到要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日常生活中,家长不知不觉替孩子做了许多事情,孩子就没有锻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事既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又是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7.请给孩子们多一点关怀心情随笔 篇七

请给孩子们多一点关怀心情随笔

通过这9天的支教,我了解到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早出晚归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自己煮饭,分担着家里的.家务。有时候很心痛这些孩子们,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来上学,一个人回家,甚至回到家后父母都没有询问过他们这一天过得怎么样?吃得饱不饱?父母只是累得很早地吃完饭睡觉了。对此,有时候孩子们没有说什么。只是当我叫他们邀请父母过来看文艺汇演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很肯定地说不会来的,不会来的。他们好像都习以为常了,好像无论他们在学校表现得好不好,他们的父母都不会关注,不会在意的。甚至有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生病不舒服了,他们的父母远在外面工作,都没有时间回来接孩子去看病,甚至是孩子们还要一个人走回家,自己买药吃,只能自己照顾着自己。但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个意识,他们经常不吃早餐,或者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对自己都是漠不关心的。但是,这种不关心,或者是在学校调皮捣蛋,也只是为了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只是想能有人关心他们而已。

虽然父母也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还是希望父母能多注意多点关心孩子们。孩子们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和关心的。父母那么拼命地挣钱,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们能吃饱喝好穿好,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未来。但是,如果是真的为了孩子们着想,请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哪怕只是一点点。

8.教育孩子应该懒一点 篇八

“懒”妈妈似乎与传统的勤劳、任劳任怨的妈妈形象相悖。其实不然,“懒”应该成为妈妈们的一门必修课。因为这里提倡的懒妈是指不再把时间花在给孩子做饭、洗衣、做家务上,而是拿出更多时间与孩子互动,勇敢放手让孩子去探索,鼓励他们独立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一个身懒心不懒的妈妈。

懒于动手――不包办,培养孩子做事独立性!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不应该去帮忙。他房间乱了,你就提醒他该收拾整齐了;他的新书需要包书皮,教他包第一个后就让他自己包;他要收集标本或上课材料,带着他去野外看着他动手做,或是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知道你性子急,觉得自己动手给他做了,于你而言反而省事,但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加强你的耐心吧,你在旁边看着就好,“指手画脚”指导就好!

懒于陪读――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恐怕没有哪个父母比你更渴望、更严格要求孩子成材了,于是对孩子的学业相当看重。可是科技紫微想说,你该“懒”点了!孩子该做功课了,你只提醒一声就好,别全程陪着;孩子的作业让他自己检查;遇到不会做的`题,叫他自己开动脑筋,或是告诉他该去哪里查资料就好……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别太勤于指导,而要学会发现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于独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哪些是他能力达不到而需要帮助的。

懒于唠叨――多做少说,培养孩子自觉性!

说到喜欢唠叨的父母,你们三种主星的人绝对名列前茅!为督促孩子学习、生活,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你怎么又在玩手机”、“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你该洗澡上床睡觉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你勤于“说”――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你勤于“做”――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懒于张罗――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9.给孩子们多一点“用心”的空间 篇九

关键词:用心;导入;挖掘;引导;抒怀;体验;创造

最近有一部亲子儿童电视纪录片很火《爸爸去哪儿》,这个电视节目就是我上课课题的灵感来源。本次公开课的课题是《现代舞——呼吸元素训练》,课题的名称似乎和爸爸去哪儿没有任何的联系,完全搭不上边,我是如何来让他们和谐统一的,现在给大家梳理梳理。首先要说明的是现代舞这个舞蹈类别的特殊性,现代舞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舞蹈形式,如今已经发展到在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中都可以看见现代舞的影子或者是现代舞的编排手法。现代舞主要是表现一种个体的情感意识,对人生、对社会、对事物的思考与认识,凸显个体情感。《爸爸去哪儿》这个电视节目的播出,让我对于父爱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课堂可以从父爱入手。每个学生对于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是有区别的,对于父爱的体验也各自不同,对于现代舞课堂来说,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

找到了切入点,如何来让整个课堂流动起来,下面是对这节课的分析过程:

一、用心导入

《背影》是我们都学过的一篇课文,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对于这篇课文就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先生朴实、真挚的文章曾经让我潸然泪下。作者笔下父亲笨拙的身影,翻越月台买来几个橘子,结果还散落了一地……这些画面感很强的场景同学们应该都没有忘记,简单的一张《背影》幻灯很快就让我们进入“父亲”的这个主题。

你们心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学生回答:忙碌、温柔、严厉、和蔼……)

二、用心试听

有了父亲的形象,那么我们对于父爱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播放幻灯与音乐《老爸》,《老爸》这首歌是描述一个在外务工人员,多年不能回家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对老父亲的那种思念和深深的爱。歌词如下:

老爸,有些日子没给你电话

你还过得好吗

老爸,你对我说过的那些话

我也越来越懂了

老爸,记得当时我离开家

你目送没说什么话

老爸,我现在好想抱你一下

紧紧地抱一下

我在牵挂,你也在牵挂

是你引我走天涯

你慢慢老,我渐渐长大

是你让我别想家

你在牵挂,我也在牵挂

是你教我志在四方

什么都别怕

我不在家,你好好保重吧

你的希望我用爱回答

你的希望我用爱回答

孩子们,你们心中的父爱是什么?

学生回答:父爱如山;是我最温暖的地方;是我遇到任何困难都会鼓励我的人;是我犯了再多错误也会原谅我的人;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妈妈和我们的港湾……

在播放歌曲的时候有《父爱》幻灯播放,与孩子们分享的是我本人对于父爱的一些理解,有地震中的不抛弃不放弃,背着已死去的儿子走了一天一夜的爸爸,有已经老去的爸爸一口一口地喂饭给残疾卧床的儿子,有给智障失去行为能力的儿子擦洗脸庞的老父亲,有失去一条腿拄着拐杖给女儿拍照的爸爸,有拿着梳子坐在柴火边给女儿梳头的爸爸,有跟孩子一起放风筝的爸爸,有骑着自行车拖着孩子的爸爸,有冒着大雪背着女儿上学的爸爸……老师想要表达的是,父爱也许就是一种信仰,父爱也许就是那一口饭,父爱也许就是一种坚持,父爱也许就是一个并不结实的肩膀,但是却很可靠,很坚实,很温暖……

三、用心抒怀

听完《老爸》,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如何表达自己对于父亲的爱。播放我班某同学参加第四届舞蹈比赛的舞蹈作品《老爸》,孩子们边看边用心思考,我该如何来表达?

观看身边的人更有助于孩子们引起共鸣,没有专业的舞蹈视频距离那么远,我们目前的水平能做到的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

学生用心来表达的这个环节做得不错,有四个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己对于这首歌曲的表达,可以看出他们很用心,很投入,对于父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在孩子们抒怀的同时,我仔细地观察了这几个学生的表现,内心做出了评价与总结,但并不急于表达。

先让学生观察,他们的优点在什么地方,又有那些问题存在?从这个问题开始,慢慢地进入呼吸元素。学生看出四个同学都非常投入,感情十分充沛,身体也很解放协调。缺点可能大家还不能够看出,这个时候教师及时的说明,呼吸元素在现代舞中的重要地位。自然的呼吸、音乐的呼吸、舞蹈的呼吸三者有区别,但又有着必然的联系。舞蹈的呼吸主要的目的在于音乐的表达、情感的流露,呼吸的对比可以改变舞蹈的线条。随之进入呼吸元素的学习环节。

四、用心体验

呼吸元素的训练,如果作为一个单一的舞蹈基本训练,可能很简单,音乐的选择也相当容易,但是在本节课上,对于音乐基调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延续前面的情感线条,不能让情感游移出去,所以选择了一首《睡莲》的音乐,音乐的意境很美,音乐中间的哼唱更是让人不能自拔。孩子们的心仍然在波澜不惊的音乐中不停地飘荡,想着父亲,回味着父爱。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观察我身后的孩子们是否到位,是否跟上了节奏,我相信他们都是对的,因为那时我们的心是统一的。我也进入我自己的那片没人可以知道的心灵世界,小小的世界中爸爸在那里,就那样地站着,站着,站着……

五、用心创造

呼吸元素的体验结束后,和孩子们一起做一组运用呼吸元素的现代舞蹈动作,仍然是《老爸》这首歌,看看呼吸元素体验过后再来表现《老爸》,我们会有怎样的改变。为什么要所有人一起做一组动作呢?这个就是教师的个人经验,也许有的教师可能不选择一起做一组同样的动作,直接让学生来。根据我个人经验来说,我的学生我非常了解,对于呼吸元素的运用,很难!专业的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也未必马上就可以运用到作品当中去,我们的初二学生,非专业、非科班,只能说是一群舞蹈爱好者,要把他们往专业的方向上去“引”,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做做引路人。一起舞蹈的时候,在“我想抱你一下,紧紧地抱一下”的歌词处,做一定的强调,这个是最能抓住孩子们情感表现的点。在一小段过后,就可以放手了,学生延续之前的情感状态,做自我创作,跟着感觉跳下去,在属于自己的那丁点的地方,释放出自己对父亲的那份藏在内心深处的爱。后面教师喊其他人都停下来,看其中一个学生的表现,这个就是整节课的最高点,我们所有的人的情绪似乎一下子全部融汇到这位同学的身上,她感情异常的充沛,完全忘我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直到音乐完全停下的那一刻,她仍然那么执着地抬头仰望苍穹,双手颤抖,泪满眼眶……

六、用心呐喊

课堂的最后,教师总结完毕。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大声地呐喊一声。教师喊——爸爸!孩子们喊——我爱你!那一刻我真的很为她感到高兴,有这样的一次经历,他们会成长很多,无论是在舞蹈本身,还是在情感上,都会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同时,孩子们会更懂得感恩!

以上我用了六个“用心”来做了这节课的梳理,为何?从上课到结束我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是更多地把心交给学生。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应该算是我的老师。艺术课堂与我们文理科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也许有人会觉得音乐、舞蹈、美术课就是给孩子们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其实不然,艺术课堂存在的必要性远远不是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那么简单,具体的原由由于文字字数有要求不做详细阐述。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曾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我们作为教师,则更需要给他们创设“用心”的空间,把他们的“心”抓过来,在短短的40分钟,在你创设的空间下,让他们做一次心的旅程。这不是肆意的“虐夺”,而是善意的“挖掘”。学生的进步过程,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我们彼此“用心”的过程!!

10.给各县教育局领导的一点建议 篇十

我是当过一般教师又当过校领导的教师,领导的滋味、教师的痛苦我都有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公民,应该热爱祖国,应该对人民负责,心里有什么话应该大胆的说出。今天我就畅谈语言吧,把我多年来积蓄的话好不保留的说出来,希望上级各位领导不要见怪。

俗话说的好,旁观者清,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待事物是比较清楚的。作为一个校级领导,上面领导布置的任务的得完成,下面的教师也得对得起,哪一个照顾不到就会出乱子。因此校级领导为了应付上面领导的指示,能办到的事情就赶快办,不能办到的,就表面应付,以造假充真来办,校级领导整天处于开会、应酬、造假的忙乱之中,哪有时间深入教学,想当初当教师时也下过决心,(我要是当领导后一定怎么样)可是真正当了领导时就身不由己了。校级领导是没有很多时间深入教学的,为了维护校级领导的尊严,只该做一些表面的文章,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检查教案差次数,检查学生作业查查月号,查看考勤表看是否签名(有的学校还用有手纹来鉴定教师是否到校),这都是表面文章,治表不治本啊,我们知道教师教学是一个良心活。若教师想干,他到家里躺在床上都会在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若教师不想干的话,就是在办公室里,也会干很多与教育无关的事。所以咱们校级领导管教师应先管他们的心。管教师不在于补

助多少钱,而在于方法巧妙,合理管理

当教师也有很多苦恼,大家想一下,作为一名教师担任那么多课,又担任班主任,每天的备教案或学案,又得上课、批改作业,写批改作业记录等多种记录、课后辅导,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出外学习等等。有时间么?能办得到么?实际办起了挺难挺难的,我在当教师时,曾下决心一定要搞好教学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时,头绪太多了,在完不成任务时只该造假来应付,结果时间也浪费了,任务完成的也不好。我也曾经一时感到内疚,可是和同行一交流,都有同种感觉,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

教育要改革,不改革,中国的教育就难搞好,不光教师要改,领导也得跟着改。领导不改革,教师改革都是一句空话,我劝教育局的领导们,不要一检查业务就是教师的教案、比改的作业。应该换换方式了,应采取什么方式检查业务呢?我有一个小小建议,望讨论参考。

对教师的业务检查要把好三关,期初教材准备关、期中上课关、期末教育质量关。

1、期初教材准备关

教师教学不在于教师备了多少教案,也不在于你写的计划多么好,而关键在于学期初教师对本学期课本中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我知道我在当校长时有一位本科毕业的教师(电大毕业),教案写的也不少,作业比改的也不少,可是书中的题根本就不会,上课学生的纪律很好(学生吓得不敢动),成绩就是上不去。所以我建议在每学期开学前的前几天对每位教师来一个学科测试,由教育局出题,各中心校组织考场,校长监堂(防止冒名顶替),考试结果,中心校记录在案作为教师开学准备的考评依据。考试不好者责令加班准备,决不能让这部分教师误人子弟。

2、期中上课关

一节好的课不在于你的学生纪律多么好,也不在于教师讲得怎么漂亮,而关键在于课堂上看学生是否都在学习,或多数都在积极学习,如果全部学生都在学习,那就是一节好课。咱们领导们要不分时间,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看看,若学生不是在作秀,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在学习,那说明教师确实是在好好地教学。

3、期末教育质量关

11.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1孩子爱听故事。一天要求讲10个故事,或者1个故事重复讲10遍,还是乐此不疲,一双可爱的求知的小眼睛充满期盼地看着你,让你欲罢不能,也许这也是一种痛并快乐吧。

给孩子讲故事,我们有一点心得,现和大家分享,欢迎参与讨论哦。

—、3岁孩子阅读不怕重复,不要求多求新,应求精。

选择好的阅读材料,当然是吸引孩子兴趣的前提。我们通常选择语言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有趣乐观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通过简单形象的故事,在她们小小的心里形成正确的善恶人生观。重复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慢慢渗透,细细品味,只要孩子爱听我们就可以重复。

二、根据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自己创作,通过类似故事达到教育目的。

孩子有些任性,经常会发小脾气,不听话。这时候我们就利用孩子平时喜欢的小动物、人物和角色编故事教育她们,让她们开心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自编故事要针对着每个孩子的特点、心理来的,让她们慢慢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有自己的参与感。比如:让她们做小大人,来批评小动物和人物,进而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教条的说教。有时候我们也会利用小家伙们的善良和爱听表扬的特点来编故事,让孩子感受自信的同时也能形成关心他人的好品质!对于孩子来说,正确适当表扬与鼓励和发现他的优点最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三、留下一点点疑惑。

越是好的故事,意境越是无穷的。以一个小孩子的理解力他是不可能100%去懂的。但没有关系,一点点疑惑一点点悬念,正促成他的求知欲,是成长的催化剂。故事每讲一次自然就理解得更深一些。

四、从哪儿开始,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可以选择给宝宝讲一些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宝宝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2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丰富知识,更可能让人变得快乐、积极向上。

所以在孩子课余时间,我就把有关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故事DVD放给孩子们听,这时候孩子们特别安静,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你给他们什么都能接受。渐渐地,孩子们便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DND听腻了,我就选择一些故事书籍读给她们听,书上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对书非常喜欢,产生了深厚的读书兴趣。每天空闲时间他们总是缠着我讲书中的故事。于是我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读10分钟的故事,发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后来他们自己看到图书上的动物和人物的表情,便能直接说出故事情节。渐渐地,就培养了孩子们良好读书的兴趣和讲故事的愿望。

在平时讲故事时,我会告诉他们认真地听,给她提一些问题和他们一起思考故事的内容,分析事件的起因,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满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鲜事物的一个极好途径。积极地让孩子多说,多讲是为了培养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会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小大人一样的话还会用上“像…..一样、勇敢、坚定、不怕困难”等词汇,这和她长期的听故事和阅读是分不开的。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岁时听故事应短小、情节简单,最好有适当的重复,角色也要少。

5、6岁的孩子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理解能力提高故事可以篇幅稍长,情节曲折的,而且内容和范围也要扩大,这样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维。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他们会讲的故事有了用武之地。老师知道她会讲很多故事,就请他们给新入园的小朋友们讲,当她的故事赢得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时,她讲故事的愿望更强了,她会主动和老师说“老师:我想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有时讲的不够流利时,她会再看书、再讲,只为给小朋友讲更好听的故事。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当众表达的能力更强了,在众人面前说话很有自信也更开朗。以前孩子讲故事故事讲的不够生动,通过参加“故事大王”比赛和“亲子故事会”老师先给孩子生动地讲故事,让孩子体会不同的角色,回到家中家长指导孩子,孩子会主动地给家长讲故事的时候,请家长做评委。现在很多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很注意角色的语言生动,得到是掌声和听众开心的笑。

多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多和孩子一起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3我家孩子叫李希麟,在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中四班上学。转眼,孩子已经6岁,看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感受着孩子每天的欢笑,倾听着孩子的烦恼,内心深刻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喜悦和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培养。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让人变得充实而快乐,变得积极向上。读书可以丰富内心,完善自我,从小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而学会表达,学会分享故事,让小小心灵日渐丰富,让他的内心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是一个不错的习惯。

我家孩子是个很喜欢说话的小朋友。从2岁开始,我就给孩子订阅了《婴儿画报》。晚上7点半左右,我和孩子就躺在床上,静静地开始分享故事。床头柜上堆积了很多孩子的书,在孩子的房间,要保证有他触手可及的书籍,让他养成用看书来打发时间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先翻阅一些,虽认字不多,可他还是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图画。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遇到不明白地总是要充满期盼地看着妈妈,希望妈妈给出满意的答案。从《幼儿画报》、《嘟嘟熊的故事》、《365天故事》、《成语故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等,虽然听过的故事数目不多,可是孩子养成了睡觉前读书的好习惯,他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对各种类型的故事都充满了好奇和追求。在孩子的鼓励下,妈妈特希望自己是个配音演员,能拥有不同的声音,掌控故事里不同的人物发出的声音和语调。有的时候,妈妈累了,就通过电脑搜索故事,让孩子自己聆听。他也乐于接受,并且在选择中找到爱听的、感兴趣的故事。我们知道故事都渗透着很多的知识,比如节日,生活常识,交往礼仪,行为习惯,科学知识等,孩子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地语言,学会了自主学习,有时虽不能全部理解和吸收,但是长期聆听下来,记忆力增强了,知识日渐累积,孩子的语言词汇丰富了,有了初步的世界观,能够辨别一些是非对错,还会把故事中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和孩子讲故事的时间是我和他每天晚上最为静心谈话的时候,通过这个过程,我既了解了孩子一天的心情,得到了他的反馈信息,获得了和他亲密交谈互动的机会。下面就给儿子讲故事,讲一点心得,和大家分享,欢迎老师和家长参与讨论。

—、孩子阅读不怕重复,不要求多求新。

要选择好的阅读材料,能吸引孩子兴趣是前提。我通常选择语言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有趣乐观的、充满现实生活气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每个阶段,会按照孩子的心情和发展换些故事类型,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很多学科的兴趣。我儿子对地理,历史,音乐都很感兴趣。妈妈主要讲文科类的故事,爸爸主要讲理科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孩子小小的心里对新的知识充满渴望,形成一定的人生观,能够有笼统的是非对错概念。重复不是浪费时间,有时遇到孩子喜欢,一个故事多讲几遍,讲几天都是可以的,通过慢慢渗透,细细品味,孩子在思考中逐渐领会,爱听我们就可以重复。

二、根据孩子的缺点和坏习惯,通过类似故事达到教育目的。

孩子有些任性,经常会发脾气,不懂礼貌,不听话。这时候我就找类似行为习惯方面的故事和他分享,让他能在聆听故事的时候,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故事里的小动物或是人物,谁做得对,谁又做得不对,应该向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或是人物学习什么?”通过这样的问话旁敲侧击的的问问孩子,每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说说干的不好的事情,只要诚实,不给予过多指责。孩子敞开心扉,家长就多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可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有时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当时领会了,过后就忘记了,没有真正记住。这时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在不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慢慢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自己的不足。纯粹教条的说教孩子不服,很多时候也行不通。对于孩子来说,正确适当表扬与鼓励和发现他的优点最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孩子需要认同感,我们作为家长,将在他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教育方式,给予他适当地帮助,切勿用力过猛。

三、复述故事

先让孩子看图画、听故事。可以让孩子一边看画,一边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听,要掌握语速和语调,对于故事里的不同角色说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这样更能感染孩子。朗读时还要注意,有些词汇孩子可能不理解,家长要加入通俗的话或适当地比喻作些解释。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比较熟悉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复述这个故事。由于故事的文字比较长,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讲下来,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分几个步骤。开始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家长问一句,孩子讲一句,一问一答,讲完这个故事。然后再用“接龙”的方式,家长和孩子一起讲,父母讲一小段,孩子讲一小段,直到最后孩子能完整地把故事讲出来。这样的方式不光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共读”过程中,还可以增强母子、父子间的亲和力。

四、留下一点点疑惑。

孩子阅读的很多书,都是有连续性的,越是好的故事,意境越是无穷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越大。每天选择几页作为学习内容,留点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孩子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累积,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编故事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分析、想像,把故事续编下去。这种训练可以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能力训练的同时,我们家长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带孩子融入生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感受自然,感受风景,用孩子的心看待身边的花草树木,引领他们了解自然,认识社会。

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塑造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多一些时间和孩子阅读,多一些时间和孩子分享,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聆听故事,讲述故事,孩子在故事中完善知识,在表达中消化知识,锻炼表达能力。好习惯受用一生,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一起成长!

给孩子讲故事的心得体会

4最近四个妹妹回台省亲,闲聊起来才发现,我们共同的童年回忆竟然都是睡在榻榻米上听母亲讲《西游记》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台湾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很少,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妈妈讲故事。夏天,晚上去院子里乘凉,冬天则窝在温暖的被窝里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心满意足,各自在心中继续自己版本的续集。那时虽然物质生活很差,但是精神生活充实。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在忙完一天家事后还肯讲故事给我们听,真是不容易。愈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愈受教。透过讲故事,亲子拥有共同做一件事的温馨感觉,这将成为支持孩子上进的力量。

以前的父母从不把爱挂在嘴上,但是一举一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正是这样的爱与期望激励我们上进,使我们在跌倒时,有勇气爬起来继续前进。

看到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情形常觉得很难过,不知为何,他们把亲子最美好的那一块丢弃了。父母跟孩子讲话都是催促、责骂、抱怨,“功课做完了没有?”“为什么考得那么差?”“赶快去洗澡”“赶快去睡觉”。

当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说话不听、叫不动时,或许应该停下来检讨一下跟孩子的互动是不是出了问题,不要继续用原来的模式让问题加深变重。

家教中最忌的就是说教,所谓忠言逆耳,必须用别的方式让道理进入孩子的心中,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小孩子经常要求重复念同一本故事书,当故事情节深入孩子心中时,他也就学会了在那个情境中恰当的应对方式。

父母讲故事不一定要照书讲,自己可以编很多生活的经验进去。孩子都喜欢知道父母在他们那个年龄时的行为,这样说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共鸣。我小时候台湾几乎没有任何童书,父亲给我们讲的故事是《左传》中的历史故事,他有时念有时说,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喜欢的是围在父亲身旁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故事懂多少不重要,我们要的是亲子共处的时间。

后来我父亲病重,住在台大医院,小妹心血来潮,念《左传》给父亲听。我注意到,一开始,爸爸的表情很惊讶,他大概没想到小妹过了40年还记得他当年讲的故事。到后来,他开始微笑,因为他看到小妹身上有他当年的影子,那个口气就像爸给我们讲了千百次故事时的口气,我相信那天他很欣慰。

生命是个圆,大人以前讲故事给小孩子听,小孩子大了,大人老了,现在小孩子讲故事给大人听。假如我们没有跟孩子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回忆时,我们怎么期待孩子在我们年老时来陪伴我们呢?

现在的父母太忙了,忙着赚钱给孩子享用他们当年没能拥有的东西,他们忘了应该先给孩子他们曾经有过的东西。父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爱,愈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愈孝顺,因为他不愿让父母伤心。

前几天报上说有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拖着一个跟他一样大的行李箱离家出走,因为他觉得别人的妈妈都在家陪他们,而他的妈妈要上班,不能陪他,他觉得妈妈不爱他,所以离家出走。

我们除了感叹现在的小孩早熟,小学二年级就懂得收拾皮箱离家出走之外,心中也觉很不忍,因为这个孩子渴望母爱。他太小,不了解单亲的母亲不上班衣食会无着落。对这种孩子,母亲应该念很多跟他一样情况的故事给他听,让他了解很多人其实跟他一样,看看别人是如何度过没有母亲在家的一天的。最重要的是,母亲应该让他养成阅读的习惯,使他能从书中去找慰藉。

12.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篇十二

【关键词】教育孩子 感悟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教,管得头疼。确实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主要指中学生)不愿吃苦,不愿挑战困难,心里比较脆弱,自尊心又很强,别说打骂,连多说他们几句他么们都很反感,轻则不理你,重则讨厌甚至反驳你。笔者是多年的中学教师,又是个初中学生的家长,在与学生和自己孩子的接触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在此愿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孩子不好管的原因

1.独生子女较多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很优越的地位,从小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好吃的好玩的尽着他们,他们有什么想法长辈们都尽量满足,这样他们就形成比较自私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不大在意别人的感受。长大了后这种角色还是调整不过来,所以他们与同学相处得不是很好,也不愿意接受反面意见,我行我素,不愿受纪律的约束和别人的管教。

2.家庭不和睦

有很多家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庭不和睦,离婚家庭多,孩子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甚至大人为了生计和自己的事常年不在孩子身边,这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他们往往与周围人乃至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产生敌对情绪。这种情况在我们职校特别突出,好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管理相当有难度。

3.新事物新思想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的事物也不断涌现,新的思想也不断形成。与10年前相比,那时手机在学生中还很少用,一般的家庭拥有的人也不多;电脑进入一般家庭才刚刚开始(那都是因为辅助工作),对网络的了解还很少,有电脑的人也未必上网,除了能看几个台得电视,他们往往也能静下心来看点书,专研一两道难题,发展一点兴趣爱好。而现在,学生中普遍有手机,手机除了方便相互联络,也有娱乐的功能;家里几乎都有电脑上网,在网上干什么都行,再怎么还可以无限制地玩游戏,无限制地看自己喜欢的影视剧;即使没手机没网络,家里的电视也有好多台(尤其娱乐节目)可看,他们哪里有闲情和时间看课外书,专研难题,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完成就不错了。更别说还有美食和流行的服饰等等的诱惑!对于职高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更多。

现在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和教育,尊重个人,张扬个性。孩子们懂得了一定的知识和道理,觉得自己与父母、老师都是平等的,父母和老师不能强迫自己学习和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哪怕是多做一点作业,看一点课外书。相反,他们觉得父母应该尊重他们,支持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他们对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本来是好事,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的知识不多,懂的道理有限,生活阅历不深,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更何况他们自己也还没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曾经喜欢的坚持的会改变和转移。

二、解决的办法

1.不能粗暴地武断地对待子女

人都是懂道理的,没有一出生都不可理喻的人,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要有耐心,要晓之以理。由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诱惑的东西很多,贪玩心也很重,父母要纠正和改变孩子的习惯以及一些想法不能操之过急。其实孩子也是懂道理重情感的,也需要尊重,希望家长们要有耐心。

2.要有耐心,多方引导

与孩子一起找到孩子的爱好。虽然这个社会诱惑很多,但哪一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人物产生。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傻子。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材”在哪方面,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很多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的爱好是什么,只是浑浑噩噩地跟着过。孩子毕竟还小,对自己、对社会认识不够,连自己喜欢什么都说不清楚,更何况爱好是会发生改变的,往往是偶像人物的爱好也会影响和改变他,周围的人也会影响他的决定,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有什么特长。

3.转变思想,转变观念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也要有发展的眼光,要客观公正。过去,农村孩子跳出农门就是目标,城市孩子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是目标。现在,城乡差别在慢慢消失,温饱已不是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有质量,人生也要多姿多彩。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就要提供各方面的服务,那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要一改以往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只要成绩好你什么都好,只要听话表现好你什么都优,高分低能的人很多;况且,高级管理部门所需人才毕竟有限,大部分都是在一线的对文化知识要求不甚高的职位,所以我们不能都去挤那座独木桥。所以,我们不要给孩子的将来定个什么位,让孩子一生辛劳而终不可得。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人尽其才,社会也才会健康发展。

4.父母和老师共同谱新篇

有些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样,有的孩子在父母和亲人眼里很懂事很听话,但在学校就不一样了,成绩差不说,各方面表现都不好;有的孩子在家与父母是针尖对麦芒,除了找父母要吃要穿,仿佛不想与父母多说一句话,但在学校表现很好,尊重老师,与同学相处融洽,乐意为集体争得荣誉;有的孩子在学校做的不一样,对家长说的又不一样,让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误会,孩子专空挡。这就要求父母多与老师沟通,相互取长补短,父母多作自我批评,对孩子说话是不是不够尊重,有没有家长专制行为;老师对学生是不是缺少真诚和爱心,是不是过于看重他的成绩而忽略了他的长处;老师是不是无意中伤害了学生,让学生对老师心怀不满,让他在父母那里说的和自己在学校做的不一样。

13.教育的一点困惑 教学心得 篇十三

今晚看到了齐鲁卫视《拉呱》中的一个新闻,是关于学校教育的,说是一位班主任,因为学生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后,老师冲学生打了两下,就这样,家长把学校给曝光了,好像对于新闻来说,一经电视台报道,一般学校都是处于被动地位,而对于教育的一些现状,我们很多的教师也是无奈,这些是我们很多家长不了解的。

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是越来越难了,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缺少了逆境的教育,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很难适应另一种角色转变,特别是在纪律上,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充分重视学生身体的发育,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家长的素质也是亟待提高,如何让家长支持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个别素质不是很高的家长。

前两天,在一次的吃饭的时候,一位老师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家长让他给我捎个话,说孩子在家娇惯坏了,让我不要老是批评孩子,我当时还非常的诧异,这个学生我很少批评的,只是有一次是因为吸烟,我说了他两句,没有想到就是这样,还这么委婉地给我提意见,我还真有些不明白了,难道现在,孩子犯了错,还要老师写检讨吗?

而如果我们一时冲动,把自己的把柄握在了不讲理的家长手里,那就算我们倒霉了,如何做呢?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先要了解孩子的情况,通过孩子来确定一些需要重点注意的家长,一般来说,当然不是绝对的,比较调皮的孩子,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家长教育跟不上,而这也多少和家长的素质有关,对于这一部分,我们一定要注意,一方面对他们的教育要到位,及时跟上,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和家长联系,通报学生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如果学生犯了比较大的问题的时候,该让学生写检讨还是要写,以免出现见了家长无话可说的情况,也记得在有一次两位同学打架,双方都有了伤,表现好一些的有些吃亏,另一位平时就挺调皮的,家长也娇惯他,他的家长一来就不太讲理,到教室指着和他儿子打架的学生就骂,然后多多少少有些埋怨学校的意思,一个劲地夸自己的儿子听话,我什么也没说,到了办公室,拿出他宝贝儿子的一沓检讨书,家长马上就没有刚来的时候的精神了,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反思去了。

14.给孩子一点安全感教育心得 篇十四

记得很小的时候,常听老人说一句话:“皮孩子是好孩子”那时候,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等自己做了老师,做了十几年的老师后,慢慢第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

班级里总有几位孩子特别的调皮,好动、自制力差、做“坏事情”总有他在,反过来讲,这些孩子接收能力快,应变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敢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聪明的孩子更是如此。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都会好好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把他们引导到求知的轨道上来。我们的教育过多强调秩序和听话,而忽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因此,哪些调皮的.孩子总是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被树为不守纪律的坏典型。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备受打压,要么选择听话,不再有自己的想法,要么选择叛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坏孩子。

上一篇:工会如何开展劳动竞赛下一篇:那一刻我很高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