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

2024-09-19

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精选7篇)

1.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 篇一

第十课:飞檐走壁的虎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壁虎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0飞檐走壁的虎将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第十一课:蛇与庄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2理解生活中事物的联系。

3理解句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教学准备

1课文生字词卡片。

2猫、鼠、蛇等小图饰(供板书时使用)。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

2看一段有关蛇活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料。

3让学生谈谈对蛇的印象(大部分学生认为:蛇长得既丑恶,又凶狠,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并对课题质疑。

4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一遍,再谈谈对蛇的新认识。(学生此时认识蛇积极的一面,因此对蛇为人类作贡献所充当的正面角色印象非常深。)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殖、肆、呻、咱。

(2)指导书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蹋、痰、肆、毁。

(3)理解词语:海啸、起色、呻吟、糟蹋、放肆、风调雨顺。

三、再读课文,找出突破点,提炼文章主线

1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章中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课件出示)板书: 事物的联系:复杂联系简单联系

2形象地把复杂联系和简单联系命名为两个“小组长”,让学生在列举的实例里帮助“小组长”找到自己的“组员”。也就是说,课文中说的这些事例,哪些讲的是复杂联系?哪些是简单联系?并用示意图表示出几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展示。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问题要求,让我们把课文中复杂联系的三个事例作为今天探讨的专题,我们分成“小农业科学家组”、“小生物学家组”、“小医学家组”。请大家选择专题,自由组合,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以下问题: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些事物之间的秘密的?针对出现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研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比赛看谁是优秀的小科学家、小生物学家、小医学家。

2交流汇报,评比。

3朗读。板书演示介绍这些事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4谁还能举出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和简单联系的例子,并说说它们的联系。

5研究事物的联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学的例子及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谈看法,引出本文的中心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指导反复读,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如用学习习惯、精力、时间等各方面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来谈。)

五、总结全文,深化感悟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这说明了掌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板书:研究规律,把事办好)

六、巩固拓展,布置作业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课后第三题)

2写一段话: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总起句,举两个例子(其中一个用课文中的例子,另一个用课文以外的例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作结尾。

板书设计

11蛇与庄稼

(研究规律,把事办好)

第十二课:白鲸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白鲸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

“口技”专家

嬉耍游玩

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

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第十三课:动物的“睡眠”

教学目标

1能较快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略读。

教学准备

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

2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

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二、理解题目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

师: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我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在3分钟以内读完课文;(2)想想课文题目是不是概括了课文的大意。

2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

3教师提问检查默读的效果:“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3种)“哪3种?”(蝙蝠、海参、蜗牛)

4让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采取边读边勾画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

5同桌或分小组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

6教师检查学习效果。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汇报和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蝙蝠是“冬眠”,海参是“夏眠”,蜗牛是既“冬眠”又“夏眠”。)

师:注意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把你们的体会告诉我。

(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课文题目中的“睡眠”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的原因了吧?(动物睡眠与人类的睡眠不完全相同。)

四、引导概括

1师:根据前面学习的情况,大家商量一下。怎么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可以同桌或就近几个人进行商量。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概括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4把概括的结果写下来。(概括的要点应有“课文以蝙蝠、海参和蜗牛为例,介绍了动物的冬眠和夏眠”,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只要简洁即可。)

五、扩展

师生交流其他动物“睡眠”的方式。

板书设计

动物的“睡眠”

蝙蝠——冬眠

海参——夏眠

蜗牛——冬眠、夏眠为了生存

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读、背惯用语,理解含义。2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语言。3阅读成语故事《熟能生巧》,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5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准备

温故知新:师生共同搜集常用惯用语。

综合性学习: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谜语、歇后语、俗语、广告词等。习作: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动物世界》录像资料。

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习作中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同学们,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或阅读文章时,会发现许多人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说出来的话很有哲理。实际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对我们的说话、习作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惯用语。2自读词语,说说对字面意思的理解。

3再读词语,想想词语是否有别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

5拓展练习:师生出示与书上不同的惯用语进行理解。

二、语海拾贝 1启发导入。

现代人生活,一天也离不开天气预报,新闻节目可以不看,天气预报却一天也不能错过。然而天气预报却是近年来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天气谚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句天气谚语。2引导学生自读自背。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提示:这些谚语看起来整齐匀称,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相互朗读、背诵。(3)拓展练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谚语。

三、点击成语 1导入。

今天,一起来阅读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故事引申出来的? 2自读短文,明确要求。

(1)通读短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为什么在旁人大声喝彩的情况下,卖油的老头却不以为然?(3)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3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卖油的老头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不以为然? 4说说你读后明白了什么道理。5讲“熟能生巧”的故事。

四、综合性学习1搜集资料。

(1)选择合作伙伴,分类搜集资料。

(2)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3)与合作伙伴交流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并将资料进行整理。2整理资料,策划游戏。

(1)根据搜集的资料,策划游戏的内容,制成谜语或词语接龙等。(2)学生将游戏内容归纳、整理。(3)设计活动程序,做好活动准备。3开展游戏活动。(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有趣的关于动物的语言游戏,在游戏中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成语生肖园,进行竞答(可以是词语填空,可以是说出带某个动物名称的成语,说得越多越好)。

(3)我说谜语你来猜(可以出文字谜面,也可以一人比画一人猜)。(4)进行词语接龙。(5)活动小结。4拓展延伸。

将本次语言游戏活动的内容办成一期小报。

五、习作百花园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里,我们领略了壁虎的飞檐走壁、白鲸的“口技”、动物的“睡眠”。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得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2.创设情境,拓展思路。(1)情境激发。同学们,我们重庆野生动物园想在我们班上招聘解说员,你们愿意来应聘吗?那好,我们就借习作课这个机会满足大家的愿望。你认为该怎样才能当好“解说员”呢?(2)说一说,让学生各抒己见。

(3)评一评,看谁说的有条理,教师捕捉有个性化的语言,给予鼓励。(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3.交流互动,引导体验。(1)自主选择。

①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

②选择交流伙伴,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自愿组合,合作交流。

(2)结合习作提示,合作交流。小组内充分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还有哪些生活习性?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3)交流评议,评出“优秀解说员”。派代表上台竞争,亲身体验,自由表达,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他说得怎样?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教师相机点拨。4.合作讨论,明确要求。

(1)作为一个优秀解说员,该怎样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呢?

(2)引导审题,读懂习作提示:题目自拟,注意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3)讨论交流:你准备怎样写?

(4)联系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自评、互评,评的重点是小动物怎么可爱、作者如何喜爱的。5.敞开心扉,自由习作。

(1)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观察的小动物、喜爱的小动物。(2)回忆本组课文作者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片断练习,分块练习,用“我手”写“我心”。

(4)师巡视,相机指导,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对表达完整、抓住小动物特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6.组织评价,修改成文。

(1)小组内自评自赏,互评互赏。谁写的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2)小组内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看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3)全班交流,佳作欣赏。推选写得好的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读出感情来。(4)学生再次修改,然后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在习作本上。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伙伴交流、分享。3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4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第十四课: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扫兴”、“讥讽”、“轻蔑”、“转败为胜”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取胜,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田忌用同样的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孙膑、田忌、齐威王的材料。

教师:演示赛马用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比赛?为什么?(精彩、激烈、扣人心弦)那好,让我们一同去看一场比赛吧,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齐读课题“田忌赛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用笔圈点出来。2小组汇报交流生字词掌握情况。3抽生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4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眼(赛)?田忌同谁赛马?赛了几次?

三、导读课文,理清脉络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了解第一次赛马的情况。

(1)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和田忌。

(2)由两个学生用道具演示第一次赛马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评一评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学生边演示边叙述:齐威王和田忌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在比赛的时候上上,中中,下下;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因此田忌三场比赛都失败。(教师板书:胜败)

2第一场比赛结束后,文中的三个人各自的表现如何?默读课文3~12段,用“”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孙膑:胸有成竹;田忌:疑惑、没有信心;齐威王:得意洋洋)

(1)结合课文理解“得意洋洋、轻蔑、胸有成竹”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此时此刻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带着体会分角色朗读课文3~12段,要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3第二次赛马战况如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3~17段。

(1)孙膑用什么办法帮田忌取胜的?小组讨论孙膑采用的战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2)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孙膑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边演示,边叙述。其余同学对照课文当评委。

(3)这样出场一定能取胜吗?请学生分析。(教师板书:胜败)4齐读最后一段话,思考:为什么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孙膑和齐威王的言行中寻找原因。

(1)孙膑为什么劝田忌再赛一次?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小组汇报。(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

(2)仔细读“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分析的人。)

(3)除了孙膑很聪明以外,第二场赛马取得胜利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轻蔑”、“目瞪口呆”中体会齐威王的轻敌、骄傲。(提示:你有办法让齐威王在第二场比赛中取胜吗?可他为什么失败了?要沉着冷静,不骄不躁。)

四、拓展升华,读写迁移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以肯定。然后老师总结:第一次赛马时,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三场都失败了。孙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在第二次比赛中改变战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田忌以2∶1的成绩反败为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情,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取得胜利。)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想想第二次比赛结束后齐威王和田忌会说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积累文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十五课:聪明的使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梢”、“使命”、“许配”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聪明的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搜集、阅读有关“五难求婚使”、“文成公主和亲”的资料或书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智慧故事:《聪明的使者》。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使者遇事是怎样积极动脑,了解他的绝顶聪明和非凡的智慧吧!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 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大家相互帮助正音。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知晓它的前因后果。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交代了事情起因:唐朝皇帝嫁女赛智慧,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2.学习二、三、四段。

(1)齐读课文二、三、四段。(2)分组讨论学习。

①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小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按学生的回答把喜欢相同小故事的编排在一组,四人一小组。

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师引导学习方法:先读文,然后勾出描写皇帝出题的句子及禄东赞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句子。最后讨论发言:禄东赞的办法好在哪里?你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说给伙伴听听,小组长要注意综合大家的意见。

③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按顺序,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汇报)

师要注意引导、点拨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禄东赞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抓住关键环节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从而体会他的聪明才智。

如:第二段分辨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其他的使臣从表皮入手,而禄东赞抓住动物的本能属性,孩子饿了就要去找妈妈吃奶。

第三段是分辨木头的头和梢。这是个物理问题,别的使臣束手无策,而禄东赞凭着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分析判断,用水的浮力分辨出了头和梢,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第四段是丝线巧穿玉石洞眼。别的使臣凭着常规方法怎么也穿不过,而禄东赞却用蚂蚁和蜂蜜解决了这个难题。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感受禄东赞的机智聪明。3.学习第五段。

过渡:是呀,面对唐朝皇帝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其余的使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能为力,禄东赞却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结果怎样呢?

(皇帝想:禄东赞这么聪明,赞普松赞干布也一定聪明能干,就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许配给了他。)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

五、交流拓展,课外结合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五难求婚使”及“文成公主和亲”资料,再次体会禄东赞的聪明智慧。

2课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赛智慧

1智辨马驹和母马 2分辨木头的头和梢 3巧穿玉洞聪明的使者

第十六课:鞋匠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正确、工整地进行书写。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读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探究林肯是怎样让羞辱他、嘲笑他的人折服并赞赏他的。

教学准备

查找、搜集美国总统林肯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有这样一位外国总统,他一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是谁呢?他就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一个鞋匠的儿子。揭示课题。

2同学们,课前你们查找了有关林肯的资料,说说你都了解到一些什么。简要说说你对林肯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注意读准字音,读懂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林肯的一件什么事情?

2再默读课文,读读旁批,看看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认识、体会。

3指名读旁批后,老师告诉学生,读文章就要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读时的体会、读懂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自己有什么问题等做好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批注读书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像课文旁批一样,学习在自己读懂的地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批注内容,互相补充。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掌握读书方法 1指名读课文第1、2段。思考:

(1)“尴尬”、“卑微”是什么意思?谁“尴尬”?他们为什么“尴尬”?谁“卑微”?他为什么“卑微”?

(2)过渡语:林肯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迫于生计,他先后干过店员、村邮递员、测量员和劈栅栏木条等多种工作。面对出身名门望族的上流社会的参议员,他的表现如何呢?

2指名读第3~6段。

(1)参议员的态度怎样?他们因什么而“傲慢”?为什么而“开怀不已”?引导学生朗读参议员的语言,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动作态度,可以加入恰当的动作。

(2)林肯是怎样把所有的嘲笑化成赞叹声的?交流汇报。

(3)引读林肯的演说。

(4)从林肯的演说中,你感受到林肯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林肯的智慧、真情、坦诚、对父亲的敬重、自己当总统的态度等方面来回答,从课文的语句中找依据,做批注。

(5)再次交流批注的内容,老师注意评价引导。

五、深化感悟,总结学法

1过渡语:这样一位出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在他当选总统的时候,以自己的智慧和真情,让那些想羞辱他的出身名门望族的上流社会的参议员折服。他曾受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屏幕出现马克思的话)引导学生用敬仰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2引导学生总结批注读书的方法。

3屏幕出现林肯的故事——《无数的失败成就辉煌的人生》,学生自读感悟。

第十七课: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3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一起去体会体会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指名轮流读课文,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

3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自学4~7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文中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哪些行为中,体会出他们的机智和勇敢?

(抓住“慢慢”、“从容”、“娇声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会。)5课文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读过全文,你认为从哪些语言可以体会到“生死攸关”,请同学们用“——”勾出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个故事,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下课之后,你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进阅览室等途径,阅读这样的英雄故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今天一样,被他们的英雄行为所感动,那么,希望你们把受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的同学听,好吗?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积累丰富多彩的成语,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味其中的趣味。积累歇后语。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愿意与别人交流,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学会按顺序观察图画并写下来。4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从小养成善于积累、喜欢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不是四个字的成语。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有趣的成语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和好多好多的成语娃娃交上了好朋友,谁愿意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呢?(抽生说)

刚才同学们说的成语娃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四个字的,今天,我们还要和许多不是四个字的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2读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书上的成语呈阶梯状,字数由少增多。)(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吗?抽生自由说,教师适时指导、补充。

(莫须有——也许有,恐怕有。)

(3)师生交流除书上以外的不是四个字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分青红皂白;吃一堑,长一智等)3讲成语故事。

(1)抽生读《破釜沉舟》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教师总结: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成语是我们祖国的宝藏,有的来源于诗文经典,有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我们平时注意搜集、积累这些成语,以后说话和写作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书上的歇后语。

2学生合作学习,弄懂每条歇后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学习结果。

4试着用其中的一条歇后语说话。5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歇后语。

三、小小讨论会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可能遇到过难题,你愿意告诉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为你解决困难吗? 1抽学生说。2小组讨论。3交流。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谁有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共渡难关。

四、看图写话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连环画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看完后,思考:(1)这几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2)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将这几幅图写下来,注意把这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五、自主阅读《忆读书》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读书的故事吧!1学生自读。思考:“我”为什么喜欢读书?读了哪些书?读书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讨论交流。

3你喜欢读书吗?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教师总结。正如冰心奶奶所说,读书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还可以得到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们都做一个好读书、会读书的好孩子吧!

2.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 篇二

( ) ( ) ( ) ( )

( )中 ( )断 ( )疑 灵( )

二、请选择合适的拼音、汉字或词语填空。(7分)

1. 削( )弱 河畔( )

2.谦 歉 燥 躁 费 废

( )意 ( )虚 ( )水 浪( ) 干( ) 急( )

3.陶冶 陶醉 增加 提高 展示 显示

(1)( )能力 ( )风采

(2)法布尔整天( )在昆虫世界中。

(3)好的文章能( )人的情操。

三、请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13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安然无( ) ( )断丝连 ( )负盛名 风( )雪压

顶( )立( ) 低头( )节 能( )善( ) 守望相( )

用画“ ”的词语写一句话:

由画“ ”的词语我想到了 、 等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浮云终日行, 。 (2) ,春生江上几人还?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 ,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杂秋雨, 。 (6)自在飞花轻似梦, 。

四、请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眼前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2.根据“欣赏”一词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欣赏:A.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B.认为好,喜欢。

(1)

(2)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4.根据带点词的提示补充句子。

(1)如果同学们勤查字典, 。

(2)我们上课不要三心二意, 。

五、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梅花魂》,其中“魂”指的是 ,“梅花魂”指的是 。

2.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没有 ;一类是 ,有 。( 选自《鲸》)

3.“夹丝网防盗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选自《新型玻璃》)

六、阅读与感悟。(22分)

(一)仔细阅读课文片段,轻松完成练习。(8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魂》节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欺凌( ) 秉性( )

2.文中连用四个“愈”,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1分)

3.当读到“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时,我不由想起了 、 、 等人。(3分)

4.外祖父这段话告诉“我”要做 、 、 的人。(3分)

(二)认真阅读课外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天鹅的见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鲤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里,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我住在水晶宫里非常安全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它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中飞翔,在陆地上散步,也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都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地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面孔撒蹄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的意思。(2分)

各执一词:

其乐无穷:

2.给短文的第四自然段方框内加上标点。(2分)

3.初读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读完短文,得到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问题:

答案:

4.短文中的角色有: 。你印象最深的角色是 ,它喜欢的生活方式是 。(3分)

5.找出描写雄鹰、骏马和鲤鱼神态的词,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2分)

6.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了短文,你对“快乐”有什么独特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3分)

七、语言表达。(5分)

考试的时候,你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想叫你给他看看答案,这时你该怎样拒绝呢?

八、习作百花园。(30分)

3.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时安排:

《寓言两则》 2课时 《惊弓之鸟》 2课时 《画杨桃》 2课时 《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9.寓言两则

课时安排: 2-1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

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 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

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教法设计: 引导法 学法设计:小组合作 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寓言故事,请看:

(学生观看故事动画。)﹙设计意图: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回顾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什么是寓言?

师:刚刚大家看了有趣的动画,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叙述这 个故事。

二、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师:请翻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在小组

中交流难读、易错的字词。

教师强调“圈”的读音以及组词、“窟窿”一词的正确书写。

2.师:同学们已经扫除了阅读的障碍,那么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请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 3.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

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品读体验

1.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故事内容

师:为什么养羊人的羊丢了一次又一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 ”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用

“ ”画出丢羊后养羊人和街坊的表现。2.交流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

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3.交流养羊人和街坊不同的表现。

师: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师:同为分角色朗读一下 要读出街坊善意劝说的语气和养羊人毫不在意的语气。4.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5.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抓住又„„又„„)[板书:错] 6.教给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

师:课文的1-4自然段都是写了养羊人丢羊这件事,用课题两个字概括:

“亡羊。”

可见,我们解词,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7.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示:对比句子,知道不该不的作用] [从哪些词看出他后悔了?抓:赶快、结结实实] [板书:知错就改] 8.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抓:再也;从此;从什么时候开始] 9.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板:不迟]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拼读课文,明白寓意。﹚

四、巩固延伸

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说?

生:小组说——全班汇报——写在书本P35中间空白地方 [示:我想对 说:“ ” ] [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我想对养羊人说;第二层:联系实际,我想对身边的人说。]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使他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羊---------又丢羊---------不再丢

(羊圈破了)(不听劝)(补牢)

9.寓言两则

课时安排: 2-2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缠”这个字,会写“街、劝”等6个字及相关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

言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都是达不到目标的。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教学重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结实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寓意,并能联系自己得到收获。

教法设计:引导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

二、预习探究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3.指导书写“辕”字。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及正确写法。﹚

三、品读体验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文章的第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

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

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齐读这句话。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寓言的寓意。﹚

四、巩固延伸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2.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3.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4.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五、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去楚国 却向北走 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背道而驰)

10.惊弓之鸟

课时安排: 2-1 教材分析: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重点: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设计:讲解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预习提纲 教学流程: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谈话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好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更羸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理解课文。﹚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五.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一只:

慢慢地飞:

10.惊弓之鸟

课时安排: 2-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生默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

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法设计:讲解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复习中学生能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文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提问讨论: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回答:“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教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更羸:左手拿弓 右手拉弦 嘣 大雁:直往上飞 拍翅膀 掉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师过渡语:

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就会明白。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学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 教师导读并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学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⑶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

教师总结:

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

﹙设计意图: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

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

四、作业

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飞得慢 叫的惨 观察▼

受过伤 孤单失群 分析▼

害 怕 高飞 掉下来 判断▼

11.画杨桃

课时安排: 2-1 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 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 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 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 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 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

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 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

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教法设计:质疑引导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实物或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

绍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介绍杨桃: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我是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课文内容 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品读父亲的话。

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 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

师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父亲()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4.评完后赛读。

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所要明白的道理的理解。﹚

五、快乐写字

l、熟记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生字

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熟悉:“熟”的右上是“丸”,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而是一撇加“米”

3、师生共同 点评学生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叮嘱 严肃

画杨桃

熟悉

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四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写前指导

1、指导学生读语文书习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⑴、写前要先向同学介绍图画的内容;

⑵、写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⑶、写好后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⑷、展示和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请一学生将画的内容描述出来,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

⑴、在学生叙述时,教师相机指导叙述的顺序。

⑵、请同学们评价他说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

⑶、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中间后四周,先整体后部分等等。

⑷、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跟在叙述图画时的顺序一样,将自己叙述的内容按顺序写下来。

⑸、教师抓住一学生叙述时的色彩、声音、想象的句子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⑹、出示范文指导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⑺、再指导学生想想刚才一学生叙述时有哪些是图画上没有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实际的想象。

⑻、教师再抓住刚才学生发言时的好词佳句,先表扬他们,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⑼、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

⑽、让他们说说哪些可以用进自己的习作。

⑾、教师说一词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将几个词板书后让学生说一段话,在说话时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

⑿、这时教师再让刚才叙述的同学将自己的图画再讲述一遍,并让所有的学生当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3、交流。

⑴、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画的内容跟同桌学生讲讲,互相提示、修改。

⑵、集体交流,评价并修改。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板书设计: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1、看图知中心

2、观察有顺序

3、写作有条理

4、用上好词句

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教案

1、情境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体会到了故事中动物鲜明形象,令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着故事中动物的神态行动。同样在我们同学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会遇到过自己记忆比较深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来完成今天的习作。教师启发学生收集课外的相关资料、素材,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定向观察,也可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

1、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将习作要求理解透彻。

2、想一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或者根据课本中的图画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在自己的脑子中进行构思。

3、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搜集相关资料、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多种方法,自己整理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了解习作要求,并进行资料的收集省略。

说说你是如何保护动物的?

一、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二、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三、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四、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五、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1、认真观察图片。

2、学生合理想象。

3、大胆的在小组发言,和同学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提自己的意见和看并从中学到有用的方法。

5.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篇五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可贵的沉默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教学重点: 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难点。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方法 导读,导析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2.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四、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五、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热闹 沉默热闹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18.她是我的朋友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价值。 3.感悟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 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对话中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1.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

6.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篇六

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改病句。

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习作时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文章,要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写文章要学会在具体叙述真实事物的同时,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篇七

课序:

课题:9、猎人海力布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学生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自然段: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自然段: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自然段: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板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有曲折的情节,情节紧密相扣,想象奇特丰富,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9、猎人海力布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猎人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继续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三、品读释疑

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1)从哪些词中能看出,他的热心助人?

(2)学生朗读积累,引出下文的学习

(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

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

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

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1)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

(2)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

4、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

(二)研读“救乡亲变石头”

1、分角色读“救相亲变石头”的内容。

2、提问:有什么发现?

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

4、三人小组,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

(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

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

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

(四)小组表演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

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

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



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

‚

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

ƒ

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

④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

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

(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10、牛郎织女一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在快速浏览课文和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重点字词语句的能力,有了以上的认识,所以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puXuewang.com)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10、牛郎织女一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在快速浏览课文和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重点字词语句的能力,有了以上的认识,所以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puXuewaNG.com)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11*、牛郎织女二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三、感受人物形象: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

2、出示“神话定义”。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2、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

3、讲故事的时候,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丰富故事细节。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

2、教师导言:前几天老师曾经收集过民间故事,老师整理之后,给每个民间故事都配了一张封面,还做成了精美的影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面有哪些民间故事,你听到过或看到过?(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导入话题:大家阅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真多啊!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讲民间事故”的分享会,说一说你们的喜欢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开一个民间故事会。内容是民间故事。大家可以将你所听到或读到过的中国民间故事内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

1、练习寻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一)。

先出示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图片,分别请2名学生看图片讲故事。其他同学评哪些地方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①学生自由准备,请2位学生看图将故事。

②听后,就怎么样讲故事才讲得生动、又吸引力,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与他人互动时,要在注意他人感受的情况下,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让对方听着舒服;让学生结合实例明白:讲的人丰富了故事的细节,像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说了什么,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都讲清楚了等)

(2)课件出示图片(二)。

出示王母带走织女时的图片,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讲后其它同学评议怎样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并推选一位学生进行交流。

①小组交际,代表作汇报发言。

②学生评议讲得好的地方。

③教师小结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

2、讲清楚故事的细节,如添加人物对话,描绘人物形象;2、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选定故事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印象深的民间故事。

4、交际分享。

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讲清楚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1)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民间故事。

(2)小组交流,相互间提出意见或建议。

(3)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①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②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讲民间故事(教师适当指导点拨,重点从细节是否讲清楚,有没有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等进行指导)。

5、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3)教师小结。

四、欣赏范例。

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

牛郎听到姑娘找衣服,急忙红着脸双手托着纱衣从树林里走了出来,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呢。”织女急忙接过衣服手忙脚乱地穿在身上。织女穿好衣服,坐在湖边对着清清的湖水梳理她长长的黑头发,牛郎静静地看着织女,心想,这就是老牛说的仙女了。于是整了整衣服和发髻,走到织女身边坐下来,说:“你好,仙女!我叫牛郎。”织女抬起头奇怪地看着牛郎问:“你怎么知道我是仙女?”牛郎镇定地说:“是我家老牛告诉我的。”织女更加奇怪了,“你家老牛告诉你的?怎么可能。牛怎么告诉你的?”牛郎低着头小声说:“我很小爹妈就死了,哥嫂把我赶出家门,我一直和牛相依为命。昨天晚上,它突然开口说话,告诉我说,让我今天黄昏到这儿来,有很多仙女在洗澡,从草地上拿走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我要衣服的仙女就是我的妻子……”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

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二、启发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三、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

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日期:

****年**月**日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提供学习范例,学习如何扩写故事情节。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乞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5、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读了之后你知道了哪些讲好故事的方法?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4、练一练,学运用。

(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

师生互相评议:情节是否合理,有无“添油加醋”,有无大胆的想象。

5、我拓展,我积累。

(1)平时讲述熟悉的民间故事,你有哪些好方法?(几个人演一演,通过模仿人物的表情、手势、语言等,效果也非常好。)

(2)小组交流,分享精彩故事,学习讲好大家熟悉故事的方法。

(3)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思考: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指名交流。

(3)教师小结:左边都是短语,是一种具体现象的描述;右边是成语,是左边短语意思的高度概括。左边的短语通俗易懂口语化,右边的用语书面化。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1)家长听课会上,老师叫小明用“真是”造句,小明说“爸爸真是个大坏蛋”,在旁的小明爸爸听后差点。

(2)小明

地跑来对我说:“那道题我做了两小时还做不来,简直气死我了”。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1)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束手束脚。

(2)有句谚语说: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1)老师对打架的两个男生说:“你们两个都有问题,都不要把责任推得那么远……”

(2)今天我去为你助威了,可是同去的伙伴太少,我也是,这边的氛围不热烈,真是遗憾、。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1)俗语说:!可俗话又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的批评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1)今日一切皆是恩师所赐,弟子,怎敢不感恩图报?

(2)从小爷爷对我说。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协力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隔岸观火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丘之貉

三、扩写故事。

1、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阅读文中范例。思考:如何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是扩写故事,也就是通过丰富故事里细节,把狼和小羊对话、神态、动作等写了出来,形象生动,很吸引人。

(3)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参考前面《口语交际》里“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

2、练一练,学运用。

根据这段话把海力布救乡亲们之后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并把补充的部分写出来。

海力布说罢,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后悔极了,遵照他的意思赶快迁走了。

3、我拓展,我积累。

寻找本组课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四人小组进行练习。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古诗,师范读,学生跟读。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自由朗读,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

(3)简介古诗: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4)理解重点词语。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5)理解诗意。

①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练一练,学运用。

(1)赏析: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2)《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首诗中的诗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上一篇:体育教师实习报告范本下一篇:管理类联考逻辑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