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2024-07-27

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共8篇)

1.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篇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巧激趣,教学提质量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文/金丽珠

摘 要: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通过教师有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体提高英语教学效益,努力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学习;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案例片段】

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笔者整理了日常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案例片段并加以分析和思考,旨在寻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片段一: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听一首英文歌曲: Happy birthday!然后我就问:What’s the best gift you have ever received?When did you get it?Who gave it to you?

片段二: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大家谈谈应该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庆祝生日,并相互评价,是否合理。

片段三: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What should I get my father/mother?What about…Why don’t you…

【教学反思】

关于生日礼物,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但是应该送什么礼物,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教师有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对什么人该送什么礼物。

同时,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都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教育,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渗透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赵荷芳。英语兴趣教学效果好。教育科研论坛,.

(作者单位 青田县铁资中学教育集团石帆校区)

2.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篇二

教师话语 (teacher talk) 即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近年来,西方语言学界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表明,不同的教师话语可以产生不同的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认知行为,因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教师话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外语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语,也是教学的媒介” (Steve Walsh, 1999) 。

为了探究我国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作者在宁夏一所中学随意听取了四位英语教师的课,同时对课堂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并转写成文字的形式,通过比较,归纳和分析,作者有以下一些发现和看法。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 (Allwright, 1984:156) 。然而,我国很多英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师话语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话语占用课堂时间过多

Rod Ellis (1999)指出,教师话语量一般应占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在我所观察的四个课堂中,教师话语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之中。赵晓红(1998)、王银泉(1999)在他们的研究中也发现我国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占70%甚至90%,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使得本应以双向交际为特色的外语教学变成了只有输入没有运用的单项交流。这种“满堂灌式”的英语教学促成了很多“哑巴英语”的出现,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语言能力无法协调发展。

2、教师话语质量有待提高

2.1、教师话语缺乏有效性

我们讨论了教师课堂话语量所占比重太大,而当我们一一探究这些话语时会发现,这其中许多课堂话语都是徒劳无用的,比如口头禅、接话茬、莫名其妙的重复、无价值的对目标语的翻译等。很多教师的话语构成相对简单刻板,语调平缓无起伏,一切按部就班,时间一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还有的教师为了图方便省时间,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汉语。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对目标语的语言输入,无法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2.2、教师提问不合理

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两大类:展示型问题 (display questions) 和参考型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s) 。展示型问题指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型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采用展示型问题,使用学生只需要用“Yes”或“No”回答的一般疑问句进行提问,这使看似为数较多的交互活动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机会实际接近于零,在交互效果上处于“假交互”层次。而参考型问题刻意给答者留出一定的推理和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具有创见性的自我表达,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可以起到真正的语言输出的作用。另外,有的教师在提问后过早地将答案告诉学生,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wait-time) 不够,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组织语言的实践机会。

2.3、教师的反馈不当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所做出的反馈包括积极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和消极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从课堂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过多的或公开的给予消极反馈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处于被动而不敢回答问题。但是如果教师的积极反馈过多,太笼统和机械,如:“Good”, “Very Good”等的频繁使用,学生会认为教师只是应付性的对回答做出反馈,这样的反馈对学生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三、提高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策略

1、缩短教师话语时间,转变教学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缩短话语时间并不意味着说教师话语量越少越好。在外语课堂里,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学媒介,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源泉(Nunan, 1991)。教师话语的数量太少,会减少学生语言输入量,也不利于语言习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提高自身语言功底,提高口语水平,不求语速多快,多流利,但求表达清楚,时间一长,自然会游刃有余。另外,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向交际形式为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双向,甚至多向交流形式,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使用目的语的机会,这在无形中也缩短了教师的课堂话语,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

2、提高教师课堂话语质量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Hakansson 1986) ,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话语质量。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准备课堂话语,使每一句话语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价值,要做到“精”。

2.1、教师的提问要灵活

教师是问题设计者。好的提问会促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为了使课堂上更贴近真实的交流,我们倡导教师多采用参考型问题,即多问开发式和领悟式问题,使学生所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话语。另外,教师要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多问参考型问题,而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多一些展示型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有被认可,被关注的机会。

2.2、教师的反馈要合理

恰当的反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做出积极的反馈,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但要注意表扬用语,避免千篇一律的方式。同时,纠错的方式也值得教师注意。一般说来,教师不应该直接打断学生的表达而纠正其语言错误。教师可以运用重复,转述释义(reformulation),评论 (comment) 等策略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师生的交流上来,之后把学生不够成熟的表达转换成全班同学可理解的更加丰富的语言输入,也就是用婉转的方法来纠错。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教师话语的类型及特征有较全面的理解,尽量完善自己的话语,既要重视语言的量,又要重视语言的质,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课堂话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推动和促进外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D.&Bailey, K.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4]、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 Cliffs, NJ:Prentice Hall Inc.1991.

[5]、Pica, T.&M.Long.The Linguistic and Conversational Performance of Experienced and Inexperienced Teachers[A].R.Day.1986.

[6]、李瑛.外语课堂中的教师话语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 (2) .

[7]、王银泉.第33届国际英语教师协会 (IATEFL) 年会侧记[J].外语界.1999, (2) .

[8]、喻红.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策略调查与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 (5)

[9]、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 (2) .

3.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氛围分析 篇三

一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本质的分析

互动 的词义为:互”是相互、交替的意思,“动”是活动、运动、动作,有了“动”就会引起事物的变化。将“互”和“动”以联合词组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互动”,即指一种相互间让彼此同时发生作用或发生变化的过程。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也不例外,既有着积极的互动过程和结果,也有着消极的互动过程和结果。

我们将积极的互动过程和结果作为探讨对象,相互间协同动作的客体视为教师和学生,特定环境是课堂教学,来分析和认识互动式学习。从互动的词义来理解互动式学习则可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向交流的,不以一方的意志为转移。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二者共同动作的基础上。实际上,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同时动作起来,教师往往把教材中要求讲授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教案中,再通过自己的讲授平移给学生,学生需要付出的主要是“听”和“想”的功能,听得清楚,想到记忆中,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所以,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方式和内容向教师思维方式和内容的迁移过程。而且课程紧、内容多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实践内,必须集中精力,思维按图索骥地跟着教师运动,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课堂学习气氛不是互动的,而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志一边倒的。

二 从问题角度分析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从问题角度看,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从两个方面表露出不足。一是母语化的英语学习。母语化,即学生学习英语因缺乏习得语的语言环境,特别是缺乏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在英语交际上的互动做法,与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一般是在套用已有的汉语知识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如用汉字的读音做英语音标,读出来的英语口语很不地道;二是不习惯启齿读英语,学的和掌握的是“哑巴英语”,能够看懂英语,不会口语表达。

古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仿佛道出了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和关系,教师的传授是一边倒的,学生的学习需要靠自己的悟性,自己悟到了,就算是掌握知识了,自己悟的不好,知识当然也就没有掌握好。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强调“突出语言运用、全面发展个性能力”,这里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英语运用能力,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即教师交给学生的英语学生在死记硬背,作为书本知识已经能够在记忆中背下了,但是只不过是记住了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词汇和语法掌握得不扎实,缺乏实践意义上的人际交流能力。

应该说,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的是教师讲得好,学生听得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从属教师的地位,不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只能是在教师的规定下来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抑,以至于不能够和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很多教师在上英语课时,不仅要讲授知识,还会把审题分析与语法分析等所有的知识点都一一的自行“包办”,学生不用自己来分析问题,只要是把教师讲到的记住就好。这样的教师全部一包到底的做法让学生习惯了在学习中的被指挥地位。思维是被动的,不是自主的;思维是受教师限制的,不是受自身主观意志驱使的;思维是机械式的,不是灵活式的。

三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氛围的展现

学生习得英语知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密切相连。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曾有着这样的论断:“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体现于学习过程中两者间的互相促动、互相帮助。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基石。学生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可产生被尊重感,在能够被尊重、被信赖的情况下,放松心态地投入学习,不怕自己笨拙,不怕在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犯思维不准确的错误,不再担心会被老师挑剔或责备、惩罚或歧视,敢于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掌握学习规律,能够使得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些的学生平等地交流、辩论。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会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因为教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和谐的沟通、热情的鼓励,给予了学生“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紧张的学习气氛的影响,放开的自主思维、自我想象、自我分析、自我理解,将教师“灌输”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能够习得的知识。进一步说,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英语基础,耐心地引导学生、开导学生,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权、思考权、表现权。因为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只有老师的热心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和“学”就是被割裂的、不健全的过程,“教”就不会达到“学”的目的,只能是“教”的付出,得不到预期的“学”的回报。

4.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案例 篇四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所以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以下根据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Presentation(导入)——skimming(粗读)——listening and reading(听读)——scanning(跳读)——intensive reading(细读)——retelling(复述)——discussing(讨论)——writing(写作)——summary(小结)。

现以初中英语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Section B 3a中的一篇短文为例,进行说明。

Step 1:Presentation(导入)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法国的风俗,所以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语言差异所产生的误解的笑话导入,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Step 2:Skimming 这一步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后概括文章的大意,并且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句让学生进行回答。What does Wang Kun do? Where is she now? 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Step 3:Listening and reading 让学生边听边读,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并且进行解决,扫除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部分障碍,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并且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Step 4:Scanning 这是一种为寻求特点细节放弃大部分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跳跃式的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在此环节中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期间老师要出示以下问题:

How many table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What are they ? be supposed to do be not supposed to do Step 5:Intensive reading 仔细阅读文章,要求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文章,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Why was Wang Kun nervous before she arrived in France?

2、Why did she have no reason to be nervous?

3、How has her French improved?

4、What is one particular challenge she is facing?

5、What does she find surprising? Step 6:Retell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第二步,第四步和第五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之后,调整顺序。根据教师提示的关键词,对文章进行复述,加深印象。

„exchange student„France„At first„nervous„Because„But now„nervous„Because„and her French„Her biggest challenge„For example„Now„gets used to„

Step 7:Discussion 此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来完成。解决文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深化对课文的理解。Step 8:Writ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提示内容,自己写一篇关于风俗礼仪的文章。

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大有不同,请写一篇80词左右的文章,介绍一些有关的差异。

要点提示:

1、food

2、things used for eating with 词语提示:

Differences,prefer,steak(肉排),make aloud noise,rude Step 9:Summary 教师对本节英语阅读课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读”这一实践活动,以“练”这条主线贯穿于课文阅读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自始自终,有输入,有反馈。由浅入深,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教无定法,阅读理解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

总之,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

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阅读形式比较的多,有划圈、划线、连线、填词、填空、填表、列表及回答问题等。但是七年级的阅读教学却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来自农村小学的学生比较的多,对于小学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单词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更何况是英语文章。这种情况在我的班上非常的严重。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难题,那在英语的教学上将会非常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向许多的教师请教,他们都给我了许多的建议。我也在网上查询了许多的资料。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去解决这一难题,各位老师和网上的专家都有许多很好的办法,大致如下:

第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同语法教学一样,我们英语老师首先对阅读教学目标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目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理解文意、培养阅读技巧,养成学习策略、树立文化意识。具体的描述是: 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转变阅读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全面提高其阅读能力。第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要帮助学生学会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在句中出现的用法与意义完全不同于自己所学过的用法与意义时,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和猜测。同时要求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

第四,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全面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量和词汇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学习了老师和专家的意见,我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以上的一些方法,相比之下要比以前的效果好的多。当然问题还是存在,急需进一步去寻找方法解决。

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反思

听完阅读课案例分析与设计,我对自己过去几年阅读课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想法甚多。甚至对自己过去几年的课堂阅读课教学持怀疑态度。我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吗? 首先,把阅读课教学变成完全的阅读课。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最主要重地,缺乏这四种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就不是成功的课堂。“阅读最终是为写作服务的”(Reading is for writing),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我的阅读课多数时候只有学生阅读,没有学生写的训练,有时甚至没有说的训练。今后在设计阅读课时,必须从greeting, lead-in, new words introduction,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到post-reading的各个环节中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课堂导入为词汇教学做准备,词汇教学为阅读做准备,阅读教学为写作做准备。环环相扣才能让阅读课达到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阅读课中词汇教学形式单一。词汇教学通常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和做笔记的模式。结果就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抄得辛苦,课后花很多时间去记忆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词汇学习延伸太多,给学生带来巨大灾难。特别是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的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也是付出惨痛代价的,因为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第三,阅读课教学往往更注重学生对课文structure的理解和构建。这种教学设计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快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上有相对优势,却在细节理解和判断推理上常犯错误。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应增加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和训练。力求让学生既能完整地理解课文,也能就细节知识进行挖掘和推理。只有达到总体和细节的完全统一,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

最后,把阅读课教学跟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最有用最实效的模式,离开了学生实际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践行都是徒劳的。

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曾一再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

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而形成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引导学生,激发英语阅读乐趣

1.从课本入手,开展整体教学。阅读能力依赖于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扎实,学生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汇掌握牢固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为此有效地提高课本材料的阅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 的对课文逐句翻译——深入讲解——全面练习语言点的做法,把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让学生感知,要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作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语法、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下面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

(1)阅读前,教师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词组(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大意及词组的运用就有了初步的印象。(2)阅读时,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先提出几个指导性问题,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听读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差生和优生的原则。通过听读而后默读,解决问题,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整体结构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经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3)阅读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应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精练。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读,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预习时或阅读后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精讲精练,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做一些语言知识点练习,或围绕课文

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笔头练习,进而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法知识的理解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几年的初中毕业英语试题中,阅读题占总分的55℅,阅读亦为英语学习输入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总结的上好阅读课的几点建议。

一﹑ 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

1﹑长短适中。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时间。文章太长,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学生容易倦怠。2﹑难易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

3﹑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疑启智、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应设置合理的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象、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接入因特网后,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

四﹑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同时,阅读理解,对于中考可是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语的好成绩,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训练。通过反思和总结,现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阅读材料的选取

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找一些与每单元主题相关的小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解基本的语法、句法知识。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外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所练阅读技巧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有效的阅读提问

在阅读课上,我们要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本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同时,阅读理解,对于中考可是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语的好成绩,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训练。通过反思和总结,现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阅读材料的选取

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找一些与每单元主题相关的小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解基本的语法、句法知识。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外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所练阅读技巧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有效的阅读提问

在阅读课上,我们要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本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内容提要]本文以一节英语阅读课为例,从学习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实践进行了反思,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反思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指出:“教学设计”是用于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目前我们所探讨的英语教学设计一般是指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并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教学设计能使教师能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语言交流的重要环节。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中,阅读起着支撑性的作用。(陈梅,2008)因此阅读课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了最重要的比重。阅读课程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对阅读教学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 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就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实践和反思。笔者研究的这节阅读课是笔者本人进行的一次阅读课教学实践,课文选自江苏省中职英语第一册的16单元“Tips on how to be successful kids”。这是一篇介绍一本如何帮助青少年获得成功的书籍的课文。下面就从学习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节阅读课教学的设计与反思。

一、学习需求分析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结果,就必须首先进行学习需求分析,这能使我们的教学目的更具有针对性。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学习者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资源分析。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一般要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多元智能、学习风格、语言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笔者任教的这个班级是三年制的对口单招班。因为三年后要参加全省的对口升学入学考试,因此学生的外部动机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作为中职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很少,缺乏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根据图式理论,阅读实质上是读者及其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对这种交互作用的两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闫朝霞,胡小力 2005)。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我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本单元的听力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段谈论中国乒乓球男队获得世锦赛冠军的对话,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比赛的表达方式。因此导入部分选用了一段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获得奥运会冠军时颁奖的一段视频。设计的对话式问题是:What has she won at the Olympic Games? Do you think she is successful? Can you guess how can she achieve success? 通过视频和问题创设的情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又将他们的思维引向阅读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目标通常用观察得到的学生行为变化的语言来表述。正如加涅(Gagne,R.M.)所著《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陈泽诞,2006))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完整的目标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1.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some tips on how to be successful.2.To practice and develop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3.Try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ry their best to achieve success in their life.经过学习和反思,这样的教学目标存在着笼统,空洞的问题。修改过的教学目标是:1.Students can say at least three tips on how to be successful in their own words.2.Students can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of seven tips on how to be successful kid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3.Students can tell out the eight words about eight secrets of success according to the video they watch.And they can also match with their Chinese meaning.4.50%Students can make an English speech on Success.5.Students can be activated their awareness of achieving their success in their own efforts.经过修改的教学目标主要关注了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具体能做些什么。对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要求也更实在。

(三)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资源不仅指教材上的文本,而且还包括与教材内容匹配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教学资源的合适与否取决于是否同时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否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为了配合本节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对教材上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二次处理。例如在略读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What is “seven secrets of highly successful kids”? 2.What does this passage intend to do? 3.How many tips are given in the book? What are they? 这三个问题集中地体现了课文和段落主要大意。能够帮助学生在第一遍快速阅读时从整体上了解语篇的主要大意和篇章结构。同时为了充实教学内容,我还下载了两个与成功有关的视频用在导入和拓展部分。这些教学资源的补充使得文本的阅读得到了延伸和深入,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导入、读前活动,读时活动、读后活动,应用和评价六个阶段。本节课也采用了这样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是否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目的?

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让他们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略读、跳读这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技能。略读也就是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抓住文章脉络和篇章结构。跳读是通过阅读寻找所需的特定信息。

在略读部分,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at does this passage intend to do? 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来了解主要的内容大意是什么?

在跳读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填表的活动,请学生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词组,从而对七条建议的做法给出具体的建议。这个活动学生把握并不出色,尤其是________ what you are good at.和Never ____ and always ______ ____ yourself.这两句。由于学生对课文中make the most of 和stick with 这两个词组没有充分理解,所以不能很快想到用make good use of和never give up 来替换。错误率较高。可见训练阅读能力,光采用从上到下,只把握文章大意是远远不够的,正如阅读心理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图式理论所提出的两种信息处理模式:概念驱动式和材料驱动式。前者从上而下,用图式系统指导读者作出笼统的预测,然后从语篇中寻求信息输入来满足这些预测。后者从下而上,根据文章本身的信息来理解文章,理解过程是从字、词、句再到整个语篇。两个模式同时进行,只有运用从下而上模式所处理的信息与运用从上而下模式所做出的预测相吻合,读者才能对语篇做出正确的理解。(陈梅,2008)为了促进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阅读后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

阅读活动结束后,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所掌握的知识,教师还设计了一个运用环节,请学生在观看一段名为“ Eight secrets of success” 的英语演讲视频后,说出八个成功秘诀单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应的中文匹配。最后请学生根据今天阅读的内容即兴做一分钟的演讲,题目为“How to be a successful person?”

以上教学活动层层推进,培养了学生对语篇的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的完成。

2.教学活动是否是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是否设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活动应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以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优发展。(闫朝霞,胡小力 2005)。本课从整体角度来看,学生参与的活动有导入部分和教师的对话问答。阅读部分的默读,听读,抢答,填表,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即兴演讲等活动。从课代表课后反馈的发言人数看,个人发言的学生占到一半。加上小组参与的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二。由于问题深度不一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发展程序尚未成熟,正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一定的靠智力解决的任务,但只要有一定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完成任务。阅读课也在于激发、诱导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发展,不断地使“最近发展区”的矛盾得到转化,顺理成章地进入更高一级的认知水平。

这节课在阅读时的抢答问题,填表练习因为基于课文是较容易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但活动的设计不仅要有梯度和层次,还要有设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思维活动。阅读后观看视频后的词义匹配就要兼顾听力和中英文的转换能力,最后的英语演讲要求学生具备概括,分析总结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这个活动主要鼓励学生培养综合运用语言和深度思维的能力,进入高一级的水平。

三、教学评价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通过实践结果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肯定成功,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在及未来的教学活动。这种反思是教师上完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回顾与审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闫朝霞,胡小力 2005)。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本节课采用了图式理论的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交互式阅读模式。围绕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展了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的教学活动。首先是视频的导入,引出主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是快速的略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结构。然后是查找具体信息的跳读,学生对所读的语篇重新处理,利用上下文了解七条获取成功的建议,通过字、词、句的分析,进一步思考并解释如何按照这七条建议采取行动。促进了学生对语篇字里行间的深度加工。阅读后的听说活动是将阅读活动进一步深入下去,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内容和语言知识的能力。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的。学生的语言输出也是建立在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同时,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成功意识得到了激发。培养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疏漏点 1.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略读活动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在呈现上并没有依次出现,而是只出现序号,由学生随意选择有把握的题号回答,这种方法由于不直接出现问题,设置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这种形式的活动很适合青少年学生性格特点。

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观看视频后只要求学生能将八个成功秘诀的英文单词与相应的中文意义匹配。但在实际上课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呈现英语单词,而是请学生捕捉在视频中出现的八个单词,实践证明:这样学习目的明确的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互相补充,互相更正,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获得了准确的八个单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是整节课的一个高潮。之后再请学生完成与中文的匹配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2.教学过程中的疏漏点

在略读部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How many tips are given in the book? What are they? 当时的意图是希望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经过反思,我觉得这问题更适合放在跳读部分。因为这七条建议的具体内容属于特定的信息,更适合学生运用跳读的方式来获取。

在跳读部分教师设计了完成表格的活动,这个练习原来考虑是学生用来寻找具体的信息的,但实际上设计的活动是让学生用不同的词组或单词来解释七条建议,这样的练习更多的是从字、词的层面来进一步理解语篇,因此我觉得这个活动应该放在阅读后进行。通过这个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篇章理解。通过对阅读教学设计的实践我们能够思考我们一度熟视无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现象。通过反思,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促进我们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发生质的的飞跃!

随着中考英语的改革,阅读在中考中的分值增大,阅读理解的选材越来越广泛,包括天文、科技、地理、历史、任务传记、英美风俗人情等,并且加大了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能力的考查。

学生在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使用词典、语法等工具书及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能掌握全文大意并能根据中文信息找出问题相关答案,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现行初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途径来解决。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阅读,理清文路,最终完成阅读题。

一、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分析2010年中考题型,整套题加大了阅读量:一篇完形填空(15分),四篇阅读文章(30分),一篇任务型阅读(10分)。六篇文章55分,两个小时内完成这么多文章,还有20分的听力,5分补全对话,15分作文,15分单项选择。显而易见,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对阅读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

二、操作措施

以下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 为例,对阅读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说明,这篇文章内容含量大,设计到热门话题,人口与环境,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中英语后讲,在此之前学生在学习中已谈论到了环保的话题。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主要有以下几步:

(一)阅读前任务设计

1、用多媒体播放,人多车多造成的交通道路拥挤,城市的大面积扩张造成了大面积耕地被占用,森林面积减少,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Who causes such changes? What should we do?

学生马上热烈的讨论起来,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

1、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

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的中心句。当然,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概括每段的中心。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2、精读,获取更多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问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小组讨论

1)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our earth has changed much because of---------A. its old age B.man’s activities C.the changes of weather D.the natural development 2)Water pollution will become even worse if---------.A.birds and fish continue to die B.people continue to built factories C.people can’t stop factories from sending waste things into water D.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till dead 3.研读,从中受到启发

(三)阅读后任务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让他们成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形式,阅读后再找出几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做快速阅读训练,让学生先看题再看文章,将文中的答案找出。

1)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让学生能习惯于先审题,掌握题意,带着任务去读文章的方法,一般的阅读问题都可以通过全文找出相关答案或信息,不能让学生单独脱离文章靠印象做题。

2)有的学生表现出不愿合作或不主动,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任务不理解;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过多使用母语等。3)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以前的讲授教学方式,认为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就能学好英语。开始他们对语言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有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创新精神。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本学期外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优势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每周二第八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抓好教研组活动这个主阵地,确立“英语阅读策略在初中课堂中的应用”为校级小课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每周四下午第七、八节课定为组教研活动。每周都有详细的活动安排,本学期共按排了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和两位教师的师范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对策建议,使广大英语教师对一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3.认真落实“结对子”活动

针对英语教研组目前的现状,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内部广泛开展了“结对助教”活动,由优秀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互相听课、评课,分阶段总结,开展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青年教师陈敏芳,叶荣钦在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所上的汇报课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新老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努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 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本学期根据教研组的活动安排,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初一年级的手抄报,初二的综合知识比赛,初三的阅读竞赛都圆满的结束了,各个年级在老师的认真辅导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大力提倡搞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的特点,多数教师都能积极地进行大胆英语教学研究,主动地申报研究课题,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能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其它问题总结归纳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

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我组所做的核心工作之一。我校英语组力求在教学研讨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我们英语组努力倡导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5.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篇五

【摘要】文章阐述了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推广小组合作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意义,从学习单词语法、讨论交流辨析、组织课外活动、改正学习缺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如何推广小组合作教学设计,对提升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必要性;意义;策略

一、引言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新课改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日益重视在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这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不断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二、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推广小组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教师多依靠非直观手段对教材内容予以阐述,学生处在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对英语知识深层次的思考,缺少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存在实践创新少、主体参与差、自主学习弱等问题。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些问题,部分初中在英语合作教学上已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构建了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使英语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趣。但由于这些行为很多还是随机性的,在更高层面的教学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农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推广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

(一)适应课程改革需求

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强意识和自信心,营造平等互助和谐的课堂氛围。小组合作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表达个人意见,拥有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特别是对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同学,作用更为重要;同时,密切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初中生学会如何正确同人交往,如何同别人进行配合。这种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教育很重要的内容。

(二)帮助教师成长进步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教”逐步转变为“导”。教师在分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只需要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解惑即可。而这都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能力和教学能力方能实现。此外,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设计。这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

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基础一般比较差,学习习惯也较为呆板,并且缺乏地道的英语交流环境。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失去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本来面貌。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发言交流表达的机会也变多了,真正实现了我想学、我要学,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获得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得到了整体提升。

四、?r村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推广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一)学习单词语法

对初中生来说,课文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单词比较多,语法也比较复杂,学生掌握理解起来困难度比较大,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效果不会很好。为此,学生在进行单词语法学习时,应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在小组内进行比赛,比比谁背得多,应用得好。

例如,在“This is my sister”一章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不同说法,并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但有的单词比较复杂,学生常常觉得枯燥单调。为此,教师可先让学生将自己的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等家庭成员的名字写出来,再一一同英语单词相对应,划出彼此间的关系。之后,在小组内进行相互提问,看谁能在第一时间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看看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英文单词究竟存在什么异同点。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单词的背记情况会更好。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言,再将家庭成员的情况tell your partner。最后,以结对方式相互提问,一个学生cover the names of the photo and then ask the partner the questions:“Is this Tom? No,It isn’t./Yes,It is.”“Is this your brother? Yes,it is.”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明白了相应的语法应用规则。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锻炼,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练习机会。

(二)讨论交流辨析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Pair work”方式,小组成员中的每个学生都可利用当堂所学的句型,针对某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在每个小组都可安排1-2名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对话题进行引导,这样讨论效果将会很好。

例如在“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一章教学时,小组长问partner:“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一个学生说:“I never get up so early.”另一个学生则说:“I always get up at six thirty and then eat breakfast at eight.”这样,每名学生都学会了怎样从不同的两面回答别人的问题。话题展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类似的讨论,重点是用所学到的句型。像“What time do they get dressed/ When do your friends exercise/ he always goes to.../He eat breakfast at.../They usually exercise...”等句型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学习,且涉及了很多新的情景,学生学会了在不同场景下该怎样进行提问或怎样进行回答。有的小组还设计了一张表格,将每天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列在表格中,成为学生们的作息制度表,如每天的wash、study、sport、read books等活动的时间安排是什么,breakfast、lunch、dinner一日三餐的时间是什么等,既使学生熟悉了相关单词,也使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种学习指导生活的实践,正是良好学习效果的体现。另外,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我的作息时间表”为主题,组织学生用英文开展演讲比赛。这样会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组织课外活动

农村初中生缺乏地道的英语学习氛围,不像城市学生那样视野宽广,对于教材中有的内容理解起来可能很有难度。因此,教师适时组织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热爱英语学习。

例如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章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组织party,邀请其他同学参与,如问:“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tomorrow?”如果愿意,可以回答:“Sure,I’d love to.”如果不愿意就可以答:“Sorry,I can’t,I have to...”接着,让组织Party的学生想想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如food、drink等。很多学生之前从没有组织过party,也没邀请过同学到家里做客,在组织活动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对如何“accept an invitation/ make an invitation/ turn down an invitation”熟悉了解;参加课外活动也增进了同学们的友谊,特别是能够有效纠正部分农村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合群、性格孤僻等问题。

再如在进行“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一章教学时,教师可充分运用当地风景名胜,如古龙山大峡谷、鹅泉风景区等,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去郊游。活动前,先让学生做出自己的vacation plan,规划好如何走,如何吃,看哪些风景等。集体郊游后,教师再组织学生针对活动中参观的风景名胜用英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活动体验写下来。

(四)改正学习缺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大优势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小组内的同学可以发现彼此的缺点,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过去采用的多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精力有限,很难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准确掌握,且纠正问题时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讲解。另外,不少学生由于害羞等原因,即使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应将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配置,由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担任组员。这样,整个小组就能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例如,很多学生对“may”和“might”的用法经常会混淆,有的小组长就给举如下例子:“I might take a trip to India next year”表明明年可能会去印度,也可能不会去;“I may have a slice of cake after dinner”?t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饭后吃蛋糕。这样,同学们都明白了“may”和“might”在表示可能性上是不同的。另外,有的小组长还说道:“might是may的过去式,如果要表示现在时态,可说‘He may eat the last piece of cake’,但如果是表达过去时态,则要说‘he might have eaten the last piece of cake’。”这样,同学们就明白了同一件事如果表达时态不同,则应用“may”和“might”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以及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交流互动的有效手段,势必会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对其引起高度关注,不断创新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手段,以持续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效果迈上崭新台阶。

【参考文献】

6.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篇六

陈姗姗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效果低、学生掌握新学单词难、课堂任务与应试难以兼顾等问题,英语教学要多渠道获取资源,组成适合施教的教材,教师要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班额过大,效率低。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一般都设计了多种课堂活动,可是对于一个有60个学生课堂而言,每位学生能有多少机会参与活动?教师是否有能力实时监控学生的活动,并关注个体差异?一旦教师的关注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取不到预期的效果。

2、单词过多,难掌握。以Go for It!教材为例,教材共分5册,词汇表中有2285个单词,389个固定搭配,其中标注为黑体的重点单词和短语1393个。而考试经常涉及到非黑体词汇,所以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所有词汇,其中不少拼写复杂的单词给学生的记忆和运用造成了很大障碍,导致学生的学习困难,至使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3、任务与应试不可兼顾。目前不少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在中考的内容与形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补充语法知识。教师在“任务”与“应试”之间挣扎,既要安排课堂活动,又要讲解语法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材处理、了解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和创设情境教学四个方面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多渠道获取资源,组成适合施教的教材。

在上课之前,根据所教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从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图片资料以及图书馆的藏书中搜集并组织教学内容。时常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授课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教师也有更多创造与发挥的空间。

不少的教师抱怨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复杂、词汇量过大、对学生的起点设计过高时,我们是否想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它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呢?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教材的灵活处理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拥有良好的教材分析能力和使用能力。如果教师能够自如地使用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材,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自编教材,那么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必将得到提高,学生也必将学得轻松。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些教师与学生接触时往往比较在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但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对学习的偏好,所以大部分教师总是给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让所有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并满足于得到相同的答案。

一些教师往往欣赏循规蹈矩的学生而排斥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担心学生奇怪的思维会破坏秩序井然的课堂。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善于言辞的学生作朗读的表率,让文笔出众的学生当写作的标兵,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担任演出的主角„„这样学生就能因为自己的优点得到老师的赏识而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是在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之前,也不妨观察一下学生的面部表情,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避免出现让学生尴尬的场面。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以严肃和端庄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为的是更好地控制课堂。一些教师希望学生对自己敬畏有加,这样才不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可是很多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充满善意的小动作往往要比大嗓门的训斥更有效。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的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这种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种潜力才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现,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双方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愉悦并产生成就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四、创设情境教学,让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可是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始终走不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误区,究其根源,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情境创设和活动实践。

当教师在课堂中仔细分析各类知识点并要求学生掌握时,更应为学生创造能够在课堂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条件,把课堂内的学习转换成课堂外生活的一种演练,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7.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篇七

1. 教材难度和初中生接受能力的反差现行苏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 都是丰富多样的, 可以说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外语教材。

它不仅题材紧贴生活, 兼顾听说读写练五大环节的安排, 而且着力于课文色彩, 图片, 录音等感性配置。但这些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 毫无吸引力, 我想一方面是这些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环境, 再就是英语基础又较为薄弱, 这就使得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英语单词、交际主题、语法知识让他们在英语课上根本不能进入角色, 所以外语课堂中, 一些学生不是不想配合, 而是配合不了, 时间久了, 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没了。我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 很多学生其实从初一, 有些甚至是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这些学生都存在着以下的困惑:要么认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 或是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 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 甚至有的时候听不懂, 往往也就只好以沉默对之, 久而久之, 导致自己的英语基础越来越不扎实,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愈来愈差, 不得已也就“破罐子破摔”。

2.教学手段和最终效果的矛盾性多媒体的问世, 使得英语教学课堂的变革不断加深。现代化教学手段革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音乐、图片、电影使得课堂信息丰富、直接、优美, 学生因此获得充分的美感。中学英语课的焦点在于利用视觉的美感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吸收, 掌握并利用。许多老师都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现象, 学生都喜欢多媒体上课, 但最终接受的效果却并不佳。原因在于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是沉默的欣赏或是思考, 也就是单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多媒体的迁移, 参与活动的时间寥寥无几, 也就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滞后现象严重。

对中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 我也提出了以下一些策略:

1.帮助学生成功。我们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 更要让他们时刻体会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 真正把学习英语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 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 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比如背诵单词, 班级可以进行分层单词背诵, A类学生背诵100%单词, 而C类只需要背诵60%就可以了。

2. 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课堂上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层次性, 因为它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问题太难, 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问题太过简单, 学生会毫无兴趣回答;或如果提问后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对学生的沉默容忍度不够, 都会使其面临压力, 这样会使他们更害怕回答问题, 他们甚至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选择沉默, 积极性也会逐渐没有。所以, 我觉得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 更要设计巧妙的问题,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发言参与的机会, 而不是为一部分学生设计问题。这样, 肯定会逐步改善或消除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失语现象。

3. 积极评价学生。

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学生可接受的纠错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眼神、手势语言和微笑等等都是进行教学过程即时评价的有效方式。当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是偏差时, 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应尽量避免用生硬的语气或不容置疑的口吻纠错, 将学生摆在同等的位置上与其交流, 用商量的口吻或委婉的口气提出改进建议。可有意重读或用升调进行提醒他们的错误之处, 或是重复正确的句式等方法进行纠错, 这样就会使得在纠错的同时, 也保护了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物质奖励远远比不上精神的鼓励。老师的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副真诚的笑脸都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鼓舞和振奋。老师应以微笑与学生去作心灵间的沟通, 因为真诚的微笑能融化坚冰。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用一些简笔画勾勒出一副副笑脸, 以此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对于初中学生, 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应当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应该更注重教学语言对他们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 课堂中的“不和谐”的音符会逐渐减少, 学生“不合作”的现象也会得到控制, 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逐渐提高了。

摘要: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英语教师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 但课堂中学生沉默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分析得出了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及解决的策略。

8.初中英语课堂案例分析 篇八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

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利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为根据,通过学习小组的构建,实施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小组构建过程、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制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由“听学”转变为“独学、群学”。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实质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精神相吻合,可以对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组建设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小组组建不当,会拉大学生间的差距,使基础差的学生游离在学习圈之外。一般来说,小组规模不宜太小也不宜过大,小组规模过小,信息来源不畅,会给学生互助和交流带来不便;小组规模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受到限制,会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减低,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年龄和能力将其进行合理分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建设,优化小组构成,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工合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师还要保证小组成员构成的合理性,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热情,为基础差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引导基础差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主张通过对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发展需求,强调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及问题的设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自然、亲切、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努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抓住教材知识衔接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思考,如在“In the park”的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在公园里能看到什么?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的常用手法。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利用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辅助工具,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演示教学、故事引导、课外实践等教学手法,巩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积极利用小对话、小故事、名人名言、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自主式学习

明确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任务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自主学习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在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任务有基本任务、提高性任务、开放性任务和教学难点之分。教师可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外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资源的整合、情境的设置和认知引导,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此外,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合理把握学习任务难易度的基础上,实时参与、适度引导,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另外,教师还必须改变课堂教学评价原则。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评价机制和评价原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的参与度纳入评价范畴,在师生交流互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状态和学习活跃度,将学生的板书、笔记、作业和考试成绩与评价接轨,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

上一篇:家具门店导购激励下一篇:讨厌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