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2025-01-22

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共15篇)

1.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xxx,是xxx市义民乡义民村三组的农民党员。能够在全民创业活动中被评为创业先锋先进个人,我感觉非常光荣。我家四代人生活在义民乡义民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贫苦的生活磨炼了我要强的性格。1987年,也就是我结婚的那一年,我不甘心贫困,卖掉家里的电视机,换了460块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创业,我开过小卖店,养过猪,都没成,还欠下2万多钱外债,可我不甘心,89年,我东挪西凑买了一台农用四轮车,开始跑运输,可没多久又出了车祸,3名货主被撞得一死俩伤,新买的四轮车给人家赔了丧葬费,我也被抓进了看守所。那几年的忙活,不但没有富起来,反而拉了3万多块钱的饥荒。后来,我承包水田苦干了两年还了债,又和柳河华龙联手养鸡,之后又组建了德正鹅业生产合作社,使创业有了稳定的发展方向。目前,合作社拥有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鹅舍3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现代化孵化车间一座,新上机10台,年孵化能力120万只。又建了一座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综合性饲料加工车间,年加工饲料1800吨。合作社达到这种规模,在全省的同行业中已经走在了前列。如果说,我过去的15年辛劳是铺垫的话,那么在全市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来,我的事业就该说是有了腾飞。而这腾飞的动力就来源于全市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去年11月,我们合作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手工孵化出种鹅7200只,因为资金缺乏,种鹅的新鹅舍没能建起来,三宿就冻死1200只,看着死了的种鹅稚堆成了堆,我的心都凉了。再赶上养鹅户的饲料我也供应不上,合作社的生存面临威胁,我多年努力再一次要泡汤。就在我马上就挺不住的时候,全民创业活动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给我吃了定心丸。市财政局通过全民创业办公室了解到这一消息,帮我解决了10万块钱。扶持建起了种鹅舍,还上了综合饲料加工车间,这下可把我救了,别说我,就连养鹅户都乐得一蹦老高,大家这下对我们的合作社的发展更可有底了。今年2月份,我用手工孵化第3批鹅雏失败,这老指着手工孵稚,成功率低不说,规模怎么也上不来,又是市创业办公室的同志,亲自来我家,帮助我协调解决无息贷款20多万元,使我买来了孵化机,之后乡领导把敬老院闲置的房间串出来,帮我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孵化车间,9个月以来,我总共孵化鹅雏40多批,80多万只。养鹅户跟着增多了,饲料也接续得上,合作社的发展走上了规模化。要说今年我们合作社的发展,真得亏了全民创业。为了能使运输车辆出入方便,乡村两级领导现场办公,拓宽了道路;为了使我度过难关,乡领导协调义民信用社帮我解决创业贷款,并几次延长土地承包款的上缴期;为了能使我扩大规模,村里还为我串地30亩。所有这些扶持,都是我们合作社发展腾飞的推力。我真是从内心里感谢各级部门为我们创业者开展创业,创造了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市委市政府这么多帮助,我感觉自己真幸福。我老对自己说:贾财德,一定要干好,否则对不起这么多帮你的人。我在创业的同时,不论自己是赔是赚,从没停过帮助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致富。这几年,我总共拿出近15万元,扶持20多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挣钱,帮他们摆脱了贫困。我们合作社现如今基地面积达200多亩,存栏种鹅一万六千二百只, 年加工饲料能力达1800吨,产值将达到1320万元,利润600万元,下辖养殖点遍布全市及周边县市各乡镇总计400多户。今后,我还打算投资建一条肉鹅屠宰线,建一座500平方米的冷藏库,集繁育、屠宰、加工为一体,年屠宰量能达到300万只,还打算依托屠宰线,征地120亩建立绿色商品鹅基地,大面积种植牧草,全部采用牧草和青储饲料饲养,申请绿色食品商标,在国内打出自己的品牌,并以此带动整个义民乡养鹅业发展,在把义民乡建成养鹅专业乡的同时,让父老乡亲们也都尽快实现创业致富。我会以我的实际行动,来答谢关心、帮助我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谢谢大家。

2.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篇二

一、安徽省留守农民素质基本状况

(一) 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 文盲、半文盲占7.6%, 小学文化程度为30.6%, 初中文化程度占49.3%, 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为11.7%, 大专及以上占0.52%。调查数据显示, 在调查样本的294名留守农民中, 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为19.6%, 小学文化程度为21.7%, 初中文化程度占44.1%, 高中文化程度为14.2%, 大专及以上占0.4%。因此, 安徽省留守农民文化素质远比全国农村从业人员的平均文化素质低。

(二) 农业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从调查结果看, 留守农民中很了解相关农业科技信息的仅占样本总数的1.0%, 选择“了解”也只有39.1%, 与此相对的选择“不了解”和“根本不知道”的比例达到33.7%以及5.1%, 另有21.1%的调查对象表示科技信息对他们来说无所谓, 三者合计达到59.9% (见表1)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留守农民的农业科技信息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

在关于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情况方面, 有61.1%的留守农民认为自己缺乏一些实用生产技术, 只有38.4%的农民认为自己缺乏实用生产技术。

(三) 市场适应能力亟待增强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民要有开放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能够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以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从调查对象对市场行情和信息了解的程度来看, 仅有6.6%的留守农民能够很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 41.0%的留守农民能够较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信息, 然而仍然有36.5%和16.0%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及时以及很少了解。调查表明, 目前留守农民的市场观念和信息观念比较淡薄, 不少农民不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以及把握市场动态, 从而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收入。

从适应市场能力方面来看, 58.2%的留守农民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有41.5%的农民认为自己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查表明, 由于传统的小农意识、文化科技素质不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 总体上来说留守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留守农民培训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农民的培训需求, 在调查问卷内容中我们将培训需求分为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农业生产方面, 具体包括粮油种植技术、水果栽培管理、蔬菜栽培管理、特种家禽家畜类、特种经济动物类、养鱼、养虾和特种养殖。在非农业生产方面, 具体包括工业技术、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 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伤病护理等。调查显示留守农民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的培训需求都比较大。农民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都有相当的培训需求, 因为选项较多, 笔者只列出选择最多的几项。在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方面, 粮油种植技术的培训需求为36.4%, 普通家禽家畜类为35.4%, 选择蔬菜栽培管理为26.5%, 特种经济动物类为19.4%;在非农业生产方面, 农民培训需求也比较大, 建筑业的培训需求为21.0%, 选择餐饮服务业为21.1%, 家政服务为18.4% (见表2) 。这说明, 农民的培训选择主要与增收密切相关, 政府要根据留守农民的需求,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 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和非农产业的培训。

在回答“您接受过生产科技培训吗?”的问题时, 有50.2%的留守农民选择“从来没有”, 另有44.0%的选择“很少”。调查表明一方面留守农民参加的生产科技培训太少, 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在推动农民培训方面的工作显得相当不够。

从培训方式的选择来看, 留守农民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现场学习, 所占的比例为52.2%, 这主要是因为现场学习的实践性较强和说服性比较强, 能够激发农民接受培训的兴趣;面对面授课的方式也比较受留守农民欢迎, 所占比例为35.1%, 面对面授课的主讲人往往是某些技术方面的专家, 专家拥有农民缺乏的专业技能, 面对面授课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相应地, 通过电视学习、VCD学习以及通过广播学习等是留守农民不太欢迎的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3.8%、8.2%和0.7%。这表明在对留守农民进行培训时, 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农民的意愿以及综合素质现状, 适当地选择培训效果好、实践能力强的培训方式。

三、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留守农民的基本素质以及培训需求状况, 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目标, 在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 需要构建农民分类培训体系、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以及完善农民整体培训体系。

(一) 从农民自身出发满足农民实际需要, 确定新型农民分类培训对象

1、农村留守农民的主体——妇女和老人的培训。

随着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 农业劳动力妇女化和老龄化的倾向日趋严重, 妇女和老人逐渐成为农业劳动力的主体。针对这部分农民的培训应根据农民需要进行培训, 农民需要做什么就培训什么, 培训方式应该以示范为主, 主要靠示范带动的办法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技。在生产关键环节技术人员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咨询, 来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

2、农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

农业致富带头人主要从事专业农业生产, 对农业科学知识需求旺盛, 对培训的需求层次较高, 对农业大户进行培训, 要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方便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 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骨干农民。

3、非农产业工人的培训。

要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和现代法制意识、社会心理素质的培养, 使之适应现代产业结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4、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的培训。

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们必须加强对“农家店”店主、农村经纪人、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带头人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 普及法律知识, 掌握经营管理知识,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养一批具有市场观念、法律意识、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队伍, 使之成为广大农民联系市场、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的培训。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的培训主要包括先进的合作理念、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管理、社员民主参与能力等管理知识, 也包括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等市场经济知识等。

6、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

要通过各类普通中高等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院校、农广校等多渠道,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 重点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使之掌握基本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农村治理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二) 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 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

农民培训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它的实施涉及组织、人事、财政、农业、教育、科技等许多部门, 必须按照系统性、有机协调的原则, 促进农民培训机制形成最大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在具体做法上, 首先, 需要整合培训的师资资源, 对各地区的涉农科技部门、农业学校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资源按照农民培训工作的具体规划进行统一整合;其次, 需要进一步整合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机制, 建立目标责任制,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 并按照市场竞争原则, 以招标的方式确定培训机构。

在培训内容上, 可以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 对农民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培训, 包括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培训方法上, 可以根据农民素质的层次不同, 采取集中式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针对农民自身以及生产、工作的特点, 采取“干中学”、“学徒式”等形式, 实行开放式培训, 促进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形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培训体系。

(三) 实施“农科教结合”模式, 完善新型农民整体教育体系

实践证明, 在我国实施“农科教结合”模式是进行农民教育的有效形式。要在农民教育框架内实现农科教结合, 发挥农民教育的最大效益, 必须建设好培训、示范、服务三大体系, 确保农民教育新格局的有效性。

培训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县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为依托, 建立县职业教育中心, 联系办好乡镇成人教育学校, 辐射延伸落实到农户, 形成以县为龙头, 乡镇为骨干, 村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体系。县、乡 (镇) 、村三级要着力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资料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要以立足“农村”为特色, 办好各级种类培训。

建立示范体系是“科教兴农”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再扩大到家家户户的一个重大发展策略。示范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科技示范的功能是辐射与带动。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确立示范对象, 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应该以科技示范村为先导、科技示范社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基础, 形成乡镇、村、组、户四级示范体系, 使科学技术能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

建立服务体系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技术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服务要以农民致富为宗旨, 以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为支撑, 开设科技咨询服务门市, 组织科技服务队伍。要依据农民的需要, 围绕技术教育项目的内容, 拓宽服务领域, 把服务由教育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 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技术信息、市场信息, 深入田间地头具体指导生产、经营管理, 为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及农机具, 帮助疏通销售渠道, 提供销售信息, 解决销售难题, 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摘要:提高留守农民素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成败。通过对安徽省留守农民抽样调查发现:留守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 农业科技素养有待提高, 市场适应能力更需关注, 留守农民亟需进行有效培训。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 需要完善农民整体培训体系、构建农民分类培训体系以及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篇三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比重也较大,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和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而且和农民朋友们息息相关。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农民存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和缺少新型农业人才两大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农民。面对我国农村当前存在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管理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 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民的培养关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局,所以新型农民的培养十分关键,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主要还需要农民的配合来完成,如果没有农村人才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一是人才质量;二是人才数量,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如果人才方面不能保证,即使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民所真正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着手,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未来我国农业要交给“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管理和经营,新型农民培训必将促进新村建设步伐。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在职业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培养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型农民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生活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水平有限,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所以迫切要求有关部分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给农民朋友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改变大家的生活现状,加快农村经济步伐。

2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是关键。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笔者认为培养新型农民应该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入手。

2.1 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固有思想和观念

农民培训的第一个要点是做好科学文化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应着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让其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同时要大力实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最终达到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并转化为生产力。

2.2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

加强对农民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更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大批量的懂管理、会经营、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掌握社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更多的人迈入到管理者的行列。

2.3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改变农民整体生活现状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支持,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在开展培训的过程当中,首先一定要让农民意识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现状,然后通过培训,用科学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转变农民观念。除了开展培训,各地应该积极呼吁大家利用好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的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农民使用互联网,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文化的传播。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组织作为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全村工作开展的基础,农村党员作为骨干力量,更应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将很重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4.培训班表态发言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17届……班的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和……对我们工作的重视、支持、关心和理解,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知识型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最缺乏的也是人才,谁掌握了人才战略的高度,谁就最先掌握企业发展致胜的主动权。

当前,随着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逐渐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衡量的关键性标志之一,而我们的煤炭行业也进入了一个纵深推进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好的……,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水平(素质),才能紧跟时代潮流,适应形势要求,更好地完成……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今天,公司组织我们在这里学习……,特别是在……情形下,仍把我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深受鼓舞和鞭策,十分珍惜难得地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们一定严格遵守规则制度,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记好每一次学习笔记,做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同时,我们学员之间也会进行广泛接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工作的新方法,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力争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争取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习培训结业后,我们有决心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在实践中见成效,以实际行动为煤矿的持续稳定发展再做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5.培训班学员表态发言修改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培训班各位学员:

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我们相约在繁华美丽的星城长沙,齐聚在历史悠久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非常荣幸能代表第一期培训班学员为大家作表态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关心支持此次培训的领导和负责组织此次培训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由于你们的关心支持、精心准备,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系统的学习机会!

首先,我代表全体学员谈一点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各种知识更新空前加快,尤其是在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卫生行业,更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乡镇卫生院长,我们肩负着广大农村繁重的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和基层医改任务。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形势要求,胜任将来的工作。

带着这样的认识参加学习培训,我相信大家都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在培训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为此,我代表全体学员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学习认识,坚决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定会加倍珍惜此次培训机

会,在培训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用心领会,保质保量地完成此次学习任务。

2、严格组织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统一行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充分展示六盘水医疗卫生队伍的良好形象。

3、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关系。尽管单位工作比较紧张,但我们仍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要集中精力,保证学习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4、结合工作,学以致用。一方面我们要用心学习,积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勤于思考,深入剖析,积极讨论,反思不足。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也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季节,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天,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习的过程,播下知识的种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6.在安全生产培训班上的表态发言 篇六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体会及下步安全生产工作做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培训的认识和体会

在听了讲座和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后,我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感觉到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肩上担负的责任。同时,对下步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增强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首先要始终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意识,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细节,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可能酿成大的灾难。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严字当头,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狠抓制度落实;二是细处着眼,坚持从安全生产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设备,每一道生产环节查起,努力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三是快字入手,坚持立查立改,做到安全隐患不过夜。

其次始终牢记“安全生产无假期”,杜绝麻痹大意思想。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昨天的安全不能代表今天、明天的安全。认为过去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今天也不会,从而放松了安全生产,是极端错误的。同时,生产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安全隐患会伴随着生产而不断显现。只有用动态的思维来看待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排查整治,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安全。

第三要运用铁拳头、铁手腕抓安全,杜绝好人主义。安全事故的发生无不是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为代价,对安全隐患的放任,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犯罪。所以,针对安全事故的打击不仅要在事发后,更要在事发前,对安全意识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坚决严厉打击、重拳整治,绝不能心慈手软。只有对安全监管的全程都采取铁的手段,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群众的安居乐业。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监局的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强化督促检查,狠抓隐患整改。我本人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今天的培训会议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使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达到零伤亡、零事故的“双零”,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我决心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人员、制度、经费”三落实。根据工作需要、人员变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的督查队伍,为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基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村、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岗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

2、深入排查隐患,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定期组织安监办、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对所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大检查,同时针对我镇的实际情况,由我带领相关单位人员定期对30家涉氨企业、1家非煤矿山及景区等重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涉氨企业方面,重点检查制冷机房、配电室,查看氨气自动报警仪、事故排风机、空气呼吸器等安全设施、设备,检查制冷工是否持证上岗,应急预案是否制定和演练,消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非煤矿山方面,重点检查井下通风、爆炸物品管理、班组安全建设、是否越界开采等方面,职工是否加入安全保险;景区方面,重点查看防火、防踩踏等安全措施,检查车辆和景区设施安全情况。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问题,能立即整改的坚持现场监督整改,对现场无法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确定整改责任人。对隐患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单位,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改,做到隐患不排除,不能恢复生产,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各项制度。坚持做到安全生产工作逢会必讲,每个周一例会都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每个周五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碰头会,相关单位的负责人逐一汇报本周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周的工作打算。每个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联席会议,通报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7.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英语培训 篇七

( 一) 问题

1. 赣南农民受小农意识和落后保守思想的影响, 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培训, 使得职业农民的发展受到阻碍。

2. 赣南农民数量大, 居住分散, 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不能达到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

3. 职业农民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培育条件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撑, 培育经费不足影响了赣南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 二) 原因

1. 赣南农村教育发展长期滞后, 农民继续教育工作长期处于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师资严重欠缺, 农业经济、教育、技术推广相互脱节, 有限资源被无限地瓜分和浪费的状态。

2. 由于赣南地区长时间的闭关自守和经济条件限制, 广大农村的英语教学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3. 赣南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现有的、有限的现代传播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造成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水平、英语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赣南新型职业农民接受英语培训的必要性

1. 有利于促进赣南新型职业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后, 赣南的农业已经不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只有通过进一步的英语培训, 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 有利于树立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的观念。赣南新型职业农民一生可能会碰到不同的生意对象, 会接触到各种新研究出来的农产品, 或农业科技, 这就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与要求。

3. 更好地促进赣南新型职业农民在工作中注入新认识、新思维、新战略。缺乏交流的人才必然会固步自封, 通过英语培训赣南新型职业农民们有更多的机会同外国同行进行交流, 出现问题时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广泛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对问题将会有新的认识, 解决问题也不难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战略, 从而使他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 英语培训有助于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接受了一定的培训, 突破了语言的障碍, 他们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类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其中, 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英语培训也可列入到行列中, 由于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后, 教育类的交流合作也是势不可挡。因此, 我们可以预见, 赣南新型职业农民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是深层化发展, 其广度也不容置疑。

三、赣南新型职业农民英语培训的方法

1. 必学增强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意识。知识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终身教育。首先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调整政府教育部门的思路, 为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到高等学校受教育的人提供机会, 接受终身教育和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加速培养适应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环境的人才。

2. 必须增加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方面的投资, 为办好各类职业教育, 包括英语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建立教育培训网点,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正是全民教育, 农、科、教的结合点, 是实现“四化”目标的具体形式。

3. 必须建立一支既懂农业科技知识, 英语水平又较高的教师队伍, 培养一批骨干人才。以点带面, 逐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 提高抵御经济全球化带来风险的能力。

4. 改革英语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更新英语教学内容。

(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英语教学手段。建议除政府按财政承担能力, 有计划地划拨教育培训经费外, 加强与有关产业、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出资, 拥有设备、技术部门或单位提供设备、技术, 教育、培训部门负责选派师资和行政教学管理。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共同受益。使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运用、发展有资金、设备、技术作保障, 为广大农村培养更多的人才。

( 2)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提倡的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播技术手段和教育理论, 实现教学优化。它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系统设计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记忆,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3) 更新英语教学内容,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赣南农业经济市场化, 产品外销的机会越来越多, 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往的机会也会越来越频繁。英语教学内容除应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其它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外, 还应补充具时代性、实用性、技能性、针对性较强的一些内容。例如, (1) 产品 ( 质量) 特点介绍; (2) 产品制作工艺流程; (3) 产品合同样本; (4) 商务礼节; (5) 贸易规则; (6) 洽谈技巧等内容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容。

( 4)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主动支持和鼓励建立近、远程教育学习网站, 以便满足渴望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人士的需求。既可以共享高素质的师资、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扩大受教育面。

总之, 加入WTO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后, 赣南的农业如农产品、市场、产业结构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赣南农业现存的各种矛盾可能会激化, 而解决这些问题, 迎接挑战, 就要提高赣南农业各个方面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赣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包括英语培训, 使赣南各类新型职业农民更能够符合市场经济需要, 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学萍, 何劲.中国农民面临“入世”的挑战及其对策.南方农村, 2002, (03) .

8.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 篇八

关键词:新型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05-02

引言

党的十八大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为做好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培育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是坐落在茂名市的一所农业中专学校,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农业专业人才和基层干部,为推动茂名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现科学持续的发展,最终关键是靠人才,如何才能方便快捷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使农民增产增收。结合学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调研和参考文献资料,探索如何开展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

一、 远程教育的概念

远程教育也成为远距离教育,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看,其突出的特征就是非面对面的、有看见距离的教育活动。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国际远程教育权威专家、爱尔兰远程教育研究和应用中心主任德斯蒙德.基更(Dsemond Keegan)的定义,他指出远程教育是具有如下特征的教育形态:1.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远程教育是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不同地域上的人际间的交流学习;2.教育组织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材料以及向学生提供支助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支助服务包括:函授指导、批改作业、电话、计算机通信、音频、视频或计算机会议以及必要面授辅导等;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以此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4.提供双向通信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从对话中受益;5.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结果人们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为了教学的目的或社会性的需要,有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而我国学者丁兴富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认为: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

因此,远程教育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称它为教育活动形式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教育信息传输和交流手段,有着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机构等。

二、 远程教育的特点

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这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对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教育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2.延伸性。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征。远程教育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的理念。3.灵活性。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4.手段中介性。远程教育是基于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其活动的,只有借助信息工具才能构成远距离的教育活动。所以,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5.管理性。远程教育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

三、 开展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技术支撑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支撑技术主要包括课件资源建设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技术、课件资源远程传播载体形式及远程传输和接收技术等。

1.课件等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源头活水”,海量、丰富、针对性强、高质量的课件资源直接关系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成败。要开发制作出高质量受欢迎的远程教育课件,则需把握好选题策划、摄制等环节。

2.目前,声像课件制作是通过数字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来完成,它是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音视频、图像、文字等素材进行编辑操作,并加上过渡、特技,最终合成输出课件的工艺过程。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低成本自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建立了适合自身需要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3.课件经非线性编辑系统编辑好后即可根据需要合成输出为多种编码格式的媒体文件,由于编码不同,各种媒体文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视频图像清晰度、图像幅面大小、声音质量等方面,最终体现在媒体文件大小上。不同格式媒体文件都可在计算机上播放,且能以光盘或网络为载体远程传播用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非流媒体文件须全部下载完后才能播放,流媒体则可边下载边播放。

4.在远程传输和接收技术方面,目前信息传输的主干网有“天网”和“地网”,“天网”指卫星网,“地网”包括固话网、城域网、有线电视网,通过“天网”和“地网”中任一网络,都能将课件信息内容传送。但每个主干网均各有优缺点,在各地的建设规模也各不相同。现在无论是城郊、乡村有线电视网、固话网及光纤宽带网络都较为完善,因此远程教育的传输主要依靠“地网”。农民家中只需有“地网”中的任何一根线入户,就能解决看电视、上网、打电话的全部功能,因此基于“地网”传输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组建模式将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因此,要实施开展好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需要涉及到一系列配套技术支撑,可能配套的各单项技术在其他领域应用均较为成熟,但将其综合配套集成服务于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就需要参与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各领域、各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对涉及的各项技术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地遵循相关标准、技术来操作,才能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的数字化进程。

四、 开展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深远意义

1.发挥思想教育功能,稳定新型农民安居乐业。在新型农民工中开展“提升自身技能、创造美好生活”“为家乡建设出力、为党和国家分忧”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开阔创业思路,依靠自身努力克服面临的困难。通过有关专家利用远程教育视频对话系统与农民群众进行视频交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有话跟我说、有难找远教”等主题活动,化解农民群众的思想疑虑,了解最新动态及各级党委、政府发布的政策信息等,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发挥思想教育功能,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2.发挥技术培训功能,提高农民群众素质。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3.发挥信息采集功能,指导农民群众积极创业。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信息采集方便、发布快捷的优势,及时搜集整理各类创业项目、用工信息,并对外发布农民群众的求职信息,指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就业、创业。

4.发挥文化娱乐功能,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文化娱乐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终端站点,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树和谐友好的文明新风。加强对农民群众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之,开展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构建和谐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新形势下开展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和培训,是造福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实施好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工作,有助于推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的思路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拓宽教育领培训质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和农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技能,促进产业富民战略的实施和劳务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助于提升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康. 远程教育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 2003(15).

[2] 刘凡丰,徐辉. 当代远程教育理论发展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3).

[3] 纪东华,王旭升.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03(11).

[4] 李忠民. 现代远程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J]. 农村经济, 2007(4).

[5] 戴起伟. 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民培训[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01).

[6] 于金莹,郭建鑫,龚晶. 新时期农民远程教育模式初探[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

9.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县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县委、组织部和党校的精心筹备下,今天隆重的开班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和党校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互动交流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培训活动,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我们成长的重视和期望。在此,我代表全体学员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奋发进取,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习期间,要养成勤学好问、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善于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互相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及工作经验,促进共同进步,以此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服从指挥,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纪律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可靠保证。我们将不断强化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用热心、爱心、诚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决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日常学习中,坚决服从各项管理规定,-1-

争做一名优秀学员。

三、学以致用,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担负起领导交付的重任,尽快进入角色,以高昂的斗志去迎接挑战,奋力开拓,拼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做一名终身学习、开拓进取、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协作的干部,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新型农民培训表态发言 篇十

大家上午好!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参加政协常委培训,我能有幸成为“政协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并作为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深感荣幸!

在这里,我想表达三层意思。

一是感谢。感谢县政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平台;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为此次培训所做的周密安排和辛勤付出!感谢理论水平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授课。我们将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二是期盼。从中原腹地来到首都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府进行学习,从内心来说充满了期盼。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活动,我渴望达成三个方面的心愿:一方面是提高素养。我对素养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涵养,它是由内而外体现在一个人言谈举止中的东西。离开校园久了,不可避免的会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习俗,进入大学校园进行学习和接受再教育,就是为了让我们净化心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另方面是锻炼能力。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除了要求我们要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外,还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调查研究能否切中要害、民情体察是否全面精准、建言献策是否切实可行,这些都需要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也迫切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在专家教授这里找到答案。再一方面是寻找回忆。20年前,我也在这个城市读书学习过,那个时候无数次的从中国人民大学校门口经过,内心充满了敬仰,也曾走进过校园,拜访一个老乡,在这里留校任教的...老师,现在可能去国外定居了。总之吧,记忆是美好的,期盼再次走进明德楼,寻找远去的记忆。

三是表个态。整个培训期间,我们一定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摆正位置,沉下身子,按照培训计划的安排,以一名学生的心态认真听取专家老师的讲座,静下心来向专家学、向老师学、向书本学,在学习中取长补短,深入思考,交流分享,共同提高。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刻苦的精神,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争取以优异的成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并将此次学习成果应用于政协的具体工作中,使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务实高效。

最后,祝大家在这里学有所获,希望此次培训能像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一样,时刻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真实、踏实、务实,也相信这次培训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11.基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农民 现状 对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演变,新型职业农民的涌现,农民教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

1.科技文化素质低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求,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49%。根据栾川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县农业人口约为28万人,农村劳动力11万人。其中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41.2%,比全国平均数据高4.5%,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示范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绊脚石。

2. 基层人才流失严重

栾川县属山区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分布较广、技能较差”。据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男性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3%,女性10.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7%。形成女多男少的劳动力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男劳动力中外出务工造成的。当前农村大量的优秀“农村人”通过升学、参军、打工、经商等脱离农村。从上述劳动力组成结构看,农村生产要靠妇女和老人,以及农村许多“留守儿童”的现象不只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县乃至全国农村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受机构改革及其它因素制约,农村基层科技人员年龄偏高,加之退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拥有比例严重下降。

3. 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

栾川属典型的深山区县,基本地貌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出现了“民工荒”与“民工潮“的不对接状态。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农业效益低,使农民主动接受培训提高素质的内在需求动力不足。农民培训能力不足,接受培训内容单一,数量少,覆盖面小,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这不仅成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制约。近年来,各级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农业部实施的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每年直接获益培训的农民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4.3%,除各类涉农部门外,直接承担农民培训服务的机构不多,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能力薄弱。

二、当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

1.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完善培训体系。我国参与农民培训的机构很多,但始终没有形成协调统一完善的培训体系。近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宏观管理,但是受机构改革影响,目前培训机构人员偏少,专业教师偏少,在培训中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因此,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多方参与的形式实施农民培训很有必要。首先要建立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培训机构的管理考核与认定,建立统一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建立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新型农民培训服务体系。对现有的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形成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民科技教育网络。同时还要广泛发动和依靠农业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更好推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

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措农民培训经费实现培训资金共享。要想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外,更需要农村农民提出自我发展思路想法。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投入水平相对低下,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因此加大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需要各方筹措经费,地方政府除中央财政投入,受培训主体、社会应共同分担,各种机制并存,多渠道筹措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新机制,不断增强新型农民培训投入,实现培训资金共享。

3. 新型农民培训要与当地农村发展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新型农民与传统上的农民有很大不同,新型农民是综合各种要素的新生产者。农业的发展,农民和农村稳定除了需要进行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扶持外,还需要综合素质良好,能够全面了解,掌控农业生产及其相关政策动态的职业农民。因此,在提高新型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培训的实效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十分重要。如“项目式”培训模式、“示范基地式”培训模式、“创业式”培训模式、农业教育培训模式、具有栾川特色的“专业社+基地+社员+农户”经营模式等等。通过技术培训,每年可带动274个农户,实施种植猪苓、天麻、冬花、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每667平方米年产值可达到1.5万元;食用菌、药用菌高产种植技术,规模发展,每年可创利润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不计其数。这些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缺乏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研究,在培训中农民往往缺乏积极能动性。所以在新的背景下,不断优化新型农民培育模式,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大力推广新模式的实际成果。加快推进培训新型农民的步伐,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市场决定新型职业化培训的规模和方向,背离了市场规律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必然使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率低,效果差,缺乏快速集成培训供给的能力和协调整合培训资源的机制,所以培训的实体必须遵循市场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培训产生最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分别为:栾川县农广校 栾川县新农办 栾川县植保站 )

参考文献

〔1〕王泰群农民教育激励机制初〔j〕农业科学.2011(06)

〔2〕钱淼 元伟 农民职业化培训的市场化研究

〔3〕梁艳萍《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郝婷 构建农民培训机制 来源网络

12.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探析 篇十二

一、新型农民的内涵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 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文化, 就是需要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仅要能说会写, 还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也要健康, 崇尚科学, 勤劳致富, 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头人的作用;懂技术, 包括农业种植、畜产品加工技能、养殖技能及其他操作技能等。具备与现代新型农业相适应的的技能型农民, 才能成为带头人; 会经营, 农民要适应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 具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具备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能力, 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当领头人;讲文明, 指有现代生活意识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守法纪, 指具有法律观念,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会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培训新型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培训新型农民的意义

( 一) 培训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0%, 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改变原来的面貌, 建设新型的理想家园。农民对农村非常了解, 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新型农民, 就要他们的思想发生转变, 提高文明素质, 拓宽眼界, 摆脱原来固有的小农意识的束缚。通过培训的新型农民带动和影响农村中的落后群体, 改变农村的面貌,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

( 二)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业现代进程的加快, 对农民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新型农民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农业技术, 还要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 同时还要具备农业生产的技能, 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缺乏生产技能, 大大地影响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的进程。

( 三) 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

现在农民收入低的原因, 就是农民所受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 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体力工作。要想改变现状, 就应加强对农民的各种技能培训, 普遍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提升农民素质。来解决农民就业难、收入低的现实问题。农民收入低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只有解决经营与市场链接的问题, 使农民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都能得到经济收益。使农民适应规模化、专业化和科技化的现代农业发展, 才能提高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三、新型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

( 一) 结合科技项目开展各项农民培训

依据科技项目的开展对农民进行多项技能的培训, 既能事半功倍, 又能够使农民科学全面地掌握相关操作技术, 新型农民培训的效果就好。可依靠科技示范小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对农民实施实用操作技术培训, 使培训基地成为农民培训的最有效的课堂。

( 二) 做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头脑、有能力、有技术、有奉献精神的人才到农村去做引路人, 所以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 使他们尽快进入村官角色, 了解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可以采取课堂教学, 进行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业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列举实例,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勤政廉政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的环境, 融入农村, 把知识和才干发挥出来, 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三) 组建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开展农民培训

在农村开展致富实用技术培训工程, 由专家组建讲师团, 结合科技下乡, 对农民进行养殖、种植和特种种养新技术、新项目的实用技术专业培训, 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培训, 建立科普示范基地, 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等可以提高农民的各种技能水平, 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 四) 利用现代化的传媒体系进行农民培训

针对农民数量众多, 居住分散的特点,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等各种现代传播媒体, 建立专家咨询平台, 为农民提供随时咨询服务;根据农民培训需求, 利用现代传媒开展农民普及培训, 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中心和宣传中心。

( 五) 以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契机开展农民培训

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其文化素质及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转移的速度和转移后职业的稳定。农民培训中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项或多项劳动技能, 增加再就业机会, 并在培训时贯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 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 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 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 六) 培育农民企业家队伍

通过政策扶持和教育培训等方式, 培育出一批创业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开拓能力的农民企业家队伍, 建立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 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而加快中国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大, 各个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 缺资金、缺师资等诸多问题, 使农村的教育依然相对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依旧存在, 造成农民素质参差不齐, 与国外农民受教育年限相比差距较大。

( 二) 科技素质贫乏受小生产方式的束缚

我国农民科技素质偏低, 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且生产规模小, 利润低, 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直接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与解放, 使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 三) 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劳动力缺乏

目前, 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 留守从事农业生产者多为老年人和妇女, 他们对参与培训以及获取新技术的意识薄弱, 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不强。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农民培训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必须提高和完善新型农民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新型农民,农民培训

参考文献

[1]程亚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J].法治与社会, 2011, (8) :222.

[2]纪中强.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8) :17-19.

13.新型农民培训总结-培训中心 篇十三

通过这次农户访谈和调研,结合我们近几年进行“阳光工程”培训的经验教训,就相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免试入学、免费就读、弹性学制、定向就业”的培训方式,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方面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反映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从农民的自身利益和愿望上对技能就业更是充满了信心。既然这种培训模式得到了农民的欢迎,那么,在具体落实上就应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方式方法,保障政府的专项资金既落到实处,又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那就是注重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

以往的“阳光工程”培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存在着弊端,如年初国家就有精神,逐级下达,经省、地市到区县,再经过招标布置,一般情况下到第四季度接近年未了,因年度内必须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机构只能在有限的两个月时间里突击培训,况且不管什么专业,任务一并下达,有些涉农专业已错过实践的机会,只能“纸上谈兵”,尽管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高涨,但寒冬岁月,部分涉农专业因缺少实际操作机会,很难保证培训最佳效果。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培训计划上应尽量早安排,早部署,根据农家24节气适时开展不同专业的培训。真正使农民培训工作形成常规培训的机制,而不是仅仅完成指标。

根据2月22日召开的全国职业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要坚持城乡统筹和终身培训”的原则,建议向农民发放“新型职业农民再教育培训证”,“培训证”由农民终身使用,可延续记载职业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情况,内容包括:培训说明、姓名、户籍、学习专业、培训课时、考核成绩、技能水平等。内容由培训机构填写,管理部门认证。一是方便管理,增强监管力度。二是农民接受培训的凭证,有利于后期技术更新,适时参加再教育。三是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申请学习新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四是通过培训证,反映出持证者的实际技能水平。

在培训内容上,要紧密联系当地农村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如科学种植与农田管理、有机蔬菜种植、林果树木栽培与管理、农机使用与维修、农产品加工、科学养殖、畜牧病情防治、涉农项目合作社管理、农副产品经纪人、信息员、会计等专业。针对张店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村土地逐年减少,而部分人群转入第三产业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因此,还可增加一些服务行业的.培训项目,如美容美发、糕点、面点、厨师、养老护理员、公共营养师、家政服务、电工、焊接工、家电维修、电气自动化、建筑工等,通过对他们的岗前培训和转岗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技能就业和自主创业。

在培训模式上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灵活掌握,首先要针对农民文化基础低、重实践的特点,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教学大纲和课件进行理论教学。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也可以根据不同时节的突出问题,带着问题来培训,开展互动式教学培训模式。

在培训地点上应尽量方便农民,争取就地就近参加培训,特殊专业也可到培训机构插班参加培训。在时间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采取日常班与夜校相结合的方式,使农民感到既不影响生产和工作,又能学到专业技能。在专业培训总时间安排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时间,培训计时统一为课时为单位。

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评估,应借鉴劳动部门的职业鉴定经验,就涉农职业的不同门类设定初、中、高三级标准,依据新型职业农民再教育培训证书的培训情况,激励农民在实践和接受再教育中不断充电,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职业素质。同样,农民通过培训后的技能水平,也从正面反映了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对于政府购买验收培训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14.农民技术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培训方式及内容。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方案。采取与农业生产季节相结合、与镇、村、组干部会相结合、与到村进户相结合、与换届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组织动员,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课程。

二、培训开展情况。

截止10月上旬,我镇组织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30期,3600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期,70人次,农村青年技能培训3人次,印发各种资料4000份。其中农业技术资料3000多份、其它资料1000份。培训课题主要有:玉米新品种示范的相关知识、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水稻螟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飞虱防控技术、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桃种植与防病技术、猕猴桃种植与防病虫害技术、春茶种植与修剪技术、有机茶绿色防病虫害技术、机采茶园种植技术等。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掌握了土壤肥料知识、作物病虫防治知识、各种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均收入普遍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收入。

20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系统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培训工作的通知》(云农办机z{119号)文件要求,按照州、县农业部门的安排部署。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政策实施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今年我县将在全县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购机补贴操作模式,让经销商掌握和熟悉补贴操作系统软件的使用。XX县于7月8日召开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系统培训会,现将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回顾总结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培训会上,XX县农业和科技局副局长何宝祥回顾总结了XX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完成情况,20省农业厅下达XX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0万元,截止年9月12日共补贴各类机具1690台,受益户1291户,已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79.915万元,其中:补贴耕整地机械1044台;种植施肥机械10台;田间管理机械102台;收获机械6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34台;动力机械332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台。共带动XX县农户投入资金近1565余万元,有效地拉动了XX县农机销售内需,提高了XX县农机装备水平。并及时将农机具投入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的主力军作用。

何副局长在肯定了2013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同时,再次强调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三个禁止”、“四个严禁收费”、“四项制度”、“八个不得”等管理措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效应。要求我们要加强县财政、县补贴办、经销商和乡镇中心之间的协调配合,圆满完成2014年全县农机购置补贴任务指标。

二、认真解读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XX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彭绪建向参会人员解读了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政策和传达XX县2014年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包括补贴方式、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总体要求、实施范围及规模、操作流程、工作措施等。

2014年结合XX县农机发展现状,围绕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等“四个工程”,按照“三重点、四优先”的原则,重点提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加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具的补贴力度,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优先满足农民购机补贴需求,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农机大户,以改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有力促进XX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

参加此次培训会的人员有,XX县农业和科技局、县农机股、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农机推广站、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农机销售商等共计31人。

培训会紧紧围绕《云南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XX县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要求,采取ppt的形式向参会人员认真讲解了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操作系统、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会上还向参会人员发放了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材料共计余份,并要求参会人员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农民群众人中,粘贴到人员密集的地方,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补贴政策、补贴方式、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

通过培训,与会人员能准确把握2014年农机补贴政策的新内函、新变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阳光操作,规范经营,遵纪守法,明确职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将进一步加强XX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为圆满完成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群众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主动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工作。

2、加强规范操作、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广大农户的监督,做到规范程序,阳光操作;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廉政责任制,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15.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研究 篇十五

现有的河南省农民培训模式, 按照组织者的不同进行归纳, 可做如下分类: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型、合作组织或社会协会主办型、企业参与型和院校培育型。

1.1 政府主导型

该模式主要以政府拨款为经费来源, 政府通过组织国家现有的教学资源, 针对农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培训。由于教育平台已经是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 因此费用低廉, 易为广大农民接受,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因此这一模式优势显著。但该模式的劣势在于:政府部门纷繁复杂, 主管部门多, 一旦各部门间的职能出现交叉, 且相互沟通协调不畅的话, 就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如财政困难、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1.2 合作组织、社会协会主办型

在政府引导与支持下, 不少社会团体, 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等都建立了相应的培训组织, 通过各种机构针对农民进行就地培训。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培训单位就在本地, 所以对本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有较深的了解, 对农民的需求也有较好的把握, 因而能够根据需要及时开展, 传授的也是农民最希望接受的技术, 实用性强,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但是该模式存在培训只针对本组织实际、培训范围较窄的缺点。

1.3 企业参与型培训模式

该模式的培训主体是当地的一些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或农业协会。这些组织业务面广, 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 围绕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需求开展培训项目, 有极强针对性;加上一些农民可能也是这些组织的参股者, 或者管理者, 因此这种培训与农民的收入相关性强, 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是目前国内模式中农民参与自愿性较强、优势明显、成效比较显著的模式。不过该模式也存在受当地产业影响较大, 适用范围较窄的缺点。

1.4 教育院校培养型

该模式的开展主体是一些国有的、集体的或者私有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高等职业学校。培训的主要形式有正规的学历教育或者一些研修、短期技能传授等非学历教育。参加培训的对象和广大普通农民有所不同, 主要是一些农业部门的研究者, 本身科技素质已经有良好基础;或者一些组织的管理人员, 如农村管理服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已经拥有较好的管理经验;或者一些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人员、农村技术骨干, 不仅已经掌握较好的农业技能, 还有将其传播给广大农民的实践能力;又或者是农村中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基层干部、核心农户。教育院校培养型模式参培对象人才密集, 整体科技水平较高;参培对象广泛, 因此辐射力强;另外, 培训对象基础良好, 在农民中的组织能力强, 为下一步的技术扩散提供了大量人才储备, 对农民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研究

我国农民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开展已久, 但由于体制、机制、教育水平和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农民参与培训意愿不强, 绩效低下, 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1 农村生活的安逸和单一性

很多农村务农的劳动力习惯了现有生活模式, 不愿意做出改变, 每天重复单调的生活模式。这种现象在河南省西南地区较为普遍,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差异, 导致多数农民只在农忙的季节进行农业生产, 大量的时间花费到单一的农村娱乐活动中, 缺少主体的学习氛围。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务农人员的眼界不够开阔, 看不到长远的发展, 这些务农者支持自己的子女前往大城市发展寻求机遇, 而其自身却守着宅基地不愿意改变, 对生活没有更高的追求, 不愿意接受新的文化教育。

2.2 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 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农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 受教育程度较少, 学历水平不高, 导致了农民自身缺乏学习兴趣,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了解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部分农民的文化基础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习惯滞后和农民年龄偏大等因素有关。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民受“小农”思想意识影响严重, 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 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不强, 参加培训的意识淡薄,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迅速, 对教育的投资也在稳步上升, 但总体来说城乡差异仍然较大, 大部分乡镇地区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 不识字和半文盲人数仍占较高比例。

2.3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对而言较为落后, 特别是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专业, 缺乏优秀的培训人才。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质量的高低, 有无实效, 从根本上讲, 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能力, 尤其是培训队伍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当前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农村地方环境限制影响, 部分地区的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匮乏, 没有专职教师, 固定的兼职教师数量也比较少, 难以保证正常培训的需要, 这种现象在河南南部地区尤为突出。

2.4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 随着我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高度重视, 河南省响应中央的号召, 省财政部每年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专项拨款资金, 以确保培训顺利开展。河南省有约1.1亿的人口, 其中农村人口占到将近七成, 需要进行培训的农民基数过于庞大, 导致政府拨款的培训资金人均较低, 很难保证培训的力度。在河南省局部贫困地区, 受到环境地理位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等客观因素影响;缺乏培训资金支持, 使农民培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社会上的一些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教材、教学设施和宣传手册;无法保证农民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那些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培训机构收费较高, 由于农民自身收入偏低, 很难会选择参与培训, 很大程度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开展。

2.5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正规化程度低;市场化运作薄弱;培训内容不实用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正式机构不多, 多数机构办学条件受到制约, 正规化程度低, 发展举步维艰。培训机构所面临的资质建设、人才培养、市场运作等一系列问题还不能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 而培训队伍的师资力量提升是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果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界限模糊, 缺乏集中统一管理, 影响各培训机构的办学效率, 所开展的培训专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 由于培训课程的局限性较高;课程缺乏实质内容;培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系统的学习资料。在客观条件影响下, 农民培训往往是填鸭式、快餐式的模式化学习, 很难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培训质量往往事倍功半。

3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策建议

3.1 改变传统观念, 提高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首先要改变农民的传统概念, 农民主要追求通过土地换取劳动成果用来维持生计, 其家庭收入的95%以上来源于农业生产, 有一定的束缚性和封闭性。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将农业作为产业,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的独立群体。在经营理念、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需具备良好的条件。从宏观定义上说,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概念, 是一种身份, 而不是一种职业, 有别于传统农民。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以获取利润。通过改变传统观念,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农民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发展的行业, 可以让农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利润空间和自身价值。

3.2 加大新型职业农业培训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对农业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 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是第一位。从宏观方面来说, 政府努力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 受客观条件影响, 很多农民对培训信息的获得途径单一、方式落后。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投入, 落实到具体的乡镇村, 通过政府实施工程项目或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 让更多的农民知道政府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缩小区域农业技术差距;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模;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此外还应该加大整合涉农力量的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承办新型的农业产业创新项目使培训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其中, 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发挥自身价值的“舞台”让农民真真切切的看到收益, 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3.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培训力量的建设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员自身的能力会直接影响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 提高培训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成为培训机构的头等大事。通过开展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 让培训人员了解这几年所授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包括一些国外当下流行的农业新技术、新观点, 对培训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同时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创新, 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多媒体和网络媒体应用能力培训, 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制定长期规划。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训活动, 提高机构培训人员的培训效率, 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3.4 加大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 调拨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

目前, 职业农民培训分国家、地方多个层次开展。河南省主要是贯彻落实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 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员主要来自省内涉农高等研究院校。除此之外, 地方政府应该调拨专项资金组织培训人员定期到附近的农村进行定点培训教育。还需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管理, 确保投入的培训资金被有效应用, 设置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必要时可以在各个县区设立专门的农民培训基金会, 委派专人管理, 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 合理投入。

3.5 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招标体制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面向社会上有资质能力的机构进行招标, 保证整个招标过程公开、公正、公平, 从而确定最终的培训机构, 确保承担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项目的单位具有办学的师资条件和良好的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监督评价和检查验收制度, 可以采取深入农户的方法, 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核实, 及时了解培训情况, 保证培训质量。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实际需求, 在资金来源、机构的管理和运行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率方面严格把关, 创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培训机构应深入地方乡镇进行调查取样, 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民对培训的期望, 针对农民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培训计划, 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技能要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农民进行专项培训, 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确保培训机构发挥出自身最大作用。

3.6 因地制宜的开展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河南中部地区发展较快, 由于交通较便捷, 政府可以结合培训机构定时定点的举办职业农民的培训讲座, 采取现场实习和面对面授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因为现场培训针对性较强, 授课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同时面对面授课也可以当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易于被广大农民群众所认可。对于那些目前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经济发展落后, 但有较强的资源优势的城镇, 例如河南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区, 要派专人长期驻扎, 根据当地情况培训最熟悉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除此之外, 各城镇地区还要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做到区域共享, 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亮, 张媛.河北省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保定学院学报, 2013 (3) .

[2]赵帮宏, 张亮, 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 2013 (4) .

[3]吴易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 2016 (1) .

上一篇:上海市重点高中学校排名榜下一篇:组织生活会1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