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2024-10-06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精选16篇)

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一

第9期

府谷县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3月28日

副县长雷晴初检查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

3月28日,副县长雷晴初带领政府办、双创办、卫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组一行重点对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控培训管理工作和第三小学的传染病防控、落实消毒和晨午检查等情况分别进行了实地指导检查。

在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中医院,检查组就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情况,设立传染病管理的科室和人员数量,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以及门诊日志是否健全,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是否达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和处理的具体情况,接种门诊建设和免疫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季度消长监测情况,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防治 1

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和认真询问,并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雷晴初指出,当前,我县正处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国卫”各项指标标准进一步梳理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她要求,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组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查找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积极想办法、添措施,全面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重点抓执行,关键抓落实,切实做好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

抄报:省爱卫办市爱卫办市双创办

抄送:张惠荣书记,辛耀峰县长,温子斌县委常委、副县长,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各副组长,各有关单位

府谷县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3月28日印

(共印150份)

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二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的成效

自1990年以来,国家爱卫会组织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对推动我国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 健康教育深入扎实,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均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2],设置健康教育所,提供编制、经费、设施、技术等条件,保障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居民的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促健康行为发生率明显大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居民促健康行为发生率;学生、住院病人、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远低于国家3%的控制水平;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国家卫生城市明显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拓展了健康教育渠道、方式、方法。

1.2 基础设施得以改造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重视市容环境卫生的改造、维护、发展,建立健全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和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城市路灯亮化率达99.3%,街道保洁时间最长达14.8小时,道路高压冲水率为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6平方米,部分已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3 健全了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保障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管,严格落实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和培训制度,城市公共厕所布局与管理评价为较好以上的占91.9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成效明显,应急能力增强。2005-2008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计划免疫安全注射率100%,计划免疫单苗及“五苗”全程接种率均≥95%,常驻儿童建卡、建证率≥98%,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96%,乙型肝炎发病率、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肺结核发病率均低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城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除四害、疾病预防控制等管理工作[3]。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创建卫生城市满意度逐年上升,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对创建卫生城市满意度达97.89%,大大高于非国家卫生城市居民满意度。

1.4 社区卫生规范有序,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结合部卫生进步明显。国家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逐步规范,制度化、专业化模式日趋形成,工作内容全面、细致,实现了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制度化,“门前三包”常规化,日常保洁社会化,垃圾收集袋装化,卫生创建基层化,“四害”灭防经常化,公共卫生规范化,卫生服务站设置合理化,全国、省、市级管理优秀(示范)社区不断涌现。同时,国家卫生城市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农村学习城市”的理念,重视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卫生工作,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扎实有效,农村环境卫生和村民卫生意识有了显著提高。2008年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垃圾清运率达99.60%,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46%。

1.5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形象、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国家卫生城市的品牌效应显著,社会影响力巨大。在创建过程中,领导、工作人员、群众共同参与,协同攻坚,相互支持;执法队伍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巨大转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升级,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声誉和形象,有力促进招商引资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基本经验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任务艰巨。在调研中发现各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2.1 创卫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的原则。

创卫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卫生状况,提高市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因此,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论证的原则,关注民生,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食住行、环境秩序、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积极推进专项创建工作,一定会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

2.2 创卫要兼顾标准与规划,重视基础工程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国家卫生城市在创卫过程中以标准为依据和抓手,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谋划、发掘特色,或依山或傍水,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特色和品位,为卫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4]。

2.3 创卫要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调研的国家卫生城市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发动、协调等工作模式。

3 国家卫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人口不断扩张,居民的卫生意识、卫生需求不断提升,对城市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维护成本增加。随时间推移,创卫时的基础设施需维修和更换,一些基础工程也面临改造或新建。因此,大量的经费投入是影响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较高,创建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减弱、部分工作人员离开原工作岗位,导致标准的维护难度加大。第三,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依然存在。第四,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正在积极探索,虽然部分国家卫生城市已经制定相应的长效管理办法,但仍存在种种不足,亟需要进行积极论证,出台国家层面的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办法。第五,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办法需要修订。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制订的《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卫生城市满3年复审一次。每届政府一般工作5年,这5年中,如果再次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要么疲于应付,要么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和发展工作的开展。第六,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明晰,随着原有条件的改善、目标的实现,新的精细化的发展目标尚未形成,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发展的深度、标准需要重新制定和思考。

3.2 亟需要制定适应新时期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

目前,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政策依据仍是《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发[1989]22号)及省级条例和地方行政规章。《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社会发展,该决定已不适应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需要。各级爱卫办在工作中无法可依,工作中小心应付、缺乏创新、为难情绪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成效不显著。

3.3 国家卫生城市卫生管理还存在部分问题。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发展不平衡,卫生状况差距较大,个别破产或濒临破产企业单位卫生和宿舍区卫生管理较差;“五小行业”的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管理制度、标准不完善;“除四害”工作面临新的问题,由于养宠物的居民增多,居民拒绝投鼠药,以防毒死宠物,居民除四害积极性不高,宠物疫苗接种及卫生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建筑工地食堂、浴室等卫生设施、卫生管理较差。

4 国家卫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要重新审视和论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程序、申报条件、评比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奖励、惩罚措施等,变被动创建为主动争取。国家自90年代提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对推动我国城市卫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起到了无可非议的巨大成效,发挥了辐射、导向、引导、示范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各级领导都把城市卫生作为“民生工程”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因此,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辐射、导向、引导、示范作用减弱,加之与国际接轨,城市的卫生发展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目前,许多城市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当作政绩工程,采取弄虚作假,欺骗检查,事实上已经偏离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目的和主题,社会上也出现了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各种议论,甚至反对的声音。因此,未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如何实施,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国家爱卫会办公室也应适时调整和转变工作职能,从管理身份向卫生城市创建的参谋、业务指导身份转变,减少政绩效应。

4.2 应加强省市爱卫会办公室工作调研。国家爱卫会办公室应调研各省市爱卫会办的工作职责、地位、作用、编制、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内容,制定适合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规范性文件或申请制定爱国卫生运动的法律、法规,统一全国各级爱卫办的职能、编制、管理、经费投入等,提高爱卫办的社会影响力和工作能力。

4.3 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进行修订。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内涵丰富,为适应社会发展,应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城市人文内容,突出城市地方特色,增加经济学指标;修改不适的概念,增加新的卫生需求标准,新标准力求具体、翔实,提高可操作性;新标准应减少各部门标准简单叠加的现象,淡化行业部门标准的痕迹,突出融合、一致、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符合时代需要的标准体系。设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申报标准,明确申报条件,提高申报的透明度[5]。

4.4 丰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内容,增加各专项工作的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创卫”。全国性质或范围的检查评比,都以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为基本标准或基本条件;积极创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平台或载体,开展各类融入卫生项目的专项达标、竞赛、评比等活动,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使用市容卫生管理、公共卫生体系信息检测、疾病预防控制、除四害等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摘要:文章对目前国家卫生城市的卫生状况进行调研,总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对创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和促进国家卫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政策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城市标准[R].2005.8.

[2]陈丽琴,王桂兰.健康教育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4):64-66.

[3]刘东华.四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应用[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04-805.

[4]曹玉梅.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4):23-24.

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三

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九大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攻坚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宜林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林业产业提质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通过这“九大工程”的实施,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裸露山地全消除、生态景观全提质的目标。二是扎实推进城市绿化攻坚。落实《2015年城市绿化攻坚实施方案》要求,以“沿城、沿景、沿山、沿水”绿化提质为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即中心城区澧水河岸护岸林建设工程、城区公(游)园建设工程、建成区闲置地绿化工程、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城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社区(庭院)绿化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努力构建以绿色为背景,澧水风光带绿化特色明显、道路绿化整齐贯通、公园绿地分布合理、庭院绿化一院一景、节点绿化耳目一新、周边山地色彩斑斓的城市绿化景观。特别是把澧水风光带打造成四季常绿、季节有色、布局立体、视觉强烈的20公里樱花景观带,为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重工作实效。一是做亮“点”。抓好市城区和县城绿化,以一流的设计、专业的施工,打造绿化精品。二是做精“线”。以道路、河道为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和河道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绿化景观长廊。三是做厚“面”。抓好荒山、坡耕地绿化和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小城镇发展与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村居。

把握工作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先易后难、依法依规”的总体创建工作思路,把握好“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把生态建设和造绿富民结合起来,不仅让群众长远受益,还要让他们眼前得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景观与人文相容。把森林城市创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盘考虑,把城市绿化做成城市景观、融入文化内涵,使城市森林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彰显张家界的城市特色。三是坚持城市与乡村互动。坚持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上、措施上、保障上都要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指导和调度;财政、发改、城管、住建、规划、交通、水利、旅游、科技、国土、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特别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评价指标要求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这是一项硬性指标。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是大力营造森林生态文化。重点是通过生态科普园建设、森林文化节庆活动、绿色单位创建以及举办生态文明讲座、开展生态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普及森林生态知识,提高全民森林生态意识。二是主动搭建各类宣传平台。尽快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平台,营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三是积极动员全民参与。精心组织每年3月份的义务植树月活动,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引导和动员市民出资认建认养古树名木,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出资认养;所有认养的古树名木要统一造册登记和挂牌保护,确保管护到位。同时,各级机关、厂矿、学校、社区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投身绿化事业。

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创建工作经费,保障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市政府已作出决定,今年将筹资不少于1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市城区绿化攻坚工程中去,各区县政府在三年创建期每年要筹措1000万元的创建工作资金。二是大力争资立项。林业、财政、发改、水利、交通、住建、城管、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特别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共推创建工作。三是创新投入机制。深化创建工作与企业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公司化造林,将林地流转给造林公司或造林大户,大力发展造林绿化基地。鼓励企业发展苗木花卉基地,支持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大胆创新投入模式,积极探索以土地换森林、以森林换资本、以资本换资金等办法,更加有效地解决造林绿化的投入问题。

(作者系张家界市林业局局长)

4.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四

工作简报

第十一期

县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月21日

召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例会

1月21日上午,县政府副县长陈静与县创建国家卫生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在县政府八楼会议室召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例会。

会议指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县县城吉田镇创卫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县容县貌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和创卫积极性切实增强,省、市领导对我县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大大增加了我们创建的信心和希望。

会议要求,虽然目前我县创卫工作进展有序,各项纵深推进,但是“五小”行业整治效果不明显、城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情况没得到彻底解决等问题将阻碍我县国家卫生镇创建步伐。在新一年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薄弱环节,持之以恒地开展创卫活动,从难点和基础抓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抓好新建垃圾中转站、扩建垃圾填埋场、下水道沙井口的安装四防设施、创建省卫生村、县城公厕改造升级、完善饮服业卫生安全设施、全方位的除“四害”、整治三鸟市场和主街道两旁建筑物穿衣戴帽等工作。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创卫目标任务,对通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狠抓落实。对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对办不了的要讲清楚,说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和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该罚就罚,该通报就通报,从而保证创卫目标的实现。

创卫工作周例会汇报制度有利于全面了解创卫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创卫工作,县创卫办决定将长期贯彻执行此项制度。

报:省、市爱卫办,县四套班子领导,县创卫领导小组成员

发:县直各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5.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 篇五

1、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申报城市必须是省级卫生城市,同时具备5个基本条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TSP):北方城市≤0.350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O .250毫克/立方米;城区除四害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

2、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项目有哪些?

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城区除“四害”,单位和居民区卫生,民意测验。

3、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程序有哪些?

(1)申报:申报城市经自查达到要求,由该市爱卫会向省、自治区爱卫会提出书面申请。经省、自治区爱卫会调研和考核认可后,向全国爱卫会推荐。

(2)调研:全国爱卫会接到推荐或申请报告后,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适时组织调研和暗访。

(3)考核鉴定:全国爱卫办对于具备考核条件的申报城市,将在调研和暗访的三个月后进行考核鉴定。考核鉴定包括资料考核和现场考核。

(4)命名:经考核鉴定已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城市,全国爱卫会将予以命名表彰。

(5)管理:全国爱卫办将以暗访形式不定期组织复查。经第一次复查不合格者,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进。第二次复查仍不合格者,撤销其荣誉称号。

4、我市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改善我市的环境卫生质量,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美、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从而大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文明素质,推进桂林市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5、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正在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有哪些?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市正在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共有十四项:城区市容市貌、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夜市市场卫生专项整治;窗口单位卫生专项整治;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专项整治;城区小街小巷道路平整专项整治;城区除“四害”、居民卫生及“五防”设施专项整治;桂林市废旧物品收购站(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城区出租房屋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城区房屋立面、屋顶景观专项整治;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城区健康教育专项整治;城区公用旱厕专项整治。

6、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准备迎检验收的时间? 2004年12月。

7、“门前三包”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内容是什么? 指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制度。

8、除“四害”指的是哪“四害”? 老鼠、苍蝇、蚊子、蟑螂。

9、公共场所卫生和食品卫生经营单位应持有哪“三证”?

经营单位应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经过体检、培训取得的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10、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贯彻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方针是什么? 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

11、爱国卫生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6.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标语 篇六

1、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以整洁面貌迎接国家级创卫工作暗访。

2、创卫连着你我他,美化城市靠大家。

3、创建卫生城市,建设小康丹阳。

4、创建卫生城市,构建和谐丹阳。

5、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6、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

7、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丹阳。

8、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9、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

10、树文明新风,创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

11、讲究交通秩序,车辆有序摆放

12、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减少和预防“手足口病”。

13、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14、摈弃陋习,崇尚文明。

15、丹阳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16、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17、关爱城市家园,倡导品位人生。

18、发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

19、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

20、珍爱生活空间,热心创卫工作。

21、加快城市建设,共创美好明天。

22、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23、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24、鲜花还需绿叶扶,城市更需市民护。

25、广告牌匾安装好,以免意外生烦恼。

26、创卫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27、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文明新丹阳。

28、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29、你我多一份自觉,丹阳多一份清洁。

30、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31、有了您的真心呵护,丹阳才会更加美丽。

3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3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受益。

34、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

35、搞好城市公共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6、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7、安居丹阳我们是一家,清洁环境不分你我他。

38、依法实施对城市卫生的监督管理。

39、美化市容、讲究卫生、绿化名城、保护环境。

40、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41、让我们共同营造洁静的生活空间。

7.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七

据悉,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工作于2013 年正式启动, 计划到2015 年在全国选择100个左右城市 (区、县) 开展创建工作, 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工作重心由点 (企业、园区) 、线 (重点行业) 为重点, 向点、线、面全面推进的战略调整。 该项创建工作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产出水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污染减量及效果、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绿色消费、循环文化、保障条件等9 个方面, 制定了包含41 个建设评价类别、67 项具体评价内容的指标体系。 首批40 个创建地区是从全国申报推荐的55 个备选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中经过细致的符合性审查和评审确定, 共计19 个市, 21 个县。

近年来, 山西省晋城市按照“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 着力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 培养非资源类新兴产业, 不断完善煤层气开采—集输—液化 (压缩) —车用、民用、发电, 煤—气—化—废弃物综合利用, 煤—焦—冶—铸—机加工—装备制造三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链, 先后开展了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试点、循环农业示范市、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市、节水型社会试点等一系列创建活动, 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8.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八

【关键词】宜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2014年1月13日,宜昌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马旭明报告政府工作中指出:“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检查,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彰显生态宜居城市魅力”,第一次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在2011年9月湖北省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副省长张通就提出武汉、宜昌、襄阳要在“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2年8月,湖北省住建廳副厅长袁善谋来宜昌检查工作时要求宜昌抓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我国在不同阶段对城市建设提出过不同的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主要有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园林城市等。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国发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之后部分城市确定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2007年6月公布了包括青岛、南京、杭州、威海、扬州、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和张家港等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名单;2012年,对《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中生态园林城市部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并未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方法,但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是城市发展的高级目标。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可操作性,适合中国的国情,对于改善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基础作用。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评审办法》指出: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依次分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规定: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住建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分级考核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是申报生态园林城市的条件之一。

2 宜昌园林建设

2.1 基本情况

宜昌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处长江中游与上游分界处,“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区域面积2.16万km2,总人口416万,城区人口160万人。

2.2 园林现状

2.2.1 园林建设

宜昌围绕“宜居、宜业、宜旅”主题,全力打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以“两坝一江、三楔四廊”作为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廊道空间,保护宜昌江穿城、城镶山的山水园林格局,形成上至三峡坝区、下至白洋新区,长达90多千米的城市景观画卷。宜昌坚持“师法自然、和谐相融”的原则,城市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森林同建共进的理念,着力完善城市“绿肺”功能,逐步形成了“林水相依、林田相交、林路相映、林城相宜”的生态格局和“城在山中、绿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景观特色。据统计,宜昌城区已建成公园、绿地、游园102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8m2。

2.2.2 城市荣誉

2005年,获“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8年11月,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0年1月,获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城镇环境类优秀奖;2010年2月,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11年7月,获“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2011年12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2年5月,获 “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2012年7月,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3 生态园林规划

2012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出席会议并强调,宜昌要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绿色生态,体现以人为本,彰显优势特色,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宜昌以“真山真水入城,公园绿地成网”为原则,规划新建生态绿地公园10座,14座市级公园,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 000hm2,保证居民在步行10min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形成以城市内部山体为核心,以沿江、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各类公共绿地为主要活动区域,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结构。发掘红星路--一马路街区、环城南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献福路—璞宝街街区的文化内涵,结合历史建筑的保护,打造承载宜昌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街区。

2013年12月,宜昌市委、市政府山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城区生态建设打造宜人之城的意见》,到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节水型城市基本建成,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单位GDP能耗降至1.134t标煤/万元以下,单位GDP用水量不超过14.4t,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 对宜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宜昌城市生态园林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照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在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1%,目前只有40%;城市生活环境指标方面空气污染批数≤100的数一年要达到300d,而今年1~2月连续多天出现空气重度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指标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要≥90%,目前还只有70%等。

3.1 要确定创建目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崇高荣誉之一,是一块金字招牌,宜昌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要性的认识,确立3~5年内实现目标。

3.2 要成立创建专班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成立宜昌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创建工作。

3.3 要科学编制创建规划

认真组织专家学者市民研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经人大审查以后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发布,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黄光宇 陈勇。生态城市理念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刘健.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科研与技术,2005,(5):67~71

[3]王蕾.生态园林及其构建方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07~410

作者简介:

9.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板报内容 篇九

1、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卫是对城市的综合整治。它能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的面貌,使城市成为水碧、天蓝、地绿,干净、整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与实力的文明城市,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安逸、舒心。

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首先要做到什么?

国家卫生城市是由全国爱卫办考核组验收鉴定,而评选出的卫生优秀城市。

其条件要求:申报城市必须是省级卫生城市,同时具备以下5个基本条件,才能申报国家卫生城市:

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0%;

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

4、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TSP):北方城市≤0.350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0.250毫克/立方米;

5、城市除四害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

3、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创建卫生城市,通过在环境卫生领域的整治革新,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不断转变,进而提高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将会优化我市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之间吸纳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投资环境的优劣已成为一个城市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创建卫生城市,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才能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增强聚集功能,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入驻,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三、创建卫生城市是陶冶广大市民道德情操的有效载体。开展创建活动,对于引导广大市民养成崇尚文明、讲究卫生、遵守公德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将大大改善我市的人居环境。创建卫生城市,将有力促进城市卫生状况、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改善人居环境,预防和消除疾病,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这对于广大市民安居乐业,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城市社会的亲和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长久和深远的影响。

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全力配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抓好这项功在当前、造福后代的惠民工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除“四害”、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4、“创卫”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创卫对城市的综合整治,能使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的面貌,使我市成为水碧、天蓝、地绿、干净、整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都市。总之,“创卫”的目的,“以人为本”,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加安逸、舒心。

5、老百姓如何参与“创卫”?

“创卫为我,我为创卫”。广大市民群众应自觉遵守市民规范,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摒弃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不良习惯和不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讲卫生、爱清洁、爱攀枝花的良好风尚和卫生习惯。同时,提高创卫意识,主动帮助查找和解决创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促进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改进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创卫工作,个个争当创卫模范的良好局面,为我市的创卫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10.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篇十

___________工地:

目前,长春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复审工作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工作。为保证复审、验收顺利通过,绿园区各在建工地要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加强现场文明卫生管理,及时清除建筑垃圾和场内积水、出入口必须做到硬化处理、工地环境要保持清洁整齐,做到工完场清。

(二)工地现场要关好大门,实行封闭管理。工地出入口应整洁有序,加强车辆进出管理,尤其是土方开挖施工的工地,出入车辆要冲洗车轮,严禁车辆带泥上路。

(三)从事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按照指定的地点装载、倾卸,按照指定的路线运输;

2.装载适量,不得超载、超限;

3.覆盖严密,不得沿途散落;

4.证照齐全、号码清晰,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准运证,做到一

车一证;

5.车辆驶离施工现场时应当冲洗车轮,不得带泥上路;

6.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四)违反以上规定的,绿园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行政执法

人员将依照《长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绿园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1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十一

一场考验医院基础建筑和环境规划的战役在后勤中心项目部里打响。各个科室响应号召,积极备战,找准目标,找对问题,积极面对。由于创卫工作已经展开,医院里部分原有的建筑物内外设施的规划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创卫的具体要求和需要,再加上我市土地资源缺乏已经不可能废弃原有的建筑物而去重建新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改造和维护已经是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考验一个城市的发达先进与否,关键在于城市地下管网排水系统的功能,这一问题在医院里也同样时刻被考验着,项目部在院内每一条道路的排水沟上都附加了钢丝网,并且清除了沟内大部分垃圾,保证了阴沟、下水道畅通、清洁,有效防止了脏、乱、差现象。这样使得一方面防止了四大害虫在沟底生存从而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使得以后下雨冲刷出来的灰土垃圾不会再进入地下管网,造成二次堵塞。

另外,医院内部的翻新以及外部的扩建也成为了摆在太和医院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在迎接完国家创卫领导的检查后,我们便知道努力找准问题,从而一一破解难题是值得的。并且从太和医院建筑扩建的几种类型上就可以看出太和人是用百分百的心在面对创卫这件大事的。

一、局部性加建

即为了满足现有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医疗设施的完善,新增加一些医院的病房,同时,增加部分医疗设施,使得新旧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保持医院的整体性。这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院的中心手术室于各个大楼之间的天桥。该天桥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路程缩短,从而增加了医疗效率,保证了手术区在运用时的绝对封闭性。

二、功能性加建。

即对现有楼房进行内部、外部的改造,包括内部结构、内部装饰、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外观等一系列的项目,使之成为功能较为合理的医院建筑。而这一建筑的典型就足够多了。例如济世大楼的外观改造,五楼和六楼(耳鼻喉门诊),二楼的干部保健门诊,济民大楼四楼的神经细胞实验室等等数不胜数。并且,我院一直在不断地维护和翻新各科室门诊区和病房。医疗设施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努力做到最好,一定让病患满意。

三、整体性改造

就是在现有医院用地范围内分期拆除,重新规划建设,这一类型的例子就是太和医院的南广场的整体改造项目,使其不仅成为医院南大门一道风景,更成为集提供病患散步休闲,停泊车辆,医院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设项目。即便是工期长、资金链条大,但是基建办的同志们一定可以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分阶段的成功完成改造任务,使其在不久以后成为太和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在我院的建设历史上留在了极有份量的一笔。

另外.我院对职工住房环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外围改造, 供电、供水、供暖、供气、洗涤等后勤保障配套设施建设, 以及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医院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稳定人才队伍, 修建职工住房以及对全院供配电系统、供水、供气、供暖管、线进行彻底改造, 消除了潜在隐患, 使用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安全足量, 为医疗活动, 职工生活与工作提供最佳保障服务。医院为了给病人, 职工提供更加优美、舒适住院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 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 对院内破烂不堪、杂乱无章的环境进行了彻底全面整治的改造, 并围绕新的建筑重新进行绿化设计, 重新修建了花园, 人行车道, 种花、种草和栽树, 院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院内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如今, 院内旧貌变新颜, 使人漫步于院内, 但见芳草青青, 绿树成荫, 鸟鸣花香, 四季如春, 置身于如此优美、洁净的环境, 信步而行, 真让人感受到“医院之中有园林, 园林之中有医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境。不得不说。这都是创建卫生城市给太和医院带的积极效果。

这次创卫活动之后。我院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医疗设施都取得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的提高,从正面反应了此次医院创卫取得的积极成果。虽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卫领导的第一次大考,但是仍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在市卫生局、我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下,全院职工将继续努力,以我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继续加倍积极开展创卫活动,加大扩大创卫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创卫意识,为我市顺利通过以后各个阶段的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做出积极贡献。

摘要:2011年是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关键性一年。我院创卫工作严格按照市创卫办的总体要求, 始终坚持以“开展创卫工作, 促进医院发展”为指导思想, 通过加大对医院软、硬件建设的投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规划,建设,双赢,创卫

参考文献

1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标语口号 篇十二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标语

1.创国家卫生城市,建美丽幸福湛江!(主题口号)

2.创建国卫城市、助力湛江崛起!

3.创卫事关你我他,幸福湛江靠大家!

4.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受益!

5.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

6.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7.搞好城市公共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8.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营造和谐美好家园!

9.人人讲卫生 时时讲卫生 处处讲卫生!

10.创卫 重在行动 贵在坚持!

11.增强卫生意识 养成卫生习惯 提高健康水平!

12.城市风景如画 市民爱城如家!

13.创建卫生城市 造福湛江人民!

14.争创卫生城市 构建和谐湛江!

15.创卫事关你我他 环境卫生靠大家!

16.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7.鲜花还需绿叶扶,城市更需市民护!

18.创卫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9.全民参与 共同奋斗 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9-

20.创建国家卫生城,争做文明湛江人!(主题口号)

21.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 早日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22.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23.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24.湛江是我家,创卫靠大家!

25.有了您的真心呵护,湛江才会更加美丽!

26.珍爱生活空间,热心创卫工作!

27.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28.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9.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构建整洁、有序、和谐的人居环境!

30.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1.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3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人人参与 人人受益!

33.人人关心创卫 人人支持创卫 人人参与创卫!

34.人人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 个个有维护美好环境的义务!

35.人人动手参与创卫 个个争当创卫先锋!

36.群策群力创建卫生城市,同心同德打造和谐湛江!

37.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38.创卫 从我做起 从家庭做起 从现在做起!

主题词:卫生宣传通知

1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为了迎接201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和公司的安排和部署,我站高度重视、全面动员、周密组织、强力推进,认真落实创卫工作标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保证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我站近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卫生工作情况。

1、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在全站开展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共清运垃圾300立方米;清除堆积物7处;车站入口处广告牌外侧的明曝垃圾及空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入站口广告牌外侧摊位、摩的乱摆、乱停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对站场内所有卫生死角进行了清理;对进出站通道口安装了道匝。

2、增加环卫、公共保洁设施:

根据创建需要我站加大环卫投入力度,先后购买塑料垃圾箱25个,购买灭蚊灯9个,购买公厕地毯4块,购买公厕门帘3卷,购买喷雾器2台,共投入资金5000余元。

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1、以环境治理为主,组织各部门对环境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卫生死角的垃圾,严格做好除四害工作,大力除害,取得较明显的成绩,四害密度不断下降。

2、为做好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四害”繁殖活动高峰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净化环境卫生,防制疾病经四害传播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对公共场所、候车大厅等人员流动密集地区、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防制,效果良好。

3、印发除四害方案,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通知。举办了除“四害”业务培训,共5人参加培训,并且积极联系市消杀站专业消杀队伍,按时投药,保证消杀质量。大力开展了以清除垃圾、粪便、积水等蚊蝇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环境卫生,清除了蟑螂卵和蟑迹。加强清扫、保洁管理,清理卫生死角。对所有卫生死角按区域分清责任,全面进行彻底清理。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认真清除垃圾、余泥渣土,垃圾收集、清运及时、环境整洁,做到无蚊、蝇孳生地,并搞好绿化美化。

三、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创建要求,我站专题研究了窗口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健康教育安排,要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坚决贯彻,积极落实。努力开展宣传工作,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效果明显。一是针对长期办公人员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系列培训。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利用宣传栏、LED屏等形式宣传健康知识,发放健康知识66条宣传材料185份,举办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制定了中心站禁烟暂行办法,设立控烟员8名,对旅客吸烟行为进行劝导,在站内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以上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切实爱护自己并关爱他人健康,从而在全站形成健康知识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宣传教育工作。

在创建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创卫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为主题,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宣传。职工创卫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五、爱国卫生工作情况。爱国卫生基础工作是我站在创建工作中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资料档案为入手,以抓好工作落实为突破,以督促整改为手段,以查检评比为激励,积极投入创卫工作,环境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工作重点安排爱国卫生月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努力做好创卫基础工作。

14.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 篇十四

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国发[2013]5号) 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 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 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创建目标

(一) 总体要求

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 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 实施大循环战略, 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普及绿色循环文化, 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 提高城市 (县) 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 创建目标

到2015年, 选择100个左右城市 (区、县) 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活动。创建城市 (县) 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 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 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化程度明显提高, 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 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 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创建, 各创建城市 (县) 的资源产出水平提高幅度超出国家平均水平, 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优于上级政府分解指标。

二、主要任务

(一) 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农村节肥节药工作力度, 提高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利用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水平, 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 加强信息化管理, 扩大基础设施共享, 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优化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的空间布局, 鼓励企业间、产业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 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共生耦合, 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

(二) 形成循环型流通方式

科学规划流通业布局, 减少流通环节, 发展多式联运,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仓储业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水平, 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配送体系, 优化城市配送网络, 扩大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规模。发展绿色流通业, 限制高耗能、高耗材产品流通, 鼓励绿色产品采购和销售。加强零售批发业节能环保改造, 倡导开展绿色服务。建立逆向物流体系, 形成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促进分散、难回收、价值低的再生资源回收。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

(三) 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

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 培养公众节水、节纸、节能、节电、节粮的生活习惯, 反对铺张浪费。推广节能节水产品、绿色照明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循环文化创意产品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加大限制过度包装、禁塑、淘汰白炽灯的力度, 完成城市限粘、县城禁实任务。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 扩大绿色采购比例, 政府机构率先垂范。

(四) 推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

在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充分体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完善功能分区,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优化、集成共享。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优先开发空闲、废弃、闲置土地, 加强存量土地再利用, 扩大城区公共绿化面积。新建城区和旧城改造同步建设再生水管网, 实现雨污分流。完善建成区道路衔接度, 发展公共交通, 提高道路的通行速度和便捷程度, 实施道路路灯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落实绿色建筑标准, 大力推进已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的建筑节能改造。发展分布式能源, 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

(五) 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建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开展餐厨废弃物、包装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城市典型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深化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企业余能、余热在生活系统的循环利用, 扩大中水、城市生活污水等应用范围, 鼓励企业生产设施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 有条件的城市要科学规划建设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清洁高效的静脉产业基地。

(六) 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

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动员,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 搭建循环经济技术、市场、产品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强化宣传, 建设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绿色学校、社区, 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创新政策机制, 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财税、价格、金融信贷等激励政策, 建立起促进循环经济的环保监管、市场准入等“倒逼”机制。

(七) 探索转型发展模式

结合自身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和资源环境禀赋, 科学确定适应自身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发挥区域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总结凝炼一批可推广复制的城市 (县) 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开展提高资源产出率自愿行动, 建成一批智能型社区、循环型城区、循环文化示范区以及美丽城镇、美好乡村, 以点带面, 积极探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 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申报城市 (县) 可根据各自资源环境特点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提出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任务, 作为创建示范城市 (县) 的努力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三、组织实施

(一) 申报主体

1.设区的市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辖的行政区可以开展示范城市创建, 县、县级市可以开展示范县创建。暂不接受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整体申请, 设区的市及下辖县 (市) 不能同时申报。

2.开展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资源产出率统计试点的城市 (县) 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报。

(二) 申报条件

1.正式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或年度推进计划, 有明确的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协调机构或机制;

2.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清晰, 培育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或产业集聚区;

3.申请城市 (县) 属于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中的城市 (县) 或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 实施了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十一五”期间的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十二五”以来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完成年度和进度目标任务;

5.近3年未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三) 创建程序

1. 提出申请。

本着自愿的原则, 由城市 (县) 人民政府逐级向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创建申请, 经联合初审后确定推荐名单。

2. 编报方案。

被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推荐的城市 (县) 根据《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要求编制实施方案, 创建期限不少于3年且不超过5年。实施方案经各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 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资司) 。

3. 评审公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地报送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必要时进行实地调研与现场核查。对通过评审的城市 (县) 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无异议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其实施方案, 并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地区。

4. 开展创建。

各创建城市 (县) 按照批复的创建实施方案开展创建工作, 加快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

5. 验收命名。

实施方案创建期满后2个月内, 创建城市 (县) 应当完成创建总结及自查报告并向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报, 经审核通过后, 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 并附省级部门的审核报告。提前完成创建目标且创建时间不少于3年的城市 (县) , 也可提出验收申请, 但应说明理由。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验收程序和标准, 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验收方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核查、问卷调查、社会公示等。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城市 (县) , 将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区)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市) ”。验收不通过的, 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整改完善期, 到期仍不合格的, 撤销其创建资格。

6. 定期复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进行复查, 并进行不定期抽查, 复查或抽查不合格的, 限期整改, 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撤消示范城市 (县) 称号。

四、完善政策措施

(一) 加强资金支持

示范城市 (县) 创建实施方案内的建设内容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或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 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二) 创新金融政策

积极落实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循环经济产业 (股权) 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创建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债券。优先组织开展项目收益债券等债券创新品种试点。优先将创建地区循环经济项目纳入银企合作范围。鼓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实际为示范创建地区制定系统性融资方案,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循环经济领域。

(三) 政策先行先试

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创新性政策, 国家将在创建地区率先试点。支持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与创建地区开展深度合作。优先组织创建地区的循环经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管理水平。各地要同步制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县) 创建工作的具体办法, 明确相应的支持措施, 一些创新政策也要在创建城市 (县) 先行试点, 集中各类扶持鼓励政策, 发挥政策组合拳效用, 形成合力。

(四) 开展宣传表彰

国家将及时总结凝炼示范创建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采取媒体集中报道, 制作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资料、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对示范创建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依法进行表彰。

15.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倡议书 篇十五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发展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创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是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心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必须依靠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为此,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从我做起,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创卫活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创建卫生城市靠人民。广大市民是创卫的真正主体,也是创卫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创卫成果的受益主体。全体市民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人人都谋创卫之策,人人都想创卫之法,人人都干创卫之事,积极参加单位和社区组织的清洁行动,认真履行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一位市民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文明市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自觉提高环境卫生意识,保持市容环境整洁,不在公共场所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放,不乱贴乱画、不粗言脏语、不破坏绿化。自觉提高公共交通意识,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服从交警指挥,保障交通顺畅。从我做起,争当城市卫生的保洁员和监督员。每一位市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维护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秩序,坚决制止损害城市形象的不良行为,积极监督举报脏、乱、差现象,倡导文明卫生经营,抵制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与生活用品,为维护美好、整洁的城市卫生和管理秩序积极努力,作出贡献。

从我做起,争当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转变生活方式是每位市民的道德义务。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控烟行动,劝导家人和朋友不吸烟。积极参与“健康潜江”全民行动,自觉参与学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健康66条》,参与单位和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

16.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篇十六

建设幸福宜居新新乡

——新乡市国家卫生城市年审汇报

尊敬的黄主任、尊敬的省爱卫办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迎来了省爱卫办国家卫生城市年审考核组的各位领导、专家。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您们多年来支持、关心新乡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及“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现辖两市、六县、四区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63万,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新乡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和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3%和7.6%。中国社科院《2008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新乡综合竞争力位居河南省第三位。

近年来,新乡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四个重在”,以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的,突出规范、科学、高效、创新四大主题,不

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008年12月我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清扫保洁到位,垃圾清运及时,饭店卫生达标,公厕干净卫生,四害密度降低,广大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其生活环境改善带来的新变化,并自觉主动维护城市的卫生管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及对荣誉的珍惜,使市委、政府下决心保持并巩固创卫成果,持续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让全市人民长期享有一个卫生、舒适、整洁、优美,秩序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新乡市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出台了多项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创卫工作不走过场,以实际行动落实“以人为本,为民创建,常态创建”的工作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新乡市两年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开展长效管理

我市创卫成功之后,市领导高度重视长效管理工作,及时提出了创建工作要从行政强力推动到制度保障运行转变,从突击治理到日常的严格监督管理转变,从非常态创卫到常态的有效管理转变的“三个转变”,使城市管理尽快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使新乡创卫的成果得到不断完善和巩固。市委书记吴天君,市

长李庆贵等主要领导两年内对城市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40余次的巡视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60多件,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100多件,对城市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多次批示,近期,市委书记吴天君在爱国卫生简报上的批示中要求:“要切实发挥‘一个委员会和两个中心’的作用,按照原确定的市爱卫会和市城管指挥中心的运作机制,加大督查、整改力度,严格兑现奖惩政策,确保我市创卫成果。”新乡市出台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构建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确立了“市领导周巡查,城管监督中心日督查,爱卫办月暗访”的工作机制。

按照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市爱卫会、市城管指挥中心、市城管监督中心,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每周安排市四大班子一名市级领导带队开展巡视活动;城管监督中心“数字城管”督查员每天进行检查;每月由市爱卫办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五小治理、病媒生物防制等进行暗访督查;城管指挥中心汇总情况后,每月召开一次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城市管理讲评会,对各区、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和部署,严格落实奖惩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了城市卫生管理的长效保持,并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加强和调整了市城管指挥中心组织机构,由一名副市长任指挥中心指挥长,各区、各责任单位为其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义务,实行目标管理。二是按照“全覆盖、无缝隙”的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率先在省内建立了市、区两级的“数

字城管”网络系统;新乡市作为我省警务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后,城市管理任务迅速被纳入所有警种的工作范畴,形成了“大城管”的格局。三是严格监督检查,市城管监督中心实行早七晚十工作制度,开展网格化督查。选派230名督查人员,对市容环境卫生和所有城市部件进行全天候巡视,对发现的问题用数字化手机拍照编辑,及时派遣相关责任单位限时进行整改,对城市卫生管理主体、过程、结果实行数字化管理。

“数字城管”运行初期,结案率仅有60%,同时,市民投诉率较高。截至2010年10月份,通过“数字城管”网络共督查派遣各类问题16.9万件次,结案率达到了99.8%;受理解决市民群众来电来访、举报投诉近万件。对比发现,市民对环境卫生的投诉率逐年降低,各责任单位履行职责的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我市城市管理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乡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各责任单位的长效管理情况实施全程效能监察。建立健全了“数字城管”与经济挂钩运行机制、城市管理单项工作“红”、“黑”旗评比制度及效能监察办法,规范了责任追究程序。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城管效能监察工作,每月根据市领导巡视、“数字城管”运行、市爱卫办月暗访和媒体曝光等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城管效能监察意见,实施责任追究。截至2010年10月份,共对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经济处罚100余万元,分别对14个县级单位进行通报批评,27名县级干部进行责任追究或诫勉谈话。通过对各责任单位长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形成有安排部署、督查评议、整改落实和考核验收的督促检查机制。我市城市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并充分的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卫生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多策并举,巩固成果,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并不断提升

(一)大力实施“3010”民生工程

“3010”民生工程行动计划是新乡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的高度出发,作出的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是从人民群众最企盼、最迫切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举措。按照“产城共融、交通先行、产业协调、城乡一体、集约发展”的理念,即通过优化周边八条快速通道连接功能 , 绿化美化沿路景观 , 实现 30 分钟到达六座卫星城和大型产业聚集区 ,打造“30分钟经济圈”,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建设“10分钟生活服务圈” ,使市民出门步行 10 分钟 , 即可方便地到达游园广场、学校、医院以及购物、休闲、健身等场所;建设 “10分钟生态休闲圈”,从市区乘车 10 分钟 , 即可到达市区周边的生态园、植物园、水系景观等景点 , 游览和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造就一个生态、和谐、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力地提升市民居住的舒适度、出行的便利度、环境的舒适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3010”行动计划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全面促进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使群众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市容市貌保持良好 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今年我市重点推进专业化一体化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模式和建立清扫保洁应急机制,提升机械化清扫水平和道路洁净度。2010年投资600多万元购置道路机械设备,主要道路机械清扫率由2009年的60%提高到90%以上,大幅提高了我市道路机械清扫率和道路清扫洁净度;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对新开工和在建的340个建筑工地,硬化建筑工地出入口,增设围挡护栏,改造宿舍,完善车辆冲洗设备,开工工地必须建水冲式公厕;加强对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沿路抛洒问题的源头管理,道路洁净度明显提高。在公厕、垃圾中转站管理方面,强化专业维护、专人看管保洁,确保生活垃圾、公厕粪便日产日清。在建筑垃圾清运处置管理方面,坚持日查制度,严格落实清运处置审核制度,切实遏制私拉乱运行为。2010年,我市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100座公厕,目前已建成51座。在“三场”(生活垃圾处理场、粪便处理场、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运转方面,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处理生活垃圾、粪便和医疗废物。截至目前我市日产生活垃圾700余吨,日处理垃圾700余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投资1420万元建成新乡市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医疗废物能力8吨。全市89家医院、300余家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统一运至该中心集中进行处理,年处理量达1000余吨,有效控制了我市医疗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杜绝了医疗废物的外流;我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总投资470万元,日处理粪便300吨。年产粪渣1.44万吨,运送到粪便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1.2万余吨,处理率达83%以上。对市区各出入市口及过境铁路沿线开展以清理积存垃圾、清理户外广告、清理绿化带为重点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规范市容秩序方面,大力开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非法摩的运营、机动车乱停乱放、清理户外广告、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活动。按照疏堵结合原则,在市区建立了24个便民服务点和18个临时露天烧烤大院,合理布设早餐工程经营摊点,满足市民需求,方便群众生活。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全市12个派出所组织各警种综合执法,交通巡防大队民警在每天的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紧盯死守,随时发现,随地处置,不给违规流动摊贩以可乘之机。治安管理大队、案件侦查大队民警24小时巡逻执勤,随时随地清理清除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通过综合治理,以前城市管理的难点区域面貌实现了大变样。

(三)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市八条快速路的拆迁进展顺利,拆迁总任务18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拆迁185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8%;7条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5.1亿元,6个项目正在开工建

设,1个项目正在招标; 2010年计划改造棚户区项目20个,拆迁8643户,需拆除旧房面积116.2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上半年,已完成拆迁面积53.85万平方米,占46%。在建面积60.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76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1.728亿元;卫河沿线11座泵站全面升级改造,目前4座已完成改造任务。剩余7座泵站土建已基本完成。加大城中村拆迁改造力度,全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共28个(其中,续建16个,新建12个)。截至2010年上半年,已完成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16个,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9个,已启动拆除改造12个村,累计拆除各类房屋42.8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村民安置楼的10个村,累计建设村民安置楼65.34万平方米。

(四)水源地整治工作出现新起色

2009年以来,我市组织中源水务公司大规模整治西大池,对铁路西梦西路东西两侧便道以外进行彻底清理,敦促搬迁周边养殖场,砌筑蓄水池防浪墙和护坡,维修输水暗渠及补漏,完成中心岛环境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贾太湖占地36.06万平方米,库容200万立方米,设计输水能力为每天13.2万立方米,其供应量占全市需水量的80%以上。该区域附近监狱的排水系统,直接影响供水质量。为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根,市政府协调司法部门投入资金70万元,整修排水系统,整治周边环境,使贾太湖水质明显好转,现在贾太湖水质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截至2010年10月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五)环境保护扎实有效

2009年以来,新乡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卫河流域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执法,严格环境监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2009年API指数≤100的天数为335天,优良天数占总天数365天的比例为91.78%,截止到2010年10月25日,我市API指数≤100的天数为 276 天,优良天数占监测天数298天的比例为 92.6%;两年来,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 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已完成,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9分贝.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污水处理率,我市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普查62个城中村的村修雨水管线,对已标注道路红线、管线位置,已列入城中村、旧城改造计划。更新改造了原有水厂和城区供水管网,新建了五水厂,城市用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对新修的11条道路,污雨水管网直接与收水管线连接,使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6.71%。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两年来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

(六)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得到保障

全市两年来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75个,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8个,正确发放率达100%。同时,加强督导,有专职部门对各区“五小”卫生状况进行督导检查。两年来共检查督导单位4400余户次,提出整改意见1700余户次,及时掌控反弹现象,对反弹严重、问题突出的单位,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进行整顿,不符合要求又拒

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取缔。

(七)传染病防治效果明显

2009年以来,我市加大了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尤其是手足口病防控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遏制疫情传播,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方案、确定定点收治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强化预检分诊、信息收集、加强疫情监测、病情筛查,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督导指导等,通过不懈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9年,我市手足口病防控达到了“无蔓延、无恐慌、无死亡”的效果。2010年,截至7月底,我市手足口病共报告1221例,较去年同期减少2296例,下降65%,平均发病率为每万人2.36人(全省平均每万人8.15人),处全省发病人数的第17位(高于济源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较好,2009年以来,先后培训卫生系统医护人员2600余人,确定了市传染病医院为市级甲型H1N1流感定点收治医院,新建成5间负压病房,负压急救车,药物、仪器设备等应急物资准备到位。信息收集准确,疫情动态掌握及时。对甲型H1N1流感接触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了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传播。

同时,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疾病,全面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全面落实艾滋病救治救助政策和结核病现代防治策略,进一步强化重大传染病综合防制措施。

(八)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目前,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4个,构建了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市传染病医院应急救治病房楼、市疾控中心、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卫监所,城市医疗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一)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两年来,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为重点,全力开展三清、三改、四灭活动。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市委、市政府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四月份的爱国卫生月确定为春季环境综合整治月,在全市城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清理城乡环境卫生。每旬进行讲评及排序,强力推动全市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二是充分的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利用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到基层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结合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全力提高广大群众对整治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做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市爱卫办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要内容,督促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迅速展开以清除暴露垃圾、露天粪坑和污水坑为治理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城市卫生管理薄弱环节为检查重点,对市区大力开展暗访督查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全市的封闭垃圾道、改造厕所、宣传栏、鼠饵盒、垃圾箱的设置进行复查,我市建成区范围内没有出现旱厕反弹,所有居民小区垃圾道封闭后没有重启现象。广场游园设置的宣传栏、垃圾箱、禁烟牌都

保证了使用功能。到目前为至,全市共清除城乡结合部暴露垃圾3600立方,清理整治污水沟13条,增设垃圾箱2400余个。截至2010年10月份,共下达各类督办通知261件,建议整改通知书7份,接受各责任单位回复253件,协调解决问题300多个。

(二)卫生创建稳步推进

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建设健康城市为载体,推进卫生创建的细胞建设。近两年来,我市先后有300多个单位积极提出申请,要求创建省级或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到目前为止,全市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608个,国家卫生县城1个,省级卫生城市1个,省级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村10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17个,市级卫生村10个。

(三)病媒生物防制成效显著

病媒生物防制方面,采取了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药物杀灭为辅的方针,组织群众清理积水、杂草,堵洞抹缝760余处,投放鼠药814箱;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灭蚊蝇压高峰行动,对蚊蝇高峰期进行集中消杀,使蝇、蚊、鼠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及办事处病媒生物防制骨干力量进行了培训,使病媒生物防制一线工作人员更加充实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更多实用技巧,有力的提升了技术骨干的水平和能力,为今后我市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认真组织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

疫宣传日、世界无烟日等各类宣传周(日)专项宣传活动,全年集中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月活动,市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同时,以重点人群的传染病基本预防知识宣传为主,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渠道,利用散发宣传单、宣传画、小册子和举办讲座、开展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0余期,制作宣传版面100余块,发放宣传单20余万份。

四、自加压力、持续提升,建设健康城市

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基础上,新乡市委、市政府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于2009年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将卫生城市创建引向更高层次。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应对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所倡导的一项全球化行动。

我市参加了2010年9月在大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健康城市市长论坛。我市健康城市试点项目工作启动后,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元合作、项目推进、健康促进”的做法。重点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酒店、健康商场等11类健康单位试点工作。以“3010”民生工程为抓手,大力优化健康环境,提升健康服务;实施市民健康素质提升工程,每周发送2.5万条健康教育短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健康城市理念,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积极倡导健康生活,实施市民健康行为干预工程,投资85万元为市区每户

家庭配置控盐勺、控油壶等健康干预产品,目前此项工作已经进入招标程序,将于今年年底前实施到位。我市建设健康城市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将不断展示一个魅力新乡、宜居新乡、健康新乡的美好城市形象。

两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城市卫生管理从制度、运行、监督等长效机制的有效开展,保障了创卫成果的巩固提升。目前,新乡市委市政府正在组织实施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努力将创卫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层次。我们坚信,在省爱卫会的支持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不久的将来,新乡市一定能够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经济发达的幸福宜居之城。

上一篇:德育处工作总结(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下一篇:放飞生命,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