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2024-10-01

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精选16篇)

1.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一

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英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 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

新大纲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 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 学生学习英语, 不仅仅可以从教师那里学, 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谈到learner roles (学习者的角色) 时说:“The learn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rns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s;The learn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rners;The learner learns from the teacher, from other students and from other teaching sources...”学生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 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丰富的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活动应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 开展小组演示,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新编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

2. 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3. 开展小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阅读后,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信息不断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新编课本和练习册里的阅读材料极为丰富。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成员集体阅读、轮流阅读、集体讨论、集体答卷,集体研究后独立答卷、互相检测等。

三、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外语课堂教学的成效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要做到: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效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又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有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过尝试,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小组竞赛。

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 小组互测。

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这种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反馈作用,测试成绩不列入总分。但为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可以由教师命题进行另一次终测,评出达标组或未达标组。

3. 小组帮差。

小组帮差是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课堂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同时也可解决因班级学生多、学生急于实践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受挫等矛盾。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介绍了小组活动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

2.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二

【关键词】小组活动  有效  任务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79-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每班人数多达60人左右,班级授课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和拓展英语新教材(Go for it)课程资源的需要

《新目标英语》使广大学生和英语教师耳目一新,它采用新颖的编写体系:几乎每一页配有或插图、或实物图片、表格,这些色彩艳丽的图、画、实物图片、表格不仅形图文并茂,更加新颖活泼,增加了教材的的趣味性、可读性,而且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条理性,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更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英语能力。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以生活化的话题为主线,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是一套生活化的语言教科书,为学生的口笔头合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话题。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教师应鼓励小组成员平等相处,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合作效率。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督促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自我表现,都有实现,完善和发展自身价值的机会。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将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力争使讨论深入,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讨论氛围,实现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目的。并力争使整个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出最佳状态,让每个成员更有成就感。

(一)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指导和自我调整

首先,指导学生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学会彼此相互尊重。

现在孩子的表现欲望都非常强,都是只关注自己的想法和发言。合作技能培养首先包括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意见并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从别人的语言、行为中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向,并能据此对自己做出适当的反应和调整;善于坚持原则,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样就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倾听的习惯和倾听的方法——边听边思考,吸收其他发言者好的意见,对发言者的意见质疑反思。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老师可说: “Listen, are his ideas right?”…当学生回答完了后,教师可接着问:“Do you understand?”、 “Do you have other opinions?”…这些引导学生倾听的方法实在且很奏效。

其次,在学生学习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作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要做到“精,深,新”,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包含诉说烦恼的内容,八年级下Unit 2 Whats wrong with you?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学生常遇到的烦恼事的图片,接着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试着回答I want to buy a new guitar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What should I do?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结果通过小组合作最后达成下列主要建议:

You should get a part –time job to save some money.

Why not borrow one from your friends?

You could buy a used guitar.

You could join the music club.

(二)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文际活动。

1.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

每单元课的Section A 的Activity1C、2C、3B以及Activity4中的Pairwork(结对活动)、SectionB中Activity2C、3C Pairwork 和Activity4 Groupwork(小组活动)对话练习时,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已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例如,学习九年级Unit 3 Teenage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时,在学生学完Section A 的Activity 1a主要句子结构和做完Activity1b听力练习后,要求二人小组对话来巩固所学句型,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 Please give the reasons.”学生就听力信息分小组展开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举行小组会话比赛、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2.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弹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新目标英语七(下)Unit4职业这一单元,教师布置课前的学习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各项职业的英语名称。(2)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向组内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及原因。第二天,以抽签方式每组抽一人进行发言,成绩记入小组的集体成绩。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起探讨,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了既能自主学习,又能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合理分配角色

角色是指组内成员在小组活动时担任的角色。每一次小组活动都是一个真实社会活动的模拟,它应具有准备,组织,参与,小结,汇报等环节。教师在布置活动任务时,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位学生明确组内角色,如:组织者,信息员(收集信息资料),记录员(笔录活动内容),咨询员,检查员(负责检查语法错误),报告人(向班级汇报活动结果等),确保任务到人,人人参与。

如在教学《新目标》Unit6Its raining 第四课时,可以准备一个不同城市的weather report,根据表格分小组实施,询问员询问每个城市的天气,记录员记录,最后由报告人进行汇报。又如,八年级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主题是关于robot,课后可让学习小组调查机器人的种类及功能,然后在课上进行小组交流。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分成信息员,记录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最后形成报告。由报告人在课堂上输出。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处理好“相对稳定,适时变换”的问题。“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生某项能力的培养,“适时变换”则能维持学生的新鲜感,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四)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际交流检测与评价

教师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一定不能忽视对活动结果的检测与评价。评价则是小组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应该始终贯穿于活动中。在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应对学生做先期评估,思考“What can they do?What do  they want to do?What should they do?”对学生而言,一个任务是“能完成的,想完成的,应该完成的”,才是有效的。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应随时调控活动进程,节奏,让活动朝着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这种调控就是过程评价。小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往往会有一个presentation,可能是statement,或conversation,或performance,教师对此应做出积极评价,在评价时,还应注意评价的指导性,启迪性和激励性。同时,教师的评价要考虑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课堂上的激励要真诚,热情,恰到好处,使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三、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避免的问题及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为达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一)避免小组讨论替代独立思考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有的教师将设计的问题都交给小组讨论。这并非就能培养合作精神。还可能使学生失去宝贵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妨碍自主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视情况而定。在英语课堂中,对需要合作的对话练习,可多次进行小组活动。而对于问题的思考解决,则要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于通过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则无需小组讨论,而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依靠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无法解答的问题,则交由小组讨论解决。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二)避免小组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脱位与错位

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变化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角色的定位往往直接影响到小组活动的效率。互动教学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反对教师对学生的话语霸权,但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完全控制话语,放弃教师的引领作用。有些小组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角色的脱位和错位现象。前者表现为教师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无所作为,并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认为自己放弃话语权,便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自主活动。其实,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不加以适时恰当地引领,学生的认知会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最终导致小组活动的低效或无效。后者表现为教师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无法实现自主,导致小组活动徒有其名。

(三)避免小组活动无检测与评价

当今小组活动中另一普遍缺失的是检测与评价。多数的小组活动后,教师草草点评,诸如“Very good!”“Excellent!”,这样的评价笼统而没有实质性内容。没有检测,学生会茫然,不知自己的活动成果是否得当;没有恰当的评价,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活动成果不被认可,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

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课堂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小组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并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了解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依据学生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课堂小组活动,改进分组方法及小组活动形式,真正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惟有如此,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及个人品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夏谷鸣《如何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率》:《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6.12

[2]和学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诠释》;《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994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北京学院出版社2001

3.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三

小店街道一中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了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英语学习打更好的基础,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拟开设中学英语兴趣小组。

二、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语感,常用话题等等整体素质,为日后更多的比赛打好基础。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3.有效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活动内容

1、学唱英歌曲、做英语游戏、看、听、学、讲、演英语小故事等。

2、以课本为基础,掺杂部分适合各个年级学生的各种能力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活常用句型和词汇,包括问候用语、见面用语、客套用语、公共场合特定用语,常用话题等等。

3、大量常用词汇和句型。

四、活动对象

本校初中各年级学生。

五、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4.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篇四

创新,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是个很重要的话题,而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新则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潜能来制定多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还能够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比如,很多学生小时候就不爱写日记等文字东西,长大了也是如此,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是随便抄几句应付了事,对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要坚决扼制,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比如,作文题目是小明写一封介绍自己学校的信给国外的笔友,安排小组任务:①思考:学校里有什么比较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故事,写这篇作文时应该选择什么时态?②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组员讨论的关键词。③抽取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组长补充。④教师讲解写信的格式、时态等知识。

⑤学生进行独立写作。⑥随堂抽取成绩上等和中等的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并且能很快抓住写作的要点,逐渐看到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力争帮助学生明确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最终想达成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充分参与组内合作,让学生能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自己的价值。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身上的潜质得到发挥,并用耐心帮他们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5.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研究论文 篇五

1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前提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主要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其看成是合作的对象,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将学生当成是朋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和合作探究教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导入,让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教室、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联想,“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激励机制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应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进行课前的预习,同时,还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机制,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提问,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表扬,给予加分,或者让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之后给出一定的分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预习,之后根据学生自己预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思考,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关系,是否可以互相求解?”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答案,此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研究 篇六

一、小组合作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 课本上一沉不变的单词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而无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起来事倍功半。而通过小组合作, 让一些学生喜欢的事物出现在课堂上, 或是将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搬到课堂上, 那么学生就容易融入进去,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

比如, 在学习Colours这一单元时,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贴出一些生动的图画, 如蓝天、碧海、白云、沙滩, 或是姹紫嫣红、开满鲜花的公园。这些图画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一下就能抓住学生的目光。然后老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对同学讲一讲自己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学生都是乐于分享和交流的, 这样在表述时就能在头脑中展开一副关于Colours的画面, 让学生对各种色彩记忆深刻。

又比如, 在学习Good Friends这一单元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 平时玩得较近的几个学生在一起, 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互相介绍一下对方, 或者说一说对方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又或者几人在一起有过什么难忘的经历。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原本死板的教学充满活力, 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小组合作相较其他教学模式在提高兴趣上有它的独到之处, 那就是符合学生天性, 让学生在释放天性的同时, 认识到英语学习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么难, 学习也可以是轻松和愉快的, 这样他们才会克服心理障碍, 逐步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小组合作加深英语应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最重要的除了记忆以外, 就是需要大量的口头练习, 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语感。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语感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英语成绩, 也关系到学生能否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小组合作模式恰恰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能为学生的英语应用提供空间, 锻炼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比如, 在学习My Day这一单元时,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首先,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对单词和课文的记忆, 一个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对照课本仔细聆听, 并随时纠正他的错误, 这样每个学生读一遍, 相当于所有学生都经历了几遍的记忆, 一轮下来学生对单词和课文的记忆水到渠成。然后, 学生可以自发选举一个或几个同学说一说自己度过的有意思的一天, 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课文的模式叙述自己度过的一天, 刚刚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就能马上得到应用, 由此加深了对新知识的了解, 掌握了应用的窍门。

又比如, 在学习School Life这一单元时, 老师可以将小组模拟搬到课堂上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课堂上表演学校生活的一天。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角色和扮演, 如两个学生在校门口偶遇, 由此展开一段对话;又如一个学生扮演老师,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等等。这些情境的模拟不仅让学生对课文了解更深, 而且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应用英语, 对英语口语、听力的提高有莫大的帮助, 全方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在英语练习上有较大的优势, 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英语练习的目的, 而且学生之间的沟通要比学生与老师沟通容易得多, 更能让学生放下负担, 敢于尝试。

三、小组合作的深化利用

小组合作能够加深英语的应用, 但是基于英语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个体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 在课堂教学之外, 老师还要注重课外教学,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扩展到课堂以外, 以期完善教学质量。

比如, 在学习Wild Animals这一单元时,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进行现场实践。在动物园中,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 并且在各个小组间可以展开竞赛, 比一比哪个小组对动物的描述更加准确,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实践的时候更加积极。

又比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教导学生与国外的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长时间的沟通可以形成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学习小组,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就变得更加广泛, 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会更加深入, 对英语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会有质的飞跃。

对小组合作模式的深化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也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让他们学习更加主动, 为将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结语:

7.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七

1. 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学生有时鸦雀无声,出现“冷清”场面。有时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用英语参与讨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讨论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 合作学习活动不够深入

由于缺少明确的合作学习问题,小组成员往往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时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

3. 角色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其陪衬。

4. 小组成员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活动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搜索和处理信息,利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小组中一、两个同学成为主角,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学英语会产生厌烦情绪。

二、 提高小组活动效率的对策

1. 科学合理分组,规范操作小组活动过程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一般以4至6人为宜,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以激励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技能,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与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提倡组员间的团结协作、互帮共进,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讲述自己的观点,还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并对他人的发言作出评价,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复述,还要求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加以改正、补充。小组长要学会组织、主持,根据组员意见作总结性发言。全班交流时,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意见,全班交流既是交流的提升,也是知识的拓展,是群英荟萃的大舞台。

3. 科学设计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小组活动形式,精心指导实施过程

设计小组活动不能率性而为,而要以活动为媒介实现特定的目标,因此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小组的最终目标

有效的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具有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在设计活动要完成活动目标时需要注意: ①话题要小,要注意活动时间。 ②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 ③话题要难易相宜,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达成目标。

(2) 小组的活动形式

实践经验证明,外语课堂教学的成败与能否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几年的教学中,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一些常用而有效的小组活动形式。

①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应使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是对讨论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另外,教师在课堂中要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且力求创造一种较为宽松的讨论环境,让那些较为胆小、较为内向的学生消除焦虑感,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② 角色扮演

常用的角色扮演有课文对话模仿,课前的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和提供完整语境,让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的词汇与句型,使语言的学习从点(词汇)、线(句型)扩展到面(完整的语境)。

③ 小组游戏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好动爱玩,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八

孙集一中

王玉香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着眼问题,淡化过程”,“表热实冷,合作淡然”,“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等诸多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引发了许多老师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怀疑。

二、课案的观察描述

课前,老师按6人一小组,把学生分成A—G七组,每组选一位组长,并按小组把桌子围成圆形。为了竞争需要,黑板上贴上七个不同颜色的有磁性的棋子,每个棋子代表一小组,每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向学生说明哪组合作的好,问题回答的对,代表那组的棋子就能向前移动,最后看哪组的棋子最向前,那组就获胜。

课中,Step1.Warming-up

老师先放了些自已在各地旅行时拍的照片,美丽的照片立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问:从这些照片能推断出老师喜欢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了traveling.老师又紧接着问: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for traveling ?有学生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就把黑板上该学生所在组的棋子向前移了一步,学生热情马上攀升,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听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后,老师把答案引导到了第一个活动的主题:Packing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raveling.Step2.Language input.老师抛出了话题:Different trips need different packing.What do you need to pack for the following trips ?(A beach vacation and sightseeing in a city).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并且给每一小组只发一张汇总表,让他们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时间到后,各组都停下,学生举手很活跃,叫第一组汇报时老师先问:“How many words do you have ?”该组汇报完毕后,老师把该组的棋子移动了两步,这下教室沸腾了,叫下一组时,先说:“which group has more words ?”并且学生汇报时不能重复前面组提到的。当然,这一活动中,老师并没忘掉黑板上各组棋子的前进步伐。

Step3.Listening task.处理课文中的听力部分,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猜:What are the family going to do ? What have they done for their trip?完成1B听力。

Step4.Language input.听力完成后,老师又提了问题:What else do we need to do before leaving home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尽可能多的短语。像lock the door and windows, feed the pets, turn off the TV and lights 等等。同样的,小组汇报时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都希望自已组的棋子能前进的更远,争先恐后举手,连平时比较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在组员的带动下高高举起了手。这时,我注意到老师比较照顾到棋子相对落后的组,若他们举手,就把机会先给他们。

Step5.Pairwork.利用刚才学生已列出的短语,老师把本课的语法---现在完成时操练了起来,老师问:If you are leaving home , have you done the following things ? Do Pairwork with the above phrases.A: Have you …

B: Yes,I have.Yes,I’ve already …

Not yet.I’ll do it in a minute.Setp 6.Listening task.又穿插了课文中的2a、2b 听力练习。

Step 7.Memory challenge.教师根据听力材料内容改编了一篇完形填空,让学生根据记忆填空白处,又是采取小组竞争形式。

Step 8.Groupwork.教师设计了第三个小组活动:Who have looked after themselves well in the past week?

给出的情景是:Suppose you are a parent who has not been at home for a week.List a set of questions to learn about what your children have done in the past week.并给出 Model:

Have you finished all your schoolwork?

Have you watched TV too much?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再由每组的Parent 汇报:** has already „,but he hasn’t „

在课的最后,老师还设计了一个Teaching evaluation.让学生对自已这节课的状况进行了自评,然后再根据黑板上各组的棋子,评出了优胜组,并给予了奖励。

三、课堂结构与设计意图分析

本堂课,老师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讨论旅行时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讨论很热烈,想出了许多老师也没想到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把本节课需掌握的新词汇都解决了。

活动二:让学生讨论离家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大量短语的列出为下面句型的操练作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些短语,再让学生操练现在完成时态Have you „ ?就非常容易了。

活动三:把现在完成时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直比较困难,而沈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是一个星期不在家的父母,回来后询问孩子在上周的情况,很自然的就用到了Have you „?句式。在此基础上,父母亲汇报孩子在上周的状况,又延伸到了现在完成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 has already „

四、启示

这节课,合作学习贯穿于始终。但却没有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自由化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采用合作学习,切忌在教师自已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淡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教师对学生的分工明确,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确定每次活动的记录员,汇报员等,这样就避免了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或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老师不时的会提醒,请遵循规则,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活动具有目标性

小组合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动于衷,从而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相反,难度过低,必然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虽然气氛活跃,但却毫无意义。换而言之,就是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目标性。“目标性”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本课中老师提出的这几个任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实的意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3.适当的竞争机制

高科技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本节课,老师从一上课就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每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已组的棋子向前移。这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在本节课的一次活动中,我看到有一组学生有一名男生没有举手,其他组员立刻督促,后来这名男生也举起了手。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4.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本节课中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都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课的结束,还让学生对自已进行个人评价。老师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9.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教学学习体会 篇九

在《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教学”》的课程中,对我触动很大的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注意事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组织合作学习前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个人有了想法后,才能和同伴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3.引导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发挥管理和调控作用。

4.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否则学生不会主动参与。

5.要避免合作学习的 “ 假 ” 与 “ 浮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通过小组角色分工,教给学生合作技巧,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取得实际效果。.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划分小组要科学,教师要起督促作用,防止小组放任自流,产生混乱。

7.教师要科学地设计交际情景。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其中。

8.教师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

9.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10.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 “ 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 ” 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11.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被引进英语课堂教学,究其原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英语这门语言学习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我明白了,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初中英语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上这些理论摸索应用好课堂合作学习,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我的备课过程中,应该对每一次活动作好精心准备,从而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让小组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真正见实效。

而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与运用》的课堂中,我学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分析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避免出现“前面学生吃不饱,中间学生吃不好、后面学生吃不了”的局面,致使教学效率低下。针对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10.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十

关键词:合作学习 合理分工 合作过程 合理评价 新课程标准, 课堂小组活动,自主参与,

一、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社会发展需要合作精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景针日益激烈,社会分工更既细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竞争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比切合作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世界将成为一个更加密切合作的整体。由此,人们在科技交叉、知识融合的社会中,个人作用在日趋减少,成功的关键更多地体现在群体的合作上。具有创作精神、合作精神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2) 新课程改革呼唤合作学习

社会需要合作精神的人才,教育在其中将扮演关键的角色,学校教育也就成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人才的第一阵地,基础教育是这一阵地的最前沿。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顺应时代需要的三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大胆实践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尝试小组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组合作存在的许多问题,以致出现“新课程,新改革,小组合作叫得响,只见形不见质,合来合去无主张。”的尴尬局面。面对新课改,许多教师为追求一时的利益的得失而不愿或不敢涉足新课改,使小组合作只能成为一纸空谈。的确,客观不公正的评价体系依然存在,但课改不是一两天的事,专家已经明确指出,我们应看清它的长期性。我想,只要我们把握住学生主体的地位的教学原则,科学地促成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不断增强。同时教师也要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是小组合作更科学,更具有時效性。

(3)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和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输出信息(即说和写)或获取信息(即听和读)。绝大多数学生走上社会后都将要通过读与写来获取或输出信息。

(4)《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小组任务型”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点,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但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地设计任务,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英语只有在"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策略上新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要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我认为我们必须根据初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改变过去满堂灌,一讲到底,纯知识传授,以讲代练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小组活动形式,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小组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小组活动可以是两人的配对练习(pair work)也可以是四~六人的小组练习(group work),小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小组活动营造课堂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组活动组织得好,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的作用

英语课堂是我们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场所,我认为小组活动的教学形式是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逻辑思维,尤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主人翁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小组活动来自于师生的共同创造,它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1)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实践语言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条件之一.

(2)小组活动提供学生大量互相学习的机会

小组活动改变了初中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态,学生不再是被动得接受知识,也不仅只是从老师那儿学习知识,而是通过小组活动与同学互相学习.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生学习英语是互相的,平等的, 帮助学生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也帮助不擅长英语的学生克服害怕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发展,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角色,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问他们想问的问题,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表达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同伴学习语言思维的方式,长期坚持进行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了自觉实践语言的习惯,教学也就真正走到了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

11.合作式教学小组活动的几种形式 篇十一

合作式教学活动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生生间的合作互助,并以同一学习目标为导向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合作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教学目标进行分组,组织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形式,包括:任务小组、友谊小组、兴趣小组、研究小组、项目小组等。合作式教学小组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划分:(1)教师直接划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性别、兴趣、英语成绩、能力等作为划分小组依据。(2)教师随机划分。教师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或教学的不同目标随机进行小组划分,可以是前后左右搭配,也可以是任意搭配。这样组与组间的竞争既可以保持公平性,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和同学合作的机会。(3)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可依据熟悉程度、兴趣爱好、项目内容、彼此间友谊等自行组合,在轻松、和谐的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划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大力促进语言交流。比如,合作式阅读教学可以采取任务小组的学习形式,先把阅读材料分给所有学生阅读,让所有的任务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感降低,再根据学生的同一认知水平分组,并讨论同一话题,让学生们实现组组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组组间竞争给学生提供了一起竞争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我展示,最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始终积极向上,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式写作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写作课教学。教师在开始授课时先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然后根据该类作文的经典结构及惯用句型,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也可以随机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每组四至五人。讨论结果可由每组推选代表发言。然后,老师评价该次活动的效果。而传统的合作课则没有学生相互讨论这一环节。合作式教学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产生学习兴趣,而如果老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们的讨论结果有所不同,则学生更能牢固记住该次学习的知识。在习作练习中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讨论前,可要求学生各自列出作文提纲,然后分组讨论。首先学生把自己的提纲提交给本组同学讨论,然后以组为单位修改出一个较佳提纲,最后由一人开始动手写作。要求作文的每一句都是该组讨论的结果。完成作文后,再由每个组员认真检查修改并签上自己的名字。教师评价时应以该篇作文来评分。写作课上的合作形式还可体现为组组互评和全体评选。组组互评指的是一组对另一组作品的评价,让学生对所阅读的作文根据教师的评价要求进行书面评语并讨论修改意见。全体评选阶段主要评选全班同学最佳习作活动。这些合作式形式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将写作者的单独行为转换为集体参与的活动,改变学生在写作中消极被动的状态,提升写作兴趣。

在口语课上,可以运用合作式形式。首先分组,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四人或六人小组。可随机分组,也可按老师指令分组。比如说:要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可让男女同学分别从一至七报数,再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男女生人数相当,方便短剧、角色表演时的角色分工,可由老师指派一个小组长,统筹本组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表达观念,互相补充、启发、提问、评价,帮助同学理解问题;每个组员既要自己积极学习,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互助互学,同步提升。在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同学的交流沟通,具体形式可以是由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呈现本组合作商讨的结果,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评价,使学生们意识到合作的作用,在合作中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了使合作学习高效,老师要合理分配小组组员,小组活动组织要有序,学生发言要积极。

在合作式教学中,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教师都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合作快速有效地解决学习难题,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通过合作,学生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倾听、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这就是合作式学习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葛盈辉.合作学习与直接指导在阅读理解策略中的作用[J].国外中小学教育,1999,(2):47.

[2]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2.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十二

随着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创造、探究性地学习,改变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传授现象,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用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和优化课堂结构。但是要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如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的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小组活动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后进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它将班级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明确责任分工,让全体学生在各个小组内进行切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小组内成员间的合作,完成指定的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的价值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通过设定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时,我和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服装市场”,学生分角色扮演成“卖家”和“顾客”用所学习的句型进行“服装交易”。学生A就扮演成 seller,学生B就扮演成customer进行对话练习。

就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被提高了,不愿意合作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其中,通过反复地练习,把这个单元所要掌握的重要句型熟练地掌握了。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则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他们由原来的听讲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6 It’s raining!时,课前教师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已上网、看电视,或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状况,并做好记录。课堂上以四人为一组制作天气标志,并且组内模拟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使有特长的学习能充分发挥自已的兴趣和特长,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不明白的问题立刻得到

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进而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时,学生四人一组向同伴介绍自已曾经去过的最有兴趣的、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表达自已的感受,同时又对即将到来的假期打算“去什么地方?去做什么?打算去多长时间?” 进行设想。

学生通过用上面的这些重要句型反复地操练,这样做既增进了学生间思想的交流,还学会了用现在进行时来表示打算、计划要做的事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上的具体表现

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中的3a,题目是: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时,首先,教师在给这篇阅读材料设定学习目标之前要研究和分析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收集相关信息的知识目标,如何实现快速阅读与略读的技巧。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以下的任务。

(1)预读:利用教师所提供的线索,两人一组或者四人一组预测整个文章的内容。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or unhappy? 这些线索包括题目、教师展示的图片、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2)阅读活动:采用速读、略读或者其他形式的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采用精读的方法来掌握文章的详细内容并且分析文章的结构:If I become a/an „„, I will „„?(3)阅读之后:完成阅读之后学生需完成一些任务。比如,对文章进行深度理解和分析,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句法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析文章设计的目标。

以上的每一步都必须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但是活动的形式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比如,在预读过程中,他们可以两个人一组完成“提问—回答”的任务或者其他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他们要求进行互补式阅读。这些活动包括研究文章重点、难点。每一个成员必须分配到合适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对小组共同的任务或者目标负责。与此同时,他们也会从小组学习中受益。最后,就文章内容的理解或难点和知识点的运用对每一个组员进行单独测试。这个测试用来检验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程度。在活动中,教师必须观察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远大的理想大胆地发挥想象,然后模仿3a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做就把阅读过程升华为写作过程,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分组。在日常的课堂英语教学中,最常见、最传统的小组学习形式是按座位自然分成二人或四人一组,这种分组虽然便以开展活动,但人员搭配不够合理。因为每个班级都会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进行分组组合,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的成败。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划分小组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教师才能进行合理的分组。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同组内的学生间的成绩可以差异很大,但组与组间的总体水平差异应

该相当,这样既可避免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保证小组之间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又可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小组合作一般以4至6人为宜。分组时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后进生,如果是6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两个优等生、两个后进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这样,一个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交流时可以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要注意责任意识的培养

分组只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分组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要特别明确每个成员的个人责任,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具体活动中可通过角色、资源的分配来实现这一点。例如:让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小组记录员、检查员、纠错员、总结汇报员、联络员等。再如,可以采用将总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分配给每个成员的方法。通过子任务完成的质量来评价总任务的完成质量,即随机抽查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

3、学习形式要丰富多样

小组合作学习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内容,以使合作学习的难度得以降低,任务得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同时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主要有:

(1)合作对话:在学习完一段对话后,按照对话中的角色要求,将学生分成二人、三人或更多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分担一定的角色进行练习、表演。

(2)合作游戏: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使游戏时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组织游戏时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要记分,以决胜负。

(3)合作纠正错误:每次检测后教师会进行试卷讲评,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而短短的40分钟内教师又不可能将试卷中的每个小题都加以详细讲解,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对子,由成绩好的学生负责纠错解答。

4、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局外人,而是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向导、伙伴,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学生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要及时地、充分地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发展。

5、要注意团体奖励与自我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应把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实现人人进步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更应用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实践的参与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

识,也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数量上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过长。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所内含的各种理念,把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13.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十三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同步的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次就近组合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师可以在开学初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

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的不同在课前、可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来进行,包括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应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预习要求,例如:让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文并找出重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2 Our daily life的时候,我布置他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好朋友的日常生活,然后互相交流;又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4 Electricity 的时候,我把我班上的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上网查找深圳市的居民用电情况;第三、四组查找一些常用电器的相关知识;第五、六组查找如何安全用电;第七、八组调查周围的同学或家人的用电情况;第九、十组负责讨论如何节约用电,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师扮演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做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

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14.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十四

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为教学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倾听的位置, 是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的角色。这样的师生关系, 不仅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而且也造成了教师在进行教案编写与课堂设计时, 容易以己度人, 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不准, 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处于被训导被教育的位置, 对于知识的接受处于被动方, 造成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对于知识的理解“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造成学生学习不主动思考, 依赖教师程度深, 对于教学中的问题不会进行自主探索, 倾向于问答案和记答案。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 作为非母语环境下的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效果。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自律性本来就不强, 很多时候都是凭兴趣来学习, 如果在英语课堂上长期只是机械式地背诵课文句子与重复性记单词, 会直接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进而影响小学英语的教学成效。因此,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需要建构生态课堂与开展小组合作, 也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 共同促进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

1. 建构式生态课堂

基于此,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提出, 正是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先学, 接着是教师教授, 以学生的自学情况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参考, 教师作为辅导与配合的角色,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起到补充与强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乐,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英文世界的美妙,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效果。

2. 小组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指利用学生之间的分组关系, 发挥其合作能力, 让小组内成员在合作与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质性地改善教学氛围, 增加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来说, 表达与应用是最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敢于开口, 而且可以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就开始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试点, 教育主管部门也鼓励学校多开展合作学习, 以达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而达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目的。

3. 小学英语中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与小组合作教学的结合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 并将学习任务细化, 在分组时要把学生的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 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平衡, 各小组内部相处融洽, 交流沟通有效。对于分组而言, 重要的是保证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在进行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时, 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引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布置不同的自学任务。例如, 在进行牛津小学英语3A中的Nice to meet you这一课的教学时, 就可以先布置好自学任务, 让学生用几个词来准备自我介绍。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学时目标明确, 进而融入重点知识的学习中。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设置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教学情境, 给一个学习小组分派任务, 由一个学生扮演喜羊羊, 一个学生扮演包包大人, 让他们互相问候, 中间可以由学生自己插入不同的人物。在下一个学习小组中安排一个学生扮演红太狼, 一个学生扮演美羊羊, 让他们互相问候。由于活动利用了小学生最喜欢的卡通形象,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 由于学生都熟悉这几个人物的性格与关系, 在进行问候时就会带入不同的语言与情感, 这样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生活化、自我化地积极参与。

教师对建构式生态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应有所认识。首先, 教师应意识到建构式生态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都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 在进行评价与引导时,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闪光点的发现。其次, 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境来进行不同的引导。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中This is my father这一课时, 教师应因时制宜, 在引导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 可以通过不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示同一个意义。比如一个学生的爸爸是医生, 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爸爸上班时的样子, 再来进行解说:“Who is he?He is a doctor.He is Jay’s father.”考虑到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不同, 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来重复课文中的关键句。如另一个学生的爸爸是工人, 那么教师在引导时就可以接着说:“Who is he?He is a worker.He is Lucy’s father.”同时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爸爸有代表性的动作、表情, 如吃饭的样子、睡觉打鼾的样子, 再重复性地把这几个句子进行解说。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提高了对重点句的记忆。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让学生在回家后, 观察自己的爸爸并表演给他看他在同学心中的形象。这样的手段, 不仅达到了以学促教的目的, 而且也让学生得以应用所学知识, 把英语的课本内容外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小学英语建构式生态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的评价模式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 英语教师在进行评价时, 应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多做考虑, 把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细化, 寻找其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改变过去以分数下定论的模式, 把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性格上的改善等都纳入评价范围, 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成果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的性格相当内向, 不善于表达, 在教学中回答问题也不积极,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他的资料收集能力很强, 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与表演时, 他都担当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智囊角色, 但是由于其性格原因, 他从来不敢当众进行英语表演与口语表达。在教学Goodbye这一单元时, 为了增强这名学生的胆量和锻炼他的应时能力, 笔者特意让每个小组都专门留出一人来做手势, 也就是当小组内有人提到goodbye这一词时, 这名学生就要马上反应过来, 做出“再见”的手势。为了提高趣味性, 笔者还特意把一些搞怪的动作放在了“再见”的手势里。果然这名学生从最初的不安, 到之后融入了手势比赛的氛围里, 不仅慢慢平复了紧张情绪, 同时也开始小声地跟着小组成员进行课堂内容的表达。为了强调这次的进步, 在课后布置自学任务与小组学习任务时, 笔者专门在这名学生的作业本上表扬了他上课的表现。在日后的教学中, 这名学生学习劲头十足, 渐渐克服了胆怯的问题, 变得越来越自信, 其英语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也就是说, 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具有有效的引导作用。目前教育界有专家倡导“强阳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具有其自身优势, 教师对学生做得好、做得对的方面给予足够的正面评价, 可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 并由点及面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从而渐渐实现其个人的整体发展, 推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15.初中英语活动式课堂教学初探 篇十五

一、 发扬传统文化,提炼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加入我们自身的文化元素,是改革的一個重点内容。如我在教学九年级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时,首先介绍从自己小时候到现在中秋节的文化内容和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热论,然后让学生回忆他们过中秋节的活动内容,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提炼活动元素,展开 “work in pair”的活动开展英语话题,让学生向国际友人介绍中秋节,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交流活动中。

二、 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适应英语情境

生活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言使用的最终归宿。然而,直接截取生活情景作为教学内容,容易将无关因素纳入课堂,从而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选用生活情景时,应对其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节选与教学内容相关联部分,再进行二次加工,使情景完整、前后过渡自然。例如在七年级上Unit7 It’s raining这一单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举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朋友或者家人的见面交流情景以及交流中经常谈论的身体、天气等,将其提炼出来,然后再理顺成一组交流内容。之后,让学生组队,相互之间用英语询问回答这些内容。

三、 情景教学与音乐相结合,绽放语言魅力

音乐无国界。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音乐,聆听时总是会让人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学时如果将这类音乐引入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美的享受、熏陶,更是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例如在教学英语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一课时,我放弃了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古典音乐,而选择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音乐结束后,我让了解这个电影的学生用英语向其他同学讲解故事的背景,进而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对话,再互换角色进行活动。

活动式英语教学,突破了以往的死板教学模式,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加入了自身的思考,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有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际的交流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它给学生带来参与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非活动内容因素,如果不及时的区别、提炼、再加工,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流离教学内容之外。因此,活动式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具有一双“火眼金睛”,为情景的选择把好第一道关。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了提炼的精度,所以教师的终身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我们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它是有源活水!

16.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 篇十六

摘 要 在当今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各种外语教学过程中, 课堂小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何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并保证小组活动的质量,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小组活动结果的评估。本文就如何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估机制及应用策略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小组活动 评估机制 策略

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近二十年来风行欧美的外语教学领域(H.G.Widdowson,1990,W.Littl ewood,1981等),并逐步受到国内外语界同仁的认可。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相适应的一些现今流行的教学模式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体验式教学法(ExperientialTeaching)、协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等均强调了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际教学法主张通过解决问题型的任务活动(problem-solving tasks or task-based activities)来培养学生在各种不同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W.Littlewood, 1981);协作学习主张的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中的作用(赵建华等,),其课程内容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实现;香港大学的著名语言学教授David Nunan(前TESOL理事会主席)将英语教学的传统与现代趋势归类为:Trasimission Teaching(知识传递式教学)和Experie ncial Teaching(体验式教学),在他主张的“体验式教学”中,“learners work in small groups and pairs,learning skills of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and how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nd feelings (David Nunan ,),我们不难看到,在现今流行的这些教学方法当中,学生小组活动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家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即:语言知识是学得的,而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H.G.Widdowson,1978,1990,W.Littlewood,1981)。那么在各级外语教学中,课堂小组活动就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就笔者数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初步调查结果来看,课堂小组活动的效果总体上还不算令人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笔者发现,是缺少参与活动的动力和促进机制。经常有这种情景出现:老师用心设计、热情组织的小组活动,不少学生不当回事儿。给定任务的小组活动一般用时比较多,少则一、二十分钟,多则一两节课,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 这些活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老师进一步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热情也随之降低。笔者认为这也是导致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国内推行不顺利(李予军,2001)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保证小组活动的参与率和活动的质量,本文从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策略方面进行了专门探讨。

一、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并使其尽力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有一项活动,在设有各种障碍的地图上找到A地到B地的路线,哪个小组先找到,即可获得奖励;组织角色扮演或对话的活动中,效果最佳的小组获得奖励;在项目设计或问题解决型的活动中,设计最好或理据最充分组获得奖励等,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确立奖励的标准。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应包含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分数奖励等多种形式。

1.口头表扬是最简单、常见的形式,但时间一长,往往效果就会减退;

2.物质奖励具有明显的现时效果,其缺点是,第一,老师一般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第二,单纯或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出现导向偏差,容易引起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利益,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3.分数奖励是笔者主张的奖励方式(协作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John son兄弟也提出了奖励分的办法),其优点是:不仅资源充足,使用方便,而且具有连续和稳定性,将学生小组活动的效果分等级记录下来,作为每学期末评定期终成绩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单独或过度使用,否则会引起学生对分数的过度重视,甚至反感。

因此,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种奖励形式的有机组合。

二、评估奖励必须坚持共正、全面、机会均等的原则

对小组活动效果的评估如果仅是老师口头的肯定与表扬,实施相对简单。一旦有分数或物质奖励,就必须作到奖励的客观、适度和被奖励机会的均等。在班级较大的课堂上(60人或以上),要每次对所有的小组活动都作出评价,显然不可能,有些活动需要在下面准备,课堂上表演的,比如角色模拟,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是部分小组得以表现。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在一定阶段内保持各个小组出现机会的均等,否则就会引起表现机会少的小组的不满,从而阻碍日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尤其是在大班课上,不能让学生摸出老师评检的规律。比如这一次某一小组被挑选做了发言或表演,而受到了奖励,下一个活动,他们是否还有机会被选中发言或表演?这种选择方式会对被选择组和其他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常见现象是,活动积极的小组总是能利用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总体能力偏差的小组则只能抓住较少的机会,老师必须有一个平衡的办法,在一定时期内要基本保持机会的均等,适当照顾水平较差的小组1。

三、评估应该是多层次的、灵活的、以鼓励性为主的

如果对小组活动的结果总是只有老师来评判,势必会引起有些学生的异议,对于较大班级的课堂活动(60人或以上),老师也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每个小组的活动做出评价,这样就应该结合小组的自主评价、学习委员对各小组的评价,建立多层次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学生之间可能比老师对学生更加了解。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干部对各小组活动的评价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面对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及如何评价他人?在控制不当的情况下,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学生或小组间的互相指责、批评甚至矛盾的产生,但同时它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可以通过这种互相评价使他们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批评,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和与人磋商等良好的个人素质,这样的锻炼无疑对其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社会关系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中还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不说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话,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以轻松愉快、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笔者的一次对所教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在学生受到批评时,有66%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的现象。因此,在小组活动的初期,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开口说话的环境,对他们的表达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逐渐克服焦虑、畏惧心理,对自己树立信心。有人主张,在学生学习开口说话的阶段,不要对他们认真的打分,以防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本人同意这种观点,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学生能逐渐适应了小组讨论之类的活动后,还是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评定的,因为这是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一个判定方式,优者应得到肯定和奖励,不足者也可因此知其不足之所在,适当的压力可以转换成进步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对待绩效评估

既然有评估,就会有结论和评语,或被奖励或落选都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影响,不恰当的评估结果显然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客观上要老师作到百分之一百的公正和恰到好处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虽然老师都会尽力的这样做。而更重要的是作为被评估的关系人,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判。尤其是在组内或组间互评或是接受学习委员对自己的评判时,因为处在平等的地位关系上,则更容易产生不同看法或抵触情绪。因此老师在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正确心态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所有的这些评估和奖励或者是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大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交际和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不论别人的评判是否恰当(在自己看来),都要虚心对待,积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处理矛盾,与伙伴间的积极合作,要通过团队合作和更优秀的小组活动成绩来说服人。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为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而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反复的锻炼才能养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建立和合理的运用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保证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率和保证活动的效果,还可以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不合理的评价则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产生矛盾,阻碍日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则直接影响到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国内各级外语课堂上的推行进程,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尽快的培养出更多的适应WTO和迅速增加的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实践型人才,就必须对外语课堂的小组活动给以更多的关注,这正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备注:

1.在笔者的实验班里,小组活动的分组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会保持一两个月不变,小组活动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结果会经常被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下来,故不宜频繁的更换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相对稳定的小组成员有利于成绩记录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H.G.Widdowson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1990,Oxford University P ress,Oxford.

[2]H.G.Widdowson 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M].(牛津大学授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William Littlewoo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198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England.

[4]David Nunan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the ELT Curriculum[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17)

[5]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1,5

[6]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13-18)

上一篇:2023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讲话下一篇:科普知识进校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