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2024-10-11

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共12篇)

1.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一

编码:002

类别: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活动中的共同学习对大班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

内容提要: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活动中的共同学习,以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要实现大班幼儿活动化的共同学习,教师应切实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切实了解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懂得他们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创造各种机会参与和支持他们的自主活动,并鼓励和培养幼儿相互合作、交流、表达和分享的能力,从而使活动化的共同学习成为大班幼儿的重要活动方式。

主 题 词:幼儿活动中的共同学习

浅谈活动中的共同学习对大班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里,他们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及创造力有时会大大超出成人的想象。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当今幼儿的特点,解读他们的心理,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使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活动中的共同学习是幼儿在相互平等、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不经意间所进行的沟通、交流、学习、互动,最大限度地展现着各自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使幼儿在不由自主的模仿和学习他人经验与能力的同时增长和提高每个幼儿的多种经验和能力水平。

因为,大班幼儿是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实践和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他们能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开始理解和接纳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和观点,开始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愿意得到同伴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在共同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尊与自信。因此,活动中的共同学习是促进大班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活动中的共同学习

(一)大班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启示我们教师要适当放手,放权.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教师的任务有时只是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投放适宜的材料,而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

例如:大班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应从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的说课。教师只是最大限度的启发和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努力挖掘和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并鼓励他们敢于大胆的表达出来。活动氛围应是活跃的、幼儿发言应是积极的,教师评价应是鼓励的。教师应积极的制造一种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在活动中吸取他人的经验以增加自己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位幼儿在共同学习中充分的得到提高。

(二)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开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已开始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不象小、中班时那么盲目无目的进行活动。因为大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已不断的丰富起来,所以,他们在活动前往往会聚在一起讨论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因此,教师应让孩

子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去讨论和学习执行。这样,既可以使幼儿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学习计划进行,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动的能力。另外,让孩子们带着目的去参与活动,他们朝着目标会努力并试图解决各种难题,最终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和任务,这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很有益处。

例如:大班幼儿在玩建筑区活动前,教师应引导幼儿先一起讨论和制定今天要搭建的内容:是高楼还是立交桥?是体育场馆还是居民小区?楼房设在哪里?立交桥放在哪里等等?活动中教师应只是引导而不要介入,只有观察而不要动手,只给支持而不要解决。

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会遇上很多问题和麻烦,教师应不要急于动手、急于干涉而只是适时适当的引导,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各自发挥不同的特点和专长,在共同讨论学习和反复实践中找到答案。最终解决难题,实现自己的计划和任务。幼儿在解决并完成一项任务时会从中学习和获得很多经验和能力。

(三)大班幼儿同伴交往需求大大增加

大班幼儿同伴间的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因此,教师对大班幼儿应多组织一些集体性或小组性的共同学习活动,从而加强其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和范围,扩大他们的信息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记,以培养他们的"去自我中心化思维",让他们于实实在在地与别人一起共事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并在共同学习中互相得到提高。从而发展他们的交往与协作能力,为小学的班级式学习做准备。

教师可有意识的提出问题,组织集体讨论和交流。例如:区域活动评价时,教师应善于在观察幼儿各区域活动的基础上找到共性问题或幼儿在活动中解决不了的难题,进而引导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让幼儿充分发表各自的想法,也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示范操作,大胆表述和表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在共同讨论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把握:问题应是准确的,讨论应是及时的,解决应是有效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四)大班幼儿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对于大班幼儿应有比较深入,持久的学习,而不是半天就换一个学习内容.并且学习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奋思维的习惯。

例如:进入小学之前,幼儿要学习简单的汉语拼音、数学题等知识,教师应善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提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环境和机会,并有意识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环境,投放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材料,以便促进幼儿主动的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使幼儿从过去只向教师学转变为可以向同伴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还应灵活运用启发式、引导式、举一反三式和相互学习式的方法,鼓励幼儿多询问、多思考、多练习,让幼儿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水平给予不同的帮助和知识学习,最终使幼儿在共同学习中弱的变强,强的更强。

(五)大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大班幼儿还仍处于幼儿阶段,思维中具体形象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学习过程仍需要与具体活动相伴随。所以大班幼儿他们的学习过程应是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各项活动时,应充分发挥和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幼儿把学习活动当成自己的事情,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并感受和分享共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教师应结合日常具体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促使幼儿能积极主动有创意地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应启发幼儿一起创编生活方面的儿歌,建立日常常规的各项要求,设计常规提示图,创编体育方面的游戏或结合主题活动参与和设想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等。例如,在一起进行《我能照顾好我自己》、《我会做》、《我能行》、《我最棒》、《我会是个小学生》等主题活动时,教师应让孩子伴随每天的具体活动开展活动化的共同学习,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发现和感受与经验,并学会积累相关经验,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这种共同学习交流中促进全体幼儿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提高,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二、要实现大班幼儿活动化的共同学习,教师应切实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切实了解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懂得他们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创造各种机会参与和支持他们的自主活动,并鼓励和培养幼儿相互合作、交流、表达和分享的能力,从而使活动化的共同学习成为大班幼儿的重要活动方式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促使教育行为转变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思想一定应紧跟当前幼教形势,“思维活跃但不偏离,善于思考但不走歪”。应真正理解和领会幼儿儿童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掌握幼儿年龄特点,熟练有关的教育技能,明确五大领域各自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把握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大班幼儿活动中的共同学习,强化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摆正自己在幼儿活动中的位置,从而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和指导方向。并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师应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伙伴

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应该把自己当成幼儿的朋友,幼儿的知己,幼儿的伙伴,真正的走进他们的世界里,了解他们的心声,懂得他们的需要。做到:敢放手,敢放权,不干涉。从而使幼儿成为活动中的真正主人。同时教师应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在与幼儿游戏时把自己变为幼儿,用童心和他们交流、游戏。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敞开的玩在一起,说在一起。才能在这种氛围中更有效的参与、帮助、支持与协助幼儿进行活动;才能促使幼儿在共同活动中尽情的发挥各自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各种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使幼儿在共同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三)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任务,提供适时的帮助

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就是最大化的创设适当的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适时更换幼儿急需的玩教具。从而让幼儿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充分的挖掘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在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使幼儿在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中获得自信和成功。

同时教师应学会在参与幼儿的活动时,善于观察幼儿活动的现状和下一步的活动进展,基于此教师应提前了解和考虑他们下一步将要做什么;自己将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促使他们的活动继续发展;在及时了解幼儿的活动需求时给予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这才是幼儿教师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也是现代幼儿教育中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四)教师应及时总结活动后的自我反思

现今,特别提倡幼儿教师要进行活动后的自我反思。因为,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反思能使其不断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幼儿“学会学”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理解层次。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它不是简单地回顾活动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它是以追求教育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的。通过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通过反思发现新问

题,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责任心,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水平。教师只有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才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起来,直至成为学者型的幼儿教师。

总之,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对大班幼儿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应成为大班幼儿的重要活动方式。

而实现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1)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2)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及幼儿之间的互动。(3)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等,关注特殊幼儿的需要,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得到发展。

其次,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游戏中的伙伴是基础。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因为,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真实问题情境使幼儿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特别是幼儿在共同学习活动时的相互合作、交流能更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幼儿不同的已有经验,使幼儿在不断学习他人经验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同时也能满足所有幼儿不同的成功与自信。

另外,教师应最大限度的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是任务。《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的重要任务应在关注幼儿活动反应的前提下,善于开动思维,最大限度的创设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让幼儿在充分的自主活动中和相互学习中得到发展。

最后,不断积累活动后的反思是教师的责任: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才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体验,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起来,直至成为学习型教师。因此,活动后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善于反思、积累、总结经验,才是对幼儿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才是现今幼儿教师的责任与追求。

2.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二

因此,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人格教育, 既顺应人格教育的发展需要, 又能更充分地发挥体育活动育人的优势, 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 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 需要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 研究其人格缺失:

1. 依赖性强, 缺乏自主精神

当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长对小孩生活无微不至地照顾, 加上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与主导作用, 导致他们生活上、学习上依赖性强, 自主精神缺乏。生活上依赖父母, 学习上依赖老师, 思想上缺乏自主意识。

2. 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心

“苦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现在的小学生是在糖水里泡大的一代, 他们未经磨难, 缺少锻炼, 意志薄弱, 大多数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 无法承受运动中的挫折和打击, 缺乏自信心。

3. 自私狭隘, 缺乏责任感

现在, 我国的家庭大多数是“核心”家庭, 小学生在家是“小太阳”, 长辈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关爱, 因此, 他们习惯于接受长辈、别人的关爱, 习惯了以“我”为中心, 唯“我”独尊, 不知回报, 较为自私狭隘, 缺乏和他人的沟通和合作意识。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策一: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手、口、脑并用, 知、情、意并行, 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 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 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主动学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 使学生人人动脑、动手, 敢问、敢说,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

3.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体育教学多数仍是“教”的成分多, “学”的成分少;机械性操作多, 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 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师的“教”起到示范作用, 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自身实际, 主动探索相应的方法,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策二: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动机, 提高学习自觉性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体质, 培养情感, 增进友谊, 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首先, 利用竞赛法。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方法, 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其次, 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谓游戏法就是指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自觉遵守纪律, 自觉养成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其他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繁多, 不同的运动项目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 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 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 田径中的跨栏, 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 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 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 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对策三: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

1.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念

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 制定合理的规则, 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均等的。“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 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使人们通过体育活动, 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念。

2.培养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 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次接力跑, 一个游戏, 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 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 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提出具体要求。例如, 在集体项目比赛中, 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 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 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 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 更应教育他们要与同伴相互配合, 切忌“单斗”。比赛中, 由于各种原因, 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 这种情况下, 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 才能相处得更融洽, 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3.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材料投放;幼儿自我发展;区域活动;

蒙泰梭利基于对儿童内发性的深刻信赖,提出了自我教育的原理。所谓自我教育的原理,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使幼儿在自由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她说:“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就是保障儿童的自由,即保障儿童内在的一个一个的自发发现得到发展的自由。” 一切都立足于幼儿能自己选择,自由取用、自由操作。幼儿既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具,也可以自由地选择游戏场地。幼儿不管选择哪一种活动,不管在何种发展阶段上热衷于什么活动,都由他们自身决定。她所主张的“培养自我活动的教育”,正是通过教具来实现的。幼儿们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进行比较、推理、观察、体检,最终达到感知事物的法则,从幼儿内在的感受力是通过教具给予刺激这一点上看,蒙泰梭利的自我教育原理是通过教具去“激发内在动机”的。

当今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就是根据蒙泰梭利所创设的“幼儿之家”而创设的。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可以说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在区域中学习、活动,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比较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以致于在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好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度”,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中介、桥梁,活动的发展目标、活动的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中。

那么,该如何来选择、投放活动材料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也是我们努力在做的:

一、活动材料投放要有足够的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在某一角落中经过几分钟的专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动目的,然后就东张西望、无事可干。另外有的老师为完成活动目的,常常东拼西凑完成材料的提供,即时的应付一下区域活动,以致于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几个幼儿抢着一种材料,幼儿间的矛盾就自然增多了,也有的幼儿选不到合理的材料就干坐在那里。也有的老师在材料内容的安排上考虑不均衡。再有,区域材料内容数量上缺乏均衡多样性和全面性。如美工区中有粘贴、绘画、剪纸、吹画、泥工,探索区中有磁铁、走迷宫,生活区中有编辫子、编织、钉纽扣,操作区中有积木,显然该教师强调了美工区、生活区而忽略了探索区、操作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对于幼儿喜欢玩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一般来说材料的投放数量要多余人手一至两份,以充分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避免发生争抢的现象。在具体的自主活动中,有的材料可以一下子都投放出来,给幼儿大量选择的机会,有的则要按照难易分批进行投放,让幼儿通过练习都有不同程度地进步。如中班快乐屋中的活动“各种各样的纽扣”,老师第一次只提供两种颜色的纽扣和布条,请幼儿把同种颜色的纽扣钉在与它相同颜色的布上。等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再投入更多种颜色的布条和纽扣,并且穿插了花纽扣和花布,把同种颜色的纽扣钉在与它相同顏色的布上。这样通过材料的追加,促使幼儿在游戏中丰富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就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提供给幼儿游戏的任何一件材料都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只具装饰效果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教育价值不大,它只不过是活动室的一个点缀。如我们经常会发现活动室里的墙面上贴着许多不能变化的动物图象,高高地挂在那儿,一年四季一成不变,可能在开学的时候对孩子来说还有些新意,他们或许会拉着家人的手问这问那,天天面对了,也不觉得新奇了,久而久之,图片上有的只是一层淡淡的灰尘。还有那些星星点点的装饰物,在教育过程中也起不到多大的意思。这些只具装饰效果的材料只会增加老师工作的负担,对于孩子来说毫无教育意义。他们需要的是可以操作的、能够玩的材料,即便是廉价的、自己用废旧材料制成的,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材料往往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在和“可操作的材料”互动中,他们会乐此不疲。因此我们选择区域活动材料首要考虑的就是“可操作性原则”,科学区、数学区等的材料一般具有很明显的操作功能,但表演区、语言区、主题墙等的活动材料操作性就不是很明显了。为此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使这些区域的材料也能活起来。如美工区的孩子画好头饰、做好服装、道具等,送到表演区,表演区的孩子根据故事情节,对以上物品提出修改意见,然后重新回到美工区修改。这样通过区域间的合作,这些材料真正就活起来了。

三、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重个体差异,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明天。刚开始开展区域化学习活动时,我们根据每个活动的教育目标提供统一的活动材料。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对活动明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有的幼儿能力较弱,思维还达不到这些活动的要求。找到原因后,我们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总是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准备做什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在“拼图”游戏中,我们投入了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拼图,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数量多一些,拼接口不规则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数量较少,拼接口较整齐的拼图。由于在游戏中找到了难度适当的材料,幼儿兴趣浓厚,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幼儿逐渐选择数量多、难度大的拼图,空间形象思维较以前灵活了很多。为此,我们又增添了一些其它类型的、难度较高的拼图,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愿望。通过操作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学习和发展,从现有的水平上向前迈进。

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材料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和幼儿游戏不同角度的需要。然而有的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往往出现这一现象,如:生活区中,中班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给袜子配对、扣纽扣、系鞋带这一内容,可大班也同样提供了这些材料的话,这显然不合适。中班孩子与大班孩子的能力明显有差异,这些材料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点,幼儿只能机械操作,达不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投入相应的材料,如“丰收的秋天”主题中,小班美工区是让幼儿在教师画好的树叶中填上不同的颜色。而中班的美工区则是幼儿在教师画好的大树里添上形状不一的树叶,并且填色。大班的美工区内是孩子们捡来的形状各异的树叶,他们以此制作树叶标本,进行树叶粘贴画等。通过不同难度的活动,使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感受秋天的到来。材料的层次性不仅体现在年龄上,还要体现在能力上。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这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区域材料的选择还得考虑层次性,要更多地思考怎样使材料促进不同幼儿更有效的发展。如语言区一活动“自制图书讲故事”,老师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材料,给能力强的孩子只提供空白纸和画笔及一些辅助材料,需要他自己构思画面,自己制成图书;给能力一般的孩子提供了一大堆废旧画报,孩子需要根据故事进行筛选,然后将图象剪贴组合,制成一本图书;能力较弱的孩子则根据故事提供现成的图象,只需他边听故事边将图象粘贴在空白图书上。这样通过有层次的材料活动,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成功地完成这一活动。即便能力弱的孩子他如果完成了最低层次的材料,只要他愿意,他仍可尝试再难一点的材料操作。

四、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能变化性

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区域的材料应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材料也应尽可能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笔者认为,一成不变的材料投放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更是教育资源的极端浪费。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材料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如各种形状的积木只在建筑区里作建筑材料使用,各色绒线只在美工区做美工材料,各种图书只是语言区里的阅读材料……殊不知,这些材料的用途是无限的,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挖掘,很多材料都可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如何挖掘活动材料的可变性呢?我们需要对活动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使用方式进行多方面分析,找到这些材料的变化点,然后引导幼儿进行发现、探索,激发创造的愿望和需要,使幼儿对活动材料进行反复组合、加工和创新,从而使这些材料的教育价值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如废旧雪碧瓶在美工区就是制作树木、花篮的原材料,在科学区是浇花的工具、漏沙的器皿、探索平衡的材料,在建筑区是造房的辅助材料,在音乐区是变换节奏的乐器――沙球,在体育区是练习跳高的器械……师生通过灵巧的双手,将如此廉价、普通易寻的雪碧瓶的可变性充分挖掘,使之在不同的区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游戏的需要。

五、活动材料最好具有功能性,趣味性,直观形象性,安全性

(一)由于受到班级环境的限制,玩具橱柜較长,无法轻易移动的限制,我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各种区域角,并根据活动提供材料,如自然角设在班级的门口,那里光线充足,有利于一些植物动物生长,供幼儿浇水,喂食,实际操作方便。再比如将快乐屋、宝宝诊所、小超市摆放在一个比较宽阔的环境,摆上所需的材料,垫上泡沫垫,以便幼儿操作,拿取方便。

(二)留给幼儿创新的余地,提供未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美工区提供一些牙膏,铁丝,奶罐,皮筋,胶水等,幼儿共同合作,有的钻洞,有的剪,有的画,没有的材料自己想办法,到活动结束时,在小朋友一双双稚弱、灵巧的小手摆弄下,坦克、火车、花蓝形象地出现在操作面上,虽然显得粗糙,但也是他们的成果。

六、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当前社会,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创造力是幼儿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力,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如何将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

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会在玩具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因此,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如在“沉和浮”科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把木块、石块、回形针、纸片、插塑玩具、有盖无盖的玻璃瓶等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在幼儿把这些材料按沉、浮进行分类后,我又给幼儿每人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在这个活动中,橡皮泥是半成品,幼儿就是通过自己的操作,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把潜在的创造性表现了出来。

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幼儿活动区探索活动的物质支柱,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的活动材料应体现因人施教的思想,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4.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四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科学合理的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同时让中小学的学生在体操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这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一个普遍研究的重要课题。体操课的教学能充分的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体操技术的了解。同时,体操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对体操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学体操教学将逐渐向,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降低难度、提高趣味性,保持健身性,开发拓展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分析体操运动在小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体操运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活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小学体操 教学发展 重要性

前言

体操运动是一种身体的操练,它通过各种有目的的、人为创编或自然形式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机能,塑造形体,展示孩子身体的律动与健美。体操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其动作内容不断丰富、分化,动作简单而不断创新、提高,其健身、实用、审美及心理拓展的价值不断被开发、挖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分析体操运动在小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对于正确认识体操运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增强体育课程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体操教学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地位的体现

我国学校体育自有体育课程以来,体操就一直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百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演变,仅就体操而言,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校及师范开设体操科,小学每周3节。其内容主要是兵式体操、柔软体操、器械体操、哑铃等。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将体操一词改名为体育,“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此后20年左右,体操运动几乎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解放以后,我国在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把体操列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技巧、器械后来又加入了韵律体操。体操内容的课时在整个中小学体育课总课时中的占15%左右。2000年底教育部颁布的过渡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自选教材比例的提高,体操内容的比例降至8%左右。

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由于体操尤其是器械体操动作的难度偏大和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索赔意识增强及教师在体操课的教学中缺少一定的教学能力等的影响。所以,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运动的内容和地位正悄然发生变化。在我省体育示范课评选活动中参评的100多节课中,除了几节技巧和健美操课以外,支撑跳跃和器械体操的内容一节也没有。因此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不想学、教师对体操动作没有教学能力,教师自己对动作都无法示范)等。所以,体操内容的教学要以趣味性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从游戏中体会技术要求。2.小学体育课体操教学的分析

2.1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

本领域里只强调了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操的特点体现出体操的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理想选择。第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体操可以从不同的群体和职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以及不同的设备,因人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项目与内容进行练习,易于开展;第二,体操的内容丰富、动作变化多样,为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人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选择体操项目内容,坚持锻炼,能全面增强人体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全面发展;第三,许多体操练习内容和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通过音乐的伴奏增强了动作效果,体现了体操的健、力、美,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操的艺术要求是通过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美、形体美、音乐、服装美、精神风貌美等体现出来的,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所以体操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塑造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第四,体操的保护和帮助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的精神。

2.2加强学生对体操技术的了解

首先要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强调学生要知道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如体操的转头、侧平举等。了解所练习的运动动作的术语,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后滚翻,侧手翻,舞蹈中的跑跳步,健美操中的吸腿跳等,并能观看一些体操项目的比赛。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能观赏体育比赛。

2.3通过体操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操教学重点是强调学生要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如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等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如一些体操游戏能发展学生的动作的灵敏性,大多数体操动作都能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平衡木等器械或体操的平衡动作发展身体的平衡。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利用体操燕式平衡、侧平衡等平衡动作练习近平衡能力,跳马练习能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2.4通过体操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首先,强调学生要在游戏活动中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在体操课的体育游戏中可以表现出来。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体操的特点之一就是保护和帮助,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体操的集体游戏更能表现出合作的行为。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在体操比赛和体育游戏当中,要求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并且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所以通过体操的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体操运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形成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觉。由此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促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的形成 3.体操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趋向

3.1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体操内容如技巧、器械体操等,大多从竞技体操沿袭而来,成套的技术动作是竞技体操比赛动作的低难度再现。由于体操动作数量多,难度大,而相对课时却较少,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体操很难学会,更不用说学好。再加上体操练习中易出现伤害事故,对器械、保护设备,帮助手法等要求较高等因素,因此,目前体操运动尤其是器械体操的地位呈现渐衰趋势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体操运动中有大量简单易练,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基本体操中的各种攀爬、搬运、跳绳、徒手或持轻器械的练习等,这些练习如果设计得当,很容易在体育课中开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其中有些内容与生活贴近,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另外,对技巧、器械体操这些竞技性强的内容进行改造,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如利用技巧课在垫子上练习跌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在单、双杠上作各种支撑和悬垂移动练习,利用跳箱做各种越过障碍的练习等。在这些练习中增加一些紧急状态下的自救、互救的情景,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联想到目前学生生活经验和实用技能的缺乏,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此类练习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3.2.降低难度,提高趣味性

动作难度在体操中是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但在学校体育课中却是一个影响体操运动普及开展的障碍。要让学生喜爱体操,教师应精心选择体操内容,降低动作的难度,提高动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体操中有许多动作是非常有趣的,如各种象形动作—兔跳、蛙跳、海狮行、象行、等,这些动作学生一见就想练。又如,把体操中的肋木、平梯、单双杠、跳箱、垫子等器材巧妙组合,编成成套的攀爬钻越练习,能引起学生较高的练习兴趣。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街舞中有一些技巧动作,教师如能在课上指导这些动作的学习,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应下功夫挖掘、开发这些体操宝库中的趣味性动作,让我们的学生热爱体操,愿意练习体操并从中受益。

3.3.保持健身性,开发拓展性 体操运动的健身价值已毋庸赘言,应当继续发挥体操运动独特的健身作用。体操运动的心理拓展价值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由于体操运动的许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对练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信任有一定要求,因此体操运动具有明显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例如,当学生在跳箱上练习跪撑—向前挺身跳下这一动作时,完成这一动作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练习者只有在克服了恐惧、担心等心理障碍后,才有勇气向前跳下。这一动作对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所具有的独到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开发体操运动的心理拓展价值,体操运动这一古老的运动项目一定能焕发青春,再现魅力。4.在体操教学课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身体素质

由于体操动作繁多,技术复杂,学生在学习动作过程中,特别是身材高大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比较费劲困难,因此会产生畏难心理或自卑。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重视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表扬鼓励是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特别是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的同学。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便给予肯定、表扬的同时,再提出某一方面的要求,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及学好这项技术动作的愿望。

另外,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并加强力量、协调性的练习。课后对个别学生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水平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消除畏惧心理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4.2.重视保护与帮助,加强安全措施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合理,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畏惧感,加快学习进程,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学生因做某个动作受了伤,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再做此内型的动作时就必然心存余悸,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感,把保护与帮助和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到每次课、每个动作和每个学生中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互相保护与帮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安全感,才能放心大胆地去练习动作。

4.3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针对学生怕苦怕累这一实际情况,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积极地、刻苦地从事体育锻炼,同时意志品质教育必须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末。对待那些意志品质较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强不息,从满信心的进取,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要使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并自豪地感到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与他们的刻苦锻炼密不可分的。进一步激起他们对体操锻炼的兴趣和愿望,能产生顽强刻苦锻炼的效应。

总之,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各种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消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广播操的作用

1、广播体操对学生的影响

国家教委再三强调,学校每天必须完成三操,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锻炼身体的时间。这是教育工作者长期实践的,对学生成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的。广播体操对学生有两大好处;一:消除疲劳。早上起床身体机能几乎处于安静状态,而早操却可以调整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机能的新陈代谢,使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而课间操,却可以调解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过度疲劳,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种机能每天都发生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变化可以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界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坐在教室内,如不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舒展筋骨。一方面会造成血液流通缓慢、骨胳变形;另一方面会因光线的不足而造成视力衰退。

2、广播体操对学校的影响

矫健的步伐、统一整齐的服装、昂扬挺直的身躯、优美、整齐的动作可以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增强一个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高昂、强劲的歌曲,可以激励人的斗志,鼓舞人心,摧人奋进。柔顺悦耳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工作愉快,学习进步。广播体操是学校学生每天必做的、大型的集体活动,做得好与坏,直接反映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反映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更反映到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程度。这一点罗湖区水田小学做得就比较好,罗湖区水田小学的生员大部分来自小生意的子女,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子女的家庭教育少或不得法,甚至有一部分生员刚从乡下转学到城市来,有些学生早已养成了不讲卫生,衣着不整齐,体态不雅观,言行粗俗等不良行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从三操开始,大力狠抓广播操,首先从日常衣着,平时卫生,再到言行举止,体操动作。每天安排班主任,值日老师,在做早操过程中,准时到位,负责对那些衣着不整齐,言行不美观,体操动作不优雅的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改正。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校的精神面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开始讲卫生,衣着整齐,言行得体有礼,并且在接受区教育局广播操评优时,一次性高分通过评优。事实说明不要轻视学校广播体操,更不可忽略学校广

播体操。

3、广播体操对社会的影响

从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初期,毛泽东主席说:“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鼓励人民要天天锻练,好好学习。那时不管是学生还是民众,不管是高官还是小官,不管是多重要的工作,都会天天坚持面对国旗,完成一天两操。每天听到激昂节拍,挥动着有力的胳膊,伸展着身躯。每个人民的心就象初升的太阳,有着用不完劲。所以短短几年的时间,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国家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虽有多种因素的作用,但是广播体操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后来因种种原因,人民没有沿习一天两操的习惯。但是有识人士并没有放弃对广播体操的研究。“竞技体操、集体舞蹈、群众体操”等全民健身活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用不同方式呈现出来。

广播体操,它可以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5.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五

1.跳绳活动的创设,让幼儿有恒心,发展其身体协调性

跳绳古称“跳百索”,它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活动比较简单,只要手拿一根条绳在任何地点都可活动,也不受人数限制,可单独玩,两人玩,三人玩也可多人玩,幼儿通过玩跳绳,不仅锻炼了反应的敏捷性,再配上音乐促进了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可以说这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比较剧烈的全身性、综合性运动项目,可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幼儿手脚协调配合,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2.利用微型课程,合理安排跳绳活动时间

跳绳主要是一个反复的、比较剧烈的运动,并且又很耗体力,幼儿很容易乏味、困倦。所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左右即可。时间可分散进行,如晨间活动、课间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体育课等,只要幼儿主动想跳绳,在适宜运动的时间都可以安排,贵在每天坚持。

3.合理整合课程,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1)每周指导幼儿学习一个花样跳的方法。逐渐地让幼儿自主练习花样跳绳:如反跳、单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双人跳、双臂交叉跳、跳长绳等。同时,我们还结合游戏,配上音乐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开始学习跳绳,使幼儿自身不同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随机组织竞赛活动,评出跳绳能手。要将跳绳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应提高幼儿跳绳的积极性,我开始思考如何激发幼儿兴趣,增进学习的效率呢?在跳绳活动中常有幼儿要求要跟我比赛,使我想到“用比赛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幼儿喜欢竞争的心理,我在班级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跳绳比赛活动,如个人计时赛、分组计时赛、花样跳绳赛、表演赛等,设置冠亚军奖、集体奖和进步最快奖。让幼儿体验跳绳活动的乐趣,掌握更多的花样跳绳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及创造性、合作性等。

(3)以跳绳为基础,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多种能力的发展。在日常跳绳和竞赛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边跳边数、给朋友数,在跳绳过程中不断数数和跳绳次数所建立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发展了幼儿的数概念。培养了幼儿准确地形成时间概念和方位知觉。两人一根绳,幼儿结伴跳绳,两幼儿同时甩绳同时跳;一幼儿站着不动,一手甩绳,另一幼儿甩绳边跳……培养了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协作能力。在跳绳活动中,我们请幼儿之间自评,如“你喜欢跳绳吗?跳得怎么样?……”让幼儿与幼儿之间互评,如“你觉得他们跳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跳得更好?谁坚持的时间更长?跳的个数更多?……”通过这种评价,培养幼儿的鉴别能力,交往能力,探讨意识,在评价中使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学会关注他人。通过随机组织竞赛活动,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竞争意识。

6.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六

收录日期:9月9日

财务预算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本的总体预期目标,以及对现金的收支以及对企业收益的一系列管理机制和预算的总称。在一般的意义上说,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协调支出使用和控制资金,可以更加条理直观地反映未来一段时期内,公司所将要进行的项目。本文经过仔细的研究和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和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财务预算管理基本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是指一个企业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未来的发展计划,进行财政的支出和收入进行预算,以及对于预算进行的管理。财政预算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财务预算管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在总体上看,企业对于财务的预算和管理,是在以往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预测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而不是凭空捏造的,所以其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二)财务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于系统性,在体系上看,财务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支出的假设,从内容上看包括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而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本身内容上来看,涉及到了企业资本、财务、经营预算的各个方面。

(三)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制度性的特点。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一般情况下都是实行程序化的管理,通过各种讨论,把预算的指标分到各个直接责任的单位,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还必须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将预算的执行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分离开来,保证三者互相制衡和预算的协调运转。

(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企业的整个财务预算过程中,三方博弈(编制机构、决策机构和预算的执行机构),通过各种的讨论协调达成平衡,从而使财务的运算发挥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五)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的特点。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规避投资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更好地经营企业,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一个企业通过施行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的指标。

二、企业施行财务预算的意义

(一)财务预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决策和规避风险。在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很多,特别是财务方面的风险,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是由于企业没有做好预算,企业未来的资金和收入不确定和债务到期两者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风险,由于企业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导致最后的破产。怎样能够把财务风险降到最小,变成了企业财务部门的当务之急。财务预算并不是仅仅考虑到利润,而是对于资金的流向做一个确定性的预算,尽量能够达到收支的平衡,尽量不出现资金短缺、入不敷出的现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财务预算管理本身是连接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应当避免的便是盲目的扩张和投资的失误,错误地估计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短时间所能到达的高度,盲目地扩大规模,只会导致企业的发展不协调,巨额的亏损,甚至最后出现破产的现象。财务预算管理本身可以让经营者正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做出最符合企业长期发展利益的决策,更为谨慎地对待投资所可能带来的巨大利润的诱惑,合理地安排好所拥有的资源,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达成一致。

(三)在信息社会,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现代一体化的计算机软件可以让业务流程和财务信息实现一体化,推动企业更加协调地发展,让决策、施行和监督管理能够起到本身的`作用,强化监督,规避风险,在加速资金流转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企业信息化不但要考虑技术条件还必须要能够考虑到企业对于信息源的开发和组织等众多方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便是将资金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连接起来。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数据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起资料比较完整的系统。

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可以对企业的基础设施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时候,肯定会要求各个部门综合协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来加强各个部门的基础管理的工作,推进企业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能够有效地了解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只有更好地了解企业自身和外部的具体情况,做出的财政预算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最真实的需要,才能在促进企业正确经营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以往的旧式的企业管理的模式中,企业本身就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却是独立的。在这种前提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便会出现一个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利益分配和业绩考核的出现,经常会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财务的预算管理制度性则可以化解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促使其协调一致。财务运算直接利用货币作为手段来解释企业的计划,具有博弈的均衡性和高度的综合性。根据调查显示,财务预算是最好的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矛盾的手段,确立一定的目标,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起来,促进企业的一体化水平。

(三)可以有效地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以及各种问题的存在,比较容易造成机会主义的行为,所以必须要建立一种机制,来对此进行约束,在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满足企业中个人的需求。所以,在企业管理的体系中引进了财务预算管理,根据绩效和其他的考核,为建立科学的真实有效的管理体系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合理,在兼顾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同时,保证投资者决策和经营者所推行的管理是一致的。

(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作为施行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财务预算根据企业所制定的各个目标,对目标进行分析,建立起科学化的完整的分析系统,将每个部门都结合起来,并且对各个部门进行评价管理与考核。所以说,财务的预算管理能够让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更加合理的衔接,有效地将各个部门的目标和整个企业的整体目标达成一致,从而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的转变,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只有真正发挥了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仔细认真地解决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够切实地提高企业的效率,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解秀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9.21.

[2]刘凡生.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实思考[J].财会研究,2010.12.

[3]伯龙.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15.

7.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七

成人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教育学生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身体素质,还要看学生的社会技能、心理素质、人格发展等等。比如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团队意识、领袖才能、竞争意识、意志力、尊重对手和接受失败的能力等等。这些精神气质,都是一个社会成功之必需。竞技体育则是培养这些素质的重要手段。

1 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体魄是促使大学生成人的最根本的基础。在大学里,每天坚持运动的大学生不到8%,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周几乎不运动或只运动1~2次,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越是学历高的人,身体素质普遍就越差。联想到身边的学生,每学期体育达标测试中,仅一个800 m就怨声满天,跑完800 m以后每个人都累得直接坐在地上,气喘吁吁的,接连几天一直咳嗽、流鼻涕、腿疼,得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在大一的时候有早操,还能稍微锻炼一下身体,可是上了 大二之后 , 除了上必 修、选修体 育课和进 行达标测 试(800 m、1000 m、跳远)以外,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一场流行性感冒就会很容易受传染,究其原因,就是缺少锻炼的缘故。希望大学生珍惜人生的春天,坚持参加竞技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基本活动能力水平,促使身体健康强壮。

2 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

大学生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大,容易导致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积极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可以调节心情,振奋精神,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使学生乐观和自信,敢于竞争,勇于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体验成功的快感。参加竞技体育活动,能使学生放开性情,结识新同学,扩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在激烈的比赛中,在顽强的拼搏对抗中,勇于面对成功与失败、表扬与批评。在与他人交流和冲突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尽早从紧张的学习压力及痛苦中解脱或超越出来,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同时,在竞技体育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对社会现象是非评价、道德标准与做人原则等。因此,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阳光的心态。

3 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竞争,而竞争的意识又与竞技体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竞技体育项目分为同场对抗性项目和隔网对抗性项目,其特点是:具有激烈对抗性,情绪紧张,容易疲劳。在竞技体育活动中,不论尊卑、资历深浅,不讲门第,不徇私枉法,最讲公平、公正,最务实,这就要求每一个参赛者或团体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去争,尤其是同场对抗性项目,如拳击、篮球、足球等项目,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力量,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因此,竞技体育在坚持“人人平等、优胜劣汰”的原则下,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

4 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情况下人们都需要合作,需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各个活动都要求参赛者严格遵守规则,学生只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争第一,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被判罚。在集体比赛中,比如足球、篮球、排球,每个人在场上分工明确,队员们心理很清楚,也许他们并不是最快或最强壮的选手,但他们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懂得彼此欣赏,互相配合,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形成不可分割的凝聚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但能够学会与他人配合,还能训练自己的领导能力,特别是在突发状况下的应变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实施计划、策略等过程能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这些锻炼的成果在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上会显示出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 竞技体育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和谐。

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被招聘单位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偏弱。竞 技体育活动是锻 炼人际交往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参与人数最多,不仅包括参赛者、组 织者、啦啦队、后勤保障人员,最主要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活动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交往比较直接、随意,不会导致学生在交往中的尴尬和紧张心理。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对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重大作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 很多交往的机 会,参赛者可以增 强自己的自信,认识更多的强者,组织者在举办活动中,能认识到自己不足,啦啦队可以提升自己 技能,后勤保障人员 可以提升自己 的服务意识,观众即加油助威者,可以体会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内心世界的彼此沟通,使学生不会感到孤独,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助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因此,参加竞技体育活动能增 强大学生 的人际交 往,提升组织 能力、沟通能 力、思辨能 力等,愉悦身心。

人类社会不管如何发展,都需要领袖才能。其特点是:你的专业技能未必最强,但一定要有感召力,让大家都信服你,心甘情愿的为你做事。大学生是当代的领袖,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培养领袖才能, 就是大学的首要使 命之一。大学培养不 出有组织才能、有创意、有感召力的领袖,就是大学的失职。而这种领袖,是课堂上培养不出来的。说起培养领袖,竞技体育活动场所更合适。在活动场所中,不仅更接近战场,而且队员之间时刻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你要出风头才能成为领袖,但你要只顾出风头,就会遭别人嫉恨,失去队员们的信任。真正的领袖,要有领导能力,让队员们心悦诚服地听你指挥,在关键时刻不负众望。同时,还要队员团结一心,相信自己是真正为大家考虑,而不是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在大学里,一位名教授,可以是自己学科中的泰斗,人们尊重、仰慕他,但其影响一般仅局限在学科中,却成不了所有人的领袖。因此,经常参加竞技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中坚阶层的领导者。

摘要:大学生缺乏锻炼,经常参加竞技体育活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较强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社交能力,从而具有一定领袖才能。

8.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学校体育 准备活动 强度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每节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前提。这些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环扣一环的,缺少某一部分,就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不完善,甚至导致损伤的出现,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作了从心理到生理机能的总动员,预先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的生理机制,不仅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而且发展了各肌群,关节、韧带的灵活柔韧性,对提高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及工作能力,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起重要作用。

一、准备活动的概念

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就是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所进行的身体练习,是为即将到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从而使身体进入工作状态。因为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如果成绩达不到正常水平甚至产生训练损伤等,所以运动指导者和运动锻炼者都应对准备活动有更深的认识。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训练,会产生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不能充分运动。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

二、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促进肌肉活动的协调,加大关节活动幅度。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机能的工作效率,提高训练或比赛的质量;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大,不能与神经系统的活性同步。为了使内脏器官在正式运动时就达到较高的工作状态,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既可減少因突然剧烈的运动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的危险,又可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损伤,调节生理状态,还可以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内脏器官不适感。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原因在于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的疲劳程度,并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维持整个运动能力集合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三、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

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准备活动的形式

为了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和技能之前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准备,教师应当重视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环节。课前教师应该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章节的安排采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多套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也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又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又要有双人或集体的;既要有一般练习,又要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等等。

五、准备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在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简单易学、内容生动、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态,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

总之,准备活动不只是提高机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充分准备。

9.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九

浅谈企业文化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管022081郑 隆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文化的分析与研究,深入探讨了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目前实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小企业;作用;建议

据最近的三联《竞争力》杂志报道:中小企业现已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以上。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缓慢的,而且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5年左右。

中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更多谈到的是要去科学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但却很少有人会提倡中小企业要注重文化的建设。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我们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关键是生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甚至管理界一些专家也持同样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更为滞后,因此,本文就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和建设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

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意识。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企业的文化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虽然浙江的中小企业发展较早,但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品牌建立期。经营者最主要的目标是如何进行广告投放及下降成本,但这些措施已越发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千姿百态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消费文化、企业文化也是方兴未艾。现在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强调一种文化。产品已由过去那种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物体上升为一个充满人性化的载体。人是在文化里生活的。没有了文化,人就像失去空气一样无法生存。同样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只有当消费者在消费文化时产生激动、乐趣,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因此企业的文化力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二)作用。

新近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定义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划分标准。该法所称中小企 ——1——

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划分。

纵观成功的企业,其常盛不衰的原因大致有三点,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成长,从表面上看也许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的特色在于其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做不可复制性工作的投资回报比是1:3,做容易复制工作的投资回报是1:1,而做可复制性工作的投资回报比是 3:1。从中就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最大得润)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1、企业业文化是企业创业之初力量凝聚的源泉。

正泰集团从无到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正泰企业特色的经营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教育文化、管理文化和理念文化,其企业价值观为:和谐、科学、求实、创新。但在1984年创办之初,而是南存辉以他个人的人格魅力招揽了一批有志之士(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人才群体),为其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创造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这虽是南存辉他个人的魅力,却是正泰企业文化的最初雏形,它在企业各方面都没有优势的形势下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员工有受到尊重的同时也有了积极的工作心态,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文化可以填补企业内部的道德空白。

因为处在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特殊转型时期,特别是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道德问题,如诚信危机、信仰危机等,企业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育自己的道德规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企业文化就使企业可以在大、小环境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并在企业内部得以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正泰坚持“以人为本,文明塑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16字方针,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温州首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精神文明委、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为纽带的组织体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创新创效并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教育,在集团上下形成了一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比创新、比发展、比奉献”的浓厚氛围。为与此同时,先后投入扶贫救灾、希望工程、军民共建、防洪海堤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6000余万元积极回报社会。正泰做如此多的事,都是在不断的让其员工成长为有正泰文化的高素质的人才。

3、企业文化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

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但却一定要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只有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人民电器集团公司的企业宗旨“人民电器,为人民服务” 延伸出了卓越的“人民”企业文化, 它将一种群体的人格与精神融为一体,始终张扬着一个群体共同的梦想,始终奔涌着奋斗的激情。“人民”的全体职员为着这共同的目标不断的努力开拓进取,以“服务回报社会”的理念,立足产业,心系天下,打造优良的“人民”形象。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的研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在国内服装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始终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品牌文化内涵,正是其领先于国内其他服装企业的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短短几年间成长为国内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文化的现状与误趋

(一)现状。

浙江省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在浙江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95%。然而缺少资金和人才是浙江中小企业的一大特色。为了比较客观地认识全省中小企业的现状,浙江省企业调查队对金华、台州、衢州和丽水四市的288家工业中小企业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阻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资金和人才的缺乏,认同率分别为55.8%和42.4%。撇开资金的问题不谈,先看看中小企业为什么会留不住人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企业自身的的问题。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加上社会观念和认识的偏差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2、企业所有者自身素质的问题。

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家长式作风严重,这类企业一般很成功,企业家一统天下,个性化比较强,在某一区域或某一领域独领风骚,所以领导人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以我为真理 以我为中心”,没有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而人才的素质较高,在工作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但在这种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的状态下,他们自身的想法得不到满

足,得不到尊重,没有发挥他们自身的才能的空间,所以即使是高待遇也未必能留的住他们。

(二)误趋。

而当我们与许多中小企业谈及企业文化与价值观问题时,答案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1、“企业文化”仿佛是“鸡肋文化”。

何为“鸡肋文化”?即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概念,仿佛企业没有凝聚力向心力,而建设企业文化,又感觉无从下手,是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

2、企业文化建设是以后的事。

对于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最要紧的是生存问题,打开市场、搞好销售、积累资本、做强做大才是关键,还谈不上企业文化问题,等企业发展壮大了再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问题。

果真如此吗?其实,每个组织,无论是在车库里创业的两个人的企业,还是拥有数十万员工的跨国企业集团,都有一套价值观和原则,它们决定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接受。企业文化规范和行为习惯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原则,不同的价值观能对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应该是与企业一起建设发展的。

三、浙江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让中小企业全面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家不仅是企业的掌舵人,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具有企业文化意识的企业家,就不会产生先进的企业文化。现代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两次飞跃。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现代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然而,我们的许多中小企业只看到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产品等有形资产,看不到企业的商品文化、形象文化、营销文化、环境文化等无形资产,或者就文化办文化,把文化游离于己于经济之外,没有把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去研究去开发。为此,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转变思想,经营好文化资本这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牢牢树立起文化资本制胜的新观念。

(二)建构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指把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管理制度的过程,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制度相对不完善,经验管理、家族管理比较盛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今后,中小企业在建构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时,应努力将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从家族经营制走向现代公司治理制,将家族文化变成现代公司文化。尤其注意的是尊重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比制定制度本身更重要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企业制度文化的关键。

(三)尊重人才和重视员工的情感管理。

中小企业在管理中贯穿“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其前提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员工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尊重人才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欲望。情感管理是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亲和工程。情感管理是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正向感情,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有效的管理。它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能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优良业绩。这种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它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乐于工作,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浙江省的中小企业的一大特色就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因此,做好人才工作才是浙江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注重企业共有价值观的提炼。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它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体系,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组织。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资本的培育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提炼共有价值观。但培育文化资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固有的优秀文化是表现于员工身上的优秀品质,是经过提炼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准则。所以,不断提炼表现于员工身上优秀言行的过程,就是形成企业文化资本的过程。具体来说,共有的价值观的提炼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关于产品与物的价值观,如“精益求精”、“技术第一”、“追求创新”等均属于此列;二是关于人员的价值观,包括员工的价值观与关于客户的价值观;三是关于社会的价值观,它更多体现企业的责任、社会义务等,如“诚实守信”、“产业报国”精神等。

(五)做好企业文化的沟通传递工作。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如何使之价值最大化,并引导员工的行为,关键在于各级中小企业管理者做好沟通传递工作。企业家所形成的企业家文化并不代表企业文化发展的终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再到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直至最终形成的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三个阶段的过程。因此,企业家以自身的言行

积极主动地传递与沟通对企业文化资本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中小企业的文化又如何进行沟通与传递呢?我们认为,关键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员工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并非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在企业中可以看得见摸得找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中小企业结构具有小巧灵活、亲情人情味浓、所有者与员工接触机会多等优势,这也为其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确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互信为前提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可能。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文化才能吸引到企业所需的人才,才能使企业员工潜能得到发挥,才能使企业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得以产生相应的效率。只有这样,我省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地积累文化资本,走上持续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项润、高缓,《中小企业竞争与发展》,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7月第二版

[2]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3] 傅宗科、袁东明、彭志军,《第五项修炼》,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4] 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二版

10.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

浅谈QC小组活动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何一龙

摘要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持续向上的发展必须要有较强的实力。QC小组活动对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QC小组活动对企业发展、实力提升的积极作用。

关键字: QC小组;质量管理

一个企业是否得以生存发展,除了有经济实力外,还要有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知名产品和品牌、专有技术等。其中开展QC小组活动是打造企业品牌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企业在质量提高的状态下带动了整体发展,其生存空间在不断扩大。因此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企业质量品牌的塑造。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现就对QC小组活动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

一、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企业和谐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实现企业方针目标要依靠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QC小组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QC课题的选择、分析和解决过程,是要通过小组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运用到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树图、关联图等等多种质量分析方法;需要员工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需要员工在本职岗位上提高技能。只有小组成员的精诚合作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使小组成员在岗位上成才。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互助,不断提高,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QC小组活动有利于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解决本企业或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质量改进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QC小组活动是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QC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理论,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如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调查表、关联图、系统图等质量控制及质量改进工具,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对策,以实现质量改进,预防质量问题。

QC小组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低消耗,既包括物资资源的消耗,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消耗。它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潜力所在。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效率,节约物资消耗,提高物资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带来直接降低消耗的效果,而且能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提高人们爱惜资源、节约资源消耗的自觉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QC小组活动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QC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是管理工作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话,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活动不断进行管理工具及管理方法的改进,使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企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改进,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四、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开拓新领域

QC小组对涉及新产品、新领域的课程,组织技术攻关型、创新型QC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理,首先从当前迫切需要出发,提出方向行的技术攻关或创新课题,制定规划和计划,组织技术攻关及创新,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方法,制定对策及实施,并及时做好技术创新成果的巩固,形成制度化、标准化加以巩固和提高,并推广到生产中加以应该。目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进步,而QC小组活动本身就是对现有技术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和更新的过程,其采用循环原理,并可进行多次循环,从而不断探索新领域,并使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改进、更新。

五、QC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对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内则是凝聚力的重要源。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发扬QC小组活动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增强QC小组成员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有效的改善管理环境,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情会十分舒畅,这样有助于产生向心力与归属感,进而做到“以企业为加”,激发士气,增强了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质量与效率,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氛围,优化了企业的形象,更为企业的繁荣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总之,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以质量和人才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QC小组活动以人为本,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改进和提高的有效手段,将在今后的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更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这项工作深入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1.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 兴奋 组织形式 主导作用

1 准备活动的任务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运用各种方法, 尽快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体状态中, 把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跟上运动的节拍, 精神饱满, 情绪高昂地开始体育课的学习。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

2 准备活动的作用

(1)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增强内分泌, 使身体各器官机能迅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程度。

(2)准备活动能提高供氧系统功能, 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 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强, 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舒张, 工作机能获得更多氧和能量供应。

(3)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 促进血液循环.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

(4)准备活动能增强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3 对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几点建议

3.1 准备活动的时间与运动量合理安排

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 高职高专体育课是专项教学,时间90分钟,除一般性性准备活动外还要进行专项性准备活动。基本活动时间一般20分 钟左右,心律控制在每分钟90-110 次左右,不能时间过长。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适当长一些,量可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可小一些。在运动量安排方面,应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 按循序渐进的原则, 灵活掌握运动密度和强度,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 准备活动量不宜过大, 只让学生自感身暖, 情绪兴奋, 想运动, 脉搏在每10秒25-30之间, 这样基本达到了准备活动的要求。准备活动幅度由小到大, 运动速度由慢到快, 要把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放在准备活动的后半部分,准备活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 学生消耗过大, 容易引起疲劳, 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完成, 影响教学效果, 还容易引起创伤; 运动量过小, 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 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气候, 学生的情绪等都应作为掌握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运动量稍小, 幅度大, 技术性强 , 要求素质高的项目要适当加长准备活动时间。

3.2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多样化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 把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之中,在准备活动的形式上应多样化, 单调无味的组织形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常在教学中采用的四列队形一起做操,绕场慢跑等, 时间长了, 比较单调,学生注意力也易分散。通过实践,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做操, 将原地集体做操变为分小组做操、双人做操等。同样,单一的徒手操变成有节奏的韵律操, 或者配以悠扬乐曲的健美操等。还有一些游戏, 这样能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达到了配合基本教材的目的。

3.3确立学生在准备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组织准备活动时, 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主动性、责任心等才能适应社会。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如果做得好,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主动性、责任感的作用。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自己带准备活动。比如先让体育成绩相对好, 大胆的学生带徒手操, 刚开始由每个学生自编自带一节,也可以按照学号先后顺序来, 然后过渡到由一个同学就能带完一套操。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及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只要他们站在带操的位置,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找到自信。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进取心。教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正, 使其他同学引起注意, 偶有不能带操的同学由他邀请同学一起完成任务。既给学生锻炼机会,又能活跃气氛, 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体育学习中,发挥了主动性、能动性。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 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 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 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为他们将来积极主动地面对社会的挑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4 结束语

体育课教学实践证明,准备活动的质量关系着体育课程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准备活动能提高肌肉的温度,克服人体的惰性,保证人体各器官进入最佳的运动状态,是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冉清泉, 易学, 丰效法. 现代体育准备活动[ M ] . 重庆: 西南大学出版社, 1996.

[2]许桂林, 姜林. 准备部分的教学改革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初探.

[3]曲宗湖,顾渊彦.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2.浅谈体育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篇十二

关键词:体育训练,高考,体育考生

在高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 高考体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来看, 报考体育类院校的考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与之相对应的全国各体育院校对体育类的招生指标却没有多少增加, 如此便导致了高考体育竞争异常激烈。如何提高考生质量, 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提高本校体育考生升学率, 广大的中学体育工作者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本文作者通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解析高考体育训练方法, 力图为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一些参考。

一、目前高考体育训练现状

目前的高考体育训练基本面是好的, 国家关于高考体育的各项大政方针都能得到贯彻和实施, 高考体育训练也能基本上承担起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体育人才的任务。这是国家体育教育政策和广大中学体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可喜结果, 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高考体育训练由于受到传统训练方法的制约, 在培养高素质高考体育考生方面,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科学合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高考体育考试是一个体能和技巧兼而有之的考试, 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巧, 以及必要的心理素质, 而包括考生心理素质在内的诸多素质只能通过训练获得。因此,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考生获取各项必备素质的根本保证, 高考体育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考生身体和心理等应试素质的高低, 从而也就直接关系到最终考试成绩的好坏。因此, 科学训练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提高考生成绩的训练方法

基于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 可从如下训练方法入手提高体育考生成绩。

1. 重视力量训练, 开发学生心肺功能

力量素质是高考体育考试各项成绩的关键所在, 没有力量成绩就不会有应试成绩的较大提高。而力量发挥能动效应的关键又在于协调能力的大小。所以, 在力量训练中要安排协调能力训练, 二者共同协调发展。如,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 采用不向重量的杠铃练蹲起, 不同的负重练加速和上坡跑, 不同的负重练跳跃, 以此增强腰腿腹三个部位的力量, 运用十字往返、追逐跑以及华尔兹步等各种游戏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

在心肺功能的开发方面,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安排运动的量和强度从小到大, 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如, 在跑步训练中可以采用:间歇跑200~400米, 重复4~7次中间休息2~4分钟, 重复跑300~600米, 重复4~8次, 休息4~5分钟;变速跑则采取:直道加速, 弯道减速的方法。此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有氧、无氧混合乳酸供能能力和速度赖力。总之, 要保证在训练中学生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分钟, 力求训练时心率保持在130次/分钟的较佳状态。以此合理开发和保护学生心肺功能, 取得训练效率的最大化。

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

根据人体生理学的分析, 一般认为, 在一天中, 下午的3:30—5:30是开展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段, 这一时间段内人体的抗疲劳以及肌肉爆发力等处于一天中的最佳状态。除此以外, 这一时段内气温较高利于准备活动的进行。因此, 考生训练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在此时段进行。在整个高考体育训练中, 冬训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在这一时段应该抓紧进行以力量、赖力、速度为主要内容的训练, 并且采用以周为单位的循环训练方式。具体可采取如下安排进行:周一进行力量和速度训练, 采取蹲杠铃 (重量为体重的80%至120%) 和分组60米接力加速跑 (每组7至8人) ;周二进行负重速度训练, 具体为拖轮胎 (根据情况分30公斤和15公斤两级) 。周三进行力量训练具体为举杠铃 (重量20至40公斤, 3至5人一组, 每次举3至5次) 、俯卧撑 (一般3人一组、节奏由教师控制) ;周四进行速度训练 (平跑30米+上坡跑40米+平跑20米, 5至7人一组) ;周五进行耐力训练 (4乘400米、一般定时一分钟至一分十五秒、中途间歇一分半至两分钟) ;周六休息;周日进行弹跳训练 (跳台阶、蛙跳) 。

笔者坚持认为, 在训练中, 强度安排是很有学问的, 过犹不及, 适当的强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考生水平。高考训练团队由于受身体原因, 训练目的以及学习因素等的影响, 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采取专业运动员那样的高强度, 职业化训练,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合理的训练强度, 以最终实现高考的要求。

3.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高考体育考生绝大多数缺乏比赛经验, 心理承受能力差, 自信心不足。在日常训练中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通过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高学生自信心。通过模拟考试消除学生的临场兴奋和怯场心理, 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4. 因人而异, 及时补差

高考体育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的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仅凭一项优势是难以达到高考标准的, 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成绩及时补差, 及时加强个别学生的薄弱环节, 避免掉队学生的出现。对于体能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在蹲杠铃、俯卧撑等力量型训练方面予以特别加强, 可适当减少其在其他项目方面的训练时间, 从而把多余的时间添加到体能训练上。对于耐力不足的学生, 教师在训练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其在4×400米及1000米等科目上的训练并且适当要求其进行针对性的课余训练, 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应该进行专门心理辅导。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其平时的测验成绩、身体条件以及心理素质和潜力, 制定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专门训练计划, 并逐步去实现, 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综上所述, 提高高考体育考生成绩关键在于高考体育训练方法上, 在目前体育招生异常激烈的现实条件下, 创新体育训练方法应该成为各中学提高体育考生升学率的主要突破口。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对高考体育训练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总结, 是推动高考体育训练方法革新的根本保证。高考体育训练方法的优化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和国家体育人才质量的有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郭学强.高考体育训练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7) .

上一篇: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文化创意活动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