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激励政策制定(精选8篇)
1.经销商激励政策制定 篇一
促进产销合作,实现市场双赢,经销商政策举足轻重,它是厂家抛出的绣球,经销商眼中的肥肉,那么,一个可行性强的政策应该怎样制定才能有效驾驭市场、积极发展流通品牌?
一、经销商政策应刺激市场消费
企业的一切行为是满足市场需求,刺激市场消费,经销商政策也是一样,尽最大限度地让经销商赢利、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是对经销商政策的基本要求。由于经销商在市场通路中有极为重要的纽带作用,厂家在制定经销商政策时往往只顾中间这块跳板,而忽略了另一端的消费者,能否把厂家、经销商与消费者这三者的利益连在同一条生死链上,是经销商政策发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一定角度讲,经销商既是厂家的合作伙伴又是顾客,是表现企业品牌行为、战斗在市场最前沿的生力军。经销商在按厂家给予的市场政策执行渠道分销时,能否最终让消费者满意,是衡量经销商政策的标尺。那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否就达到了经销商的利益呢?回答当然不是!不过,只要我们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基础、为核心,就能逐步深化制定一个促进市场发展的经销商政策。
二、与经销商共同进退
市场变幻莫测,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是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开发、维护好市场的保证,只有在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双赢之目的。从传统的经销模式来看,经销商利益得不到保障,缺乏品牌创新的自主性:一方面是市场不规则、不严谨而导致恶性竞争,竞相杀价、跨区域窜货等现象严重,使经销商本来很微薄的利润也无法保障;另一方面经销商的一些要求、建议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厂家的支持,使顾客利益不能最大化;第三方面市场逐渐成熟、品牌有一定竞争力之后,厂家开始摆阔讲价,或以各种理由取消其经销权,甚至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当然,厂家经常遇到的资金回笼困难、控制分销渠道困难也是传统经销的一大弊端。而近几年兴起的OEM贴牌加工模式,代理商需承担巨大的风险:其一,聪明的厂家不是收保证金就是要求现款现货,不管品牌能否成功推出,都必须支付这笔庞大的购买资金;其二,产品包装、品牌营销、广告宣传等市场费用过高,产品质量亦难得到保证。同时,贴牌经营会使厂家产销方面脱节,虽然落个只管生产的轻松,但却导致了在营销人才、营销战略、营销网络等方面的匮乏,代理商一旦失败,自己就无所适从,
因而,把经销商的利益与自己紧密联系一起,与经销商共同进退,是经销商政策应该表达的重要思想。
三、渠道选择要准确
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渠道方式加速产品流通是制定经销商政策的前提条件。那么,首先要弄清楚在产品流通时,是选择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道,是长渠道还是短渠道,是宽渠道还是窄渠道,只有渠道分明,才能决定如何利用经销商的驿站功能。
1、 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
厂家通过在区域市场的销售机构直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这即是直接渠道,这种工业用品常采用的销售方式如今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也逐渐增多,如一些新鲜熟食产品。而经过中间买卖而形成的销售渠道则是间接渠道,间接渠道较为普遍,是厂家利用中间商促进产销、加速流通的有利方式。厂家主要根据产品特性、顾客需求选择某种渠道,也有两者兼备的,像双汇等产品就是把这两个渠道相结合。从作用上讲,直接渠道便于企业收集产品信息、节约流通时间、降低销售费用;而间接渠道能拓宽流通领域、简化交易关系、提高品牌价值。
2、 长渠道与短渠道
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经过的买卖环节越多,则流通渠道越长,反之,渠道越短。比如:生产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与生产商→总代理商→二级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相比,则前者为短渠道,后者为长渠道。渠道的长短是厂家在结合产品特点、权衡市场利弊的基础上进行决定。
3、 宽渠道与窄渠道
宽渠道为密集分销方式,即生产厂家通过多个流通环节(如批发商)推销其产品;而窄渠道主要是侧重分销或独家代理方式,是生产厂家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中间商负责某一个区域市场的销售,如代理商就属于此列。
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企业要提高品牌竞争力,就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使用相同的销售渠道,分销渠道一经确定,就应加强调控管理,和经销商共同维护。因而,制定一个满足中间商的要求,减少供求矛盾的经销商政策亦显得尤为关键。
2.全国经销商广告政策 篇二
一、2011年度广告政策执行时间:2011年1月1日—2011年12 月 31日止。
二、自然山水地板全国经销商广告政策涉及范围:
1、户外广告:指发布的户外广告、路牌广告、车身广告、户外灯箱广告、地铁广告、站台广告。
2、媒体广告:指在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广播电台等媒体上发布的广告。
3、公关活动广告:新闻发布会、招商会。
三、2011年度全国经销商广告政策:
1、广告政策:
1)由公司承担该地区在2011年 月 日—2011年 月 日期间投放广告费用的50%。
2)广告费实施每季度核算一次,费用在各经销商的往来帐上以货款抵扣。
3)每季度由各地区提供投放广告的发票(原件或复印件),广告投放审批资料、广告投放证明等
至公司区域经理进行核定。
2、广告费用核销条件:
1)广告投放必须向公司区域经理申请,核定同意,未经营销总监书面同意发布的广告,费用由
经销商自行承担。
2)广告投放价格必须由公司区域经理核定申请、核价后方可实施。
3)核销提供的资料为:
A.户外广告:广告审批资料、户外广告照片、发票、广告合同或协议;
B.媒体广告:广告审批资料、媒体投入样刊(报纸、杂志、网址、影音带等)发票、广告合同
或协议;
C.公关活动:广告审批资料、照片、广告合同或协议。
注:上述三项任何一项不符时,公司均不给予核销。
四、广告投放申请及核销程序:
经销商提交广告申请(使用公司统一的广告投放申请表)→报区域经理核准并核定广告投放价
格及费用(2天内核定)→区域经理及时回复(自申请日起3日内回复)→经销商投放广告→提交投放广告证明及发票至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审核→呈报主管营销总监核准→财务部审计、核准→实施广告返利。
五、公司给每地区核销的广告费用为:总销量(实木、实木多层,强化地板总销量)的4元/平方米进行每三个月/次货款累计返还,超出此部份的广告费用由经销商自行承担。
六、分销商的广告投放由公司直接签约的总经销商向公司申请,并按公司统一的广告政策执行。
七、此广告政策在执行公司全国统一出厂价的基础上进行,享有公司特殊政策和价格支持的地区一律不享有此广告政策。
八、此广告政策仅限于2011年度与公司直接签约并从公司直接出货和交纳完全额品牌保证金的经销商和分销商,未与公司签约和未交纳完毕全额品牌保证金的经销间及分销商一律不享有此广告政策。
4、展会:仅限展览会租赁费用,其它不列入广告范畴。
3.经销商化骨绵掌赢取厂家政策 篇三
完善策略与缜密计划优于会哭、会闹。
经销商在向厂家申请政策时是仅仅向厂家苦诉自己的市场是如何有困难,而是制定周密而完备的市场运作方案是上上策,虽然有俗语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会闹固然是争取市场支持的手段之一,相比与完善的计划和运作方案两者来说,厂家更希望看到完备的方案,这样,厂家知道市场支持是真正用到市场中,投入可以看到回报的希望,厂家与经销商合作最终的目的谋取利润。
厂家进行市场支持前是总是向经销商问及你是如何运作市场?厂家拿出市场费用不是弥补给经销商的利润,而是通过市场支持来博得经销商市场运行的决心和积极性。有些经销商变相把厂家支持谋为己有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久而久之厂家看不到市场起色势必会减少市场费用。经销商向厂家申请费用前制定完备的方案可以打消厂家市场投入无效果的疑虑。完备的方案包括:市场支持是如何投入市场的?投入市场的费用是多少?投入后市场的效果是如何?市场费用厂商如何承担?提报方案最好以成案的形式,因为成案的形式比较正式,不少经销商文化水平低或比较懒惰经常用口头的形式进行表达,不是被搁浅就是被厂家的人员转达方案遗漏导致厂家领导难以批复。
小王是古井业务出身的经销商,运作B品牌已经有些年头,小王每次向厂家申请市场费用的方式可以供借鉴与学习,小王自己说到:每次我向厂家申请费用首先要写好此次活动的方案,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效果预测,然后再说我进多少金额的产品,需要厂家配合什么样的政策,当然要的政策也不能太离谱,
拿着成文的方案找主管我片区的经理和业务员坐下来沟通可行性,每次基本上都能得到认可。刚开始我也学其他经销商在酒厂的经理面前苦诉市场困难大,市场费用少等问题,甚至有时间闹情绪,但即使厂家想拿出一定政策来支持市场因为个人的情绪而影响未能实现。所以我后来思考很多,厂家要的是有没有完整的营销思路,而不是拿着费用出去没有效果。我是厂家业务出身,置换一下角度,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
一套完整的营销思路是获取厂家支持的必要条件,可以帮你说服企业领导,让企业感觉到投入有回报的希望。
心灵美和面容秀两者兼顾。
如果把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比作夫妻关系,那么经销商就应该是心灵美与面容秀的媳妇。媳妇要从丈夫那里获得经济支持就必须能下的厨房和进的厅堂,这里的心灵美是指经销商必须做好自己分内事:市场销量、市场铺市率、活动执行、产品陈列等。面容秀是指经销商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把自己所做的工作通过一定形式表示出来。
4.经销商激励政策制定 篇四
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提案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大,被誉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信阳经济新的增长点。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物产丰富,资源充沛。有五千年的历史的信阳,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源。信阳是中国汉姓的姓氏之根;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信阳具有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信阳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文化产业,别人无法复制和模仿,加上信阳独特的自然景观,从而在河南旅游市场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是信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何开拓新思路保护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具有信阳特色的文化产业,让文化走进生活,让民俗得以流传、让文化改变城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年年有发展,年年有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市三个文明建设起了明显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先天不足,与上级有关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
问题。具体表现为:
1、认识不到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把发展思路定在原有的文化圈子内,没有像科技产业那样主动地与其他产业结合,并提供文化支持,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认识不到位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2、人才较缺乏。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各产业发展缺少专业人才,很多文化干部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懂纯文化生产,而不懂市场性的产业化生产,从而使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3、规模未形成。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一是文化产业缺乏整体布局,品牌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点多、面广、规模小、档次低、形式单
一、设施落后。二是文化产业自身没有发展目标,没有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4、创新力不足。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5、体制机制不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尚未完善。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壮大,如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文化产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尚未成熟。有些文化产品因为种种因素,难以与市场接轨。
6、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自2005年
河南省出台了《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以来,省内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若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内容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更好的支持试验区的发展建设,省政府又针对此改革举措,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和省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我市对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没有制定信阳市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信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建议:
一、对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点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从快从简办理。
二、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5.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制定的政策依据 篇五
第三十一条 销售收入预算由业务部负责。
第三十二条 成本费用支出预算分为行政经费预算、直接经营项目成本预算和其他成本支出预算。
(一)行政经费预算由管理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其中职工教育经费和人工成本由人事课负责。
(二)直接经营项目成本预算由生产部负责,财务部配合。
1、公司从事直接经营项目的成本单位的成本支出预算由生产部负责,财务部配合。
2、直接经营项目中的大修费用预算由生产部负责,财务部配合。生产部根据审批的预算金额,下达大修计划。
(三)其它未列入机关经费和直接经营项目成本的成本费用预算,由财务部负责。
第三十三条 投资收益预算由财务部负责。
第三十四条 财务费用预算和所得税预算由财务部负责。
第三十五条 项目经费预算由财务部负责。项目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董事会审批后,由管理部负责签订合同,财务部门按合同支付。
第三十六条 财务部负责根据上述具体预算项目编制损益预算表。
第八章 资本性收支预算管理
第三十七条 资本性收入预算是对预算期内可用于资本性投资活动的资金来源的财务安排,主要包括内部资金来源预算和融资预算。
(一)内部资金来源预算是对预算期内税后利润、折旧的财务安排,由财务部负责。
(二)融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等的财务安排,由财务部负责。
第三十八条 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对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预计产生的现金支付的财务安排,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投资预算、前期费用预算、还本付息预算、其他资本性收支预算和总经理预备费预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包括基本建设项目预算、小型基建项目预算、技术改造项目预算、生产类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和管理类固定资产购置预算。
1、基本建设项目预算、小型基建项目预算由仓储部和加工部负责;
2、公司直接经营项目技术改造预算、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仓储部和加工部负责;
3、管理类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管理部负责。
(二)前期费用预算是指对公司投资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所需要的费用安排,由具体工作部门负责,财务部配合。
(三)借款和债券的还本付息预算由财务部负责。
(四)其他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对处理重大事故、自然灾害所需的恢复性投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给予的补助性资本投入,以及根据国家政策给予的援助性资本投入等。其他资本性支出预算按各预算项目的性质和投资对象由相应预算责任部门负责。
(六)总经理预备费预算是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突发的、不可预见的支出或总经理认为需要安排的支出的预算安排。
1、总经理预备费的年度预算由财务部根据资金周转情况提出建议,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董事会审批;
2、总经理预备费的使用由总经理批准;
3、总经理预备费的日常管理由财务部具体负责。
第三十九条 财务部负责按照本章的上述具体预算项目编制资本性收支预算表,并负责对资本性收支预算进行初步平衡。
第九章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第四十三条 现金流量预算由财务部根据损溢预算和资本性收支预算的分析编制。
第四十四条 现金流量预算经审批后,由财务部按照审批的预算对公司现金流量实施统一调度;各预算责任部门配合财务部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
第四十五条 公司应当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严格按照现金流量预算组织和监控预算资金的收付,按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出,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必需的支付。
第十章 预算的考核与监督
第四十六条 公司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公司预算考核的具体政策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四十七条 公司预算考核采取年度考核方式,由财务部会同人事部门进行。
第四十八条 公司建立预算责任人制度,各预算责任人为各预算责任部门的负责人。
第四十九条 公司建立年度预算执行评价制度,根据年初预算与年终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水平对各预算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条 公司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和追加,必须认真实施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第五十一条 预算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预算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各项预算管理规定;
(二)各项财务收支是否全部纳入公司预算管理;
(三)预算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拨付和存放;
(四)预算资金是否切实按照预算规定使用;
(五)各预算责任部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等。
第五十二条 公司建立预算内部稽核制度,财务部负责对各预算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稽核报告上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并与以后年度预算资金安排挂钩。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各预算责任部门可根据本办法,会同财务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中心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2.辽宁省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3.教育系统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4.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有哪些
5.局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6.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7.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管控的风险点
8.司法局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9.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制定的政策依据
6.经销商激励政策制定 篇六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功能
公共政策是世界上范畴较广的一个定义,是根据公共管理研究衍生出来的一种公共性质的政策。所以说公共政策是对于一般决策和一般决定而言的形式特殊的政策种类,虽然区别于一般决策或决定,但也具备相应程度的一般特征。总的来说,公共政策是包含了公共问题、公共目标以及公共利益的意志表现,代表了公共权力的发挥和行使,具有能够分配价值的权威,其表现思想也是双重的,即存在积极意义也存在消极意义。公共政策的功能主要包括了:管制功能,针对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解决,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性和强制性,其表现形式为政策中的具体条文;引导功能,通过具体规定对公众群体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发挥了促进社会和谐、帮助人们规范正确行为、具有积极性功能的作用;调控功能,是对政策进行具体治理的手段之一,是公共权力机构的利用工具,在公共事务中扮演调节和控制的角色;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将共有价值和公共利益均衡的分配到政府和群众之中,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最广泛要求,也是站在社会多数人的立场上出发和考虑的[1]。
二、行政法下突出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加强公民参与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下面针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进行探讨:(一)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途径我党在十六大中提出了现代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发扬民主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并且我国最新行政法出台后,更加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思想,不仅要强化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更要突出人文主义精神,那么,提升公民的参与度是实现公共政策制定走上民主道路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公民参与能够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要想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首先就要提升民主化程度,而民主化程度的就要依赖于全民参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能够体现最根本利益的需求,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的失误,更能够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进而提升了政策制定的质量。(三)公民参与是保障了公共性质的要求公共政策的表征是实现全民参与化的制定状态。因此,在对于公共性质的要求下,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呼声的体现,不仅符合多元化、多层次、理性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要求,更对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度扩大。因此,总的来说,公民参与深深保障了公共性质的根本要求。
三、行政法下公共政策制定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合法性原则起着全局统领的作用,时刻提醒公共政策的制定要合理、合法,绝对不能与行政法相悖、相抵触。在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下,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事务内容、地域情况以及范围和时间都要进行一一排查和审核。遵循合法性原则,能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依法逐步进行,更有助于行政主体能够全面实行监督职能。(二)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价值取向,又被叫做适当性原则。顾名思义,合理性原则是要求公共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遵循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市场发展规律,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突出平等、互助、和平和信赖的中心思想。在合理性原则的指导下,公共政策制定要体现适度性和保护性,从人民群众的均衡利益入手,实现有效分配,体现人民主体的价值。(三)民主化原则从自然层面来说,民主化原则贯穿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始终。民主化原则追求人民价值的最高体现,力求实现正义和公平,并且公共政策制定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保证公众群体能够有效得到适当的权力。
四、结论
7.经销商激励政策制定 篇七
一、有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平衡性。政策制定是政府尤其是官僚制组织与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利益集团能给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提供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况。这些情况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有效地解决实际政策问题,从而提高政府绩效。利益集团能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提供有关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方案和技术性服务。因而利益集团在与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互动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群策群力,从而有效地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提供更为实际的方案或改变传统制定技术,起到政府助手的作用。其
二、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人是有限理性的人,其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决策者也一样,他们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在没有利益表达机制,或者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很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完备与思考能力的有限,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难以综合全面的考虑和权衡多方利益。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为决策机构提供充足的信息,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性。利益集团为广大人民群众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提供了合法性的利益表达机制。其
三、有利于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权力的监督。政府往往以理性权威的身份作出决策,并将自主决定的政策强加于社会,而目标群体只有服从和忍受,而没有自由选择、监督、评价的实际权力和有效机会。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博弈,通常要求政府顾及到各方利益,按照相对公平的原则来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它们在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密切注视着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活动,注视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情况,起着政治监督的作用。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其
一、影响社会公平。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并非都是坏事,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社会中存在多个力量相近的利益集团,它们之间的博弈能够形成一个大致均衡的利益格局。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强势利益集团太强,弱势利益集团又太弱。这样,势必出现某个利益集团影响甚至操控公共政策的情况,从而严重破坏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正义性,最终导致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忽视。其
二、妨碍政策制定。利益集团为了本集团的利益,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难免有偏见和不实,这些信息一旦被决策者所采纳,进入政策议程形成公共政策,必将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起到极大的不良后果。特殊的利益集团为谋求政府保护,逃避市场竞争,实现高额垄断利润,这不但违背了公共政策公平与公正的初衷,也严重地妨害了整个政治生活健康有续的发展。其
三、削弱政府权威。由于利益集团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如果受制于利益集团的行动与反应,则会处于被动地位,失去应有的政府权威,从而难以保证公共政策在目标群体中得以顺利制定和实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有些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不但得到制度性的保障,而且利益在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激励下被放大。更有些强势利益集团在某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甚至有能力左右政府,使政府决策具有明显的利益导向。这些强势利益集团利用自身强大的市场优势和舆论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决策,从而削弱了政府权威。
8.经销商激励政策制定 篇八
一、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规划目标。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
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支持国有出版发行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2009—2010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办好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推动文化
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
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