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山西的历史文化

2024-10-23

导游词山西的历史文化(共12篇)

1.导游词山西的历史文化 篇一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 现在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 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 一下五台山概况。 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 有小部分 部,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 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 余里。 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 500 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 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 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 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 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 东西南北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 所以叫五台山。 五台的海拔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 所以叫五台山。 米以上, 高度多在 2700 米以上, 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 3058 米, 为华北第一高 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 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 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 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 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 四关一门” 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 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 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 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 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州和太原。 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 印度两位高僧摄摩 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

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 怀腹地, 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 返回洛 怀腹地, 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明帝准奏颁旨, 在五台山修建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 明帝准奏颁旨, 了大孚灵鹫寺, 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 了大孚灵鹫寺, 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 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 200 多处,唐代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 多处, 360 多处,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更达到 360 多处,有僧尼 3000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 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清朝的康熙、乾隆、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 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 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 到清末,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 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 到清末, 五台山共有寺庙 122 处,其中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97 处, 其中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 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 多人。 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15 处,僧尼 1000 多人。 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 五台山现有寺庙 50 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 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 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 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 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 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 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 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 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 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 10 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 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行的第

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 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 首先游览这座古刹, 南禅寺: 南禅寺到了。 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 首先游览这座古刹,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 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 ——大佛殿 大家可能知道, 大家可能知道,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 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 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 35 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 284 70%以上。 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 106 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 70%以上。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 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 最为古老。 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庙宇坐北朝南, 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 寺旁渠水环绕, 林木繁茂, 庙宇坐北朝南, 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 寺旁渠水环绕, 林木繁茂,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 经存在了 1200 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 3000 多平方米,南北长 多年。寺院并不大, 多平方米, 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60 米,东西宽 51 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 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而内里却是一大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 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 四个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 中三年( 中三年(公元 782 年),距今已有 1217 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 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 殿内的塑像都是 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殿内的塑像都是 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 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 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 或者 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 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叶,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 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 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 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四周嵌有砖雕 70 幅, 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 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 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 走出大佛殿, 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 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 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 为破坏。 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

到了更好的保护。 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 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 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 北三面环山, 西向开阔, 西向开阔, 寺因山势而建, 寺因山势而建, 坐东朝西, 坐东朝西, 整个寺区松柏苍翠, 整个寺区松柏苍翠, 殿宇巍峨, 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 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 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 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 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 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 ——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 梁启超之子)先生。 梁启超之子)先生。 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 1937 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 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 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 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 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 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 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 就是除了这 祖 “ 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 师塔” 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 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 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 量绘图, 写出了论文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

2.导游词山西的历史文化 篇二

在山西省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导游人员的劳动却常常被忽略, 很多游客对导游人员产生偏见, 认为导游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导购、拿回扣。

山西省内旅游景点分散, 交通也不很便利, 许多景点位于深山、峡谷之中, 在各景点间往返少则一两个小时, 多则十几个小时, 导游员工作十分辛苦。而在山西的旅游景区, 专门的旅游购物商店或娱乐消费场所少之又少, 这种情况使导游员想拿回扣都不可能。导游员带一趟团下来, 除去交通和通信等开支费用, 所得收入寥寥无几, 有的甚至还会倒贴。在这种情况下, 导游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达不到预想的目标, 甚至出现服务质量差的现象也不足为奇。导游的薪水低, 在旅行社得不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就会跳槽甚至转行。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会发现影响导游服务质量、损害旅行社企业形象, 甚至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源在于目前山西省导游的薪酬体系不合理。旅行社要想提高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设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关键。

一、山西省导游薪酬现状分析

1.薪酬水平普遍较低。在山西省境内导游员的薪酬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基本工资、带团补助、回扣及小费。笔者对其进行逐一分析。

(1) 基本工资。只有部分旅行社给导游提供很低的基本工资, 一般为200元~500元, 不足山西省的最低工资水平, 还有很大一部分旅行社不给导游发放基本工资。山西省境内的旅游业季节性很强, 到了旅游淡季 (一般为10月至次年3月) , 许多旅行社就给导游员放假, 放假后导游连基本工资都没有了。

(2) 带团补助。导游只有在作全陪时, 或带一些不含餐的客人才给发少量误餐补助意义的带团津贴, 而且只有少数旅行社发放, 外语导游略高, 大部分汉语导游一般只有每天15~30元左右的补助。

(3) 回扣。在山西境内的旅游景区没有专门的、形成规模的旅游购物商店, 其他娱乐消费场所也不存在, 所以游客眼中导游导购、拿回扣、“挣大钱”的情况在山西省基本不可能发生。

(4) 小费。游客对导游员的服务感到满意时, 为了表示感谢和奖励而付给导游员的费用。山西导游员只有在接待境外旅游团时才可能收到小费, 而很少见国内游客付小费。

此外, 一些旅行社还向导游收取数量不等的“人头费”。所谓“人头费”是指部分旅行社根据旅游团人数向导游收取一定费用, 导游拒付则得不到带团的机会, 旅行社以此来弥补为了竞争而实行低团费甚至零、负团费带来的损失。

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山西省导游员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 收入没有保障。

2.没有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旅行社为了降低运营成本, 一般不会给导游人员缴纳保险费。山西省的导游员享受不到政府要求企业给职工上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劳动和社会保障待遇。有些旅行社在导游带团时连最基本的旅游意外保险也不给买。因此, 可以说导游员没有进入社会保障体系。

3.导游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山西, 旅游从业者的流动性特别大。尤其是导游人员跳槽和转行的现象很普遍, 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导游工资待遇没保障, 另一方面因素是旅行社追求短线效益, 不愿对导游进行事业激励方面的投入。很多旅行社在旅游旺季招一批导游, 到了淡季不愿养人, 就把他们遣散, 来年再招人。这种情况使导游员享受不到企业的培训、各种福利、事业发展等激励, 没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要想改变导游薪酬不合理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导游服务质量下降、旅行社人才流失等问题, 保障导游收入、稳定导游队伍, 同时有效抑制导游宰客现象, 就应该设计出合理的导游薪酬体系。针对山西省导游薪酬构成的具体情况, 笔者认为采用“全面薪酬”理论构建新的导游薪酬体系较为合适。

二、全面薪酬理论

全面薪酬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 它源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 许多企业将相对稳定的、基于岗位的薪酬战略转向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 使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战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产生。

全面薪酬的构成可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两部分。外在薪酬主要是指企业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 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 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 以及由企业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 如住房津贴、俱乐部成员卡、企业配车等等。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 对工作的满意度、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企业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等。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它们相互补充, 缺一不可。

三、导游人员全面薪酬体系构建

导游薪酬设计要结合导游工作的特点。导游工作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导游带团在旅行社外部, 独立性较强, 工作量较大;导游既要陪同游客爬山涉水, 还要讲解景点知识、传递民俗文化, 因此要脑体高度结合;导游在给游客提供向导讲解服务时, 还要安排游客的交通、住宿、餐饮等事项, 有时还要解决一些游览时的突发事件, 因此导游工作内容复杂。此外, 导游长期独立在外工作, 管理和评估较为困难。针对上述情况, 应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才更符合导游员的实际需要。

(一) 导游人员外部薪酬体系

1.以导游等级和综合能力为依据设定导游的基本工资。在山西, 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导游的薪酬也随着旅游的淡旺季而变化。在旅游淡季, 导游无团可带, 但也应该获得基本工资。所谓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导游是旅行社最核心的人力资源, 淡季得“养”, 旺季才能“用”。导游人员的基本工资应立足导游等级和综合能力决定。导游分为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等级, 综合能力表现在学历、职务级别、工作表现和执业经验上。通过综合评定来确定导游员的基本工资, 扩大收入差距。

2.根据导游人员创造的效益来确定导游人员的绩效工资。在设定导游人员的绩效工资时, 应充分考虑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服务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企业创造的效益。比如, 因导游人员突出的工作表现招徕回头客, 以及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旅行社节省费用开支等情况。导游员在带团时给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就应相应地给予经济奖励。

3.根据游客的满意度和工作量设定导游人员的带团补助。带团补助是旅行社在导游外出带团时, 对其户外超时间、高负荷工作的补偿。带团补助与导游带团时间长度、艰苦程度、使用语言以及团队客人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此同时, 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直接影响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经济利益, 应是衡量导游人员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因此, 制定带团补助的标准时要综合考虑游客满意程度、带团人数、游程时间等因素来确定。

4.根据政府规定和导游员需要确定福利激励。在现代企业的激励体系中福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福利待遇吸引、保留、凝聚着员工, 能够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提高企业的长远效益。员工福利一般不纳税, 与等量现金的支付相比, 对于员工有更实际的意义。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可以有不同的项目, 根据福利选择的强制性不同可以将福利分为基础性福利和弹性福利。

(1) 基础性福利。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我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给员工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这是员工工作付出后应得的基本福利, 也是员工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导游来说必不可少。

(2) 弹性福利。可供企业选择的福利形式多种多样, 但企业支付于福利的成本有限, 因此, 不会提供给员工所有福利项目;而导游人员由于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的不同, 福利需求也会千差万别, 企业也无法代其进行福利选择。基于这种情况, 旅行社可提供给导游一些福利选项, 导游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 在不超过一定总费用上限的基础上, 选择不同的福利项目进行组合, 来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要。弹性福利可以较好地满足导游员独立性、差异性强的特点, 以相同的福利成本换取最大的激励效果。弹性福利项目可以包括:定期体检、带薪休假、话费补助、娱乐设施、集体旅游等。

山西省导游员现阶段薪酬水平较低, 收入结构不稳定, 此外经常外出工作, 各种费用开支也较大, 这些都决定了对导游员进行物质激励会是行之有效的。所以, 高薪不仅能满足导游人员的物质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导游员在有较高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有很强的精神需求, 因此旅行社还应做好导游员内部薪酬体系的设计。

(二) 导游人员内部薪酬体系

1.做好导游的职业规划与管理给予事业激励。导游工作的特殊性和不稳定性使许多人认为导游是吃“青春饭”的, 许多在职的导游人员也由于得不到企业的关心与重视, 感觉自己的职业没有前途, 做几年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了。针对这种情况, 旅行社应结合企业和导游的特点为导游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对导游进行业务培训、提供可行的激励和晋升机会, 使导游员在为旅游企业发展做贡献的同时, 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让事业留住人才。

2.结合导游员的工作成绩给予荣誉激励。旅行社对于导游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外, 还应授予一定的荣誉, 使其在旅行社中树立威信, 受到其他员工的尊重。旅行社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品牌”导游战略, 培养树立一批“金牌导游”、“明星导游”, 以他们为榜样, 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其他导游。

3.立足企业自身条件和特色给予文化激励。旅行社可以结合自身条件, 创建具有特色的旅游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比如定期举办管理层与员工交流会, 让导游人员与企业领导层能够全面坦诚的交流;创办内部刊物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传递给员工, 也可以成为员工发表意见、袒露心声的园地;设立总经理信箱, 鼓励导游为企业出谋划策、参与企业管理;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增进员工间的团结。旅行社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激励可以加强导游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 从而促进旅行社与导游员共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凌.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导游人员创新管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2].潘海颖.基于理念创新的导游“全面薪酬体系”构建{J}.经济论坛, 2006 (19)

[3].许丽君, 江可申.导游薪酬构成指标体系研究{J}.旅游科学, 2006 (6)

3.晋商文化 山西商业的资本 篇三

山西为“晋”,自古以来就出善于钻营、精于理财的商人,所以自明清以来就有“天下皆晋商,晋商食天下”的说法。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晋商翻开了中国商业史上最灿烂的一页,晋商也成为了中国商业舞台上异常活跃,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

考察晋商数百年的发展图景,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同时山西商人又具有不畏艰辛,敢冒风险的开拓创业精神,也就是晋商精神,它们共同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清代实力最雄厚的商帮

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实力最雄厚的商帮。从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实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三处。这时,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已相当可观: “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明代末年,山西商人已进入了东北地区,1618年努尔哈赤占领抚顺时,对在抚顺的山西等地的大商人写了“七大恨”,命令他们退回山海关内,可见当时山西商人已经和后金进行着贸易活动。清兵入关后,蒙古地区归入清王朝统治,于是山西商业开始蒸蒸日上。

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山西商业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财富,而且也改变了当时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们都说“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茶庄票号正是当时非常热门的行业。

在清代,晋商雄居中华,饮誉欧亚,辉煌业绩中外瞩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晋商称雄过程中,晋商一共树有3座丰碑,那就是駝帮、船帮和票号。

独特的晋商文化

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

说到晋商,我们不得不想起两年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表面上看起来与现在当地的生产生活没有多大关系,但随着它在全国各地的播映,现在体现出来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许多人都知道,在电视剧初播当年,乔家大院就游客爆满,国庆黄金周期间还不得不临时加印门票,可见一份历史文化素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虽然这些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但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并且是长期有效的。

山西的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了他们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殿堂。这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而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渠家大院也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晋商文化博物馆。在晋中还有不少很有价值的商家大院和民居建筑,如平遥县创建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的李家,榆次市开辟荣商之路的常家,太谷县的经贸活动伸展到东亚、西欧的大资本家曹家,灵石县因财达官,因官得势,大院建筑南北风格融为一体的王家等,或官府气势较强,或园林盛景较浓,形成了与乔家、渠家大院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民间瑰宝。

春秋数度,风流尽显,晋商大院以其辉煌的过去永垂史册。后人将沿着历史上晋商辉煌的足迹,再创新世纪的繁荣。

晋商文化的历史价值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继承、融汇了历史上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和自强创业精神,在我国商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得“晋商”这一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商行群体,在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吸取先辈的优秀经商思想,总结前人艰苦创业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营诀窍,悟出了多方面的理财之道,增长了经营的知识才干,优化了自身处世为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

“晋商文化”中的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宝贵的经验,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其中被称为“晋商文化”的核心的“晋商精神”,被著名经济学家孔祥毅教授总结为四个方面: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开拓进取不畏艰苦的创业观和同舟共济的协调观,这些都成为商业活动中具有价值的商业品质和商业精神,引领山西商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瞬息变幻、强手如林的商海搏斗、探索中,晋商排除历史上数不完的干扰和破坏,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终于跨入历史上明清时期几乎独占全国金融资本和称雄全国商业资本的辉煌时代,开创了晋商的鼎盛时期,而且执全国商业牛耳达三四百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最灿烂的一页。在那个时期,我们可以以太平四大商业家族的发展轨迹,来审视晋商文化生命力的发展。

太平尉、王、刘、杨四大商业家族,在兴旺发展时期,都能重视精神价值、文化价值、荣誉价值,重视人才培养,敬业教育。尉家自乾隆时期受郑板桥的启发,开办私学,有21人进入仕途;王家七代28人当过清朝官员。他们是亦官亦商,以官护商,商官结合的商业家族。刘笃敬创办刘家私学,培养商号长徒。至解放前,仍培养大学生、留学生十余人,至今仍在为祖国建设服务。杨世堂后代杨德铨是留美学生,任耀青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们之所以能在商业竞争中兴盛发展,是和他们重视培养人才分不开的。

4.山西恒山的导游词 篇四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平方公里,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hui,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shun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sui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米,叠嶂拔峙zhi、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5.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篇五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万荣县(那时叫万泉县)大旱,许多灾民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大水,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不让一人受饥饿。20xx年和20xx年,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6.著名的山西恒山导游词最新 篇六

著名的山西恒山导游词范文1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_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著名的山西恒山导游词范文2

北岳主峰——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中国“著名的道家名岳、道教名山”,北岳是道家得护国五岳之一,恒山是道教的,各种知识、学问、技巧、艺术等等,多样性类型文化得,开拓、创新、发展、弘扬、传播:新思维、新思想、新理论、新科学、新实践、新方法、新成就、新时尚、新风格的主要场所之一。

北岳依托主峰恒山,开发建设有多处传统型制、经典风格得,道教得,武帝殿、文皇宫、异院、观礼台、界望亭、临境阁、经书图册馆、字典纬籍楼、名师会(明者有名、名者已明)、先贤祠(古圣者,嫡亲之长子、宗族之大儿、教授之首学,称作:“先贤”)、净斋堂、禅思房、诊所、药局、休息处、宿舍、卧室、沐浴间、盥洗间、卫生间等等基础设施(如有确实之需要,可以拓址增建、佳筑新成),另附建有“儒、释、道”三教合一者,悬空寺庙宇一座。

著名的山西恒山导游词范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

著名的山西恒山导游词范文4

到了每年的五一,十一的时候,都是国内旅游的好日子,到了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都会到处是人。我也非常喜欢旅游,所以今年的十月一,妈妈要带我去山西的恒山。

去以前,妈妈告诉我,恒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这座山非常出名,一个是这座山非常的雄伟,其次就是石头质地非常难得。本来是愿意,是一个温度比较舒适的季节,因为要去恒山爬山,所以我们特别带了冬季的衣服,因为听说山上特别冷需要穿棉衣。

我和妈妈一家人乘坐火车,大概一晚上的时间,才来到了山西。来到山西以后,我们没有片刻的停留,而是直接来到恒山。一来到恒山脚下,我十分开眼界,这里的胸围壮丽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首先来到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那就是悬空寺。这座寺庙真的犹如它的名字一般,整个建筑都是悬在山的半山腰。看起来十分的危险,远远的还能看见,有许多游客,在半山腰上活动,我是不敢上去,只能在底下看一看。看过了悬空寺,我们就要到恒山上面去了,从山脚下走到可以徒步攀岩的地方还需要乘坐缆车,坐在缆车上非常的刺激,能够看到地下的行人逐渐的变小,慢慢的,行人都变成了像小蚂蚁一样,对于那些有恐高症的人,爬山可不是一个好选择。

乘坐了大概20分钟的缆车,我们来到了恒山的中部,这里是一个大平台,从这里就可以走着向上游览了,来到这里以后,明显感觉到气温比下边要低10度,还好我们早有准备带了棉衣,我们一家人穿上棉衣,开始向上爬了,山上的风景真的十分壮丽,站在山上,向下面远远的望去只能看到乌黑一片的树木,在下面的汽车以及行人,根本看不清,恒山上面有许多台阶,能够想象的出来,当时是多少人开始修建的,花费了多少的力气与时间才修建成现在这个样子。随着越往高处走,风变得越来越大,从微风变成了大风,再由大风变成了狂风,我们路过一个叫做“虎啸口”地方,这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听说是在这里几千年了,因为形状像老虎,因此得名。这里距离山顶已经很近了,只有大概500米的路程,但是风实在是太大,我们跟本无法向前走,于是我们放弃了登顶,开始原路返回。

这次恒山之旅既开心又激动,但是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因为没有到山顶。希望到下次的时候一定要爬上山顶。

著名的山西恒山导游词范文5

北岳恒山与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我的愿望就是每年征服一座山,前两年我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华山的险。今年暑假我再次和爸爸妈妈一起登恒山。

在去恒山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功课,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恒山有了初步的了解。据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见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主峰座落在山西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赛名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景区。

带着这份梦想,我来到了恒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那山山相连,连绵不断,仿佛想一个绿绒毯下熟睡的睡美人。买完票,我迫不及待的开始登山了。登山时,在路上能看见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仿佛像十八副美景展现在乘客的面前。同时我还发现不少殿宇、亭阁和楼台背崖临谷,巧为构筑。

参观最后一个庙,已经是中午,天越来越热,额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流,衣服也紧紧贴在了背上,看着通往天峰岭上百个阶梯,我看了后,想休息一会。忽然,发现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妹妹在我的前面,我心里想:“这么小的小妹妹爬上了山顶,我也不能落后呀!”于是我打消了休息的念头。一步一步地抬起沉重的脚步,气喘兮兮,往最高峰走起,通过半个小时的努力,终于爬上海拔2016·1米的天峰岭,我们站在石碑前合影留影。

站在山顶,我往远处看,好像所有的山都被踩在脚下,山下的汽车也变得渺小了,而人也像是一个个小黑点在移动。我就像高大的巨人,征服恒山。看着在我的脚下,我非常的高兴,又征服了一座五岳的山,我感觉离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7.山西晋商大院文化探析 篇七

一、晋商崛起的原因

晋是山西的简称, 晋商指的是山西商人。一直以来, 晋商以盐业、票号业为主要的经营项目, 但其真正发展起来, 却是在进入明清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究其飞速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富为晋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历史上, 山西境内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其中, 盐、铜铁矿、煤炭、森林等资源更是因产量大、质量优等特点闻名遐迩, 在史书上都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 这一切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因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自然地形的影响, 阻碍了山西与外界的交流, 也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山西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峻, 当地人民开始有意识地花大气力去改善交通建设, 终于在明清时期修成了良好的境内交通运输网络, 为晋商与外界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劳动力因素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 本身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并不是十分有利, 外加自古以来就密度较大的人口, 使得传统农业生产很难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 山西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到外地谋求生路, 这成为晋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三) 人为因素

长期以来, 山西经济的发展, 虽较之全国略显缓慢, 但因其拥有丰富的资源, 使得一些资源产地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兴旺。明清时期, 全国商品经济迅猛发展, 这为在外谋生的山西商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此外, 国家的政策、重大的历史事件调节着当时各种生产关系的变化, 对一些经济行为的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典型的便是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打压了江浙一带商人, 山西商人趁此机会牢牢抓住了时机, 顺势发展起来。

二、晋商大院文化的特点

(一) 晋商大院整体布局与建筑思想

1.晋商大院的整体布局

中国建筑基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 几千年来在多数地方形成了以北为正、面南背北、北高南低、阴不压阳的特点, 晋商大院也不例外。在几处典型的晋商大院中, 除孔祥熙宅院因受街道限制的影响是北向开门外, 其余均符合坐北向南、北高南低的建筑规律。

与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相似, 晋商大院都是由多座单体的四合院组成, 整体而言又构成了一个放大了的四合院, 不仅每座院落内的建筑皆沿着中轴线对称排列, 整个大院也都是由主院、主房及周围环绕的其他附属建筑组合而成, 形成大小院落相衔接的建筑结构。

2.大院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的传统建筑一向以与自然相协调而著称, 山西晋商大院作为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不例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无处不在。晋商在发展的过程中言行之间无形中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 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通过建设理念表现出来。

木质结构的设计格局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表现。木是自然的象征, 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美学思潮之一。在晋商大院中随处可见“木”和仿木元素的身影, 这些元素使得原本冰冷的墙面产生了一种和谐美、自然美, 更印证了中国建筑与自然相协调的特点。

3.大院建筑中蕴含的尊卑等级观念

汉代之后,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 这种思想反映到建筑方面, 就有了等级和尊卑之分。

封建等级制度在房屋建构方面的明显体现, 不仅显示出建筑学意义上的高低有致、层次分明, 更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严格按照礼制规定的秩序, 各安其位, 各守本分, 形成一个等级分明、上下尊卑、有序而又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具体来讲, 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房顶的标志、使用功能的齐全与否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房屋的数量问题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些都是封建等级礼教在房屋建筑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 晋商大院的保守性思想

1937 年的6 月28 日, 著名女作家陈衡哲等一行十余人应孔祥熙的邀请到其家乡参观, 在感叹古建筑的宏大壮丽之余, 不免感受到大院带来的孤寂凄凉之感, 并将其形象喻为古代幽禁嫔妃宫女的“永巷”。

青砖灰瓦, 高墙峻宇, 这是晋商大院留给人们的第一感受。表面上的高大威严反映出的恰恰是实质上的闭塞保守。山西商人直接蜕化于农民, 有其固有的封闭、保守的一面, 在他们发家致富, 回乡盖房之时, 自然而然将这一弱点带入了建筑理念当中。

外乡人讥笑山西人“山西人, 大褥套, 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几乎所有的晋商在飞黄腾达之时都选择以房地产的形式将财产积存在自己的家乡, 这是保守性思想最直观的体现。这种封闭落后的思想, 不仅影响到建筑的格局, 更是在之后的改革洪流中, 使晋商首领接连四次错失机缘, 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结局。

三、晋商大院文化的价值

(一) 艺术价值

山西晋商大院的艺术价值主要分雕绘艺术和家具艺术两个方面, 雕绘艺术由建筑承载物外露部分的雕饰和用于陈设和装饰的雕饰品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见于木雕的梁、枋、斗拱、门楣等地, 后者主要依附屏风、门罩、神龛、匾额等场所得以体现。

山西的家具样式有着统一的特点, 被行家称为“晋作”, 是我国家具的四大流派之一。该流派家具多以本地核桃木为主, 以板材质量突出、沉稳厚实等特征出名, 以其结构轻巧、纹饰简约取胜。

走进山西晋商大院, 居室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晋作家具, 质地均匀, 纹理细腻, 给人以饱满稳重之感, 让我们不禁为工艺的细致精湛而暗暗称奇。此外, 平遥的推光漆技术、绛州的雕漆技术等工艺对晋作家具的精湛细致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 文化价值

山西晋商大院讲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 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晋商大户们利用其丰富的建造经验, 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貌特征, 建造了宏伟壮阔的晋商豪宅大院, 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巧妙融入其中。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象征着子孙绵延不绝, 是传统社会宗教制度与礼仪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大院在院落的安排处理上, 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等级制度, 恪守尊卑等级观念, 形成了高低有致、错落有别、既各守本分又和睦有序的结构特点。

大院在总体上遵循风水理论原则的同时, 又在细微处巧妙变通, 在相对有限的环境中改变风水带来的不利因素, 舒适人们的生活, 反映出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

(三) 现实价值

晋商大院中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典型的历史记录和文化教化的功能。大院将彼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念展现于今人眼前, 为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晋商提供了最具现实性的媒介。

在今天, 山西晋商大院文化的探索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对于研究北方建筑有着卓越贡献, 在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摘要: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推进和众多晋商题材影视作品的发行, 使得晋商大院这一古老民居建筑在衰落近百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以凝固艺术的形式将晋商的风采展现在世人眼前, 使人们在为其恢弘气势感叹之余, 也为蕴含其中的大院文化所折服。

关键词:山西,晋商大院,文化

参考文献

[1]朱向东.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8.流传千年的 山西面食文化 趣闻 篇八

吃油糕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山西做油糕,特指是用蒸熟的黄米面,包了馅料之后炸出来的。这种黄米面是用黍磨出的面粉,山西很多地方称黍为大黄米或者软米。黍,乃是五谷之首,在山西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是炎帝在长治羊头山鞭百草时所得。

远古时,燔黍捭豚(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商周时有“角黍”粽;秦汉时,便有了黍糕;到了唐代,就有了油炸糕。如果让时间倒退到唐朝,你会发现,那时北方人们吃的主食很少有白面,基本是黄米面(黍子)、小米(粟,通称谷子)、荞麦、莜麦。尤其是黄米面(黍子),简直是唐朝之前的北方人最常吃的主食。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其流行程度不比现在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差。

直到今天山西大同、忻州、吕梁一带,黍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粮食,可以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包粽子,可以做黄米蒸糕,还可以磨成黄米面,做油炸糕。大同人招待贵客时,喜欢做鸡肉蘸糕,这糕就是用黍米面制成。把黍子去皮,磨成面粉,用水拌成粉团状,然后在锅里蒸制,再用手揉成块儿状,最后可在糕块儿上面涂点食用油,黄糕就做好了。客来的时候,把黄糕蘸上肉汤配上肉吃,尤其是用鸡肉蘸黄糕,是最讲究的吃法。有人认为这就是孟浩然诗中说的:“故人具鸡黍”中的鸡黍——鸡肉蘸黄糕。

到了清代时,油糕因其有“寿意”入满汉全席。有一道油炸糕叫太后泡泡糕,深得慈禧欢心。用人参、党参、黄芪等泡水和面,用玫瑰、青梅、樱桃、核桃仁、白糖等调馅,当包好的油糕入锅之后,便会膨胀开花,故而被称为“泡泡糕”。当年慈禧西逃时,随驾备膳的御厨许德盛半路生病,无法与大队人马继续西行,便留在了山西侯马地区,病好了之后就做起了饮食买卖,后年老体衰时,便在当地找了一忠厚老实之人,将这门手艺传了出去,如今成了侯马地方名吃。

莜面栲栳栳流传千余年

莜麦虽然没有黍的种植历史悠久,如今却是山西颇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风味美食。山西莜麦的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这种喜寒凉的植物,主要产于晋西北晋东南山区。莜麦经过三生三熟之后,就做成了栲栳栳、搓鱼鱼等美食。

特别是栲栳栳,更是晋北家常美食,因其有“牢靠”“和睦”的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都会蒸一锅热乎乎的莜面栲栳栳。与栲栳栳搭配的最有讲究的调和,就是羊肉臊子,把羊肉切碎加入调料,上屉与栲栳栳一同蒸出锅,趁热吃最合胃口。过去日子艰难时,多数人家是吃不上羊肉臊子的,都是蘸着酸菜汤吃,如今也有人还愿意蘸着酸菜汤,作为一种风味调料。

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栲栳栳,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山西地方民歌《交城山》里唱道: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和那山药蛋。在解放前,山里人能吃顿莜面栲栳栳就是上等茶饭了,依饮食习俗习惯,好吃食自然是只有在节日或者其它重大活动中才会端上餐桌的。

据有人考证“莜面栲栳栳”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民间传说,隋文帝杨坚受人挑拨离间,要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唐国公李渊力谏不纳,被贬为并州(太原)留守。途经沁县灵空山时,身怀六甲的李夫人要临盆分娩,只好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生下一个男孩儿。一时半会儿无法离开,李渊便与老方丈谈论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对李渊说,我夜观天象,近日天下大乱,群雄恶战,将军应养精蓄锐,将来必成大业。今日我让香积房给你做顿稀罕饭,吃了之后定会精神焕发,体强力壮。午时莜面“蜂窝”筒筒便被端了出来,李渊吃后,顿觉神清气爽,便问是什么饭。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形似“蜂窝”,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莜面窝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中,路过静乐县,看到当地盛产莜麦,便把制作“莜面窝窝”的技术传给静乐人。从此莜面窝窝成为静乐人的待客饭。后静乐人看见这种窝窝像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便把窝窝改称为“栲栳栳”,不过如今晋北一些地方仍然有人叫莜面窝窝。

也有说,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不过,若真是以栲栳栳来犒劳三军,按照栲栳栳的制作工艺,怕是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无论莜面栲栳栳的起源如何,都反映了这种风味食品在山西人餐桌上的地位,历来被当稀罕吃喝,在过节、待客时捧上桌。

受到慈禧太后赞扬的荞面碗饦

西晋初年,匈奴人内迁,受到西晋统治者压迫。匈奴贵族刘渊打起了反晋旗号,从离石派大将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皇帝)发兵进攻西晋都城洛阳,营地扎在柳林三郎堡。石勒军粮不足,派兵四处购粮,购回的粮食多为荞麦。粮食紧缺,兵士只能把荞麦磨碎熬粥喝。一次几个士兵外出,回来晚了,荞面粥已冷却成块,饥饿的士兵把荞面块切成条,随便撒了些盐,感觉味道还不错。这个意外发现,让他们很欣喜,于是把荞面切成长条,调以盐、醋、蒜泥,给石勒端去。石勒吃后,让厨房试做。次日厨房做好,军士饱餐一顿,精神大振,百姓尝后也觉新奇,模仿着去做,从此柳林碗饦千年不衰。

碗饦在平遥多以白面为料,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途经平遥时,就吃过平遥碗饦,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平遥碗饦此后名声大振。

保德碗饦,有素、荤之分,最兴盛时期是光绪至民国年间,两枚铜钱一个,卖碗饦店铺仅县城就有70多家。

与碗饦类似的还有一种小吃叫灌肠,也是用荞面制作,只是在蒸的方法上有些区别。用碗蒸叫碗饦,太原、清徐等地曾用肠衣灌荞面蒸制,叫灌肠。也有人说,叫灌肠是因为荞面有清理肠道的作用,故名灌肠。

如今这种荞面制品在街头小摊、星级酒楼皆有,近年更被制作为方便食品,让其柔韧筋滑与香辣爽口走得更远。(据《中国新闻网》)

9.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 篇九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又名“孝义坊”,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坊高7.36米,宽13.49米。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孝义坊北面为孝义祠,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窑洞3孔,两帝有廊庑,由此与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戏台与祭祖堂相对,戏台两边有优伶用的耳房,院东西亦为廊庑。孝义坊与孝义祠系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建。王梦鹏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远播朝野,倍受颂扬。

文庙 文庙位于静升村中部,据明朝万历(1573-1620)本灵石县志记载,静升文庙系元代至顺3年(1332年)所建,占在面积为42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影壁和魁星楼。影壁,壁面为18.19平方米,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龙门肃立于云海之间,青龙奋爪翘首,气势轩昂;浪花间游动着一尾大鲤鱼和七尾小鲤鱼,维妙维肖,生动逼真。魁星楼,高20米,建于瓮门高台之上,六角三层砖木结构,重檐飞翼,高耸巍峨,气势雄伟壮观,庙内有古柏6株,石碑数通。,静升文庙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静升文庙进行了精心维修,整旧如旧,焕然一新。

10.山西旅游胜地的导游词 篇十

古天我们将游览被誉为“石做莲花云做台”的西岳。西岳又称太西岳,位于西安乡东120千米的华阴市以北。

西岳今称华山,是我国五岳之一,因山峰制作分列若花状,故得名西岳。1992年12月会山被 评为齐国光景名胜40佳之一。即使没去有去过西岳的伴侣也会从一些乏味的神话以及掌故中懂得到一些西岳的情况,如“自今西岳一条路”、“华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西岳论剑”,和近代的智取西岳等,这些美好的神话”“传说””以及故事表现了自今以去人们对西岳的向来以及崇拜。

华北 山南瞰黄河,北依秦岭,被称为“西岳如立”,整个山体线条简洁,黑龙江地区导游词,形如刀削、斧劈,偶峰突兀,巍峨壮丽。被誉为“世界偶险第一山”。

说到偶,它是由一块伟大的完整的花岗岩构成。前人云,“山无石没有偶,无纯石没有大偶”,“西岳削成而四方,其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谓之“大偶”。西岳共有五座主峰,此中东、西、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称。提到险,其腾空架设的“长空栈叙”,悬岩镌刻的“齐伪岩”,三面临空,上凹下凸的“鹞子翻身”和在峭壁悬岩上合凿的千尺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偶险异常。“自今西岳一条路”。山中叙路唯一北南一线,约10千米,逶迤曲折,艰险崎岖,没有少地方伪可谓是“一夫当闭,万夫莫合”。

西岳除了有壮丽的制作景观之外,同时又有歉富的”“汗青”””“文化””积淀,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仅山上山下及峪叙沿途,题字、诗文、石刻就会使人乐不思蜀。

伴侣们,我们现在去到的等于玉泉院,据说因这里的泉水与山顶的玉井相通,水质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西岳的必经之地。相传为隐士陈抟所修。院内乱争殿宇亭台、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赏胜地。玉泉院与我们一会将会见到的东叙院、镇岳宫都是叙教的行为场所,现共有殿宇53间。院中修建可能是清代坤隆年间从头建修的。

各位伴侣,我们现在位于五峰之一南峰脚下,距西岳谷心约10千米,这里是西岳山峪水流的源头。请人人顺着我手指的毛病看那些树,能够是许多人都会体味它,对,等于青柯树。这里青柯树在此浮苍点黛,故名“青柯坪”。

过青柯坪至回口石。登山的叙路由此交从仄坦的石板路酿成在峭壁上合凿的狭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盘旋而上,许多意志双厚的游客去到这里都会回口转意望山兴叹无功而返。

伴侣们,现在我们已抵达了南峰。经过前面三闭,我想人人已经对西岳的险有了必定的体味了吧。南峰单名云台峰,海拔1550米,这里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因恰似一座云台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却有着十分首要的”“地理””地位,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枢。我们面前的这个小亭叫“军魂亭”,此名去源于景片《智取西岳》。

现在我们去到的是中峰。中峰别名玉儿峰。传说春秋时,西岳隐士萧史,善吹洞箫,劣美的箫声专得秦穆公的小入步先辈弄玉的羡慕,使她放弃了奢华舒适的宫廷生活,随箫史在此隐居,多年后两人建炼成仙乘凤而往,山上许多名胜也因此得名。有玉儿洗头盆、舍身树等。由于这则美好的”“爱情故事””,西岳在它专大、庄宽、深沉来后又被赋于了一些浪漫与温柔。

经中峰,我伴有人人往东峰观光。

东峰,又称朝阳峰,峰顶有朝阳台,在此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山没有在高,有仙则名。西岳据传是寡多仙人聚居之处。叙家瑶池。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与西岳隐士陈抟老祖在一个孤峰,上有棋台,那等于他们下棋之处。陈抟又叫希夷师长教师,是一个有叙行的神仙,两人经过商议,越匡胤以西岳作赌注。结果输给了陈抟,按事前订立的前提,西岳自此成为叙家的叙场且永有纳粮。在东东峰的东崖上,有一天然图案。人人看到了吧,像没有像一只巨掌?这只巨掌20余丈,五指整齐没有全,中指直贯顶峰,每当日光照射,五指跃然如悬图上。这等于所谓的“闭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据说在很暂之前,西岳以及中条山相连,左足登合中条山,给黄河合出一条通叙,现在我们看到的等于河神的手指在托西岳时留下的指印。

北峰别名落雁峰,是西岳最高峰,海拔2160米,去到这里如临瑶池。正如今诗所云“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全,仰头红日近,仰首利剑云低”。这里四周都是松林,杂以桧柏,迤逦数里,浓阴密关。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是险要的地利等于第四险闭“长空栈疲累”。长空栈叙悬空半壁,下临深渊,是西岳最险要处之一。不过人的胆量以及坚强的意志,是没有敢一游的。峰顶有“太上泉”,池水青绿澄澈,常年没有竭,雅称“俯天池”。池崖上镌刻甚多,多为亮清以及近代诗人所题。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描画的“西岳论剑”兴许也是发生发火在北峰。

我们现在去到是西岳的精华全数。西峰,又称莲花峰,得名于峰顶翠云庙前左侧的那块大石,其状如莲花,山峰偶拨峻峭,如刀切剑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处有“摘星台”,登台仰瞰,秦川茫茫,蓝天如洗,浩繁无际,渭、洛两水如银带,南望黄河细如丝。唐代大诗人李利剑观此景后曾写下“华山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去”的美好诗句。

现在我们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条0.66米严的裂缝,闭于这条裂缝也有一个悦耳的传说。玉皇大帝的小入步先辈圣母与被玉帝打下但凡世的金双玺相爱来后,结为伉俪。两郎神杨戬大骂其妹三圣母私配但凡夫,违反天条,因而将三圣母压在西岳西峰顶的巨石上面,厥后三圣母生下一个女子,取名沉香,沉香长大成人得知伪相后,去到西岳,升服杨戬,了压在母亲身上的巨石救出母亲,齐家得以齐聚。这等于“劈山救母”神话发生发火之处。

亿万年去鬼斧神工,作育了西岳惊险壮丽的制作景观,千百年去文人书生的咏颂,使西岳积乏了歉富的文化内乱争涵。可以或许说,西岳与华夏紧紧相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闭于西岳的传说、掌故中我们可以或许看出,它没有但专大、计策、典俗、深沉、宽肃,而且”“幽默””、诙谐,致使另有一丝浪漫与温柔,这没有正我们中华民族的写照吗?

最后,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像西岳同样永远屹立在全国的东方。

★ 中国旅游胜地介绍

★ 旅游胜地作文800字

★ 导游词范文

★ 导游词200

★ 导游词300

★ 关于导游词

★ 腾冲导游词精选

★ 无锡导游词

★ 三孔导游词

11.破解山西文化迷局 篇十一

九“难”迷局

文化“难”转型 产业结构单一,文化产业长期被抑制。近年来,山西各地意识到资源产业不可持续,也尝试了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文化产业在内的各种转型升级,但显然非一日之功,其中还有诸如GDP梦魇的阵痛、反复。

观念“难”转变 多地城市在政策制定上,往往将文化产业作为替代产业,去弥补落后产业淘汰后的GDP真空,甚至用传统产业发展观念来对待文化产业,没有将文化产业与本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规模“难”做大 2012年山西文化产业(含旅游业)增加值不到2000亿元,仅相当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产值,其规模、带动性都不大。在一个较低发展水平基础上赶超跨越,无疑难度巨大。

创新“难”突围 目前山西文化产业尚不具备创新元素,主要还是靠政府行政手段拉动。例如,出了一个“乔家大院”,“大院”景点蜂拥而起;一个“晋善晋美”广告语,全省上下原封照用,而自己原来的特色却被放弃。

形象“难”改观 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山西给人的印象成了污染、低端,与文化产业绿色、高端的形象格格不入,而负面形象改变在资源产业依然独大的现实下显得很无奈。

政策“难”扶持 由于错失文化产业第一轮发展良机,各省市优惠政策趋同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政策性优惠驱动将逐渐让位于整体性的 机制优化和资源有效配置,给山西政策扶持带来更高难度。

文化品牌“难”打造 2012年山西旅游局组织了十大景区评选,而如果将这些文化品牌放在全国、全球的视野来看,真正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恐怕不到三成。

企业“难”培育 目前山西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产业环境发展滞后,仅有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20多家,产值5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700多家,大部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小。

专业人才队伍“难”建设 山西现有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服务于传统经济,文化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也较为落后,特别缺乏善创意、懂技術、通经营的高层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文化产业振兴?

六“易”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开始出现东部地区文化资本效益下降的情况,而中西部一些落后、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文化投资的效益反而要比东部高。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的内容恰恰是那些原创的、差异的、不可替代的部分。对于山西而言,九“难”并非天堑,更有六“易”破局。

文化资源“易”开发 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与东部沿海地区历经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变成楼宇森林相比,山西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是很多的,“遍地是黄金”。

创新思维“易”激发 晋商是中国最早、最会做生意的群体,山西人骨子里有创新思维,仅山西在京媒体人就有3000人。如果能够激发山西人的文化创新、创业激情,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一张白纸”“易”升级 山西文化产业如同“一张白纸”,加之产业周期相较传统产业短,能够绕开若干发展冲动造成的障碍和陷阱,直接实现生产力。

产业元素“易”布局 与传统产业相比,山西各地市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小利益集团林立的局面。历史型、生态型、科技型等不同业态文化产业相对能够根据产业发展规律进行布局优化,而非根据短期利益。

民间资本“易”投入 传统产业造就了一大批山西富豪,数量庞大的民间游资如何出路,在房地产、金融等暴利产业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文化产业以其投资小、见效快,吸引力在快速增加。

政策空间“易”操作 尽管政策红利越来越少,但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上升到国家层面,给予山西文化产业可供操作的政策空间很大,当然也是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如何应用这种空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杠杆效应。

12.山西丁村明清民居木雕文化 篇十二

1 丁村明清木雕概述

在山西省南部襄汾县内的汾河东岸, 有一个叫丁村的自然村落, 至今保留着一片古老的明清时代的民居。

丁村明清民居的木雕艺术, 在其建筑装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丁村民居建筑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丁村的民居非常讲究雕刻, 尤其是清代建筑更偏重雕刻。清代早期的房子一般都有高大的前廊, 廊上的檐枋雀替及斗拱部位便成了雕刻师们一展身手的地方。他们选用上乘的白杨木作坯料, 经过作画、雕坯等多道工序, 雕刻出各种高浮雕、浅浮雕形式的作品。

2 雀替的历史起源及发展

雀替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构件, 位于建筑中的梁与柱的交接处。雀替的使用减少了梁枋的跨距, 防止横竖构架倾斜, 但主要是起支撑建筑外挑木, 又能将屋檐的重力传到檐柱, 使建筑更加稳固。在漫长的中国传统建筑史中, 雀替是一种成熟较晚的构件和制式。雀替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北魏云冈石窟中。元代以前, 雀替都用于内檐装修, 装饰上只有简单彩画, 不施雕饰。明代中后期, 雀替才广泛使用, 并且在造型、构图、装饰手法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精美的雕刻工艺与细腻的彩绘相得益彰。到了清代, 雀替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建筑装饰构件, 无论是在官式建筑还是豪富之家的居民建筑上, 都有装饰精美的雀替, 成为建筑上不可缺少并有画龙点睛之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式与内容。

3 丁村雀替的题材和内容

丁村民居雀替装饰内容, 并不是随心所欲, 而是表达了一定的思想与心理上的追求, 同时又传达出人们对未来寄寓的美好祝福和殷殷希望。常见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戏曲类。山西是我国戏曲发源地之一, 享有中国戏曲的摇篮的美称。金元时期, 晋南地区戏曲活动便异常活跃, 成为全国戏曲活动的中心。山西人民一向将戏曲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作为自我娱乐、自我欣赏的形式, 人们对戏剧自然形成一种偏爱。因此, 民间雕刻中不仅讲究画中有戏, 往往将戏曲的典型情节直接表现出来, 使人得到艺术享受并激发美好的遐想。在丁村木雕中就出现了戏曲木雕, 如显示忠孝节义的传统戏曲“单刀赴会”“周仁献嫂”“岳母刺字”“宁武关”等。

2) 吉祥寓意类。丁村雀替纹样立意选材都要求有美感, 寓意有喜气, 出口要吉利。如“喜、禄、封、侯”, 用喜鹊、奔鹿、蜜蜂、猴子四种动物的形象构成画面, 并以动物名称的谐音, 拼成吉祥语言。诸如“喜 (喜鹊) 事 (柿子) 连 (莲花) 年”“吉 (鸡) 庆有余 (鱼) ”“三阳 (羊) 开泰”“六 (鹿) 合 (鹤) 同春”“松鹤延年”“五福 (蝙蝠) 捧寿”“麒麟送子”“八仙庆寿”“白头富贵”“喜鹊闹梅”“龙凤吉祥”“岁寒三友 (松竹梅) ”“春兰秋菊”“封侯拜将”“麒麟朝日”“凤凰戏牡丹”“万年更新”等。丁村雀替在图案组成中, 龙、凤、鹿、蝙蝠、梅花、莲花、牡丹运用很多。龙是被视为神鸟而崇拜, 象征美好与和平。凤又是能给人们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 因此作为和平喜庆的象征。鹿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千年为苍鹿, 两千年为玄鹿, 故鹿乃长寿之仙兽。蝙蝠的蝠与福谐音, 所以作为吉祥物用于装饰中, 使得原来不美的形象变得翅卷翔云, 风度翩翩, 蝠身和蝠翅都盘曲自如。梅花为传统名花, 被民间视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松代表长寿的意思。莲花亦称荷花, 是人寿年丰的预兆和纯真爱情的象征。牡丹为百花王, 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 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意思。每个画面都是通过这些生动美丽而可借以抒情的动物、花草确定寓意吉祥的题材, 反映人们对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四季平安、婚姻美满、四世同堂、幸福长寿、和睦处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3) 历史传说及民间故事。过去, 人们积极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于是把人的能力理想化, 创造出超出人的力量, 神灵仙圣来为自己服务。我国古代神化传说中, 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人物, 说他们得了神道, 超出人世,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龙驾凤、长生不老, 还说他们神通广大、变化莫测、本领无比、法力无边, 能左右人间祸福, 主宰世间万物。诚然, 这是一种幻想, 但人们对此总是迷信崇拜, 盼望他们给人间消灾免难, 降来幸福。如出现的“和合二仙”“暗八仙”之类的题材, 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安康、延年益寿和征服自然、祛灾免难的祈求。也有一些反映民间故事的, 如“司马光砸缸”“鹬蚌相争”。

4) 装饰性图案。所谓“装饰性图案”, 是指较规矩的横竖花纹结构的图形。这在丁村雀替的装饰图案中较为常见, 这些不同的装饰性规矩图案, 同样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容。如寓言青云直上的连朵云, 寓意龟龄鹤寿的龟背填华, 寓意财源茂盛的“金钱套金钱”“钱串”“顺治通宝”, 其他如万字连续、菱格填华、缠枝蔓草等。加上叠加于其上的其他内容的组雕, 珠连璧合、锦上添花, 构成了一组组艺术形式与内容、技法完美结合的木雕艺术珍品, 令人为之叫绝、叹为观止。

4 丁村雀替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丁村木雕多以白杨木为主, 雕工形式上有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阳雕等。透雕最少一两层, 多则四五层。明代相对简洁、抽象、概括, 到了清代比较繁复、精巧、细腻, 画面布局错落有致, 层次分明。戏曲场面式的构图为连续性的, 采用连环画式的方法, 将各个情节贯穿在一起。明代装饰多用浮雕, 画面简洁, 采用二方连续构成一个整体。而到了清代则多用透雕形式, 纹样复杂, 相互穿插, 但以其中心为对称, 繁而不乱, 多而不杂, 达到了局部与整体,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5丁村雀替的学术价值

丁村雀替研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深入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浸透在传统文化中, 反映了晋南地区汉民族的心理、爱好、信仰、风尚和习俗及情操, 它是研究传统建筑民俗的珍贵标本。木雕多而不絮、精美大方, 内容丰富多彩, 是晋南民情、民俗的主要载体。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它以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完美的构图、广泛的内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徜徉在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中, 不仅仅是为了民族文化能继续展示它的绚丽, 而且还因为它继续给我们以启迪。

参考文献

[1]李玉祥.老房子.山西民居[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5.

[2]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5.

[3]陶富海.丁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国企员工的个人辞职报告下一篇:二年级父亲节周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