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24-07-07

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共17篇)

1.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校 本 教 研 总 结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白家庄小学 2018.1

白家庄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为落实联校总体工作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校本,我校的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连片教研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一学期以来共参加乡联校组织的连片教研活动4次,教研形式多样,每次都有听评课活动,有全体教师的“小问题大讨论”更有联校白老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专题讲座。

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给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但是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连片教研的授课活动中准备不充分,存在随意性。缺少教研监控检查,不能随时掌握教师的教研动态,整理发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改进。

2.校际教研

按照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校依然和实验小学小学进行校际间的交流活动。共活动一次,活动形式以听课、评课和讲座为主。教研活动不仅校长教导主任参与,而且增大了教研的人员范围。

教研抓住了本校现有的经验和特点展开交流。让兄弟学校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对方的优势所在,找准了学习的方向。

3.学科教研

一学期中学科教研分为语文教研、数学教研、综合教研三个组。教研形式有交流、讲座、讨论、质量分析、听评课等。每个教研组分别开展了12次教研活动。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一抓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每个老师上一节研讨课,通过共同听课评课,相互学习促进。同时通过活动,发现弱课,重点抓好弱课评析,努力提高弱课质量,注意典型课例的积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考的过程与方法,不寻求唯一的答案,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强调学生个性经验过程的能动性、体验性和他人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二抓常规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做好课堂从基础抓起。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精神追求。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习惯,以良好的状态随时迎检查。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质量。4.班级教研

本学期学校组织班级教研活动4次。每班的班主任都按时参与了班级教研活动。教研形式多以讨论、讲座为主要形式。学校将班主任的考核与班级工作的好坏进行了捆绑,与班级中各科教学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也进行了捆绑。此外,学校将班级管理较弱的年级与优势较强的年级进行师徒结对,开展一写针对性较强的教研活动。使班级教研不止停留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还体现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方面。

二、科研课题及过程

5.本学期,全体教师均能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并完成了各类记录。另外,学校的新教师在加入学校的微信群后,注入了活力,教师们通过微信群分享教学收获,交流教学心得,互相讨教教学方法。在群里,大家不分彼此,不分年龄,教学相长。

四、今后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加强课题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关注课题研究以及资料的收集和积累状况,并持续关注课题的研究的进展情况。为学校课题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教研活动为平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借助教研活动的平台,开展每月“一人一课”活动,即每位教师承担一节组内公开课和评课任务。这种教研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内课外”活动是我们学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课内课外”展示的项目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往前拓展是教材解读、设计阐述;往后延伸是专题评课、活动反思、过程记录阐述。力争让全体教师在活动中得到的是课堂外的另一种锻炼。

3.以学习培训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外派学习的教师把听课学习的所感所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发挥学习的辐射作用。

4.以各类比赛为契机,营造学校的校本教研氛围

组织教师参加学科素养比赛,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学业评价命题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让全体教师在各类比赛中,教师专业得到发展的同时,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 心,继续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把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一、二有—有制度规定、有检查落实

我校根据区级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学科教学规范这些规范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分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分水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尤其针对多年以来教师备课存在抄教案、赶教案,甚至于借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教师可以在熟读课标、教材、教参,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借助别人的教学设计进行删减和增加,而后成为自己的教案。上课后及时将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记录在教学后记栏。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再写一篇单元教学反思,最后将单元教案、作业、测试卷、成绩记录表、教学反思一并交教导处检查。教导处则制有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表,检查后进行详细的记录,所有记录将作为年度考核和评职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三全—全员、全程、全面

校本教研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每学年初,我们都明确提出教研活动以校为本,大力开展以“上、说、评”三课活动为模式的校本教研,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之风吹遍分水学区的每一个角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校点根据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各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实施,把心动变成行动。

校本教研活动的“全员”,体现在每个校点的全体专任教师全员参与该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都有接近400人次参与,其中参加上课和说课的在20人左右。活动先由执教者上课和说课,再全体参与评课。执教者课前做了充分准备:深钻课标、吃透教材、熟读教参、了解学生,做好课前预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处理课中生成。上课后说课要求更高,内容更充实,既有常规的说课内容,又有上课后的反思。其余参加活动的老师必须认真听,仔细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细心领会,在评课环节说到点子上,令教者和听者心服口服。

“全程”是指学区全体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各校点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参与,不是去做“看客”,而是做主人,与广大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每次评课时,相关领导都会结合课例谈一些学科知识和教学中的具体处理意见,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我们还邀请教科所的有关专家,给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作专题讲座、课例分析或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澄清我们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模糊认识,使我们更加明确新教材的处理策略和师生的关系,让我们在专业引领的作用下再上一层楼。

“全面”一是课程和课型的全面。语文有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写字课,数学有概念课、计算课、实践活动课、复习课、解决问题等课型,科学有理论课、实验操作课,英语课、体育课和艺术课都不会被遗忘,纷纷参与到校本活动中来。二是内容的全面。每次活动除了有“上、说、评”三课,还有班主任培训,先由班主任上班队活动课,再由相关领导或专家做专题讲座。

三、四实—真实、朴实、扎实、落实

每次活动的“上、说、评”都表现得非常真实。上课说课都是常态的,没有花拳绣腿,没有装腔作势。每次活动的每一节课都是朴实的,小黑板、生字卡、口算卡等常规的教学具,能用都用上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位执教者都能做到依托教材、活用教材,设计朴实的教学环节。如分水学区一所完小的老师在执教“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时间安排上有点欠妥,造成后面时间不够用,执教老师也能做到坦然面对,在后面说课时作为教学反思的一个重点,给听者指明了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评课时,很多的老师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一位老师这样指出,小数的产生这一内容用不了这么多时间,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再看看书就可以了,而计数单位和进率应作为重点,多花时间。还有很多这样真实的评课。另一位老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细节,一小男孩把0.40元读成了0.4角钱,把3厘米表示成了3300米,这些都是学生最真实的回答,没有虚的,也没有假的。

各校点的校本教研活动都在扎实和落实上下功夫。活动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得到实惠。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思维积极,口齿清楚,动作敏捷,能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老师都表示听了这些课,提高了自己对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等的认识,明确了各种课型该从怎样的角度去理解和教学,受益匪浅。

3.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三

一是召开教代会,确立“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战略。以教科所为组织中心,从基本问题出发,对教育教学中若干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突出了对高效课堂模式、新时期学生发展水平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结合国家、省、市各级“十一五”教科研规划,申请立项研究,形成了学校新的教科研发展格局。同时,对“九五”“十五”期间教科研成果进行了整理,加强教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落实和工作提高。我们下一步,还将积极与高校、上级教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请专家进校,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和教学实践,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落实好教研、科研、教学一体化思想,用教科研引领学校向高端发展。

二是从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出发,为了探讨新时期学校战略规划和理论实践,学校组织成立了教育发展研究会。通过聘任,选拔了8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的教师担任研究员,组建了教育发展研究第一梯队,对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开展研究,重点关注国家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高考模式新动向,广泛搜集整理最前沿,最新颖、最先进的教育信息,推介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打造精英科研队伍,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模式,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策略支持和研究平台。

三是立足校本实际,强化教学研究,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研究会,由资深教师组成,重点对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调研,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搜集典型教学案例,负责教学改革的指导和深化研究,从而加强了对教学管理宏观调控和教研整合,强化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实行了首席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学校聘任了29名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首席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指导,并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度,通过首席教师的导师引领、辐射带动,滚动培养高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并进一步推进了教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教学研究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各项教研活动开展,将各项教研活动纳入一体化管理,从而完善了管理机制,使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强化三个实体建设,创建优秀团队组织

首先是年级的管理,年级是学校的中层部门,也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部门,年级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地位。我们通过召开教代会,制订了《高密一中全员聘任方案》,对年级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年级职责共分十二条,重点包括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的组织,学生的教育、安全与管理,教师的聘任、考核和管理等等。同时,建立健全了目标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体制,按照“质量结合,以质为主”的分配原则,实行年级工作量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对教师个人业绩考评与年级整体业绩考评实行挂钩式综合评价,个人发展与集体进步紧密关联,树立了年级一盘棋思想,推进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增强了年级整体竞争实力,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提高。

其次是对教研组的管理。教研组是以学科为分类的基层科室,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为加强教研组工作的实效,强化教学常规落实,我们制定实施了《高密一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把教研组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制度化管理。我们规定,教研组必须每周两次集体备课,并规范了集体备课的程序、内容、方法,实行集体备课主讲人制度,重点对教学目标、难重点、三易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以及教案、学案的编写、检测题命制、课件的制作进行研讨,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统一使用导学案、练习题、作业题,统一组织过关检测及讲评。对教研组长明确了工作职责,教研组长每月一次进行述职,汇报开展教研活动情况及工作实效。在考评方面,将教研组整体教学成绩与个人教学成绩挂钩,实行综合评价,作为评优奖励、职级聘任的主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通力协作,凝聚集体智慧,打造优秀组织团体,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组工作水平和竞争实力。

最后是对班级作业组的管理。班级作业组是以班级为单位联结的任课教师工作团队。对一个班级而言,教学成绩直接取决于每位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班主任则是主要负责人。我们同样规定,班级作业组必须按规定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称之为班级作业组集体备课。按照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班级作业组集体备课,由班主任主持,召集本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一是要统一教育目标,协调各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分析学生各科学习发展情况,研究分层次教学和个别辅导;三是交流优生优培和希望生转化措施,研究学法指导;四是诊断学生在思想、学习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五是结合学生评价,对各科教学提出建议等。班级作业组集体备课及实效,班主任要在每月一次的述职报告中进行汇报。对班级作业组的评价,也是结合教师个人成绩与班级整体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以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顾全大局,协心同力,努力提高班级成绩,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思想,这样,各个班级作业组与教研组一起构成了合作与竞争的良性运行机制。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将年级、教研组、班级作业组三个实体再度整合,实行三者捆绑式评价,教研组、班级作业组成绩与级部成绩互为依托,个人业绩与集体业绩密切关联,形成了层层组合共同体,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不断强化团队意识,促进了全员进步,共同发展。

加强教学研究和落实,努力构建多元办学模块

一是以高效课堂三段教学法为总课题,在全校开展了“三节课”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三节课”是指全员公开课、推门诊断课、骨干教研课。全员公开课主要在年级层面举行,全员参加,开放课堂,资源共享,互相借鉴,互评提高;推门诊断课由年级评课小组和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指导小组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对教学落实情况进行诊断性听课,对不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标准的教师实行集中听课、连续跟踪听课等方式,帮助其矫正问题,改善教学;骨干教研课,是指骨干教师举行的示范性观摩课,提供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三节课”的开展,有效地落实了“精讲精练,少讲多练,有讲必练”的高效课堂十二字要领,形成了“学案导学、当堂训练”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A、B、C三个等级教学,不同等级有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作业和测试,允许学生选择,实行弹性管理,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我们专门为他们开通了绿色发展通道,实行绿卡制管理,学校所有教学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都对他们开放并专门为他们装备了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自修室,落实了特长生导师制度,这些学生可以脱离常规课堂教学,到自修室按照和导师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参阅各学科教学资料进行拓展性学习,使优秀生得到最优化发展;对边缘生实行了全方位承包制和纠偏补弱、个别辅导制度,努力关照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和自习的效率。

三是从基础年级开始,调整了音体美教师聘任办法,大力加强音体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项目,并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同时,落实了教练员责任制度,努力培养音体美特长学生,使一大批优秀的特长学生脱颖而出,考入重点大学。

四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开设了20多门特色课程;针对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创建了奥赛班;积极开展了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制作以及各类竞赛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体育艺术节,学校专门配备了创意设计室、电脑机器人实验室;还组建了奥赛辅导教研室、特长教研室,指导开展奥赛辅导和选修课、活动课,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他们多元发展架设起了成功的立交桥。

五是加强了实验班教学,落实了实验班班主任、任课教师招标聘任制度和教学目标责任制度,对实验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对实验班特优学生的培养力度,高目标、高层次、高质量地打造实验班教学品牌,使实验班成为教学的示范和亮点。

4.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篇四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种做法

(一)、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以辅差培优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课堂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骨干教师。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高一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室每月召开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科周活动;同时又派出许多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我们与山东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结对子,邀请了佳木斯一中校长到我校讲学,淄博三中为我校赠书,派部分教师到郑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诱思探究”研讨会,并在我校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三是狠抓高

三、初三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夯实了基础。面对高中考,我校采取高三月考、联考,高考、中考直通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抓特征,找差距;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刚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诱思探究教学论”这一课题。校领导结合“课改”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提倡精导巧练,优化教学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开学初,学校公布了《骨干教师评聘条例》,将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的把关教师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师的敬业奋进的士气和为教育事业拼搏的热情。“青蓝工程”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青年教师接上班,学校工作才有后劲,教育、教学才能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校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定期组织全校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有许多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成为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

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___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学校调整教科研体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导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各教学班为教改基地的实验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通过听课交流、听课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2)合作交流的几种方式

一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交流:一月一次的三级交流;校长、教导主任定期、不定期的参加教研组的活动。领导成为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二是教师之间的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不同学科的教师共上一堂课,学术沙龙。目的是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学习借鉴别人经验,查找不足。三是校际之间的交流,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应搞好校与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合作教研。

(四)、任务驱动,保证质量。

(1)教研组定期活动(每周一次)与分散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

(2)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思想如何渗、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

课中反思: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

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每学期一次课题汇报。总结阶段性成果、交流课题研究经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沙龙”。学校不限主题,教师自主发言,可以是本学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理解。

(6)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贵在交流学习,督促教师读书。

(7)每学期办一次专家讲座或教学指导活动。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学校适时的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先后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傅东樱教授、宁夏大学谢保国教授、银川九中陆三柄老师、中卫中学有名数学老师蒋老师等),教师们可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参与、交流、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二、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几种做法

1、内容讲究实效

校本培训工作应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实用、有效”上作文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发挥被培训者的主体作用,使参加校本培训变为教师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其次,针对教师现状,充分考虑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不做重复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长期任务,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应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的提出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本着学校缺什么专业教师就培训什么教师,教师缺什么素质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形式灵活多样

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教师的在岗培训为主,因此要做到灵活多样。我校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次专题讲座,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我校启动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包括中层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到家外地名校参加一周的轮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导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采取分散研究,集体研讨的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三、努力方向

5.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期,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堂改革为重点,从我校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只有以教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二.整体布局,形成规模

我校做教研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四大板块:小学高年级组、小学中年级组、小学低年级组、英语教研组。四大板块既有统一教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三.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引导教师进入教研的状态,确保学校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状态,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好教研工作。本学期我校制订了教研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本制度明确了“领导小组”“评价小组”的职能,规定了教研管理办法,强化了教研过程管理的机制,制订教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

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一至四年级教师以用好上好新教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重点。其余年级老师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性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

五.构建平台,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六.抓好常规,使教研活动正常化

为使广大教师能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各组长能按计划组织各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反思。教研活动日趋正常化,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坪寨小学2013年春季学期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坪寨小学:徐 婷

6.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六

一、规范课程管理,严把教学常规关。

教学工作是我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为了贯彻新的教班学理念,在校务会,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10条具体的要求。

1、教案检查

集中检查教案,大多数教师能按学校要求书写教案。总体来看,上交及时并能超周备课、书写规范的教师有:王艳秋、李东萍、阮春燕、王慧、程贺梅、张宝立、李淑贤、孙香萍、王慧玲、李秀芝、白荣杰、王东梅、程桂红、刘英、袁晓伟、郅雪峰,特别是韩凤英、曹丽红、栗凤秋、王淑琴等,她们不仅备课认真,内容详实而且每次上交都很及时。

2、课堂监控

教导处每天都不定时的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按学校规定进入课堂授课。本学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班级辅导的教师有:张洪岩88节、王国奇82节、朱向莲77节、周晶69节、王洋68节、宋华65节、王春艳64节、王东梅63节、刘英62节、程鹤梅55节、孙香萍52节、杨艳43节、王慧41节、郑露寒38节、王艳秋37节、杨明佳37节、郅雪峰37节、孙明岩34节、李淑贤31节、李东萍30节、王惠玲30节、刘英杰30节、曲新生26节等。

3、组织阶段性测试

为了检验教学成果,组织大型阶段性测试三次,每次都召开了考务会议,对考试的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考试过程做到规范、合理,对王国奇、李洪岩、刘玉兰、陈文阁、孙尚武、张若银等提出特殊表扬,他们监考纪律好,秩序井然。

4、抓好了初一新生小初学习的过渡衔接工作。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在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工作下,教学工作一切正常。

二、教研组的管理规范化。

校领导根据学校整体安排,积极深入所辖教研组,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各个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研专题,结合本学科特点可以设立更小的活动主题,教研组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有主题,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活动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和过程性材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市片教研活动和网上论坛,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符合本教研组特点的教研组工作计划,计划明确具体、实用性强,并认真实施。

各备课组根据教导处安排进行了集体备课,并都及时上交了集体备课记录。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学进度,教导处在听课中发现,大多备课组都能根据进度表实施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进行。

教研组内也进行了轮听课活动。全校任课教师76人,参加研讨课做课的4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2%,其中除48周岁以上教师语文组11人上课的有王艳秋、阮春艳、徐鹤群、朱向莲、李淑贤、王慧、张洪岩、张宝立、李东萍、程鹤梅、刘晶慧,共11节全员参加;数学组12人上课的有孙香萍、杨艳、郝丽霞、王东梅、贾荣艳、周晶、王春艳、王洋、孙明岩,共9节;英语组9人上课的曹智龙、刘玉贤、康美玲、郑露寒、赵博、刘英杰、杨明嘉,共7节;历史组4人参加的有李洪岩、白荣杰共2节;物理组孙洪顺、刘玉兰、袁晓伟、郅雪峰、纪海霞、刘瑛;化学组魏强、付秀华、钟明慧;生物组赵丽杰、高亚杰;地理组曲新生、郑善莲;政治组洪然、程桂红、闫伟;体育组孙尚武、朱强、魏海涛、陈炳忠;音乐组王萌、李楠。美术组、计算机组没有参加。对参加的教师提出表扬。参加人数全的教研组有语文组、物理组、体育组、生物组、地理组、政治组、化学组、音乐组。

在这次研讨课中,很多老师认真进行听课。组内听课较好的教研组有语文组、物理组、数学组、地理组、生物组、体育组。很多教师认真听课,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值得表扬。参与听课的教师人数比以往要多,参与听课的教师共50人,听课较多的有刘玉贤听课12节,王春艳、王桂侠8节,王惠玲、贾荣燕7节,王东梅、孙香萍、李东萍6节,李洪岩、王慧5节,还有张宝立、曹智龙、杨明佳、程贺梅、魏海涛、朱强、纪海霞也听了4节。

总体看,上课老师都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参与度高,有热情。

教学各环节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凑、扎实,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能够通过预习提纲的发放,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归纳问题。能够做到讲练结合,重点强调。教研组长也出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上学期教导处的测试相比有提高。

当然,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存有差距。

1、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简单的问答式,缺少灵活性。讲课只是停在教材基础的层次,没有对教材深入挖掘。

2、有的教师还存在板书的书写不够工整规范,授课的语言不够简练、准确、没有精心设计临时想到就说,课堂环节衔接生硬。

3、在有的课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还不够。课堂上好学生唱主角,课堂上齐答太多,提问、讨论轮不到学困生,结果是表面上轰轰烈烈、课堂气氛很活跃、正确率高,教师课上得心应手。其实这些都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也就更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了。

建议大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我们对新课标内容的学习还应更加深入,准确把握,以此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希望教师们多读新课标的书籍,多看优秀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重视研修落实,提高教学实效。

校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校领导在校本研修工作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上至校长,下至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全程参与校本研修。

校领导重视课堂教学情况,本学期除教导处每天不定时的听课,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

为了强化教师上课质量,我校从本学期9月6日起,开展“领导点名课”活动。采用领导点名上课的方式,在教师上课前才告知教师到多媒体上课。坚持每天至少听一堂课,不定时听课。由李校长、戴校长、卢主任、李主任构成的听课小组进行听课,听课后根据当堂所学进行测试并记入平时考核成绩。其他没课教师看楼下通知自觉听课,教导处检查记录。

优点:

1、大部分教师有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有的教师已有了措施。如:

①给学生足够的消化时间,强化了巩固复习,通过练习举一反三;

②有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③开展了游戏,竞赛等活动;

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⑤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2、大部分教师讲课都比较好,课上的认真,从上课看,教师备课较充分,落实目标,结构层次合理,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双基”和能力的培养。

3、大部分教师肯吃苦,肯钻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

4、大部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教材分析,使用的能力较好。教学时,能够注意学生细节知识及重点知识的强调,能够扩展和延伸知识点。

5、部分教师的课堂体现了科研课题,把课题与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建议:

所听22节课,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低,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不够多,究其原因如下:

1、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教学落脚点找好,大部分教师把教学的落脚点落在如何教上,新理念的落脚点应落在学生怎样学上,课堂应该以它为主线突出出来,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绕这个落脚点来活动。

2、教学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大部分教师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如何学的措施。只注重教师本身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完成了教学的40%-50%,学生的学应占教学的50%-60%,教学的目的应是让学生学会所教的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能力会用。主要问题体现:①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练的少,教师教学流程不够优化,教学不够精,例,习题没有筛选,代表性不够典型,这样的教学占用的时间太多,学生接受思考、消化的时间少,教学效益不高;②教师不组织教学,平时教学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不知道如何听课。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多。④真正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把学生带到哪里、怎样带、是否带到,若未带到怎么办,这四个问题应解决。⑤没有反馈措施,学生学什么样,教师不掌握,没法进行二次授课或二次纠正。

3、大练教师教学基本功

如:①如何优化教学流程;②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如何设计教学;③写好板书,教学语言的运用;④提高自己教学的组织和调控能力;⑤如何筛选例、习题等,习题课如何讲,不只是对答案,如何教给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教给学生让他们去办,不是只看或欣赏教师去办。

4、理科与文科的教学都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教给学生如何思维。

理科应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让学生知道思维的来龙去脉。

文科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情操的培养,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去想去思考。有的教师把课文分析变成了对作者文本的欣赏和赞美,并没有指出文本本位的特点,也没有指出今后学习完,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教给学生怎样去用,把学生培养出评论者,并不是应用者,我们要的应是应用者。

文科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5、教师要有责任心,要对学生负责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缺少有效的沟通。教师教学经验暂时不足不怕,怕的是不下功夫的教师,希望教师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要坚持不懈必有好处。我还要说,咱们要有危机感,要有忧患意识,提倡把十三中看在自己的家一样来经营。

四、加强教师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本学期,我们更加注重了学习的实效性,使学习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李校长、戴校长及卢主任每月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具有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积极组织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确定的教研主题寻找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写出自己的自学笔记。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经验,上交了教学案例和论文。

继续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科任教师每周一第八节、班主任每周二第七节进行培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通过考核。

五、加强校本培训,提高科研与实践能力,以科研促发展。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抓好对教师课题的指导工作。突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鼓励教师学以治用,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利用信息报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李洪英《素质教育,育人为先》、戴校长《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卢主任《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教师通过自学、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每月上交一份教学反思。

六、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还有个别教师没有关注学情。听课方面还有少数教师被动听课不能主动学习。极少数教师私自串课,上课接打手机。在每次的考试中都有极个别教师监考不认真,长时间离开考场,也有的教师合分的误差比较大,质量分析中难度等级计算错误,项目填写不全。错误类型分析的不够全面。

希望在下学期能够改进。

7.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七

一、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并付诸行动。

我认为, 我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立足本校, 制订切合学校实际的培训计划。计划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促使其有效实施, 以促成新课程实验的有效推进。我校校本培训应做如下的改进。

1. 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要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 切实转变管理者教育教学观念和学校管理观念。主要进行新课程下的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规范等专题的培训。

2. 建立“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群体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 使年轻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共同提高

3. 始终抓住备课、上课两个基本点

以新教材和新课程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为重点, 培养教师对新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 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校本教研

教学, 是学校的第一职能, 而教育研究, 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支撑。教学是立校之本, 教育研究是强校之路。对于教师而言, 教学是天职,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唯教学而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教学艺术的提高, 必须有自觉的教育研究来引领和提升。

强化校本教研, 促进本校发展应该做到:

1. 培养一支能研究、善反思、会交流、懂合作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展示骨干风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 积累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资源

积累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教师教学的学科模式, 辅助、优化课堂教学。

3. 关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教师解决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形成可循环、可发展使用的教学指南。

4. 汇编相关的案例、反思、论文等教学成果

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经验进行推广, 真正提高教研实效, 构建教研模式。

三、构建校本模式

当前农村英语教育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还存在一些问题, 它已严重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条件有所限制, 缺乏语言环境;课堂设施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差、基础差, 教学班额大;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多;考试成绩不好等。不管问题有多少, 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归根到底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师、学生的情况,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

当前, 许多学校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学形式, 应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实质性的东西, 洋思中学的生源不再是以前的所谓“后进生”, 他们的方法肯定在变化, 而推广的还是以前的, 我们就应该思考, 立足本校实际,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习惯, 我们如何想方设法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需要耐心, 但是更需要创新。

我们应当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 提高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 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科学研究者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随时反思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适时调整, 使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

2. 了解研究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晚, 基础不好,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首先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英语学科的衔接与过渡教学, 了解学生学过什么, 现在要学什么, 怎么学习等问题。衔接过渡的工作做好了, 才能顺利地进行以后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为学习是学生个体内化的一个过程, 如果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 或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或者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太难了, 这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我行我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最后在不懂的基础上不断地重复, 就会发生厌学、弃学现象。所以, 教师在课前、课后要研究学生, 课堂上更要关注学生,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开展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体验, 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有方法, 学有创造, 学有个性。

3. 积极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人生的领路者, 而不是学习的替代人或知识的讲解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做习题”的学习模式, 充分信任和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人人参与, 改变困难生作为陪读者或局外人的角色。同时也要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 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求实效, 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1) 要有新理念, 新教法。

(2) 执教者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

(3) 要对教材进行整合。

(4) 分层次进行目标教学。

(5) 分课型培养自主能力。

(6) 精挑细选做练习。

基于我校实际, 我认为可以构建两种宏观的教学模式:实验班“15+25”, 即讲授15分钟, 学生练习25分钟;普通班“25+15”, 即讲授25分钟, 学生练习15分钟。

总之, 大多数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形势是严峻的, 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但只要我们抓好课堂教学, 善于思考研究, 大胆实践探索, 就会找到适合的方法, 使教师授之轻松, 学生获之愉快, 师生同乐, 到那时相信我校英语教学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成长在农村中学处于较低层次。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校本教研、构建校本模式是农村中学提高教学质量, 从根本上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模式

参考文献

[1]应海双.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创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7 (10) .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05.

8.县教研室如何抓校本教研 篇八

[关键词] 大课题;小课题;常规教研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66-04

校本教研不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是县级教研机构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以校为本”。实际上以校为本的教研主要是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学校的人、事、物、观念等。也就是说,只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是“以校为本”的,那么不管研究者是谁,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可称之为校本教研。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县教研室抓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即大课题带动、小课题深做、常规教研夯实的三级助推策略。

一、大课题带动策略

大课题指县级以上课题(包括县级课题)。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县教研室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和全县教育科研实际,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为历史使命,站在改革的前沿,思考着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如何提高学校发展“含金量”等问题,最终确定,利用“大”课题研究整体拉动全县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首先在参考相关资料和其他区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是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巫山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巫山县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巫山县教育科研评价意见》、《巫山县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及个人评选奖励办法》、《巫山县课题申报操作要求》等规章制度,力争以最短的时间走上规范的教育研究之路。其次是筹备县级课题的立项申报。我们在深入学校发放问卷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理出了切合我县实际的50个课题供学校申报时参考,这些课题主要有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校发展、学法研究、教育管理等几类。在精心准备和广泛宣传之后,学校开始立项课题的申报。在完全中小学不足一百所的贫困农村县,首次收到申报立项课题136项,这是始料不及的。学校的这种课题意识来之不易,本着保护学校积极性的原则,我们对全部申报的课题逐项进行细致评审,包括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真实情况,课题的大小以及课题的大小与该校的研究实力是否匹配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通知学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成熟以后,全部予以立项。再次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大量的管理工作。对过程的管理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培训与观摩相结合的原则,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反馈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由县教研室骨干教研员或者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每学期对立项课题的主持人或者主研人进行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并组织课题人员到课题研究搞得好的学校开现场会,进行现场观摩;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立项的课题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学校树立课题绝对不能只立不研的观念,逐步体验研究方法;要求学校每月报送一次过程资料,在报送过程资料的同时陈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咨询,县教研室安排人员当场解答或在集体会诊之后予以解答。最后是结题工作。课题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改进实践、提升教师、发展学校。经过酝酿,我们认为结题工作既不能损伤学校的积极性,又必须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因此,应该达到既鼓励又严格的双赢要求。于是我们采取了按时结题与延期结题并重的灵活方式。经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能够按时结题的大约占50%;不能按时结题的,在评审组提出再研究意见的基础上延期结题,根据实际情况有延期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这些课题最后都以较高的质量结题,结题率最终达100%。

大课题带动策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营造了教研氛围。 氛围很重要,它来之不易,一旦来了,就预示着可持续发展。不少学校反映,在课题研究之中,许多教师都能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就是氛围,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无形的成果。

二是使教师们有了研究意识。 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使我县的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匠人气,没有“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追问习惯,缺乏研究的意识。通过课题研究,不少教师有了研究的意识,我们认为这是质的飞跃,是最大的成果。比如,对教材中某一项具体的内容,不少教师有了“编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项内容”、“这个内容能够发挥一些什么功能”、“为什么要把这项内容设置在这个地方而不设置在别的地方”、“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而不以别的方式呈现”等思考,而这些思考最能说明教师确实有了宝贵的专业研究意识。

三是推动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但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并促进了学校的整体研究。通过几年大课题带动策略的实施,以校为本的多内容、多形式、多层级、多主体研究逐渐蓬勃开展起来。

二、小课题深做策略

大课题涉及的学校虽然不少,但涉及的教师比例不可能很大。因为大课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要求较高,形式规范,程序较多,实施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且在几年的大课题实施当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一些学校贪大求全,教研过程华而不实,甚至弄虚作假。作为县级教研机构,必须以敏锐的视角洞察问题,以犀利的眼光看准问题,然后以科学和智慧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经过慎重思考和论证,我们提出了小课题深做策略,认为该策略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大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课题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做的研究,可以把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研究的姿态进入工作,自己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决定,在扬长避短,继续做实、做深大课题的同时,提倡、鼓励、号召广大学校和教师都来做小课题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课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真实而又有一定价值的小问题。也有少量小课题是大课题即县级课题的子课题,当然这些子课题也必须适合不同教师的工作实际。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问题的提出者。它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改进实践,而不是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解决小课题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即首先是发现并提出实践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再把方案拿到实践中去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程序比较简单,教师们容易掌握和操作,而且前两个程序可以是隐性的,即存在于研究主体的心中,第三个程序可以独立进行,只有第四个程序一般来说应该用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一是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和进步,二是可以供他人借鉴。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化,也可以把整个研究程序分别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文字不能太高、太多,实用即可,让教师说真实的、自己的、简单的、有依据的话就行,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为了使小课题深做策略落到实处,除了要求学校特别加强过程管理外,还要特别强调三点。

一是学校要加强小课题的规范管理。 不管是在学校立项,还是在教导处、教科室或者教研组、年级组立项,不管是一个人研究的课题,还是几个人合作研究的课题,学校都必须郑重其事、像模像样地进行规范的管理,否则研究就可能落不到实处,只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的状态。我县教研室指导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小课题管理与实施办法,尤其是过程管理办法。

二是特别强调选题的合理性。 我县教研室要求学校在论证课题的时候,务必注意课题的真实性,即一定要是教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务必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即问题一定要适合教师的个性、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务必注意问题的大小,只有小了,研究才可能深入有效,当然也不能小到失去研究的意义,这个“小”的标准就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研究目标课题,这就需要学校准确把握这个度;务必注意问题的价值,即这个课题应该能够改进教师的工作。

三是特别强调研而有果和对成果的实践性鉴定。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结果的研究可能长期原地踏步而无深化,最后不了了之。对成果的鉴定,我县教研室要求并指导学校要将论文与实践进行对照,即研究者通过研究是否真的转变了教学行为,是否优化了教学实践,否则研究就可能是不深入的,就可能意义不大甚至是虚假的。

在教研室的宣传、发动、组织、引领、指导、管理下,我县的小课题研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三、常规研究夯实策略

如果说大课题研究是少数教师可以做的,小课题研究是多数教师可以做的,那么常规研究就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何谓常规研究?说白了就是没有上升到、没必要上升到、可以不上升到、不愿意上升到课题“高度”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形式是思考,价值指向依然是改进实践和提升专业素养,其静态的成果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日记、课例分析、说课材料、讲座稿件、评课文字等。这些研究看起来形散,但都由“研究”之魂凝聚着。教师其实就生活在常规研究之中,如果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其成长的速度将会更快。

我县教研室除了对学校常规教研进行指导和督促外,重点从以下几个途径夯实校本常规教研。

一是每学期一个教研活动月。 我们规定每年的三月和十月是全县的教研活动月,以此推动全县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开展。根据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每个教研活动月我们都制定了切合我县实际的指导意见和活动方案,学校根据我们的意见和方案,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操作细则。我们的教研月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全县常规教研水平也随之逐步提升。

二是教材、教法、研究培训。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全县骨干教师代表参加的教材、教法、研究培训,主题是怎样研究教材,怎样研究教法,怎样搞教学研究。培训讲求实在,追求实效。县级培训以后,再由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进行二级培训。这种培训对县教研员自身要求较高,所以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要不断收获研究成果,否则教研员的培训就达不到令教师信服的水准。

三是命题集中辅导。 县教研室逐步下放命题权,意在迫使学校和教师对教材(包括大纲、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我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钻研教材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每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之前,我们就分学科对教师代表进行命题培训,结合教材对命题要求、方法和技巧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辅导。再由这些教师代表对全县所有命题教师分学校进行培训辅导。调研考试结束后,再组织由命题人及学校教导主任参加的县级命题交流会。根据考试的效果和师生的反映,对每一张试卷都进行评价,剖析其优缺点。随着对命题者的不断磨练,其专业技能不断成熟,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赛课送课。 课堂是根本,教研无论怎么“研”,最终都应该回到课堂上来,一切都应该在课堂得到印证和落实。为了促进和推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县教研室对每个学科每年组织一次县级赛课,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层层选拔推荐出来的。这样每年的赛课实际上就达到了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动校本教研的效果。优秀选手和优质课都是珍贵的资源,所以每次县级赛课结束后,都由教研室组织,学科教研员负责,带领优秀选手将自己的获奖优质课送到有特别需要的相对薄弱的学校,并进行说课、评课交流。

五是优秀论文评选。 论文撰写是教师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途径,更是校本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推动力量和提升手段。真实、有用是我们评选论文的重要标准。我们强调论文的实践指导价值,所以,经常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文章获得好的等级。优秀论文评出来以后,我们再遴选其精华编辑成册,发放到各学校,让这些成果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们对这些源自身边的“土”成果倍感亲切,而这亲切的本身就保证了成果发挥作用的必然性。

无论是大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还是常规研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是等同的。从理论上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三级策略的助推顺序应该是先常规研究,再小课题研究,再大课题研究,而实际我们抓管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实践证明,这种抓管的顺序是符合我县实际的,我县的教育研究也因此不断走向深入。现在,三级助推策略并驾齐驱,使我县学校内涵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教育实践不断改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9.初中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九

我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下,依据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探索,为提高教学管理和教研水平推进课改,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做了一些工作,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只有充分开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二、整体布局,形成规模

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六大板块: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综合组。六大板块既有统一教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三、加强教学研究,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1、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

在当前课改的理念下,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偏离常规教学。教导处认真的抓教师的教学评估细则,这样促使教师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改新理念。

在学校工作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各学科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等活动,并进行讨论,这样激发了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去,注重实效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1)开展了青年教师论坛,并且对较好的论坛材料进行了经验交流,(2)、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一次学习《新课标》活动。

(3)、采取“自学”与“互教”相结合的形式,把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求各任课教师自学收集信息资料,新老教师结对子互学,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学习新教师的新观念,共同提高。

(4)、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竞技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本学期计划每位青年教师做到了“五个一”:即上一堂创新教育示范课,读一本教育名著,写一至二篇教研论文,写一本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制作一个优秀教学课件。

(5)、要求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县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把反馈情况记入教师考核业务档案。

(6)、鼓励教师走出去,展示自我。本学期在学校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派出老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把外面的经验带回来,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为大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7)、专家引进来,2017年4月份与10月份学校邀请教研室杜玉军主任及县优秀教师,来学校手把手授课评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老师的上课水平。

四、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建立评价体系,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了实效。

①学校领导深入一线,参与和指导教研工作。为此项工作把关定向指导,做到心中有数,参与到教研活动组,共同进行研究。

②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要求教研组长按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按时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为新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③建立评价体系与考核挂勾。学期末学校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了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出了优秀教研组。

五、今后工作设想

1、及时修改并健全各种研训制度,为使各项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学校将设立检查督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各种计划、制度的执行情况。

2、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发挥课题带动策略。本学期末我们将根据学校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利用假期指定教研组及个人研究的子课题,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确立的研究专题在每周教研活动中探究,然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备课、教学成绩及撰写论文中体现出课题实验的价值。

3、建立教师个人及教研组的档案,以便更好地记录教师个人及教研组的成长历程,展示校本教研的成果。

4、着手布置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让楼梯说话,让校园说话;尽快将图书馆整理好对全体师生开放,并陆续购入师生急需的好书,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学校,要求教师没每学期至少读2本书,并写出有价值的读书笔记2000字,同时每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使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倡教师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

5、研究从反思开始,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能从他人的行为中得到反思,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养成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习惯,教师将自己最满意、最有价值的反思提交教导处,学校组织骨干成员进行审阅。

6、改革备课,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计划从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开始实验,组内成员全员参与设计,一人执笔,分单元备课,课后对教案的执行情况人人写反思。

7、建立共同远景。鼓励教师个人的自我超越,建立个人远景,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教师群体的共同远景,既建立每一位教师都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10.个人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

2009学年是我根据个人校本教研发展的势头,根据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教研计划和拟定了本学自己教研的发展发向,现将工作落实情况作个小结:

在教学方面,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弄清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学校电教室如有接收相关远程教育资源,我是合理利用,精心引导学生跟踪学习。名师的指引点拨,课件的生动形象,极大地震撼着学生,吸引着他们以百分百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每一堂课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辅导学生方面,我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设有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定期培训学生制作电脑作品,做到“一帮一”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既让学生满足对信息技术的追求,也让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了浓厚的兴趣.本学期里,上交了许多优秀的电脑作品,得到了学校的好评.另外,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我还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教学时,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于学生偶而犯的错,我是耐心教育,不打骂、责罚他们。我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时间,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除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工作外,我还阅读了大量教学理论书籍,并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最佳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我主动听优秀教师授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学期里,我听课超到了三十节次。我积极上好公开课和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上交了教学资料,如教学案例、说课稿等。每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我的教学资料准备齐全。

11.校本教研教师问卷 篇十一

关键词:校本教研;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a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25-01

为了了解老师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真实想法,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合当中心小学教导处制定了关于校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既欣慰也感到责任重大。

红卫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调研情况总结:

〖调查对象〗 四合当中心小学在职教师

〖调查时间〗 2005年3月9日

〖调查方式〗 不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7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

〖调查情况统计〗

[问题一]你认为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和研究活动有必要吗?认为有必要的为25人,没有0人,一般0人。100 %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校本教研。

[问题二]你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吗?认为有必要的为21人,一般4人,没有0人。84 %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校本教研。

[问题三]校本教研只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不必参加,这种想法对吗?认为对的为0人,认为不对的为25人。100 %的教师认为所有的教师都必需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四]你通过以前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提高吗?认为有提高的为13人,认为一般的为12人,认为没有提高的为0人。

[问题五]你认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多项选择)认为没有时间的为13人,认为硬件条件不够的为17人,认为教师意识跟不上的为7人。

[问题六]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你希望自己扮演怎样的角色?希望自己扮演接受者的为5人,参与者的为20人,旁观者的为0人。

[问题七]你希望开展何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多项选择)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活动的为19人,选择理论讲座的为12人,选择听示范课的为20人,选择其他的为4人。

[问题八]你对校本教研还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共有10位老师提出想法和建议。归纳为以下6点:

(1)建议学校对老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理论培训,让老师在更正确、清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工作。

(2)营造氛围,集体参与,互相引导,共同进步。

(3)最好能结合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实际,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将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4)校本教研应该是全体教师都参加的活动,应发挥教研意识强的老师的带动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意识。

(5)校本教研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落到实处,不应该流于形式,要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6)校本教研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调查情况分析〗

(1)参加校本教研的意识从问题一、二、三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老师们参加校本教研的意识是比较强的。100 %的教师认為有必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00 %的老师认为校本教研不仅是年轻人的事,老教师也有必要参加,但是也有16 %的老师认为自己参加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为一般,这一部分主要是中老年教师,所以如何提高中老年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对学校过去教研活动成效的看法约有一半的老师认为过去的校本教研收效不大,看来改变培训研究方式,提高实效性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3)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形式 80 %的老师希望自己参与到研究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参与式的培训已经达成共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和听示范课是最受老师们欢迎的。

(4)对于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 52 %的老师认为缺少时间,教育学生、辅导后进生、迎接检查、会议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还有具体的教学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思考。68 %的老师认为硬件条件不够。28 %的老师认为教师意识跟不上。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既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四合当中心小学的老师对于参加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作为学校,应该为老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一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将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与教师评价工作有机结合,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促使教师从有主动参与的愿望向有主动参与的行为的转变。二是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老师创造条件,一方面是充实学校图书室,建立电子备课室,实现“班班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到“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为老师们减负,减轻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创造更多的时间。三是要转变研训方式,开展参与式研训,切实针对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Teacher Questionnaire

Liu Hexue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at the teacher to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s idea, has carried ou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survey result.

12.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学校,名师录像,校本教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校本教研都越来越重视。不论城市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校本教研,主要的形式是上校内公开课。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农村学校都觉得这样的校内公开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大。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杰出的教师较少,大家水平差不多,听来听去也听不出什么“花头”,用农村的俗语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二是很难请到专家来指导, 一方面专家数量有限,这么多学校很难都照顾过来,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也经费有限,如果要专家经常参与,经费上不允许。

现在虽然实行的城乡教育共同体,但城区学校的教师也不可能都参与到农村学校每周的校本研究中来,毕竟城区学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一方面是要“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靠自己。

学校通过网上购买账号,得到了数百个各学科的名师课堂录像,拜“名师录像课”为师,采用“对照课”“摹课”“专项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规武器———名师对照课

所谓的名师对照课就是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名师录像课”范围内,选一堂课,事先不看名师的录像课,教师上完课后,再看名师的录像,将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一教师选了数学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过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事先没看钱老师的录像,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上了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是: “为了不过分逊色于钱老师,我在备课时充分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对每一个环节设计出具体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如果不是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我们已经发现不了多少问题,评课也评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帮助也就不大。

但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这位教师自己也说:“可就是这设计大同小异的两节课,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明显存在着差别。”她通过“新课教学设计的对比、意外事件处理的对比、练习设计的对比、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对比、教师教态和语言的对比、总体情况的对比”六大方面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什么名师对照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究其原因,学习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普通的校本教研知识是从人传递到人,名师对照课这种教研形式知识是从物(名师录像)传递到人。如下图:

名师对照课形式的校本教研,相当于每次校本教研都有名师、特级教师参与,效果当然不一样。

二、新手武器———摹课

摹课的“摹”,是临摹的意思。所谓的摹课,就是教师选取一堂名师录像课或一堂课的一个片段,不上课,而是把名师所讲的话, 包括语气、语调、教态等完全模仿出来,就像临字帖一样,把名师的上课情况完全再现出来。我们常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教态等方面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学习艺术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者是音乐。一般教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通过一次次的听课、上课,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慢慢地形成的,现在我们通过“摹课”这种形式,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名师对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全面提高,那摹课就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教态等表面的外在的东西。通过摹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快速的提高。摹课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背课。就是把某一堂名师录像课(或片段)中教师的语言背出来;第二步,在完全把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背出来的基础上,模仿名师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模仿名师的教态。

一开始,教师觉得要把课“背”出来很难,又要模仿语气、语调等,感觉很不好意思,但通过实实在在的摹课后,他们发现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进行摹课,通过多次的背诵、模仿,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篇论文《如何让课堂教学语言通“电”带“磁”》。又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崔云宏执教的《一夜工作》来进行摹课,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了不好意思等心理,终于把课讲得惟妙惟肖。她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肢体僵硬,缺乏热情,难以感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必须是热情洋溢的。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本人却经常没有做到这点。学生在‘冷空气’的包围中,又怎能‘热情似火’呢?”

三、进阶武器———专项研究课

一些业务成熟的骨干教师可以进行利用名师录像的教研形式———专项研究课。所谓的专项研究课就是教师利用名师录像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研究。如,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就可以通过检索若干个名师录像,把这些录像中的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归纳整理,得出共性,总结出规律方法。

有位哲人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分解。要把各项课堂教学知识总结出来,必须先把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分解。通过请教专家和查阅有关文献我们把课堂教学知识分成三大块: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的知识、课堂生成时所需的知识、课堂语言所需知识,在这三大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具体如下图:

当然,课堂教学知识还可以细分下去,但也不宜分解过细,分解得过细反而对知识显化产生干扰。所以我们经过实践,最终把课堂教学知识分解成图中所示的这十二个细目。

在进行专项研究课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1.兴趣导向

所谓兴趣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比较有兴趣,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这样做,教师能愉快地完成专项知识的总结归纳,并有较高的质量。

2.弱点导向

所谓弱点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表现得比较薄弱,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让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一方面教师会比较有动力,另一方面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13.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三

校本教研采用集体备课方式,讲课评课相结合,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体研讨,积极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本学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了16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于3月份下旬开始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步:理论学习,观看教学视频,观摩教学。共四次活动。第二步:自我实践,同伴互评:每人上一节公开课,数学组内听课、评课、议课,指正评议,发现问题。共六次活动。第三步:精雕细琢,推敲课堂:公开课后,每位教师针对问题,再次推敲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反思提高。

二、计划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

学期初,我们确定的本学期教研计划基本达成,成绩主要依靠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教师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1、常规工作中,各位教师把工作落在平时,从备课,授课,作业改,课后辅导,单元检测等教学五环节扎实展开工作。教研活动中围绕教材、课标进行集体备课,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实行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

2、课堂教学改革中,各位教师加班加点,利用中午时间学习新模式的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观看视频,从理论到实践活动中,各位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断自我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期末每位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正确的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的授课,从学生学习的策略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无不

透视出教师努力的结果。

三、存在问题:

校本教研活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

1、教师抵触情绪较大,思想上安于现状,不愿意深化课改,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们认为活动就是有痕迹就可以,没有从真实的教学策略中去改变、反思、提高。同时折射出学科教研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强效的激励机制。

2、由于每位教师都是两个教学班教学,活动时间和教学时间重叠,使得活动名不副实,只要交了材料就可以,或者照本宣科,没有从内在的实际问题去研讨。

3、研讨避重就轻,好好先生,不愿意得罪别人,致使活动在一片叫好声中把真正的问题掩饰了。课改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四、改进措施:

1、学校要积极完善评价体系改变校本教研的评价制度,把校本教研和教师考评联系起来,让教师把教研活动落在实处,从思想上积极完善教学方式,不能拼经验进行教学,口上说的新课改,用的还是老方法。

2、让教师由繁到简,有时间去改进教学策略,由理论到实践不断反思完善教学行为,用教学效果来检验课改力度。真正让教研为教学服务。

14.学期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校坚持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效课堂的实施为台阶,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真实、有效”的主题,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适合我校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师生们一个学期来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下面将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资料,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开学前期,每位老师都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教育法》、《教师法》《教学常规管理》等教育理论书籍。开学后,利用每周一晚上集中全体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加强了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并要求每位教师做学习笔记,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更加明确,第二周集中教师分科召开教材分析研讨会,将教研组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四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要求,再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麻栗坡县教育局关于印发《麻栗坡县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达标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全体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开展教学,要求各科任教师使用导学案,并要求各班组建兴趣小组,通过以兵练兵,以兵带兵,逐步减少“潜能生”的数量。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只有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又结合所任班级的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落实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共上交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论文四篇,其中一篇获县级一等奖,其余三篇的评审结果还未下来。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推进“四优课”

我校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打造校级“名师”工程,着力抓好“四优课”,做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力抓好教师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着力抓好现代技术使用及学科课程整合,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本学期推荐杨林战老师上协作区教研活动公开课,推荐吴永林老师参加县级“四优课”竞赛。学校通过学科带头人带动,骨干教师示范,相互学习,相互交往,相互提高;通过各科组教师教学交流、体会、反思、提高,形成了集体的教学智慧;通过现代技术培训,学会使用、调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上尊重“特长生”,关爱“薄弱生”,努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孩子在爱心的包围中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习效果喜人。如今,学校的教师队伍正向着素质化迈进,为孕育未来英才而不断学习。

三、鼓励教师自觉学习,形成学习型集体

学校鼓励教师着眼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近期和长期目标的规划和设计,确立真实生动的愿景。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确立的自我发展目标,选定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通过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我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全员培训。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课堂的全面实施为阶梯,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推动课改实验健康开展。全面实施高效课堂,要求全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要求全体科任教师使用导学案。组织年青、骨干教师上观摩课,老教师上交流课,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我校注重各项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着力提高质量。在内容、形式上都认真研究,选择了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组合形式,为求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让我校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突破,本学期我校积极参与协作区教研活动,尽量派年轻老师参与,了解最新教法。

五、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在对待“潜能生”问题上,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不但不能歧视他们,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鼓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通过一学期的工作,我校“潜能生”的数量有明显减少。

六、加强常规管理

我校严格按照麻栗镇中心学校印发的《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学习读本》的要求执行,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备课,不备课就不上新课,并且每周要提前备课,备课数不超过七课时,上课前要先预习。每月检查一次教案、听课记录、培优辅差记录及作业批改记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定期检查各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各项检查工作的日常开展,使我校的教学管理形成常规化。

七、取得的成绩

我校教师积极投稿论文、课件、教学感想等,本学期共投稿十多篇,其中有获国家级奖、省级奖、州级奖及县级奖,还有部分教师的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

15.如何做好校本教研 篇十五

关键词:校本教研,角色定位,研究内容,侧重点

一、校本教研的作用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 提出解决方案, 然后身体力行地进行解决, 最后进行反思, 总结本轮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从而达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校本教研的同时就是对自己教育活动有意识的反思, 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进行纠正、改进和调节, 从而达到对有效教育行为的自我强化, 取得一个螺旋状的教育能力提升。

2.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实质是让课程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传统课程无视课程的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 课程通常是由专家研制开发, 教师仅仅是一个执行者。生成性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授课者, 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心理需求、当地实际进行原课程的再创造和新课程的开发。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靠教师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这就需要教师本身拥有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 校本教研则是提高对新课程驾驭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在研究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学校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支持的关系。为了分享更多的教育资源, 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 需要破除“文人相轻”的不良传统, 建立相互磋商, 共同进步的良好学术氛围。现在的观摩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发言大都先是相互吹捧、然后提一些不疼不痒的毛病, 最后作一个皆大欢喜的总结。这样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开展。教师之间要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进行教研活动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 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 大家共同分享, 以达到教研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定位

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内容要围绕教育活动进行、研究过程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由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成果用于日常教育活动。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关键的教育事件两部分。

1.日常的教学活动, 如: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再创造、教材的组织、教学时间分配、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步骤的建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评价和检查、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要素的安排等。在以往的教案编写过程中主要以对教材的分析为主, 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往往会造成千人一面, 把同一个教案应用到各个学生身上。而在制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选择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 从而检验这种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以后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积累经验;可以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并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检测一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还可以首先观察不同性格特点学生的交往特点和学习偏好选择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 从而观察提高学生成绩和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方式等等。

2.关键的教育事件。关键教育事件指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的一些令人困惑的、欣慰的或遗憾的事件, 这些存在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客观普通事件, 经由专业判断、理性思考, 被赋予深刻教育教学意义后, 就成为了“关键教育事件”。[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难免走各种各样的弯路。教师要对教育过程中的失误及时作出反思, 进而需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查阅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求得一个思维的创新和飞跃。最后通过实际的教育行动来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在行动之后不要忘记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并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

四、研究过程的侧重点

校本教研活动有以下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有些学校对一项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很重视, 却行动比较草率、观察比较粗略、反思流于形式, 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在整个流程当中反思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反思既是对整个研究的总结, 同时也为制定下一步研究计划提供了依据。现在的许多中小学都要求教师写反思, 但是有许多教师的反思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写教案反思的作用和意义不够了解, 对于如何写好反思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研究细节, 寻找自己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有时细节却能决定一项研究的成败。通过不断的反思, 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专业水准的科研人员。[2]

2.反思失败的研究点, 寻找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差距, 需求更好的实施途径, 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3.反思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对研究结果进行不断追问, 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为让自己的科研能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在写反思的时候需要注意, 反思不仅仅是经验的总结, 对事件的认识要来自实践而高于实践。结合相关理论, 形成一套成熟的行动思路, 日积月累就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的校本教研成果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我们并不期望能够获得在很大的范围内推广, 而是为了解决自己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

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把理论和实践自觉地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并善于和同事进行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为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专家型的教师做出切实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沈民冈, 汪泠松.基于“关键教育事件”教师教育的行动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4) .

16.2018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教研员;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高校现阶段教学实践活动质量进行有效改革的必然途径。那么作为教研员来说,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究竟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助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呢?

一、调查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来说,教研员在其中不仅扮演着重要的实施角色,同时还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具体教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教研员需要做的工作很烦琐,但是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前提和基础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以保证“对症下药”,其中“具体的情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总体情况,二是教师在时间活动中角色扮演的具体情况,三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实施的效果和呈现出的最终质量。教研员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将这几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接下来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综合听取多方意见

除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之外,教研员在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中,还应综合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总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可能是从实践活动参与者的角度来观察的,如果是任课教师的话,就会提出活动引导者、组织者角度的建议。这样一来,教研员在制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策略的过程中,就能对活动的整体效果进行到位的把握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教研员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教研员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助推作用时应提前做好有效的准备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有效的基础。除此之外,教研员还应学会去综合各方面的资源,对教研工作开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保驾护航,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工作开展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杨春艳.校本教研中教研员的新角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7.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十七

我校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进行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校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校课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和逐步深化。

(一)健全完善“教学、教研、培训”三维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一种灵活务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研讨活动,今年我校继续对这种教研形式进行强化和改进。首先,每周的“校本教研”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讲人。其次,能充实教研内容,拓展教研的深广度。每周研讨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的优质课和专家讲座的影碟;组织教师学习《河北教育》、《教育论坛》等刊物,并积极撰写课后反思、体会,踊跃向刊物投稿。

2、研究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

3、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商讨对策,统一认识。

4、上课实践,一人执教,大家评析。研讨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益,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有效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全面、健康、深入地开展。每位教师均要做到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听课18节以上;每个练习单元均要在教学笔记上撰写一篇课后反思。学区将通过观摩研讨,教研沙龙,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机制促进横向交流,共同提高。

(二)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课改实验工作。抓实验启动年级、带动滚动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我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缺,课改实验教师包班的多等问题,因地制宜,在教育教学实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方法、教研形式等多方面,研究确定推动农村课改的措施。要继续开展城乡课改手拉手活动,加强与课改先进校的联系与互动,通过手拉手帮扶活动,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能从本校办学特色出发,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等,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或研究项目,有计划的制订实施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能积极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立足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教改实验,浓厚科研氛围,倡导教师人人参与教研、科研工作;我校能加强科研制度的建立,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三)建立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我校能切实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在落实教师教学的各环节中,能着重强化教学反思;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教师听课制和教学开放活动,通过课堂开放机制加强督导、相互促进;能继续坚持并完善随机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教学管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检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切实重视毕业班的复习考试工作管理,既能遵循教育规律,又能讲究策略、科学安排。

本校教师经过认真学习课改理念,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较强的课改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课改年段的老师能依托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特别是通过校本教研,本校的教学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变化。参加课程改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教育观念的诸多方面开始形成共识,如,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求得师生共同发展;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赞赏和信任学生,满足学生需要;老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等。

2.课堂教学的变化。许多课堂一改过去封闭、呆板、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把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呈现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赋于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上学生变得活灵活现,富有朝气,充满自信;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敢于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这种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上一篇:我的跑步心经征文下一篇:龙兴中学学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