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泰戈尔》

2024-07-0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徐志摩散文《泰戈尔》(共8篇)

1.徐志摩散文《泰戈尔》 篇一

徐志摩散文精选3000字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他们都到海边去了。我为左眼发炎不曾去。我独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时睡态;但梦思却半被晓风吹断。我阖紧眼帘内视,只见一斑斑消残的颜色,一似晚霞的余赭,留恋地胶附在天边。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荫的斜纹。

从树荫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滩边不时见白涛涌起,进射着雪样的水花。浴线内点点的小舟与浴客,水禽似的浮着;幼童的欢叫,与水波拍岸声,与潜涛呜咽声,相间的起伏,竞报一滩的生趣与乐意。但我独坐的廊前,却只是静静的,静静的无甚声响。妩媚的马樱,只是幽幽的微辗着,蝇虫也敛翅不飞。只有远近树里的秋蝉,在纺纱似的垂引他们不尽的长吟。

在这不尽的长吟中,我独坐在冥想。难得是寂寞的环境,难得是静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静默中有无限的创造。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消翳,只剩有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响,更有残缺的贝壳,反映星月的辉芒。此时摸索潮余的斑痕,追想当时汹涌的情景,是梦或是真,再亦不须辨问,只此眉梢的轻皱,唇边的微哂,已足解释无穷奥绪,深深的蕴伏在灵魂的微纤之中。

青年永远趋向反叛,爱好冒险;永远如初度航海者,幻想黄金机缘于浩渺的烟波之外:想割断系岸的缆绳,扯起风帆,欣欣的投入无垠的怀抱。他厌恶的是平安,自喜的是放纵与豪迈。无颜色的生涯,是他目中的荆棘;绝海与凶巘,是他爱取自由的途径。他爱折玫瑰;为她的色香,亦为她冷酷的刺毒。

他爱搏狂澜:为他的庄严与伟大,亦为他吞噬一切的天才,最是激发他探险与好奇的动机。他崇拜冲动:不可测,不可节,不可预逆,起,动,消歇皆在无形中,狂飙似的倏忽与猛烈与神秘。他崇拜斗争:从斗争中求剧烈的生命之意义,从斗争中求绝对的实在,在血染的战阵中,呼叫胜利之狂欢或歌败丧的哀曲。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青年的幻灭,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夜一般的沉黑,死一般的凶恶。纯粹的,倡狂的热情之火,不同阿拉伯的神灯,只能放射一时的异彩,不能永久的朗照;转瞬间,或许,便已敛熄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自我安慰。

流水之光,星之光,露珠之光,电之光,在青年的妙目中闪耀,我们不能不惊讶造化者艺术之神奇,然可怖的黑影,倦与衰与饱餍的黑影,同时亦紧紧的跟着时日进行,仿佛是烦恼、痛苦、失败,或庸俗的尾曳,亦在转瞬间,彗星似的扫灭了我们最自傲的神辉流水涸,明星没,露珠散灭,电闪不再!

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调谐的。

在远处有福的山谷内,莲馨花在坡前微笑,稚羊在乱石间跳跃,牧童们,有的吹着芦笛,有的平卧在草地上,仰看交幻的浮游的白云,放射下的青影在初黄的稻田中缥缈地移过。在远处安乐的村中,有妙龄的村姑,在流涧边照映她自制的春裙;口衔烟斗的农夫三四,在预度秋收的丰盈,老妇人们坐在家门外阳光中取暖,她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儿童,手擎着黄白的钱花在环舞与欢呼。

在远远处的人间,有无限的平安与快乐,无限的春光。

在此暂时可以忘却无数的落蕊与残红;亦可以忘却花荫中掉下的枯叶,私语地预告三秋的情意;亦可以忘却苦恼的僵瘪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殷勤,不能再恢复他们腮颊上生命的微笑,亦可以忘却纷争的互杀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仁慈,不能感化他们凶恶的野性;亦可以忘却庸俗的卑琐的人间,行云与朝露的丰姿,不能引逗他们刹那间的凝视;亦可以忘却自觉的失望的人间,绚烂的春时与媚草,只能反激他们悲伤的意绪。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的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旋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底里埋首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飙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的模糊,渐渐的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的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线,细极狭极的一线,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联续的黑点黑点亦渐次的隐翳?幻术似的灭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

泰山日出 振铎来信要我在《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的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一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2.徐志摩散文《泰戈尔》 篇二

印度和中国, 遥遥万里却隔不断诗人泰戈尔对中国的友好与向往, 早在1881年, 年仅20岁的年轻诗人泰戈尔就在《婆罗蒂》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 (又译《在中国的死亡贸易》) , 对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并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罪恶行为给予严厉的谴责。此文一出, 立即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1916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山东, 泰戈尔在日本的集会上慷慨陈词, 对这一侵略行径公开谴责, 主张正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泰戈尔更是多次发表公开信, 痛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乃至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并带头募捐, 慷慨解囊, 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都给予了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的中国人民以最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就是这样一位曾感叹自己“我前世一定是中国人”的印度诗人,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在两次访华期间, 与中国诗坛另一位传奇诗人徐志摩结下了不解之缘, 留下许多温情与感动, 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被传为一段佳话。

1924年3月21日, 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 泰戈尔率领由国际大学教授、梵文学者沈莫汉, 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代孟加拉派知名画家南达拉波斯一行六人的访华团来华讲学。中国学界对泰戈尔的这次来访极为重视, 为了使这次讲学顺利, 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徐志摩被专门请来担任泰戈尔的随行翻译。4月12日, 是泰戈尔抵达中国的日子, 一大早, 徐志摩、瞿菊农、郑振铎及上海各界代表约600余人在码头等候, 上午11点20分, 泰戈尔一行人乘坐的轮船徐徐抵岸, 整个码头为之沸腾,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踏上中国土地, 泰戈尔就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 我不知是什么缘故, 到中国就像回到故乡一样, 我始终感觉, 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 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密的兄弟。”

4月14日, 泰戈尔在徐志摩、瞿菊农陪同下游览杭州, 美丽的西湖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时间竟使其流连忘返, 并发出依依惜别的感叹:“美丽的西湖, 美丽的杭州, 要不是时间关系, 我真想在湖边买个小屋住上几天……”接下来的时间里, 泰戈尔去灵隐寺演讲, 沿津浦线北上, 在南京游览了清凉山、莫愁湖等名胜, 然后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4月23日, 抵达北京, 泰戈尔先农坛的讲演, 盛况空前, 无数男女学生驱车或步行入坛, 络绎不绝, 沿途十分拥挤。泰戈尔的英语演说, 反响强烈, 轰动一时。5月19日, 泰戈尔在北京看了梅兰芳演出。21日赴太原, 与山西督军阎锡山会晤, 并就乡村计划达成合作协议。泰戈尔访华的成功, 徐志摩功不可没。一路上, 无论泰戈尔走到哪里, 始终有徐志摩相伴左右, 徐志摩不只是泰戈尔工作上的助手、游览各地的向导、也是生活中的朋友、一个贴心的晚辈, 甚至他将泰戈尔昵称为“老戈爹”, 而泰戈尔则送给徐志摩一个印度名字———素丝玛。这段日子, 徐志摩怀着对泰戈尔的敬慕之情, 工作上尽心尽力, 生活上对泰戈尔也关心得无微不至。泰戈尔也十分欣赏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泰戈尔返回印度后, 俩人书信不断, 探讨人生与诗歌, 更加深了中印两位诗心的理解。1925年3月, 徐志摩辞去北京大学的教职, 赴欧洲旅行。徐志摩此次出游, 实在是迫于无奈和压力, 因为此时他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志摩本来打算是这次出国可以见到他的忘年之交泰戈尔, 将自己一腔的委屈和苦闷向其倾诉, 并希冀能从泰戈尔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他在1925年4月30日给泰戈尔的信中说:“无论环境如何, 五月一定跟老戈爹漫游欧陆, 我会按决定而行。”孰料到7月, 陆小曼病重, 徐志摩不得不提前回国, 1925年7月13日, 徐志摩寄信于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 希望其为自己向泰戈尔解释:“我今天拍了电报给老戈爹, 他收到后一定会大感惊奇的。厚之老兄, 请你一定好好地替我解释, 不然的话, 他一辈子也不会饶恕我这次突然跑掉的举动了。我希望你明白这次事情的真相, 并且能同情我。我实在需要你的同情,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难到无以复加的局面, 也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忧虑过。我不知道接着要来的是什么, 可能是悲剧, 可能是滑稽戏, 可能是万事之终, 可能是新生活之始。”可见此时的徐志摩面对国内滔滔的舆论是多么的彷徨和无助, 泰戈尔了解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况后, 立刻劝他为爱情而奋斗, 不要气馁。无疑泰戈尔的鼓励与支持给了此时的徐志摩无穷的力量与勇气, 使其能战胜偏见与阻挠, 勇敢地爱其所爱。

回到国内, 徐志摩知道泰戈尔的生日将近, 他苦思冥想, 坐立不安, 希望能送一份让泰戈尔惊喜的礼物, 最后决定自己亲自去一趟印度, 可是当时的环境又不允许他离开上海, 急得他抓耳挠腮, 无心做事。直到1928年6月, 徐志摩从欧洲转道印度, 见到泰戈尔, 才算了却一桩心愿。徐志摩拿了陆小曼的照片给泰戈尔看, 泰戈尔如一位自家长者, 亲自给陆小曼写了封信, 使从未谋面的陆小曼也对泰戈尔顿生好感与敬慕。徐志摩离开印度时, 邀请泰戈尔再度访华, 泰戈尔愉快地答应了。1929年3月下旬, 泰戈尔赴美国、日本讲学, 途中转道上海徐志摩家中小住。徐志摩夫妇为泰戈尔的这次造访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 特意将三楼布置成印度风格, 希望泰戈尔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泰戈尔看后却明确表示不喜欢, 坚持要住具有中国风情的二楼卧室。泰戈尔和蔼可亲, 对待徐志摩和陆小曼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 他常常用手抚摸着陆小曼的头, 轻柔地说着英语, 与徐志摩夫妇围坐在餐桌前, 像一家人一样共进早餐。这期间, 泰戈尔谢绝了很多方面的邀请, 很少外出, 而是喜欢坐下来和徐志摩夫妇聊天, 谈文学, 谈诗歌, 有时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也读自己的诗, 那低声的吟唱, 婉转动人, 以至于让陆小曼久久不能忘怀。每次印度朋友请泰戈尔吃饭, 泰戈尔总是要带上徐志摩夫妇, 并向主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儿子和儿媳妇”。说得徐志摩夫妇心里暖烘烘的。陆小曼后来回忆说那是她和徐志摩结婚以来最快乐的日子, 徐志摩也是, 每天都围着泰戈尔转, 两个人的感情也更加亲热、更加融洽。这次泰戈尔仅仅停留了三天, 就离开上海赴美国讲学去了, 着实让徐志摩失落了一阵子。但泰戈尔的此次美国、日本之行并不顺利, 20世纪20年代初, 全球性的社会思想裂变迅速, 泰戈尔一路宣扬他的博爱、宽恕、和平的主张, 却一路受到排斥、讥讽和冷落。在返印度之前, 泰戈尔再次在上海停留, 住进了徐志摩夫妇福熙路613号家中曾住过的二楼卧室。这次泰戈尔只住了两天, 就回国了。回国前留下了两件墨宝, 一幅自画像和一首诗, 它们留在了徐志摩夫妇结婚纪念册上。那首小诗用孟加拉文写就:“路上耽搁樱花谢了, 好景白白过去了, 但你不要感到不快, (樱花) 在这里出现。”泰戈尔写完, 又用孟加拉语读了起来, 徐志摩夫妇发现老人是含着热泪读完的。此外, 泰戈尔还送给徐志摩夫妇一件紫色的印度长袍, 一只用头发和金丝胶成的手镯, 一张精美的如床单大小的包书纸和一块印度风格的头巾, 老人捧着这些东西, 声音中有不尽的感伤, 说:“我老了, 恐怕不会再来中国了, 也许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这点小礼物, 作个永久纪念吧。”泰戈尔与徐志摩这一别, 竟真的成了永别, 两位旷世诗人再未谋面。徐志摩在1929年6月29日给泰戈尔秘书恩厚之的信中说:“世上真正懂得我心思意旨的人, 他可能是仅有的一个……你一定要写信把我亲切的思念传递给他。”可见泰戈尔在徐志摩心中的位置何其重要。

此后两位诗人天各一方, 却都在为“在世间实现大爱”而努力, 泰戈尔所提倡的博爱大同、怜悯同情等都对徐志摩的人生观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泰戈尔说世界是从爱生的, 靠爱维系的, 是向爱运动的, 是进入爱里的。在徐志摩看来, 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 是人类的生机, 是人生的至宝, 是一切赖以生存的源泉。他认为:爱自己之所爱, 是树立自己独立的人格, 是醇化自己的灵魂。他说:“我愿甘冒世之不韪, 竭全力以斗者, 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 实求良心之安顿, 求人格之确立, 求灵魂之救度耳”。“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可见徐志摩为信仰及理想实现的决心之决绝, 如战士般大义凛然, 义无反顾。而这些都是徐志摩在接受泰戈尔的伟大人格与其思想融合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

参考文献

[1]郝清菊.泰戈尔泛爱思想对徐志摩的影响[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1) .

[2]孙闻浪.泰戈尔来访中国纪事[J].文史春秋, 2003 (11) .

[3]王基高.泰戈尔的恋情[J].世界文化, 1994 (4) .

3.读徐志摩散文有感 篇三

文/玉佩

“我是一个大人,身上穿着长袍,心里存着体面,怕招人笑,天生的灵活换来矜持的存心……”

“没有话说而勉强说话便是谎……”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徐志摩的散文《海滩上种花》里读到的,在这些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般美丽的文字中,徐志摩的多情和性灵无不让人动容。在文学的造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丝毫不逊色于诗歌,他将哲理诗化,将情感音乐化,那种独特的韵味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

这两天趁着绵绵的秋雨,我好有空暇,先后品读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海滩上种花》《印度洋上的秋思》《雨后虹》等作品,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像品了一杯浓郁的香茶,暖和心灵,感受到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大概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文友给我说——不能天天读这些(老旧)了,应该多读读现代人写的诗歌。这样的教导也好,劝说也罢,说实话,我是很不赞同的。

这几天读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和想法,我想现在的人或许也不能学出他那样有情感的文字。

比如当我读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的时候,我就想——没有话说而勉强说话便是谎,那么现在好多人没有情感的冲击和“逼迫”而勉强为诗为文,那他的诗文又算啥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志摩先生在《雨后虹》中写道的那样:

我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课室;云彩的变幻,晚霞的绚烂,星月的隐现,田野的麦浪是我的功课;瀑吼,松涛,鸟语,雷声是我的老师,我的官觉是应建仁们忠谨的学生,受教的弟子。

多感悟、多思考、多做大自然的学生,来丰富我们的感情,来饱满我们的情思,而不单单是做到电脑前面“憋”文字,那样会很苍白,无论诗歌,还是散文。

说实话,除了我们从前就很熟悉的志摩先生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之外,我倒觉得他的散文更加的吸引我,这大概跟自己的文学素养有关,毕竟诗才是作者最高境界的情感表达。

诗歌的文字仿佛就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话又说回来,放眼望去,我们身边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散文的很多,但写出感情的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只是我觉得人家说的很对,借以表达我的想法)

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和散文家,读他的诗,看他的散文,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用他的一生所追求着的“美,与爱,与自由”.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

这是志摩先生在《印度洋上的秋思》里边的一段话,很美,在这秋的夜里。

2018年9月16日夜

作者介绍:

4.徐志摩的小说散文 篇四

关于徐志摩的小说散文《落叶》

前天你们查先生来电话要我讲演,我说但是我没有什么话讲,并且我又是最不耐烦讲演的。他说:你来吧,随你讲,随你自由的讲,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这里你知道这次开学情形很困难,我们学生的生活很枯燥很闷,我们要你来给我们一点活命的水。这话打动了我。枯燥、闷,这我懂得。虽则我与你们诸君是不相熟的,但这一件事实,你们感觉生活枯闷的事实,却立即在我与诸君无形的关系间,发生厂一种真的深切的同情。我知道烦闷是怎么样一个不成形不讲情理的怪物,他来的时候,我们的全身防佛被一个大蜘蛛网盖住了,好容易挣出了这条手臂,那条又叫粘住了。那是一个可怕的网子。

我也认识生活枯燥,他那可厌的面目,我想你们也都很认识他。他是无所不在的,他附在各个人的身上,他现在各个人的脸上。你望望你的朋友去,他们的脸上有他,你自己照镜子去,你的脸上,我想,也有他,可怕的枯燥,好比是一种毒剂,他一进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性情,我们的皮肤就变了颜色,而且我怕是离着生命远,离着坟墓近的颜色。

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比如前几天西风到了,那天早上我醒的时候是冻着才醒过来的,我看着纸窗上的颜色比往常的淡了,我被窝里的肢体像是浸在冷水里似的,我也听见窗外的风声,吹着一棵枣树上的枯叶,一阵一阵的掉下来,在地上卷着,沙沙的发响,有的飞出了外院去,有的留在墙角边转着,那声响真像是叹气。我因此就想起这西风,冷醒了我的梦,吹散了树上的叶子,他那成绩在一般饥荒贫苦的社会里一定格外的可惨。那天我出门的时候,果然见街上的情景比往常不同了;穷苦的老头、小孩全躲在街角上发抖;他们迟早免不了树上枯叶子的命运。那一天我就觉得特别的闷,差不多发愁了。

因此我听着查先生说你们生活怎样的烦闷,怎样的干枯,我就很懂得,我就愿意来对你们说一番话。我的思想——如其我有思想—一永远不是成系统的。我没有那样的天才。我的心灵的活动是冲动性的,简直可以说痉挛性的。思想不来的时候,我不能要他来,他来的时候,就比如穿上一件湿衣,难受极了,只能想法子把他脱下。我有一个比喻,我方才说起秋风里的枯叶;我可以把我的思想比作树上的叶子,时期没有到,他们是不很会掉下来的;但是到时期了,再要有风的力量,他们就只能一片一片的往下落;大多数也许是已经没有生命了的,枯了的,焦了的,但其中也许有几张还留着一点秋天的颜色,比如枫叶就是红的,海棠叶就是五彩的。这叶子实用是绝对没有的;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你们不爱的尽可以随意的踩过,绝对不必理会;但也许有少数人有缘分的,不责备他们的无用,竟许会把他们捡起来揣在怀里,间在书里,想延留他们幽淡的颜色。感情,真的感情,是难得的,是名贵的,是应当共有的;我们不应得拒绝感情,或是压迫感情,那是犯罪的行为,与压住泉眼不让上冲,或是掐住小孩不让喘气一样的犯罪。人在社会里本来是不相连续的个体。感情,先天的与后天的,是一种线索,一种经纬,把原来分散的个体织成有文章的整体。但有时线索也有破烂与涣散的时候。所以一个社会里必须有新的线索继续的产出,有破烂的地方去补,有涣散的地方去拉紧,才可以维持这组织大体的匀整,有时生产力特别加增时,我们就有机会或是推广,或是加添我们现有的面积,或是加密,像网球板穿双线似的,我们现成的组织,因为我们知道创造的势力与破坏的势力,建设与溃败的势力,上帝与撒但的势力,是同时存在的。这两种势力是在一架天平上比着;他们很少平衡的时候,不是这头沈,就是那头沈,是的,人类的命运是在一架大天平上比着,一个巨大的黑影,那是我们集合的化身,在那里看着,他的手里满拿着分两的砝码,一会往这头送,一会又往那头送,地球尽转着,太阳、月亮、星,轮流的照着,我们的运命永远是在天平上称着。

我方才说网球拍,不错,球拍是一个好比喻。你们打球的知道网拍上哪里几根线是最吃重最要紧,哪几根线要是特别有劲的时候,不仅你对敌时拉球、抽球、拍球格外来的有力,出色,并且你的拍子也就格外的经用,少数特强的分子保持了全体的匀整。这一条原则应用到人道上,就是说,假如我们有力量加密,加强我们最普通的同情线,那线如其穿连得到所有跳动的人心时,那时我们的大网子就坚实耐用,天津人说的,就有根。不问天时怎样的坏,管他雨也罢,云也罢,霜也罢,风也罢,管他水流怎样的急,我们假如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大网子,哪怕不能在时间无尽的洪流里——早晚网起无价的珍品,哪怕不能在我们运命的天平上重重的加下创造的生命的分量?

所以我说真的感情,真的人情,是难能可贵的,那是社会组织的基本成分。初起也许只是一个人心灵里偶然的震动,但这震动,不论怎样的微弱,就产生了及远的波纹;这波纹要是唤得起同情的反应时,原来细的便拼成了粗的,原来弱的便合成了强的原来脆性的便结成了韧性的,像一缕缕的苎麻打成了粗绳似的;原来只是微波,现在掀成了大浪,原来只是山罅里的一股细水,现在流成了滚滚的大河,向着无边的海洋里流着。

比如耶稣在山头上的训道(Sermon on the mount)还不是有限的几句话,但这一篇短短的演说,却制定了人类想望的止境,建设了绝对的价值的标准,创造了一个纯粹的完全的宗教。那是一件大事实,人类历史上一件最伟大的事实。再比如释迦牟尼感悟了生老、病死的究竟,发大慈悲心,发大勇猛心,发大无畏心,抛弃了他人间的地位,富与贵,家庭与妻子,直到深山里去修道,结果他也替苦闷的人间打开了一条解放的大道,为东方民族的天才下一个最光华的定义。那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奇迹。但这样大事的起源还不止是一个人的心灵里偶然的震动,可不仅仅是一滴最透明的真挚的感情滴落在黑沉沉的宇宙间?

感情是力量,不是知识。人的心是力量的府库,不是他的逻辑。有真感情的表现,不论是诗是文是音乐是雕刻或是画,好比是一块石子掷在平面的湖心里,你站着就看得见他引起的变化。没有生命的理论,不论他论的是什么理,只是拿石块扔在沙漠里,无非在干枯的地面上添一颗干枯的分子,也许掷下去时便听得出一些干枯的声响,但此外只是一大片死一般的沈寂了。所以感情才是成江成河的水泉,感情才是织成大网的线索。

但是我们自己的网子又是怎么样呢?现在时候到了,我们应当张大了我们的眼睛,认明白我们周围事实的真相。我们已经含糊了好久,现在再不容含糊的了。让我们来大声的宣布我们的网子是坏了的,破了的,烂了的;让我们痛快的宣告我们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我们的心窝变成了蠹虫的家,我们的灵魂里住着一个可怕的大谎!那天平上沉着的一头是破坏的重量,不是创造的重量;是溃败的势力,不是建设的势力;是撒但的魔力,不是上帝的神灵。霎时间这边路上长满了荆棘,那边道上涌起了洪水,我们头顶有骇人的声音,是雷霆还是炮火呢?我们周围有一哭声与笑声,哭是我们的灵魂受污辱的悲声,笑是活着的人们疯魔了的狞笑,那比鬼哭更听的可怕,更凄惨。我们张开眼来看时,差不多更没有一块于净的土地,哪一处不是叫鲜血与眼泪冲毁了的;更没有平安的所在,因为你即使忘却了外面的世界,你还是躲不了你自身的烦闷与苦痛。不要以为这样混沌的现象是原因于经济的不平等,或是政治的不安定,或是少数人的放肆的野心。这种种都是空虚的,欺人自欺的理论,说着容易,听着中听,因为我们只盼望脱卸我们自身的责任,只要不是我的分,我就有权利骂人。但这是,我着重的说,懦怯的行为;这正是我说的我们各个人灵魂里躲着的大谎!你说少数的政客,少数的军人,或是少数的富翁,是现在变乱的原因吗?我现在对你说:先生,你错了,你很大的错了,你太恭维了那少数人,你太瞧不起你自己。让我们一致的来承认,在太阳普遍的光亮底下承认,我们各个人的罪恶,各个人的不洁净,各个人的苟且与懦怯与卑鄙!我们是与最肮脏的一样的肮脏,与最丑陋的一般的丑陋,我们自身就是我们运命的原因。

5.读徐志摩小结抒情散文 篇五

读一本书,我们会随着所读内容走进那些故事,走进那些情感。近段时间,有空就读《徐志摩经典》,我的情绪就跟着书中的故事和情感起伏不平。读那些感性的诗歌时,我揣摸着、体味着志摩一生的情感波折,不知不觉陷入了他的情绪中,有时还顺手模仿写上几句。我在仿仿佛佛中度过这些迷离的日子。原谅悠然最近有点神经质,那是读徐志摩所引起的。

志摩的诗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练。有些口语诗具有风趣幽默感,虽说是口语,但也不觉失其优雅;有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朗读时让人有旋转的感觉。他大部分诗都是情感的宣泄,意境营造很优美。

志摩说:“诗是人天间基本现象之一,同美或恋爱一样,不容分析,不能以一定义来概括。” “诗人所求的只是烟土披里纯,不论是从他爱人的眉峰间,或是从弯着腰种菜的乡女孩的歌声里,神感一到,戏法就出,结果是诗,是美,有时连自己也感到惊讶,他从没梦想过实现这样的境界。”

志摩说,是勉强的说:“诗是写人们的情绪的.感受或发生。情绪的义很广,不仅是哭、笑、喜、怒,……等情。比如我们写一棵树,写一块石头,只要你身临其境,与你所写及的东西有同化的境界,就是情绪极真的表现。 ”

志摩说:“人有好人、真坏人、假坏人、假人、没中用人;诗也有真诗,坏诗,假诗,形似诗。”

“真诗”是情绪和谐了(经过冲突以后)自然流露的产物。

“假诗”是剽窃他人的情绪与思想来装缀他自己心灵的穷乏与丑态。

“坏诗”是最可怜的,这些诗人也未尝不感觉适当的诗材,但他因为缺乏相当的艺力,结果也只能将他想象的辛苦地孕成的胎儿,不成熟地产了下来,结果不是全死也不免残废。

“形似诗”是指外表是诗而内容不是诗。有分行写的私人日记,有初学做散文而不甚连贯的练习,有逐句抬头的信札等。

志摩说:“诗人是天生的而非人为的 ;道德不好的人不能做诗人;诗人不能兼做数学家;诗人是半女性的(不是指生理上的,也不是指容貌上的,是指性情上的一种缠绵的多愁性);诗人不是实际的实行家。(后三点,我觉得不能绝对地说,也应有例外的。)

志摩的散文内容涉及很广,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事政治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有对艺术的见解和评说等,他的散文语言,也是诗性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每每让人眼前一亮。他不喜欢刻板的述说,或许有人会认为他这样转着弯子来说有点故作,但对于他说,是一种习惯,他习惯于辽远的想象,比喻惊艳而且贴切,让人不得不服。这样的语言是具有美感的。对于一些喜欢艺术美的人来说,会特别的欣赏。而我,在读他的一些哲理性散文时,还不那么习惯,因为平时所见的哲理性散文语言都比较直白简单,志摩则仍是诗性语言,不能一下子理解,需要细读多思才能理解,但是一旦理解,就特别的深刻。

志摩,这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传奇人物,让我敬仰。他对艺术的执着值得每个后人学习。

我,终究难以学习徐志摩的风格。因为,我没有他的灵性和丰富的知识;没有他那些轰烈的爱情故事;没有他的敢爱敢恨;没有他的……太多太多。

6.精选著名作家徐志摩散文读书心得 篇六

正如这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徐志摩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为人所共知。在我的理念之中,徐志摩的诗比他的散文要生动的多,但在我看了《徐志摩散文集》以后,我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徐志摩的诗师承英国浪漫主义,不像闻一多还有象征主义以美为丑的追求。虽然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激情在西方几近于陈词滥调,但此时中国的文坛却依然死气沉沉。徐志摩正是在这个时期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为中国现代新诗做出了贡献,使之从琐碎的现实描摹、粗糙的感情直抒升华为统一、集中、超越于日常生活现实抒情逻辑和单纯的意象。

在中国近代文坛,相比于鲁迅、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李广田、朱自清等散文大家,徐志摩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并不能磨灭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他的文风绚丽,浓烈,甜腻,因此常遭非议,但徐志摩也正是以这种文风在散文界独树一帜。

让我们先看看代表他思想转变的《迎上前去》,他深入剖析,察省自己的思想灵魂,真切坦白自己的性格、思想、信仰,并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发出战斗的宣言。他先坦率的说“科学我是不懂的,我不曾受过正式的训练,最简单的物理化学我都不明白”,“我只是个极正常的人”。同时他又鲜明的弘扬了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不能让绝望的重量压住我的呼吸,不能让悲观的慢性病侵蚀我的精神,更不能让厌世的恶质染墨我的血”。接着又以哲学家尼采的话语做了论证。作家正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宣扬自己的人生观与理想主义,他写道“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最后时辰见到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这种鲜明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情感在奔突,它像一团火在燃烧,也使别人在燃烧。它阐明了作者的战斗思想,也渲染了作家悲郁愤激,求索理想的灼热之情。

语言流畅、简洁、准确、生动,而又绝对的真实。我想这是徐志摩散文和诗歌的共性。而它的真实,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百味人生经散文家的妙笔,都能使人如嚼槟榔,孜孜品尝。没有哪种文本能像散文的写作,敞开心扉,对着自己道来;加上多半是激情使之,理性的动力显得有些苍白,也正是这样,散文方原汁原味,令人着魔不已。人类自步入文明以后,就开始掩饰自己的身躯与心灵,进步的同时也掘出了人类相互隔膜的鸿沟。从此,渴望理解和理解他人也就成为人类不息的欲念和理想。在这个意义上,遥望悠悠文学长河,卢梭的《忏悔录》是震撼灵魂的,它以坦白灵魂的勇气和真诚,在文学史上放着异彩,可见自剖者永恒的意义。而徐志摩的《自剖》同样也沐浴着散文美学真实的光芒,带着人类潜在的渴求沟通的欲望给人以无穷的启迪与慰藉。

在没有英雄或英雄遭难的年代里,我们最大的也是最卑微的渴望,只是做一个人。这种感情可在魏晋时期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谋”中体会到。在《遇见哈代的一个下午》里,徐志摩完成了走近英雄的精神典仪。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灾难与渴望并存的中华民族在渴求英雄,期待着那英雄带来福音。因此,尽管那不是一个宽容的时代,一方面愚昧与暴政在无情的摧残着英雄,另一方面,它却哺育了大量的文化英雄。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的英雄们在专制的缝隙中昂然生长,而徐志摩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在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哈代是作者心中的伟大圣哲,“他与法郎士一样,分明是十九世纪末以来人类思想的重镇......”。

7.不朽康桥绝恋至今深念志摩散文 篇七

他,是中国现代文坛屈指可数的传奇人物。

他,是开一代诗风“新月派”的宗师和主将。

他,是中国的雪莱,诗界的泰斗。

他,是文学的神话,人间的情圣。

他,是文字的精灵,红尘的赤子。

他,是浪漫的大使,多情的典范。

他,是徐志摩。

他,于诗情画意的烟雨江南城市浙江,出生。

也许正是那座黛瓦白墙、青石幽巷、柳絮纷飞的城市,才配得上志摩的满腹诗情和洁傲风骨。也许又是缘于江南的温婉风韵,才造就了他的超然气质和脱俗灵魂。更也许仅只有江南的独特之美,才沉淀了他那颗几乎美得让所有人都窒息和绝望的心灵,不容亵读!

谁是他康桥河畔夕阳中的新娘?谁是他千百年轮回中痴情的守望?谁是他今生今世亘古不变的怀想?谁又忍心撩拨他内心深沉的忧伤?谁懂他的多情?谁怜他的无奈?谁惜他的才华?谁解他的灵魂?谁叹他的沧桑?

一个以莲自诩的清新优雅的叫林徽因女子,是你吗?你是吗?

志摩和你,曾共赴康桥,邀过明月、看过柔波、听过鸟语、赏过夕阳、闻过花香。曾与你有过一场美丽的相遇、华丽的约会、浪漫的宣言和绚烂的记忆。

你可知否?那是一段志摩心中最完美的盛放、最斑驳的时光、最投入的感情、最倾心的爱恋。他曾说,愿为她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他是这样说,并且也这样做了。为她离婚,他做得干脆利落、坚定执著、轰轰烈烈、惊世骇俗、离经叛道。在过去那个封建顽固的旧社会里,他超越世俗藩篱,背负众人的不解、唾骂和白眼,是何等的不易,是需付出多大的勇气!不可估量!难以想象!

那个叫志摩的多情的男子,一直站在他们相约的原地,用心编织了无数个浪漫幸福的梦,耐心地等待着他梦中的新娘。他常自我沉醉,自我设想,自我希翼,自我感动,只为她来!他要的其实很简单,只求能与那个心爱的女孩,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一切,只因为,他爱她,爱得深沉炽烈,爱得义无返顾,爱得似山似海,爱得似磐似石,爱得似盟似誓。

他,仍静静守候在那里,或者以一种自我沉醉的姿态,或者以一种深深迷恋的形式,或者以一种仰首怅望的姿势,或者以一种低眉凝思的角度。他就这样,日日夜夜,月月年年,望眼欲穿。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那满腔的期许,还是凋落了。

林徽因,她走了,走得那样风轻云淡,走得那样了无痕迹,走得那样淡定从容。她走进了别人的世界,做了别人的新娘。她,再也不会回来。

最后,于志摩,只剩下冷帐寒衾、冻云残雪,空余满地的叹息和凄凉。

这让志摩情何以堪?他还刚沉醉在狂喜的快乐巅峰,怎能忍受这猝然的万丈深渊?

他怨,他恼,他哭,他伤,他心碎,他痛不欲生。他只有万般无奈地踉跄的拿起沾满血泪的笔,写下万千诗章。殊不知,乍一看,字字穿心,词词掉泪,句句断肠。

他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他又在《活该》中说:

提什么过往?——骷髅的磷光!

将来各走各的道,

长庚管不着“黄昏晓”。

爱是痴,恨也是傻,

谁点得清恒河的沙?

有谁知道那个曾经洒脱吟咏《再别康桥》的才子,内心又有着怎样的彷徨、挣扎、巨痛和隐伤?

有人说,不能怪林徽因的绝情,也许她自有苦衷,自有无奈,也自有自由,自有选择。

有人说,徐志摩只能给林徽因灵魂的归宿,却给不了她现世的安稳,所以她才选择离开。

也有人说,他们的悲剧,更渲染了那场康桥绝恋的悲怆美、沧桑美、缺陷美,更让人难以忘怀,也更有价值。

更有人说,正是因为林徽因的离去,才触发了志摩的创作灵感,才成就了志摩的诗。或许反倒应该感谢她?

在众说纷芸中,我们也无从争辩,更无关是非黑白,孰对孰错。

康桥绝恋,中国只有一例;志摩,更只有一个,绝无仅有!

也许缘深缘浅,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只能成全你,或者辜负我,抑或错失了流年,我们休要恨谁,也休要埋怨!

但是,类似康桥绝恋的故事,或许还会转换时空、身份和姓名,以另一种形式,在世间不断地上演。会有人在里面,不停地哭,不停地笑,不停地痛,不停地错过,不停地感动,不停地郗虚,不停地遗憾......

可悲可叹!志摩只匆匆走完了从18到1931年间仅35年的短暂一生,就已乘鹤西去,天人永隔。

他是中国的大大才子,诗、散文、小说,都颇有建树。诗,写得洋洋洒洒、情真意切;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拔萃;小说,也写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

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文采、充满浪漫、充满睿智、充满才情的徐志摩,就那样走了,轻如雨烟,不带走一片云彩,更来不及向世上道别。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唯真唯美、重情重义的人。

志摩不再有,绝无仅有。

才情留人间,源远流长。

深念志摩,向摩问安!

最后,想虔诚地献上一首我写给志摩的小诗《天妒奇才,怜惜志摩》,在此作结,永表怀念!

天妒奇才,怜惜志摩

你是三月樱花烂漫,

闻香即醉,

芳醇永驻人间。

你是夜空流星璀璨,

转瞬即逝,

光华惊艳流年。

你是湖光月影的人间四月天,

梅风蝶骨,

繁花挽住绚烂。

你是诗的传奇,

与诗狂舞,

摄人心魂。

你是爱的神话,

与爱相随,

惊世骇俗。

你是梦的天使,

与梦相伴,

深沉热烈。

你是否料想?

千百年后,

有一女子,

愿手持青灯和鲜花,

为你

静静伫立,

深深凝望。

你是否料想?

她愿眼角一直向南,

朝着你来的方向,

凭吊,

深悼,

祈祷。

多情应笑我,

固执一人,

8.徐志摩散文读后感 篇八

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看到许多人生态度,也看到面对不同环境下我们的选择。是不是就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我们。你可以是今天辉煌不已、妙语连珠的教师,就可以是昨日挑灯不眠、烦躁而又害怕的求知者。而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可能就是不忘心中的信念,我们为此努力、为此流泪、为此骄傲。就像前面说的,取是能力,攀岩到高峰必定要付出汗水,想看最美的风景必定要选择远方,有能力、有目标才能让我们不惧前方是否风雨兼程;舍是必然,有收获就一定会有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做不到两全其美,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心中信着徐志摩所说的: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所以,舍,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不要因为舍而后悔,不要因为后悔而更后悔。什么意思?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可以不明确自己的方向,但是却不能没有。有了自己的方向,即便这个方向摇摆不定,也能暂时为迷茫的我们指引一处安身之所。

在这个方向失去效用之前,我流浪到这个地方,打开一个宝箱,里面有一本生存指南和一堆梦寐以求的奢侈品。我踌躇思考,奢侈品是多少女孩的愿望啊,我可以带回去向别人证明我过得很好甚至富足。生存指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去思考但却可以让我以后生活无忧。两种东西只能选择一样,我会选择什么,我又该选择什么?舍是必然,又该如何做到?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兴隆场镇2010年“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下一篇:水利施工质量事故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