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名句经典

2024-10-24

佛语名句经典(精选12篇)

1.佛语名句经典 篇一

佛语经典语录

1、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2、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盘。

3、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盘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4、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6、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7、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8、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1、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2、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3、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14、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5、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16、心不迷,不堕生死。业不繁,不忧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累。

17、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1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0、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21、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22、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3、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24、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25、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26、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7、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8、觅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9、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30、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31、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32、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33、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34、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35、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36、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37、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38、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39、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40、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41、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2、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43、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44、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45、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46、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47、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48、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49、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50、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51、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52、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53、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54、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5、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56、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57、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58、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59、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60、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61、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62、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63、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64、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65、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66、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67、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68、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69、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70、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71、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72、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73、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74、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7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76、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365.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78、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79、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8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81、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82、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83、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84、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85、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86、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惬意。

8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88、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89、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90、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9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92、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93、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94、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95、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96、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7、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98、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99、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00、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101、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102、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103、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104、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05、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06、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107、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108、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109、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110、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111、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112、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13、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114、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115、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116、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117、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18、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19、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120、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121、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122、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23、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124、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25、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126、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127、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128、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129、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沉沦。

130、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131、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132、众生界即诸佛界。

133、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134、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135、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136、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137、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138、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139、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140、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141、373.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14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43、397.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144、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145、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146、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147、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148、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49、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150、396.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151、374.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152、384.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153、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154、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155、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156、375.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

157、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158、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

15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160、371.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161、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62、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163、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164、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165、379.向外驰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166、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167、39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168、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169、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170、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171、372.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72、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173、377.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174、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175、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176、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177、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178、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179、385.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180、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181、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182、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183、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84、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185、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86、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187、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188、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189、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9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191、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192、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193、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194、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19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9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97、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98、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2.重温经典,让古文名句走进课堂 篇二

关键词:语文素养 经典美文 营造氛围 创设舞台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新课程标准对当前语文教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位,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重温经典,让古文经典名句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收效颇高的手段之一。

首先,经典美文对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读书特别是读经典的书能改变人的气质。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多读读经典美文。读这样的书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语)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其次,名学大家大多重视对经典美文的推崇。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美国文学大师培根也曾说:读优秀的文章“可怡心,可添彩”。我国这方面的例子就更多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就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看来,读经典美文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最后,读经典美文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从源头上解决作文时无话可写的尴尬。我国当代作家冰心老人就曾说:“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因此,加强经典美文的诵读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让经典名句走进中学课堂呢?

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经典、用经典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的心境处在适度的刺激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激情才会得以触发。因此,为让学生产生学习经典美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所在的学校对这一方面特别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在课间常常播放一些经典美文如《诗经》《论语》的范读录音,有时还配上一段优美的古典名曲。每节语文课前,老师还特地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经典美文片断,有时,教师还示范背诵,偶尔抽查背诵的情况。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对经典美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常常会发现同学间互提互答的情形,学生的作文中也常常会出现经典美文的句子,给语文老师不小的惊喜。

二、教给学生赏析评议的一些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美文、诵经典,不失为欣赏经典名句的常用方法。利用晨读、自习课时间,让学生反复熟读背诵,会使学生在无形中提升对经典美文的感悟。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品读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意蕴。

1.炼字法

古人写作特别讲究炼字。“推敲”的佳话人人皆知,反过来想,我们在学习时如果也能对一些字进行赏析,同样也能收到极好的效果。

2.再现意境法

运用再现想象,把一词一句的内容丰富形象起来,从而理解词句的内在意义。古诗词中的诗很讲究形象,一个词语往往就能表现一种丰富情景,一个词语往往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所以我们就要抓住这样的词语,进行再现式想象。例如,赵师秀的《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句中一个“敲”字,这是一个细节性的描写,想象一下那一个不停“敲”击棋子的动作细节,与前面的“闲”字联系品味,就能感受出主任因客人久久不至时焦躁不安的情绪。

3.情感共鸣法

中学生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丰富起来。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美文的时候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之中,会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同学们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表现出来的豁达有了很多的共鸣,让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挫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增添了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

对经典美文赏析应该是多元的,我们还可以从古诗语言文字的节奏美、意韵美等方面,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三、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为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学习经典美文提供广阔的舞台。

1.巧抓课前,让学生去演

课前的五分钟,是学生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刻。我在教学新课之前,就把这五分钟全部让给学生,让学生到台前去背诵、默写自己新学的经典名句,甚至让学生设置情境,合作表演情境剧,我只是在一旁和其他同学一起做观众,在敬佩或欢笑中,表演的同学得到了成就感,学习的热情自不必说,台下的同学也早就跃跃欲试了。即使表演的不怎么样,表演者也能在善意的笑声中自勉。

2.善抓课余,让学生去练

创办“手抄报”是学生培养动手动脑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项课外活动,我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去创办“我爱经典美文”手抄报,并每月评比一次。同学们为了能创作出优秀的手抄报作品,到图书室查找经典美文,上网去搜集资料,忙得不亦乐乎。不少同学的手抄报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让人惊喜。仅我班就有三位同学的“我爱经典美文”手抄报在县级学生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科学统筹,全面开花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如此评价,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我们把“学习经典美文,让古文名句走进中学课堂”作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题,不仅让语文教师拓展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我心中的经典美文”校园征文、“我国优秀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都在我校的综合性活动中出现,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只要我们教师及有关领导科学统筹,相信学生会在这些方面有更大的发展,毕竟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世人慨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唱千年,意韵丰厚,回味无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饱含着热情与豪放,让人油然而生暖意。可以这么说,“学习古文经典美文”是对优秀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对于“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这些优秀文化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郭焕芳.《古文经典99》选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

3.2017佛语经典语录 篇三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6、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8、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9、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10、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1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2、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13、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14、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5、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16、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7、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1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9、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20、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21、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22、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23、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2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5、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6、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7、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8、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0、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31、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32、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33、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34、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35、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3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7、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8、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39、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0、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41、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4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3、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4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5、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4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7、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8、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0、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51、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2、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53、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54、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55、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56、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57、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58、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5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经典佛语语录精选 篇四

2、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3、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9、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2、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3、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4、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6、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7、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8、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禅语》

19、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20、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1、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22、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23、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4、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25、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26、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27、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2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9、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30、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31、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3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4、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3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36、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7、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38、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9、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1、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4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44、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46、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47、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8、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佛语经典爱情语录 篇五

2.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

3. 佛说: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4.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佛说回头是岸,大家还是恋爱吧。

5.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 佛说 爱情是一种遇见…遇见是一种缘分…佛又说五百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7. 你来过。一下子,我却要想念一辈子。不要认为他爱你便不会离开你。在你的一再伤害下,他也是会离开,那因为你不懂得珍惜,不值得他去爱。你要懂得珍惜,才能够懂得爱情。

8.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9. 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10.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11.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12.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13.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14. 佛说 爱情和做事一样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6.佛语名句经典 篇六

——《老子》第五十六章

兑:孔洞,穴窍。

堵塞欲望之窍,关闭钻营之门;挫去锋芒,解脱纷扰;蕴藏光彩,混同尘俗。这就达到了与道合一的境界。

在老子看来,圣贤之人与世间寻常人在表现上没有差别,即使是圣贤,也不应该光彩四射、令人仰视。因此他提出上述观点,指出圣贤之人如果能放低自己,做到“挫锐”“解纷”“和光”“同尘”,那么人我之别、地位之别、知识之别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世界就会实现“玄同”。老子所追求的这种境界,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

每个人不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少、学问深浅、年龄大小,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那些自视甚高,自以为高人一等之人,首先在道德素质上就已经输人一等,何论其他。人与人之间应该收敛锋芒,以平和、平静、平等的心态交往、相处。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的处世之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不担心少,而担心分配得不均衡;不担心生活贫苦,而担心社会动荡不安。

总的来说,儒家强调等级、贵贱、长幼,其影响下的传统中国也被称为差序社会,但这并不代表儒家就不讨论、不重视平等问题。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儒家关于平等的基本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谈论平等时,立足点是以民本为基础的,即反对因贫富悬殊导致百姓不安、社会不宁。事实上,不论是讲等级还是谈平等,在儒家看来,这些都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为了使百姓安乐。因此,不能将这句话简单理解为平均主义。

今天,我们需要赋予这句话新的内涵。例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发展的成果不能全民共享,促进平等,反而造成贫富悬殊,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不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比“寡”还令人“不安”!这句话常用来强调平等的重要性。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

儒家对平等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德性上的平等,孟子最早阐述了这一问题。《孟子》一书中反复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与我同类”,“尧舜与人同耳”。就是说,即使是圣人如尧舜,他们与普通人在天性、本性上都没有不同;或者说,普通人也具有“仁义礼智”四端,经过砥砺磨练,都能够在德性上与圣人达于一致,具有像尧舜一样的道德高度。

孟子强调内修、“尽心”、“养性”、“养浩然之气”,通过“内圣”达致“外王”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积极意义。正是由于德性平等的存在,普通人经过坚持不懈的道德锤炼,也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对于在纷纷扰扰的万事万物中时常迷失心灵的现代人来说,不恰是一剂清醒药吗?这句话强调了人在道德上的平等性。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嗟来之食:嗟,文言叹词。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

廉明的人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庄稼颗粒无收,许多人外出逃荒乞讨。一位名叫黔敖的财主,舍粮熬粥,施舍给过路的饥民。饥民们一个个都饿得受不了,见黔敖施舍粥饭,都对他千恩万谢,黔敖也有些飘飘然起来。这时又走来一名饿汉,黔敖便得意地对那人叫道:“喂,过来吃吧!”不成想,那饿汉对锅里的粥饭看都不看一眼,扬起脸对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轻蔑的施舍,才饿到这般地步的!”说完坚决不吃黔敖的粥飯,最终饿死在街头。

人格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础,是社会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嗟来之食”的故事表明,施惠者与受惠者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为追求平等,有时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格平等的重要性。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

奖励时要平等对待,惩罚时也要一视同仁。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攻打北魏,任命爱将马谡镇守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叮嘱: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北魏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蜀军必败。并告诫马谡要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以免被敌军包围。但马谡擅作主张改变驻地,拒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谏,致使街亭失守,蜀军大败。诸葛亮虽与马谡私交深厚,且爱惜马谡的才能,但为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最终挥泪将马谡斩首,同时奖赏了劝谏有功的王平。

组织机构中的奖惩机制,要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不应因人的贵贱、亲疏而有所差异。在平等的前提下运用正、负激励手段,才能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帮助实现工作目标、维护管理体系。这句话阐明了奖惩机制的关键在于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六祖坛经·行由品》

虽然人有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别,但人的佛性却没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

作为禅宗的宗经宝典,《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绝无仅有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经中认为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平等理念论述最多的要属佛家,佛家对平等的定义也十分广泛,核心就是“众生平等”。众生既包括有感情的生命体,如人与动物;也包括植物、微生物乃至山川海岳等没有情识的物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中的积极成分也应为当今社会所汲取。“众生平等”的理念可以推演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既强调人与人没有等级尊卑之分,要平等相待;也强调国家与国家不论富强还是贫弱,都应和平相处、平等对话;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能以破坏、掠夺自然环境为代价求得发展。这句话常用来强调平等的

观念。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nlc202309041231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重视中原民族,而轻视周边的少数民族,只有我对他们一视同仁。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旨在总结历代政治经验,供北宋统治者借鉴。书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与大臣们讨论施政得失时,总结出五条成功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推行“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唐太宗在民族政策上的创新与突破,开创了民族平等的先声。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缓和了民族间的矛盾,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注入了活力,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民族平等,作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既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立国原则,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总依据,更是我国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保障。唐太宗这句话用来阐释民族平等的重

要性。

夫妇,人之始也。

——明·李贽《夫妇论》

夫妻关系是人伦关系的开始。

明代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思想界也出现了巨大变革。以“异端”形象出现的李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从各方面提出了与传统儒学“三纲五常”迥異的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男女平等的主张。这句话即强调了夫妻关系乃人伦关系的初始,他甚至说“夫妇正,然后万事无不出于正”。

李贽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受其老师王襞(bì)的影响,王襞曾说:“人心自善,本之天性,而甚灵且巧者也。此灵此巧,岂独丈夫为然,妇人女子亦同有是理也。”李贽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女性也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身体力行教授女学生。今天看来,李贽的这些观点和行为具有很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意义。这句话常用来体现男女间的平等地位。

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 明末清初·唐甄《潜书·大命》

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平等的,平等了万物就各得其所,一旦出现不平等,有人富裕,就会有人贫穷;有人快乐,就会有人忧伤。

明末清初,统治者极力钳制思想,这时出现了一批反抗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家,唐甄就是杰出的代表。《潜书》历时三十年而成,汇集了唐甄言学、言治各项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倡导社会平等,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进步的历史作用。

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唐甄的经济主张。唐甄一方面提出富民立国,只有人民生活丰裕,国家才可能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强调贫富之间要达到平衡,富人所得实际上是穷人所失,如果厚薄不均、乐忧不等,这样的状态难以维系持久,必将导致动乱。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治理社会、发展民生,仍有着极大的借鉴。

7.经典佛语语录 篇七

2、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6、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7、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8、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9、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1、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2、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3、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14、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15、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6、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7、 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8、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20、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21、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3、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4、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5、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6、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7、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8、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9、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0、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1、 学佛第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32、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33、 业障深重的人,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34、 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35、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36、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37、 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8、 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39、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条疯狗咬你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口吗?

42、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si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8.佛语签名经典语录 篇八

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显教的基础若不打牢的话,修密宗是最容易感应,也最容易走错路的。

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

没有力量的正义是空虚的。

人睡著了,梦境就真实不虚;人不觉醒,世俗琐事就成为致命的葛藤。

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你只要加一个「我」的观念,所有的痛苦不幸通通衍生出来。

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

无念乃是没有凡夫染著之念,而有圣人清净妙有之念。

固执的人用不著对他多费口舌,失败的教训会叫他回过头来找你。

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有多少。

心中若拥有智慧、解脱,比外表穿西装的更好看。

但息妄念,别无圣解。

其它宗教的升天堂是去享乐,佛法里讲的往生净土,是带有任务去的。

「道」是解脱啊,叫你吃素哪里是道呢?只是助缘啊,叫你持戒也是助缘,要般若实相的叫做「道」。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你想要追求到真正的快乐,那是一种愚痴, 是一种奢求。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法轮未转,食轮先转。

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临这个世间。

坐在那个地方什么东西都不想,那个叫做迷迷糊糊,在《易经》里面讲就是混沌未开,阴阳两极未分的时候,那就是无极状态,那就是无明。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牺牲。

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记得!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先搞清楚这个观念,才能够学佛,不是一天到晚诵经、拜佛、念佛,就可以解决人世间所有的事情,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多,我们要拥有大般若的智慧,要处理现在的事情,才能够在临命终往生自在。所以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现在的执着、分别、颠倒见,你就一定要把它处理好,靠着临命终别人助念,叫作赌博。

幸运有时会在逆境中出现。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只。

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后仍要归于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无常乃是人生的常理。

忍辱多福。

逃避现实的困境,就是逃避菩提、远离菩提。我们要如何才能完成菩提之道?必须面对困境,一切苦与乐,都能够观照、解脱。

非做不可的事,聪明人一开始就做,傻瓜却要等到最后才做。

成佛以后的状态,简单讲,就是任何假相都骗不过他。

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生命无常,刹那生灭,莫被幻境所骗。

修行要有志气,乃在于肯与不肯之间(放下即是)。

有德自然香。

诸佛菩萨要修行,一定要离相。

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我们喜欢把家里的灯点得很亮,却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智慧点亮。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多用心听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著表达你的看法。

肯牺牲的人有福报,大无我的人大福报,就这样子。彻底的无相就是佛,福报最大。

语言尖酸,终身薄福之人。

这个世间的追求到最后,一定是空。

生命要掌握在投资在你不会后悔的地方,这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9.茶香佛语满康堤 篇九

圣洁的佛牙之城

十二月,应该是这个国家气温最低的时候,但依然非常炎热,这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乘着火车前往康堤。买了二等车票,依然没有坐位。狭窄的车厢里挤满了人,古老的电风扇依依呀呀地吹着,似乎完全不起作用。更要命的是,过不久许多当地人开始吃起自带的咖喱饭,于是满车厢都是这刺鼻的气味,想起之后还有漫漫七小时的旅程,真是快崩溃。还好沿途有满山苍翠的茶园,有浮在半空的苍云,有各种颜色的花儿,有猴子晰蜴甚至绿色的孔雀……窗外的景色太美了!穿过隧道时,车厢里所有的孩子,都欢快地大叫着,许多孩子将脑袋探出车窗,男孩子干脆就挂在窗外。他们的表情,似乎正身处天堂般美好的世界。我亦受到他们的感染,当精神充满快乐时,似乎外在的环境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列车终于抵达康堤,心情就更加轻松愉悦起来。这个城市的优美果然名不虚传,四边是青翠的山岗,彩色的房子沿着山坡攀援而上,城市的中心有一片宁静的湖水,四周绿树环绕,而佛牙寺,就是湖边一隅。佛牙寺始建于15世纪,得名于寺中的佛教圣物,亦是斯里兰卡的国宝: 在一座 7 层金塔里面,安放在一朵金莲花中间的佛牙。进入佛牙寺,必须要脱鞋并且衣装整齐。一束光影投射在通往内殿的台阶上,佛教徒们手捧斯里兰卡的国花睡莲,虔诚地向着内殿抬阶而上。那束光,在此时,显得非常圣洁,而我内心的感动,也象莲花一般,层层开放。虽然不是佛教徒,但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了内心无比的宁静与感动。

由于历史与传统等原因,斯里兰卡许多城镇都同时多种宗教并存,康堤也不例外。清晨,旁边清真寺宣礼塔传来的吟唱,将我从梦中唤醒;佛牙寺内,许多人正在虔诚地祈祷;同时在城中的教堂里,工作人员正在做圣诞装饰;晚上,印度教的几个老人,在街上点起明火,在火的映衬下喃喃祈祷着。这些宗教就这样错综复杂的交错着,繁衍着,不可思议地和谐着——斯里兰卡人对于这一点,总是引以为傲。

采茶中蕴含诗意

康堤除了灿烂的宗教文化,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斯里兰卡是个不大的小岛,中部却有着突起的山峦,这里的海拨与日照,赋予了最适合茶叶生长的条件。面对着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原名锡兰,意为“光明富饶乐土”的印度半岛。这里生产的锡兰红茶,香气佳,嫩度好,行销全世界。它与中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当地人不但一日三餐,甚至是下午茶的闲暇时分,都会泡上一杯红茶,加上厚厚的奶,浓浓的糖,甚是写意。

康堤附近的Nuwara Eliya小镇,就是斯里兰卡最主要的产茶区。说到采茶,我们中国自然也有久远的历史,但我还真没有在中国亲眼见过茶园。记得好象曾在杭州见过一些茶园,但是匮于面积不大,印象也不太深刻。在斯里兰卡的Nuwara Eliya,那样层层叠叠的,曲曲折折的,漫山遍野的茶园,真的让我特别兴奋,陶醉不已。Nuwara Eliya有美丽的植物园,有高尔夫球场,但是最有特色的场景,当然就是漫山遍野的茶园,以及茶园里辛勤劳作的采茶女。这里采茶的工作,是全由妇女完成的。采茶妇女们穿着印度风格的服装,五颜六色,绚丽多姿,与春天碧绿的茶园融合在一起。万绿丛中几点红,那般万种风情,那样的美丽,让我不由得感慨:这样的景致,这样的劳作,真是太诗意了!

不久后发现到,这份诗意,其实是蕴含着艰辛。每日早上八时到傍晚六时,在一排排往山上延伸的茶树中,背着大竹箩的采茶女工,会赤着脚闯入密杂的茶树园,采摘新长的嫩叶。采茶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是机采,割采与手采。而熟练的采茶女,更可以用双手采的方法来提高效率。采茶女们有着典型的热带性格,她们热情而朴实,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从采茶女的笑颜中,我看到纵然蕴含艰辛却丰富立体的诗意,而这份诗意,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缺乏太久了。

大象孤儿院的感动

在康堤附近,还有一个闻名遐尔的大象孤儿院。大象曾一度被当作斯里兰卡的图腾,备受人们的喜爱。16世纪之后殖民者的屠杀,造成到20世纪,斯里兰卡仅剩下了3000余只大象。始建于1975年的大象孤儿院,收养一些身受重伤、处境危险或是脱离像群的幼象,近年来,大象的数目不断增加,已经超过70多头。去之前本来还有些犹豫,毕竟曾在南非大草原见过野生的大象,好象没什么稀罕。然而当我在红色的土地上,绿色的椰林中,看见如此一大群自由散步的,悠哉悠哉的大象,心中还是充满感慨。

最让我意外与惊喜的,是这里的一个特殊的商店。卖的东西,全部是由大象粪便处理加工成的各种纪念品。大象的粪便几乎全是草,经过浸泡、烘干、上色,再经过特殊处理形成纸胚,晒干后就可以做成笔记本、日历、像册甚至冰箱贴。有一些家庭不太富裕的当地小孩在这里打工,没有高谈阔论,只为贴补家用,但是他们早已在实践着低碳与环保的理念。

范毅仁

10.佛家经典佛语语录 篇十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6、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3、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6、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7、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8、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9、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1.恒安法师经典佛语 篇十一

2、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做回自我。

3、佛出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缘何此身多罪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4、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要坚信,我们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我们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5、人生不仅要学会承受,也要学会释怀。承受是一种忍耐,一种担当,一种宽容;而释怀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承受需要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宽广的胸怀;释怀却需要淡然的心态和勇于放下的态度。内心的强大使我们学会了承受,内心的空灵使我们懂得了释怀。承受使我们强大,释怀使我们无敌。

6、人生是一种承受,我们要学会支撑自己。

7、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切都会变的。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8、冬天过后总有春天,就像天黑了总有天亮的时候。但冬天还会来,天还会黑。所以天黑了就学会睡觉,冬天了就学会加衣,下雨了就学会撑伞,心累了就学会休息。在下一次天亮的时候,能更好地把握时间就行了。有喜就有悲,有阴影也就有光,不悲观不乐观,活在当下最重要。

9、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10、生命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生活不在金钱,贵在怡乐心情;装扮不在时尚,贵在秀外慧中;膳食不在多寡,贵在营养均衡;居室不在大小,贵在宽阔心胸;养生不在冬夏,贵在理肌防病;情趣不在雅俗,贵在心灵提升;朋友不在多少,贵在真情相拥;锻炼不在朝暮,贵在持之以恒。

11、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痛苦,或欢悦;或雨雪纷飞,或阳光明媚。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时时更新自我,才会在逆境中成长。人生不管是苦恼还是快乐,是舒心还是纠结,都是源于自我心境,大可不必苦苦纠缠,黯然神伤。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人生就不会迷茫。

12、人都有一种天生的惰性,总希望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弯路,获得最大的收益。有些事情,也许别人可以替你做,但无法替你感受,缺少了这一段心路历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的田地里依然是一片荒芜。成功的快乐,收获的满足,不在奋斗的终点,而在拼搏的过程,所以,该你走的路,必须自己去走。

13、最难受的感觉不是成为陌生人,而是逐渐陌生的态度。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14、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一辈子不长,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15、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16、雨水落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泪掉下来是因为心再也无法承受那样的伤痛。

17、人这一辈子,要经得起谎言,受得了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是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与其华丽撞墙,不如优雅转身。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更是回眸一笑的洒脱。

18、如果你觉得生命里的每扇门都被关上了,那请记住一句话:关上的门不一定上锁,至少再过去推一推。

19、心存善念,不要为我们的冷漠而买单。

20、一样的黄昏、一样的打坐唱诵,其中增长的是我们的慧命与道心。

2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2、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怨恨,那么这个世界怎能给予我们幸福!不要给自己的冷漠找任何的理由,不管有多少艰难,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善良;不管有多么孤独,也要坚守那份人格的高尚。拥有宽容的美德,我们将一生收获笑容。

23、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凡事不必计较,过了就过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

24、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因为那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不要把怨恨带到明天,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全会走,别抗拒,别挽留,别贪恋,别不舍,别担心。

25、人生旅途不缺风景,缺的是懂得欣赏风景的心。很多人给自己设定了许多人生目标,从此步履匆匆,马不停蹄,不经意中岁月将自己刻塑成连自己的不认识的模样。人生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需要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懂得适时的停下,不仅是人生智慧的明达,更让你的生命赋有了鲜活的意义,修行在路上。

26、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生活有进退,输什么也不能输心情。生活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着我。对于过去,不可忘记,但要放下。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学会简单其实就不简单。

27、最糟糕的感觉,莫过于不知道应该等待还是放弃。

28、沉默,是一种坚强。稻熟低穗,人熟低声。历经一些艰难岁月的人,姿势不再张扬,语气渐趋平和,态度明显和善。不是没了锐气,而是少了张狂和轻浮。有故事的人,通常不喜欢讲故事。沉默,是他的基调。沉默,是一种负重的坚强,是一种韬光养晦的低调。少说多做,才是最有力的践行。

29、你是否会想,如果人生过去的某个环节发生一点点变化,是否现在的自己是另外一个模样。

30、有些路,通往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在路上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3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人家可能过得潇洒快活。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途径。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吧。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32、我跟自己说好,要活得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算全世界否定我,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我跟自己说好,要过的快乐,无需去想是否有人在乎我,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我跟自己说好,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很狼狈,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

33、有一种懂得叫珍惜,有一种浪漫叫平淡,有一种幸福叫简单。生活中多一份思索,少一份迷茫。多一份淡定,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宽容,少一份狭隘。多一份坦然,少一份遗憾。心变得简单,日子就会快乐,幸福就会生长。人生实在是太苦短,自己何必总是活得不开心。

34、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傻过了,便懂得了适时的珍惜与放弃。总是在失去了什么,才能学会珍惜什么;总是在碰了壁,才能学会改变什么,放弃什么;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35、不必介怀别人说了什么,怎么评价你。你就是你,唯一的你、独特的你,无可替代。

36、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37、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没有放弃,怎能拥有;不守寂寞,岂见繁华。曾经再美,不过一纸空谈;脚下艰难,却是直指明天。命运给予你的,无论好坏多少,皆需认真面对、坦然应对,遗憾丛生才叫生活,瑕疵偶现才算真实。

38、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心灵是一面镜子,里面装着什么取决于你面向哪里。世界不完美,生活难免有缺憾。幸福是一种对照,因为流过泪,所以笑得更甜美。收起抱怨的心,让心灵的镜子照向光明,让黑暗躲到角落里,眼不见心不烦。凡事都是优劣并存,多看好的一面,心就不会流泪。

39、给生活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个微笑,路还是要继续走。春有春的温暖,夏有夏的火热,秋有秋的收获,冬有冬的风韵,学会享受生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刻意的忘记也不要刻意的想起,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至于慢慢变的淡漠,只是回忆仅此而已,让我们学会朝前看,一切都会变好。

40、别在喜悦时许诺,别在忧伤时回答,别在愤怒时做决定。

41、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加不会亏待你!有些苦头你得亲自去吃,你才会变得聪明;有些累你得亲自去受,你才会变得豁达。

42、身处这个社会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不会说漂亮话,不会给自己谋利益,哪怕辛苦努力了,也没有那些会争功劳的人受得肯定多,成为不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也无法让所有人喜欢你,但请在每一次丧气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你虽平凡,但最真实,你虽因善良受伤,但最后一定能得到幸福。

43、人在迷茫时,有时会不知所措,内心会产生一种恐惧,一种彷徨,常常会去寻求宗教来解决心中的困惑。 佛教是一种理智的信仰,教义主要说明诸法缘起的因果律。 明此理,生信解,智慧显,了生死。

44、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45、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吧,我们总忙着自己成长,却常常忘了他们也在渐渐变老。

46、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痛而不言是一种修养。

47、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第一,是非以不辨为汤药,执事以尽心为有功,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因果以明白为无过,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48、很多起初看来很糟糕的事情,结局或许会出人意料的好。人间起起落落,各有各理所当然。可以筹谋,不必较计,接受该接受的,努力该努力的,放弃该放弃的。人人追求好心态,而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一颗大容量的心,是人生最可贵财富。

49、每当我们遇到不痛快的时候 总会闹些小情绪。但回头想想又会发现 那些惹我们生气的都不是事儿,只是当时太认真了。

12.佛语经典禅语 篇十二

2.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5.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9.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0.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1.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2.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3.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14.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5.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6.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7.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8.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9.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上一篇: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下一篇:《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