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2024-08-11

乡镇舆情工作总结(共12篇)(共12篇)

1.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篇一

乡镇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xx乡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坚持加强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以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实现全乡安全稳定的舆论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今年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由xx同志任组长,xx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在人员、经费、设备上给予保障。同时,根据涉腐网络事件发生的区域、行业,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了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并将在明年把舆情引导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行政效能测评内容。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一)建立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及时处置、妥善应对”的原则对舆情进行收集、报送、研判、处置、总结评估的同时,加强网评引导,通过撰写评论、跟贴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疏导、引导网上舆论,妥善回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形成正面舆论氛围。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各村(居)、各单位等组成的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及时对舆情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应对措施。

三、严格把关,提高质量

1、把握工作原则。根据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及时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舆情的动态,特别是对各种重要问题、重大事件、突出事件的反映和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既注意从互联网上发现和挖掘素材,又时刻关注其它新闻媒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针对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有关热点问题,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信息,主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通报情况,分析形势,阐释政策,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3、规范信息发布内容。坚持与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认真梳理对外公开发布事项,突出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重特大事故和典型事故的救援和查处情况、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问题等内容。本着实事求是、及时主动的原则,公开发布,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4、切实做好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结果的公告发布。按照事故查处的权限和责任,坚持分级查处督办的原则,做好各类事故查处情况的专项检查、信息汇总、宣传报道,及时发布事故处理结果。对事故查处不到位、责任追究不落实的公开曝光。

四、创造有利条件,畅通监督渠道

1、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完善事故灾难现场报道应急工作机制,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组织、正确引导的原则,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要求,第一时间公布事故灾难的基本情况,及时发布救援进展等方面的信息,切实做好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

2、健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不断扩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公众参与范围,方便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监督。

3、扩大实施监督举报途径。设立举报电话,确保专人值守,并认真做好信息接报,及时核查举报内容;通过设立专门电子举报信箱,或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相关专职人员的联系方式,在本系统网站开设网络留言板、有关论坛等方式,畅通社会公众和职工群众举报渠道。

五、做好整改信息反馈和监督落实工作

1、加快推进舆情分析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关注有关媒体和网络对工作的报道、监督、评论和建议,高度重视社会和舆论对有关重大隐患和事故查处情况的反映和监督,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按程序做好报告、督办工作,并公开发布处理结果。

2、建立完善舆论监督反馈机制。对新闻媒体有关工作的批评性报道,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在报道后的1周内,将整改结果或查处进展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

3、及时反馈举报信息。对群众举报或新闻媒体监督的事项实行登记制度,落实信息核查责任,并及时反馈查处情况。对经查实的举报事项,及时按规定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并对举报人相关信息严格保密。

4、正确对待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社会公众和有关媒体反映的事项、观点等持有不同看法的,依法依规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告等方式说明情况。不断完善与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沟通机制,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5、加强对主管媒体舆论监督工作的指导。不断完善舆论监督工作机制,增强舆论监督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舆论支持。加强新闻从业者职业操守教育,严格遵守新闻工作法规制度,严禁“有偿新闻”,确保舆论监督的公平、公正。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会更加努力的的开展好舆情监督引导和处置工作。

2.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篇二

我们认为舆情应对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以人为本, 生命第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尊重人的特性和本质, 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目的, 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 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现实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和政治民主的需求。以人为本, 就是要求政府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舆情应对过程中, 要以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满足其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而非简单地堵住舆论的“枪口”。

在事关突发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网络与应对过程中, 应及时报告, 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第一时间报道现场, 把人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 生命第一, 在信息发布过程中, 尽最大努力抢救和挽救生命, 先救人后救物。这也是近年来, 各国在重大安全事故后, 停止部分娱乐电视节目, 而及时播报事故、伤亡及救援情况的原因。

二、依法应对, 合乎情理

在应对舆情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和准绳, 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宪法明确了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宪法第27条第1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人民的监督。”第41条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在依法保护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同时, 要依法规范公众及网民的监督行为, 对那些恶意散布虚假信息、诬陷他人、危害国家利益以及对网络监督压制、打击、报复的, 对违反有关网络管理或侵犯公民人身权、隐私权、名誉权的行为, 有关主管机关要依据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 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我国出台了诸多关于互联网的规定和管理办法, 也是舆情应对工作的法律依据, 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舆情应对还应做到合乎情理。不仅对待网民和公众要合情合理, 公布的事实真相, 事件细节也应符合情理, 符合常理, 否则必然引起网民的质疑, 甚至攻击。

三、及时应对, 积极面对

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播迅速, 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手机上网用户的增加, 微博的普遍使用, 突发事件、热点新闻、爆炸新闻等传播更是神速。因此舆情一旦爆发, 相关部门应坚持“黄金一小时”原则, 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及时应对。从近年来的经验看, 凡是有关政府某部门的负面新闻一旦出现, 该部门应立即进入舆情应对状态。

舆情一旦发生, 基层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 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 根据经验, 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应对和先期处理工作, 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上级部门来应对, 或是等上级过问才开展应对工作。或者消极抱怨, 或者简单地“瞒”“捂”“堵”, 在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 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错误和愚蠢的。也不要抱有“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 这将会使自身在舆情应对工作中处于不利和被动的地位。

四、主动应对, 抢占先机

舆情一旦发生, 相关部门应通过媒体, 主动宣传, 营造有利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例如, 主动准备新闻通稿等新闻稿件, 主动联系有关媒体发布事件相关公告或信息, 而不是以“主人”姿态坐等媒体调查事实真相和进行现场报道。尤其是对重大敏感事件、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 要努力抢占先机, 把握话语权, 赢得主动权, 为应对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在舆情形成初期, 网民有实现话语权的欲望, 有附和情绪和盲从心理。因此, 在其形成初期, 有效的主动应对可以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为舆情应对工作抢占先机, 抢占“制高点”。舆情爆发后若没有官方的声音, 没有官方的消息, 各种猜测、曲解必将给事件的处理带来阻力, 导致应对工作的被动。主动发布权威信息, “在媒体还没来得及报道时”, 即发布相关信息, 可避免公众盲目猜测、恶性炒作以及媒体虚假报道

五、公开透明, 互动沟通

信息公开、透明, 是应对舆情的基本原则。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 信息公开是对付小道消息和谣言的最好办法。事件发生或舆情爆发后, 应公开事实真相、事情经过、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已查明的事件原因 (未确定原因的事件不要随意假想臆断) 等等, 让网民想知道、想了解的情况都能通过公开的渠道和信息找到, 而不要让网民想要获取舆情信息, 无从获取或查找, 致使网民主观臆断或造谣。

在信息沟通和传递过程中, 应重视平等公平地和网民、媒体的互动交流和沟通,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对媒体、公众一视同仁。舆情爆发, 群情涌动, 如果居高临下, 自说自话, 会激起公众的质疑和反感, 形成对立。无数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经验表明, 对话胜于对峙。舆情处置者只有放下架子, 积极与媒体沟通, 平等地与公众交流, 以信息公开消除谣传猜测, 才能赢得信任支持, 才能有效引导舆情, 妥善处置事件。

六、积极回应, 主动引导

现实社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探讨焦点问题, 舆情便会逐渐形成。对于突发事件, 网民会有各种疑问, 会关心细节, 对事件走势会表示关切, 质疑事件的原因以及来龙去脉。因此, 舆情一旦爆发, 仅仅发布信息是不够的, 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的舆情信息, 迅速回应公众疑问, 如果对网民的疑问和质疑置之不理、漠不关心, 很可能导致舆情升级。

在回应网民疑问的同时, 还应主动引导舆情及舆论方向, 将网络的评论、跟帖、讨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引导网民理性、客观的评价和看待事件, 不能让非理性、偏激的观点占据主流。对涉及政治等敏感性问题, 更是应向正面引导, 避免舆情向反动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利用舆情专员或舆情评论员, 监控、跟踪舆情, 参与跟帖、评论、讨论, 影响网络论坛, 进而影响舆情走向, 将不利舆情引导到主流舆情上来。

七、信息准确, 细节真实

真实准确是信息之本。准确真实的信息才不会误导公众, 错误虚假的信息比没有信息危害更大, 会给事件处理和舆情应对带来极大的危害。信息准确、细节真实, 还原真相、还原全貌, 尽量不让事件留下疑点, 力争不给公众带来困惑, 做到客观公正、取信于公众和网民, 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问题尽早解决, 舆情尽早平息。

2012年5月10日发生在云南巧家县的爆炸案, 前期因为案件在没有查清的情况下, 公安局有关人员表示愿以前途担保爆炸案为赵登用所为, 引发了网民、媒体的诸多质疑, 提出了多个疑点, 导致网上激烈争论, 各种关于爆炸的真相版本散布于网络, 致使后期在案件处理和舆情应对方面处于完全被动的境地。如果及时发布正在调查侦破案件的消息, 在及时调查清楚案件后, 还原案件过程、细节和真相, 或许不至于此, 而最终结果却是雇佣赵登用的邓德勇、宋朝玉因为不满征地补偿制造的这起爆炸案, 致使相关部门更是难辞其咎。

八、部门联动, 协同应对

舆情应对工作涉及面广, 会牵扯多个部门, 应对工作需要部门之间有效联动, 协调行动, 共同应对。部门联动, 协同应对是指相关舆情的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联合行动、分工协作、彼此配合, 对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等, 从而化解舆情, 促进舆情涉及的事件或问题有效解决。

部门联动既指舆情应对的各主体之间联合行动, 如宣传部门、公安部门、工信部门等, 也指上下级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合行动, 甚至包括与媒体之间的有效联动和沟通。各个部门之间高效的联合行动需要有效的沟通协调, 做到步调一致、口径一致、行动一致, 才能提高舆情的应对效果。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相关地方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行动, 是致使事件和舆情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终导致了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九、分级应对, 分工协作

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基本原则, 这也是舆情应对工作的原则。根据舆情危急、紧急的程度以及舆情涉及事件的大小分别由不同层级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应对, 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坚持归口管理, 尽量就地解决, 将舆情及舆情反应的事件化解在基层。

同时, 各级宣传部门、公安网监部门、国安部门、工商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等部门和网络运营商要担负起各自的互联网管理职责, 职责, 按照职能分工协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齐抓共管, 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 有关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在涉及本单位的舆情和事件爆发后, 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应对工作, 避免矛盾激化。

十、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舆情一旦形成, 应立即明确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及其责任, 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舆情应对工作, 避免相互掣肘。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而引发的舆情, 在危机状态下, 领导指挥机构有权调动各个部门的人力、物力, 以便统一行动, 从而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同时应在领导指挥机构设立新闻工作组负责事件的媒体接洽、对外宣传、舆情应对工作。

3.加强检察网络舆情处理工作研究 篇三

一、新媒体时代媒体监督的特点和作用

媒体除了传统的大众媒体,在网络高度发达密集的今天,所有基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媒介种类如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媒介形式也都包括在内。媒体监督是借助于舆论为工具对社会中一切公共事务包括司法进行监督,是新闻媒体及网络媒体使用者,运用新闻报道或微博、微信、网上发帖、论坛讨论等方式,对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进行报道或发表看法、意见,以促进其转变行为方式。

新媒体时代媒体监督趋向平民化、大众化,互动性强、民众参与热情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如“天价烟”事件就是在普通网民对原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宣称“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个别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楼盘进行查处”这一言论极度不满,直指周久耕对抗民意,为房地产商“托市”,并掀起了对其人肉搜索的大潮,数十万网民跟帖相继曝出其抽天价烟、戴名表、养情妇,强大的舆论压力和证据线索迫使纪检监察部门对其立案侦查。因一篇网帖而被查落网,“天价烟”事件被网友称为“2009 年网络反腐第一案”,同时拉开了网络反腐的序幕。近年的“房爷”、“房姐”、“微笑表哥”事件,网络反腐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和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倚重,人肉搜索的“蝴蝶效应”也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得到凸显。

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一方面,网络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广、传播速度快、监督成本低、隐蔽性强等内在优势,不仅充分实现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因而具有坚实的权利基础;而且最大限度地为纪检监察和检察两反部门提供犯罪线索,拓宽了权力监督渠道,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如此,媒体监督的法治化价值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媒体监督这种权力监督方式,在本质上有效整合了网络、民意和执法三方面的内容,通过网络载体的技术特征吸纳整合民意,利用舆论效应约束权力、监督执法,并将舆情反馈予执法司法监督机关,形成良性互动的民主环境从而发挥无所不在的制约作用,得以成为法律监督的有效补充。

二、法律内部监督与网络舆情监督互助

网络舆情监督,作为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监督作用。诸多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得以迅速解决,网络舆情监督功不可没。然而,由于网络舆情监督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致使其不能成为法律监督体系的主宰力量,依然只能通过营造网络舆情声势,产生舆论压力,敦促执法机关行使权力,从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有其局限性,应该考虑将法律监督与网络舆情监督相结合,共同发挥监督权力的作用。法律监督,主要包括人大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及执法机关的自我监督。从本质上讲,法律监督是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而虽然网络媒体被誉为“第四种权力”,但其并不具有法律赋予的实质权力,网络舆情监督就其本质仍是权利对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和网络舆情监督在监督机制上存在的差异,让二者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各具特色和功用。法律监督是一种刚性监督机制,其监督往往具有威慑力,是法律监督体系的主力;然而监督权身为一种权力,其本身也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约。网络舆情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是一种柔性监督,它通过形成舆论压力来制约权力的滥用,来达到监督的目的。二者一权力一权利,互为补充,刚柔相济。因此,应当充分运用法律监督与网络舆情的合力,法律监督对网络舆情监督予以权力后盾,网络舆情监督对法律监督予以权利支持,二者有效结合,必然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有效保障权利,遏制权力,维护法律的良性运转,推进法治的实现。

三、提升检察机关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

“涉检网络舆情”是指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对检察工作或检察队伍的事或人有一定影响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总汇。在新媒体时代,一个极小的案件或者事件,通过网络这个平民化、自由化、广泛化的大麦克风的传播和放大,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检察机关只能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工作规律的研究,着力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悉心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公众情绪,运用最有效的形式,把权威的声音及时传送到新媒体的各个角落,最大限度增加舆论的“正能量”。

一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程序依法、流程公开、实体公正是避免舆论危机发生的根本途径,要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综合素质,做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办好每一起案件,制好每一份法律文书,保证案件从程序到实体都不要出现瑕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办案风险评估机制,重视办案安全,文明办案。

二要加强推进“阳光检察”工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完善检务公开制度,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把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通过官方网站、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公之于众,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有效地进行监督,确保检察权只能公用、不能私用。新媒体时代,躲避新闻媒体、逃避舆论监督是不可能的。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强化检察机关自有媒体信息发布功能,建设好检察机关官方网站以及官方微博,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打造“阳光检察”新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新载体,及时发布重要检察新闻和公开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及典型工作经验、推出的新举措、新机制、查办的重大典型的案件等,让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支持检察工作。

三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减少舆论炒作风险。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以开放的心态经常听取新媒体正反两方面意见,自觉接受新媒体和社会监督,不断提升自身形象,使负面的涉检舆情没有产生的土壤,将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法律监督效果得以实现。新媒体时代逃避舆论监督是不可能的,要转变消极观念,正确对待涉检舆情危机,把握“黄金四小时”原则。在应对舆情危机时,应该牢记及时性原则,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将事件真相、处理办法及早公布,满足公众知情权,谣言止于公开。同时要勇于摒弃官僚思维,告别官话、套话,通过新媒体和丰富的语言内容与民众平等的沟通互动,答疑释惑,将公众的冲动情绪转变为对事件本质及其解决之道的理性、法治思考。应学会“组合拳”的应用,在平息了公众的舆论后对事件的调查应继续进行并公开,将网络舆情危机化解于无形,不能让人感到其表态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只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仅有承诺而无行动。

四要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运用政策考量、利益衡平、柔性司法、和谐司法等司法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通过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群众路线,走近群众、亲近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要做好法律释明工作,针对当事人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及时、妥善、圆满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促进矛盾化解。

4.舆情监测工作总结 篇四

为了保证春节期间公司舆情稳定,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

1.认真做好互联网监控

一是人工监控,不间断地访问重要站点。监控人员不断地访问各大网站、社区、博客去获取资料,了解第一手资料。二是搜索引擎监控,反复搜索关键词了解全网动态。在资讯搜索、网页搜索、博客搜索等栏目定期搜索关键词,宏观了解全网动态。

2.进行广泛信息筛选

当搜索到与本企业有关的信息后,根据资料进行筛选甄别,对负面信息及时上报,把有关信息网页作为证据摘录保存。摘取正面报道及时上报,为企业决策带给参考。

3.及时进行信息处理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真实性调查,经调查属实的,责成有关部门、单位整改纠正,经调查与实际状况不符的,与发布负面信息的新闻媒体或网站接触,要求撤除负面信息的报道或发布更正声明。

4.加强沟通与引导

加强与新闻媒体、网站沟通,使其转变对我公司态度,力求减少对不利于我公司负面信息的报道或刊发。寻求政府和宣传部门对我公

司的支持,组织开展正面宣传,宣传沛县供电公司正面形象和先进事迹,力争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沛县供电公司党群部

5.舆情导控工作总结 篇五

为切实加强舆情管理,增强舆情应对能力和舆情应对水平,着力创造有利于司法审判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我院不断加强舆情导控工作力度,创新舆情导控工作方法。2013年,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庭审图文直播492件,直播新闻发布会10次,通过论坛监控、引导舆情42件,通过个人微博、马甲灌水、评论舆情70多件,全年没有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现将2013年舆情导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舆情应对领导小组。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舆情危机,我院决定成立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覃惠健亲自挂帅,分管副院长林小文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研究室负责人谢文杰担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舆情导控日常工作,对舆情导控作24小时动态监控。同时,精心挑选人员,组建了18名责任心强、网络技术过硬的法院干警组成网络评论员队伍。

(二)“四到位”模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全程监控、研判、引导、化解,有效引导公众舆论,切实保障全院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勤察”监测到位。由办公室、研究室落实专人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及时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涉及法院工作相关问题的舆情信息,确保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

“深研”分析研判到位。通过收集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研判,根据敏感程度、来龙去脉和影响程度,制定急处置预案,以便迅速作出处置。“快应”防激化到位。发现涉及法院工作的舆情,立即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展开调查,掌握真实情况,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对敏感性的、有信访苗头的案件则提前介入,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严防负面舆情发生。“多疏”消影响到位。有针对性的对网民的留言、意见视情跟贴,进行正面疏导,尽力消除炒作空间,杜绝流言散发传播,及时化解各种负面影响,主动满足群众的知情需求。

(三)强化舆情反馈和应对策略管理。

在发生网络舆情时,值班网络舆情应对员及其他应对员在统一口径、统一指挥下,对重大舆情,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公布信息,并根据事件发展发布后续消息、应对措施。对博客、论坛等媒介出现偏颇、失真的报道,要求舆情应对员主动介入舆情,及时将舆情信息处理情况进行跟帖、发帖,引导网络舆论,消除负面影响。

(四)充分运用网络力量,主动公开司法信息。为更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该院建立了法院系统各人社交网络群,开通北流法院新浪官方微博,利用官方微博开展舆情导控工作。利用官方微博进行庭审直播,并及时对法院重大活动进行播报,充分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自开通新浪微博以来,该院已在微博直播案件庭审492件,直播新闻发布会10次,报道法院重大活动13件,发表官方微博1875条,拥有粉丝32000人。同时,该院在广西法院裁判文书网985份,主动接受社会

监督。

(五)配合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打好舆情主动仗。

“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要紧紧围绕“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公开的事实信服人”的工作方针,本着“实事求是、快速反应、公开透明、妥善处置”的工作要求,配合新闻媒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牢牢把握新闻媒体这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把正确导向放在宣传工作的首位。一是主动邀请玉林电视台、玉林日报、玉林晚报等新闻记者来院旁听庭审或参与执行15次,让新闻记者亲身感受司法、理解司法、尊重司法,推动更好的宣传司法。二是及时公开重大案件的审判、执行信息,根据上级法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凡是对重大案件的审理和执行都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开案件审判、执行情况,以主动公开回应各方关切。三是加大法院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践行群众路线”等主题实践活动中所涌现出的典型和先进经验方面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宣传报道,让群众更好的感知司法、支持法院工作。四是加强同媒体合作,组织拍摄法治宣传报道片。通过报道片,以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思想,宣传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感恩事迹。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我院的网络舆情队伍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着手组建好我院的“网络水军”队伍,使之覆盖到全院各个庭室、各个部门,是当前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重点之一。由各庭室、各部门的网监人员每天负责监控、收集好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提高舆情监控的广度和效果。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要求收集、研判、处置制度。各庭室、各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档案,做好本部门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上报工作,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积极配合研究室搞好舆情处置工作。

三是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加强部门间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预知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及可能的走向,提前准备好相关舆情预案,尽量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6.经典的舆情总结 篇六

元月2日,公司“总结经验找差距 再擂奋进新战鼓”管理级会议在空中花园“学习教育中心”召开,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各部门汇报交流了12月份重点工作未完成情况及元月份重点目标工作计划,会议通报了年终总结会各项工作及11月份管理级会议工作落实情况及奖罚;汇报了天龙家园1、4号精装房全面交房、2号楼精装房计划装修进度及实际装饰装修进度,本月招商进度、招商计划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听取了天龙家园2期初验整改结果及验收事宜安排、天龙新城工程进度、办公楼及售楼部施工进度情况及二次钢构等计划;财务部汇报销售、物业、商管全年应收帐款完成情况及下一年任务下达;会议分析了20房地产新形势;各部门就待沟通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协调商议,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并就公司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总经理鲁婷充分肯定了12月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春节前后要突出抓好的工程建设、二期验收、欠款清收、交房验收、招商跟踪、年终总结会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要求全体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振作精神,尽职尽责,不懈努力,全力做好春节前以工作总结为中心的各项重点工作,为明年的工作打好开门红,奠定良好的的基础。

各部门要迅速行动,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分解工作任务,再议方法、再添措施、实干苦干,加压奋进,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迈进充满希望的年共同努力,为天龙事业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7.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篇七

一、灭火救援工作中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

纵观全国范围内的灭火救援工作中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 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 传播速度较快

信息在网络上的流通具有自由性, 可能会被网民曲解。如果一些虚假谣言信息经网络传播时, 其效果比传统媒体更大, 这也就导致灭火救援工作中的实践被网络上的不明真相的网民传播甚至歪曲, 速度较快。

(二) 封堵比较困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 不论是打电话还是上网, 都能造成网络事件的传播。哪怕是事件发生时利用手机的随手一拍, 都可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就导致对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的封堵比较困难。

(三) 负面影响较大

如果消防事件一旦发生,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 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不明真相的网民对消防部门和消防官兵的指责和声讨, 严重伤害了消防人员的感情。

(四) 社会反响强烈

现在一些网络媒体无视职业道德, 为了增加点击率, 甚至一丁点问题也会被放大。在消防方面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尤其如此, 消防部门和消防人员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再加上一些消防部门内部人员的失范行为造成的“门”事件等, 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另外, 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员的推波助澜, 都会使得灭火救援工作的网络舆情事件反响强烈。

二、灭火救援工作中网络舆情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重视不足

一些消防部门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 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还比较被动, 导致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的去控制、去对待。另外有一些消防部门不能对已经发生的舆论事件做出正确的评估, 进而导致事件态势蔓延, 难以控制。不仅如此, 一些部门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方法, 对发生的事件遮遮掩掩, 造成了事件不良影响。

(二) 缺乏健全的机制

很多消防部门缺乏健全的负面舆情处理控制机制, 就使得事件发生时消防部门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消防部门缺失重视了对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的跟踪和监督, 但是一旦发生却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方法。或者是处理方式不严谨, 措施不当。另外, 一些部门没有形成负面网络舆情处预案。

(三) 处置措施不当

当负面网络舆情一开始发生后, 一些消防部门为了控制其快速传播, 往往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即使相关部门或者领导认识到处理负面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但是采取措施较为盲目, 缺乏正确的引导, 就导致事件的关注度更高。这样一来不仅没有控制事件, 反而扩大了影响。

(四) 检测手段落后

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和控制往往涉及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但是消防部门因为资金等原因, 往往缺少专业的组织机构、系统或者人才。这就导致对灭火救援工作的网络舆情事件的检测滞后, 无法形成整体有效的监控系统, 给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和扩散创造了条件。

三、有效应对灭火救援工作中网络舆情事件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检测监督机制

消防部门应该认识到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将办公室、宣传处和作战指挥中心三处的信息发布职能进行整合, 并专门设立信息发布中心, 负责各类信息的发布工作。这样一来, 各消防单位或者部门所有的信息, 包括灭火救援、队伍管理、监督执法或者装备采购等都由领导审批后经新闻中心予以发布。另外, 新闻中心还需要随时监控网络上信息, 一旦发现负面网络舆情信息, 及时反馈, 及时应对。

(二) 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信息

消防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加强消防工作的宣传, 从而减少或者避免负面的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 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现场, 在灭火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同时, 还需要及时做好消防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消防人员在到达火灾现场后, 需要将火灾信息及时反馈到新闻中心, 有新闻中心联系当地的主流媒体予以公布, 以便公众能够清楚的了解事件信息, 防止谣言的散步和人民的恐慌。

(三) 利用科技手段, 做好信息监测工作

事实证明, 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预测、跟踪与掌握能够有效的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可以利用科技手段, 将人工监测与计算机监测相互结合, 借助相关的信息监测系统, 及时统计网络上相关信息的频率和数量。这样一来, 如果发现征兆, 就及时通知、警告, 以便及时处理。

(四) 采取科学的处置方法

一旦出现负面网络舆情, 就必须及时报告。需要注意是, 在报告时必须遵循保密原则, 以便社会恐慌事件的发生。实践证明, 大多数的网络舆论事件都发生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以及过程后。因此, 为了预防事件的发生, 新闻中心可以通过当地主流媒体、微博、短信以及论坛跟帖等形式及时公布相关救援信息。在事件发生后, 还需要通过论坛回帖、调查真相或者搜集有关证据等, 为民众提供真相, 消除不良网络舆论。另外, 相关部门在处理舆论事件时, 一定要正确应对, 切不可粗暴、盲目, 防止失态进一步扩大。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消防舆情工作任重而道远, 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端正态度, 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消防部门只有时刻保持警惕, 将可能发生负面网络舆情的事件综合考虑, 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提高警惕, 才能时刻抢占网络舆情的制高点, 控制负面舆情事件的发生, 保证社会的稳定,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

[2]刘劲青.论网络涉警舆情的主动性应对——以凤凰"9.4案件"为例[J].政法学刊, 2011.

8.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28.9%。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可以说网络的触角深入到了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媒体”的渗透和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其中,网络舆情就是公众对互联网上传播的某一“焦点”或“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社会思想状况的“晴雨表”。因此,了解网络舆情,把握舆情动态,引领舆情方向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构成及其特点

舆者,舆论也;情者,情况矣。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从高校网络宣传的实践来看,高校作为各种思潮交流相对活跃的领域,在师生中容易引起关注和讨论的网络舆情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发事件

人们由于具有猎奇心理,对于这类事件极易关注,进而形成讨论。这些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和不可预料性,能够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学校范围内具体包括,学校师生员工的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事故灾害类事件等。对于这类事件,在学校没有正式向外界公开之前,学生会产生恐惧和猜疑心理,使得一些虚假的小道信息通过校园BBS迅速传播,甚至在社会上造成舆论危机。

(二)国内外的热点问题

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多,大学生也在寻找机会让自己更多地融入社会,他们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国内问题十分关注。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尤其需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增强自我的认同感。特别是一些国际问题,容易激發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引发他们在各大论坛上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学校这个大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切身利益。针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后勤服务质量等方面,师生们经常就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投诉、批评或反映意见。

由于互联网的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在校园网络中形成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自身的某些特点:①形成的实时性和传播的广泛性;②开放性和交互性强,观点呈多元化;③内容贴近校园生活,追随高校校园的主流话题;④网络语言特色明显,且多以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表达;⑤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对一些问题探讨不够深入,仅仅停留在交流和传播的层面,并且“从众”现象明显,“楼下”跟帖者观点会受“楼上”的影响。

二、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监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在某些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的局限性要比传统媒体更加难以控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主要承受者。因此,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政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一)从挑战来看

1.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网民的隐匿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目前,大学生占据着中国网民中的主体,现实中,他们受到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网民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道德束缚,在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他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潜在动机,从而极易形成负面的、消极的网络舆情,促成了大学生们在网络中不道德行为的养成,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势必会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难题。

2.网络舆情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和传统媒体产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特别是对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的报道上,优势尤其明显。互联网成为一种“实时”的互动工具。当今大学生提倡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已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界限。大学生对网络的充分使用,让他们无疑成为制造和传播网络舆情的主力军之一。可见,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把握学生的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在面对网络中隐匿性较强的被教育对象时才会占据主导地位。

3.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是各种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网民们可以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进行辩论。从而形成了网络舆情的多元化特点。大学生对于这个“大熔炉”中的各种观点并不能完全把握自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运用网络技术方法全面把握各种观点,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把思政工作作到实处。

(二)从机遇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积极的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而积极的网络舆情中也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

1.积极的网络舆情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和凝聚力。目前,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大学生课外很多时间是在网络上度过。他们在吸收正确主流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在经受着其他各种非主流甚至是错误观点的考验。如果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用积极的网络舆情去鼓舞和引导受教育者,发挥其引导作用,则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具说服力。特别是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网民们深入、激烈的讨论过程其实是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道德认知与判断的过程,大学生网民们通过自身参与其中真正地认识到事件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2.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鲜活的原始材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关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动态,掌握大学生们究竟在关注什么。当较多的学生针对某一突发事件发表情绪化的意见甚至表现出有可能实施过激行为倾向时,思政工作者应根据网络舆情中的信号,深入分析舆情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学生网民们所讨论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

3.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平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正是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当前国内外时事的教育。大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之后,势必会在课堂之外的网络上进行相关学习,并且通过网络论坛中的讨论最终形成自己较为全面的认识。可见,形势与政策教育实现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主讲教师可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把主流思想灌输进去,通过网络舆情这一新的载体实现积极的教育功能,把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内容内化成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精神动力。

三、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全力打造引领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先锋的红色网站

目前,很多高校校内各种网站很多,但是真正起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网站却为数不多。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校园网络舆情是网络环境中影响大学生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首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大环境的建设,在这基础上要建设一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部门的、学院的及专题网站,最后要全力打造引领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先锋的红色网站,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把握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

高校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通常包括酝酿、起始、扩散和整合四个阶段。高校在作好网络舆情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运行机制,寻求有效地舆情引导方法和手段。在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就要进行积极引导,作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网络舆情如果已发展到起始甚至是扩散阶段,针对负面效应当然要积极补救,在网络论坛中进行正确主流观点的回帖,并通过技术手段防止舆论圈进一步扩大,把负面效果降到最低;针对积极的网络舆情要充分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功能,扩大舆论范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高校要从更高的层面整合事件的不同声音,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干预措施和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的合力,共同致力良好舆情的走向。

(三)加强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高校要合力组建一支既专业又稳定的队伍,而且结构是多层面的,包括学校的相关领导、教授、专职工作人员、辅导员,当然还可以吸纳在校大学生和普通群众。在这支网络工作队伍中,既有专门从事网络管理工作人员,也要有网评工作人员,他们要成为校园网络论坛的意见主导者。网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因此必须提高网评工作队伍的素质。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网络舆情的主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靠强制性的手段去约束网民的行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网络道德教育,以及要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他们文明上网的自觉性。学校要就网络道德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活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从而使整个校园的网络环境形成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良好道德动力,随时引导、激励、敦促人们做有德之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upload6les/pdf/2010/1/15/

101600.pdf,2010-01.

[2]苏云升,周如俊.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9(62):73-76.

[3]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64-65.

[4]廖扬平.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政工研究动态,2007,(21):23-24.

9.舆情总结方案 篇九

二、“众银财富”各家门店和总部均已关门,企业内部员工及投资者,均已联系不上公司老板鲍建平、鲍可君姐弟俩,公安部门已立案调查。

三、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省金融办出台了《网络借贷平台巡查制度(征求意见稿)》,未来协会将依据《巡查制度》对一些可疑网贷平台进行检查和警示,力图将P2P行业中最令人担心的“跑路”等违规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这项巡查制度的制订,在国内尚属首次。

四、互联网金融平台恒富在线日前在深圳举行A轮融资新闻发布会,宣布公司以19%的股份战略引入新三板挂牌企业——国内领先的智能视频综合运营商中瀛鑫,并获后者千万元A轮融资。

10.网络舆情工作实施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搭建好街道与群众、街道与网民之间信传递的桥梁,有效引导网上热点问题,按照“统一领导、把握重点、讲究方法、正面引导”的原则,逐步建立使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奥论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为实现与网民的沟通和良性互动,服务街道的稳定和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街道服务的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事件处置与信访、舆情处置并重的原则,充分认识信访、舆情处置是事件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坚持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引导处置“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快速有效的做好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处置工作。

(二)坚持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信访、*舆情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中关于“事件处置主体是信访、輿论引导第一责任人”的精神,明确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舆论引导工作第一责任入。强化各个村(社区)作为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主要负责人应自觉担当起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三)坚持协调联动加强舆情处置合力的原则。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访、*舆情处置工作,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形成信访、*舆情处置合力。

三、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石家冲街道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陈勋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龙庭吉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网络輿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管理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演变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审定*舆情应对和处置方案,确定新闻发布口径和接受采访对象;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办事机构及其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金平任办公室主任,党建干部、宣传干事为网络情信息员队伍,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报送和跟踪等日常工作,及时掌握舆情热点和社会动态,了解社情民意,便于回应疑问、改进卫作,并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对论进行正面引导。

(三)事件处置单位工作职责。一是指定1名负责人和2名联络员负责*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配合宣传部门工作,协助做好现场采访记者的接待;指定专人(原则上是分管工作负责人)按照统一口径接受记者采访。二是新闻发言人。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组织委员朱长银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宣传干事为联络员。

四、应对机制

(一)加强舆情监控。网络舆情信息员要每天浏览《湘西红网》、《湘西网》、《湘西生活网》等热门热点论坛,发现舆情在第一时间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名、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并监测*舆情发展动向。要在《湘西红网》、《湘西网》、《湘西生活网》等热门热点论坛中注册,取得发贴资格,同时要对热门热点论坛的帖子实施监控。

(二)快速核查应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舆情后,立即根据责任范围将舆情联系单传送至有关信息员。*舆情涉及的有关村(社区)要在第一时问对*舆情进行调査研究,及时掌握事实真相,制定*舆情处置方案或工作实施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基本材料。一般在收到舆情联系一天内要有个情况核实结果返回给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拟定对外处理情况说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审定,重大事件按照要求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统一对外引导口径。对恶意攻击、散布谣言、严重影响本地形象的有害信息,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政法委及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

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根据舆情的发展情况,适时启动正面引导机制,在网络上使奥论的导向得到扭转。

(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于观点偏颇、反映事实失

实或恶语中伤,但影响不是很大的网络*舆论,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辞谣,以跟帖等方式正面引寻,以正视听。对那些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出现反映不好的网络舆情,有可能引发热点的重要輿论和敏感话题,发现后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统口径”的原则,通过论坛发帖、言回复、网络新闻发布和政务微博发布等形式,及时回应,正确引导,抢占正面信息发布的先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谣言、引导舆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作为了

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开展宣传教育的新渠道、强化群众监

督的新手段,各村(社区)要提高认识,落实专人强化*舆情

信息收集渠道,加强舆情信息综合分析,主动开展舆论引导,为石家冲街道各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二)加强引导,注重时效。*舆论引导要统一口径,讲究策略,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疏导和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煤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

(三)上下联动,快速处理。针对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在网下要快速核实,如确实是工作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在网上公布。如一时逐不能处理的要说明原因,给出时间表,要给网民一个合理的答复。

11.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篇十一

微博是一种短文字即时分享的新媒体,辅以关注、点赞、评论和互动等功能,支持图片、视频和链接等扩展,微博的自发布、互相关注以及快速度和广覆盖的传播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微博舆情环境已然形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微博客用户规模2.49亿。大学生使用微博广泛、频繁和深入,有必要进行微博舆情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策略融合分析。

一 微博舆情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础策略分析

(一)总体目标

微博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新领域。微博等新媒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占领的重要阵地和制高点之一,把握微博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在微博中宣传和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共筑“中国梦”;微博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明晰辅导员微博工作的职责和权益,推动辅导员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辅导成效、追求卓越;立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提高辅导员微博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辅导员的自我负责、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二)基础策略

SWOT矩阵是策略融合分析的基础。根据SWOT分析法,分析微博舆情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四个基本因素,分别为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其中优势和劣势为辅导员自身的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是辅导员所处环境的外部因素;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聚合内外部因素、开展交叉因素分析和策略探寻,提出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等组合策略;将四个因素和四个组合策略汇总形成SWOT矩阵。基于SWOT分析矩阵,结合时代、技术、能力等角度提出三项策略融合,如表1所示。

二 紧扣时代脉搏,研究微博舆情特点,结合能力标准,确定工作框架,切实有效的履行辅导员工作

(一)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机遇

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机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新领域等是辅导员微博工作的总体目标定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党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教育部辅导员培训规划和团中央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等为辅导员提出日常工作的新高度、网络工作的新要求和微博工作的大方向。

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要求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功能,发挥辅导员等网络宣传员队伍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要求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辅导员等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好网络新媒体建设;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辅导员职业功能;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的通知》(中青发〔2015〕9号)指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主要职责:在互联网上主动弘扬正能量、在互联网上自觉抵制负能量、自觉增强网络文明素养。

(二)结合能力标准,坚持专业职业

微博舆情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必然要求高校制定和落实具体的辅导员微博规划。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落实《能力标准》,才能让辅导员微博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1],制定辅导员培训和发展办法,保障、激励、指导和要求辅导员参加包括微博等新媒体业务培训,规范科学的保障辅导员微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新媒体专业技能,助力微博风格的升级和微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而微博已深度介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日常行为,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信念,原有的辅导员岗位工作要求也亟待修订,在岗位标准、岗位职责和岗位权限中加入微博等新媒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工作联系、工作标准清单中加入基于微博迁移部分工作和创新开展工作的具体条目,以适应微博舆情环境。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还要求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通过约定一定的培训绩效目标用以评估与认定培训效果,也有利于辅导员明确定位辅导员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生涯、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成就,在学历、资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分析身份优势,确定工作框架

辅导员微博工作的身份优势有不以涨粉、盈利为目的,服务对象明确,熟悉校园资讯和动态,有着准确的教育信息话题把握力。辅导员工作微博优先互粉对象为所带大学生,粉丝少便于将有限资源聚焦,走精细化、特色化和差异化的建设道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专业领域,确定微博发布与互动的中心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微博的数字分析、批判解读和正确使用;结合辅导员自身兴趣、爱好和学科背景提高微博吸引力;随着微博建设的发展积极开展确定微博风格,如内容型、互动型、服务型、课程型、专业型、聊天型等。

辅导员微博工作的基本框架:辅导员工作应围绕信息发布平台、关注学生渠道、互动交流媒介等展开,利用微博即时发布相关通知、温馨提示等动态消息,获得同学们的关注和转发。发布各类传递正能量的信息与服务资讯,日常事务工作答疑、典型案例指引、就业观教育、毕业生回访安排、进行点对点的事务通知和指导。双向平等互动可以很好地弥补辅导员对学生单向指导交流的缺陷,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 掌握微博技术,知性、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微博,调整沟通模式,共建微博互信机制

(一)掌握微博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素养

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或许是一道浅浅的代沟,而在包括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方面的差距,必然会形成一道深深的数字鸿沟,必须能够从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面全面认识微博才能跨过这条鸿沟,无缝的开展辅导工作。

感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微博内容主要是文字、图片和视频,阅读学生微博主体内容是了解大学生意见、建议、态度等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微博关注要吸引学生,也要关注学生,双向互粉,当学生介意但工作又要求必须关注的学生微博动态时可悄悄关注,尊重学生隐私。微博信息阅读可根据实际分类选择原创、图片、视频、音乐等,重视来自学生的私信、好友圈等定向微博。辅导员发布微博后通过阅读学生评论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观点、价值选择和判断,通过分类筛选可以只查看自己关注的学生评论,也可设置“仅关注的人才能给自己发评论”、“评论的提醒范围”以便限定评论范围、评论权限。每条微博还可以看到微博头像、微博账号、发布时间、发布终端、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等附件内容,这些信息也有助于辅导员了解更多背景情况。

知性,人运用概念和范畴进行判断、推理的认识思维能力。微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削弱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辨别力、降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维度、加剧西方价值体系的渗透力度等不良影响。[2]面对负面、消极的微博信息,大学生容易陷入迷惑,甚至因误转发促进微博传播。辅导员必须善于通过案例、数字等分析方式对微博进行科学分析。案例分析即将讲评经典谣言、通报部分账号、研究部分热点事件案例,不信谣、不传谣。数字分析即通过负面、消极的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微博账号的关注数、粉丝数、微博发布数等进行简单研判,数字的大小、数字相互间的匹配度、数字的有效性均有一定的意义,数字更多是传播学的意义,并非数字越大就越正确,如当各项数字过大而又离发布时间很近应考虑是否有推手;转发数很大而点赞数很小意味着对内容的较大争议,转发数很大而评论数很小可考虑发布者删除评论试图影响舆论导向;转发数、评论数很大,点进去又没有内容,一般是微博平台介入删除等。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康自信的成长成才,既不崇洋媚外,也不骄傲自大。

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和比较,进行推理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以学养智、以学养德、以学养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以学养人”的主要途径,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推进的新思路[3]。通过批判解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理性使用微博,以理服人、以学养人。网络空间以“去中心化”为标志,在微博舆情环境下“去中心化”更为显著,教育双方地位平等是基本特点,辅导员没有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以实行对所带大学生的支配权和话语权。批判解读即根据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概念不当并列、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以偏概全、循环论证、倒置因果等典型的逻辑错误判别原则研判,追查新闻链接和原始来源、不要发布不确定的内容。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微博的发展也应该有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等五个时期,现在已处于成熟期。微信等竞争应用的出现也极大地威胁着微博的发展,微博舆情环境可能改变、也有可能削弱走向衰退甚至消亡,而辅导员的工作仍需持续开展,在微博建设要注意凝练。信息素养不仅是感受微博、判断微博,还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辨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综合能力。

(二)注重调整沟通模式,善于虚实结合

辅导员微博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微博工作规划,善于向优秀微博辅导员学习、科学利用微博数据和相关分析报告做好对比总结,相信自己、注重细节、不迷信不盲从,关注学生反馈和体验,自觉构建辅导员微博的专业和权威。辅导员微博工作中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应注重实效性,日常学生事务信息及时发布;作为关注学生渠道一方面关注所带学生整体情况、一方面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观察和了解学生;作为互动交流的媒介要注意换位思考、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开展平等双向交流。

沟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应局限微博,通过微信等其他网络工具、日常沟通等非网络途径都可以开展虚实互动。线上线下双线出击,线上引导学生状态步入正轨,线下促进问题的实际解决。辅导员有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项职业功能,与微博结合可以更好地履行职业功能。可以在微博发布学校要闻、校园快讯、学术活动、讲座报告、媒体校园等高校信息,供学生阅读、评论、转发传播。优先关注的大学生个体是压力过大、状态不佳的学生,如学习、生活、家庭、就业、恋爱等方面的压力或冲突过大,因冲突、挫折导致的状态不佳学生,可以结合微博、网络和日常中关注迹象。通过辅导员微博工作的开展,扎扎实实找准定位、打好基础,做好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努力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和实现自我。

(三)共建微博互信机制,开展预警应急

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要共建微博互信机制。微博支持用户设置关注和取消关注,因此学生对辅导员的关注是会变化的,即使已经关注也可能屏蔽和取消,而强制要求关注可能导致学生另外注册虚假关注、无效关注。借助在沟通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信机制,感召型教师权威可以在现代大学焕发新的容光。[4]微博互信要求辅导员事务微博发布简单明了、要素清晰,学生乐于阅读,吸引学生关注而不是强制关注;要求辅导员普通微博内容观点明确、长微博的论证科学、微博链接论据充分,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微博互信可以支持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开展预警、应急发布。互信预警,辅导员通过微博进行关注和跟踪学生群体个体动态,尤其是关注所带大学生、社团及所在院校学生的过激言论;互信沟通,在第一时间转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解决,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隐患或矛盾早日得到解除;互信应急发布,即当危机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可在微博中发布校方等方面对危机的处理过程、结果,主动、公开、透明的回应和辟谣,利用辅导员自身的影响力,针对存在的纠纷、误解,及时弥补、降低损失和避免事态扩大。

四 倡导优质微博建设,善用和慎用网络语言,塑造核心竞争力,创新辅导员微博工作形式

(一)倡导优质微博建设

倡导优质微博建设,传播文明理念,引领网络风尚。建设优质主题,要结合时事、院校情况、节日氛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心理需要、阶段特点;要有针对性内容,发现典型问题和不良信息注意跟进和重点关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在微博上发布学生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特色学生社团、卓越创业团队和杰出学生的时效性信息,可以引发学生共鸣、相互学习和创先争优。通过辅导员之间的案例分享、论坛研讨,相互学习创新应用、学习有效方法,掌握不同年龄、专业和区域的学生微博语言和表达习惯,开展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志愿活动,提高对优质主题、针对性内容、网络语言和微博舆情传播特点的深度认识,培育辅导员品牌微博,提高辅导员事业心和成就感。

善用和慎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诙谐、逗乐,是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如习近平主席2015年新年讲话中的“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言向亿万网民释放了温暖的信号。2014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有:且行且珍惜、也是蛮拼的、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你家里人知道吗、也是醉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承包鱼塘、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什么仇什么怨,等等。善用拉近师生距离、慎用避免误解冲突,辅导员和大学生均为高知群体,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参与微博传播和交流,可以影响微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二)塑造辅导员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注意通过做好辅导员工作,指明学生的人生方向、激励学生自信、教导学生如何待人处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杰出和优秀学生;另一方面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还应注意对自身的提升,包括学历、资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使得自己全面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辅导员微博建设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良好的帮助作用,辅导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工作成就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推动辅导员微博工作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专业化、职业化一方面是党和国家对辅导员做为思政教育队伍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辅导员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工作的成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更直接影响着高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辅导员要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政工师等资格,在辅导员职级上实现提升。注重工作创新,特别是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关注热点话题及其危机应对、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将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新辅导员微博工作形式

辅导员微博的创新工作形式有辅导员团体机构微博和学生工作微博体系等。

辅导员团体机构微博,辅导员微博建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可以是校内辅导员联合建设的微博,更可以是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建设的微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辅导员作为一个机构微博,基于校内多位辅导员的相互协作的视角,加强师生沟通、服务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突破了新媒体下单兵作战的旧思路,单个辅导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总体建设的辅导员团体机构微博效果却更好了;华中农业大学“红色微博”,由辅导员刘进和学生成立专门的工作团队和工作室,粉丝数超58万,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将辅导员微博纳入学生工作微博体系,校内联动。学生工作微博体系由学校官方微博、院系官方微博和学生微博等三个层级的微博,分块覆盖联动。学校官方微博有大学官方微博、校内机构微博、校友会微博等,院系微博有院系官方微博、项目活动微博、教师微博等,学生微博有学生个人微博、学生会微博、社团微博。辅导员微博作为院系微博中教师微博的重要组成,联合构建新的学生工作组织建设方式、新的组织动员方法和新的工作活动模式。如福建师范大学“五微五阵地”微博体系建设,中国民航大学全覆盖的CAUC辅导员微博体系,都在提高多方公开联系程度、融合层级和群体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快速大规模推送信息,实现新媒体联动,有效支持微博舆情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刚,等.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01.

[2]宣云凤,林慧.微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10): 96-101.

[3]李辉. 论“以理服人”与“以学养人”的辩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维转换的新视角[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0-125.

[4]孙彩霞.试论基于师生互信机制的大学教师权威塑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13-115.

12.乡镇舆情工作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实践与思考

一、前言

近年来,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出现, 具有代表性的有2 0 0 7年的苏丹红事件, 2 0 0 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最近比较热门的南山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接连爆发, 说明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该方面的法律还不健全, 我国的一些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还有待提高。就在这个食品安全事故接连发生的时代, 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新闻媒体所行使的舆情监督密切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将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一一报道出来, 这使我国广大民众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舆情监督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民主监督形式, 它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极力倡导以人文本政策的大背景下, 食品安全关系这我国广大民众的财产人身安全, 要使我国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就必须要有新闻舆论监督的介入, 充分地发挥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作用。

因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使得很多民众谈“食”色变。大众媒体成为了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的主角, 这里所说的大众媒体和普通的新闻报道是不同的, 因为国内发生的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与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所以公众对这些事件的介入程度也是史无仅有的。如此高程度的介入需要借助网络的帮助。网络在进行传播安全信息的同时,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变革。网络传播的途径从以往的论坛发展到SNS社区, 从以往的博客发展到如今的微博, 网络载体的不断更新, 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技术本身, 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变迁。

二、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以多样的形式进行这传播, 网络信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倡导言论自由的大背景下, 网友的言论范围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制高点。只要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 它能很快的成为网络舆论, 这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通过这种形式, 能够通过网络来表达人们的观点及想法, 通过网络这种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这种巨大的舆论压力是任何机构、任何部门都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网络已经成为了一种放大器, 它能够很好的将各种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 通过将这些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它们最大的威力。

网络舆情监督作为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有效的监督方式, 它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及意见。就拿早前出现的苏丹红1号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当前发生的南山奶粉事件来说, 就是因为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介入, 才引发了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关注, 致使广大民众积极的参与到食品的安全监理工作中去。

因为网络舆情的多样性特点, 他能够同一时间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食品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 网络舆情的这个特点能够很好地对相关食品监督部门进行查遗补缺, 同时也很好地弥补了这些部门在常规监督体系下的不足。我国的食品监督部门往往是对食品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样检查的方式。在定期检查期间, 一些企业会提前做好准备, 做好防范。当采取抽样检查时, 虽说这样的检查方式有着突击的意味, 食品企业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不具有全面性, 另外, 抽样检查即使合格, 也只能说该时期内的食品安全是比较可靠的, 却不能够反应食品长时间内的安全可靠, 这就会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空隙而有机可乘。然而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督则不是如此, 它是一种全面的监督手段, 能够对食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式的监督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

三、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

食品行业的稳健发展还需借助网络舆情的帮助, 由于人们也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 需要对人力进行有效的分配调动, 对一些负面、片面的网络舆情报道进行及时的追踪, 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通过加强对媒体的沟通联系从而有效的对广大民众进行引导。网络舆情监测的实践工作具体有一下几点:

1、配备强大的监测力量

在进行人员的配备之前, 首先得对认真分析网络舆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工作要点及特点, 在认真分析好的基础上, 挑选一支力量雄厚的舆情监测队伍进行监测工作, 这些挑选的人员必须具有责任性强, 并且具备一定网络操作能力。在他们进行正式的舆情监测任务之前, 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舆情监测理论知识的培训, 这样能够增加这些监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储备。

2、准确的确定监测工作重点

网络舆情具有隐蔽性强、程度广泛、突发性高的特点, 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人员监测值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将我国目前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一些论坛及贴吧作为我们主要的舆情监测对象, 影响力较大的论坛及贴吧有:百度贴吧、强国论坛、天涯论坛等。监测人员必须每天保持一定量的新闻浏览率, 尽量捕捉当前发生的一些热点食品安全事故, 在此基础上, 舆情监测人员还需要对这些集中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监测搜索, 确保负面的食品安全舆情报道得到及时的更正。

3、实行监测工作主值班制

在值班的过程中, 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有时也可能对舆情监测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因素的存在, 需要实行监测工作的主值班制度, 主值班制度就是一个星期内, 指派一个人为主要的监测人员, 他主要负责网络的监测及上级汇报工作, 其余人员负责辅导监测工作。每周进行主值班人员的轮换, 在交接的过程中, 应该对下周主值班人员提示本周的检测工作的重点, 这样能够能够使得监测工作保持良好的持续性和联系性。

4、采用灵活的方式对负面舆情进行引导

网络舆情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随意性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 舆情监测人员在进行监测工作的时候, 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一些负面的食品安全舆情进行引导。例如, 在回复网络关于“南山奶粉”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 监测人员应该提醒网友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广大消费者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南山奶粉”这一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所产生的伤害, 使广大网友尽量在一个合理正确的范围内对这一事故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过激舆情的出现。“南山奶粉”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是承担责任的主要方, 我们在谴责南山奶粉企业的同时, 不应该随意的牵扯到一些危及国家稳定的话题。

四、从食品安全背景下引发的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思考

毫无疑问, 实行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督, 对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也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 即我们在实行网络舆情监督的同时, 国内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笔者认为是以下几方面工作的不足:

(1) 没有对各类舆情进行科学的分类:很多部门在进行网络舆情监督的时候, 没有对各类不同的舆情进行科学的分类, 致使他们对事故的应对效率大大降低。科学的舆情监督工作应该对各类舆情进行分类, 有时甚至要对同一类舆情进行更细的分类, 就食品安全舆情来讲, 食品安全的范围很广, 包括食品卫生安全、食品技术安全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等, 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事故应对效率。

(2) 监测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足:应该加强对监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舆情监测水平。食品监督部门应该根据以往舆情监测的实践经验, 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 编写一套实用且易于学习的监测流程或教材, 并通过请舆情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经验交流, 特别是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他们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以及应对不同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3) 信息的交流渠道不够流畅:食品安全舆情特别是一些负面的食品安全舆情会经常性的出现在我国食品政策出台的前后, 对于这样的情况, 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人员应该在这些负面食品安全舆情还没真正成型之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些负面舆情。信息交流渠道的不畅通, 致使负面的食品安全舆情不易监测到, 这就加大了监测人员的舆情难度。所以各舆情监测机构之间应该开通各种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舆情信息、舆情监测经验的交流。

五、结语

本文在食品安全事故频繁的大背景下, 分析了食品安全事故网络舆情监测的相关内容, 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所涉及的实践及思考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监测能为规范我国食品行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辛仪.从食品安全引发的对媒体舆论监督的思考[J].陕西教育 (理论版) , 2010.Z1

[2]贾孟飞.基层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银行家, 2010年12期

上一篇:网络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书下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