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心理健康(共16篇)
1.活动总结心理健康 篇一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一、总体来说本次活动从院领导到学工处到各个系部领导都高度重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责任到位,整个活动都开展得非常顺利。在活动中,参与人员较广泛,宣传力度大,知晓率高,学生兴趣高涨,活动效果好。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色:
1.领导重视,组织认真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活动策划、组织安排、活动经费、活动场所、活动宣传、各种关系协调等等具体步骤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我院各级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此外,本次活动组织认真,准备充分,每个活动从策划到宣传、准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虽然活动种类节目繁多,但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组织到位,效果堪佳。
2.活动丰富,主题突出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但活动再多都始终围绕“心理健康”这个主题而展开。活动宗旨是倡导阳光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学生快乐成长,充分展示我院大学生阳光朝气的一面,既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明方向,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铺平道路;让学生投身于各种活动,这样,既在活动中得到训练,得以成长,又在活动中培养自信,激励自己,陶冶情操,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心理健康的真谛,体会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的快乐!
3活动内容贴近学生
此次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活动贴近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广
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进了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活动的参与情况与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尤其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更重要。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内在基础。
二、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2、这次活动紧紧围绕“心理健康活动”主题,在校内开展了一系列有实效性的活动,并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建筑工程学院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二零一二年六月八日
2.活动总结心理健康 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日益加重, 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为此,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也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立足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在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方面, 我们努力实践并进行总结。在具体活动中, 应在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针对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特点, 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心理健康活动课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具有其特殊性, 在形式上则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 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础技巧, 如倾听、共鸣等。教师一旦进入活动, 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 坦诚地面对学生和自我, 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境, 面带笑容, 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形象思维丰富, 感性认识充分, 教师的思想、情绪的微小变化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 所以, 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 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实感。
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对每次活动的内容、目的有明确的认识, 并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敢于沟通、乐于交流。小学生天真活泼, 只要他们从心理上接受, 就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有的学生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这就说明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能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生活, 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因此,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 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 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1.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心理辅导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生活情况, 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 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产生共鸣。如, 在《快乐在哪里》的活动中,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自己不快乐。结果不容乐观, 却能激发教师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的责任心。
2.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为此, 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有针对性地围绕活动展开讨论, 在活动中融入音乐、舞蹈、美术、、小品表演、游戏等艺术形式。例如, 在《两个小人儿》的情境练习中, 可以让学生表演:我去买东西, 售货员多找了我几块钱, 我会怎样做;妈妈整天出去打麻将, 我很生气时我会怎样做。当多种活动形式直观且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就会更容易从中体验乐趣, 并且有所收获。
三、重在感悟, 实际运用
心理健康活动课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成心理知识传授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在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和思考。如, 在辅导《怎样面对失败》时, 可以让学生讲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 教师也可以讲讲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 使学生有所感悟。即使学生的感悟各有不同, 教师也应尽量做到不妄加评判,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中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探讨 篇三
1、体育活动能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感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苏联学者M?M?科尔佳娃用电脑测验法对出生6个星期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常帮助婴儿屈伸右手指活动能加速婴儿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的成熟。此外,体育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体育活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体育活动在个体的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活动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健身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我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
3、体育活动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活动能增加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活动就成为一个增进入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健身活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在我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一般说来,二人结伴进行运动的较多,多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篮排球和足球等运动。学生有了进行某项运动的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增进球艺,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我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学生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乃至不同学校的学生,为了观看或参加比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
4、体育活动能减轻应激反应
体育活动能减轻应激反应,这是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再者,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由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Kobasa(1985年)指出,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入的心理坚韧性。在体育活动中让一些高应激反应的中小学生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结果发现,效果很好。
5、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有研究表明,健身活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因此,健身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6、体育活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1993年)曾调查两种体育活动方式对于医治严重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种活动方式是散步或慢跑,另一种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及练体操等体育活动结合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患者报告在抑郁感觉和身体症状方面明显地减轻,并报告自尊感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相反,混合组患者未报告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可见慢跑或散步等有氧运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健身活动的程度也越大;健身活动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在我校的教育中,体育课堂即德育课堂,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四
一、组织健全,加强管理
本年度我院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了心协干部的选择和培养,和班级、宿舍心理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多次举办交流会,促进了心协干部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构建了心理健康问题预警上报快速反应系统。在各班级宿舍都设立了心理联络员,保持信息畅通。对重要情况,立即向报告,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进行危机干预。本院赵耀东同学因肝炎导致心理障碍产生轻生想法,发现以后,多次找其开导,由于其不接受转介治疗,建议其休学疗养,及时化解了危险;一年中,学院无一例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事故。
此外,本年度我院重视了心协会员的发展工作,今年新发展会员80多人,会员人数翻了近两翻,新生入会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为我们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为全面科学地了解我校20xx级入校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在校心理中心的帮助下,我院对120多名本科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施测率达100%,普查结果出来后,心理辅导员又及时对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面谈,约请面谈学生达20余人,并同时建立了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通过此次普查为我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和建议,也为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5.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五
但也觉得有几个地方的设计能够再改一改,相信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1、一些学生答题后,班长进行概括时,应让学生谈谈自我的感受一下,让学生们的心理有一个缓冲期,这样再进行下头的环节,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升华。而不会弄的教学环节进行不下去,感到冷场的尴尬。
2、教学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自我的平时的表现,这一步,我认为有时候每个人都明白自我做了什么,但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同学们会在心中想,但不会轻易说出来,所以这一步的教学显得没有生气,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多少交流。在这一步的设计中,教师最好采用让学生自我想,然后把想法写下来的方式,相信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3、整堂课还让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来表达自我所谓觉得心理健康应从那开始,这样能够供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来感受、思考、交流。学生能进一步用别人的列子来反省自我,教师再做一下引导,效果很好,课堂气氛也挺好的。
4、仅从这节课来说,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效果很好,但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让学生感受、理解出对自我的要求,做为孩子,我们应怎样引导他们,怎样让他们带有健康的心理去努力学习,为他们争光等。
每一节优秀的课,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改善,再学习再改善的过程中产生的。做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一样,需要我们教师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与思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有不当之处,还请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班会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才使得班会能够顺利的开展。本次班会主要得与失:班会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没有结束。
1、得
本节主题班会构思有创意,形式多样,资料紧扣主题,教育意义深刻,到达了教学目标。并能够与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结合,针对性强。同学们发言、参与,尤其是发表自我对本身的看法时资料充实,十分的成功。经过活动,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心里状况,对学生坚持和养成一个明朗的心境具有促进作用。
班会课上全班同学进取参与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本事,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失
回顾这次班会,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个别学生不进取参与,环节设计时细节研究不周全,没有很好的参与者不明确自我的任务,导致参与时不明白应当谁去。
经过反思我明晰了组织好一次班会活动需要的是什么。首先要提前思考,设计出活动的;其次要研究好细节,明确参与者的任务;最终是要给足学生时间排练,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他们是活动的中心,是活动最大的支持。仅有做好这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6.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六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微笑面对生活,用快乐挥洒人生,学校“七色光广播电台”开设专栏“心灵驿站”,定期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培养自信心,学会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少先队大中队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为宣传阵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创设温馨的咨询室“阳光驿站”,对心理特殊学生进行耐心疏导,并通过心理日记把握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春风化雨。
三年级学生举行“10岁成长仪式”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素质拓展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恩、懂得分享,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努力争当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常熟人;
四年级学生写下自己的心理小日记,言吐心声,宣泄烦恼或勉励自己,对自己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五年级学生开展心理手抄报比赛活动,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每班推荐两份作品参加学校评比活动;
六年级学生组织聆听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市讲师团成员来校为他们进行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指导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自知、自爱、自律”,为他们健康安全度过青春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7.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探究 篇七
1 健身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健身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 一些心因性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 , 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 不仅生理疾病减轻, 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1.1 健身活动能促进提高心智水平
健身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 有目的地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 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 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 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 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
1.2 健身活动能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 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 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等。由于坚持体育活动可以是身体强健、精力充沛, 因而, 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 对自己身体外貌 (吸引力) 的评价, 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 (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 , 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 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 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1.3 健身活动能增加社会交往
健身活动能增加社会交往, 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入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 健身活动就成为一个增进入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健身活动, 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 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 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 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并在健身活动中, 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 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1.4 健身活动能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 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 如果这些不良的、消极的情绪不能克服, 则可能导致心理困惑甚至出现身心疾病。体育活动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 使人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脑科学研究表明, 体育活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能调节大脑皮层对发生情绪相关的皮下中枢的协调能力。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转移对消极情绪的反应和注意, 减轻甚至消除情绪对人的不良影响, 可以使人乐观、愉快, 心情舒畅, 性格开朗, 增强上进心, 锻炼意志力,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克服某些不良情绪的产生。
1.5 健身活动能消除疲劳
在从事健身活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 能减少疲劳。有研究表明, 健身活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 这就能够减少疲劳。不仅如此, 健身活动本身具有娱乐性、游戏性、竞赛性、艺术性等特点, 通过直接参加或观赏, 能起到陶冶情操、愉快身心的作用, 使人消除生活中的疲劳和紧张, 情绪得到有益的调节和放松。从而调整失去平衡的心理。
1.6 健身活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活动被公认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特别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效果十分显著。根据Ryan (1983年) 的调查, 1750名心理医生中, 有60%的人认为应将健身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 健身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这一。1992年, 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 (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 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受益于健身活动的程度也越大;健身活动后, 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 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
2 心理健康有利于健身活动
心理健康有利于健身活动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 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 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 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 但愉快地参加健身活动。丙组不服药, 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 轻松的健身活动, 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 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健身活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 人们如何在健身活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2.1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 在健身活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 要有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 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2.2 在健身活动中要注意力集中, 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 如何掌握正确健身方法等方面上来。
2.3要尽力使健身活动轻松。可以在健身活动前听听音乐, 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健身活动。在健身活动中相互鼓励, 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2.4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健身活动。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钓鱼、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健身活动, 尽量使健身活动与娱乐相结合。
2.5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心理调节并不神秘, 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心境和意志。应该学会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
由此可见, 健身活动是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所以, 在健身活动过程中, 应抓住心理健康与健身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 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活动效果;利用健身活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这有利于人们自觉参加健身活动并以此来调节心情, 促进心身健康, 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祝蓓里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司荣贵.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
8.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 篇八
春暖花开时分,笔者有幸到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参加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通过一天半内容充足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许多地市的成果之花已经竞相开放。本次研讨会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与会人员两百多人)的交流创设了平台,让大家在此分享心得、探讨问题。这次交流引发了困扰笔者已久的疑惑,现将困惑及思考进行整理,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在高一主题为“应对挫折”的同课异构结束后,有教师认为其中一个活动教学环节氛围比较压抑,建议尽量在结尾处营造快乐氛围,让学生释怀后能够愉快地走出教室。而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必要每堂课都是快乐的,要因主题而定。这一争论引出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快乐课吗?近几年,许多校内外机构都在提倡快乐课堂、实施幸福课程。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这些课程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重合之处。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这些课程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分析以上问题,有必要厘清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厘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
长久以来,受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咨询主要采取问题或疾病模式的取向,即个体在生活中出现了困扰,心理咨询师针对症状进行辅导或治疗。这一价值取向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以本校学生出现的各类成长性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设计相应主题的活动课。这一做法无疑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任何措施如果只关注补救、纠正问题,而没有强化正面力量的话,都是不完整的。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性或个体性问题,将很容易忽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二为: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纲要》指导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以问题为取向进行预防和干预;也要从发展的积极取向入手,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及挖掘心理潜能方面。显然,以不同流派为理论依据的两类取向均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程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问题取向或是积极取向,而应该把这两种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地反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模式。
第二,学生的快乐成长不等于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的体验,同时也需要其他情感体验。
《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我认为这段话中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即个体的成长性问题是必然会存在和发生的。目前来看,许多学生、家长,甚至包括一部分教师认为心育课就是做游戏、讲故事,大家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上课。很多人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视同快乐课程、幸福课程,甚至是梦想课程。该现状一方面告诉我们,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体能够按照《纲要》的理念进行;另一方面又提醒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能被部分教师曲解了:过于重视快乐的体验而忽视了其他感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例如,在三年级主题为“‘外号’像颗怪味豆”的活动课中,教师从外号的两面性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优点、共促成长,这一教学思路相当不错。在交流中,教师表示担心学生因“负面外号”在课堂上受到二次创伤,因而有意避免让学生讨论“负面外号”,转而引导学生们互相发掘“正面外号”。值得思考的是,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负面外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也在不断提高。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约从小学中年级起,儿童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同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把别人的行为当作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自我意识的独立性逐渐发展起来。然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外部评价的影响依旧很大,家人、教师、同伴的不当评价很可能会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恰当性。有学者认为,自我评价恰当与否可能激发或压抑人的积极性。“外号”是外部评价中的重要形式,中低年级学生的“外号”几乎都带有消极性质。如何缓解“外号”外来的负面影响,是当下需要处理的迫切现实。因而,体验和分享“负面外号”带来的内心感受,在课堂中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回避。笔者认为,本课可以调整为如下三个环节:让学生从“取外号”和“被取外号”两个角度去体会“负面外号”带来的伤害;再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变“负面外号”为成长动力;最后让学生意识到“人各有长”,以“正面外号”为目标进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快乐成长”的理念,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诸如“焦虑、痛苦、压抑等情绪情感是不好的、产生这类情绪是不对的”等不良暗示。事实上,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人为定义的消极情绪情感和积极情绪情感都是个体发展和蜕变的必需品。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所有校内外教育中所提倡的“快乐”,并非意味着避免、无视甚至消除所有的“不快乐”,而是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在、关注自己当下的体验,挑战悲观信念,强化复原力等。那些消极、不快乐的事件和感受将丰富学生的阅历,关注这些感受、想法,并习得应对方法将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体的成长不仅需要快乐相伴;也需要痛苦、焦虑、悲伤、抑郁等其他情绪情感体验相随。所以说,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所涵盖的范围比快乐成长的理念要广。
第三,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体验并非只有快乐,而是多元且复杂的。
学生在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内心体验绝非只有单纯的快乐,而是喜怒哀乐各有滋味。从个体层面而言,课堂活动的任何环节对不同的学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异掌同声”的热身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认真看、仔细听,能够跟上节拍,玩得很开心。小部分学生由于走神或自身的韵律感较差,节拍没跟上,遭到小组同学的责怪,感到既自责又难过。在课堂过程中,学生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基础,结合对活动的体验、对故事的感悟、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分享,其心路历程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安全快乐的氛围下,学生在活动中所体验的情感深度和侧重面不同,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一样。
从群体层面来看,由于课堂主题设计不一,学生集体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异。教师从不同学段的辅导主题入手,可有所侧重地营造课堂活动氛围。例如,小学阶段可以主要以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成长,即使是问题辅导也应该以较幽默诙谐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情绪体验更加多元、情绪结构更加复杂,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单纯以轻松快乐氛围主导的活动课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让他们觉得幼稚、无趣。另外,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如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因此,中学阶段可以适当加入较为严肃、现实的主题,以讨论、思辨等形式开展。随着中学生接收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负面信息逐渐增多,他们需要一些平静甚至严肃的氛围来思考、面对、反省内心的冲突,通过挖掘自身资源转化冲突,促进成长。课堂中不必非得有活跃的氛围、活泼的游戏和此起彼伏的笑声,只要对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其内心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论是从群体层面还是个体角度来看,心育课带给学生的体验不只是单纯的“快乐”二字可以代表的。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快乐课、幸福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以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为目标的学科,落实到每一堂课则需要按照教学主题进行具体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变化,在不同情绪体验的触发下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龙岩,364000)
9.心理健康节活动总结 篇九
研究生教育活动总结
在此心理健康节到来之际,为关爱研究生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研究生解决在人际交往、学业、就业、情感婚恋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我院共举办了三场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广泛参与,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了解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活动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一.活动名称:
“和谐心灵,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二.班会背景: 五月份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为了引导同学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情绪波动时懂得自我调节.同时,也为了迎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到来。三.班会时间:
2015年5月19日晚上7:30_9:00 四.班会地点: 教学楼614教室 五.与会人员: 师院全体研一学生 六.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策划活动的内容,步骤,细则,班委讨论具体活动策划书。
2.活动中期:准备教室,材料,人员安排,班委从下午开始精心地布置教室。
3.活动中期:按照策划书上的活动安排,由主持人引导,让全体同学对心理与成长有个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起参加到班会活动中。
七.班会影响:
1.通过这次班会,我们了解了我院心理健康和教育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服务内容.心理委员发言,使大家了解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1
2.在班会安排的自由发挥时间里,同学们勇敢的走上台为大家表演节目,带动了大家的活动积极性.3.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的热情都很高涨,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进来了.大家在“讨论主题话题”的环节中主动发言,各抒己见,让大家了更多关于主题的新颖的观点。加强了我们对心里健康的重视。在“讲优点”环节中,几乎每个同学都指出了另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点,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了解,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4.活动中准备的小游戏,除了3个人以外,大家都参与到了游戏中来,抛开谈话节目的严肃氛围,大家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奔入我们快乐成长,团结生活的主题。
5.班会结束后大家一起打扫教室。
6.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心理键康与成长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地。所以说,本次活动相对而言是比较成功的。
活动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为帮助研究生解决在人际交往、学业、就业、情感婚恋等方面的心理困惑,5月22日下午,我院研究生部(党工委)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在德音楼611联合举办“阳光心灵 给力成长——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多名心理健康咨询老师应邀来到活动现场,就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答疑解惑。
参加此次咨询活动的有:师范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和师范学院全体研究生。邀请的咨询老师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方面的专家,对于在校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辅导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通过咨询许多同学释放了困惑,缓解了压力,端正了心态,找到了自我,明确了方向,同学们对心理健康也有了正确的认识。此次活动包括: 1.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本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四份问卷(A、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B、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测量问卷,C、考试焦虑量表,D、内外向性格测试)和相关的讲解员,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问卷做完,并耐心地等待讲解。这样的方式消除了大家在大庭广众之下吐露心声的疑虑,使得同学信任并乐于参与其中。2.电影评析
电影是大学生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电影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有助于认识自己,给予启发,甚至灵魂上受到深深的震撼。本次活动当天播放了《当幸福来敲门》,播完后有心理老师和心理系研究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影片作详尽分析,从而加深了同学们的体会。3.现场心理辅导
现场专门请了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老师们一一耐心地给学生开怀解惑,很多新生也都很热情很活跃,排队等候咨询,并且特邀了几位已工作的师兄师姐、研究生和在校的研究生,实话实说他们的故事和看法等,并针对上述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
另外,多种多样的心理趣图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展示使得同学们纷纷驻足,还有心理咨询中心各部门的介绍,包括心理在线、咨询部、网络部,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协会等。
本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本着“服务同学,积极进取”的宗旨,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积极、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本次活动让更多研究生同学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朝着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普及,宣传各种心理知识,解决同学们较为关心的各种心理困惑而努力,为我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活动三: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响应学院“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号召,师范学院„„部特别筹划了“„„”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活动。面向全院学生开展,旨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研究生心理素质,塑造积极健康心理,激发个人潜能,促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进而促进精神文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本次心理知识竞赛分为四个环节:必答题、抽签题、抢答题、发挥题。
必答题让选手了解到很多的心理知识,也体现出选手们的缜密思维。此次必答题一改以往依次答题的方式,而采用题板同时作答的形式,给选手提供了更多 的答题机会,更体现了公平公正。在必答题环节中,气氛就很活跃,各组成员通过自己对一些心理知识的了解,每位组员全力以赴,认真思考,谨慎作答,各组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对于答错的题目,也作为一次自己对心理知识的补充。
抽签题不仅考验选手的运气,也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抽到题目后,各组在简短的时间内想好答案,迅速作答,反映出选手们的答题能力,以及对心理知识的认识程度。题号是组员共同商量出来选择的,这可以加强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其中第。
抢答题的发挥更能反映出选手的临时反映能力,此环节选手们都集中注意力,看清题目后,都很积极的抢答题目,虽然有的组抢到题目,不过可惜答错了,还扣了相应的分值,这给没有抢到题的同学一点安慰,同时说明这个环节有一定的风险,可以看出各组的魄力。在此环节中,各组表现都很出色,尤其是第二、三、五组的成员,抢答特别积极,抢答反映的十分快。
发挥题是一个施展个人才华,展示个人魅力的环节。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表演,将已经准备好的500字左右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演讲稿进行演讲或者是表演关于心理健康的歌曲和舞蹈,要求制作PPT。虽然大家上台演讲都有一点点紧张,但丝毫不影响发挥。第二组的选手演讲的是《好心情自己去创造》,演讲的很棒,也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得分也是最高的。第四组演讲的选手也很有创意,结束时的一首《幸福拍手歌》,带动了全场的气氛,大家一起互动,歌声与笑声充斥了整个比赛现场,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第六组的选手更是全体上阵,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小则关于心理知识的情景喜剧,她们的表演也带动了全场的气氛,气氛十分的热闹。
本次活动共设置了三个奖项:第一名最佳团队奖、第二名最佳组织奖和一个单项奖最佳表现奖„„
纵观整个心理知识竞赛活动,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次活动中,各部成员分工清晰,配合密切,工作严谨认真,保证了整场比赛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心理知识竞赛,增加了同学们的心理知识储备,提高了心理知识的关注热度,加强了对同学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让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10.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十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这个学期马上就接近尾声了,在我们这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去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因为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切实提高成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营造了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在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我们所需要的,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一休自由宫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
三、强化措施
为了使心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1、明确分工。
2、保证时间。把心育课排进课表,每周一节,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序进行。
3、适时督查。学校每期对心育工作督查两次,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及时督促。四、一年来,春种秋收,倾注心血,喜摘成果。
1、教师在头脑中建立了心育理念,为后续心育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2、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心育经验,与学生一起成长。
3、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洗涤,灵魂得以净化。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幸福地成长。
11.浅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 篇十一
我校刘娜教师在前不久上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课堂上,我认真地观察了每个学生,令我感到惊奇地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很专著地在倾听,并积极思考,甚至有几个男孩的发言让我这个为师者都自愧不如,他们的表达既流利又自然,既全面又那么富有哲理,整堂课自然流畅,全无雕琢的痕迹。再看上课的老师,他始终微笑,时而倾听,时而启发,将呈现问题逐渐导向深入,整堂课“形散而神不散”。这堂课正印证了教育家李镇西说过的那句话: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尊重学生与老师引领的和谐统一。
学校以前的心理健康课的现状一直都是每节课按部就班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环节在上,课堂上老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地听,即使有些互动,到头来也是老师总结,学生被动接受。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任课教师在活动课上进行新方法的尝试。起初,学生对这种上课方式还不大习惯,讨论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仅调侃性地指向个人,有时还变成互相揭短和指责。听课后,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多次尝试后,学生渐渐喜欢上了活动课,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活动课的尝试让我受到诸多启发,也激发了教育智慧,引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思考。学生喜欢心理健康课,更喜欢这种活动课的模式,要想让学生在每周期盼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多多受益,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心理健康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一、情绪感染、气氛宽松 。一节好课肯定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老师平和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能营造较好的课堂气氛,而宽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要有真诚关怀的感情,要通过认真的“听”达到真正的理解,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使对方运用自我指导能力促进本身内在的健康成长。在心理活动课上,学生发挥的空间大,出乎意料的问题可能会随时摆在教师面前,甚至让你觉得尴尬。比如在讲到青春期性教育这一专题时,有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许多关于性的问题,而这些平时不能启齿的问题一旦提出,男生一般会哄堂大笑,女生一般可能羞涩得坐不住,作为心理老师,面对这类敏感问题,首先要保持平和的情绪,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坦荡自然,不急不恼,进而迅速运用教育智慧恰到好处地加以解决。心理教师能以不变应万变不容易,但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加里宁有个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双精致的、富有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情绪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他,从而不断地感染着自己。”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和谐、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更易流露真情、表现真我,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的学生也更易得到启发、感悟、获得心灵的营养。学生对老师的情绪越是敏感受到的影响就越大,教师不仅要用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绪去带动学生,还要善于调整和掌控自己的不良情绪,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平等的教育下,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二、设计完整、主题鲜明 。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也就是说从课堂开始到结束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周密、细致的编排,将运用什么教学手段,呈现哪种教学方法,指导语是否简练易懂,每个环节的时间如何分配,过度是否自然,活动准备是否充分,并将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情况做出估计和预测,每节课结束后也要及时地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整,使课堂变成发挥情感、施展技巧的艺术空间。当然,同一教学模式尽量不要重复使用,哪怕只是稍微改变也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每节课的改变极符合他们求异的心理特点,也较容易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前几年兴起的课堂情景剧表演,不管是有准备的表演还是即兴发挥,学生对此都很有兴致,但一直采用这种模式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所以不妨把编排好的小品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时进行拍录,学生就有拍电视当演员的新鲜感觉了,诸如此类的变通非常必要,教师要敏感地觉察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新需求。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每堂课的课堂设计都应围绕某一方面的某个主题去开展,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始终都应紧扣主题,使学生课课受益。
三、活动针对、注重实效
心理活动课很显然是以活动为主,这就要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有针对性,从最初的热身、到每个环节的小游戏,在编排时都要考虑到是否为主题服务,是否具有实效性。比如有位老师反映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印象是很好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活动内容设计上要抓住问题的症结,从情感、认知、行为等各方面,步步深入,层层落实,由点到面,由表及里, 运用多种方法、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高质量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心理活动课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之后有所收获,哪怕仅仅是勇敢地参与也应该得到教师的欣赏和肯定,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玩”的目的是感知。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周全,活动的形式为活动的内容服务,活动的内容决定活动的形式。还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差异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尤其是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定要非常明确而具体,以确保学生在安全、有效、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当然,心理课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主题来设计活动,如痴迷网络和游戏机的问题,厌学的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消费指导和职业生涯问题等等,符合学生需要的课堂内容和活动会更受学生欢迎,更具有指导意义。
四、分享充分、触动心灵。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活动课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所以每节课设置分享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分享是学生由活动到感知的一个升华过程,在分享中学生会因他人的智慧而豁然开朗,更会因自己的智慧被他人欣赏和肯定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若分享充分,一节课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在上《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时设置的分享感动一环节上,有个学生在描述同学背着生病的自己气喘嘘嘘地跑去医院时,不禁落下泪来;还有个同学联系整节课的表现开展自我批评,说自己先前对同学的态度很不应该并当着大家的面表示了歉意。由于分享时学生动情、认真,在接下来“相亲相爱”这个环节上,同学们争着跟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握手并真诚地表达谢意,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
12.活动总结心理健康 篇十二
1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 也是教育与文化有效衔接的体现。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占据首位, 由此可见, 只有“德”育到位, 才能谈接下来的教育。关于德, 在茶文化中体现的十分明显。茶文化结合了中国儒家思想等经典的传统文化和理念, 能够陶冶情操, 修身养性。茶文化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既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 又可以使教学得到应有的完善,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1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茶文化就像是一桌丰富的晚宴, 包含各种精致而美味的菜肴, 这些菜肴可以使人回味无穷, 而这正是茶文化的特色。茶文化涉猎多种学科, 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 有很大的功效。诸如古代的儒家思想、哲学、文学都与茶文化有关, 这些学科是文化素养的必备品, 也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可参考部分。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推广茶文化,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鉴赏能力, 对于茶艺、茶道、茶精神等有进一步的领悟。
茶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与其有关的许多文化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可以使茶文化中更多的文化知识被学生所了解, 从而使学生具有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同时, 茶文化涉及到的风俗、民俗、习惯等, 会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饱满的内容吸引学生, 催促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学内容,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具备乐观而强大的心理。
1.2 培养学生具备优秀“茶人”精神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 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 都倾注了茶人大量的心血。古有辛勤的采茶人哼唱着茶歌表达着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心情, 今有为茶而奉献终生的工作者, 这些人都是“茶人”的代表, 也具备着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其精神是从茶树的生长环境中引申而来, 不管面临多么恶劣的环境, 茶树也可以茁壮成长, 为人类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叶, 为人类造福。这种精神与当代茶人精神一样, 具备锲而不舍、默默坚持的特点。除此之外淡泊明志, 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古有孔明茅舍挂茶联, 志存高远却也淡泊明志。苏轼《叶嘉传》也赞扬了茶的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等优秀品质。因此, 这种茶人精神需要当代高校学生继承和发扬, 从而拥有优秀的品质, 成为可造之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茶人精神, 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从而具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追求方面亦做到更上一层楼, 做到志存高远。
1.3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是茶道, 更是海纳百川, 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与做人的道理。关于茶道, 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各国人有各国的茶道说, 在我国, 茶道也因学者的说法而有所差异。不过, 在陆羽的《茶经》中我们可以发现, 他所认为的最适合饮茶之人, 应是“精行俭德”。通俗来讲, 就是应内外和谐统一, 方可体会到饮茶的真谛。茶道, 其实就是一种通过品茶而领悟的道理, 并将这种道理付诸行动, 达到真正的境界提升。茶道启发人们学会做人, 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不断使自身完善, 因此, 应用于高校心理教育之中十分合适。学生需要通过茶道精神完善自我, 真正认识自己, 才会实现健康成长, 从而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
2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尚需要进一步探索。因为茶文化内涵十分广博, 不可能通过几节课就完全展示给学生, 因此, 在高校中开展茶文化教育, 其本质带有一定的限制, 这就需要通过相关对策实现高校茶文化的传播。
2.1 明确教育目标
任何教育都要明确教育目标方可进一步开展,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渗透茶文化, 因此就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方可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开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茶文化, 需要遵从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中国的茶文化而言, 只有体现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进一步讨论其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第二, 明确茶文化在课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可以捕捉到茶文化真正的内涵。第三,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对茶文化予以系统、全面的渗透, 拒绝一知半解的教育方式, 使学生可以真正了解茶文化。第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茶文化的结合需要不断创新, 而不是生搬硬套其内容, 机械灌输。创新是发展的土壤, 这一创新离不开课程的内容和茶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教育中, 要力求内容具体, 充实, 明确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达到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继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在教学中真正渗透茶文化的理念, 使茶文化真正在高校中得到传播和发扬。二是要求学生具备将课程和文化进行整合的能力, 结合心理教育, 将茶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 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了解茶文化, 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创新教育方式
高校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多为学生被动听课, 教师主动灌输, 一节课索然无味, 也未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高校心理教育中融入茶文化, 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否则, 茶文化的融入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画蛇添足。根据茶文化的内涵, 其涉及到的内容众多, 而且不容易完全呈现在课堂之中, 所以单纯的讲课并不能使茶文化得到有效的渗透, 并起到相应的作用, 教师应从教学方式的更新中入手,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 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茶艺课程, 使学生参与其中。茶艺课程包括茶叶知识的学习、沏茶的技巧和礼仪等等, 再通过撰写心得报告的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茶艺的精髓。总之, 教学活动应围绕茶文化开展, 给学生多出更多学习和感悟文化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学习茶文化的氛围。同时,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茶文化制作成精美的课件, 做到图文并茂,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细胞, 使学生可以更好得学习茶文化。
总之, 创新教学方式, 是强化高校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有效方式, 也为学生可以真正领悟茶文化提供重要的载体。
2.3 挖掘茶文化精髓
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其中囊括了各种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 因此, 面面俱到的讲解很难, 需要从中挖掘出文化的精髓, 以供高校教师与学生汲取。首先, 茶文化基于其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从中抽出精华部分并不困难, 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文化素养而言, 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 针对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深入挖掘和传承, 是当代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使命和义务。
在挖掘茶文化精髓的同时, 还应该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 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并且可以真正为培养学生成才发挥作用。茶文化具有其深厚的内涵, 但也需要与现代思想和文化融合, 真正做到取其精华, 弃之糟粕, 通过文化与文化的交融, 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茶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茶文化在高校的发展, 不断创新教学思路, 深挖茶文化精华, 实现高校教学改革和文化的传承。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等待各大高校进一步挖掘。本文主要从探寻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着手, 进一步探讨了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进一步说明,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中融入茶文化, 可以有效推动高校课程改革, 增加教育的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实现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车艳茹, 黄鹏宇, 刘金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基于TOPCARES-CDIO模式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4 (10) :112-113.
[2]吴风华.农业类高校大学生读者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主要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2) :122+124.
[3]陈玲.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南方论刊, 2012 (2) :105-106.
[4]张晨露.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4) :143-145.
[5]齐爱丽, 周遵琴.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协同教育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9) :200-201.
[6]连红杰, 马骁, 宋玲.高校公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探索[J].科技资讯, 2011 (11) :237-238.
[7]周红, 杨丽君, 韦国娟.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8 (18) :109-111.
[8]熊慧素, 梁红霞, 黎玉兰.宽恕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4) :135-136.
1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三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巩固已有的成绩的同时,本着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贯彻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确保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协调、规范秩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协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人际及学业问题所引起的心理困扰,以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宣传方面
工作初期,学校通过树立展板,黏贴宣传海报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工作和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积极的配合心理辅导工作。并展开班长例会,快速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安排至各个班级,传达至每一位同学。
二、活动成果
1、“万事开头难”,迎接新生入校,须关注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为此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个性,从而有效塑造自我,为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并且针对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些同学情绪极端不良,并由心理老师
与其展开谈话,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2、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主题班会。各个班级,自行组织节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通过各类文艺活动,使得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更加深刻,使每一位同学能够积极地加入其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组织和开设各类的心理健康讲座,并在2012年11月3号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参加考试的同学大多为刚入学的初一新生,还有部分初二学生。此次活动,给予竞赛成绩优异的同学奖励,加大了同学们的参加热情。使得同学不仅仅的获得了大量的心理知识,并且能够在这舞台上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广泛接触心理知识,进行有效的心理障碍或疾病的预防。
14.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总结 篇十四
一、宣传教育
学校及时在校园内展出心理知识横幅及展板,进一步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掌握心理调节方法。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中学部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设计与评比。
在中学部各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评选活动,要求围绕5.25“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心理健康为主题,选题积极向上,版面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在心理健康教育日,并及时评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八名。获奖的心理健康主题的优秀手抄报在校内专栏展出。并为七年级孙韵涵等十五名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校领导为获奖心理手抄报作者颁奖。
此活动既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同时给自己的心灵解压,面对生活和挑战的同时,也要学会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爱护自己;学会倾诉,吐出心中所有的不快;学会放手,停止所有徒劳的追逐。要更加地学会爱惜自己,珍重自己。学会爱自己,并不只是单纯地爱自己。而是透过爱自己的方式,去一并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同伴,热爱自己生活的蓝天,感染身边的人,促进人际关系良性发展。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全校学生和教师学会爱生活,爱他人,爱自己,快乐幸福地度过每一天!
三、小学部一至六年级心理游戏。
利用中午写字课时间,通过校园广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小游戏活动,请班主任配合指导。
A、游戏一:沟通的游戏(拳与掌、人字指)通过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了解沟通的技巧,学会了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加强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了与老师、同学的沟通和互动。
B、游戏二:合作的游戏(千手观音)这个游戏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班级凝聚力,人人为集体付出,并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受,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给予的力量。
C、游戏三:画自己通过学生画自己,了解自己,并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心理画的技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这次活动在团体情境中提供了心理学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了个体发展。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四、组织全校各班心理委员,灾区学生观看电影《仙境之桥》并开展电影人物心理健康分析。
各班心理委员和XX籍学生在看电影《仙境之桥》。
共有近80人参加了这项活动。在观看过程中,同学们都很投入。影评过程中,大家积极分享,畅所欲言。
九年级王XX同学说:“想象力太奇妙了,也许是我们平时太缺乏想象力,所以生活中少了很多乐趣。其实这种办法可以减压”,七年级张XX同学感悟到:主动帮助别人不需要回报,但是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帮助别人可以快乐自己!
九年级同学也表达了即将毕业,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留恋之意,非常温暖。
老师也谈到自己的感悟: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教育,各国家的家长有不同,也许是因为父亲希望自己是男孩所以用男孩的方法教育,今天又坚强的性格应感谢父亲的严厉!
在整个观赏和评论的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学习到体会他人情绪,愿意帮助他人等品格可以让人幸福,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及正确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15.活动总结心理健康 篇十五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地位使许多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脆弱、怕吃苦、受不得挫折,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顺利时,对前途有多种美好的设计,可谓踌躇满志;稍遇挫折,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力开始衰退,变得消沉,整天被焦躁、压抑所笼罩,内心充满困惑、不安,甚至痛苦,而此时,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不利处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健康地、完善地发展自我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面对挫折的承受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在遭遇挫折时,能善待挫折,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二、活动过程
主持人A: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主持人B: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大山,挫折就是人在攀登大山中难以把握、难以预期的崎岖山径。只有经得起考验,受到了挫折的磨砺,甩得脱挫折的梦魇,勇于征服攀登中的所有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主持人A、B:不要让挫折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挫折点燃我们心中的信念之火,让我们的心灵充分感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真谛吧!
主持人A:我宣布××中队“战胜挫折,走向成功”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主持人B:同学们你们记得在2003年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情吗?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记得)。
主持人A:谁来说说那是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的过程)。
主持人B:看完这段片子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主持人A:其实,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不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科学家、艺术家,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哪一个不是经过逆境与挫折的磨炼后才走向成功的?
主持人B:下面请听同学们讲的故事。(同时录像播放名人画像)
同学A: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旷世名著《史记》。
同学B: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她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实验。最后她终于成功地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主持人A: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请听快板《勇做生活“小勇士”》。(表演快板“勇做生活小勇士”)
主持人B:同学们,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长征》吧?长征是红军在遭受重大军事挫折之后的一次战略性大转移。面对失败,红军没有被压倒,他们在毛主席的率领下,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下面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播放电视剧《长征》主题歌)
主持人A: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征途中,或许领略成功的喜悦,或许遭遇失败的痛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相信也有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过不要紧,今天我们的“知心姐姐”刘老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倾听我们的心声,让我们掌声欢迎“知心姐姐”(掌声响起。学生提问,知心姐姐帮助解决)
学生A:知心姐姐,你好!在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的要求太高,考试考不好动不动就打、就骂,导致我现在一看到课本就恶心,一提到考试就迷糊,知心姐姐我该怎么办?
学生B:知心姐姐,您好!我的父母早在一年前离异了,我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由于工作的压力,爸爸每天都喝得大醉,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拿我出气,拳脚相加,我现在特别讨厌回到家里,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
主持人B: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欢迎“知心姐姐”的到来。同学们我们要时时牢记“挫折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是前进的阶梯”的道理。我们都要时刻准备战胜挫折,迎接挑战。下面请大家欣赏配乐诗朗诵《失败与成功》。
主持人A:“人生逆境十之八九。”的确,从出生伊始,挫折始终与人相伴。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航程,那么挫折便是伴随着航程的大大小小的浪花。当生命之舟驶离温馨的港湾,等待我们的将是风浪的搏击!最后,请让我们用心聆听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吧!
班主任寄语: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们遇到挫折时,就该正视挫折,永不言败,努力走向成功。林肯不也是经过九次沉重的打击,最后才当上总统的吗?同学们,我们要对成功说:你不要来得太快、太容易,笑在最后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对挫折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面对成功,请一笑置之;面对挫折,请绽放从容的笑脸,挺直坚强的腰板吧!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真正的勇士怎会畏惧失败与挫折!
主持人A、B:有一首歌中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我们宣布××中队“战胜挫折,走向成功”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摘要:<正>一、活动目的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地位使许多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脆弱、怕吃苦、受不得挫折,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顺利时,对前途有多种美好的设计,可谓踌躇满志;稍遇挫折,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力开始衰退,变得消沉,整天被焦躁、压抑所笼罩,内心充满困惑、不安,甚至痛苦,而此时,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不利处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健康地、完善地发展自我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使
参考文献
16.活动总结心理健康 篇十六
摘 要:所有的艺术活动中,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最为接近,因为它不时会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幼儿有意无意中都能够接触到美术作品。始终以良好的情绪情感来进行构思、想象并完成美术创作,通过细致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良好物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36-02
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德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所有的艺术活动中,美术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最为接近,因为它不时会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幼儿有意无意中都能够接触到美术作品。就幼儿美术教学而言,美术有着可以吸引他们眼球的千变万化的形状和绚丽多姿的色彩,而且是更适合他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一、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例如在社会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媒体传播设备及通讯工具也日新月异,因此一些有害思想、不良内容也更容易侵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由于受上个世纪计划生育国策、青少年升学就业的压力、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家庭教育还没有全面普及、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留守儿童往往接受隔代教育、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不完善、教养方式及指导的不当、专业知识的缺乏,更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 1、缺乏坚强的意志,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遇到困难,许多幼儿往往表现为逃避、哭闹、乱发脾气、让他人来帮助解决;2、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幼儿过高过低的自我认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心过剩等。面对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更健康呢?其实美术教育是艺术治疗的的一部分。美国最早的艺术治疗师之一的玛考尔蒂一直致力于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的研究。他认为绘画能将儿童内心世界反映出来,有助于交流,加深心理医生与儿童的关系,从而加快治疗的速度。
二、美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人生发展道路上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幼儿美术活动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美术想象创作,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身边事件的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和体验,是幼儿心理活动的真实展现,也是为发展幼儿思维、情感、性格、智力搭建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1、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情绪情感的形成。美术活动是大多幼儿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里,幼儿通过创作一幅幅花红柳绿的作品,以自己的眼光表达对多彩世界的认识,从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可以说,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丰富情感的一个载体,在具体创作中需要幼儿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始终以良好的情绪情感来进行构思、想象并完成美术创作,通过细致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描绘节日的景象时,大部分幼儿在绘画涂色时,采用的都是红、黄、蓝等明亮、愉悦的色彩,表达的是他们在欢度期待已久的节日时幸福、欢喜、满足、放松的情绪,这些都是幼儿愉快、稳定的情绪情感的表现;
2、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及意志品质的形成。美术创作是一项体现心理健康与否的活动,需要幼儿细心观察、耐心描绘、专心致志、不怕挫折,才能尽情展现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创作出鲜亮成功的作品。要帮助幼儿顺利完成绘画,需要正确的办园理念,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经常引导和教育幼儿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科学运用赏识性的语言,安排一些有梯度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求,要引导幼儿自觉克服盲目、冲动、任性、烦躁、马虎等不良心理特征,在描绘创作中收获自信、收获成功; 3、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幼儿的个人活动,其中还有许多需要幼儿团队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共同完成的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创作作品时,大家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争辩,然后共同完成。如:有的负责介绍创作思路,有的负责构图,有的负责涂色,有的负责向大家展示,通过大家的分组合作、共同创作、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友好合作、团队协作意识,为幼儿将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尝试
1、教师首先要充分明晰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1—3岁幼儿,往往在手、眼配合的动作中感到愉悦,他们常常会高兴的拿着自己的作品、睁大眼睛望着大人的脸,期盼得到表扬和认可。针对这个阶段的幼儿,教师要注重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绘画,放心、自信、大胆的进行描绘,专心致志的倾他们的想法,尽情与他们分享快乐,了解幼儿情感感受。4—7岁幼儿,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充满无限的好奇心,遇事好表现自己,常常喜爱写写画画。针对这个阶段的幼儿,教师要科学引导他们在尽情自由展现自我的美术教室里,尽情想象,尽情创作,张扬个性。
2、教师要注重营建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氛围。良好物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了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在幼儿园的配合支持下,尽可能创设一些轻松愉快、丰富适宜的物质环境,如教室中悬挂或张贴一些名人绘画,布置一些色彩艳丽的情景,引导幼儿借鉴欣赏,从中获得丰富的设计元素和美的体验,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展示和表达;要注重为幼儿搭建自由创作和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大,有时甚至远远超越大人的想象,所以说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在活动内容、形式、材料工具、创作方式等方面,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创作绘画,无拘无束的进行大胆的思维和创作,也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心理的更好发展。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在实践中把幼儿园的教育与美术教育工作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貌,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郦瑞华.小班美术活动:小老鼠的夜晚[J].家教世界.2015(22)
【活动总结心理健康】推荐阅读:
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2-0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8-01
教师心理健康的活动总结10-09
心理健康特色活动总结11-04
2020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心得06-25
心理剧演出活动总结06-24
健康社团活动总结09-03
感恩亲子心理活动总结09-10
健康教育讲座活动总结08-19
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总结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