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2024-10-03

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精选8篇)

1.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篇一

护理质量控制对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

手术室护理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护理流程管理措施和制度,因此对手术室患者实施质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39名,手术间20间,正常运行16间左右,年手术量18 000台以上。我院手术室自12月以来建立护理质量控制组织体系和文件体系,通过标准的实施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确保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月~12月80例手术患者,男36例,女44例,年龄22~72岁,平均(44.8±11.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住院时间>7 d,意识清楚,愿意参加调查并合作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不进行质量控制,只进行常规护理配合。试验组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建立质量管理(QC)小组:QC小组是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在工作或生产岗位上,依据单位的经营战略和方针,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质量改进,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人的素质为目的,将质量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的小组。在手术室成立QC小组,其职责为全面监管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以正副护士长为领导,五个专科组长为质控组长,其余成员皆为质控组员。分别设立专科配合组、消毒隔离组、贵重仪器组、护理文件组、环境质量五个组,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②制定详细质控标准并不断完善:专科配合组根据各科各类手术配合要求分别制定出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考核标准;消毒隔离组制定出无菌物品使用标准、无菌技术操作标准、外科手消毒标准、手、无菌物品和空气检测等一系列标准;贵重仪器组则对手术室内各种仪器制定出标准化流程,严格规范了仪器的使用、清洁、维护和保养;护理文件组对手术核查表、术中护理记录、植入性材料登记、内镜使用登记、交接班记录等一系列护理文件制定出书写标准;环境质量组制定了更衣室、餐厅、护士站、仓库、手术间、体位间等管理标准。③组织学习,转变观念:各项标准制定完成汇总后,护士长通过网络发至每个人邮箱,使组员随时可通过电脑学习,逐步提高质量意识,规范护理行为。④强调过程管理,基于记录做过的,“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一理念,我们建立了手术间使用登记本、手术标本送检登记本、各项监测登记本、内镜灭菌使用登记本、手术器械及贵值耗材出入库登记本等一系列本子,做到事事有登记,物物能溯源。⑤定期检查,不断改进:质控组员每天督查,组长每周不定期查,护士长抽查,形成考核记录,每个月汇总,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将考核分值作为个人考评依据,直接影响个人评优、评先及职称聘任。

1.3 观察指标:对手术患者术后5~10 d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手术室服务质量调查(患者)问卷》,统计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主动性,沟通与理解,环境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与积极性等五项指标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手术后两组患者五项指标的.满意度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五项指标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已成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和标准,护理质控是保证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内容,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及时、准确的进行监控、反馈、评价,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最直接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检查者和实施者,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非常繁忙,尤其在手术高峰期常存在工作超负荷和护士缺编现象,专科性特别强别的护理单元又不能给与任何帮助,导致手术室护士疲于完成基本的手术配合而不能有效的保证优质的手术护理质量,为确保优质的手术护理质量就必须标准的实施手术室护理质控。

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充分调动了人员积极性。通过培训,我们建立的手术室质量控制体系被所有人员理解,从组长到每一位组员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或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改变过去以管理者检查为主、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的现象,转变成实施者主动、自觉按质量文件标准和程序工作,使质量管理过程标准化、制度化。

本研究中护理后所有患者对五项指标满意度均优于手术前(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常规的护理质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强调过程控制,使手术室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如手术患者从病房到手术室之间的环节原来无明确的交接程序,而在目前的文件里就规定了接送患者的规范用语、交接查对程序和安全规范等。在质控体系运行过程中也能随时纠正标准执行的偏差,使服务质量处于动态监控中,加强过程控制,使原来的一些易疏忽环节得到了规范管理。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通过我科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使手术室管理逐步走向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良性循环;同时护理部对我科成员考评分值的提升,也为每一名护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内共有护理人员9名, 均为女性;年龄26~50岁, 平均年龄37岁;学历:本科学历2人, 大专学历4人, 中专学历3人;职称:高级职称2人, 中级职称2人, 初级职称5人。

1.2 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情况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并由护理质量小组对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1.3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以护士长为主, 从科室内选择资历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护士建立1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小组成员均为护师以上职称, 包括:基础和危重病人组;科室管理制度组;护理文书组以及消毒隔离组。小组成员为l-2名。小组在进行检查过程时, 护士长均要全程参加。并任命1名质量控制小组长。

1.4 制定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

首先制定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相应工作职责、科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和检查过程中的评分标准, 然后组织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对相应的工作职责以及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除了完成每月的本职工作以外, 还需要参加科内的质量控制, 并认真履行小组的职责, 并将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科内质控工作检查计入到本人的当月护理工作考评之中。

1.5 护理质量控制

1.5.1 质量控制的方式

科室内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均由资历较高的护师组成, 由1名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长以及质控小组中的主班护士上长白班。每日上班前15min开始对晚夜班护士的全部护理工作进行督查。护士长以及主班护士负责对夜班护士的着装、仪表以及当日的工作交班报告情况进行检查, 并对夜班护士的执行医嘱情况进行核对, 同时还要检查护士办公室、科室治疗室内的清洁、卫生、消毒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尽量定时检查科室内的新入患者以及危重患者的病情, 观察其每日的护理执行情况, 早晨7:30所有成员均参加集体交班, 交班结束后, , 护士长和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参加床旁责任护士交班工作, 对患者病情、晨间护理、病房卫生进行检查, 了解患者的需求, 如果发现护理问题, 进行及时的改正。对于危重患者以及难免压疮患者, 需要仔细观察各项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全面检查晚夜班护士护理工作, 发现问题要做好记录, 每月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打分, 并与其个人奖金挂钩。

1.5.2 明确职责、严格检查

每个月由护士长带领所有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对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进行2次全面的检查,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护理问题要当面反馈给责任护士, 做好详细的记录并限期整改, 并将结果计入到护士的当月质量评分之中, 对于再次出现的相同问题, 需要进行双倍的扣分。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理工作会议, 对当月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要求每位护士均要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1.5.3 加强培训、提高意识

加强科室内护士的教育培训, 在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 还要提高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科室内每月不定期举办专业理论讲座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同时还要进行法律法规讲座、护理文书的培训、消毒隔离培训、护理人文知识讲座, 从而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让护士能够建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理念, 发挥每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科内质控的作用[2]。

1.5.4 规范服务

规范科室内的护理服务, 根据科室内的具体工作情况, 对工作流程、交接班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 制定科室内工作的具体流程[3]。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 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护理问题、疑问进行分析讨论和学习。

1.6 观察指标

比较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前后, 科室内护士的护理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情况采用医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 满分为100分。患者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包括护理技能满意度、护理态度满意度和病区环境满意度三个方面。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在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前, 科室的年度护理质量评分为 (90.76±5.97) 分, 在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 科室的年度护理质量评分为 (97.64±3.24) 分。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 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P<0.05) 。

2.2 满意度

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患者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以及病区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P<0.05, 表1) 。

3 讨论

护理工作在医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护理质量的高低同时也代表了医院的医疗水平。而护理质量控制是确保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 对科室内的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 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 可以将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从而有效的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4]。本组研究中, 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 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患者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 科室内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可以有效的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建立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科室内护理人员的情况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并由护理质量小组对科室内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比较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 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P<0.05) ;患者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以及病区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P<0.05) 。结论 科室内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可以有效的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廖颖芳, 孟庆春, 钟巧.过程管理在护理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5, 11 (12) :1924-1925.

[2]陈汝兰, 苏保育.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5) :85-87.

[3]杨群英, 宣红缨, 徐慧霞, 等.建立骨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9) :108-109.

3.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篇三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 环节质量控制 方法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1-02

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一步到位,凡事防为先,全员行动,重视对护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我院耳鼻喉科自2011年1月以来,建立并逐渐完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抓住重点环节,探索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效果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1 具体实施方法

1.1 质量控制组织的重新定位。质控组织应充分考虑一线护理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培养,采用“自我—科室—总护士长—护理部”逐级递进主动控制管理,改变“护理部—总护士长—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下压被动管理模式。各管理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我管理考评标准,交上一级审批实施。

1.2 环节质量控制考评内容。科室管理质量考评,分层护理与持续改进质量考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考评,监护室护理责任考评,病房基础设施管理考评,病房环境质量管理考评,生活基础护理质量考评,抢救仪器正确操作考评,输液反应管理考评,用药不良反应应对考评,吸痰器、氧气、呼吸机使用护理质量考评,疼痛护理检查考评,毒麻、精神药、无菌物品、消毒液质量考评,护理人员交接班考评,护士仪容、仪表、礼仪检查考评。

1.3 质控方法。使用自我质控评价、科室质控评价、护理组质控评价的横竖交叉立体质控方法。首先由护士根据存在的问题如实报告并分析改进方案,自我考核评分并交科室质控层。接着,科室质控层根据当月实际记录,检查护士自我考核真实度,根据护士自我评级报告进行科室自我考核评分,交护理组质控层保管监督。最后,护理组每月进行随机抽查核实,实现监督考核。

1.4 奖惩办法。护理质控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同一缺陷连续出现2次,绩效工资暂缓发放,出现3次连同科组共同负责。定期对考核名列前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额外奖励。

1.5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办法。

1.5.1 时间环节质量控制。耳鼻喉科对护士身体素质和护理水平要求极高,因此我科必须尽量平衡各班组的护理水平,各班次无缝隙对接,确保每个班次都有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护士或护士长。晚班实行经验护士二线值班制度,确保突发情况下能指导、协助一线的护理工作,同时担任起监督检查职责。

1.5.2 护患磨合环节质量控制。患者入院后要经历与护理人员的磨合阶段,此阶段护士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要特别注重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主动开导,缓解患者压力,通过音乐疗法缓解耳鼻喉患者的疼痛症状,坚定患者治疗信念。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做出让患者满意的答复。

1.5.3 危重病人环节质量控制。高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护理人员必须正确、及时地判断危重病人的首要护理需求。如对急性咽炎患者的护理要迅速、准确;对气管插管易脱管的患者要增加护理巡视次数。

1.5.4 巡视环节质量控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大小。如儿童、老年患者较易出现输液事故,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情况设计巡视方案。危重病人巡视频率为每小时2~4次,一般病人每小时1次,老人儿童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2 体会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高效、无缺陷,是争取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优的质量。耳鼻喉科护理服务中,通过实施各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实现护理质量的总体提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方面,高效、科学的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并非以事后补救为主,全体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形成准确的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是最终实现质量控制的基础。因此,在工作中要重视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教育:明确质量责任的全员性,强调质量责任的全过程性、全方位性,每个环节均不能出错,要做好各环节间的质量衔接,保证护理工作整体、有序、安全的进行。全体人员在思想上要认可质量控制标准,树立正确的全局质量观,营造环环抓质量、人人讲质量的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环节质量控制能从根本上提高護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环节质量控制是一种积极的、前瞻的、自觉的监督方法。环节质量控制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所进行的监督、控制、测评、纠错都是以护理工作质量为标准,以护理工作服务流程为管理依据。提倡自我评控、逐级监控、突击薄弱环节、监控横纵交叉的立体控制方法,消除质量盲点,保证高质量护理,切实减少护理事故。我科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以来,各项护理指标呈滚动式上升,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7.5%,一级护理合格率达98.3%,专科护理合格率达96.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与2010年相比,平均提高5.0%~6.9%。晚班实行二线值班监督制度以来,因突发情况引发的技术问题或输液渗漏引发的投诉明显减少,今年投诉记录为零。

参考文献

[1] 赵凤如,陶朵,曾梅菇.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9):877-879.

[2] 陈春艳.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8):208

[3] 李杰.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临床中护理质量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75

4.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篇四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手术室的灵魂.一: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 组 长:秦文春

组 员:张永强

孙龙 二:手术室护理质控内容: 1:无菌技术质量 2:手术器械准备的完好率 3:手术配合业务熟悉的程度

4:手术患者全程护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6:各项记录的完整性 7: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

8: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主要是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9:消毒隔离技术质量--包括污物的处理、消毒,灭菌的过程,限制、半限制、非限制区的划分和流程是否合理 10:精密、贵重器械、仪器的完好率 11:急救物品准备的完好率 12:有无过期的无菌用物 13:清洁卫生情况等

三、手术室护理质控方法:

1、每月确定一项质控重点。

2、每月组织一次质控活动,并记录

5.护理质量安全控制方案文档 篇五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必须有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有效的质控方法及具体的检查考评措施,根据《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各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成立医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

二、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二级医院)1.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3.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基础操作90分、专科操作85分合格)4.护理“三基理论”合格率100%(75分合格)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8.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5% 9.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三、达标措施

1.病区护理质量监控组(Ⅰ级),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原始资料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科级质控组,并制成幻灯全院汇报。科室每季度组织并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总结,记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科护理质量监控组(Ⅱ级),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次月3号之前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月报表报护理部,每季度做到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监控组(Ⅲ级),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每季度做到全面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存在问题填写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单,及时反馈各科室,科室根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各护理质量督导小组跟踪复查改进效果。未整改者,持续跟踪。PDCA循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4.护理部带领护理总值班、科护士长、护士长每天根据护理部安排进行专项检查,以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对有护理缺陷的科室根据《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质量二级分配考核方案》执行。

四、评价

1.护理部每月召开两次护士长例会。每月第一周(周四),反馈院质控组检查情况,由存在缺陷科室拿出整改措施。护理部布置安排下月质量监控重点。每月最后一周(周四)护士长例会上由各质控组人员反馈存在缺陷科室改进情况。

2.每月定期向主管院领导汇报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情况。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护理部

6.细化护理工作,强化质量环节控制 篇六

一、深入病房,切实作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为了精心打造护理工作环节,先从自我做起,到病房时真诚的向每位护士问候,特别是年轻护士,关切的询问她们工作是否有困难,工作是否辛苦,真正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同时,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鼓励她们对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二、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整体护理能力:组织病房利用好周四小讲课时间,请医生讲课,开拓护士视野;组织消化病房的护士到氧疗中心学习氧疗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氧疗过程中对病人的观察内容;组织循环病房、神经病房的护士到CCU病房学习监护病人的基础知识;组织护士到血液内分泌病房观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食物模具;组织护士长到VIP病房学习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提高。

三、深入加床病房参加交接班,参加安全讨论,参加病房主任查房,带领护士长重视病人的需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鼓励护理会诊:病房护士长主动将病房存在的护理问题上报,并能将问题处理好,护士长考核加一分。

7.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5月全院17个护理单元进行441次护理质量检查, 各科室护理单元根据扣分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 并与2008年5月~2009年4月全院17个护理单元进行432次护理质量检查扣分情况和存在的护理问题的资料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 2009年组采用传统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清洁卫生、护士素质5个方面。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内容为:整体护理、病房管理、护士长夜查巡、消毒隔离等考核标准。其中服务态度占20分, 劳动纪律占10分, 清洁卫生占5分, 护士素质占15分, 护理质量占50分, 合计100分。2010年组在2009年基础上分解细化, 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内容包括: (1) 整体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解细化为:a: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b:危重症护理质量考核标准;c:健康教育, (2) 病房管理考核标准细化为:a:各科病房管理考核标准;b:手术室药品、物品管理考核标准;c: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考核标准;d:药柜、各种标识专项检查标准;e:无菌物品管理考核标准;f:救护车管理考核标准。 (3) 护士长夜查巡考核标准。 (4) 消毒隔离考核标准等方面总计25项。实施评分前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明确量化考核的目的、评分方法。比较2010年和2009年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及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 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2009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 P<0.05) 。具体见表1。

(例, %)

aP<0.05vs 2008年组

3 讨论

随着医院内外环境的改变, 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正确的管理思想指导, 抛开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细致的管理思维, 规范医疗护理活动, 保证安全的医疗护理工作,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精细化管理突出"精、准、细、严"[2], "精"即精益求精、追求最好, 将管理和服务做到最好;"准"即准确、具体、无误;"细"即操作细化, 管理和服务细化, 执行细化;"严"即严格控制偏差, 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细化管理为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使用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可提高护理质量存在问题的检出率, 本资料中2010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 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2009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说明了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弥补了原来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存在的项目不具体;涵盖内容不全面;缺乏量化指标;容易出现漏检、问题被掩盖等问题, 突出了质量的控制点, 内容全面, 评价明细可测量, 目标明确, 能够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 为解决质量持续改进问题提供充分的依据, 使护理质量控制成为每个护理人员工作的核心内容, 对护士的工作作出了客观的评价[3]。各科室针对存在问题, 找出缺少制度的环节, 找出存在问题的制度, 找出执行起来有问题的制度, 制定整改目标和整改计划, 制度细到岗位、职责、任务、时间、操作等。认真落实整改, 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有效地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注重护理服务的质量, 而且能自觉地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的管理。

总之, 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精细化量化考核的结果不仅对护士的工作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同时可使她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不足, 激发她们的上进心, 主动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责任心、工作效率和质量, 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连荣, 池金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24-125.

[2]蒋联群, 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6 (15) :406-407.

8.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篇八

【关键词】质量控制;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24-02

血液净化是医院诊疗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由于该项技术所需的技术设备繁多,且风险性大,技术性强,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对于提高血液净化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本文旨在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血液中心2011年加强质量控制前后的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共计有22台固定血液透析机,3例床边血滤机,122例血液透析患者,11例血液透析护理人员,每月血液净化治疗平均(864±125)次,将我科血液中心未加强质量控制的2011年1月-2011年12月设为对照组,加强质量控制的2012年1月-2012年12月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血透患者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

1.2 方法

首先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从而使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比如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制度、复用室制度、感染管理制度(含人员管理、消毒隔离、环境管理制度)、透析液配制室制度、病历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乙肝和丙肝病毒阳性患者登记制度等,并组织医院领导、科室护士长、质控人员等相关人员成立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次是加强感染控制,应合理设置血液净化中心的位置,注重保持科室的清洁,并详细的划分污染区、半清洁区、清洁区,并分开医护患者通道,并配备专业的空气消毒装置等,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的监测和控制;要求临床人员开展有创性操作的时候严格按照规范佩戴衣帽、手套;同时依据患者的不同类型进行分区管理,将患者分为隔离透析、普通、急诊,如果患者为新透析者则需在透析之前进行抽血检验,检验指标包括丙肝、乙肝、HIV、梅毒等指标检查[2];如果患者急诊者且未实施筛查则应安置在急诊透析区透析,如果患者筛查结果为阳性者安置在隔离区;在每一次透析结束的时候严格按照规范应用含氯消毒剂对透析机外部进行擦洗,详细检查透析机有无血污等污染,如果有则需要应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再次擦洗;并对室内区域进行消毒清洗,定期开窗通风;医院和科室可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控制的认识和重视,并从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上规范日常操作,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最后是建立完善的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每日进行巡视,检查水处理系统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后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应详细准确的记录各项压力值、纯水及废水流量、电导度等数据,并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水的硬度和游离氯含量,至少每个月进行一次细菌配合,至少三個月进行一次水处理系统消毒。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血透患者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且大部分患者病情具有传染性,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在诊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护理,全面从日常操作、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最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及临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3-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昌娥,李新华.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02:305-306.

[2]吴凤金,卓少贤,黄海燕,何碧珠,黄素俭,汤小玲.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2:1856-1857.

[3]高海娥,王丽萍,肖秀丽.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7:1787-1788+1791.

上一篇:县委、县政府推进“旅游名县”战略的实施意见下一篇:倾听春雪的声音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