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2024-07-05

发展心理自我分析(共11篇)

1.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篇一

自 我 心 理 分 析

摘 要:本文为自我心理分析论文,主要是就本人现在的心理特征,产生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心理疗法等方面结合从本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 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心理健康

内容:

一、我的心理特征

1.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2.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自己感觉多少有些不适。我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我进入大学时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我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我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我一直以来的困惑。3.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二、原因分析

导致我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我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我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我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我应重视我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

三、自我心理疗法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我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我可以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

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6.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7.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2.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篇二

一、消防部队官兵常见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是指我们在心理上所面对的一些困扰, 如情感、工作、家庭等等。由于消防官兵工作的高危性和复杂性, 消防官兵的心理困扰已经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 消防官兵常见的心理困扰有哪些呢?

1、工作压力的困扰

消防官兵的工作是抢灾救火, 当面对火灾的复杂多变, 火场的复杂性、不可知性及高应激的剧变的场面, 以及抢险救援、处置突发性事件等, 在执行灭火抢险任务时经常处于可能引起受伤甚至牺牲的情境之中容易使消防官兵产生心理困扰;繁重的监督、严格的保卫和连续的专项整治等工作, 也容易使防火消防官兵心理压力倍增。

2、恋爱家庭的困扰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更加向往浪漫的、安定的爱情生活, 消防官兵由于工作的性质找对象难的现象比较突出或者很容易失恋。失恋会引起很痛苦的情绪体验, 因为对感情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堪, 更会加重不良的心理状态, 给消防官兵心理上造成困扰。

3、人际交往中的困扰

现在前线消防官兵的年龄普遍偏小, 社会阅历相对较浅, 士兵入伍前身份复杂, 有大学生、高中生, 小老板等, 同时, 独生子女多, 单亲家庭也不少, 而且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生活在特定的集体环境中, 交往并非总是成功的, 战友之间也并非总是相互理解, 或是有矛盾、闹别扭, 感情上有隔阂;或是心理不相容, 沟通交流不畅。他们不习惯部队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不善于处理官兵之间、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造成心理困扰。

4、性格特点的困扰

自身的性格缺陷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 消防部队的官兵来自五湖四海, 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方面差异较大, 因此个别官兵在成长中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形成心理困扰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屡见不鲜的。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有约1600万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约占总人口的1.23%, 这种情况也同样会在消防部队这样的群体中反映出来。我国有2.47%的官兵生活方式异常, 思维怪异, 还有同样比例的官兵有女性化倾向, 这些都同自身的性格缺陷有密切联系。

二、消防部队官兵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

造成消防官兵心理困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客观和心理两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诸如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因素等等。

1、客观因素

(1) 消防官兵与生俱来的身材、容貌、健康状况, 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 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 从而产生心理困扰。例如有些战士身材不够高大参加不了特种部队, 有些官兵嫌自己不够帅气威猛常常在恋爱中碰壁等。

(2) 消防部队的性质和消防工作特点。消防工作是一种高应激职业, 从灭火救援工作来看, 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时间, 广大官兵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 发生的火情、灾情、险情难以预测, 在执行灭火抢险任务时经常处于可能引起受伤甚至牺牲的情境之中, 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

2、心理因素

消防官兵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心理困扰。心理因素比较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准确的自我定位。如果官兵对自我过高的定位, 超过其实际水平, 就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 结果必然是失败而引起心理困扰。然而自我定位过低的人往往不自信, 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这种消极的心理会使其低估自己的能力, 导致不敢或者害怕的心理困扰。

(2) 不恰当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 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消防官兵不恰当的思维方式会让自己不能理性准确的看待事物, 当思维和外界的客观事情格格不入就会增加我们的心理不适感。如, 极端思考:判定事情不是黑就是白, 非好即坏。“我要不就很完美, 要不然就一无是处。”一切都不存在中间地带。例如, 一次评级考试当中你没得到A, 而只得了B, 你因自己的“愚蠢”而沮丧, 但其实得了B也应该感到高兴。

(3) 薄弱的心理意志品质。消防部队是个特殊的群体, 它要求士兵必须具备勇敢、坚韧、顽强、果断、自制、自觉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然而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人生来就有的, 也不是官兵们应征入伍就马上具备的, 而是官兵们在长期的警营生活中磨炼出来的, 因此很多官兵自身仍存在着各种不良的意志品质, 如惰性、盲从、怯懦、冲动、优柔寡断等。这些不良的意志品质, 必然使得消防官兵在工作生活中碰到种种困难, 进而内心受到困扰。

三、消防官兵心理困扰的自我调适方法

形成消防官兵心理困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如其中的一些客观因素, 工作性质、工作环境、部队管理制度管理, 这是官兵自己无法去改变的。结合客观因素的前提下从官兵心理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消防官兵自我调适对策。

1、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消防官兵平时的作业强度和复杂度非常的大, 遇到困难是必然的, 困难给我们打击, 带来损失与痛苦, 但它不仅仅是磨难, 同时也是促使人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我们要培养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首先, 你要有自信, 如每天说些鼓励自己的话。其次, 你要热爱生活, 可以时不时的为自己制造些浪漫事情或是有趣的事, 给自己的生活多些惊喜, 这样就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进而会积极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再次, 少一些抱怨, 生活就好比一杯水, 你加入苦的进去, 他会变成一杯苦水, 加入甜的进去, 会变成一杯甜水, 如此我们就要时时警惕自己往里面加甜的, 不要加入苦的, 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 在遇到请求与建议的时候, 少拒绝两次, 在接受挑战和竞争的时候, 少逃避俩次, 不要常常皱着眉头说自己不行。从小事做起, 让积极成为一种习惯。

2、制订合理的目标

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目标, 目标像指路的灯塔一样指引着人的行为和活动。消防官兵在制定目标, 在客观评价自我的同时, 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外界条件。首先, 设定目标一定要是可行的, 意思是说就你的能力和特点而言, 实现这个目标是现实的、可能的。如果你的专业的计算机、外语成绩很差, 你选择去外语翻译的岗位, 这个目标很难说是可行的。其次, 你的目标是可界定的:是指你的目标必须是以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一个长期目标的用词必须仔细推敲, 这样才有可能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一系列的环节或短期目标。有时你会感到要表述一个目标非常困难, 因为那需要你把抽象的感觉变为具体、清晰的陈述, 如“我想当一位优秀的消防官兵”。另外, 在同一时期不宜制订过多的目标, 以免引起多目标冲突。目标不在多, 而在于科学合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人生之道。

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卡罗兰·亚当斯说:“要想实现目标, 最重要的在举步维艰的时候是决不气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抵挡住诱惑, 顽强拼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我们消防官兵有关键性作用。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过程,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学会分解目标, 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一一实现会简单许多。其次, 设置难易适度的困难。即在实践活动中经常为自己设置一些主客观条件允许, 并需要自己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 以坚决的态度克服它, 再进行总结, 获得并品味意志成功的体验, 如写一篇文稿等。再次是设立一个榜样, 把自己崇拜的英雄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来激励督促自己。最后是培养自省的习惯。如以写日记或周记的形式检查自己、评价自己、批评自己。使自己发扬勤奋进取、勇敢顽强、积极自信等良好意志品质, 克服懒惰、盲目、草率等不良的意志品质。

4、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结构

3.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分析 篇三

心理咨询师对其灵魂深处的探索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在进行自我分析之时似乎也经历着与西格蒙·弗洛伊德类似的艰难心路[1],只不过较短暂罢了。我不仅渴望剖析自己的意识、理性和认识,还渴望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价值体系、应对方式和职业条件,但我也充分地认识到,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首先关注自身存在的现实性,即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存在或生存到底是怎样的。我认为,后者在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分析中具有优先性。而要研究自我的存在到底是怎样的就必须使用现象学的方法。在这里,现象学的功用就是面向我的生活本身,使被遮蔽的真实自我显示出来。于我而言,现象学分析“自我”就是要显示出我的生存机制,显示出我的生存状态的有限性、时间性和历史性。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城市的近郊度过了游戏的童年。早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使我体认到闲适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在闲适的无压力状态下我得以反思自我,做自己喜欢的事,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在默默的成长中获得一种内心的宁静。由此我深信,人在繁忙之中迷失自我是他所不能选择回避的。海德格尔曾将人的存在叫做生存[2],我一直认为,人的生存应当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是人活生生的生存活动,即我是如何生存的;第二个是人的生存是为自身的,也就是说我的生活应该是我想要的那样。第二个特征表明我真正地关心自己的生存,正经历着一种本真的生存方式,从中得到的内心的宁静对于我未来将从事的咨询工作来说弥足珍贵。这种自珍感不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心理效应,而是产生于由衷的认同,生活中的一次抉择足以说明这一点。在我从事教师工作的第四年,一位政府官员基于我在工作中的表现有意调我到他的部门,并许以令人艳羡的待遇和前途,同时他也指出我将失去闲适的生活和过去能够自主安排的用来读书的时间。我在他给定的两天考虑时间结束之后婉拒了他的邀请。对于我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顺乎自然的,因为我的基本人生观告诉我,人的生存从本质上应当是他本真的整个现实存在,而不是苟活性命。

在我的生活中有两个人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第一个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位善良、宽容、勤劳、坚强的女性。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是在她的怀里学会了第一首唐诗《关山月》。慈爱的母亲也为我的性格注入了一定的母性。荣格认为,每一个人的人格之中都包含着男人气和女人气[3],无论男女咨询师在自我性别认同健全的前提下都应该维持一定的母性。男性咨询师的母性意味着对来访者的无条件接纳和在咨询过程中的正向关怀与真诚共情。第二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谭平教授。他是一位治学严谨又能学以致用的儒雅刚强之士,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正是他在讲课时所体现出的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真实写照。从谭平老师的身上我习得了一种刚性,这也是咨询师的人格中必须充分具有的刚性,能够承受牵拉与挤压,能够承受人性中诸如愤怒、嫉妒、敌意、攻击性等负性因素所带来的破坏性力量。正因为来访者会有喜怒无常的态度,所以我就更应该具备一种不易被歪曲的、清晰的自我同一性图像。

在我17岁的时候曾亲历过一次事故,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我在此事故中有惊无险,却在其后的几个月中承受了噩梦般煎熬的痛苦,梦中一次次再现那辆大货车撞上距我仅几米之遥的公交站台,顿时血肉模糊的7具尸体便横在我面前的情景。那个事件使我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怖。对此情结的进一步反思也使我建立起了自我成熟的标准,即从对死亡的畏惧中领悟到自己的现实生存,从而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死亡使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体会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它其实也给我提供了一种自由,即面向自己真正生活的可能性,它促使我要把我的生命变成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庸碌生活的东西。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年人了。

我为何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曾经不断追问自己。当我发现所有有关自己为什么要成为咨询师的理由的最终原型正是这一“死亡恐怖”时,不禁哑然失笑。在那段噩梦中,在畏惧中,我似乎听到来自死亡的声音,这种声音要求我面对自己的生存本身,去尝试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试探日常生命回归本质的可能途径。我想正是因为我在面对死亡时向自己先行展示出来的决心使我对生存有了真正的领悟,不仅为自己的生存而忧虑,更被激发出了探索人的内在本真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从实质上说已经脱离了功利化的需求。

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除了需要有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冷静客观的态度、聪明才智、积极的人际适应、良好的情感和心态,还需要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必要准备。咨询师应该在其记忆中有意识地保留更多的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这样有利于自己从早年的各种经历中学习。咨询师应该具有善于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这正是我所要不断求教和通过自身摸索加以提高的。咨询师应该富有幽默感,并怀着一颗深深的爱心。然而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成为尽善尽美的完人,这更需要我对自己也同样保持适度的宽容,对自己不苛求,但要从失败中不断总结。

对于刚刚从事咨询工作的人来说,遭遇移情往往令自己不知所措,其实只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就会发现,移情并不是洪水猛兽,来访者的移情有时是具有治疗作用的,标志着转机的出现。作为咨询师我所应当注意的是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和适宜的情感距离,并利用一定方法在恰当的时候消除来访者的移情反应,或者果断转诊。

我偶尔的反移情往往与咨询中的“枯竭”相伴而至。与移情不同,反移情指咨询师本人对于来访者的情感投射。在一次咨询过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遇的阻抗,那个14岁的小孩子固执地纠缠在当前的现实冲突中而拒绝对自己的创伤作进一步的挖掘,我对此绞尽脑汁而进展微乎其微,顿时生出对她的厌恶之心,并对下一次的咨询有无望之感。事后我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厌恶并非出于我对她的人格的不认同,而是职业中的“枯竭”所产生的无助与悲观情绪所致。“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由于我时常对自己的咨询工作本身也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因而往往会过分关注来访者的需要。当自身能力不足或对方内在的成长过程进展得相对缓慢时,因为共情的作用我也体味到了一种相似的挫折感和焦虑。这种消极体验以一种负面情绪的形式投射到来访者身上,厌倦之感便由之而产生了。心理咨询师因其工作的助人性质,往往是最容易体验到枯竭的行业,在咨询中我要对这一点有清楚的认识,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接受上级咨询师的督导是尤其重要的。

我将如何应对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自己的心理压力呢?我想我的气质特点乃是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粘液质气质特点使我得以在纷杂的外部世界变化中能够保持心理活动的稳定,内向的性格使我具备了向内在探索、经常反思自我的人格条件。当心理的压力袭来之时,我往往在处变不惊的同时思索渲释之法,并以这种内在稳定性应对外界事物的改变,最终找到适应的方式而不致于崩溃。然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也正是我的这种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决定了我的人格因素中或多或少地携带着犹豫性。对犹豫性的分析使我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依赖群体获得事业成功的机会,在集体中承担非决策类的事务性工作,从而成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它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消极影响:有时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缺乏辨别和表明立场的勇气。我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人格特点的两面性,并试图尝试理解和改变。我对自己说,在生活与工作中不要因为有人批评自己优柔寡断就故作果断状,那样可能在决策上失其理性;对自己的这个弱点不必自惭形秽,不主观夸大其不适之苦,承认自身的不足,凡事都不匆忙决定,而是经过周密审慎的思考;也可以向明智之士虚心请教,在参考之后决策。这样,人格中的不足或许可以促成深思审慎的风格。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学习是他一生的工作。在不辍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在不断的探索和自我分析中建立清晰的自我同一性,从而获得自身成长的巨大动力。只有这样,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才不至枯竭,因为不仅在我的工作中而且在我的生活中甚至在整个人生的奋斗与追求过程中,都将被不断注入昂扬清澈的“源头活水”。

注释:

[1]墨顿·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231~234

[2]卢大振,谭瑞岗.世界人文科学名著导读手册.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43

[3]郑维廉.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

4.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篇四

09工企(连锁)专 杨思北 09130116011 序言:我是一个白羊座的女生,个性比较冲动、爱冒险、慷慨、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且脾气很大,不过都是炮仗颈,绝对不会放在心上,很快就会没有事。有时候我说话会不经过大脑,心直口快,直肠子,好听的不好听的都一口气的都说出来。工作上学习上,我做事情都很积极、热情有活力,乐观进取有自信,有明快的决断力,坦白率真、爆发力强,勇于挑战一切,对朋友也很讲义气,但是缺点就是做事比较急缺乏耐心粗心大意的,说话欠缺考虑,三分钟热度。经过一学期关于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从心理学角度科学的分心自己性格上的优缺点,这让我更加客观的认识并了解了自己。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论,人格结构包括原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

原我:是人各种最原始、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的兴奋,包括各种欲望和冲突,是一种完全没有目的的能量储备,是来自本能寻求满足的动力。

自我:自我在愿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自我除了具有直觉、记忆、思考和动作等一般技能外,对外主要是感受现实,处理个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从原我吸收力量,要实现原我的意向,但不要受现实原则的支配。它必须判断是事实还是虚幻,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并斟酌利害和后果,必要时,根据外界情况控制或推迟原我欲望的满足。

超自我:也称理想自我,是人格中的监察批判机构,是一切道德准由的代表。主要作用是照个体所属的社会道德观念,鉴别是善是恶,作为自我行动的准则。它代表着理想和良心。

一个健康的人格,原我、自我和超我必然是均衡协调的。原我在于求自己的生存,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自我在于监督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良心,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而自我则对上符合超自我的要求,对下吸取愿我的力量,并处理调整原我的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要求,对内保持心理平衡。而所有这些心理活动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自我意识都很强,尤其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今天。但自我意识过强,就会导致人格缺陷。以下是我从人格缺陷方面对自我心理的分析:

(一)现阶段我的心理特征

在学习上,学习目标明确,成绩一直都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学习优秀生”并获得奖学金。学习习惯良好,认知能力水平较高;在个性发展上,都能积极进取的参加各种活动,但是有时会比较冲动,有点儿急躁、懒惰;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交往萎缩、不够理性等问题,我认为和我性格不合适的会比较排斥。

(二)出现以上心理特征的原因

学习动力充足的原因:社会责任感较强,具有使命感和紧迫感;价

值观念合理,自我意识健全,具有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意义认识充足,学习毅力较强,有上进心。个性发展上存在不良性格特征是由于环境以及教育因素的影响和自身价值观所决定的。人际交往上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三)怎样科学调适这些心理缺陷

在学习上想要进步就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与保持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个性发展方面,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学习优秀的人的品质,在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

在人际交往上,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利、适度;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交往风度。

(四)如何应对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会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全面认识自我、客服评价自我,从而取长补短、接纳、控制、发展和完善自我,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应该学会发张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以及悦纳自我。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调整: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创造机会,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太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积极暗示自己。

最关键的是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补短完善和超越自我。建立科学正

确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展示自我,补短完善自我并超越自我。心理调适的具体放方法有自我激励法、注意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合理情绪疗法五种。

也要时时的注意提升自我,加强自己的独立意识,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挫折中正确的认识顺境、逆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多喝别人交流,通过对他人人际交往方法的学习,加以实践;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自己的学习技巧;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

5.自我心理评估报告分析 篇五

性别:男

民族:汉

年龄:20岁

出生地:xxx

出生日期:xxxx-x-xx

职业:学生

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家庭住址:xxx

学校地址:xxx

联系方式:186xxxx2891(手机); 78xxxxx45(QQ)

主诉

由于环境的改变,求助者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求助者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导致成绩的不理想,同时,求助者远在他乡求学没有亲人的陪伴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另一方面,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求助者一时无所适从。有些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甚至失眠;还有一部分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现病史

求助者心情低落焦虑紧张,有些轻度失眠。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健康史(既往史)

高考考试失误,分数不理想,没有考进心仪的大学。虽然家庭一直安慰,但一直认为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前进的方向。

童年期

1、 童年期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疾病。

2、 初中出现阑尾炎,直至高中后期进行一次手术。

3、 初一时父母异地工作,感情基本和谐,偶尔会小打小闹。轮流回家看望求助者。

4、 初三时候父母回到家工作,与求助者生活在一起。

5、 家教宽松,父母比较溺爱。

6、 家人寄予厚望,教育为主,支持以学习为理由的各种事件。

少年期

1、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经常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后来有了双胞胎妹妹,搬回来和父母住。

2、小学、初中成绩较差,但其他各项方面比较受老师同学喜欢。高中时,开始渐渐投入到学习,在年级排名上游,班级里面经常第一名,一直是班干部和课代表。

青年期

1、最崇拜的人:林志颖和刘亦菲。

2、爱情生活状况:曾恋爱半年多的时间。

3、最喜欢读的书籍:小说,读者,时尚杂志,娱乐杂志。

4、对食物有独到的见解之处,吃遍了地方的小吃,对周围的小吃店味道如数家珍。

5、高考发挥失常,填报志愿失误。调剂进入xxx专业。

上述资料可靠性:

比较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一致。

求助者的可利用资源

可利用的内在资源

1、 有强烈的求助动机。

2、 有尝试过缓解压力,但缓解时间较短。

3、 心理学专业出身,对心理治疗学知识比较了解。领悟能力比较强。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可利用的环境资源

1、 背井离乡,亲人不在,不会对其造成强化。

2、 同学们都很关心。一直尝试帮助其摆脱困扰。

精神检查

1、意识清晰。

2、年貌相称、衣着得体、整洁、表情自然、行为举止正常。

3、感知觉正常、记忆清晰、思维有条有理。

4、情绪稳定、一致。

5、自控能力较强,言行一致。

6、无自伤自杀、伤人杀人情况及倾向。

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1、 首先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求助者主观描述与客观一致,自知力完整,人格无变化。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 求助者内心冲突为常形,排除神经症。

4、 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局限于学习上,未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 求助者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轻度失眠。

6、 综上所述加以分析,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功能评估

生理功能,焦虑 紧张 失眠。表现为:失眠、学习效率下降。

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求助者有独立、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高中时在学习方面一直都很出色,但因为求助者自己成绩问题和大学生活,考试失败感受到的挫败感。感到失眠抑郁。 治疗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治疗目标

近期:消除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体验。

远期:改变求助者认知。完善人格。

治疗方案

与求助者协商一致后决定:每周进行定期治疗,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其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1、 领悟阶段

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其对事件的态度等的认知内容;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2、 修通阶段

采用咨询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

3、 再教育阶段

对之前的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治疗预后

6.心理学 自我个性分析 篇六

【摘要】

目的: 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

方法:(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结果: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心理健康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养成的原因,并以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自我分析

自知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2.1自我分析的方法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在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自我观察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2.2 自我性格、气质分析

我是一个集乐观开朗和细腻敏感于一身的女孩,具有复杂性格:开朗但有时又郁闷、懂礼貌而不拘小节、骄傲的同时也有些许自卑的一面。

大多数人对我的初次印象是比较文静,确实,我觉得自己也是属于比较稳重型的人:凡事力求稳妥,深思熟虑,具有较好的克制能力,但是过于拘谨,不善于随机应变,具有内向性。然而,再长久的接触之后,身边的人慢慢就会发现我其实性情还是比较活泼的,对外界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持久力,具有外向性。

这两种不同的气质类型似乎在某些方面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切身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处于不同的处境,我总是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经意之间显露了自己的这些相悖的性子。在平常的学习或是工作中,我总是会认真,严谨的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尽量做到完美,这可以说是稳重的体现吧!但是,与此同时,其实我总是不断的追求新的东西,然后不到一个星期,就会打退堂鼓。也就是说干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的热度”,不能够下定决心,坚持下去。至于意志行动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我比较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很多时候,我的行动动机不是从自己已经形成的信念产生的,而是别人影响的结果。就比如在逛街时,我往往会取决同学们的眼光亦或是在生活中期望她们替我做决定。但我相信自己还是挺有自制力的,善于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而思想和行动。我是一个十分爱笑的女生,不论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身边的同学总是说我一直笑着,难道我真的没有烦恼吗?其实苦恼、麻烦肯定是会有的,不过我坚信:只要笑一笑,没什么过不了的。而且整天愁眉苦脸的也是一点用也没有啊,不是常说桥到船头自然直嘛。另外,对于生活总碰到的感到不友好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容易看淡这些事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矛盾不可避免,没必要和她们理论或者是在背后说她们的坏话,这种做法既不能让自己痛快多少,更不能让她们意识到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并加以改正,只会最后闹到大家大眼瞪小眼,总是有浓浓的火药味,这又是何必呢。

总体来说,我是比较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不能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虽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很可能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有时候不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会固执己见。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交际性处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但有时候可能会冷漠无情。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能够脚踏实地,有时也会陷入幻想。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比较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知足常乐。既不过于保守,也不过于激进,认为传统中有些东西可以保留,也有些东西需要变革。依赖性很强,缺乏主见,在集体中容易随大流,常常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随声附和以赢得别人的好感,需要追随团体来维持自信,对权威是忠实的追随者。一般情况下,有较好地自制力,比较尊重礼俗,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2.3 个性的养成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所以由这两方面构成的个性当然是在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后才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

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妈妈的性格也是开朗的性格,有想法也有远见,我性格的小部分来自于母亲,另外一大部分则来自于我的爸爸。我从小一直是个乖乖女,按照父母的意愿一步步走到现在。正如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尤其是爸爸,从初中到大学,我似乎一直在沿着爸爸的心愿走,我想学一些文科类的科目,可爸爸不同意。而我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很少追求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

在家庭方面:因为生活在农村,家中又有三个孩子,所以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从小在物质方面得到的不多。但是作为小妹的我,在精神方面得到的很丰富。虽然因为和姐姐有7年的年龄差距导致姐妹两个不算亲密,但是长我2岁的哥哥却与我亲密非常。爸爸妈妈也都非常爱我,丝毫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家,父亲对我们教导都很通情达理:既疼爱孩子,又不溺爱。慢慢长大,父亲便会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三兄妹都陆续上学,家里都是靠爸爸妈妈务农和打工的收入支撑,我深深的明白抚养我们几个父母不容易,所以自然在生活的细节中注意到不要奢侈浪费,而考虑事情也相对周到些,不能只想着自己。而且,真的很辛运,我的爸爸妈妈脾气很好,从来不打骂我们,用和和气气的家庭氛围培养了三个友善的孩子。可能是有个邻居男孩学习也很好,爸爸经常拿我和他比较,激起了我的争强之心,所以在上大学之前,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从小到大,可以说我都是老师的宠儿。但是,因为来自农村,我没什么才艺,个性又文静,不喜热闹,所以,在大学我没什么出色表现,十分普通。2.4 个性表现

2.4.1兴趣爱好

我喜欢读书,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学,西方文学,世界名著,还是热门网络小说:言情的、武侠的、奇幻仙侠、异世重生等。其次,我还喜欢听音乐,我喜欢节奏舒缓的,流行的或是古典的不挑。

2.4.2 价值观

我这人比较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虽不能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但也不愿干表面上哗众取宠的事,把帮助他人人视作快乐。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2.4.3职业理想

我的理想职业: 类型:教学工作者。

具体岗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本省,各科研机构和各级高校,甚至中小学校都可以。

2.5 分析结果——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2.5.1自身的优势

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拥有对细节很强的记忆力,诸如声音的音色或面部表情。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传统。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我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2.5.2自身的不足

我有高度的责任心,会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

每件事情我都会从头做到尾,这总是让我过度劳累,压力很大时,我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我的现实、细致,有时容易忽略事情的全局和发展变化趋势,难以预见存在的可能性。建议我周到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可能性,需要增强对远景的关注。

2.5.3完善自我的方案

首先,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学会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培养更加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选择了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努力的去完成;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事尽量避免情绪化,同时要适时的通过适当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尽量发扬自己的优点。用自己开朗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诚心和亲友同学交往,用心和他们交流,表达自己的同时耐心倾听,尽力互相了解彼此最真实的意愿和想法;遇到原则性问题据理力争,但不是抱着一定要说服对方改变对方想法的心态;对周围人和事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审时度势,明白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从和各种不同的人的交往中学习这些人身上的优点,让自己的价值观包容度更广、视野变得更开阔。

3结束语

7.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篇七

关键词:中职新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

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罗杰斯认为, 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引发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1]。王登峰等[2]指出, 自我和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我和谐包括以下6个特点:动机和需要与过去历史、对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密切相关;妥善处理冲突和选择;了解和接受自我;接受他人, 善与人处;正视现实, 接受现实;人格完整和谐。

中职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确定与自我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近年来, 国内对中职生自我和谐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中职新生的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现状, 探讨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校中职新生204人, 发放“自我和谐量表 (SCCS)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各204份, 分别收回有效量表188份, 有效回收率为92.2%。其中, 男生68人, 女生120人;独生子女48人, 非独生子女14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和谐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是北京大学心理系王登峰1994年根据罗杰斯评定量表编制的。

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测量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与实际表现之间的不一致程度;“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测量个体对自己看法的灵活性和可塑性;“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测量个体对自己看法的顽固和拒绝改变的程度。共35个项目, 采用5点计分。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和0.64。“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越高, 说明被试者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1.2.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该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 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 由1个效度量表和8个内容分量表构成。8个内容分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倾向”、“对人敏感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1.3 施测过程

由班主任担任主试,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 当场收回问卷。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总体状况

依据SCCS得分对188名中职新生进行分组, 低于75分为低分组, 75~102分为中间组, 103分以上为高分组。研究发现, 处于低分组的有15人, 约占8.0%;处于中间组的有126人, 约占67.0%, 处于高分组的有47人, 约占25.0%。SCCS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和谐水平越低, 越容易自卑。可以看出, 尽管中职新生群体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较好, 但仍有25.0%的人自我和谐水平较低。

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水平与全国常模差异无显著性 (t=1.416, t=-0.450) , 自我的刻板性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t=6.397, P<0.01) 。

2.2 不同类别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差异检验

为了解不同类别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分别对男女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父母婚姻状态的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状况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 中职新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以及自我和谐的总体状况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态等人口学变量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情况 (见表1)

总体来说, 自我和谐与除学习焦虑倾向、身体症状之外的心理健康 (总焦虑) 其余各因子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学习焦虑倾向无显著相关性。自我的灵活性只与孤独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而自我的刻板性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无相关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心理健康各因子为因变量, 以自我和谐3个因子为自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见表2)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水平 (总焦虑) 、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自我的灵活性是孤独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

3 讨论与建议

3.1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较好, 大多数人处于中等水平, 这与廖友国等[3,4]的调查结果相近, 也与普通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一致[5]。但是, 调查中也发现, 中职新生中确实存在一部分自我和谐水平较低者, 这一现状不容忽视。

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中职新生自我的刻板性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这表明中职新生对自我的看法比较顽固, 拒绝改变的程度较高。

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父母婚姻状态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与廖友国[3,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 这一特点与对普通高中生[5]及大学生[6]的调查结果均一致。这反映出, 自我和谐受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影响较小, 提示我们应该从个体心理层面或外界环境中去寻找对中职生自我和谐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廖友国等[3]探讨了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的影响, 发现朋友支持对中职生自我和谐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3.2 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注:*P<0.05, **P<0.01

注:自我的刻板性是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的无效预测变量

自我和谐与除学习焦虑倾向、身体症状之外的心理健康 (总焦虑) 其余各因子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学习焦虑倾向无显著相关性。自我的灵活性只与孤独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而自我的刻板性与各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中职新生自我刻板性虽然高于一般人, 但对其心理健康并未造成影响。

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7]。回归分析显示,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水平、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自我的灵活性是孤独倾向的有效预测变量。说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与已有的相关研究一致[8,9]。

3.3 提高中职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措施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突出会造成自我悦纳和社会适应困难, 不利于中职新生的健康成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认知调整, 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罗杰斯认为, 当个体处于不和谐状态时, 为了恢复和谐, 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 这正是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因此, 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增强其自信心, 以达到增进心理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3.3.1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自我不和谐是个体成长中的问题, 个体正是通过从自我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实现人格的发展与成熟。学校应当为中职新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和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创办各种社团、协会与组织, 为中职新生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倡导与创建平等、融洽的同学关系, 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与互助精神。同时, 教师应人性化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给予学生信任与帮助。

3.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及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中职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超越自我, 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我和谐水平。

(1)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克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素。

学生可通过不同的渠道认识和评价自我, 如通过自己的行为、他人评述、自我比较、社会比较、自我陈述测验以及各种心理测验等方法, 确立适当的期望值, 同时还要建立恰当的参照系。

(2) 积极悦纳自我, 提高自我的灵活性。

学生学会全面地反省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不过分追求完美, 这样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从而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遇到挫折时不沮丧消沉, 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 积极进取, 使自身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3) 主动调控自我。

加强意志力培养, 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 改变不良的性格、习惯, 从而使“个体我”与“社会我”趋于协调。

(4) 重塑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将超越自我作为终身努力的目标。无论对人对事, 均全力以赴, 使自己的能力、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5) 提升人际交往技巧。

克服自私、不尊重他人、骄傲、自卑等常见的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缺点, 掌握与提升人际交往技能。针对该年龄段学生自我意识强、叛逆、主动性差的特点, 帮助他们提高化解人际矛盾、处理人际危机的策略与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 (1) :19-22.

[2]王登峰, 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1-7.

[3]廖友国, 林燕.中职生自我和谐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81-83.

[4]张旭锦.中专生自我和谐水平、自尊水平及相关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125-127.

[5]彭虎军.西部地区高中生自我和谐的特点[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2) :1124-1125.

[6]蒋灿, 阮昆良.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2) :13-16.

[7]艾娟.陕北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127-128.

[8]赵冰洁, 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6) :478-480.

8.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调节策略

一、引言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抉择。最新调查资料表明,就业问题始终是大学生最关心和最忧心的问题。大学生作为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群体,其理想与追求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而,也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反映的心理问题来说,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在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调适和指导,极有可能诱发诸多心理疾病。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调节策略,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反映的心理问题来说,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在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上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1.认知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知心理问题,具体包括:自我认知不准确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

(1)自我认知不准确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首先也要做到认识、评价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在择业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进而合理定位。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就存在着对于自我认知的不准确。当代大学生们要么怀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要么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很强。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是大学生就业自我认知不准确的两个表现。

(2)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

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主要是指对就业环境、就业单位等客观环境的认识不准确,只是凭主观臆断。主要表现为:许多大学生期望到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或者高层政府职能部工作。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对高科技公司或政府部门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就业环境估计不足就盲目的追求这些部门。他们或是对就业信息迟迟不作选择,造成信息利用率低;或是择业多变,随意违约。总之,当代大学生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是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找不到称心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2.情绪心理问题

就业情绪心理是指大学生就业之前产生的一些情绪问题或是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本文从焦虑、抑郁、患得患失三个方面的就业情绪心理问题分析。

(1)焦虑

焦虑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自卑、自负和怕苦等原因遭遇的求职失败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极度涣散,寝食难安。具有焦虑情绪的毕业生主要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佳、能力不高、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毕业前还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大专生以及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2)抑郁

是指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就业抑郁心理产生于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导致情绪低落、心情紧张而压抑。

(3)患得患失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一些毕业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一个单位就草草签字,然后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待遇好的单位,最终把自己牵扯进毁约的泥沼,也将自己的诚信丢失,这些都是毕业生走入就业误区的心理障碍。

3.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及行为如何因他人行为或想象行为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社会心理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与社会或者他人的影响有关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個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引发从众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一味地求高薪、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最终形成了“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人没有工作做”的结构性失业现状。

(2)攀比嫉妒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与他人攀比的心理。攀比是一种盲从心理,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和公正的分析,盲目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表现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盲目攀比,总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大城市中找个好工作,不然就差人一等。攀比心理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使朋友关系恶化。并且加重人的内心痛苦和烦恼,以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择业的顺利进行。

(3)急功近利心理

一些毕业生身上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特点:在职业选择上往往以金钱的多少和物质待遇的好坏作为衡量标准,讲实惠、怕艰苦、轻贡献、重功利。条件好、待遇佳的大城毕业生趋之若鹜;而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常常受到毕业生的冷落。但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会针致大学生就业面越来越窄,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4)“啃老族”

“啃老族”也称“傍老族”,是指在学校毕业后不寻找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一些年青人。“啃老族”们大多数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日常花费不菲:他们不去找工作,或者眼高手低,大事做不着,小事不愿干;他们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甚至游手好闲。严重的“啃老族”心理,不仅让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就业成功,也很可能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策略

1.主动宣泄法

面对压力,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调节,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让郁积在心里的不快得到排遣,这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宣泄法中最佳方法是倾诉。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将心中的想法、内心的苦闷,甚至是难以启齿的秘密统统讲出来,在与亲友的沟通中缓解精神压力。其次是阅读或朗读。图书馆是书刊报的海洋,还有网络信息工具,大学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便利条件,阅读或朗读一些富有内涵、哲理和充满向上精神的书刊报,或通过上网,开阔视野,博览美文美图,当然也可以欣赏音乐、影视等。而在陶醉中往往忘却和不知不觉地排除了烦恼和郁闷,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2.情绪放松法

一是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变成腹式慢呼吸,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二是想象放松法。想象放松是通过对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此法要求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恰如身临其境。三是肌肉放松法。肌肉放松是一种深度放松。此法的要点是先紧张后放松,在感受紧张之后再充分地体验放松的效果。从操作上来说,肌肉放松法一般是从头到脚,依次分别进行。如做面部整体放松:把眉毛往上拉,眼睛尽量睁大,嘴角尽力后拉,牙齿尽量咬紧,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对每一部分的肌肉,都要充分体会紧张之后再放松的舒适感觉。

3.注意力转移法

所謂注意转移法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移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良性方向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远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比如当大学毕业生产心理问题时,自己首先应该冷静下来,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有待解决的事情,等平静之后再考虑就业的问题。以上方法的一个特点是让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直到自己冷静后再做处理就不容易激化矛盾,就有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

4.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调动非智力因素,以此来调整心态,补充精神动力,坚定成信念。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使陷入低落的情绪之中,久而久之,潜意识的东西就会逐渐上升到意识层面。当求职造成巨大压力,以至个人感到无所适时,可以暗示自己:一步一步去做、一件一件去做,事情总会有结果;当遇火败,结果无法挽回时,可以对自己说:这不是最后一次,我可以重新开始。

5.积极认知法

所谓认知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述事物的思维方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拥有积极健康认知的人总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从而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而持消极认知的人看问题的不利方面更多些,强调困难更多些,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就业中,势必将会影响就业的效果。要想拥有健康的认知,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维护自己,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摆正位置,扬长避短,不好高骛远,不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目标。同时,多想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避免认知偏差。

四、总结

在择业求职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应给大学生提供热忱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面对现实,排除心理困扰,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讲,应提高自我调节的自觉性,懂得自我调适的方法与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状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就业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2]赵平.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12):87.

9.心理学自我个性分析1 篇九

经过课上的测试,我发现从气质类型上我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

胆汁质类型的特征是: 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动作迅速而强烈,对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在情绪反应上我易受感动,情感一旦发生就很强烈,久久不能平静,易同人们发脾气,特别是亲近的,有安全感的人。性情有点暴躁、易怒,情绪有时不能自制。在行为方面的表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创新精神、工作积极,遇到困难时能以极大毅力去克服困难。胆汁质的优点是有毅力、积极热情、有独创型。不良表现是缺乏自制性、粗暴和急躁、易生气、易激动。这类型的人要注意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粘液质类型的特征是: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动作迟缓、易抑制、沉默寡言。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在行为方面表现为沉默寡言、面部表情单一,胸怀宽广,不计小事,能委曲求全,自制力强,活动中表现为有条有理、深思熟虑、坚韧不拔。这种人容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韧性等特征,但也可能发展如萎靡、迟钝、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在同学的圈子里我不算非常外向,但需要外向活泼一点时,我也能积极调整。我的声音不小,我不喜欢大嗓门的说话,因为在有的公告场合不自觉的声音高了,为此很苦恼,有时刻意压低了,但我也很庆幸很喜欢的我声音,在有些团委活动场合里,声音高是我组织活动的优势。平时活动会低调些,比如说一大群陌生人出去,我肯定不能第一时间的让大家对我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一对一的情况我觉得自己很容易跟然走近,常有人这么形容我,外动内静,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我是一个很容易就进入倾听状态的一个人。而且自己觉得自己觉察情绪的能力还可以,所以相对来说也会比较敏感。

性格品质中以正直和坚定为主,能忍耐有较高的自制力,但有时又会难以克制住自己的牛脾气,喜欢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也喜欢目前在学校系团委的工作岗位,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兴趣爱好广泛,往往学了什么就喜欢上什么,如文学、绘画、体育、交友、游玩等都是我的爱好。

我的情感和情绪不是很稳定,变化的有轻微的强度,喜欢较明显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心里怎么想的就会在脸上表现出来。但由于是两种性格的混合,在有些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能在各种情境中调节自己的情绪,能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能与他人产生同理心,获得同感,但自己的基本情绪很少受他人情绪的影响。与人交往态度温和细致,有爱心。

思维方式以场独立型为主,逻辑推理思维较强,但有时也喜欢想象和幻想,凭直觉作一些推理。缺点有时自我中心利益会表现得较为明显,个别时候对于有些事情会想得很多,做事不够果断。

在人际关系方面。首先,向来信守约定,在朋友中间信用度堪称第一。一定注意言行,不让自己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第二,我不是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不会表现为目

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会不高兴时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我很少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度,通常讲一些该讲的话。第三,与人交往我没有较强的嫉妒心。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我不会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有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我会以她为目标,如果感觉目标太高,会默默的羡慕一下。我很少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但是在宿舍处理中,有一个舍友让我很难忍受,偶尔她发生什么可笑的事情,我和另外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会小小的开心一下,或者冷眼旁观。但对她,绝对不是嫉妒。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另外,在与人相处中,我偶尔会不那么的自信,我正在积极努力的提高自己,改变这种现状。在人际交往中,我很少表现出羞怯,以前可能有,但经过学校各种活动的锻炼,我基本上能做到不羞怯,得体大方的与人交流。我很注意把握与人交往的分寸,你会随意的窥探他人的私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我也有,所以我知道,那种窥探一点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人是最无趣的。

目前我性格和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很多的缺陷,但我会在自我分

析,自我评价中认真积极向上的改善自己,让自己在各个方面更加完美。

姓名:**

学号:1007021**班级:金融一班

10.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篇十

本人性格开朗、自信,独立性强、喜欢挑战,好学上进、自觉进取,对自我的认识客观理性,与人交往、待人处事能够为他人着想,交游广泛、朋友众多,家庭和睦,与同事关系融洽。

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中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特长,对人对事处理问题能够客观公正,能够做到用理智控制情感,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不过分强求。

参加工作以来,我利用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经常还要面对的是学生对于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困惑、对学习的焦虑以及来自家庭和同学之间的情感等问题,深刻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急需进一步的学习。

希望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由:

1、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

本人从事的小学教师工作,不仅需要依靠教育教学的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不同学生的心理差异,提高心理分析技能,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

2、更好地认清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

“人无完人”,完善自我是一个人成长永恒的话题。只有学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分析、认识自我,才能科学地运用心理的方法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从而使自身的心理更加健康以达到优化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3、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家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不良文化侵袭以及各种天灾人祸事件的影响,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通过学习获得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来服务社会,能够帮助身边的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心理问题,也是本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重要原因。

11.发展心理自我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ESP;ESP教师;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79-2

0 引言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往往易被忽视,他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他们的诉求很难被聆听。在别人看来,他们只是个“教英语的”,而英语说到底只是个工具,换言之,在大多数人看来,英语老师并无“一技专长”。更为残酷的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取消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英语专业,并正在推行或即将推行专业教师的双语培训,导致这些院校的英语专业老师面临着换专业,甚至转岗的实际问题。以笔者所在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响应学院主打“航空牌”,力求打造航空维修专业全国示范的理念,学院对院系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于2012年起撤消了商务英语专业;与此同时,公共英语的课时也在逐年减少,由最初的每学期90,减至60,到现在的45。从长远来看,公共英语课的地位岌岌可危,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相反,各二级学院的ESP课程课时却大大增加,主要是由于面试时用人单位对于英语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无论是整天与手册打交道的维修人员还是服务于国内外旅客的乘务人员,英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一趋势表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亟待转型成为复合型教师,挑起ESP教学的重担,如何重组与培养ESP教师队伍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 即“专门用途英语”,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该词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学习者和社会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而开设的。ESP作为公共英语的后续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高职院校ESP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笔者通过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发现:各二级学院的航空维修英语、机械制造英语、电子电信英语、检测英语、焊接英语等ESP课程主要由各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他们教授该门课程时有一定的优势,即有专业知识储备,专业词汇容易理解也易讲解。但他们的劣势也很明显:英语语言和文学素质不高,尤其是口语,基本“开不了口”;另外,缺乏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理解,缺乏语言教学经验。教学中主要从“翻译”的角度去讲授专业知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收效甚微。访谈中,有80%的专业教师坦承不愿意承担ESP课程,感觉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度不高,很少能够对该课程提供一些反馈。调查还发现,各二级学院普遍对英语教师缺乏信心,认为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不具备承担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进行ESP教学,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缺乏对相关专业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有的甚至还没有过参加ESP相关教学理论培训的机会。“转行”的跨度往往相当大,存在文转理,甚至文转工的情况,短时间内还不能满足实践甚至只是理论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只能局限于对单词、句子进行翻译,不能进行很好的专业知识的输入。此外,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由于专业跨度大,共同话题不多,沟通较少,经常闭门造车。这其中的内因是原有的文科思维定式在他们汲取新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阻碍,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少,专业知识欠缺;外因是目前对ESP的研究较少,ESP 教师发展可参照的经验成果不多。

2 ESP教师自我发展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英语教师跨专业进行研究生或博士生学习,但这种“转型”,“再培训”的挑战让EGP教师望而却步。长久以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阵营的分割,让文科出身的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望洋兴叹。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又是评职又是转型的压力,他们不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某一门专业知识,但却与评职的道路相去甚远。其次,ESP不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以专业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专业为主,外语为辅。相反,ESP由外语教师承担,外语为主,专业为辅。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按照双语教学的标准要求ESP教师既懂专业,又懂外语。

ESP同EGP本质上一样,都是语言类课程,因此其教学仍然还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囊括语言教学的一切特征和要素。目前,专业性很强的ESP教学并不适用于学生主体,大多数ESP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学生此时对专业领域涉猎不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严重影响学习兴趣。从这点看,ESP教师的知识无需过于专业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ESP教师的转型不存在挑战,相反,ESP教师在了解了实际教学需求后应充分利用本身的专业,并怀有信心,饱含兴趣的去接触研究自己学科以外的领域。可结合自身特点去开发适合学生需求的ESP课程。其次,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ESP教师必须掌握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必须掌握ESP的理论和应用。最后,从技能训练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知识是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ESP教师面对的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学生,ESP教师如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所以,既不能“太专业”又不能“没专业”,这是ESP教师今后需要努力把握的方向。

ESP教学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最重要,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ESP教师的质量问题。ESP教师素质与ESP教师角色需求存在着差距,这就要求制定专门的ESP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模式,以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除了上述意识上的调整还有一些师资培训外,非英语专业知识的获取也是十分必须的。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获取某一个甚至某些专业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托,把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跨学科的专业人才。再者,学生毕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有时“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也是必需的。教学中崇尚“教学相长”,认真听取学生意见,这样也使自己在纠正学生的语言上犯的错误更有利。

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ESP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周红(2014)提出高校应为ESP教师的自我完善提供条件,实行校企合作,ESP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共同组建跨系、跨专业教研室,定期交流,进行合作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王慧婷(2010)提出“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即以企业项目为载体,ESP教师为主体,专业教师、ESP教师专业共同体和相关企业共赢的合作机制。梁岩(2005)提出了将培训模式(包括语言培训和专业培训)、合作模式(强调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和自我发展模式(基于语料库分析目标语境和开展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培养合格的ESP教师。不可否认,由EGP向ESP的这种转变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但对中国的ESP教育的发展是必须的,对公共外语的教师来说,这可能就是一条转型的必经之路。

3 结语

随着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更加强劲,社会市场急需要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能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EGP教育向ESP教育的转型将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是知识食粮的供应者,所以,从这个程度上讲,从EGP过渡到ESP的转型时不我待。诚然,由GE教师的“通而不精”发展为“教有所长”的ESP教师,必须付出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经历转型期的阵痛,与其他普通教师相比,要成为一个合格的ESP教师,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更多的培训和非凡的努力和奉献。望所有的ESP教师在这条转型之路上都能越走越好,重新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

参 考 文 献

[1] 梁岩.ESP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

[2] 施敏.话语共同体和ESP的理论本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

[3] 姜怡,吴爱丹,吴卓娅.从EGP向ESP转型中英语教师知识体系的调整与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11(4).

[4] 王慧婷,陶加辉.“三位一体”的ESP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

上一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分析论文下一篇:2019年高校大学生座谈会经典发言稿